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卷土重來開啟2.0模式 這回賺錢靠的是生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7160.html
B2B卷土重來開啟2.0模式 這回賺錢靠的是生態
第一財經日報 王珍 2016-03-28 06:29:00
中國電子商務起步於B2B,卻盛放於B2C,如今B2B又以新的姿態回歸電子商務的熱點。鄭敏感嘆說,電子商務不是孤立的,它以產業發展狀況為基礎
[中國電子商務起步於B2B,卻盛放於B2C,如今B2B又以新的姿態回歸電子商務的熱點。鄭敏感嘆說,電子商務不是孤立的,它以產業發展狀況為基礎]
[據郭江“劇透”,今年前三個月,上海鋼聯的B2B電商,每天交易量在10萬噸、交易額在2億元以上,今年預計能做500億元。]
[目前買化塑每個月已有10億~15億元的交易額,著力做塗料、家電用塑料等細分市場。]
[為了培育這種線上、線下結合的B2B新模式,慧聰家電城暫時不向進駐的客戶收房租,客戶只需交物業管理、水電的費用。關鍵要把規模做大,到2020年,慧聰家電城規劃將實現1000億元的線上交易額。]
B2B老兵正在嘗試新玩法。
在“2016產業生態互聯網大會”上,慧聰網CEO郭江、上海鋼聯董事長朱軍紅齊齊現身順德,講述B2B電子商務“老兵”的“新玩法”——從信息服務向交易、交付服務轉型,並搭建線上線下結合的O2O模式,進入B2B的2.0階段。
郭江認為,未來五年是B2B最好的機會。因為產能過剩,行業面臨困局,而流通環節效率過低,他希望通過電子商務,讓工廠直接對接終端零售商或用戶。慧聰正在積極布局大宗原材料、3C、服裝等垂直領域的B2B,當天開業的慧聰家電城便是一個例子。
億邦動力的CEO鄭敏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5年電子商務新一輪周期開啟,新的機會包括B2B,但是以B2B交易的方式重新回歸。
演變:B2B卷土重來
中國電子商務起步於B2B,卻盛放於B2C,如今B2B又以新的姿態回歸電子商務的熱點。鄭敏感嘆說,電子商務不是孤立的,它以產業發展狀況為基礎,在國內經歷了幾個階段的演變。
第一階段,從1995年到2008年,中國電子商務以B2B為主,湧現了阿里巴巴、慧聰、環球資源、中國化工網、中國制造商等一批B2B企業。鄭敏回憶說,2006年京東的交易額才8000多萬元,2015年超過4000億元;2008年,淘寶(含天貓的前身淘寶商城)的交易額不到1000億元,2015年則超過2萬億元。可見,2008年之前國內B2C是比較弱的,沒有B2B那麽興盛。
為什麽中國電子商務發軔於B2B?在鄭敏看來,這段時期中國外貿進出口發展迅速,中國工業經濟高速成長。而工廠、貿易商和零售企業之間的信息渠道太狹窄,單純依靠一年兩屆的“廣交會”又效率太低,所以阿里巴巴等B2B供求信息平臺火了起來。
到了2008年,美國出現金融危機,更重要的是我國外貿進出口的結構性紅利逐漸耗盡,中國制造業高速發展期結束。在市場總量增加不多、信息服務的競爭者又很多的情況下,資本開始套現。一些代表性的B2B企業上市,像中國化工網、阿里巴巴、中國制造網、我的鋼鐵網等在2007年前後上市或啟動上市籌備。
第二階段,從2008年到2014年,服裝、IT數碼、家電等行業的內貿B2C蓬勃發展,直至2014年阿里巴巴、京東分別在海外上市。鄭敏指出,2014年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與2007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業務結構完全不同,2007年的阿里巴巴以B2B為主,上市主體是B2B公司,而2014年的阿里巴巴集團85%的業務來自網絡零售業務。隨著2014年阿里、京東赴海外上市,服裝、IT數碼、家電為主導的中國內貿B2C的周期結束,競爭格局基本穩定,第二輪電子商務創新周期再一次以本輪代表性企業上市而結束。
第三階段,2015年,電子商務新一輪周期開始。新的機會在於:一是生鮮農產品、家居家裝、生活服務業等巨型品類重新攪動內貿網絡零售格局。二是跨境電商,跨境零售或準零售模式的“世界商店”。三是網絡社交場景誘發的新增網絡消費;四是B2B重新以交易的方式回歸。
談及B2B重新回歸的原因,鄭敏認為,一方面是網上下單的用戶習慣已經養成,不少用戶本身也在商用領域工作;另一方面原有產業結構中,存在大量貿易中間商,且效率不高,壓力之下利潤漸薄,這給電子商務提供了“可乘之機”,B2B讓上遊工廠直接對接終端用戶,中間貿易環節逐步被高效的B2B電子商務平臺替代。
事實上,B2B企業也急需在變革中“重生”。郭江直言,“我們做B2B十多年,去年上海鋼聯開始虧損”。其實,慧聰的日子也不好過,2015年預計業績大幅下滑,因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付費會員減少而導致收入下滑,以及對交易、互聯網金融等B2B2.0投入增加。
窮則變。上海鋼聯開始發力B2B電商,去年完成200億元的線上交易額。據郭江“劇透”,今年前三個月,上海鋼聯的B2B電商,每天交易量在10萬噸、交易額在2億元以上,今年預計能做500億元。朱軍紅也透露,上海鋼聯的B2B正走向線上線下融合的O2O模式。
慧聰去年以15億元收購中關村在線,推動這一IT信息垂直網站,向B2B電商交易平臺轉型。坐落在中國家電之都順德的慧聰家電城也是O2O模式,通過線上信息交流,與線下實地看板結合,推動家電流通的B2B電子商務發展。“未來五年是B2B最好的機會。”郭江說。
新模式:靠生態賺錢
新一輪的B2B,與十年前的B2B相比,模式完全不同。從信息服務,轉變到交易、交付服務;從廣告服務收入,到以供應鏈金融、倉儲和物流服務來賺錢。
在鄭敏看來,新型的B2B網站,經營的模式也不盡相同。如上海鋼聯旗下的“鋼銀電商”,是寄售模式;慧聰孵化的“買化塑”,是“供應鏈服務+撮合平臺”模式;“快塑網”則是“SAAS協作平臺+電子商務”的B2B社交電子商務模式,讓大家先在平臺上協同工作,形成社交關系,然後引導交易。
上海鋼銀電商的CEO白睿介紹說,國內鋼鐵現貨交易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但是卻面臨著產能嚴重過剩、效率低下、成本過高的困境。8億噸的年產能,4億噸的年交易量,以15萬家鋼貿企業、百萬從業人員算,平均每年每人交易量不足5000噸。而上海鋼銀電商,平均每人一年的交易量是20萬噸,這是傳統貿易企業做不到的。而且傳統鋼貿模式還要面對人工、房租、資金、運輸、倉庫等過高的成本,毛利除去運輸費只有1%,甚至是負數。
鋼銀提供“平臺+服務”。電商平臺交易,降低買賣雙方多項成本,還解決了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痛點。服務體系涵蓋支付、金融、倉儲、加工、物流、數據多個環節,並不斷叠代。白睿透露,“2016年,我們正在給買家和鋼廠做一些大數據產品。”
白睿說,鋼鐵的生產端集中度會越來越高,他們實行的是“創新融資+寄售”模式。鋼廠與鋼銀簽訂融資寄售合同,鋼銀按合同比例預付款;然後,鋼廠發貨到雲庫存,鋼銀在現貨交易平臺上進行鋼鐵掛牌;之後,平臺用戶下訂單並付款,並憑鋼銀的提貨單提貨。
目前,鋼銀的交易用戶數已超過5.2萬家,單日寄售交易量14.6萬噸,一年交易量2500萬噸。白睿說:“我們不盲目追求規模,更關註線下的服務能力如何進一步提升。”
買化塑的CEO郭喜鴻說,國內化工塑料貿易也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同樣面臨困難:上下遊企業分散,多級流通;價格波動大,信息不透明;供大於求,產能過剩,目前生產設備開工率只有50%~80%;剛需高頻采購,資金密集。所以,未來三五年化工塑料電商有機會。
2015年10月,在慧聰做了10多年化工塑料行業資訊服務的郭喜鴻,和管理團隊一起做了MBO(管理層持股),開拓化工塑料電商的新藍海。當年12月,實現交易2000萬元。買化塑提供“行業+平臺”服務,包括在線上線下撮合交易,並提供金融、物流、倉儲服務。
郭喜鴻說,買化塑是多頭盈利模式,撮合交易、供應鏈金融、物流、倉儲等都可以帶來收益。但倉儲、物流並不是自建,而是整合社會資源。與地頭服務商合作,雙方都有利潤。目前買化塑每個月已有10億~15億元的交易額,著力做塗料、家電用塑料等細分市場。
“產業互聯網的核心價值,如果不圍繞尋源、降本、增效這三點做,都是泡沫。”郭喜鴻深有體會地說。
影響:貿易中間商受沖擊
B2B2.0的興起,必然會重構產業鏈的利益分配,貿易中間商受到的沖擊最大。
3月18日在順德落成的慧聰家電城就是一個例子。郭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它的模式是這樣的:第一步,工廠與終端零售商先在網上洽談、看信息;第二步,由於批量退貨成本太高,所以還是需要零售商到慧聰家電城看樣板,現場訂貨,線上支付,用慧聰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慧付寶”完成支付。
“以前,產品從生產工廠出貨,先到省級代理商,再到市級代理商,然後才到終端零售商,我希望終端零售商直接從我這里采購。”郭江說,像上海鋼聯做鋼貿B2B,就是把“省代”、“市代”給“幹沒了”,讓鋼鐵從鋼廠直接到零售商,減少許多無效的物流。今後,家電流通也一樣。
為了培育這種線上、線下結合的B2B新模式,慧聰家電城暫時不向進駐的客戶收房租,客戶只需交物業管理、水電的費用。郭江也坦言,臨街商鋪、附近酒店的物業銷售,成本也基本收回,加上順德當地政府也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關鍵要把規模做大,到2020年,慧聰家電城規劃將實現1000億元的線上交易額。
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理事長彭寶泉很認同這種新興模式,認為這是“加快家電流通行業供給側改革”。他3月19日在“第二屆中國家電六方論壇暨全國(家電)渠道千人大會”上演講時說,2015年我國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等主要家電產品產量分別為逾1.44億臺、逾1.42億臺、7992.8萬臺、7274.5萬臺,同比分別增長2.5%、下降1.8%、下降9.1%、增長0.7%,整體處於增速大幅放緩甚至連續下降的態勢。
從市場銷售方面,中華商業信息中心權威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50家和100家重點零售企業家電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同比下降3.9%和3.8%,連續4年呈現增速放緩和下降態勢。
從今年春節黃金周和2月份最近一段時間的市場表現看,據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對全國億元以上規模會員單位摸底調查,春節黃金周期間家電零售額同比下滑18%左右,2月份全月下滑25%左右,1~2月份下滑15%左右。開局極不理想,壓力急劇加大。
彭寶泉認為,傳統經銷商雖然曾主導市場,當然也需要大資金去拿貨。而如今已經被慢慢淘汰。必須通過橫向聯合、縱向滲透等共享方式,聯合做大做強。慧聰家電城通過O2O模式,打通上下遊,掌握用戶端,搭建未來家電新的交易系統平臺,給三四級家電賣場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中國家電行業將進入一個‘新計劃經濟’時代,即:所有的生產都會按照消費需求進行,未來的每一件產品,在生產之前都知道它的消費者是誰,並且知道這件產品的標準是怎麽樣的。而生產商之間比拼的不再是價格,而是誰能最先對接到消費者的需求,並且完成消費者需求的精準程度。此時,不會有庫存,也不會有惡性競爭,行業更進一步細分化,新的供應關系正在形成。”彭寶泉展望未來說。
挑戰:BAT的介入
慧聰家電城,是慧聰發展線上線下融合B2B的第一個試點,一旦成功,可以在其他行業複制。郭江坦言,他看好大宗原材料(鋼鐵、塑料)、服裝(從棉花、紗線、布料、成衣、批發到零售)、3C、汽車配件、建材和工程裝修等垂直領域的B2B電商機會,慧聰正在積極布局,進行相關投資來“堵賽道”。
郭江認為,B2B2.0不是對B2B1.0的完全拋棄。因為B2B有幾個環節,第一個環節仍然是信息服務,首先讓人找到東西,了解規格、好評、差評。目前,慧聰、鋼聯的信息服務,還在收廣告費;第二個環節是交易服務,因為商家要買貨,工廠要生產,所以會出現借錢,由交易引來金融服務,目前慧聰及其大股東已經有三張金融牌照;第三個環節是交付服務,通過整合社會資源,提供倉儲、物流等環節的服務。
“下一步,基於這三個環節的大數據服務,也可以提供增值服務。因為你有信息、貿易、物流、倉儲的數據,所以可以根據數據,進行客戶畫像,提供金融產品發放。”郭江說。
不只是慧聰看到其中的巨大機會,阿里巴巴、騰訊等BAT互聯網巨頭也在介入。
快塑網聯合創始人郭堅暉已經感受到。他說,B2B電商平臺的核心,未來是企業級服務。“早期的B2B網站像B2C網頁,隨著B2B展,突現的是這個網站能做什麽功能。其實,B2B是在做開放的ERP,使金融、物流資源結合進來,協作的效率提高。大量交易產生,最終沈澱大數據,提供企業級服務。”
所以,溝通、交易的信息數據,可以放到B2B的雲上。郭堅暉說,為了搶占B2B的機會,阿里巴巴推出了“釘釘”,可能會把“1688”(阿里旗下的B2B業務)包涵進去;騰訊的微信,也說要推出企業服務號,從C(消費者)端擴展到B(商家)端。
快塑網將來可能會基於阿里“釘釘”或者微信企業服務號,切入企業級服務。郭堅暉說:“B2B做到最後是虛擬生態系統,核心是企業級服務,包括金融、物流、信息、大數據等線下服務。可能B2B網站都差不多,但大家走到最後,最終沈澱開放內核的SAAS企業級服務平臺。”
如何面對BAT的潛在競爭?
朱軍紅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B2B的洗牌期才剛剛開始”。因為沒看到一家做得很大,而且賺很多錢。“B2B很難一統天下”。阿里巴巴最早做B2B,但是一個平臺要想通吃所有品種很難,因為B2B是垂直領域,可能每個產業都有機會。
事實上,上海鋼聯2012年、2013年前後上市,2012年感到增長乏力,因為移動智能手機普及,一有信息,全世界都知道,傳統資訊公司出現停滯、倒退。所以,2014年上海鋼聯把精力移到交易端,2015年開始加大投入,來搶占鋼鐵B2B電商交易的市場。今年春節前,上海鋼聯旗下的“鋼銀電商”在新三板掛牌,融資了6.5億元。“我們在這個行業混得太熟了。做B2B,要有人脈,還要有錢。”朱軍紅自信地說。
目前,國內做鋼鐵B2B的有一兩百家企業,但模式還在摸索之中。朱軍紅相信,B2B就看未來五年,這兩年風投擲的錢很多,錢會把模式擲出來的。只要一家殺出重圍,就會有示範效應。而未來,B2B會帶來行業效率提升,推進以銷定產、柔性生產。
為了推動B2B2.0業務的迅速成長,慧聰在內部多個細分領域推進MBO改革,如化塑、家電行業。像買化塑、慧聰家電電商控股集團,都是由各自的管理團隊持股40%、慧聰控股60%,一旦這些細分行業的B2B業務成熟,將可以分拆上市。郭江透露,慧聰家電電商業務在為獨立上市做準備,但至少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培育。
編輯:一財小編
創業成功究竟靠的是什麽?王強用三本書詮釋 VC 之道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20/155324.shtml
知識與智慧能劃等號嗎?在王強老師看來,顯然不能。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創業者的知識儲備當然是多多益善,但想要內化為一言一行,將美融入到產品之中,我們唯有讓知識走進心里。
浸淫文化圈多年,王強一向反對給人開書單,因為他深知書和人只有相互呼應才能走進人的內心。但在今年的“群英會”上,王強破例給創業者推薦了三本讓他「走心」的書籍,到底是哪三本書受到了王老師的青睞與推介呢?
我今天的分享就一個內容:創業者的知識架構。
創業成功究竟靠的是什麽?是天生的才能嗎?有沒有什麽東西可以讓我們後天逐漸吸收習得而不是誕生之時就已經擁有?
我們做不了天才,因為天才生而就是的。所有的成功者,他們都是天才嗎?他們是一誕生就是?還是後天養成的?如果後天能夠培養能夠養成,那就給平凡之輩的我們帶來了希望。如果不能,我們從第一天起就不應該嘗試奔向那個目標。
知識與智慧的分野
我忽然想到 VC(風投)這兩個字母。在我看來,作為一個 LEADER,最緊要的是先把 VC 這個縮略語做足:
一、必須在自己的生命體里誕生和其他人不同的 VISION(眼光);
二、怎麽樣持續讓你的 VISION 變成現實?
這是V。
三、你必須得對周圍的世界、遙遠的世界、未來的世界、未知的世界、看不見的世界,不斷產生 CURIOSITY(好奇)。
這是C。
如果你逐漸在自己的知識架構里有了 VISION,有了 CURIOSITY,同時再把這兩個縮略語還原回它原來的詞之一—— VENTURE(冒險),要敢於去冒險。
所以,成長為 LEADER,就是要讓 VISION、CURIOSITY 變成你知識架構的橫縱坐標,同時在行動中敢於邁出別人不敢邁出的步伐,敢於把V和C這兩個縮略語拉長成一生的 VENTURE,也許有可能遠遠超過別人。
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三本書。我一向反對開書單,因為任何一個文字要產生力量,就必須和你自己的生命心心相印。它走不進你的心里,穿不透你的智慧,它就永遠不會成為屬於你的東西。這是知識和智慧的區別。
知識很平白。它充滿了信息流。但一旦變成智慧,這個詞就發生了兩個變化:
當知識的“知”放到智慧的“智”里,它的底下加了個“日”字。知識即使是再有用的信息,如果它不能成為你每天都要仰仗的東西,不能成為像空氣一樣每天必須呼吸的東西,它就永遠跟你的生命沒有交集,對你的生命產生不了任何意義。所以只有當“知”成為你每天必須靠著它去推衍新的思考、產生新的問題、刺激新的好奇的空氣時,它才會變成“智”。
“慧”是什麽?
這個字的底部是個“心”。當所有知識變成每日每時跟你生命息息相關,同時它還會不斷往下沈降,沈澱到最後,占據你心靈的整個根基,成為與你心靈合二為一的東西,成為托舉你日常生命的時候,它才生出實效。
真正走進我心靈、與我生命發生交集的三本書
今天既然是內部的群英會,我覺得可以分享真的走進我心靈的三本書。這三本書是當年我從美國回來做新東方,也是後來做真格基金的時候常讀的。它們在我的知識結構里怎樣成為我離不開的經典?它們作為我經營企業、從事投資的“寶典”怎麽和我的生命發生了交集?
1、沃爾瑪的創始人 Sam Walton 的自傳 Made in America(1993)
80年代末沃爾瑪“橫空出世”。華爾街發現了 Sam Walton,而且發現,美國最富有的一個人竟然是在美國偏僻的一個地方,所有分析師都不熟悉這個地方,這里甚至沒有一個像樣的大機場。緊接著 Sam Walton 推出了一本自傳,書名叫 Made in America(《美國制造》)。封面非常樸素:瘦削的 Sam Walton 戴了一頂棒球帽,題目讓我難忘——《美國制造》。我就開始一頁一頁讀了。那時候我才知道沃爾瑪,才知道沃爾瑪是如何在一個只是幾千人的小鎮一步一步打敗當時強大的競爭對手 K-mart,直逼 Macy’s(美國著名連鎖百貨公司),成為美國所向披靡的連鎖商店。沃爾瑪像章魚一樣成長著,充滿了擴張的野心和持續的生命力。
A、知識與智慧要和生命合二為一
知識、智慧如果和你的生命不能合二為一,那越多越糟糕;就跟吃東西一樣,如果不消化,吃得越多,對你的生命機體產生的破壞性遠遠大於維持生命機體的重要性。
自傳中有個細節:當大家都在納悶 Sam Walton 從經營效率而言為什麽最能賺錢,且具備遠大眼光和眼界的時候,一個非常刁鉆的華爾街記者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是被安排在 Sam Walton 家鄉的小機場(不屬於他的小機場,比巴菲特那個地方還偏僻)和幾十個來自美國各大電視臺、各大報刊的記者聚集到那里等待采訪 Sam Walton 的。小機場就一個跑道,旁邊雜草叢生。大家在跑道旁拉了一條線界線外等待。
當 Sam Walton 坐著他的小破飛機降落前,這個非常有心的記者想:這個人這麽牛,他是怎麽對金錢的效益進行如此有效的管理和運用的?他靈機一動:既然他對錢這麽敏感,那就嘗試一下,這個將要出現的美國老大對金錢究竟是怎麽看的?於是他把一枚二十五分的硬幣扔在幾米開外的前面小道上。那是 Sam Walton 迎向記者的必經之路。他也不知道在期待著什麽。心里等待著,把鏡頭對著遠處的二十五分硬幣。他能看得到一個小小硬幣嗎?這樣一個人他會關註什麽東西?
一個偌大的機場。一條荒草之間的跑道。Sam Walton 面對著幾十枝長槍大炮,從容走來。奇跡還真發生了。只有這名記者捕捉到了這一非常難得的鏡頭:Sam Walton 就要接近這些記者的時候,他突然彎下腰了。他穿著網球鞋,戴著棒球帽,大家以為他彎腰是系鞋帶。其他人莫名其妙。只有這個記者心里知道。當 Sam Walton 離他們只有半米的時候,他拿出手中的這枚硬幣說:“是哪位記者不小心把兩毛五分錢丟在了跑道上?”這個報道成為了當年華爾街全部采訪 Sam Walton 的一個頂級報道。
這反映了一個本質的問題:他堅信的東西,和他身體傳遞出來的東西已經完全合二為一了。有時候,我們追求的東西看似很遠,其實離我們很近;有時候,我們盲目追求看似很近的東西,恰恰離我們很是遙遠。
B、你曾經如此接近,但只到目前為止
20多年前我留學美國的時候,曾經參觀過 Washington D.C. 的美國聯邦造幣局。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了美元是怎麽從一張素紙,上墨、套印、加水印、照幹,最後一步步裁切完成,從一張大紙變成一張張100元美金的。整個大車間的流水線看起來似乎很簡單,這個車間全部流水線全用防彈玻璃罩住,遊客可以看到戴著口罩、手套的工人們一步步挪動美金。你就知道原來整個世界的重要貨幣是從這里出來的。
參觀時令我難忘的不是美鈔,不是第一次看到紙張最後變成100美金的過程。當時讓我震撼,讓我停留在防彈玻璃前20分鐘,不隨遊客往前移動的,是車間里它面對著我的那一句直述商業本質,面對工人們,也對著我說的一句標語:Have you ever been so close, yet so far away?(你現在真是如此接近,卻註定要離得如此遙遠?)。
這個標語寫得太牛。這句話包含了深刻的哲學、偉大的倫理和雄辯的邏輯:你離金錢就這麽近,隨時可以揣走;但其實你離金錢比所有人更遠,因為你的操守奠定了美聯儲全部的基石。你的職業生涯、你的生命和信譽成敗就在那一剎那,千萬別動了其它的心思!現在如此接近,卻註定要離得如此遙遠?
這就是人生的大智慧。人生究竟該追求什麽?你要當 LEADER,怎麽去 LEAD ?LEADER 是什麽?就是怎樣和別人拉開距離,這才叫做 LEAD;同時還要展示你的 LEADERSHIP(領導力),就是說除你之外,還要聚來一艘大船(SHIP)跟著你,否則孤零零的你何以稱的上 LEADER ?
作為一個創始人,你必須讓一些東西逐漸誕生在你的眼界里、血脈里,然後在你奔向目標的勇敢的冒險過程中,展示出你的領導力。你從自己出發,漸漸你這艘小舢板,會變成戰艦,最後會變成航空母艦。只有這些決定性的東西真正匯聚在你生命體中,你才可能真正成為最後的勝者。
這就解答了一個問題。Peter Thiel(美國企業家與風險投資家)說:“Competition is for losers.” 競爭只是為那些失敗者準備的東西。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但有多少人天天在咀嚼它的含義?他的意思究竟是什麽?難道我們不是天天體驗著競爭、慘烈、狼性嗎?他為什麽說出這樣一句話?
其實他回答了我所理解的 LEADER 的本質:當你沒有了 VISION,沒有了 CURIOSITY,墮落到一般生命狀態的時候,從第一天開始你就已經被定義為一個失敗者。因為當你陷入到別人怎麽玩,別人怎麽做,別人怎麽想;你也怎麽做,你也怎麽玩,你也怎麽想的時候,你頂多是個追隨者而不是個引領者。
Made in America 教給我生命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當你得天下的時候,構築的基石是從最渺小的東西開始的;而那個渺小的東西,不是隨便的任何渺小的東西,它一定和你經營的,和你天天思索的,和你管理的,和你試圖去征服的東西密切相關。
Sam Walton 富可敵國的時候,還是沒忘掉讓他富可敵國的那枚硬幣。這點至為關鍵。作為沃爾瑪的創始人,他從幾千人的小鎮開始開店,直到從鄉村包圍城市,最後挺進曼哈頓,占領所有的世界大都市,他是從這一枚微不足道的硬幣開始的。而他的全部 VISION 又從他充滿霸氣的自傳題目上展示了出來 : Made in America。沃爾瑪是什麽?我 Sam Walton 是什麽?我是美國制造的,我橫空出世,為的是引領整個世界。
C、讀書要讀一流的書
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讀書的秘訣:讀書要讀一流的書。
80%的書籍是垃圾。坦率地講,我從來不讀暢銷書。為什麽?絕大多數暢銷書一定是為了呼應市場短暫的訴求,滿足大家短暫饑渴,給出一個非常倉促應景的答案。所有暢銷書,不管它名氣多大,我從來不搶讀,我從來不把生命浪費在這上面。倉促的答案就意味著當我讀它的時候,證明這個要解決的問題已經結束了。
我常常調侃商學院。我說,商學院其實就是花了大把鈔票,花了大量精力去解剖研究那些已經死去的案例。這重要嗎?一點都不重要。死了還研究什麽?解剖成功不等於就能複制成功。我覺得真正的商學院就在創業者冒險的路上,前提是你得帶著 VISION、CURIOSITY、敢於冒險的勇氣這些東西前行。這才是你們的活著的商學院。你們是在用自己日漸成長的生命、智慧、能力和領導力紮紮實實書寫者正在誕生,或者還沒有誕生,或者將要誕生的活案例。這才有意思,這才有意義,這才是你們需要追尋的,而在這個過程中你才可能對世界商業文明作出自己的貢獻。
D、感興趣才是關鍵
德國作家托馬斯·曼有一本小說叫 Doctor Faustus (《浮士德博士》)。這本書也翻譯成中文了,翻得不錯,大家可以讀一讀。
書中有一處細節:一個年輕女鋼琴教師,輔導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彈鋼琴。彈琴的間歇時,小男孩停下來,兩眼充滿興奮地問老師一個問題:“老師,這個世界上,除了愛這種情感,還有沒有另一種情感,它的濃烈度超過了愛本身?”
讀到這兒的時候,我馬上合上書。這是我讀書的習慣。我最怕看出答案,因為一到答案也就意味著結束了。上床就是為了下床,不是嗎?這是香港美食家蔡瀾說的話,我引用一下。話糙,但是理不糙。任何高潮的東西就意味著低潮,任何泡沫的東西肯定會破滅,任何繁榮的背後肯定是衰敗。
這段話對你人生有用的。那麽怎樣讓高潮保持久呢?愛,是我們對世界上所能描述出來的東西的情感的極致。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問自己:如果我是托馬斯·曼,我會說什麽?我要是那個女教師,我會給出這個小孩什麽答案?有沒有一種 feeling,它能從濃烈度上超過愛本身?我想來想去可能只有一個——恨。因為我愛你,或說我恨你,這就是情感的兩極了。
我實在想不出更好答案了,只能翻開書求救托馬斯·曼。他是怎麽回答的?大師就是大師。他借女教師的口說:“有,這個情感叫做 INTEREST!興趣!”
太牛了。為什麽你把錢放在銀行?你感興趣,因為它給你 INTEREST(利息)!這才是關鍵!銀行能存活下來的東西!你感“興趣”,就變成了“利息”;那麽“利息”翻過來也就成了“興趣”。
托馬斯·曼讓我明白:如果愛僅僅是一個初始狀態的話,怎麽才能令這一狀態持久下去?原來不是愛本身,是愛背後更持久的興趣。所有離婚的人都結過婚。如果寫一本離婚史,我第一句一定寫:“結婚是離婚的起源”。當年既然都戀愛過,肯定都是死去活來愛過的,但最終為什麽非得離婚?不是因為他們不愛了,是因為他們沒法讓這個愛的初始狀態持續下去,因為他們對彼此不再感興趣了!單調的重複扼殺了當初的激情!
創業更是這樣。你愛做一件事,憑什麽人家做成了,你做不成?因為你頂多愛做1年、10年;可人家一做就做了20年、50年、100年。日本有的拉面館甚至做了幾百年。面都變了,他還在做;人種都快變了,他還在做;原子彈炸完了,繼續拉面。原子彈頂多放一次吧?拉面拉個幾百年,也拉出來了原子彈級別的面。這就是企業家!這才是企業家!
E、必須要獲得超一流的世界觀和超一流的價值觀
什麽叫做一流人才?為什麽一流企業家必須要有一流的人才匯聚?
你必須要獲得超一流的世界觀和超一流的價值觀。這是一個企業作為生命體最重要的兩極。世界觀是什麽?就是你如何看世界。你的世界是什麽,在哪里?窄點說,就是你何以匯聚你的那批人。
公司文化是什麽?就是把你的價值觀,你深深信服的東西,培育堅守傳承下去。Culture,就是培育的意思。人工養殖的珍珠叫 Cultured pearl。文化的珍珠!文化的“文”,是你想得非常清楚的東西,“化”是必須把它變成空氣一樣,是讓你呼吸能夠活著的東西,是你公司賴以生存的東西。
2、If Aristotle Ran General Motors(《如果亞里士多德來管理通用汽車》,1998)
第二本書的題目非常有意思:If Aristotle Ran General Motors(《如果亞里士多德來管理通用汽車》)。Tom Morris 寫的。它不是暢銷書,卻一直在我的書架上,至今仍是常讀常新的體驗。
在我看來,這本書非常重要。因為,它談到任何一個偉大企業家的優勝的秘訣:成為獨角獸甚至長久獨角獸的生命的基因。
這本書我十幾年前讀過幾遍,仍然記得其中幾章。實際上它就談了三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如果亞里士多德來管理董事會,管理管理層,他肯定會從三個維度上進行要求:真,善,美。
A、真
真是什麽呢?
真,就是哲學的追詰,對事物本質的追究。
你經營一個東西,你卻看不到這個東西的本質;你走進市場,市場全是由活生生的人構成,你卻看不到活著的人性複雜的本質。你該看到什麽?有什麽深刻的產品體驗?你離開了真正的血脈,最後卻拿了一個無生命的輸血管,這沒有用。哲學是什麽?就是不斷地追問世界的本質,本質之後的本質。這是哲學最鮮明的思維方式。
因此,真,乃是哲學緊追不舍的能力,穿透的能力。實際上另一方面也是剛才我談到的對世界充滿的好奇的能力:如果你失去詰問的能力,你就失去了學習的能力;你失去了詰問和學習的能力,你就根本不可能去引領。
B、善
善是什麽?
善是道德,是倫理,是人之為人應當堅守的底線。
因為你面對的是人性,雖然面對著市場,市場是人性複雜的聚合,但人性總體來說是向善的。作為有抱負的企業家,這個東西如果不是你基因里最重要的染色體的話,就做不長久,走不長遠。你可以一時得逞,但不可能一世得逞,更不能永遠得逞,像中國古人說的,書有三類:一時之書;一世之書;萬世之書。
企業的一時一世萬世最終要靠什麽?當然是向善的價值觀?價值觀是什麽?英文中的 VALUE 是價值,變了複數 VALUES 就成了價值觀。
價值指可以用物質的等價物兌換的東西:為什麽要嫁給你?因為你是百萬富翁。這是用價值來貶低了愛這一價值觀。為什麽愛你?愛你沒商量!這是基於愛的價值觀。價值觀無法以物質的等價物兌換,但它卻是實現價值的真正土壤。愛、善良、勇氣、誠實……這些東西沒法用錢衡量,但在關鍵時候,恰恰是價值觀,讓你的價值得以實現和延續。沒有這個向善的東西,即使企業起來了也會快速衰亡。
C、美
這其實關系到所有產品經理,所有用戶體驗。如果你對人性美的感覺遲鈍的話,怎麽能構成超一流的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是什麽?就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期待和期待的被滿足感。就是看到或使用一件東西,一上手,情不自禁“哇”的一聲贊嘆,好比迎面走來一個從未見過的美女。一個人要能分析出這個女孩子為什麽美,他一定是醫學院解剖系的,不是美術學院的。用戶體驗的本質其實是瞬時被喚起的潛意識的“驚艷”。
美的體驗和技術有什麽關系?
當年 iPod 剛推出來,我給我讀小學六年級的孩子買了一個,從中國帶到美國。第二天下午放學接他的時候,我註意到:他從學校出來時,手揣著兜,耳朵塞著白色的耳機。我明明記得我昨天才回來,怎麽第二天早晨他就神速地帶了裝好並灌好了音樂的 iPod?
上了車我問他:“你怎麽已經能用 iPod 了?”
他說:“爸爸,我沒帶 iPod。”
我說:“那你戴的耳機?”
他說:“我戴了空耳機。女孩子一見肯定想象我兜里是 iPod。”
這回答令我吃驚。
出於好奇,我真去追究這個耳機為什麽會設計成白色的。找到了喬布斯當年設計的構想。當年喬布斯認為:幾百年來,人類一談音響,一談聲音,都是黑色的,無論從視覺還是物理學原理,好像只有黑色才能夠聚音隔音,能靜,能夠專註;所以他要設計出一個聆聽音樂的裝置,讓大家知道,無論人們怎麽使用,都會展示出一個東西,即大家能想象出他手里拿的產品是什麽,是誰的東西。
他花了大量測試所有顏色,最後發現,只有白色在任何顏色的底子上最能一下子凸顯出來。它達到了對人性審美的精準把握。iPod 就算是其外形也已令人過目不忘。
3、Pour Your Heart Into It: How Starbucks Built a Company One Cup at a Time (《將心註入——星巴克傳奇》,1999)
最後要談的一本書是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的自傳。
我讀著名企業家,從來不讀他們的傳記,只讀他們的自傳,因為傳記都是二手以至是三手的。別人寫的傳記寫不出傳主的真東西。因為根本無法走進他的人生。他們的經營管理投資的心得沒法斷定。比如,我從來不讀別人寫的李嘉誠關於經營的書。
如果李嘉誠有一個自傳,哪怕寫的都是吃喝玩樂,我都覺得有真價值。因此大家讀書,多讀自傳,少讀傳記,因為糟糕的傳記會把你們引到似是而非的歧途。我讀巴菲特的書,到現在為止,沒讀過任何一個人寫的關於巴菲特的書。那讀什麽?讀他每年寫的簽了字以後的股東信件。從六十年代到現在,我每年都在精讀,就向大家讀暢銷小說一樣。無論是他的英文本身,還是他英文背後展示的投資世界觀和哲學,都讓我受益匪淺。
舒爾茨的書,書名當時就打動了我。他談到星巴克是怎麽誕生的,怎麽讓在西雅圖的幾個音樂家天天自我享受的一個小品牌,迅速成為像空氣傳播一樣,在世界各個角落出現。
這本書點透了我對於成功者本質的理解。Pour your heart into a cup of coffee,“把心傾註進一杯小小的咖啡里”。成功之樹的全部秘訣正是在這顆初心的種子里。
這三本書的題目構成了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重點。如果你把三本書的題目作為你的知識架構,作為你基本時空觀架構的參照系的話,我想你一定漸漸離優秀不遠了;當你離優秀不遠的時候,你就離獨特性不遠了;當你集齊了優秀加獨特性的時候,你就接近了偉大性。
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謝謝大家!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王強 ,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
巴菲特 “垂簾聽政”:買蘋果股票的是兩名潛在接班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301.html
一筆上億美元的投資浮虧將不為人熟知的兩名巴菲特潛在接班人推到了臺前,分別是托德·康布斯和泰德·威施勒。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RK.A.NYSE,下稱“伯克希爾”)在當地時間5月16日給美國證監會的季報中透露,該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購買了981萬股蘋果公司(AAPL. NASDAQ)股票,價值約10.7億美元。消息傳出當天,蘋果公司股票大漲3.7%,報收於93.88美元。但因蘋果股價在伯克希爾買入後總體上呈下跌趨勢,因此目前這筆投資的市值也不到9.2億美元。
這是伯克希爾首次購買蘋果股票。沃倫·巴菲特在當天給《華爾街日報》的電子郵件中表示,這筆投資是他手下的兩名潛在接班人所為,但沒有透露具體是誰。
美國金融信息平臺GuruFocus.com的創始人田測產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巴菲特手下的兩個年輕投資人經常買巴菲特不會買的股票。但巴菲特並不幹涉,他要給他們充分的自主權。比如DaVita(達維塔保健)是威施勒的股票,GM(通用汽車)、Verisign(威瑞信公司)也不是巴老的股票。”
“雇用這兩個人是我最棒的決定。”巴菲特曾在今年的致股東信中如此稱贊兩人,但至今未透露誰將接替他擔任伯克希爾-哈撒韋的首席執行官(CEO)。
巴菲特放手小額投資
康布斯和威施勒都有基金經理的背景,前者於2011年加入伯克希爾-哈撒韋,後者要再晚一年。有趣的是,兩名接班候選人的投資風格與巴菲特不盡相同,他們更願意介入巴菲特從未涉及的領域。
托德·康布斯
泰德·威施勒
巴菲特表示,他們的任何一筆投資不必經過他同意。此外,他引退後,他的職務會被分成CEO、董事會主席和投資經理三部分,兒子霍華德·巴菲特將是非執行董事長,但尚未透露誰將接替他擔任CEO。
目前為止,兩名潛在接班人各管理著90億美元的資產,但與巴菲特管理的1290億美元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然而,當巴菲特不再管理公司時,他們將擔當所有巴菲特挑選股票的工作。
巴菲特曾多次表示,所有季報中提到的小額股票投資幾乎都出自這兩名投資副手,美國運通、可口可樂和富國銀行等較大的投資組合都由巴菲特親選,每個項目都涉及幾十億美元。
當然,兩名年輕選股專家的戰績也十分不俗,他們與巴菲特的金融助理特雷西·布里特庫被稱為“公司三T”,融入了公司各方面的運營。
康布斯和威施勒曾共同收購了付費衛星電視(DirecTV)的股票,建立了價值近30億美元的投資,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隨後,美國電信運營商AT&T公司在2015年收購了DirecTV。由於收購價比康布斯和威施勒購買DirecTV股票時的價格高出很多,伯克希爾-哈撒韋從這筆交易中獲得了可觀的利潤。最新財報顯示,伯克希爾-哈撒韋已在今年一季度賣掉了最後持有的一些AT&T股票。
康布斯的選股能力似乎更受到巴菲特認可。巴菲特早些時候曾巨資收購美國航空零部件企業精密鑄件公司,當時的交易規模約372億美元,就是康布斯選的股。康布斯2012年加入伯克希爾-哈撒韋後,第二年就開始購買精密鑄件公司的股票,而巴菲特直到去年才開始關註這家公司。
對高科技股“感冒”
購買蘋果公司股票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第二次投資科技類企業。按照巴菲特對媒體的表述,這筆投資完全是由康布斯和威施勒完成的。這意味著,兩名潛在接班人的“口味”與巴菲特不盡相同。
“這似乎是巴菲特親信的風格,他帶來了此前作為一名對沖基金經理所做出的投資選擇。他們認為目前(蘋果公司)估值合理且業務的現金流可以預測,但這不是巴菲特的風格,因為他從來不喜歡投資高科技公司。”曼哈頓中城一家基金的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巴菲特以不“喜歡”科技股出名,他曾在2012年的股東大會上特別表示,不會投資蘋果或谷歌。即便“股神”的親密朋友比爾·蓋茨是微軟的聯合創始人,更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董事會成員,巴菲特幾十年來依舊只熱衷於投資保險、金融公司和工業企業。
對於為什麽不買科技類企業的股票,巴菲特曾表示:“我不懂如何為它們(高科技公司)估值。”這並非謙虛。IBM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第一次投資的科技公司,花了110億美元,隨後還在不斷追加投資,最近一次是在今年年初。然而,這筆投資卻讓許多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東和分析師摸不著頭腦。自從伯克希爾-哈撒韋披露持有該公司股份以來,IBM股價已下跌約20%,成了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組合中表現最差的股票之一。
在1996年的致股東信中,巴菲特寫道:“許多在高新科技行業或胚胎行業的企業將會以更快的百分比成長。但我寧願選擇一個肯定不會錯的投資,而不是一個可能非常好的投資。”
“巴菲特的錢太多,買小公司即使表現很好,對投資組合的整體影響也很小。他說如果他只管理一百萬,他肯定找特別偏僻的公司,可現在沒有選擇。”田測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也因此,負責小額投資的康布斯和威施勒在科技領域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兩人不僅投資了前文所述的Verisign,還投資了維薩、萬事達這樣的金融科技類企業。
能否嘗到蘋果的“甜頭”
公司季報顯示,伯克希爾以均價每股109美元收購了蘋果的股票,而目前蘋果的股價不到100美元,意味著這筆投資仍處於虧損狀態。
蘋果上月公布的季報顯示,公司收入自2003年以來首次下降,這讓蘋果的投資者普遍對蘋果手機在市場上“失寵”表示擔心。這家科技巨頭自2014年起,一直在為如何保持強勁增長而煩惱,但是2015年出品的超大屏幕手機也沒有如預期那樣獲得消費者熱捧。
蘋果的股價自今年4月中旬以來一直在90多美元徘徊,更在上周四下探至90.34美元,為52周新低。即使本周稍有回升,但截至本周二收盤,蘋果公司的股票今年已累計下跌11%,與英特爾和高盛並列為道瓊斯表現最差股票。
伯克希爾購買蘋果股票是該公司在第一季度購買的唯一一只新股票。然而,華爾街知名投資人卡爾·伊坎(Carl Icahn)和大衛·泰珀(David Tepper)卻紛紛清空了蘋果的股票。
伊坎首次購蘋果股票是在2013年,涉及資金約15億美元,之後又增持不少。上月,他表示已經賣掉了大量股權。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蘋果是一家偉大的公司,但不再是“不動腦子”的投資選擇,他對蘋果未來在中國的市場前景缺乏信心。而泰珀的阿帕盧薩管理公司則在上周五遞交給美國證監會的文件中透露了拋售蘋果股票的消息。
“蘋果的利潤基本上來自於一種產品——iPhone,且目前蘋果公司遇到了自喬布斯去世以來從未有過的困難。”田測產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股票的價格上來講,(蘋果)並不貴,估值從來也不高。”
也有分析認為,蘋果很符合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蘋果是該行業的領軍者,並且目前股票很便宜,交易價格只是今年預計收入的11倍。同時,蘋果還有很漂亮的資產負債表,以及2329億美元現金。此外,蘋果還有一個持久的“經濟護城河”,或者說是競爭優勢:有10億手機在被用戶使用,綁定的iTunes和App Store也讓用戶更依賴蘋果的產品。這次的股價大跌可能是一次買入機會。
另一方面,蘋果與所有的技術型公司一樣,面臨著被某個對手更引人註目的產品打敗的風險,就像蘋果在十年前毀滅性地打擊了當時的手機巨頭摩托羅拉和諾基亞。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家股票量化分析公司超值引擎發給第一財經記者的報告預計,蘋果公司的股票未來3年會上漲到105.27美元。
你在做的是工作(生計)?是職業(一顆螺絲釘)?還是(人生)使命?
Elle Luna ,曾在 Google 做演講,談的是人生十字路口的選擇。 她出生在Dallas 。父親是一名律師,小時候經常看父親做辯護律師,覺得那樣子很正了,好似Law and Order 。她想自己也應該這樣。在接連收到9 所法學院的拒收信後,她不敢相信。
問題出在哪呢?人生十字路口,突然沒有了選擇,這一生該如何度過?此刻也是能最清醒做出選擇的時候。空白安靜的空間裡只有自己,這時能夠聽到心的聲音,她在一間四面白牆的空屋子裡,感到焦灼、脆弱、茫然,但知道自己一定可以做一些事情。突然有一天,她明白了,拿起了畫筆。
Luna 在告別律師夢之後,默默申請了兩所藝術學校:The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簡稱RISD) 和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結果兩所學校都錄取了她。RISD 也是這篇 ,港女大友克洋,靠畫畫25 歲登上Forbes (Victo Ngai) 的母校。
「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信號,我在對的路上了。」
如果你要做設計諮詢,IDEO 公司是唯一的選擇。Luna 如此評價她從芝加哥藝術學院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可是沒幾年,她就離開了這家全球著名設計公司,而且也不知道接著要做什麼。
辭職後她打電話告訴家人,我辭掉了一份理想中的工作。父母在電話裡竟然很興奮,祝賀她又擁有了空白狀態。
後來某一天,Luna 去參加有科技界奧斯卡之稱的Crunchies Awards 盛典,她看到Uber 的CEO Travis Kalanick 坐在吧台,就走過去直截了當開了口:「我一直用Uber ,但App 設計醜死了,你應該讓我來做。」
當時身著盛裝的Luna 已經喝了三杯到肚,微醺狀態下還沒反應過來自己又說了些什麼,就聽到Travis Kalanick 讓她週一早上9 點到Uber 辦公室,「會給你一個團隊」。結果這款APP 設計獲了Fast Company 2013 年度的出行類APP 設計大獎。
意外加入,意料之中的離開。Luna 去了Mailbox 。
在Mailbox 被Dropbox 收購前夕,Luna 選擇了從Mailbox 離職。我做到了,Mailbox 昨天上線發佈了。CNN 也在報導。她感到很驕傲。但她31 歲了,我難道還要繼續設計郵件嗎?No 。
和過去一樣,離職後的Luna 給家人打去了電話。這一次,Luna 並沒有回到她的空白狀態。她週三離開Mailbox ,週四就收到Medium 公司的郵件邀請。然後她就開始了在新公司的專案。但是很快,Luna 就感覺不對。作為一名設計師,她的職業成績已經非常漂亮,所有人都看到她處在職場的高峰。只有她心裡明白,現在的自己又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在人生岔路口,選擇繼續「應該」過的人生,還是嘗試「必須」,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我在做的是工作( 生計) ?是職業( 一顆螺絲釘) ?還是( 人生) 使命?
Luna 選擇了「必須」。她想自由畫畫,辦畫展,做插畫師,擁有屬於自己的品牌。她啟動了“100 天專案” ,每天都畫一幅自畫像。
Luna 每天都把畫作上傳到社交網站,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她的作品。雖然那時她也說不清楚每天都在畫畫是為了什麼,只知道必須這麼做。後來,她收到一個畫展邀請,在Ian Ross Gallery 辦一場pop up show
這是Luna 的第一場畫展,主題叫Far From Shore ,講的是旅行。我們啟程上路,要去的地方沒有地圖,甚至沒有道路。沒有先例,也沒有正確答案。” 這就是人生吧。每個個體獨一無二的人生。
Luna 在畫畫的過程中,也誕生了她第一本書的雛稿The Crossroads of Should and Must ,這篇文章在 Medium.com 和 Twitter 上被瘋轉,短短幾周有500 萬人次轉評。Should and must→→#choose must # 這個話題迅速火爆起來。
書中的所有內容都是Luna 自己手繪設計的,當然也包括封面。
這本書一出版就成為全北美暢銷書,得到Twitter 創始人Evan Williams 的推薦。Luna 不斷收到媒體和機構的演講邀請,包括Google 和炭婆奧普拉中心。出書只是Luna 遠未抵達的旅行中的一小站,她不僅繼續在工作室裡作畫,而且創立了Bulan Project 公司,開啟了自己的紡織創業之路。
她把自己的畫作設計成自己品牌的圍巾。然後就登上了Elle 雜誌,
Luna 現在不能間斷的事依然是畫畫。之前完成了100 張自畫像,如今她又啟動了「100 Days 」項目。
很心靈雞湯嗎?不,Luna 已經用各種方式告訴大家她搞明白的人生真諦:「應該」和「必須」之間,選擇必須。
很多人都告訴你「應該」做這個和那個,但你需要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它會告訴你,你擁有特別之處。這時,你才會明白真正必須要做的是什麼。
Harry ,撐你,加油。
VIDEO VIDEO
發達國家中貪腐程度最高的是哪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109.html
全球68%的國家都存在嚴重貪腐問題,二十國集團(G20)中一半的國家都在其中,全球沒有一個國家沒有貪腐情況。這是全球反貪聯盟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調查研究得出的結論。
鑒於貪腐往往是隱形操作的,所以要在實際經驗數據的基礎上評估一個國家或地區貪腐的絕對水平非常困難。因此,透明國際每年都會通過調查各國人對本國貪腐情況的認知,再結合相關研究,發布貪腐認知指數,貪腐程度越高,指數越低,100代表絕對廉潔,0則代表徹底貪腐。
從地區來看,無力的法律和政府體系,以及普遍貧窮令非洲和中東成為貪腐情況最嚴重的地區。索馬里是2015年貪腐最嚴重的國家,僅得8分,朝鮮(8分)和阿富汗(11分)緊隨其後。
全球最廉潔的國家則是北歐國家丹麥,得到91分。芬蘭和瑞典也分別得到90分和89分。
那麽,在世界上其他主要發達國家中,哪些國家貪腐情況最為嚴重?
2015年的指數顯示,意大利(44)、希臘(46)、韓國(56)、西班牙(58)、以色列(61)、葡萄牙(63)、法國(70)和日本(75)等國在發達國家中指數相對較低。
意大利:
近年來,意大利飽受貪腐難題困擾。而談到這個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的貪腐問題,經常會和該國前總理貝盧斯科尼聯系在一起。近20多年來,貝氏官司纏身,多次遭貪腐、偷稅漏稅等罪名指控。較近的一次是去年7月,意大利那不勒斯一家法院以行賄參議員的罪名判處貝氏3年監禁、5年內不得擔任公職。此外,去年8月,意大利央行行長維斯科((Ignazio Visco)也因涉嫌貪腐接受調查。去年12月,意大利通過了預防和懲罰措施並重的《反腐敗法》,同時也賦予反腐機構更大的權力。
希臘:
2015年希臘的貪腐認知指數比上一年增加了3分。希臘公共部門貪腐問題一直是歐盟國家中較為嚴重的。該國公共行政督察長拉金齊斯此前曾公開敦促希臘政府堅定打擊腐敗的決心。他稱,城市規劃、市政和醫保領域的腐敗情況尤其嚴重,並估算希臘每年因腐敗受到的損失達到近360億美元。
韓國:
2015年4月,韓國前總理李完九在擔任總理一職僅2個多月後,就因被指貪腐被迫辭職。他涉嫌在2013年4月國會議員再選與補選期間,收受某企業負責人成完鐘的3000萬韓元政治獻金,後者已自殺身亡。今年1月,韓國首爾地方法院一審判決判處李完九8個月有期徒刑、緩刑兩年,罰款3000萬韓元。
西班牙:
該國反對派指責西班牙首相拉霍伊(Mariano Rajoy)身涉貪腐醜聞,今年初拉霍伊所在的人民黨多名官員因受賄和行賄被警方拘押。當時的民調顯示,超過七成的西班牙選民認為,拉霍伊應該為貪腐醜聞負責。此外,今年1月,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六世的姐姐克里斯蒂娜和丈夫也因被指貪腐而接受一家地方法院的庭審。
以色列:
以色列得到了61分。2015年,該國前總理奧爾默特(Ehud Olmert)被控此前在擔任耶路撒冷市市長期間接受房地產開發商的賄賂。今年2月,他因腐敗受賄及妨礙司法公正等罪名開始了為期19個月的服刑。奧爾默特也成為以色列建國以來首位因為貪腐入獄服刑的前總理。
葡萄牙:
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2015年6月的調查,83%的葡萄牙人稱貪腐和賄賂在該國廣泛存在。2014年,葡萄牙前總理蘇格拉底(Jose Socrates)因涉嫌稅務欺詐、貪腐和洗錢被捕。為了吸引外國投資,2012年10月開始,葡萄牙開始為購買50萬歐元以上房產的外國投資者發放“黃金簽證”,但數名葡政府高級官員都因涉嫌在發放“黃金簽證”過程中存在腐敗問題而被逮捕。
法國:
2015年,法國得到了70分,比上一年增加了1分,貪腐在法國並不是普遍存在的現象。2014年7月,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因涉嫌腐敗和妨礙司法公正等遭警方羈押。今年1月,薩科齊的親信、法國內政部全國私人保安活動管理委員會主任加爾代爾(ALAIN GARDERE)和妻子及其辦公室主任,在一件貪腐案調查程序中被拘留。
日本:
從全球標準來看,日本算不上貪腐程度情況很嚴重的國家,但調查記錄顯示日本存在“官員空降”的傳統慣例,即指派退休的政府官員到日本企業中擔任高層職務,即便是沒有合適的相關經驗也是如此。
基因領域:最重要的是讀懂“天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377.html
左手技術,右手資本,毫無疑問,基因科技已經成為生命科學領域最熱門的寵兒。
從最近十幾年的發展來看,人類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已經超越了“摩爾定律”:上世紀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項目計劃花費30億美元,用十三年時間完成一個人類全基因組的測序,繪制出人類基因組圖譜。但到了今天,使用最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基因測序儀已經可以把人全基因組測序的成本降到1000美元以下,時間只需要三天。
慶幸的是,從CRISPR-Cas9技術的發明人華人科學家張鋒,到最近基因領域的新晉“網紅”--新一代“基因剪刀”NgAgo-gDNA的發現者,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這一次,中國人終於走進了這一世界最新科技的頂級行列。
對於人類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關於基因這本人體“天書”,要如何才能讀懂?讀懂這份與身俱來的天書對人類來說,又有怎樣的意義?在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基因技術與人類未來”現場,嘉賓們對此進行了解答。
基因,人類的另一個身份證
在基因領域,相比較基因編輯、基因治療,最先完成產業化的當屬基因測序。
快速、低成本的測序技術極大地拓寬了基因測序的應用範圍,它使得精準醫學的概念真正從科幻走到現實,從科研走進每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論壇現場,奕真生物董事長趙奕寧就作出預測,在不出十年的時間的時間內,每個新生兒都會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全基因組測序結果,這會成為每個新生兒的另一個身份證,幫助每一個個體透析他獨一無二的生命奧秘。
“其實無論是現在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的的基因檢測,還是仍在產業化探索過程中的基因編輯、基因治療,相關的基因公司在投資領域都已經非常貴了。但是從技術的價值來說,盡管現在估值很貴,我們相信未來依舊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高特佳投資執行合夥人王海蛟在論壇現場表示。
在現階段,基因技術的價值更多的是體現在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健康的管理上。
“中國每年大概有接近2000萬的新生兒,其中唐氏綜合癥的發病率大約在600分之一到800分之一,那意味著沒每年中國將會誕生至少3萬個唐詩綜合癥的患兒。但是來自基因技術的無創產前篩查使得孕婦可以很準確高效沒有痛苦地在生產前測出唐氏的出生率。這一點上來看,基因技術不僅可以造福人類,而且的確是可以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華大基因coo張淩在論壇現場表示。
在基因技術的應用上,藥明康德coo楊青則認為,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測序成本還將會進一步大幅降低,速度也會更快。在未來,基因測序可能很快就會像現在人們到醫院看病做個常規檢測一樣普通;但是僅僅做基因測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能力對測出來的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解讀,就像天書一樣,需要有人能讀懂,這樣才有意義。
舉例來說,在去年,藥明康德收購了一家冰島的基因測序公司NextCODE作為其布局基因技術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這家公司的獨特之處在於,在過去近二十年時間里,他們把整個冰島全國的三十多萬人口進行了基因的測序和篩查。
冰島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島國,從歷史上看,這個國家全國的人口最初都是由幾個大家族繁衍而來,而每個家族都記錄了非常清楚的族譜,其中包括:每個家庭有什麽病、每個人有什麽樣的遺傳屬性、從整體上看哪些基因上的變異可能導致了什麽疾病等等。
這份三十多萬人口的基因測序調查和篩查讓NextCODE公司建立了一個非常寶貴的綜合了表型數據和基因數據、達到幾十萬人口規模的海量數據庫,以及在此基礎上開發應用的生物信息分析系統。
藥明康德的此次收購,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獲得這份難得的生物分析系統。這對於科學家分析、解讀測序得來的海量數據非常有幫助,畢竟基因數據本身並不代表太大的實際意義,只有當它與表型結合起來,進行整合分析,與經過驗證的、人口規模的數據庫進行比對,對人類而言才更有意義。
基因技術“雙刃劍”?
“我們已經看到了突破性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誕生以及其在全球範圍的廣泛研究 基礎科學和工業制造的廣泛應用 ,這項技術有望定向改造一個人的致病基因,從而針對性地對這種疾病進行‘精準治療’。”王海蛟表示,伴隨著基因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疾病的不斷了解,人類已經意識到,對於很多疾病,尤其是罕見病和遺傳疾病都與基因有關,基因編輯等基因工程技術無疑為治療這些疾病打開了一扇通向光明的大門。
但與此同時,就這項技術本身而言目前還存在著“脫靶效應”的風險,就是在嘗試編輯致病A基因的同時影響到了正常的B基因,這是要註意的,包對基因的人工改變,會不會對人類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這些都需要進行長期的觀察。
我們在好萊塢大片和科幻小說中已經看到了有關基因科技很多類似的大膽的想象。事實上,過去十多年,我們看到了基因技術的發展,已經大大超越了我們的想象。但對於基因,人類其實還知之甚少。
科學家本世紀初已經繪制出了人類基因組圖譜,但是要真正揭開組成人體2.5萬個基因的30億個堿基對的秘密,我們可能了解的還不到1%,包括基因的變異、環境對基因的影響,以及還包括倫理、道德方面的問題。
似乎科學技術的發展永遠是一把雙刃劍,就看掌握技術的人類去如何應用他們。比如原子能可以用來做毀滅性的核武器,也可以用來進行和平的發電。
基因編輯工具CRISPR可以對目標基因進行插入、刪除或重寫,類似編輯對文字進行編輯、刪改和插入一樣,是一種對物種基因進行編輯加工的過程,由此不僅可以改變基因的功能,而且能創造新的生命。
如今,利用基因編輯工具,研究人員可以更為迅速地改變或刪除細胞中的多個基因,從而可以治療一些遺傳性疾病,例如亨廷頓氏病,甚至可以治療艾滋病等現在無法治愈的疾病。當然,這一技術還以用於糾正體外受精胚胎的基因缺陷,如此,將可以創造新的健康生命,甚至創造“超人”。
任何一項技術本身,在顛覆的同時往往還會夾雜著爭議,但正如第一財經首席執行官周建工所說,人類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多樣性 ,所以基因本身並不存在本身的好和壞,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應用。
風口上的豬最後都會摔死,幸運的是科技創業讓價值回歸真實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6/156603.shtml
風口上的豬最後都會摔死,幸運的是科技創業讓價值回歸真實
峰瑞資本
2016-06-16 10:34
絕大多數 O2O 和移動應用並沒有帶來科技進步,也沒有為用戶帶來許多價值。在這個行業,只有少數優秀的公司在推動真正的科技創新。
創業和投資永遠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是:what’s the future ? 優秀和平庸之間的差距,在於以什麽樣的時間維度思考未來。
優秀的科技公司努力創造可持續的價值,並且不受風口影響。它的市場機會窗口可能有幾年甚至幾十年。平庸的科技公司在解決虛假的問題,努力借風口爭奪幾個月的市場機會窗口。投資平庸的科技公司很危險,因為成功的關鍵是在高點賣掉,唯有投資優秀的科技公司才能獲得巨大回報。
但事實上,大家更熱衷於投資平庸的公司。因為大家覺得互聯網創業像沖浪,浪起得很快,大家總希望它停在高點。但是浪總會落下。優秀的科技創業則不同,它更像爬山,只要找到足夠高的山,一直往上爬,雖然慢一點久一點,最終也能爬到山頂。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大山已經爬得差不多了,我們如果不繼續尋找其它高山,可能會丟失系統性、結構性的機會。
本文作者朱祎舟,峰瑞資本早期項目負責人。加入峰瑞資本前,他曾經參與創辦人工智能公司 “出門問問”,全面負責產品開發、產品運營和產品團隊的建設;他也曾是 IDG 資本第一位青年駐場企業家(EIR)。朱祎舟擁有斯坦福大學機械工程碩士學位和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士學位。他側重於人工智能(AI)、數據服務、新能源、VR 等科技領域的投資。他的郵箱是 [email protected]
優秀的公司都在推動科技創新
過去 10 年,移動互聯網改變了人類生活。VC 在不同領域投資了無數移動互聯網公司,但絕大多數 O2O 和移動應用並沒有帶來科技進步,也沒有為用戶帶來許多價值。在這個行業,只有少數優秀的公司在推動真正的科技創新 。
以滴滴出行和今日頭條為例,通常它們被定義成 O2O 和移動應用,我認為它們的共性是科技創新 。因為滴滴出行通過計算大量的動態位置數據和城市道路信息,來實時調度出行供需,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今日頭條開發了個性化的移動內容推薦系統,使得用戶可以在手機上高效和精準地獲取信息推送。
移動應用大爆發
這些移動互聯網公司的創新都基於 iPhone 和 Android 的移動設備和移動計算平臺的創新。把時間線再拉長一些,過去我們經歷了計算機硬件、軟件產業、網絡公司、互聯網、移動終端設備,移動互聯網等幾個階段的科技創新。這些技術創新就像底層平臺,會迸發出很多軟件和應用,比如 LBS、社交、搜索、E-mail、IM等。只有當底層技術足夠成熟完備了,應用才會爆發。
基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科技創新已經接近尾聲。我們可以看到,新型的早期公司越來越少,風險投資的錢也更傾向於投入到已有規模效應的企業,而不是初創企業。我們需要尋找新的科技創新領地,然後,把更多的資本投入到底層技術的突破和創新上。
何謂底層技術的突破和創新?我舉幾個例子。
醫療領域的癌癥和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 未來治療癌癥可能像治療感冒一樣,老年性疾病也可以大大延後。試想當人能活到 120 歲,社會結構和商業結構會有很大變化。消費升級將完全是另一回事,要思考的是 80 歲到 120 歲這 40 年的消費誰能滿足。
清潔可持續能源 。我們需要新的電池材料、可控核聚變,分布式儲能和智能電網,等等。現在能源的利用效率低,經濟成本高,付出的環境代價也很大。在能源領域,峰瑞資本投資了清陶能源,它致力於半固態和固態電池的研發和量產,將對電動車、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消費電子產品帶來巨大影響。
人工智能 。隨著數據的豐富,計算能力的提升、算法的優化和演變,今天計算機可以在很多領域擁有超過人腦的計算能力,做很多人想不到、做不了的事情。未來 AI 會像雲計算一樣,變成基礎設施。
我們投資了球形聲場公司 Mintmuse 和 3D 全景合成公司冰立方,前者更好地建模物理世界,後者拉近數字內容和真實世界感知的差距。
VR 。目前,我們消費數字內容的體驗和真實世界的感知差距很大,顯示技術和眼睛的處理能力差距很大,數字化重建物理世界的能力很弱。VR 領域的突破和革新將改變我們感知物理世界的方式並推動這些技術的發展。峰瑞資本投資了球形聲場公司 Mintmuse 和 3D 全景合成公司冰立方,前者更好地建模物理世界,後者拉近數字內容和真實世界感知的差距。
為什麽終於到了科技價值回歸的時候?
科技的價值長期被 VC 低估,部分原因是 VC 造成的。當增長泡沫還在時,很少有 VC 會去投資科技創業,因為科技項目回報較慢,而互聯網項目增長快。但現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已經過了高速增長期,商業創新需要尋找下一個增長引擎。
互聯網創業像沖浪,科技創業像爬山。
浪太大,你也許能多沖一會兒。
浪是一波一波的,起來、下去,浪上去了也會下來。因此,互聯網產品需要考慮的是終局問題。如果產品的價值不能持續被驗證,不管它曾經做到多大,它都有可能掉下來。比如,當年從 Facebook 上成長起來的社交遊戲公司 Zynga,曾經無限風光,後來黯然沒落。
科技創業像爬山,底部的坡比較緩,但只要你選對山(商業價值),爬上去,山的價值一直都在。科技創業在技術本身被證明有用有效前,它只存在於實驗室里,且只有技術價值。一旦它被證實有用,它的價值會瞬間爆發。直到一個新的技術誕生,這種價值都不會消失。但這個周期通常比較長。
因此,科技公司的增長曲線短期來看比較慢,但是長期價值明顯,安全邊際高。
簡而言之,沖浪,你可以被浪帶起來;爬山,你必須有毅力並自己爬上去。
中國也開始有技術創新。峰瑞資本投資的清陶能源通過新型陶瓷隔膜材料大幅提升動力鋰電池的性能,是向半固態和固態電池演進的靠譜路徑。
互聯網時代,科技的價值尚未被重視的另一個理由是,國外的互聯網發展太快,中國屬於落後的追趕者,沒必要創新,直接拿國外的先進技術來用就行了。然而,現在的美國互聯網可供中國學習的已經越來越少。我們已經不落伍了。
除此之外,技術和商業之間有道鴻溝。過去由於體制原因,中國的產學研結合得不好,實驗室里的研究不一定是產業需要的。對比美國,科技投資起步早,技術和商業的鴻溝相對較小,學校、自然基金、VC 這條生態鏈、產業鏈很成熟,產學研結合密切。
舉個例子,斯坦福的教授出去創業,學校只占很少的股份;中國的教授和研究人員出來創業,學校之前往往要占股 30%-40%,這種股權架構使得老師的創業動力不足,VC 的投資動力也不足。
現在,中國的產學研環境不斷進化。高校、研究機構、政府在積極推動前沿科技的產業化和商業化,它們通過更靈活的機制鼓勵學生、教授、研究人員去創辦公司。例如,清華大學開始允許老師停薪掛職創業,中科院也設立專門的部門幫助科研成果產業化。我們投資的聲學解決方案和人工智能交互公司聲智科技,就是從中科院聲學所走出來的。
零零科技埋頭做產品,Hover camera 一問世就一鳴驚人。
最後,投資科技項目有很多好處。比如,市場驅動和商業模式驅動的公司有地域性,技術驅動的公司一定是全球的。因為要爭奪市場機會窗口,市場驅動和商業模式驅動的公司要小步快跑,而技術公司只要有技術門檻,就能豎立高標準,可以埋頭玩一票大的。再比如,技術驅動公司的創始人更多是科學家、工程師。他們不會那麽浮躁,不會把 3 年就上市掛嘴邊,他們更相信長期、穩定的增長回報。
投資高風險但具有長期價值的公司
深科技領域公司的價值是分化的。在發展過程中,它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摸索,在技術達到關鍵節點之前,它很難估值,但是一旦過了關鍵節點,比如當它實現了工業驗證和量產,價值會有大的飛躍。
判斷什麽這個關鍵節點是什麽,它什麽時候到來,是非常考驗投資人的。實際上,處於研究階段的創新技術非常多,但是最終在實踐中有效的非常少。這就需要投資人了解新科技的原理,了解科技和產業結合的過程,而不是依賴泛泛的市場分析和趨勢報告。例如,投資清陶能源之前,我們做了大量研究,拜訪了行業客戶,最終認為陶瓷隔膜是諸多電池材料中能單點突破的方向,並且是向半固態、全固態電池演進的靠譜路線。這對於我們一家從來沒有投資過電池技術的基金來說非常關鍵。
因為我創過業,能理解創業從 0-1 的過程,我很重視創業者的初心和獨立思考能力,而不是一上來就關心 “你的商業模式是什麽?” 我會試著去理解創業者的初衷,他的產品、技術、潛力,然後和他們一起討論,思考商業模式,大的戰略和邏輯,以及 5 年之後的競爭格局。也許正因如此,創業者們都說我比較能理解他們,聊起來比較順暢。
在我看來,在深科技領域,對技術本身的鉆研和堅持更加重要。深科技公司在突破前增長慢,創業者能不能抗拒誘惑,持續做慢但正確的事情是很難的。一旦獲得突破,就會有很好的壁壘和空間來發展商業,科技成熟之前研究怎麽賺錢意義不大,因為它是底層的創新,一定會超乎你的想象。VC 的價值是在前期給創業者信心和支持,鼓勵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堅持做科技創新,並在產業化、商業化過程中提供盡可能多的資源。
VC 應該投資高風險但是具有長期價值的公司。
[本文作者峰瑞資本,轉載自筆記俠(ID:freesvc),文中所述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訂閱微信公眾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
風口
科技
VC
贊(...)
分享到:
Musical.ly:你知道統治美國音樂視頻社交領域的是一家中國公司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3/156839.shtml
Musical.ly:你知道統治美國音樂視頻社交領域的是一家中國公司嗎?
陽陸育
2016-06-23 10:24
Musical.ly是一個有自己的態度的社區,陽陸育說,他們看重“情感、態度和共鳴”。
文|陽陸育
在美國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青少年中,Musical.ly是當之無愧的最紅主流社交App之一,用戶通過上傳自己的音樂錄影表演在平臺上與其他用戶進行互動。
Musical.ly用戶稱他們自己為“Muser”。Musical.ly註冊用戶目前已超過8000萬。
一年多時間,這個平臺上已經產生了粉絲數量超過1000萬的超級用戶Baby Ariel,和在Muscial.ly發布個人單曲後迅速登上美國榜單第5名、粉絲參與度超過賈斯丁·比伯的Jacob Sartorius等美國青少年中的超級明星。
你知道這樣的成績是由一個純中國創始團隊在兩年之內在與美國太平洋之隔的上海創造出來的嗎?此處應有掌聲!
Musical.ly聯合創始人、聯合CEO陽陸育說,“想要抓住一個社區的話,這個社區必須是有態度的。”
別再抱怨你有文化障礙、市場進入障礙了,看看Musical.ly,進攻的可是中美文化差異最高的流行文化市場。
先來看看領投了Musical.ly兩輪融資的投資人是如何解讀這家公司:
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Hans童士豪說,“最聰明的創業者是向用戶學習,找到他們需要什麽。現在有很多人說要向喬布斯學習,定義用戶的需要。這其實並不可行,因為大部分人成為不了喬布斯。他們應該在用戶身上多花功夫,了解用戶的需要。”
“中國的互聯網經驗如果能夠吸引到國際化人才,能夠抓住機會,一定能成就下一個Facebook或者 snapchat。 如何你的團隊能結合中美兩地的優勢,一定能做的比別人快、比別人大。”
Musical.ly聯合創始人Louis陽陸育剛開始在視頻社區領域創業的時候,嘗試的第一個項目並不是musical.ly。在與早期用戶的溝通中,他發現視頻上傳App增長用戶時遇到的最大一個問題就是用戶在制作自己的視頻時會遇到很大障礙。
即便是對於像插花達人、藝術達人等早期用戶來說,想要拍好一段有趣、好看又想要分享的視頻其實也沒那麽簡單。很多用戶說,他們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對著手機鏡頭,他們該說什麽?畫面應該怎麽拍?聲音怎麽辦?
怎樣才能讓上傳視頻這件事對用戶來說變得有趣呢?
陽陸育說,只有用戶在使用一個App時沒有障礙,這個產品才能夠吸引到最多的用戶 。沒有門檻、上手就能使用是建立一個社區的關鍵。
Musical.ly的應用場景對用戶來說非常輕松,選擇一首喜歡的歌曲,配著音頻進行表演和創造,然後上傳。這個過程對用戶來說很簡單,但是非常有趣。用戶輕輕松松就會喜歡上拍自己的視頻,並且有分享給朋友看的沖動,還會喜歡看其他用戶創作的有趣視頻。社區,就是這樣在無形之中建立起來的。
Musical.ly是一個有自己的態度的社區,陽陸育說,他們看重“情感、態度和共鳴”。
Musical.ly社區曾發起過一個活動,#dontJudgeMe(別對我評頭論足),鼓勵用戶珍視自己是獨立個性的個體,建立自信。陽陸育說,Musical.ly的社區有三個信條:
Forever Young(永遠年輕)
Everybody Is Beautiful(所有人都是美的)
Be Creative & Positive(擁有創造力、態度積極)
想要抓住社區的用戶,這個社區必須是有態度的。因為年輕人尋求歸屬感,尋求一種態度。
真正的明星會在社區和平臺中自然的湧現。不幹涉、不限制、讓平臺上的明星自由的成長,讓用戶自然而然的被他們的內容所吸引,是Musical.ly的態度。
而Musical.ly本身也在向用戶學習,社區的作用是促進大家的交流,產生連接。Louis認為要建立一個成功的社區有兩個要素。第一,把人聚攏起來;第二,把人聚攏在流行文化的周圍。
美國當紅流行歌手黴黴Tylor Swift也出現在Musical.ly平臺上
目前Musical.ly的許多社區都是用戶在運營,在美國的許多城市每周都有Musical.ly用戶的聚會,菲律賓的Musical.ly也是用戶在進行運營。
Louis說,一個產品的設計其實是金字塔結構。
Musical.ly對用戶來說首先是視頻和拍攝工具,所以最底層是工具屬性。
第二層是在工具之上通過交流和遊戲功能產生連接,為用戶帶來社交屬性。
產品的最頂層設計則是娛樂和流行文化,具有社區屬性。目前國內把年輕人的文化定義為亞文化,所以Musical.ly的頂層就是流行文化和亞文化屬性。
Musical.ly接下來在前進方向中將加入越來越多的幫助用戶進行互動的玩法。 本周Musical.ly會加入新功能Party,讓一群人可以通過Musical.ly來聚會。Musical.ly本周在洛杉磯將發布新產品Live.ly,讓人們之間的各種交流和溝通變得更加實時。
Louis對Musical.ly的期望是Musical.ly不僅要占領美國市場,還要打入全球,打入歐洲,並且一定要回到中國 。
資深工程師出身的Louis還提到了Musical.ly目前面臨的主要技術挑戰,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小編提醒,也是Musical.ly目前招人的方向哦,工程師小夥伴們可以關註了 )
1. 很多問題在公司規模比較小的時候很容易解決,但是當用戶量迅速增長,是否能夠像Facebook臉書一樣構建一個世界級的工程架構 就變得十分重要。Musical.ly目前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構建一個能夠支持10億用戶數量級的平臺以應對用戶的高速增長和自動化。
2. 大數據和算法 最終決定了廣告變現,但是更重要的是在社區變得越來越大了之後,公司本身需要對社區結構有基本的洞悉。創業公司需要通過規則的設計、算法的設計保證社區的生態和結構,才能夠準確管理點贊數和分享數等在內的社區資產和搭建一個橄欖形的社區。橄欖形的社區是非常穩定的結構,意味著社區平臺的中間層有大量活躍用戶,並且他們在平臺上都能得到足夠多的成就感。
3. 圖像和視覺處理 。如何讓視覺做的更加有技術含量,提高各種識別能力,豐富特效。特效非常受青少年用戶歡迎。Musical.ly以後也一定會在VR方面有所作為。
[本文作者陽陸育,轉自公共號 GGV紀源資本(ID:GGVCapital)。文中所述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訂閱微信公共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
Musical.ly
社交軟件
贊(...)
分享到:
風雲資本 高燃:前沿投資最重要的是直覺
近期的風雲資本年會上,臺下大佬雲集,風雲資本創始合夥人高燃侃侃而談。突然,他停了下來,正當全場詫異之時,高燃略顯尷尬地從褲子口袋里掏出準備好的小卡片。半個小時後,高燃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發現他準備的不只有小卡片,手上也寫滿要說的臺詞。
高燃告訴第一財經,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一點點緊張,因為好久沒有對這麽多人講話,怕到上面忘詞”。
在這件事上,可以看到高燃的緊張,也可以看到他的認真。高燃說自己遠離聚光燈已有時日。十年前,高燃以財經記者身份拿到著名基金的天使投資,成立視頻網站MySee,彼時pplive、優酷剛剛成立,高燃回憶起那次創業經歷,給出的評價是自己太年輕。
2015年,在投資人中依舊年輕的高燃和侯繼勇等三人成立風雲資本,這個決定讓蔡文勝和姚勁波說了一模一樣的話,“高燃,你做投資就做對了。”
投資直覺
風雲資本2015年初籌備,6月投資項目,目前投資項目超過60余家,其中包括青普旅遊、瓜子二手車、呱呱洗車、大蝦來了等明星項目。風雲資本提供的資料稱,除已經投資項目,其還有數十家儲備項目未對外公布,包括數個重磅項目。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遇冷,O2O、智能硬件等泡沫的崩盤,全行業趨於謹慎,而風雲資本仍然保持了去年的投資速度。高燃對此的解釋是,與大眾一起恐慌或是貪婪,就是放棄價值判斷的非理性決策。顯然,風雲資本在此時選擇了貪婪。
雖然未到收獲時刻,但風雲資本在新基金中的業績還是比較惹眼的,“所有已投項目全部存活,絕大部分項目拿到下一輪融資,部分拿到兩輪融資,還有數個項目在短短一年時間內竟然完成三輪融資。”風雲資本提供給第一財經的資料稱。
高燃認為這種成績的背後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像我和合夥人都是厚積薄發,過去積累了十多年,身邊積累了大量的創業資源和其他方面的資源”,“我們都想做一些事情,所以一開始就比較有激情。”這種激情在新基金中比較常見,基金第一期的回報通常會超過後面幾期。因為“如果第一期沒做好,就沒有然後了。”
高燃表示,從投資方法上來看,風雲資本選項目有三個基本標準,第一標準是賽道,就是賽道是不是足夠有想象空間,能不能容納一家甚至多家上市公司,有沒有一個百億、千億,甚至萬億的市場;第二個標準是看賽道上跑的車,也就是創業團隊,一個好的團隊比一個好的方向更加重要,好的團隊可遇不可求;三是賽道上的競爭對手,如果這個賽道上已經有超級選手,比如BAT,或者有被BAT“跨界打擊”的可能性,投資則需要謹慎。
這三個標準聽上去很有道理,不過高燃覺得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直覺。而直覺來自大量的閱讀,“閱讀不是單指讀書,也讀朋友圈的文章,大量的交談,包括創業者和投資者,這樣的話,你就會了解這個行業最前沿的一些東西,這樣的話你就敏感,這種直覺慢慢會有,如果你沒有的話,沒有做大量前期工作的話,你是很難有這個敏感的。”
最近,高燃說自己在讀兩本書:《湘江評論》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都和他的湖南老鄉毛澤東有關。高燃家中藏有小一萬本書,“我是萬聖書園買書最多的前十名。”
直播戰爭一年結束
對O2O行業而言,今年和去年下半年是風停時刻,風雲資本O2O領域卻取得不俗業績。這種業績一方面來自別人貪婪的時候,風雲在恐懼。“當所有人都在看客單的時候,我們已經看實付比了。”高燃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說你每一單虧30塊錢,一天虧10000單,一天虧30萬,一個月900萬,下個月你還翻倍,再下個月你還翻倍,這樣的增長就是不可持續的。”
另一方面,其在O2O領域取得的成績也與58同城的姚勁波有關。姚既是風雲資本LP,也是高燃同鄉好友,O2O領域的投資高燃經常和姚一起討論溝通,這種與大佬的親密合作並非偶爾為之,而是有意識的投資策略。在風雲資本,這被稱為“根據地計劃”。“根據地計劃,其實就是指有大佬支持的計劃,大佬的人脈能到達的地方就是我們的能力能到達的地方。而這些大佬,有的是我們的LP,有的是朋友,有的是有業務上的關系。”這個計劃目前已經覆蓋車聯網、房聯網、生活服務、文創等領域。
風雲資本的根據地計劃,顯然有高燃和合夥人的性格和積累做支撐:交遊甚廣、經歷豐富。
高燃認為,今年是創業的小年,“絕大部分的投資者都會捂緊口袋,會花更少的錢,投更少的項目,”當然,對天使投資人是個例外,“我們希望投更多的項目下去,在寒冬中播下種,春天才會有收獲。”目前,風雲資本第一期10億元人民幣已投得“差不多了”,馬上會進行第二期30個億的募集。
對於APP創業,高燃的判斷是沒戲了。對於很火熱的互聯網領域直播,很多人認為是虛火,高燃則認為,“今年直播是一個特別大的趨勢,我們不說風口,說趨勢。”但是,直播的戰爭一年之內就打完了,現在再去直播領域創業已經晚了,看項目還不晚。
高燃覺得,解決消費者的痛點,這樣的創業一定是有戲的,不管是想吃一個非常好的水果,還是想喝一杯好點的水,還是想看一篇比較好的文章,這些東西都是有戲的。
身邊的朋友對高燃評價最多的是三個詞,勤奮、為他人著想、謙遜。
“以前有一點驕傲,但是現在好了。對我來講,有的東西我不忘初心,但是有的東西我覺得需要改變。”
但改變的也許只是表面。“其實,我還是蠻驕傲的一個人,我覺得我能夠做成一些事情,所以我自己老是給自己這個自信。我自己有一些夢想,或者有一個比較大的夢想,之前也說過,就是我們希望能夠寫一本書,反映我們這個時代,這個我也會去做,所以這些初心的事情我會去做,這就是我的初心。”高燃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道。
陸客減少衝擊大?沒人告訴你的是…… 觀光業應變 五月來台旅客不減反增
2016-07-04 TWM
陸客來台縮減影響兩岸航班!」、「陸客急凍!」自從總統大選後,主要媒體就不斷出現類似的斗大標題,直到五月觀光數字公布,「陸客減少超過一成」更被放大傳播,觀光業果真進入寒冬了?
陸客減少是事實,根據交通部觀光局五月分的統計,陸客減少了一二%,但同一時間,媒體沒有上標、沒有一併說清楚的是,來台觀光的第二大國家——日本成長了一六%、港澳小增○.四四%,韓國也成長一七%,印尼甚至有二四%的成長,而且,五月分整體觀光客來台還比去年同期小幅成長一.八七%,絲毫不受陸客來台大減的影響。
「不要小看台灣觀光產業的應變能力。」中華民國旅行公會全聯會祕書長朱祺雨表示,這就像製造業被抽單一樣,產能空出來,業者就會拚命找新單填回去,其中或許會有業者因此受害,但商業競爭靠的本來就是各自的競爭力。
整體而言,陸客止步的持續效應還有待觀察,但其實許多優質業者早就針對中國觀光客這種「靠政策吃飯」的業務量,做好因應準備。
例如,已經三年不接中國觀光團的國內旅行社龍頭——雄獅旅遊,目前以國人出國旅遊業務為主,今年前五月營收還小幅成長一.七五%。
產業政策好 不怕旅客不來「政府整體的觀光產業政策才最重要。」國內觀光產業龍頭——晶華酒店副總經理張筠直言,晶華接得到其他東北亞、東南亞觀光客的住房訂單,「但如果沒有飛機飛,或機場根本沒有空間停機,觀光客進得來嗎?」張筠說觀光產業不能光靠業者自己拚,一條龍的產業政策要及時跟得上,台灣業者就可以不用擔心任何單一地區臨時縮減業績。
晶華酒店目前陸客住房約占營收八%,日本客約四成,今年年初日本航線與訂票出了一些問題,讓晶華二、三月業績受到些微影響,「這才是業者害怕的。」張筠說。至於陸客大減的五月,晶華業績還成長五.三一%,不受影響。
日前已經傳出,六月、七月陸客還可能持續減少,對台灣觀光業的考驗還在,政府觀光政策如何即時因應,或許比業者競爭力還更需要加油。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