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書札記180131中國文明(二) 古漢族的誕生與衰亡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8/01/31/%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80131%e4%b8%ad%e5%9c%8b%e6%96%87%e6%98%8e%e4%ba%8c-%e5%8f%a4%e6%bc%a2%e6%97%8f%e7%9a%84%e8%aa%95%e7%94%9f%e8%88%87%e8%a1%b0%e4%ba%a1/

讀書札記180131
中國文明的歷史(二) 古漢族的誕生與衰亡
掌門執筆

本書以族群和語言遷改為基礎,描述中國文明的嬗變.
〈古漢族的誕生〉
元前221年秦始皇 “平六合” 統一宇內,是「中國」(作為一個民族) 歷史的起點.

在此之前,這塊大地上面, 按方位,實情是生態區,劃分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四大族群集團.
「東夷」是黃河和淮河大三角洲的人民,以農耕漁撈維生, 其居地約為今天的山東,河北. 夷字從 “弓” 與 “人”, 發音與 “低,底” 相同,意為 “低地人”.
「南蠻」指叢林地帶周邊的燒墾農耕民 (作物類型與前者不同.), 居地約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交集的地方. (後為堯舜所逼,遷徙江南雲貴.)
「西戎」是陝西,甘肅的草原遊牧民.
「北狄」是山西,內蒙(當時實存的)森林地帶的狩獵民. (後因遊牧民南下,森林遭到牲畜毀壞,悉數消失.)

「中國」(作為地域) 指洛陽盆地,漢族稱其遠祖居於此, 因交接四夷,自號「中華」, 即(相對四夷的)「中國人」.*** 「華」是盆地西端,洛水源頭的「華山」.
中華又稱「華夏」, 因為黃河文明的第一個王朝夏朝以此為根據地, 所以夏人也就是最初的中國人.

其實夏是夷,後繼的殷是狄,周是戎. (秦,齊也是戎,而楚是蠻.) 歷史上根本沒有「中華,中國人」這一人種, 入主中原的四夷就是 “中華”.***** 這只不過是 “成王敗寇”! 於此而言,「中華」成為一種 文化/文明 的概念, 是對應 “四夷他者”的 自我認同/自豪感. 其具體內容和特徵則是上篇描述的商業化城廓都市.***

原初散居各方的四夷,在漫長的春秋戰國時代紛紛走向國族化和都市化, 由於科技和學術頻密交流,文化上逐漸趨同. 於是在秦 (+漢)朝 “置郡縣”“同文書” 的強力壓鑄下,四大族群被形塑成單一民族.***** 這本應叫 “秦族”的民族,因為漢朝持續強盛,沿稱為「漢族」. 古代漢族就是這樣誕生的.

秦漢民族盛極一時,在世界史上人口規模空前龎大, 卻因一樁事變,導致社會系統崩塌,人口災難性地削減九成以上!
〈黃巾之亂〉
西漢末年中國人口規模首次接近60mil的驚人水平,呈現極度過剩的狀態,**** 社會也累積了巨大壓力. 自從漢武開邊,長年爭戰, 兵役制度不斷從農村徵召來大量士兵. 這些士兵嘗到了城市生活的滋味,退役後回鄉無可耕之地, 居城無可棲之家,形成了一個貧窮的都市社會階層.****

這個龐大而有頑強生命力的群體依靠軍隊袍澤的情誼和組織力, 周濟互助,在社會的底層和邊緣掙紮求存. 他們混跡江湖,在城市經營百業,沿交通路綫從事運輸商販,更重要的是走私.(漢朝行鹽鐵專賣.) 為了生活需要,他們以修習武藝和信奉民間宗教來保持群體意識,抗衡官府和主流社會.**** 他們利用在軍旅中學到的最低限度文字使用,以暗語(ie切口)和符號文書串連全國據點, 建立起「宗教祕密結社」的地下組織.
正是他們二百年後覆滅漢室,開啟了三國時代. (也正是他們的後繼者,在往後二千年為每次改朝換代提供了原動力.) 吉朋若然知道,定必論斷「漢朝是被自身的體重壓垮的!」

元前4年,久病不癒的皇帝(ie西漢哀帝) 信了 “赤精子讖言”,大漢氣數已衰, 為了再受天命,改元「太初元將」,自稱「陳聖劉太平皇帝」. 這 “太平” 名號來自名叫 甘忠的人撰寫的道教典籍《天官曆包元太平經》. 到了東漢中葉,這道統編成了大部頭170卷《太平清領書》, 主張 “順應天道,以致太平”,並且闡述了政治方法.

東漢末年道士 張角 傳授《太平經》,治病救人,江湖人稱「太平道」,據稱在華北有數十萬信徒. 張角也是位戰略學家,將信徒組織為三十六「方」,即團部,各方皆有統帥率領. 184年張角宣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發動全國性叛亂/起義. 這就是史上著名的「黃巾之亂」.

黃巾亂後,人口劇減, 華北平原更是千里煙絕,白骨縈草. 魏明帝時,杜恕上書 “今大魏奄有十州之地, 而承喪亂之弊,計其戶口不如往昔一州之長. 」 根據140年統計,亂前東漢人口49.15m. 十三州減除(吳治的) 揚州,交州和(蜀治)益州, 餘下(魏治)十州人口是36.35m. 據此可推論明帝時魏人口不到3.6m.

〈古漢族的衰亡〉
又據另一項類似推算,三國初期 魏人口約2.5m; 吳約1.5m; 蜀約1m, 總人口合共約5m. (此處頗有危言聳聽之嫌,一般說法是8m.) 人口減至十分之一,代表了當時的漢族實質上接近滅絕.****

220年魏文帝曹丕篡漢,次年在管治範圍(主要包括今日河南和山東地面.)四面立碑, 指定內側為「中部之地」,即「中國」,勒令殘存漢人移居界內. 外圍地帶除駐軍作為護衛,民居極之稀疏.
內徙令形成的周邊真空地帶, 則從西北方招來降服的 鮮卑,匈奴,羯,氐,羌「五胡」族群,以補充人口,抑止土地荒廢.*** 這些「北族」, 前四者屬 阿爾泰語系,與漢族差異甚大; 羌與漢雖同屬 漢藏語系,仍為異族. 北族起初寄居外圍,與漢族主體並不混同, 但得以在中原紮根.

280年三國歸晉,黃巾亂後一百年中國再度統合, 《晉書》記載人口16.16m,大幅復元,但仍只有盛漢時的三分之一.
更且太平日子只有二十年, 300年「八王之亂」內戰爆發, 漢人又再自相殺伐,人口下降. 311年「永嘉之亂」,匈奴王 劉淵遣兵破洛陽,西晉滅亡, 荊棘銅駝,開啟「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大亂世時代.

直到589年隋文帝統一南北的二百八十年間,華北完全為北族所控制, 漢人或死或逃,餘下的反過來被北族吸收,成為社會中低層. 基因阻隔打破,社會地位喪失, 使得華北古漢族不能保持血統純正,實際上完全衰亡.***
以北族為主體的新興混種族群在文化上卻逐步漢化, 隋唐王室明明是北族出身,登基後即粉飾其漢族根源. 這些面目全非的「新漢族」,除了文書之外,在各方面都已與古漢族大不相同. 不單止風俗衣飾,甚至方言,語彙和口音都產生了極大變異. 所謂 “中原古音”,正於此時殞滅.

逃竄南方的漢人則和土著 “越人” 鬥爭,先把他們逼上山區, 再經過幾百年才渾成一體, 其過程就像秦時漢人南下廣東,混同“粵人” 一樣. 南來漢人混同「南族」的過程, 雖因政治上居於上層而得以主導社會文化,不似北方那樣弱勢, 但在體質和語言方面,依然難免衰亡和蛻變.

《中國文明的歷史》(2004) 岡田英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682

讀書札記180216火藥時代(一) 火藥武器的誕生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8/02/16/%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80216%e7%81%ab%e8%97%a5%e5%b8%9d%e5%9c%8b%e4%b8%80-%e7%81%ab%e8%97%a5%e6%ad%a6%e5%99%a8%e7%9a%84%e8%aa%95%e7%94%9f/

讀書札記180216
火藥時代(一) 火藥武器的誕生
掌門執筆

《火藥時代The Gunpowder Age》(2015)
歐陽泰Tonio Andrade,當今治全球史的頂尖高手,耶魯出身,師承 史景遷, 以《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2007) 和《決戰熱蘭遮》(2011) 兩書嶄露頭角. 本書是他的最新扛鼎作,恢宏磅礡,顯露宗師風範, 內容多所創見,在學界造成轟動. 蔔正民稱許此書每一章都是一篇精彩的歷史故事,所言不差.

〈火藥的發明和軍事應用〉
Def.「火藥」是硝石,硫磺和木炭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物, 其性急燃,具爆炸力.***
製作火藥的難處在於如何捉摸正確的混合比例, 把混成物磨成粗細和濕度適中的顆粒,以達到急燃勁爆的效果.
中國煉丹術士發明了「火藥」. 它是製藥的副產品,這點可從命名上看出來:
“惹火的藥物”. 反觀歐洲叫此物做「gunpowder」(可譯為 “炮灰”), 並不當它是“藥物”.

專家認為火藥的研發過程極難一蹴即就,試誤期理應甚為漫長, 估計首批有效配方很可能在九世紀(ie晚唐)面世. 現存最早的軍用配方記載於1044年北宋年間 出版的《武經總要》, 處方有多條,但都比例不調,且飽含雜質. 現代中國學者依法泡製,實驗製品具有效力, 但不能用火點燃,要用燒紅的鐵錐來引爆. 另外,這些 “原初版火藥”的 硝石(ie硝酸鹽,作用是提供氧.)含量偏低,只能在開放空間中使用. 如果擺進封閉的容器或管子,就會燃燒不完全,沒有爆炸效果, 因此無法用來製作 炸彈或槍炮等嚴格意義的火藥武器.***
經過一百年實驗改良, 南宋初年,技師提高了硝酸鹽濃度,減除了雜質, 才製作出適合炸彈和槍炮使用的藥材.***

從現代角度思考,def. 早期的嚴格意義 「火藥武器」指的是a大炮:以火藥造成 “氣爆”,拋出石彈; b(標準)火槍:長筒形火藥動力器具,彈射硬物或金屬; c炸彈或燃燒彈:手擲或以投石機拋出的罐裝火藥 爆炸或燃燒裝置.***
這有別於宋代文獻,「火器」一詞概括所有以火藥作物料的武器 (如 “火箭”:綁著火藥的箭.), 其原始型號也叫 “火槍”:尖端繫上火藥噴筒的長槍. 此物本質上屬於 “火燄噴射器”,算不上是嚴格意義的火藥武器.

火藥的軍事應用遵循兩條不同的發展路徑:a燃燒和爆炸; 與b彈射. 後者比前者的技術門檻更高,殺傷力更大,作戰效率更高.*** 彈射武器又稱「管狀武器」,即是槍炮,迄今仍是人類使用的主流兵器.
管狀武器的威力,直接取決於有多少由火藥引燃而噴發的氣體,從 子彈/炮彈 與槍炮管壁的間隙洩漏掉. 這「遊隙值windage」與彈射力度成反比例,正是槍炮工藝的精髓所在.***** 一切技術進步都可以看作是降低遊隙值的成功嘗試.

〈火藥武器的誕生〉
有如上述,槍枝是從噴火筒演化出來的, 起初裝填陶鐵雜物,只是為了(輕微)增加敵人的痛苦度. 後來察覺裝填物愈多,彈射力度愈強 (變相來說,就是 “發現了遊隙值”.),於是就有了「真.火槍」.*** 這些中國科技史權威 李約瑟Joseph Needham稱為「零碎散噴物coviative」的東西, 由於沒法塞滿管道,令致 “百槍之祖” 的力度,射程和準確度都很低. (也就是說 “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首先想到的是改換填充物,由起初 “找到甚麼放甚麼”的廢物利用模式, 進展至金屬彈丸的標準模式. 其次是管身材質,由竹筒紙筒,發展成金屬鑄管. 最後是加長管道以提升射程和準確度, 臻至現代意義的槍枝.
大炮則可看成是巨觀的火槍,其發明較遲.*** 初期的「真.大炮」名叫「碗口炮」,口闊身粗,射程短,力度低, 主要用來殺傷士兵,而非攻擊城牆.*** (註意有別於拋擲燃爆物的投石機,古時也叫 “火炮”.)

火藥用途軍事化始於北宋(960-1127年), 但真正稱得上現代意義的「火藥武器(以下簡稱 “火器”) 」則發端於南宋(1127-1279年), 而且一出現即大量實戰使用,以應付戰爭所急需.**** 正是先後與金人和蒙古人交鋒的宋人,投入了極大的科研力度和資本投資,首先開發了火器. 然後,金人和蒙古人(任用漢人工匠)迅速跟進,精益求精.

作者強調:傳統認定宋朝 “重文輕武”,儒士無心武備, 導致軍事積弱,社稷傾覆, 這種想法與史實不符. 實情反而是宋朝,尤其是南宋軍方,非常著力於火器研發,而且軍備強勁, 輸掉戰爭只因對手更加利害,那是 “相對劣勢”,並非積弱不振.*** 這點從蒙古席捲中西亞,兵臨歐陸只需15年; 但為滅南宋卻耗時45年,可資檢証.

另一刻板印象也嚴重錯誤:指控中國古人不務實,發明火藥只用來製作觀賞性煙花. 實情是宋朝火器軍工業極度蓬勃,且規模之大難以想像. 1280年南宋揚州城發生一場名叫 “炮風” 的工業意外災難,據有關記載 “碾硫之際,光熖倏起,透入炮房, 諸炮並發.” “楹棟悉寸裂, 為炮風扇至十餘里外.” “守兵百人皆糜碎無餘;平地皆成坑谷,至深丈餘.” 那是大型兵工廠爆炸,不是煙花廠.*** 

十三世紀兩宋的火器已高端定型,其時歐洲尚無任何有關火藥武器( “希臘火” 用的是石油,而非火藥.) 的紀錄.*** 歐洲的火器是在十四世紀「英法百年戰爭」期間突然出現的,同期是明初, 中國的火器無論在質和量上都遠勝西方,這可從文獻和考古兩方面得到支持. (中國發掘出大量明初炮具;西歐同期的遺存則寥寥無幾.) 歐洲的技術超前發生於十五世紀, 但一放即絕塵…..

〈中國早期火器史〉
最早在戰場上使用 “火器” 的案例是:904年殘唐名將 楊行密發兵攻打豫章城, 命其部隊 “發機飛火,燒龍沙門.” 這能否算得上是火器? 則苦無確証.

但宋朝火器普及,且由官方研發,訂為國策, 則是不爭史實.***
970年兵部令史 馮繼升 向太祖展示新型火箭,演試成功,賞賜甚豐. 1000年神衛水軍將領 唐福 在真宗禦前示範自創的 “火箭,火球,火蒺藜”, 同樣獲賞賜.
值得註意的是 1002年冀州團練使 石普 的大型火器滙演. 真宗印象深刻,頒令按制式量產,分發諸軍使用, 並將其研發成果編輯成書,刊行全國.*** 1044年仁宗下詔出版的《武經總要》是其一脈傳.
據《宋會要》記載, 仁宗時東京 汴梁(ie開封府) 設有造兵工署,員工多達幾千人, 下隸「二十一作」. 除了 “大木作” “小木作” “皮作” 之外,還有 “火藥作”. “輕武” 又從何說起?

1125年大金滅遼,成就 “宋金對決”之新局,直至 1234年金為蒙古所滅. 這百年時段戰雲密布,軍機不息,火器急速演進.***
上文所說的原始型號 “火槍”就是南宋初年開發出來的. 相傳安陸縣令陳規發明「火槍陣」,以火槍兵為前鋒, 意味著它的攻擊範圍最遠. 當時文獻描述陳式火槍製作法,稱呼所用燃料為 “火砲藥”(而非一貫地叫“火藥”), 暗示陳規改良了配方,增進了威力.***

1129年高宗下令所有守護長江的戰艦必須製置火炮投石機.(這反過來証明其時尚未發明大炮.) 1163年孝宗年間, 抗金名將 魏勝打造了數百輛「如意戰車」:兩側以氈幕軟牌保護,車身伸出火槍管.*** 這絕對是現代裝甲車的鼻祖.

1206年(宋金)襄陽保衛戰, 守方第一次 “用「霹靂炮」打出城外, 虜人驚惶失措, 人馬奔潰.” 史家相信這是首次大規模實戰應用「真. 炸彈」. (?)
最利害的是1221年金帥 僕散安貞圍攻蘄州, 祭出制勝祕密武器「鐵火炮」, “其形如匏狀而口小,用生鐵鑄成,厚有二寸,震動城壁.” 金人的火器竟反超前宋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063

《聲臨其境》會重蹈《演員的誕生》覆轍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8/0220/167327.shtml

《聲臨其境》會重蹈《演員的誕生》覆轍嗎?
任珊 任珊

《聲臨其境》會重蹈《演員的誕生》覆轍嗎?

自播出以來,《聲臨其境》的收視口碑可謂是雙豐收。但在最近,這檔綜藝節目卻陷入了“投票黑幕”、“炒作”的質疑聲中。《聲臨其境》會重蹈《演員的誕生》覆轍嗎?

自播出以來,《聲臨其境》不僅斬獲了高口碑,收視表現也一路看漲。公開數據顯示,《聲臨其境》前五期的全國網收視份額實現了4.33%、5.14%、6.18%、6.84%、7.05%的“五連跳”。但在最近,這檔綜藝節目卻陷入了“投票黑幕”、“炒作”的質疑聲中。

《聲臨其境》開播之初,曾有不少媒體拿這檔節目跟《演員的誕生》進行對比,認為《聲臨其境》不炒作、無黑幕,屬於綜藝節目中的一股清流。未料及,《聲臨其境》也陷入了和《演員的誕生》類似的窘境。這是為什麽呢?

鄭愷炮轟《聲臨其境》,引發網絡熱議

在《聲臨其境》的前四期節目中,不少明星都憑借聲音的魅力火了一把。用四國語言驚艷全場的趙立新,以一句“寶貝兒”酥化觀眾的朱亞文,憑借海綿寶寶的一段高難度哭戲征服觀眾的韓雪,都給觀眾帶來了不少驚喜,也讓節目的關註度水漲船高。

在豆瓣上,《聲臨其境》的評分高達8.3分,超過80%的評分網友給出了四星以上的好評。這樣一檔口碑和關註度雙高的節目,為何會突然陷入爭議之中呢?

這要從上周六播出的第五期節目說起,這期節目邀請了知名配音演員邊江,與鄭愷、張若昀、婁藝瀟三位演員比拼配音。在節目中,邊江在《海上牧雲記》和《指環王》兩段配音中的發揮近乎完美,其他三位演員的配音表現也各具亮點。最終,鄭愷以4票的優勢戰勝邊江,奪得當期冠軍。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節目播出第二天,鄭愷發微博炮轟導演組,聲稱導演組把精彩部分全剪掉了,放大了綜藝的部分,並直言“這個節目我不約了”。

明明是勝出的一方,為何反而會手撕節目組呢?原來,節目播出之後,不少網友都認為邊江才是這一期的冠軍,而鄭愷勝在有綜藝感。另據知情人士透露,鄭愷在節目中給《權力的遊戲》小惡魔配音的一段被剪掉了,鄭愷認為播出的節目沒呈現出他配音中最精彩的部分,這才給自己招來了質疑。

鄭愷的炮轟並沒有得到網友的支持。有網友認為,《聲臨其境》這一期節目本來就對鄭愷有點偏心,給了他很多鏡頭,結尾的聲音大秀也占據了最多的戲份。而邊江在節目中鏡頭不多,甚至可能還沒有沈夢辰出鏡時間長。

被剪掉的《權力的遊戲》配音片段放出後,也並沒有得到鄭愷預想的好評。有網友認為,鄭愷的英語口音不太標準,影響了配音表現。也有網友認為,鄭愷並沒有演繹好小惡魔當時的情緒,導演組剪掉這一段也是情有可原。

但無論網友是否支持鄭愷,這次炮轟事件已經給《聲臨其境》帶來了負面影響。這檔曾經零差評的清流節目,首次陷入了輿論風波之中。

《聲臨其境》陷輿論危機,會重蹈《演員的誕生》覆轍嗎?

《聲臨其境》的剪輯問題還沒爭論出個結論,這檔節目又陷入了新的輿論危機。

有網友發現,《聲臨其境》的現場觀眾只有300位,第五期的投票之和卻是302票。而在上一個鏡頭,婁藝瀟的票數還是77票,最終得票數卻變成了63票。這不得不讓人感到好奇,到底是票數顯示錯誤,還是存在人為操作的黑幕呢?

除了票數顯示的問題,《聲臨其境》第五期節目還暴露出了節目設置的問題。邊江是專業的配音演員,不擅長形體表演,卻要跟演員放在一起比拼。這對他來說是不公平的。同樣對於另外三位演員來說,跟專業配音演員比拼,也很容易居於下風。

這也反映出了一個問題。《聲臨其境》雖然已經播出了五期,仍然沒有明確節目比拼的到底是什麽。如果比拼的是聲音的魅力,完全可以邀請四位專業配音演員來比拼配音,傳授拼音技巧。但實際上,這檔節目的環節設置更偏向於演員。尤其是最後的聲音大秀環節,觀眾不僅能看到聲音,也能看到表情和形體,這對於配音演員來說就比較吃虧。

文創資訊認為,《聲臨其境》現在的嘉賓安排,可能是為了尋求某種平衡,既邀請配音演員來提高節目的專業度,又邀請人氣明星來提高節目的關註度。這種做法其實也可以理解。

然而,《聲臨其境》之所以能夠備受喜愛,關鍵還是在於它的專業性。趙立新、朱亞文、韓雪能夠憑借節目圈粉無數,並不是因為他們綜藝感強,而是因為他們專業素質過硬。如果節目組舍本逐末,為了吸引關註拼命給人氣明星加戲,把專業能力的比拼扔在一邊,可能會重蹈《演員的誕生》的覆轍。

回想《聲臨其境》播出之初,是作為《演員的誕生》的反義詞而存在的。《演員的誕生》沈迷炒作,多次因為選手或評委的“互撕”登上熱搜榜。《聲臨其境》卻專註於聲音表演,參與的嘉賓也是因為出眾的配音能力而走紅。如今,《聲臨其境》也陷入了“投票黑幕”、“偏袒人氣明星”的質疑之中,幾乎重複了《演員的誕生》的老路,這不得不讓人感到可惜。

鄭愷的炮轟事件,給《聲臨其境》節目組提了個醒。趁著質疑聲還沒有大規模發酵,節目組應該給觀眾做出一個交代,確保節目規則和投票的公正性。作為一檔試水階段的新節目,出現一些問題也在所難免。但作為競技類節目,公正性是節目的立身之基。如果為了博取關註,失去了觀眾的信任,就難免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聲臨其境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093

中國將誕生醫療科技超級大平臺 | 科技心語

為了解決中國看病難、醫療資源不平衡等痛點,一批醫療科技平臺相繼誕生。

近日,平安好醫生的成功上市反映了當下資本對“AI+醫療"的追捧。通過建立一站式、全流程、O2O的健康醫療服務模式,平安好醫生構建了一個健康醫療生態系統閉環,開啟了移動醫療科技的新時代。

人工智能已經在醫學影像、輔助診斷、健康管理、新藥研發等多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以IBM的沃森機器人為例,沃森在北大腫瘤醫院以及上海的某三甲醫院的診斷效率與專家診斷的結果不相上下。

未來人工智能將會更多地在健康預警方面發揮作用。美年大健康董事長俞熔對筆者表示:“數據化、標準化和智能化能夠解決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未來我們很多病種標準化治療將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輔助治療,人工智能在未來中長期甚至能夠替代專家大腦。”

 

據俞熔介紹,健康體檢平臺美年大健康近期與一位知名院士合作,向其提供了一百萬例檢測數據,文章已在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在美國,要獲得100萬例數據成本是我們的100倍,時間跨度要超過5年,但我們只用了5周時間,就完成了數據的提供。”俞熔告訴筆者。

中國已經誕生了像阿里、騰訊、平安好醫生這類超級平臺公司。這些公司都瞄準了醫療健康領域。阿里健康陸續上線網絡醫院、推出醫療AI產品,全面賦能醫療機構。阿里健康醫療AI產品“Doctor You”包括臨床診斷、醫學影像、醫師能力訓練平臺等。

此外,阿里健康還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成立了“醫學人工智能實驗室”,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搭建“智能醫學人才培訓基地”,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合作搭建醫院混合雲平臺、雲兒科醫聯體平臺,開發醫生智能培訓系統、醫學科研數據平臺等。

螞蟻金服已經推出支付寶“未來醫院”,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優化現有醫療資源配置,方便患者就醫,提升醫院內部管理效率。

騰訊的人工智能平臺騰訊覓影已經擁有AI影像和AI輔診兩大產品,前者包括食管癌早期篩查、肺癌早期篩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智能系統、乳腺癌早期篩查系統等;後者則是基於騰訊行業領先的深度學習模型建模,輔助降低醫生診療風險,並能給出合理甚至更好的用藥治療建議,讓專家的知識經驗可以便捷共享。

官方數據顯示,騰訊覓影系列產品已在全國100多家三甲醫院落地。此外,騰訊雲也為醫療行業提供多種應用場景,包括遠程醫療通信架構、遠程協同平臺、影像數據管理平臺、手術直播教學系統等。

史詩級的創新在中國從來都不會缺席,而醫療和生命科學領域很有可能是誕生下一個中國史詩級創新的領域。中國通過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起消費場景、人才儲備和大量的數據樣本,未來十年,中國一定能夠在新藥研發、生命科學、生物科技等領域取得革命性的突破。

中國目前最大的藥廠恒瑞醫藥,市值2000多億元,中國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樂普醫療市值600多億元,與中國互聯網企業相比,中國醫療公司的市值要小得多;而且醫療領域的超級平臺還屈指可數。

紅杉資本合夥人陳鵬輝對筆者表示:“中國的騰訊和阿里,與國外的互聯網企業谷歌或者亞馬遜的市值已經非常接近,不過醫療服務、制藥、醫療器械公司與國外企業的差距在五到十倍,這說明兩點,第一,股價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第二,中國醫療行業尚處於初級到中級階段,當中既有機會,也有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642

今年首只"暫停上市股"誕生,*ST眾和“保殼”還須穿越失控危機

因連續三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負,深交所近日發布公告,*ST眾和將自5月15日起暫停上市。這也是A股市場今年首只被暫停上市的個股。

按照交易所的現行規定,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後的首年年報,同時滿足凈利潤、凈資產、營業收入、審計意見類型、經營和公司治理等相關規定,就可以向交易所提出恢複上市的書面申請。*ST眾和也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已引入戰略投資人,將接受其財務資助,積極通過重整程序化解債務危機,避免退市風險。

然而,在過去三年間,原有的紡織業務已全面停產、礦產業務運行不濟。同時,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總裁許建成因涉嫌合同詐騙罪被捕,董事及高管接連離職,公司治理嚴重失控。財務內控、控股子公司管理等也出現重大缺陷,公司去年年報就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此外,債務危機與訴訟糾紛纏身,證監會對公司的立案調查也尚未公布最終的處罰結果。對於*ST眾和而言,退市警報遠沒有解除。

失控的首只暫停上市個股

在年報披露後兩周,*ST眾和等來了交易所要求其暫停上市的決定。事實上,早在今年1月發布了預計2017年虧損的公告後,暫停上市幾乎就成了定局。

4月27日晚,*ST眾和發布年報,並在5月8日進行了更新。公告顯示,2017年公司實現營收7.54億元、同比下滑1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了10.4億元、較去年增虧422%。同時,年報還被福建華興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由於在2015年和2016年*ST眾和已經連續兩年出現虧損,達到暫停上市的規定,深交所5月10日宣布,公司股票將自5月15日起暫停上市。

面對巨虧,公司在公告中直言“面臨十分嚴重的經營危機及債務危機”。目前,公司紡織印染板塊業務陸續全面停工,業務收入減少,虧損額增大;礦山複工準備的時間延遲,鋰精礦產量小,業績虧損;鋰鹽等鋰電材料業務由於原材料供給、流動資金緊張等因素影響,業務拓展受到制約,產能未能充分發揮、業績欠佳。此外,銀行及信托融資逾期未能歸還,適用貸款合同違約利率,財務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審計機構也表示,公司財務狀況嚴重惡化,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為扭轉困境,*ST眾和從去年起曾一度加緊剝離虧損資產,但卻毫無進展。公司在去年6月就計劃出售紡織印染板塊資產,至年底未達成交易方案。今年3月至4月期間,又先後三次通過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征集受讓意向方,也一直沒征集到合適意向方。

但*ST眾和的麻煩,還不止於此。從2017年年報來看,除持續經營存在重大不確定之外,公司法人治理、財務內控等都嚴重失控。

去年5月,公司發布公告稱,許建成因涉嫌合同詐騙罪在當年3月20日被公安機關逮捕。而截至目前,公司兩名副總裁、獨立董事、董事兼董事會秘書先後辭職,董事會成員低於法定人數,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重要缺陷。因公司董事會、監事會任期屆滿未及時換屆,以及董事會成員低於法定人數等情況,福建證監局已經兩次向公司下發監管關註函。深交所也向公司下發了監管函。

由於人員離職、紡織印染板塊陸續全面停工等因素,公司表示,財務方面人員緊缺,公司財務會計管理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去年8月,因2016年審計後業績與快報數據存在重大差異、且未披露修正公告,公司和當事人被深交所公開譴責。12月,公司更正2016年年報,並因此被福建證監局出具警示函措施。

不僅如此,由於離職人員較多,內部管控薄弱,上市公司對控股子公司、銀行賬戶等貨幣資金管理、信息披露等內部控制上也存在重要缺陷。

退市風險難消

在暫停上市後,留給*ST眾和的時間只有一年。

按照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的規定,暫停上市後首個年度報告同時符合相關條件可提出恢複上市申請,具體包括最近一會計年經審計凈利潤和扣非後凈利潤、凈資產為正值,營業收入不低於1000萬元,未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具備持續經營能力、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制度且運作規範,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等。

*ST眾和稱,目前已引入戰略投資人內蒙古興業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業礦業”),後者將向公司提供總額不超過6億元的財務資助,補充新能源板塊流動資金。同時繼續尋求紡織資產的整體剝離,還將在近期安排董事會和管理層換屆,配合審計機構完善審計程序等。

去年11月,已有公司債權人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法院申請對公司進行破產重整。目前,法院尚未正式裁定受理重整程序。公司稱,將推動公司實施重整,通過重整程序化解債務危機,避免退市風險。

除了要改善當前失控的公司治理、財務內控、經營現狀等之外,*ST眾和被立案調查也有待最終的結果。

去年9月,上市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今年2月,中國證監會福建證監局下發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認定公司2016年、2017年部分定期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同時,未及時披露未能清償到期重大債務、主要資產被查封、訂立轉讓子公司股權的重要合同、公司董事長許建成被司法機關采取強制措施等重大事項。

對此,福建證監局給予上市公司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相關責任人處以不同金額的罰款。*ST眾和及相關責任人員對此結果進行陳述及申辯,證監會目前還未公布最終的處罰決定。

值得註意的是,*ST眾和在去年8月曾公告,大股東許金和計劃通過股份出讓和表決權委托等方式,轉讓許金和、許建成父子對上市公司的控股權,以清償債務。就在今年2月6日,許金和與新疆興業鋰能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意向書,擬將許氏父子所持全部股權表決權委托對方行使,進而將公司控制權讓渡給新疆興業。

目前,該轉讓計劃尚未實施。而根據現行的減持規定,上市公司或者大股東、董監高因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期間,以及在行政處罰決定和刑事判決作出之後未滿6個月的,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不得減持股份。這也對上述控股權轉讓形成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99

第一單申請誕生:證監會已接收小米CDR材料並下發受理通知

證監會官網顯示,小米集團已於6月7日CDR開閘第一天向證監會遞交了材料。證監會當日接收材料,並下發了受理通知。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雖然目前官網顯示為已受理小米集團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實際上正是小米《公開發行存托憑證》的申請材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591

全球首只萬億美元市值股票即將誕生!蘋果拔得頭籌

全球市場即將見證首支市值萬億的股票誕生。在美股周四開盤後,蘋果公司股價一路高歌猛進,如果觸及207美元,就將成為收支晉級萬億美元市值俱樂部的公司了。

多家媒體提到,蘋果破萬億美金市值大關,但實際上,由於蘋果回購了股份,總股本在減少,根據最新的財報數據,目前總股本為48.299億股。按照截至發稿時股價205.52美元計算,市值應為約9926億美元,也就是說,當蘋果股價上漲到約207美元的時候,才會觸及萬億美元市值。

受二季度強勁的財報推動,蘋果公司股價周四開盤延續周三的漲勢,大漲超過2%,股價一舉突破205美元的歷史新高,這樣兩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超過7%,只要再漲2%,蘋果市值就將站上萬億美元大關。

蘋果公司7月31日公布了最新一個季度的財報,收入表現強勁。盡管iPhone銷量平平,但憑借高價的iPhone X手機的利潤,蘋果iPhone手機的平均售價已經高達724美元,在過去一個季度,蘋果公司的利潤大幅增長32%。

此外,蘋果還公布了令投資人滿意的盈利預期。公司預計第三季度收入將會達到600億美元至620億美元。分析師預測,今年9月,蘋果還有望發布三款全新的智能手機,包括兩款不同尺寸的iPhone X以及一款LCD屏的中低端手機。

目前市場已經將對蘋果公司的焦點由iPhone銷量轉向了服務業務的增長。在最新一個季度,蘋果商店iTunes、軟件及服務業務收入95.48億美元,同比增長31.4%,該業務占營收比例進一步提高至17.9%,大幅超越iPhone 以外的其他幾項業務收入,穩居蘋果收入來源的第二位。

在蘋果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中,庫克表示目前付費訂閱收入已經超過3億美元,比去年增長了60%。年初至今,蘋果應用商店營收收入達到谷歌應用商店收入的兩倍。蘋果流媒體音樂服務Apple Music增長了50%,AppleCare也在增長,雲計算服務同比增長了50%。

今年以來,在沒有任何吸引人眼球的新品發布的情況下,蘋果股價已經累計上漲21%,本月,多家分析機構上調了蘋果股價的目標預期。

蘋果公司目前持有的現金高達2437億美元。盡管這一數字較上一季度的2672億美元有所減少,但蘋果當時宣布了總額高達10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並將增加16%的分紅,以獎勵投資者,蘋果最大的投資人包括伯克希爾哈撒為公司的董事長巴菲特。

目前能夠蘋果公司一起爭奪萬億美元市值俱樂部入場券的科技公司還包括亞馬遜、谷歌和微軟,市值分別為8800億美元、8426億美元以及8156億美元。

萬億美元市值不是夢。早在90年代末的時候,思科和微軟的市值即將觸及萬億美元。不過,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一切重頭來過。微軟也許還有機會,但思科經歷了這麽多年,差得越來越遠,目前市值僅2000億美元。

如果說歷史上曾經真的有一家企業市值有一瞬間觸及過萬億美元,那就是中國石油巨頭中石油。2007年中石油在上海上市當日,市值一度沖破萬億美元,不過此後一路下跌,目前市值僅2200億美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劉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843

星程:中国“管家”诞生记

1 : GS(14)@2010-11-28 12:16:46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25/169447.html

 中国定位中档连锁酒店的星程酒店集团正在密集开店。  近日,该公司创下一日之内四家酒店挂牌的记录。该酒店集团目前在全国20余城市拥有80多家酒店,同时运作星程和星程精品两个品牌,计划到今年底前突破百家门店,明年拥有200家店面的规模。
  星程酒店集团CEO邵兵把一日四店的高速发展归功于市场对品牌影响力的肯定。”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星程已经完成了全国重点区域的基本布点,开始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将加速发展步伐,稳固原有的华东地区发展优势,重点拓展华南、华北和东北市场,对于商务客源日益增多的二线城市和部分旅游城市,也将兼容并进”。
  星程密集开店背后,是一个中国管家梦的起意——自1987年上海第一家五星级酒店静安希尔顿宾馆开业,中国的酒店业也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进入了疯狂的建设期。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过去的23年间,中国本土的酒店管理品牌却未取得和投资一样疯狂的成就。大部分酒店无法逃脱如下的宿命——四五星的高端酒店管理的大部分市场已经拱手让给外资品牌。
  如果没有经济型酒店如家、汉庭、七天为代表的本土品牌的完胜,中国酒店管理业几乎就全面沦陷。”一位上海酒店运营资深人士称。重投资、弱管理的中国酒店业宿命,连坐拥大量优质酒店资产的国有酒店管理公司们也无法回避。
  决胜局
  星程的元老员工们还清晰记得星程酒店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称”星程酒店”)签下的第一单项目——上海服装集团投资在南京路上的三星酒店。此后,星程酒店的团队就开始”救赎”那些类似于上服集团的酒店资产——它们已开业,但却难于销售客房。除了对这些陷入困境的酒店进行整体品质提升以外,它还通过股东携程网及星程会员系统输送大量客源。
  在那时,要打动仍然更倾向于外方酒店管理者的业主们,并非易事。此前接受本网记者专访的一位星程负责人说,即使为了能让星程的品牌挂上这些三星酒店的门头,星程酒店的开发人员们就并未少费口舌。首先,预计2010年开出150家的星程酒店虽然已经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中档酒店集团,但是相比超过5700余家中国三星级酒店仍然是个小个子,它所更具挑战的是,这些数量庞大的酒店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投资背景。比如国有企业、各类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地方政府。
  “中国的中档酒店中,有非常多来自国有体系内的酒店资产,他们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除了提振业绩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考虑是人员的安置。”星程酒店CEO邵兵说,“这就好比对一个生病的人,你是选择用上麻药外科手术还是中医调理?中医调理可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它不会让病人丧失意识。”
  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管理专家赵焕焱称,中国大量已开业的三星酒店正面临着极度尴尬的局面:出租率、平均房价越做越低、RevPAR(酒店运营中衡量管理绩效的重要指标)甚至低于经济型连锁酒店;酒店设施和产品日渐老化陈旧,各配套产品和服务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而成为酒店运营的鸡肋和成本负担,营销、采购更是缺乏竞争力。
  品牌的魅力正在逐步显现——2010年3月,中国三星酒店平均出租率约为48%,而星程酒店达到了75%,尽管与经济酒店80-85%的出租率仍有少许差距,但业主们开始愿意逐步卸下“心防”。2008年7月加盟星程酒店的北京星程新族酒店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加盟星程体系前,由于资方为投资管理公司,因此将平均房价定在400元以上,结果导致出租率连30%都不到。加盟星程后,在总部的专业指导下,房价进行合理化阶梯调整,平均房价在320元左右,但出租率却上升到80%,营收提高一倍。其中,携程带来的客源占比为20%左右,星程会员贡献为8%左右。而同期三星酒店平均房价为310元左右,平均出租率为50%左右。
 尴尬的管理缺失
  在中国,星程之路绝非坦途。 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如希尔顿、万豪、洲际纷纷涌入中国饭店市场。20多年来,中国酒店业的本土品牌在以资本投资和行政安排为主线的格局下,给了跨国品牌酒店进入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中国酒店服业也因此每年“外流”近百亿的管理费。
  中国和国际酒店业发展的区别在于,跨国酒店管理公司在中国基本上实行纯粹管理,不涉及投资,风险完全在国内业主。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管理专家赵焕焱于2010年3月31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饭店业利润总额1990年4亿元、1997年8.14亿元;1998年至2004年连续亏损,1998、1999、2000年三年亏损额分别为45.56亿、53.64亿和2**3亿元;2005年利润总额10亿元左右、2006年33亿元。“而这并不影响,中国酒店业每年向跨国酒店管理集团输送巨额管理费用。赵焕焱称。
  据悉,根据惯例,国际酒店品牌管理集团与中国业主签订的合同,合同期通常在15年以上,不管酒店亏损与否,国际品牌收取的费用项基本不会变动。只要酒店正常运转,基本管理费、奖励管理费、市场营销费、品牌推广费等费用加起来,差不多接近或大于酒店收入的10%。其中基本管理费规定,酒店只要有收入,管理方就提2%左右的管理费。
  赵焕焱称,“中国酒店业的兴盛其实是被人们混淆了概念,把酒店投资与酒店管理混为一谈了。”
  中国酒店业的发展一直是以资本为纽带,而很少是以品牌为纽带进行发展的。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酒店运营人士也向本报记者表示,“酒店投资业的疯狂其实经历了很多种的发展过程,从早年的产权式公寓到分时度假模式再到现在主流的房地产商社区型开发。”
  这位业内人士担心,开发商大部分的想法是以高端酒店带动地块社区升值。“如果他们只是抱着以酒店带动地块升值的作用去考虑投资,而不从酒店的区位环境去考虑客源,最终会使得酒店的运营产生很大问题和风险。这是值得中国酒店投资者和管理者们共同反思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摆脱酒店投资大国、管理小国的局面,赵焕焱称。记者查阅到,在129家中央企业中,国资委所核定的主业明确含有酒店的公司也包括中国中化集团公司这样的企业。“他们只能说是酒店投资者,而非管理者。”赵焕焱说。
  行政安排之下的酒店管理集团更是无法摆脱中国重投资轻管理的酒店业宿命:锦江酒店集团。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国资酒店管理集团拥有了曾经是中国最顶级的酒店资产——包括锦江饭店、和平饭店,以及经济型连锁品牌锦江之星,但其在星级酒店领域也难于摆脱和国际酒店管理酒店集团合作的“主流做法”。 在锦江集团外聘酒店管理方20多年后,加拿大的酒店管理公司费尔蒙、希尔顿酒店集团旗下品牌华尔道夫仍然将成为其新开业酒店的外方合作伙伴。当其正忙于在海外收购一家并没有自主酒店品牌所有权的州际酒店集团时,人们担心,这家冠名为酒店管理集团公司可能又将重新陷入投资地产的老路。
  “身为一家中国本土的酒店管理集团,我们究竟从合作中学到了什么?”锦江酒店集团内部人士也坦言。
  “多层次委托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酒店资产管理人向记者表示,“国有资产委托了国有控股的酒店管理公司管理,但是国有控股的酒店管理公司却又委托跨国管理公司管理,这样增加管理费用的委托对中国的服务业发展是利还是弊?”
  殊途同归
  “毫无疑问,在高端酒店管理市场,我们已经输给了国际品牌酒店管理集团。只有少部分本土的酒店,比如港中旅酒店集团、开元酒店可能还能与他们一拼高下。” 一位中国酒店业内人士称。
 现在令人欣慰的是,在低端(经济型)市场,中国本土品牌还是取得了完胜。从目前的局面来看,在中档市场,市场还比较混沌,除了星程、假日快捷少数几个品牌之外,其他多为单体酒店。专业人士预测,在这一市场,类如星程式的本土品牌将占得优势。
  掀起第一波浪潮的人们现在已经享受到了品牌化的好处——如家、七天、汉庭的投资人们已经纷纷通过将经济型酒店推动上市而获得了超预期的收益。美国资本市场对于中国大众性饭店品牌的诞生给予了极高的追捧。
  2010年3月26日,第三家中国经济型酒店管理公司汉庭连锁酒店集团(HTHT)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和前两家登陆纳市的中国经济型酒店公司如家、七天略有不同,汉庭上市前已明确多级品牌化发展策略。目前,旗下囊括“汉庭全季酒店”、“汉庭快捷酒店”、 “汉庭海友客栈”三个系列价格定位较大的酒店品牌。
  季琦在新加坡接受视频采访时就曾强调,“目前中国品牌酒店在整个酒店的市场占有率才约1%,而未来这一比例将会上升到50%,市场潜力巨大。”这位在十年间始终把精力专注于旅游服务业的创业家称,自己将会把职业生涯的其余部分都投入到汉庭,尽力打造出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
  “可以预见未来三至五年内,该细分市场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赵焕焱说,“也许,正是这些被中国传统酒店从业者们内认为是外行的投资人和创业家,从经济型酒店领域的价格厮杀中,为中国寻找到了一条可能改变中国重投资,弱管理的服务产业现状的新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833

戴利奧去年賺千億 撼贏索羅斯 對冲基金新霸主誕生

1 : GS(14)@2012-03-01 23:17:26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 ... 307&art_id=16115804


【本報綜合報道】投資機構 LCH Investments發表有關對冲基金表現的年度報告,在去年風高浪急的市場環境下,對冲基金公司 Bridgewater旗艦基金 Pure Alpha去年為客戶淨賺 138億美元(約 1076億港元),令其操盤手戴利奧( Ray Dalio)壓過索羅斯( George Soros)及約翰保爾森( John Paulson)等名家,成為現時世上最成功的對冲基金經理。
2 : Wilbur(1931)@2012-03-05 11:56:28

佢將佢做人/投資既心法寫左出黎,叫做"principles":

http://www.bwater.com/home/culture--principles.aspx

睇完你知道條友應該都係神神化化/short short地 smiley
3 : GS(14)@2012-03-05 22:32:14

有D神fee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048

週末醒 Son:一個專欄的誕生

1 : GS(14)@2012-08-25 17:29:4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25/16633435
前兩日有記者訪問我時說我可以在《蘋果》想寫就有得寫,要不和老總有淵源,要不就是神話。咁誇張?今次一開二豈不是神話再現?
不經不覺《職場慧眼》原來寫了剛好一年。回頭再看還是覺得不可思議!首先必須多謝老總的信任和支持。都話花名冇改錯,連我這個盲毛他都敢用,你們說沙膽不沙膽?我經常不識好歹在太歲頭上動土,他一樣夠雅量包容;我有事求教,他永遠快人快語,絕不含糊其辭永冇托手踭。最犀利的是三言兩語就能指出問題癥結所在,還要即場就地正法,點到我唔服?
之所以會有此新專欄的誕生,是有見近日讀者來函越來越多,要答就會把專欄變信箱,不答就會令讀者失望。本來找老總是想問他多開一個欄答來函的可能性。誰知一開聲就被老總打沉,他說問題陸續有來,永遠不會答得完,開幾多日都不會夠。倒不如把問題歸納分類來答更為實際。他隨時可以加開週末專欄配合,讓我暢所欲言。這個新專欄主要是為大家分析種種職場問題現象,以及各種原則守則。
感激讀者踴躍投票
原來我以為欄名沿用「職場慧眼」,直至編輯問我有沒有心水欄名才知要另開爐灶。於是透過專頁在面書廣納意見,非常感激各位踴躍提名及投票,最後 Grace的「週末醒 Son」大熱勝出,特此厚酬四季藍吧 Milan Coffee一杯。
我必須在此公開多謝勞苦功高的幕後功臣,編輯 A是也!我經常踩鋼線包拗頸,感激她對我一路以來的包容!她的用心及細心,認真查證跟進的專業態度,令我無後顧之憂寫得開心又放心。我這個熱血中女兼衝動派掌門人,有前冇後打死罷就,要不是每每「臨崖」多得編輯 A幫我「勒馬」,可能早已陣亡。這個讀工程出身的編輯,好得無話好講!
黎智英說他不是《蘋果》的老細,廣大的讀者才是!你們位位亦即我的老細!《蘋果》斬專欄手起刀落快夾狠,沒有你們的支持,我很快玩完!蘋果的覆蓋力無遠弗屆,能夠藉此平台和五湖四海的讀者溝通交流做朋友,既是難能可貴的機會,更是難以言喻的窩心和感動!
為報答你們的厚愛,我承諾一定會繼續用心地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歡迎大家提出意見討論,有甚麼題目想我寫即管提出,不過先旨聲明,意見雖然接受,態度有權照舊, OK?
本週「 Son姐醒你」:
「你唔可以坐喺度話人哋冇畀機會你,機會,係要我哋自己爭取返嚟!」
Son姐
「 Son姐」 Alison張慧敏,以獵頭人身份縱橫職場幾十年,有智慧冇美貌有份量冇身材,人稱「魔鬼教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2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