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隔夜歐美股指開始止跌反彈,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對全球股市的影響正快速消散,A股市場也不例外。繼11月9日出現深V型走勢之後,11月10日滬深兩市股指發力反彈,上證指數再創近期新高,同時成交量也維持在6500億元的量級。A股臨近年末的反彈走勢已基本確定開演。
11月10日,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受到隔夜歐美股市反彈的影響,滬深兩市股指出現高開高走走勢,次新股、一帶一路等板塊再度成為市場領漲品種,黃金股則成為市場少數回落的品種。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71.28點,上漲42.91點,漲幅1.37%,成交2860億元;深成指報收10821.66點,上漲124.5點,漲幅1.16%,成交3693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43.32點,上漲19.48點,漲幅0.92%,成交903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6543億元,與上一交易日基本持平。
對於這樣的走勢,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市場此前的大幅波動固然是對特朗普當選預期不足所致,但更多的還是情緒方面的影響,並非對此完全沒有準備,這也是僅僅一個交易日市場就止跌回升的原因所在。
而就A股市場而言,特朗普當選的影響更為有限,這也可以從周三深V型的強勢走勢中得到體現。而在周四不確定性消除、歐美股市反彈的背景下,A股再度出現突破性上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後續決定A股市場走勢的主要還是國內的政策面和基本面,只要市場流動性不過分緊張,年底前這段時間股指的反彈走勢應該可以確認了。
中信證券策略分析師秦培景等也認為,市場此前的波動主要基於投資者對特朗普競選時過激政策表述的擔憂,實際沒有那麽可怕。特朗普競選時過激的政策主張與實際政策推進的節奏和力度會有很大差別,預計實際施政會打折扣,並且政策推行還會受到國會等多方制約。
同時特朗普當選對A股短期影響有限,但對國際體系影響深遠。即使是6月份英國脫歐這種有明顯負面影響的黑天鵝,對A股的短期沖擊都十分有限。雖然美國在國際體系中地位更重要,但大選一路走來,市場並非對特朗普當選完全沒有預期。中信證券預計其對A股的沖擊有限,且主要是情緒上的。但是,對於特朗普當選這只“灰天鵝”,投資者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化其不確定性,並認清其長期影響。
特朗普當選短期對A股負面影響有限,中期來看卻未必非是利空。一方面,海外不確定性相比國內提升,國內資產的避險價值提升;另一方面,美國地緣戰略的收縮可以為中國“一帶一路”等區域拓展戰略打開空間。結構上,民粹主義崛起帶來的政治和經濟政策預期上的不確定會提升貴金屬板塊的配置價值;主題方面可以關註“一帶一路”。另外,比較依賴於出口美國的板塊短期可能受到情緒壓制。
周五(11月11日)滬深兩市平開後呈現分化的走勢。滬指早盤震蕩整理,10:30左右,有色、“一帶一路”等權重股直線拉升,滬指順勢沖高近1%,午後,券商、有色、煤炭聯手出擊,股指盤中站上3200點,再創10個月來新高。深圳市場則走勢較弱,深成指低開高走,不溫不火;創業板指數早盤震蕩走低,午後,早間大跌的樂視網企穩回升,創業板指數收盤前成功翻紅。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96.04點,上漲24.76點,漲幅0.78%,成交額3,437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878.14點,上漲56.48點,漲幅0.52%,成交額4,167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147.11點,上漲3.79點,漲幅0.18%,成交額1,021億元。
在資金方面,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出近6億元。另外,周五央行進行14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7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還有850億逆回購到期,今日資金凈投放達到1250億元,結束連續7個交易日的資金凈回籠局面。本周央行公開市場累計回籠3000億元,上周凈回籠1041億元。
熱點板塊:
受特朗普經濟計劃利多有色的消息影響,有色板塊繼續大漲,雲鋁股份(000807)、洛陽鉬業(603993)、建新礦業(000688)強勢封板,中國鋁業(601600)、錫業股份(000960)均漲逾8%。
深港通進入倒計時,午後券商板塊大幅上揚,方正證券(601901)漲停,第一創業(002797)、國元證券(000728)、西部證券(002673)、興業證券(601377)等均有所上漲。
股權轉讓及其延伸概念繼續延續強勢表現,中央商場(600280)收獲三連板,寶塔實業(000595)、明星電纜(603333)也強勢封死一字板,大恒科技(600288)、金路集團(000510)均紛紛大漲。
另外,鋼鐵、工程建設、港口水運等板塊皆漲幅居前;次新股、高送轉板塊卷土重來。
跌幅榜方面,醫藥商業、農業服務跌幅居前。
消息面上:
1、香港《信報》援引中資券商高層透露,深港通將於11月21日(星期一)正式通車;中資券商的高管還表示,其內地母公司已收到通知並內部知會各部門主管。
2、新華社主管媒體經濟參考報刊發評論文章稱,中國的資產泡沫有著頑固的體制基礎,這是過去“破而難去”的根源所在。要消除資產泡沫,根本出路在於加快結構性改革,加快經濟轉型進程,而不能僅僅依賴貨幣政策的調整,更需要改變“投資-債務-貨幣供給”這個邏輯鏈條。
3、近期發改委正在研究特許經營招標管理相關政策,旨在通過明確投資采購招標細則,更好地指導社會資本方實施操作,目前已進入意見征詢階段。
機構觀點:
廣州萬隆指出,近期A股兩融余額再次上升,達9329億,再創10個月以來的新高!雖然此前市場在不斷的磨頂,但兩融余額始終是穩中有升,可見融資客對市場當前位置的高度認可。眾所周知,2015年的牛市就是以兩融余額為首的杠桿資金主導所誕生的,如今市場又異常缺水,杠桿資金的重新擡頭很可能成為多頭繼續往上方突進的一支奇兵!
關於後市,源達投顧比較謹慎,其認為,權重板塊延續強勢表現,滬指再創近期新高,而中小創則再次下殺,反向運動愈加明顯,短期獲利盤以及前期套牢盤急需釋放,再加上市場量能有所減少,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潮,市場有可能進入回調階段,投資者需謹防沖高回落;操作上,可考慮適當減減倉;熱點板塊方面,券商、一帶一路仍是當下以及後期市場熱點,可持續關註,不過仍以輕倉操作和控制風險為前提。
巨豐投顧認為,深港通本月開通在即,市場在多方在支撐下有望延續上漲格局。但從今日看,主板市場連續走強後動能不足,短期或有分化;次新股高位放量下也有短期見頂的可能。而一直拖累股指上漲的中小創或將受深港通的刺激迎來轉機。因此,下周中小創機會或大於主板市場,可逢高減倉次新股而低吸中小創,尤其是質地優良或者具備殼資源的標的,短期具備較大的可操作性。
COMEX黃金跌至5個月低位,截至發稿跌2.44%,報1235.9美元/盎司。盤中一度跌至1228.5美元/盎司,失守1230美元關口,創下五個月以來新低。
COMEX白銀跌超4%,現報17.87美元/盎司。
內盤期貨方面,滬金、滬銀主力合約雙雙跳水,目前跌幅超過2%。
另外,今日一度瘋狂上漲的COMEX銅轉為下跌0.7%,此前漲幅一度達7%。
“煤超瘋”效應近期在A股掀起大漲行情,近兩個交易日表現的尤為明顯。對於煤炭股的持續走強,業內統一認為是煤炭價格上漲所驅動。但是對於煤炭價格上漲的背後推動力,業內則爭執聲起,主要圍繞去產能、政策推動、貨幣現象、美國基建計劃等方面觀點不一。
已持續兩個月處於上行趨勢的此輪煤炭股行情又是否具有持續性?這一問題引發業內多空激辯,謹慎的認為,可能年底內行情就將結束;樂觀的則認為,可持續到來年一季度甚至可能更久。
煤炭價格上漲驅動
自今年9月中旬開始,煤炭股開始演繹一輪上行行情,至10月下旬的兩次放量拉升之後,近兩個交易日再度發力,上漲行情更為明確,成為近期市場的主力之一。
11月14日,煤炭股繼續走強,煤炭(中信)指數盤中一度創出新高1985.49點,漲幅逾4%,全天高位震蕩之後,最終收漲2.23%,領漲整個中信證券一級行業。板塊內處於交易狀態的個股中,近八成飄紅,其中冀中能源盤中一度封漲停,最後收漲9.91%;西山煤電、開灤股份、潞安環能、盤江股份等個股漲幅逾5%;另有6只個股漲幅逾3%。煤炭股類似的漲勢在11月11日也表現較為明顯,當日煤炭(中信)收漲2.21%。
對於煤炭股近期上漲的原因,煤炭價格上漲成為業內統一的共識。但關於推動煤炭價格上漲背後的原因,業內卻存有分歧。
資深基金經理馮耀東從國內外的宏觀環境來分析認為,國內宏觀變化方面,在貨幣寬裕的情況下,貨幣搭配理財產品、房地產行業遭遇理財收益率下降、被政策打壓之後,開始轉戰大宗商品、期貨等方面,這使得四年多均處於負值狀態的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近兩個月轉為正數;國外方面則與特朗普獲選美國總統後政策預期存較大變化有關,其提出的5000億美元基建計劃等使得國內和國際出現共振,也推動資金流向期貨、大宗商品等市場。“國際國內的共振,是煤炭等價格上漲的重要驅動因素。”其表示。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煤炭股的此次上漲行情與特朗普的計劃並沒有較大關系,其計劃可能會傳導到中國市場,但目前來看,邏輯較長,可能要真正實施還需要過程,後續是否落實也存有諸多不確定性。
“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是上市公司業績上漲。”在深圳市世紀恒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宋曦看來,此輪煤炭股的上漲主要原因在於,在經濟有所恢複以及去產能的背景下,煤炭價格出現較大上漲,由而傳導到上市公司的業績層面,使得煤炭上市公司整體盈利上升較多,這在三季報反應還不是很明顯,但到四季度就非常明顯。
一位上海的私募高管對此持相同觀點,其補充表示,煤炭股的上漲除與去產能有一定關系之外,也與國家目前正在大力推廣的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策有關,相關項目對煤炭、鋼鐵等基礎能源具有較強的訴求,一定程度上也會帶動基礎能源銷售價格的上漲;另外,煤炭企業的大股東基本上為央企或者地方國資委,可受益於國資改革政策。
從36家煤炭上市公司的業績來看,今年三季度有21家上市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呈現正向增長,其中冀中能源、上海能源均同比增長百倍以上;金瑞礦業、盤江股份等11家上市公司則同比增長10倍以上;目前已預告四季度業績的上市公司中,金瑞礦業、中煤能源、開灤股份等8家上市公司預計扭虧為盈。
但馮耀東認為,周期股的炒作並不是主要看業績,更多看的是預期,且煤炭、鋼鐵等行業去產能對價格的影響還需要更多具體數據明確。
此外,冬季供暖帶來的供需變化也成為市場的一個關註點。對此,宋曦認為,在供暖季節,之前電廠庫存都比較低,有些地方會出現煤炭供應緊缺問題,而價格又處於漲勢,此因素也可能成為煤炭股上漲原因之一。不過,上述私募高管則表示,這個每年冬天都有確定性的需求量,對數據的估算是可以定量的,應該影響不大。
不過,總而言之,正如一位杭州的資深投資人士所言,“產品大幅漲價是上市公司最本質的利好。”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10月份物價數據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漲幅較大,環比漲幅9.8%,比上月擴大4.4個百分點。
行情持續性遭多空分歧
於市場投資者而言,煤炭股上漲行情到底能持續多久成為一大關註點。而這一問題引發業內多空激辯,謹慎的認為,可能年底內行情就將結束;樂觀的則認為,可持續到來年一季度甚至可能更久。
近兩個月,煤炭(中信)指數累計上漲20.88%,其中10月24日大幅上漲至11月14日期間則累計漲12.58%,近兩個交易日也表現不俗,累計漲4.49%。
“應該沒有結束,最近漲幅比較快,可能短期會有調整。但只要煤炭價格在這個位置維持不跌,行業業績也表現不錯,那麽煤炭股沒有理由不漲。”宋曦認為,短期來看,這輪行情可能持續到明年一季度,大致在年報或者一季報披露期間,看上市公司業績的兌現情況。
在宋曦看來,目前還不是煤炭股行情最為樂觀的時候,等真正看到業績兌現的時候才是最樂觀的時候。
“這波行情上漲,時間不會是短期,會持續到來年,可能期間會有漲漲跌跌。”上述私募高管認為,煤炭價格還有上漲空間,這為多點共振的結果,可能穩定上升趨勢期間也會短期震蕩;煤炭行業指數方面也可能會出現慢牛,其中個股會表現不一,但整體均會處於漲勢,板塊內不斷輪動。
中泰證券煤炭行業分析師也在研報中指出,根據中期煤炭基本面的邏輯、機構配置比例以及股價漲幅判斷,四季度繼續看好煤炭股的投資機會,推薦標的順序為動力煤、焦煤、無煙煤。
上述私募高管認為,投資的話,可以運用高拋低吸的規律,一般兩三根陽線之後就可以賣掉,等調整兩三根陽線之後再買入。
然而,市場中也有一部分業內人士並不認為,這輪行情具有持續性。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在其研報中指出,從國內市場來看,資源品價格的上漲對股價刺激彈性已經變小,比較煤價和煤炭行業指數走勢,兩者之間的裂口今年逐漸加大。
“這個現象是一個脈沖現象,不會持續特別長時間。”在馮耀東看來,由於目前更多的是一個貨幣現象,煤炭等價格上漲不太具有持續性,並非供需變化這個長期邏輯存在。
馮耀東認為,脈沖一段時間後會回到比較正常的時期,時間點主要看美國加息,若加息,期貨價格存在比較大壓力,煤炭股的行情可能在加息之前就告一段落,若不加息則另當別論。
上述杭州的投資人士也謹慎認為,可能就持續到年底,“目前指數和量好看主要是藍籌動起來的緣故”。
不論是美國總統大選揭曉日的V形震蕩,還是50個點以上的劇烈調整,在短視地認為A股還是震蕩不前,或許你剛剛錯過了一波趨勢交易的機會。
區間稍微拉長,在剛剛過去的30個交易日,大盤上漲229.94點,漲幅7.71%,表現頗為突出的煤炭板塊,同期漲幅近20%。近來,周期股強壓成長股,市場風格切換之悄無聲息也令相當一部分基金經理無可奈何。
“現在這段時間也沒有太大的趨勢,我們倉位一直也比較低,現在更多做的是在研究公司、研究行業。先做好本分的事情。”北京一家私募的投資總監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拋開A股本身不談,外部宏觀環境的變化也在時刻考量市場參與者的神經。特朗普出乎意料地在美國大選中獲勝,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連續7日調貶,創下2009年9月10日以來新低……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市場,精明的入場者,自然也給自己留好了退路。
券商:3200點以上謹慎
11月14日,大盤在上漲0.45%後報收3210.37點,30個交易日大盤上漲幅度約為7.8%。這段時間,美國大選塵埃落定,但同英國脫歐類似,A股沒有受到美國大選太多的影響。
投資者開始從特朗普上臺後可能的政策中來尋找機會。券商再次推出“一帶一路”、“PPP”、“基建”等主題板塊。譬如一位策略分析師所言,在寬財政背景下,包括基建、PPP等產業鏈投資機會以及如一帶一路、光纖通信、舉牌等主題概念也有可能受到資金的青睞。
深圳一位公募基金經理也認為,美國大選不會對A股造成過多的影響,當前A股交易逐漸回暖,在海外風險釋放後,風險偏好大概率是進一步提升。他認為,11月震蕩看多的可能性較大。
“一些與市場關聯度較高的板塊,在市場出現趨勢性機會時往往能夠獲得明顯的超額收益,特別是其中跌得多的,自然也具備了一定的安全邊際。這種行業如果市場能夠走出向上行情,由於其彈性較高,也可能會有比較可觀的表現。”滬上一位公募基金經理表示。
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經理也認為,過去的相當長時間,大盤持續震蕩,而這種震蕩很難長期持續下去,一定會選擇方向。
“一是股市占到GDP的比重現在是處於較低的位置;二是可以看到經濟有企穩跡象,新經濟比重不斷提升;第三就是之前房地產的調控,房市與股市有一定的蹺蹺板效應;四是很多個股跌到了一定位置,現在也具備了比較高的投資的價值。四季度市場整理震蕩的局面下,會是個很好的布局時機。”該公募基金經理進一步分析道。
不過,也有賣方人士表示了一定的謹慎。“當A股指數上行至3200點或以上,我們將轉向謹慎,因為諸多不確定性因子都不支持A股在年內有進一步可觀的漲幅。”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峰更傾向於,指數在3200點或以上視為逐步進入收益兌現的區間。
有基金投研人士也提醒,2017年是法國、德國大選年,近年來提倡民粹主義和歐盟分裂的極右政黨大受歡迎,如意大利五星運動黨,而意大利公投很有可能成為今年第三只黑天鵝。
通脹擡頭
10月CPI同比上漲2.1%,主因去年低基數下,鮮菜漲幅較大。10月PPI進一步反彈至1.2%,主要受益於煤炭、鋼鐵等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反彈。
短期看,由於豬價11月出現止跌企穩跡象且去年11月基數較低,菜價10月底以來持續反彈,分析人士預計11月通脹或繼續保持較高水平。
上周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是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出爐。從這份報告可以看出,央行對經濟企穩已經有較強的認知;也可以看出14、28天逆回購的確意在控制短期限資金融通規模;還可以看出當前的通脹情況不再構成寬松的理由。
需要關註的是,受強勢美元影響,人民幣匯率跌勢繼續。11月14日歐市早盤,在岸人民幣對美元跌237個基點報6.8392,不斷刷新逾7年新低,離岸人民幣對美元跌270個基點,再創歷史新低至6.8498。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調貶176個基點,報6.8291,為連續7日調貶,創下2009年9月10日以來新低。
與此同時,美聯儲加息預期未受到影響,美元指數大漲逾0.7%,再創逾9個月新高至99.74,進一步逼近100關口,自11月4日以來,美元指數已連漲六日,累計漲幅近3%。
消息顯示,特朗普主張大幅擴大財政支出,加大對基建投資力度,更為激進地加息。寬財政和緊貨幣的組合能對美元有大幅提升,短期大幅下挫是由於避險情緒的上升,推升了日元黃金,但美元中長期走強的趨勢不會改變,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就加大。
“市場對於人民幣貶值加速的擔憂,美聯儲12月份的大概率加息可能性以及國際市場寬松貨幣政策等。” 興全投資總監董承非也認為,四季度的A股市場從某種程度上講面臨的風險因素相比前幾個季度更多。
周期還能持續多久?
恐怕很少有人預測,今年煤炭會成為A股行情的領頭羊。今年來,這個板塊已經漲了近16.3%,而過去30個交易日漲幅更是逼近了20%。
“四季度超配煤炭股的邏輯不斷兌現,股價與煤價的背離最終推動了煤炭股的全面估值修複。”中泰證券煤炭行業分析師劉昭亮表示,繼續看好具體有業績、估值低、漲幅小,還有國企改革、債轉股概念的煤炭股,重點推薦彈性較大的優質公司。
劉昭亮認為,雖然在中央調控下,神華中煤與5大電廠簽訂電煤中長協議、秦皇島庫存快速回升、動力煤指數出現短期震蕩,但不影響煤炭股趨勢。
但一些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日報》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現在宏觀的‘大腦’也在相互PK,多空雙方的觀點很鮮明。多方認為市場低估了盈利周期的回暖,特別是周期的‘複辟’,現在市場很多聲音認為3、4線城市的去庫存成功了,那麽這波可能會持續1-2年;如果按照空方的觀點,認為今年四季度是機會最大的一年,也是最後的一年。2017年以後都要現金為王。他們的觀點很鮮明,而我們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上海一位“奔私”的基金經理與本報私下交流時表示。
“現在創業板的估值大多不低,但現在有些基金經理剁了一些成長股,我覺得一些成長股下來是可以買的。短期也可以追一下它們的反彈。”該基金經理也表示,這種短期的博弈機會可以一試。
而上述北京公募基金經理則分享了一種逆向投資的思路:“投資標的一般會選擇行業的龍頭,但有時候還會看有沒有其他的負面因素形成對股價的抑制。如果公司沒有受到例如市場傳言的負面影響,招標依舊是很好的話,這種股票是可以買入的。” 視覺中國圖
11月14日,上證指數站穩3200點以上,大盤成交節節上升,重新逼近8000億元大關,讓投資者對A股又燃起了更多希望。中國供給測改革,讓煤炭等大宗商品全面起飛;美國特朗普當選總統,投資者也期待新一輪大規模基建計劃,這也使得中美兩個市場的基建類股份全面起飛,帶領市場再創新高。
回看歷史,本輪行情酷似2009年的“四萬億”驅動行情,“鐵公基”同樣全面升溫,不過也有不少差別。短期內如果成交並未萎縮,大盤可望繼續“飛一會兒”,疑似“國家隊”對某些領漲股的及時套現,也使得行情短期上漲放緩,行情中期來看變得更健康;不過投資者也要警惕貨幣政策收縮的風險,一旦A股成交多日無法突破需要考慮撤退。
盡管都是大宗商品上升驅動的大盤股行情,當前行情和2009年還是有較多的明顯不同,2009年是中國在2008年底推出“四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美國為了擺脫金融危機而在2009年3月推出了全面量化寬松,引發全球需求端的大幅拉升,商品供不應求導致價格連續大漲。
而2016年的行情,一方面在於全球央行貨幣濫發,造成商品價格上升,另外則是中國供給測改革的成功推進,使得大宗商品供給大幅減少,因而引發漲價帶來的行情,國內對房地產的嚴格調控措施,也使得資金尋找各類大宗商品等窪地;這跟2009年的需求側全面拉動有著本質不同。
以銅價為例,過往銅價上漲主要來自於中國房地產繁榮,帶來的空調等家電和汽車需求增加。而最近的行情,主要是投機資金推動期貨價格先行,銅價上漲在煤價上漲之後,這也是煤炭相關政策調控之後,資金尋找另外的商品價值窪地炒作;而房地產調控導致資金撤出後,遊資選擇有更多賺錢效應的大宗商品。
不過在享受市場狂歡之時,投資者也需要有風險防備意識,2016年初市場相信了美國在2016年將會加息三次,然而現在看來只有一次;這次市場相信了特朗普主張的美國版本“四萬億”和中國經濟觸底複蘇,然而前者面臨著資金來源的各種問題,而後者則面臨著制造業承受著需求端不足和成本急劇上升的壓力。
特朗普要到明年1月才正式上任,現在大宗商品飆漲,也表明通脹和利率已經先走一步,美聯儲等到大選結果出臺的12月才加息,其實加息時間太晚也是誘發全球通脹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經濟複蘇是建立在超低利率基礎上,美國12月加息已經近乎板上釘釘,最終會對全球經濟造成什麽後果無法預計,最近美元指數飆升,也會對美國制造業出口造成一定壓力。
俗話說,通脹無牛市,一旦中美兩國共同收緊貨幣政策,接下來市場可能回歸震蕩,投資者應當記得,2009年8月隨著市場狂歡的結束,A股經歷了一個月內暴跌800點的慘烈行情,之後主板更是正式進入了四年的震蕩“慢熊”行情,對此投資者或許需要保持一番清醒,如果一旦A股成交連續多日無法突破,那麽就可能是較好的撤退時機;另外,當前港股市場的萎靡,也不排除是A股先行指標,這在2015年中開始的熊市,已經被屢屢驗證。
深港通開閘在即。上周,深交所發布通知,深港通相關技術系統於11日正式上線;另據港媒報道,深港通很有可能在本月21日正式啟動。一時間,市場對於深港通的關註度驟然升溫。
資本市場上,深港通概念股更是蠢蠢欲動,以方正證券為代表的券商板塊集體飄紅。那麽,這一波被市場熱情所點燃的深港通概念股行情能否持續,又能否複制上一輪牛市中滬港通的火熱行情呢?
券商板塊集體飄紅
“券商股這幾天的異動,讓我想起了上一輪牛市的起點。”某投資人興奮地表示。
滬港通開通後,A股市場迎來了逾半年的單邊上漲行情,上證指數漲幅也是先了快速翻倍。而在上一輪牛市中,最為相關的券商板塊更是牛氣沖天,讓不少投資者印象深刻。
正如滬港通開通前有一波“預熱行情”一樣,深港通馬上就要開閘的消息,也讓相關概念股的表現活躍,券商板塊更是走勢強勁。
周一早盤,券商板塊盤中強勢,方正證券一度接近漲停,截至收盤,方正證券報收9元,上漲了5.14%。
除了龍頭方正證券之外,今天長江證券、西南證券也分別上上漲了5.62%和2.62%。而早在上周五,方正證券就一概近期股價的頹勢,出現了較為少見的漲停。
而就在上周五,上證綜指盤中突破3200點,再度改寫10個月新高,兩市成交迅猛增至逾7600億元,顯示市場人氣迅速回暖。
“投資者情緒處於相對亢奮的狀態;再加上近期大盤整體表現強勢,兩方面的因素激發了深港通概念炒作熱情,券商股、部分深圳市場A+H股的標的都出現了一波上漲行情。”國金證券財富管理中心分析師周祖華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據了解,深港通概念股涵蓋範圍相當廣,包括券商、高股息率、A+H標的、QFII持倉、高成長、深圳本地股等。
其中,券商板塊被認為是市場最為看重的深港通受益股,一方面來看,當然是深港通的開通有利於增厚證券公司的經營業績,另一方面,在兩年前深港通通車的時候,券商板塊更加成為兩市的領漲龍頭。
而在眾多A+H股中,由於A股和H股的估值體系不同,大多數股票的A股要比H股貴,也有少數股票的A股比H股還便宜。目前來說,一共有4只股票的A股比H股便宜,分別為福耀玻璃、海螺水泥、濰柴動力和中國平安。
高股息率股票也是值得關註的,海外資金對這類股票尤其關註,從滬股通經驗來看,貴州茅臺、伊利股份等高股息率標的的長期雄踞滬港通前十大活躍行列。
相關受益標的短期漲幅過大
那麽,深港通的即將開閘,相關概念股的持續性如何,市場能否複制上一輪的牛市行情?
安信國際研究總監韓致立認為,深港通對港股的影響,將遠高於滬港通。人民幣及A股背景的轉變,引發內地資金南下潮。相對滬港通推出時的2014年,目前的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當前也沒有A股的大牛行情,而港股市場整體處於估值窪地;另外,港幣與美元掛鉤,美元則可以作為規避資產貶值的“安全島”,內地資金南下的意願明顯增加。
“深港通開通後,海外資金又多了一條投資A股的通道,從中長期來看,是對市場的一個重大利好;但短期而言,作用有限。目前的上漲行情,更多的是市場良好憧憬下的概念炒作。在深港通正式啟動之前,相關受益標的將持續得到資金關註,例如券商板塊;但短期漲幅過大、且缺乏基本面支撐的標的,不宜追高。”周祖華說。
他認為,從宏觀經濟、市場等各方面考慮,深港通料難以複制滬港通開通後的牛市行情。目前,國內CPI、PPI有上行壓力,央行貨幣政策趨於穩健,全球市場流動性也同樣面臨拐點;而國內經濟增長仍有一定下行壓力,整個宏觀大背景與2014年截然不同。
另外,經過去年牛熊大轉換後,市場仍處於休養生息的階段,短期出現趨勢性上漲行情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在他看來深港通難以複制此前滬港通開通後的牛市行情。
近期A股市場表現振奮人心,以資源股為代表的抗通脹概念強勢上漲,助推上證綜指順利站上3200點。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機構人士表示,當前策略轉向積極參與,其中的一大考量是市場早已形成了通脹預期的投資主線。近日市場對特朗普的政策基調進行了重估,更是意識到全球性的通脹預期已經有了苗頭。
盡管如此,對待A股投資上,在這些業內人士看來,強勢過後短期風險猶存。美聯儲加息助推強勢美元的預期可能會對資源板塊形成壓制。而最近幾個交易日,貴金屬、基本金屬等資源板塊已經展開了回調;A股市場的相關標的也出現了高換手現象。
機構轉向樂觀
11月12日,國內知名私募易鑫安資管改變了投資策略,它稱基於市場經歷了種種不穩定情緒的考驗,現階段反而看不到新的風險因素,市場本身殺跌動能不足,目前看到更多的是機會。本周策略積極參與,倉位整體有所提升。
時間調回到一周之前。它的策略基本是維持震蕩市的風險對沖風險,以少量持有股票頭寸、賣出期權外加打新套利、期貨套利等方式來謀求相對收益。
與易鑫安一樣,最近一周出現策略變化的機構並不少。早在10月底時,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參加的上海某中型公募基金的策略會上,該公司的投資總監表示看淡年末行情,考慮到大盤藍籌進行了估值修複、題材股漲勢成風,以及中小創的成長股短期行情不會來到預期,年末很難會有好的投資機會。
然而,從最近基金凈值的顯著上漲的表現來看,他的操作策略顯然是積極進取的。在本報記者接觸的另有幾家私募機構近日也對行情表達了樂觀,在他們看來短期“可以賭一把”。
有擅長技術分析的私募人士對記者稱,A股上證指數已經站穩了,指數已經有效突破了均線,兩市的成交量也逐漸放大,人氣回升。但深諳基本面的機構投資者則覺得美國大選特朗普獲勝後,按照他之前宣稱的執政基調,外圍市場原本浮現的巨大風險將被延後,市場正在按照通脹預期積極布局。
美股風險延後
截至目前,美國股市走過了7年零8個月的走勢,道瓊斯指數從2009年3月的6469.95低點,一路叠創新高,截至11月14日上探18934.05點,漲幅高達192.6%。指數上漲了將近兩倍,個股紛紛創出新高,其間10倍牛股層出不窮。
美股如此牛市,在全球範圍內,並不多見。而在一些價值投資者眼里,美股已經失去了投資價值,未來一旦經濟增長低於預期,甚至有崩盤危機。長城證券分析師汪毅在11月初發布研究報告時指出,鑒於未來半年可能出現的利率拐點和經濟下行壓力同時疊加的情況,美國上市公司大規模回購維持下嚴重高估的美股將有可能出現50%-70%的大幅下挫,在這種情況下將對A股造成嚴重沖擊。
汪毅稱,過去一段時間里,私人投資者、官方投資者和海外投資者對美股的持倉量降低明顯,支撐美股走強的主要因素是上市公司股東的回購。美國股市的走勢與經營基本面之間的背離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而推動這一創紀錄水平的背離形成的力量,正是創紀錄的美股回購規模。
“(回購)短期是蜜糖長期是毒藥。”汪毅稱,利用超低利率環境,發行企業債,然後回購自家股份推高股價,股東持有的股票的賬面價值上漲。另一方面,管理層通過回購股份,減少流通股數量提升了每股收益(EPS),而大量的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獎金與每股收益的表現緊密掛鉤,更高的EPS往往意味著更高的薪酬和獎金。
汪毅進一步指出,不過,若把上市公司回購的因素從估值因素里面剔除之後並加以估算後,美股目前幾乎處於歷史最高估值水平的驚人事實。如果考慮到美股整體回購率在4%左右,實際上美股大約在2014年二季度前後,基於生產經營的盈利情況已經轉為負增長,並且基於生產經營的盈利實際負增長的幅度大大超過EPS負增長的幅度。
在汪毅看來,美聯儲 12 月加息已基本板上釘釘,上市公司的債券融資成本將進一步提高,另外隨著市場對上市公司債務杠桿的憂慮不斷增加,相關融資成本也會提高。在此背景下,任何宏觀經濟上的沖擊都將使得情況快速惡化,最終使得市場構築歷史大頂,逆轉上升趨勢。
汪毅的看法,原本也是一些機構投資者的看法。在全球市場密切聯動的當下,美股一旦大幅調整,其負面效應會傳遞到全球權益類市場,包括A股。為此,A股市場一批機構投資者看淡今年的年末行情,在他們看來甚至連結構性機會都少有。
然而,特朗普的意外勝出,則讓其中的一些機構投資者的風格大幅轉變。上海一家公募投資經理對本報稱,起初大家對特朗普關註不是太多,大都認為他會給全球經濟帶來諸多不確定性。為此,權益類市場一度重挫,黃金價格飆漲。但隨後,市場關註的焦點落到了他的競選時提出的言論上。他提出了大搞基建,經濟刺激等方案,這些無疑將在其執行後的一段時間內提振美國經濟。
該投資經理續稱,中國四萬億基建方案出臺後,A股大幅反彈,而美版基建刺激方案無疑也將推升美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美股繼續強勢的預期。
抗通脹概念“滿血複活”
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投資總監李輝(化名)稱,現在投資的主線落到通脹概念身上。10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時隔四個月重返“2時代”。
在通脹反彈的苗頭預期成立之前,市場上的抗通脹概念早已聞風起舞。以資源股為例,A股資源指數(000805)從2月初的3147.23點持續上漲到了4665.57點,漲幅將近50%。同期衡量A股有色板塊整體漲幅的國證有色指數(399395)一度漲幅超過60%;衡量A股煤炭板塊整體漲幅的中證煤炭指數(399998)一度上漲逾50%。以一線城市為代表的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在2月以後掀起了瘋狂上漲的格局。而二級市場的地產股也獲得了價值重估,萬科A更是遭遇寶能系、安邦、恒大系等資本巨頭舉牌。
李輝稱:“如果銀行股是由於打新族配新股市值以及自身估值因素而走高的,那資源股等板塊則是在全球流動性充裕以及通脹預期的背景下而順勢走高的。”
顯而易見,今年以來資源股的投資標的輕易便獲得了市場的青睞。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以來易方達資源行業基金(110025)、華寶興業資源優選(240022)、國泰有色(160221)幾乎領漲了整個大偏股型基金。而投資於海外資源品的基金產品同樣表現突出。華寶興業油氣(162411)今年以來漲幅超過25%、諾安油氣能源(163208)漲幅也超過了20%。
警惕美聯儲加息風險
盡管如此,資源股的短期風險也正在浮現。眼下市場焦點轉向美聯儲(FED)利率前景。美國聯邦基金期貨走勢表明,美聯儲在12月13-14日會議上作出加息25個基點決定的幾率如今已經達到94%。
“12月加息是絕對會做的事情。”互聯網貨幣交易公司OANDA的一位高級分析師Jeffrey Halley表示:“我們今日看見的仍是整個市場多頭在繼續清倉。現在人們不再擔憂‘特朗普恐慌’了,而是談論‘特朗普通脹’,由於特朗普表示要大肆投資基礎設施,這將會導致通脹和貸款利率和收益率。”
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也推升了強勢美元的預期,以美元計價的資源品受到沖擊。最為明顯的是,貴金屬跌勢啟動後,近期全球資源品價格出現大挫,連基本金屬也出現了明顯的跳水行情。11月15日截至記者發稿時,倫銅下跌2.25%、上海螺紋鋼期貨大跌6%。
而對於中國A股市場的資源股來說,11月15日也出現了明顯的回調行情。最近幾個交易日,換手率明顯加大。截至11月15日收盤,江西銅業大跌5%,換手率6.43%,而此前三個交易日它的換手率還超過了10%;中國鋁業股價跌2.5%,換手率1.53%,遠超今年以來的均值水平。
盡管如此,華南一家私募基金經理張峰稱,今年以來的抗通脹主線的投資機會可能還沒完。資源股回落後,其他板塊可能會隨之起來。“關鍵是流動性、估值和實質的抗通脹特性”。
易鑫安則表示,對於近期的投資布局,在重點調出風險積聚較高標的,調入更具補漲潛力的標的。
伴隨一帶一路、保險、煤炭等權重板塊個股的持續上漲,滬深兩市股指也邁上反彈的快車道,上證指數再度刷新反彈新高,兩市成交量也呈現有序放大狀態。不過對於後續究竟是權重股獨領風騷還是高送轉概念再起風雲,市場人士明顯仍存分歧。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股指早盤就承接周一的反彈態勢,在一帶一路概念股的帶動下出現反彈,隨著保險、煤炭、鋼鐵等權重板塊的輪番崛起,股指上漲態勢越發明顯,甚至午後一度出現的回落走勢也很快被主動性買盤托起,強勢特征明顯。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248.35點,上漲30.20點,漲幅0.94%,成交2925億元;深成指報收10985.60點,上漲85.68點,漲幅0.79%,成交3713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77.65點,上漲25.05點,漲幅1.16%,成交1072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6638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增加逾一成。
毫無疑問,近來市場的熱點集中在主板的一帶一路、保險、煤炭等權重股身上,像中國建築(601668.SH)這樣的藍籌股也有險資舉牌,這充分說明了部分藍籌股的投資價值正在被市場重新挖掘、定義,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打開藍籌股的固有上漲空間。
盡管如此,對於很多資深投資者而言,高送轉概念卻是其在臨近年底時最為偏好的投資板塊,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場歷史慣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版塊持續多年良好的投資收益的結果。
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立峰認為,2016年報“高送轉”預披露已正式開啟,過去兩年“高送轉”股票主要分布在中小板和創業板,行業上以機械、化工、醫藥、電氣設備和TMT為主。
“高送轉”之所以成為投資主題中必須關註的一塊,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兩點:1)高送轉公司通過送轉股票向市場傳遞未來業績將保持高增長的積極信號。2)高送轉公司通過送轉股降低公司股價,提高股票流動性。從數據上看,確實也能找到相關證據:“高送轉”股票在下一年的業績表現要比“非高送轉”股票要好,ROE下降的幅度相對較小。同時,“高送轉”股票在下一年的日均成交額上升的幅度要比“非高送轉”股票大。
從超額收益來看,一季度末、二季度中、四季度是高送轉行情的高峰期。國金證券統計了高送轉概念指數相對萬得全A和創業板指數的超額收益率,發現高送轉行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一季度末(3月)、二季度中(5月-6月)和四季度(10月開始)。而“高轉送”股票具有明顯的五個主要特征:1)每股資金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較大;2)股價較高;3)股本較小;4)業績較好,且成長性高;5)上市時間較新,且歷史上未實施過高送轉。
在市場回暖的帶動下,上市證券公司最新發布的11月經營數據報喜,環比增速明顯;但券商業績也同時透露,與行情緊密相關業務占比較高、對業績貢獻最大。進入12月後,A股再現震蕩行情。這讓券商下半年來的業績回暖勢頭能否延續,增添了不確定性。行業“看天吃飯”特性並未有徹底改觀,市場對於券商業績才有了短期內的“一喜一驚”。值得註意的是,多位行業分析師指出,在監管收緊、業務高度同質化和行情回落等倒逼之下,券業轉型的壓力加劇;在業務架構調整和綜合實力變化之下,行業格局將迎來較大分化。
震蕩行情擾亂業績回暖勢頭
A股在11月加速上漲,而券商板塊的業績回暖勢頭也超市場預期。
最新公布的11月經營數據顯示,包括12月最新上市的華安證券在內,26家上市券商累計實現營收180億元、凈利潤68億元。剔除本月上市尚未有環比數據的華安證券,其他25家上市券商的單月營收、凈利,環比平均增長了16%、13%。
“券商板塊11月經營數據向好,經紀業務貢獻效應明顯,這主要得益於市場成交量的帶動。投行業務方面,受益IPO審批節奏加快,融資規模環比增長155%。”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王叢雲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券商其他業務條線的表現仍然保持二季度以來的平穩增長態勢。在股市上漲期間,自營業務中權益配置有利於券商業績增長,但同期又遇到債券市場調整;綜合考慮後,使得業績表現較為平穩。資本中介業務、資管業務的規模,年內都保持平穩增長,對業績的影響較為平緩。
數據顯示,11月期間股指加速上行,滬指單月上漲4.82%、深成指單月上漲2.88%、創業板指也漲有一個百分點。同月,美國大選結果落定、險資舉牌不斷發酵、深港通確認啟動時間,市場主題事件頻發。在此催化下,市場交投活躍、場內杠桿情緒高漲。據統計,11月期間A股成交額達13.53萬億元,環比上升77%;日均交易額6150億元,環比上升28%。截至11月30日,兩融余額達到9767億元,環比增長7%。
但進入12月以來,A股再現震蕩行情。12月12日本周一,股指大幅下挫,上證指數下跌2.47%,創業板指大跌5.5%;13日,股指繼續下探。在上月曾支撐券商板塊業績信心的相關指標,也出現一定回落;兩融余額截至12月12日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滬深兩市單日成交額也較上月平均水平有小幅萎縮。
“震蕩行情可能會讓12月成交量有一定的回落,可能會對券商經紀和自營業務產生影響。但他市場指標表現也較為穩定,自營業務投資收益在市場沒有快速調整的情況下業績波動區間也相對有限。”王叢雲稱。
王叢雲還表示,基於去年同期的過高基數,上半年券商業績同比跌幅很大;但下半年投行、資管、資本中介等業務規模均穩步增長,且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上市券商全年業績表現“不會太差”。其還預期,四季度整體業績表現仍將好於三季度,券商板塊全年凈利潤下滑45%左右。
行業分化提速
震蕩走勢對券商業績的直接影響尚待觀察,但行情變化影響券商業績的傳導鏈條已非常明確。據東吳證券統計,從當前券商的收入結構來看,經紀、自營、兩融、股權質押等與二級市場活躍度直接相關的業務收入占比長期保持在60%至85%區間。這意味著,券商“看天吃飯”行業特性並未有徹底改觀。
但值得註意的是,在經歷2015年極端行情、年內監管與政策全面調整之後,行業對於業務轉型的迫切度迅速提升;部分券商已開始在投行業務、財富管理等業務上轉型和發力。與此同時,在年內市場行情回落之際,券商行業經紀和自營業務整體占比出現回落,這讓上述轉型對業績的影響更為直接和明顯。
上述變化已經在當前業績表現中有所呼應。即便是11月業績普遍向好之時,個股之間已經呈現了較大的分化態勢。上述經營數據顯示,11月期間第一創業證券凈利潤環比下滑達209%,且已連續兩個月大幅下滑;方正證券也環比大幅下滑超150%。二者分別是受子公司一創摩根大幅虧損和方正母公司違規受罰拖累。除此之外,安信證券、山西證券、國金證券、興業證券凈利潤環比下滑均超過40%。但在漲幅榜上,太平洋、西南證券凈利潤環比增幅已達到274%、231%,申萬宏源與東方證券環比增長也均超過100%。
從行業分化的路徑上來看,業務結構調整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有行業分析師強調,從近期券商業績走勢來看,大型券商得益於綜合業務能力,在轉型財富管理等趨勢中具有一定先發優勢;但部分券商已嘗試轉變“看天吃飯”的傳統模式,布局更多業務板塊作為盈利增長點。
以投行業務為例,王叢雲就表示,在今年三季末投行業務收入占比為20%,這已是該指標的歷史高點。這主要是由於經紀業務和自營業務收入受市場影響較大,收入占比有所下降;而投行業務在政策影響下,收入逆勢增長。其預計,若保持當前審批節奏,預計投行業務收入占比將穩定在15%至20%之間;短期對小券商的業績貢獻彈性更大,長期更利好項目儲備充足、業務綜合能力更強的大券商。
華泰證券分析師沈娟還表示,各券商風險控制能力、專業能力的不同,造成其業務開展差距較大,也是券商業績分化的重要根源。在證監會出臺和實施了以凈資本為核心的監管政策後,資本實力、經營效率、風險控制和業務創新能力等成為券商競爭力的核心內容。行業分化由此加速,資源雄厚、管理規範、創新能力強的券商更具有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