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政府6日公開了一份關於美國在海外戰場使用無人機的政策文件。
2015年3月,民權組織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以信息自由法案為依據,向包括司法部在內的多個政府部門提交了一份申請,要求奧巴馬政府公開關於無人機使用情況的文件,闡釋執行定點清除行動的法律基礎,以及政府用來評估在特定情況下采取致命打擊的標準和程序。
遮遮掩掩的無人機戰略
無人機戰術一直是奧巴馬在中東和北非地區執行空中打擊行動時的最愛。原因在於,雖然中東地區目前對美國來說已成泥淖,但無論出於對地緣戰略的考慮還是反恐行動的需要,美國都不可能完全從此退出該地區。於是,撤出絕大部分地面部隊,運用盟友的空軍基地在該地區保持空中力量,在美國本土遙控無人機展開空襲,最大限度減少美軍傷亡,成了奧巴馬的平衡術。
夜空中的“全球鷹”
但令不少美國民眾不滿的是,奧巴馬政府對其無人機行動的政策和相關細節一直保持神秘。而且,無人機打擊經常導致誤殺平民。因此,盡管奧巴馬政府堅稱美國的海外無人機行動並不違憲,但此事一直遭到許多律師和民間團體的強烈抗議,要求公開更多細節信息。
2013年,奧巴馬曾承諾提高其反恐活動的透明度,其中就包括海外無人機行動。
今年7月底,白宮對奧巴馬在任期間對西亞、中東和北非戰場以無人機為主的空襲結果作出一份聲明稱,從2009年到2015年12月31日,奧巴馬政府共在巴基斯坦、也門、索馬里和利比亞四地發動了473次以無人機為主的空襲行動,共消滅了2372到2581個恐怖武裝人員,但一共誤殺了64~116個平民。
但是,輿論認為美國政府的這份聲明嚴重低估了遭濫殺的平民數量。而獨立非營利組織調查新聞局(BIJ)同期對誤殺平民給出的估計是380~801人。
無人機“全球鷹”
總統政策指南
2013年5月,美國政府首次公開承認其海外無人機行動誤殺了3名美國公民。2011年9月,美軍無人機定點清除了“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重要頭目、出生於新墨西哥州的美國公民奧拉基,但與此同時,另外兩名美國公民薩米爾·汗和奧拉基之子阿蔔杜勒—拉赫曼也在襲擊中喪命。另外,美國政府的聲明也提到了美國公民祖德·凱南·穆罕默德在巴基斯坦的一次美國無人機空襲中死亡。
也就是從2013年開始,ACLU開始代表被誤殺的美國公民起訴美國政府,對美國把海外無人機行動列入絕密信息提出質疑。
今年2月,美國一地方法院要求司法部公開相關文件,並列出了政府在海外發動有針對性的打擊和逮捕恐怖分子嫌疑人時需要依據的法律法規。
美國政府公布的文件包括18頁的“總統政策指南”(Presidential Policy Guidance)和國防部的部分文件。美國歷屆總統都有自己的“國家安全指令”,主要用以在國家安全事務上向各行政部門的有關負責人發出指令,大都涉及國家安全和軍事方針等敏感的機密信息。PPG可以被認為是奧巴馬的國家安全指令,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麽白宮對此諱莫如深。
但是,美國政府配合地公布機密文件的做法,被ACLU視為里程碑事件,該組織的法務副主任賈弗(Jameel Jaffer)稱,政府公開一些新細節,讓外界得以一窺政府在抓捕或使用致命武器擊斃目標的過程。“政府目前公開的文件將為就政府反恐政策的合法性以及是否明智的討論提供參考。”
在此前對政府的訴訟中,ACLU要求政府提供關於如何選擇打擊目標的信息以及證實致命打擊行動合法性的法律和政策。
被公開的這份PPG文件顯示,美國政府只會向那些“對美國人構成持續和迫切威脅”的個人進行致命打擊,具體時機是,當“幾乎可以確定”該目標出現,不會傷及平民,並且此打擊對於“達到美國的政策目標”來說是必需的時候。
奧巴馬政府曾為其無人機行動辯護,稱在打擊位於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也門等地的基地組織和其他被美國列為恐怖組織的武裝組織時是一個必需的手段。
“奧巴馬總統強調美國政府需要向美國人民盡可能透明地公開反恐行動和結果,這也是政府正在做的。”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普賴斯(Ned Price)在上述文件公開後表示,“政府的反恐行動是有效而合法的,令民眾知曉更多關於這些行動的信息並為其他國家建立透明的標準正是這些行動合法性的體現。”
騷亂期間,FBI的無人機在巴爾的摩上空監視
無人機監控國民遭疑
除了美國在海外使用無人機的情況,ACLU還關註美國在國內使用無人機進行監控的行為。向有關當局明確提出幾點關切:無人機資金從何而來?無人機有哪些技術能力?通過無人機搜集了哪些監控數據?誰能獲得這些信息?美國政府在國內使用無人機監控的政策和程序有哪些?
8月4日,ACLU在其網站稱,FBI回應該組織要求並公布了一份長達18小時的監控錄像,顯示了FBI在2015年4月29日到5月3日期間在巴爾的摩上空至少執行了10次巡視飛行。
2015年4月12日,25歲的非裔青年格雷(Freddie Gray)在街頭被捕,後由於脊柱嚴重受傷死亡,格雷葬禮之後,當地民眾對警察使用暴力的不滿演變成一場大騷亂。
ACLU認為,根據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賦予的遊行集會自由,示威者的行為不應該受到大規模的監控。
由此來看,美國民間對於反對政府海外無人機行動似乎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從白宮以往的做法來看,機密文件的公開部分往往是已經過時的或者對美國現行安全政策無關痛癢的部分信息,公開文件的“誠意”也大可以理解在司法程序上的交差和對民眾不滿的安撫,能否真正縮減海外無人機行動或其他軍事行動,更多地取決於美國在這些地區的戰略。在這方面,依靠手里掌握的非公開信息,白宮、FBI和五角大樓更希望民眾相信政府,“聽話”就好。
當四年一度的奧運會拉開帷幕之時,在北半球的這一頭,大疆公關總監王帆卻為無法用無人機直播聖火傳遞而惋惜不已,“我努力半年還是失之交臂。”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道。
盡管這樣的結果是巴西當地政局所致而與無人機安全關系不大,但無可否認,巴西當局對於無人機可能會對比賽安全構成的潛在影響還是有所顧慮。
2015年巴西國內對是否應該在比賽場館附近禁止無人機飛行展開激烈討論。下半年,巴西民航局對小型飛行器的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在奧運會開幕前,大疆表示應巴西空域監管機構要求,已經升級了軟件系統在場館附近設置了臨時禁飛區。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今年奧運有不少中國元素,從奧運服裝、國旗到通信設備都有中國企業的身影。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本來無人機制造商大疆創新也能搭上奧運列車,協助今年5月到8月巴西境內的聖火傳遞,最後卻因為當地動蕩政局而失利。
作為該項目牽頭人,王帆親自聯系了巴西體育局,商量聖火傳遞的事情,然而,今年4月,巴西總統羅塞夫遭彈劾下臺,隨即巴西體育部部長辭職,影響到本來已經談好的航拍計劃。“當時我們的合同都擬好了,但只能無疾而終。”談及此事,王帆不無惋惜。
官方拍攝途徑無法進行,而想體驗奧運臨場感的個人愛好者也會被拒之門外。
根據2016年2月1日最新規定,在巴西境內飛行無人機必須遵守多項規定,其中包括,飛行過程中遠離人群最少30米、不能使用FPV(第一人稱視角)並且無人機必須保持在操縱者可視範圍之內、無人機飛行高度郊區不得高於400英尺(約122米)、城市不得高於200英尺(約61米)。
雖然有法規護航,但是執行起來還是存在一定難度。據外媒報道,在開幕式當天,3臺無人機盤旋在馬拉卡納體育館上空,雖然後來無人機並沒有產生任何不良影響,但其背後折射出目前對於行進中的無人機還存在監管的難度。“將已經在天上的物理設備弄下來,在執行操作上存在一定困難,每個國家都有其不同的辦法。”王帆說道。
對於大部分雜牌無人機,巴西軍方在此前向一家名為IACIT的英國公司購入了8臺專門用於幹擾無人機的設備。這些設備主要通過釋放信號沖擊波幹擾無人機的控制。今年2月1日,巴西國家電信局正式授權武裝部隊在奧運會期間幹擾無線電信號。
同時,監管層面需要無人機企業在技術上提供支援,開幕式不久前,大疆就表示將配合巴西民航局要求,更新軟件系統在奧運場館附近設置禁飛區。比賽時段巴西當地對於無人機使用將會受到限制。
據了解,禁飛區的概念一般是針對民用機場、敏感地區進行設置,大疆是全球唯一使用geofencing地理圍欄系統的無人機企業,對其所有無人機產品都能設置禁飛區域。
而這項功能主要依賴GPS技術實現,當開機後GPS會啟動自檢,判斷機器所處位置,當發現身處禁飛區時就會啟動相應限制功能。如果從外部逐漸靠近禁飛區,則會在“緩沖區”內飛行時提示用戶正在接近禁飛區,會主動下降高度直至在禁飛區邊緣落地。
王帆表示,禁飛時間根據比賽時間從幾小時到全天不等,對一直舉行比賽並且賽程間隔較短的場館會實行24小時禁飛。
目前,大疆是巴西地區主要的無人機品牌,王帆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拉美地區的無人機市場還處於挖掘初期。一方面,由於本地經濟打擊,從事無人機等硬件研發的創業團隊並不多導致國內缺乏自主創新品牌,其次拉美地區的高關稅讓大部分無人機品牌望而卻步。
據了解,由於稅負和物流成本的原因,一臺精靈4在拉美的售價比中國售價貴了將近一倍。“拉美的價格可以在中國買1.8到1.9臺,當地貧富差距比較大,消費能力無法支撐,富的人無所謂,窮的人想都不敢想。”王帆補充道。
事實上,在經濟發展較好的“金磚四國”中,巴西缺少嚴厲法規控制無人機使用,而被看作無人機的潛力市場,其曾經是拉美第一個出口國產無人機的國家。對於國產無人機品牌而言,拉美市場潛力巨大。目前,大疆在拉美地區的品牌代理商將近100個,據王帆介紹,主要客戶來自航拍團隊以及影像制作團隊,而個人消費者還是少數。“無人機用途和運用場景在巴西還處於萌芽階段,包括消費者認知、品牌建立等方面還有很長路要走。”王帆補充道。
8月9日,據新華社消息,澳大利亞運輸安全局局長胡德在接受采訪時說,失蹤的馬航370客機在墜毀前處於無人駕駛狀態,之後以很快的速度墜海。
《澳大利亞人報》當天就馬航370客機事件的調查進展對胡德進行了獨家專訪。報道說,澳大利亞科學家表示客機在向南飛行時,曾自動發出信號與 珀斯地面衛星站發生“握手”,這些信號很可能表明飛機燃油即將耗盡。科學家通過分析最後的信號發現,澳大利亞西部時間2014年3月9日8時19分,飛機燃油耗盡,兩個引擎熄火。
報道稱,通過數據分析模擬出的飛行狀態顯示,馬航370客機失去動力後從3.5萬英尺(1英尺約合0.3048米)高度開始迅速下降,速度達每分鐘1.2萬英尺至2萬英尺,最後撞擊海面並迅速沈入海中。
胡德說:“我們分析這些信號,得出的結論就是飛機在最後時刻是無人駕駛。”他表示,飛機可能墜毀在12萬平方公里優先搜索區域內。
目前,馬航370客機的海底搜尋行動仍在南印度洋海域進行,優先搜尋區域僅剩1萬平方公里面積尚待完成。
馬航370客機殘骸
7月22日,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中國三方部長會議發布聯合公報說,如果在當前劃定的12萬平方公里優先搜索區域內未找到馬航370航班客機並缺乏新的可靠證據,搜尋行動將中止。
2014年3月8日,從馬來西亞吉隆坡飛往中國北京的馬航370航班客機失蹤,機上載有239人。2015年1月29日,馬來西亞民航局宣布該航班客機失事,並推定機上所有人員遇難。
日本千葉市長打算讓新都心幕張成為全球首座「無人機都市」,猶如科幻小說場景,無人機交錯飛行、專用的停機區,二0一九年將實現……。 一架無人機發出轟然聲響往上升,把約莫一公斤重的一瓶紅酒,運送到一百五十公尺外的公園。四月十一日進行飛行實驗時,天氣晴朗,每秒風速四公尺,無人機順利地在周遭的樹木輕微搖晃的微風中,完成運送紅酒的任務。 一大家來把千葉市的幕張新都心打造為無人機產業的一大聚集地。」在千葉市長熊谷俊人的一聲令下,幕張領先全球力求成為「無人機都市」。雖然根據航空法,在人口集中區域,無人機的飛行受到管制,但是在今年一月,千葉市獲指定為國家戰略特區後,相關法令可望在未來鬆綁。 改革鬆綁臨海城享地利 幕張打算在二0一九年之前,讓「無人機宅配到府」的服務實用化。成為宅配對象的若葉住宅區(計畫人口一萬人)預計於一九年開始有人入住,各戶的陽台上,預定會設置無人機專用的「起降空間」。一日一居民在網路上訂東西,無人機可以直接送到陽台,四月的試飛首度檢驗了實用化的可能性。 幕張有無人機飛行的地利之便。根據目前設想的飛行路徑,無人機在臨海地帶的物流倉庫收集貨品後,經過海上與花見川,到達目的地若葉住宅區,幾乎不會飛過有人的地方.臨海地帶有樂天、亞馬遜等電商大廠的物流倉庫。而且幕張是海埔新生地,會造成無人機飛行阻礙的電線全部地下化,這也是一大有利之處。 已經有企業虎視眈眈地瞄準商機。行政部門的內閣府與千葉市,以及來自民間的永旺、樂天、佐川急便、NTT DoCoMo、NEC、氣象新聞等公司,都加入了「技術探討會」。 「最終目的希望能實現以無人機寄送樂天市場的商品。」樂天會長暨社長三木谷浩史表示。今年五月起約一個月間,樂天在高爾夫球場試著使用無人機把飲料、高爾夫球等物品送到球友手上,這項服務稱之為「空樂」。NTT DoCoMo正研擬利用通訊技術控制飛行的可能性。NEC則著手研究航空管制系統,氣象新聞公司將從氣象面判斷無人機飛行的安全性。 技術探討會的主持人野波健藏是開發無人機的自立控制系統研究所的代表,由千葉大學發起的新創企業。他表示,「全球各地都在研究無人機宅配的可能性。我們的發展速度必須夠快,才不會在競爭中輸掉。」 市場競爭亞馬遜搶布局 另一位競爭者是電子商務龍頭亞馬遜。亞馬遜為實現下單後三十分鐘送貨到手的「PrimeAir」服務,找來曾在阿拉斯加航空當機長的西恩·卡西迪擔任負責人,除此之外也不斷召募前太空人等人才。 他們目前在全球各地以各種不同機體嘗試,「想選出最符合區域特性的無人機。」卡西迪說。亞馬遜認為,為實現商用目的,必須訂定不同空域的飛行規則。「日本政府對無人機的活用抱持很積極的態度,可望領先全球普遍實現無人機的商用化。」卡西迪充滿期待地說道。 無人機有「天空的工業革命」之稱。根據研調公司Seed Planning的研究,二0二0年時,日本的無人機市場規模將急速擴大至六三四億日圓,是目前規模的約十七倍。但據信主要用途會是在維護橋樑、測量、災害調查等層面上,宅配方面的應用還會更晚些。原因在於,目前法令鬆綁的區域仍有限,難符合安全要求。 無人機商機雖然令人萬分期待,但有待解決的問題依然很多。 打造尖端都市無人機最重要是安全 在幕張新都心「都會區」研究無人機,是極其重要的一件事。其他無人機特區,多半是希望把它應用在交通不便的非都會地帶。那個部分固然也重要,但企業不會加入。唯有在人口集中區域推動,無人機事業才能成立。否則,無人機就只是個讓人覺得稀奇有趣的東西而已,無法讓無人機產業在日本扎根。 隨著電子商務的擴大,遲早會人手不足。無人機在首相官邸墜毀的事件,導致政府增加對無人機的規範,這對我們來說反倒是個機會。雖有人擔心它的安全性,但在沒人要做的狀態下跳進來做,具行銷上逆向操作的策略。 最大的課題就是安全性。要飛過人的頭頂,不容許有任何三長兩短。今後我們會與政府多方討論需要多少試飛檢驗才能實際上路。 (千葉市長 熊谷俊人) |
台灣最大無人機廠經緯航太預計八月掛牌,要搶「智農財」,全球農業進入無人機時代,台灣能否占得先機,比精密、也比快。 過去,你餐桌上的米飯,產自嘉南平原的農夫;現在,它可能是無人機「種」出來的。餐桌上的紅酒,產自法國葡萄園,主人也不再是一般農夫,而由無人機操作員,使用空拍照片,把以往用於軍事航空的技術拿來種葡萄。 新世代的農夫,坐在家中盯著電腦儀表板,遙控無人機施肥、自動駕駛耕耘機,從插秧到收成,全都靠科技搞定。 這場景不是夢想。無人機颳起全球風潮,據Agriculture Drones Market報告預估,二○二二年,全球農業無人機銷售與服務市場商機將達四十二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三百億元),「全球五百家無人機業者,都想搶食這塊大餅。」工研院分析師侯鈞元說,台灣業者極欲搶進新藍海。 台灣最大的無人機服務業者經緯航太,預計八月初興櫃掛牌。這家資本額才四億五千萬元的公司,看中的正是農業無人機系統型服務商機。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預估,全球農夫在二?五?年前,將必須用比目前還少的土地和水,多生產七?%的農作物,無人機將扮演重要角色。 可做噴射播種 一小時種咖株,抵一天人工 農業過去要靠天吃飯,現在變聰明了。逢甲大學航太系助理教授賴盈誌指出,過去只能仰賴人力巡田,耗時又費力,但有了無人機之後,只要搭載高解析的光學攝影機,利用紅外線或熱能感應拍攝農田影像,可按農作物的健康狀況顯示為紅色或綠色,「做到人肉眼看不出來的事。」 「從一整片農田到每一株作物,靠一台無人機,就能輕鬆掌握。」工研院資通所長闕志克說,歐美就有不少新創公司,因提出精準的農業服務方案而崛起,甚至被大廠購併。 例如,在美、加營運的新創公司DroneSeed的無人機,就在播種上扮演要角。透過壓縮空氣的裝置,以每秒三百五十呎的速度,將種子如子彈般、「噴射」進入深層泥土中。以植樹為例,過去以人工植樹,一天的工時只能播種八百棵,而改用無人機之後,只須短短一小時就能完成相同任務,大幅減低人力及時間成本。 台灣無人機的技術也不遑多讓。「經緯的定位系統,精準度等同於巡弋飛彈,」經緯航太董事長羅正方說,其影像地面解析力高達兩公分以內,放大空拍照片,連街道上的排水孔蓋,靠人眼就能清楚分辨。 要達到「每發必中」的精準度,曾任漢翔總經理的羅正方更用航太科技規格開發無人機技術,帶領團隊研發飛控系統,這項攸關無人機穩定性的關鍵技術,不僅是軍事等級,更與全球大廠Aerovironment並列,成為全球唯二使用戰術級系統的無人機,成為其開拓東南亞市場的利器。 可建立植栽身分證 補種、移植、管理一鍵搞定 場景拉到馬來西亞吉蘭丹州的棕櫚園。這是經緯航太的試兵場,透過無人機搭載紅外線攝影機及光學雷達,空拍棕櫚園的丘陵地形時,將雷射光投射至地面上,再運用反射製作地形的3D模型圖,並以漸層顏色來區別種植密度,讓業者能一目瞭然,透過精算及補種來提高生產效率。 「定位出密度不足的區域後,業者不僅可安排補種路線,甚至能計算補種數量,」羅正方說,光一趟飛行,業主透過校正後的種植計畫,將可提升四成三的棕櫚油產量。 無人機能做的,不僅於此。「現在的技術,可以如身分證般,定義出每棵棕櫚。」羅正方說,運用人工智慧(AI)技術,可在影像地形圖上,將所有棕櫚進行分區編碼,標注每棵樹的所在坐標位置,讓每棵樹都有自己的辨識名稱,以建立生長履歷資料。 業主若要移除老化而產能不足的棕櫚,在移植新株之前,可設定種植年齡為搜尋條件,哪些樹、多大面積須更換,「一指就能搞定。」 另外,無人機可以每週、每天甚至每小時進行農作物勘測,除畫質高於Google Map,因有精確的坐標,將不同時期的影像結合時,可創造出時間序列的動畫,比對出農作物的變化,做為生產管理的參考。 商用無人機發展方興未艾,將改變農業遊戲規則。雷虎科技經理楊富森說,無人機業者發展出新興的租賃服務,幫農民更精準使用農藥、肥料,降低對環境的破壞,消費者也能吃得更安心,達到多贏局面。 在這場新興的戰局中,面對全球業者如大疆創新等,今年發售農業植保機,同時涵蓋銷售及服務,無人機競爭將更趨白熱化,台灣業者仍須與時間賽跑,才能掌握市場先機。 撰文者林淑慧 |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8/t20160811_775838.htm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8/t20160811_775838.htm 不久前,Facebook发布2016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财报显示,Facebook第二季度营收为64.3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0.42亿美元增长59%;净利润为20.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19亿美元增长186%。
如此靓丽的财报让这家成立仅12年的公司市值一度超过发展了半个世纪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成为全美第五大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个人财富也在短时间内暴增34亿美元。
自从Facebook在2012年上市后,股价已经上涨了223%,小扎已成为全球排名第五的大富豪(567亿美元)。32岁的扎克伯格,作为 全世界最年轻的富豪和社交媒体上的红人代表,对有趣的事物都颇为热衷,有时候看起来似乎还有些“不务正业”,但你没看到的是,小扎可是“玩着”把钱赚了。
玩手机游戏,蹭奥运营销和推广视频直播
7月18日,小扎在自己的主页上发布一个短视频。在这个不到1分钟的视频里,他在不停地玩一款足球手游。
这款小游戏需要你不停地点击屏幕,尽量不让足球落下来,玩法与微信曾经推出的打飞机类似,主要考验玩家的操作灵敏度。
小扎表示,尽管在现实世界没赢过足球比赛,但对于这款手游,他自信满满。在玩过几轮后,最好成绩是颠了37个。他还点名巴西著名足球明星内马尔,“不管你足球踢得多好,不会有人能超过我的37分。”
小扎向巴西足球明星内马尔发起“颠球挑战”
内马尔很快做出回应,但绿茵场上的经验并没有顺利地搬到手机屏幕上,经过几番尝试,他最高纪录只颠了29个球。在其发布的视频结尾,内马尔也点 位明星——英国一级方程式赛车车手Lewis Hamilton。Lewis Hamilton称他接受挑战,但其Facebook主页上还没有更新相关视频。
截止到目前,小扎与内马尔的两个短视频加起来的播放量有近1000万人次。很巧的是,这款游戏来自Facebook旗下的即时通讯软件Messenger。
不久前,Facebook宣布正在与全球多支足球队和多位足球明星展开合作,已经和140多家媒体公司和明星签订合作协议,为Facebook Live直播平台制作视频。
视频直播作为Facebook未来重要战略之一,小扎不仅在推广上重视,还要加大在该领域的投资,他在最近接受分析师电话会议采访时表示,“我们在网络方面正进行大量投资,此外还有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投资。”
哦,当然,那时距里约奥运会不足一个月,小扎是亲自出马蹭营销啊!
玩无人机,让所有人都能联上网络
2013年8月,Facebook 推出了Internet.org,小扎希望让落后地区的更多民众能够上网。2014年成立了Facebook Connectivity Lab实验室,试图通过无人机、卫星等方式来解决网络的问题。
7月22日,Facebook研发的无人机项目Aquila成功完成首航,小扎亲自见证了这一时刻。据Facebook 方面介绍,在对全尺寸的飞行无人机进行测试过程中,Aquila 只在低空飞行了96分钟,和预期的三个月续航时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接受he Verge采访时,小扎这样评价此次试飞:“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将会降低。我认为,未来某天,在城市郊区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将有数以千计的太阳能无人机在空中飞行,上网也会因此变得更普及,更便宜。而且我认为,在它们的帮助下,将有十多亿人从此可以上网。”
小扎认为这将是一个里程碑,未来Facebook会将技术授权给别人使用,或者免费提供给电信公司、政府、非营利组织等机构。
Facebook公司图片墙
据了解,现在世界上还有40亿人无网可上——也无法使用Facebook,为了让这些住在偏远地区的人能连上网络,小扎做了许多努力。在降低用 户数据数据流量费上,Facebook推出了Telecom Infra Project 项目,旨在使用开源软件帮电信业省钱;还推出了Free Basic项目,让用户可以免费使用某些互联网服务。
晒娃狂魔,捐出自己99%Facebook股份
自从女儿麦克斯来到这个世界上,小扎就像换了副形象,经常在Facebook上晒出爱女的成长照。
在今年初发的女儿的第一张游泳照中,可爱的小麦克斯穿着绿色条纹的泳装,胸前还别了一朵红玫瑰,安静地在漂浮在爸爸的怀里。“麦克斯的第一次游泳,她喜欢游泳!”小扎写道。这张照片已经收到了近100万次的点赞和2.1万条评论。
小扎还晒出首张他为女儿换尿布的照片,并写道,“搞定了第一次。今后还有数以千计次等着”。
晒女儿即将接受疫苗注射的照片,小扎在帖子中写到,“科学已经很明确:疫苗的确有用,而且对于所有人的健康都很重要。”
女儿的诞生不仅仅让小扎变成一个晒娃达人,更在某种程度改变了他对于财富的看法。在去年写个女儿的一封公开信中,这位亿万富豪宣布将捐出自己99%Facebook股份做慈善。
小扎还成立了一个以自己及太太名字为名的基金会“Chan Zuckerberg”,旨在提倡平等及儿童权益,也为女儿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在给女儿的信中,小扎这样写道:“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every field means your life shouldbedramatically better than todays.”(科技的每一点进步则意味着今天的生活一定优于过往。)
不管是出于公司商业目的推广直播或产品,还是让40亿人上网的公益计划,以及捐出自己几乎所有的财富,小扎以一种更加柔软的方式,在一步步地将自己的梦想往前推进,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前所未有企业家形象。
或许别人眼中的不务正业,正是小扎孜孜追求的理想生活。
據民航局網站公告,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在8月12日工作會議上表示,針對無人機等“低慢小”航空器的安全運行管理,要抓緊完善相關法規、標準,保障無人機健康有序發展。
馮正霖要求,要加強安全監管體系建設,促進通用航空安全有序發展。要始終堅持 “安全第一”的原則,切實重視安全能力建設,在發展中系好“安全帶”。要建立區別於運輸航空的安全規章標準體系,明確“分級分類”的安全管理思路:區分任 務性質,是載人運輸還是作業飛行;區分作業地點,是城市上空還是野外田間;區分航空器類型,是較大型還是輕小型;區分用途,是自用還是取酬。要分類評估風 險,逐步建立一套適合通用航空各類作業特點的安全規章標準體系。要積極推進立法進程,加快修訂規章規章及相關規範性文件中不符合通航運行特點的限制性條 款。針對無人機等“低慢小”航空器的安全運行管理,要抓緊完善相關法規、標準,保障無人機健康有序發展。在執行規章方面,既要執行到位、依規運行,也要防 止出現過度監管、上限監管和越位監管。要加快建設通用航空安全監管平臺,要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飛行動態實時監控,鼓勵以多種 方式建設無人機等“低慢小”航空器監管平臺,加強對批準運行的第三方無人機雲平臺的監管,維護市場秩序,保證公平有序競爭。要加大企業經營活動監管力度, 規範市場準入退出制度,加大“黑飛”查處,組建專業監察隊伍,建立通用航空誠信體系。
他同時強調,促進通用航空發展要以典型引路,抓點帶面,加大試點工作的力度和廣度。下一步要圍繞《指導意見》 提出的建設50個綜合或專業示範區的目標,根據不同區域發展條件和特點,結合地方政府需求,加強試點研究,從低空空域開放、通用機場建設、通用航空器適航 審定標準,通航交通通勤、飛行運動、飛行娛樂消費、應急救援和醫療救護等方面開展綜合或專項試點示範區建設工作。要通過試點工作,總結和關註不同類型、不 同條件下發展通航的經驗、教訓和問題,使我國的通航產業始終走在快速、科學、持續安全發展的軌道上。
據中國移動微博消息,近日,愛立信與中國移動合作在無錫完成世界第一個無人機5G無人機現場試驗,也是全球第一例無人機在運營商蜂窩網絡上通過5G技術的驗證。
據了解,此次試驗驗證了端到端延遲可從LTE網絡中50ms降低到15ms的可能性,愛立信和中國移動無錫分公司進行了無人機在基站小區間的切換測試。
試驗結果表明,無人機可和手機一樣在不同的小區間切換,且能和手機和諧共處、共享基站資源,充分證明了無人機網絡的商用可行性。
今後,無人機有望用於公共安全、應急救災等方面的工作。
Uber對於無人駕駛技術的投入根本停不下來。昨天,Uber宣布正在匹茲堡測試無人駕駛汽車,並宣稱今年年底前用戶有望Uber打到無人駕駛專車。與此同時,Uber還與沃爾沃共同宣布了一項造車計劃,雙方將共同投資3億美元投入自動駕駛研發技術。沃爾沃今年年底前將向Uber出售100輛包括XC90 SUV在內的汽車。成為百度和寶馬之後的又一項傳統汽車制造商和互聯網公司聯手打造無人駕駛汽車的案例。
沃爾沃全球總裁兼CEO漢肯-塞謬爾森表示:“沃爾沃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技術全球領先,與Uber的合作標誌著沃爾沃已經登上自動駕駛技術變革的中心舞臺。”
沃爾沃公關部對第一財經表示:“兩家公司將會共同開發新的基礎車型,這一車型將不僅涵蓋最新的自動駕駛技術,並且支持升級,包括開發無人駕駛汽車。該基礎車型將由沃爾沃公司生產,而後由Uber采購。”
另據沃爾沃方面,這款基礎車型講用於兩家公司下一階段的研發:Uber將會把自主開發的無人駕駛技術加載到這款進去;沃爾沃則會在該車型上搭載全自動駕駛技術。全新基礎車型將在沃爾沃汽車SPA架構上進行開發,這是全球最先進的模塊化架構之一,目前用於沃爾沃90系產品的生產研發。新基礎車型將有兩家公司的工程師通力完成,將進一步強化SPA架構的可擴展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前,Uber已經開始使用沃爾沃XC90和福特Fusion作為其自動駕駛汽車開發的試驗車輛,並且已經在匹茲堡上路。這也引起了公眾對於技術尚未成熟的無人駕駛車汽車上路所引發的安全問題的擔憂。特斯拉的半自動汽車今年5月第一起致命車禍被曝光之後,引起了業內關於自動駕駛技術的激烈辯論。
選擇與沃爾沃合作,Uber或許也是希望在安全方面打消公眾的疑慮,走出“特斯拉的陰影”。高風咨詢董事總經理、資深汽車分析師羅威(Bill Russo)表示:“沃爾沃95%以上的車禍都是由人為造成的,安全性比它的競爭對手要高很多。這符合Uber對無人駕駛車的期望:降低成本並提高道路安全性。”
Uber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發表聲明稱:“每年有超過百萬人在交通事故中喪生,這是我們研發無人駕駛技術的初衷,但是我們沒有辦法自己完成這一宏大的任務,所以選擇一家偉大的公司合作尤其重要。”
沃爾沃去年推出的DriveMe自動駕駛技術將於明年起在瑞典、美國、英國和中國進行路測。但這一技術將不會被Uber使用。在最新的這項合作中,沃爾沃將負責保證基礎設施和道路的保障,Uber則將進行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以確保其安全性和功能性。
這項合作也意味著未來打車平臺的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無人駕駛”專車車隊也將在未來變得更加普遍。福特前兩天宣布到2021年將建立起一支無人駕駛車隊;通用汽車也在和打車平臺Lyft合作開發無人駕駛技術。
8月19日早間消息,據外媒報道,除了與沃爾沃簽署3億美元協議聯合開發自動駕駛汽車外,Uber還在周四宣布收購自動駕駛卡車創業公司Otto。這將使Uber無人駕駛業務的發展更趨多元化,並有可能加強這一業務的盈利能力。
Otto是一家成立不到1年的創業公司,員工不到100人。Otto公司一直以來專註於研發大型卡車的無人駕駛技術,生產了自己的激光雷達系統,在很多自動駕駛汽車上得以使用。卡車運輸服務將給Uber帶來大筆收入。通過運費的分成,這將給Uber帶來可預測的收入來源。據稱Uber收購Otto未來的利潤空間高達6.8億美元。
據外媒報道,如果達到各項業績目標,收購價將會是Uber最新估值的1%。按此推算,收購價格約為6.8億美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在Uber將來成功開展無人駕駛卡車業務後,Otto現有的全體職員將集體獲得Uber從無人駕駛卡車業務中所賺取利潤的20%。
Uber 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在官方博客中表示:“目前我們擁有全球最強大的自動駕駛工程團隊:由於Otto和Uber匹茲堡先進技術中心的工作,無人駕駛卡車和汽 車已上路行駛;在數百座城市,通過分享出行和快遞服務Uber已積累了實際經驗;每月的12億英里(約合19.3億公里)行駛里程帶來了大量數據和信息。”
Otto在官方博客中表示,與Uber的合並將加速該公司技術的開發。博文稱:“通過加入Uber,我們未來可以快速推進。Otto和Uber可以打造無 人駕駛貨運系統的主幹。我們可以協助讓交通運輸像自來水一樣可靠,無論在什麽地方,無論面向什麽人,也無論是客運還是貨運。”
Otto聯合創始人之一是谷歌前工程師安東尼·萊萬多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他將成為合並後Uber無人駕駛業務的負責人,負責Uber在舊金山、帕洛阿爾托和匹茲堡的自動駕駛業務。萊萬多斯基是Otto四位聯合創始人之一,四位創始人都在谷歌自動駕駛部門供職過。
此舉顯示出Uber渴望推進其自動駕駛技術。而此前已有報道稱,沃爾沃汽車公司與Uber宣布,雙方將合作投資3億美元,以開發自動駕駛汽車,首先將為沃爾沃的XC90 SUV車型開發自主駕駛功能。如果Uber的目標能夠實現,那麽這些自動駕駛汽車將會逐步降低公司的最大成本支出,司機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