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英:內銀或成下個火車頭
1 :
GS(14)@2017-04-10 23:32:06【明報專訊】在美國聯儲局收緊資產負債表的不利消息下,港股仍然維持上落市格局,到上周五才因美國向敘利亞發射導彈而一度急插但又急彈,其實已可以算是難能可貴,證明了市底不弱。如果這件事是在一年前發生,情况就根本不可以同日而語。
現在市場中的「明星」可以說是廢股如林,如中移動(0941)、匯控(0005)、友邦(1299)、內房股都是廢中之廢,令指數欲升無從。但聯儲局的噩耗傳來,仍然未有顯著下挫,說明市底已經並非昔日的吳下阿蒙,甚至可以說是刮目相看。市場中仍然是炒股不炒市,反映出市場對聯儲局的操作充滿信心,未來的市况相信也是繼續個別發展。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有人升天,有人墮地,就是各師各法,各取所需,不一而足,就要看投資者自己的造化了。
內房去庫存 風險轉移民間百姓
個人認為未來香港的市况有可能由內銀股帶動而作出一個向上的突破。現在內地地產市况出奇地好,並不再局限在「北上廣深」,已轉化到其他的二三線城市,從而令二三線的地產股也風起雲湧!由以往的萬科(2202)、中國海外(0688)變成今天的恒大(3333)、碧桂園(2007)等,市場中去庫存已經慢慢地去到二三四線區域,其實質卻就是將地產商的風險轉移至民間。
內銀風險紓緩 股價未反映
本質上風險已經開始轉移,但股價仍然不為所動,如果投資者有覓食的嗅覺就可以發現到金錢的氣味!當然如果仍然對內銀股沒有信心,投資者亦可以買Call來刀仔鋸大樹,在現今的環境下實在是十分理想的操作。投資者不可能每次都去買騰訊(0700),騰訊現在已經盡了她最大的本分挾到了高位,投資者如果想轉一下口味,內銀股就變成了有機可乘!考慮到以往的積弱,投資者還是下注在較為遠期的Call會比較穩妥。現在市場的情况很奇怪,投資者買入了一個物業就好像中了獎一樣十分之高興,但事實的真相其實是分擔了地產商的風險!但問題是買入的人很高興、賣出的人也很高興,大家都很高興,市場也就更加高興了!坐在一旁的你也來湊湊熱鬧也是合適的事,就算不敢明刀明槍來大戰三百回合,也可以買個遠期Call來參與一番,賭賭眼光、碰碰運氣,這也是一個合乎情理的娛樂。
如果後市動力澎湃的話,內銀股可以在今年6月左右創新高。現在適時買入一些遠期期權,不單成本較低,而且就算一鋪清袋也不致傷了元氣,但卻有一個美妙的的憧憬!實際上是有利可圖的!特朗普未來如果推出的政策對銀行有利,也有可能拉動高盛、匯控進而也可能對內銀股如建行(0939)、中行(3988)等等造成了推動力,如果真的中西合璧、天下無敵的話,結果就可能非同小可!投資者如果不能早着先鞭就有只有望門興嘆、悔不當初了。
買入遠期期權 成本低
內地樓市興旺投資者也不能冲昏了頭腦,因為長遠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好事,身為香港人就最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數十年來香港無論你幹什麼工作、用什麼投資的工具也沒有可能比炒樓更佳!現在那些花二萬多元一呎買樓的投資者買樓後就自覺有如中了六合彩,但事實上卻是扭曲了整個市場的面目!如果能輕易賺錢又那會有人去幹實業呢?長遠來說就一定對社會不利!
炒樓不道德 用資金騎劫他人需要
炒樓卻是另一回事,因為是當事人用自己的資金騎劫了其他人的潛在的需要而已!炒樓對社會來說並沒有創造實質價值,而且是一個不道德的行為!因此憑良心來說,樓價最終下調,其實是符合公眾利益的。現在有一些人醒了,但也有一些人仍然未醒,而你,也應該醒醒了。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96&issue=20170410
中銀監點名懲處17銀行 市場憂加強監管內銀領跌 港股險守二萬四
1 :
GS(14)@2017-04-13 00:22:51【本報訊】中銀監新主席郭樹清3月上任後,近日點名懲處銀行及銳意打擊銀行違規行為,引發監管升溫憂慮,內銀股昨全線走軟領跌大市,恒指跌174點險守二萬四,同時多項市場指標訊號轉差。分析指內銀股「未跌定」,大市料與其同步,下一支持在23800點。記者:余倩敏
中銀監網站前晚首度點名懲處17間銀行,指其違規操作及規避監管,共罰款4,290萬元人民幣,其中包括交行(3328)及民行(1988)等多家上市銀行,被罰最重的平安銀行罰金更達1,670萬元人民幣。中銀監又同時發佈《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監管。另外,中銀監亦發佈通知,要求治理「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打擊銀行違規行為。
恒指或下試23800點
恒指昨高開18點後不久倒跌,午後曾跌逾250點,低見24007點,險守二萬四關,收市跌幅收窄至0.7%,報24088點。連跌四日兼累積蒸發312點後,恒指差不多見1個月低。H指跌87點或0.9%,收報10165點。主板成交768億元,滬港通及深港通昨合共錄得12.1億元淨流入,是本月最少。四大行昨跌逾1%,單是建行(939)、工行(1398)及中行(3988)三股,已合共拖低恒指48點。三股昨同時晉身港股十大沽空榜,沽空額介乎1.5億至1.9億元。滙豐環球投資管理高級市場策略師譚慧敏認為,中銀監會加強對內銀監管,當局今年將更着重去槓桿,人行亦會收緊短息以控制金融風險,相關舉動中長線有利健全銀行體系,內地息口上升短期亦有助擴闊淨利息收益率,利好銀行盈利。招銀國際研究部策略師蘇沛豐亦指,加強監管對內銀正面,相信內銀股昨僅借勢回吐,因內銀股全年業績無驚喜,加上累積一定升幅後股息率回落至5厘,估值已不吸引,板塊短線料仍有約3%跌幅。蘇沛豐預計,恒指初步下試23800點,倘外圍政治風險升溫,恒指將回落至23500點。
多項市場指標轉差
事實上,多項市場指標訊號轉差,首先昨整體下跌股份再錄近千隻;另外有港股恐慌指數之稱的恒指波幅指數(VHSI)見14.87的三個月高位;港滙走弱下,兌美元在日前創下的10個月低位徘徊。最後是大市沽空率連續三周企穩在一成以上,淡友近期亦鎖定盈富(2800),其沽空額佔成交金額已連續四天超過四成,意味該股每百元成交中錄逾40元屬沽空,該股昨更以18億元沽空躋身全日沽空最多港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12/19987702
山東民企連環爆煲 殃及內銀 環渤海地區壞帳大增
1 :
GS(14)@2017-04-17 07:05:38【明報專訊】內地銀根收緊,繼輝山乳業(6863)爆發危機之後,山東民企連環爆煲,牽扯近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壞帳。內地銀行年報顯示,去年環渤海(山東、河北等地)壞帳已經惡化,隨着銀監會嚴查,今年東北和環渤海的問題將大量曝光,並拖累內銀整體資產質素。輝山所在的遼寧省,去年GDP大跌23%,隨着民企爆煲擴散,山東及環渤海狀况令人擔憂。
明報記者 顧冷冰
輝山債務危機令內地銀行幾乎全線「踩地雷」。近期山東民企天信集團、齊星集團連環爆煲(見另稿),36家金融機構約233億元貸款受累;宏橋(1378)和魏橋(2698)遭沽空機構狙擊,雙雙停牌,大股東更稱事件危及當地2000億元貸款。山東與河北同屬環渤海地區,被視為中國經濟富庶地區,大型內銀在當地的收入佔整體高達兩成。儘管國有大行資產質素在2016年好轉,環渤海地區卻明顯惡化,收入減少的同時,壞帳大舉增加。
農行環渤海不良貸款率較全國平均高近倍
建行(0939)去年壞帳率改善0.06個百分點,環渤海地區卻按年激增0.23個百分點至1.5%。不良貸款餘額方面,建行按年增7.6%,環渤海地區則大增27%,其中已逾期貸款更大增55%至195.6億元。農行(1288)和工行(1398)環渤海地區營業收入按年分別跌10%和6%,該地區佔整體收入比重分別按年跌0.3個百分點至19.1%,以及跌0.4個百分點至19.2%。農行環渤海地區的不良貸款率惡化0.32個百分點至3.05%,幾乎比全國商業銀行的平均水平1.74%高出一倍。工行環渤海不良貸款率按年升0.39個百分點至1.91%,遠高於集團1.62%的壞帳水平(見圖)。
另外兩間大行中行(3988)和交行(3328)將山東列入華東地區,因而無法比較。招行(3968)環渤海地區不良貸款率由2015年的1.16%激增至1.61%,不良貸款額則大增五成,環渤海收入比重減2個百分點至10.8%,稅前利潤則由111.6億元跌至59.6億元。
普華永道:內銀資產質素 好看無好轉
山東民企為何集中爆煲?當地企業回應內地媒體指,過去錢太多,一直投資不同項目,「投得沒數,不停在擴張」。一旦銀根收緊,問題便爆發。截至上周三,人行連續13天暫停逆回購。普華永道中國銀行業主管合伙人梁國威表示,過去幾年內地用銀根推動GDP,金融業表面上欣欣向榮,但層層包裝之後,最下層用款企業的情况看不清楚。現在收緊銀根,加上銀監會「去層疊」( 清算中間業務及減低交叉風險),預計更多問題會在今年曝光。現在理財產品的銷售和包裝都有嚴格限制,銀行面臨的風險將釋放出來。他表示,內銀資產質量無明顯好轉,資產減值損失仍在按年增加,只是通過核銷、打包轉出去。「譬如2015年底有不良資產100元,2016年新增200元,但處置了250元,壞帳就只剩下50元了,資產質素改善了嗎?看起來好看而已。」
華泰證券:長珠三角資產質素改善被抵消
華泰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陳姝瑾表示,以目前銀行體系的資產質素,長三角和珠三角明顯好轉,市場最為擔心的是東北和環渤海的情况,這也正是輝山危機和山東信貸危機的所在地。她表示,山東此次爆發信貸危機,是民企互保,信用環境差累積的結果。從2013年開始,山東很多小型民企倒閉,當時主要涉及社會融資,不牽涉銀行體系,這次大企業集中倒閉,銀行承受風險不小。她認為,整體銀行業的資產質素今年是否改善,要看珠三角、長三角改善的速度快,還是東北、環渤海惡化的速度快,環渤海地區過剩產能集中,面臨很大挑戰。
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則表示,輝山所在的東北地區,經濟一直薄弱,至今沒有解決,現在一波一波擴展到山東,大型企業連環出問題,反映實體經濟沒有好轉,經濟增長不健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111&issue=20170417
羅兵咸:內銀資產質素續惡化
1 :
GS(14)@2017-04-25 23:44:22【明報專訊】羅兵咸永道昨日發布中國銀行業報告,中國金融服務部主管合伙人梁國威表示,內銀資產質量仍有惡化趨勢。資產質量表面上看有所改善,主要由於核銷壞帳、債轉股等方式處理壞帳增加。該行又發現,從經營收入看,如果不考慮稅務影響,五大內銀有3家錄得倒退,反映經營環境仍然困難。另外,城商行投資佔總資產已經接近五成,或反映風險正在上升。
羅兵咸永道以27家A股和H股上市公司作為分析樣本,其資產總和相當於中國銀行業的76%。其中,大型商業銀行去年不良貸款率企穩,按年微增2個基點(100基點等於1%)至1.66%,股份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從2015年的1.55%轉差至1.75%。梁國威表示,雖然不少銀行不良貸款率按季改善,不過,如果考慮到撇帳金額,資產質量仍有惡化趨勢。大型商業銀行去年壞帳8553.3億元,撇帳3119.6億元。股份制銀行更甚,去年壞帳2638億元,撇帳1889億元。梁國威又稱,如果將這些通過處置和轉讓處理了的壞帳也計入的話,那麼去年的不良貸款率將大幅增加。
建行農行中行稅前利潤倒退
此外,報告發現,大型商業銀行的稅前和稅後利潤有很大分別。以淨利潤看,大部分實現正增長;不過,若以稅前利潤看,五大行中有3家都是負增長,建行(0939)、農行(1288)和中行(3988)分別按年倒退1.1%,1.8%和3.9%。
另外城商銀行去年投資佔比增加,由2015年的39%升至46%。梁國威稱,城商銀行都在近幾年上市,貸款發展有限制,因而大舉增加投資,也增加了風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99&issue=20170425
內銀股受捧 騰訊破頂恒指升316點 闖今年高位
1 :
GS(14)@2017-04-28 02:08:19■內銀股帶動港股昨升316點,收24455點,距今年即市高位僅約200點。 李潤芳攝
內銀力撐下,恒指昨升316點,創逾五周最大升幅。北水大手掃入內銀股,刺激恒指收報24455點,與今年即市高位24656點僅距約200點。不過分析指中央收緊金融監管及金融去槓桿的陰霾下,A股與內銀股後市隱憂未除,大市本月未必有力再創高位,意味指數短線或快見頂。大市昨反覆向上,U盤時段進一步嘜高,最終彈升316點或1.3%,以24455點的全日高位收市。連升兩日兼累計進賬413點後,恒指見逾1個月高,距今年即市高位僅200點之差。H指升164點或1.6%,報10272點。主板成交769億元,是超過兩周最多。
昨近千股向上,升跌股份比例相當於整體股份近七成。值得留意的是,升市下盈富(2800)沽空率見53%的一年高位。北水買入意欲增加,昨經滬港通及深港通南下的北水合共見22億元人民幣的兩周高。工行(1398)及中行(3988)分別經滬港通錄4.6億元及近兩億元買盤。事實上,內銀股昨幾乎全線升,建行(939)、工行及中行三隻重磅內銀合共貢獻恒指81點,等同恒指昨約四分一點數升幅。騰訊(700)亦是昨日升市功臣,升逾2%兼再度破頂,收報242.8元,昨單隻股份已貢獻恒指55點。不過北水似乎趁勢獲利,騰訊經滬港通南下有3.7億元沽盤,沽額較買額幾乎多出一倍。恒指熊證街貨重倉區昨已由24400點水平上移至24700點水平,反映淡友押注恒指難以大舉突破24656的前高位。該處涉及逾1,400張期指,恐成後市重大阻力。
專家料難破24656
時富資產董事總經理姚浩然相信,恒指早前高位24656點不易突破,後市要視乎中資金融股能否保持強勢,以及內地銀根收緊及A股表現不濟會否累及港股。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亦提醒,A股會受累金融業監管加強,加上港滙轉弱,除非北韓局勢很快和平解決令避險情緒降溫,否則中港股市預料在23700點至24500點間上落。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6/20001768
H指發力 勢創年半新高 中資金融股帶動 專家續看好內銀
1 :
GS(14)@2017-05-26 23:53:33■港股昨收報25630點,連升5日累計進賬近500點。 李潤芳攝
【本報訊】H指追落後,勢闖一年半高!中國信貸評級遭降級但無阻中資股發力,H指昨升1.7%跑贏恒指,距3月中高位只差約70點,倘升穿即再創2015年10月後收市高位,至少7隻H指成份股本月率先創52周高,多隻成份股亦與高位相差不足半成。分析看好中資股後市,惟呼籲投資者減持高啤打系數股份。記者:余倩敏
科技股強勢稍收歛後,即輪到中資股接力,大市昨在中資金融股推動下,恒指一度升202點或0.8%,收報25630點,連升5日累計進賬近500點;H指跑贏恒指升180點或1.7%,收報10571點創兩個月高。主板成交822億元,當中沽空佔11.3%,滬港通及深港通南向交易昨暫停。
騰訊建行平保支撐大市
騰訊(700)、建行(939)及平保(2318)三隻重磅股支撐大市,合共貢獻恒指107點,相當於大市昨逾半點數升幅。內銀股、內險股及中資券商股幾乎全線上揚,農行(1288)、平保、國壽(2628)及招行(3968)昨創52周高,多隻H股已醞釀闖新高,建行、神華(1088)及工行(1398)一度較高位只有約1%差距。恒指及H指年初至昨累計分別升16.5%及12.5%,前者跑贏後者續刷新22個月高位,反觀H指昨仍未重返兩個月前高位。不過近日的中資股強勢帶動H指追落後,H指最近5天累計升2.9%,跑贏恒指期內接近2%的累積升幅。目前H指與今年3月收市高位只差73點,與即市高位相差127點,倘升越,下一步上望2015年10月的10800點以上水平。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李惠嫻指,資金由科技股及權重股重返中資股,加上人民幣與A股反彈,氣氛上利好中資股。她指內險股中較落後的太保(2601)可追入,內銀經早前整固後亦有望再上,另中資券商股亦可望受惠A股「入摩」憧憬。她亦指資源股如鋼鐵股及紙業股,因基本面不差有望獲資金「翻兜」,心水有馬鋼(323)及玖紙(2689)。不過大行花旗提醒,內地已進入為期多年的去槓桿周期,投資者是時候減持高啤打系數(與大市波動性關係)板塊,因MSCI中國指數年初至今累計已升逾兩成。該行料MSCI中國指數未來仍有略多於5%的回報,並給予中資的科技、醫療護理、內險及內銀板塊「增持」評級,對中資的汽車股、必需消費品股、公用股及汽車股則予「減持」評級。
A股方面,在券商、內銀及內險支持下昨亦強勢,滬綜指升1.4%,收報3107點;深成指升0.8%,收報9893點。兩市總成交4,287億元人民幣。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26/20034118
餘額寶投資上限削75% 分析﹕資金或回流利內銀股
1 :
GS(14)@2017-05-28 10:23:36【明報專訊】貴為內地首家「萬億基金公司」及螞蟻金服集團的成員企業,天弘基金的餘額寶貨幣基金規模之大,同儕均望塵莫及(見圖)。惟天弘基金前日發出公告稱,將餘額寶個人投資者投資額上限大削75%,由原本的100萬元(人民幣‧下同)降至25萬元,至於已有的投資及其他功能則不受影響。分析表示,此舉勢必令天弘的業務增長大幅放緩,並刺激內地銀行的存款回升。
明報記者 溫婉婷
天弘在2013年中伙支付寶推出互聯基金餘額寶,受惠餘額寶的急劇膨脹,天弘的基金規模更於今年初突破1萬億元,截至3月底止,其資產淨值突破達1.14萬億元,較去年底止的8100億元激增四成。同時,天弘基金憑藉1.2萬億元規模,晉升成為內地首家萬億基金公司,甚至超過摩根大通美國政府的貨幣市場基金,成為全球最大貨幣基金。
適用新資金 已有投資不受影響
惟天弘忽然於5月26日發公告稱,為了保持餘額寶現金管理工具的基本定位,以及從用戶根本利益出發,遂主動調低餘額寶的個人投資者投資額上限,由原本的100萬元降至25萬元,至於已有的投資及其他功能則不受影響。
月中彭博報道人行提示風險
事實上,彭博社本月中曾引述知情人士報道,餘額寶已經收到人行風險提示,要將個人投資最高金額100萬元降低最少五成,最快本月開始實施;當時螞蟻金服回覆,餘額寶資金轉入還是一切正常,對市場傳聞不回應。話音剛落,天弘即採取行動,「自發」下調餘額寶個人投資金額的上限,且減幅遠超報道的五成,達到75%。
廖群﹕天弘業務增長料放緩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表示,相信投資額達到100萬元的個人投資者比例很小,惟由於是次下調幅度很大,預料天弘的業務增長會大幅放緩,收窄其與同業基金規模的距離。
他續稱,由於內地銀行大部分存款流向這些理財產品,相信天弘此舉將刺激內地銀行的存款回升。
他又表示,近年理財產品的利率持續下降,但天弘基金規模較大,相對可以提供較高的利率,對投資者來說較具吸引力。餘額寶的官網顯示,其截至上周五最新的7日年化收益率為4.046厘,短短半年內已經上升了1.553個百分點。
此外,據餘額寶2016年報顯示,該基金持有人達到3.25億戶,其中個人投資者佔99.72%,機構投資者0.28%。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37&issue=20170528
沈聯濤憂慮個別內銀歇業
1 :
GS(14)@2017-06-16 01:31:10【本報訊】中銀監首席顧問沈聯濤接受彭博訪問時稱,中央政府現時積極在金融市場去槓桿,可能導致個別一些銀行歇業。沈聯濤指,整個銀行業均相當清楚某些貸款項目背後資產是不良的,監管部門正詳細地研究影子銀行影響。故此,沈聯濤不認為中國會出現銀行業危機,但個別銀行被迫歇業的情況將無法避免。
政府積極控制金融槓桿
自4月初以來,中國監管機構頻頻出手控制金融槓桿,包括要求銀行加強風險管理,加強對影子銀行監督,並打擊高層官員的瀆職行為等,沈聯濤指,雖中國金融市場備受衝擊,但政府正在發出明確信號,決心要解決威脅經濟穩定、規模達28萬億美元的債務問題。中銀監曾於4月表示,將爭取今年在一些監管規定的起草方面取得進展,包括應對銀行倒閉事件的指導準則。中國上次重大銀行倒閉事件發生在1998年,央行關閉未能償還債務的海南發展銀行。此外,穆迪發表報告指,過去兩年本地銀行所承擔之內地貸款持平,不過未來有增加之勢,而似乎增長將會由本地中資銀行帶動。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4/20055406
傳內銀禁售安邦保險產品
1 :
GS(14)@2017-06-17 12:35:59【明報專訊】具有「紅色背景」的中國第三大保險公司安邦近日「屋漏偏逢連夜雨」,繼傳出集團董事長吳小暉被帶走接受調查後,今日再有消息稱有關部門已要求內地大型銀行暫停銷售安邦旗下的保險產品。
積極海外收購 靠保費收入周轉
《彭博》昨日引述消息人士稱,由於安邦目前正受內地監管機構調查,至少6間內地大型銀行已被禁止銷售安邦的保險產品,其中有2間於吳小暉被帶走前就已經停售。報道引述安邦發言人回應稱,目前安邦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等直接銷售渠道售賣保險產品所獲得的保費收入佔比正在上升,惟拒絕評論現時與銀行的合作關係。
安邦近年以積極收購海外資產聞名,並主要依賴保費收入作收購項目的資金周轉,旗下安邦人壽去年高達88%的保費收入來自銀行銷售,金額達1150億元人民幣。惟今年5月初,保監會發文要求安邦人壽對產品開發管理工作進行整改,自監管函下發之日起3個月內禁止申報新的產品。
安邦在吳小暉被傳帶走後不久發出聲明,稱吳因個人原因不能履職,集團已授權相關高管代為履職,經營狀况一切正常。
建行:與安邦為正常客戶關係
除了海外併購,安邦亦頻頻在資本市場投資,截至2016年末,安邦均位列工行(1398)、農業銀行(1288)及建行(0939)十大股東之列。
建行行長王祖繼昨日表示,建行與安邦是正常的同業客戶關係,除此之外並無其他關係。他亦表示,建行也是從社會上知悉安邦消息,與外界了解內容差不多,惟對於是否會重新考慮或調整與安邦的合作,王祖繼並未予以回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26&issue=20170616
傳六大內銀停售安邦產品
1 :
GS(14)@2017-06-18 21:42:15【本報訊】安邦保險集團董事長吳小暉疑涉保險產品資金違規,被有關部門帶走,外媒引述消息人士指,國內最少有六家大型銀行亦已應當局要求停止銷售安邦保險產品。彭博引述消息指,由於吳小暉已被警方拘留,當局已通知國內銀行暫停與安邦業務往來,最少有六家大型國內銀行叫停分行出售安邦保險產品。安邦保險頻頻在海外大舉併購,集團董事長、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外孫女婿吳小暉,有傳上周五(9日)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安邦已發聲明,稱吳因「個人原因」現不能履職。根據安邦去年年報,銀行渠道人壽保費收入達1,150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增長一倍,佔其總保費收入88%。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早在吳小暉被拘留之前,這六家銀行至少有兩家已率先停售安邦保險產品。一安邦代表僅回應指,直接網上銷售渠道收入貢獻日益增長,對於傳聞不予置評。
工行網上已不能投保
本報翻查數間內銀網頁,工行(1398)架上安邦財產險已不能作網上投保,交行(3328)則未將安邦財產險下架。建行(939)行長王祖繼昨日出席股東會後僅回應稱,該行與安邦屬正常同業客戶關係,無其他關係。另外,王祖繼指,該行首季經營數字較去年第四季為佳,淨利潤按年升3%,預計全年業務理想,不良貸款率維持良好及可控水平。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6/2005755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