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谷歌如果回來了,會跟宿敵百度怎麽打?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20/152433.shtml

導讀 : 關於谷歌返華這事兒幾乎已經成了每年愚人節的必備曲目了,可是,可是萬一真回來了,宿敵百度咋整?

關於谷歌返華這事兒幾乎已經成了每年愚人節的必備曲目了。但是近期,谷歌返華再次被提上日程,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谷歌似乎真的要把它的服務帶回中國了。

跡象如下,1、Google Wear開始有了支持中文的版本;2、谷歌可能為中國定制中國版應用市場Google Play;3、“親華派掌門人桑達爾•皮查伊上位,他很早就表達了對於中國市場的興趣。

當年谷歌在中國的時候,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令人羨慕的食堂,就是跟百度在搜索業務上如火如荼的較量。那麽,如果這次谷歌真的回來了,又會跟曾經的“宿敵”百度如何PK呢?畢竟在互聯網行業,四五年的時間已經足夠改天換地。

時過境遷,谷歌與百度都進化了?

在搜索時代,谷歌和百度在國內打的十分激烈,谷歌強於搜索技術,百度則更懂中國。由於眾多複雜的原因,2010年谷歌撤出了中國大陸。

如今,5年過去了,國內的互聯網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BAT等為首的互聯網巨頭構築的防火墻已然成型,包括百度、騰訊、360等在內的互聯網企業更是幾乎控制了內地的應用分發平臺市場。谷歌不再是原來的谷歌,百度也不再是原來的百度了。

目前來看,谷歌主要的產品線包括分掉蘋果半壁江山的安卓手機操作系統、Chrome瀏覽器、Youtube在線視頻網站、摩托羅拉等等,在移動時代還有GoogleWear、GooglePlay等應用產品,另外還並購投資了很多公司。

而百度在貼吧、知道、百科及搜索業務外,布局了手機百度、糯米、地圖和外賣等移動端的生活服務產品,收購了移動分發的91助手,並用人工智能和搜索引擎技術嫁接出了度秘等智能工具。

在更大的國際舞臺上,谷歌搶占了安卓這種“入口級”殺器,並在智能硬件、虛擬現實、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都伸出觸手,備戰未來。百度則在國際化策略上推行一縱一橫戰略。縱向是利用百度包括雲計算、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技術,加速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融合。如百度發明的無人駕駛汽車,通過各種雷達、近場感應設備等傳感器的協同工作,可以用汽車“看世界”。橫向策略上,百度選擇了包括印度、巴西等處於移動互聯網爆發前夜的國際化市場進行移動和O2O的布局。

此外,百度在國內也做了諸多布局,除了網頁、移動端的多個現象級產品,百度還把更多賭註押到了國內O2O市場,希望通過自營+開放的生態布局,實現從過去連接互聯網時代的一切轉變為索引真實世界中的一切。

總的來說,谷歌和百度都在搜索的基礎上進化,但進化的方向並沒有走完全相同的道路。不同的部分主要來自中國市場環境的特殊性。

谷歌中國的《港囧》與百度突圍O2O

中國對於谷歌,也許就像《港囧》中徐來(徐崢飾)心心念念楊伊(杜鵑飾)的美麗和才華,但遙不可及。然而現實中,百度卻像徐來觸手可及的蔡菠(趙薇飾),因為懂,所以能為消費者創造更好的搜索和生活服務體驗。

在中國,百度搜索引擎的市場份額在80%左右,搜狗、360、神馬等搜索產品都只占據很少的份額。而擁有很好基礎的谷歌如果來到中國,百度搜索市場份額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但兩者依然會保持比較大的差距。因為谷歌可以影響的只有一部分用戶,差不多是當年喜歡MSN不喜歡QQ的一個群體。

此外,由於中國經濟發展和市場環境的特殊性,在美國市場連番遭遇冷眼的O2O在中國發展卻如火如荼。就在過去的幾年里,以BAT為首的互聯網企業大舉布局線下,通過大量的並購交易進入出行、醫療、本地生活等行業,實現了從“連接人與信息”到 “連接人與服務”轉變。

但是O2O這個連接線上線下虛擬現實的商業模型,是一個美國公司無法理解的領域。谷歌準備的虛擬世界是用制造一個世界,通過智能硬件把線下的人帶進去。而國內互聯網企業要做的是把線下這個真實的世界,用產品來進行重新連接。今年來,百度轉型的方向和資金也都傾斜在O2O領域,希望通過百度地圖、手機百度、百度糯米落地O2O服務,最終達到通過百度來搜索真實世界的目的。這是谷歌和百度的一個分岔口,前者需要更前瞻性的技術,後者需要將前沿的先進技術更加實用化,更加接地氣。

谷歌有很好的基礎,但如何在中國落地可能會面臨很多問題。因為對於中國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和經濟體量,離去5年的谷歌已經很陌生,需要重新開始學習、試錯。盡管谷歌在移動時代準備了足夠多的“菜”,但並不能不加改動就搬過來。尤其在O2O領域,經過BAT等國內互聯網巨頭和眾多創業者的多年拼殺,現在早已到了白熱化競爭的階段。作為遲到者,谷歌中國只能在這個戰場做個旁觀者。

強者的博弈和混戰的開端

當然,不能因為O2O戰局的失利就低估谷歌。事實上,如果谷歌真能返華,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國內互聯網格局造成“蝴蝶”效應,畢竟在非O2O維度的戰場,谷歌有很大的空降優勢。

比如資本、技術優勢。谷歌近年來,通過投資布局、自有研發在多個領域已經站在世界前沿,而進入中國以後可以通過投資延續谷歌版圖的中國化擴張。比如布局智能硬件、虛擬現實等領域。另外也不排除谷歌與一些國內企業聯手投資一些新產品,進一步影響中國互聯網業內格局。

不過,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的互聯網格局早已變得撲朔迷離。BAT要延續互聯網時代的榮光,也會繼續“攪弄”風雲,與谷歌形成抗衡之勢。作為谷歌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百度除了在O2O戰場,正在以清晰的戰略布局發起猛攻,布局完整的O2O生態布局。在整體技術研發投入上,百度也並未因O2O領域的投入而有所松懈。據百度公布的Q2財報顯示,其Q2技術研發投入遠超谷歌、蘋果等國外巨頭

此外,由於生活服務O2O領域難以估量的戰略價值,騰訊、阿里也從未有所示弱。除了大規模投資布局外,騰訊、阿里也都在進行另一種思考維度的布局:阿里通過支付寶突圍,騰訊通過微信連接人與服務。目前,從移動端產品角度來看,手機百度、支付寶、微信等國內排名靠前的產品基本已經成定局,如果谷歌想要將Wear 、Play等基礎應用從國外搬過來,需要一個重新培養、使用、適應的過程。畢竟BAT等公司在國內布局更早,中國互聯網巨頭早已從那個Copy to China的追隨者,變成了to China Copy的創新引領者。

不可否認,一切商業的創新和企業的飛速發展都離不開高手間的對決。如果此次谷歌真能返華,其與百度這對宿敵也許會再戰300回合,也許會相愛相殺,既合作又交戰。但是不管是虛擬世界還是現實世界,都不是一個公司可以搞定的。我們更期待谷歌與BAT等互聯網巨頭間的高手過招能為中國移動互聯網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383

谷歌能輕松返回中國市場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31/152586.shtml

導讀 : 谷歌能否成功返回中國市場呢?雖然事情還沒有定論,但是種種跡象表明谷歌想重返中國市場並不是那麽簡單。

近日有消息稱谷歌將要重返內地市場,現在終於有了下文,谷歌計劃將部分服務落地中國市場,意在打造一套較為完整的服務體系,前期包括play應用商店、play遊戲、地圖和翻譯, 業內人士分析,谷歌重返中國內地市場是業界大事件。谷歌若想早日重返中國,仍會接受內容審查,但即使這樣對絕大多數用戶也還是有益的。

也有觀點認為,谷歌應用商店回歸中國,並不會造成很大沖擊,國內業界生態已是今非昔比。

到底,谷歌能否成功返回中國市場呢?雖然事情還沒有定論,但是種種跡象表明谷歌想重返中國市場並不是那麽簡單。

谷歌已經意識到不能再缺席中國的移動市場。

在網頁搜索方面,谷歌的優勢已經沒有那麽突出, 2000年9月,谷歌開始為全球中文用戶提供搜索服務,之後幾年因涉嫌低俗信息、侵權、抄襲等被公開曝光,2010年3月,谷歌因為不滿中國大陸的政府審查制度,停止對Google.cn的網頁搜索、新聞搜索、圖片搜索的審查過濾,訪問Google.cn的用戶被自動定向到Google.com.hk。中國大陸用戶使用香港的服務器進行搜索,因此出現了訪問速度變慢甚至無法訪問的情況。

谷歌退出中國內地市場之前,也就是2009年第四季度,其在中國搜索引擎市場位列第二,百度位居第一位,如果當時谷歌沒有退出內地市場,憑借其android系統,可謂是所向披靡。

但如今,百度搜索、360搜索、搜狗搜索三大搜索引擎百家齊放,尤其是去年八月,360推出自己的搜索產品,不再綁定谷歌搜索,只剩廣告系統的合作,這對谷歌搜索的打擊也很大,而隨著360市場的逐漸成熟,形成自己的廣告系統而拋棄谷歌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網頁搜索方面谷歌看似已經無力回天,而對於谷歌的核心競爭力android系統。如今,Android幾乎成了中國各大手機制造商使用得最多的操作系統,這些制造商就包括華為、小米和聯想等。但令人惋惜的是,谷歌並沒有因為Android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高份額而從中獲取巨額的利潤,這主要是由於使用Android的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都沒有義務在他們的智能手機產品中安裝谷歌搜索引擎或其它谷歌產品。因為Android系統是“開源”的,國內手機廠商可以修改、定制。盡管內地民眾能使用安卓系統,但谷歌授權的安卓系統在中國並未上市,也沒有給谷歌帶來任何收入

谷歌退出的這五年,雖然並沒有完全退出,但是在這期間,中國手機市場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業界發展模式,手機市場已呈飽和模式,谷歌再重新介入實屬不易。

谷歌將要重返中國市場的消息並不是可以隨便忽視的,它勢必也會引起一些企業的的恐慌,有人說,百度應該是最恐慌的,其實不然,百度搜索在中國用戶粘度已經極高,就算谷歌能夠與其一爭勝負,該擔心的也應該是排在第三第四被忽略的360跟搜狗。

而對於android系統來說,谷歌做了很多工作,盡管從商業營收上來看不怎麽掙錢,但是影響很大。這里面就涉及到一個問題:無數的廠商基於谷歌的android系統進行各種優化,修改。如果谷歌一旦較真,到底會不會涉及到侵權?雖然這事也還沒有定論,但是萬一谷歌較真起來,誰知道安卓市場會不會大變呢?

總之,谷歌重返中國內地市場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但是重返的順不順利就要看接下來的風雲變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14

谷歌熱氣球4G網絡將開始商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321.html

谷歌熱氣球4G網絡將開始商用

一財網 下木 2015-10-29 13:09:00

谷歌最早的計劃是提供3G網絡,但是現在谷歌的熱氣球已經可以向地面提供每秒10兆流量的網絡服務,已經接近英國每秒15兆的4G標準網速。

谷歌今天向BBC透露,印度尼西亞的三家通訊服務商決定在明年使用谷歌熱氣球網絡服務。

谷歌一直在嘗試使用熱氣球向地面持續發送網絡信號,讓更多生活在偏僻地區的人能夠上網。

斯里蘭卡此前也曾和谷歌簽署過一份單獨協議,有意加入谷歌的熱氣球網絡服務。

谷歌在2013年6月第一次向外界披露了高空熱氣球網絡計劃。當時谷歌在新西蘭發射了總共30只氣球,並向60名誌願者提供了15分鐘基於氣球的互聯網接入服務。

每一個熱氣球里都裝滿了比空氣還要輕的氦氣,裝有兩臺用來接受和發射數據流的裝置,還有GPS定位系統、進行複雜運算的計算機、用來適應風向的高度控制系統,以及提供能源的太陽能面板。

谷歌最早的計劃是提供3G網絡,但是現在谷歌的熱氣球已經可以向地面提供每秒10兆流量的網絡服務,已經接近英國每秒15兆的4G標準網速。

另外,熱氣球在空中的穩定性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最開始這些熱氣球只能在空中呆5天或者最多10天,但現在它們已經能夠在空中持續工作187天了”,谷歌熱氣球計劃“Project Loon”的副總裁邁克·卡西迪(Mike Cassidy)說。

“同時我們也在優化發射流程,以前大概需要14個人一起用1到2個小時來發射一個熱氣球,但現在我們只需要兩到三個人,就能每15分鐘發射一個”,卡西迪說,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2016年這項計劃將達到階段性目標。

“我們需要300個熱氣球才能在地球上形成一個穩定的通訊網絡。只要其中有一個熱氣球被風吹走了,其他熱氣球就會替代那個氣球的位置”,卡西迪說。

卡西迪說,“希望明年可以在空中形成一個熱氣球環鏈,對部分地區形成持續的網絡覆蓋,如果一切正常的話,我們會開始正式推廣商業運營。”

因為每一個熱氣球只能向直徑為40公里的地面發射信號,所以這第一個環鏈只能覆蓋相對較小的一塊面積,具體地點選在南半球。

谷歌這些高空氣球都是用高度密封的聚乙烯塑料緊緊包住高度壓縮的氦氣,這樣就算在溫度變化巨大的高空,依然可以保持氣球內部氣體容量穩定 ,從而在空中停留時間更長。

說起來,高空熱氣球的理念最早來自於1950年代的美國空軍。美國空軍當時采用了杜邦公司發明的一種叫“Mylar”的材料做氣球包層,然後向空中發射一種代號為“全球水平探測技術”的氣象探測氣球。

在此後的10年里,美國空軍向空中發射了88個熱氣球,曾經有一個氣球持續飛行了744天,創下了當時的紀錄,但此後再也沒有一個探測氣球接近這個記錄。

最近的一個案例是NASA兩年前曾經發射過的高空熱氣球,但只在空中飛行了55天,而且氣球尺寸遠大於谷歌。

所以谷歌號稱可以用極低成本發射懸浮半年的氣球,很多熱氣球專家對此一直充滿質疑。

不過只要這些技術問題真能得到解決,谷歌用高空熱氣球發射網絡信號,比很多傳統辦法都有優勢。

比如會比常規的鋪設電纜或者建造基站的辦法成本更低,尤其是在像印度尼西亞這種到處都是叢林和山區的地方,地面建造基礎設施十分不方便。

谷歌稱,印尼2.55億人口里有1億人都還沒有互聯網。“許多人至今還住在完全沒有互聯網設施的地區,希望熱氣球網絡服務有一天可以幫助這些人聯網”,谷歌說。

Davies Murphy Group的科技咨詢師克里斯·格林(Chris Green)說,“還在試圖通過傳統陸地電纜來解決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地區,是時候擡起頭來看看衛星、熱氣球或者其他空中方案了”。

熱氣球比衛星通訊的優勢是:絕對更便宜 。谷歌還在考慮其他低成本方案,比如Titan計劃,就是用太陽能驅動的無人機來發射網絡信號。

谷歌之外,FACEBOOK也在發展類似的無人機網絡服務提供計劃。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01

埃里克·施密特:希望谷歌能為中國提供服務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02/152605.shtml

導讀 : 施密特在大會中談到了對中國經濟特別是科技發展的震驚,也暗示想回到中國市場的意願。施密特透露,“實際上我們是希望能夠給中國提供服務的,也繼續跟政府保持這樣的溝通。”

i黑馬訊 11月2日消息,Alphabet執行主席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今日出席TechCrunch北京2015國際創新峰會並發表演講。

施密特在大會中談到了對中國經濟特別是科技發展的震驚,也暗示想回到中國市場的意願。施密特透露,谷歌在大中華區、香港、臺灣都有辦事處,“實際上我們是希望能夠給中國提供服務的,也繼續跟政府保持這樣的溝通。”

此外,施密特提到微信為何在中國大獲成功,也談到無人機、機器學習等將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以下是埃里克·施密特口述,由i黑馬整理:

20年前是我第一次來中國,這麽多年我也見證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非常的震驚,非常的震撼。那時候,中國的互聯網剛剛起步,如今移動互聯網啊已經發展得很好。中國有移動互聯網最大的用戶群——10億的客戶量。在整個中國每個角落都會有移動互聯網的用戶。一開始有一些審批或者執照方面的問題,現在LTE已經是無所不在了。

Google當時離開了中國,但是我們還留了500各雇員。在大中華區、香港、臺灣都有我們的辦事處,我們還有服務器在香港。實際上我們是希望能夠給中國提供服務的,我們也繼續跟政府保持這樣的溝通,中國政府有的時候也會到加州來找我們。加強雙方得溝通,這是我這次來中國的原因之一。

過去5年,我們知道移動技術已經有了極大的變化。5年前大家就開始說在移動上面沒有那麽快的速度可以實現更多的事情,但現在我們發現已經開始變化了,那未來還會有什麽新變化呢?可以回憶一下,你的智能手機什麽時候開始占領了你的生活?比如說07年、08年,iPhone上市之前,看電影還是PDA、黑莓手機等等,但是iPhone推出以後,大概20億的人他們開使用智能手機,iOS二代出來以後界面出現了一些變化,又出現了新一波初創企業的浪潮。在中國大眾可能還不記得他們什麽開始用微信的,可能你們也不記得什麽時候開始用微博的,這些基於網絡的界面出現以後,它們開始很快的普及,並且迅速的改變大眾的生活。

我們知道中國有滴滴、優步,還有亞馬遜等等快遞的服務,都是推出了一些新的服務,這些服務變化非常的快。10年前這些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業務領域,現在比如說支付有支付寶,還有微信支付等等,這些都是大家沒有想到的。

機器學習是下一波浪潮

中國有很多世界級的產品,最明顯的一個是大疆無人機公司,非常成功。另外,Google最近剛剛跟華為達成合作。華為多年來推出了一系列非常出色的手機,這個品牌被越來越提及。在軟件方面,微信是最有意思的一個軟件,解決了消費者許多的問題。但有一個問題,為什麽這個產品不是在世界上其他地方被發明的,我覺得問題在於銀行業的成熟度,包括流通業的成熟度。因為微信所提供的整合服務,在美國可能沒有那麽有用,但是在中國特別的有意義。所以它是不是能被推廣到中國以外的地方,我覺得從某種形式上來看也許會。

談到無人機,城市里唯一不擁堵的地方就是你頭頂上的這片天空,亞洲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轉移,而城市的基礎設施又跟不上,美國、歐洲也有這樣的抱怨,許多大城市都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我們很清楚地看到這是未來的一個方向,自動的快遞物流的服務來替代人力的服務,比如說無人機。從這個行業整體來看,其實最大的進步來自於機械學習,計算機的視覺體系可能比人類的視覺還要好,計算機的視覺辨識能力已經比人類還強,這樣的事情都會被電腦所取代。

比如說汽車,很多時候你要靠你的視覺,你要看路,要避免碰撞,這些其實都是可以自動化的,Google在這方面有這樣的項目,最終無人機也會完全的自動化。

現在有很多人不認為在我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這種用強大的直升機體系來運送貨物和人,但我覺得這是有可能實現的。無人駕駛汽車目前技術上是可行的,當然還有很多的問題。我也坐過無人駕駛的汽車,駕駛起來非常的安全,體驗非常好,而且不會超速。我自己在高速公路上開,註意一下我的速度,我發現經常會超速,有沒有一個按紐來控制速度,讓速度比規定速度稍微快一點,這是之後我們會看到的動向。

Google和許多公司一樣,大量的投入機器學習。比如,今天我們用Google翻譯,用的不是字典,而是深度學習,數學的算法。這就需要理解它的語義、結構,分解開來,組合起來,再把它翻譯成不同語言的表達方式。我們也做過演示,可以做到實時,你跟你的電話對話,電話可以幫你實時技術翻譯,這個在接下來5—10年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大家都會忘記我們的語言障礙。問題在於從這種相對比較直接的翻譯到真正的理解能有多遠,我認為計算機在識別模式方面是很強的。如果說這種人類的行為是可預知的、常規的,不是打啞謎、諷刺,這種東西它比較容易理解,比較容易解構。比如說某個規律讓它去關註,提出一個警告等等,但是越往下,越複雜就可能稍微難一些。目前我們的計算機可以寫比較好的論文,我們現在研究的是再往前走,計算機可以達到真正人類認知的水平,不過這樣的預測為時過早。

這卻是想起來會讓人感到恐怖,不過我們的任務是幫助人類變得更聰明,Google會幫你變得更聰明,因為它存了大量的信息數據,比如說臉書、Twitter,還有微信,都可以讓人變得更聰明,它能夠給你提建議,提醒你2年前你說過這句話,說錯了,以後不要再說了,這些都是很有用的功能。如果有這樣的功能,大家都會願意用。

計算機倒逼未來教育發展

這些技術會讓人變得更懶嗎?我給你講我的一個故事。我是在弗吉尼亞州長大的,13歲的時候有一個作業,要記住弗吉尼亞州每一個郡的首府的名字,我記住了。現在我們會問為什麽這麽做呢?我只要上Google地圖就可以了,這不是浪費時間嗎?因為計算機可以做的比我們更好,它記錄這些地名會做的比我們更好。實際上這對我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壓力。比如說中國傳統的教育非常好,中國未來成功的秘訣就是讓更多的人獲得教育。

一百多年前美國曾經有一個革命性的運動,要提供免費的高中教育,那一代所有的美國人都從免費的高中教育中受益。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可以讓大量的人口得到比較好的教育,我們現在只不過把要求提的更高,不是死記硬背就夠了。我們希望你能夠更好的競爭,提供價值,你要提供更好的服務,你要思考,你要得到良好的教育。計算機化其實是迫使我們獲得更好的教育,這其實並不是什麽新的事情。二、三十年前制造業出現了機器人,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工作,現在跟機器人能夠共事的人,他們薪水要比被機器人替代的人的薪水高得多。

全球化的環境應該會更加有價值,不同的是自動化的遠程的學習,是以不同的形式去學習,而不是在一個孤立的環境下去學習。過去20年,我們最大的成就是什麽?人類最大的成就,就是讓20億人從赤貧的環境下提升到了中產階級,這就是全球化的成就。全球化也帶來了更加安全的發展環境,由於移動技術的發展,要讓我來預測,我覺得未來5—10年還有三、四十億的人通過移動技術使得人人相連,這樣大家也會對娛樂和生活便利等方面提出更多的需求,這樣的發展就更加迅速了,甚至是跨越式發展,中國這樣的發展機會比美國還要多。

很多人對Google改名Alphabet很感興趣。我覺得每一個大體量的經濟體或者公司都要考慮到多元化的發展,Google也不例外。比如,在這個領域做一點,在其他領域又重新創造一個新公司。我們有母公司和子公司,這是有意思的組織形式,從財務的角度來說更有助於公司發展。另外,這樣也有利於快速響應市場。這也是我們為什麽有一些小一點的衛星型的公司,他們在Google的大框架下會更好的發展,不管是在交通,還是智能科技等等領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602

谷歌新眼鏡劍指智能穿戴新方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21/152880.shtml

導讀 : 谷歌眼鏡最大的貢獻就在於引爆了整個智能穿戴產業,也推動了智能穿戴產業鏈的搭建。換句話說,谷歌眼鏡的出現真正激活了整個物聯網時代的發展進程。

谷歌眼鏡的一舉一動總是牽動著智能穿戴產業的神經,盡管谷歌眼鏡只是可穿戴設備中的一個分支,更代表不了整個智能穿戴產業,但其在前沿科技方向上的探索足以影響整個智能穿戴產業的發展。谷歌眼鏡在很多人看來在商業上並不成功,因為我們通常的看法都停留在其之前所推出來的產品上。其實對於之前的谷歌眼鏡而言,只是將“無數”個實驗室中一個帶入大眾生活中進行測試的版本,呈現到大眾眼前進行商業化的測試,之後更是在醫療、企業級等領域進行了更多的探索。

當然,谷歌眼鏡最大的貢獻就在於引爆了整個智能穿戴產業,也推動了智能穿戴產業鏈的搭建。換句話說,谷歌眼鏡的出現真正激活了整個物聯網時代的發展進程。同樣,智能眼鏡這一可穿戴設備的細分產業,也是直接因為谷歌眼鏡的出現而出現並快速形成,一些創業者模仿著“曾經”的谷歌眼鏡進行了不同層面的商業化探索。

不過“曾經”的谷歌眼鏡只是智能眼鏡的一個過渡版本,不論是其技術、應用與產品形態,我們今天的“模仿”其本質只是在模仿谷歌的一款測試產品。這也就意味著今天諸多谷歌智能眼鏡的追隨者很快將會在不同層面出現困境,可以說真正的智能眼鏡市場並沒有到來。根據The Information上的一些信息來看,Project Aura(谷歌智能眼鏡)的發展藍圖上目前規劃了3款可穿戴設備。其中一款是我們之前探討過的企業版,由一個屏幕完成,而其它兩款則是在當前測試版的基礎上,從技術、形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變。

不過這其中有幾項技術值得我們關註,也是可穿戴設備,尤其是智能眼鏡產業的發展方向。一是基於骨傳導的語音交互技術,通過內耳骨頭傳遞聲音,但沒有隔開外面的聲音,The Information稱其為是“臉上戴的耳機”;二是眼動交互技術,通過對眼球以及眼睛的一些動作識別,來實現控制與交互;三是光波導光學技術,這項技術的使用可以說是智能眼鏡的一項標準性技術,將直接促進智能眼鏡走入大眾生活中。

也就是說光波導光學技術在智能眼鏡中的應用,將讓智能眼鏡大道於無形之中。或者可以理解為當前的智能眼鏡是一種特別“智能”的智能眼鏡,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非常別扭,而融入了光波導光學技術之後的智能眼鏡才是真正的智能眼鏡,其形就如同今天的任意一副普通眼鏡一樣,不同的地方在於其“背後”融入了智能。也就是前段時間熱映的碟中諜5中所呈現的智能眼鏡,從形態來看只是一副“普通”的眼鏡而已,並不像谷歌之前推出的智能眼鏡產品一樣,總會給用戶帶來諸多的不自在。

01

光波導光學技術通俗的理解就是將屏幕顯示技術融合在眼鏡本身的鏡片中,而當前的谷歌測試版智能眼鏡,以及市場上所推出的一些跟隨者產品,都存在著一個共性的問題,那就是非常的引人註目,甚至這種佩戴並不能給用戶帶來舒適的身心感受。也只有將顯示技術無形的融合在鏡片中,才能真正意義上的促進智能眼鏡市場的普及,正如同蘋果智能手表選擇以傳統的手表為載體的商業化路徑一樣。當然,還有更先進的技術,也是智能眼鏡產品形態的終極技術,那就是直接與當前的隱形眼鏡進行融合。

 

谷歌智能眼鏡的新方向至少帶給了我們關於智能眼鏡發展方向的一些新思考,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智能眼鏡的技術方向,只有讓智能存在於無形中時,智能眼鏡才稱的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穿戴產品。而它所引發的市場可謂是無限大,同樣對於近視的人群,或者是為了增強視覺能力的人群而言,這都將具有顛覆性的意義。我們可以借助於智能眼鏡真正意義上拓展我們的視覺感官功能,讓我們成為夢想中的“千里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964

谷歌新眼鏡劍指智能穿戴新方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21/152880.shtml

導讀 : 谷歌眼鏡最大的貢獻就在於引爆了整個智能穿戴產業,也推動了智能穿戴產業鏈的搭建。換句話說,谷歌眼鏡的出現真正激活了整個物聯網時代的發展進程。

谷歌眼鏡的一舉一動總是牽動著智能穿戴產業的神經,盡管谷歌眼鏡只是可穿戴設備中的一個分支,更代表不了整個智能穿戴產業,但其在前沿科技方向上的探索足以影響整個智能穿戴產業的發展。谷歌眼鏡在很多人看來在商業上並不成功,因為我們通常的看法都停留在其之前所推出來的產品上。其實對於之前的谷歌眼鏡而言,只是將“無數”個實驗室中一個帶入大眾生活中進行測試的版本,呈現到大眾眼前進行商業化的測試,之後更是在醫療、企業級等領域進行了更多的探索。

當然,谷歌眼鏡最大的貢獻就在於引爆了整個智能穿戴產業,也推動了智能穿戴產業鏈的搭建。換句話說,谷歌眼鏡的出現真正激活了整個物聯網時代的發展進程。同樣,智能眼鏡這一可穿戴設備的細分產業,也是直接因為谷歌眼鏡的出現而出現並快速形成,一些創業者模仿著“曾經”的谷歌眼鏡進行了不同層面的商業化探索。

不過“曾經”的谷歌眼鏡只是智能眼鏡的一個過渡版本,不論是其技術、應用與產品形態,我們今天的“模仿”其本質只是在模仿谷歌的一款測試產品。這也就意味著今天諸多谷歌智能眼鏡的追隨者很快將會在不同層面出現困境,可以說真正的智能眼鏡市場並沒有到來。根據The Information上的一些信息來看,Project Aura(谷歌智能眼鏡)的發展藍圖上目前規劃了3款可穿戴設備。其中一款是我們之前探討過的企業版,由一個屏幕完成,而其它兩款則是在當前測試版的基礎上,從技術、形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變。

不過這其中有幾項技術值得我們關註,也是可穿戴設備,尤其是智能眼鏡產業的發展方向。一是基於骨傳導的語音交互技術,通過內耳骨頭傳遞聲音,但沒有隔開外面的聲音,The Information稱其為是“臉上戴的耳機”;二是眼動交互技術,通過對眼球以及眼睛的一些動作識別,來實現控制與交互;三是光波導光學技術,這項技術的使用可以說是智能眼鏡的一項標準性技術,將直接促進智能眼鏡走入大眾生活中。

也就是說光波導光學技術在智能眼鏡中的應用,將讓智能眼鏡大道於無形之中。或者可以理解為當前的智能眼鏡是一種特別“智能”的智能眼鏡,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非常別扭,而融入了光波導光學技術之後的智能眼鏡才是真正的智能眼鏡,其形就如同今天的任意一副普通眼鏡一樣,不同的地方在於其“背後”融入了智能。也就是前段時間熱映的碟中諜5中所呈現的智能眼鏡,從形態來看只是一副“普通”的眼鏡而已,並不像谷歌之前推出的智能眼鏡產品一樣,總會給用戶帶來諸多的不自在。

01

光波導光學技術通俗的理解就是將屏幕顯示技術融合在眼鏡本身的鏡片中,而當前的谷歌測試版智能眼鏡,以及市場上所推出的一些跟隨者產品,都存在著一個共性的問題,那就是非常的引人註目,甚至這種佩戴並不能給用戶帶來舒適的身心感受。也只有將顯示技術無形的融合在鏡片中,才能真正意義上的促進智能眼鏡市場的普及,正如同蘋果智能手表選擇以傳統的手表為載體的商業化路徑一樣。當然,還有更先進的技術,也是智能眼鏡產品形態的終極技術,那就是直接與當前的隱形眼鏡進行融合。

 

谷歌智能眼鏡的新方向至少帶給了我們關於智能眼鏡發展方向的一些新思考,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智能眼鏡的技術方向,只有讓智能存在於無形中時,智能眼鏡才稱的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穿戴產品。而它所引發的市場可謂是無限大,同樣對於近視的人群,或者是為了增強視覺能力的人群而言,這都將具有顛覆性的意義。我們可以借助於智能眼鏡真正意義上拓展我們的視覺感官功能,讓我們成為夢想中的“千里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965

曝美團向支付寶開戰 谷歌或明年重返中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21/152878.shtml

導讀 : 美團否認與支付寶開戰;特斯拉陷入Model S“召回門”;Google Play明年或登陸中國;奧迪計劃2018年推出純電動SUV;360董事長周鴻祎認為,手機市場是血海,誇大的即得利益者會失去市場。

【行業動態】

1.美團否認與支付寶開戰,對阿里撤資“不知情”

11月20日下午消息,美團廣州地推團隊在商戶打砸支付寶物料。對此,美團方面回應稱,“該事件只是屬於個別地推員工行為,並已經進行批評教育。”對於正在與支付寶開戰的說法,美團表示,“完全不屬實。”對於阿里是否退出美團,美團和阿里巴巴以及支付寶方面均表示,“目前不知情”。

2.優酷土豆發第三季度財報:營收18.5億元,虧損同比擴大

北京時間11月20日消息,優酷土豆集團公布了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優酷土豆第三季度營收為人民幣18.5億元(2.918億美元),同比增長62%。公司第三季度凈虧損人民幣4.356億元(6850萬美元),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公司第三季度凈虧損人民幣3.165億元(4980萬美元),去年同期凈虧損為人民幣1.112億元(1750萬美元)。

3.聚美優品第三季度營收19億元,凈虧損7740萬元

11月20日晚間消息,聚美優品發布了2015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該季度,聚美優品凈營收為人民幣19億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幣9.712億元增長99.9%,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人民幣8,690萬元,去年同期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1.2億元。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虧損為人民幣7740萬元(約合1220萬美元),去年同期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1.293億元。

4.日本機器人考上大學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人工智能(AI)項目“東大機器人項目” 的目標是在2021年考上東京大學。報道稱,雖然這個AI機器人尚未達到考上東大的水平,但它近日首次在統一高考中取得了高於平均分的分數。在滿分950分的考試中,它得了511分,其中數學和歷史得到了特別高的分數,卻完全答不出物理試卷上的問題,但它仍有八成機會被441所私立大學和33所國立大學錄取。據悉,被稱為“東大”的東京大學以難度極高的入學考試而聞名。報考東大的學生不但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還要參加東大自己的入學考試。

5.特斯拉召回所有已售Model S,安全帶存隱患

11月21日消息,電動車制造商特斯拉周五宣布,將召回所有已售的Model S電動車,對其前排座位的安全帶進行檢查。這也是特斯拉成立至今最大規模的召回,涉及到已在全球市場售出的9萬輛Model S電動車。特斯拉在周五已向受影響的客戶發送了電子郵件。特斯拉表示,該公司的其它產品,也就是不久前剛發布的Model X SUV未受到影響。此外,電動車後排座位的安全帶也不受影響。

6.傳谷歌明年在中國大陸上線GooglePlay

11月20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消息人士周五透露,谷歌當前正計劃於明年在中國大陸發布Google Play應用商店。這也標誌著谷歌在2010年退出中國大陸市場後將重返該市場。據悉,谷歌將為中國大陸市場專門制作Google Play應用商店,該應用商店將不能連接海外版Google Play。消息人士稱,谷歌打算遵守中國法律對Google Play的內容進行過濾,且Google Play的數據都將存儲在中國。截至目前,谷歌新加坡發言人對此報道未予置評。

7.奧迪推進電動車業務,純電動SUV計劃於2018年上市

11月21日消息,據外電報道,德國汽車制造商奧迪已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把電動車業務發展成為公司的重要業務。奧迪美國總裁斯科特·基奧(Scott Keogh)日前在2015洛杉磯汽車展上宣布,奧迪預計公司未來25%的美國銷售將來自於電動車。按照奧迪的計劃,該公司將於明年向美國市場推出Q7混合動力電動車,隨後還將在2018年推出一款純電動SUV。

【融資消息】

1.上門美容服務平臺“美人有約”完成600萬天使融資。

2.旅行工具“旅行加”獲得雲天使基金、戈壁投資數百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3.藝術品電子商務平臺“Artpollo阿波羅”獲得A輪融資,投資方為紅星美凱龍,金額未透露。

【大佬聲音】

360董事長周鴻祎:“智能手機的產品目前比較同質化。如果在產品上沒有創新,沒有自己獨到的顛覆性,求短期內速勝不現實。做智能手機,不能做成資本上的投機的事,要做一定是賠錢的。現在凡是市場領先者就說,我們有多少市場占有率;還有人說,手機我看未來五年不會變。說這些話者,都是市場既得利益者,但是說這種話的人往往守不住這個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966

重返中國大陸市場,谷歌歸去能否來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01/153037.shtml

導讀 : 谷歌重返中國大陸市場還是有其機會的,關鍵還是取決於谷歌高層本身的戰略決心和摒棄曾經的政治逼宮。

蘋果CEO蒂姆·庫克用出櫃的方式,蘋果公司贏得了世界媒體頭條的機會。而經過高速發展,趨於大企業病的谷歌,與之前要退出中國大陸市場強硬不同的是,谷歌的高層頻頻地釋放善意來表達重返中國大陸市場的意向。

在這善意背後,無疑是谷歌重返並在中國立足。當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因為對於全新的Alphabet來說,中國市場巨大的商業機會無疑深具吸引力。

市場研究公司Newzoo的報告顯示,2014年蘋果從中國賺了270億美元,相當於平均每個中國人為蘋果貢獻人民幣128元的收入。面對當前中國大陸巨大的商業機會,谷歌的高管們再也坐不住了。2015年10月28日,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正式回應谷歌是否正籌劃在中國大陸地區推出Android應用商店的采訪時表態說:“Alphabet的每一項業務都可以自主決定在哪個國家運營”。

2015年11月2日,谷歌公司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在Techcrunch北京國際創新峰會講臺上表態道:“我們是希望能夠給中國提供服務的。”

新上任的谷歌CEO桑達爾·皮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期望追拓展中國大陸市場:“我並不認為中國市場是個黑洞。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而我們可以扮演一種支持平臺。未來,我們也有機會提供其他服務。”

谷歌高層在短短時間內,都摒棄當初自己挑戰中國主權的行為,而是溫和地期望自己能夠歸來。言外之意,谷歌的確想重返中國大陸市場。對於一廂情願地試圖“歸來”的谷歌來說,這無疑是在自打耳光。業界人士的評價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2010年1月12日,谷歌公司發表聲明稱,谷歌公司遭到來自中國電腦黑客的攻擊。聲明還稱,谷歌將在最短時間內與中國政府談判,要求中國政府取消對谷歌中國搜索引擎的內容審查,否則谷歌公司將退出中國大陸地區搜索市場。

2010 年1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就針對谷歌退出中國大陸地區搜索市場事回應稱:“中國的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黑客攻擊行為”、“中國互聯網很開放,中國政府鼓勵互聯網的健康發展,而有關管理措施符 合國際通行做法”。

2010年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負責人表示,商務部尚沒有接到谷歌申請退出中國大陸地區搜索市場的報告,商務部負責人並稱無論谷歌作出任何決定都不會影響中美貿易關系。

2010年1月中旬,谷歌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接受《新聞周刊》采訪時提到,谷歌高層領導者正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谷歌中國的去留問題進行商討。埃里克·施密特還表示,谷歌公司決策並不僅僅被商業利益左右,谷歌退出中國大陸地區搜索市場是“基於價值的抉擇”。

2010年1月21日,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在一次就網絡自由問題講話時,就含沙射影地批評中國政府。希拉里·克林頓表示,“美國政府敦促中國當局就迫使谷歌公司宣布撤出中國的網絡攻擊事件展開徹底調查”, 並希望“中國方面確保對這一事件的調查和調查結果的透明度”。

2010年11 月22日,美國白宮發言人比爾·伯爾頓(Bill  Bolton)表示,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同意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的看法。奧巴馬對谷歌遭黑客攻擊事件一直感到憂慮,要求中國政府做出解釋。

2010年3 月 23 日淩晨,谷歌公司總部正式發表聲明正式退出中國大陸地區搜索市場,最終關閉中國大陸地區搜索服務,轉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服務器提供簡體中文服務。

2010年3 月 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絡局負責人回應稱谷歌公司違背書面承諾、停止過濾並就黑客問題指責中國的行為是完全錯誤的。 中國政府“堅決反對將商業問題政治化”,對谷歌公司的指責和做法“表示不滿和憤慨”。

2010年1月12日,谷歌對外宣布“停止審查搜索結果”的最終決定。

2010年3月關閉了google.cn,並撤走在中國大陸的服務器。

至此,谷歌由此撤出中國大陸市場。可以說,離開對中國大陸的谷歌來說,其業務被中國企業公司蠶食,其營收減少。僅僅在搜索廣告收入上,就損失不小。市場調研公司eMarketer今天發布了數字廣告收入調研報告,從中就可以估算一下谷歌的損失。

據eMarkerter報告顯示,預計2015年全球搜索廣告的投入將達到815.9億美元,比2014年的701億美元增長16.2%。預計中國2015年搜索廣告收入將達到149億美元。其中,預計2015年谷歌的搜索廣告收入將占總市場的54.5%。但是由於谷歌退出中國大陸市場,其廣告收入為零。即使谷歌贏得中國大陸20%的市場份額,也將贏得14億美元的營收。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搜索廣告收入還會增加。 

eMarketer的報告還指出,中國大陸的搜索市場正在飛速發展,其搜索廣告投入最終超過美國。根據eMarketer的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搜索廣告投入將達256.6億美元,領先於中國的149億美元,但是中國的搜索廣告投入2015年的增長速度是32.8%,大約是全球速度的兩倍。

這樣的商業前景無疑讓谷歌的高層如坐針氈,同時也為當初的魯莽付出代價。因為谷歌自以為可以以網絡攻擊為由,從而以達到其商業問題政治化的目的。但是埃里克·施密特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不僅沒有達到其商業問題政治化,連最基本的不作惡思想也丟了。或許讓埃里克·施密特沒有想到的是,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同樣實行內容檢查,而且香港特別行政區仍然屬於中國。

可以說,谷歌是一家全球知名度極高的公司,但是在谷歌退出中國大陸地區搜索市場,無疑是一次錯誤的戰略決策。

微軟中國終身榮譽總裁唐駿在聽到有關谷歌考慮退出中國大陸地區搜索市場的決定後表示:“谷歌要退出中國怎麽可能?它的操作系統,它的辦公軟件,它的手機平臺,缺了中國市場等於是失敗,它不會蠢到連這個道理都不知道的。”

唐駿還表示,“谷歌的言論是非常的不負責任,最後受到傷害的將是谷歌自己。谷歌揚言要退出中國市場,感覺是在發泄不滿!退吧。希望谷歌說到做到!這種不負責任的言語結果唯一受傷的肯定是谷歌。”

曾是微軟中國掌門人的唐駿指出,“谷歌要退就退,如果是商業行為,很好!要是政治要求,谷歌高估了自己!一個商業公司,還要挑戰一個國家的法規,谷歌在制定戰略決策方面還是顯得非常稚嫩,在這方面應該向微軟學習!”

在這里,我想起了晚唐詩人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詩: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首詩卻有點像谷歌高層們的心境。對於谷歌重返中國大陸市場,業界對此卻並不看好。《華爾街日報》稱,重返中國可能會讓谷歌的高管們遇到“谷歌是什麽”這樣災難性的問句,因為谷歌搜索等主要業務離開中國已經5年。

一位互聯網分析師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即便谷歌真能重返中國,其核心業務在中國也已經無力回天,搜索業務早就是一片“紅海”,視頻、郵箱、社交、雲計算等,更沒谷歌什麽事了。

這樣的結論顯然還是過於悲觀。谷歌真的歸去能否來兮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谷歌重返中國大陸市場還是有其機會的,關鍵還是取決於谷歌高層本身的戰略決心和摒棄曾經的政治逼宮,否則,重返中國大陸市場僅僅是一句空話,而且對於一個商業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場雞蛋碰石頭的犧牲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631

誰說谷歌要回中國!莫斯科墳場竟有wifi?|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4/153220.shtml

導讀 : 要重回中國?google否認了將舉辦谷歌回歸中國新聞發布會。買買買!雙12狂歡節落幕,紙巾竟然成為了大家最愛買的商品之一。為了吸引遊客也是拼了,莫斯科竟然擬定在墳場提供WiFi。

行業新聞:

1. Google中國:沒有“谷歌回歸中國新聞發布會”

12月13日上午,一則題為《谷歌強勢回歸—互聯網格局將巨變》的“客戶預定函”在微博上流傳。其中稱,12月18日下午1點整將舉辦“谷歌回歸中國新聞發布會”。其中稱,Google中國區總裁Jony將現場解讀Google在中國的戰略部署、中國企業將如何借勢營銷。

經向Google中國公關求證,Google中國公關表示,沒有這個新聞發布會。

2. 雙12同樣都是買買買 看看南北方有啥區別?

12月13日下午消息,支付寶口碑雙12狂歡節昨日落幕,根據支付寶與口碑公布的數據顯示,雙12當天,全國總共有2800萬人參與,其中80、90後仍為主力,占比超79%。

支付寶和口碑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雙12大家去超市買得最多的商品截然不同。南方人最愛買豆奶,而北方市民最愛買養樂多。當南方人民在艷陽天里買涼茶去火的時候,北方人民在大雪紛飛里搶購紅牛給自己加油。南方人愛買甜蜜蜜的巧克力,北方人則喜歡買牛肉幹。

不過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紙巾都是大家最愛買的商品之一。數據顯示,雙12這一天,全國的超市、便利店總共賣出了34萬份紙巾。

3. 傳北汽將與美國初創公司Atieva推出電動汽車

12月13日消息,據海外媒體報道,位於美國加州的電動汽車公司Atieva與北汽合作推出一款純電動概念車,新車將於2016年4月北京車展正式發布。從合作的性質上看,北汽可能負責代工生產和研發技術,Atieva則負責電池組的開發,這款汽車的續航里程可能在300英里左右(約合482公里)。

隨著一大批互聯網公司相繼參與其中,傳統汽車廠商的業務也在發生變化:福特在12月10日宣布拿出45億美元擴充現有電動汽車產品線。到2025年,福特40%燃油車型都會有對應的電動汽車版本。在今年9月法蘭克福車展上,寶馬、奔馳、奧迪紛紛曝光了電動汽車計劃。

電動汽車之間的角逐,在今後幾年應該會越來越精彩了。

4. 加拿大賣瓶裝新鮮空氣 中國客戶近日數量飆升

12月13日消息,據加拿大星網報道,阿爾伯塔省的兩位創業者Paquette以及Moses Lam在開玩笑的時候,想出了這個點子,售賣阿爾伯塔省的新鮮空氣。

他們最初把阿爾伯塔省Banffe的山野空氣放進密封的塑料袋,在eBay上售賣,標價9毛9。此後,他們再次嘗試進行銷售,結果,第二袋新鮮空氣賣出了168美元。於是,他們決定把這當成一項正經生意來經營。現在,標明來自Banff以及路易斯湖的瓶裝空氣以容量大小,標價15美元至64美元不等。

他們透露,買家來自中國、阿富汗、伊朗,以及其他一些國家。。

5. 莫斯科墳場擬提供WiFi 

12月13日消息,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外媒報道說,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近來積極在公共場所提供免費無線上網WiFi,明年熱點更會擴充至墳場。其政府表示,明年起會在3個最大型墳場提供免費WiFi。當地一間殯儀公司的總監認為,免費WiFi可吸引更多遊客到俄國傑出歷史名人的墓地參訪,更指出免費Wi-Fi除了可吸引遊客,更可以讓參觀墳場的人放松心情。

至於成效如何,政府抱持著非常大的信心,民眾們也非常拭目以待。。

6. 微軟鑒於用戶強烈反應恢複15GB雲存儲服務

12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因上個月違背承諾而撤銷其OneDrive雲存儲服務的“無限量存儲”選擇,並且大幅度降低免費存儲級別,本周五微軟因其溝通不暢而作出道歉,並且宣布向部分OneDrive用戶恢複以前所享受的15GB免費存儲空間。不過,微軟並沒有恢複“無限量存儲”服務。

在企業因溝通不暢而產生的麻煩中,微軟上個月決定放棄其OneDrive雲存儲服務“無限量存儲”承諾可謂影響很大。

融資消息:

1. 奇異果創客空間獲道彤投資種子輪融資

2. 愛空間獲景林資本1.35億元B輪融資

大佬聲音:

榮耀總裁趙明:榮耀2016年肯定進入美國市場

“我一直在思考自己,還有哪些不足和問題。越是在高歌猛進的時候越是要小心謹慎。國內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大家都認為其不可戰勝的時候,總會出現問題。一個偉大公司一定是面臨困難的時候還可以重新站起來。榮耀在享受快速增長的紅利時,一定要警醒不可能一直這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893

擺平同事》網路「翟神」翟本喬 向難搞同事說不 用數據說服谷歌老鳥

2015-11-16  TWM

智商超過一六○,待過Google,網路上人稱「翟神」的和沛科技總經理翟本喬認為,職場上說不的關鍵,在如何用不得罪人的方式,將「不」說出口。但企業若能訂定良好制度,讓年輕人根本不用煩惱如何說「不」,才是重點。

你常會覺得,主管只是比較資深,但能力其實也不怎麼樣?對老闆的判斷常感到懷疑,甚至打從心裡不願服從他的指令?

智商超過一六○,待過全球頂尖企業谷歌(Google),在網路上有「翟神」稱號的和沛科技總經理翟本喬,分享了這段往事:「一九九二、三年,我還在國外 留學,趁著暑假返台,經過師大門口,看到一個標示:『資優教育教師研習營』。我雖不是什麼資優教育教師,但我是資優學生,在好奇心驅使下,便進去一探究 竟。」當時,有位老師邀請翟本喬以資優生「過來人」身分對學生講講話。「記得台下有一位學生抱怨,有個重要的科學展覽需要團隊合作,但對如何管理一群能力 不夠好的人,感到相當困擾。」說穿了,就是嫌同學笨、跟不上「資優生」程度,阻礙了自己的發展。

當心裡不服主管

向對方學本領,才是聰明人翟本喬巧妙回答:「一個聰明的人,可以從笨的人身上學到東西;是笨的人,才沒辦法從聰明的人身上學到東西。

所以千萬不要認為笨的人沒有價值!」資優生聽了後,恍然大悟回:「謝謝學長,我今天從你身上學到很多東西。」透過這個故事,翟本喬直言,在職場上,「笨老 闆能爬上去,就有他的本領;如果你覺得他很爛,那也要先搞清楚他是怎麼上去的,你才知道該怎麼把他拉下來。要知道,老闆絕不是靠笨,才有今天這個位置。」 言下之意是,如果你夠聰明,就要懂得在老闆身上學東西;對主管說「不」,必須基於「客觀事實」,而不是因為心裡不服而反對。

如果工作上和老闆或同事有不同意見,「很簡單,就是想辦法證明他是錯的;別人質疑或認為某個方案不可行,你就先做到,拿出證明再說。」翟本喬以過去在谷歌 的經驗為例,「先前我做過一項分析,目前耗電情況、成本架構是這樣,若從多電源改成單電源,一年就可省下一千萬美元,你要不要做?當然,問題拋出後,一定 有反對意見,我會先評估,再針對這些質疑提出數據證明。」他說,當時有位資深同事反對,理由是改了主機板設計,因不是標準規格,怕會買不到替代品;翟本喬 暗想,對廠商來說,雖必須重新開模,但一個月訂單也有一萬台,量不算小,怎麼可能找不到人來做?

當同事質疑你

分析數據,證明自己是對的但他也不多說,直接證明給大家看,「我先回到台灣,找了三家電源供應器廠及三家主機板廠,結果廠商都說可以做,那還有什麼話好講?」翟本喬不用跟人吵得面紅耳赤,而是直接把想法做出來給對方看,以實際結果代替口頭之爭。

「在職場上,很多人勇於提出想法,但遇到挫折就輕易放棄;說到底,是自己不夠堅持,而不是被主管或老闆打壓。提出數據,做好分析,只要言之有理,老闆都能 接受,這套標準不只在美國,就算在台灣企業也一樣。」美國人說:「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shame on me.」意思是,「受騙一次,是騙子對不起你;受騙二次,是你對不起自己。」翟本喬往下延伸說,受騙三次,你就對不起所有人了,因為你養活了這個騙子,讓 他有機會再去騙別人。

「就像下棋,你是輸了一盤就算了?還是會想一下哪一步走錯了,下次如何才能贏?如果你已經知道怎麼贏,那又何必再生氣、懊惱?」翟本喬的職場IQ,就是靠這樣不斷淬鍊、提升上來。

當老闆、客戶誆你

搞懂遊戲規則,才玩得贏人家「大學時期,我在一家交通號誌軟體公司打工,因表現不錯,老闆曾誇口說不會虧待我。但當兵前,他卻沒有任何表示,老闆以公司沒賺錢為由開脫,我們為此大吵一架。」他說,之後在不同工作領域也發生過類似情況,吃了不少悶虧後,便學會自保。

「有一回接了一個案子,和對方溝通好需求後,我就開出價錢、要求對方先付三成款項才動工;案子完成後,就展示給對方看,客戶看完覺得滿意得先付尾款,否則程式動不了。」翟本喬得意笑說。

為何動不了呢?因為程式只能跑兩天,後來客戶也學會了,訂合約時備註一條:程式不能加上時間鎖,他說,「很多時候其實是自己沒搞懂狀況,只有清楚遊戲規則,才能玩得贏人家。」

當員工對制度不滿

考核客觀透明,減少內部反彈此外,翟本喬堅信,若員工須培養勇氣才敢說不,那就是力氣用錯了地方,「這是老闆氣度的問題,歸根究柢,不是應鼓勵企業訂定良好制度,讓員工根本不需要說不?」以全球標竿企業谷歌為例,有三項制度就值得台灣企業學習,首先是工作周報。

「每周、每個人都必須寫工作周報,描述自己在過去一周做了哪些事;這份周報是公開的,全公司都看得到,所以你沒做的事,就不敢隨便搶別人功勞。」翟本喬說。

第二項制度——部門目標,是由下往上訂定,也就是讓員工決定自己的工作目標。「每個人訂出數字後,部門會先集合起來討論,確定這樣做能否達到公司目標。這時自己訂的目標會攤在陽光下受大家檢核。」翟本喬舉例,「像是有些人平常愛說大話,但實際目標卻訂得很小;或才剛畢業的新鮮人,就訂很大的目標,大家也會質疑。

最後討論結果上呈老闆,當然他也會有意見,就再進一步協商;只要承諾做得到,員工也可順勢向老闆爭取加薪。」最後,是三六○度考核制度。「考核是空白表 格,假設每組八人,你就要寫八個表格,以申論題形式作答,為同組組員、組長與自己打考績。題目有三部分,包括實際產出績效、專業與技術能力,以及領導與團 隊合作、影響或說服別人的能力。」翟本喬說,這個成績出來,對主管來說也很省事;透過所有共事者打考績,也相對客觀。

翟本喬認為,職場上說「不」的關鍵,說穿了,其實就是如何以不得罪人的方式,將「不」說出口。除了員工的態度,企業若能訂定良好制度,讓年輕人根本不用煩惱如何說「不」,才是重點中的重點。

撰文 / 歐陽善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