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科澄清:安邦受讓“寶能系”純屬謠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2435.html

萬科澄清:安邦受讓“寶能系”純屬謠言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12-29 21:12:00

12月29日晚間,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就安邦、寶能、萬科三方召開和談會傳聞發布澄清公告。

12月29日晚間,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就安邦、寶能、萬科三方召開和談會傳聞發布澄清公告。

有媒體報道稱,上周公司與寶能系、安邦三方召開和談會,三方基本達成和局。安邦未來有可能受讓寶能系股份成為本公司大股東。

萬科於公告中指出,公司從未參與傳聞所述會議,對傳聞所述內容亦不知情。該傳聞不屬實。公司對於制造虛假消息的行為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澄清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公告內容真實、準確和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一、傳聞簡述

2015年12月29日,有媒體報道稱,上周本公司與寶能系、安邦三方召開和談會,三方基本達成和局。安邦未來將有可能受讓寶能系股份成為本公司大股東。

二、澄清說明

就上述傳聞,公司說明如下:公司從未參與傳聞所述會議,對傳聞所述內容亦不知情。

該傳聞不屬實。公司對於制造虛假消息的行為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三、其他說明

公司鄭重提醒廣大投資者:公司指定的信息披露媒體為《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日報》和巨潮資訊網。公司所有信息均以上述指定媒體刊登的公告為準。敬請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註意投資風險。

特此公告。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會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828

“萬寶大戰”回顧:萬科的輿論戰為何變成了“王”的獨角戲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09/976629.html

輿論開了鍋之後,吸引了一大群圍觀者,但舞臺上只有王石,王石也就自然地成為聚焦的中心,被人家翻來覆去地觀察、評論。王石說的越多,對他的解讀就越多;解讀越多,他似乎總想著做進一步的辯解,這又激起了進一步的解讀。

原標題:萬科收購事件再回顧:當情懷挑戰規則

歲末年初,中國企業界最為吸引人的娛樂大事件,毫無疑問就是萬科、寶能、安邦聯袂主演的“三國殺”。

本來只是一宗專業性極強的股權並購案,奇跡般地發展為全民同樂的熱點話題,最早源自於一篇“被泄露”的內部講話。那是2015年12月17日王石在萬科內部會議上的講話,核心就是不歡迎寶能系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這篇講話一經廣泛傳播,公眾才開始註意到寶能對於萬科的“惡意收購”。

“王”的憤怒

是的,“惡意收購”,大多數媒體用的就是這個詞,盡管它非常容易誤導一般讀者。所謂惡意收購,英文為hostile takeover,指收購公司在未經目標公司董事會允許、或未能與其達成一致的情況下,通過股票市場強行實施的收購。比“惡意收購”更為確切、不易產生歧義的中文術語,應該是“敵意收購”或“強制收購”。

在上述講話中,王石相當明確地提出,不歡迎寶能系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理由很簡單:對方信用不夠,令人擔心可能毀掉萬科最值錢的東西——品牌的信用。王石說:“一旦寶能系控股,大的投資公司、大的金融機構以及商業評級機構就會對萬科的信用評級重新調整……一旦寶能系進來,這個大股東的背景就可能影響萬科的評級。”

王石質疑寶能系收購資金的來源,擔心短債長投的風險,“他們層層借錢,循環杠桿,沒有退路。一直這樣滾雪球滾下去,就像美國上世紀80年代的垃圾債券、杠桿收購,一旦撐不下去,後果不堪設想,1990年美國有接近60家壽險公司破產。”

王石講話之後,有與會人士提問,萬科要如何應對寶能系的強買?

王石說:“他們增持到30%以後,可能會要求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另外還可能在社會上散布我和郁亮不和的謠言,或者用其他方式分化瓦解萬科管理層和員工,這些手段都是無用功……我們不會受到資本的脅迫,中小股東就是我們的大股東。”

在王石這篇內部講話中,對寶能的蔑視、敵意與戒心十分明顯。而此時,寶能系旗下的深圳市鉅盛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鉅盛華”)及其一致行動人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前海人壽”),在萬科的持股高達22.45%,已經成為第一大股東。

迄今,沒有任何權威信息能解釋:為何王石在萬科內部的講話,當天就能傳遍整個網絡。從萬科及王石後來的反應可以證明,流傳出來的這篇講話的確是真貨。那麽,是誰傳出來的?可能性有三:一、媒體挖料;二、寶能諜報;三、萬科自報。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萬科自己樂見,無論是媒體挖料還是寶能諜報,都將遭到萬科義正辭嚴的訓斥。因此最大的可能是萬科自己爆料,主動掀起輿論戰。

那麽,萬科圖的是什麽呢?歷來的輿論戰,其戰術目的無非是:一、貶低對手,擡升自己;二、征召同誌,建立統一戰線;三、向政府喊話,爭取支持或施加壓力。隨後的事態發展證明,王石的輿論戰似乎並未能達成以上任何一個目標,這場輿論戰似乎是倉促發起,事先應未進行沙盤推演,尤其是在公關與法務方面進行專業分析。

2015年12月19日,王石在微博上轉發了一篇題為《萬科被野蠻入侵真相:一場大規模洗錢的犯罪》的文章(但很快他就刪除了),並轉發了一篇題為《這兩個人的對決,決定了萬科股權大戰的走向》的文章,暗指寶能系目的不善。

隨後,王石再發微博稱:“在現代社會的經濟生活中,上市公司的生存,股東舉足輕重,但是健康發展卻離不開它的員工、客戶、供應商和社區的支持。公司作出經營決定,就不僅要考慮股東利益,還要考慮相關利益人的利益……惡意收購在法律角度是個近乎中性的詞,無關道德,但在倫理角度,其行動不顧社會相關利益至少是不善。”

帶刺的“情懷”

顯然,“王的反擊”開始了。盡管在資本運作層面的技術分析顯示,留給王石的選項並不多。“王的反擊”帶著憤怒,也一如既往地帶著“情懷”,其公開表態總是很宏大,帶著諸如“透明、規範、守法的社會秩序”“社會相關利益”等大詞,仿佛一家公司內部的股權之爭已然關系到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血統正、情懷大,王石版的“劉皇叔”形象呼之欲出。

“情懷”,是王石多年來遊走江湖的利器,也是不少“功成名就”、或者自認為“功成名就”的企業家們在努力為自己爭取的新標簽。“情懷”,當然不僅是溫良恭儉讓的,而是時時帶著刺,帶著占據了道德、政治高地後的自豪感、優越感。

“王的情懷”,也帶著刺,而且是大刺。

在前述“被泄露”的內部講話中,王石提到:“我們不會受到資本的脅迫,中小股東就是我們的大股東。現在資本來勢兇猛,但中小股東會站在我們這邊,客戶會站在我們這邊,要求透明、規範、守法的社會秩序會站在我們這邊。”聽者不禁好奇:誰在挑釁“透明、規範、守法的社會秩序”呢?

王石轉發的那篇文章《萬科被野蠻入侵真相:一場大規模洗錢的犯罪》,看起來不僅是一篇“討逆檄文”,甚至可算是公開舉報。文中指責“保險公司成為了一個洗錢的重要通道”,萬科這樣的企業遭遇野蠻人,“這不能不說是一場悲哀,如果中國最優秀的公司都得不到保護,那我們就有足夠的理由懷疑我們生存的環境。”該文甚至指責:“監管層卻沒有采取任何態度,這是一種不作為的表現……證監會、保監會就看你們如何出手了,中國最優秀的上市公司,招行、萬科、民生銀行、金地等,都在或曾經被入侵,企業價值在被摧毀,你們的消極不作為是否稱職?甚至瀆職?”語氣十分淩厲。

這篇“討逆檄文”在最後說:“萬科被野蠻收購,並不是一場兼並與反兼並之戰,而是一場反腐與腐敗資金之戰,是一場洗錢與反洗錢之戰。而最終的結果,堅信野蠻的入侵將會失敗,因為歷史上還沒有野蠻的兼並成功過,而正義一定會到來。同時相信,對於保險機構的洗錢將會成為監管層打擊的重點,這是中國當前反腐的需要,也是必然!”

這樣的文章立意,簡直是要置寶能於死地。人家不過是要點股份,而且是用高價買,至於因此要了人家的命嗎?

“萬科文化”是這次事件中王石所刻意維護的,也是其抗拒寶能的主要原因之一。2015年12月23日下午,萬科發表公開信表示:“如果寶能系控制萬科,我們沒有信心說服它不改變萬科的文化和經營風格。我們在雙方接觸的過程中已經逐漸失去了這種信心……我們捍衛的只是萬科的文化,針對的只是寶能系,我們對保險資本、潮汕商界沒有任何敵意,不希望外界對此產生誤解。”

至於什麽是“萬科的文化和經營風格”,以及後來歡迎安邦時為何就認為安邦比寶能在這方面更為可靠,王石等並沒有明確解釋。經濟學者馬光遠不無揶揄地說:“最終不管鹿死誰手,相信王石在這次收購中的表現已經讓他走下了神壇,偶像倒了,不知道還能不能保留像過去一樣董事長整天遊學、爬山的萬科企業文化?”

其實,“董事長整天遊學、爬山”並非壞事,至少說明了“萬科企業文化”的兩個特點:

一、以郁亮為核心的管理團隊很強,因此可以將王石長期供在神龕上,而絲毫不影響萬科日常運轉,當然,這也說明王石當年確能識人、知人、用人;

二、王石個人的威權主義影響,在萬科留下深刻烙印,以至於他在萬科這一畝三分地里可以真正地成為王、成為神,盡管他的股份很小。

這一次的問題,或許正在於“整天遊學、爬山”的董事長突然親政、而且還親征了,這顯然是與萬科的“平時”體系大大不同,儼然進入“戰時”狀態了。

為“大股東”服務?

王石的“情懷”無法解決的另一個悖論,是作為職業經理人及小股東,在對抗第一大股東時,他用的是什麽身份?

按照王石17日晚內部講話,他似乎是以“中小股東”代表自居:“我們不會受到資本的脅迫,中小股東就是我們的大股東”。這種類民粹式的宣傳十分煽情,但正如“為人民服務”的口號一樣,若只關註抽象的“人民”概念,忽略一個個具體的個體,“誰是人民”就會成為“有力者”的自由裁量權,這樣的口號最多也只是口號而已。王石或許沒有留意屌絲的心理:作為第一大股東的“寶能”如果都無法得到管理層的尊重,屌絲股東有什麽理由能相信自己及自己的利益真能得到尊重?

王石若以管理層代表的身份挑戰股東,無疑等於挑戰市場經濟的倫理。打工者在老板面前固然有很多權利、權益,但絕對沒有為老板的企業甄選老板的權利。王石若以其他股東代表的身份挑戰大股東,獲取授權是前提條件,並且要認真核驗有多少股東、代表多少股權。

王石講話中所謂“資本的脅迫”,更是比較費解。什麽樣的情況下叫“脅迫”?作為打工者的職業經理人,與股東發生意見沖突時,該誰說了算?在“資本的脅迫”與“職業經理人的脅迫”之間,哪個更為合情合理合法?

股東對企業的介入、參與,是其天賦權力,“資本”帶給其所有權、話語權及話事權。這是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的基本規則和“倫常”,遵守這種規則、恪守這種“倫常”,才是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的最為基本的“情懷”。王石在這個問題上,似乎有些錯位。這或許不能完全怪他,在他口口聲聲要捍衛的“萬科文化”中,幾十年來,確實有一個王石自己或許都不自覺的基石:王石等同於萬科,萬科等同於王石,誰挑戰王石,就是挑戰萬科。有評論認為王石“骨子里有家天下思維”。

從資本的角度看,將這場爭鬥稱為“萬寶之爭”並不確切。所謂的“萬寶之爭”,實質就是萬科的第一大股東與持股的職業經理人之間的內戰。對萬科而言,王石固然是“自己人”,而已經占股1/4的寶能難道是“外人”?若從所有權的角度看,寶能恐怕比王石更有資格代表萬科。從這個角度看,這場萬科內戰,也是以所有權為合法性基礎的大股東,與以血統論為基礎的職業經理人的內戰。當王石理直氣壯地以劉備式的血統論及“情懷”為武器,以夥計身份強勢制約股東時,反而倒有了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範兒了。

萬科股權分散,中小股東居多,當初進行這樣的頂層設計,或許有意為之,以圖給管理團隊爭取更大空間,減少股東們的掣肘。但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這樣的股權結構在遭遇大資本收購時,中小股東同樣也無力、無意參與阻擊,一如其之前無力、無意對管理層進行過多幹預一樣。“炒股炒成股東”,與“泡妞泡成老公”一直並列中國式悲劇之一,在這場名為“萬寶之爭”、實為萬科內戰的沖突中,短線逐利為主的中小股東恐怕會更歡迎能夠拉擡股價的寶能。中小股東的行事原則,與王石、寶能等所有的參與者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經濟人理性”。

  • 中國經營報
  • 柴剛
  • 雪珥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01

「潮州鯊」狠搶股權 王石擋得住? 萬科老董持股僅萬分之七 遭寶能奇襲

2016-01-07  TWM

中國房地產業龍頭萬科業績出色,營收連年逆勢成長,如此一家大鯨魚公司,為何成為有「潮州鯊魚」之稱的寶能眼中肥肉?這場經營權爭奪戰,堪稱中國商界二○一六開年大戲。

一家長期績效突出的龍頭公司,因為經營團隊持股太低,當突如其來的敵意購併叩關,霎時面臨尷尬、憤怒的易主考驗……。這不是台灣矽品與日月光之爭,而是中國房地產龍頭萬科的當前困境。

二○一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萬科公告停牌,以籌備資產重組等重大事項。萬科早在一九八四年就創立,比上海、深圳交易所成立還早,A股代號「○○○○○二」。 身為天字第二號老公司,萬科眼中的重大事項,自然非同小可。原來是一家神祕投資公司,竟危及中國房地產龍頭的經營權!

資料顯示,由深圳寶能投資(以下簡稱寶能)控制的鉅盛華實業發展(簡稱鉅盛華)和前海人壽,多次收購萬科股票,目前持有約二四.三%股權,正式超越持有萬科一七%股權的央企龍頭華潤,成為萬科的最大股東。

寶能一個月買下五%股權

另方面,先前連番在海外「掃貨」、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飯店等資產的安邦保險,也在近期快速吃下萬科七%持股;雖然安邦屢屢強調購股動作「純屬財務投資」,但仍一度被外界認為是寶能的「一致行動人」。

由於寶能近期動作極大,竟然在一個月內,用成本甚高的兩倍槓桿、融資人民幣六十四億元(約新台幣三二○億元),一口氣吸納五%萬科股權。這場中國資本市場罕見的爭奪戰,令萬科股價接連暴漲,截至停牌,萬科在一年內大漲一○七%,達人民幣二四.四三元。

相較之下,與萬科並稱「萬保招金」的保利地產、招商地產與金地集團,股價仍未收復暴跌前失地,顯見這次萬科的籌碼流向高度集中。來勢洶洶的寶能,終於讓萬 科高層全力應戰,萬科董事長王石就在內部會議直言:「萬科不歡迎寶能當第一大股東!」寶能背後藏鏡人是誰?目前只知道,實際負責人是來自廣東潮州地區的姚 振華、姚建輝兄弟。他們自稱一九九二年創立寶能,從生鮮超市起家,業務橫跨金融、房地產、物流與科技園區。集團宣稱資產高達人民幣上千億元,但旗下沒有一 家公司掛牌,致富過程諱莫如深。中國媒體於是給了姚氏兄弟一個傳神的封號:「潮州鯊魚」。

萬科並不小,中國七十個大、中型城市,萬科在其中六十五個有建案;在一五年四月《今周刊》統計「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裡,萬科高居第七十二名,當時市值甚至超越中華電信、台塑石化。這一家大鯨魚,之所以成為潮州鯊魚眼中肥肉,理由很簡單:業績奇佳,防守奇差。

「萬科雖然穩坐市場龍頭多年,但在年輕人心中,對這個品牌的印象依舊很好,這也是萬科獲利的主力。」上海交大客座教授張永河觀察,萬科的強項,是在市郊拿 下大面積土地,規畫適合年輕人、首購族群的中小房型社區;儘管通勤距離遠、戶數多,但萬科的建築品質好,物業管理周全,因此只要是萬科的建案,市場多半有 口皆碑。

從財務數據來看,近年中國房市降溫,銷售面積、銷售金額雙雙下降,惟獨萬科握有品牌優勢,仍然維持成長。年報顯示,過去三年,萬科營收從人民幣一○三一億元增加為一四六四億元,稅後淨利率約為一成左右,股東權益報酬率更維持在一八%上下。

即使業績傲人,但萬科大股東持股過於分散,是引發此戰的遠因。以靈魂人物王石為例,雖然年薪高達人民幣一千五百萬元,長年是中國最高薪的上市公司老董,但 其持股竟只有萬分之七,遠遠低於其他上市公司。對照之下,同為地產大亨的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就持股萬達商業地產六二%,對這家市值近港幣三百億元 (約新台幣一千三百億元)的公司具絕對控制權。

萬科態度轉變 不排除妥協另一方面,一四年時,集合萬科全體合夥人持股的「盈安合夥」,占比也只有四%;當原本最大股東華潤暗示,增加持股能力有限,寶能距離拿下萬科,似乎只有咫尺之遙。

十二月二十三日晚間,萬科緊急發表「歡迎安邦保險成為萬科大股東」的聲明;但值得留意的是,就在萬科發表聲明同一日的稍早,王石也公開表示:「我和萬科管理層不排除做出妥協。」安邦究竟是站在哪一邊,仍然是謎。

十二月二十六日,萬科發表最新聲明,強調「重組方案以能提升公司價值為底線」,這樁經營權大戰的後續發展,似乎還有得瞧。

撰文 /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84

萬寶大戰第二季 萬科重組潛在交易對象是誰?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23/980150.html

2015年12月18日,在寶能系兇猛突襲之時,萬科緊急停牌,籌劃股份發行,用於重大資產重組及收購資產。昨晚,萬科披露公司已與一名潛在交易對手簽署了一份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作意向書。

2015年的資本大戲萬寶之爭,因萬科繼續停牌重組,成為跨年,進入了第二輪博弈。2016年1月22日晚,萬科披露公司已與一名潛在交易對手簽署了一份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作意向書。

去年12月18日,在寶能系兇猛突襲之時,萬科緊急停牌,籌劃股份發行,用於重大資產重組及收購資產。

過去的一個月里,萬科管理層合縱連橫,意圖重組,下決心解決股權分散根本問題;而持股24.26%的寶能系,則因為股市下行、監管收緊,面臨越來越大的資金和政策風險。

雙方的博弈仍在進行。兩個月後萬科將複牌,屆時股價若大跌並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而萬科管理層出局,也不是投資者包括寶能的期望。

那麽,萬科管理層將如何化解困局?王石郁亮還有什麽籌碼可以換來姚振華的妥協,寶能能否退出第一大股東之位?

重組獲初步進展

在1月18日複牌日到來之前,萬科申請繼續停牌。

從1月22日晚最新的公告內容看,萬科決心推進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期間,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相關工作正常推進,取得了一定進展。公司已與一名潛在交易對手簽署了一份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作意向書。

但這名交易對手並不是萬科唯一的選擇,公司除與前述潛在交易對手繼續談判之外,還在與其他潛在交易對手方就其他潛在收購標的進行談判和協商。

萬科透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中,預計將收購多項境內外資產,如收購全部成功實施,將有助於提升公司在地產核心業務、新業務和海外業務方面的市場地位,並完善公司產品線布局。

“看起來是很靠譜的資產重組。”接近萬科的人士說,哪怕耗時良久,萬科也要引入戰略投資方,稀釋寶能系股份;另一方面,萬科也在與寶能系談判,希望對方到期可以主動減持股份,退出第一大股東之位。

根據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之前的表態,萬科不能接受寶能的控制,雙方有理念的根本分歧。上述人士說,王石和郁亮是想做實業,打造一家長青的品牌企業。而寶能系實際控制人姚振華,過往的履歷顯示他擅長“資本運作”;萬科崇尚“事業合夥人”,正在打破金字塔科層制,姚喜歡自己一個人說了算,職業經理人在他那里得不到尊重。

一個需要註意的事實是,王石郁亮等管理層不僅是萬科創始人、管理者,同時也是股東,萬科事業合夥人持有公司4.14%的股份,他們有“受托責任”,也有理由操心公司的未來。

當前的萬科,正處在轉型關鍵期,制度變革也剛開始不久,管理層需要的,是一個與他們理念相符,互相支持的大股東,而不是一個攪局者。

“如果我是王石,面對自己一生的成果(遭遇敵意收購),我也會想一切辦法反擊。”上海利檀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合夥人黃建平說,寶能成為萬科大股東合法,王石反擊也合法,如果從公司價值出發,王石可能是對的。寶能用高成本高杠桿的短期資金舉牌,不大可能長遠規劃萬科的未來,一旦控制萬科,公司在兩年內很可能會被掏空拆解變現來獲取短期收益,因為結構化資管計劃到期必須清算還款。

“沒有寶能,還有其他人(舉牌),”接近萬科的人士表示,這次管理層不僅要擊退寶能這樣的“敵意收購”,更要借助重組這項工作,徹底解決萬科股權結構分散、易被收購的問題。

寶能的風險

萬科停牌這段時間,壓力似乎集中在了寶能一邊。

此前郁亮曾表示,萬科之所以不歡迎寶能,是因為對方杠桿收購尤其是用萬能險收入買萬科股份,管理層需要向相關各方提示風險,包括買萬能險的人、金融機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

“用保險資金來配合實際控制人,把保險機構作為融資平臺,保監會已經提出公開批評,是否要改正,(寶能系)也有政策風險。”萬科獨董華生近日表示。

1月20日,保監會召開座談會,擬就高現價產品監管規則進行修訂,涉及基準額與資本金的比例調整。

前海人壽財報顯示,2014年公司的高現金價值產品保費收入(萬能險)占比為90%,2015年前9月,其萬能險產品收入接近500億,估計全年達600億,占比仍居高不下。

有熟悉前海人壽的保險業內人士分析,前海萬能險收入大概是資本金的10倍,若按此次修訂意見則需調整到2倍,“估計這段期間,前海人壽會繼續通過發債、增資來補充資本,但是就算怎麽補,它高現金價值產品的保費規模肯定大幅受限。”

前海人壽是寶能系舉牌萬科的前鋒,目前持股逾6.6%,而寶能系另一投資平臺鉅盛華公司,資金狀況又如何?

黃建平分析,鉅盛華舉牌萬科的資管計劃是2倍杠桿,0.8平倉線,2-3年期限,優先級資金的年化成本估計在6%以上,資金來源據媒體報道可能來自銀行理財、信托理財等;而如果劣後資金是萬能險,相當於約5倍杠桿,加上資管計劃,總杠桿大約10倍。

此外,寶能系的戰線很長,旗下有約20家各類多行業公司,同時舉牌數家上市公司,如中炬高新(600872.SH)、華僑城A(000069.SZ)、明星電力(600101.SH)、南玻A(000012.SZ)等,從資產負債表大約估算,寶能系的主要資產可能已經大部分抵押,一旦萬科的戰局不利,銀行信托保險客戶都是趨利避害的,寶能資金來源隨時可能枯竭。

14日,萬科公告申請繼續停牌前,寶能罕見發聲,自證資金充裕,力圖洗清市場對其資金鏈問題的質疑。

寶能提供的資料稱,“據某權威估值機構給寶能地產出具的最新評估報告顯示,寶能地產目前凈資產約1200億。”但對於該權威機構信息並沒有進行任何披露,凈資產測算方法等也不得而知。

而根據寶能地產2015年10月在深交所提交的債券募集說明書,截至2015年上半年,其凈資產僅為117億元。如果給出了1200億的凈資產估值,則意味著寶能半年內凈資產飆升了10倍。

在多位房地產業界人士看來,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寶能地產還稱,其未來三年綜合物業開發收入將超千億,開發利潤將超百億,而根據億翰智庫2015年房企銷售排名,寶能地產2015年銷售額為132億。若未來三年實現千億收入,則意味著寶能年複合增長率要超過200%。

博弈後的新平衡

寶能多次舉牌,現已穩居萬科第一大股東。但到目前為止,寶能沒有披露,也沒有被要求披露其舉牌的目的。

在寶能投資萬科意圖不明的情況下,雙方只能依靠各自的籌碼博弈。目前,寶能系最大的牌是持股24.26%,並且後續還可能增持;而萬科的牌則是,合縱連橫,爭取所有中小股東,以及利用相關規則迂回。

資產重組,按照萬科公司章程,屬於重大事項,需股東大會2/3以上通過,這意味著,萬科可能要爭取除寶能之外所有其他股東的同意。

王石表示,萬科希望看到最好的結果就是要多贏,照顧到多方利益。只要是能符合廣大股東利益的,他和萬科管理層不介意作出妥協。

接近萬科的人士透露,管理層一直尋求與寶能姚振華溝通,希望找到一個寶能資金安全退出、各方損失降低到最小的方法。

融創董事長孫宏斌認為,以規則來看,寶能控制不了萬科,它(股權)不可能超過30%,否則觸發要約收購,現在萬科股票24塊錢,近3000億的盤子太貴了;而寶能已經是第一大股東,萬科再增發,攤薄了還是第一大股東,因為很難有人再接盤。所以大家最後還得坐下來談。

華生則建議,如果寶能試圖增持萬科股份至30%以上成為控股股東,萬科可經董事會決議,向證監會提出申訴,要求審查寶能的收購人資格;同時,還可聯合華潤等減持受限的機構投資人及董監高,申請證監會不豁免寶能的要約收購義務。

可以預見的是,經過萬寶之爭,萬科股權結構將明顯改變。之前王石曾表示,未來萬科要做符合中國國情的大企業,即混合制企業,智慧就在於國有資本是大股東。

此前在瑞士信貸內部交流中,王石說,按照寶能現有的股權,它進董事會是遲早的事,但並沒有達到可以輕易對董事會和管理層進行重大改變的地步。

對管理層來說,未來理想的格局是,華潤加上未來引入的國資股東,充當戰略股東,最好就是財務投資,持股在30%以內;萬科事業合夥人及其聯盟萬科企業股中心居於第二位,持股10%-15%;安邦、寶能居後。

“寶能舉牌萬科,只是資本的沖動”。中國房地產職業經理人聯盟秘書長陳雲峰認為,寶能也知道,萬科發展起來很重要的原因是股東不幹涉,團隊很成熟。如果把這兩樣都強行拿掉了,萬科將不再是萬科。未來寶能會行使自己的權利,進董事會,但應該還是參與的角色,對決策不會有重大幹預。

陳雲峰樂觀預測,此次寶萬之爭,結果會向好,股東之間會達成平衡。像原來一樣,管理團隊發揮主導作用,把品牌和企業繼續做好,用實際的業績來回報股東。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萬科近日召開了年度營銷大會,一系列跡象顯示,現任管理層治下的公司仍在按部就班地運行。

萬科總裁郁亮表示,2015年,萬科確定了萬億大萬科的願景,未來十年達到萬億市值是一個基本的量化目標。

他說,2014-2015年,通過事業合夥人的1.0階段,萬科完成了身份認同和精神氛圍搭建,未來它還會演化到2.0乃至3.0階段,不斷叠代更新,為實現萬億大萬科提供機制保障。

  • 21世紀經濟報道
  • 柴剛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54

萬科即將吞入深鐵500億貨值 註資,還是合作?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3-12/990737.html

一旦成行,一石三鳥。不僅落實王石對萬科混合所有制的制度設計,還將吸納深圳地鐵集團大量位於深圳前海自貿區的土地。更為重要的是,萬科管理層在股權層面的支持份額大舉反超寶能系持股量。

2016031221513144bd0_550.thumb_head

每經記者 白亞靜

資本大戲“萬寶之爭”即將迎來終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312日,萬科管理層與深圳地鐵集團舉行戰略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

有媒體稱關鍵信息是,深圳地鐵集團擬向萬科註入多宗優質地塊,總估值接近500億元。

若視作註資,則僅比寶能持有萬科股份的賬面市值低23%。目前,寶能系持有萬科24.26%的股份,以萬科停牌價24.43元/股計,賬目市值為655億元。

聯系到近日華潤董事長傅育寧罕見公開支持萬科(華潤持有萬科15.29%的股份),“萬寶之爭”的結局似已呼之欲出。

一旦成行,一石三鳥。不僅落實王石對萬科混合所有制的制度設計,還將吸納深圳地鐵集團大量位於深圳前海自貿區的土地。更為重要的是,萬科管理層在股權層面的支持份額大舉反超寶能系持股量。

據悉,上述註資方案已獲深圳市國資委批複。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還需提交萬科股東會通過。另外,萬科作為上市公司,停牌籌劃重組期間,和誰、怎樣做、籌劃什麽方案,都需保密。事實上,萬科董秘譚華傑也對相關傳聞不予回應。

熟悉深圳市場人士均知,深圳地鐵集團對標的是港鐵“地鐵+物業”的發展模式。隨著深圳軌道交通快速延伸,深圳地鐵集團也手握大量地鐵上蓋優質地塊。近年,它在地產開發板塊快速發展,被深圳業內視作最大“地主”之一。

在此背景下,萬科與深圳地鐵集團早有合作。2014年底,深圳萬科一反常態,離開郊區,進入深圳中心地塊,合作標的即“深圳地鐵紅樹灣物業開發項目”,合作方深圳地鐵集團權益占比51%,萬科占比49%

究竟是土地合作開發,還是股權註資,目前萬科還未公開表態。不過隨著312日萬科年報會、317日今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一切答案都將浮出水面。

  • 每經網
  • 隋丕寧
  • 白亞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94

萬科與深圳地鐵達成戰略合作 引發“萬寶之爭”變局猜想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1028.html

萬科與深圳地鐵達成戰略合作 引發“萬寶之爭”變局猜想

一財網 吳斯丹 2016-03-13 13:32:00

臨近3月18日複牌的日子,萬科(000002.SZ)與深圳地鐵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的消息傳開,引發了其第一大股東再次易主的無數猜想。不過,無論引入哪個新股東,萬科都要過“特別股東大會到場股東2/3”的同意表決這一關,其中就包括“萬寶之爭”的另一主角寶能系。

臨近3月18日複牌的日子,萬科(000002.SZ)與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地鐵”)達成戰略合作的消息一傳開,引發了其第一大股東再度變化的無數猜想。

3月12日,萬科與深圳地鐵舉行了戰略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來自現場的合影顯示,萬科出席的代表有董事會主席王石、總裁郁亮、執行副總裁王文金、高級副總裁譚華傑、張紀文、朱保全,深圳公司總經理周彤等一眾高管,深圳地鐵出席的代表則有董事長林茂德、總經理肖民。

從雙方的出席人員名單來看,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合作。事實上,王石過去幾年甚少出現在類似的業務合作會議上,就連去年萬科與萬達的戰略合作簽約他都未出席。

此次萬科與深圳地鐵所簽的合作備忘錄內容尚不得知,業內猜測或與股權有關。甚至有媒體報道稱,深圳地鐵將通過大量資產註入的方式持有萬科股份,或一躍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就此向萬科方面求證,對方沒有作出明確否認,僅表示不予置評。

截至目前,萬科也未就上述消息發出任何公告。3月11日的重組進展公告顯示,萬科已與一名潛在交易對手簽署了一份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合作意向書,同時還在與其他潛在對手方進行談判和協商。事實上,早在2015年12月25日,萬科就已經與一名潛在交易對手簽署了合作意向書,目前公布的重組進展並無任何新信息。

雖然深圳地鐵將入股萬科的消息尚無法確認,但並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萬科的定位就是混合所有制,非常清楚,一定不是一股獨大。混合所有制可能是未來的方向,萬科算是探路者。恰好借這個契機進行資產重組,讓混合所有制解決不確定性的問題。更早些時候,王石在“天山峰會2016”論壇上演講時說,未來國有股仍然會是萬科的第一大股東。

一位評論人士預測,如果按王石最初的想法,新股東進來或許也不會超過15%或20%的股份(即至少有兩、三個大股東持股不相上下),這樣管理層還控制10%到20%的股權,且管理層及一致行動人則控制萬科60%左右的股權。另一方面,如果按停牌前90%、發行價大概在20元左右計算,發行後的20%約24億股,置入資產規模在500億左右,可以理解為王石希望的股權格局。但如果評估資產超過500億甚至一千億,那就算是真正的大股東來了。

而從企業性質來看,深圳地鐵確實符合王石的上述說法。深圳地鐵官網資料顯示,它的前身為深圳市地鐵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7月31日,2009年改為現名,是深圳市國資委直屬國有獨資大型企業。

在資產方面,深圳地鐵也擁有大量優質土地資源,一旦進入萬科,將能增強萬科獲取一線城市優質土地的能力。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地鐵確立了“軌道+物業”發展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上蓋空間再造土地資源,另一方面以地鐵上蓋及沿線物業的升值效益反哺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實現了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目前,集團物業開發在建項目9個,建築面積約450萬平方米,已實現4個項目入市銷售,累計銷售超150億元。

按照《深圳市軌道交通規劃(2007-2030)》,深圳未來將健身包含16條線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線路規模約597公里。

事實上,此前萬科與深圳地鐵已經有過合作先例。2014年11月,萬科以45.3億元中標的深圳地鐵紅樹灣物業開發項目,與深圳地鐵合作開發,萬科占49%權益,深圳地鐵集團占51%。這個項目已經在去年年中開工。

不過,無論引入的新股東是誰,萬科都必須經過特別股東大會到場股東2/3的同意,其中就包括“萬寶之爭”的另一主角寶能系。截至目前,寶能系共計持有萬科股權24.26%,如果寶能系出席特別股東大會,最多僅需尋求9.07%股票投票權,就可否認引入新股東的議案。

而萬科的另一大股東華潤集團則聲明要支持萬科。3月8日,全國政協委員、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被記者詢問有關萬科股權之爭的問題時表示,萬科是個好企業,華潤集團會全力支持。

在3月17日關於萬科A股是否複牌的臨時股東大會上,寶能系、華潤、安邦等重要股東或均會出面,屆時各方態度及萬寶之爭走向或更將明朗化。

相關閱讀

深圳地鐵或以交易對價600億入股萬科 寶能會同意麽?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23

【分析】萬科“先上地鐵後買票” 算不算違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3592.html

【分析】萬科“先上地鐵後買票” 算不算違規?

一財網 蔡胤 張歆晨 羅韜 2016-03-18 10:39:00

一位法律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根據公司法和萬科公司章程,雖說經過董事會審議更名正言順,但備忘錄不通過董事會審議也無明顯違規之處。

萬科(000002.SZ)的重組再度出現變數。3月17日萬科臨時股東大會結束後,華潤集團股東代表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萬科與深圳地鐵的重大戰略合作公告沒有經過董事會的討論及決議通過,是萬科管理層自己做的決定。法律界人士今天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萬科所簽的備忘錄並沒有明顯違規之處。

法律人士:萬科無明顯違規

一不便透露姓名的法律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一般情況下,備忘錄內容如果多是意向,應該是對雙方沒有法律拘束力的,沒有構成合同的要件。根據公司法和萬科公司章程,雖說經過董事會審議更名正言順,但備忘錄不通過董事會審議也無明顯違規之處。

萬科稱,3月12日上午,公司與深圳地鐵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此份備忘錄僅為對擬議交易的初步意向,除費用、保密、終止、法律適用與爭議解決等一般性條款外,其他條款目前和將來均不對地鐵集團及公司產生法律約束力。備忘錄並未約定具體註入項目,也沒有約定在重組中對應的股權比例和股權價格,未來交易如需進行,還需要經過公司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的審議。根據《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規定,簽署無法律約束力的備忘錄,並不是必需經過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的事項。因此,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無需事先通過董事會審議,符合公司治理的相關規定。

上述法律界人士表示,一般意義上,商務談判備忘錄是在業務磋商過程中的一種提示或記事性文書,是在商務談判時,經過初步討論後,記載雙方的諒解與承諾,以為進一步洽談時作參考。商務談判備忘錄不同於談判紀要。紀要一經雙方簽字,即具有合同的效力,而備忘錄一般不具備合同效力。紀要所記錄的是雙方達成的一致性意見;而備忘錄所記錄的則是雙方各自的意見、觀點,它有待於在下一次洽談時進一步磋商。“不是標題寫了合同就能夠成為合同,也不是標題寫了備忘錄就不是合同。”上述法律界人士指出,不管是被簽署企業叫做備忘錄還是合同,名字並不重要,關鍵看內容,比如有沒有實質性的定向增發的條款,比如對股價、數量、付款的約定,如果有這些內容,通過董事會審議會更名正言順。

華潤指萬科違規

華潤集團股東代表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3月11日萬科開了董事會,討論21個事項,但不包括萬科與深圳地鐵合作這一項。到3月12日,萬科直接與深圳地鐵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有相關信息從媒體中流傳出,並在3月13日發了相關公告。“為了避免股價波動和市場混亂,華潤認為萬科股票繼續停牌更符合股東利益。華潤派駐萬科的董事已經向有關監管部門反映了相關意見,要求萬科經營依法合規。”華潤集團股東代表透露。

就此,《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萬科章程發現,第一百四十六條中寫明:董事會授權董事會主席在董事會閉會期間行使董事會部分職權的,原則上應針對具體事件或有具體金額限制,授權內容應當明確、具體。凡涉及公司重大利益的事項應由董事會集體決策。

記者同時註意到萬科章程的第一百四十一條顯示,董事會確定對外投資、收購出售資產、資產抵押、對外擔保事項、委托理財的權限,建立嚴格的審查和決策程序;重大投資項目應當組織有關專家、專業人員進行評審,並報股東大會批準。按照《公司法》及有關法規規定,公司擬投資項目金額占公司最近經審計總資產的百分之十以上的,應當由董事會批準;公司擬投資項目金額占公司最近經審計總資產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該次交易應當經過股東大會批準。這也就是說,涉及超過總資產金額10%的項目都需要董事會批準。

目前,萬科打算與深圳地鐵戰略合作的主要內容包括:深圳地鐵集團將出售、萬科將購買深圳地鐵的全部或部分股權。在雙方簽署正式的交易文件時,地鐵集團將註入部分優質地鐵上蓋物業項目的資產,初步預計的交易對價介於人民幣400-600億元之間。截至去年年底,萬科的總資產為6113億元。

以下為萬科公告的部分原文。

萬科企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經公司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A股自2015年12月18日13:00起開始停牌。公司於2015年12月21日發布了《關於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之後於2015年12月28日、12月29日、2016年1月5日、1月12日、1月23日、1月30日、2月6日、2月20日、2月27日、3月5日、3月12日分別披露了《關於重大資產重組停牌進展公告》,於2016年1月16日披露了《關於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期滿申請繼續停牌公告》,詳見刊登在《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日報》和巨潮資訊網(www.cninfo.com.cn)上的公告。

2016年3月12日,本公司就擬議交易與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地鐵集團”)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本備忘錄為雙方對擬議交易的初步意向,除非並直至雙方就所擬議交易簽署確定的、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以下簡稱“正式的交易文件”),本備忘錄不代表雙方有義務按所列條款(或任何條款)簽署合同或完成擬議交易。備忘錄主要內容為:地鐵集團將出售,並且本公司將購買,地鐵集團下屬公司(以下簡稱“目標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權。目標公司在雙方簽署正式的交易文件時,地鐵集團將註入部分優質地鐵上蓋物業項目的資產;初步預計交易對價介於人民幣400億~600億元之間,具體交易對價以獨立第三方的評估結果為依據,由雙方遵循各自適用的程序規定協商確定;本公司擬采取以向地鐵集團新發行股份為主,如有差額以現金補足的方式收購地鐵 集團持有的目標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權。盡管如此,本公司新發行股份的總體規模、每股價格、向地鐵集團發行股份的數量、最終收購目標公司的具體股權比例、交易對價、交易方式將基於對目標公司的盡職調查、審計及評估的結果由雙方根據法律法規及各自適用的程序規定協商決定。此次交易還需:獲得雙方董事會及/或股東大會等決策機構的批準;取得國有資產監管部門、證券監管部門、證券交易所等有權主管部門的批準;雙方建立專項協調機制確定專門人員和團隊,共同研究確定下一步合作細節。雙方高層建立定期互訪聯系機制,商議協調解決合作重大事宜;本備忘錄簽訂後,地鐵集團承諾保證目標公司規範運營及資產完整。雙方同意均擔費用,共同聘請具有證券相關業務資格並符合國資監管資質要求的一家審計機構和一家評估機構,以雙方協商確定的基準日對目標公司進行審計和資產評估,並出具審計報告和評估報告;本備忘錄在以下三種情況較早發生之日自動終止:(1)地鐵集團主管部門指令要求地鐵集團終止本次擬議交易;(2)雙方書面同意;或(3)至2017年3月15日雙方仍未能就擬議交易簽署正式的交易文件。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693

收購及拍地並行 萬科多項目搶占北京豪宅市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8230.html

4月26日晚,接近北京798藝術中心、背靠科技企業集中地望京的北京民生美術館,探照燈打在“VANKE”字樣的LOGO上,北京萬科“大都會”和“翡翠”的兩個新的產品系正式揭開面紗。北京、尤其是北京城區,宅地稀缺,地價水漲船高,五環附近地塊樓面價都動輒4萬/平米~5萬元/平米。多個項目入市時成為每平米10萬元級別的豪宅。新房豪宅化,豪宅競爭白熱化,一線房企在一線城市的戰場,已然成為豪宅的戰場。

圖片來源於萬科官網

從規模增長向追求凈資產回報率轉型的萬科,將以什麽打法攻守豪宅雲集的北京?答案是抓住城區改善項目,同時以相對低的價格並購地段較佳的項目進行改造,控制成本,以操盤能力換取利潤。而這一打法的背後邏輯,又與萬科集團管理層強調凈資產回報率(ROE)的思路一脈相承。

城區豪宅的打法

萬科此次發布的分別是翡翠系和大都會系,均為高端產品。按照劉肖的說法,前者面向全家型改善性居住需求,後者面向城市核心頂級財富精英。第一財經記者隨後從北京萬科設計總監王垚口中得知,翡翠系位於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側的翡翠公園建築面積約20萬平米,有上疊、中疊、下疊三套別墅。

在北京國貿橋東南側,一座方形建築的硬朗條被夜晚的燈光勾勒出來。這是萬科“大都會”。相對萬科老牌住宅而言,“大都會”在全國的知名度並不高,但事實是萬科已經悄然在杭州、上海、北京的商務核心區布局了這一高端產品。一個細節是,翡翠公園和大都會這兩個地段較好的項目,均非通過競拍土地的方式開發。去年1月底,北京國土局公布昌平區北七家鎮中心起步區項目一期用地土地出讓結果,公告顯示綠地以45.16億元摘得該地塊,溢價率26.99%。據中原地產市場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測算,該項目平均樓面價約1.8萬/平米,其中住宅部分的樓面價在2.2萬/平米以上。當時該地塊現場競拍吸引的開發商眾多,遠洋、富力、卓越、保利、龍湖都在其中,而出價最高的是萬科。本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翡翠公園所處地塊正是該昌平海鶄落新村地塊,萬科與綠地協商,最終聯手當時參與競拍的卓越,拿下了該地塊的開發權。

而大都會項目則是在並購而來的寫字樓項目基礎上改造而成。收購城市核心區項目,以相對低價獲取相對稀缺地段的存量物業,進行改造從而獲取溢價,這種方式在北京萬科內部被稱作“曼哈頓計劃”。從2013年開始,眾多房企收縮戰線,回歸一線城市。北京土地價格明顯上漲,郊區地塊住宅用地價格也因此居高不下,加上2015年貨幣寬松,一線城市物業資產的投資價值凸顯,北京地價、房價上升,一大批豪宅、郊區豪宅陸續入市。針對曼哈頓計劃,業內有分析稱,並購方式的好處之一是成本較低,其次是並購改造的項目在地段和配套上,可領先郊區豪宅一個身位。換個說法,在告別了快速增長的地產“白銀時代”,“曼哈頓計劃”不失為一種以低成本盤活城區存量物業,以操盤能力贏取利潤的一種方式。

ROE保衛戰

在北京萬科新品發布會的次日,4月27日晚間,萬科公布一季報公告稱,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營業收入14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3%,凈利潤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1%。分城市看,一季度創新高的752.4億元銷售金額中,上海超過了100億元,深圳、北京、武漢、杭州超過40億元。關於凈利潤增速慢於營業收入,萬科董事會秘書朱旭表示,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至23.1%,二是一季度結算中包含了一批合作比例較高的項目。

早在去年3月前後,萬科總裁郁亮透露,他已在公司內部立下200億元利潤的軍令狀,萬科已徹底放棄追求規模增長,強調從來沒有訂立每年銷售目標,未來會專註於業務轉型,加快業務創新。彼時,被問及萬科2014年毛利率下跌時,郁亮稱,相對於毛利率,對萬科更重要是ROE。

從年報看,從2008年開始,萬科ROE穩步提升,來到20%的水平,2012年、2013年時達到21.5%的階段性高點。而在2014年,萬科ROE為17.86%,是按年下降1.8個百分點之時。此前有報道稱,萬科計劃用三年時間全力提升經營效率,目標是2016年的ROE可挑戰歷史最高水平。

2015年,萬科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955.5億元,較2014年的人民幣1463.9億元上升33.6%;實現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人民幣181.2億元,較2014年的人民幣157.5億元增長15.1%。與此同時,盡管有券商研報仍認為低於預期,但萬科的ROE仍舊保持高位。2015年,萬科全面攤薄的凈資產收益率達到18.09%,較上年上升了0.23個百分點。中原證券分析師指出,這進一步體現了萬科質量效益型增長思路。

3月12日,萬科與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一項合作備忘錄。在27日的一季報公告中,萬科稱,報告期內,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取得一定進展。目前萬科與深圳市地鐵集團重大資產重組工作小組正積極協商交易方案,推動中介機構開展相關工作,公司將盡力爭取在6月18日前公布重大資產重組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32

萬科:本次重組較為複雜交易金額巨大繼續停牌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07/1003329.html

昨日晚間,萬科A發布關於重大資產重組停牌進展公告指出,本次重組較為複雜,交易金額巨大。鑒於本次重組事項仍存在不確定性,為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避免內幕信息泄露及股價異動,保障重組有序進行,根據相關規定,公司A股股票將繼續停牌。

Pbu431319_02.thumb_head

昨日晚間,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000002 證券簡稱:萬科A)發布關於重大資產重組停牌進展公告,公告指出,本次重組較為複雜,交易金額巨大。鑒於本次重組事項仍存在不確定性,為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避免內幕信息泄露及股價異動,保障重組有序進行,根據《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及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相關規定,公司A股股票將繼續停牌。停牌期間,公司將根據重大資產重組的進展情況,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據悉,萬科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經公司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A股股票自2015年12月18日13:00起開始停牌。公司於2015年12月21日發布了《關於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之後於2015年12月28日、12月29日、2016年1月5日、1月12日、1月23日、1月30日、2月6日、2月20日、2月27日、3月5日、3月12日、3月25日、4月1日、4月8日、4月15日、4月22日、4月29日分別披露了《關於重大資產重組停牌進展公告》,於2016年1月16日披露了《關於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期滿申請繼續停牌公告》,於2016年3月14日披露了《關於與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的公告》。

2016年3月17日舉行的公司2016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於申請萬科A股股票繼續停牌的議案》,同意公司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A股股票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繼續停牌至不晚於2016年6月18日,公司於3月18日披露了《2016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以及《關於重大資產重組繼續停牌的公告》。

公告表示,停牌期間,公司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相關工作正常推進,取得了一定進展。公司已於2016年3月12日與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地鐵集團”)簽署了合作備忘錄。目前雙方重大資產重組工作小組正積極協商交易方案,推動中介機構開展相關工作,各方面工作有序推進。

除地鐵集團外,公司於2015年12月25日就擬議交易與另一名潛在交易對手方簽署了一份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作意向書。除上述潛在交易對手方外,公司還在與其他潛在對手方進行談判和協商。

  • 中國經濟網
  • 趙橋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09

前四月房企銷售排行:萬科1102億居首,萬達跌出前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266.html

進入2016年以來,中國樓市熱度不減,盡管最近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在調控組合拳之下略有降溫,但2016年前四個月各家房企的業績依然火爆。

4月30日,億翰智庫發布《2016年1-4月中國典型房企銷售業績排行榜TOP150》。萬科(02202.HK)以銷售金額1102.4億的絕對優勢高居榜首,恒大(03333.HK)以900億居次,保利(600048.SH)650億排第三,萬達(03699.HK,萬達商業)跌出前十,再一次印證其不再追求業績規模並逐漸往輕資產方向轉變的趨勢。

圖片來源 萬科官網

銷售業績上,各房企雖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強者恒強的格局依然持續。千億規模房企業績同比增幅達81%,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萬科僅4月單月銷售金額就達350億元,環比增長16.7%,同比增長近一倍,穩超第二名百億元。

而在銷售面積方面,恒大則以1093.2萬平方米超過碧桂園和萬科。除此之外,前4月房企的業績門檻值也穩步上升,同比增加均超50%。TOP10已達到275億,同比增加67%;TOP30的業績門檻值破百億,同比增長87%,增長速度較為穩定; TOP50的門檻值也有近一倍的增幅。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45家典型企業中有近一半的房企完成年度銷售業績目標的三分之一,部分表現較好的房企已經完成全年業績目標的40%以上。

(註:文中數據來源於億翰智庫及各企業公報)

附:1-4月房企銷售額排行榜TOP50

億翰智庫根據各方公開數據專業估算所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