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歐元銀行間隔夜貸款利率——歐元隔夜拆放平均利率(EONIA)定盤報-0.004%,史上首次跌至負值。這意味著希望放貸的歐洲銀行還需要倒貼錢給貸款的同行。
分析師認為,EONIA創紀錄大跌反映出,歐洲央行自今年6月起將存款利率降為-0.1%這一負利率後,對本地區銀行存放在央行的存款收取利息,面對這種鼓勵放貸的措施,大銀行無法有效地管理過多的隔夜資金。
路透援引貨幣市場策略師的評論稱,部分銀行別無選擇,不得不以負利率向同業貸款,因為管理隔夜資金的其他方法代價更高,不但存入歐洲央行要交利息,投資德國國債等流動性資產四年內也都是負收益。
一方面,德國和荷蘭等國部分銀行已經對過多的隔夜資金束手無策。礙於監管層和內部方針,銀行不能對大量隔夜流動性坐視不管,寧肯虧錢也不貸款給急需資金方。另一方面,很多歐元區二線國家的銀行都被關在批發貨幣市場大門外,只能依靠廉價的央行援助。
因此,英國標準人壽保險公司的投資主管Dickson說,現在歐元區銀行間借貸是一個兩級市場:
“較大、較穩健的銀行大多位於核心國家,它們不存在銀行間拆借問題,當前現金特別充裕”;“而較小的銀行,特別是歐元區二線國家的銀行,可能就沒法從銀行間市場吸引到太多資金。“
外匯資訊網站ForexLive的編輯、貨幣策略師Adam Burton認為:
未發現負Eonia對歐元有很大影響。如果利率高企,歐洲央行更有可能寬松。但這只體現出貨幣寬松的環境下(流動性)供應多,也顯示出負存款利率帶來了影響。
上周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在Jackson Hole年會上暗示,由於通脹預期越來越不盡人意,歐洲央行更接近於直接啟動QE。但經濟學家普遍預計,歐洲央行下周會議將按兵不動,為進一步評估6月寬松措施的整體影響爭取時間。
烏克蘭東部至今未能實現真正停火,憤怒的歐洲人要開始對俄羅斯的經濟命脈——能源下重手了。(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華爾街日報》,歐洲最新的對俄制裁計劃中,將對禁止銀行向俄羅斯的三大能源巨頭Gazprom、Rosneft和Transneft提供任何貸款。
在7月下旬公布的上一輪制裁中,這三家石油巨頭被禁止從歐洲進行30天期限以上的融資。
Sberbank、VTB Bank等五家俄羅斯國有銀行的融資限制也從7月公布的90天以上減少到30天以上。
歐盟官員上周曾表示,如果沒有實質證據表明俄羅斯在停止烏克蘭沖突上采取了切實有效的行動,歐盟將對其進行新一輪制裁。
周五的停火協議之後,烏克蘭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再次發生武裝沖突。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曾提到,歐盟外交官已一致通過最新一輪制裁方案,定於9月8日交由成員國政府批準,次日公布。還有歐洲官員向彭博社透露,最新制裁方案還包括:
· 禁止一些俄羅斯國有的國防與能源企業在歐盟市場募資;
· 將有關俄羅斯企業在歐盟發債的最高期限由90天縮短為30天;
· 禁止歐洲銀行向受制裁的俄羅斯企業提供銀團貸款;
· 擴大對石油行業技術的限制範圍以及增加出口軍民兩用產品的限制;
· 增加凍結在歐洲資產的個人和企業,路透報道稱制裁名單上會增加24人,凍結其資產的制裁將於8日生效。
針對外界對中國貸款利率過高、銀行利差過大的批評,央行貨幣政策司課題組最近進行了數據對比研究,其發表文章指出,無論與新興經濟體還是金磚國家相比,我國的貸款利率均處在相對較低的水平,銀行利差在各經濟體中則處於相對適中的水平。
考慮到可比性問題,央行課題組選擇了除歐盟外的G20經濟體數據進行對比,文章刊載在財新網上。
其認為,我國的貸款利率雖然略高於發達國家,但是明顯低於新興經濟體和金磚國家的平均水平。從2000年到2013年,發達經濟體平均貸款利率為4.05%,而新興經濟體為10.77%,排除巴西,金磚國家的利率為10.49%。這十多年間,我國的年均貸款利率為5.86%。
以2013年情況看,中國貸款利率較新興經濟體平均水平低2.78個百分點,較金磚國家平均水平低6.33個百分點。
從不良貸款來看,央行課題組稱,中國不良貸款率處於較低水平。2013年中國的不良貸款率為1%,在G20經濟體中僅高於加拿大和韓國。
近年來,我國銀行不良貸款率亦處於全球較低水平,其中也有金融機構改革消化了大量不良資產、近年來信貸投放較快等因素的影響。
在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不良貸款率出現階段性的小幅回升亦屬正常。
至於衡量銀行盈利水平的關鍵指標——凈息差方面,文章提到,中國銀行業凈息差低於大部分新興經濟體和金磚國家,2000年至2011年,中國銀行業的年均凈息差為2.51%,低於除澳大利亞和韓國外的其他新興經濟體和金磚國家,也低於美國等發達經濟體,且總體保持平穩,變化幅度較小。
央行特別提到了所謂的“均衡利率”的情況,指出我國的實際利率並不高,雖然近年來我國實際貸款利率有所上行,但與GDP增速相比仍處在較低水平。
經濟理論中的“黃金法則”表明,一個經濟體的均衡實際利率水平應大致等於其經濟增長率(或者說投資回報水平)。國際上多數經濟體都大致符合上述規律,其實際利率甚至還要比經濟增速更高一些,比較而言,雖然近年來我國實際貸款利率有所上行,但與GDP增速相比仍處在較低水平。
最後,央行認為,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逐步調整變化,儲蓄率降幅明顯超出投資率降幅,這就可能出現在投資增速總體趨緩的情況下(實際)利率反而上升的情況。影子銀行也推高了融資成本。而隨著銀行風險偏好的下降,部分軟約束和高成本融資部門增長放緩,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動能平衡的過程有可能內生出降低融資成本的力量。(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洲央行周二邀請銀行業競標新一輪長期貸款,希望該長期貸款能刺激銀行向小企業借貸,並重振歐元區經濟。但分析稱,該計劃收效可能甚微。
該計劃是歐洲央行擺脫通縮威脅,向經濟註入活力的關鍵措施。歐洲央行將在北京時間本周四下午5:15左右宣布授予銀行多少新貸款。
這輪長期貸款即歐洲央行的定向長期再融資工具(TLTRO),將以接近零的利率向銀行業提供長期融資,但貸款多半將發放給歐元區經濟的支柱——小企業。就像歐洲央行在2011年底和2012年初發放的兩批期限為36個月LTRO那樣。
華爾街見聞網站文章寫到過,與三年前推出的LTRO相比,此次行動除了將時間延長至4年,還明確了“定向”一詞。
不過分析師是對該措施能否提振銀行借貸心存懷疑。評級機構惠譽的銀行業專家Fabio Ianno表示,無論歐洲央行給銀行業多少流動性,他們依然不會貸出去。
“南歐許多企業境況不佳,且需求疲軟,意味著該地區的銀行幾乎沒有發放企業貸款的欲望。”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本月早些時候表示,定向貸款將與資產購買項目形成互補。他希望歐洲央行的資產規模達到2012年初時的水平,也即較現在增長約1萬億歐元的資產。
蘇格蘭皇家銀行經濟學家Richard Barwell評論TLTRO操作:“如果歐洲央行的根本目標是擴大資產負債表,我將對該操作的效力產生懷疑。”
歐洲央行從本周開始實施TLTRO,其將在本周和12月份借給銀行至多4000億歐元資金。
路透對20個貨幣市場交易員的調查顯示,銀行業將接受歐洲央行提供的貸款量的3/4,本周四將拿下了1330億歐元資金,並在12月11日再拿下2000億歐元貸款。
Barwell表示,這似乎也難以實現德拉吉所說的,將資產負債表擴大至1萬億歐元的目標。
此外,該計劃也難以保證銀行業一定會將所有從歐洲央行得到的貸款投放出去。路透分析,銀行業可能把這些資金借給家庭和企業,因此對重振經濟起到直接幫助;或者他們會拿下這些資金,購買資產;抑或使用該資金,用來取代自己發行的債務。
後兩種可能性或降低所有銀行的融資成本,即使是那些沒有從歐洲央行處借到資金的銀行,並將寬松的信貸環境擴大至更大的企業信貸市場。
為了令TLTRO計劃更具吸引力,歐洲央行在本月初的議息會議上將利率再度降至歷史低點,並稱不會再降息。因此下一輪TLTRO計劃不會比現在這輪具有更優厚的條件。
德拉吉表示,歐洲央行降息向那些打算參與TLTRO計劃的銀行釋放了一個信號,即他們不應預計未來利率會進一步下降,因此參與TLTRO不宜猶豫。
路透認為,事實上,鎖定TLTRO資金長達4年,類似於向銀行保證,這段時間歐洲央行不會升息。
但讓資金流向企業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惠譽的Ianno稱:“我認為資金不會流向實體經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昨日市場有傳聞稱,中國中鋼集團公司銀行貸款本息數百億元全面逾期,國務院出面協調,此事涉及到工商銀行和交通銀行。
今日據騰訊財經報道,中鋼集團表示,公司確有個別資金回籠未按期到賬。在宏觀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鋼鐵行業低迷,公司資金面緊張。但目前公司經營仍平穩正常。
上述報道提到,一位銀行高層和一位投資機構高層消息稱,傳聞屬實,但中鋼集團不會破產。目前已經出臺解決方案,逾期貸款債務可能予以免除,並由中央向中鋼集團註資200億元。
而財新稱,中鋼集團明確回應銀行貸款本息數百億元全面逾期的傳聞“不屬實”,但承認存在應回籠資金未按時到賬的情況。
新浪則提到,中鋼已經離職高管內部信顯示,中鋼集團被海鑫、鑫達等民營企業套牢資金接近20億,被集團領導要求“保密”。另悉,目前中鋼集團總裁賈寶軍也“因病”去職,中鋼集團面臨再次換帥。
早前廣發鋼鐵對此評論,
中鋼集團曾經是全球500強,但是近兩年均未上榜。主要是其在2008年以前粗放式的增長、混亂的管理埋下的惡果,也曾導致前董事長黃天文非正常離職。此次積重難返,二度逼近破產,並不是一件超預期的事情,部分國有鋼貿企業存在人為倒買倒賣、制造收入的可能性,而這些收入利潤率較低,必然會帶來一定的風險。
上述評論還提到,2013年中鋼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00億元,較2010年的1845.66億元大幅縮減;2012年其資產總額為1091.44億元,較2010年的1258.35億元明顯縮水。據悉,自2009年以來,中鋼的資產負債率超過90%。
中鋼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主要從事冶金礦產資源開發與加工;冶金原料、產品貿易與物流;相關工程技術服務與設備制造。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來自一財網,作者夏心愉、覃蓀、嶽峰,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一條“中鋼數百億貸款全面逾期”的傳聞和廣發證券研究團隊一句“中鋼集團二度逼近破產並不超預期”研判惹盡眼球。但事實上,中國中鋼集團公司(下稱“中鋼集團”)貸款並未“全面逾期”且目前仍在正常經營。
《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從事件核心消息人士處了解了來龍去脈,與市場上盛傳的數百億本息逾期的傳聞不同,截止到7月底,中鋼集團的逾期金額為6.9億元,也正是這6.9億元引發了當前的市場風波。
至於市場上盛傳的“國務院涉入調節,並註資200億”的說法,一位接近中鋼集團的人士對本報記者稱,“完全莫須有,國務院沒有涉入,銀行也沒有減免債務,由中鋼自己解決目前的問題。”
另據上述人士稱,目前幾家相關銀行的行長都已經與中鋼接洽過,中鋼也已經在研究幾種可行的融資方案,但並未確定。
據知情人士透露,事件“禍端”始於6月份。中鋼集團彼時在某國有銀行的一筆貸款到期,這個銀行並非目前傳聞中的工行或交行。因受到山西海鑫事件持續發酵帶來的綜合影響、以及一些政策調整方面因素,也包括集團在2011年前激進擴張留下的後遺癥影響,讓中鋼在年中的流動性遇困,中鋼集團沒能按時全數還上這筆國有銀行貸款。
據一位核心銀行人士援引銀監會內部網站的數據向本報記者透露,截止7月底,中鋼集團旗下的中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鋼股份”)發生了6.9億的不良貸款,當時中鋼股份的貸款余額為187億。
“其實就是這6.9億的逾期,而不是傳聞中的數百億本息逾期。”一位接近中鋼集團的人士向本報記者獨家透露,不過上述人士也透露,中鋼集團整體的貸款余額絕對不止187億。
中鋼方面9月23日面對市場傳言的回應中也承認“資金面緊張”。
下面的劇情就有些戲劇性了。當中鋼遇到了流動性挑戰,其選擇了與其余有授信的銀行溝通,要求銀行們支持,其中可能包括給予合理的展期。可誰知,由於中鋼“坦白”了幾個億逾期的發生,一眾銀行中反而有不少家,按照行業一般風控規定,將中鋼的貸款列入了“關註類”。
“既然貸款都進了‘關註類’,有的銀行就開始適當收縮授信額度,有些銀行拒絕了中鋼的展期要求。”上述核心消息人士說。
他分析,其實銀行們從個體來看也沒做錯,商業銀行不少也是自負盈虧的上市公司,管理好風險是保護利潤和對股東負責。但問題的複雜性在於,對於已經資金面緊張的中鋼集團,銀行此後的反應,反而使其小難關變成了一個資金鏈危機,而這反而會使更多銀行貸款出現問題。
之後,中鋼集團向幾個相關國家管理部門請求協調,情況才又被扭轉回來。“後來管理部門就開始了對中鋼債務問題的協調,銀行現在也都基本采取合作態度。”上述核心消息人士告訴本報,也表示請市場不用過度驚慌,“中鋼還在正常經營,並沒有走到破產邊緣”。
一位核心消息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幾個銀行的行長都已經跟中鋼溝通過了,他們對情況很了解。”
亦有市場傳言稱,有銀行減免了中鋼貸款利息,授信銀行們形成了一個可以互相通氣的類似聯系組機制。
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說,他無法獲得房屋的再融資。按理說,伯南克寫書、演講收入頗高,這位前美聯儲主席為什麽還要申請抵押貸款?
事實上,最富有的美國人完全有能力全款付清房款,但抵押貸款有兩大好處讓不少富人選擇貸款買房:
1. 低利率,這意味著投資回報率可以輕松高於貸款利率。
2. 由於利息費用可以抵稅,稅收可以抵消近一半的利息費用。
據房地美,本周15年貸款利率為3.36%。美國聯邦稅和華盛頓特區稅率分別為39.6%和8.95%。利息稅收減免進一步減少了伯南克的實際借貸成本。
華盛頓團體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財政政策副主任Harry Stein表示,
伯南克的情況凸顯了稅法的一個缺陷。相比於用稿費和演講費償還貸款,投資於股票市場將帶來更好的回報。我無法想象目前的公共政策正在向富裕人群的杠桿投資提供補貼。這真是一個奇怪的世界。
伯南克稱,更緊縮的信貸政策讓其無法獲得房屋的再貸款。現年60歲的伯南克並沒有說明自己為何要申請房屋再融資。
由於邊際稅率隨著收入的增長而上升,稅收減免的好處集中於高收入家庭。
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2013年,73%的抵押貸款減免流向了最富裕的20%的家庭。而15%的稅收減免流向了最富裕的1%的家庭。
美國總統奧巴馬和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Dave Camp都曾提交議案,希望能有效地限制抵押貸款減免給高收入納稅人所帶來的好處。但受國會稅收政策僵局的影響,這兩項提案都沒有通過。(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央行對開發貸管理制度有所松動,各大銀行能夠自由地調節開發貸總量,商業銀行可以重新啟動新增開發貸款審批制度。
《經濟觀察報》從央行營業部貨幣處、中國農業銀行總行、中國建設銀行總行、中國工商銀行總行獲悉:央行對商業銀行的開發貸限額管理制度已有松動,以往央行要求各大商業銀行的開發貸不能超過貸款余額的10%,而現在,各大銀行能夠自由地調節開發貸總量。目前,央行已經把開發貸授信總量的權限下放至商業銀行總行,商業銀行可以重新啟動新增開發貸款審批制度。而過去,四大銀行甚至自發地進行月度性停貸和停止新增開發貸款審批。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一位人士表示,“這意味著松動了開發貸的總量控制,也就是說,央行不再控制各大商業銀行開發貸和貸款總額的比例,當然房地產商的存款和貸款的存貸比仍然是要堅守,若房企在銀行存款是0元,想超前使用銀行開發貸顯然是不行的,就是從總量上給了商業銀行部分權力。”
在這樣的松動下,銀行可以支配的開發貸的資金增加了,另一方面,原本嚴格限制的開發貸理財產品也悄悄松動。具體來說就是通過金融產品配置讓開發商獲得項目債以及理財產品,甚至向房地產公司的關聯貿易公司提供流動資金的抵押貸款
央行制定的“開發貸限制令”確有松動,但商業銀行在執行過程中采取了惜貸差別化政策,商業銀行目前是支持一線城市和保障房開發貸,其他城市和領域要采取風險評估方式。中國農業銀行總行、中國建設銀行總行、中國工商銀行總行人士確認了上述消息。
開發貸的發放權限沒有往下放,而是在往上收。總體上,開發貸是增長的,但總行的條件很苛刻,審批時間很長。因此總體來看,對大的房企是保的,對小的房企是壓的。
信貸專家徐瑾認為雖然樓市成交量會有所回升,但是想要徹底扭轉房地產市場的頹勢乃至促使房價如09年一般暴漲,動力明顯不足。
今年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下行調整期,大中城市房價幾乎全部淪陷,8月北上廣深的房價環比跌幅均超1%。房地產疲弱已經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也成為中國經濟低迷的重要原因。
為了避免地產市場的進一步走弱,9月末的時候央行和銀監會出臺文件,放寬首套房認定標準。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也各自開展松綁限貸的措施。到目前為止,除了北上廣之外,僅有珠海一個二線城市依然維持限購。(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S:房地產開發貸款是指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的用於住房、商業用房和其他房地產開發建設的中長期項目貸款。房地產貸款的對象是註冊的有房地產開發、經營權的國有、集體、外資和股份制企業。 房地產開發貸款期限一般不超過三年(含三年)。 貸款原則上應采取抵押擔保或借款人有處分權的國債、存單及備付信用證質押擔保方式,擔保能力不足部分可采取保證擔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