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MH370客機後續工作
第四次馬澳中三方部長級會議聯合公報(草案)
今天,來自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國的部長在馬來西亞布城舉行了會議,討論馬航MH370客機搜尋未果後的工作安排。
馬來西亞交通部部長廖中萊與澳大利亞基礎設施和交通部部長達倫·切斯特、中國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共同主持了會議。
會上,部長們憶及MH370客機失聯這一悲劇事件給許多人帶來的巨大悲痛,並再次向全球多國在過去近兩年半的時間內提供專業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
部長們聽取了水下搜尋工作和按照《芝加哥公約》附件13開展的事故調查的最新進展匯報。
部長們重點關註了近期搜尋設備受損及惡劣天氣造成搜尋工作延誤的有關情況,並討論了現已發現的飛機殘片對搜尋和調查工作的影響。部長們認為,發現這些馬航MH370客機殘片具有重要意義,但部長們也註意到,至今這些信息無法幫助確定飛機的精確位置。目前,重點搜尋區域僅剩下10000平方公里面積尚待完成。部長們承認,盡管各方付出了最大努力,找到飛機的可能性正逐漸變得渺茫。
部長們同意,如果在當前劃定的搜尋區域內未找到客機,在缺乏可以確定飛機具體位置的新的可靠證據的情況下,搜尋行動不會結束,但將在完成12萬平方公里搜尋面積後中止。
搜尋中止不等於終止。部長們重申,仍未放棄找到馬航MH370客機的願望。一旦出現可以用於確定飛機具體位置的關鍵信息,將評估決定下一步措施。
當臉書與Line等通訊軟體滿足了一大部分人們見面交流的需求,時代巨輪彷彿帶領全人類向更虛擬、更宅的生活靠攏。但這時,竟有一款手機遊戲能把宅男、老老少少、明星、政治人物全都「逼出門」,到真實世界中交流。 寶可夢旋風席捲全球 搶英相風采、以色列總統也瘋玩 拿著手機,打開《Pokémon GO》(精靈寶可夢GO,以下簡稱寶可夢)應用程式,這時畫面不過是透過相機鏡頭望出去的景象,但只要對準正確位置,虛擬卡通怪獸就會瞬間冒出來,動手發射出精靈球,「喔耶!抓到了。」玩家總忍不住歡呼。該遊戲於七月六日在美國上線以來,各種神奇事跡不斷傳出。 它很夯。它是史上最受歡迎的手機遊戲,上市才一週就突破千萬次下載,用戶平均使用時間競超過臉書等所有社交軟體。就連英國新任女首相梅伊(Thcresa May) 赴唐寧街十號做就職演說前,這個辦公室兼官邸門旦葸外出現虛擬皮卡丘與其他怪獸們,差點搶走她的鋒頭。而明明遊戲還沒在以色列上線,以色列總統里弗林(Reuven Ruvi Rivlin)也上臉書炫耀在總統府抓到神奇寶貝的照片。 它很健康。德州農工大學臨床醫學學者霍夫曼(Matt Hoffman)撰文分析,遊戲給玩家出門尋寶的強烈動力,連他自己每次都會花上一、兩個小時走動探索。而根據運動手環大廠Jawbone UP的統計,寶可夢在美國上市當週週末,平均每位玩家走路步數競比過去多了六二.五%! 推手一: 營收連掉五年、 被評「下個諾基亞」的任天堂 這款堪稱史上最健康、最不宅的遊戲,讓任天堂股價在八個交易日內漲逾一倍,市值暴增二兆五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七千五百億元),這等於憑空長出一.五家台股股王大立光,一舉超過索尼(SONY)、優衣庫(Uniqlo)。任天堂成為日股史上成交量最多的股票,在七月十九日,創下單曰成交量七千億日圓新紀錄。 但,最令人跌破眼鏡的是,任天堂二〇一五年會計年度的獲利其實暴跌了六成,公司展望今年營收還會小幅下滑。 日本最大券商野村證券才在六月初,以日圓升值造成海外營收匯兌損失等理由,將任天堂踢出建議投資名單。 這是因為任天堂被過往遊戲機霸主的光環綁架,遲不願向智慧型手機產業低頭而推出手機遊戲。任天堂股價從二〇〇七年的高峰一路走跌至六月,僅剩當時的二〇%,早已被《Business Insider》等科技新聞網站,類比為下一個「諾基亞」。 沒想到,一個月後,任天堂推出這款手機遊戲,終於狂打臉所有看壞它的人。 寶可夢,由任天堂經營了二十年的神奇寶貝為故事的架構,以真實世界的地圖為藍本,採用A R(擴增實境)技術,利用手機相機鏡頭,讓玩家可以投射進遊戲世界裡,造成全球旋風。 它更創造全新應用模式。澳洲玩家瘋抓皮卡丘,讓原本人潮稀落的公園,日日夜夜人滿為患。 現在,除了美國職籃NBA國王隊已宣布要舉辦寶可夢聚會,也傳出麥當勞將成為第一波合作企業,帶來O2O(Online To Offline,指線上行為帶動線下消費)的新商業模武(詳見八十六頁圖)。 雖然這個遊戲為免費下載,但根據SuperDate估計,寶可夢藉由販售虛擬寶物,四天就進帳了一千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億四千七百萬元),而這還只是美國地區數字。摩根上丹利M U F G證券分析師長坂美亞發表報告估計,寶可夢首日上線營收約為四到五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每月營收應有一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三十億元)以上。 任天堂曾被《哈佛商業評論》拿來與蘋果(Apple)類比,前者開發體感遊戲機wii,後者有iTunes音樂商店與iPhone手機,都善於運用科技,重新定義產品,找出龐大潛在市場。 任天堂是家從販售日本紙牌起家的百年老企業,背景如同百年前亦曾是造紙廠的科技公司諾基亞(Nokia),兩家公司竟都面臨相同的困局:「無法走出往日榮光」。 任天堂從紙牌轉型後,一九八〇年代進軍電視遊樂器市場,推出俗稱「紅白機」的硬體與《超級瑪利兄弟》等膾炙人口遊戲:更在二〇〇四年比智慧型手機還早應用觸控螢幕與設計即時通訊軟體,推出任天堂D S掌上型電玩,二〇〇六年推出讓女性、老人家也愛玩的體感遊戲機wii,帶動股價創下七萬多日圓史上新高。 它擅長塑造「角色」, 卻遲遲不進軍手遊 綜合了遊戲開發商、硬體製造商身分的任天堂,比起遊戲軟體公司,更擅長塑造出高知名度、高價值的IP(遊戲腳本與角色); 比起遊戲機製造同業,則更能跳脫硬體軍備競賽迷思,應用新科技開發出新形態應用。 但就在ipone問世三年後,其他遊戲大廠紛紛轉向開發手機遊戲,任天堂卻遲遲不願「屈服」,堅守自家的掌上型遊戲機市場。但市場反應證明,任天堂D S系列明顯遭到手機遊戲侵蝕。之後推出Wii系列的高階硬體版wii U沒有太大的創新,銷售明顯落後索尼(Sony)與微軟(Microsoft),從遊戲機銷售第一名變為三大廠中的最後一名,公司營收從二〇一一年起連續五年衰退。 它去年鬆口就一夕翻身 唯一做的事,是選擇「放手」 一直到去年三月,任天堂終於鬆口宣布投入開發手機遊戲,堪稱全球最後一個對手機市場低頭認錯的大廠。 去年七月,因為罹癌離世的前任天堂社長岩田聰,在過世前最後一次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解釋,自己並不是忽視手機市場,任天堂對於遊戲開發一直有三大堅持:玩家體驗必須很獨特、必須是前無古人的創新、能維持或擴大IP影響力。 「想提供獨特、創新體驗,最好是自己製造硬體。」他說,過去任天堂偏好同時掌握遊戲軟硬體,這樣才能百分之百依照設計,讓客戶沉浸在遊戲中。據他觀察,多數手機遊戲公司都是一代拳王,IP內容價值總是快速下滑,「我們目標是找出不會讓任天堂IP價值下滑、反而能增值的做法。」他當時說。 寶可夢無疑滿足了任天堂的三大堅持:又新、又特別、又讓大家更愛皮卡丘。只不過,這次任天堂既沒販售新硬體、也沒應用新科技,遊戲軟體也不是自家公司寫的,所做的最大的突破竟然是:放手。 推手二:不符核心價值、 被Google「放棄」的小公司 過去,任天堂是破壞武創新的最佳代表,但想要持續做出這類創新並不容易。加州柏克萊大學開放武創新研究中心創辦執行長亨利.伽斯柏(Henry Chcsbrough) 認為,當企業無法單打獨鬥時,就應該嘗試與其他組織合作,才能有效創新。他分析,單一企業內的「封閉武創新」就像漏斗,企業只能將資源放到一個目標上,能夠真正被開發的創新很少,善用小公司的研發能量,將更容易成功。 曾打造出成功的Wii,岩田聰的堅持讓任天堂在舊有的遊戲機領域苦於找不到「破壞武創新」路徑。定下坡的任天堂,最後的解答,竟然在一家被Google「放棄」的小公司身上。 讓皮卡丘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寶可夢,背後開發商Nantic源自於Coogle內部團隊。去年Coogle重整設立上層控股公司Alphabet時,重新整理核心企業,卻決定讓這個團隊離開。「Coogle為什麼要放棄(get rid of)皮卡丘狂熱背後的最大推手?」知名科技網站recode提出當前科技業最大的疑問。 它是Google Earth開發者,創辦人自曝,從愚人廣告嗅到商機 Niantic創辦人兼執行長漢克(John Hanke)一九九六年還是學生時就曾開發過遊戲。二〇〇四年他隨著自己創設的地圖技術公司一起併入Google,他在原公司所開發的服務,就是後來Google Earth。為了能推廣Coogle地景應用,他運用公司提供給員工的二〇%自由創新時間,組成團隊開發出首款應用地圖的GPS實境遊戲《Ingress》,當時已具備寶可夢的雛形。 二〇一四年愚人節,Google與任天堂合作推出愚人廣告,佯裝有個手機App能利用Coogle地圖找到精靈,誠徵精靈搜索人員,引發病毒武狂熱傳播。漢克接受冑《Business Insider》專訪時透露,當時他看出背後商機,主動找任天堂談合作,並獲得當時社長岩田聰的大力支持。 「我一直認為,利用我們(Google)提供的地理資料可以創造出很棒的遊戲,手機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大,我覺得做出很酷的實境冒險遊戲的時候到了。」漢克說。 漢克指出,還沒獨立前,團隊總是一而再、再而三挑戰Google的中立原則。原來,Coogle向來著重開發平台而非單一產品,策略上不願獨厚特定廠商。留在Google內部,代表Niantic無法與特定的業者合作。 為實現自己夢想,當Google有意切割,他也樂得被「吐出來」,順勢邀任天堂入股,並獲得Google嫁妝(資金)支持,共募得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億六千萬元》資金,再度當起新創老闆。 於是,任天堂史上「最放手」的遊戲開發方案就這麼誕生了。任天堂與負責營運寶可夢IP的轉投資公司,全力支持開發寶可夢,不藏私的提供了各種圖檔、3D建模資料,找來原創配樂大師譜曲,大幅縮短開發時程,只花了一年多就完成作品。 兩家不被看好的公司 堅持原則,引爆破壞式創新 被「放棄」的漢克,專注於地圖與遊戲的結合,二十年磨一劍,終在今年七月一夕暴紅。被看衰的任天堂,堅持不讓IP 在手機市場減損價值,多年苦無對策,才等到了適合的合作商。 兩大「很堅持」的業者,合力打造出與過去迴然不同的手機遊戲,將整個產業有如遊戲破關股,升了一大級。證明了以玩家體驗為第一優先,適時認錯才是王道,也讓世人看到了結合地景與相機的AR龐大商機(詳見八十六頁圖)。 然而,《憤怒鳥》 (Angry Birds)、《CandCrush》都難逃的手機遊戲「短命」問題,寶可夢真能倖免於難? 「它有個遊戲史上最驚人的開場,熱度能否持續,只能待時間證明,」台裔創業家黃中凱接受本刊訪問時分析。他與哥哥開發的《吉他英雄》(Guitar Hero),是銷量僅次於《超級瑪利兄弟》的電視遊樂器遊戲。他認為,能否持續創新是關鍵。 寶可夢的熱潮至今仍未歇,七月十六日開放下載國家再增二十六國後,因為流量太大,造成伺服器一度癱瘓。 任天堂僅持有寶可夢開發公司三二%股權,寶可夢成功背後,卻也讓任天堂得思考未來的路:仍堅持成為一家一手掌握遊戲開發的大企業,或是與具備創新能量的小公司合作,接受授權IP的開發模式。 放手翻身的任天堂,給所有人上了一堂面對「破壞式創新」困境的新解方。 玉山也有打怪點!台版Pokemon Go創辦團隊專訪 抓不到皮卡丘沒關係,台灣也有類似玩法的本土手機遊戲《怪獸社區》。該遊戲因為皮卡丘風潮意外暴紅,一直高居蘋果App下載台灣區第一名。 六十九年次執行長許中彥與大學同學林明徹創辦的《怪獸社區》,之前花一年半才讓下載量到十萬次,近一週又增十萬次,同時上線火箭逾一萬人! 「因為實際對戰交了很多朋友」、「邊運動邊玩的好遊戲」。在蘋果App商店中,玩家們這麼評論,遊戲在App商店評價高達四顆半星,而丟掉的那半顆星,是因伺服器不斷被新用戶灌爆,才拿到負評。 許中彥舉例說,實境打怪就像是更有趣的打卡方式,在北市府有柯P魔、龍潭有阿帕契獸,遊戲還在玉山頂放了隻大魔王,竟已經有三個人到場成功「屠獸」。 這類型GPS實境遊戲,已經有網友們巧用遊戲機制,自己搞起了生意。許中彥舉例,有油畫教室號召遊戲玩家聚會,結束後真的有好幾人報名課程;士林夜市也有個店家設立打怪獸站點,廣邀遊戲玩家到訪消費。 許中彥指出,遊戲中O2O(線上對線下)實體商機,或許不用大費周章搞企業合作,而提供彈性做法,讓玩家自由運用,例如當場消費一杯咖啡就送一百顆寶石,將更有商機。 撰文者蔡靚萱 |
生鮮電商不好做,所有玩家生存的秘訣就是不斷試錯和維持活著。
“創業家&i黑馬生鮮電商系列報道的第五篇出爐。當我們看完了生鮮市場的生死悲歡,聽完了在市場上領跑的公司們的生存之道,現在讓我們來訪問下資本方,看看在這個大批創業項目死亡、玩家們掙紮求生的市場上,投資人為什麽仍在不斷加註?他們的投資邏輯是什麽,對生鮮電商的未來抱著的又是何等的期待?
PS:請放心閱讀,毫無水分,滿滿的都是幹貨。”
口述|胡翔 整理|王亞奇
“生鮮電商到底有什麽魔咒?”“這個市場的玩家們真的能等到黎明到來的時候嗎?”策劃上周的生鮮電商專題時,創業家&i黑馬用這些問題詢問了無數生鮮電商領域的創業者,卻得到了一個幾近相同的答案:生鮮電商不好做,所有玩家生存的秘訣就是不斷試錯和維持活著。
但即便此前已有大批生鮮電商項目受挫擱淺,資本方卻仿佛充耳不聞般持續大筆加註。
投資人們是怎麽想的?他們對生鮮電商又抱持著怎樣的期待?
7月下旬,創業家&i黑馬帶著外界所有對生鮮電商的好奇與想象訪問了黑馬基金管理合夥人胡翔。
“生鮮電商2C端的創業太不容易,2B端我認為機會更大。”胡翔的回答直截了當。
過去一年多來,黑馬基金投資了食務鏈、調果師、有禮派、宜花等眾多面向B端交易的企業。用胡翔的話說,這個方向選擇的財務模型一定是能賺錢的。“我能夠允許一家企業規模太小,因為需要產品投入、供應鏈建設、管理成本等導致暫時性虧損,但至少在模型里面,我得能清晰地看到他是怎麽賺錢的。”言下之意,他並沒能從生鮮電商的2C端項目中看到賺錢的財務模型。
但在采訪的過程中,胡翔也不止一次提到,活著就有機會。“2C的生鮮電商企業,融了這麽多錢,模式不行可以調一調,也有機會。”從這點來看,已經經歷了生鮮電商第一輪洗牌的創業者們仍然無法輕松,接連融資背後等待他們的很可能是一場更大的生死之戰。
以下是胡翔的口述內容。文中談到了他的一些投資邏輯,對生鮮電商行業的看法,還有他正感覺到的創業市場的變化。
口述/黑馬基金管理合夥人 胡翔
B端存在巨大創業機會
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滲透與改造有快有慢,但基本呈現兩個特點。
一是從輕到重。信息、媒體、娛樂是輕的,餐飲是屬於相對重的,農業是更重的。過去兩三年很火的領域主要在相對重的餐飲,未來在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端這些更重度垂直領域有更大的機會。
第二是從2C 到2B 。餐飲、生鮮、農業是一條產業鏈,逐步互聯網化的過程。C端是最先被互聯網化的,所以餓了麽、美團、百度外賣起來了,C端被互聯網化之後會反推供應鏈上遊往B端走,所以美菜、鏈農出來了。在面向餐館這一段的供應逐步互聯網化後,會繼續往上遊走,從銷地到產地,一直走到農業端。這一端的生產、流通更傳統更落後更難互聯網化,但同時也意味著更有機會。
做B端生意,規模是很重要的,因此做供應鏈生意,還是要在有限的品類里做深做重以形成壁壘。在更細分的領域做2B,把供應鏈做深,在某些品類上獲得壟斷性的采購優勢,更容易具備在這個產品線上的服務能力。
同樣是一個億的交易,分散在1000個產品上和分散在10個產品上完全是兩個概念。面向餐館的2B供應很難做,因為餐廳的需求是很個性化的,比如一個土豆,做火鍋或西餐等不同菜式時,對土豆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平臺要把SKU做的那麽細是很累的,所以這類公司做得很不容易,服務和用戶體驗也沒有特別到位,這些平臺到現在還沒有賺到錢。這也是為什麽有了美菜、鏈農這樣給餐館供應菜品的綜合性平臺公司出來之後,我們還要投食務鏈,這家公司在海外進口生鮮與食材方面建立起了強大的優勢。現在有很多專門做糧油、凍品、小龍蝦的,它們不見得要做得非常大,但只要做得足夠好,還是有市場的。重度垂直里還有一些所謂的線上線下模式,如果能夠在一定時間里形成一種區域性的競爭力,也是有機會的。
我們的邏輯也是這樣,一是在更垂直的行業里往重度打造運營體系,二是從C端往B端走。C端太分散了,用戶獲取成本太高,B端的好處在於,比較集中,能產生的價值會非常大。
舉個例子,一個C端的用戶,你給他補貼了錢,但他是不是能產生忠實度、會不會成為你的可持續用戶,你還是不知道的;但一個B端客戶,只要你的產品是好的,他用上三次建立習慣後,會持續在你的平臺上交易,而這帶來的量級是上萬乃至上十萬的。這樣的情況下,平臺就可以建地面團隊地推,甚至可以補貼一下,建立這種交易習慣。
生鮮電商的上遊是非常傳統的,農民很分散、SKU非常多,作業方式也很傳統,沒法像2C一樣使勁刷量,再從外面融資使勁跑,必須要在重度垂直里深耕。互聯網創業的整個方向也是這樣的,越靠近C端互聯網化越快,到上遊端農業端互聯網化程度越來越低,越低代表著機會就會越大。
2C看似熱鬧,實則“錢”途未名
投資人決定投資的前提是,項目的財務模型一定是能賺錢的。
我能夠允許一家企業規模太小,因為需要產品投入、供應鏈建設、管理成本等導致暫時性虧損,但至少在財務模型里面,我得能清晰地看到他是怎麽賺錢的,而且最好不要“羊毛出在豬身上”,我希望這家企業的主營業務就能夠賺錢,所以毛利率很重要。對於很多做自營交易的產品,我希望毛利率不低於20%以上,最次不要低於10個點。
但是生鮮產品2C 有兩個問題始終沒有解決:一是配送成本,二是高損耗。
不管水果還是蔬菜,2C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一定是客單價不會太高,這造成物流成本很難算得過來帳。以平均客單價是50塊錢來算,生鮮品類還需要幹冰、保溫箱等冷鏈,成本要高得多,在這樣的客單價值下,這個財務模型是很難盈利的。
第二個問題是,經過中間的環節以及庫存管理問題會產生很多耗損。每多一級代理商,進倉再分揀出去,都會造成耗損,而一旦庫存沒有掌握好,產品不新鮮了沒賣掉,也會增加損耗。
我們看了很多2C的生鮮模式,不管是進入社區還是其他,它們都很難把帳算過來。
還有一些類似2B 的C端模式,消費者提前預定,平臺集中批量配送到某一地點,消費者上門取貨,這樣可以減少損耗,不會有賣不掉的庫存,這時帳可能是能算得過來的。在對用戶體驗做一定妥協的情況下,有可能把商業模式跑起來。
比如一些基於校園的生鮮電商,他們會在高校設點,用戶提前一天在網上下單,第二天到店里根據下單的量提貨,這能降低物流成本,同時不產生庫存。但問題是不能滿足消費者對生鮮及時性的需求,這就是在用戶體驗上的妥協。
拼單團購也是一種沒有庫存壓力的2C方式,但成交的壁壘太高。大部分消費者希望買生鮮是非常簡單輕松就能完成的,你想想一個香蕉、蘋果、橘子、西瓜有什麽好拼單的。
大部分消費者只有在大批量或高客單價產品購買時,會對價格非常敏感,生鮮水果的價格基本都是不昂貴的,水果的毛利率空間本來也不是很大,每次購買的量不會太大,拼單也不可能給消費者便宜太多。在消費者有很多渠道可以快速獲得想要的產品時,等著拼單成功、再等第二天送貨上門的購買沖動是不大的。
除非這個平臺的產品品類有很大的差異化和稀缺性,才能激發消費者的拼單欲望,但這種產品太少了。所以生鮮電商2C端的創業我是不太看好的。
燒錢?對大平臺作用更明顯
錢不停地投入進去,對不同平臺,結果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比如天貓、京東的生鮮頻道,它們的用戶獲取成本是非常低的。如果流量成本能降得足夠低,再去調整產品結構,規劃出哪些產品是可以虧損、用來引流的,哪些產品是可以把客單價毛利率做起來的,這樣帳是能夠算得過來的。
本來生活一開始也是這麽做的,他們通過爆品獲取流量和做不同的產品競價策略,但這個的挑戰在於,如何打造出可持續的爆品。
生鮮類產品總體來講是比較受限的,無論社群電商、微商或者同類競爭者,除了常規選品,大家都會尋找有獨特性的,在價格、毛利、服務成本上能算得過來的產品,算來算去,在一定範圍內能形成品牌、玩出差異化的品類太有限了,大家也就大同小異了。
一些獨立平臺或者是新的平臺,如果現在還要花流量的費用,靠補貼獲取用戶,這里面的成本相比以前的傳統模式,成本並沒有降低。所以燒錢對大平臺是有機會的,但對於創業公司來講是沒有機會的。
也有一些公司之前燒了很多錢,是不是燒過這個臨界點了我不知道,要看數據。如果前面燒了很多錢,已經沈澱了大幾百萬的活躍用戶,目前平臺的大部分交易來自老用戶複購,那還是有機會的。還有一些平臺沒有燒過臨界點,但已經融了太多錢、燒了太多錢,就會出現綁架投資人的現象——不繼續投會死,繼續投可能還有機會,所以一定要幫創業者拿到下輪的錢。但到底是在原有的估值上溢價還是折價,這就很難說了。
總體來說,做平臺永遠是剩者為王,現在的很多生鮮電商平臺到最後肯定要拼得你死我活。這條賽道是要燒錢的,如果不能持續的融很多錢,基本沒法做平臺。
一旦有一個相對同質化的模式成為明顯的領先者,後進入者再做平臺的意義就不大了,尤其現在資本環境不是那麽好的時候,需要持續燒錢才能跑起來的模式,大家也不太會這麽玩。
什麽樣的生鮮項目能搞定早期投資?
早期投資和中後期投資看的點是不一樣的。中後期投資,商業模式不需要那麽創新,它們投的是從60分到80分的事情,只看你是不是比別人做得更好一些,是不是更領先一些。
而做早期投的是從0到1的事情,是創造一個新的細分領域,所以新進來的項目必須得有差異化的商業模式,做增量的市場。如果跟已經融到B輪、C輪的公司是同質化的商業模式,那肯定就不用玩了,早期投資也完全沒有意義了。
過去我們投了很多2B交易的的項目,2C項目如果你的交易頻次不夠高可以考慮往B端走,客單價太低也可以往B端走。高客單價但低頻的交易,在C端單筆很好,但是要上量很難,這種也可以往B端走。我把這個叫2SB供應鏈服務。
這里的2SB,我指的是to small business,面向小企業。其中包括:(1)to shops,面向店面的交易,包括各種餐館、各種街頭店面,黑馬基金投過的項目中有面向餐飲店、鮮花店、化妝品店、寵物店、3C數碼店等等的供應鏈平臺;(2)to sales,面向各種店面或營業處的銷售人員,這批人也是小B,比如面向各經紀公司的銷售人員,菜市場里面的一些攤販。
對於2B交易來講,有兩種商業模型。一種是B2B的撮合交易,另一種是自營交易。撮合交易屬於“羊毛出在豬身上”,必須在一個大品類、大賽道上做大宗交易才可以,產品要很標準化,自己完成線上交易閉環。但這對於生鮮來講可以排除,那是鋼鐵等領域才有的機會。
第二是自營交易,產品可以非標化,兩端相對比較分散,整體交易量很大,但是任何一端的力量都很薄弱,或者交易鏈條非常複雜,需要中間商介入形成交易閉環。這個就比較適用於生鮮電商。
但在投資時,我們還要講財務模型。你的收入來自什麽,毛利率空間是多大,物流成本、管理費用是多少?隨著規模的上升,能不能形成規模性優勢,把邊際成本降低,把毛利率進一步提升,把管理費用給覆蓋掉,來實現賺錢?
從團隊來講,我們投資時會首先看創始人,在我們對整個團隊判斷的權重里,他占到九成以上。如果老大足夠牛,下面的人不行的話還能改善;老大不行,將熊熊一窩。對於這個“老大”,我有3個關鍵詞的要求:
1、高瞻遠矚。我們希望他能看得長遠一些,有格局、有方向感,有目標、有戰略,知道要去什麽地方,大概的路徑是怎麽樣的。
2、腳踏實地。你得具體幹事,最好懂市場、懂產品、懂業務,能夠把事情搞定。
3、會“忽悠”,換句話說是希望他有影響力、有說服力、有感染力。初始階段公司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太少了,所以要會“忽悠”。第一要會“忽悠”投資人,讓我們覺得你雖然就那麽幾桿槍,但是能給我們帶來百倍回報;第二要會“忽悠”團隊,雖然現在沒有多少錢給你,但是跟著老大有酒喝有肉吃;第三要會“忽悠”客戶,盡管產品還不完善也要讓客戶參與,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最最重要的是會“忽悠”自己,如果自己都不夠相信,那真成忽悠了。只有自己相信了,你才能夠感染到你的團隊你的投資人你的用戶。
另外我們要看這個公司是不是一個複合型的團隊。一個產業互聯網創業公司一定要有深紮產業的人,如果這個人是CEO的話,還要足夠開放,能夠接受互聯網的東西,同時團隊里面最好有能夠實現互聯網化的產品合夥人、技術合夥人,團隊不能太單一。
資本市場從去年開始到現在,一直處於相對冷的狀態,預期這個狀態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至於多久會走出來,一般來講,三年一個周期。接下來生鮮電商的競爭也一定會更加激烈,但是沒辦法講哪家好不好。很多生鮮電商融了這麽多錢,路都是可以探索的,創業到了後面講的是韌性、反脆弱性。很多時候這個模式不行,就調一調,只要活著就有機會。
“2016,生鮮電商沙龍之——等待沸騰” 報名啟動
生鮮電商的“沸騰年代”何時到來?在“燒錢”已經過時,當寒冬和大額融資仍然並行,生鮮電商如何破解供應鏈和物流等難題,如何獲得融資,又該如何堅持到黎明?i黑馬“等待沸騰”生鮮電商百人沙龍,與生鮮電商TOP10公司和投資人一起探討,幫你找到答案,抱團取暖。
沙龍時間:2016年8月20日
報名鏈接:https://www.wenjuan.com/s/IVrABn
中國的出口制造企業改變經營方式勢在必行。這是8月10日UPS發布的《“優強中國造”企業白皮書2016》調研報告中做出的提醒。
白皮書顯示,中國出口制造企業總體經濟評估比上一年更不樂觀。相較於2014年16%的中國出口制造企業認為總體經濟有所下滑,此次增長至29%。中國出口制造企業在供需兩側都面臨挑戰,其中最常提及的兩個挑戰是:國內企業間競爭的白熱化(39%)與國內客戶需求的日益下降(37%)。
“對出口制造企業來說,降低價格不再是保持競爭力的最佳方案,競爭者能夠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83%)、能夠提升客戶的競爭力(82%)以及能夠提供更快速、更高效的供應鏈(82%)是令客戶更換供應商的主要原因。”UPS中國區總裁黎松江告訴記者,“這也表明,制造企業需要放棄低價策略,與客戶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夥伴關系,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與附加值。”
在白皮書中就羅列了“優強中國造”領先企業的一些案例,他們在生產效率、市場份額、收入水平和盈利狀況等方面均勝於其他出口制造企業,實現增長的可能性明顯更高,業務正在衰退的可能性則降低了7%。
首先,97%的“優強中國造”領先企業至少向亞洲地區的一個市場銷售產品,並且比其他出口制造企業更加關註亞洲與歐洲的重點市場,如關註泰國市場的可能性較其他出口制造企業高出161%、關註香港市場的可能性高出151%、法國市場高出126%、印度尼西亞市場高出116%、英國市場高出115%。相較於其他企業,領先企業向大洋洲銷售產品的可能性高出了6倍之多,向東歐銷售產品的可能性則高出了2倍之多。
其次,三分之二(64%)的“優強中國造”領先企業同時向B2B和B2C客戶銷售產品,而其他出口企業更註重B2B制造。
再次,“優強中國造”領先企業認識到,重視並投資物流有助於實現一系列關鍵企業目標。領先企業有高出三倍的可能性認識到物流對於縮減成本、增加銷售額的重要性。此外,他們有高出不止兩倍的可能性會認識到物流對於提升客戶體驗的重要性。與其他出口制造企業相比,“優強中國造”領先企業有高出170%的幾率更傾向於認為改進物流極其重要,同時有高出168% 的幾率認為增加銷售額也同樣重要。
此外,“優強中國造”領先企業選擇銷售半成品的傾向性要比其他出口制造企業低63%。這表明,領先企業聚焦產品創新並往價值鏈的上遊轉移,已經轉向銷售制成品。“優強中國造”領先企業更傾向於認識到近岸(41%)、工業電子商務(29%)和消費者電子商務(24%)是新興的行業趨勢,將對業務產生巨大影響。
“為了滿足更多出口企業的需求,幫助中國出口企業更靈活、高效地進出口貨物,我們正在北京、上海和天津等重要城市優化整體服務提升,其中包括延長截件時間和縮短轉運時間。”黎松江透露,比如在北京和天津的客戶可享受轉運時間最多縮短24小時,北京的客戶可享受截件時間最多延長2.5小時,天津的客戶可享受截件時間最多延長3小時。上海的客戶可享受截件時間最多延長1.5小時。此外在二、三線城市,UPS也在加速拓展業務,2015年已面向中國國內21個城市拓展業務,主要位於江蘇、山東、浙江、廣東省和重慶直轄市。
8月30日消息,據彭博報道,在巧克力制造商好時拒絕230億收購要約後,億滋國際食品公司周一宣布不再尋求與好時公司的合並,並對結果表示失望。公告發出後,好時股價尾盤下跌10%至每股100.51美元,而億滋公司股價上漲0.1%至每股43.10美元。
在聲明中,億滋國際稱“在進行進一步討論及考慮好時最近股東的發展,我們認為沒有可以達成協議的道路”,並表示:“將繼續尋找通過並購創造價值的機會”
好時在今年6月拒絕了億滋國際230億美元現金加股票的收購報價,報價約合每股107美元。
此前據CNBC報道,作為收購建議的一部分,億滋國際承諾將在合並交易完成以後不會裁員,並將其全球巧克力業務總部設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赫希爾鎮(Hershey),也就是好時的總部所在地。消息人士還稱,億滋國際將把合並後公司更名為好時。
如果交易達成,合並後的公司將超過瑪氏公司,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糖果制造商。該交易有利於億滋國際平衡其資產組合,億滋國際在北美市場份額不大,而好時去年90%的營收來自北美市場。
據CNBC報道,億滋國際上周在放棄前將收購報價提升至115美元每股,但好時要求討論價格至少125美元每股。
億滋國際是世界知名的巧克力、餅幹、口香糖、糖果、咖啡及固體飲料食品商。公司旗下擁有多個年收益10億美元的明星品牌,如吉百利、Milka巧克力、雅可布咖啡、LU餅幹、納貝斯克與奧利奧餅幹、果珍固體飲料和Trident口香糖等。億滋國際的前身是美國第一、全球第二大的食品公司——卡夫食品。
好時公司是北美地區最大的巧克力及巧克力類糖果制造商,同時也是具有108年歷史的老字號公司,2016年5月,福布斯公布2016年度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好時位列第99位。
在谷歌宣布暫停模塊化手機Project Ara項目的幾天後,聯想推出了模塊化手機MOTO Z。
MOTO Z被聯想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視為聯想收購MOTO以來最具代表性的一款產品。《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模塊化手機MOTO Z是目前聯想內部重要性最高的手機,聯想內部上下會集中全力去推廣。
從原理上看,聯想這一次推出的模塊化手機MOTO Z是通過手機背面的16個金屬觸點來附加諸多特定功能的模塊:這次在中國發布的智能模塊包括魔眼-哈蘇攝影模塊、魔音-JBL揚聲器模塊、魔影-投影模塊、魔電-電池模塊和魔範-背殼模塊。
在手機整體行業趨向飽和的當下,模塊化手機能為聯想“殺出”一條道路嗎?
艱難試水
楊元慶將此次推出的模塊化手機Moto Z視作行業競爭“殺手鐧”。
“因為它不僅僅是硬件設備新生態的建立,甚至還會帶來新的應用服務,以及雲生態的建設......所以這才是真正的創新,才是黑科技,我相信在我們發布後的一年到一年半時間里,競爭對手也不見得就會做出類似的產品。” 楊元慶表示。
不管是谷歌還是聯想嘗試模塊化手機,都與摩托羅拉有關。
公開信息顯示,Ara原本是谷歌ATAP(Advanced Technology and Projects)部門下屬的一個項目。最初隸屬於摩托羅拉手機,後來聯想收購了摩托羅拉,Ara作為獨立項目被留在谷歌大家庭中。
在最初的設想中,Ara智能手機由一個“數據總線”(data bus)作為基本組成,就是類似於樂高積木,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替換甚至移除手機的任何零組件,包括處理器、屏幕、內存、電池等等,這對於消費者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輕松替換掉一個故障或過時的零組件。
與當下的手機廠商正在竭盡全力提高手機一體化、集成度的做法相比,Project Ara被視為是 Google 在逆歷史潮流而行。
只不過,想讓消費者對手機產品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成為自己手機“產品經理”的Project Ara面臨著不少困難,除了外觀設計水準無法保證,難以保證性能兼容與物理兼容,谷歌與各大手機廠商也難以達成標準化協議。
由於在產品研發和標準化進程中遇到的困難,Project Ara 的開發進度被一推再推。最初谷歌計劃在2015年在波多黎各對Ara手機展開試點性發布,但該計劃被推遲了。事實上,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Project Ara 甚至遲遲拿不出一款能對外展示的可正常使用的原型機。
今年5月的Google I/O 大會上展示的最新版 Project Ara 原型機中,SoC、存儲器、屏幕等核心部件也變成了不可拆卸設計,Google 將重點轉移到了通過模塊化設計來提供差異化的功能上。
但9月初,谷歌還是宣布停止模塊化手機Project Ara的研發。背後的原因被業界解讀為,谷歌內部通常的項目周期是兩年,開始於2013年的Project Ara的開發周期已經明顯過長。在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看來,手機平臺更新換代太快,Ara計劃很難滿足市場需求,而且達不到一定銷量成本也很難下來,配件廠商更不願意參與。
不過,谷歌有可能通過授權給第三方廠商的方式,來延續 Project Ara 的生命。
聯想移動副總裁陳旭東並沒有直接評論谷歌為什麽放棄模塊化手機的計劃,只是表示谷歌的模塊化手機難度超過想象,不過MOTO的模塊化手機從設想到現實經歷的過程是艱苦的,的確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
打翻身仗
今年6月的聯想全球創新科技大會(LenovoTechWorld2016)上聯想就已經預告了MOTO在模塊化手機上的技術。
而這背後,從委身谷歌到改嫁聯想,作為手機市場絕對先驅的摩托羅拉在幾經波折之後,一直沒機會在當下這個產品叠代過快的手機紅海市場找到自己的一個新定位。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Ara計劃與LG及聯想的模塊化手機概念不同,LG和聯想核心硬件和顯示甚至照相部件都沒有模塊化,只是針對不同配件實現了模塊化,在行業市場有一定應用,不過在消費市場還需要開拓更多有吸引力的功能模塊,負責推廣起來較難實現。
今年早些時候,LG發布的G5手機同樣采用了模塊化設計概念,其模塊接口設計在機身下方,可以連接外置音箱、拍照手柄、電池組等。
“現在發布模塊化手機其實對於聯想是一個比較好的時間點,現在整體手機發展進入瓶頸期,而模塊化手機的創新才剛剛開始。可以預見的未來,很多手機廠商都會做模塊化手機,只不過有的已經發布,有的還在研究。”陳旭東解釋道。
從聯想這次公布的定價來看,MOTO Z和相應的模塊售價都不算便宜。其中MOTO Z的裸機定價接近4000元,而5個模塊售價從129元到2299元不等。
“這是一塊需要體驗的手機,絕大多數非極客消費者需要去線下親自的體驗,所以會強化線下渠道的銷售。”陳旭東表示。
聯想方面承諾未來MOTO兩代類的產品都將是基於模塊化手機,此外聯想將探索基於模塊化手機的行業應用。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安全保障相關法(簡稱“安保法”)19日迎來成立一周年,市民團體當天在國會議事堂前舉行大規模抗議集會。據主辦方統計,約有2.3萬人到場,參加者在雨中高喊“絕不放棄直到廢除”、“以大家的力量保護憲法”等。同時呼籲共同行動,示威及集會活動在全國各地展開。
國會議事堂前的集會由“不允許進行戰爭·不允許破壞憲法第九條!統籌行動實行委員會”主辦。趕到現場的在野4黨黨首等人表示,“(安保相關法)不論過多少年都是違反憲法的”。集會人群連聲高呼“在野黨共鬥”。欲促使在野黨為廢除安保法統一步調。
9月19日下午,在國會議事堂前參加抗議集會的人群。(來源:共同社)
曾是8月解散的學生團體SEALDs成員的林田光弘(24歲)質疑政府的做法稱:“到現在還未向國民說明解禁集體自衛權的證據。”
大阪市西區也聚集了超過5000人。參加者高舉寫有“反對戰爭”等的黃色標語牌,在主幹道禦堂筋遊行。在名古屋市,約2000人在市中心約1公里進行了示威遊行。
9月19日下午,反對者在大阪市舉行的集會上手持標語呼籲廢除安保相關法。(來源:共同社)
7月的參院選舉結束後,安倍政府改組內閣,最大在野黨民進黨選出了蓮舫擔任黨首。新成員陣容已齊,本月26日將召集臨時國會。民進、共產、生活、社民4個在野黨主張廢除安保法,論戰將再次開啟。
新安保法使“和平憲法”名存實亡
據悉,2015年7月16日和9月19日,新安保法相關法案先後在國會眾院、參院通過,正式成為日本的法律,並在2016年3月29日起正式實施。
新安保法包括《國際和平支援法案》和由10項小法案構成的《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主要影響有三點:
即使日本未受攻擊,自衛隊也可主動馳援盟友,對他國行使武力;
自衛隊在海外用兵不受地域限制;
派兵性質從後勤支援變為戰場支援。
日本憲法第九條規定,日本放棄戰爭、不設軍隊,放棄集體自衛權。因此,新安保法的誕生與實施,不僅標誌著日本成為可以隨時介入全球軍事沖突和紛爭的“可戰國”,也意味著該國放棄戰爭、禁止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和平憲法”名存實亡。
安倍政權推進安保法至今,日本民眾的反對和抗議一直沒有停止。
據共同社報道,17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開始舉行秋季例行大祭的靖國神社供奉了名為“真榊”的供品。
靖國神社透露,安倍是以“內閣總理大臣”的名義供奉供品的。他放棄在持續至20日的此次例行大祭期間前往參拜。
據悉,2012年12月第二次出任首相開始執政後,安倍於2013年12月26日參拜了靖國神社。不過沒有在春季和秋季例行大祭期間參拜過,都采取了供奉“真榊”的做法。在8月的終戰紀念日,他從2013年起連續4年獻上“玉串料”(祭祀費)。
2015年日本靖國神社例行春季大祭期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供奉“真榊”供品。
日中韓三國首腦會談考慮於12月初在日本舉行,目前已開始就此展開協調。共同社報道稱,安倍此次放棄參拜可能旨在優先改善與中韓兩國的關系。
此外,厚生勞動相鹽崎恭久、眾參兩院議長大島理森和伊達忠一及日本遺族會會長、文部科學副大臣水落敏榮也分別供奉了“真榊”。
據此前報道,在11日的日本參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日防衛相稻田朋美就是否在靖國神社秋季例行大祭期間進行參拜一事表示:“將以安倍內閣一員的身份判斷並采取恰當的行動。” 往年8月的終戰紀念日,稻田都會參拜靖國神社,但今年以訪問派自衛隊參與打擊海盜活動的吉布提為由放棄了參拜。
當中國醫藥產業正在“互聯網+”的快車道上整體加速時,“零售藥店第一股”的老百姓大藥房(603833.SH)卻突傳遭遇電商團隊變動。
10月19日晚間, “《老百姓大藥房電商團隊宣告解散!網售處方藥前景存疑!》”一文在網絡間迅速傳播,文章稱,“上周四,老百姓大藥房B2C電商團隊宣告解散,老百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也即將註銷。“
文中表示,根據相關人士爆料,在上周四開的遣散會,周三CEO徐向東也帶走了原來的團隊,暫時去向不明,在員工相關補償方面采用了N+1年的賠償原則。
“老百姓電商保持正常運作,在完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原則下合理的推進線上業務模式的創新試點,也在不斷的開拓線下與線上業務的結合,發揮老百姓線下布局廣的優勢,深入與各第三方進行深度合作,強化升級老百姓的渠道和專業服務。“10月20日上午,老百姓大藥房就此事向第一財經回複稱,但其確認近期曾進行了相關人員的調整。
“近期,根據老百姓大藥房整體業務發展規劃,北京電商對組織架構及人員結構進行了優化和調整,目前該公司業務正常有序開展。”老百姓大藥房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12月,老百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主要負責老百姓大藥房B2C業務,註冊資本1200萬元,公司持股89%。其中,網上藥店於2014年1月上線,涵蓋藥品、保健品、醫療器械、成人用品、化妝品在內的上萬種商品的銷售。
但由於公司定位和網售處方藥等政策未定等因素,B2C平臺在其業務中仍處在成長期——2015年,公司B2C平臺收入6800萬元,占2015年公司營業收入的1.49%;而在日前老百姓大藥房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年報中,上半年老百姓大藥房共實現營業收入27.7億元,自有電商平臺貢獻了5000萬。
事實上,盡管業界一直呼籲放開互聯網銷售藥品,但國家監管層對此始終態度謹慎,而這一政策方向也被認為時零售藥店轉向互聯網的最大風險所在。
今年7月28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結束》的政策,指出在為期一年的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過程中,“暴露出第三方平臺與實體藥店主體責任不清晰、對銷售處方藥和藥品質量安全難以有效監管等問題,不利於保護消費者利益和用藥安全,因此決定結束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
這一標誌性文件,在叫停互聯網藥品銷售的同時,也被市場認為對正在蓄勢發展的零售藥店線上業務造成致命性沖擊。
對此,老百姓大藥房方面近日也向第一財經表示,“今年7月28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結束》的政策,在這個政策背景下,老百姓重新優化資源,對現有的電商團隊進行了人員結構的優化,以應對政策所帶來的沖擊風險。”
而前述網傳文章對此也認為,“老百姓電商B2C團隊解散的背後,有國家政策不明朗的原因,也可能是其內部矛盾的原因,但無論如何,結局都令人唏噓感慨。”
報道顯示,今年1月份,老百姓網上大藥房原CEO史文祿正式離職,由老百姓原O2O業務負責人吳勇接任CEO;兩個月後,原七樂康大白雲診執行副總經理徐向東“空降”老百姓網上大藥房CEO,人事矛盾和利益爭奪等消息開始傳出,但老百姓方面向第一財經否認了這一傳聞。
老百姓方面給第一財經記者發來的官方回複中強調,“(網傳文章)其中涉及到人員調整是公司合理的安排和業務的需求所決定的,關於人員之間的關系破裂,更是無從談起,在早期人員的分工上就已經確定了業務的管理範疇,由徐負責電商(包含第三方平臺和垂直官網),李負責O2O業務。不存在任何的業務沖突和分歧。而徐本人選擇離開老百姓也是個人深思熟慮的一個選擇,我們也尊重徐的決定,並且會不斷的在徐所主導的業務主體上不斷的推進和優化模式,滿足消費者多渠道,多場景的購藥需求。”
政策收緊、團隊變動的現實下,作為中國零售藥店三強之一的老百姓大藥房下一步何去何從尤為引人關註,而對原本仍在培育期的線上業務,似乎存在更大變數?
“老百姓大藥房會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原則下不斷推進線下門店與下與線上信息的整合,多場景的購藥需求滿足,極力拓展線下門店的數字化,聯網化的運營模式創新,以最大化的優勢資源整合互補,開辟出新電商,新零售的創新模式落地,嘗試B2C和O2O業務模式的創新試點。”老百姓大藥房方面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據外媒報道,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一改往常把研發項目設在總部庫比蒂諾的傳統,在加拿大設立新技術團隊,研發汽車操作系統。
據不具名消息人士透露,該團隊擁有幾十名工程師,其中大部分是去年加入該團隊,二十幾名工程師來自黑莓旗下的QNX。該團隊的工作地點位於加拿大首都渥太華郊區的卡娜塔,離QNX僅有5分鐘步行路程。之前在QNX工作過的主管透露,蘋果之所以挖走QNX的員工,是因為QNX員工在操作系統基礎組件開發和動力管理方面經驗豐富。一位蘋果發言人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
從QNX中跳槽過來的人員中,最著名的當屬QNX的首席執行官Dan Dodge。Dodge於今年初加入蘋果的Titan造車計劃,主要負責開發汽車操作系統。另外一名從QNX跳槽到蘋果的知名員工是Derrick Keefe。他擔任QNX高級工程師長達十多年,去年離開QNX。
該團隊研發的汽車操作系統是未來蘋果汽車平臺的軟件內核,就像iOS是蘋果手機的軟件內核一樣。之情人士透露,一支獨立的蘋果隊伍正在研發自動駕駛軟件,該軟件將在加拿大隊伍研發的操作系統上運行。
據悉,除自動駕駛軟件之外,汽車操作系統還將擁有更多功能。比如,蘋果工程師預想將配有平視顯示器,顯示地圖或其它應用,通過蘋果語音數字助理Siri操控。而這些特性都取決於Titan項目的整體戰略方向。今年4月接管Titan項目的Bob Mansfield,給工程師設定了最後期限,要求工程師在明年秋天之前研發出可行的自動駕駛技術。
知情人士透露,Titan造車項目還包括一個自動駕駛平臺模擬小組。蘋果已經成功研發了模擬器,即使不做公路測試,也能利用虛擬現實測試自動駕駛軟件。該模擬小組聘請了虛擬現實專家Doug Bowman。
蘋果的舉動對於黑莓公司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因為QNX關系著黑莓未來的發展。QNX操作系統用於超過6000萬的汽車中,主要用於運行車載信息娛樂系統。今年1月份,黑莓還表示將強化QNX操作系統,以求運行自動駕駛系統。此外,黑莓還與像AdasWorks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簽訂協議,希望將創業公司的技術運用到QNX中。
當被問及蘋果從QNX挖人事件,黑莓首席營運官Marty Beard表示,“這並不奇怪,因為全球很多大型科技公司都在爭奪人才。” Beard透露QNX還在繼續發展,發展自動駕駛汽車的計劃進展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