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收益率高達10% 民宿眾籌到底靠譜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04/164957.shtml

收益率高達10% 民宿眾籌到底靠譜嗎?
騰訊創業 騰訊創業

收益率高達10% 民宿眾籌到底靠譜嗎?

民宿項目的投資人有90-95%都是在博10-15%的收益。

來源 | 騰訊創業(ID:qqchuangye) 

文 | 管慕飛

葛女士是一名金融行業從業者,她從大約兩年前開始投資民宿眾籌項目。

現在,她已經在某眾籌平臺上投入兩百多萬,預期收益20多萬。

民宿眾籌似乎並不缺少擁躉。

然而前不久,有關莫幹山民宿的一系列報道卻讓人生起了疑竇。據報道稱,資本的熱捧導致近兩年莫幹山民宿數量激增,如今平均入駐率僅為50%,差一點的只有20%,回本周期也自14年之前的2-3年上升到5-6年。

與此同時,國內一大批眾籌平臺的倒閉、跑路、歇業、轉型,也讓外界對眾籌行業整體的信任感受挫。某P2P理財平臺創始人甚至公開表示不看好互聯網+房地產眾籌。

i4

民宿眾籌究竟是不是一樁靠譜生意?看似對立零散的信息背後,是投資者、項目方、平臺方怎樣的利益博弈?

民宿眾籌平臺如何賺錢?

在回答上面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下眾籌的分類以及各自的營盈利方式。按照咨詢公司Massolution的分類,眾籌可以分為股權眾籌、債權眾籌、回報眾籌以及公益眾籌。

1

根據模式的不同,民宿眾籌可以劃歸股權眾籌,也可劃歸債權眾籌。

國內民宿眾籌平臺大多屬於債權眾籌。滿足一定資質的用戶在平臺上註冊成為投資者後,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投資,並獲得分紅(經營不善時按保底比例補足)和消費權益。

股權眾籌則主要盛行於海外。采用股權眾籌模式的平臺,相當於幫投資者建立了一個有限合夥公司,有限合夥公司由平臺全權管理,投資者在房產賣出時回收本息。

2

而在實際操作中,平臺所得分成也會因項目不同而上下浮動。國內民宿眾籌平臺多彩投的CEO趙耕乾告訴騰訊創業(ID:qqchuangye),平臺會與項目方預先談好項目的最高回報率,並在此基礎上商定項目給到投資者的最終回報率,兩者差價加上服務費,就構成了平臺的收益。

舉例來說,一個項目給到平臺的回報率是12%,而平臺能夠以10%的回報率發出去,加上項目方每年5%的基礎服務費,平臺的收取的總服務費則為5%+(12-10%)。

民宿眾籌是怎樣火起來的?

眾籌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美國Kickstarter平臺的興起。2011年,“點名時間”將Kickstarter模式搬進中國,此後國內便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眾籌平臺。這里面當然不乏一時間傳為佳話的眾籌項目,但更多項目,都是在博取了最初的一波註意力後銷聲匿跡,甚至負面消息頻傳。

為什麽民宿眾籌以外的很多項目都失敗了?

2015年被許多人稱作“眾籌元年”。這一年,從影視到創投,從公益到圖書出版,眾籌幾乎遍地開花,但問題也不斷暴露。

其實早在2014年底,隨著國內眾籌平臺“鼻祖”點名時間宣布放棄眾籌業務,實物類眾籌已經開始出現衰敗跡象。實物類眾籌屬於回報眾籌,點名時間CEO張佑在談到這類眾籌為何在中國水土不服時,總結了以下三點原因:

並非所有投資者都願意當“小白鼠”。不可否認,平臺上的確有一批“極客”願意充當“小白鼠”,幫助項目方完善產品;但更多的投資者是抱著消費的心態,認為自己花了錢,卻買來了次品,於是心存不滿,甚至遷怒平臺。

眾籌類型不明確。如果沒有界定眾籌的類型,不同人對眾籌會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是捐助,有人認為是股權投資,也有人認為是預售,這就容易在回報形式上引起爭議。

眾籌保護機制失衡。平臺為了鼓勵創新,往往對產品質量、發貨時間沒有太過嚴苛的限制,但這也招來了一批不靠譜的項目,這使得平臺很難對用戶承諾,上線的項目能在一定時間內拿出成熟的產品。

另一類正在衰敗的是創投類眾籌,這類眾籌大多屬於股權眾籌。在眾籌平臺多彩投上,創投類眾籌只占很小一部分。多彩投CEO趙耕乾告訴騰訊創業,創投類眾籌平臺做不起來也有兩點原因:項目本身風險大;散戶不理性。

他表示,創投類眾籌本身就屬於高風險項目,對投資人要求很高,但國內散戶大多缺乏理性,鬧事的很多。“創業公司哪那麽多帳是完全規範的,所以都禁不住鬧事,就會影響到平臺的口碑,所以36氪和京東也不太做了。”

已有多年投資經驗的葛女士也告訴騰訊創業,“(投資者)差異非常大,有投資老手,也有小白,大家投資的想法也不一樣。”不乏一些對眾籌行業了解不深的新手,在項目失敗後,認為平臺應該擔責。

民宿眾籌有什麽優勢?

從上面兩類眾籌項目的失敗經驗中,可以總結出目前國內眾籌行業的幾個特征:首先,項目方的質量難以保證,不排除有人渾水摸魚;其次,投資者的風險承擔能力偏弱,很多人甚至不理解投資眾籌項目的風險。

那麽,相比其他類型的眾籌,民宿眾籌何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找到立足之地呢?

從項目方角度來說,民宿眾籌其實是宣傳+籌款,曾在多彩投上成功運作過3個民宿眾籌項目的“山水間”CEO陳熙告訴騰訊創業(ID:qqchuangye),如果單單為了籌錢,眾籌其實並不劃算,一來耗費精力,二來所需支付給投資者的回報也要高於銀行貸款利息。

3

“山水間”民宿

“其實我認為,民宿眾籌更多還是為了提高市場認知度以及消費群體的參與度,比如我們剛剛做的池州山水間眾籌,我們把眾籌金額變成3萬,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讓大家對山水間有更多的了解,從而也讓他們有更多的親朋好友加入到消費圈子中來。”

陳熙也表示,如果眾籌做得好,確實可以起到很大的宣傳作用,眾籌期間,會有很多投資者、消費者持續不斷地關註項目。

而從投資者角度來說,參與民宿眾籌也有投資以外的目的。正如葛女士所說,很多投資者本身也是旅遊愛好者,而許多眾籌項目在許諾投資者現金回報的同時,也會給予一些消費權益金,可以直接在入住酒店時抵扣消費。

趙耕乾做了這樣一個比較:投資創投類眾籌項目的,可能有1%能夠博得那1000%的收益,而民宿項目的投資人,有90-95%都是在博10-15%的收益,總體來說,民宿項目的風險會低很多,而風險和收益是匹配的。

然而,由於民宿投資者中有大量旅遊愛好者,每年有很大一部分支出是在旅遊上,因此,10-15%的回報+消費權益,對於這部分人群來說是很有吸引的一筆投資。

民宿眾籌究竟靠譜嗎?

趙耕乾對騰訊創業表示,目前在多彩投的所有150多個眾籌項目中(包括民宿眾籌),已經開始分紅的項目超過100個。

但對許多人來說,民宿眾籌恐怕還是一樁“最好不碰”的高風險投資。隨著民宿市場趨於飽和,加上高回報率可能帶來的天生的不信任感,唱衰民宿眾籌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而且從理論上說,民宿眾籌的確有血本無歸的可能,因為平臺只是中介,沒有為項目方承擔責任的義務。

那麽,民宿眾籌究竟值得信任嗎?

項目失敗了怎麽辦?

原則上,眾籌平臺並沒有向投資者賠付的義務,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平臺處於自身名譽的考慮,一旦項目出現問題,還是會主動協助處理回購等事宜。

趙耕乾告訴騰訊創業,多彩投上也的確有過兩個非正常退出的項目。其中一個是海南客棧項目,當時項目方租用了開發商的房子,但恰好遇上三亞房價暴漲,開發商於是違規收回了房子,導致項目方間接違約。

這個項目當時籌集了一百多萬,項目方賠付了90%,多彩投也退回了五六萬的服務費,另外還補貼了一些消費券,才終於將投資人安撫好。

趙耕乾表示,投資人對處理方式總體比較滿意,“我們還是希望教育用戶風險自擔,還是有項目可能會血本無歸的。”

如何判斷一個項目是否靠譜?

在知乎、百度貼吧、天涯等社交網站上,對眾籌平臺、眾籌項目的揭露、舉報並不少見。

4

註:打碼部分為具體公司或項目名稱

“這個行業有些做得還是挺爛的。”趙耕乾直言。

那麽,作為投資者和平臺方,該如何去判斷某個項目是否靠譜?

有多年投資理財經驗的葛女士認為,首先可以看一個項目的擔保或抵押物,如果是高保值的實物抵押物,則穩妥系數較高;其次看項目過往經驗,過往成功經驗不僅證明項目方有同類項目的操作能力,同時原有項目本身也是一種擔保;此外,團隊架構、項目可複制性、民宿的地理位置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而對於平臺方來說,這一過程可能更為複雜。趙耕乾認為,房產項目主要就是看區位和團隊經驗;對於新店來說,主要看項目方提供的財務預測是否合理,老店就比較簡單了,可以直接參考過往現金流。當然除此以外,風控和盡調也是標準動作。

但在趙耕乾看來,專註也是平臺避免“貪多嚼不爛”的重要因素,很多平臺爛尾項目頻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攤子鋪得太大。

“團隊精力是有限的,基本只能做一個行業……我們自己參與風控的人都分不出一點精力去做其他領域的風控模型和執行,所以我更不相信幾個人和幾十個人的團隊能做那麽雜的業務了.”

結語:饑渴的民宿,褪色的情懷

莫幹山的蕭條,在陳熙看來是一種必然。

他認為,這並非民宿整體的衰敗,而是很多民宿經營者對時代的變化不敏感,沒能及時調整經營策略。目前,山水間在千島湖的分店,入住率達50%以上,這是包括淡旺季在內的平均,綜合排名也在當地擠入了前三。陳熙表示,目前,山水間眾籌項目的回本周期大約為4-5年。

“現在的客戶群體不會只單方面地關註所謂的故事、情懷,‘某人拋棄工作到鄉下去做民宿’,這種故事已經太多了,不足以吸引客戶,未來民宿經營還是要回歸到服務、體驗感、參與感。”他說。

民宿 籌眾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306

關於巴菲特和索羅斯匹比投資收益率的概算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yo3.html

關於巴菲特和索羅斯匹比投資收益率的概算

憂悠之間/文

    巴菲特和索羅斯是全球前二位金融投資家(很巧他們都是猶太裔美國人,而且同年同月生)。在福布斯全球個人財富排行榜上,他倆近些年基本居於前三位和前三十位中。2017年巴菲特財富756億美元排第2位,索羅斯財富252億美元排第29位,前者財富恰為後者3倍整。而2015年兩人財富是727億美元與242億美元,幾乎也是3倍整。粗粗一看,會使人得到一個兩人投資收益率幾乎完全一樣的印象。但細細一想有疑問,因為從2015年至2017年兩人財富增長率僅為4.1%。這里我們姑且把這財富增長視為投資收益的結果,那麽兩人每年投資收益率只有百分之二級別的水平了,相當於這兩年買了我們的全部A股的指數“中證A指”。他倆怎麽會是這個水平呢?顯然難以罝信。

    一查,這兩人都是超級慈善捐款人,每年都有捐款的事。不僅他們自己把賺來的錢看作身外之物,宣誓既然是赤條條來,也要赤條條去,2010年還與比爾蓋茨等人聯名呼籲對富人遺產課以重稅,想叫別人也赤條條而去。截止到2011年時,巴菲特累計捐款已相當於540億元人民幣(僅次於比爾蓋茨排名世界慈善榜第2),索羅斯累計捐款相當於520億元人民幣,與巴菲特相差無幾(排名世界慈善榜第3)。原來,在計算他們投資收益時,必須得補上捐出的極為驚人的巨資!

    下面摘取2009年至2017年的有關數據,來看一下兩人的投資收益率。

    巴菲特2009年財富370億美元,2017年財富756億美元,手上的財富增加了386億美元,這是賺來的錢。又,自2009年至2016年這八年巴菲特共捐款217億美元,這也是賺來的錢,因此共賺了603億美元,相對於2009年的370億美元盈利1.63倍。在考慮複利情況下,平均年盈利率為12.85%。

    索羅斯2009年財富110億美元,2017年財富252億美元,賺了142億美元。又,2009年至2016年這八年索羅斯共捐款54.3億美元,這也是賺來的錢,因此共賺了196.3億美元,相對於2009年的110億美元盈利1.785倍。同樣在考慮複利情況下,平均年盈利率為13.66%。

    但這里計算的兩人的平均年盈利率卻有一個問題,因為他們那個八年捐出的錢不是在最後一年捐的,而是分布在八個年頭捐的,因此會影響複利收益,使上述計算的年盈利率低於實際情況。並且易知,捐款相對於基數的比例越大,會使實際的年盈利率拉得越低。索羅斯捐款54.3億美元是基數110億美元的49.4%,巴菲特捐款217億美元是基數370億美元的58.6%,如果調高兩人年盈利率,很明顯巴菲特會比索羅斯更多地調高一些。

    於是重新建模,設為他們捐出的錢每年都以上年度財富的相同百分比進行。這里需交代一下,計算時是先從按上年財畗百分比扣除捐款開始的,再以剩下財富為基準計算後面的盈利,這是數據本身內涵所致。因為財富榜是在每年年初公布的,它只能是扣除了上一年捐款的數據。所以我們這里建模的計算將先從2009的財富扣除捐款開始,扣至2016年,共八年。盈利計算的頭一年為2010年,計至2017年,共八年。照這個重新建的模型,則計算結果如下:巴菲特每年捐款比例為5.26%,盈利率為15.41%。索羅斯每年捐款比例為4.18%,盈利率為15.76%。這樣計算顯然要比前面算法更合理。

    由於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風格迥異,市場人士常有師從誰家的爭議。然而從上面的計算結果來看,風格迥異的投資卻有幾乎相同的收益率,這是預示一種終極原理嗎?耐人尋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497

美債收益率四年來首度“破3”,美股再閃崩

北京時間4月24日22:00左右,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漲破3%,這也是2014年來首次,隨後美股閃崩,道指盤中狂瀉500多點。收益率飆升、加息預期升溫、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各大因素導致隔夜美股再度承壓。

截至收盤,美國三大股指重挫。道指大跌逾400點或1.7%,報24024.13點,連跌五日,為2017年3月以來最長下跌周期;納指收跌1.7%,報7007.35點;標普500指數收跌1.3%,報2634.56點。美國科技股多數下跌,亞馬遜收跌3.81%,臉書收跌3.71%,微軟收跌2.34%,奈飛收跌3.66%,高通收跌1.17%。

亞太市場開盤承壓,截至北京時間4月25日9:40,日經225指數跌0.41%,香港恒生指數跌0.67%,上證指數跌0.37%。

機構評論稱,美股閃崩的主要原因之一還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最新言論——伊朗要是再出現核武器問題,那麽就要遇上大麻煩了。這一評論令市場感覺不安。“地緣政治風險,貨幣緊縮預期升溫,疊加美股的技術圖形從2月以來就始終糟糕,感覺前兩天的反彈只是逼空,實際效應很弱。”資深宏觀交易員袁玉瑋告訴記者。

 

美股再現閃崩

今年1月,特朗普宣布“最後一次”延長美國針對伊朗、涉及核問題的制裁豁免期,他將5月12日定為修改伊核協議的最後期限,並揚言如果屆時沒有令他滿意的修改方案,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

伊朗外交部長穆罕默德·紮瓦夫本月21日向美國發出警告,如果美國放棄伊朗核協議,伊朗將繼續“大力”發展核濃縮, 並且正在考慮采取進一步“激烈措施”以應對美國的退出。

在平息了幾日後,地緣政治風險為此再度擡頭,挑動了市場的脆弱神經。

盡管財報季開局良好,但一些超出市場預期的公司股價並沒有受到市場的獎勵,分析師認為當前優秀的業績可能早就已經反映在早前的價格之中,市場開始懷疑,在一次性的稅改利好後,未來公司盈利能否持續提升。

谷歌母公司Alphabet財報發布後,股價狂瀉4%,盡管營收大漲,但財報也顯示公司的支出上升。這一暴跌也加劇了其他科技股的壓力,包括此前頗為流行的“FAANG交易”,FAANG指的就是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奈飛(Netflix)、谷歌(Google)這幾大科技明星股。科技權重股的暴跌無疑加劇了大盤的壓力。

此外,美聯儲的貨幣緊縮預期始終是懸在美股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著油價暴漲並突破70美元/桶,各界對於通脹回升的預期空前強烈,這也意味著美聯儲可能會更快快速加息,這對於原本就處於歷史高位的美股更為脆弱。

美聯儲預計今年再加息兩次,不過認為還要加息三次的委員人數也在上升。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6月的議息會議上宣布再加息25個基點。

美債收益率“破3”

盡管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3%並非事關生死,但整數關口往往具有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而這一突破也是2014年以來首次。

分析師認為,飆升的收益率和近期油價暴漲有關,這必然會推動美聯儲加息進程。 整體收益率曲線的上升也意味著市場預計美聯儲將持續加息,這也導致股市估值擴承壓,

早在上周五,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就已經逼近3%,當日上漲4.4基點,至2.9583%,日內最高觸及2.96%,創2014年1月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稱將退出QE後引發“退出恐慌”以來的最高水平。“

“3%是一個重要的心理關口,我們認為債券供給加劇、美聯儲加息持續,3%一定會突破,預計年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在3.25%左右。”野村證券固定收益部主管George Goncalves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美債收益率必然會上行,供需方面都會存在壓力。”

且不談經濟基本面,今年美國實行赤字經濟,不但大規模減稅,並計劃要擴大財政支出。就減稅來看,其總規模高達1.5萬億美元,幅度創30年來之最;同時,特朗普將要推出1.5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計劃,但究竟如何用聯邦政府的20%資金來撬動地方政府的80%資金,特朗普政府至今還沒想出辦法來。

美國2019財年預算計劃出爐,總規模達到4.4萬億美元規模,2019年的赤字幾乎是2017年的兩倍,達到98.4億美元。在接下來的10年里,赤字總額將達到7.1萬億美元,美國國家債務將增加到近30萬億美元。為此,各界都預計2018年美債發行量將會攀升。

“一邊是美聯儲‘縮表’,央行對債券的邊際購買力度下降,一邊是債券供應量上升,因此最終很可能會出現供過於求、債券收益率上升的狀況。”George Goncalves對記者稱。

美聯儲預計今年再加息兩次,且聯邦基金利率預計到2020年要從當前的1.5%~1.75%的區間,攀升至2020年的3.6%左右,美債收益率在這一背景下似乎也沒有持續下降的可能性。

同時,通脹預期也在支持美債收益率攀升。眼下,核心PCE物價指數位於1.6%,美聯儲預計年末可能會逼近2%的目標值。如今美國失業率已經處於4.1%的歷史低位,薪資增速持續攀升,機構也預計失業率今年將繼續下降並跌破4%,這也意味著薪資的走升將持續帶來通脹壓力。

今年無疑是全球市場最具挑戰的一年,美股在2月後便形成下降旗形,此後的每一次反彈都沒有超過前高,整體收益率曲線的攀升也導致市場承壓。未來一年,盡管經濟擴張將持續,但地緣政治風險、央行政策將對市場產生交叉影響,波動率無疑將持續攀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055

掌控產業鏈話語權 白電三巨頭凈資產收益率均超20%

在市場份額持續向頭部企業集中的情況下,格力、美的、海爾等白色家電三巨頭盈利能力名列前茅。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白色家電三巨頭的凈資產收益率在整個中國制造業里也處於較高水平,連續兩年均超過20%,而它們掌握產業鏈話語權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營收、利潤再創新高

2017年,格力電器(000651.SZ)、美的集團(000333.SZ)和青島海爾(600690.SH)均創下它們自身歷史上最好的營收和利潤紀錄。

其中,格力電器2017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500.2億元,同比增長36.24%;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4億元,同比增長44.87%;加權平均的凈資產收益率高達37.44%。

美的集團2017年營業總收入2419.2億元,同比增長51.35%;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2.8億元,同比增長17.7%;加權平均的凈資產收益率達到25.88%。

 

青島海爾2017年營業收入1592.5億元,同比增長33.68%;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9.3億元,同比增長37.4%;加權平均的凈資產收益率達到23.59%。

一位市場資深分析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通常來說,15%是衡量公司好壞的重要標準。如果凈資產收益率達到或超過15%,那麽這就是一個好公司。這三大白電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在中國制造業處於偏高的水平。

三家公司的盈利保障是穩定的市場地位。據產業在線向第一財經記者提供的數據,2017年格力、美的、海爾在中國家用空調行業(含出口)的合計市場份額高達65%,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面對原材料價格斷上漲的市場形勢,龍頭企業的強勢產業鏈地位不但可獲得更低成本,同時在產品價格端有明顯優勢,基本掌握了市場的定價權;在冰箱行業,2017年海爾、美的、海信科龍在中國冰箱行業(含出口)的合計市場份額達46%,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在洗衣機行業,2017年海爾、小天鵝(美的旗下)、惠而浦在中國10公斤以下洗衣機行業(含出口)的合計市場份額達到58%。

如果單純看中國國內市場,格力、美的在家用空調市場,海爾、美的在冰箱和洗衣機市場,其寡頭競爭的格局更加明顯。

據奧維雲網(AVC)向第一財經記者提供的數據,從其線下月度監測零售數據看,格力、美的2018年一季度國內空調市場的合計份額進一步提升至67.3%;海爾系、美的系2018年一季度國內冰箱市場的合計份額進一步提升至45.8%;海爾系、美的系2018年一季度國內洗衣機市場的合計份額達到52.5%。

目前,格力是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調供應商;海爾是全球最大的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大白電的供應商;美的在國內市場家用空調、洗衣機的行業地位分別僅次於格力和海爾,而且在電飯煲、電壓力煲、電磁爐、電風扇等小家電行業處於龍頭地位。

手握核心部件、渠道

白電三巨頭不僅市場地位穩固,還掌握了上遊核心部件、下遊渠道網絡的話語權。格力、美的都掌握了空調上遊壓縮機的產能,美的旗下的美芝是全球最大的空調壓縮機生產商;格力旗下的淩達壓縮機2018年的產能也擴大至5500萬臺,幾乎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

從下遊渠道看,格力、美的、海爾都有龐大的零售網絡。格力電器在國內擁有 27 家區域性銷售公司和3萬多家專賣店,海爾在全國建設了8000多家縣級專賣店、30000 余家鄉鎮網絡。與此同時,它們積極開拓線上渠道,與國美、蘇寧等大連鎖以及京東、天貓等網購平臺緊密合作。

因此,三大白電巨頭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產品的定價權,同時不斷通過技術創新、擴大高端產品占比,所以獲得了較高的毛利率。如,海爾2017年的空調、冰箱、洗衣機和廚衛電器的毛利率均超過31%;格力2017年的空調毛利率高達37%;美的2017年暖通空調、消費電器的毛利率均超過27%。

不過,白電行業的業績增速正在放緩,智能制造成為三大白電企業共同瞄準的“第二賽道”。

美的已是全球知名的機器人企業德國庫卡的最大股東,控股比例為94.55%。去年,其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收入達到270億元。今年3月,美的宣布向庫卡的中國業務註資,共同成立3家合資公司,以拓展工業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和倉儲自動化三大領域的業務。同月,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在廣東順德動工。

格力則走自主創新的道路。2017年,格力包括機器人、數控機床等智能裝備業務的收入達到21.3億元。未來,格力希望掌握核心部件的研發與制造,逐步把智能裝備業務打造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海爾大力發展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以海爾九大互聯網工廠為樣板,實現跨行業、跨領域的擴展,複制到 12 個行業、11 個區域,COSMOPlat平臺今年首季實現生態收入5.66億元;還收購斐雪派克生產設備有限公司,建立智能裝備業務平臺。

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失,勞動力緊張、成本上升,生產自動化、工業互聯網是中國制造的升級方向,並帶來巨大的市場和機會。三大白電巨頭積極發展機器人、智能裝備和工業互聯網業務,一方面促進自身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打開新的成長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713

凱迪生態或陷連環違約,凱迪債收益率飆至逾400%

進入2018年以來,信用違約事件相繼曝出。此前,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從基金和銀行處獲悉,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939,下稱“凱迪生態”)的中票“11凱迪MTN1”實質性違約,資金未在5月7日最終到賬日到位。

“這次違約可能只是一個開始,公司後續的幾筆債務大概率會出現違約,2個月內兌付估計也可能有問題。”持有凱迪債的某基金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上述人士同時表示,機構買債早前都相信重資產行業,包括造紙等過剩行業,但如今的環境下,投資邏輯生變,流動性為王。

此前,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從機構處獲得凱迪生態出具的未對外公示的書面文件顯示:“截至2018年5月7日終,我公司通過多途徑努力籌措本期債券本息兌付資金,但仍未能按照約定籌措足額償付資金,已經構成實質性違約,該事情嚴重損害了債券持有人利益,在公開市場造成不良影響。在此,公司向‘11凱迪MTN1’持有人致歉。”就後續兌付安排,凱迪生態表示,公司將通過多途徑努力籌措償付資金,盡快兌付“11凱迪MTN1”本金以及利息,計劃將於2個月內兌付全部本息。

5月7日晚間,記者發現,中證估值已經對凱迪債做出估值調整。根據中證估值數據,“16凱迪02”到期收益率109.8%,“16凱迪03”到期收益率330.7%,“11凱迪債”收益率417%,“這也就意味著,如今買入這些債券,可以拿到百分之幾百的年化收益率,問題是,誰會接盤這些高於當年P2P年化收益率的違約在即的債券?”上述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

5月7日,中誠信將凱迪生態主體評級由“AA”調整為“C”,“16凱迪03”債項評級由“AA”調整為“C”。

也有不少機構人士對記者透露,多家債券基金其實都持有凱迪債,且倉位不輕,“近幾日凈值波動劇烈,在債基中其實很罕見。”

全程參與凱迪債事件協商的基金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凱迪生態違約原因主要是,幾個償債的途徑全部失效,即發新債借新還舊的做法也無法繼續,因為股票停牌,去杠桿階段投資者不會買這類新發行的債券,外加項目回款也沒有用來還債。

凱迪生態註冊地武漢,以生物質發電為主營業務,是一家兼顧風電、水電的清潔能源平臺型公司,從2010年以來公司的主體評級穩定地維持在AA,凱迪生態1993年在深圳主板掛牌,法定代表人李林芝,無實際控制人。眼下,企業核心資產包括生物質電廠、應收賬款等。

記者同時獲悉,此前在凱迪生態某次內部會議上透露出,凱迪生態面臨230億元債務,分別是銀行固貸32%、融資租賃17%、發債14%、信托非標17%、基金(5年以上)13%、ABS6%;待償付債券34億元,5月到期6.58億元,9月到期8億元,11月到期11.8億元,12月到期6億元。

就凱迪生態的固貸抵押物而言,目前相關投資機構對記者表示,尚無法悉數掌握,預計是工程項目的土地廠房設備。

至於債券違約的處置方案,有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尚無頭緒,“這類債券都是無抵押的信用債,目前似乎凱迪生態的母公司陽關凱迪也沒有表態,要怎麽處置、能不能拿回本息還很難說。”

知情人士透露,凱迪生態近期在與某省國資背景投資公司協商出資,未能談妥。

也不乏業內人士表示,盡管國家及地方對新能源產業的政策鼓勵和支持,但近年來生物質發電的項目基本都呈現不同幅度虧損。某券商分析師就對記者指出,能源電力環保行業是民企弱勢較為明顯的行業。這些行業公共事業屬性比較強,民企要獲取優勢需要最大程度從成本端控制,而銷售端的價格受到國家管控,所以只有成本控制好的企業才能維持穩定盈利。

今年1月,東興證券分析指出,凱迪生態所處的能源行業市場競爭加劇,此外生物質電廠盈利不達預期。早前,由於政策扶持,也催生一批風能、太陽能及生物質能發電項目陸續上馬。但一如某些行業過度競爭帶來的惡果,新能源產業在紮堆上馬的推動下,重複建設、資源浪費和效益低下等發展難題開始顯現。在燃料成本高企、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以及政策扶持不到位等因素影響下,幾乎所有生物質發電項目一投產就陷於虧損的尷尬境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789

證監會:公募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遠遠跑贏同期大盤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近年來部分有退市風險、估值嚴重偏離基本面的上市公司,個人投資者的數量卻持續增加,投資者因此虧損嚴重,出現“賺了指數虧了錢”的聲音。而另一方面,近20年來,作為個人和家庭理財金融工具的主要對象,公募基金依托專業優勢,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行業發展成效明顯。

對於有中小投資者抱怨市場賺錢效應不好,但公募基金發展20周年為投資者創造了可觀回報。高莉表示近年來,我們關註到一些新情況,有的很令人擔憂,部分有退市風險、估值嚴重偏離基本面的上市公司,個人投資者的數量卻持續增加,投資者因此虧損嚴重,出現“賺了指數虧了錢”的聲音。我們理解這些投資者的心情。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公募基金為投資者創造了顯著的回報。近20年來,作為個人和家庭理財金融工具的主要對象,公募基金依托專業優勢,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行業發展成效明顯,相信投資者能夠從中得到一些借鑒。

高莉介紹,從投資回報看,截至2017年底,公募基金行業累計分紅1.71萬億元,其中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16.5%,超過同期上證綜指平均漲幅8.8個百分點,也就是說遠遠跑贏了大盤。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7.2%,超出現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4.5個百分點。同時,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社保基金等各類養老金1.5萬億元,在養老金境內投資管理人的市場份額占比超過50%,總體上實現良好收益,以社保基金為例,2001—2016年實現年化收益率8.4%,2017年收益率在9%左右。

從產品種類看,公募基金管理人和產品數量穩步增長,產品多元化發展,努力滿足投資者資產配置多樣化需求。截至2017年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13家,其他公募基金管理人14家,管理資產合計達11.6萬億元。公募基金產品數量達到4841只,範圍涵蓋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商品期貨基金和ETF基金。同時,養老目標基金、FOF基金等以價值投資為理念、倡導獲取長期穩定收益的新產品逐步推出,使得公募基金產品體系更加精細化,範圍更廣泛,有利於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促使公募基金行業邁入資產配置的新時代。

從對外開放看,截至2017年底,共設立了45家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有24家基金管理公司設立了香港子公司,部分基金管理公司在歐洲等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在內地公開銷售的香港互認基金產品11只,經香港證監會認可的在香港公開銷售的內地互認基金產品50只,基金業初步形成雙向開放的市場競爭格局。

從法制建設看,公募基金行業建立了較為先進和完善的監督管理法規體系。1997年國務院頒布《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2003年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2013年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實施,與此相配套的公募基金法律法規及自律規則有210多項,包括《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管理辦法》《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合規管理辦法》《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導意見》等,對公募基金投資運作、銷售管理、信息披露管理等進行了明確的細化規定,確立了風險自擔的產品設計和銷售規範、強制托管制度、每日估值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公平交易制度以及嚴格的監管執法體制,推動公募基金成為投資者保護更為充分的行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84

美債收益率升至3.06%,中國美債持有量創5個月新高

美國財政部5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3月中國所持美國國債規模環比增加110億美元,總規模增至1.19萬億美元,至五個月新高。

而伴隨超市場預期的4月零售數據的出爐,美債收益率一度升至3.089%,創下7年來新高。美債收益率大幅提振美元指數,而美股市場卻再度承壓。分析人士認為,通脹預期上升和國債供應增加帶來的期限溢價上升是年初以來美債收益率持續上漲的主因。

受制於美債收益率走高,中國國債期貨16日早盤一度走軟。瑞銀資管固定收益基金經理樓超告訴記者,中美十年期平均利差在100~120個基點左右,目前利差的收窄對於中國債市的上漲存在一定制約,預計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中樞仍將保持在3.7%的水平。

中國美債持有量上升

中美貿易爭端下,中國是否會大幅減持美債一度成為市場的關註點。

5月15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3月中國所持美國國債規模環比增加110億美元,總規模增至1.19萬億美元,創下五個月新高。日本3月所持美國國債規模報1.04萬億美元,環比則下降了160億美元,至2012年以來新低。

同日,美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4月零售銷售環比增長0.3%,連續兩個月上漲,前值由0.6%修正為0.8%。

數據發布後,美債收益率直線拉升,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升至3.089%,創下2011年以來新高;其他期限品種也悉數上行,2年期和5年期美債收益率分別上漲2.5個基點和5.6個基點。截至發稿,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小幅回調至3.06%一線。

美債收益率上行大幅提振美元走勢,美元指數攀升至93.44,完全收複年內失地,創2017年12月以來新高。

而在美債收益率強勢上漲後,美股市場卻再度承壓。道瓊斯指數周二下跌近200點,結束了此前的八連漲。標普500指數收跌0.68%,報2711.45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跌0.81%,報7351.63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跌0.78%,報24706.41點。

美債收益率緣何上漲?

事實上,自年初以來,美債收益率就一直呈現連續而迅速的上漲態勢,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從2.4%一線連續攀升,累計漲幅已超過60個基點。

對於此輪美債利率上漲的原因,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告訴記者,加息預期上升並非主因,通脹預期上升是重要的推動因素,但更不容忽視的是,市場預期國債供應增加帶來的期限溢價上升的影響。

第一,加息預期方面,歷史經驗表明,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美聯儲加息往往會導致長短期國債收益率之差收窄,而4月份10年期美國債收益率呈現明顯的期限越短、升幅越小的特點,即期限利差走闊、收益率曲線變陡。因此,加息預期變化不是此輪美債利率上升的主要推動因素。

第二,通脹預期方面,4月以來,受敘利亞地緣政治沖突的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石油價格快速上漲,進而引發了通脹預期升溫。但通脹預期變化並不是名義收益率上漲的全部原因。名義國債收益率可以分解為實際收益率和通脹預期之和,根據測算,實際收益率的貢獻度甚至超過了通脹預期的影響。

第三,美債供應顯著增加的預期是形成期限溢價上升的主要推動力量。實際收益率的變化主要反映了期限溢價的影響,而對國債發行供應顯著增加的預期導致了期限溢價的上升。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4月發布報告預測稱,美國的財政赤字到2020財年將超過1萬億美元。

鄂永健並介紹稱,美國中期國債是財政部發債籌集資金的主要品種,未來增加國債發行的主要品種基本也以中期債券為主,中期國債供應量的增幅將超過短期和長期國債,而在4月,5年期和7年期國債實際收益率升幅也相對更大。

展望後市,對於美債收益率是否仍有上漲空間,樓超對記者表示,市場目前在靜待6月美聯儲加息,待加息落地後進一步判斷美債後續走向。

鄂永健認為,短期內美債利率進一步上升的動力或不足,高位震蕩的可能性較大。預計年內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大概率在當前的高位水平波動震蕩,或將有小幅上行,但若沒有大的沖擊,進一步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國債收益率下行空間有限

受制於美債收益率走高,中國國債收益率也一度有所上行。

5月16日,國債期貨早盤明顯走軟,10年期債主力合約T1806一度下跌0.19%,5年期債主力合約TF1806一度跌0.16%;午後期債震蕩回升,10年期債主力合約T1806收漲0.1%,5年期債主力合約TF1806漲0.01%。

現券方面,10年期國開活躍券180205收益率上行1.74bp報4.5525%,10年期中國國債活躍券170008收益率下行0.5bp報3.7050%。

伴隨著美債收益率的持續拉升和年初以來中國國債利率的回落,中美利差也正在不斷縮窄,以十年期國債為例,中美利差已經從年初的140個基點收窄至目前的64個基點。

回顧歷史,樓超告訴記者,中美十年期平均利差在100~120個基點左右,中美利差的收窄對於中國債市的上漲存在一定的制約。

在樓超看來,年初以來中國國債利率整體有所下行,一方面是由於長端利率在年初體現出了較高的配置價值,另一方面,流動性轉暖、貿易戰因素和基本面的預期帶來了債市反彈。

但他認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債市很難會走出趨勢性的牛市行情,年內仍將呈現區間震蕩的態勢,預計中國十年國債收益率中樞仍將保持在3.7%的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05

美債收益率升至7年新高,中國國債收益率也有所上行

美國時間5月15日,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升至3.089%,創下2011年以來新高。在美債收益率快速上漲後,中國國債收益率也有所上行。

記者了解到,美債收益率上漲的背後,是超出市場預期的消費數據。美國商務部周二發布數據,美國4月零售銷售環比增長0.3%,連續兩個月上漲,前值由0.6%修正為0.8%。數據發布後,美債收益率直線拉升。

事實上,自年初以來,美債收益率就一直呈現連續而迅速的上漲態勢,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從2.4%一線連續攀升,累計漲幅已超過60個基點。

瑞銀資管固定收益基金經理樓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一段時間來美債利率上行是由多重因素導致的。第一,從2015年加息周期以來,美國經濟的基本面一直表現的非常穩健;第二,美聯儲加息的態度也是非常堅定的。記者註意到,芝加哥期貨交易所FedWatch工具顯示,美聯儲6月加息20個基點的概率已經高達95%。

在美債收益率創下7年新高後,中國國債收益率也有所上行,國債期貨早盤明顯走軟。10年期債主力合約T1806跌0.19%,5年期債主力合約TF1806跌0.16%。銀行間現券收益率攀升,10年期國開活躍券180205收益率上行3.49bp報4.57%,10年期國債活躍券170008收益率上行2bp報3.73%。

伴隨著美債收益率的持續拉升,今年以來,中美利差也正在不斷縮窄。以十年期國債為例,中美利差已經從年初的140個基點收窄至目前的66個基點。回顧歷史,樓超告訴記者,中美十年期平均利差在100-120個基點左右,中美利差的收窄對中國債市的上漲存在一定的制約。

樓超分析,年初以來中國國債收益率整體有所下行,一方面是由於長端利率在年初體現出了較高的配置價值,另一方面,流動性轉暖、貿易戰因素和基本面的預期帶來了債市反彈。

在他看來,中國利率債市場年內趨勢性的牛市行情很難出現,預計年內仍將呈現區間震蕩的態勢,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中樞將保持在3.7%的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09

貨幣基金收益率下行,“寶寶類”年內首破4%

貨幣基金收益率下行大勢所趨。

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 5月11日-5月17日當周,74只互聯網寶寶產品的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為3.89%,較上一周下降了0.18個百分點,今年以來首次“破4”,並創去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Wind數據也顯示,貨幣基金最新七日區間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為3.72%,中位值為3.82%。在上一個區間內,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和中位值則分別是3.91%和4%。

“整個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在往下走,不只是‘寶寶類’貨幣基金。可能有些沒有下降,但新增規模多的產品收益率肯定是下降的,最近的配置收益率都在趨於下行。”北京某公募基金貨幣基金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表示。“收益率高的時候增量越多,收益也就容易下的越快。”

一季度流動性的實際情況顯示,寬松程度較去年有所提升,並且資金利率中樞水平出現明顯回落,帶動同業存單、短融等貨幣市場工具利率在去年末沖高後大幅下行。

收益率下行難改

雖屬於繳稅繳準期,但上周資金保持相對寬松,央行對資金面呵護意圖明顯。數據顯示,上周央行進行了2700億7天期,2200億14天期,合計4900億公開市場操作,回籠了800億。

“長期來看,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下行趨勢難改,不過短期也可能會有所回升。最近降準等一系列政策下基本面寬松,引發收益率下行。而到了季末或半年末收益率則可能會有所上升。”該北京貨幣基金經理說。

2018年1季度,大行接力中小行放量發行同存、同存規模再創新高,同存收益率回落慢於資金面。貨基配置同存的動力仍然較大,貨基對同業存單配置比例進一步上行。

“去年9月的流動性新規後,貨幣基金的被動化投資增多,就是會嚴格按照新規來投資。比如久期縮短,會從之前的80天下調到55-60天,同時長久期資產占比也在下降。”該公募基金貨幣基金進一步說。

2017年9月1日證監會正式發布《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對貨基資產配置比例、資產評級、集中度、流動性都進行了嚴格要求。

“到6月份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可能也會再上來。雖說監管會有影響,還是跟銀行的CD利率等有關系。央行流動性緊的時候,還會回到4%以上。但是現在可能傾向於收益率向下走。”上述北京公募貨幣基金經理告訴第一財經。

“流動性新規是去年10月份以後,當時很多基金都開始施行了。應該說歸根到底還是資金面流動性的原因。”上海一位公募基金固收負責人也表示。

在博時基金固定收益總部現金管理組投資總監陳凱楊看來,盡管貨幣政策總基調不會發生變化,但考慮到後續防風險相關措施的陸續落地和執行需要維持一個相對溫和的流動性環境來對沖政策所帶來的宏觀影響,因此二季度流動性有望延續一季度的整體平衡甚至略偏寬松局面。

陳凱楊指出,由於一季度以來銀行存款、同業存單收益率下行引發的再投資收益率顯著下降,貨幣基金收益率或將逐步下行。

申萬宏源認為,同存將逐步向流動性管理工具的本質回歸,疊加在年內資金面預期企穩,同存收益率也有望逐步回落。

“對同業存單配置比例的監管將循序漸進推進,後期貨基持續大幅增持同存的動力預計將有所弱化。”

貨基優勢削弱

需要看到的是,不僅收益率下行,類剛兌、T+0等也增加了貨幣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監管壓力有增不減。

WIND數據,2018年初至今,總共有13只貨幣基金上報,但無新成立貨幣市場基金。而去年一季度,市場總計有26只新成立貨幣市場基金,監管對新成立貨基審批的放緩也反映監管對貨基態度趨於謹慎。

此前監管層召開閉門會議就貨幣基金的T+0等征求意見,比如限定每日快速贖回額度在1萬元以內等。

“T+0客戶體驗會很好,取代了活期存款的功能。就相當於是現金工具。變相提高了銀行活期存款的成本。”上述滬上公募固收負責人表示。

並且有進一步的消息稱,近期基金業協會召集基金業人士召開2次關於市值法貨幣基金的研討會,會議也討論了市值法貨幣基金相關指引。此前,已經有多家基金公司上報了市值法貨幣基金。

業內人士指出,攤余成本法是實現T+0的重要制度基礎,凈值法下由於需要計算贖回份額的當日單位凈值,通常一般是T+1。

目前已上報的市值法貨幣基金共有4只,分別是易方達市值法貨幣基金、富國安惠市值法貨幣基金、中融市值法貨幣基金和建信日日鑫市值法貨幣基金。

“後面具體怎麽做,包括市值法的推出等,貨幣基金應該會出一些細則。成本法肯定是希望沒有太多的收益率。畢竟風險低,收益率也就下來了。”上述北京公募基金貨幣基金經理也認為。

“貨幣基金還是以讓利投資者為主要特點,本質是讓投資者能夠拿到不要承擔太多風險的收益,因為投資者要求也不高。所以,我們對基金經理的要求也不用特別出色,比如管理費偏低一點,投資者實際拿到的業績還是在市場很靠前。”某老十家公募固收副總也告訴記者。

毋庸置疑的是,在基金流動性新規和資管新規的約束下,以及監管對貨基態度轉向謹慎之後對貨基的約束也會進一步加強,貨基優勢被進一步削弱。

有分析指出,今年第一季度以來,個人為主的A類貨基和寶寶類基金成為申購主力,由於機構(尤其是銀行表內)申購貨基的規模受免稅等政策變動的影響比較大,如果這個優勢不再,機構投資者購買貨基也將受到較大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500

“受限”後獨角獸基金仍大賣,CDR定價將決定收益率

獨角獸基金今(6月11日)起開賣,六大基金公司鉚足了勁盡可能擴大產品影響力。不過一早便有消息稱,基金公司收到窗口指導,戰略配售基金募資上限或下調至200億元。不過,隨後該消息被指為虛。

對於基金的投資者而言,一是關心三年的鎖定期,二是關心CDR的定價問題。因為定價關乎到獨角獸基金的潛在收益率。

“美國股市已經連續上漲多年,加上美股是一個相對有效的市場,不太可能被低估,所以回國後的定價是合理的。而按照國內的炒作傳統,回國後對國內投資者而言的價格便屬於高估。” 一位受訪PR人士向第一財經坦言。

獨角獸基金大賣

6月6日拿到批文後,6家基金公司進入瘋狂宣傳模式,基金公司加班到半夜是常態。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小視頻、圖片、手機短信、炒股軟件等獨角獸基金的資料隨處可見,甚至被塞到了菜市場買菜的大媽手里。

在這種狂熱的氛圍中,有消息稱,六家基金公司接到了監管層下發的下調規模上限的窗口指導,戰略配售基金募資上限或下調至200億元。

6月11日上午,第一財經從一家發行“獨角獸基金”的公募人士處了解到,該公司的戰略配售基金的發行規模從原計劃的500億上限下調至200億上限。

“為最大限度保護持有人利益,我司決定在規模達到或接近200億的時候結束募集。”某發行“獨角獸基金”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原來定的是500億上限,現在領導傳達下來,改為了200億上限。“個人的上限還是50萬。”他說。

不過,另一家發行“獨角獸基金”的公募人士則向第一財經表示,他們公司並未接到下調上限的通知。

目前的一種說法是,“戰略配售基金募資上限或下調至200億元”是誤讀,戰略配售基金的規模門檻是50億元即可設立,上限仍為500億元不變,只是要求各基金公司根據自身管理風格,適度發行可行可控規模的基金產品,即不到500億元也可結束募集。

“我理解控制200億,是讓基金公司避免非理性競爭。周末的時候看到基金公司都很拼,有點過度宣傳。500億目標的話有點過度宣傳的嫌疑。另外就是按照CDR發行的節奏,合理安排發行節奏,不可能一下子發出來,因此也不需要500億那麽多,200億是和發行節奏所匹配的。”某老牌公募基金人士如是分析。

當上述六家基金公司推出“獨角獸基金”時,對該類基金的爭議就不曾停歇。

“一是這些獨角獸公司的發行價估值問題,二是三年的鎖定期問題。”某市場人士表示。

獨角獸基金銷售狂熱,在銀行、券商、第三方、基金公司直銷等各大渠道中,銀行遙遙領先,在各大銀行中,招行目前賣的最好。

截至6月11日下午的最新消息是,六只基金全市場最新銷售數據為,華夏賣出26億左右;匯添富賣出26億左右;南方銷售超過30億;易方達賣出在40億左右;嘉實20多億,招商最多,賣出了100多億。

CDR定價考量

與獨角獸基金收益率息息相關的核心問題之一,便是發行價格的確定。如果CDR的發行定價比較合理,那麽獨角獸基金的潛在收益率值得期待,如果CDR發行定價較高,導致出現破發的情形,那潛在收益率將不太理想。

有分析人士認為,發行價格大概率會比在美股的交易價格便宜,這一推斷是戰略配售基金值得投資的前提,否則投資者直接買美股或者QDII基金就可以。

天風證券則認為,CDR的發行定價既不可能完全按照A股市場現有的發行定價,也不會完全按美股市值來進行估值和定價,其詢價結果極有可能介於兩者之間。

某公募戰略配售基金經理也認為,戰略配售新基金,獲配比例是萬分之三,如以工業互聯例,戰略配售約拿到是1-3%的比例,公募基金有量的優勢。“戰略配售基金在新的CDR發行階段通過配售進去的,獲得的是發行價格,這個前提下,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

此外,根據監管部門的問答指引,“將要求發行人及其承銷商根據企業各自的特點,本著審慎定價、公平配售、有利於市場穩定和企業長遠發展的原則科學設計發行方案,在充分詢價的基礎上確定合理的發行價格。”

在上述PE人士看來,大部分回歸A股的是龍頭企業,而海外市場的定價處於相對合理的估值水平,如果折價上市,對戰略配售投資者來說則有利可圖。

“目前的相關規則已經明確,由國內機構在通過詢價確定價格,也就是說定價權在國內投資者手里。”上述戰略配售基金經理表示。

有分析人士認為,定價在參考存量股票價格的同時,可能會引入 A 股行業估值水平、企業市銷率、市凈率等其他指標作為參考,利於創新企業境內上市的價格發現。

第一財經也看到,在某銀行理財經理給客戶的宣傳資料如是寫到:產品形態類似於PE,直接拿到優質上市公司回歸的原始股份,預期回報高,沒有參與到打新的資金不投資於任何風險資產,只做固定投資。

不過多位受訪機構人士坦言,三年鎖定期下,戰略配售基金的風險同樣不容忽視。上述PE人士便認為,如果以犧牲三年流動性為代價去換取一定的折價,這種投資的風險不可不防。

天風證券也表示,需要註意的是,戰略配售基金發行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對老基金贖回的情況,屆時會使現有A股市場存量資金減少而對其流動性產生負面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7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