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擁有美國在線名譽副主席泰德·萊昂西斯(Ted Leonsis)以及媒介總監裡克·艾倫(Rick Allen)這些大名鼎鼎的高水準製作人保駕護航,《流浪漢世界盃》(Kicking It)這部社會科學類紀錄片在爭取發行資金時,遭遇反對之聲的幾率依然很高。這部紀錄片投拍的初衷是想運用足球的力量幫助那些無家可歸的人——顯然,這不 是一個熱門題材。
該紀錄片的最終命運是只能在2008年聖丹斯電影節上進行首映,但這次令人焦慮不安的經歷卻為萊昂西斯帶來了寶貴的財富:他想到了一個主意,那就是運用科技的力量為獨立電影贏得更多的觀眾群。
也就是在這一年,萊昂西斯和艾倫在弗吉尼亞州阿靈頓創立了SnagFilms公司,旨在為獨立電影打通發行渠道。在獨立製作人群體越來越壯大之 時,SnagFilms希望能夠通過拓展更多媒介渠道的方式,為他們贏得電影上映的機會。據艾倫透露,公司會與獨立電影製片人針對性地簽署一些發行協議。 主推獨立電影《踏浪者》(Splinters),是SnagFilms第一部在院線公映的電影。成立伊始,該公司便收購了獨立電影網站 Indiewire,後者被艾倫譽為「每日實時更新的獨立電影風向標」。據他介紹,收購完成之後,Indiewire的流量增加了二十倍。
如何盈利?
在獨立電影領域,SnagFilms如今已成為了一個題材包羅萬象的影像圖書館,獲得了超過3000部獨立電影的發行權。其盈利模式主要有兩個:其 一是在網絡及平板電腦、聯網電視、智能手機、機頂盒、遊戲操作平台等渠道中,播放電影時所搭載的廣告收入;另一個則是發行費用,比如,在有線電視、衛星及 智能手機終端上的付費點播、租賃和下載等。iTunes和亞馬遜,以及付費影視渠道Hulu Plus、電影租賃平台Netflix都是他們新的營收來源。
未來有何打算?
今年1月,SnagFilms傳出好消息:他們獲得了一筆總額為700萬美元的投資。而2010年末,SnagFilms剛剛完成了一筆1000萬 美元的融資。當時,美國在線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凱斯(Steve Case)及其身為慈善家的夫人吉恩·凱斯(Jean Case),以及康卡斯特風險投資公司(Comcast Ventures)等三家投資機構共同對其進行了投資。今年的這輪融資又吸引了兩位新的重量級人物加盟:雅虎前CEO托裡·塞梅爾(Terry Semel),以及熱衷於在科技領域投資的風投機構General Catalyst Partners的聯合創始人大衛·菲阿爾科夫(David Fialkow)。
「在網絡上,Snag擁有很多最高水準的內容。」康卡斯特風險投資公司的總經理大衛·霍洛維茨(David Horowitz)對其予以了高度評價,「很多獨立電影人在開拓發行渠道,或者與類似康卡斯特電視網這樣的機構洽談合作等方面缺少經驗。設立一個能夠代表 獨立電影人的中介機構,承擔電影發行以及商業化運作等方面的工作,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好點子。」
2011年,SnagFilms在技術創新上不遺餘力,在網絡平台、新應用平台構建等方面取得了極大的進展。因此,這筆新投資的重心將是獲得更多更 好的內容,同時進行廣泛推廣,以提升旗下電影的下載率及觀看率。艾倫還表示,公司將會持續進行技術研發,並打通更多的發行渠道,以便獨立電影能夠在更多屏 幕上放映,大螢幕到手機屏幕都是他們發力的方向。譯|文岳
|
||||||
「用LINE打電話、傳簡訊統統都免費」。今年二月,LINE才在電視密集播送廣告,不到半年,LINE已經在亞洲掀起熱潮,幕後推手是今年才三十五歲的舛田淳。 撰文‧翁書婷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廣告中的氣質女星桂綸鎂,抖動頭部對著手機大叫,讓人一頭霧水,原來這是免費通訊App(應用軟體)LINE的廣告。 LINE是NHN Japan公司開發,可跨越蘋果、谷歌、微軟平台的免費應用軟體。若你和朋友的智慧型手機中裝有這個程式,互傳簡訊或打電話完全免費。 LINE在全球已經有四千五百萬用戶數,每個月還以五百萬人的速度增加,光在日本就有兩千萬用戶,在台灣也有六百萬用戶,每兩支智慧型手機就有一支裝有LINE。 不過這種通訊軟體並非創新技術,如美國推出WhatsApp、中國推出的微信,比LINE還早上市,預估用戶數破億,但LINE以後起之秀的態勢直追,引起市場注意。 為此《今周刊》專訪LINE開發靈魂人物、NHN Japan網路服務部策略行銷長舛田淳(MASUDA Jun),看他如何帶領團隊後來居上? 他,讓LINE後來居上LINE和當紅的WhatsApp有明顯的市場區隔。「打開WhatsApp,你會發現畫面單一,線條俐落簡單,適合男性和商務, 而不是針對女性和休閒使用。」舛田淳看準女性比男性愛講電話、愛傳簡訊,有使用免費通訊軟體的需求,他想專為女性設計能傳遞情感的軟體。 有趣的是,十幾人創始團隊中,大男生居多,為了揣摩女性細膩微小的心思,舛田淳逼迫團員們整天想著「假設我是女性,會有哪些需求?」團隊發現女性心思敏 銳,易察覺到情感變動,「但這些微小的變動,很難用言語表達,表情符號剛好派上用場。」LINE團隊設計了饅頭人(Moon)、熊大(Brown)、兔兔 (Cony)及詹姆士(James)等可愛卡通角色,每個角色都表情豐富又逗趣可愛,女生可選用這些圖案傳遞心情。 「貼圖創造一種KUSO(惡搞)、塗鴉式的表達方式,讓LINE在同類型的軟體中異軍突起。」之初創投合夥人詹益鑑分析。 現在LINE內有一二○款貼圖,甚至成立貼圖商店,兩個月已經創造三.五億日圓的商機。而LINE不僅在線上販賣貼圖,在線下也操作可愛元素。 「LINE賣起可愛的熊娃娃,設計周邊商品,貼圖還結合實體照片發布到臉書,讓LINE的品牌流通更快,曝光率更高。」台灣創意工場合夥人兼投資長,也是創新工業技術移轉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何明彥觀察。 他,曾是李彥宏手下的大將領導這一切的幕後靈魂人物舛田淳,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社會學系,今年三十五歲。在進入NHN Japan之前,是日本百度董事會成員,也是百度創辦人李彥宏手下重要大將。七年前,李彥宏進軍日本,忙著尋覓人才,他對媒體透露,「日本百度高階主管, 一定要是日本人,並且要擁有年輕、親和、善學、明決條件。」而接過大大小小無數行銷案,對於市場需求敏感度高的舛田淳,剛好符合這些條件。不過,在雅虎與 谷歌雙重夾殺下,日本百度發展並不如預期順利,後來舛田淳遞出辭呈,沒想到就在低潮期, NHN Japan向他招手。 NHN Japan除了看上舛田淳行銷與趨勢觀察專長,還有他對網站使用者細緻的觀察,以前李彥宏就常稱讚舛田淳,「你真的很會為用戶著想。」而舛田淳本身是個網 站迷,從一起床張開眼睛開始,到閉上眼睛睡覺前,都盯著網站或App看,「我喜歡逛各式各樣的網站與App,就算語言不通也沒關係,在上面我可以調皮、自 由自在發言,網路是我的遊樂場。」他瞇著眼睛,笑得甜甜沉醉地說。 舛田淳所帶領的LINE團隊則是日韓混血,雖然來自NHN Japan,但母公司則是NHN Korea,是全球第五大、韓國最大的搜尋引擎,占有七成市場,一年營業額高達新台幣五六七億元。 他,是讓電信公司頭痛的人物有富爸爸相挺,LINE團隊銀彈足夠,據估在台灣砸下的電視廣告費用就達新台幣二千萬元以上,還跨足發展相關商品。「大公司的 資源充足,讓競爭對手WhatsApp相形失色。」何明彥說。相較於LINE,WhatsApp成立於○九年,由兩位從雅虎出走的主管所創辦,沒有富爸爸 加持。 舛田淳雖然得到母公司的全力支援,卻沒有忘記保持創新公司的彈性。為了搶開發速度,LINE沒有繁瑣的會議和沉重的業績壓力。「十幾人的團隊,座位聚集在一起,有問題時就走到夥伴身邊七嘴八舌地討論。」就是這樣的彈性,讓LINE在短短一個半月內就開發完成。 噗浪創辦人雲惟彬就說,「LINE有大公司資源,卻保有新創公司的速度和彈性,很不容易。」隨著LINE不斷成長茁壯,LINE也成為讓電信公司頭痛的對 象。「打電話、傳簡訊免費的趨勢已不可避免,電信公司要考量,是要自己提供這樣的服務,還是要和LINE合作,否則電信公司可能成為dumb pipe(指辛苦砸大錢架設基地台,卻連打電話、傳簡訊的錢都收不到)。」中華電信行動通信分公司加值處科長謝嘉吾說。 不過,對擁有四千五百萬用戶的LINE來說,能否如預期將LINE延伸成臉書這樣的平台,讓數位內容上架,並從中獲利,將是未來最大的挑戰。 舛田淳 出生:1977年 現職:NHN Japan網路服務部策略行銷長經歷:IT專業智囊班子研究員、日本百度董事兼副總裁學歷:日本早稻田大學社會科學系 |
|
||||||
網路產業出身的雷軍,打著蘋果供應鏈製造,價格只有蘋果的一半,半年內,讓小米科技單一款手機在中國熱銷三百萬支,連中國第一品牌華為都追不上。 更遑論台灣品牌宏達電了,到底雷軍如何辦到? 撰文‧翁書婷 上周,台灣科技業最熱門的話題人物,就是小米科技創辦人「中國賈伯斯」雷軍。 星期四的晚間,暑氣熾熱難忍,但到台灣訪問的雷軍,心情卻興奮無比。一來是至上個月成立甫兩年的小米科技,進行第三輪募資,規模超乎預期,達到二.一六億 美元,換算小米科技市值將近四十億美元;二來,上半年結算後,在中國單靠一款手機,就讓銷量衝破三百萬支,以智慧型手機排名來說,不僅把中國第一品牌華為 甩在後頭,更直追蘋果、三星,而宏達電手機的市占才剛剛登上第八大。 「這個紀錄是我們原本預估的十倍以上。」雷軍開心之情,全寫在臉上,為順利達到今年六百萬支手機的銷售目標,鞏固供應鏈成了首要任務,讓雷軍這趟台灣行,格外重要,因小米就是標榜「採用蘋果供應鏈」,但價格只要一半。 在台灣,雷軍的名氣不算大,但在大陸網路業,他可稱得上是響叮噹的一號人物。從金山軟件起家,創辦卓越網、投資凡客誠品等電子商務事業,都有不錯成績,但雷軍卻不以此自滿,他還要攀上更高峰,就是成為中國的蘋果! 關鍵一: 每周更新 活化作業系統穿著深藍色POLO衫、牛仔褲,整齊的頭髮,十足的斯文書卷氣,雷軍說起話來有條有理,可是,他做的事業,卻很不同於他的外表。雷軍的企圖心很強,選用蘋果供應鏈,打出高品質手機,但價格卻不到iPhone的一半。 聽起來很像是幾年前,深圳華強北路那些山寨廠們,做的山寨蘋果、橘子機,那你就太小看雷軍的野心了。端出與蘋果iPhone相同的硬體品質,價格卻低得驚 人,對比蘋果賣一支iPhone,賺進五五%的利潤,雷軍賣一支小米機,卻只賺兩百人民幣,利潤一○%,「我不靠手機硬體賺錢。」雷軍話裡聽不出一絲猶 豫,取而代之的是堅定。 這樣能成功嗎?多數人都有著相同的疑問。賣手機卻不從硬體賺錢,雷軍看得更遠,「Google、亞馬遜的成功,那才是他要的。」觀察雷軍已久的業內人士直言,賣手機賺不了幾個錢,但軟體、服務、人流,這才是雷軍賺錢的來源。 只是,一家成立才二年的公司,如何養出千萬人流,讓華為害怕?讓宏達電望塵莫及?他有什麼祕密招數嗎? 雷軍分享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我遇到諾基亞的一位副總,很開心地和他分享了很多我對手機設計的看法,不過,我想他轉身就忘了。其實宏達電、 三星、蘋果也是一樣,你的意見他們會聽嗎?不會,但小米會,而且還是你說了算!」從網路起家,雷軍太了解消費者行為,消費者是片刻不能等的,只要網站上有 一處功能不好用,消費者意見就會蜂擁而至,所以臉書每天都在更新功能、Google時常有新介面,但顯然手機大廠們,並未領悟這個道理。 因此,雷軍反向操作,從使用者意見出發,每周舉辦網路論壇投票,把重要意見更新至手機作業系統。「你每周都會發現小米機不一樣了,我們每周更新,不好的功能就淘汰,這個作業系統是活的。」他說。 關鍵二: 利用社群 養出百萬「米粉」雷軍很聰明,要打造自己的作業系統不容易,小米機用Android當基底,卻不斷做更新,不管是淘汰使用者抱怨的功能,或是增加微博、 QQ等大陸用的軟體,把大陸的消費者成功綁在小米機上,讓他們一個個成為「米粉」(編按:指小米機的粉絲)。 就像大陸崇尚蘋果的人,叫作「果粉」;雷軍很清楚,小米機要長久,也得有一票忠實的「米粉」支持。為了讓消費者黏在小米機上,雷軍不只籌辦小米機特有的網路論壇,還舉辦各式行銷活動、發行網路雜誌,讓「米粉」們隨時都有新話題。 「這些『米粉』其實是網路的意見領袖,影響力很大。」雷軍要「米粉」就像病毒傳播般,先侵入核心,再擴散到周圍。這樣的營運方式,看在軟體產業分析師眼 中,「說穿了,雷軍是用經營網路的方式,在賣手機,在網路世界裡,擁有人流的人,才是贏家。」所以,雷軍不用靠硬體賺錢,養出百萬「米粉」支持小米機,源 源不絕的人流湧進,金流也將跟著來。難怪不管是國際大廠安謀(ARM)、高通,抑或是負責製造的台廠富士康、宸鴻,都緊抓雷軍不放,他們太清楚,小米引領 的一場新革命,才正要展開。 雷軍 出生:1969年 現職: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 經歷:優視科技董事長、金山軟件董事長 學歷:武漢大學計算機系 |
|
||||||
三階段加碼 鬼山人用百萬累積數億家產筆名「鬼山人」的股市人氣部落客田本杰,行事向來低調神祕,手握四億元資金的他,以基本面選股、技術面作為進出研判,還自創了一 套「鬼山人高低控盤點系統」,希望藉由分享投資觀念,提醒讀者在致力提高投資勝率的同時,也要做好風險控管。 撰文‧林心怡 初次見到人氣部落客「鬼山人」,時尚的穿著打扮,實在很難與其筆名連結在一起,「你們應該是把我想成六、七十歲的老人吧。」或許是看出記者一行人內心的驚 訝,本名田本杰的鬼山人打趣地說。的確,眼前這位一九六四年出生,憑藉著股市投資賺進數億元身價,且目前手握四億多元資金操作規模的投資高手,與絕大多數 印象中的「股市老仙覺」,形象確實有些不同。 「我很喜歡這裡的環境,除了離家近,也因為這家飯店的緣故,買了太子建設的股票,賺了一點錢,當然要常來這邊消費呀(笑)。」坐在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知名的 潮牌W飯店裡,鬼山人一開始就幽默地分享,除了技術分析以外,如何在生活中發現股市投資賺錢機會,不到四個月獲利六成,光是這檔投資就讓他賺進上千萬元。 原來,二○○九年,鬼山人觀察到統一集團即將引進阪急百貨,且W飯店的主建築已經動工,進而觀察到投入興建的太子建設有機會受益,因此在十五元以下就開始分批買進。 從生活發現股市投資賺錢的機會「當時每日的成交量才二、三千張,但我卻從基本面看出它的價值,搭配價量加碼投資,而且直接設定在一○年十月七日、阪急百貨 開幕當天要賣出股票。」鬼山人笑著說,現在回頭來看,雖然沒有賣在最高點,但「賣在可以賣的地方,在買進理由消失的時候出場,才是投資獲利的王道。」就像 今年初一樣,台股在封關之前,鬼山人就從技術線形看到翻多訊號,率先小小試單約三成,當大盤指數來到七四○○點則進一步加碼至七成至八成;相反的,當指數 跌破八千點時,他看到技術線形走弱的訊號,開始降低持股。七九○○點徹底減碼至僅餘一成資金,並用空單避險。所以,雖然今年台股讓他大呼「操作難度很 高」,但目前依舊有三成的獲利水準。 「當時我除了大幅降低持股,手上的空單標的還包括中石化與宏達電等,這些都是基本面與技術線形轉弱的個股。」格外重視「順勢而為」與「遵守紀律」的鬼山人,面對後來多轉空的行情,出手後就只告訴自己「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做好風險管理永遠是第一優先走進鬼山人看盤的戰情室,除了堆積成山的財經書籍,還可以看到桌上擺放著用金石雕刻「上善若水」字樣的藝品。「我覺得在投資觀 念上,要有︽道德經︾『上善若水』的心理;簡單來說,投資想法的最高境界就好像水一樣,永遠保持靈活、順勢而為。」鬼山人笑著說,其實在投資的啟蒙上,影 響他最大的長輩有兩位,「先祖父是早年政府播遷來台的立法委員,在書香門第的薰陶下,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而本省籍的先外祖父則曾任棉業有關的工會理事 長,專營棉花買賣,據說當時還因股票買太多,變成老字號鼎康證券的監察人。」「小時候的印象就是祕書一直拿著本子在記載股票的帳目……。」鬼山人回憶道, 雖然有這些家學淵源,啟發他好學的習慣與對股票的熱情,但真正讓他操作獲利的原因,還是來自於自己的苦心鑽研。 而年輕時曾在股市瞬間賠光資金,也讓鬼山人有最深切而重要的領悟,從此開啟真正的投資道路。原來,大學時期,鬼山人就開始對股市投資有著濃厚的興趣;一九 八○年代台股正逢大多頭,從較早期的農林、工礦、中纖,都是他印象深刻的賺錢標的,資金一度從一百萬元快速累積到四百萬元,但終究還是因為沒有做好風險管 理而全數歸零。 「還記得那時有人在身上掛了個牌子,要跟你買兩根漲停板以後的價格,手上買的幾乎都賺錢,野心就越變越大,融資以後就變成墊丙(提供資金給投資人炒作股 票,並且質押其股票為擔保品的地下金融),擴大槓桿倍數,沒想到一次性的崩盤,就賠光了資金。」鬼山人回想起過去「那些年,我們一起蒸發資金的日子」,說 起來還是有些難為情。 掌握好公司、技術面、加減碼 穩操勝券原來,八八年突然發生課徵「證所稅」的「郭婉容事件」,讓台股一口氣從八千多點跌到五千多點,鬼山人賠光了所有資金。「當時不懂得做資金控管,想 要停損也停損不了,錢一下子就沒了!」後來台股經過整理以後,再一鼓作氣漲到一二六八二點,不過已經沒有參加的門票(本金)了。大趨勢即使看對,但資金管 理不當,讓自己無法繼續參加比賽。 隨後經過當兵、在社會上歷練,以及更廣泛的涉獵與閱讀,幾年以後,終於了解,金融市場所交易的東西,其實就是「人心的變動」,也就是市場貪婪和恐懼的情 緒。「後來,我還是很不好意思的硬著頭皮向家裡借了一百萬元的資金試試看,」鬼山人回憶表示。「幸好,後來一切很順利。」在經過幾次起落與沉潛後,他悟出 操作要高人一等,就得藉由「交易方法、資金管理、交易心理」三者組成。 「正如同香港首富李嘉誠所言:『知識改變命運』,知識不斷的堆疊,有一天就會靈光一閃,變成投資智慧。多年來累積的厚度,也讓他找到一套自己獨創的獲利心 法。由於多空操作靈活與資金控管得宜,多年下來幾乎年年正報酬,就算在金融海嘯期間,因反手作空,整體績效仍維持正數。」「其實,我最想表達的是,資金控 管跟順勢而為的重要性。」鬼山人強調,從投資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很多人會大賠,過度重押持股而沒控制好風險,或者是當趨勢反轉時,還用合理化的藉口說服自 己繼續持有。他也體悟到,「人生是靠著不斷的學習,然後透過學習練就一身的好功夫」。 在選股上,鬼山人會有三個投資步驟。首先,先找出基本面好的公司;其次,再以技術面作為進出買賣的依據;第三則是搭配階段性「加減碼」策略。在技術線形方 面,他慣用五十五日與二○○日均線研判多空方向,並以自創的『鬼山人高低控盤點系統』,作為研判股市多空噴出的指標,以及進出股市的依據。 所謂「鬼山人高低控盤點系統」,是利用「高低控盤點」來衡量資金水位的高低。他解釋,其概念是可用來觀察,過去十二月(或周)裡,對於高點或低點推動的能力,藉以偵測大盤或股票,目前的多空方向和走勢強弱的狀態。 至於為何用「十二」為參數,他的邏輯是,上天運行有一種更大的秩序與自然的規律,比如說有黃道十二宮(西洋占星學的十二星座)、十二生肖、一年有十二個 月、十二周為一季、一天有十二個時辰等等。有效的鎖定「時間」,讓它變成一個常數,才可以專心衡量「價格」這個變數。鬼山人笑著說,十幾年以來,他都偏好 這個概念與數字,連他成立的投資公司英文名字「TAO 12 (道十二)」,也來自這樣的靈感。 資金三等份 賺錢加碼,失敗馬上停損另外,他也把這兩條「高控線」與「低控線」寫成程式,分別代表多頭(藍線)與空頭(紅線)。當股價站上日、周或月高控盤點時,代表 多頭要噴出;當股價向下跌破日、周或月低控盤點時,代表空頭已占優勢,股價偏弱,宜停損或反手作空。指數或價格在高低控盤點間,表示盤勢正在整理。 「在使用任何一種交易系統以前,我認為,要先了解組成的理念,內容不清楚的黑盒子,就不是一個可以讓人信服的交易系統。」鬼山人指出,一個好的交易系統,至少要經過三次完整的多空循環,且可以穩定獲利,才算是好的交易系統,他所研發的這套系統就是依循這樣的邏輯。 其次,在資金操作策略上,他用的是「賺錢加碼法」,一旦試單失敗就會停損出場。首先,他會先將投入資金分為三等份;初期試單二成,趨勢明確加碼至六、七成;最後仍會保留至少一、二成的資金,靜觀其變。如果初期試單時,發現原先投資的理由消失,就會斷然停損。 至於在基本面選股上,傳產股與電子股也有不同的投資邏輯。在傳產股方面,他主張「是在經濟循環谷底,買進未來一定會發生的生活趨勢」。例如他曾大賺四倍的南僑、裕融,及目前仍長期持有的裕融、F-中租等股票,均符合這樣的投資邏輯。 像○九年六月,南僑當時在七元附近徘徊,他看好未來上海世界博覽會開幕後,轉投資的餐飲業將受惠,尤其股價同時站上五十五日和二○○日線,就開始投資布 局。當股價來到十二元附近又站上「周高控線」的位置,因此再次加碼至七、八成。一○年世博會開幕時,當天南僑已漲到四十多元,開始獲利了結,光這一役就讓 鬼山人賺進上千萬元。 至於挑選電子股方面,鬼山人主張要買「有『護城河概念』與EPS(每股稅後純益)好的公司。」所謂護城河概念,就是產業技術有獨特競爭力,且未來趨勢看好 的企業。例如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做熱感應紙的鼎翰,及有機會搭乘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s,近距離無線通訊)趨勢的力旺,都是屬於這樣的公司。 鬼山人以去年操作獲利四成、專做熱感應紙的鼎翰為例。他認為,這家公司產業不但具有獨特性,毛利率還逐年走高,加上當時EPS表現突出(全年每股稅後純益 為九.一九元),且預估次年(一二年)獲利可望挑戰十元;尤其大股東持股約有四十三%,搭配買進前成交量小,籌碼經過適當整理。他在股價八十元附近開始小 量試單,而後搭配股價陸續站上五十五和二○○日線再加碼,直到技術面轉弱,才獲利了結。 空頭市場才是最好的朋友 而今年鼎翰再度回跌至八、九十元附近時,鬼山人又開始重新試單進場,看好的就是該公司長線的獲利發展,以及今年配發七元現金股利、殖利率高達七%,加上毛利率三成以上,明年營收還有二○%以上的成長,因此認為長線持有獲利可期。 「空頭市場才是你最好的朋友,買進成交量低迷時的好公司,往往會有四、五倍的獲利,但多頭確立買的股票,賺了三、四成就該居高思危!」鬼山人認為,股市投 資不用擔心量小的問題,例如金融海嘯時他布局的宇峻,在五十元以下成交量一天只有幾十張,後來賣在三百元以上時,市場行情好,股票成交量自然會放大。 在投資觀念上,喜歡看書的鬼山人,相當推崇查理.蒙格(Charles T. Munger)所著的《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書中提到:股票不需要頻繁的買賣,只要幾次正確的投資就能創造財富的觀點,相當符合他本身的投資心境。在過去 幾個月作空大有斬獲後,現在他已經降低空單比重並轉為作多,準備在第三季中期反彈再賺一波;至於長線布局,鬼山人認為時機尚早,投資人應繼續觀察。 鬼山人 高低控盤點的計算邏輯 公式原理: 1. 先算出高低控盤區間值=過去12個月(日或周)的最高價-最低價╱分三等份2. 由從股價高低點,畫出三等分,並畫出二條高低控盤線,作為多空分界點 說明: 假設大盤指數過去12個月最高點為8100點、最低為6600點,則高低控盤區間值=(8100-6600)/ 3=500點高控盤點7600點=8100點-500點低控盤點7100點=8100點-(500點×2)若大盤指數在7500點,較接近7600點,代 表多方力道強勁股價在前1/3區間:代表多頭起風噴出的狀態。 股價中段1/3區間:表示多空均衡,時間整理的狀態。 股價在後1/3區間:代表空頭向下噴出的狀態。 鬼山人 出生:1964年 現職:金百鋒管理顧問(TAO 12 )執行長 學歷:輔大心理系 家族資金操作規模:約4億元 投資資歷:約24年 投資口袋名單 1.中長線多單布局: 鼎翰(3611):為有特殊利基的高EPS成長型電子股。 裕融(9941)、中租(5871):為大陸內需政策歡迎與支持的租賃業。 神隆(1789):生技業要買正派的大型龍頭股,該公司有生技業的台積電之稱。 2.中長線空單布局: .產業競爭力消失,最好是法人還滿手股票者。 .現在與未來都沒有技術作為護城河的電子產業。 .公司治理疑雲重重,且產業趨勢向下者。 標的:宏達電、中石化 投資看法 全球股市 全球股市有QE3與美國總統大選保護,11月以後保護網就會撤除。 資金不願意主動流入風險資產,是因為經濟基本面持續衰退,與隨之而來的通貨緊縮,明年的狀況目前看起來比今年差。 中級反彈 操作策略 台股正進行長空裡面的中級反彈,正式突破7651點才有長線翻多的機會。近一個月電子股操作,以蘋果iPhone 5供應鏈的軟板與其上游為相關標的,其中以台郡(6269)、臻鼎(4958)、達邁(3645)為首選。 台灣股市 江陳會簽約,就是金融股與中概股中短期利多出盡的時候。大陸經濟的著陸狀況,不會比一般投資機構預測的要好。 |
|
||||||
六年級後段班、自行創業的王傑民,與太太羅婷玉剛結婚時,都想搶當「家庭財務長」,經協調後,他們決定用共同帳戶的方式經營,再依各自的個性和專長來負責「開源」和「節流」兩個面向,讓家庭資產年年穩健成長。 撰文‧何珮郁 「Jimmy,你這星期的消費紀錄快彙整給我吧!」「還有,這兩周和朋友聚餐的費用已經快超支了,下半月social(應酬)的場合可能要少去一點了!」 這是每逢周日晚上,王傑民(Jimmy)和羅婷玉夫妻二人結婚四年多來,每周固定的「晚餐會報」。夫妻倆總是時間一到,就很有默契地坐在餐桌前、打開電 腦,討論家庭收支狀況,並在每一季檢討投資績效內容。 「算算每年的儲蓄,以及每年投資報酬率都有二成左右的績效計算,我們每年的結餘,至少都能存到一百萬元。」王傑民笑著說。其實結婚後,他的理財計畫想得更長遠了,因為存下來的這筆錢,他們將拿來作為未來退休與孩子的教育經費。 和大多數夫妻一樣,剛結婚時,王傑民與羅婷玉一直認為,家裡的錢「理所當然」應該由老婆管,「但我發覺老婆的理財方式太保守了,我們還年輕,可以多冒點風 險、創造更高的收益。」六十七年次的王傑民指出,雖然太太擅長收支控管,卻不善於投資,幾乎所有的儲蓄都放在定存,不僅很難為家庭資產淨值創造更高的成長 率,定存所得的微薄利息,還很容易被通貨膨脹吃掉。 各退一步 開共同帳戶、訂遊戲規則「後來,我們決定各退一步,乾脆開一個共同帳戶,建立『雙財務長』的制度。」王傑民笑著說,為了給太太多一點安全感,他用太太的名 字開了一個家庭共同帳戶,並且約定每月各自匯入五萬元,作為家庭開銷和投資的基金,其餘則各自保有用錢的空間,像購買名牌精品或送禮給對方,就屬於私人開 銷範圍。 除此之外,兩人還協議分工合作的方式,王傑民自認個性較大而化之,無法勝任記帳這類的細節,於是就由擅長投資的他負責「開源」的任務;而婚前就有用Excel軟體記帳習慣的羅婷玉,則負責「節流」的監控任務,以「雙財務長」的形式,各自負責自己擅長的領域。 「要讓規則持之以恆運作下去的動力關鍵,一定要先設定好財務目標和共識。」羅婷玉認為。制定好「遊戲規則」後,兩人就開始確實執行,只是,考量到目前王傑 民仍在創業初期階段,現金流較不穩定,他們先訂下「十年內先存到一千萬元」的短期目標,換句話說,每年至少要存下一百萬元;而長期目標則是在退休時,能夠 擁有三千萬元的資金。 有了具體目標後,羅婷玉在年初都會先製作預算表,將共同帳戶中每月十萬元的資金按比率分為三類,有四成是家庭生活固定開銷,三成的資金用來投資,另外三成 則為儲蓄,作為出國旅遊計畫和緊急準備金。此外,兩人在國外投資的房地產租金收入,每月約三萬五千元也會進入共同帳戶。 每周查帳 隨身記錄消費明細並檢討為了能精確地掌握每月收支狀況,羅婷玉不管再忙,都一定堅持每周日晚上記帳的習慣,彙整一周以來所有的消費帳單和發票,輸入到電腦 的Excel表中,自動算出各項比率。她認為,婚後兩個人的消費狀況比單身時複雜許多,如果沒有每周及時記錄,難免會有漏網之魚,甚至連婚前沒有記帳習慣 的王傑民,也開始用手機的App程式記帳,隨身記錄消費明細。 「剛開始,我們連買一瓶牛奶都會記下來。」王傑民對於如此細節的記帳方式曾經大感吃不消,但力行記帳一段時間後,開始較能掌握每個月大概會花多少錢,也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消費項目中,較容易「失控」超支的部分在哪裡。 同時,羅婷玉也會固定在月中和月底各檢視一次「消費進度」,確認花費是否已超過當月預算,「像水電瓦斯費這種金額都很固定,如果不小心超支,大都是花在 social場合的錢。」羅婷玉說,如果在月中就發現和朋友聚餐的花費已經瀕臨上限,她會立即和先生商量,有默契地推掉一些邀約,三餐也盡量在家裡開伙, 才能確保每月不超支。 謹慎節流 當月透支下個月嚴格省回來「萬一真的不小心超支或是有意外支出,下個月當然就要更嚴格地『省』回來!」羅婷玉不忘補充道。他們同時也以自己的心得建議,若 要使用家庭共同帳戶,除了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記帳明細要清楚,讓兩人都對錢的去向了然於心;另一方面,對於哪些項目由共同帳戶支出,哪些 項目屬於個人支出,也可以趁輕鬆的氣氛下討論釐清,以免心生芥蒂,「情願先講好,好過後來吵。」羅婷玉心有戚戚地說。 王傑民舉例,例如太太近視,有戴隱形眼鏡的習慣,到大賣場採購家庭日常用品時,通常也會一併購買結帳。不過王傑民認為,隱形眼鏡並非共同必需品,在與太太討論之後,兩人都認同這筆金額應由太太個人支出,才不失公平原則。 不只在日常生活消費習慣上進行討論,兩人在非必要性的奢侈品消費也有調整。原本在婚前,兩人各自擁有一輛車,婚後,為了節省油錢、稅金和停車位費用,他們 也決定只留一輛車,每年因此省下數萬元的費用,「我精算過,如果只是應付偶爾交通需要,搭計程車還是比養一輛車來得省錢。」羅婷玉肯定地說。 顯然,在雙財務長的制度下,羅婷玉負責將上游的水龍頭拴緊,王傑民則負責積極提升家庭帳戶淨值的成長。婚後兩年,兩人便決定先減少負債比,用過去累積的儲蓄一起將房貸還清,降低應付的貸款利息,讓每月現金流規畫更單純。 投資開源 趁年輕積極創造高投報在投資帳戶中,王傑民強調,自己和太太都還年輕,所以大部分的投資標的屬性都偏向積極,其中有四成投資於美國股票,四成配置在加幣和人民幣等外幣投資,其餘則是配置在收益穩健的私募基金和現金部位。 而美國股票的投資風險較高,他也相當注重資產配置和避險的重要性;持股的內容約五成五在中長線投資的標的上,短線波段操作的標的只占三成,另外一成五的資金則是用來避險。 會有這樣的風險意識,王傑民坦言,是從大學時代的「慘痛」投資經驗而來。在二○○○年網路科技股正盛時,他用自己的儲蓄加上向父母借來的錢共四十萬元開始投資,獲利一路上升,累積最高金額一度達五六○萬元。 「我那時候真的覺得投資太簡單了,以為只要把錢丟進去,看著錢滾錢就好了。」王傑民苦笑,因為太得意忘形,完全忽視風險,在網路泡沫化之後,他的資金只剩二十萬元,反而慘賠本金的五成。 有了這樣的慘痛經驗後,王傑民意識到財務規畫的重要性,所以不論自己的投資性格多麼「積極」,都會配置部分的資金在避險標的上。即使在○八年美國次貸風暴剛爆發時,王傑民的投資虧損也能降到最低;景氣反轉向上時,不但能損益兩平,甚至創造更高的報酬率。 首先,美國次貸風暴後,王傑民除了多單部位,也同時放空房地產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和金融股ETF,為資產組合進行避險,也正因這層避險保護,讓他在○八年股市重挫超過三成時降低虧損,到年底結算時,整體資產報酬率為負一○%。 歐債爆發後,股市震盪難測,他也選用與VIX指數(恐慌指數)相關的標的進行大方向的避險操作。整體來看,從○九年至一一年期間,王傑民每年的投資報酬率分別是一六%、三○%及二三%,符合他每年投資成長率至少一五%的目標。 循序漸進 逐步運作順利再加碼在建立家庭財務模式的過程中,王傑民認為過程並非一步到位,而是在溝通和嘗試中逐漸建立共識,像兩人約定要提撥到共同帳戶的金額,一開始是以實驗精神,先放入二萬元,後來運作順利後才逐漸增加。 他也分享,雖然是採分工的方式,也別忘了約定每月或每季一起檢視、討論,才能有共同參與感。「我們除了看投資獲利狀況,偶爾也會一起討論持股的財報和市場。」「不過,也不要過度頻繁地檢視,以免讓投資市場的短期波動影響彼此心情!」王傑民笑著補充。 現在,羅婷玉完全放心將投資全權交給另一半,也是因為王傑民已做好分散風險的配置,即使有小幅虧損,也不至於影響感情。兩人都覺得,透過分工合作的方式,擁有共同努力的目標,感情也更緊密了! 王傑民 出生:1978年 現職:iGen愛居人創辦人 經歷:台積電資深工程師 學歷: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資管碩士、台大化工系 家庭:已婚 羅婷玉 出生:1978年 現職:諾華公司人力資源顧問經歷:帝亞吉歐大中華區人力資源經理學歷:英國德蒙特福大學企管碩士 家庭:已婚 王傑民、羅婷玉的 家庭財務計畫書 步驟1 家庭財務目標: 60歲退休時,擁有3000萬元資金。 步驟2 階段財務目標: 每年家庭帳戶結餘至少100萬元。 步驟3 可行性收支目標: 夫妻每月各提撥5萬元至共同帳戶,再將資金分成家用40%、儲蓄30%、投資30%(投資帳戶績效設定15%)。 步驟4 定期檢視程序: 預先規畫家庭年度預算,每周詳實記帳;每月檢視收支表,檢討超支原因,下個月嚴格將超支部分省回來。 王傑民、羅婷玉的 財務整理3心法 設定共同帳戶:初期可試行提撥少數金額,運作順利後再逐步擴大。 分工合作:由細心的一方負責收支控管,擅長投資的一方主導投資理財,並約好一起定期檢視,雙方都有參與感。 記帳明確:一方面確實掌握消費狀況不超支,另一方面讓雙方都了解錢的流向,避免模糊地帶而產生爭執。 王傑民的私房投資要訣 1. 重視資產配置,將資金分為三部分,四成投資美股,四成投資外幣,其餘則配置在私募基金和現金部位上。 2. 美股以中長線投資為主,並根據市場變化,固定配置避險部位。 3. 投資與工作領域相關或較熟悉的產業股票,深入了解產業趨勢和基本面,作為買賣判斷依據。 |
|
||||||
當紅電影《犀利人妻最終回》全台熱映,十天票房破新台幣億元,創今年春節後國片之最,老字號的華航竟然跟著受惠! 原來,只出空姐、餐點、模擬客艙等場地,頂多再加免費機票,幾乎可說「無本置入」的華航,換來電影中主角在客艙上大啖自家新推出的米其林飛機餐,並放送華航加入天合聯盟的台詞。從廣告效益推估,少說滾出至少百萬元宣傳效益。 利用偶像劇或是電影的置入式行銷方式,華航已經不是第一次。去年最高收視達六‧九七(收視人數約二百六十二萬人)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中,飾演華航地勤督導的大仁哥的深情形象,同樣讓華航曝光破表,連帶賺進不少姊姊妹妹與師奶的心。 不只近期置入眼光精準,在航空業第三季大補丸的挹注下,華航七月營收破一百二十四億元、寫下近兩年單月新高,法人預估,七月份獲利將超過十億元,彌補上半 年虧損,讓老大哥面子與裡子兼備。只不過當電影與偶像劇落幕後,低迷許久的股價也得要跟著營收起飛,華航十五萬小股東才會眉開眼笑。 |
失落的蟹農
防偽戒指的倒賣,塘蟹和外地蟹混作陽澄湖蟹賣,林林總總,就圖一個「利」字。
在陽澄湖鎮,大大小小的蟹業公司雨後春筍般地湧出,隨著陽澄湖大閘蟹的名聲遠颺,價格也水漲船高,市場售價以每年5%~10%的幅度攀升。
與這些喧鬧相比,蟹農始終是最沉寂的一方。就在大閘蟹價格飆升的這幾年中,普通蟹農的收益並沒有增長。大閘蟹的產業鏈中,他們是收入最微薄的一環。
養蟹16年,蟹價年年攀升,蟹苗降價10倍,由16年前10元一個蟹苗降到現在的1元一個蟹苗,儘管如此,養殖蟹的蟹農都說賺不到錢,與此同時,販蟹者卻能年入百萬。
9月4日,陽澄湖蟹農梁才寶的妻子周素珍講述養蟹經歷。夫婦養蟹十幾年,起早摸黑,今年他們總共買了8000個蟹苗,但是預期存活率基本上只能達到一半,到最後一年下來收入也只能有3萬~4萬元。
9月13日,許鳳珍在船上做家務。許鳳珍一家養了10多年蟹,連年虧本買不起房子,只能搬到一艘由漁船改造的房子裡生活,如今他們夫妻和女兒女婿外孫女五口人擠在10多平方米小船上。
陽澄湖鎮沺涇村,蟹農梁永青在家裡休息。他從事養蟹這行已經10多年,但基本不賺錢。他告訴記者說「養蟹人都是白發,販蟹人都是黑髮」。
陽澄湖鎮沺涇村,王佳蘭趴在父親的肩膀上休息。蟹農後代有的在工廠打工,有的做起生意,也有的回家賣蟹。不過他們都不願像父輩那樣養蟹,因為「太辛苦了」。
陽澄湖一年只有兩個季節,淡季和旺季。每年一月到九月中旬是淡季,此時,除了每兩天喂一次蟹,在多數日子裡,蟹農並沒有太多事可做。陽澄湖周邊漁村,白天像一座空城。
不過,寧靜很快將被打破。9月22日,大閘蟹開捕,陽澄湖將迎來旺季,蜂擁而至的食客將擠滿所有的農家樂餐館。一個小小的大閘蟹,帶來了一整條吃喝玩樂的大閘蟹產業鏈,這條產業鏈的源頭陽澄湖鎮的蟹農,卻說養蟹其實「賺不了錢」。
陽澄湖邊的1000多戶蟹農,祖祖輩輩靠在此捕魚為生。這個120平方公里的遼闊水面,每年都帶來很多財富,但這些財富卻和蟹農無緣。
撈野蟹豐收年一去不返
姚阿三是陽澄湖鎮沺涇村的蟹農,今年50多歲,他已經養了16年螃蟹,是陽澄湖上第一批養螃蟹的人。
姚阿三說,1996年之前,陽澄湖的漁民還沒有養殖的概念,當時整個湖面上都是野生魚和漁政部門放的魚苗。姚阿三回憶,到了收穫的季節,全家出動捕魚撈蟹。他說,除了漁船和漁具,沒有其他的前期成本,就在那幾年,他家積累起了幾萬元資金。
1996年,湖裡的資源已經不多,漁政部門中斷無序捕撈,讓漁民從事養殖。姚阿三一家把前幾年掙的錢全投入到了湖面養殖中,一次交了4萬元的承包費。從那時開始,姚阿三真正開始養殖大閘蟹。
他清楚地記得1996年,自己第一次去買蟹苗時,蟹苗還是緊缺貨,一個嬰兒手掌大小的蟹苗要賣到10元錢,他買了5000多只蟹苗,建圍網又花了六七萬。那一年,姚阿三一家賺了四五萬,把投入的成本撈回了不少。他說,16年來養螃蟹只有兩次賺了錢,那年的豐收算一次。
第二年,姚阿三去買蟹苗的時候,蟹苗價格已經降到七八元錢一個,但隨後的一年養殖中,螃蟹沒收成多少,只能賺個生活費。到了第六年,蟹苗價格已經降到四五元錢,那年陽澄湖大閘蟹的聲名鵲起,是姚阿三養殖後除卻生活費兩次賺錢的另一次。
隨後,蟹苗繁殖技術進步,蟹苗一直降價,一直到去年,蟹苗已經低至1元錢左右一個。與此同時,這幾年大閘蟹的名聲和價格一路走高,市場售價以每年5%~10%的幅度增長。
但就在大閘蟹價格飆升的這幾年中,蟹農連嘆養蟹「賺不了錢」。蟹農每年的收入中,大部分年份養蟹只能是把圍網和飼料錢賺回來,一年的利潤主要看附帶養殖的魚蝦。
養蟹戶一般年入三四萬
姚阿三算了一筆賬,在陽澄湖裡,一個20畝的圍網配上外圍的蝦籠要4萬元左右,圍網建好可以用三四年,但喂蟹的費用卻是一筆沒底的數目。
他回憶說,上世紀90年代末剛開始養蟹時,陽澄湖水質清澈可見底,養蟹大多只用玉米飼料。但隨著後期投養量增加,水質變差,現在幾乎沒有一家養殖戶能只靠 投喂玉米就養出好蟹。漁業村的蟹農65歲的梁才寶說,螃蟹除了喜歡玉米,還喜歡吃小魚和螺螄,喂養螃蟹,每兩天就得去一次,一船小魚和玉米就得300元左 右。
讓螃蟹吃好,還得讓螃蟹住好,螃蟹蛻殼期間更加需要大量水草,蟹農每隔一月半月的,就要給圍網投放水草,一船水草高達600元左右。「水草有時候一次放一兩船,有時候一次要放五六船。」姚阿三說。
即使這樣簡單算來,一年中僅投入的成本也已經達到4萬元左右,而一個20畝的圍網,放養一萬隻螃蟹一般能撈到三分之一,要是碰上旱澇、病荒等收成更是少得可憐。
梁才寶說,約三兩重的雌蟹、四兩重的公蟹,去年賣給熟客的出水價格約100元一對,這已經算收購價格比較高的了。「出水價不能太高,蟹農這麼多,大家都這 個價格,你不賣,別家自然會賣。」而距離村子僅三四公里外,當地蟹王批發市場中,這種同等規格的大閘蟹,會以120元一對出售給前來批貨的客商,到了市場 其零售價格就已經達到170~180元左右。從出水到市場,其中大部分利潤都為蟹商所得。
總的算下來,蟹農養殖20畝水面的螃蟹一般能賣個七八萬,刨去成本,一年能賺個三四萬。當然也有做得好的,清水村63歲的蟹農金先生說,他們村裡蟹農純靠養蟹,最多年收入七八萬,不過這個已經是封頂的了。
新一代都不願做蟹農
9月22日大閘蟹正式開捕的日子快到了,姚阿三的希望也增加了。太陽下山,姚阿三吃完晚飯,和大舅子梁永清坐在湖邊的老屋裡抽煙閒聊。
湖邊的兩間瓦房老屋伴隨了他們30多年。養殖螃蟹16年來,姚阿三沒能給老屋添置太多家具,屋中的桌椅還是上世紀90年代的老款,白色的牆面早已被油煙熏成了灰黑色。
這幾年養蟹收入與16年前剛養蟹時相比,只能算持平。姚阿三沒有太多選擇,想賺錢,擺在眼前的只有三條路:販蟹,開餐館或者繼續養蟹。
同是蟹農的梁永清嘆氣說,有時真羨慕那些能「倒蟹」的人。「我們村裡也有做得好的,又養又賣,一年二十七八萬。」 梁永清說,有人僅靠販賣螃蟹,一年能掙上百萬,「不過像我們沒有門路(銷售渠道),也做不來販蟹,就只能這樣繼續養螃蟹。」
對於他們來說,賣蟹的活兒做不了,「沒那麼多路子」,電腦操作也太複雜了。開餐館更不是條容易的路,本錢、門路、頭腦、精力樣樣都要有。梁才寶的弟弟一直琢磨想花20萬「搞一條船」開個農家樂,但是村裡的審批已經越來越嚴。
梁才寶說,現在村裡的蟹農幾乎沒有40歲以下的年輕人。前幾年,村裡的年輕人寧可去附近電子廠打工,也不願養蟹。這幾年,陽澄湖大閘蟹的名氣越來越響,不少蟹農子女大學畢業後沒有留在城市,而是回家賣蟹。
不過,對姚阿三這些老蟹農來說,多年前,就已經失去了在陽澄湖發財的機會,現在守著陽澄湖20畝的蟹塘,只是一家餬口生活的保障而已。
這些依湖而生的蟹農,離開了陽澄湖,已經難以維持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