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在線:孫仔孫女拍住上 富豪御用經紀交棒
1 :
GS(14)@2013-08-06 23:38:07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806/18365782

本地大孖沙交棒畀下一代,往往成為市場焦點。服侍無數有錢佬、有富豪御用經紀之稱嘅李和聲,就成功做到無縫交接。
繼孫女李惟琤今年5月,正式接過大唐投資(1160)帥印後,李和聲嘅孫仔李惟宏9月亦會升呢,擔任集團執行董事一職,實行兩姊弟拍住上,為阿爺延續光輝歲月。
咪睇李惟宏今年只得33歲,其實佢已經喺多間外資大行打滾多年,包括美盛、花旗等,而家就係大唐投資母公司大唐金融集團嘅高級副主席,主力管理經紀同埋資產管理業務,經驗肯定有番咁上下。
佢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更自爆,細細個已經跟阿爸、金銀業貿易場前理事長李德麟去大唐證券,對股票興趣由此而起。
睇見兩個孫仔孫女咁生性,做阿爺嘅李和聲,相信可以飲得杯落。
蘇黎世保險終止經紀合約 近八百人恐飯碗不保
1 :
GS(14)@2013-11-12 00:34:24http://www.am730.com.hk/article-180701
咁又真是慘d...
本港十大保險公司之一、「蘇黎世香港人壽」決定放棄沿用多年的保險代理制度,改由獨立理財顧問分銷產品,相關部門的60名員工,以及700名以自僱形式訂立代理人合約的保險經紀,將於新年前面臨失業。有將於下月底被終止合約的保險代理表示,對公司決定感到反感,明天將與公司開會,爭取合理賠償,又指公司做法對16萬客戶絕非好事。保險業總工會形容事件罕見及嚴重,並將約見蘇黎世公司代表和勞工及福利局,尋求解決方案。
記者:葉兆臻
根據蘇黎世保險網頁資料,該公司於1961年開展在港業務,是本港十大保險公司之一。消息人士指,該公司於上週五通知700名經紀及60名相關員工,將全面放棄保險代理制度,改由獨立理財顧問分銷產品,並於下月31日終止透過直屬保險代理人提供保險產品及服務。
換言之,以自僱形式工作的700名保險經紀,於新年前會被終止合約,前途未卜。
有受影響的蘇黎世保險經紀透露,公司迄今未提出賠償或遣散方案;又指上週五接獲消息時,感到愕然和無奈。他們要求公司作出適當賠償,「雖然係自僱合約,但所簽的保單喺將來有佣金收入,公司需要合理賠償。再者,好多經紀已加入公司逾10年,甚至超過20年,公司應該負責任。」
該名經紀指,公司決定非常倉促,「由上週五公佈至下月31日要終止合約,兩個月唔夠,根本無足夠時間處理手上的保單。」他又稱,蘇黎世保險目前在港擁有約16萬名客戶,跟進工作由700名代理分擔,質疑改制後減省人手,將影響服務質素。
另有受影響的經紀表示,有分區主管曾表示,正計劃成立「獨立理財顧問」公司,分銷蘇黎世保險及其他保險公司產品,並會吸納部分被終止合約的經紀。
據瞭解,經紀代表明天將與公司高層開會,要求適當賠償;週三再舉行經紀大會,商討後續行動。記者昨曾嘗試接觸蘇黎世保險,但未能聯絡上。
香港保險業總工會理事長張偉良證實,已接獲2宗蘇黎世保險經紀的求助個案,工會非常關注700名保險代理及60名員工的情況,又形容事件罕見和嚴重,「香港保險公司未試過有咁大規模嘅裁員行動」。工會將約見蘇黎世保險管理層,爭取合理賠償予經紀和員工;稍後亦將約見勞工及福利局,希望介入事件。張偉良估計實行保險代理製成本較高,如需租用辦公室等,相信是保險公司改制的原因。他又呼籲本地保險公司,如有適合工作崗位可聯絡工會。
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表示,知悉蘇黎世保險將終止700名保險代理的合約,並關注事態發展,「佢哋(公司管理層)話係總部嘅決定,想改變經營策略。」陳健波相信,事件只是個別公司發展策略,放棄代理並非本港保險業界發展趨勢。他又稱,本港其他保險公司正擴大代理團隊,相信市場能吸收受影響的代理,期望雙方能達成各方滿意的協議,必要時將協助斡旋。
2 :
鱷不群(1248)@2013-11-12 01:58:45又唔算好慘,佣金照計無得唔賠,反正計佣金,其他保險公司相信會吸納,我反而認為蘇黎世會少好多新單,代理之後亦會搶舊客。短期最慘應該是back office,有批人應該好快要執包袱,長遠我懷疑蘇黎世在香港仲做唔做得住
3 :
greatsoup38(830)@2013-11-13 01:36:4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1112/news/ec_gmc1.htm
【明報專訊】本港的大型保險公司「蘇黎世香港人壽」將於下月31日起,正式終止轄下700名直屬保險代理的合約,及辭退相關部門的60名員工,意味於元旦前會出現近800名失業大軍。受影響從業員指出,由於保險代理不得帶走涉及的約16萬張保單,擔心會失去累積佣金、花紅獎賞等收入來源,今日會與蘇黎世開會商討,爭取合理賠償。
蘇黎世:將提供調配再就業計劃
政府保監處在昨晚截稿前未有回應今次大批保險代表被終止合約的安排。蘇黎世香港人壽昨日承認,在檢討保險產品分銷策略後,由12月31日起終止約700名直屬保險代理的合約,但強調保險客戶將不受影響,但會改由獨立理財顧問(保險經紀)、企業人壽和退休金等渠道作分銷。公司又會透過單對單會面,與受影響的保險代理商討再就業計劃,並提供調配機會。
受影響保險代理隨即組成「蘇黎世直屬營業部從業員爭取權益委員會」,委員會發言人李冠群表示,涉及的保險代理年資平均達10年或以上,由於合約不包底薪,以每月3、4萬元佣金及每季花紅作主要收入來源。他說,今日會向公司爭取賠償,包括發放未來一至兩年的累積佣金,亦不能取消今年第四季的應發花紅。
另外,受影響人員又會成立「獨立理財顧問」公司,希望能與蘇黎世商討合作,爭取繼續銷售該公司的保險服務。
4 :
greatsoup38(830)@2013-11-14 01:05:35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112/18504190
【本報訊】蘇黎世香港人壽業務將於今年底結束直屬保險代理人提供人壽保險產品及服務,壽險業務將不再有前線員工,共760員工受影響之餘,據悉,有近16萬客戶持有的保單成為「孤兒單」。有資深業界人士稱,大型保險公司結束前線業務前所未見,隨着代理人流失,客戶售後服務勢受影響。
記者:董曉沂
蘇黎世發言人表示,透過蘇黎世直屬保險代理人購買保險產品的現有客戶,將不會受到影響,其他產品類別或市場均不受影響,客戶將繼續獲得蘇黎世所提供的服務。發言人續稱,蘇黎世香港人壽業務未來將集中所有銷售力量在獨立分銷渠道,透過獨立理財顧問,及企業人壽及退休金渠道作分銷。
客戶日後須主動索償
有資深業界人士稱,原本每張保單有代理人跟進,客戶角色被動,現時客戶則要主動向公司申索賠償,「服務邊有可能唔變」。他建議,習慣「有人跟」的保單客戶,可考慮轉到其他有更大規模的保險公司,繼續享受由代理人提供的服務,但要留意,倘保單有儲蓄成份,取消現有保單並轉到新公司隨時會蒙受現金價值損失。
除16萬名客戶外,亦有近800名員工受影響,有現職蘇黎世的員工透露,15個區域總監將於今日與公司代表會面,商討賠償等事宜。蘇黎世發言人稱,人壽業務共約有700名直屬保險代理人,重組無可避免有部份職位將會流失,公司將確保所有受影響保險代理人透過單對單會面、再就業計劃及內部諮詢,獲得合適的支援以評估員工選擇,亦將會為員工和公司業務尋找合適的調配機會。
一名蘇黎世前高層表示,至今仍留在蘇黎世工作的員工,大多擁有不少經驗,故在市場上相當有價值,相信短時間內可被其他保險公司吸納。現職員工亦稱,要找到新東家不難,但最擔心是否可取回客戶資料數據,因為該批數據才是從業員的資產。
[■見到記者到訪,蘇黎世香港辦公室的接待處員工即迴避。 梁志永攝] ■見到記者到訪,蘇黎世香港辦公室的接待處員工即迴避。 梁志永攝
員工或無法取回佣金
另外,亦擔心蘇黎世未必可以就早前銷售的保單,向員工派發佣金,相信俗稱「滴滴仔」(非首年銷售佣金)的佣金將無望取回。
保險界議員陳健波表示,倘日後受影響代理人要轉型至經紀,由於登記及註冊需時,同時不少代理人要維持生計,故他會代表受影響員工與相關發牌機構商討特別處理,例如研究加快批出牌照程序的可能性。他又稱,希望蘇黎世盡快向客戶交代日後保單的運作詳情。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譚仲豪則稱,希望蘇黎世可依足勞工法例,處理受影響的員工事宜。
市場人士稱,蘇黎世近年已不停在港尋找買家,兩名消息人士均稱有接獲賣盤建議,惟蘇黎世香港規模不大且定價高,要以市價接收其業務實在不化算。事實上,蘇黎世縮業務規模,香港並非唯一受影響區域,外電報道稱,蘇黎世早前已確認會在英國裁減121名員工,當中涉及車險員工。
5 :
greatsoup38(830)@2013-11-14 01:05:54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112/18504194
【連鎖反應】
蘇黎世結束前線員工服務相信可減低營運成本,卻令數以萬計的客戶及員工受影響,保監處是否介入將成關鍵。
保監處取態成關鍵
一名蘇黎世前高層表示,蘇黎世對香港的人壽業務已經無心戀戰,因為規模不大卻仍要投資大量資源,如辦公室租金及人力等,故只能以賣盤或結束前線業務等方法繼續發展。該名前高層及另一資深從業員更稱,倘蘇黎世今次「過到關」,不排除造成連鎖效應,令其他海外有龐大業務,而本港業務較小的保險公司如永明、富通及安達等公司效法。
由於保監處可按保險公司是否有穩健的財政狀況及妥善的管理等原則以確保投保人士獲得足夠保障,授權保險公司在香港或從香港經營保險,故保監處的取態估計為是次重組的一個重要變數。
事實上,是次重組料非為大型保險公司的發展策略,宏利發言人稱,無意跟隨蘇黎世的做法,而且會繼續拓代理人團隊。富衛人壽發言人重申,代理人為其主力銷售渠道,集團目標在五年內將銷售員由現時1,500名倍增至3,000名。
6 :
greatsoup38(830)@2013-11-14 01:38:11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113/18505851
【本報訊】蘇黎世香港代表716名從業員的爭取權益委員會與公司代表會面,委員會代表林俊華表示,管理層昨未作任何表態。業界人士估計,員工難獲得全數佣金賠償,將會有一定折扣。
員工取回佣金料有折讓
蘇黎世管理層在會上承認未有考慮好客戶安排,惟昨日已有部分客戶知悉事件後要求退款。委員會今午3時將於觀塘與逾700名代理員工集會,講解公司解決方案。蘇黎世發言人稱,或會按情況為壽險代理人提供較優於代理人與公司合約所訂之條款。
美聯金融營運總監黎家傑指出,員工有望取回保單銷售的佣金,但由於保單佣金按年按比例攤分,相信取回的佣金金額會有一定折讓。
林俊華指,已向公司反映三點訴求,包括建議向從業3年以上的員工,賠償36個月薪金,當中約有200至300人,最長年資達28年;而從業2及3年期內,則分別獲賠12及24個月糧。另是十足發放已簽約保單的佣金、花紅等。第三是要求蘇黎世給予支援,讓其順利過渡,成立獨立顧問公司,跟進接收9萬個客戶的16萬份保單,令客戶影響減到最小。
保監處表示,理解到有關保險公司現正為受影響代理人尋找其他中介工作的機會,保監處相信市場有能力吸納該批代理人。保險界議員陳健波表示,稍後會與保監處研究,如何為受影響代理人找新工作。
據保監處知悉,保險公司將繼續提供售後服務。陳健波呼籲,蘇黎世應盡快通知客戶保單相關事宜。美聯金融營運總監黎家傑表示,蘇黎世集團產品亦相當有實力,但沒有代理人的保單尤如孤兒仔,客戶日後有任何跟進都會造成不便。惟他強調,客戶不應隨便停單及轉會,因為保險作為保障產品,保險公司絕對會作出賠償,倘客戶當保險為投資工具,則另當別論。
7 :
鱷不群(1248)@2013-11-14 01:59:52佣金是合約的一部分,即使蘇黎世有權更改,如果不賠足,我估計會受法律挑戰,而且估計是細數目,我就建議賠足,不過條數好難計,未來每年加保額發引伸的佣金無得計,難免有折讓。
至於賠償36個月薪金,他們不是自僱人士嗎,個數咁飛禽大咬,賠咁多不如唔好解散
如果我係蘇黎世,只會選擇賣盤
8 :
starter(38045)@2013-11-14 02:36:31道聽塗說,agent 同保險公司因只是 partnership 關係,所以冇保障,佣金應該冇。 花紅,因是年頭出,所以蘇黎世在年尾cut人,不是冇原因,可以唔駛比,agent 都係冇。Back Office唔駛cut人,因 IFA d 單都係要蘇黎世後勤部門處理,但係 receptionist, secretary 呢d 就要cut,總之同agent 有關的都要cut。 蘇黎世 d 單其實唔差,係公司無心戀戰...
9 :
鱷不群(1248)@2013-11-14 02:58:08starter在8樓提及
道聽塗說,agent 同保險公司因只是 partnership 關係,所以冇保障,佣金應該冇。 花紅,因是年頭出,所以蘇黎世在年尾cut人,不是冇原因,可以唔駛比,agent 都係冇。Back Office唔駛cut人,因 IFA d 單都係要蘇黎世後勤部門處理,但係 receptionist, secretary 呢d 就要cut,總之同agent 有關的都要cut。 蘇黎世 d 單其實唔差,係公司無心戀戰...
agent 和保險公司要簽合約,付佣金是合約的一部分,有法律責任,不能話cut就cut。back office係好危,無晒agent,成個agency managment玩完。IFA開單能力遠比agent少,後勤被cut是遲早的事,分分鐘會玩外判。再直接講,單憑IFA開單,再加上會退單潮,我不認為在香港有持續經營的能力
10 :
greatsoup38(830)@2013-11-14 23:06:13鱷不群在7樓提及
佣金是合約的一部分,即使蘇黎世有權更改,如果不賠足,我估計會受法律挑戰,而且估計是細數目,我就建議賠足,不過條數好難計,未來每年加保額發引伸的佣金無得計,難免有折讓。
至於賠償36個月薪金,他們不是自僱人士嗎,個數咁飛禽大咬,賠咁多不如唔好解散
如果我係蘇黎世,只會選擇賣盤
我直情覺得班人自殺
房產經紀:中國人美買樓 四分三全現金支付
1 :
GS(14)@2014-07-11 16:05:1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11/news/ec_eca2.htm
【明報專訊】近日關於海外洗黑錢的報道不絕於耳,有媒體報道,中國人目前赴美買樓多用現金交易,遠超中國海關對每年可攜帶出境的現金數量,反映地下錢莊等「旁門左道」猖獗。
一年買樓220億美元
據彭博報道,截至今年3月止1年,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和台灣的買樓人士,在美國樓市消費了220億美元,按年上漲72%,成為僅次於加拿大的第二大海外買家。
不僅數額可觀,中國買家還傾向現金支付,當地一位客戶有九成為中國人的房產經紀稱,超過四分之三的買家都用現金交易。
按照中國海關規定,每人每年不得攜帶超過5萬美元的等值貨幣出境,美國海關則規定入境現金超過1萬美元的必須申報。據內地媒體報道,目前將大筆資金帶出中國,有以下幾種常見的「旁門左道」。
其中地下錢莊最為常見,通過境內外的「雙頭資金池」,令客戶在境內付款,境外資金池就支付相應外幣,或者通過假貿易合同來匯款。
此外,換匯中介、在澳門賭場及金舖套現等方式亦被廣泛使用,雖然風險高、手續費貴,仍吸引不少洗黑錢客趨之若鶩。
10年經驗經紀 不知有碎股板 周顯
1 :
GS(14)@2014-07-28 11:24:4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國藝娛樂(8228)向來我都有留意,當然部分原因是因為想捧老友冼國林場。另外的兩個原因,則是因為另外兩個人也都成為了股東,一個是近來很少見的弟腳「契爺」,另外一個則是向來都很少見的acquaintance「太子」,難得猛人入股了,自然也應該要捧場才對。
話說上星期五,正是國藝娛樂供股權買賣的最後一天,供股價是0.188元。由於股價長期徘徊在0.2元左右,所以沒有人願意供股,供股價長期在1仙,只有沽家,沒有買家。
碎股板掃國藝 慳足9皮
因為我的目的是買幾百萬股以上,根本沒有這麼多的待沽正股可買,所以我唯有打算買供股權,去供股啦。畢竟,供股權有億幾股待沽,任買。用1仙去買供股權去供,成本也不過是0.198元。
但我心念一轉,叫經紀去碎股板找找,結果發現了有千幾萬股供股權,以1厘任買唔嬲,如果買這些碎股,成本豈不是降至0.189元?如果買10球去供,就即慳9萬元!
有咁筍的盤,梗係要同朋友分享,大家齊齊買啦,於是我廣告了天下,他們也紛紛落疊,誰知有一人的回應是﹕「喂,我個經紀講極都唔明,你同佢講吧。」
我一講,發現那名經紀竟然不知道什麼是碎股板。我回頭問那朋友﹕「這位仁兄是新入行的嗎?」
他說﹕「不,他做了十年經紀了。」
天啊!現在的經紀水平真的很低呢!
[周顯 投資二三事]
當大意經紀 遇上孤寒老闆 周顯
1 :
GS(14)@2014-07-30 11:56:3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話說在炒股票的世界,總是你幫我,我幫你,家家有求,不過幫行家呢家,很多時都涉及代買代代parking,大家出來walk,講個信字,沒法子白紙黑字去寫明。
有一次,A老闆打電話給B大經紀,說﹕「麻煩你幫我頂頂牌,低幾格掛買入某某股票幾百萬股。」
結果,這些掛牌買入的幾百萬股,中到啪啪聲,全部買曬下來。經紀不以為意,老闆也沒再來電,但過了兩個月,股價跌了兩成,經紀終於忍耐不住,致電老闆,問他點算,他對數還錢。
即日報數才可自保
老闆冷冷的說﹕「你第一日做經紀呀?當日買下了,不同我報數,兩個月後輸了,才來找我,莫非你是想輸打贏要?」
這宗事件導致了兩人反目,大家都找人評理。問到我的意見,我的回答是﹕「誰是誰非我不說了,但是代人買了股票而不馬上報數,的確是輸了一招。我和這名老闆也交過多次手,代買過很多次股票,從來都是即日報數,他也從來沒有不肯交收。不過,交收得孤孤寒寒,我出100萬,T+2,畀我賺番5000蚊咁大把,仲當係皇恩浩蕩,倒是周時有發生的」。
朋友說﹕「T+2,100萬賺5000,的確是好好利潤架啦。」
我說﹕「如果日日有得賺5000,咁都唔錯,不過一年煩我幾鑊(咁少),T+2交收時,又要打給他,好似求人幫忙咁,都好無面架,唉,總之就係搵食艱難,錢有血有汗啦。」
[周顯 投資二三事]
股民開戶急增 經紀開OT
1 :
GS(14)@2014-12-24 02:18:43
【爭相入市】
A股瘋狂,散戶亦爭相入市。華西證券職員李小姐向記者表示,「最近開戶的人數比以前多了幾十倍,我們晚晚要11點才下班」。在記者走訪的多間證券行營業大廳,均見到開戶客戶大排長龍,場面墟冚。記者訪問其中幾位散戶,均表示對後市有信心。其中胡先生指賬戶已經暫停兩年,當日特地來重新啟動。另一位散戶林先生亦表示,最近已有錢贏,正考慮加碼。不過,他們均表示不會使用孖展。人民銀行於11月21日突如其來減息後,A股開始進入瘋狂狀態。在不足一個月時間內,滬綜指升近三成,散戶開戶數目亦大增。截至12月12日,每日新開股票賬戶數目達到18萬,較減息前每日約5萬升近三倍。
孖展額兩個月爆升65%
今次升浪主要由資金帶動,除傘形信託外,融資(即孖展)更是主要動力。孖展餘額短短兩個月,由第四季初的6,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爆升65%至最新的9,900億元,推動滬深兩市單日成交額更達1.2萬億元,破盡世界紀錄。
【內地散戶心聲】
■林先生
考慮加碼
林先生:「最近已有錢贏,正考慮加碼。不過,不會使用孖展。」
■胡先生
重啟戶口
胡先生:「(股票)賬戶已經暫停兩年,今日特地來重新啟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1222/18977270
女經紀半裸伏屍疑遭客姦殺
1 :
GS(14)@2015-01-27 15:12:48
廣州一名女地產經紀,帶男客人睇樓,結果惹來殺機。她在帶客睇樓後一直沒有回音,她的同事到單位(圖)察看時,發現她半裸死在單位內,頸部有刀痕,警方追查後已將睇樓的男客人拘捕。事發在上周五下午一時許,一名二十歲姓覃的女地產經紀,與一名年約三十歲男客人,到天河區黃埔大道西一個屋苑睇樓後,音信全無。覃的同事至下午五時許到單位察看,看到覃上半身赤裸,倒斃單位內,於是馬上報警。
陳家強:證監評估駁腳經紀風險
1 :
GS(14)@2015-02-05 19:25:5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05/news/ec_ecb1.htm
【明報專訊】經營俗稱「駁腳經紀」業務的佳堅證券上月被證監會停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圖)昨日在立法會回應查詢時指出,估計有超過300名客戶受損失,但不便透露有關損失金額。他又指出,本港共有58家駁腳經紀行,證監會正對行業作風險評估。
佳堅案300客受影響
佳堅證券涉嫌挪用一名已去世客戶的資產,經證監會勒令停業後,警方跟進調查並拘捕5人。陳家強昨日在立法會回應議員提問時指出,有關案件涉及串謀詐騙等刑事罪行,警方正調查公司是否未獲認可下接受存款。他又指出,有超過300名客戶蒙受損失,但不便公開損失金額細節,目前亦未能確認佳堅證券有否足夠資產歸還客戶,證監會已主動向可能受影響客戶簡介情。
陳家強引述證監會資料,截至2015年1月6日,本港共有58家獲證監會發牌的公司以介紹經紀身分運作,當中7家是向其他公司介紹零售客戶以及傳遞這些客戶上市證券交易的指令,其餘均為專業投資者提供服務、就集體投資計劃進行交易,或附屬於較大型的金融集團。
過去10年間,證監會對2間駁腳經紀行採取行動,除在上月凍結佳堅證券的資產外,另外在2014年7月24日撤銷永聯證券的牌照。證監調查發現,永聯挪用2名客戶約40萬元,並向證監會提供虛假及具誤導性資料,永聯兩名負責人更逃離香港。
過去10年對2行採行動
另外在2006年有一家駁腳證券行被發現有速動資金短缺情,但在同年2月22日已糾正,證監會隨後向該公司發警告信。
陳家強表示,證監會對持牌經紀行有嚴格規定,包括須向證監會提交獲核實的每月財政資源申報表,現時駁腳經紀行需要維持的速動資金水平,與一般經紀行無異。他指出,財庫局會與證監會不時檢討監察制度,並會加強投資者教育。在出現佳堅證券事件後,證監會正進行對駁腳經紀行的風險評估,以保障投資者。
恒大騰訊首合作 入主馬斯葛 折讓97% 創興後人彤叔經紀為現股東
1 :
GS(14)@2015-06-23 11:58:4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23/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殼股尋寶熱在近期市反覆下,仍然絡繹不絕。較早前完成入股並改組恒大健康(0708)的恒大地產(3333),買殼行動未見停手,昨日更首度聯同騰訊(0700),斥資合共7.4億元購入細價股馬斯葛(0136),認購價每股0.006元,較停牌前股價大幅折讓97%,購入股數相當於總股本逾3倍,這意味許家印與馬化騰將穩奪馬斯葛的控制權。
以認購新股形式入股
騰訊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確認向馬斯葛投資,惟除了今次股權申報外,暫無進一步評論或資料可以補充。恒大則記者參閱公司發布的公告。另據市場消息表示,是次入股是以認購新股形式,不涉及購買可換股債券。
馬斯葛股價自今年4月份起步炒高,從0.1元開始大幅炒起。若以平均購入價0.006元,相對馬斯葛停牌前收報0.285元,相當於有超過97%股價折讓。
佔擴大後股本77% 需提全購
若將恒大及騰訊認購的新股,連同馬斯葛原有股本計算,意味恒大及騰訊將取得馬斯葛56.75%及20.63%擴大後股本權益。由於已經超過全面收購觸發點,因此按例需要提出全面收購。若以兩公司購入馬斯葛的作價相對市價存在較大折讓下,投資者未必願意接受全購。
曾引入莊友堅詹培忠
馬斯葛早年上市時,主要從事照相、多媒體及電器產品之配件,主要為相機袋等產品。大股東為陳愛玲。其後曾經一度獲詹培忠入股,到2009年該股股權出現變動,並且引入與股壇活躍人士莊友堅相關的人士參與管理,一度將業務範圍擴闊至貸款融資及物業投資領域。到2012年該公司更意圖涉足太陽能多晶硅行業,但是從2011到2014年,累計巨額虧損達52.47億元,新業務對扭轉虧損無甚幫助。
現股權分散 最大股東力信資本
現時馬斯葛的主要股東組合,幾經變化,股權相對較為分散。馬斯葛現時最大股東為力信資本管理及有新世界(0017)創辦人鄭裕彤「御用經紀」之稱的鼎珮,分別持股19.49%及15.55%,廖創興家族成員第三代的廖駿倫持股亦達13.33%,與莊友堅及內房股百仕達(1168)主席歐亞平相關的中南融資持股亦達8.51%,民豐企業(0279)則持股最少,只有6.24%。
馬斯葛早於6月9日停牌,至今仍未復牌,該公司將於本周四召開董事會,討論發布業績事宜。該股引入騰訊及恒大,則分別在6月15日及6月18日進行。
明報記者 陳偉燊
2 :
GS(14)@2015-06-23 11:59:07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23/news/ea_eaa2.htm

引知名投資者 殼股例大炒
2015年6月23日
【明報專訊】近年上市殼股買賣市場暢旺,在內地企業需求殷切及要求在市場成交壯旺時,快速尋求上市地位,藉此涉獵本業以外的業務,殼價叫價大幅扯高至5億元。
入股未完成 新股東身家先暴漲
不過因應殼股在落實引進新的及具名氣投資者之前,股價已經大炒特炒,因此往往形成新投資者大幅折讓認購新股。在消息曝光後,繼續借助投資者名氣再快速炒上,形成新投資者往往未完成入股手續,帳面身家卻暴升的奇景。
以董平及一眾內地導演入股的21控股(1003)為例,在停牌前一段時間,股價已經炒起,到宣布擬進行的交易條款時,股價已經站於1.92元,但是相對新投資者談好的入場價0.4元,與當時的市價存在79.17%折讓。
詹培忠:殼主基金共同運作 難監管
到21控股復牌後,該股股價進一步抽升到最高4.88元,到近日仍企穩於3.76元,比新投資者入貨價仍高出8.4倍。有趣的是,21控股在進行有關交易時,尚需一段時間才能夠完成程序,這形成準投資者未入股前,待發行的股份價值大幅暴升的情。
見證股壇數十年發展的立法會前議員詹培忠提醒,投資危險性常在,形勢會演變,很多時殼主和基金共同運作下,形成難以監管的局面。他相信,香港投資者已經具備防備經驗,但是那些初入市者,則宜接受多些投資者教育。
3 :
GS(14)@2015-06-23 12:00:1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23/news/ea_eaa3.htm
【明報專訊】恒大地產(3333)主席許家印過去一年三度出手「買殼」,其中首個目標是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旗下的恒大健康(0708,前稱新傳媒),在收購國藏(0559)失敗後,今次再向馬斯葛(0136)埋手,其中一名股東則是有新世界(0017)創辦人鄭裕彤「御用經紀」之稱的鼎珮,而三人正是盛傳當年「大D會」主要成員之一。
所謂「大D會」,其實是指以鄭裕彤父子為首,一群經常聚首「鋤大D」的城中富豪,其中「大劉」劉鑾雄、楊受成、許家印、張松橋及林孝文等人,均是「大D會」的核心成員。
鄭裕彤父子為首 曾助恒大上市
事實上,許家印曾透露當年恒大來港上市前,全憑楊受成穿針引線才認識「彤叔」,他在自傳中自述,2008年在香港幾乎每周都到鄭裕彤大宅,與彤叔及「純官」鄭家純「鋤大D」和「鬥地主」。
不過,「大D會」真正在外揚名,其實是他們一起投資股票,以許家印的恒大為例,當年曾一度上市失敗,最後在彤叔、大劉等「會友」協助下才成功上市。
除了新股外,他們還曾合作涉足中策收購台灣壽險公司南山人壽的交易,直至前年彤叔退休,這個「大D會」才逐漸淡出。
4 :
gogo167(52250)@2015-06-26 03:02:04湯兄, 想知這千股在玩弄什麼財技...
與其他收購了的殼股的分別:
1) 新股股價極大折讓, 居然是0.6"仙"
2) 新股數量龐大, 千二億新股
照理 發行新4百億股己能夠操控公司, 配股價亦可升到2仙, 他們真的不怕證監查嗎?
他們這個安排亦不利炒作股價,與其他收購的殼明顯不同.
會是什麼財技, 或有否一隻類似殼給我自己研究?
證監會處罰兩經紀
1 :
GS(14)@2015-07-14 11:49:1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14/news/ec_eck1.htm
【明報專訊】證監會昨日公布,處罰違反僱主內部監控政策的戴雅真,暫時吊銷牌照8個月;以及處罰虛報學歷及偽造證書的江曼怡,禁止其重投業界3年。
證監會稱,調查發現戴雅真於2013年1月至6月期間,操作一個秘密帳戶及透過該帳戶進行85次個人買賣活動,違反了其僱主(即金利豐財務顧問)的內部監控政策。證監會認為其行為有欠誠實,使其僱主無法識別及監察其買賣活動,惟因戴雅真對其行為表示後悔,且該帳戶內並無發現其他不當行為,故將處罰減輕為暫時吊銷牌照8個月,即2015年7月10日起至2016年3月9日止。
另一位被處罰的經紀江曼怡,於2013年7月加入Bank Julius Baer & Co. Ltd,並向其僱主虛報自己於2008年取得紐約大學的碩士學位,更偽造紐約大學證書,但事實上她僅曾就讀於該大學,並未符合獲頒發碩士學位的所有規定。證監會表示,江曼怡有意識地虛報學歷,偽造證書一事更加重其失當行為的嚴重性,令她作為受規管人士的適當人選資格受到質疑,故決定禁止其重投業界3年,由2015年7月13日起至2018年7月12日止。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