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很好理解,就是大股東買貴了,深度套牢,因此釋放各種題材來解套。」某券商人士說,「資產重組成了法寶。」
新股東入場
德棉股份成立於2000年6月12日,由山東德棉集團、德州恆豐紡織有限公司等共同發起,2006年10月18日,德棉股份首發上市,發行價為3.24元,發行7000萬股,實際募集資金2.06億元。
2007年2月開始,德棉集團通過其控股子公司大量佔用上市公司德棉股份資金,截至2008年5月累計佔用7912.24萬元,其間德棉股份一直未對此披露。
2008年6月27日,深圳交易所對德棉股份的相關當事人、德棉集團給予公開譴責和通報批評的處分,證監會對此並未追究。
從2008年開始,德棉股份業績不佳,股價開始跳水。受紡織業衰退及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德棉股份2008年、2009年度虧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淨利分別為-5382.41萬元、-1.21億元,自2010年4月29日起實行退市風險警示(*ST)。2010年在獲得社會保險補貼和財政補助資金後停止虧損,在2011年6月被批准「摘星」,但2010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7147.69萬元,2011年全年淨利依然虧損,至今仍實行其他特別處理(ST)。
ST德棉的紡織業務前景渺茫,2011年6月,ST德棉宣佈其重大資產重組計劃失敗,宣佈以公開徵集方式轉讓其持有的國有股份,轉讓比例為50.29%。
2011年7月8日,德棉集團簽訂協議,向浙江第五季實業有限公司(下稱第五季實業)、北京東景聖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東景投資)和上海森福投資有限公司分別轉讓4500萬股、2351.23萬股、2000萬股,價格為10.30元/股,轉讓後第五季實業成為ST德棉控股股東。
第五季實業等三大股東正式入主ST德棉時,其股價已經在一個月之內上漲了28%,從8.9元/股漲至11.48元/股。
股權轉讓協議公佈之後,投資者對第五季實業的實力有所質疑,指出其是否有能力支付股權轉讓款,以及是否有實力幫助ST德棉實施資產重組。ST德棉的股價也開始猶疑不前,最高不過上行至11.94元/股,漲幅甚微。
根據第五季實業公佈的信息,稱其下屬的第五季國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第五季國際)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實際上第五季國際於2010年10月登陸美國OTCBB。OTCBB是納斯達克管理的櫃檯證券交易實時報價系統,進行櫃檯交易幾乎沒有門檻。
公開資料顯示,第五季實業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別實現淨利潤5.85萬元、2.64萬元、3.90萬元,2011年上半年淨利僅為11.91萬元。截至2011年上半年,其總資產為8722.13萬元,所有者權益為5006.16萬元,而收購ST德棉股權的金額達到4.64億元。
2012年1月13日,第五季實業將其所持有的4500萬股限售股股份,合計佔股比例25.57%,全部質押給湖南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用於貸款擔保。
![]() |
三月一齣戲
新股東入場後,幾乎以每三個月換一套方案的頻率拋出了多個公司發展計劃謀求資產重組。
2011年12月,第五季實業將所持有的淄博傑之盟商貿有限公司(下稱傑之盟)及山東第五季商貿有限公司(下稱第五季商貿)置入ST德棉,置換出舊廠房、老紡織機器設備、滯銷的部分存貨及部分負債。
傑之盟和第五季商貿均為2011年3月新成立的公司。傑之盟預計 2012 年可實現利潤 1250 萬元,以後每年實現約 1500 萬元的利潤,第五季實業對這部分資產作出盈利承諾。第五季商貿以煤炭經營為主要業務,2011年1月至8月其實現淨利潤113.35萬元。根據評估,其100%的股權價值為1113.35萬元。
據ST德棉2012年半年報,傑之盟的房產仍然處於裝修待出租的狀態,上半年淨利為-39.53萬元,第五季商貿淨利也僅為13.23萬元。
這次的資產置換顯然沒有讓ST德棉翻身,第二輪重組勢在必行。
2012年5月,ST德棉公佈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方案,擬向第五季國際等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募資5.3億元用於原有家紡產業的升級,促使ST德棉從家紡產品原料提供商拓展至終端家紡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領域。預計每年貢獻銷售收入12.62億元,實現淨利潤8887萬元。
一位關注ST德棉的小股東認為,ST德棉當時的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82.69%,方案太不靠譜。
三個月後,2012年8月16日,ST德棉宣佈對原有非公開發行計劃進行調整,放棄打造家紡產業的計劃,募集資金將用於收購湖南省科農林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科農林業)和湖南萬森木業有限公司(下稱萬森木業)全部股權,將林木種植、木材加工業務納入上市公司主體,ST德棉稱已與兩家目標資產方達成收購意向。
科農林業2011年實現淨利潤2189.43萬元,萬森木業實現淨利潤1492.49萬元,預計未來兩年年均累計可實現淨利潤1億元左右。
11月20日,ST德棉宣佈終止非公開發行股票計劃,理由為該方案尚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目前實施時機尚不成熟。
萬森木業實際控制人謝志武告訴財新記者,當時確實已與ST德棉談好收購協議,財務、評估公司等中介機構進場進行了兩個月的審計評估工作。
「但最終並沒有給我們一個說法,這個交易就終結了,究竟為什麼放棄這次收購計劃?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是有損失的,希望ST德棉新的資產重組公告出來後,能給我們一個交代。」謝志武說。
又一個三個月後,2012年11月8日,ST德棉公告稱第五季實業正在籌劃重大事項,股票停牌。之後,ST德棉將上市公司的紡織業務及資產全部劃入2012年1月新成立的全資子公司德州錦棉紡織有限公司(下稱錦棉紡織),ST德棉母公司不再擁有任何實質性業務。
市場人士分析ST德棉此舉目的是為了「塑造乾淨的殼資源」,以謀求進一步的重大資產重組。
ST德棉董事會秘書朱江指出:「將紡織業務和資產劃入錦棉紡織,客觀上對重大資產重組更加方便。」
據ST德棉12月19日晚發佈的公告,因重組方案尚在討論完善中,將推遲一個月公告重組預案,原定的復牌日12月20日將繼續停牌。第五季實業曾在2012年4月收購湖南古丈大盈礦業公司51%的股權,其所屬礦山為國內大型有色金屬釩礦,投資者據此猜測這第四輪資產重組或許會將礦業資產注入上市公司。
股價不買賬
對於ST德棉的多場次「大戲」,二級市場反應不一。
市場對「不痛不癢」的資產置換完全不感興趣。方案公佈後,ST德棉開始大幅跳水,2011年12月5日復牌一個月之內股價由原來的10元/股左右跌至6元/股附近,期間兩次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價跌幅偏離值累計超過12%。
對於打造家紡產業鏈的計劃也不被投資者看好,股價表現平平。而對於林業投資的重組方案,市場反響熱烈。公告後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12%。但由於重組沒有實質進展,股價在8月到9月間一路下行,最低跌至5.26元/股。
在此期間,ST德棉二股東東景投資分別在9月3日、7日、14日、17日進行四次減持,持股由13.36%減至4.95%,共減持871.23萬股,減持均價從5.00元至5.41元不等,而其2011年的買入價為10.30元/股。
「二股東半價減持,說明扛不住了,對重組的前景並不看好。」一位ST德棉的投資者認為。
朱江則認為,東景投資減持是因為對ST德棉此次重大資產重組的計劃並不知情,「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是大股東在操作,二股東減持行為在9月,當時應該並不知道。」
11月6日,ST德棉第四輪重組停牌前一天,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顯示賣出ST德棉870萬股,朱江確認此次減持並非大股東或三股東所為,業內人士分析應該是東景投資減持出清。如果據此計算,東景投資累計收回1.27億元,2011年其受讓的股份總價款為2.42億元。
朱江表示,幾次方案在二級市場不被投資者看好,主要是受市場因素的影響,作為管理層更關心公司的前景發展,不太關心股價表現。「非公開發行計劃終止的具體原因不便告知。」
故事大全
根據規定,ST德棉的非公開發行方案須通過股東大會的批准和中國證監會的核准後,才能正式實施。但其董事會兩次發佈預案後三個月內均遲遲未向股東大會提交方案。
市場人士對此質疑不斷,幾次重組均沒有成功,控股股東是否真的有誠意挽救企業?
據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ST德棉的前三大股東並非毫無關聯,他們的控制人都是同一個地區的老鄉,在二級市場上也屢屢合作。不過,公開資料中看不出前三大股東的關係。
「2011年7月德棉集團股權轉讓的時候,他們是以10.30元/股入股的,現在套在二級市場裡,因此虛構各種題材拉抬股價想減持,因此才有這一出出的重組戲碼。」前述市場人士表示。
接近第五季實業管理層的一位人士則稱,第五季實業現在的法人代表並非實際控制人。
「在現行的發審制度下,如果不認真執行退市制度,『殼』的價值就會持續存在,ST德棉這樣的公司太多了。」上述人士表示,「這樣做的結果是內幕交易叢生,是對投資者赤裸裸的掠奪。」
煒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尹正友表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不斷調整資產重組信息是否屬於散佈虛假信息,需要徹查,一旦查明會被認定為內幕交易。
如果造成相關人的利益損失,還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但是雖然小股東擁有要求賠償的訴訟權,但在實踐中,小股東很難舉證,往往以失敗告終。
「重組遊戲根本就不應再玩下去,監管層應從實質上統一重組和IPO標準,同時嚴打內幕交易,資本市場講的故事才是真正有效的。」一位業內人士說。■
不當經理要當發牌員
老邱本名叫邱芳全,是廣西南寧人。1978年去美國俄勒岡大學求學,畢業後在丹佛市一家餐館打工,幾年後存了點錢,開了自己的中餐館。
老邱餐館所在社區有個猶太人開的俱樂部,經常點老邱餐館的外賣。由於是大客戶,老邱經常自己去送外賣。這傢俱樂部玩的最多的就是德州撲克。老邱為人隨和,飯菜又合俱樂部眾人胃口,老闆便邀老邱一塊玩,他不久便學會了。
「他們打牌過於保守,該下注時居然過牌。我就想,我如果坐在那,會比他們多贏很多。」老邱成為俱樂部座上客後不久,俱樂部老闆又把他推薦給另一家大型俱樂部做經理。
老邱乾脆轉讓了自己的餐館,專心在俱樂部工作。一段時間後,他辭去經理職務,去做德州撲克發牌員,這樣可以更多地觀察別人打牌。
因為幼年一次患病,老邱左耳失聰,讓他更需靠雙眼去捕捉外界信息。他發覺牌桌上一些人的表情和習慣性小動作,通常會在無意識中暴露自己的牌力大小。
他不斷觀察牌手怎樣處理一手牌,拿到好牌和壞牌的表情和動作,下注數額通常代表什麼、有什麼套路,幾年下來,練就了火眼金睛。1996年,老邱在WSOP有限注德州撲克比賽裡取得冠軍,第一次戴上金手鏈,斬獲40萬美元獎金。
「你這個黃狗」
1997年,老邱決定做一名職業牌手,他說服夫人和孩子,舉家遷往洛杉磯。
抵達洛杉磯後一年,有天他被埋伏在停車場的警察突然摁倒在地。帶到警局,老邱被告知涉嫌綁架,他妻子、岳父母也因這起案件被捕。
原來老邱所在社區前一天發生了一起綁架案,綁匪是中國人。綁匪在一個電話亭打電話向受害人家裡勒索三萬美元,同一天老邱也在這個電話亭打了電話,而且老邱的車與綁匪作案用的車子非常相似。
警察當晚在老邱家保險箱裡搜出二十多萬現金,雖然老邱早已有WSOP冠軍身份,從邏輯上講,不可能為了三萬美元去綁架,但他還是被送進了監獄。在真正的綁匪被抓到前,老邱在監獄裡待了三個月。
三個月裡,黃皮膚讓他成為被歧視對象,歧視既來自犯人也來自警察。一次一個獄警在沒人時對老邱說:「你這黃狗,我真想打死你。」
老邱滿腔怒火說:「你要是個男人就脫下警服再和我打。」
這也是為什麼,2008年老邱在WPT(世界撲克巡迴賽)戰勝蓋斯·漢森(Gus Hansen)後,會身披中國國旗繞場。
KK和AA的故事
1999年老邱參加了場冠軍賽,這是場只有在重大撲克比賽中奪冠的人才會被邀參加的比賽。
當時盲注為5000/10000,小盲注後有大盲注與另外兩位玩家跟進盲注,大盲注位置的還是德州撲克教父級人物道爾·布朗森(Doyle Brunson),中國德州玩家看得最多的「德州教材」《超級系統2》就是他寫的。
老邱在按鈕位置(牌局中最好的位置)手持一對K加注到75000,小盲注玩家在他加注後All In,籌碼大約60萬,老邱手裡有80萬左右。
所有人棄牌,輪到老邱,他思考了一會,亮出底牌扔進廢牌堆。
KK是德州撲克中第二好的起手牌,僅次於AA。許多人拿到KK後選擇是加注再加注乃至All In。在沒有經過試探的前提下,對方All In,老邱堅定不移地選擇放棄,這令在場的解說員和觀眾感到匪夷所思。直到對手友好地亮出自己的底牌AA,大家才由衷地佩服老邱非凡的讀牌能力。
老邱向南方週末回憶放棄這手牌的理由:「第一,此人知道後面有道爾·布朗森這樣可怕的對手,而且我加注顯示牌力後選擇全進,顯然牌很強,無所顧忌;第二,根據我對對手的瞭解,跟進的玩家手裡不會有A,可能是QJ、KJ之類的底牌,因此,此人手裡有相同牌的幾率減小;第三,此人是個穩健型玩家,不會拿著邊緣牌力的底牌激進地玩牌;第四,他在看第一張底牌時,眼神一亮,而看第二張底牌時捻起牌面比平時多了幾毫米,只有Ace才能多捻起一點才看得清楚,綜合這幾點,我斷定他的底牌是AA。」
老邱記憶猶新的還有一個牌局。
一場有限注德州撲克比賽,老邱的一位對手在中間位置手持AK加注,老邱手持AA再加注,而大盲注玩家再一次進行加注。
由於有限注德州撲克的限制,其他兩人不能再加注,只有選擇跟進。翻牌三張出來,是A、9、3,老邱的牌力無限強,面對AK選手的下注,為迷惑對手,老邱選擇跟進,大盲注玩家也選擇跟進。轉牌來了一張Q,大盲注選手眼神一亮,身體略略後傾。
這個小動作讓老邱斷定此人手持QQ,中了三條Q。這對老邱無疑是很好的轉牌,因為對手牌力增強,卻比他小,他對對手瞭若指掌,對手卻對他一無所知,這是把對手淘汰出局的好時機。
大盲注玩家為迷惑對手選擇過牌,AK選手繼續下注,老邱由於判斷出大盲注選手底牌,知道他不會棄牌,於是進行加注。大盲注選手果然選擇再加注,把AK選手趕出了牌局。老邱這時只能選擇跟進。第五張牌發下來,又一張Q,對手過牌,期望老邱下注,老邱讓隔壁桌選手看了自己的底牌,問:「這手牌賣給你,你要嗎?」這位選手不加思索:「我當然願意買。」老邱笑了笑過牌,對手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一對Q。
隱含價值和小概率事件
2008年WPT冠軍賽上,老邱和丹麥職業選手蓋斯·漢森的遭遇戰也是可以載入「德州史冊」的。漢森是著名的激進型選手,以擅玩任何底牌和牌風兇狠著稱,在最終剩下六人的時候,漢森把另四名對手一個接一個踢出決賽。
一對一,老邱的比賽籌碼只有漢森的六分之一。如此籌碼量,面對的又是氣勢如虹的漢森,無論誰都認為老邱這次凶多吉少。短暫試探損失少量籌碼後,老邱靠一把55的底牌對上漢森的22,成功翻倍。憑藉堅忍和穩健的牌桌風格,老邱把對手拖入自己熟悉的節奏。
最後一手牌時,老邱的籌碼已經超過漢森,他手持A9跟注了對方的加注。翻牌出現A、8、10,漢森持續下注,老邱依然跟注,轉牌是一張5,老邱試探性下注,遭遇了對手的All In。老邱在反覆數過自己籌碼後選擇跟注。
老邱說,當對手全進時,他已經知道對手牌力領先於自己,跟注的道理是:有隱含價值。
老邱所說的隱含價值是榮譽,他一直希望能以一個中國人的身份登頂WPT。
「輸了這一把,我還有籌碼,並未出局,無非再從小籌碼來過。但我如果用這小概率事件贏了,我贏的不光是冠軍那麼簡單,還有更多的榮譽感。這個隱含概率讓我覺得,我可以搏。」
老邱跟注後,漢森翻出8、10兩對牌,老邱只有一對A,第五張河牌戲劇性地出了一張A,老邱贏了。當天他登上WPT冠軍寶座,身披中國國旗繞場的視頻,至今在國內廣為流傳。
老邱靠運氣和小概率贏了,2012年CPT裡,他卻輸了。
「偶然性因素無可避免,大多數高手都會因比賽的偶然性因素慘遭淘汰,但沒有任何一個冠軍是牌技很差,完全是靠運氣獲勝的。當你看到一個靠運氣戰勝別人的選手屢屢獲得勝利,從而認為這個遊戲的本質是運氣為上,那你不可能走到最後。」老邱告訴南方週末,無論如何,德州撲克是個技術活。
| ||||||
荃灣四陂坊有間傳奇米線鋪叫「唯一雲貴川風味」,開業十九年,家庭式經營,位置「吊腳」,每日卻人龍不斷,現僅一間分店在紅磡。本期《壹盤生意》主角葉志誠(Kenji,廿五歲)的父親葉乙明是該店股東之一,年輕人三年前見家族經營方式保守,便自立門戶,於土瓜灣開設「雲貴川風味」,挾着荃灣店的名氣,希望倒模其成功模式。開店初期,確嘗到甜頭,但不久即「原形畢露」,每月蝕掉七、八萬。原打算「印印腳」等收錢的「少爺仔」Kenji這才知道,名氣不能當飯食,又不想做「逃兵」,惟有戰戰兢兢從頭開始,改革菜單、主動出擊拉客,最後成功扭虧為盈,上個月盈利超過十萬。這位少爺兵,用自己的本事,向出錢出力支持他的父親證明,不借家族盛名的第二代,也可闖出新天地。 知道雲貴川風味與荃灣唯一雲貴川風味的「淵源」後,記者提議Kenji一同往荃灣總店拍照,他即面帶難色地支吾以對:「嗯……你哋喺出面影無問題,但要入去就有啲難度,間鋪由我親戚主理,要問過佢哋,有點煩,因為訪問我而拉佢哋落水,我驚佢哋唔鍾意。」剛看完醫生,特地來支持兒子的葉生在旁勞氣道:「我哋早喺九三年已經開始做米線生意,如果唔係我家姐、姐夫保守,話驚人學咗我哋煮米線嘅秘方,一早開分店,發大來做,我哋依家已經上晒岸,唔使做啦!」綜合兩父子的反應,兩家人似有隔閡。上週六,記者到荃灣舊店試食,遇到該店負責人Kenji姑媽葉美仙。一提到「雲貴川土瓜灣店」,葉美仙即拿出店鋪卡片遞給記者說道:「土瓜灣唔係我哋分店,我哋得紅磡一間分店,土瓜灣係我個姪開嘅,唔同名。」 新舊大比併 心高氣傲開鋪 故事要由唯一雲貴川風味說起。該店由Kenji姑丈俞有忠牽頭成立,股東還包括姑媽葉美仙、大伯及父親。九八年,於紅磡開設分店,由Kenji父母打理,但多年來生意一般。三年前,Kenji於城市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畢業後,承繼父志,希望將米線鋪「發大來做」,由父母打本過百萬,開設新店。一○年初新店開張時,店名雖已去掉「唯一」二字,但仍打正旗號自稱是荃灣老店的分店,以「荃灣長龍米線」做招徠,正門玻璃亦貼上不少老店的報導。對此,Kenji坦承:「新鋪有個朵較易宣傳,親戚同意o架。刪去『唯一』係為咗避免日後有紛爭,點知第時親戚或者佢哋第二代會唔會訴諸法庭,想分一杯羮?」開張前,他安排廚房員工到父親的「正牌」分店實習了一個月,更「挖」走兩名熟手樓面,因此新店的經營模式其實「抄足」總店,由米線的供應商、煮法,到肉類及酸菜的醃製方法都一樣。為加快效率,店員會為門外人龍「落定單」,客人一坐下,米線很快便上枱,此招亦是從荃灣店學來。「最大唔同係米線湯底,我覺得總店嘅湯太多油,所以調配辣椒油落少咗油,又用瘦肉來做肉碎湯底,所以湯底比荃灣嘅清同少啲油。」不過,Kenji的創作主要在裝修上,「舊鋪唔着重裝修,我想做自家品牌,所以專程搵人設計招牌,單係裝修就用咗五十萬。」Kenji表示,新鋪開業時,憑着老店的名氣,一開即賺,每月盈利逾五萬元。 少爺仔高處墮下 創業旗開得勝,意氣風發的Kenji即放手不理店鋪事務。「賺咗兩三個月錢,覺得自己好掂,買咗架跑車代步,成日唔返鋪頭。」Kenji憶述,食物質素下跌,加上員工作反,開業不到半年,生意額愈做愈跌,「六月到八月,學生放暑假,每個月都要蝕成七、八萬,自己亦無人工出。」他愈說愈細聲﹕「生意愈差就愈唔想面對,試過揸緊車突然諗﹕『不如撞埋牆死咗佢﹗』」苦笑一聲後再自嘲﹕「由小到大都順風順水,所以遇到少少挫折就好難頂。」頹廢個多月後,Kenji痛定思痛,賣掉跑車,從頭開始。為重振老闆威勢,先炒掉兩名「搞事」員工。「以前諗住好像大學上莊咁,員工做錯嘢,攞出來傾就得,但出來做生意,好聲好氣同員工講,佢哋唔會入耳,要聲大夾惡先有效果,有時甚至要爆粗。」他每天十一點回到店鋪,監察住午市及晚市出品,同時改革菜單,推出毛利較高的小食。Kenji解釋﹕「總店生意太好,做米線都做唔切,所以一直冇做小食。一碗米線毛利約七成,但小食嘅毛利起碼高成倍,好似青瓜同皮蛋,幾蚊成本,但賣十幾廿蚊。」 送外賣到學校 另外,荃灣舊店從不做宣傳,這方面Kenji亦要靠自己。讀市場營銷出身的他,先睇中近年大熱的團購,用接近成本價促銷米線,二十三元可買到一碗米線連兩款餸、一款特色小食及一杯飲品。「做咗三個月團購,平均每個月嘅客人數目都有一成嘅增長。」Kenji說,但最奏效的,其實是送外賣到附近中學,包括陳瑞祺(喇沙)書院、華英、基督教女青年會丘佐榮中學等,「雖然唔遠,但午飯時間短,喺斜路行上行落,一程要大約十分鐘,學生怕辛苦。」Kenji於是叫員工到學校門外派外賣傳單,以優惠價吸引學生幫襯,如原價五元的配料,特價四元,再送豆漿。「我再揸車送外賣去學校門口俾啲學生,好受歡迎﹗依家每日平均賣七百碗米線,其中一百五十至二百碗係外賣。」採訪期間,雖值假期,仍不時有身穿校服的學生來幫襯。上週五有一群共十人的學生,便於補習後結伴而來,而店內客人,亦大多是年輕面孔,可見送外賣一招幫助甚大。 新舊對立 重新振作皆因Kenji不想給親戚「睇死」,亦為支持他的父親出一口氣。父親一直希望唯一雲貴川風味能發展成連鎖店,但遭姑媽反對。「姑媽姑丈覺得凡事都要親力親為先叫做生意,又怕炮製米線嘅秘方外洩。」Kenji表示荃灣店盈利是他的三倍,但他不只看一間鋪,他想做飲食集團,「 無可能自己做晒廚房、水吧,如果你變成間店嘅靈魂,咁之後想多開幾間分店就好困難。」姑媽葉美仙對此卻不以為然:「阿姪間鋪嘅食物都係請人做,唔同我哋,我老公同個仔(Kenji另一表哥)日日凌晨一點幾開始煲湯。如果唔自己做,秘方咪會俾人知道?」另一邊廂,Kenji亦有自己一套﹕「我將所有工序都分開晒,早班有阿姐幫手煲湯、醃肉,下午有另一班人負責醃菜、醃雞翼,廚師只係負責用現成嘅材料煮米線,好難一個人學晒。」事實上,姑媽早年曾支持兒子在佐敦開設唯一雲貴川分店,但「執笠」收場。姑媽解釋係位置偏僻﹕「嗰度係倔頭路,做唔起。」但荃灣店其實同樣位於內街。Kenji提到表哥佐敦分店一事,即沉下臉來﹕「自從我開咗米線鋪,同姑媽一家好像有咗心病。外人話我成功,表哥就唔得,但佢根本志不在飲食業,係姑丈想佢子承父業。」開着車的Kenji嘆了一口氣,但親戚的想法無阻他的大志,他眼望前方,一臉堅定道﹕「下一步要做大名氣,做品牌、開分店﹗」 開業成本(01/2010) 工具$500,000裝修$500,000租金$201,000*雜項$30,000總投資$1,231,000*兩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成本(11/2012) 營業額$545,000入貨$150,000人工$150,000*租金$78,000水電$35,000雜項$30,000盈利$102,000*十一全職,四兼職 (不包括老闆人工) |
在多年之後,又有了另一場扔飛鏢實驗,主角是《華爾街日報》的編輯們。編輯通過扔飛鏢的方式隨機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股票,而專業分析師基於基礎性分析或技術分析,小心翼翼地選擇他們最鍾愛的股票。這場比賽每6個月進行一次,一直持續了14年,從1988年開始直到2002年。最後,專業分析師們以平均10.2%的回報率勝過了平均回報率只有3.5%的扔飛鏢的人。
都是扔飛鏢,結論卻各不相同。不過,還是猴子的飛鏢被市場深刻地記住了——即專業人士戰勝猴子都很難,更別談戰勝市場了。
CS部門的10多位同事,對資本市場也關注多年,他們絕不相信猴子不可戰勝,希望用另一場實驗來證明自己。
他們每年舉行一次選股賽,當然不是用扔飛鏢的方法。每人年初選三股,白紙黑字記下,一年後評定。為了戰勝心中的那隻猴子——市場,這些同事們可謂奇招百出。
H君,2011年的選股冠軍,一位期貨愛好者,卻對兒童喜歡的動漫產業情有獨鍾。那年大盤暴跌,H君選擇奧飛動漫卻取得了33.41%的漲幅,並且使其三股的平均漲幅為-5.7%,跑贏市場20個百分點。他第二年繼續支持奧飛動漫,卻弄砸了,跌了31%。
Z君則是2012年的冠軍,她平時常掛在嘴邊的是債券。Z君選了看起來極穩健的三隻大盤股,和她風格很搭。這一年,她選的保利地產卻盡顯激進風格,漲了65%。
還有兩位L君和A君採取了特別的選股方法。L君採取逆向投資法,希望上一年遭遇「黑天鵝」的三隻股票能夠反轉。A君則採用完全基本面選股法,摒棄主觀干擾,參考市盈率、市淨率、淨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總市值等幾大指標。但二君都一無所獲,結果和最初所想相去甚遠。
幾位最熟悉股票市場的人,卻在兩年的選股賽中均名落孫山,甚至總是被年輕選手超過。自認為瞭解股票、總作高深狀研究盈利模式的Y君,選的股票不溫不火,兩年只在中間角色裡晃來晃去……
這樣混亂的結果,似乎和扔飛鏢差不多,沒有持續性,充滿偶然性。
偶然性會攪亂你的計劃,比如誰會想到2011年會有那個文化產業振興的事?即使有了這個事,誰又會想到爆發力那麼強?誰會想到持續受到政策打壓的房地產,會在2012年表現最好?
眾君很認真,市場卻很隨意。他們希望在隨意的市場中尋找到那一點點的確定性。
一年的週期,那種確定性又在哪?是利潤的增長,還是安全的估值?
2013年,眾君又出發了,以他們自己的方式。
我們往常的創業團隊報導,都是以產品為主,然後我今天想說的,是一個創業者的故事。我們暫且叫他L.
最初認識L,是在一個海外背景孵化器的Demo Day。會上大部分是外國人,或者海外背景的華人,而L就站在一個項目展示位前,神情興奮,用英文大聲地批判蘋果,宣佈Android將主宰世界。
就這樣聊起來。L的觀點很有意思,他們的產品也同樣如此。不過,更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L的「偏執」,「我們只想到美國去!我們不要國內的投資,甚至通過眾籌的形式都可以,這樣我們才可以做到國外去發展!」
當時我很驚訝,很多創業者雖然都對國內的創業環境並不滿意,但是並不會像他那樣決絕。這點讓我對L印象深刻,所以兩個多月後,我約他出來聊了聊,想瞭解下他們的項目進行得怎麼樣了。
這次L看起來疲憊了很多,我問他最近怎麼樣,他很直白,說,我們實在是沒錢了,撐不下去了,我打算這個月就去舊金山,去找投資人。
我很意外:L賣掉了自己的房子來創業,6年裡做了3個項目,已經不算是創業的新手,怎麼會突然陷入這種危機。
我問他對舊金山之行有什麼計劃,他說,沒有具體的計劃,我認識幾個人,去拜訪一下,參加幾個活動。
就這樣?
對,就這樣。
如果拿不到錢呢?
他停了一下。
那就只能放棄了。我們現在已經快撐不下去,畢竟還要付房租,還要吃飯,還有這種生活支出……如果這次再拿不到錢,就只能回去上班了。我的小孩還在上學,合夥人也要家庭要供養。
這次過去機會大嗎?
我不知道。
沒想過在國內找投資?
國內的投資人都什麼都不懂。他們只知道對照國外的模式找中國的樣本。他們只會說,你們為什麼不抄一個這個,為什麼不抄一個那個?國外的投資環境很成熟,很多投資人都自己創業過,但是國內的投資人很多都不知道哪冒出來的,看到國外有一個新產品,就說,哇,我們在國內找一個投吧。他們不會投新的東西,他們只懂得問,你這個是跟著國外哪個產品做的。國外的投資人會很欣賞原創的idea,會尊重我對產品的意見,不會強迫我去加一個這樣的功能、做個那樣的改動。所以只要有國外投資者願意投我們,5萬美元都可以。
所以你找過國內的投資者了?
不,沒找過。
那你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
和很多做創投的都交流過,他們就是這個樣子。
有和其他創業者聊過嗎?
不,我很少去和其他的開發者交流。中國創業的人都是一樣,去了只會討論說,誒,這個產品好,我們來抄一個吧,那麼產品不錯,我們要做中國的XX。全部都是這樣。我們不是這樣的公司,我不願意交流。
所以你們一心做海外市場?
是的。我們和國內其他創業者而不同,其實我們只是一個碰巧住在這的國際公司。在北京只是因為便宜。 我們自身很極客,所以我們想要去舊金山。我們希望能夠辦公司設在舊金山,把美國市場當成我們的home market,舊金山當然是第一站,然後是美國其他城市,然後是巴黎、倫敦,日本韓國都不再優先考慮之內。然後才是中國。
舊金山實在太貴了,也許我就只能租個地下室。但是它有種子用戶基礎,媒體資源和態度都是全球最佳。
但是國外也有YC和500 startups等孵化器,也許你可以試著找找他們?
他們都需要創業者在那集中開發3個月。但是我不行。我還有個小孩去上學。我的合夥人也有家庭需要照顧。
可是你說如果這次去美國拿到投資了,就會把辦公室開在美國。
哦。。。其實一年內也許都還不行。即使這次拿到投資了,一年內我還是只能和合夥人待在北京,頂多兩地跑跑。或者看看一年後有沒有機會,再全部遷過去。
你們現在用戶大概是多少了?
國外用戶1000多,國內用戶400多吧。
這個用戶數和我上次見到你時,好像沒有太大的增長。
嗯。我們比較穩定。
你們的產品開發多久了?
我們的產品開發了14個月了。一直在完善。2012的9月份做出的產品才讓自己都覺得好用,之前的都不成熟。
可是你們的產品做了這麼久了,都沒有遇到一個用戶增長的爆發點,這個是什麼原因?
我覺得我們就像06年的Twitter。那個時候,沒有什麼人用它,也沒有人看好它,大家都說,那是個什麼鬼東西?但是你看現在。我們就像是06年的Twitter。
如果說有原因,你覺得在哪?
他遲疑了一下,說,也許是因為我們不夠土,也不夠洋。
那麼你們做了些什麼來吸引用戶?
我們主要是在Facebook和Twitter上互動。主要是靠口碑傳播。也有些外國媒體會報導。
——但是,他們的Twitter上也只有132個follower,而Facebook上官方頁面的更新,也只到12月18日。
有沒有做些其他的什麼?
我們建了兩個服務器,中文版的服務器在北京,國際版的服務器芝加哥,比國內快350倍。我們沒有備案,如果因此中文版被shut down,我們也不在乎。國內版本裡用戶互動的質量也遠低於英文版裡用戶互動的質量。英文版裡有很多意義的評論,但中文版裡。。
他展示給我看,幾條評論中間夾著一串無意義的字符。
你們創業6年了,做了3個項目?
對。我們不是為了買房買車賺錢,我們的目標是,做一個全世界的人都能用的產品。我們是為了start a global business。所以我們想要start a business like an American company。
所以我們從未想過模仿外國的模式,做每個項目之前都會去搜,只要有人做過,自己就會放棄。但是後來發現幾乎每個項目都有人做,所以我們也就不再追求絕對的原創。我們的上個項目,比XX(某個非常受歡迎的國際應用)還早出來一個月,但是看到他們後來那麼成功了,我們就放棄了。
為什麼?XX的成功,就證明你們這個方向是正確的,有市場的。
但是既然他們成功了,我們就不去做了。我們沒有辦法和他們競爭,只能從頭再來。現在的產品也是,也有類似的,有時候朋友還會推薦給我看,但是我很少去看,我都會閉住眼睛,我要自己去做。
L還談到他的產品的顛覆性。他說,我們會打敗谷歌,或者會被谷歌10億美元收購——我打斷他,收購?你們不是要做一款偉大的產品嗎?
對,不過,我們也需要生活。
我笑笑,沒有再接這個話茬。L很健談,對美國互聯網發展也非常熟悉。我們聊到Twitter、Napster、Facebook等等,還聊到海豚,他唯一欣賞的中國公司,他說如果海豚當初不是在美國起家,怎麼可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功。我糾正他海豚其實最開始的團隊是在武漢,他並不相信。
而就在採訪結束後的第三天,寫這個稿子的時候,L又給我發來了一條短信:
上次提到的海豚瀏覽器,也許研發大部分是在中國,但是他們的推廣重點一直是在美國,若非美國市場,他們的產品即使比UCweb優秀,也仍然可能只是小眾產品。中國市場基本只是劣幣驅逐良幣。
我問他,即使這樣,海豚最終還是選擇把重心放回中國,這是為什麼。
他說,正是因為他們海外獲得成功,才能獲得必要的資金進入中國市場。否則你看看多數屌絲團隊,基本上是在巨頭圍剿的遊戲場苟延殘喘。
中國市場抄襲之風導致的結果是,在中國抄襲是找死,創新也是找死,唯一的機會是創新並主打美國。
我問了他最後一個問題:如果你是海豚的創始人,你選擇會回來嗎?
他說,在取得美國市場和全球市場份額之後,是的。
我能說什麼呢?再多的辯論已經沒有意義。Good Luck, L。
只是,舊金山真會就會是L的樂土嗎?也許要等到他回來,才有答案了。
| ||||||
兩年來,公益路吹起了義大利料理的風潮,創造這股風潮的,就是曾經讓銅鑼燒紅遍台灣的星野集團董事長曲聲揚。 這條路上,動輒投資五千萬元,甚至八千萬元開一家餐廳,或是用兩百多元的價格賣牛排、火鍋,吃場面還要吃便宜,變成一個廝殺激烈的超級戰場,但曲聲揚卻可以不用這樣,他用說故事能力,賣銅鑼燒、賣義大利菜,甚至連賣牛腱,都能賣出好成績。 走進公益路的Pinococo 皮諾可可餐廳,窯烤的火爐正在冒火,一進門的客人很難不被這樣的場景與味道所吸引,這是一種說故事的能力。其實在台中,現場窯烤的正規拿坡里式披薩、賣法國或義大利料理,曲聲揚都不是最早或是第一,但他卻善於借用別人的創意,賦予其更強的故事力,讓產品充滿生命力。 在餐廳門口的火爐,曲聲揚就投資了兩百萬元,比一般烤箱貴四、五倍,所以每次客人點菜時,服務生都不忘告訴客人,要這樣的火爐、要用日本來的麵粉,才能做出正統的拿坡里式披薩。 就連麵糰的攪拌機,也是從日本專程運來的,是普通攪拌機的十倍價格,一台咖啡機要價一百萬元以上,確保連續煮咖啡時,能夠保證溫度都能維持在最好的狀態下。從這裡就看出,每個公益路富豪的成功本事,他們有賣美學、有賣便宜,也有賣食材。 同業拿錢裝潢,他投資食材空運義大利老醋,要價一千二百元 曲聲揚投資兩千萬元蓋餐廳,主要的錢都花在機器與設備,相反的,其他餐廳卻是把錢花在裝潢上面,動輒三、五千萬元營造出氣氛,但曲聲揚的投資,是要讓機器與食物說故事。 再往裡頭看,外賣區則不忘擺上義大利空運來的老醋,一瓶賣一千二百元、還有義大利水牛乳酪、第一道冷壓出來的橄欖油。透過現場擺設,曲聲揚讓顧客看到這些食材的價格,就覺得剛剛吃的一份三百多元沙拉,竟然用這麼貴的醋、這麼特殊的乳酪,真是物超所值。 這不是曲聲揚第一次讓食材說故事了,二○○五年前,他開軟體公司,客戶是日本世嘉公司(Sega),之後Sega經營漸陷入困境,生意也跟著結束。於是他到公益路開店,引進日本的銅鑼燒,標榜原汁原味的食材,創造了星野銅鑼燒傳奇。這個投資只要一千五百萬元,是一個簡單入門的產業,但他最高紀錄卻可一年賣出一千萬個銅鑼燒,推估年營業額超過三億元,還因為訂單太好,緊急加新生產線才滿足市場需求。他也因此翻身變成了億萬富豪、七期頂級豪宅主人。 如同蛋塔效應,銅鑼燒也有退燒的時候,二○○九年後,曲聲揚也開始另找新投資目標,找來了當時擔任歐式料理Costa草本世家的店長賴宣勳、主廚陳宥豪。印月餐飲集團副總經理陳天文說,這兩個人是台中餐飲界的玩家,一個會設計菜,一個懂酒、懂得說食材的故事,曲聲揚把這兩個搭檔搬到了自家餐廳。 但曲聲揚不僅讓義大利料理說故事,星野銅鑼燒竟然賣牛腱,每公克可以賣一元,同業一聽,算盤一打說,現在牛腱每公斤採購價二百四十元,一公克一元等於一公斤一千元,他把牛腱當冷藏菲力賣了。 同樣賣牛排,他兼蓋植物工廠蔬果自己種,壓低成本又具話題性 沒有故事力的人,只會想到一般麵店的小菜滷牛腱,但曲聲揚賣的是一種故事與堅持,他說,這是牛腱心,不是牛腱,一條牛才兩塊牛腱心,而且是來自澳洲指定牧場、指定屠宰場,處理過程堅持古法,只用酒跟滷汁去做,完全不用一滴水。 只是為什麼要賣牛腱心,曲聲揚說,開餐廳利潤低,要滾出量才能賺錢。他說,星野集團開義大利餐廳、賣銅鑼燒、賣千層蛋糕、賣牛腱心,背後是產品線互相支援。例如,標準的法式、義大利餐廳想供應標準的餐後點心,是要另外配置兩個專門的點心廚師,但星野集團可以互相支援,旗下甜點店支援義大利餐廳,讓餐廳省去點心師傅費用,而且餐廳還能變成甜點的通路之一,提高了綜效。他接著攤開設計圖,他正準備在公益路上蓋牛排館,還要蓋一個植物工廠,現場種自己需要的蔬菜。 例如,植物工廠一年四季都能生產草莓,餐廳可以用、甜點事業也可以用,而且植物工廠的蔬菜是有機、無農藥、無硝酸鹽殘留的。只是,這家牛排館的土地還在重劃,要等台中市政府核發建照,但曲聲揚又寫出了一套說故事新商業模式,勢必讓未來的公益路更加多樣與充滿話題性。 |
更專業的說法,叫做「competitivedevaluation」,就是競爭性貶值。所謂競爭性貶值,是你通過貶值你的貨幣,來提高你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而最近這個行為開始火起來,是因為從去年底開始,日本安倍新政府,開始積極地實施日元貶值政策。正好群裡面的大路同學,發了一個關於日本貨幣貶值的ppt文件給我,這裡就用他的圖片,和大家分享。
這張圖,就是日元在日本政府官員的嘴巴戰爭之下,如何從77 的價位,跌到93 的。
這張圖,就是日本和其他世界經濟體的貿易關係,說明日本的前三大市場,是中國、美國和歐盟。既然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市場,那麼日元貶值,而不是釣魚島爭議熄火,哪個對日本產品的影響更大?
下面這張圖,就更有意思了。這裡是世界20大經濟體,就是G20 的貨幣,自從2008年開始,貨幣是升了,還是降了。如果你自己都在搞競爭性貶值,然後轉頭對著日本指著鼻子打罵,就有點不地道了。因此有資格罵日本的只有4家:中國、加拿大、澳洲和沙特阿拉伯。在這4家中間,因為加拿大是賣沙油的、沙特是賣石油的、澳洲是賣鐵礦石的,都不是製造業國家。所以製造業國家,只有中國,是唯一的有資格罵的。
下面這張圖,就是說當然中國的產品集中在中低端,日本的產品集中在高端,沒有直接競爭。而且中國外貿還是綠字為主。因此日本人的競爭性貶值,人家美國人、歐洲人和英國人,都早幹過了哈。
下面這張圖,是通脹(CPI)和放水(貨幣M2投放量)的比例。看了其他幾家,日本人明顯水放得不夠哈。
那麼為啥中國在G20上不批評日本?因為日元貶值對中國經濟影響不大。中日關係現在的問題,是領土之爭,是未來主導東亞和西太平洋地區之爭,也是民族間的意氣之爭。但是不是產品競爭之爭。真正被日元貶值打得雞飛狗跳,撐不下去的,是南棒同學哈。南棒同學,有兩個核心競爭力,一個是重工機械產品,比如造船啊啥的。另一個是消費電子產品,比如三星的東東啊。如果南棒同學垮了,重工機械方面,中國得利。消費電子方面,美國得利。所以美國也不在乎哈。
對美國來講,如果日元貶值,導致美國產品失去競爭力而影響出口,這個是弊。但是如果日本走出通縮,導致經濟恢復增長,以日本人熱愛美國產品的情況,這個是利。尤其是歐洲還在衰退的時候。
那麼美國最怕的,其實還是因為日元貶值,帶來了整個東亞貨幣群跟著貶值,才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但是考慮到大部分東亞貨幣,除了日元之外,都掛靠人民幣,所以擒賊先擒王,人家美國新任財政部長,在國會認證會上說,老子要讓人民幣升值。允許日元貶值,就是逼迫南棒同學去跳樓,那麼南棒同學,如何應對?
想起了一個關於成吉思汗的故事,不一定準確,但是意思大家明白就行了。說的是,成吉思汗要死的時候,叫了一幫兒子,拿一隻羽箭,折斷了。然後拿一把,折不斷。意思就是,兒子們,大家團結就是力量哈。於是成吉思汗的兒子們,就沒有搞分裂,從窩闊台、拖雷,都沒事,最後從蒙哥開始,人家是從孫子開始,才搞分裂的。
忽必烈的弟弟,叫做阿里不哥。這個漢名字,估計是忽必烈的漢人大臣給搞出來的。因為儒家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不君不臣,不父不子,真是天殺的。結果忽必烈的弟弟阿里同學,居然「不哥」。
這個故事,換到漢文化裡面,就要把大汗,變成大財主,把羽箭換成筷子。就是筷子們,必須團結才能度過難關。那麼同樣道理,棒子們,也需要團結哈。
所以北棒同學種大蘑菇,就體現了南棒同學的重要性。考慮到最近洩漏出來的命薄同學和金二同學,要寶寶同學安排見面會,看來裡面的道道,並不簡單。
回到貨幣戰爭,歐洲開戰的自然是英國和瑞士。歐元開戰有點難度,因為歐元一貶,就不是貶值問題,而是會不會崩潰的問題。
i黑馬 導讀:這些準則最初是由皮克斯的故事版繪師Emma Coates通過Twitter發佈的。規則的第9條——當你的寫作陷入僵局時,把被卡住的地方列出來,很多時候,這些材料將會發揮作用——這是非常棒的,適用於各種體裁的作者。
1.欣賞一個為成功而不斷嘗試的角色。
2.你要記住的是,身為觀眾,什麼對你來說是有趣的,而不是以一個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兩者是不同的。
3.尋找一個主題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你把整個故事寫完,還是看不出到底講的是什麼,那就再寫一遍。
4.很久以前,有一個____。每天____。一天____。正因如此____。因此____。直到最後____。
5.把故事簡化,聚焦於一處,合併角色,繞過彎路。你可能會感覺失去了寶貴的東西,但是這將讓你解脫出來。
6.你的角色擅長什麼,對哪些事得心應手?拋出相對的另一面,挑戰他們,看他們會怎樣處理?
7.在你創作故事的中間部分前,先寫好你的結局。嚴肅地說,結尾很難寫,你要提前開動。
8.在故事寫完之後,即使你的故事不完美,也趕緊收了吧。完整而精彩的故事是理想狀態,還是繼續向前,爭取下次再做得更好些
9.當你的寫作陷入僵局時,把被卡住的地方列出來,很多時候,這些材料將會發揮作用。
10.把你喜歡的故事撕碎。找出你喜愛的細節,然後用到你的故事中。
11.把你的故事寫在紙上,這樣你才能開始修改。如果還是停留在大腦裡,即使再完美的創意,你也無法和別人分享
12.忘掉你想出的第一個想法,接著是第二件、第三件、第四件、第五件,丟棄那些顯而易見的想法,給自己一個驚喜。
13.給你的角色賦予自己的觀點,作為編劇的你,可能更喜歡毫無主見的被動性格,但這對於觀眾來說是毒藥。
14.為何你必須說出這個故事? 你的故事取自於你內心強烈的信念,那才是核心。
15.如果你是你的角色,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有何感受?坦白的你感受,能讓不可思議的情節具有可信性。
16.這個角色有多重要?給我們一個理由。如果角色失敗會發生什麼情況,考慮下利弊關係。
17.努力是不會白費的,如果它不可行就隨它去,繼續前行,遲早會用到。
18.你必須瞭解自己:做得最好和手忙腳亂是有區別的。故事在於不斷嘗試而不是精煉。
19.讓角色碰巧遇到困難是好的;讓他們碰巧度過困境是在掩蓋下一個危機。
20.練習:找出一部你不喜歡的電影,你會如何把裡面情節重新排列成自己喜歡的方式?
21.你必須融入你的情節和角色,不能毫無感情地創作,你要知道促使角色做出反應的理由。
22.你故事的精髓是什麼?能用最少的字數表述出來嗎?如果你真知道這一點,就能由此構建出整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