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期待小英總統翻轉資本市場!

2016-05-23 TWM

第三次政黨輪替的520,台股以上漲作收,顯示資本市場對蔡英文總統表達善意, 但當天成交量卻大幅萎縮,也代表了最壞的狀況,新政府未來該如何在股市寫政績?

今年的五二○新總統就職大典,有幸受邀參與,見證了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的底蘊。當天十一點鐘,蔡英文總統步上就職大典的講台,大家關注的是她如何回應九二共識的就職演說。

大約在二十分鐘左右,小英總統終於觸及兩岸的話題,她沒有直接回應北京當局要求她親自說出的「九二共識」,由尊重九二會談歷史來代替,此時的台股以正面回應,加權指數在十一點三十四分往上拉升,上漲六十二.○九點。

為什麼要在總統就職大典上關注股市的變化?因為台灣已出現三次政黨輪替,每一次週期都是八年,過去兩次政黨輪替,台股都是開高走低,最具代表性的是二○○○年陳水扁當選總統的五二○,當天台股以九○九三.一四點開出,一度拉高到九一六七.七八點;但是阿扁總統開金口發表就職演說後,台股急殺到八八二○.三五點,最後大跌二九九.四二點。從阿扁開口到結束,台股震盪幅度達三四七點,可以想見面對第一次政黨輪替,資本市場表現出的驚恐狀態。

意外》小英總統打破五二○魔咒二○○八年馬英九高票當選總統,那時阿扁因貪腐下台,民進黨元氣大傷,馬總統挾高民意登上總統寶座,股市卻以開高走低來回應○八年的五二○,台股以九三○九.九五點開出,一開盤指數一路走低。馬英九在兩岸關係釋出十足善意,但股市顯然不買單,當天台股收盤九○六八點,指數大跌二二六.三一點,跌幅達二.四三%,比二○○○年阿扁那次五二○下跌二.二八%還跌得深。

有了前兩次政黨輪替的經驗,投資人都有既定印象,不論誰當家,五二○當天股市都大跌,於是形成了「五二○魔咒」。

今年小英總統當家,股市在五二○之前已顯得賣壓沉重,投資人紛紛提前開溜,最具代表性的是櫃買(OTC)指數從一三三.四八點下殺到一一六.九七點,指數已先跌一二.三六%;加權指數也從八八四○.七五點跌到七九九九.九八點,跌幅九.五%。在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前夕,資本市場以最悲觀的態度來回應。

不過,期待不高,股市反而有意料之外的好表現,小英總統沒有直接回應九二共識,國台辦也以「未完成的答卷」來回應,警告兩岸交流可能暫緩,股市卻在小英演說提到尊重九二會談歷史之時衝高。這一次的五二○,股市沒有再出現大跌,終場反而上漲三十五.二八點,加權指數收在八一三一.二六點,小英總統終於破除了五二○魔咒。

台灣經歷了三次政黨輪替,資本市場都透露了不同的內涵,假如把指數漲跌當成指標的話,阿扁執政八年,股價指數小漲一七五.四一點,漲幅約一.九%;到了馬總統執政八年,台股下滑九七二.九一點,跌幅超過一成;下一棒,小英總統如何在股市寫政績?

假如從加權指數的變化來看,台股從二○○○年到現在,除了受到像科技泡沫、九一一恐怖攻擊,或馬總統任內挑戰最大的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外,台股在八○○○至九○○○點是一個穩定的區間,這可從三次政黨輪替,台股都沒有超出這個範圍看出端倪。

像二○○○年的五一九政權交替前,台股加權指數在九一一九.七七點,五二○當天,指數跌到八八二○.三五點;到了馬總統時代,在扁政府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台股收盤是九二九五.二點,五二○當天收盤是九○六八點;這次馬總統任期最後一個交易日,台股收盤是八○九五.九八點,小英總統就職當日,台股收盤是八一三一.二六點,加權指數都在八○○○至九○○○點的區間波動,這顯示八○○○至九○○○點的箱形區間,是合理的多空均衡位置。

警訊》成交量大縮水 透露經濟轉型問題但是表面上看股價波動不大,成交量的變化卻看出不尋常的內涵,我選擇了三個五二○的點來觀察成交量變化。在二○○○年的五二○當天,台股成交一二五八.九七億元;到了○八年的五二○,當天成交一七七七億元;八年之後再到這次小英總統就職,成交量只剩下五七六.八億元,這八年之間成交量暴減約三分之二,這是台灣經濟轉型不力,資本市場失色透露出來的危險訊號。

在陳水扁執政的時代,台股日均量都在一二○○億元上下,二○○○年的五二○成交一二五八.九七扁政府換手到馬政府,馬總統任內受到金融海嘯重擊,台股最慘從九八五九.六五點慘跌到三九五五.四三點,但馬總統第一任任期,股市交易量還算正常,例如○九年四月成交量三.一四兆元,一○年十二月也有三.一五兆元,一二年二月也還有二.八五兆元;但是證所稅加上富人稅紛紛擾擾,台股成交量從此再也不見三兆元以上大量,二兆元以上也不多見,月均量降到一.五兆元上下,像今年四月的月成交量只有一.四八兆元,比起扁政府時代,到了馬政府,成交量幾乎減半。

這當中,全球在金融海嘯後擴大QE(貨幣量化寬鬆),各國央行都大印鈔票增加貨幣供應量,但台股成交量反而大幅度縮水,這段期間,台灣努力擴大股市容量,台股上市櫃公司加起來總數已超過一千六百家。上市家數越來越多,股市交易量卻越來越少,也浮現了台灣資本市場的危機。

現在小英政府面對的是台灣經濟基本面的弱化,這包括了出口連續十五個月衰退,今年前四個月出口衰退仍達一○.七%。

其次是經濟低成長,甚至是負成長威脅,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已經連三季出現負值,亞洲四小龍顯然經濟表現不佳,很多年都維持在一.五%至三%之間,台灣率先出現負值,加上投資力薄弱,這已是小英政府最嚴峻的挑戰。

而資本市場的停滯,量能的萎縮,凸顯了在過去三次政黨輪替以來,台灣經濟的困窘。自經濟總量來看,從二○○○年到一六年,台灣經歷三次政黨輪替,但GDP總量成長有限,台灣GDP從三三一四.五二億拉升到五二三六.六七億美元,只成長五七.九六%。

同一時間,中國GDP從一.二兆變成十一兆美元,成長八一六%,亞洲四小龍的韓國,成長一五八%,新加坡成長二二一%;新興國家的印尼,成長四三八.四九%,印度成長四五二%;成熟國家如美國也成長六九.四%,德國成長九八.三%。台灣經濟總量成長有限,這也是股市市值拉不大的主因之一。

以國際股市衡量的巴菲特指標(股市總市值╱GDP)來看,台灣資本市場的比率約一.五倍,這比美國的一.一倍,中國○.六倍要高出很多,台灣不能夠把分母(GDP)變大,股市很難有太大的發揮空間,這說明了台股過去十六年來,大致維持在八○○○至九○○○點之間的真相。

對比》兩岸相同產業 本益比卻差很大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股市的交易量就像人體血液一般,以三次政黨輪替之日的成交量來看,這次小英總統的五二○,股市交易量只有阿扁五二○的二分之一不到,更是只有馬政府五二○的三分之一,台股量能急縮,透露了不尋常的訊息。

最顯著的是成交量萎縮,周轉率下滑,本益比壓縮,讓台灣企業在兩岸的競爭中面臨十分不利的窘況,像是這兩年大家都在談紅色供應鏈,兩岸股市本益比差距非常大。

今年中國深滬股市相較於去年高檔,已下滑近五成,但是兩岸相關產業卻出現完全不同的本益比,像對台動作最大的紫光在增資後,股價縱然已從一三九.五元跌到五十六.九元人民幣,但本益比仍高達三八○倍。

台灣很多相關的IC設計、封測股,本益比都只有十二倍左右,像矽品十九.六倍,但是日月光在上海上市的環旭電子,雖然股價從五十四.一八元跌到八.四七元人民幣,本益比仍高達三十三倍;連接器的立訊目前市值達三四一億元人民幣,本益比高達四○.四八倍,但是台灣的正崴只有十四.七倍。

兩岸相同的產業,本益比表現完全不一樣,像電池模組的台灣新普、順達科本益比約十倍,中國的德賽電池卻達三十五.六三倍。台灣的觸控面板產業,勝華已出局,洋華、介面虧損累累,TPK宸鴻去年慘賠二○○億元,中國的歐菲光電本益比卻高達六十一.七倍。面板的京東方崛起,本益比三十八.四九倍,台灣的友達、群創只能喊救命。LED的三安光電市值拉升到四六八億元人民幣,本益比二十六.五倍,晶電、泰谷卻慘賠。

若觀察三次政黨輪替日的股市成交量變化,從陳水扁的一二五八億元,馬英九的一七七七億元,到蔡英文這次的五七六億元,可以看出台灣股市的量能蛻變,○八年是個重要轉折點。

在金融海嘯後,台灣產業調整並不順遂,很多產業逐漸喪失競爭力,這是造成本益比極低,股市動能縮減的基本面;但是讓股市動能縮減更快速的,是不當稅制,從證所稅到富人稅,政府只是把股市當成提款機,為了實踐馬總統的公平正義歷史定位,股市成了祭品。

肇因》不當稅制逼大戶出走 動能更縮減這當中,包括內外資的稅制差距極大化,造成很多本國人將資金匯出變身成外資,金融帳連二十三季淨流出,金額達二五六九億美元,約八.二九兆元新台幣,台灣的錢四處外流。其中,富人稅將兩稅合一抵扣減半,外加二%二代健保附加費,讓股利政策形成嚴懲長期投資人的制度。

全世界九成國家的股利所得都採分離課稅,只有台灣把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稅,於是每一次股市除權息,總是布滿了賣壓,因為這形同投資人出錢配息給自己,還必須課重稅,形成資本市場重懲長期投資者,卻鼓勵短線投機的畸形現象。

蔡總統的五二○,股市以上漲三十五.二八點收盤,這是資本市場對蔡總統表達善意,尤其是蔡總統上任的第一個上班日,台股大漲二一三.一八點,成交量也放大到九○二.四九億元,這是對蔡總統的期待;但五二○成交量壓縮到五七六億元,也代表了最壞的狀況。未來蔡總統領導的政府團隊,只要「do right thing」,台灣的資本市場與經濟就有翻轉的機會!

撰文 / 謝金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01

潛艦國造 台灣造船業奇兵出列 總統一句話 五千億商機啟航

2016-06-06  TWM

台灣首位女總統為了提升產業全球競爭力,要把國防和經濟發展「綁作夥」, 但打造一艘潛艦的技術門檻較高,唯有整合台灣供應鏈能量,才可能完成這項不可能任務。

「國艦國造,尤其是潛艦,更是非常重要的計畫,我絕對不是說說而已!」日前,總統蔡英文參訪南部造船業,指出發展國防產業不只為了國家安全,也是為台灣找回經濟成長動能的重要一環。蔡英文的堅定口吻,讓經費上看五千億元的「潛艦國造」計畫,一時之間廣受矚目。

只不過,潛艦的特色就是高科技和高技術,再加上安全至上的特性,墊高了廠商切入供應鏈的門檻。台船董事長賴杉桂不諱言,水上和水下船艦技術層次不同,且潛艦空間小,卻有上百個系統,複雜性與困難度都很高,就算傾全國之力都不夠,還要向外請求協助,台灣造船業唯有「打群架」,才能成就大事。

那麼,台灣有「打群架」的能力嗎?一艘潛艦從裡到外,究竟哪些領域是台灣廠商有足夠的能耐可以承接?

宏昇專精螺旋槳

拉法葉艦等國際客戶下單

造船公會顧問朱旭明分析,一艘潛艦的「載台」和「戰鬥」系統裝備各占成本一半,其中,如聲納、魚雷、潛望鏡等屬於「紅區裝備」的相關戰鬥系統組件與技術,為各武器生產國的管制項目,必須仰賴美國、義大利等外國商源;但包括壓力殼等船體結構在內的載台,約有七成,台灣廠商已有製造加工的技術能耐。

為了揭開台灣潛艦供應鏈的競爭力,第一站,我們來到南台灣屏東新園工業區,這裡有一群以台船等本土造船廠為中心的零組件相關製造供應商。台灣最具規模的中大型螺旋槳廠宏昇,正是其中一家。

「我不是美國勞斯萊斯(Rolls-Royce)的代理商,是勞斯萊斯代理我的東西到美國賣。」說這話的,是研發、生產船艦螺旋槳超過四十年的宏昇董事長鄭正義。

他的螺旋槳產品,最大直徑達六公尺、重十二噸,不只勞斯萊斯海軍船舶公司,德國肖特爾(Schottel)、日本川崎重工(Kawasaki)等全球知名船用設備公司都是他客戶,甚至連拉法葉級巡防艦、英國皇家掃雷艦,以及世界最大超級遊艇日蝕號,也都用他生產的螺旋槳。

走進宏昇的生產線,只見大小不一的金屬複合材質螺旋槳,正擺放在工廠地面,多數產品因涉及客戶機密,全程一概不准拍照。一個個螺旋槳散發出精品般的質感與光澤,從螺槳模組開始,至少就要經過兩個月CNC(電腦化數值控制)精密加工等一連串製程,才能生產出來。

宏昇能切入國際大廠供應鏈,背後是四十年來打深一口井的專注與研發實力。初中畢業就在高雄工廠當學徒的鄭正義,家族中不少成員就是從事漁撈工作,他回憶,自己在很小的時候,就認定了螺旋槳是攸關船隻性能的關鍵。如今他則有了更貼切的形容,鄭正義說,螺旋槳之於船,就像鞋子之於人,用途不同,設計就不同,公司所有產品都是量身訂做,其中速度、震動、噪音的控制與搭配是技術關鍵。

舉例來說,從飛機機翼取得靈感,公司最新研發的端板螺槳,可將水流集中向後噴射,比一般螺旋槳減低六成震動量,減少噪音被敵艦偵測的風險,開發三年多來還在反覆測試,就為了再提高推進效益與匿蹤性,「沒有創新研發,一定被淘汰。」鄭正義說。

而當被問及是否有能力做出潛艇螺旋槳時,鄭正義的回答更是篤定:「潛艦國造,我們有這能力做這工作,……我一定要看到國家潛艦下水才退休。」

銘榮元生產壓力機殼

潛入海底三千公尺也ok

只隔一條馬路,位於宏昇對面的是壓力容器大廠銘榮元。在公司登記資料中,銘榮元的營業項目多達一七三項,「船舶零件製造」不過只是其中之一。事實上,這家公司目前的主要客戶也與「船」沒有太大關係,而是中油、美國杜邦、殼牌石油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至於產品,則是能夠對抗超高壓力的容器。

銘榮元總經理謝永昌說,公司不僅能夠滿足石化業的「抗內壓」要求,也有絕對的技術含量能夠對抗「外壓」,而這正是製造潛艇機殼結構的關鍵學問。他自信滿滿地說,銘榮元可以做出承受三百公斤外壓的容器,容器表面的厚度最高可達到十五公分,「潛艦每下潛一千公尺,壓力增加一百公斤,一般設計不會超過七公分厚。」他透露,目前潛艦國造極可能採用中鋼新研發的HSLA-80特殊鋼材,銘榮元也已通過測試,證明對此特殊鋼材有彎曲、拉伸等加工運用能力。當然,材料越厚,加工難度與繁複度越高,謝永昌說,公司長期承接抗高溫高壓容器,除了溫度和製程環境控管超嚴格之外,還得全部焊接上一層特殊不鏽鋼材質的雙層複合材料,所以一個客製化產品,平均要歷時八到十個月,「連潛艦都沒這個要求,壓力殼製造加工能力絕對沒問題!」下一站,來到高雄,迎面走來的是液壓控制系統大廠協聚德董事長印皖金。所謂液壓控制系統,是指藉液體運動來控制壓力、流量與方向的技術,可運用在自動機械與船上方向舵控制裝置等,中鋼、台塑、台船等都是它客戶。

協聚德擅長液壓控制

躋身中鋼、台塑供應鏈

「以前認為不可能的事,現在是可能的。」印皖金不諱言,中鋼過去的液壓控制設備是用日本、德國系統,協聚德苦無切入機會,直到一次為中鋼維修設備受到肯定,從此一舉取代國際大廠,「不去碰,永遠覺得神祕。」他用這段故事與這句話,表明協聚德對於切入潛艦供應鏈的躍躍欲試。

協聚德提供給中鋼、台塑的液壓系統技術,同樣可用在潛艦排氣管、無線電通信管、潛望鏡等桅管升降,以及舵翼的移動控制。他認為第一艘潛艦確實要花很多成本,一旦學習曲線建立,不只成本可大幅降低,又可免除後勤補給受制於人的問題,還可帶起台灣造船產業,「就像建築業好很多周邊產業跟著好,潛艦國造也能拉動產業能量。」除了零組件供應廠之外,摩拳擦掌的還有負責整合製造的造船廠。「國機國造只有漢翔一家,船不一樣,好多家。」賴杉桂透露,兩年前台船就已成立潛艦國造研發小組,除準備好隱密潛艦建造專區,還有專案管制室,「台船已有設計構型的來源,但涉及機密,不能公開。」慶富造船則首度公開展示自行研發超過十年、共整合近百個潛艦載台的操控系統,證明自己「準備好了」,頗有隔空和台船爭主導權的意味。

不論最後誰帶頭,隨著標案預計今年底前開標,這個十年上看五千億元的潛艦國造專案,既能讓台灣國家隊成員受益,又將帶動產業上下游擴散效益;無怪乎,造船公會理事長、中信造船總裁韓碧祥指出,儘管潛艦國造難度很高,但卻是「造船業者共同的期望。」只要政府有決心、有預算,「絕對沒問題。」

撰文 / 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38

川普反貿易延燒 新興國掀「簽約恐慌症」 美總統參選人拒當「救市主」

2016-06-13  TWM

這次美國大選很有爆點,脫序的參選人與反骨的政見不斷上演,也催化了民粹,反全球化、反移民、反外資浪潮洶湧,新興國家的頭號經濟威脅,也從升息變成川普風暴。

有段時間,許多人認為美

國聯準會緊縮銀根的政

策是新興國的最大經濟威脅,特別是新興國本身尤其抱持這種觀點,但現在情況改變了。

美國這次總統選舉的反全球化與反貿易論調,已經擠下聯準會的升息政策,成為新興國最擔心的頭號經濟威脅。

聯準會身為全球最有權勢

的央行,對跨國資金流通、匯率、利率,以及投資人對風險的認知都有極大影響力。特別是在金融機構不夠穩健、投資觀念薄弱、政策反應能力不足的新興經濟體來說,聯準會在金融環境、匯率與利率之間的調整尤具衝擊力。

他們喊苦!

剛從QE印鈔劫難重生

對一些金融環境較僵化的

國家,例如幣值與債務不對等,或是採行不切實際的釘住匯率制度,都會使聯準會政策的衝擊力道加劇。

在推行時間長得出奇的極

度寬鬆貨幣政策之後,聯準會開始逐步將金融立場正常化。

前主席柏南克三年前表示要「減碼量化寬鬆」,造成金融市場大亂,資金開始流出新興市場,貨幣出現漫無章法的貶值。聯準會雖然立即採取措施以穩定市場,去年底也重啟近十年來的首度加息,但全面正常化才剛起步。

過去兩周,聯準會官員又放風聲,表示可能在今夏加息,這意味美國金融狀況緊縮對新興經濟體的威脅不僅真實,而且迫在眉睫。不過,有三個理由相信聯準會政策的衝擊力道已經減弱。

首先,聯準會表明在非危機期間,國際情勢的考量在聯準會的決策過程中,將扮演比過去更重要的角色。聯準會這麼做的主要原因,雖說是基於內政考量,但它為其他國家帶來的,是比過去更能呼應其他國家經濟狀況的金融政策。

他們擔憂!

激烈言論起美國恐翻臉

其次,新興經濟體的政策制定者已經有了一些經驗,面對外來因素造成的破壞,不再像過去那樣地手足無措,有些國家的因應手段漸趨高明。

此外,大批新興市場資產持有人,也已經淘汰出局。結果是,聯準會引發的衝擊不再那麼銳不可當。

第三,其他有影響力的央行——如日本銀行、歐洲中央銀行與中國人民銀行——跟進聯準會縮緊政策的可能很小,甚至會採貨幣寬鬆政策。

所以,儘管聯準會採取進一步緊縮行動的可能性很高,新興市場知道國際情勢一旦有變,聯準會不會放任不管,而且還可能會比過去更加關心。

但現在有一個讓新興國家

更加擔心的問題,就是在這次吵得沸沸揚揚的美國總統初選過程中,幾名民調領先的參選人,多表態反全球化立場;新興國家與歐巴馬政府簽署貿易協定的遠景,也變得越來越不樂觀。美國政治這股突然掀起的反貿易、反移民與反外國直接投資浪潮,令許多新興國擔憂不已。

他們緊張!

簽好的貿易協定恐生變

擁有多樣化管道,與美國簽有貿易協定的新興國,在過去一般表現較好,不僅是墨西哥這類大國如此,小國尤其如此。原因就在於這類關係可以在經濟政策管理上,發揮護欄作用。但有鑑於美國反全球化情勢越演越烈,特別是那些想與美國簽署新貿易協定的國家,想不擔心也難。

新興經濟體雖說有理由不

必那麼擔心聯準會,但面對另一項外來威脅卻全無頭緒。

近年來,由於先進世界根基不固、欠缺穩定性,新興經濟體不得不在極端動盪的全球環境中繼續摸索向前。現在,面對另一個更複雜、而且可能更不友善的國際貿易環境,他們得更加提心弔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73

為什麽沒有美國總統陷入經濟醜聞?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115

資料圖:貝盧斯科尼 (新華社/路透/圖)

富豪在競選階段為某位總統候選人出錢出力,勝選後除了混個大使之類的虛銜,很難得到直接的經濟回報,這就使得和總統進行權錢交易變得不可能。總統能避免貪汙受賄也是一個道理:總統沒有財權,要從國家那里拿到錢,找國會比找總統管用。

“知道”(nz_zhidao)跟你比較下各國領導人的廉潔制度比較。

放眼全世界,近些年來身陷各類醜聞、被定罪甚至身陷囹圄的現任和前任國家領導人和政要不在少數,這其中,有不少是貪汙受賄、詐騙、政治獻金等經濟醜聞。

貝盧斯科尼1994年以來3次擔任意大利總理,其間卷入30多宗刑事案件,其中就包括逃稅、稅務詐騙等經濟犯罪;1988 年日本政壇爆發利庫路特賄賂案,時任首相竹下登被迫公開承認從中得到政治獻金1.5 億日元而辭職;2009年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的兩名前秘書因涉嫌政治獻金而被起訴;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和前總理德維爾潘深陷拉法葉級護衛艦巨額回扣案,另一位前總統薩科齊則被政治獻金醜聞困擾;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和德國前總理科爾同樣都陷入了政治獻金醜聞之中。至於第三世界國家領導人的貪汙受賄醜聞,那更是屢見不鮮。

與之相比較,美國的總統和副總統就幹凈許多,盡管他們的言行並非盡善盡美,尼克松的竊聽醜聞和克林頓的性醜聞舉世皆知,但迄今為止,確實鮮有美國總統陷入到經濟醜聞之中去。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

領導人陷入經濟醜聞,無非是政治獻金和貪汙受賄兩種。民主政治的運作離不開金錢,而對電視等宣傳媒介的大量運用更是使得選舉費用飆升。1952年美國總統競選花了1100萬美元,1972年升至約1億美元,而2012年總統選舉的總費用更是達到了驚人的50億美元,相當於吉爾吉斯斯坦、摩納哥等國家的GDP。而近幾十年來,伴隨著世界範圍民主化的擴展,政治獻金問題越來越突出,範圍從發達國家擴展到發展中國家。各國為了遏制政治獻金,曾經嘗試過許多做法,但效果並不好,領導人陷入政治獻金醜聞的事不絕於耳。美國之所以能避免這種現象,是因為首先捐款是公開的,也有金額限制,誰捐錢給誰必須公示,收到的錢只能用於競選,具體把錢花到什麽地方也必須公示。

至於富豪出錢成立“政治行動委員會”為某人搖旗吶喊的事,確實很難杜絕,這類“軟錢”的泛濫委實讓人頭疼。但問題是,美國總統沒有審批預算和采購的權力,這個權力屬於國會。富豪在競選階段為某位總統候選人出錢出力,勝選後除了混個大使之類的虛銜,很難得到直接的經濟回報,這就使得和總統進行權錢交易變得不可能。總統能避免貪汙受賄也是一個道理:總統沒有財權,要從國家那里拿到錢,找國會比找總統管用。

資料圖:鳩山由紀夫 (新華社/共同社/圖)

嚴格的財產申報也使得總統的財務狀況很透明。目前世界上120多個實行官員財產申報的國家,但由於執行得並不徹底,大多數最終是走了過場。在俄羅斯,財產申報的核查主要看申報的財產和既有的財產是否吻合,以及是否照章納稅,對財產的來源不進行追究。雖然任何人都可以登錄俄政府官方網站查看政府部長以上官員的年收入情況,但大家對他們為什麽這麽富和具體的收入來源都並不了解,所以基本上是霧里看花。早在2009年的申報中,第一副總理舒瓦洛夫的妻子就以年收入3.65億盧布高居榜首,俄媒體對於這位三個孩子的母親如何做到每天賺100萬盧布大惑不解。

日本包括首相在內的國會議員的財產申報不僅無需提交證明材料、而且即便是有漏記、瞞報、未提交的情況,也沒有相應的處罰規定。另外,需要公開的僅是議員本人的收入及財產,並不包括其家屬的相關情況,而且議員的活期存款、以及只可以用支票支取的無利息存款等也在申報範圍之外。另外,任何人要想知道議員的財產狀況,除了親自去日本國會參眾兩院查閱外沒有別的方式,而且也不允許複印。

因此,行之有效的申報制度,不僅應著眼於規範官員本人的收入,更應該要求其披露相關的利益沖突、兼職、獲取利益等情況。美國法律要求一定級別以上的官員必須申報任何超過一定金額的紅利、租金、利息、資本利得、債務、禮品以及它們的來源、種類和數量或價值,涵蓋所有可能的利益相關行為。1989年,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眾議院議長辭職的情況。來自民主黨的議長詹姆斯·賴特就栽在了利益沖突上:一般作者的版稅大概是10%左右,而賴特的每本書都至少獲得了55%的版稅。而且書的銷售情況也極不正常,常有一些特殊利益集團進行超大額購買,相當於以稿費的名義向賴特的口袋里塞錢。

除此之外,報憂不報喜的媒體、專門找茬的對手、教育程度普遍較高、資訊無比發達的3億美國人,都是對美國總統陷入金錢醜聞的有力制約。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ios版本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29

【直擊歐萊雅創新中心】虛擬試妝怎麽玩?法國總統也來了!

用3D打印重塑“人造皮膚”、通過平板電腦進行虛擬化妝與發型設計、一張小貼紙即可測試紫外線、用虛擬3D場景指導經銷商零售陳列……這些都是法國歐萊雅集團研發與創新中心的科研成果。

在法國時間6月30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出現在巴黎VIVA TECHNOLOGY STARTUP CONNECT科技展的歐萊雅展臺上。奧朗德饒有興趣地參觀了虛擬美發造型項目。而在這些虛擬美容技術的背後,是歐萊雅集團研發和創新中心潛心研究多年的結果。

第一財經記者帶你一起探訪法國歐萊雅集團位於巴黎的總部,並解密“人造”皮膚、虛擬化妝技術等背後的故事。

盡管英國脫歐一度造成歐萊雅等法國企業股價下跌,但在歐萊雅集團總部的大廳,倫敦和巴黎依舊以“雙城記”模式展示時鐘。

這幾天正值歐萊雅集團進行員工夏季展示派對,這是歐萊雅的企業文化,其希望通過這類活動讓員工展示美好,這也是歐萊雅希望創造美的理念體現。

歐萊雅集團總部為員工設置了美發、美甲、幹洗等多項服務。

高科技來了!這是歐萊雅BEAUTY  LAB研發中心。

拿起玻璃方塊放入播放方槽中,屏幕就會顯示最新科研成果,每個方塊的業務板塊不同,所展示內容也不同,下圖展示的是頭發測試。

在這個展示臺上,拿起你所感興趣的商品,往後退幾步,屏幕上就會感應到商品信息並做視頻播放,比如拿起口紅退後幾步,屏幕就會展示口紅信息。這些技術是為了更好地向經銷商進行產品展示。

而拿起芭比娃娃則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歐萊雅目前正在重點研究的“96後”人群特點展示。這些年輕人不願意被強迫營銷,而是喜歡自己探究商品的優點,一旦他們認可則會主動傳播相關商品信息,歐萊雅認為要牢牢抓住這些未來的潛力客戶。

進入會議室,則是2D和3D的影片播放。

比較特殊的是歐萊雅用3D視頻向經銷商虛擬演示貨架陳列等。歐萊雅麾下產品線眾多,有不少都是要進入家樂福等零售渠道的,這些零售渠道應該如何設置美妝區域,如何擺放貨品等,歐萊雅會通過3D虛擬技術給予直觀指導。

在眾多銷售渠道中,歐萊雅目前認為最有潛力的當屬電商,其專門研究了全球電商趨勢,而其研究“96後”的消費行為,也是為了通過電商來抓住這些未來的潛力買家。在2015年,歐萊雅的電商業績同比增長了38%左右。歐萊雅尤其分析和研究了中國消費者網購趨勢。

為了更好地抓住年輕消費者,歐萊雅正在加大科研投入,其有約三分之一的預算用於前瞻性科研項目,比如3D打印人造皮膚。

在無法進行動物測試的領域,人造皮膚對於新品研發至關重要,這項技術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歐萊雅集團研發與創新中心對外傳播總監PATRICIA PINEAU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通過肌膚圖譜和成分配方等,使用生物物料可以3D打印出“人造”皮膚,未來還將通過最新科技,在“人造”皮膚中加入毛發和血管等,進一步完善該項技術。

各項科研與測試都需要在實驗室被反複論證。

在歐萊雅集團研發與創新中心人員帶領下,第一財經記者轉戰VIVA TECHNOLOGY STARTUP CONNECT科技展。

 

歐萊雅展示區正在演示UV Patch紫外線感應貼,將感應貼貼在身上。下載相關App,通過掃碼即可知道紫外線是否超標,人體是否需要防護。

接下來是最新研發的虛擬試妝,通過人臉識別和捕捉等技術,客人無需真實上妝和卸妝,而是坐在平板電腦前,點擊不同款的化妝品,直接在平板電腦上看到上妝的效果,且如果不滿意妝容則可再點擊替換。

美妝也少不了發型,這是虛擬發型打造,與虛擬化妝原理類似,客人坐在平板電腦前,將真發紮起後,通過觸摸屏幕來選擇不同發型,還可以根據臉形進行調整。

激動人心的一刻來了!法國總統奧朗德出現在歐萊雅展臺上,他非常有興趣地參觀了虛擬發型打造項目,雖然其只有短短幾分鐘的駐足,但引來眾人圍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64

正視「美國總統川普」

2016-07-04  TWM

美國房地產大亨川普拿到共和黨提名,將與希拉蕊角逐白宮寶座; 不論你願不願意,都必須正視這個現實,並做好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的準備。

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已經拿到共和黨美國總統提名,並可能成為候選人。我們必須嚴肅地看待他成為美國總統的可能性。

川普不用多作介紹,他是有名的億萬富翁,手上有數不完的不動產、商辦、飯店、賭場。

不過,大家可能比較不知道,川普是紐約皇后區地產開發商佛萊德.川普的兒子,是家中排名第四的小孩,華頓商學院畢業,主修房地產,之後加入他爸爸的公司。

七○年代,川普開始自己的房地產事業,一路成功,到八○年代時,他開始從房地產跨足運輸業和飯店業。但是,這兩個產業讓他賠得一塌糊塗,還背了不少債務。不過在九○年代,他的事業又回到巔峰,並被媒體稱為「美國房地產大亨」。

去年六月十六日,川普宣布他要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在參選記者會上,川普把墨西哥人視為罪犯,引起群眾公憤。但是從那天起,他也開始占據媒體版面,曝光率遠超過其他共和黨候選人。

雖然他的言論舉止經常惹議、讓人啼笑皆非,但是川普還是光明正大地拿到了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提名。同時,共和黨某些主流政客的意見,也慢慢地向川普靠攏。雖然他的發言讓許多人反感,但也深受藍領白人支持,而且他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政策,也很受特定族群歡迎:據說他在極右民粹組織中是被崇拜的對象。

現在我們看看民主黨,出線的應該是希拉蕊.柯林頓(Hilary Clinton)。她與舊政權的關係太深、而且她自己也鬧出一些像是電子郵件洩密案等醜聞,FBI已經正式展開調查。

如果把過去一年,兩個人的當選可能性畫出曲線圖,川普是從一開始的○%急速向上攀升,現在和希拉蕊放在同一個等級比較。川普已經不是過去的小丑,而是逐漸被主流接受的重量級選手。希拉蕊如果大意,很可能會被超車過去。

是的,即使你不願意接受,你也得正視這個現實。台灣、日本、中國,最好開始做準備,面對美國總統川普吧。

(本專欄隔周刊出)

撰文 / 神原英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90

川普當美總統 一場飲鴆止渴的經濟災難 穆迪報告 火力不輸希拉蕊

2016-07-04 TWM

當同是總統候選人的希拉蕊大喊「經濟不能議他管」,可能被當成政治口水,但立場中立的分析機構穆迪,從總經面斷定他的政見恐戕害體質,事情就大條了。

希拉蕊最近在總統選戰炮火猛烈,向選民疾呼,主打生意人招牌的川普,絕非當總統的料。她認為川普的經濟策略是浮誇的空頭支票,寥寥可數的政見更可能導致數百萬民眾失業。「炸彈按鈕不能交在他手上,經濟同樣不能讓他管。」希拉蕊呼籲。

說這是政治口水也就算了,但若由立場中立的經濟分析師出馬,總算客觀了吧!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日前公布的《川普經濟政策的總經影響》(Macro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Mr. Trump’s

Economic Policies)報告,分析減稅、移民、貿易等政策的實行結果。結論是,下場恐怕比希拉蕊對他的批評更不堪。

報告採用類似聯準會與國會預算局(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的經濟模型,評估川普政見對利息、就業、預算赤字、市場、經濟成長的影響。

報告共同撰寫人贊狄(Mark Zandi)指出,川普的政見短期是經濟強心針,但不久會戕害體質。

大減稅》赤字估增兆美元

川普上任第一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可望增加三.七%,新增就業人數達四百萬人,失業率將降至三.五%。但爽度來得快去得也快,一年後將面臨長期嚴重衰退。

首先,川普大幅減稅的後果,將導致未來十年稅收損失九.五兆美元。川普更誓言編列更多預算給軍隊與退伍軍人醫療保健,又要捍衛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與社會安全制度(Social Security)預算,聯邦赤字因此激增,需要大幅舉債。川普上任首年,政府支出加上稅收的交互作用,將對經濟形成一股刺激的動力。

但到了第二年,移民與貿易政策開始生效。他希望遣返一千一百萬名非法移民;對中國進口產品課徵四五%關稅;對生產線移往海外的美國企業徵收三五%重稅。

在已接近充分就業的背景下,占就業人口達五%的非法勞工一日一離開,將導致人力短缺。企業為了吸引並留下員工,只好加薪。到二0年底,川普政權下的赤字會增加一兆美元。舉債填補赤字的缺口,將會拉高利率。

反貿易》中國採關稅報復

此外,一日一新關稅開始生效,中國也會祭出關稅報復,物價將連帶上漲。中國與墨西哥共占美國非石油進口的三五%,關稅的提高將導致物價上漲三%。

薪資、物價、利率齊漲,將使通膨快速攀升。今年五月的物價指數為一%,到了一九年底將增至四.二%。聯準會將會立刻出手升息,降低通膨預期。川普上任的第二、三年,將會出現經濟衰退。

任期第四年底,失業率預計升至七%,就業人口減少三四0萬人,反觀若沿用歐巴馬政策,則預計增加六百萬人。

在川普的領導下,美國國債將不斷膨脹,一六年占國內生產毛額的七五%,十年後則超過一三0%。

同期,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亦會從二.四%左右大增至六.七%。標普五百指數大跌,直到二一年才能站回一六年水準。

受經濟衰退衝擊最大的是中低收入家庭。貧富不均會更加嚴重,因為川普的減稅政策主要是造福富人階級。「一般美國家庭這四年會過苦日子。」報告提到。

穆迪分析報告一出,川普陣營反擊說,報告未考量到減稅與解除管制能產生刺激效應。對此,贊狄表示已納入模型,甚至許多方面已對川普的政策姑且信之。

例如,報告假設國內支出預算未來十年將下刪二兆美元,但以政治現實來看,如此刪幅的難度很高。川普有些更荒謬的構想,報告也未納入,例如與公債投資人協商償還條件、重啟黃金本位制等。

報告假設,在川普的移民政策下,勞動力會分八年慢慢萎縮,比他所稱的兩年更緩和。報告更樂觀假設,中國與墨西哥雖會提出報復關稅,但不會爆發全面貿易戰爭。

穆迪還考量其他情境,包括川普政策在國會遭到大幅削弱。即使如此,美國經濟規模仍會縮小、孤立於國際貿易之外、不再受移民和外資的青睞。或許這才是川普樂見的泱泱大國。

譯者·連育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01

美國總統大選的全國代表大會到底什麽樣?

氣球、五彩花紙、滑稽搞笑的帽子,各種吸引人註意的政治標語,還有……更多的氣球。美國全國慶祝獨立日後,代表美國國旗顏色的各種紅白藍色物件不會因此減少,反而會不斷增加。因為從下周開始,美國大選就將迎來兩黨各自的“大日子”,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全國代表大會。

2016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將於7月18日~21日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舉行,而民主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也將於7月25日~28日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舉行。在此期間,兩黨將正式選出和宣布各自的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

從技術和政策層面來說,共和黨和民主黨的黨代會都將按照正式的議程進行,這包括有一大批身著正裝的黨代表們坐在黨代會現場的大體育館內進行投票,對包括黨內綱領和章程予以表決。當然,也要試著確定各自的總統和副總統競選候選人。

兩黨代表大會的召開也意味著初選階段的結束,和總統大選的正式開始。由於本屆美國大選的兩位候選人“非同尋常”,分析人士預計今年的兩黨黨大會將會吸引比以往任何一屆大選黨大會都要多的註意。

從“提名”候選人到“推銷”候選人

在每四年一次的美國總統大選7月黨大會期間,美國各大電視臺都會成為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政治選美大賽”。無論何時,只要打開電視就會看到和兩黨及他們的候選人有關的、制作和耗費昂貴的電視競選廣告。

但幾十年前的兩黨代表大會卻是另外一番情景。那時,黨代表大會(下稱“黨代會”)還是一個純粹由政治掮客、捐款金主和數千名黨代表選擇一座城市坐到一起的“實際會議”,唯一的目的就是選出各自黨的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

而自1980年的總統大選開始,黨代會的目的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它的職責不只是程序性的“選出”全國選民在初選中所投票選出的候選人,而更傾向於在4天的時間里向全國的選民推銷這位“黨代表”。當然,在“大結局”揭曉的時候,兩黨推選出的總統候選人也將發表那篇備受關註的公開講話。

“候選人接受提名的講話將是黨代會期間除了電視廣告之外,候選人同選民唯一的交流機會。”民主黨策略人士施洛姆(Robert Shrum)表示。曾經為前副總統戈爾和前美國總統候選人克里擔任競選顧問的施洛姆指出,如果一位候選人在黨大會上表現出色,這將比之後的任何競選活動都能吸引全國選民的支持。

在今年的黨大會即將開始之際,兩黨的候選人也都表示將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參與。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指出,他將為共和黨帶來美國史上的首次“非政治”形式的黨代會,包括將邀請一批非政壇的、他的體育明星和名人朋友們。他還表示他會在黨大會舉行的4天期間每天都發表一篇講話,並將等到最後一天才宣布自己的競選副手,因為這樣“戲劇化可以被最大化”。

而民主黨方面則會“正規”得多。同之前的黨代會類似,民主黨的黨代會將有候選人希拉里和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分別發表講話,希拉里的競選副手預計也將發表首次公開講話,此外,包括現任總統奧巴馬和副總統拜登,以及還沒有退出競選的桑德斯都將發表講話。

“推翻特朗普運動”有翻盤機會嗎?

在共和黨內各界人士本周已經陸續抵達克利夫蘭“預熱”共和黨黨大會之際,一批共和黨內的代表還在暗中醞釀將特朗普從共和黨的提名名單上“踢出去”。

多項民調顯示,特朗普也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由主要政黨所提名的“最不受選民歡迎”的總統候選人。盡管如此,歷史經驗證明,推翻特朗普的力量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會翻盤,因為半個世紀以來,初選和黨團大會都是推選候選人的基本和重要方式,之前也沒有一位候選人在初選中獲勝卻最終失去黨內的提名。

分析人士指出,希望推翻特朗普提名的力量和黨代表們除了為特朗普在黨代會的“點名計票”期間增加一些戲劇化的元素之外,最終很有可能還是“以黨內團結為主”而告終。

兩黨的黨代表們都有誰?

在兩黨黨代會期間,民主黨將有4000名左右黨代表,共和黨則有2500名黨代表參加為期4天的會議。這些代表們來自美國50個州的各個地區和各個領域,大部分是來自各黨的全國委員會成員,還有的是國會成員,前州長和前總統以及副總統等美國政壇的重要人物。

在兩黨的黨代表中,大部分都已經有明確支持的候選人,根據各自的黨章程參照初選和黨團大會的結果投票給其支持的候選人。但是,兩黨中都有一些“還沒拿定主意”的黨代表,這種現象在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中尤為明顯,這些要到最後一刻才決定投票給哪位候選人的黨代表們也被稱為“超級黨代表”。目前,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有大約有700多位這樣的超級黨代表,占黨代表總數的15%左右。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包括總統奧巴馬、副總統拜登、前總統克林頓以及前副總統戈爾都在本屆民主黨的“超級黨代表”名單中。

根據美國大選選舉的規則,全國黨代會的代表們要在黨大會期間履行三個職能:提名總統和副總統人選;制訂一份黨內“章程”,規劃出該黨的綱領和原則;同時制訂出下一屆總統競選的相關規定和程序。

“前兩個職能通常不對外界公開,也就是在‘攝像機’之外進行。”美利堅大學政府學教授尼爾森(Candice Nelson)表示,“雖然外界通常把候選人接受提名的那篇講話作為‘亮點’,但其實重頭戲還是那些程序性的多輪投票。” 尼爾森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11

菲總統擬派前總統拉莫斯赴中國談判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14日表示,他擬派前總統拉莫斯作為特使前往中國,協助開啟菲律賓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談判。

上個月底就任的杜特爾特是在當晚參加其母校聖貝達學院的一個紀念晚宴上做上述表示的。他重申,戰爭不是一個選項,希望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問題,比如進行雙邊談判。杜特爾特一早就指示官員,要在仲裁案上取得“軟著陸”,避免與中國關系鬧僵,他也一再表明願就南海問題與中國對話。

杜特爾特說,他還得就此事跟拉莫斯進行磋商,然後懇請拉莫斯“前往中國進行談判”。杜特爾特的講話贏得了熱烈掌聲。

拉莫斯作為榮譽校友也出席了這一晚宴,但他在講話時沒有明確表示是否接受總統杜特爾特提出的這一特殊使命。

拉莫斯在1992年至1998年,擔任菲律賓總統,向來主張與中國友好。

(綜合來源:新華網、聯合早報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99

總統禦用理發師月薪近1萬歐元 許多法國人忍不了了

當下法國有350萬人左右失業,失業率曾一度沖上兩位數(10.8%),而另一方面,有人每月可以拿著9895歐元(約合73358元人民幣)的稅前月工資輕輕松松地只是去給人理個頭發。

這個人就是法國總統奧朗德禦用個人理發師。當消息曝光,法國舉國嘩然,除了不理解奧朗德那令人感到無聊的頭型竟然要花這麽多錢之外,亦紛紛指責奧朗德所精心打造的“普通人”形象虛偽。

對於總統寶座躍躍欲試的其他候選人更是適時發表各種評論。目前的熱門候選人法國前總理阿蘭·朱佩的團隊則及時發話,表示對於已經禿頂的朱佩來說“這是個朱佩不會出現的問題!”

月工資1萬歐元的理發師

法國《鴨鳴報》(Le Canard Enchaîné)刊登了奧朗德的禦用理發師奧利維爾的工作合同,在其中可以看到其稅前工資已經達到近1萬歐元。

目前奧利維爾同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簽了5年合同,總計稅前收入約在59.37萬歐元(約440萬元人民幣)左右,他的主要工作包括為奧朗德修理發型,染發以及幫助治療謝頂問題。

據悉法國的部長級官員每月稅前工資在9940歐元左右,還沒有奧利維爾高;而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一般的法國理發師工資也就最多在2000-3000歐元左右,這還是在高檔發型屋工作,當然如果到達了設計師層面,其薪水也隨之大幅度提升。

除了月工資之外,奧利維爾還享受房屋補貼及其他家庭補貼優惠。不過作為代價,他簽署了絕對保密協議,其工作合同第五條規定:“無論在任職期間或此後,均不能泄露奧朗德的具體工作信息以及其他任何信息。”

除此之外,奧利維爾也犧牲了個人自由。按照合同,他必須24小時待命,這甚至讓他錯過了孩子們的出生;而由於只能為奧里德一人服務,在5年內他的發型屋幾乎處於關門狀態。

法國政府發言人勒福瓦(Le Foll)表示,他理解大眾的問題和意見。不過“所有人都得做頭發不是麽,這個理發師不得不放棄他自己的發型屋,每天24小時待命。”

不過亦被視為下屆總統候選人熱門的法國總理瓦爾斯,其辦公室迅速發聲明表示瓦爾斯沒有個人發型師,他一般就去街上的理發店理發然後自己付錢。

同樣有意角逐下屆法國大選的法國前總統薩科齊方面則發聲明指出,奧朗德的理發習慣已經“瘋狂到同現實脫節。”

觸犯法國政治禁忌

愛麗舍宮的恣意浪費一直是法國政治的敏感區。在法國前總統薩科齊當政期間,由於他花錢大手大腳,被法國民眾取了“閃亮閃亮的(Bling Bling)”的綽號。

在法國社會黨議員多西埃的書中,他曾爆料薩科齊每天飲食費用高達1.2萬歐元,而其作為總統的年度開支高達1.2億歐元。 他擁有的豪車數量是法國前總統希拉克的兩倍,這些名車每年的保費和油費分別是12萬和33萬歐元。

在書中多西埃寫道,薩科齊曾派一支醫療隊乘飛機前往烏克蘭,為自己食物中毒的長子皮埃爾看病並將其接回巴黎,這次飛行任務共花掉2.7萬歐元等等。

作為危機公關,法國政府發言人勒福瓦(Le Foll)此次也迅速指出,自2012年自奧朗德政府上臺以來,已經在愛麗舍宮的預算方面較薩科齊時代縮減了15-20%。

根據多項民調結果,近來奧朗德的支持率又創新低。此前在六月底費加羅報(Le Figaro)援引法國特恩斯市場研究公司(TNS Sofres-One point)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奧里德的支持率僅為12%。同時有20%的受訪者表示支持瓦爾斯。

在調查中,有86%的受訪者反對或部分反對成奧朗德處理當前法國面臨問題的方式。

法國前外交官和諾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現在離大選還有一年,預測誰做總統還太早,不過他認為奧朗德,瓦爾斯或者薩科齊的希望都不如朱佩當選的可能性大。

朱佩現年71歲,曾在1995年到1997年希拉克政府期間擔任法國總理,目前是法國南部波爾多市市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0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