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在地球附近新發現一顆星球,擁有適宜生命存在的環境, 可能支持外星生命的存在。 預計英國夏令時周四晚上6點(北京時間周五淩晨一點),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將就此發表聲明。
此前,有報道稱科學家發現一顆環繞恒星比鄰星的行星,被認為“與地球類似”,而比鄰星是與我們太陽最近的一顆恒星。 研究人員將於本月底前公布這一發現,顯然相信它的軌道與其行星的距離可能會有利於生命的存在——即處於所謂的宜居帶。
比鄰星於1915年被發現,是半人馬座α星系統的三顆恒星中的一顆,該星座主要在南半球才可以觀察到。 比鄰星屬於沿半人馬座α星系統的一部分,距我們的太陽系僅4.2光年,是距我們最近的恒星,這意味著圍繞這顆恒星的行星是最接近地球的系外行星。
這顆行星被認為處於恒星的“宜居帶”——行星處於恒星的這一區域內,其表面可以容納液態水。
消息人士稱, “這顆仍未命名的行星被認為與地球類似,其運行軌道與比鄰星的距離允許其表面有液態水的存在——而水是生命出現的一個重要條件。”他同時表示,“此前,科學家從來沒有發現與地球如此接近的類地行星。”
而在過去,美國航空航天局曾宣布發現了新的行星,但這些行星要麽太熱要麽太冷,無法保持液態水;或者像木星和海王星一樣由氣體構成,而不是像地球或火星一樣由巖石構成
新加坡一個居民區確診了41例當地感染寨卡病毒病例,這是新加坡政府首次證實出現了在當地感染的病例,也是目前為止確診的亞洲最大規模的當地人群感染區。
新加坡衛生部28日表示,之後可能會出現更多確診病例。
當地感染
根據新加坡衛生部的說法,這41名患者最近沒有前往寨卡病毒感染地區旅行,所以很可能是在新加坡感染的,這說明寨卡病毒已經在當地傳播。這些病例主要在27日經過檢測後發現,其中大部分為外籍建築工人,其中7人仍在醫院接受治療,另外34人已恢複健康。
目前仍然在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有一位47歲的馬來西亞女性,她被認為是首位在新加坡感染的患者。今年5月13日,一名48歲的新加坡男性被確診感染寨卡病毒,是新加坡發現的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病例,該男子曾在今年3月~5月期間到巴西聖保羅旅遊。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表示,他們暫時認定寨卡多發區附近一幢大型建築的施工因“施工地的保潔工作達不到標準……可能成為有利於蚊蟲滋生的潛在棲息地”。
28日早上,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派出了200名專員去往感染地區,清理排水渠和噴灑驅蟲劑,以減少寨卡病毒感染來源。同時,有大批誌願者和承包商向當地居民分發驅蚊劑和介紹預防寨卡病毒相關知識的小冊子。
新加坡衛生部和國家環境局在聯合公告中呼籲:“要盡量減緩寨卡病毒在新加坡的傳播,我們必須立即聯合起來,防止蚊蟲在我們家以及周圍環境滋生……做好防範,定期噴灑驅蚊劑,盡量避免被蚊蟲叮咬。”
在亞洲,另有9個國家和地區出現了寨卡感染病例,但均不像新加坡這樣在某一地區集中出現。今年,泰國已經在10個府發現了共計100例感染病例。
此前,很多人擔心世界各地前往巴西里約參加奧運會的人可能會將寨卡病毒帶回國。但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從各國衛生機構發來的報告看,經實驗室確定的寨卡病例中,尚未出現和奧運會有任何關系的病例。”
前世今生
根據WHO的資料,寨卡病毒起源於非洲,也存在於蚊蟲數量較多的熱帶地區,如美洲、南亞和太平洋地區,是一種新出現的蚊媒病毒。該病毒於1947年首次在烏幹達通過叢林黃熱病監測網絡在恒河猴中發現,隨後於1952年在烏幹達和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的人類中間做出確認。
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記載的寨卡病毒病疫情發生在太平洋。2013年以來,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報告發生了相關病例和疫情。由於蚊蟲可以生活並且滋生的環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響出現擴大,因此可能會在全球發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
2014年2月,智利在複活節島發現了寨卡病毒感染的首位本土病例。2015年5月,巴西開始出現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WHO26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自去年起,寨卡病毒已經蔓延到了全球67個國家,其中包括了位於熱帶的所有美洲國家。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近日的每周電臺講話中也向國會施壓,要求加強撥款對抗寨卡病毒。他稱,目前國會正處於7個星期的休會期,國會共和黨人應正視寨卡病毒的威脅,在結束休假後,優先處理寨卡病毒威脅。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美國目前有超過2500人確診感染寨卡病毒,波多黎各及美國海外領地則有超過9000人染病。大部分的病例都是在國外感染的。其中美國大陸感染寨卡的孕婦就有584人。今年7月,美國佛羅里達州出現首宗本土感染的寨卡病例,至今已有42人染病。
那麽,人們如何會染上寨卡病毒?答案:被受到感染的蚊蟲叮咬後就會染上。對於該病毒目前尚沒有特異性治療辦法或者疫苗。最佳預防方式就是采取保護措施,避免蚊子叮咬。
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約20%會表現輕微癥狀,典型的癥狀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熱、斑丘疹、關節疼痛、結膜炎,其他癥狀包括肌痛、頭痛、眼眶痛及無力。癥狀通常較溫和,持續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療的嚴重病情並不常見。
但是,寨卡病毒對孕婦具有極大危險性,因為其可能會造成嬰兒嚴重的生理缺陷。從2015年5月到2016年1月,共有4000例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婦分娩了小頭畸形兒,與往年小頭癥的比例相比,上升了20倍。然而,在解釋嬰兒小頭癥與寨卡病毒之間的關系之前仍需要做出更多調查研究。
密集出現的小頭癥和其他神經系統病變是寨卡疫情中最讓人擔心的部分。因此,WHO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快速研發基於滅活病毒的疫苗,為孕婦及育齡女性提供防護。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15日在吉隆坡說,在非洲坦桑尼亞海灘發現的大塊飛機碎片,證實是墜入印度海的馬航MH370客機殘骸之一。
新華社報道稱,廖中萊當日發表文告時說,經澳大利亞運輸安全局(ATSB)專家確認波音飛機777碎片上的信息與之前MH370出廠日期符合,因此,證實是馬航MH370客機的殘骸。
廖中萊還說,交通部會繼續更新最新消息,並感謝坦桑尼亞和澳大利亞有關當局給予的支持與協助。
今年6月在坦桑尼亞海灘發現的飛機碎片,疑似MH370殘骸。
據此前報道稱,這塊飛機碎片是今年6月在坦桑尼亞奔巴島海灘發現的,通過外形推斷可能來自飛機的機翼襟翼,而碎片發現地點與馬航370航班客機殘骸的漂移模型預測一致。
澳大利亞官員6月24日表示,將對該碎片進行檢驗,以確定該碎片是否來自兩年前失事的馬航MH370客機。據悉,該碎片是近來發現的疑似殘骸中最大的一塊。
2014年3月8日,馬航MH370在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途中失聯。馬來西亞政府在2015年1月29日正式宣布航班失事,並推定機上23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已遇難。
事件發生後,澳大利亞一直主導在南印度洋的海底搜索行動。7月22日,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中國三方部長會議發布聯合公報說,如果在當前劃定的12萬平方公里搜索區域內未找到馬航370航班客機並缺乏新的可靠證據,搜尋行動將中止。
2016年以來,南部非洲海岸不斷發現馬航370航班殘骸。在留尼旺島、南非、毛里求斯等地發現的數塊殘骸已被認定為來自馬航370航班。
24日從財政部網站獲悉,針對前期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財政部近日對外發布通知,進一步部署地方預決算公開工作。要求對除涉及國家秘密外應公開事項,不得少公開、不公開,並將強化監督檢查和認真落實追責制度,發現一起、曝光一起、糾正一起。
2015年底,財政部首次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了地方2015年預算和2014年決算公開情況專項檢查。結果顯示,截至2015年10月31日,檢查涉及的省市縣25萬多個三級預算單位中,有36638個單位未公開2015年部門預算,56481個單位未公開2014年部門決算。多地因未按規定公開部門預決算報告被點名批評。
據新華社報道,“主動公開意識不強,主體責任履行不力,未公開部門預決算的單位較多,已公開的預決算不同程度存在不夠細化、時間滯後、公開渠道不規範”——此次發布的《關於切實做好地方預決算公開工作的通知》中,財政部再度指出當前地方預決算公開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
財政部在通知中提出要標本兼治,積極完善預決算公開長效機制。要求進一步落實預決算公開主體責任,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和各部門要嚴格執行《預算法》,牢固樹立依法公開觀念,增強主動公開意識,切實履行公開責任,紮實做好預決算公開工作。
在現有公開渠道的基礎上,縣級以上地方財政部門要建立預決算公開統一平臺,從2017年起將本級政府預決算、部門預決算在平臺上集中公開,方便社會公眾查閱和監督。
健全預決算公開工作考核制度。將預決算公開情況納入地方財政和部門工作績效考核範圍,強化職能部門和相關人員責任。財政部建立考核機制,將地方預決算公開情況納入中央財政對地方財政工作考核體系。
加強預決算公開工作的監督檢查,認真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對檢查發現的問題,應當發現一起、曝光一起、糾正一起,層層傳導壓力,並將情況及時向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報告。對不依法履行公開義務、不按規定公開預決算的,要建議監察機關依照《預算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對2015年地方預決算公開專項檢查發現的問題,要求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認真對照《預算法》和中央有關文件規定,逐一甄別,依法應當公開的要督促部門立即公開,公開要素不全的要督促部門補充公開,公開形式不規範的要督促部門采用規範形式公開。
同時,要求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和各部門抓緊排查2016年預決算公開情況,發現問題要立即糾正。及早謀劃,提前部署2017年預決算公開工作,要依法依規公開預決算,除涉及國家秘密外,不得少公開、不公開應當公開的事項,確保公開情況真實、內容完整。
“最近這7個禮拜,我就來了中國5次了。”德國3D打印機制造商3D systems首席營收官馬氏森(Michele Marchesan)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幾年前他平均每年來中國2~3次,但最近的頻率明顯增加了。
9月27日,由商務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上海跨國采購中心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五屆中國(上海)國際跨國采購大會”在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開幕。馬氏森的團隊帶著公司的3D打印機參加了展覽。
在現場最直觀的印象是,本屆跨采大會來自歐洲的采購商參展數量較往年出現了顯著的增加,智能制造和德國4.0成為了主角和亮點。
根據上海跨國采購中心有限公司提供的數據,本屆的歐洲采購商參展數量達到70個標準展位,共有42家德國采購商設展,涉及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農機裝備和新材料等領域。
嚴峻形式下的商機
2016年,我國外貿形勢複雜嚴峻,下行壓力加大,中國制造業企業面臨巨大的出口壓力。因此,國內制造型企業對於開發新客戶、擴大海外通路、提升國際競爭力等方面的需求日趨增長。
馬氏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雖然全球經濟整體都比較弱,中國也面臨“新常態”和經濟轉型的壓力,但3D打印是“中國制造2025”和經濟轉型的重要部分。這也讓他所在的公司將中國視為最重要的市場。
根據3D打印業內的最新報告,預計2016年中國的3D打印機銷量將達到7.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2億元),占據全球3D打印機市場8.7%的份額。
發布於今年5月下旬的《3D打印全球報告》顯示,中國此前在3D打印的應用上相對緩慢,但如今正在快速追趕。目前共有31.4%的中國企業正在使用3D打印技術用於原型設計或樣機研究,這一比例在2014年只有21%;13.2%的中國企業開始將3D打印作為生產制造的一部分;6.6%的中國企業在用3D打印機來制造成品;2.5%的中國企業在用3D打印機制造無法用傳統方法生產出來的創新產品。
中國的智能制造 德國來幫忙
諾爾廷(Thomas Nolting)為了此次跨國采購大會可謂下了不少功夫。於去年成立了名為“德國先進工業科技研究院”公司的他希望能做中國制造企業和德國中小企業之間的橋梁。在本屆的跨國采購大會上,他的團隊專門在現場發布了“中國路線圖”,宣布將在中國建立團隊,專門為想要獲得德國技術支持的中國企業提供智能制造的相關培訓和技術轉移等服務。
諾爾廷曾任蒂森克虜伯集團中國區技術副總裁,在該集團內部擁有30余年汽車行業的經驗,並曾在中國上海工作過4年,負責中國區汽車產生技術研發和項目轉移業務。
這些工作經驗讓他看到了中德制造合作之間的巨大商機。在他看來,中國企業對於德國技術的需求越來越強,而德國中小企業也需要尋找中國的合作夥伴。因此,在全球經濟形式並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在兩者之間搭建橋梁是機遇所在。
“現在大部分中國投資者都有很長遠的目標,既想要打開國際市場也想要獲得技術。目前已經有了不少中國企業並購德國企業的正面案例,所以德國人也開始樂於和中國投資者打交道。” 諾爾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德國擁有技術的中小企業對中國投資者的好感正在加強。
29日,歐萊雅宣布和法國公司Poietis簽署獨家研究合作協議,共同發展毛發生物打印技術。4D激光輔助打印技術有望在將來用於研制治愈脫發的產品。
此次通過與Poietis合作,歐萊雅希望制定一個新的科學挑戰方案,即通過生物打印技術打印出毛發毛囊這一極其細小的生發器官。歐萊雅毛發生物學家布魯諾-伯納爾(BrunoBernard)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人的身體有上千萬個毛囊,然而毛囊卻是人體構成最為複雜的器官之一,因為它含有多達15種細胞類型,並且分散在5層。”他還表示,這一研究合作在當下傳統的組織工程技術受限於細胞模式複雜性的時期,帶來了激動人心的新前景。
由Poietis開發的激光輔助生物打印技術所生產的生物組織,能夠以極高的細胞分辨率(近乎10微米級)和細胞活力(95%以上)構建三維結構的生物組織。這項獨特的生物打印技術是通過激光束快速掃描,逐層連續累積“細胞墨水”微滴來實現的。被創造的具有活性的生物組織需要3周左右的成熟時間,然後才可用於之後的測試。
“激光輔助的生物打印技術具有高分辨率一個個打印細胞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獨一無二的。”PoietisCEO兼首席科學總監FabienGuillemot表示,“4D激光輔助打印技術其實類似於3D噴墨打印,而且能夠在細胞表面產生一種錯綜複雜的‘微滴’層。正是這個第四維度的時間成就了這項突破性的研究,細胞能夠有時間成長為功能俱全的毛發毛囊。”
盡管這一技術並不能直接解決脫發問題,但是它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我們的毛囊是如何工作的,也為人們創造了監測產品中所含成分的新方法。
“這是篩選潛在藥物,尋求刺激毛發生長的新的未知因素的好方法,可以說是制勝法寶。”愛丁堡大學研究皮膚和頭發的發育生物學家DenisHeadon博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如今脫發的補救措施包括激素藥膏減緩脫發和頭發植入治療,也就是說把健康的毛囊從毛發土壤肥沃的地方移植到貧瘠的地方。Headon博士說:“這是治標不治本,因為你只是重新擺弄了一下布局,並沒有生出新的頭發來。”
不過要生物打印頭發並不容易。“打印精確的毛囊細胞非常困難,尤其是因為它由很多不同類型的細胞組成。而且每個人的發質也是不相同的。”帝國理工大學人類毛發生物工程教授ClaireHiggins表示,“但是即使是簡單的模型的變化用於評估細胞與細胞間的對話都是技術的重大突破,將會成為未來藥物發現的工具。”
“生物打印出如此細微的器官本身就是前所未有的,是在毛囊上做文章,而不是頭發。”歐萊雅集團公關總監PatriciaPineau對記者表示。歐萊雅和Poietis未來幾年要合作的是通過激光打印出人體的頭發生物組織。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7日表示,在毛里求斯發現的一片殘骸確認來自馬來西亞航空公司370航班客機。
廖中萊當天在聲明中說,根據澳大利亞交通安全局專家的分析檢查,殘骸上的部件編號、外觀和構造表明這是一架波音777型客機左外側襟翼的部件。根據襟翼制造商記錄,該部件被安裝在編號9M-MRO的客機上,即馬航370航班客機。
根據這些發現,專家們認定這片殘骸來自馬航370航班客機。此前,在法屬留尼旺島和坦桑尼亞發現的兩片殘骸分別於去年和今年9月被確認來自馬航370航班客機。
2014年3月8日,從馬來西亞吉隆坡飛往中國北京的馬航370航班客機失聯,機上載有239人。2015年1月29日,馬來西亞民航局宣布該航班客機失事,並推定機上所有人員遇難。
今年7月22日,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中國三方部長會議發布聯合公報說,如果在當前劃定的12萬平方公里搜索區域內未找到馬航370航班客機並缺乏新的可靠證據,搜尋行動將中止。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459
“以前我们都不清楚村里哪些人在享受低保,每个月领多少钱。现在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得空的时候,来这里一查就清楚了,实在是太方便了!”10月23日,提起“民生资金云”大数据平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居民张九翁连连称赞。
今年2月,黔东南在全州16个县市建立了“民生资金云”大数据平台。该平台集数据查询、预警、分析于一体,具有数据海量存储和自动处理特性。平台不仅可以通过互斥资金比对、资金发放比对、受益对象身份比对等模块分析,准确判断异常信息并第一时间作出预警;还提供有关民生政策、项目、资金等涉农信息的查询功能,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5月,剑河县利用大数据平台的“互斥”比对功能,发现了该县4名村干部骗取低保救助资金的问题线索。县纪委介入调查并查实相关情况后给予4人党内警告处分。
截至9月底,该平台已录入该州各类民生资金项目213种,数据3900多万条,涉及金额约为108亿元。今年以来,通过该平台发现民生领域问题线索5.23万件。
“通过‘民生资金云’大数据平台打造的‘数据铁笼’,能够精准锁定问题线索,直奔具体问题开展核实,提高了监督执纪的效率和精准性。”黔东南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黄兴文说,将科技手段运用于监督执纪之中,既能及时发现问题,保护群众切身利益不受侵犯,也可倒逼干部履职尽责、干净干事。
當狂犬病與肺結核從國家法定傳染病死亡第一順位上陸續撤退後,艾滋病被推上了法定傳染病死亡人數的第一順位。
“從2007年開始,艾滋病已經成為中國法定傳染病死亡人數的第一順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梁曉峰副主任在10月27日召開的“首屆中國—東盟衛生合作論壇”上表示。
據中國疾控中心公布的數據,截至2015年底,發現現存活感染者57.7萬例,死亡18.3萬,估計全國人群總感染率約為0.06%,仍有約32.1%感染者未被發現。
圖為2004-2014年法定傳染病報告死亡趨勢
死亡第一順位
“10年前的艾滋病是由於吸毒、血源性進行傳播,5年後降到了不到50%,現在是90%都是性傳播了。而過去主要是貧困地區、少數民族、邊境等文化相對落後的地方,現在已經從農村包圍了城市。我們必須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防控艾滋病戰略,把預防關口前前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專家邵一鳴研究員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圖為2004-2015年全國法定傳染病死亡順位
狂犬病和肺結核被控制源於疫苗的廣泛實施,但是艾滋病目前還沒有這個武器。
中國啟動實施免疫規劃的30多年來,已經基本消滅了天花、新生兒破傷風的傳染病,實現了無脊柱灰質炎的目標。同時,結核病控防方面提前實現了全年發展的目標;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攜帶率由10%下降到1%以下,提前實現了乙肝控制目標。這些都跟中國疫苗的擴大免疫有著直接的關系。
國際共識認為, 疫苗仍然是人類最終控制艾滋病的最有力武器。世界範圍三十年努力己出現第一個低保護性(31%)和疫苗。科學測算顯示, 30%-50%-70%有效的疫苗,至2030年可以分別使550萬,1700萬和2800萬人免於和感染。
但是,艾滋病疫苗的進展一直不是很順利。
“艾滋病的第一代疫苗失敗,第二代疫苗失敗且有害。2013年4月,美國第二代疫苗在中期數據分析後,發現疫苗沒有效果,就終止了實驗。雖然艾滋病一、二代疫苗聯合是有首次獲成功的案例,但是保護率太低,無法大規模運用。”邵一明介紹稱。
據邵一明介紹,截止到2016年1月,我國複制性載體艾滋病疫苗已經率先完成II期臨床試驗。目前有3-4個疫苗剛開始或即將要開展大規IIb期臨床試驗。其中有一組中國產的疫苗,在複制型載體艾滋病疫苗臨床研究領域位於競爭的前列。
邵一明表示,在藥物預防性治療方面,盡管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人群使用和現場推廣方面,預防性治療仍面臨科學和行為學的挑戰。提高服藥依從性有利於提高預防效果,同時也有利於改善抗病毒藥物的耐藥情況。但研究發現,長期服藥的依從性僅有50%左右,這正是容易產生耐藥的區間。最近法國ANRS12449研究在南非開展的大規模臨床試驗中,未觀察到早期治療組與對照組有顯著差別,再次出現了這種問題。
農村包圍城市
直至今日,艾滋病屬於全球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為了防控艾滋病,中國一直在努力。中國政府對艾滋病實施“四免疫關懷”,同時擴大檢測、擴大治療。
據梁曉峰介紹,2008-2015年間,HIV檢測量快速上升,2015年底,中國有9,320 門診在提供服務,2015年一年檢測人次數超過1.43億人次。
但是這些工作仍然遏制不住艾滋病人數的上升。
“艾滋病已經由經血傳播為主轉變為經性傳播為主,所占比例已經達到90%以上,由農村迅速擴展到城市。每年報告病例數持續增長,由2005年的4萬人增長到2015年的11萬人,在原本罕見的學生群體和老年人中快速增長,現在年齡最高的是92歲的艾滋病患者,年齡最小的是小學生。”邵一明表示。
圖為1985-2015年艾滋病傳染途徑構成比(%)
2005年,中國政府計劃和全球抗擊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基金相結合積極開展並大力推進三病防治工作。其中,瘧疾、結核病防治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艾滋病防治取得部分成績,卻面臨嚴峻挑戰。
“肺結核病年報告發病數降低了31.4%,年報告發病率降低了34.7%,瘧疾年報告發病數降低了92.1%,年報告發病率降低了92.5%。但是艾滋病年報告發病數增長了347.3%,年報告發病率增長了325.5%,艾滋病病毒報告感染數增長了146.4%,年報告感染率增長了134.3%。”邵一明表示。
經血傳播、註射毒品傳播、母嬰傳播方式的數字降低,來源於中國近年來對血液制品的管理加強、成功打擊毒品、以及醫療條件的改善。但是性傳播已經成為不可擋的趨勢。
“我們無法改變的就是性傳播方式,異性傳播患者的數字所占人數較多,但是同性患者占同性人群人數的比例卻是最大的,所以同性之間的性行為仍是艾滋病高危行為。10年前,因為很多同性戀著礙於社會、文化因素等,沒有表達自己同性的意願。隨著社會對同性戀的包容和接納,同性戀的表達人數上升,所以,艾滋病感染著也隨著增加”,一位研究艾滋病的學者表示。
防控措施需變
“其實建國之初的中國,曾經消滅過性病,也是人類首次消滅性病的歷史。50年代早期,中國性病感染估計數超過1000萬。當時中國采取了綜合措施,最後性病患者不到1萬人。但中國目前沒有走原來防控性病的路子。”邵一明表示。
據其介紹,當時的公安部門關閉所有妓院,對妓女進行教育。衛生部門對所有病人治療,性病預防項目推廣。民政部門對妓女進行職業教育,進行關愛,消除歧視,通過各種途徑幫助前妓女找到工作,或讓他們返鄉從事農業勞動,或介紹到公營服務行業工作,在中國西部新疆、甘肅、陜西、青海,讓她們在國營農場和建築公司工作,另外給剩余人員建立了工廠。
“根據北京1950年的數據,在北京介紹參加工作的1316人,在京外工作的7020人,建立紡織廠安排209人就業。通過這種綜合治理,性病被控制了。”邵一明表示。
而通過中國歷史上消滅性病的措施看,邵一明認為,中國應該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防控艾滋病的路子,而不是全部按照國際來走。
“目前中國采取的是‘三個90’的國際策略,90%的查出,90%的治療,90%的病毒抑制。但是這個國際策略主要針對占全球艾滋病70%以上的非洲人,他們平均人口感染率5%,個別國家10-30%,以治療為主是正確的。但是中國國情不同,中國有99.9%的人口未被感染,國民人口巨大,流行隱患四伏,決不能滿足於當前的低流行控制水平,要知道我們國家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是136萬的人,所以必須防治結合,以防為主。”邵一明表示。
但是現在“三個90”策略,讓80%的經費用在了治療上,廣大國民的防控費用卻是少數,必須要把關口前移,在預防上下功夫。
邵一鳴強調,艾滋病不僅是醫學問題,也是全社會的問題,我們應通過各部門的合作,將關口前移,關註預防。必須平行推進以預防為中心保護健康人群的宣教幹預策略和以治療為主心的感染人群防治策略。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消息,11月10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在京召開情況通報會,通報了2016年網絡外賣訂餐服務體驗式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個別訂單餐食存在異物等不符合衛生安全要求的情況。
中消協於7至9月開展了網絡外賣訂餐服務體驗式調查活動。據悉,本次體驗員隊伍由來自17個副省級消協組織及專業調查人員組成,體驗員以普通消費者身份通過網上訂餐、送餐服務、餐食質量及平臺支付等流程,對當地網絡外賣訂餐服務的各個環節進行體驗。根據體驗要求,體驗員通過視頻、音頻、照片、截屏等獲得一手資料,發現和記錄網絡外賣訂餐全流程中的問題及線索。本次活動共對美團外賣(含大眾點評網,以下同)、餓了麽、百度外賣(含百度糯米,下同)、口碑/淘寶外賣和其他品牌(含外賣超人、到家美食會、易淘外賣)等平臺完成了1,006次體驗,同時實地暗訪了93家網絡外賣訂餐平臺入駐商家的實體門店。
本次體驗結果表明,相對於線上訂餐的體驗情況,線下送餐服務及送餐質量體驗部分存在的問題相對突出。主要問題有:
一是個別訂單餐食存在異物等不符合衛生安全要求的情況; 如,9月9日北京體驗員在體驗“美團外賣”時遇到肉食生蛆等嚴重等食品衛生安全問題;9月20日杭州體驗員在體驗“餓了麽”平臺時發現毛發等異物。
二是個別平臺準入審核不嚴,出現無資質商家在平臺線上登記,在線下無證經營的情況;
三是部分餐食外包裝存在破損、食物撒漏、串味等情況,餐食外觀體驗相對較差。在本次體驗中,部分平臺及商家因包裝把關不嚴導致餐食包裝破損、食物撒漏、串味等影響消費者食用的現象情況較多。體驗員對於餐食外觀完整性得分僅為66.7分,得分較低,需引起重視。如,8月20日洛陽體驗員在體驗“美團外賣”時遇到店鋪外賣食品撒灑漏較為嚴重,影響實際食用的情況;9月8日寧波體驗員體驗“口碑外賣”時遇到店鋪外賣包裝不密封,導致食品撒灑漏較為嚴重;9月12日寶雞體驗員在體驗“餓了麽”平臺時出現外賣包裝不規範,食品撒灑漏較為嚴重的現象。
四是部分平臺商家不能及時送達餐食,17.5%的體驗員反映網絡外賣訂餐平臺未按照系統顯示時間送達餐食;
五是部分由商家自行安排的送餐人員,服務意識薄弱、服務主動性較差;
六是部分平臺未設訂單取消選項,53.4%的體驗員反映無法取消訂單;
七是超過七成的體驗員反映平臺商家不主動提供正規發票。
通報會上,中消協還公布了本次體驗中發現的19起涉及食品衛生、商家資質、食品包裝、送餐時效、服務態度、訂單取消等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典型問題。
針對網絡外賣訂餐服務涉及環節較多的情況,中消協建議,政府相關部門之間要建立監管執法協調機制,強化對平臺和入駐商家在資質審核、服務提供、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監督管理,杜絕無資質、信譽低、服務差的商家入駐平臺,加大對平臺和商家違規行為處罰力度,督促行業企業誠實守信、依法經營,讓消費者享受安全、放心、舒心的平臺訂餐服務。
中消協希望平臺商家,一要提升餐食包裝、配送設施等標準和質量,優化平臺操作,加強對配送人員的培訓和管理,為消費者提供規範化、人性化的服務;二要加強從業人員的資質審核和培訓教育,增強服務的規範化和主動性,用規範化服務滿足消費者的用餐需求,讓消費者享受安全衛生的訂餐服務。
同時,中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一是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查看平臺相關資質,關註平臺和商家的信用,選擇正規的餐飲單位訂餐,並盡量對餐飲單位進行多方了解或實地考察;二是要主動索取訂餐發票或有效票據,發現餐食撒漏、食物過期變質以及送餐嚴重超時、服務態度惡劣等問題時,要留存相關證據,依法維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