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發改委10月批複多個鐵路城軌項目 投資額超2000億

在穩增長仍需投資主打的情況下,10月以來,發改委又批複了多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總投資額超過2000億元。

這些項目包括貴陽到南寧高鐵、廈門、烏魯木齊軌交二期項目等。其中,貴陽到南寧高鐵項目,線路起自貴陽樞紐龍里北站,終至南寧樞紐南寧東站,正線長約482公里,共設14個車站(含撈村站),設計時速為350公里/小時,建成後,從貴陽至南寧,2個小時內即可到達。項目總投資757.6億元,其中工程投資722.6億元,動車組購置費35億元。

廈門城市軌道交通二期(2016~2022 年)的投資額最大,規劃項目總投資為1000.92億元,建設2號線二期、3號線二期、4號線和6號線一期共4個項目,總長度 152.2 公里。

烏魯木齊城市軌道交通二期(2016~2021 年)建設3號線一期工程、4號線一期工程2個項目,總長度41.8公里,近期建設項目總投資為338.1億元。

有業內分析認為,目前軌道交通項目核準權已下放,若申報條件下調至城區人口在150萬人以上,2020年達到申報標準且尚未開通地鐵的城市或達79座,預計將新增萬億元投資空間,未來10年城軌投資將達4萬億,迎來黃金建設期。

貴州省政府參事、貴州社科院研究員胡曉登對第一財經分析,在穩增長仍需要投資主打的情況下、加快城市軌道交通、高鐵等基礎設施建設十分重要。這些項目是與供給需求契合度最高的領域。比如,目前中國的城鎮化不斷加快,城市交通愈發擁堵,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可以很好地滿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此外,像中西部地區的交通等公共基礎設施仍比較薄弱,需要進一步補齊這些短板。

胡曉登說,目前基礎設施存在的“短板”仍比較明顯,因此在本輪穩增長中,補足基礎設施的短板成了投資的重要方向。

在本月13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趙辰昕介紹,自2014年9月發改委陸續推出11大類重大工程包以來,截至今年8月底,已累計完成投資66066億元,比7月底增加2299億元,已開工48個專項、407個項目。

9月,發改委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3個,總投資3197億元。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和能源領域。

除了項目批複,資金保障上也在進行傾斜。光大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9月新發城投債中,投資於建築工程和交通運輸行業的3個月移動平均占比之和為49.2%,仍維持在接近50%的水平。由此可見,基礎設施領域仍然是城投債的主要投資方向。

與此同時,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下稱“PPP”)市場迎來重大利好。近日,財政部、交通運輸部、環保部等20個部委公布了第三批PPP示範項目名單,項目數量高達516個,計劃總投資額達到11708億元,這遠遠超過前兩批PPP示範項目。第三批示範項目主要集中在市政工程、交通運輸、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城鎮綜合開發四類行業,這四類項目投資總額占全部項目投資額高達87%。

為了盡快發揮PPP示範項目穩增長作用,上述20個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聯合公布第三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範項目加快推動示範項目建設的通知》 (下稱《通知》)還規定了項目落地時間:第一批示範項目應於2016年底前完成采購;第二批示範項目應於2017年3月底前完成采購,逾期未完成采購的將調出示範項目名單;第三批示範項目原則上應於2017年9月底前完成采購。《通知》要求,第三批PPP示範項目原則上在明年9月底前落地,也就是第三批PPP示範項目要在一年內落地,發揮穩增長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64

史上最壕大佬葬礼!香港2000亿巨富郑裕彤出殡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10/t20161014_777139.htm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10/t20161014_777139.htm 说李嘉诚李兆基大家可能不陌生,但是说郑裕彤可能还有人不是很熟悉,小妹(微信号:entifengvip)先做一个人物科普:

  香港四大家族大家一定都知道,又叫做香港的四大豪门,对香港经济发展起到过至关重要的影响,指的就是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和郑裕彤四家。

  

  四大家族都是做房地产发家的,他们四个人也被叫做香港地产界的四大天王。

  据2012年数据,从财力上,李嘉诚家族独占鳌头,坐拥255亿美元,郭得胜家族位居第二,183亿美元,李兆基位居“探花”,180亿美元,郑裕彤家族也有160亿美元的积累。而2015福布斯香港富豪榜,郑裕彤以150亿美元的财富,排行第三,也就是说郑裕彤家族目前是香港的第三大豪门家族。

  

  (有人问怎么没有霍家,霍家仅有38亿美元,其在若干年的经营中获得的地位和声望,在财力上远不及香港四大家族的实力。)

  郑裕彤,人称“彤叔”,不仅是四大家族,还是全球华人十大富豪之一。

  退休前,他是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香港四大地产发展商之一)、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主席,以及恒生银行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坐拥2000亿港币资产。

  

  周大福就是他一手创造的,在香港人们更喜欢叫他“珠宝大亨”。

  他的儿子、孙子、侄子、堂兄等数十位郑氏家族成员已先后入驻郑氏企业,不断巩固家族帝国。该家族产业涵盖珠宝业、酒店、百货、物流、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服务等。

  

  2011年,周大福上市后,86岁的郑裕彤才开始隐退。

  2012年,正是退休后因病入院治疗,直到9月29日于香港仙逝。

  

  所以,他的葬礼,就是传说中大佬的葬礼,是会惊动全香港的大事。

  

  根据郑家公布八人扶灵名单,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行政长官梁振英、中联办主任张晓明、澳门行政长官崔世安、长和主席李嘉诚、恒地主席李兆基、万雅珠宝主席冼为坚、廖创兴企业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廖烈智。

  

  

  今天,几乎全城的富豪名流都去拜祭他了。

  

  

  

  香港富豪刘銮雄,与郑裕彤是至交。

  

  65岁的大刘近日病情严重,患肾衰竭、心脏病和糖尿病等多种病症,需住院,每周要洗肾3至4次,自上月起甚至连说话亦出现问题,身体极为虚弱。

  即便这样,大刘也要亲自赶来,在女友甘比的搀扶下现身灵堂,为尊敬的亡友郑裕彤致祭。

  

  2015年,刘銮雄以109亿美元身价排2015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第六位。经济实力不容小视。

  

  转头就遇见了已嫁作人妇的旧爱李嘉欣。

  李嘉欣挽着公公许世勋现身,身后是她的老公许晋亨。

  

  

  

  

  霍启刚、霍启山现身灵堂。

  

  霍启刚的叔叔霍震寰。

  

  香港传奇港姐邝美云现身,她曾与郑裕彤的儿子郑家成恋爱,虽然分手多年,但她和郑裕彤的关系依然很好。

  邝美云1998年转入商界,由于投资成功,如今已经是身家达5亿的富豪。

  

  香港娱乐圈大佬,英皇的老板杨受成和女儿杨诺思。

  

  赌王何鸿燊家的代表,二房的女儿何超蕸与何超凤。

  

  赌王何鸿燊的三太陈婉珍与儿子何猷启。

  

  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大儿子李泽钜,他现在成为李嘉诚家族产业的掌门人。

  

  香港前财政司司长、跳水奥运冠军伏明霞的老公梁锦松。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知名人士唐英年。

  

  澳门前任特首何厚铧(左)。

  

  香港前任特首曾荫权。

  

  香港船王家的代表,女儿赵式芝,父亲赵世曾是著名的房地产大亨,她因为出柜与父亲决裂,与波尔表太子女杨如芯完婚。

  

  香港“玩具大王”的老板蔡志明,甄子丹的小姨子汪圆圆就是他的儿媳妇。

  

  新鸿基地产前联席主席郭炳江,后为其儿子郭基辉。

  

  谢俊伟、白韵琴。

  

  老牌歌手徐小凤。

  

  狄波拉挽着前夫谢贤也来了。

  

  郑裕彤家族成员:

  郑裕彤长子及新世界发展集团主席郑家纯到达殡仪馆。

  

  郑家纯与他的儿子、郑家第三代郑志刚。

  

  最年少4名年幼家族成员到场时,均由成人手抱掩面,以免曝光。

  

  郑裕彤遗孀周翠英。

  

  如此世纪罕见的阵容和规模,有木有被吓到。

  回顾郑裕彤一生,从13岁进入周大福金店打杂,后又将业务拓展到钻石行业,在黄金、钻石、房地产、资本行业运作得如鱼得水,86岁冲击华人首富。

  

  

  从澳门一家金铺的打工仔,香港四大富豪,郑裕彤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1

  从“上门女婿”到亿万富豪

  历史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

  郑裕彤和李嘉诚都是出生贫寒,从打工学徒做起,少年时期表现出做生意的头脑,一样靠老丈人起家,没想到就是这样烂大街的小镇青年故事模板却成就了两位香港富豪的传奇一生。

  

  简单说说郑裕彤八个世纪的创业史~

  (很多资料小妹都是在财经报道里看到。不准确的地方欢迎大家补充更正。)

  郑裕彤的老丈人叫周至元,所以明白为啥叫周大福,而不是郑大幅了吧。

  1929年,周至元凭借炒金银货币赚得第一桶金,在广州创立周大福金铺。

  

  13岁左右的郑裕彤去了店里打杂,头脑聪颖、勤恳能干,很快娶了老板的女儿。

  

  

  在丈人的帮助下,21岁的郑裕彤揣着两万元现金以及24两黄金,开了周大福在香港的旗舰店,创业成功。

  

  早年香港金铺的黄金成色都是99%,即九九金,著名的四条九(即含金量99.99%)足金,就是郑裕彤首创的。

  50年代,老丈人将产业都交给了郑裕彤打理,周大福才算正式进入了郑裕彤的黄金时代。

  除了做生意的头脑,郑裕彤做生意的风格是雷厉风行,十分大胆,因此也得到“鲨胆彤”的外号。

  

  60年代初,女人们已经开始关注钻石,他就到南非买下一间有De Beers牌照的公司,此后又购得了多张De Beers牌照。70年代,周大福就已经成了香港最大的钻石商了,从此周大福黄金、钻石“通吃”,高峰期更包揽了全港钻石入口量的三成,郑裕彤成了港岛著名的“珠宝大王”。

  

  50年代末香港发生动乱,许多富人都将土地、房产低价抛售,郑裕彤就是在这个时候乘机收购。1970年成立了“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全面向地产进军,成为了与新鸿基地产、长江实业、恒基兆业并列的香港的四大开发商。

  

  1982年,在香港建成全世界超一流的豪华建筑——新世界中心。

  

  1984年,郑裕彤投资18亿港元,兴建总面积近41万平方米的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并把英国女王请到奠基仪式现场。郑裕彤和新世界发展集团名声大噪。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就是《新警察故事》中成龙和吴彦祖打斗的的地点。

  

  面对经济形势的发展,郑裕彤家族逐步涉及的产业还有能源、通讯、金融等多个领域,构建起强大的产业帝国。

  

  2

  不走寻常路的富翁VS门风最正的豪门

  相比于香港四大家族的其他三家,郑裕彤绝对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富豪。

  一生简朴,不喜欢穿名牌,有自己的小车,却时不时去“挤地铁”,常常在公司吃家常菜做午饭。曾经跟别人说笑,“你今天许诺将整个汇丰银行给我,又有什么用呢?得个‘看’罢了。”

  

  几乎没有任何和娱乐圈相关的八卦绯闻,想想那些今天“爷孙恋”,明天正宫小三小三家族撕X战的富豪,郑裕彤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91年的人生,唯一一个妻子就是老板周至元的女儿周翠英。

  

  (60年代周大福珠宝金行创立万年珠宝公司,由郑裕彤夫妇剪彩。)

  大佬不爱桃色,爱打牌。

  尤其对“锄大D”情有独钟,这是一种源自香港的扑克玩法,打法是各自为战,以大打小,先出完牌为赢,也叫"争上游"或"跑得快"。

  据报道,郑裕彤组织了“大D会”,传说中固定牌友有郑裕彤的长子郑家纯,华人置业刘銮雄,“重庆李嘉诚”之称的中渝置地张松桥,以及恒大的董事长许家印。

  

  

  原来相片中大佬打牌谈生意都不是骗人的。

  

  最著名的江湖段子,大概就是许家印通过打牌打动郑裕彤,从而拯救恒大的故事了。

  传闻2008年恒大香港上市失败之后,资金缺口高达120至150亿元,许家印寻求各方援手。出手拯救他的正是勇猛好冒险,外号"鲨胆彤"的郑裕彤。

  许家印借助香港英皇集团的老板杨受成的人脉,又认识了郑家纯父子。

  据称,当时许家印为了取得郑裕彤的信任,每周都要和郑吃一次饭,并去郑家打牌。他跟郑裕彤玩锄大D,跟郑家纯玩斗地主,有时牌瘾大甚至会玩至深夜。

  

  锄大D玩了3个月之后,许家印打动了郑裕彤。

  

  2008年6月,郑裕彤联手科威特投资局、德意志银行和美林银行等投资机构,总共斥资5.06亿美元入股恒大。

  2009年10月19日,恒大在香港举行上市投资推介会,外界盛传的大D会成员郑裕彤、刘銮雄、张松桥等都现身站台。

  

  除了没有沾染桃色新闻,郑氏家族的家产继承也是不走寻常路。与各种香港富豪澳门大佬的豪门内斗狗血大戏,郑氏产业的继承简直就是一幕正剧!

  

  郑裕彤有两个儿子,长子郑家纯成为接班人。

  从1971年5月起,就加入周大福集团担任周大福香港董事。

  郑裕彤在隐退之际,将郑氏家族产业交给了长子郑家纯掌管。

  

  而第三代接替家业的也是郑家纯的子女。

  郑家纯的女儿,郑裕彤的孙女郑志雯,哈佛大学应用数学文学学位,主修经济。如今已经是香港新世界酒店集团如今的掌门人,一位年轻的女将。在加入家族企业并负责新世界酒店业务之前,在一家国际投资银行及国际美资私募股权公司负责地产投资业务。是不是画风也和豪门名媛不一样。

  郑家纯的儿子郑志,如今也已经迈到台前。以长子嫡孙的身份,担任周大福集团的执行董事,还将成为新世界第三代接班人。

  

  这个1981年出生的富三代,并没有像其他香港的富三代一样,和娱乐圈的女明星打成一片,而是娶了一个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高材生,用心干事业的决心可见一斑。

  不过这么大的家族,也不可能完全和娱乐圈没有关系。

  主要由郑裕彤的次子郑家成“承担”了。

  1983年,郑家成与香港传奇港姐邝美云拍拖,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后来男方因与蓝洁瑛传绯闻,与邝美云分手,此事闹得沸沸扬扬。

  

  

  不过两家关系一直很好,2000年邝美云的珠宝店开张,郑裕彤是她最大的供应商,还亲自帮她站台。彤叔中风入院,报道称邝美云日日为彤叔念经祈祷。

  

  如今邝美云成为坐拥5亿叱咤四方的豪门,也要感谢郑裕彤。

  

  

  他的离开,代表着时代的落幕

  1973年,香港电视剧《狮子山下》热播,剧中香港普通市民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也激励着那个年代的香港人为美好生活而努力,成为老一辈香港人的真实写照。

  

  郑裕彤曾经就是香港狮子山精神的代名词:

  不畏艰辛,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精神,加上超越常人的智慧与眼光,在逆境中逆流而上,一手缔造了自己的财富帝国。代表着香港经济最辉煌的年代,和典型的香港企业家的打拼精神。

  

  在历史车轮的滚动中,时代的传奇在慢慢落幕,这样的大佬如今走一个少一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54

嫌棄KFC全家桶不夠全家吃 美國老太憤怒索賠2000萬美元

據FORTUNE報道,美國的一名64歲的老太太Anna Wurtzburge在肯德基(KFC)買炸雞桶餐回家後,發現炸雞的量跟廣告顯示的塞滿整個桶大有出入。她認為這是廣告誤導,於是訴諸於法院索償2000萬美元(約1.4億人民幣)。

據悉,Anna Wurtzburger今年夏天在肯德基買了一個炸雞桶餐,但回家與家人享用時,發現炸雞分量和廣告顯示的塞滿整個桶大有出入。

Wurtzburge表示:“食物份量根本不夠一家人吃。它們都很小塊兒。”她隨即致電美國喬治亞州的肯德基總部,後者回應稱她購買的是8件雞套餐,而為了讓人看到桶里的炸雞,才會把廣告中的炸雞擺放成塞滿狀。

為了平息Wurtzburge的憤怒,肯德基提出賠償70美元代金券,但是老太太仍然不滿,最終決定訴諸法院,索賠2000萬美元,約合1.4億人民幣。

而肯德基稱老太太的指控無理,會要求法院撤訴。“客人收到的正是她所要求的。她買了一桶八塊的雞肉,她確實收到了八塊雞肉,“肯德基一位發言人說,“我們的菜單和廣告清楚地顯示我們的20美元全家桶包括八塊雞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33

京東快遞員盧的故事:一次網頁差評罰款2000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7/159452.shtml

京東快遞員盧的故事:一次網頁差評罰款2000
博望誌 博望誌

京東快遞員盧的故事:一次網頁差評罰款2000

在平臺制定的苛刻規則中,客戶物流權益被充分保障,可背後是否有人的權益被犧牲?

本文系創業人物媒體博望誌(ID:szsbf)給i黑馬的投稿。文 | 胡欣/攝影 | 胡欣 崔神 /編輯 | 小肥人 / 采訪 | 胡欣

在電商嚴格的配送管控和承諾中,一線城市發達的物流系統,像是一臺運轉規則嚴密的傳送機器,它承載並實現了資本與企業所期望的藍圖。每一臺遊走於街頭人群中的低速機器和駕駛員,締結出無形的傳輸通道。

他們像是城市里無所不在的隱形群體,不斷依托於商品完成人對人的接駁,卻從未真正存在於其生活中。在平臺制定的苛刻規則中,客戶物流權益被充分保障,可背後是否有人的權益被犧牲?

博望誌講一個北京市昌平區京東家電配送員的故事。

圖片2

*電商企業的雙11營銷大範圍展開,替代了此前的配送員形象宣傳廣告

1

飯桌上,盧講起一位淹死在京密引水渠的前同事的故事。

宅急送改制以前,盧在那里幹了不到兩年,認識了一個「為人圓滑、處世精明、吃苦耐勞」的快遞員。在同事的眼里,此人很會賺錢,除了每個月超標完成任務,還見縫插針接私活,給昌平當地的一些熟客做物流中轉業務。

盧當時不明白,這個月入絕不低於五位數的同事,為啥頓頓吃饅頭鹹菜,當面提出疑問後,對方告訴他:每個人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他當即覺得,這話十分有道理,便常常用來告誡自己。但得知此人淹死在運河之後,他又替他感到不值。「命都沒了,賺那麽多錢有啥用呢?」

他喝得不多,但是臉頰已經微微泛紅,言談舉止比白天更加直接、武斷,這也許是下意識,也可能是疲倦到無力掩飾。他喝光了兩瓶純生,又順手拎走了我那一瓶,把酒倒進杯子,一飲而盡:對於盧來說,這就是一天之中最輕松自在的時刻。

昌平區馬池口鎮白浮村同中國許多村落相比,看不出什麽特別。夜晚的街道嘈雜混亂,小吃店毫無秩序地擁擠著。門口總站著幾個看起來無所事事的中年人,三兩成群,一邊抽著煙,一邊在各色霓虹標牌和路燈照不到的街角來回踱步,被動而安靜地隱入身後的世界。

我和盧吃飯的這家餐館就隱匿於此,它對許多昌平人來說是一處隱形的角落,但卻是盧最熟悉的世界,在我們落座的這張飯桌邊,他曾跟生意上的合夥人分道揚鑣,兩萬多塊錢投資至今沒能要回來;也是在這兒,盧講述著那個淹死的同事,其生前上百萬的存款,和那輛至死都沒能買到手的現代ix35。

從另外一個人的意外死亡里,盧看到了自己。從2007年初來北京,到如今結婚生子,他終於找到了拼命工作和賺錢的理由。

「為了生活。其他啥都不為。」

圖片3

*唯一的訣竅就是咬緊牙關,因為一旦把貨放在半道上,就再也拿不起來了

2

盧是四川宜賓人,父母在他上初中的時候就去了成都。農村有地,但他不會種,又因為學習成績不出眾,他早早便放棄了上大學的想法,打算到大城市謀生計。他說自己小時候並不是一個老實孩子,經常和表弟偷偷翻墻到草堂里玩,被人抓住後,爸爸會拿著一米多長的竹竿一路抽著他們回家。

孩童時代的頑劣,多年後化為馬路上的恣意。

午後的東關,盧和我合騎一輛搖搖晃晃的電動三輪車,拉著負重過載的洗衣機、微波爐、電冰箱等家電,飆馳在塵土飛揚、貨車如火箭炮般來往穿行的朝辛路上,兩個四川人分坐一邊,各自操控著左右兩個電門把手,毫無默契地掌控著行駛的方向。

這個場面的戲劇性在於:對我而言,這像是一場作死的挑戰,唯一能做的就是閉上眼睛,什麽都不想,任憑骯臟的空氣和隨時可能被撞飛的危機感蹂躪和擠壓;而坐在一旁的盧,簡直是馬路上的飛行員,總能夠找到最精準的角度轉向、變道、加速、超車。

他顯然不是一個有經驗的騎行者。就在采訪前不久,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讓盧的駕照被扣押了,他的老板不得已借出一輛電動三輪車救急。結果這位半路騎手碰上了北京最糟糕的時節,入秋之後氣溫驟降,盧騎車送貨還沒到兩天就被吹感冒了,當天他一邊騎車一邊聊著自己的故事,講話中的斷句往往取決於抽吸鼻涕的需要。

下一單貨要送到鐵路對面的朝鳳南路,盧的車需要殺入路口左邊一條狹窄的小巷,身後疾馳的車輛似乎並沒有減速的打算。在我猶疑之際,盧已經調轉了車頭的朝向,在沒有後視鏡的情況下,一步步逼近馬路中央。我的心臟隨著刺耳的鳴笛聲蹦出了一種自殺的節奏,盧卻混不吝地教導著我:怕什麽?反正後面的車也不敢撞你。

搏命般的工作精神是在長期的送貨經驗中總結練就的:在每天長達8-10小時的送貨過程中,安全和速度的選擇權永遠被掌握在客戶手里,對催單和投訴的擔心與不確定感,讓行駛安全變成一種毫無意義的奢求。送得快、送得準,才是最粗暴的信仰。

盧坦言,他現在已經收斂了許多,因為這份工作幾乎是他一家三口的全部收入來源,他的安全牽系著整個家庭的命運。「我比不上那些送外賣的,整天在馬路上玩兒命似的,簡直是瘋了。」

沒送過貨的人,大概不能理解其中的無奈之處。盧算了一筆賬:按照沒有保底月薪,一單貨12塊錢,每天平均30單貨,一次電話投訴罰款最低200元,一次網頁差評最低2000元,沒有車損、油費補貼和社保的標準來看,像盧這樣的普通送貨員,根本無法承受送貨超時和客戶投訴的後果。

一次投訴意味著丟掉半月辛苦錢。如果送貨流程完成不嚴謹,盧還要做好白幹一個月的準備——曾有一次沒做貨品當場校驗,他為不知如何出現的一臺碎屏電視,買了幾千元的單。

還有比扣錢更令人煩惱的問題。剛過去的十一假期,就出了個岔子。

當日雨下得很大,昌平城區被遊人車輛圍堵得水泄不通。可當天的貨單量不少,收貨地址分散,必須按計劃一單單送下去。其中一個大件他沒辦法獨立配送,要等去十三陵的同事晚上回到取貨點,合作送貨。

當日他被這位客戶催了兩次單。傍晚十分,耐心耗盡的收貨人給雨中奔波的盧再次來電,破口大罵。這是一種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中頗為常見的收件人意識,在電商企業嚴格的配送管控和承諾下,發達的物流系統像是一臺定時運轉的傳送機器,由人為因素導致的配送問題,往往被視為不可接受的理由。

盧曾想脫了衣服去和這人幹上一架,但終歸沒有。一小時後,在同事配合下,完成了那一單配送。

之所以在辱罵面前選擇沈默,原因在於他自認為過了「傻逼」的年齡。初到北京時,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餐廳服務員,曾因為瑣事與食客打過三次架,被罰連續站了好幾天的班。

有了老婆和孩子以後,盧沒立場再任性地生活。

這種意識慢慢轉變成自我保護的本能。駕照被扣押的那天,盧旁觀了那個追尾他的司機和交警爭執的整個過程,他覺得那人簡直蠢到了極點,挑戰權力是一種沒有任何價值的行為。而責任認定也印證了他這一想法:那位「抗爭者」被扣了10分,罰款900多元;盧順應交警配合調查,只扣了三分。雖然駕照還是被扣押了,但盧覺得在做人這一局,他已經勝利。

許多年前那個翻草堂的孩子很難想象,在越發強調獨立價值和多元個性的城市里,忍耐和退讓,卻是他學會的第一條生存要訣,也給如今的他找到了最合適的位置:在一個不被別人過度關註和在意的角落,單調而機械地完成自己該做的事,順應而不爭辯地活著。

圖片4

*競爭對手在車身的惡意塗鴉

3

盧一個親戚家的孩子,在北京賣過一段時間保險,覺得壓力太大,後來跟著盧去送了半天貨,乖乖回去賣保險了。

「小時不努力,長大送快遞。」盧坦然自嘲道,他認定但凡有點本事的人,都不會願意幹這一行。對身高一米七上下、身形瘦小的盧來說,家電配送是一件天然帶有挑戰性的工作。盧說自己的承受力上限在七十五公斤左右,而他送過的最大一單貨是一百三十公斤。昌平城區許多老式居民樓區根本沒電梯,他都是自己背著貨一步步爬上樓的。最初,每次爬到別人家門口他雙腿就止不住地打顫,後來發現這功夫有得練,堅持熬過幾個月,開始稍稍習慣了。

這種挑戰人類極限的工作方式,在我陪盧送貨的那天,終於親眼見到了:一臺足夠兩米高的電冰箱,一口氣背上六樓。因為舊式板樓的樓梯口過於狹窄,他需要在超負荷狀態下精準地找到轉身的角度,這意味著盧的腰部和膝蓋要承受不可想象的重量。

對付此類重型家電,盧唯一的訣竅就是咬緊牙關絕不松手,在沒有到達指定樓層之前咬定一口氣千萬不能泄。因為缺少助力,一旦把貨放在半道上就再也拿不起來了。

對於盧來說,每天最痛苦的時刻就是早晨鬧鐘敲響的那幾秒鐘,渾身又酸又疼,一點兒勁兒都使不上,可看看老婆孩子,還是得爬起來賺錢。

提貨點是白浮村邊上一個小院子,外面有一條寬闊的土路,左側是一面兩米高的圍墻,外面是村里的平房聚集地。空氣里帶著一股燒柴火的味道,偶有一兩輛疾馳的汽車駛過會帶起漫天的灰土。只有鐵門上貼著的一幅京東的宣傳海報,是北京六環外院落與納斯達克電商巨頭關聯的唯一線索,但也已經被塗抹得辨不出原貌。

院子里堆滿貨物,這里的承包商主要負責家電大件,冰箱和洗衣機居多,每天早上卸貨後,盧和其他派送員就拿著當天的訂單,一件件地翻找商品,逐一扛到車上。院子東側有兩間昏暗的臥室,有時送貨到半夜一兩點鐘,實在不想回家就在這里湊合一宿。水泥地板有些坑窪,兩間屋子的墻壁像是從來沒有修繕過,因為受潮而發黴的角落散發著一股酸味。室內除了一架斑斑鐵銹的上下鋪和一張木桌,還放著一臺嶄新的「美的」飲水機。

這里最有生機的,是一條小土狗。盧告訴我,它是從外面撿回來的,大家每天輪流餵食。小動物的意外出現,為配送員們日常繁重的體力勞動中收斂起的愛心與善意找到一個出口。

4

也許是因為父輩從未信奉過「讀書改變命運」,放棄高考的盧,也不曾質疑過自己的選擇。他自詡為一個認命的人,並且不願掙紮在那些無謂的可能性之中。在他的眼里,即便是參加了高考,也未必能夠上得了大學;即便是上了大學,也未必就會比現在過得更好。讓他堅信不疑的,是每個人都在靠自己的本事賺錢,在這一點上,盧認為自己和所謂的社會精英無甚不同。

可現實總在挑戰他的認知。盧的兒子三歲,在昌平本地進了幼兒園。某次同班同學得了白血病,學校組織捐款,他讓兒子帶了一百塊錢,去了才發現,有些同學家長出手就是一兩千元。盧認為,按財富能力,自己這事做得不虧心,但還是擔心孩子在學校被人瞧不起。

另一次班級組織采摘,他見孩子愛吃蘋果,一咬牙就摘了兩百多塊錢的,可事後發現其他家長一買就上千塊,吃不完的全都轉送給老師,這又讓他目瞪口呆。

好強的盧在孩子面前顯得有些脆弱,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訴兒子要聽話,你如果懂事,老師起碼不會另眼相待。

盧總在反複告訴自己社會就是這樣,很多事情,無論自己如何賣命,都避無可避。他坦承在接送孩子上下學時,常看到別的家長開著高級轎車,即便他明白這不應該成為嫉恨的理由,卻還是控制不住地認為那是一種公然的炫富。

盧沒有社保,將來孩子能否繼續留在北京上學也成了問題。在這座奮鬥了近十年的城市里,他一直盡力地完成和實現著自己命運的一部分,卻依然難以找到一處真正的容身之所。

他時常提醒自己和別人並沒有什麽不同,絕不希望被歸類為掙紮在都市邊緣的「弱勢群體」。靠本事賺錢,是他眼里最公正客觀的社會法則。

對命運的順從感,與其說是被現實所擊垮後的投降,不如說是一場束手無策的防守。盧在餐館工作的時候,經常聽師傅提起郭琦的故事,一個同樣從廚房里走出來的打工客,如今已經成為大鴨梨集團的總經理。可是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職業軌跡,他連追夢的資本都沒有,禁錮自己的是什麽,他說不清。

十月以來,七點後的昌平城區就已經寒風刺骨。高架橋邊的路燈投射出一道道刺眼的白色光束,讓馬路上的世界更加無情。我們的電動三輪車依然不懈地穿行在複雜的路況中,冷氣流忍不住要侵蝕我每一寸暴露在外的皮膚。而比風更加冷漠的,是在我們身旁不斷飛奔而過的車流。

每當一輛疾馳的車擦身而過,我總會鎖緊身體,不自覺地打一個寒顫。

盧問,「你害怕嗎?」

我搖搖頭說,「太冷了。」

他別過頭,沒再說什麽。

圖片5

*盧的臨時座駕,采訪當日,它行駛在輔路上的最高時速是60km/h

5

晚上八點的白浮村,透露著一股被忽略的味道。

餐館西邊不遠處,是一個宅急送取貨站,也是盧工作過的地方。從街對面向門口望去,只看得到褐、綠、藍、黑,分別是生銹的鐵窗圍欄,發潮的瓷磚片,已經被腐蝕過久的卷簾門,和昌平郊區在這個時節里懨懨的天色。

站在這里,也許很難想象十分鐘車程外的昌平縣城此刻正是華燈初上。村里街邊理發店張貼著的「開業大吉」的紅色橫條,像是在挑戰著無人光顧的冷清和沒落。無謂的爭辯並不能改變一件殘酷的事實:在這里,唯一能夠與繁華都市共享的,只有京城入秋之後揮之不散的霧霾。

這是京漂十年後,盧選擇的棲身之所。因為工作,他經常奔走於昌平縣城的大街小巷,對這里的一切了如指掌,可白浮村是唯一能夠接納和包容他的地方。這里的白天很短,夜晚很長。

餐館的老板娘也是個四川人,每當有人買單,她總是興致索然地操作著手機。這份倦態並不是毫無來由:自從有了移動支付,交現金和刷卡的客人明顯少了許多,找零錢的功夫雖然免去了,可她現在面臨的最新挑戰,是支付寶的臉部識別功能。

「請笑一笑。」已經是我第六次聽見她的手機傳來這句口令,人工智能甜美音色的對面,是老板娘僵硬到不自然的笑臉。

「讓你笑一笑。」旁邊幾個剛剛還盯著手機目不轉睛的夥計,這時候忍不住樂出聲來。

坐在我對面的盧,也終於舒展眉頭,嚷了一句,「你笑啊!」

「我笑啦!」

京東配送員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810

訪日外國遊客數首破2000萬人次 ,中國遊客“爆買”現象降溫

日本觀光廳31日發布估算數據,截至10月30日,2016年訪問日本的外國遊客數突破2000萬人次。全年訪日外國遊客超過2000萬尚屬首次,用約10個月時間超越了去年創下的全年1974萬人次的最高紀錄。但前九個月同比增幅為24%,與去年的47%相比增速有所放緩。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政府在觀光戰略中提出了到2020年全年4000萬人次的目標,將加速完善住宿設施,改善接待環境。

日本國土交通相石井啟一發表評論稱,“為實現目標,今後也將繼續強有力地推進提升地方觀光資源魅力和完善基礎設施等政策。”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指出:“簽證發放條件放寬,消費稅免稅制度適用範圍的擴大等大膽的政策接連出臺取得了成效。”

今年2月在東京都臺東區的淺草寺雷門前合影留念的外國遊客。(圖:共同社)

2016年雖然存在熊本地震導致韓國遊客一度減少等負面因素,但廉價航空公司(LCC)等增開日本與亞洲各國之間的航線以及遊輪停靠數量增加對遊客人數上升做出了很大貢獻。3月賞櫻季單月外國遊客數首次超過200萬人次,7月甚至創單月歷史新高達到229.7萬。

報道稱,得益於訪日宣傳和放寬簽證發放條件,來自東南亞等地的遊客增長頗為顯著。

但中國遊客大量購買高價商品的“爆買”現象有所降溫。7~9月訪日遊客總消費額遭遇了4年零9個月以來的首次同比下滑。今後如何延長遊客逗留時間等吸引消費的舉措也將成為重點問題。

據悉,2013年,訪日外國遊客數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今年前9個月遊客數累計已達1797.8萬人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66

任正非憑什麽讓華為2000多名高級專家和幹部“下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31/159515.shtml

任正非憑什麽讓華為2000多名高級專家和幹部“下崗”?
黑馬哥 黑馬哥

任正非憑什麽讓華為2000多名高級專家和幹部“下崗”?

除了情懷和遠方,還有大量的金元。

10月29號,同一天,華為任正非和微信張小龍的演講在社交網絡瘋傳。

10月28日,華為動員了2000多名高級幹部和專家,把他們重新投放到一線,探索無人區,別以為都是歐美,也包括非洲、中東等“艱苦的地區和國家”。

很多人或許會說,這沒什麽啊,16年前華為也有過一次這樣的舉動。但各位創始人請註意,那時華為還比較窮,為了生存,不得不四處征戰,“青山處處埋忠骨”。而當下華為派遣的2000多年高級專家和幹部,按華為全員持股政策和優厚的薪酬體系,都是百萬、千萬乃至億萬富翁了,早已財富相對自由的他們,為什麽在任正非一聲令下就奔赴一線呢?

1、這是華為的需要

今年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任正非當著國家領導人和上千名兩院院士的面,充滿危機感地說:“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而對大流量、低時延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中。”

“我們錯過了語音時代、數據時代,世界的戰略高地我們沒有占據,我們再不能錯過圖像時代。我們不能像過去一樣,以招聘新員工培訓後撲入戰場,等3~5年他們成熟的時候,這個機會窗已經半開半掩了,我們又失去了一次占領圖像高地、雲化時代的機會。”

所以,任正非需要2000多名高級專家和幹部沖到一線去,奪取這個技術高地。“我們短時間直接選拔了,有15~20年研發經驗的高級專家及高級幹部投入戰場,他們對技術深刻的理解能力,與前線將士的戰場掌控能力結合在一起,一定會勝利的。”

2、華為多年形成的奮鬥文化和軍旅文化起作用的結果

提起華為的奮鬥文化,那是相當的厲害。創業黑馬學院的一個學員本已是10億身家的人,但跟著黑馬營到華為學習一趟後,受華為奮鬥文化感召,回京後重新開始創業。

華為創立時,一窮二白,早年做數字交換機時籍籍無名,沒錢、沒技術。華為的產品技術雖一般,但服務做到極致——只要客戶有需要,華為人可以半夜兩三點還能趕到客戶那。華為至今還保留著所有高管和中層手機24小時開機的習慣。這種極致的服務體驗最終讓華為在早期彌補了技術上的弱勢,贏得了市場。極致服務至今依然被任正非認為是華為“進攻中的重要防線”。

當然,除了“奮鬥”文化,華為還有很強的“軍旅”文化。任正非自己就是軍隊轉業的高級幹部,對於華為,外界比較熟知的是“行軍床”,任正非的各種講話里充滿了各種軍事術語。華為管理體系借鑒了美國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度,設立輪值CEO等體制。軍隊文化強調服從,強調打勝仗。為了打勝仗,少將可以隨時到前線當連長,帶領別動隊完成特殊任務和使命。

3、華為“厚祿高爵”的威力

但筆者認為,任正非所以能讓這2000多名高級幹部和專家能奔赴前線,很重要的原因是華為舍得下血本“收買”知識分子。據小道消息,這次被派遣出征的高級專家和幹部,人人加薪升職,而且加的不是一點半點。顯然,任正非深諳此道——華為95%以上都是知識分子,華為2015年的收入是3900億元,花了員工身上的錢達到1377億,相當於阿里巴巴一年的收入。按17萬員工計算,平均下來,人均年收入超過80萬元,年薪百萬的員工超過萬人,年入500萬元的人超過千人。

任正非既能用情懷、夢想去激勵這些高級專家和幹部,讓他們拼命幹活,也能給足“金元”。按以前華為的經驗,凡是到艱苦地區和前線奮鬥過且出好成績的員工,華為給予的激勵超乎所有人想象的豐厚。這就是華為在全球的研發中心都能挖愛立信等頂級人才的核心原因。

4、2000多名高級專家和幹部到一線會帶來什麽結果?

不得不說,任老板這招很厲害。

2000多名高級專家和幹部被趕到一線,那意味著空缺出那麽多崗位,華為研發體系徹底被激活。

上面說到,華為薪酬優厚,每年離職率都是個位數,而業界普遍水平是兩位數。這可能導致華為出現板結,十幾年的老員工比比皆是,年輕人沒有出頭的機會,坑都被“老幹部”占了。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老幹部”呆在公司時間長了,很容易形成山頭。更為危險的是,按他們的薪資水平,早已經相對財務自由,缺乏奮鬥的動力。

“不能打仗的主官將會離開崗位。隨時準備下臺,才能不下臺。”任正非這句話道出了這次調動的重要原因。

老人被趕到“一線”崗位,重新熟悉用戶和市場,探索未知區域,激發出新的活力。而老人一走,年輕人大量上位(2000多個高級崗位啊),也給原來的研發體系帶來創新活力。任老板再給這些年輕人一年數幾十億美的研發投入,上下一心,一起摸索技術無人區,哪有不成的道理?

以下文章摘自任正非在“出征·磨礪·贏未來”研發將士出征大會的講話提綱:

在當前行業數字化及網絡轉型的時機,我們從研發集結了2000名高級專家及幹部,奔赴戰場,與幾萬名熟悉場景的前線將士,結合在一起,形成一股鐵流。在機會窗開啟的時間,撲上去,撕開它,縱向發展,橫向擴張。

我們的總戰略正如徐直軍在法蘭克福寬帶大會上所說的,“做多連接,撐大管道”。我們錯過了語音時代、數據時代,世界的戰略高地我們沒有占據,我們再不能錯過圖像時代。我們不能像過去一樣,以招聘新員工培訓後撲入戰場,等3~5年他們成熟的時候,這個機會窗已經半開半掩了,我們又失去了一次占領圖像高地、雲化時代的機會。因此,我們短時間直接選拔了,有15~20年研發經驗的高級專家及高級幹部投入戰場,他們對技術深刻的理解能力,與前線將士的戰場掌控能力結合在一起,一定會勝利的。

像這樣的誓師大會,我印象很深的,還有2000年的五洲賓館的出征將士的送行大會。“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大標語,充滿了一種悲壯,其實我們那時連馬革也沒有。為了身份的證明,我們需要世界市場的成功,在完全不了解世界的情況,就踏入了茫茫的“五洲四洋”,那時非洲還在戰亂中……

風蕭蕭兮易水寒,在那外匯管制的時代,常常發生我們的員工在麥當勞刷不出卡來的窘境。有一本小書《槍林彈雨中成長》就記錄了一代人的艱辛。今天能達到800多億美元的銷售收入,融進了多少人的青春、血汗與生命。我們今天成功了,不要忘記一起奮鬥過的人。不要忘記不管是因公,還是因私,獻出了生命的人。我們今天已有大片土地,一定能找到紀念他們的形式。

今天我們的勇士又要出征了,我們已經擁有170個國家武裝到牙齒的鐵的隊伍,我們的流程IT已經能支持到單兵作戰。每年我們仍會繼續投入上百億美元,改善產品與作戰條件。我們要從使用“漢陽造”到駕駛“航母”的現代作戰方式轉變。我們除了在傳統增量市場大量培養將軍,創造成績,多生產糧食外。

在新的機會領域,我們也要努力成長。雲化是我們不熟悉的領域,圖像雖然我們領先,但海外除德國大規模實踐的經驗外,在其他國家還沒有規模化的成功,還沒有建立一支成熟的隊伍。特別是面對大視頻帶來的流量洪水和更低的時延要求,我們還沒能駕馭。戰略預備隊只能一邊學、一邊教、一邊幹,讓小老師逐漸成為“大教授”;讓二等兵在戰火中升為將軍。大時代呼喚著英雄兒女,機會將降臨有準備的人。大江東去浪淘沙,天翻地覆慨而慷,不能打仗的主官將會離開崗位。隨時準備下臺,才能不下臺。

服務是我們進攻中的重要防線,網絡容量越來越大,越來越複雜,維護越來越困難,任何新公司、黑天鵝要全球化,都不可逾越此障礙。沒有多年的積累是不可能建立起來活的“萬里長城”、“馬奇諾防線”,我們這道歷時28年建立的服務體系,不是容易超越的,特別是這條防線正在逐步人工智能化。GTS這些年的進步,為我們建立了鞏固的防線,使我們進可攻退可守。我們迫切需要更多的專家、將軍,建立起對未來複雜網絡,更鞏固的防線。“江山代有才人出”,服務將是我們不敗的基礎。

20多年前我們走出國門,是為了身份的證明,我們曾借用二戰蘇聯紅軍瓦西里?克洛奇科夫的一句口號,“背後就是莫斯科,我們已無退路”。莫斯科不是我們的,我們根本就沒有任何退路。我們向前走,被認為是共產主義在進攻,退後被認為是資本主義在萌芽,當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里時,面對陌生的妻兒,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因為對客戶說得太多了。

在他們最需要陪他們遊戲,給他們講講故事的時候,我們生命的時間,完全被為生存而戰全部絞殺了。兒女總有一天會明白,他們的父、母無怨無悔的一生,明白他們父、母像中央空調一樣溫暖了全人類,沒有像電風扇只吹拂他們的偉大情懷。但是,我們永遠不能報答自己父輩的良心自責,將久久縈懷。

我們除了在市場戰線要獲得成功外,在技術戰線我們也要有所作為。我們每年除了給開發撥付80~90億美元以上的開發經費外,將給研究每年超過30多億美元的經費。我們為什麽要延伸到基礎研究領域,因為這個時代發展太快了,網絡進步的恐怖式發展,使我們不能按過去科學家發表論文,我們理解後去做工程實驗,然後產品,這樣緩慢的道路。

我們現在就要選擇在科學家探索研究的時候,探進腦袋去思考如何工程化的問題。我們不僅要使自己數十個能力中心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努力探索,不怕失敗。而且要越過工卡文化,大量支持全球同方向的科學家。我們的投資是不具狹義目的的。正如我在白俄羅斯科學院所說的,我們支持科學家是無私的,投資並不占據他的論文,不占有他的專利、他的成果,我們只需要有知曉權。不光是成功的,包括他失敗過程的知曉權。像燈塔一樣,你可以照亮我,也可以照亮別人,而且燈塔是你的,完全不影響你產業化。

我們今天集結2000多名高級專家及高級幹部走上戰場,讓他們真正去理解客戶需求,背上他們自己制造的降落傘,空降到戰火繽紛的戰場。“春江水暖鴨先知,你不下水,怎麽知道天氣變化”。當前“天氣預報”絕大多數都是美國作出的。美國不僅集中了大量優秀人才,而且創新機制、創新動力洶湧澎湃。我們要敢於聚焦目標,飽和攻擊,英勇沖鋒。不惜使用範弗里特彈藥量,對準同一城墻口,數十年持之以恒的攻擊。敢於在狹義的技術領域,也為人類作出“天氣預報”。努力在基礎科學上領先,與以客戶為中心並不矛盾。客戶需求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

正如胡厚崑所說的,我們每年要破格提拔4000多個員工,以激活奮鬥的力量。讓優秀人才在最佳時間、最佳角色,作出貢獻。人力資源的評價體系要一國一制,用什麽考核什麽,不進行無目的的考核,讓前線將士聚焦在作戰上。人力資源要研究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熵死現象,避免華為過早地沈澱和死亡。

郭平提出,用法律遵從的確定性,來應對國際政治的不確定性。給我們指出了正確處理國際關系的方向。我們的財務管理已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結束區域站點存貨無法盤點歷史,中心倉存貨的帳實準確率99.89%,站點存貨的帳實一致率98.17%。有成功實踐經驗的優秀專家及幹部正在大規模成長,但不能就此滿足。要有應對金融危機的預案,要壓縮超長期庫存和超長期欠款。提高合同質量是最根本的措施。

三十年的奮鬥,我們已從幼稚走向了成熟,成熟也會使我們惰怠。只有組織充滿活力,奮鬥者充滿一種精神,沒有不勝利的可能。炮火震動著我們的心,勝利鼓舞著我們,讓我們的青春無愧無悔吧。

春江水暖鴨先知,不破樓蘭誓不還。

華為 任正非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86

任正非送2000名高級幹部出征海外:不破樓蘭誓不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9/159507.shtml

任正非送2000名高級幹部出征海外:不破樓蘭誓不還
周路平 周路平

任正非送2000名高級幹部出征海外:不破樓蘭誓不還

“奔赴戰場,與幾萬名熟悉場景的前線將士,結合在一起,形成一股鐵流。在機會窗開啟的時間,撲上去,撕開它,縱向發展,橫向擴張。”

i黑馬訊 10月29日消息 10月28日,華為舉行“出征·磨礪·贏未來”研發將士出征大會,創始人任正非親自為2000多名華為高級專家和幹部送行,並在演講中強調,“春江水暖鴨先知,不破樓蘭誓不還。”16年前,華為第一次出征海外,當時的口號是: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這次2000名華為高級專家和幹部將奔赴海外,任正非給他們下達了非常明確而的任務:“奔赴戰場,與幾萬名熟悉場景的前線將士,結合在一起,形成一股鐵流。在機會窗開啟的時間,撲上去,撕開它,縱向發展,橫向擴張。”

以下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演講全文:

在當前行業數字化及網絡轉型的時機,我們從研發集結了2000名高級專家及幹部,奔赴戰場,與幾萬名熟悉場景的前線將士,結合在一起,形成一股鐵流。在機會窗開啟的時間,撲上去,撕開它,縱向發展,橫向擴張。我們的總戰略正如徐直軍在法蘭克福寬帶大會上所說的,“做多連接,撐大管道”。我們錯過了語音時代、數據時代,世界的戰略高地我們沒有占據,我們再不能錯過圖像時代。我們不能像過去一樣,以招聘新員工培訓後撲入戰場,等3~5年他們成熟的時候,這個機會窗已經半開半掩了,我們又失去了一次占領圖像高地、雲化時代的機會。因此,我們短時間直接選拔了,有15~20年研發經驗的高級專家及高級幹部投入戰場,他們對技術深刻的理解能力,與前線將士的戰場掌控能力結合在一起,一定會勝利的。

像這樣的誓師大會,我印象很深的,還有2000年的五洲賓館的出征將士的送行大會。“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大標語,充滿了一種悲壯,其實我們那時連馬革也沒有。為了身份的證明,我們需要世界市場的成功,在完全不了解世界的情況,就踏入了茫茫的“五洲四洋”,那時非洲還在戰亂中……。風蕭蕭兮易水寒,在那外匯管制的時代,常常發生我們的員工在麥當勞刷不出卡來的窘境。有一本小書《槍林彈雨中成長》就記錄了一代人的艱辛。今天能達到800多億美元的銷售收入,融進了多少人的青春、血汗與生命。我們今天成功了,不要忘記一起奮鬥過的人。不要忘記不管是因公,還是因私,獻出了生命的人。我們今天已有大片土地,一定能找到紀念他們的形式。

今天我們的勇士又要出征了,我們已經擁有170個國家武裝到牙齒的鐵的隊伍,我們的流程IT已經能支持到單兵作戰。每年我們仍會繼續投入上百億美元,改善產品與作戰條件。我們要從使用“漢陽造”到駕駛“航母”的現代作戰方式轉變。我們除了在傳統增量市場大量培養將軍,創造成績,多生產糧食外。在新的機會領域,我們也要努力成長。雲化是我們不熟悉的領域,圖像雖然我們領先,但海外除德國大規模實踐的經驗外,在其他國家還沒有規模化的成功,還沒有建立一支成熟的隊伍。特別是面對大視頻帶來的流量洪水和更低的時延要求,我們還沒能駕馭。戰略預備隊只能一邊學、一邊教、一邊幹,讓小老師逐漸成為“大教授”;讓二等兵在戰火中升為將軍。大時代呼喚著英雄兒女,機會將降臨有準備的人。大江東去浪淘沙,天翻地覆慨而慷,不能打仗的主官將會離開崗位。隨時準備下臺,才能不下臺。

服務是我們進攻中的重要防線,網絡容量越來越大,越來越複雜,維護越來越困難,任何新公司、黑天鵝要全球化,都不可逾越此障礙。沒有多年的積累是不可能建立起來活的“萬里長城”、“馬奇諾防線”,我們這道歷時28年建立的服務體系,不是容易超越的,特別是這條防線正在逐步人工智能化。GTS這些年的進步,為我們建立了鞏固的防線,使我們進可攻退可守。我們迫切需要更多的專家、將軍,建立起對未來複雜網絡,更鞏固的防線。“江山代有才人出”,服務將是我們不敗的基礎。

20多年前我們走出國門,是為了身份的證明,我們曾借用二戰蘇聯紅軍瓦西里?克洛奇科夫的一句口號,“背後就是莫斯科,我們已無退路”。莫斯科不是我們的,我們根本就沒有任何退路。我們向前走,被認為是共產主義在進攻,退後被認為是資本主義在萌芽,當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里時,面對陌生的妻兒,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因為對客戶說得太多了。在他們最需要陪他們遊戲,給他們講講故事……的時候,我們生命的時間,完全被為生存而戰全部絞殺了。兒女總有一天會明白,他們的父、母無怨無悔的一生,明白他們父、母像中央空調一樣溫暖了全人類,沒有像電風扇只吹拂他們的偉大情懷。但是,我們永遠不能報答自己父輩的良心自責,將久久縈懷。

我們除了在市場戰線要獲得成功外,在技術戰線我們也要有所作為。我們每年除了給開發撥付80~90億美元以上的開發經費外,將給研究每年超過30多億美元的經費。我們為什麽要延伸到基礎研究領域,因為這個時代發展太快了,網絡進步的恐怖式發展,使我們不能按過去科學家發表論文,我們理解後去做工程實驗,然後產品,這樣緩慢的道路。我們現在就要選擇在科學家探索研究的時候,探進腦袋去思考如何工程化的問題。我們不僅要使自己數十個能力中心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努力探索,不怕失敗。而且要越過工卡文化,大量支持全球同方向的科學家。我們的投資是不具狹義目的的。正如我在白俄羅斯科學院所說的,我們支持科學家是無私的,投資並不占據他的論文,不占有他的專利、他的成果,我們只需要有知曉權。不光是成功的,包括他失敗過程的知曉權。像燈塔一樣,你可以照亮我,也可以照亮別人,而且燈塔是你的,完全不影響你產業化。

我們今天集結2000多名高級專家及高級幹部走上戰場,讓他們真正去理解客戶需求,背上他們自己制造的降落傘,空降到戰火繽紛的戰場。“春江水暖鴨先知,你不下水,怎麽知道天氣變化”。當前“天氣預報”絕大多數都是美國作出的。美國不僅集中了大量優秀人才,而且創新機制、創新動力洶湧澎湃。我們要敢於聚焦目標,飽和攻擊,英勇沖鋒。不惜使用範弗里特彈藥量,對準同一城墻口,數十年持之以恒的攻擊。敢於在狹義的技術領域,也為人類作出“天氣預報”。努力在基礎科學上領先,與以客戶為中心並不矛盾。客戶需求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

正如胡厚崑所說的,我們每年要破格提拔4000多個員工,以激活奮鬥的力量。讓優秀人才在最佳時間、最佳角色,作出貢獻。人力資源的評價體系要一國一制,用什麽考核什麽,不進行無目的的考核,讓前線將士聚焦在作戰上。人力資源要研究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熵死現象,避免華為過早地沈澱和死亡。

郭平提出,用法律遵從的確定性,來應對國際政治的不確定性。給我們指出了正確處理國際關系的方向。我們的財務管理已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結束區域站點存貨無法盤點歷史,中心倉存貨的帳實準確率99.89%,站點存貨的帳實一致率98.17%。有成功實踐經驗的優秀專家及幹部正在大規模成長,但不能就此滿足。要有應對金融危機的預案,要壓縮超長期庫存和超長期欠款。提高合同質量是最根本的措施。

三十年的奮鬥,我們已從幼稚走向了成熟,成熟也會使我們惰怠。只有組織充滿活力,奮鬥者充滿一種精神,沒有不勝利的可能。炮火震動著我們的心,勝利鼓舞著我們,讓我們的青春無愧無悔吧。

春江水暖鴨先知,不破樓蘭誓不還

華為 任正非 出征 海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90

發改委11月新批2000億鐵路項目 四季度基建發力

在穩增長仍需內需發力的情況下,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發改委11月又密集批複了贛深高鐵等多個鐵路項目。

5條鐵路計劃投資額近2000億

其中14日公布批複的贛深(江西贛州到廣東深圳)項目設計時速為350公里/小時,項目總投資641.3億元。線路全長432公里,共設14個車站。贛深高鐵預計將於2020年建成,屆時贛州至深圳只要2個小時。該線建成後,將與昌吉贛客專連接,昌吉贛客專開通後,贛州至南昌也僅需2小時。

贛深高鐵的建設對促進粵贛尤其是江西的區域經濟發展意義重大。江西人、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副教授江田祥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由於歷史原因,在長江中遊幾個省份中,江西的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城鎮化水平比較低,經濟體量比較小。在交通方面,長期以來,京廣線經過長沙、武漢、鄭州等幾個重要省會,是我國南北交通的主動脈,這一線的高鐵已經修建多年。

相比之下,而同處中部的江西工業化、城鎮化水平較低,經濟發展水平不如湖南湖北,在交通方面,至今與珠三角地區仍只有普通鐵路而沒有高鐵直達,目前從珠三角到江西南昌等地,坐高鐵都必須繞道湖南。

從地理空間上看,湖南的郴州與江西的贛州到珠三角的距離相當,但目前廣州到郴州僅需1.5個小時,但到江西贛州只有普通列車,時間都在5個小時以上。

江田祥說,贛深高鐵的建設,將極大的促進江西與珠三角之間的經濟聯系,促進經濟較為落後的贛南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與贛深高鐵同日獲批的還有京唐城際鐵路,該項目是京津冀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沿線城際客流,兼顧部分跨線客流。線路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經北京市通州區、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市寶坻區、河北省唐山市,終至既有天津至秦皇島高速鐵路唐山站,正線長約148.7公里。設計行車速度為:北京至香河段200公里/小時,香河至唐山段350公里/小時。項目總投資449億元。

此外,本月11日,發改委公布了3條鐵路項目的獲批情況,其中新建張家界至吉首至懷化鐵路設計行車速度350公里/小時,項目總投資382.4億元;新建牡丹江至佳木斯鐵路設計行車速度250公里/小時,項目總投資385.6億元;新建神瓦鐵路神木北(紅柳林)至馮家川段為貨運鐵路,項目總投資87.5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顯示,僅11月初至今,發改委批複的5條鐵路項目總投資就達到了1945.8億元。

四季度基建發力

在鐵路建設項目獲批的同時,11月以來,還有部分城市軌道交通、機場項目獲批。其中,在城市軌道交通方面,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5-2020年)調整方案近日獲批,項目總投資為277.78億元。

在機場方面,新建大興安嶺鄂倫春民用機場項目獲批,國家發改委同意在加格達奇航空護林站基礎上新建大興安嶺鄂倫春民用機場工程。國務院、中央軍委同意新建河南安陽民用機場。

貴州省政府參事、貴州社科院研究員胡曉登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在穩增長仍需要投資主打的情況下,加快高鐵、城市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十分重要。這些項目是與供給需求契合度最高的領域。比如,像中西部地區的交通等公共基礎設施仍比較薄弱,需要進一步補齊這些短板。

在本月11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樸民介紹,10月份,國家發改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5個,總投資2188億元。包括交通基礎設施項目8個,總投資1877億元能源項目2個,總投資277億元,工業項目1個,總投資20億元,高技術項目1個,總投資6億元,其它項目3個,總投資8億元。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交通和能源領域。

以雲南省墨江至臨滄公路為例,李樸民說,該項目對於強化滇中新區對滇西南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推進滇西邊境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等具有重要意義。

數據顯示,自2014年9月發改委陸續推出11大類重大工程包以來,截至今年9月底,11大類重大工程包,已累計完成投資70335億元,比8月底增加4269億元,已開工48個專項、407個項目。

此前9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補短板工作力度,依靠改革開放推動發展升級和民生改善。會議指出,適當擴大內需,可以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良好環境,關鍵要通過加大補短板工作力度,既帶動擴大合理有效投資,又增加有效供給,對穩增長、增後勁、促就業、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走勢總體平穩,但是固定資產投資仍面臨著下行壓力”, 李樸民說,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要通過加大補短板工作力度,帶動擴大合理有效投資,增加有效供給,打好促進投資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組合拳。

這其中,一大關鍵就是要加大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補短板工作力度。李樸民說,目前要加快進度、加強調度,全面實施補短板重大工程項目。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多方籌集資金,集中用於災後水利薄弱環節、城市排水排澇設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等領域的有效投資。

受基建密集發力和央企整合等利好影響,近期基建股表現頗為活躍。截止11日收盤,中鐵二局(600528,SH)漲停,中國中鐵(601390,SH)上漲8.1%,中國交建(601800,SH)上漲2.77%,中國鐵建(601186,SH)上漲3.75%,徐工機械(000425,SZ)上漲3.51%,三一重工(600031,SH)上漲5.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68

勞動力5年減少2000萬,倒逼產業升級

人口結構變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正在逐步顯性化,近年來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和質量的“雙變”已經對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形成倒逼之勢。

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在19日舉行的“2016年中國勞動經濟學會年會”上預計,2016年勞動年齡人口繼續下降,近5年累計減少的數量約為2000萬,勞動力供給的減少導致人工成本上升、產業轉移和技術替代勞動成為未來的趨勢。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表示,當前大學畢業生占到了我國新增勞動力的“半壁江山”,勞動力的素質和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勞動力市場也再難以大量提供傳統制造業所需的簡單勞動力,過去高投入的經濟發展模式無法持續。

勞動年齡人口加速減少

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在2011年的時候達到峰值9.25億人,2012年比2011年減少345萬,這是勞動年齡人口的首次下降。2012年開始逐年下降,2013年減少244萬,2014年減少371萬,2015年減少487萬。

曾湘泉預測2016年至少將保持2015年的降幅,或者下降幅度還會更大。“即使按照487萬來計算,這5年來勞動年齡人口總共下降了1934萬人,這不是一個小數目。”

勞動年齡人口的下降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曾表示,2015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下降至9.11億,還會持續下降,而且到2030年以後將會出現大幅下降的過程,平均以每年760萬人的速度減少。到2050年,人社部預測勞動年齡人口會由2030年的8.3億降到7億左右。

曾湘泉認為,勞動力供給持續下降帶來勞動成本的迅速上漲,近年來全行業薪酬增長率平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比如,2011年為11.3%,2012年10.5%,2013年9.7%。不少外資企業近年來撤離中國轉向東南亞,與國內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升有直接的關系。

勞動力供給的減少還引發了人力資源流動頻率與規模的增大。數據顯示,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離職率2011年為35.5%,2012年37.2%,2013年36.2%。曾湘泉說,甚至有企業反映員工的離職率達到了50%,同時勞動爭議也頻發,這些都給企業人力資源的管理帶來嚴峻挑戰。

勞動力學歷和能力的“剪刀差”

我國產業結構必須進行轉型的另一個因素是勞動力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都無法再支持過去傳統制造業所需的人力資源。

從改革開放到本世紀初的20多年間,制造業流水線對於工人的年齡限制非常嚴格,它們“掐尖”使用勞動生產率最高的年輕工人,直到“民工荒”大範圍出現之後,才不得不放開年齡的限制。

“民工荒”的背後是15~24歲青年勞動力的大幅下降。曾湘泉表示,15~24歲青年勞動力是勞動年齡人口下降最明顯的群體,2006年這個群體有1.2億人,預測到2020年將會下降到6000萬。與此相對應,55~65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將出現上升,勞動力結構趨於老化。

張車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這些年來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國勞動力的知識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每年新增就業人口中有一大半是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他們成為制造業中的低廉勞動力。

技能人才的缺口將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大隱憂

如今情況已經和過去不同,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44%,2015年大學畢業生約占到新增勞動力的5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約占20%。“勞動力的素質和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過去高投入的發展模式無法持續下去了。”張車偉說。

張車偉認為,中國經濟正在發生的變化是經濟增長與物質資本的增長聯系變弱,而與人力資本聯系變強,這也是GDP的增速放緩而就業卻好於預期的原因。

“現在遇到的問題是雖然勞動力教育水平提高了,但大學生自身素質與技能產業結構演化升級要求不盡匹配,帶來結構性失業風險,大學生實際技能與市場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張車偉說。

技能人才的缺口將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大隱憂。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勞動力市場高技能人才只占4%,普通技能人才占20%,沒有技能的占到76%。

2014年《kelly service全球雇員指數報告》顯示,目前92%的中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受到勞動力隊伍數量和能力(質量)短缺的影響,其中,勞動力質量問題尤為突出。

曾湘泉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必須重視培訓和人力資本投資,緩解勞動力市場的結構矛盾。近年來財政在勞動力培訓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效果並不明顯。下一步應該加強對培訓項目的評估,提高培訓的效率,把錢花在刀刃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70

受賄超2000萬,遼寧“首虎”陳鐵新被判13年9個月

據新華社報道,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22日公開宣判遼寧省政協原副主席陳鐵新受賄案,對被告人陳鐵新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九個月,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二百萬元;對陳鐵新受賄所得財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經審理查明:2008年至2013年,被告人陳鐵新利用其擔任中共朝陽市委書記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在企業發展、項目建設、融資貸款、職務晉升等事項上提供幫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2195.0143萬元。

宣判現場(來源:央視新聞)

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陳鐵新的行為構成受賄罪。鑒於陳鐵新到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罪行,主動交代辦案機關尚未掌握的大部分受賄犯罪事實;認罪悔罪,積極退贓,贓款贓物已全部追繳,具有法定、酌定從輕處罰情節,依法可以從輕處罰。法庭遂作出上述判決。

據悉,陳鐵新系十八大後遼寧首位被調查的省部級官員。2014年7月,中紀委通報稱,遼寧省政協副主席陳鐵新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2014年10月28日,陳鐵新被"雙開",經查,陳鐵新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巨額賄賂;收受禮金禮品;與他人通奸。

【陳鐵新簡歷】

陳鐵新(資料圖)

陳鐵新,男,漢族,1955年4月出生,1972年12月參加工作,1975年3月入黨,1988年6月獲工程師職稱,1995年6月獲高級經濟師職稱,1995年12月畢業於吉林大學世界經濟專業並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1962.09——1969.08,大連市國營五二三廠子弟小學、中學學生

1969.08——1972.12,遼陽市燈塔縣邵二臺鄉中學學生

1972.12——1975.08,遼寧省燈塔縣邵二臺子鄉黑山村知青、大隊革委會副主任

1975.08——1978.03,遼陽化纖公司熱電廠汽機車間團支部書記

1978.03——1982.01,沈陽機電學院機械系鑄造專業學習

1982.01——1982.05,遼寧省委黨校第一期青年幹部培訓班學員

1982.05——1983.05,沈陽鑄鍋廠副廠長

1983.05——1987.07,共青團沈陽市委副書記(其間:1984.08—1985.08借調省委組織部工作)

1987.07——1991.03,中國沈陽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副總經理

1991.03——1992.06,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沈陽分會副會長(主持工作)

1992.06——1996.03,沈陽市政府駐歐洲代表處總代表、比利時沈華貿易公司總經理(1991.09—1995.12在吉林大學世界經濟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6.03——1997.05,沈陽市旅遊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主持工作)

1997.05——2000.01,沈陽市旅遊局局長、黨組書記、市政協常委

2000.01——2002.03,遼寧省旅遊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

2002.03——2004.03,遼寧省旅遊局局長、黨組書記(其間:2003.03—2004.02參加中央黨校一年制中青班學習)

2004.03——2008.02,丹東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

2008.02——2013.01,朝陽市委書記。

2013.01——,遼寧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