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香園:內銀兼做地下錢莊?
1 :
GS(14)@2017-01-18 08:10:52中國奇人奇事一世也說不完。內地公司及個人持續走資,但鑑於現時大部份正常走資途徑已被堵塞,敢於冒險的人惟有以地下錢莊繼續走資,這當然不是新奇事,但奇就奇在,正規銀行居然會建議客戶用地下錢莊走資,真是無奇不有。替內地企業工作多年的朋友跟密西比說,他部份薪金是以人幣支付,並直接存入其內地戶口,惟多年來均未有提取。不過,由於人幣持續貶值,近日他終「的起心肝」決定將那筆人幣滙回港。他原以為由於戶口是中港雙向通行,開戶時經理亦堅稱可在港自由提款,滙錢只是簡單動作,但殊不知到頭來甚麼也不行。他說:「我咪召個經理嚟鬧囉!我話你哋話可以自由滙錢喎,點解?家唔得㗎?個經理好冷靜咁話,?家唔得㗎啦,國家政策,投訴都無用。」經理輕聲跟友人說:「不過,其實都唔係無方法,你咪用地下錢莊囉,我好多客都係用佢㗎。」經理見友人樣子有些疑惑,補多句:「唔識地下錢莊?我有介紹。」合法推介非法,銀行介紹地下錢莊,中國無奇不有。密西比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8/19900373
內地遏走資 再收緊內銀滙款 傳京銀行代客跨境滙款 須滙入多過滙出
1 :
GS(14)@2017-01-26 07:28:15【本報訊】內地嚴防走資貶值,繼續收緊資金跨境流動,英國《金融時報》昨引述消息謂,當局要求在滬銀行代客境外滙款,金額不能多於滙入,即滙出滙入要打平;而北京更嚴峻,滙入要多過滙出,外資行料最受影響。分析認為,上述傳聞無論是否全面實施,當局監管基調仍然從緊,範圍亦從外幣滙出延至本幣。記者:劉美儀
銀行界消息說,知悉內地對代客滙出人幣,要做到與滙入總額「均稱」原則,但暫未悉北京分行滙入款額要「滙凸」,亦未聞人幣淨額檢查要由每月轉為每周。惟消息指,自去年11月底傳出國務院收緊境外滙款投資或併購後,當局至今都是透過傳話或窗口指導形式管控,並無公佈指令或下達文件,而窗口指導可因應個別銀行或交易而異。分析認為,上述傳聞無論是否全面實施,反映內地非常擔心人幣長期貶值及資本流出形成惡性循環。
確保人民幣錄淨流入
《金融時報》引述多位消息人士報道,根據本月開始的指令,在滬銀行若代客滙出款項100元(人民幣.下同),就必須同時滙入等值100元金額,以確保不構成資金外流;在北京的銀行更被要求每滙出80元,就要滙入100元,即必須有淨流入金額。之前以上海為基地的銀行,是獲批准每滙入100元,可以滙出160元。
收緊由外幣擴至人幣
報道指代客滙出人幣,是迴避內地外滙管制的方法,去年9月人幣淨流出達2,650億元,但隨着當局收緊措施,數字已直線下跌;報道又說,本地市場佔比有限、倚靠跨境業務收益的外資行,最受新例影響。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楊宇霆說,不評論具體措施如何,但相信當局總體管理,基調維持偏緊,惟一些項目交易,如對國家政策有利或符合真實交易需要,估計銀行仍可與當局磋商解決滙出安排。他認為,無論是外滙或人幣,當局均非常關注資本持續流出情況,以免相互影響形成滙率長期貶值的預期。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大中華)董事總經理王良享亦指,當局持續收緊管制,除了為特朗普可能針對中國貨幣貶值採取行動,雙方展開談判前先行鋪路,料當局亦要防範市場借外滙儲備下降、釋出借勢炒作的危險訊息。另外有報道謂,為防走資,個別本港中資行疑配合總行,當內地客透過本港賬戶轉賬至第三方,如外資私人銀行支付保險供款利息時,亦罕有地被詳問用途。不過市場消息指,有關查詢主要配合金管局反洗黑要求。中銀香港(2388)發言人則謂,該行利用與母行合作及轉介機制,持續加強尤其是高資產值個人客戶的跨境銀行服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4/19906899
傳人行促內銀減慢放貸
1 :
GS(14)@2017-01-27 07:40:02【本報訊】中國上月新增貸款突破萬億,較市場預期高逾五成。彭博昨日引述消息指,因應信貸增長過急,人行近日明確要求商業銀行嚴格控制首季新增貸款規模,否則將作出懲罰。該行旗下《金融時報》則發文,強調溫和「去槓桿」將成中國貨幣政策「主旋律」。知情人士向彭博表示,人行提出商業銀行需按規定,將新增住房信貸的總量及增速,控制於去年第四季的水平以下。消息更指,信貸增速過快的銀行,或面臨基於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的差別存款準備金利率,以及差別存款保險費率的處罰。分析指出,人行欲在確保有足夠資本供應季節性貸款需求的同時,平衡新增貸款的比例,避免引發資產泡沫等問題。報道又引述分析指,新規定是延續中國自去年的資本管制措施,並由影子銀行擴充至表內貸款業務;該行拒絕評論有關傳聞。
貨幣政策料中性偏緊
另外,人行旗下刊物《金融時報》撰文稱,人行日前公佈的「臨時流動性便利操作」和上調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實際上是有條件地投放流動性,向市場傳遞貨幣政策中性偏緊的訊號。分析指,人行冀滿足合理流動性需求,是次MLF利率上調的訊號意義明顯,確切反映貨幣政策注重引導金融去槓桿和防控風險。中信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指出,去槓桿和控制房地產泡沫有必要引導利率適當上行,另考慮到聯儲局加息步伐加速的預期升溫,有必要適當引導中國中長期利率走高,保持中美利差,避免外滙佔款下降速度過急,對人民幣滙率和中國流動性造成壓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7/19910324
海航第二幅啟德地 獲內銀貸款25億
1 :
GS(14)@2017-02-08 21:14:49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25&issue=20170208
【明報專訊】內地企業海航系,近月先後以近200億元連掃啟德三幅地皮,據最新文件顯示,投得第二幅啟德地皮之公司,獲內銀興業銀行之香港分行批出25億元貸款,佔地價54.12億元的46%。
海航去年12月以德廣置業有限公司名義,以54.12億元投得啟德1L區3號地皮,每方呎樓面地價1.36萬元,至今仍是東九龍最貴樓面呎價地皮。據文件所見,德廣置業上月13日與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簽訂貸款協議,貸款金額達25億元。
另一地皮獲股東貸款
事實上,早前已有消息稱,海航所購地皮,不獲外資行借出貸款。據資料顯示,海航去年11月以88.37億元投得之啟德1K區3號地皮,於去年11月與東亞銀行(0023)簽訂貸款協議,涉貸款金額達35.02億元,換言之,兩幅地皮已獲中、港兩地銀行批出超過60億元之貸款。
另海航系內之香港國際建投(0687)公布,公司以55.29億元投得之啟德1L區1號地皮,至昨日仍未向政府支付逾55億元之地價餘額,公司會透過內部資源、銀行融資及來自股東之無抵押貸款撥付。
唯高達﹕本地銀行勝內銀 中央收水 慎防內地壞帳風險
1 :
GS(14)@2017-02-11 18:29:52【明報專訊】3月將進入各大銀行宣布業績及派息的高峰期,隨着美國加快加息步伐,銀行息差擴闊,國際和本港銀行的盈利均有望提升。受美國加息壓力影響,中國債息上升將利好內銀,不過,內地貨幣政策收緊或增加內銀壞帳風險。星展唯高達(香港)中國及香港市場策略師李灝澐表示,看好國際及本港銀行多過內銀,並料內銀派息或有輕微跌勢,因為內銀需要更多資金作為壞帳撥備。
東亞銀行(0023)定於2月17日(下周五)召開末期業績董事會會議。大行認為現時東亞銀行估值偏貴,花旗和美銀美林均不看好,其中,花旗給予東亞銀行「沽售」評級,目標價24元,預料2017年派息3.2厘,派息比例無增長。報告指現時估值已較貴,市場或近半已反映東亞以1.4倍市帳率被收購的可能。另外,東亞銀行股本回報率低於同業,成本收入比高於同業。因香港業務佔比小於同業,故料美國加息周期中受惠最少。除香港業務之外,其內地業務的拓展亦令其受內地淨息差波動的影響。不過,李灝澐認為東亞銀行下行空間亦有限,因為市場始終對它有併購憧憬。
憧憬東亞併購 下行空間有限
根據派息歷史,東亞銀行除淨日通常為3月初,派息日去年定於3月末。其他主要銀行現時暫未公布董事會召開時間,不過根據以往經驗,內銀普遍較晚公布業績,多為6月除淨,7月派息;本港及國際銀行則較早,多為2月底召開董事會會議,3月初除淨,3月末派息。投資者需確保在除淨日之前買入股票,這樣在香港「T+2」交收制度下,才能順利在截止過戶日之前成為股東,獲得收息權益。
本港銀行中,中銀香港(2388)獲高盛、花旗、星展和中信里昂等看好。花旗將其列為首選「買入」銀行股,其報告稱,除了受惠加息和充足資本外,中銀香港在東南亞國家的貸款業務有增長潛力,可輸出企業金融和資產管理業務,目標價由32.5元上調至33.5元。另調高2017至2018年經營性利潤預測1%至3%,預料2017年派息共4.6厘。中信里昂由今年初調整看法,對中銀香港由「沽售」評級上調至「跑贏」,目標價調至31.7元。
高盛和花旗對恒生銀行(0011)均持「中性」立場,中信里昂則給予跑輸評級。中信里昂報告稱,按揭貸款佔恒生銀行總貸款26%,高於中銀香港的22%和東亞銀行的9%,因此在按揭戰的競爭壓力下,恒生銀行最為脆弱。花旗對恒生銀行2016年上半年削減開支的做法給予肯定,認為這有利改善2017年成本收入比,故上調了2017至2018年經營利潤預測2%至3%。
渣打或恢復派息 大行維持「中性」評級
匯豐控股(0005)除了受惠美國加息,淨息差擴闊外,星展唯高達認為,股份回購和股息派發仍將持續,限制其下行風險。另外,人民幣貶值預期下,深港通和滬港通成交量提升,亦將利好。星展將匯控列為「Top picks」之一。
渣打(2888)因為2015年度錄得盈虧,去年並無派息。本月,高盛上調渣打2016年至2018年年度預測,並預料渣打或很快恢復派息。將目標價由68元上調2.9%至70元,維持「中性」評級,另渣打去年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料達13.7%。渣打短期或恢復派息,預料2017年及2018年每股派息分別為0.25美元及0.4美元。渣打行政總裁溫拓思於去年4月接受彭博訪問時稱,希望2016年度可恢復派息。
中國債息升 寧選內險
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今年以來由3.07%已升40個基點,現時收益近3.5%。李灝澐認為,中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有利於內銀和內險盈利,這個趨勢有望在美債息上升壓力下持續。其中,因為內地收緊銀根或導致壞帳增加,銀行壞帳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緩解,內銀受惠將少於內險。內銀股中,星展唯高達看好中國銀行(3988),因為相對其他內銀,中行海外業務佔比更多,可更多受惠美國加息,而減少人民幣貶值對其產生的負面影響。
星展對美國加息預期高於市場統一觀點,預期美國年內加息4次,每季1次,最近一次有機會在3月發生。房託基金(REITS)對息口敏感,即使時值派息前後,派息吸引,投資者仍需保持謹慎。
明報記者 姚丁鈺
[姚丁鈺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72&issue=20170210
傳內銀再收緊房貸
1 :
GS(14)@2017-02-11 18:34:21【本報訊】農曆新年過後,再傳內地銀行收緊房貸。內地《南方都市報》報道,郵儲行(1658)、興業銀行、廣州農商行等多間銀行,將廣州地區首套房優惠利率由85折上調至9折或以上,變相令樓按每月供款增加。據指工行(1398)亦將佛山地區房貸折扣調整至88折。報道引述郵儲行天河區一支行個貸經理指,於農曆新年前兩天才收到書面通知調整利率;另一大型銀行廣州分行相關負責人透露,由於上月內地新增貸款總額較大及增速過快,加上大部份為個人消費貸及住房按揭貸款,故收到監管要求調整業務,將增加「經營性貸款」業務比例。另有內媒指北京亦收緊房貸。《21世紀經濟報道》亦報道,青島、大連及珠海等地部份銀行利率優惠,也由85折上調至9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10/19923640
大媽散水 沽11億內銀股港股升逾300點後倒跌 料續整固
1 :
GS(14)@2017-03-04 00:24:39【本報訊】美股衝上,港股卻反高潮,資金搶套利,大媽11億沽內銀!美股隔晚大升,帶動港股昨早曾升逾300點,重拾二萬四關,惜隨即誘發獲利盤,大市升幅即收窄並在尾市再遇北水狂沽內銀股及騰訊(700)等,導致恒指倒跌。分析相信大市技術走勢經已轉差,倘北水短線不回流,後市或下試23300點。記者:余倩敏
隔晚美股造好,三大指數齊升逾1%,刺激恒指昨一開市即重上二萬四,早段一度升304點,惟走勢迅速見乏力,升幅持續收窄,及至尾市更全數蒸發升幅並一度倒跌逾80點,收市仍跌48點或0.2%,報23728點,失守20天線(昨處23775點)。內銀股成跌市元凶,建行(939)及中行(3988)均跌逾1%,連同工行(1398)共拖累恒指43點,相當於大市九成跌幅。
滬港股通連續兩日走資
H指昨跑輸恒指,跌41點或0.4%,收報10246點,連跌六日。主板成交821億元,是超過一周最多。淡友續蠢動,大市沽空比率昨升至10.9%的年初以來高位,亦是連續七個交易日維持在超過一成水平。北水連續兩日從港股小量撤退,滬港通南向繼周二淨流出4.4億元人民幣後,昨再錄1.9億元人民幣淨流出,是差不多三個月來首次連續兩日走資。昨首十大滬港通南下活躍股份,有七隻沽盤規模均超過買盤,當中內銀股及騰訊續成北水主力沽貨對象,工中建農四大行昨於滬港通合共錄得11億元沽額,但總買額只有約1.2億元,當中工行及建行各錄約3.5億元沽額。周三有近11億元北水沽盤湧現的騰訊,昨亦有2億元北水排隊沽貨。騰祺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董事沈慶洪表示,港股上周五跌穿10天線(昨23959處點)後,技術上已出現利淡訊號,加上昨日單日轉向,倘北水再不及時回流,後市或要下試23300點水平,尤其本月中美國議息、荷蘭大選及美國債務上限到期等大事集中出現,不排除整固市況會在整個上半月持續。至於北水沽內銀,他相信是近日升市後,兩地差價陸續收窄而誘發獲利盤,「不嬲內地資金都傾向短炒,香港平就炒,炒到貴就走,就係咁簡單。」
■在北水沽重磅股下,恒指昨收市倒跌。 李潤芳攝
專家:23300料有支持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指出,美股三大指數造好,主要是由於投資者炒作特朗普行情,兼獲一些重磅成份股帶動,港股本身較受北水及加息等因素影響,故未能跟隨美股向上。由於恒指依然無法企穩二萬四關,北水於是開始沽貨離場,他提醒新一輪跌浪已出現,而且後市有急跌的可能,恒指支持位暫看23300點。另外,恒指今日收市後換馬,吉利(175)將取代利豐(494),成為藍籌新貴;H指則剔除青啤(168),換入郵儲銀行(1658)。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03/19945861
傳小型內銀違約 人行注資
1 :
GS(14)@2017-03-23 06:08:19【明報專訊】彭博報道,中國央行昨日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原因是周一銀行間市場有部分機構違約。內地華北和華南的三家銀行資金交易員透露,周一包括農聯社、農商行在內的數家小型金融機構未能如期歸還借入的資金。其中一名交易員稱,違約品種為隔夜回購,資金量不大,不到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
交易員:規模不到5000萬人幣
昨日上午,中國1年期銀行間債市利率互換(IRS)一度跳漲12.75個基點(1%等如100基點),報3.7725%,創逾兩年盤中新高。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亦全線升,1個月期、3個月期和半年期同創2015年4月以來高位。
季末審核 內地拆息全線升
不具名分析師指出,臨近季末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市場流動性趨緊,因而IRS早盤跳升。目前,各家大行融出資金的意願下降,人行只能出手,緩解市場的緊張狀况。無法預知市場的實際軌跡,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滯後,可能導致階段性矛盾。
人行在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連續兩日淨投放700億元人民幣,惟沒能紓緩銀行間流動性緊張程度。但他相信,違約的只是小銀行,大銀行為借出資金的一方,相信對於內銀的業績無影響。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24&issue=20170322
偷步炒業績 建行工行年半新高內銀發力 港股四連升
1 :
GS(14)@2017-03-23 06:20:19【本報訊】建行(939)及工行(1398)闖年半高位,接力撐起港股四連升。藍籌股輪流炒,昨到內銀股發力,資金未待下周業績已偷步炒作,建行與工行在北水青睞下齊見一年半高,支撐大市四連升累漲800點。另騰訊(700)昨放榜前夕錄5.6億元北水湧入,即市及收市均曾破頂。記者:余倩敏
恒指昨升91點或0.4%,收報24593點,大市四連升下累計進賬801點。H指升60點或0.6%,收報10644點,連升兩日累計升131點。主板成交951億元,已連續4天超過900億元,沽空佔10.9%。滬港通昨錄25億元人民幣淨流入,佔全日額度約24%,是差不多1個月最多;連同深港通,大市昨合計有約35億元人民幣北水南下。
專家:內險股看高一線
騰訊放榜前獲北水吸納,低開後倒升兼曾破頂,成滬港通最活躍及深港通第二活躍股份,單股昨經互聯互通錄得5.6億元買盤。獲北水垂青的還有建行與工行,分別經滬港通錄1.5億元及7,400萬元買盤,昨股價分別升0.8%及0.6%,其餘內銀醞釀再闖52周高,招行(3968)、中行(3988)等,距高位只有1%至2%距離。小牛金服行政總裁連敬涵指,內銀股即使僅2%至3%增長,市場仍會收貨。招銀國際研究部策略師蘇沛豐預料,非利息收入佔比較高的內銀股如招行,盈利質素較高可看好。另外,平保(2318)及國壽(2628)分別會在今明兩天派成績表,蘇認為內險較內銀看高一線,除無壞賬問題外,內地貨幣政策略收緊,推動市場利率趨升,亦有助內險股投資收益。在藍籌輪流推高大市下,蘇沛豐預期恒指月底前將反覆向25000點進發,惟該關口料有阻力。連敬涵對後市則較樂觀,料內險股及其他重磅股業績帶動下,大市最快本周上試25000關。另周一過山車式急升後由高位倒跌逾三成的美圖公司(1357)繼續成為北水炒作目標,昨滬深合共有4.8億元買盤,沽盤則有近3億元,但股價早段急升7.1%後又掉頭急插,收市倒跌8.6%。不過,多隻深港通新貴昨齊齊落鑊,除當炒的IGG(799)及周黑鴨(1458)分別升5.8%及4.4%外,西藏水(1115)、中國飛機租賃(1848)、綠城服務(2869)、華潤醫療(3320)、龍工(3339)及中信建投(6066),昨升幅亦介乎3.4%至6.4%。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2/19966032
財金冒險號:輝山爆煲與內銀壞賬
1 :
GS(14)@2017-04-08 19:37:49輝山乳業(6863)爆煲,據《壹週刊》報道,遼寧省政府介入及撐腰,要求輝山之債權銀行承諾「不抽貸、不壓貸、不起訴」。這難免令內銀的壞賬憂慮揮之不去。內銀上月底公佈去年業績,壞賬率普遍較第三季回落。輝山有上市,且股價單日喪跌九成,自然多人關注,但相信只係冰山一角。最近山東爆發危機就顯露更多問題:魏橋集團旗下魏橋紡織(2698)及中國宏橋(1378)都延發去年業績,後者被沽空機構指造假;齊星集團及天信集團亦陷入債務危機。咁大間上市公司都涉嫌造假,斷估有大量非上市民企都係咁,只靠地方政府撐腰至未爆。政府係咪撐得住亦成疑。銀行出名落雨收遮,一旦有銀行call loan,其他銀行都會一窩蜂,結果本來無事嘅企業都出事,造成債務連鎖危機。早於輝山上市初期,金融圈已盛傳其造假,點解理應最重視風險管理嘅銀行都中招?其實都有銀行睇穿,建行(939)喺2014年收回畀輝山嘅信用額度,指輝山「不僅財務有問題」。奇在去年底渾水(Muddy Waters)唱衰輝山後,平安銀行仍將部份輝山貸款延長一年。諗真啲,平安銀行未必沒警覺,只係深知債仔冇錢還,與其撇賬,不如延長貸款拖住先。無論係邊種情況,都揭示內銀經營有問題:一係被政府粗暴干預、一係自己風險管理差、一係民企以債冚債已成常態。建行話「不良貸款已見頂」,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不信。笑笑生
http://fb.com/sneeringman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7/1998202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