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D打印“迷你大腦” 解密寨卡病毒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421.html

寨卡,一種通過蚊蟲進行傳播,癥狀與登革熱相似的病毒,目前已經在美洲、非洲及亞洲等32個國家和地區大規模傳播。

去年春天,巴西確診第一例寨卡病毒感染,之後病毒開始在南美洲快速蔓延暴發,自此,寨卡病毒再次進入人類視野。盡管目前尚未發現寨卡病毒對一般成人有致命危害,但是孕婦一旦感染,部分新生兒將會在出生20小時內死於小頭畸形。

目前世界上仍未研發出能夠有效對抗寨卡病毒的疫苗,這是最讓研究人員感到擔心的事情,因此今年2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寨卡病毒列為國際醫療緊急事件之一。到目前為止,感染最嚴重的巴西感染人數約為150萬人,其中已有3500例新生兒小頭癥病例,而一些新生兒因為小頭畸形問題嚴重而死亡。

但是最近,寨卡病毒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進展。4月22日,在美國工作的多名華人科學家在新一期美國《細胞》雜誌上宣布,他們借助3D打印“造屋”技術,培育出了一種低價的“迷你大腦”,可用於研究寨卡病毒如何引起新生兒小頭癥和其他出生缺陷。

雖然“迷你大腦”已問世多年,但由於此前的培養容器有可樂罐那麽大,因此價格特別昂貴,很多實驗室都沒有能力去做。而此次華人團隊利用3D打印機制造出只有手指頭那麽大的培養容器,可大批量培養出綠豆大小的“迷你大腦”,成本大幅降低。

這項發現由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一對中國夫婦共同發現——宋洪軍與明國莉兩位教授。他們發現寨卡病毒會感染嬰兒大腦皮質層的特殊的幹細胞,通過3D打印的迷你大腦,他們能夠準確地看見懷孕的不同階段的感染狀況。

根據文章,這個“迷你大腦”是用人體多能幹細胞制成的,與發育中的胎兒大腦很相似,其中包含幹細胞、新產生的神經元,還有類似大腦皮層的分層結構。現在,這種“迷你大腦”可以長到20多周,能用於模擬研究在懷孕早期及中期寨卡病毒對胎兒的影響。

“如果感染發生在非常早期,病毒一般會感染迷你大腦的神經祖細胞並且感染會非常嚴重。一段時間之後,迷你大腦將會停止生長,(現實情境下)此時孕婦就會出現流產。”明國莉說,“但是如果感染發生在懷孕三個月到六個月情況會好一些,寨卡病毒仍傾向於感染神經祖細胞,但是同時也會感染其他神經細胞,結果‘迷你大腦’的尺寸可能會更小一些,相當於小頭癥。”

這些結果與現實中病毒感染孕婦的情況非常接近,這證明了孕期越早感染,就越嚴重。

盡管這項研究並不能治愈寨卡,但是這對寨卡病毒的研究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寨卡病毒最早是1947年在烏幹達的一種獼猴中發現的,其3D結構模型早在2009年,與HIV、埃博拉一起就被科學家研究出來。寨卡病毒直徑約50納米,大約是HIV病毒的兩個半大小。病毒包括E、M、C三種不同類型的蛋白質。”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仲薇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在寨卡病毒的3D模型中,E和M表層蛋白形成的球形外殼會幫助病毒在感染的時候進入受體細胞。而寨卡病毒的基因組是由連接著衣殼蛋白的單鏈RNA組成的,一旦進入宿主細胞,RNA就能夠穩定地進行與蛋白質的合成。不同於E、M、C三種結構蛋白,寨卡病毒的RNA能夠編碼7種並未在病毒結構中出現的7種其他蛋白。這些非結構蛋白控制著病毒的複制,抑制免疫反應。

在人體內,寨卡病毒顆粒首先侵染樹狀細胞然後通過血液流動進入其他組織器官。但可惜的是,由於目前有關寨卡病毒結構的信息非常有限,因此目前寨卡的3D模型是基於相關黃熱病毒、西尼羅河病毒、登革熱病毒的結構而建成。

“VisualScience科學建模部的計算機生物學家使用結構生物信息學的方法預測了寨卡蛋白的可能結構,事實上,這些方法不僅僅在基礎科研領域廣泛應用,並且也應用在藥物研發、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方面。”仲薇薇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44

超經典!拆解萬用詐騙劇本 手法解密》「騙十幾年還很好騙!」

2016-05-02  TWM

就連中研院前副院長也會受騙,別說你不會是下一個! 《今周刊》特別蒐集幾套詐騙金額高達數十億、甚至上百億元的「經典腳本」,提醒讀者千萬不要再上當了!

案例1

假冒公署

說明

利用受害者「畏懼威權」的心態,詐騙集團利用公部門(健保署)或警察單位(公安、檢警)角色扮演,要求受害者依其指令匯款,否則將受刑責或嚴重處分。

經典腳本

老翁在家接獲假冒中央健保署之語音來電:「您好,您的健保卡因違規使用將予停卡,若有疑問請按9轉接服務人員」。按「9」後,「先核對您的基本資料,(核對完),先生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明歹徒盜用至台大、長庚等醫院,看病並領取高價藥品,因涉及刑案偵查,須將電話轉接給台中市警察局受理。」隨後「警官」來電,「先生因為你的個資外洩,已被詐騙集團盜辦人頭帳戶,全案將交由台中地檢署指揮偵辦。」隨後「地檢署書記官」來電,「由於你的個資已經被盜用,必須檢查帳戶,並緊急辦理『帳戶資金凍結』,否則存款將遭歹徒提領,請你盡快把帳戶內存款轉匯到檢警所提供之監管安全帳戶,帳號是XXX。」

名人詐騙案例

中研院前副院長劉翠溶接到假檢察官電話,指她涉及侵占公款案要監管帳戶,騙她交款1500萬元後,再騙到提款卡、存摺,領走其帳戶僅剩的370萬元,總計被騙去2127萬元。

識破方式

沒有人可以要求你把錢從你的帳戶匯出;凡是要去ATM操作的,一律是詐騙。

案例2

解除分期付款

說明

詐騙集團利用非法管道先取得網路購物的個資,包括姓名、電話、購物明細,因此在電話中第一時間取得受害者信任,再利用此信任感進行詐騙。

經典腳本

民眾網購商品後不久,接獲自稱「客服人員」來電:「您好,您之前向本公司購買XX貨品,因為公司內部作業疏失,將您的貨款誤設成12期分期扣款,如果未取消訂單,您可能會被重複扣款,請您配合指示操作取消訂單,相關金融機構人員稍後會與您聯絡。」隨後「銀行或郵局人員」來電,「請您至最近的提款機解除分期付款,依照指示先輸入XX代碼,再輸入帳號XXX,轉帳XXX元,」要求民眾確認餘額未遭扣款,「銀行或郵局人員」接著表示,「剛剛因為操作錯誤,資料卡在ATM,我們將協助將其存款轉移到『安全帳戶』,請您將存款先挪移到以下帳號XXXXXX」。

詐騙案例

在竹科工作、擁有博士學歷的張姓男子,上網購買標榜「好吃到會流淚」、一盒99元的法式小吐司,網路刷卡付款後接到自稱購物網站人員來電,以錯勾分期付款為由,要他到提款機操作取消,更以操作錯誤、凍結帳戶、涉嫌洗錢等理由,要求其提款交給金管會監管。張男半個月內共提款7次,被騙走1200餘萬元。

識破方式

若購物公司內部作業疏失操作成分期付款,那是公司的錯,和你無關,不用理會,也不用去ATM做任何轉帳動作。

案例3

裝熟、冒名詐騙

說明

詐騙集團利用朋友情誼的信任感,再加上現代人習慣LINE傳輸上的隔閡,創造出詐騙空間。

經典腳本

詐騙者先竊取民眾之手機通訊軟體(LINE)之帳號密碼,然後假冒民眾之好友以LINE對話,一開始只是閒話家常:「好久不見,近來好嗎?」「這是上次聚餐照片,你不在好可惜!」逐漸取得信任感,並確定身分未被識破,如此兩三天往來後LINE傳來「我今天因為工作關係人在XX處不得外出,可是緊急需要20萬元,你能不能去幫我匯一下?我明天就馬上還你。」「我的帳號是XX,拜託你了,」一般金額不會是天文數字,基於朋友情誼,通常不好拒絕,受害者誤信是自己的某位好友,因此匯款上當。

名人詐騙案例

藝人胡瓜之前微信帳號被詐騙集團冒充,向好友董至成借錢,董至成已經去銀行轉帳準備匯錢,還好同時聯繫胡瓜本人,所幸胡瓜即時回電表示,自己根本沒有借錢,才及時擋下這樁詐騙。

識破方式

不要只用通訊軟體聯繫,應直接打電話與當事人聯絡確認。

撰文 / 黃煒軒、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47

【重磅】解密中聯並購特雷克斯失敗原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669.html

持續了近半年時間的中國制造業重大海外並購案,今天有了一個令人意外的結果。

今日午間,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000157.SZ,01157.HK,下稱“中聯重科”)正式宣布,終止對美國工程機械企業---特雷克斯(Terex.NYSE)重大收購案。“我們進行了密切溝通,雙方在關鍵條款上沒有達成一致,決定終止收購特雷克斯的談判。”中聯重科公告寫道。而這也意味著1月底至今的中企在海外並購事件出現重大轉折點。

第一財經記者今天下午向各方進行了解後得知,中聯重科停止並購的主要原因在於,雙方在價格上很大的分歧。中聯重科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仍願與特雷克斯繼續溝通,且在未來合適時機繼續收購特雷克斯。

特雷克斯公司為全球著名的機械公司,在美國的行業地位僅次於世界第一大機械公司卡特彼勒。特雷克斯近80%的產品排名全球前三。2014年,該公司收入為73.09億美元,凈利潤3.1億美元,綜合毛利率19.89%。目前特雷克斯在北美、歐洲的收入占公司總收入比重的40%、30%,其他地區為30%,旗下總計5個事業部:高空作業平臺、建築機械、起重機和物料搬運與港口解決方案(下稱“MHPS”)、物料處理等。

2014年,特雷克斯在“高空作業平臺”業務板塊的收入,占公司比重的31.83%,該業務名列全球第一;起重機占比24.09%,MHPS業務和建築機械、物料處理設備等分別占比23.99%、11.25%、8.79%。收購特雷克斯之後,中聯重科也由此進入歐美地區市場、並一舉切入此前並不熟悉的高空作業平臺等諸多機械領域。

今年1月28日,中聯重科公告稱,正就一項潛在的交易與特雷克斯進行討論,並向其董事會提交了無約束力報價。中方出價為每股為30美元。3月23日,中聯重科再次向特雷克斯提交以現金方式收購對方全部已發行普通股的非約束性報價,從每股30美元上調至每股31美元。因此,中聯重科實際通過貸款和自有現金,一次性掏出34億美元的資金,最終獲得這家美國企業的股權。

然而2016年5月16日,雙方收購出現了變數。特雷克斯宣布與芬蘭科尼公司達成協議,前者將“MHPS”這一重要業務板塊賣出,總價約13.57億美元(對價包括了8.2億美元現金和1960萬股科尼公司新發行股票)。交易完成後,特雷克斯或持有約25%的科尼公司已發行股票,預計於2017年1月份完成交割。

很快,中美雙方大型並購案的最後一輪談判也到來了。北京時間5月27日晨,雙方代表就位。特雷克斯提出,中聯重科仍需以34億美元的報價來收購,但中聯重科沒有接受。中方企業堅持認為,應在34億美元的估價基準上,減去特雷克斯賣給科尼公司MHPS業務的出價,但特雷克斯未能點頭同意。在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後,中聯重科也很快結束了這場談判,並向資本市場發出了消息。

中聯重科方面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沒有就雙方談判細節做評價,不過公司表示,“特雷克斯的收購,符合中聯對裝備制造業的國際化要求、也符合企業的業務發展長期戰略。同時,公司也要堅持AH股東的基本利益,不能因為高價而使股東蒙受損失。事實上,我們為了這次談判也請到了各方一流專家,得到了國家各個部門的認可,拿到了並購路條。中聯重科在資金安排上,也做了充分準備,獲得了中國政府的相應支持。我們也認為直接現金購買特雷克斯對交易各方都有利,也有明確性。對於特雷克斯出讓部分業務給科尼的這一舉動,我們也是同意的,這使得雙方(中聯與特雷克斯)後續的收購更具針對性。遺憾的是,中美企業最終未能形成統一意見。”

創立於1992年的中聯重科,主要從事工程機械、環境產業、農業機械等高新技術裝備的研發制造。20多年的創新發展,使公司在工程機械、環衛機械均位居國內第一,農業機械位居國內前三。

在並購上,中聯重科在15年前就開始海外並購,不過收購對象均集中於歐洲地區,並沒有在北美有過斬獲。

2001年11月,中聯重科整體收購了英國保路捷公司;2008年9月28日,其拿下了全球混凝土設備領先企業意大利CIFA公司。2013年至2015年,公司又分別買下全球幹混砂漿設備第一品牌——德國M-TEC公司、著名升降機企業---荷蘭Raxtar公司、意大利Ladurner公司。

長江證券的分析師萬廣博就在其分析報告指出,工程機械周期性下行的過程中,中聯重科也在從傳統工程機械向其他領域轉型,從而實現由裝備制造商,向裝備制造、工程技術、投資運營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商轉變。在“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動下,工程機械板塊也正整體加速走出國門。他表示,目前,中聯重科持有貨幣資金155億元,在外延擴張上也有相應基礎。而對於全球工程機械環境不佳的狀況下,收購海外公司是否也會帶來更多利好,中聯重科的一位高管則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這類投資關系重大,公司也做過了多方評估後再做出並購決定的。”同時他也告訴記者,與特雷克斯之間的並購案雖未取得成功,但也會繼續保持關註,如果在價格和時機都合適的情況下,中聯會再度出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25

興民鋼圈董事長解密為何頻頻收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003.html

興民鋼圈(002355.SZ,已發公告擬改名“興民智通”)正在下一盤大棋,打造一個車聯網的全產業鏈條。

日前,興民鋼圈董事長高赫男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公司之所以停牌,是在操作一系列的並購,並購的目的就是完善車聯網產業鏈條,同時也會有無人駕駛的元素。

上述交易的體量可能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上。

在大數據時代,車聯網、無人駕駛無疑都是熱詞,也是資本青睞的“藍海”。但具體車聯網怎麽給公司帶來效益,又會如何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了解甚少。

車聯網數據可以給你省保險費

汽車上裝了T-BOX系統,就可以收集駕駛員駕駛習慣的數據,這些數據賣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就可以給你的保險費打折。

“我們收集到了汽車內部的所有信息,也就是我們掌握了駕駛員的駕駛習慣,保險公司就可以提供基於用戶駕駛習慣的保險。駕駛習慣比較好的,可以給提供一個折扣率比較大的保險;駕駛習慣不好的,那就沒有折扣。這對於保險公司比較公平、方便,他很容易就能知道哪些是優質客戶、哪些是不良客戶。”

再比如,城市一些女司機駕車就是上班、接孩子、去商場,路線相對固定,這樣出險的幾率就小許多,保險的折扣也可以大些;一些經常出差的商業人士,一個月開不了幾天車,保險的折扣自然也可以大些。

高赫男說,對於這些數據,保險公司很感興趣,但投入實際應用的量還很小。

“目前保監會還沒有通過這個模式,他們也在論證階段,他們需要足夠的量,才能推出這個業務,現在量太少了,但保險公司對這個很積極的。”高赫男說。

這個收集數據的“利器”,就是T-BOX系統。這個類似飛機黑瞎子的系統,現在國家政策要求新能源汽車必須全部裝T-BOX系統,傳統汽車現在還未做要求,但有的汽車生產廠家開始安裝,混合動力車要求30%安裝。

這就來了個問題,裝了T-BOX系統個人隱私怎麽保護。高赫男解釋說,其實,在大數據社會里,你根本談不上隱私了。舉例說,當你購買了一款智能手機,它及相關應用軟件的附屬條款可能很多頁碼,你來得及讀?“你要接受這項服務,就付出一些代價,含隱私。這是沒辦法的事兒。”

車聯網的全產業鏈條

興民鋼圈去年給20萬輛汽車安裝了T-BOX系統。現在雖然量很小,但將來的市場非常廣大。

他們做的是“前裝”,也就是說,在汽車出廠之前就已經安裝在車身上了,如果是汽車出售後再安裝T-BOX系統,車主是否願意安裝就是個問題了。

僅T-BOX系統硬件安裝的市場規模有多大?高赫男說:“你想想,假設中國有1000萬輛乘用車裝T-box,我們做的比較高端,價格高一些,我們的平均售價在800元~1000元一個,再低也得500元錢,1000萬輛,那就是多少錢啊?這還是光硬件,硬件收集的數據,帶來的服務,更是不可估量。”

高赫男說,對於公司來講,今後車輪的總量不會減少,但在營收數量、效益方面會逐步減少。車聯網會成為將來營收和效益的重要來源。

其實,國內做T-box的企業已經很多,有的企業現在的量比興民鋼圈還多。但興民鋼圈有著自己的優勢,它做車輪已經做了20多年,與很多汽車生產廠家很熟悉,這有利於興民鋼圈迅速融入這一領域。

高赫男的設想是這樣的。僅就數據的開發使用而言,一個是toB,再一個是toC。他解釋說,“前者是我們給汽車廠提供了一個給他們的研發、生產、技術部門提供數據分析,就是你的車在路上跑,有什麽問題,我們把數據都給你收集回來,你自己到平臺上去查看。C端呢,我們可以通過收集的數據,做大量的應用,比如通過位置數據,我們可以提供導航服務、充電導向服務、停車廠服務等。”

收購適合自己的東西

2015年8月底,興民鋼圈並購了武漢英泰斯特公司51%的股權,其中2.54億元用於收購原股東轉讓的46%股權,同時向該公司增資2764萬元。

現在,這一收購取得了效益。根據興民鋼圈去年的年報,合並報表後,興民鋼圈從中增加了超過一千萬元的利潤。

收購這家企業,有偶然,也有必然。必然指的是,興民鋼圈認為自己在車輪方面已經做到了最大,形勢的發展令這一領域也難以有更大作為,企業必須轉型;偶然是,在轉型的時候,發現了英泰斯特這家企業。

下面這段故事,可能比較長,但其中的故事,還比較有趣。

“我就開始到處跟朋友講,我們企業要轉型,我們準備做車聯網,當時一個投行的朋友就跟我推薦了英泰斯特。”高赫男說。

“當時他跟我說,在車聯網行業,他看過太多太多的公司,80%以上是炒概念的,10%~15%是真正做事兒的,都是虧損的,真正做事兒又能實現盈利的,就那麽幾家,英泰斯特就是一家。我就去了,當時晚上我跟他們老板在酒店聊,聊下來英泰思特老板覺得跟上市公司合作也不是不可能。我們進去之前,這家企業沒有引進任何風投,企業也不缺錢,一直贏利。老板是70年生,學電子,2014年他賺了1000多萬,100多個人,他覺得也很好。”

開始談的時候,是興民鋼圈參股,但後來高赫男覺得參股無法達成一個全產業鏈條,於是改為控股。“前面說參股,後來說裝到我們這里面來,給你的倍數高一些,我們控股,上市公司還能並表,未來放到興民這個大的體系之內去發展這個產業,因為IPO還要排隊,時間和效率是關鍵的,聊來聊去就聊到一起了,這是我們第一次收購。”高赫男說。

英泰斯特本就常年為各大汽車廠商采集信息,通過在發動機、變速箱、制動系統、車身等所有關鍵零部件前裝T-box,為汽車廠提供遠程數據采集、監控及診斷等服務,2015年高端市場市占率超過75%。這是興民鋼圈“相中” 英泰斯特很重要的一點。

今年5月13日,興民鋼圈又進行了一次“並購”。其發布公告稱,公司以自有資金7350萬元受讓並增資深圳廣聯賽訊有限公司取得其 9.17%的股權;同時,高赫男以自有資金合計投資人民幣 9800萬元,持有廣聯賽訊 12.23%股權。興民鋼圈相關方一共獲得了廣聯賽訊21.4%的股權,並擁有了一票否決權和兩個董事席位,深度參與這家公司的運營管理。

資料表明,廣聯賽訊是一家專註於車聯網行業的服務運營商,嘀嘀虎TSP(車載智能硬件)服務、嘀嘀虎按天保(UBI車險)、嘀嘀虎虎哥貸(汽車金融服務)為其三大核心業務。其中廣聯賽訊嘀嘀虎活躍用戶突破百萬大關,車載OBD(駕寶)用戶和車載有屏用戶數量穩居全國第一。

“控股英泰斯特,興民將汽車基礎數據采集,建立了一個數據平臺;此次收購廣聯賽訊股權能夠對大數據進行分析、解讀、變現,將'車聯網'進行市場化應用。”

高赫男日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公司還會公布一系列的並購,並購的目的就是完善車聯網產業鏈條,同時也會有無人駕駛的元素。上述交易的體量可能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上。

高赫男說,“上遊數據平臺+下遊市場應用”,興民鋼圈就初步形成了智能汽車的產業雛形。而在收購過程中,收購適合自己的東西很重要。

“我們複牌的時候,就會把收購的一些產業公告出來,那智能駕駛的這個產業鏈就完善了,而且我們還在里面補充了地圖的資源,因為未來的無人駕駛必須是建立高精度的地圖之上的。無人駕駛的地圖必須精確到厘米級的差距,我們現在的地圖做不到,一個是因為沒有應用,用不到,再一個是要收集的數據量巨大。”高赫男說,“我們不會去造汽車,我們也造不了汽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55

台灣百億茶金解密 直擊鹿谷神祕山城

2016-06-13  TWM

台茶密碼》茶葉總產值600億元(含罐裝、手搖茶) 純飲200億元一年消費4.5公噸 每人喝掉1.7公斤種植面積1.1萬公頃 49%在南投總產量1.5萬公噸 80%是烏龍茶烏龍茶僅占全球茶產值二%,但在二%中,最厲害的製茶工夫在台灣。鹿谷春茶,是全球烏龍茶最大的比賽現場。直擊神祕山城,窺視台灣百億茶金的堆積軌跡。也看沉寂多年後,台茶新復興的風華再現。

賽 茶 激鬥16天

六千五百杯好茶殊死戰

五月三十日十一時,南投縣鹿谷春茶決賽現場,四位茶業改良場專家在農會二樓大禮堂 ,聚精會神面對最後十二杯茶湯。

這場春茶闈場,長達十六天,第一階段三十三位初審,從六千五百件茶飲交錯比對,挑選出一千三百杯入圍茶;交由四位評審接手,一星期後,桌上剩十二杯……。

杯蓋碰觸,漱茶聲此起彼落,四位專家,繞著桌前後移動,已經一個多小時了。有的拿起靜置的茶乾在手中搓揉,有的掀起蓋杯,確定香氣,有的甚至順序又被調動了。

佇立在桌上的十二杯茶,猶如選美台上的佳麗,忐忑不安的晃著清潤的茶色……,終於,排名在第一順位茶盤上暗碼被抽出,送到電腦桌,進行比對。「轟」的一聲,一旁觀戰的茶農,蜂擁圍桌。

「特仔(指特等獎),是誰?」

全台茶賽上百場

這七個單位人氣最旺

台灣各地每年舉辦上百場比賽茶,「冠軍茶」「優等茶」標誌,令消費者眼花撩亂。本刊從參賽人數多寡、特等茶價格挑選出,六大茶類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辦單位。

奪 冠 一夜致富

20斤茶換一棟房子

「我人在杉林溪茶園,通訊不好,接到恭賀電話,三秒鐘就斷掉了,只聽到,『快回……來……』三個字。」剛出爐的鹿谷農會春茶得主林等力(五十七歲),在公布後二小時,羞赧地接受大家恭賀。

林家位於麒麟潭畔,一整排五戶連棟透天厝,四兄弟都是茶農,二哥林等權曾是前年的特等獎得主。剛出爐的冠軍遞出名片,上面僅印著「杉林溪 龍鳳峽」六字地名,「沒有店招?」林等力笑著回答:「我們不用招牌,客戶都自動上門找。」鄉民代表、街坊鄰居擠進透天厝,除了致賀,也來打探:「今年的冠軍茶,開價多少?」「這是六千年才一次的機會,機率跟中樂透差不多。」擔任評審的茶改場課長林金池說,若依照這幾年特等茶每斤上看三十萬元,特等茶(比賽限繳交二十斤),就有六百萬元入袋,可以在鹿谷街上買一棟房子了。

豐 收 產值狂飆

一年十億商機 冠軍茶四年漲四倍「這幾年,比賽茶的身價的確比往年好很多,」得過兩次鹿谷農會特等茶得主陳重圖說:「民國九十九 (二○一○)年,我得特等獎時,一斤才六萬六,冠軍茶卡在六萬元將近二十多年,到了民國一○三年(一四年)再度摘冠,已經到了一斤三十萬元」。

鹿谷地區共有鹿谷農會、凍頂合作社、鳳凰永隆社區三個單位,分別在春、冬兩季舉辦比賽茶,一年共六場,每斤比賽茶售價以三千元估算,粗估每年在鹿谷山頭鬥茶堆出來的產值,高達十億元以上。

「茶農自售,一斤二千元的烏龍茶,價格就算不錯了,但若是送來比賽,頭等獎以上,每斤破萬元,而且有農會的評鑑與包裝,對茶農是一種榮譽,對消費者也是一種保障,」鹿谷農會理事長曾文東說:「鹿谷農會民國六十五年第一次開辦比賽,才一○四位參加,如今每年(兩季)的參加人數都超過一萬多人。」比賽茶也帶動茶農收入,「五年前我接任理事長時,農會信用部有五十二億元存款,現在已到六十二億元。」

炒 茶 茶價推手

中國藏家砸大錢掃貨 台茶水漲船高為什麼冠軍茶價格可以四年上漲近四倍?「主要是大陸買家進場有很大的關係。」王德傳茶莊總經理王俊欽說:「台灣的比賽茶品質很好,加上冠軍的烏龍茶一次限量二十斤,去年飆到一斤四十二萬元的東方美人茶,茶量更少,只有十斤,在物稀價貴的條件下,台茶就越炒越貴。」「繼普洱茶之後,大陸人有系統的收集台灣茶,」鹿谷凍頂合作社理事主席康峻瑜說,前幾年他曾經到南京探訪一位來台購茶的丁姓總經理。對方非常低調,第一次見面時,不換名片,僅伸手與他招呼:「叫我小丁就好。」「其實,真正背後藏家,是丁總的老闆姓倪,是一位理平頭、穿布鞋的四十七歲中年男子,」曾經在南京見過這位神祕買家的茶農說:「他帶我走進存茶的公寓,這十年來,他存有台灣各地的比賽茶,將近七千斤,上面還有吳敦義擔任行政院長時,為建國一百年簽名的冠軍茶。」茶界盛傳,這位出身江蘇無錫的倪姓買主,靠收藏和闐玉與買賣房地產致富,十幾年前喝過台商致贈的茶葉,驚為天人,「和闐玉放久了會增值,好的茶葉,喝掉一包少一包,增值性更大。」他看到台茶的稀有性,開始有計畫地收購。

「只要是當季得獎的比賽茶全部都掃貨,若是三十年以上的老茶,開價一斤上百萬元,他也給。」一位熟悉內情的茶商表示,目前台灣各地區約有四、五個採購者幫他覓茶,但互不認識。「十年下來,他手上台茶的價值,應該超過十億元新台幣,他目前的策略是只收不賣,但等囤茶的量夠大了,他對台茶的話語權就高了」。

隱 憂 凍頂困境

高山茶與境外茶 夾擊茶農中國人囤茶,台灣投資茶的風氣也逐漸開始,這幾年,靠著國內外的賽事不斷,逐年墊高了茶葉身價。但回到鹿谷茶區,在欣喜的背後,卻也隱藏著獎盃後的陰影。

「其實,除了特等獎的茶價逐年攀高,其他等級的茶,價格幾乎都停滯三十年沒漲。」南投縣前議員康誌合本身擁有五甲地的茶園,父親康青雲是鹿谷農會比賽茶第二年(民國六十六年)的特等獎得主,外號「蝦逼師」(蝦皮),與另一位已故的鹿谷茶師陳阿蹺同列為永隆地區的傳奇茶師。

康誌合對比賽茶墊高身價的作法,不以為然,他認為,大家只在乎參加比賽鍍金身價,卻忽略了凍頂茶在高山茶競爭與境外茶混淆的雙重夾擊下,面貌逐漸模糊。

高山茶迷思

凍頂烏龍茶失去特色 漸往「清香」靠攏「這是高山茶,氣味比較清香甘甜。」在鹿谷農會旁的餐廳,架上擺的竟然是貼著高海拔的「梨山茶」而不是在地、中海拔的凍頂烏龍茶。

「台灣人喝茶,有高海拔的迷思。以往海拔七百公尺的凍頂山,是茶樹栽植最高地區,八○年代『凍頂烏龍茶』是最夯代名詞,後來被炒高的高山茶是二五○○公尺的大禹嶺茶區。」《台灣茶》一書的作者陳煥堂說,高山茶園氣候涼爽、多霧,茶葉的生長條件好,但是茶葉好壞,還涉及到後製的焙茶技術問題,採輕烘焙的高山茶重在香氣,逐漸在市場取得優勢,原本採取中、重度發酵與烘焙的凍頂烏龍茶往「清香」口味靠攏,「綠茶化」越來越明顯,喪失了凍頂烏龍原有深悠喉韻。

「在烏龍茶的世界,每個山頭都有自己的茶氣,鹿谷凍頂山的茶,清澈與醇甜,才是最正統的烏龍茶味道。」紫藤廬老闆周渝回憶,「在八○年代,整個茶區燈火通明,當時半夜開車在蜿蜒的山路,須小心慢行,因為很多茶農剛從製茶場出來,睡眼惺忪地背著布袋,趕回家中焙茶。」康青雲回憶:「當時是烏龍茶的黃金年代,茶葉還在炭火上炒,茶商收購的車子就已經排到山腳下。」「景氣不好、採茶缺工、打不贏高山茶……。」 全盛時期,鹿谷有兩千多公頃茶區,現在僅剩七百多公頃,記者來到烏龍茶發源地的凍頂山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茶園改種四季豆、南瓜等蔬果,「這真是凍頂山的悲哀。」「蝦逼師」康青雲幽幽地說。

除了被高山茶同化之外,台灣烏龍茶這幾年也面臨了被境外茶仿冒的尷尬。

根據台灣製茶公會統計,台灣人一年喝掉四萬五千多噸的茶,但台灣自產不到一萬五千噸,這三萬多噸缺口,由來自越南、中國的境外茶填補。

「越南茶的毛茶,一斤大約一五○元,但經過各地農會驗證的比賽茶,一斤可賣超過三千元以上,中間超過兩百倍的暴利。」一位南投地區茶農透露,全台一百多場比賽茶中,境外茶魚目混珠,想要鍍金變身的比率應該超過二○%。

台茶身價起漲,境外偽台茶精密度越來越高。農委會甚至委託台灣大學進行茶葉品種DNA(細胞核內、葉綠體或粒線體特定區域之序列),在五年前的檢驗報告,產地標「台灣」的茶葉,在通路上有三成混有越南茶,在全台各區的比賽茶,包括烏龍茶與東方美人茶,約有一成摻有越南茶。

目前,全台農會比賽茶,仍靠品茶師的人工味覺把關,並未透過機器進行產地DNA檢測,使得比賽茶出場時,主辦單位都得出面喊話「掛保證」。

偽台茶入侵

DNA檢驗、品茶師把關 讓比賽茶保留台味「我們會嚴格把關,請有心人不要心存僥倖送件。」鹿谷農會總幹事林義能在比賽結束後,公布今年鹿谷農會的淘汰率高達四成一,他強調,「鹿谷農會邀請的評審都是具有二、三十年經驗的茶改場專家,一定可以挑出境外混茶。」「DNA產地檢驗,一件費用六千元,不是一般茶農可以負擔的。」茶改場所長陳國任說,目前送來茶改場做DNA產地檢驗,只有食品業者才有此能力。「喝茶是很主觀的,哪個產地茶好喝?很難講,不是靠DNA來證明的。」他不主張農民花大錢搞DNA產地送檢,而是要把藥檢、生產履歷等條件清楚告知消費者,這才是重點。所以,今年開始,茶改場鼓勵各地比賽茶,應該要放茶農生產履歷QR Code,增加茶農的榮譽感與消費者的信賴度。

在台灣比賽茶單位有上百個,發出的茶葉產地標章高達十餘種,讓消費者莫衷一是,這幾年又加上境外茶來攪局,「如何喝到正宗又安全的台灣茶,政府的態度很重要。」王俊欽說,農委會曾在三年前辦過全國性的茶葉比賽,想一統茶葉產地混亂的狀況,「但比賽茶收入,一直是農會現金的大水庫,中央遭地方反彈後,兩年後農委會就打退堂鼓了。」「台灣茶品質這麼好,但產區與產地證明,政府不出面,放由各地農會自立門戶,各貼各的標籤,這是很不好的現象。」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李仁芳說:「在酒的世界中,香檳區產的氣泡酒才能叫香檳,法國人對酒的身分認同很嚴謹,從十七世紀,路易十四國王開始,法國政府把酒當戰略性產業,扶植葡萄農工會、制定產業秩序,甚至品酒師、侍酒師都要通過國家考試才能執業,但這種系統化的建立,在台灣茶業中沒看過。」「烏龍茶的產值雖然僅占全球茶葉產值二%,但這最厲害的二%,就是台灣的關鍵技術,我們應該把它當作精品來經營,但政府卻把茶當作農產品來經營,」王俊欽前一陣子帶著台灣茶去北京,與法國勃艮地酒莊的葡萄酒較勁,「一杯茶,一杯酒」由現場品酒專家交錯著喝,互評高下,「台灣茶帶來的驚豔,一點都不輸法國酒。」王俊欽認為,這幾年台灣茶因中國經濟崛起,也間接拉抬了台灣茶的國際能見度,茶園管理要更有機、茶農技術要更精進,恢復台茶的光榮感,有信心將自己當成「茶葉的LV」來經營。

換血 青年返鄉

茶改場積極培育

每年訓練五百名茶農

「場長好!」推著娃娃車的年輕茶農,精神飽滿的向茶改場場長陳國任打招呼。在日月潭畔的魚池茶改場八十周年園遊會上,穿垮褲、戴墨鏡的年輕夫妻在各個茶攤間閒晃著。「這些都是農民學院的學員,也是台茶新生代。」十年前,茶改場成立農民學院,訓練二十至四十五歲的年輕茶農,每年訓練出五百多位年輕茶農,已經有數千名年輕茶農返鄉投入茶業。

陳國任說:「我在茶改場服務四十多年了,接觸的茶農都跟我一樣,近六十歲,這樣下去不行。」他說台灣茶葉耕作面積,從早期的二萬多公頃,到目前僅剩一萬一千多公頃,茶園荒廢,產量減少,台灣茶市場逐漸被越南、中國等境外茶入侵。

「主要是茶農年齡老化,年輕人缺乏從事茶業的動力,要振興茶業,找年輕人接棒勢在必行。」「與台灣務農人口平均年齡六十歲比起來,茶農年紀近五年來降低不少。」在茶改場負責「青農計畫」的課長林金池說,農民學院的茶農平均年齡二十九歲,「茶葉技術門檻高,收入也高,這也是吸引年輕人返鄉的誘因」。

在鹿谷三項比賽茶現場,開著雙B車來繳交茶件的年輕人,比比皆是。陳國任說:「與外面二十二K比起來,年輕茶農年收入六十萬到一百萬元不是問題,若懂得行銷,收入破千萬元的都有。」他們不僅種茶,也懂得跳過茶商自己賣茶,學行銷、學品牌操作,尤其許多茶農二代、三代,越來越多試著經營品牌,為辛苦種的茶葉設定定位、重視包裝,再賣到中國以及世界各地。

傳承 從小教起

10歲泡茶冠軍 寄託著台茶再起的夢「saucer(茶托)、Teacup for smelling(聞香杯) ……」鹿谷國小下午的教室,傳來小學生一手拿著茶具,一手對著字卡,跟著農會祕書林獻堂學著茶具的英文單字。這群中年級的小學生,即將在十一月以茶會友,招待來台參加青年高峰會的各國大學生。

鹿谷國小校長林建言說,「鹿谷地區有九所國小,茶藝課是國小三年級的必修課程,」「誒……奉茶的順序,要看席間的貴賓身分,若是縣長坐妳對面,要把第一杯茶先給他(長幼有序),不一定按照右到左的規定喔……。」聽到老師的調整後,舉著茶托的張硯涵吐吐舌頭,十歲的她,很快地恢復鎮定,雙手優雅地將杯口轉了向,重新奉茶。她是去年的全國茶藝博覽會舉辦的小小泡茶師冠軍。

在會場中,十分鐘內,完成茶席擺設;二十分鐘內泡出三道茶湯,供評審品茗,並接受口試問答,評審對這位十歲小女生的評語是「靜、慢、沉、柔」,充分掌握了茶的美學觀。

「製茶、說茶、泡茶。茶藝文化的精髓還是台灣掌握得最好。」虫二茶莊老闆莊志堅說,這幾年大陸瘋台茶,包括得過「台北文化獎」的李曙韻等知名茶人到大陸講茶,美學與藝術結合的茶講座價碼都是十萬元人民幣起跳,也掀起了兩岸的習茶文化。

一百多年前,裝載著台灣茶葉的船隻,一艘艘揚帆從台北大稻埕碼頭出發,行銷全球,甚至遠至北非的摩洛哥,一度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出口產值。一九○○年法國舉辦「巴黎萬國博覽會」,由台北茶商布置配有女侍的「台灣喫茶店」,成為歐洲上流社會趨之若鶩的時髦飲店,當時的日本總督府還把營運模式,搬回東京銀座開設「烏龍亭」推廣台灣茶。

一百年後,台茶製作依舊獨步全球,但風采卻不再引領風騷,這幾年,從發燒的鹿谷山頭到隱祕的中國南京公寓,乃至於年輕的茶葉品牌,正以不同的努力姿態,重返榮耀。

撰文 / 製作人•許秀惠 撰 文•陳玉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70

解密全球最強大巴:載客1400人安全如何保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277.html

在第十九屆中國北京“科博會”及第十一屆上海“軌交展”上,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巴鐵科技”)攜“立體快巴”(俗稱‘巴鐵’)閃亮登場。

巴鐵技術突破不多

高調亮相雖然吸粉無數,但對於巴鐵技術質疑的文章和觀點也開始出現。

據一位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巴鐵本身在驅動、碰撞安全、轉向、制動和能耗以及經濟性等問題上並未有一個系統性的集成解決方案。需要留意的還有當其高速運動過程中,隧道效應會對行駛在巴鐵下方的汽車造成風險。此外,下層的“移動隧道”有非常多的風口,這也給行駛過程帶來了較大阻力。

搜索當年的報道,關於立體快巴的描述幾乎和現在一摸一樣:載客1200-1400人、每公里造價不超過5000萬人民幣、利用市政電力運行,並且利用太陽能作為其能源的補充……那麽,6年後的亮相的同一款發明在技術上有了哪些突破?還不得而知。

上海交通大學汽車研究院教授張建武認為,現在的立體快巴與6年前上海交大完成的評估報告中所提到的兩項核心技術似乎並沒有任何進展,這兩項技術是分布式輪轂電機驅動技術和車體結構輕量化技術。6年前,他曾率先為立體快巴提交評估報告、並因而陷入立體快巴交大論證風波。

而另一位汽車行業人士則認為,巴鐵按照目前的技術很難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推廣,而在路況並不複雜的三四線城市推廣,雖然技術上難度會小很多,但資源利用率顯然不如一線城市,這中間存在一個供需結構錯位的問題。

落地在哪?

如果說技術問題尚有改進空間的話,那麽其推廣戰略也使得巴鐵科技陷入爭議漩渦。

巴鐵科技算是一家連續創業的公司,其前身是深圳華世未來泊車設備有限公司(已吊銷),成立於2010年1月26日,註冊資本80萬,法定代表是宋有洲。公開資料顯示,宋有洲與華贏集團在2015年底簽訂戰略性合作協議。

自雙方簽訂戰略性合作協議之後,曾經沈寂6年之久的立體快巴換了“巴鐵”名字重新複出。第一財經記者整理公開資料發現,自戰略協議達成後,巴鐵科技與華贏集團就迅速啟動了巴鐵科技對接地方的“全國巡演”:2015年12月30日,巴鐵運營方——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河南省周口市政府簽署了合作協議。2016年1月27日華贏集團董事長白誌明等人受邀參觀考察秦皇島市項目,與秦皇島方面就巴鐵項目合作等事宜展開座談。2016年2月24日,華贏集團宋有洲總工程師在溫州開展“巴鐵”項目對接考察活動。2016年4月22日,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天津市河北區人民政府就合作的相關事宜簽署。6月14日,華贏集團前往湖南省嶽陽市開展“巴鐵”項目對接考察活動。

擡升知名度似乎成為巴鐵科技近來的主攻方向,而作為業界名氣響當當的5月份北京“科博會”和6月份上海“軌交展”自然成為巴鐵科技最好的秀場。上海軌交展主辦方提供的公開資料顯示,巴鐵科技展臺面積僅次於中車集團,遠高於其他展商。據主辦方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巴鐵科技此次租用面積330平方米。

但是高調複出的巴鐵依然沒有擺脫對其推廣戰略的爭議。據其提供給新聞媒體的資料顯示,巴鐵第一輛模型驗證車將於7月31日在秦皇島北戴河試運行。但第一財經記者嘗試聯系秦皇島相關部門時發現,秦皇島多個政府部門表示並不清楚巴鐵事項。而該市發改委則明確表示,未接到任何關於巴鐵的立項和審批事項。這不禁讓人聯想起6年前立體快巴發生在北京的一幕:當時擁有立體快巴專利的深圳華世未來泊車設備有限公司稱,在6月下旬與北京市交通委的碰頭會上,有領導建議立體快巴有可能出現在兩廣路和平安大街上。但旋即遭到了北京市交通委宣傳部門工作人員的否認,並認為這是“設計者自己在推銷”。

難言突破的技術為何依然讓巴鐵科技高調複出?這一切都要從去年年底華贏集團的介入說起。

我國近日出臺文件對2016年至2018年擬重點推進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進行總體部署,共有303個交通重大工程項目被納入。根據交通運輸部此前公布的信息,這些項目涉及總投資約4.7萬億元。如此巨大的蛋糕成為眾多業者心中的香餑餑。而2014年是PPP規範發展元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相繼出臺多份政策文件推動發展“PPP”模式,並不斷重申“PPP”重要性。華贏集團也加入到PPP行業的大軍。第一財經記者向就相關問題向巴鐵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上海國際軌交展的工作人員求證,該人士表示不方便再接受采訪,截至記者發稿時,仍然沒有得到該公司回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22

美國解密文件:沙特政府同“9.11”攻擊者無牽連

據外媒報道,7月15日,美國國會公布了有關沙特阿拉伯政府同“9·11”攻擊事件是否有牽連的文件,這些文件先前處於保密狀態。

文件顯示,沙特阿拉伯政府同在美國紐約造成3000人死亡的劫機者之間沒有“正式的聯系”。但是報告表明,劫機者很可能從沙特內部的一些人那里得到了資金支持。

一個獨立的委員會在2002年完成了“9·11”事件調查報告,但是其中的一些內容被禁止在13年內公開發表,引發了人們對其內容的揣測。

美國國會議員和“9.11”受害者家人多年來一直呼籲公開這些被稱為“28頁”的文件,認為美國政府試圖保護自己的重要盟友。

在“9·11”事件中對紐約世貿大廈和五角大樓發動攻擊的19名劫機者中的15人是沙特阿拉伯公民。

沙特政府說,他們對公布這些文件表示歡迎。

沙特駐美國大使阿蔔杜拉·沙特15日發表聲明說,這些文件證明“沙特政府、沙特高級官員或任何代表沙特政府的人員都沒有為這些攻擊提供任何幫助或鼓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281

商業周刊×端傳媒》什麼都能直播,比的是誰最快贏得用戶 解密中國436億元「殺時間經濟」

2016-07-11  TCW

直播熱席捲中國,不用有趣議題、精緻畫面,光靠自拍吃飯、閒聊,照樣吸引兩億名觀眾。

如果有兩小時的閒暇時間,你會用來做什麼?

十年前,主要的選項可能是與親友聚會聊天、看兩集電視劇、看一部電影、讀半本書、翻翻報紙和雜誌、刷一下一.〇時代的網絡論壇。

五年前,聚會聊天、讀書看報這些選項,如今很大程度上被「刷臉書」取代:社交網絡逐漸成為新世代最重要的生活場景,人們在這個以「關係」為基礎、全球連通的二.〇時代交際網絡中,傳遞、交換零碎化的資訊和心情。

今天呢?你已碎成一地的時間,還能開掘出什麼新可能?

常常是你自己還來不及想,資本已經先你一步想到了。在這個誰贏得用戶,誰就贏得了商機的時代,商家早就不再短視的盯著你的錢包,而是緊緊盯著你每分每秒的時間。

二〇二八年,資本、創業家和技術開發者共同鼓吹出新的潮流之顛:直播。幾乎是一夜之間,行動視頻(影音)直播和與它相伴相生的「網紅」網路紅人),像火一樣燒遍了全球用戶的螢幕,映紅了本已轉冷的資本市場。

以中國為例,艾媒諮詢發布的報告顯示,二〇一五年中國線上直播平台已接近兩百家,用戶數量達到兩億,近半的網路使用者收看過線上直播,直播市場規模已達人民幣九十億元(約合新台幣四百三十六億元)。這些數字到今年上半年,仍在迅速增長。

根據中國投資網站《投資界》統計,中國有六〇%以上直播類公司,是最近兩年成立的。不少公司獲得人民幣數千萬乃至上億元的投資,它們的融資規模,從一四年到一五年,增長了三〇〇%左右。從各類App下載統計軟體可以看到,中國已經有十多家直播平台的App下載量超過千萬,其中三款分別由遊戲、秀場、社交新近轉型做直播的公司,下載量達到了億級。

「他們到底在看什麼呢?」不只一次,身邊朋友看著我手機的直播畫面納悶的問。

螢幕上,一個錐子臉濃粧女孩在吃飯,專心對著便當盒,二十分鐘沒說話,畫面上以彈幕方式飛出圍觀粉絲的各種調侃問候,還有不斷蹦出的小汽車、玫瑰花——這些粉絲送的禮物,到達一定數量便可以換成真金白銀。女孩偶爾抽空抬眼盯著鏡頭,淺淺一笑,以示感謝。

用戶不再是觀看者

沒互動沒打賞,甭想賺

有上萬人在網路看完了這段吃飯直播。

不只吃飯,直播世界裡還有睡覺、發呆、敷面膜、並不好笑的閒聊……,有日常生活中所有窮極無聊的事情,也有達人教你做飯、洗衣、健身、美容、哄小孩,有體育賽事直播、娛樂、旅遊、財經、教育、醫療等。

理論上,什麼都可以直播,在頻寬與技術支持的前提下,人們用鏡頭和螢幕,幾乎複製了一個在雲端的虛擬現實。

問題是,什麼樣的動力促使人們這樣做呢?從主播那一端,最大的驅動力顯然是利益。

觀眾打賞,主播接住,平台分成。這是目前大部分直播平台的主要盈利模式。中國著名直播平台YY統計,去年,觀眾在這個平台上送給主播的「棒棒糖」達一百億個。棒棒糖是虛擬貨幣,每根折合現實可換約人民幣一角,也就是,總值人民幣十億元。YY總經理周劍接受採訪時說,這十億元打賞,平台會拿一半,剩下的由主播和工會按照比率分成。

從觀眾這一端來說,直播的魔力又在哪裡呢?當繼續這樣問時,我突然意識到,前面那個把鏡頭和螢幕對立起來的問題,可能從根本邏輯上就問錯了。

當鏡頭那邊的女孩在吃飯,螢幕這邊的人們在觀看時,他們之問的關係,並不僅僅是演示與觀賞。一萬人在螢幕這頭並不是被動的收看,而是以女孩的臉為背景,開始了彼此之間的聊天,以及和女孩本身的即時互動。這種互動關係,決定了直播的本質其實是社交。

這也是直播與電視、電影、及其他製作完再播的作品(不論時間多短)根本的不同。如中國網絡行銷推手尚慧鑫說:「我們的用戶從觀看者,變成了參與者。」

內容好壞不是問題

養出核心粉絲,就能活

在這個世界裡,被解構掉的不僅是電視這樣的舊平台,也是內容本身。

「淡化內容,以人為核心的時代來了,」這是中國最早做視頻的創業家、二八間房」創始人劉巖,在一個線上課堂的講辭。

「在視頻行業,我們前台看到的是直播,後台看到的是社群。……有一百個核心粉絲就成『網紅』了,就可以養活自己了。有收入讓自己變得更漂亮,往內容上投入更多,比如練歌,從而更有表現力,匯聚更多粉絲,這個小生態就轉起來了。」他說。

這股浪潮中,不少創作者會轉型成為「網紅」。艾瑞諮詢與微博聯合發布的《二〇一六網紅生態白皮書》顯示,「網紅」正成為一個產業。他們的競爭主要集中在顏值(容貌)、內容、團隊和製作能力這四個方面。其中有八八%的「網紅」,年齡在十七歲至三十三歲之間。

劉巖大膽預測,中國的市場能養活一千萬個「網紅」。

當智慧型手機普及,行動上網速度飛增,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有潛力成為劇院。這就是直播的世界。(原稿由《端傳媒》提供,經本刊刪節、編輯,並共同發布)

撰文者張潔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87

他,是神操作還是獨裁者? 央行決策真相解密

2016-07-18  TWM

台灣找不到第二位政府首長,能像央行總裁彭淮南,在位18年,展現了令人尊敬的專業、認真、清廉。

然而,我們也找不到第二位政府首長,對央行內部一把掌握,對外部輿論強力壓制。

他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台灣:一個央行永遠正確、不容討論的台灣,也捆綁了深深影響每個人的新台幣利率、匯率政策,讓台灣出現許多獨特的經濟怪象。

從超高外匯存底、超高盈餘繳庫,到一路走低的新台幣對外購買力,讓我們揭開這個一言堂厚重的殼,探討央行決策出了什麼問題。

結論早已放在投影片 理事會淪為橡皮圖章 獨家內幕》央行前理事吳聰敏的無奈編按:台大經濟系專任教授吳聰敏曾在央行擔任理事十三年。他與其他三名學者合著《經濟學:理論與實際》是大專院校最常用的教科書,四位學者因此被戲稱為「台大四人幫」。不過,在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他卻對央行現行的制度表示憂心及無奈。

我想從制度面談台灣央行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的影響大,民主國家透過專業與理性的辯論,也透過制度的改變,政策才會越走越好。

貨幣政策的基本原則是在理監事會內決議。照規定,我們央行理事來自各行各業,但是有些人的專業不一定是貨幣政策,例如,農委會主委也是當然理事。早期,農業占GDP的比重高,這言之成理。但現在,農業產值不到二%,我認為可以考慮調整。

目前台灣央行的理事會成員都是兼任,真正專任的,只有總裁和副總裁。理事會每一季最後一個星期四才開一次會,這三個月,我們就靠央行經研處寄給理事的資料,了解國內外經濟情勢。我個人認為這些資料有幫助,但如果理事是兼任的話,他平常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我猜也很難仔細看資料。

理事會如何開會?央行會先報告過去經濟情勢,資料詳盡;但是報告最後一張投影片,不會在會前資料出現,那張投影片是最關鍵的。最後那一張投影片就是:今天從央行角度來說,建議升息、降息,或維持不變。

理事提出不同觀點 往往無疾而終假設,今天那張投影片建議降息半碼(○.一二五個百分點),這時總裁就會說:「我們今天的建議,是根據前面這些報告所下的結論,看大家有什麼意見?」在一個二、三十人開會的場合進行貨幣政策的討論,其實很難。因為是兼任,平常可能不會做任何研究,突然之間要他說出有水準的意見也很難。

如果理事提出不一樣的觀點,討論到最後,通常是主席裁示:「這位理事先生的意見,我們下次會好好考慮一下。」(記者問:下次有考慮嗎?)當然很難。

除非列入會議紀錄,否則很難判斷到底有沒有納入。

合理的理事會制度,應該是目前美國、日本、英國、歐元區的制度。首先,理事要專任;其次,貨幣政策的決議要投票。如果是專任的投票制,那總裁會努力地和每位理事溝通,過程中就會形成共識。如果沒有投票,這個溝通的過程就出不來,理事會就完全沒有事先討論。我認為若改成理事專任加上強制投票規定,貨幣政策的品質會提升。

現在的制度,討論真的有難度。因為我們理、監事會一起開,整個會場大概有二、三十位,人非常多。央行監事的任務與貨幣政策制定無關,為什麼要一起開?我也不知道。但這樣要創造一個好的貨幣政策的討論,我認為,可行性滿低的。

台灣《央行法》明確規定,央行的任務之一是「維持對外幣值穩定」。央行也應該在理事會上說明一下,但是他(總裁)也沒講這個。我開過的理事會,從來沒有人要求他講這個(匯率操作)。

有一次,我本來想提央行「拉尾盤」(編按:央行在外匯市場尾盤進場作價)這件事沒有意義,還產生企業製作財報的困擾,央行也不曾對外解釋。後來我沒有提出。因為在理事會裡的氛圍就是:即使提出,央行就說「喔,意見不錯。」但也不會改變央行的作法。

匯率政策還有很多地方值得討論,例如何謂幣值穩定?一個說法是,若外匯市場有異常波動,央行會進場維持秩序。但是,何謂異常波動?解釋空間就很大,台灣央行愛怎麼講就怎麼講,不會提供令人滿意的答案,也不可能在二、三十人的理監事會議上公開討論。

央行資訊不透明 一研究就被「關切」從二○○○年至今,台灣貨幣政策的特徵是低利率。

任何政策可能有正面效果,但也有其成本。我個人認為,低利率政策是台灣房價飆漲的原因之一。那這個政策的利弊為何?最後有達到政策目標嗎?沒有檢討就沒有進步,而只有透過理性的分析與討論,我們才能真正回答以上問題。

今天在台灣取得央行資料,也不容易。然後你一研究,或者有人或企業發表與央行立場不同的看法,央行會來「關切」。相對於私下關切,我認為更好的作法是資訊公開與公開辯論。從這個角度回頭看央行理事會的制度,若央行理事會的制度能做一點調整,台灣貨幣政策的品質應該會提升。

撰文 / 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21

衛星圖解密邢臺大賢村為何發生水患:七里河河道突然收窄

由於連日強降雨襲擊,河北邢臺七里河發生洪水漫堤,致使開發區12個村進水。對此,水利專家表示泄洪不能控制。因為七里河在大賢橋迅速收窄,通過能力只有40m3/s左右,造成洪水漫過河堤決口,使開發區12個村進水。

小編查找了百度地圖和谷歌地球,從衛星圖中驗證這一原因。

水庫與泄洪處位置分布

此處為七里河景觀段開始

此處是景觀段結束,後面突然收窄的背面就是大賢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