📖 ZKIZ Archives


內地上月走資額兩年半最少

1 : GS(14)@2017-04-22 10:48:21

【本報訊】內地資金流走再現放緩趨勢,渣打報告指上月非外商直接投資(Non-FDI)雖然未有如2月般錄得資金流入,但外流金額僅為147億美元,屬兩年半以來最少。渣打香港估計,內地今年的走資幅度介乎3,000億至4,000億美元,較2016年的7,000億美元減少近半,而外匯儲備於今年底有望維持2.9萬億美元水平。上月外匯儲備雖然連續兩個月維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但實際上僅是估值效應所致,若撇除美元轉弱而其他貨幣轉強因素,外匯儲備實際上跌24億美元。


人幣在岸價微貶

此外,早前外電引述消息指人行取消跨境人幣結算收付1:1限制,《中國證券網》引述人行指,去年以來人行在規範和促進跨境人幣業務健康發展出台了一些措施,重點在防範跨境資金異常流動風險,政策沒有改變現有人幣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對於合法合規的人民幣跨境收付,從未設置收付比例限制。人民幣在岸價昨日收報每美元兌6.8868人民幣,微貶0.04%,離岸價同樣微貶0.04%至6.8875,即每百港元兌約88.6人民幣水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2/199976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267

安邦保險走資被中央叫停

1 : GS(14)@2017-04-22 10:48:26

【本報訊】內地政壇風雲變幻,權貴資本亦要鋪定後路。海航仍在狂買海外資產之時,紅二代雲集的安邦保險已被叫停。安邦之前大肆向海外轉移資產,2014年起陸續收購美國多家酒店和歐洲保險公司,共涉約40億美元。2016起安邦又公佈收購美國信保人壽、策略酒店集團,以及喜達屋集團,共涉逾200億美元,但全部被中央叫停。


董事長為鄧小平外孫女婿

作為紅色資本代表,海航與安邦有諸多相似之處,兩家公司成立時資金均來自國資,但其後經過多番改制,股權結構已經成謎。安邦保險2004年成立,董事會猛人雲集,現任董事長吳小暉為鄧小平外孫女婿,其他董事包括陳小魯是中共開國元帥陳毅之子,亦是十大將軍之一粟裕的女婿。和海航一樣,安邦發迹亦如有神助,開設時僅持5億元人幣註冊資本,10多年來在經營上及收購項目都無往不利,目前資產規模暴增過萬億元人幣。中保監主席項俊波落馬後,內地險資面臨清洗,之前發展突飛猛進的安邦已經明顯失勢,近期再沒有公佈海外收購計劃。連美國政壇都聞到燶味,在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安邦董事長吳小暉曾與特朗普女婿庫什納在去年11月會面,商談合作。其後庫什納家族公司在今年3月證實,與安邦保險紐約商廈重建項目的洽商結束,雙方合作告吹。反而海航在今年1月買下特朗普的經濟顧問斯卡拉穆奇持有的對沖基金,雙方正式開始合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2/199975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275

大和:港美息差擴大 港走資恐加劇

1 : GS(14)@2017-04-29 22:50:17

【明報專訊】近日港匯跌穿7.78水平,走資的憂慮重燃。大和股票研究部首席經濟師賴志文發表報告,指港元近期轉弱,主要元兇是港美息差擴大,雖然本港走資情况未算嚴重,但若美國聯儲局進一步加息或縮減持產負債表,而港息未能追上,走資局面恐會惡化。

大和的報告指出,港匯顯著回落,近年類似的情况發生在2016年1月,但當時市場主要憂慮人民幣貶值及美元走強,而現時人民幣趨穩,美元在100水平亦見阻力,情况與去年初不同。

資金賣港元持美元 港匯受壓

因此報告指出,港匯近日走弱主要因港美息差擴闊,聯儲局早已加息3次,但香港的主要借貸及存款利率仍然未有跟隨,銀行間拆息雖有所上升,但遠遠未及美元市場利率的升幅。以1個月美元倫敦同業拆息為例,現較同期的香港銀行同業拆息高出60點子(見圖),差距是2008年底以來最大。即使是1年期的差距,亦有接近30點子。利息差距之闊,足夠市場進行套利交易,即賣出港元以持有美元以吸納更高利息,故港匯承受一定壓力。

瑞士寶盛私人銀行高級證券分析師周雯玲亦指出,港匯走弱因銀行的套利盤所致,本身這些資金並非投入股市,故即使走資,相信不影響股市的流動性。

大和的報告亦認為,港匯的壓力暫時正常,且未足以敲響警號,但若聯儲局再加數次息,並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而香港銀行間的利率仍然不跟隨美息,港匯的壓力便會更大。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487&issue=201704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765

標普納指新高 美股基金走資

1 : GS(14)@2017-05-28 10:33:27

【本報綜合報道】標普500指數與納斯達克指數上周五齊創新高,並錄得「七連升」。然而,美國股票基金卻連續兩周走資,上周錄得33億美元資金流走。美國下周一為陣亡將士紀念日,美股於長周末假期前表現牛皮偏軟。道指上周五收報21080點,跌2點;標普500指數與納斯達克指數創收市新高;標普500指數收報2415點,升不足1點;納指收報6210點,升4點。全周累計,道指累升1.32%,標普500指數累升1.43%,納指累升2.08%。美滙指數上周五收報97.442,升0.2%。美銀美林公佈資金流向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三的一周,美國股票基金連續兩周錄得資金流出,上周錄33億美元走資,少過前周90億美元走資。歐洲股票基金上周「吸資」4億美元,連續九周錄得資金淨流入。


傳iPhone8用新研發晶片

聯儲局上周四公佈5月議息紀錄,大部份委員同意今年起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據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6月加息機會率為100%,7月及9月加息機會率為95.3%及96.7%。摩根史丹利報告預測儲局今年9月公佈縮表細節,10月落實縮減買債。該報告預計儲局首四季縮減買債規模金額為3,000億美元(約2.34萬億港元),或相當於儲局加息0.35厘。高盛研究報告則預測今年9月公佈縮表計劃機會大,當局或推遲到年底才加息。摩根大通報告料儲局明年才縮表,料儲局每月減少購買40億美元的按揭抵押證券及80億美元的國債。另外,《彭博》引述消息指蘋果公司研發人工智能晶片,取名「Apple Neural Engine」,並在iPhone8手機原型進行測試,有機會在iPhone8或新一代iPad使用。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28/200361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277

北水走資 港股26000遇阻

1 : GS(14)@2017-06-10 13:06:51

【本報訊】港股二萬六受阻,北水狂沽內銀。恒指連續兩天升穿二萬六關但收市未能企穩,另北水繼周一後昨再錄淨走資,四大內銀H股昨滬港通南向賣額均超買額,錄17億北水沽盤的建行(939)成拖低大市元凶。


建行錄17億北水沽盤

恒指昨跌22點,收報25974點;H指昨升5點,收報10611點。主板成交870億元,是一周最多。大市昨雖微跌,惟整體股份上升比率多於下跌,有52%股份上升,48%股份下跌,惟重磅內銀建行對恒指的拖累已超過昨大市全數點數跌幅。滬港通南向繼周一後再錄淨走資9,200萬元人民幣,建行、工行(1398)、中行(3988)及農行(1288)昨滬港通賣額均超買額,當中以建行最誇張,錄逾17億元北水沽盤,連同其餘三大行,四大內銀昨合共錄得約34億元北水沽盤。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指,人民幣近期轉強或吸引部份北水經滬港通重返內地,又認為H股跑贏A股多時後,北水近日或選擇內銀H股先「食糊」。大市方面,他指恒指二萬六屬心理關口,該處阻力大,要多上試幾天才能企穩。另A股昨強勢,滬綜指升1.2%,收報3140點,深成指升近2%,收報10109點。兩市成交4,558億元人民幣。蘇沛豐相信資金因憧憬A股約兩周後入摩而率先炒作,造成A股昨較H股強。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08/200483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903

電子支付境外買樓 恐成走資工具

1 : GS(14)@2017-06-25 08:35:42

【明報專訊】電子支付在內地的使用範圍已不只局限於小額日常消費,就連買樓都可以電子支付。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早在3年前便推出微信買樓試點服務,並於今年登陸美國擬在當地實現微信支付買樓。支付寶亦有相關服務,今年初更傳出阿里巴巴考慮過支付寶幫助中國買家於澳洲買樓,然而內地收緊資本管制下,或窒礙電子支付跨境買樓的服務試點。

微信買樓服務今年登陸美國

據澳洲傳媒報道,阿里巴巴澳洲及新西蘭商業發展部主管John O'Loghlen曾於今年初表示,公司已在內部討論過於阿里巴巴平台售賣公寓的計劃,無論是市場還是銷售機制都很成熟,公司正考慮引進公寓作為商品,並將其視為一個發展迅速的行業,相信支付寶以後會是房產交易活動的主戰場,但強調阿里巴巴會嚴密監控這些資金,防止偷稅漏稅及洗錢情况發生。

不過對於海外買房,彭博社昨日就有報道提及,有中國買家在中國境內通過刷信用卡或是支付寶付款的方式,買入碧桂園(2007)發展的馬來西亞南部柔佛州「森林城市」樓盤,支付了上述樓盤一成首期,並需要赴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或澳門刷卡支付餘額,或是匯款至碧桂園的海外帳戶。惟由於受到內地打擊走資的衝擊,碧桂園正在逐漸減少推銷該個馬來西亞樓盤,資本管制逐漸收緊亦令不少買家心生怯意。

彭博社:買家支付寶買碧桂園大馬項目

內地去年12月頒布政策,所有內地購匯者必須簽署承諾書,承諾所購外匯不用於境外買樓,若違規將被列入觀察名單,3年內不得購匯,並有可能接受洗錢調查。本月國家外管局更是再出嚴令,要求內地銀行必須每日報送客戶單筆交易金額達1000元人民幣(約1200港元)以上的境外交易。受制於內地監管收緊,碧桂園早前亦已表示,公司於內地的售樓處已停止推售馬來西亞「森林城市」項目,亦不會再組織潛在買家前去考察項目。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394&issue=201706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696

套息帶動 港元一度跌穿7.81 分析﹕或跌至7.83 大量走資機會微

1 : GS(14)@2017-07-04 08:03:53

【明報專訊】港匯繼上周跌穿7.8後,昨日午後一度跌穿7.81,再見逾17個月新低。不過與去年因全球走資潮引發港匯急跌不同,市場意見多認為此次是由套息交易所致,惟料港美息差繼續拉闊可能不大,港匯今年最低或跌至7.83的歷史阻力位,但跌穿機會不大。至昨晚11時,港匯報7.8099。

明報記者 尉奕陽

港匯昨日於午盤前突然急跌至最低7.8116水平,連跌5日的同時,由今年初至今已貶值0.67%。港美銀行間1個月同業拆息息差,繼續逼近2008年底後的新高,於6月中時息差曾一度擴闊至0.82厘。聯儲局進入加息周期而港府卻遲遲未有動作,引發市場憂慮加息,因為市場擔憂港匯續跌至7.85的弱方兌換保證,將引發金管局入市購入港元,迫使香港銀行加息(見表)。

拆息回升 港元「水浸」情况稍紓

交銀香港環球金融市場部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表示,港美拆息息差擴大一方面因美國加息,另一方面反映本港資金充裕,包括北水及外資湧港令本港資金池水浸,推低拆息並催谷套利交易頻現。不過隨着美國於今年6月中旬再次加息,銀行水浸狀况似略有緩解,港元1個月銀行間同業拆息(HIBOR)過去半個月已升約0.1厘,昨日再微升0.38%,報0.46679厘。

遠期成交 反映套利開始減退

港匯曾於2016年初時急跌,惟當時是因為全球走資潮令投資者恐慌拋售港元。今次匯價下跌,市場多歸因於套利交易,但認為未來剩餘的獲利空間不大。事實上,這一觀點部分在港匯遠期市場得到支持,儘管1年期美元兌港元遠期折讓仍為負數百點子(1元等如10,000點子,折讓等同買入遠期的人士願意一年後以較現價為高的匯率買入港元),但過去半個月間遠期點數於-515點上下反覆,至6月30日再升至-465點,反映市場對為實現即期套利而在遠期高價買入港元的意願開始減退。

羅家聰﹕跌至7.83金管局或出手

上海商業銀行財資市場部研究主管林俊泓表示,預計下半年HIBOR升幅或將快過倫敦銀行間市場拆息(LIBOR),港美息差已處多年高位難再繼續拉闊,預料今年下半年港匯將跌至7.83至7.84水平,但跌至7.85機會不大,本港息口亦不會有變。羅家聰認為,引入聯匯制度後港匯從未跌穿7.84,預料跌至7.83時市場會自行調節,且金管局亦有可能暗中出手挾息,套利者或會因憂慮於匯市損手而有所收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70&issue=201707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787

新興市場基金5個月首走資

1 : GS(14)@2017-08-19 18:54:46

【明報專訊】受美朝局勢緊張等因素影響,投資者避險情緒高漲,新興市場股市基金上周出現資金淨流出,是5個月以來首次。《金融時報》引述追蹤資金流向的EPFR數據,截至周三(16日)的一周,新興市場股票基金錄得16億美元(約124.8億港元)淨流出,是去年12月以來最多。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上周也錄得7900萬美元淨贖回,是1月以來首次淨流出。

債券贖回規模1月以來最多

近日的贖回潮適逢美國股市和信貸市場疲軟,債券反彈。加上新興市場今年以來已累積頗多升幅,部分投資者選擇獲利。環球股票基金同期錄得31億美元資金流走。中國股票基金則流出逾9億美元,是今年最多。全球債券基金上周則錄得35億美元淨流入。

Capital Group分析師Kent Chan表示,新興市場早前升幅曾接近30%,部分投資者希望獲利。他們亦關注到科技股等回調,及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加劇。瑞銀財富管理的新興市場策略師Alejo Czerwonko表示,今年迄今,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入非常顯著,間中稍歇是自然的事,在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背景下,部分投資者會多作考慮。不過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的策略師Guillaume Tresca指出,只要未來幾天沒有新的不利消息,預計投入新興市場的資金將會增加。根據EPFR的數據,即使近期出現贖回,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基金今年已積累超過900億美元的新資本。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85&issue=201708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256

中央限境外併購嚴打走資劍指海航萬達安邦 學者:港地價會冇咁癲

1 : GS(14)@2017-08-19 19:10:59

■中央嚴打內地企業走資逃滙,發出通知限制境外投資;圖為國家主席習近平。 資料圖片



【本報訊】中央針對在境外頻密高調併購企業的信貸風險,並持續嚴控走資逃滙政策,發出通知限制境內企業開展境外投資,範圍包括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體育及沒有實業項目的股權投資基金等。業界相信措施劍指三大集團:海航、萬達及安邦。記者:劉美儀 周家誠 黃尹華

經濟學者關焯照表示,「中央截水,會影響中資購買力,香港地價會冇咁癲,整個地產市場應該會調整」。他指內地企業在境外大買資產,很多是利用槓桿借貸「按上按」,其實非常危險,中央出手是遲早問題。國務院辦公廳昨公佈本月初向人行等4個部委,轉發已獲國務院同意《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通知(《通知》),當局又明言,會建立境外投資黑名單制度,對違規投資行為實施聯合懲戒。去年底起,四度來港高價投得啟德地皮的海航集團,正與銀行界商討首幅地皮(啟德1K區3號地)的建築及過渡貸款再融資安排,市場謂因有地皮作抵押,融資仍會繼續商討;但正進行的個案,如傳聞海航擬收購惠理(806),可能與《通知》內有關限制收購無實體業務的股權投資基金範疇相符,故收購或遇困難。銀行界消息稱,無論海航或其他集團,若境外所持資金充裕,或透過旗下本港上市公司能在港獨立融資,不會太受《通知》影響,當局主要是限制涉外滙調撥或內保外貸作境外貸款擔保的活動,當然銀行亦會因應宏觀形勢變化及相關企業的信貸風險提升,調高對借款人的息差要價。


房地產受限出乎意料

另一銀行企業貸款主管亦表示,已發生的交易沒可能追溯,惟《通知》未詳列已向當局申報但未完成的境外併購交易,會否受新例影響。至於與本業相符如內房商來港投地,屬合理投資行為,應不是打擊對象。根據公佈,國務院辦公廳已於8月4日向發改委、商務部、人行及外交部等轉發《通知》,列明鼓勵境內企業參與推進「一帶一路」等境外投資,但限制與國家戰略、宏觀政策不符的境外投資如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體育、沒有實業項目的股權投資基金或平台。本月初《路透》曾引述消息報道,中國計劃進一步收緊內地企業海外併購行為及與併購相關的融資條款。有銀行界指今次列出房地產亦屬受限項目較出乎意料,因早前傳聞只針對酒店、影業及文化旅遊等。包括海航、萬達及安邦等3大集團,近年在海外大肆收購,被指轉移資產而飽受爭議。去年,安邦公佈收購多間境外酒店及保險公司,共涉逾200億元(美元.下同)。海航亦在海外買酒店、飛機、銀行、石油、對沖基金,更在港大肆投地,交易總額達400億元以上。萬達自2012年5月收購全美第二大院線AMC後,在海外持續購入酒店、俱樂部,金額逾300億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19/201260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32

龐寶林﹕新興市場債首現走資

1 : GS(14)@2017-08-29 01:26:24

【明報專訊】環球資金正在流向看起來更「安全」的資產,已經連續9周有資金從美股基金中淨流出,今夏不少資金從環球股市中撤資流向債市,但此前備受追捧的高收益債券基金贖回規模卻見近6個月來最多,相反低收益高穩定性的債券重拾吸引力,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連續28周的吸金紀錄就此中止。

聯儲局上次議息會議紀要顯示大多數聯儲官員同意下次會議宣布縮表,但對年內加息路徑存在分歧,現時市場對今年第三次加息的預期仍為五五分,美匯指數幾上幾落後重回93.15水平,難有強勢復蘇迹象。

儘管理論上美元走弱有利於新興市場,但數據顯示投資者並未繼續堅定的看好新興市場,過去一周新興市場股市和債市資金流出17億美元,是6個月來首次單周流出。

外圍噪音不斷是造成新興債走資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朝鮮、中印等地緣政治風險等有機會繼續發酵,部分新興市場受之影響較大,致使部分投資者鎖定利潤,並在組合中降低風險比例。

以美國聯儲局為首的各國央行亦有可能在今年末終止量化寬鬆計劃或加快收水進程,令成熟國家政府債等重獲吸引力。

地緣政治風險升溫 投資者先鎖定利潤

過去1個月,投資於美國高息債的基金普遍下跌0.5%至1%不等,歐洲及亞洲高息債基金則相對平穩且受惠於匯率升勢未有下跌;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的回報尚未體現出資金淨流出的趨勢,本地貨幣新興債基金表現優於以美元等強勢貨幣計價的新興債基金。

但市場亦有不少投資者認為,新興債的上漲行情尚未終止,此波調整僅是針對特朗普與朝鮮口頭交鋒的正常反應。

筆者認為,政治因素終歸算是催化劑,全球央行貨幣政策的轉向才是主導新興債及高息債的命脈的因素,債券投資者需留意相關風險。

或加快收水 成熟國家債變吸引

至於具體新興地區,中國在岸人民幣債券自債券通開啟以來未受冷落,受惠於中國經濟穩健及一帶一路長期大量的發債需求,相信中長期仍有較佳表現,但由於資本管制趨嚴,中國公司離岸債券增量或受限;印度公司債大受追捧,銀行壞帳屢創新高收緊信貸,將印度公司融資需求推向債市,具有較高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可考慮。其他新興地區如巴西、俄羅斯等均在致力於通過大幅降息解決國內高企的通脹率,現時市場預期仍有降息空間。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21&issue=201708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