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漢微科推手黃民奇,賠十二年不離不棄 有「白日夢大股東」 才有千億股后傳奇

2016-06-27  TCW

竹科最會賣公司的老闆黃民奇,業界人士稱他「酣眠」CEO,投資講意義、不看數字,結果雖多半賠錢,卻憑著使命感養出千元股后。

漢微科這樁價值千億的交易,造就了許多億萬富豪。最低調、但卻最豐收的一位,便是漢微科的最大個人股東──漢民集團創辦人黃民奇。

依照黃民奇個人持股與集團旗下投資公司持股估計,這次交易,將至少逾三百億元入帳。他沒有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名氣,卻意外成為竹科最會賣公司的老闆:一個資本額七億元的小公司,被他賣出千億身價,雖然這並非他的初衷。

做代理,賺到第一桶金渴望看見台製機,半小時決定入股

千億股后傳奇,其實是從黃民奇、這位人稱「阿奇董事長」的「酣眠」(台語:指白日夢)開始。

畢業自交大電子物理系的黃民奇,離開學校後只上過十個月的班,一九七七年就自行創業、成立漢民科技,從事半導體設備代理。當年,他是全台灣第二個將艾司摩爾(ASML)設備代理進台灣的人,也是讓台積電大量採購艾司摩爾設備,使後者名揚國際的功臣。

他在接受交大刊物《竹湖風雲錄》訪談時,提到自己的校園人脈:「因為加入籃球隊,我認識了宣明智(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倪集熙(翰門企業董事長)、高次軒(友訊科技已故董事長)及其他多位學長,畢業後,我們還在台北租了一個球場……。」

靠著艾司摩爾,黃民奇成功賺得第一桶金。這次的購併案,在二十六年前,他代理艾斯摩爾之初,就種下緣分。

代理外國半導體設備多年,黃民奇感嘆自己的工作是為外國廠商作嫁,一直有個心願,希望看見台灣自製的半導體設備出頭。

做投資,被嘲笑「酣眠」

投資變雞蛋水餃股,連奶油刀也做

一九九七年耶誕節前夕,黃民奇在矽谷飯店與四位漢微科創始人招允佳、陳仲璋等面談,花不到半小時,就爽快決定投資,只為一圓本土自製半導體設備的夢。

這個投資,就跟他的第一間公司漢民的台語發音:「酣眠」一樣,被嘲笑「很不切實際」。

漢微科投入的是進入門檻高的電子束技術,創立後的頭十二年皆虧損,前六年甚至辦過四次現金增資「續命」,黃民奇卻一路不離不棄。「有使命感的人,才會這樣撐下去,如果是一般創投,早就不玩了,」一位與黃民奇熟識、同樣畢業自交大的電子業大老觀察。

為了支持本土半導體設備,在漢微科之前,黃民奇也在國內外投資過許多設備事業,但卻未曾因失敗,停止他的腳步。

例如製造半導體原料磊晶片的漢磊,虧損連連,近年股價最低時甚至不到七一元,讓資本市場一度對黃民奇的投資失去信心,認為他的事業,不會是好標的。

但就像他的暱稱「阿奇」般,「他是科技界裡的一個『奇葩』……,屢敗屢戰,越挫越勇,」該名電子業大老表示。

近幾年,黃民奇持續在半導體設備業造夢,除了投資專攻低能量、高電流的離子植入機製造廠漢辰,更跨出科技領域,投資工業設計公司「奇想創造」旗下消費性品牌「奇想生活」。「他(黃民奇)是有點雅痞,比較風流侷儻、不拘小節,甚至有點豪爽的人。」一位黃民奇的友人觀察。

黃民奇所投資的產品,從三口幾十億元的半導體設備,變成一把不到六百元的奶油刀(奇想的招牌商品),但心念相同,奇想創造董事長謝榮雅直言,黃民奇會投他,關鍵就是:「我做的是台灣之光。」

奇想生活一位主管透露,二〇一四年九月,黃民奇正式投資前,沒進行太多實地稽核就決定投資,近兩年,只見過奇想經營階層兩次,其中一次,是去年底,黃民奇、林淑玲(黃民奇太大)與許金榮等七人組成的決策小組,召開漢民集團所有投資事業的年度會議。

重意義,帶人用蒸籠哲學

不開罵,就要你熱熱的、坐立難安

「阿奇董事長對營收、獲利等數字幾乎沒問……,他跟身邊的人都很低調,只做不說,他投資很強調意義……。」

黃民奇以代理賺得第一桶金後,投資的多數企業都不上市,他身為金主,在經營上,不強調控制,而是激勵,即便有責備,也使用所謂「蒸籠」哲學。

該主管記得:「去年拜訪漢民中國總部,高層說,中國今年做得不太好,阿奇跟他們說:,做不好,就全部去賣奶油刀。』這是一種他管理員工的方式,內部形容叫『蒸籠』,他不罵你,但對你有所不滿,就說這樣的話,讓你感到熱熱的、坐立難安,像蒸籠一樣。」

這次黃民奇出售公司,半導體業內人直覺反應,不知道他拿到資金後,下一個將會投資什麼?他的「造夢之路」,看來會繼續走下去。

現在的台灣,不缺有錢的企業家,而是缺乏更多會做夢又有資源的「阿奇們」,扶植出下一個漢微科。他們可能總被笑很「酣眠」,但卻是讓台灣更具希望的真推手。

黃民奇

出生:1952年學歷:交大電子物理學系經歷:漢磊科技董事長現職:漢民集團創辦人、漢磊科技榮譽董事長

撰文者吳中傑、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75

漢微科推手阿奇的傳奇創業路 黃民奇從被笑「酣眠」到千億賣外商

2016-06-27  TWM

漢微科以一千億元賣給荷商艾司摩爾, 風光背後,有個幫它終結十二年虧損的伯樂黃民奇, 朋友曾笑他?酣眠」,如今堅持到最後,不僅個人身價百億, 還讓台灣半導體設備在國際市場打下一片天。

六月十六日早上七點半,櫃買中心擠滿連早餐都來不及吃的記者,因為在台股中股價僅次於大立光學的「股后」漢微科技,一大早就由董事長許金榮宣布一項重大國際收購案。

全球半導體設備龍頭商艾司摩爾(ASML)將以每股一四一○元的價格,全資收購在全球電子束檢測設備市占率八五%的漢微科,總額達新台幣一千億元,創下台灣企業被外商全資收購的最高金額。

個性很低調

購併宣布當天 未曝光

同時間,艾司摩爾位於荷蘭的總部,也發表一段長達八分多鐘的影片,由艾司摩爾執行長、技術長及資深副總,加上漢微科執行長招允佳四人的錄影談話。艾司摩爾執行長韋尼克(Peter Wennink)說,未來十五年,技術整合將更形複雜,兩家公司的整合,可以為客戶帶來更大的價值。而漢微科創業十八年來的靈魂人物招允佳更強調:「我們認為這是一加一遠大於二的合作。」不過,在這個備受國際半導體業重視的重大收購案中,催生漢微科最關鍵的人物漢民科技董事長黃民奇,卻完全沒有曝光,甚至連新聞報導都很少談到他的名字。「阿奇最不喜歡鎂光燈,這次他又選擇躲起來了。」一位熟悉黃民奇的老朋友說。

黃民奇於一九七四年畢業於交大電子物理系,三年後就創立漢民科技,從代理半導體設備起家。九○年,在艾司摩爾還沒沒無聞時,黃民奇就被該公司的技術水準所吸引,甚至親自飛往荷蘭向艾司摩爾毛遂自薦,搶下代理權。

很多業界人士都以為,艾司摩爾是因為台積電二廠率先採用,才讓口碑傳開,成為日後世界領先的半導體設備廠。

不過,黃民奇曾澄清這件往事,當年最早購買艾司摩爾設備,其實是華邦電的五吋廠,「當時我一面在荷蘭向艾司摩爾爭取代理權,同一時間也寫航空信寄給華邦電高階主管,介紹這家新興廠牌的技術有多麼獨特」。最後華邦電決定採購五台,成為這家荷蘭公司在台灣的第一筆訂單。而當時華邦電負責的主管,就是後來創辦晨星,目前已併入聯發科的梁公偉。

當然,台積電大量向艾司摩爾購買機台,的確是促成艾司摩爾走紅世界半導體界的主因。黃民奇回憶,當年在爭取台灣代理權時,台積電首任總經理德裔美籍魏謀(Klaus Weimer)與他素昧平生,僅憑著一次對談印象,就向艾司摩爾高層推薦,「除了直接設立分公司外,找阿奇代理,是你們在台灣做生意的次佳選擇。」有趣的是,台積電大量採購艾司摩爾的機台,就是從當年快速擴充的六吋機台開始,負責興建台積電晶圓二廠的,就是當時擔任廠長的許金榮。許金榮在交大是早黃民奇一屆的學長,許金榮一路轉戰台積電、聯電後,最後還是被學弟延攬至漢民擔任總經理。

黃民奇雖然以設備代理起家,但他一直不以代理為滿足。公司成立早期,有個朋友跟他開玩笑說,「你公司取名叫漢民,不就是台語的『酣眠』(做白日夢的意思)?」黃民奇聽了沒有生氣,反而覺得這個說法打中他的心,「從做設備代理的第一天起,我就有自己做設備的念頭。」以當時台灣的產業環境與條件,要自己做設備,真的是在「酣眠」。

漢民?「鼾眠」?

公司名被譏像做白日夢

但也就是這種愛做夢的理想性格,讓黃民奇勇於走別人不敢走的路,在他發展事業的策略上,也處處看出與眾不同的特色。

例如,許多設備代理同業都陸續掛牌上市,但漢民至今依然沒有掛牌計畫;此外,黃民奇沒有固守在設備業,八五年就投資功率元件(Power MOSFET)領域的漢磊,在當時一片投資主流晶圓代工及記憶體產業的熱潮中,也是國內創新的嘗試。

九八年,黃民奇終於等到一個讓台灣設備業翻身的機會。同樣是交大晚他六年畢業、當時在舊金山矽谷設備大廠科磊(KLA)擔任資深研發工程經理的招允佳,有一次約他見面,提到有四位同事,覺得電子束技術在科磊不受重視,想自己出來創業。

黃民奇才聽不到二十分鐘,就有如獲至寶的感覺,當下立刻決定投資。「真的沒想到,竟然有人能夠找到奈米製程中的設備缺陷,簡直不可思議。」於是,招允佳便與陳仲瑋、潘中石及王義向等人,創辦了當時最前瞻的電子束檢測設備廠漢微科,黃民奇也成為最大的金主。

不過,擁抱自主設備的夢想,比預期要痛苦許多。漢微科總計前後虧損十二年,歷經多次減增資,才在二○一○年轉虧為盈。一二年五月,漢微科以二○八元上櫃,僅十八個月就登上台股千元股后,並一度漲至二五八五元,超越大立光搶下股王寶座。

去年七月,在工研院頒發院士授證典禮上,個性溫和、患有小兒麻痺症的招允佳堅定地道出他創業的心路歷程,「很多人談創新創業,這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埋頭苦幹把想法實現,可能更重要。」當然,最重要的是有一位無怨無悔的「伯樂」黃民奇支持,才是漢微科團隊堅持到最後的關鍵。

如今,漢微科在黃民奇的資金支持下大放異彩,又在他與艾司摩爾長達二十年的交情下,將公司嫁到荷蘭,許多人會擔心,台灣又少了一家舉足輕重的企業。

台灣新思科技總經理李明哲說,台灣企業併入國際大公司,對台灣產業及人才的發展,其實是更大的機會。例如三年前台灣思源科技併入美商新思,如今回過頭來看,這些人才既能在台灣繼續發揮專才,又更具國際視野,對台灣政府也繼續繳稅,產業的?強強合併」是趨勢,台灣可以用更寬廣的視野來看待。

慧眼識英雄

一路認股變成最大股東

其實,在黃民奇投資的半導體事業中,即使虧損多年的漢磊,黃民奇也認真思考下一步。六月九日,黃民奇將漢磊董事長交給已從聯電退休的和艦前總裁徐建華。徐建華過去是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信任的大將,也是聯電派赴中國開疆拓土的要角,如今以徐建華在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分量,加上漢磊科技總經理莊淵棋過去也曾在中國華潤上華擔任副總經理多年,漢磊未來與中國展開深入合作,也將指日可待。

另方面,業界傳出,黃民奇近幾年投資瀚薪科技,團隊來自工研院,公司專長是開發以寬能矽材料為基礎的半導體元件,能提高電動車的能源使用效率,比亞迪、豐田都曾找其合作。今年二月,漢磊入主嘉晶,目標之一也是寬能矽技術,黃民奇自己出任嘉晶董事長。由此來看,新能源車或許是黃民奇看重的下一個機會。

根據公開資訊,黃民奇目前持有漢微科一九七三張,加上配偶、子女等的一四八六張,以收購價每股一四一○元計算,黃民奇枱面上現金收入約四十八億餘元。

不過,黃民奇能夠掌控的股權,應該遠比枱面上的多很多。漢微科曾虧損十二年,前六年還有四次以十元辦理現增,但當時虧損累累,沒人敢參與認股,黃民奇及漢民科技只好一路認股成為最大股東。

因此,漢微科在一二年掛牌時,根據當時外資券商推估,黃民奇個人及家族掌控的股權就高達五成,若掛牌至今黃民奇仍維持高持股的話,此次艾司摩爾狠砸一千億元收購金額,即使扣掉艾司摩爾還辦理增資,邀請漢微科大股東及技術團隊回購艾司摩爾股票將近一八三億元外,很可能會有以「百億元為單位」的金額進入黃民奇口袋,這個驚人的天文數字,也創下台灣企業購併史上個人進帳的新高紀錄。

回顧一九九六年,原任台積電資深副總的許金榮遞出辭呈,並應老同學宣明智邀請加入聯電時,當時某位重量級高層說了一句名言,「When everyone is somebody, then nobody is anybody。」(當每個人都可以算大咖時,就沒有任何人是大咖了)。

如今,漢微科以千億元購併案躍上國際舞台,在更困難的半導體設備業揚眉吐氣,總算,許金榮、招允佳與黃民奇,都可以算是「Somebody」了。

黃民奇曾回交大演唱,組「野狗合唱團」重溫當年參與「星聲社」的舊夢。

從做設備代理的第一天起,我就有自己做設備的念頭。

黃民奇

出生:1952年

現職:漢民科技董事長、漢微科董事學歷: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畢業漢微科2012年掛牌,很快躍為股后。左起為黃民奇、許金榮、招允佳。

陸行之:台灣科技股對外資吸引力恐降低 前巴克萊分析師看「股后被併」購併漢微科,對艾司摩爾(ASML)具有重大意義。隨著三星走到7奈米,台積電要走5奈米,EUV(極紫外線光刻,編按:半導體的微縮製程)的技術發展已經接近極限,未來如果走到3奈米以下,電子束微影(E-beam)預料將取而代之,扮演重要角色,而現在尚無人成功開發此技術。

漢微科擁有的電子束微影(E-beam)技術雖用在晶圓檢測上,但以艾司摩爾的能力,應該有辦法將之轉換運用在wafer scanner(晶圓掃描)上,這也是艾司摩爾願意以高價買漢微科的主因。

值得一提的是,漢微科這樁購併案凸顯台灣資本市場的某種困境:成交量的持續萎縮與低迷,導致台灣半導體股的評價每況愈下。台灣半導體股本益比現在介於10到15倍之間,美國同業15到20倍、歐洲20倍,中國現階段也有30倍以上。

國外業者憑著較高本益比優勢,就更有條件發動購併攻勢,茁壯自己。像漢微科被併下市,站在外資的立場,在台股投資半導體股的選擇將愈來愈少,換言之,台灣高科技對對外資的吸引力恐怕也將越來越弱。

漢微科被併下市,我們應該更嚴肅看待台灣資本市場資金動能弱化的問題,台股目前600到800億元的日成交量,老實說是養不了大魚的。半導體產業未來要想養出大魚,或是讓目前的公司變成更大尾的魚,都將因此受到不利影響。

我們不妨趁這個購併案做一個思考:如果政府對中資入股半導體業持比較開放態度,讓他們持股15%或20%,除了可拉高台股本益比,這些公司也仍然存在,半導體家數不會減少,台股總市值將進一步提升。擔心技術外流?即使禁止中資入股,技術外流問題每天依然上演,他們可用金錢攻勢挖你的人才,倒不如「有條件、有管理」地開放中資入股,綁住他們部分的錢,至少可以削弱他們金錢攻勢的力道。

我們隔絕了資金活水,股東利益也跟著陪葬,但半導體技術外流,競爭力節節敗退的問題還是無解。

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漢微科的「消失」不會是最後一家。

(陸行之口述 謝富旭整理)

撰文 / 林宏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16

它是捧紅紙牌屋和小時代的背後推手,程序猿們要啟動下一個萬億級生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30/157772.shtml

它是捧紅紙牌屋和小時代的背後推手,程序猿們要啟動下一個萬億級生意?
楊潔 楊潔

它是捧紅紙牌屋和小時代的背後推手,程序猿們要啟動下一個萬億級生意?

“你以為大數據還是個技術概念,實際上它是所有生意的一次變革機會。

文丨楊潔

IT時代還沒過去,DT(Data technology)時代就要來了。這是去年馬雲說的。

同樣還是馬雲,在更早的2013年,自己正式卸任阿里CEO的退休演講中就這麽說過:“還有人沒搞清楚PC,移動互聯網就來了;還沒搞清楚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來了。而變化的時代是年輕人的時代。”

“數據驅動”的列車,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當你收到微信上的精準營銷廣告,當你登錄今日頭條讀取個性化新聞推薦,當你使用芝麻信用的服務……你都應該已經感受到,數據的原力,已經在更多的領域覺醒。

無論是創業創新的公司,還是傳統行業的企業,都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數據,正在成為一切商業的基石。

掘金的創業公司和早起的投資者們已經動身。即使是在資本寒冬之中,在2015年,國內仍有超過50家大數據公司獲得了融資,融資總額超過50億元。據創業家&i黑馬根據公開資料粗略統計,僅僅在2016年上半年,就已經產生了24起融資事件。而且,在這個領域,大多的融資量級達到上億,而且參與投資的,都是經緯、紅杉、君聯資本等頂級投資機構。

“用數據說話”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代名詞。但是,盡管被馬雲曾經將之和移動互聯網相提並論,但時至今日,這仍然不是個能夠和後者相比擬的創業熱門領域。

BAT憑借積累的海量數據,已經成為貨真價實的大數據公司,從2B到2C,從數據源、數據分析技術和應用,以及用戶反饋,都形成了完整的鏈條。而對於其他垂直行業而言,這還是一件難以觸及的事情。

對於中小企業尤其是傳統行業來說,大數據會給它們在業務上帶來什麽樣的未來的改變?

可以說,未來,所有商業和營銷的基礎都將是數據。那麽,大數據領域自己呢?對於大數據行業內的創業公司來說,它們要走上怎樣一條發展和變現的道路?創業家&i黑馬的大數據系列報道,希望能幫你挖開這座數據金礦。

505184862133080767

(圖片來源:易觀智庫)

人口紅利之後,就是數據營銷

大數據正在成為繼雲計算之後,各家企業要取得勝利的必爭之地。但這是一場剛剛開始,遠沒有清晰局勢的戰爭。

“大數據就像十幾歲少年眼中的性.行為,每個人都在談論它,但沒人真正知道怎麽做。每個人都以為除了自己之外的每個人都在使用它,所以每個人都裝作自己很了解它。”這是TED創始人Dan Ariely的形容。

這句話雖然令人尷尬,但說得並不過分。

可時代也在慢慢改變。

2015年,張溪夢從LinkedIn辭職,回國創業。而他之前的身份,是LinkedIn的大數據平臺搭建者,且曾被Data Science Central 評為“世界前十位前沿數據科學家”之一。不久前,當和創業家&i黑馬面談時,他創辦的大數據分析公司GrowingIO剛剛獲得經緯創投2000萬美元A輪融資。這也是目前SaaS行業融資的新高。

GrowingIO的公司名稱來自增長黑客(Growth Hacking)。在美國,這個名詞早已貫穿在企業的運營思維之中,簡單來說,就是“數據驅動營銷”,讓生意增長更快。“數據本身就是價值來源”,這個思想,已經是美國公司的共識。而要讓這種思維替代“拍腦袋”決策,也是張溪夢決定回國創業的主因之一。

因為新的商業環境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沒有人再能擺脫“數據”。移動設備大規模普及,以及社交媒體的發達,刺激了數據量以一個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根據IDC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人類產生、複制和消費的數據量達到4.4ZB,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44ZB。

這是一座座金山。對數據的分析、應用和運營,能夠幫助你打開一個新的世界。

美國政壇上演現實版的“紙牌屋”時,你還記得當年這部美劇是怎麽火起來的吧?Netflix從3000萬付費用戶的數據中總結收視習慣,根據對用戶喜好的精準分析進行創作,創造了巫術一般的精準營銷。樂視推出《小時代》時依樣畫瓢,采用新媒體大數據分析,對受眾群進行定位以及據此排片。

當電商把成千上萬商家卷入時,傳統的零售業已經走上了依靠大數據導流的路線。萬達的飛凡電商,阿里和銀泰的合作,尤其是去年雙十一天貓的萬店同慶,把昔日的“坐商”正在轉變為“行商”,一起拉入了數據營銷的陣營。

如BAT這樣擁有數據源的公司,天然帶有大數據的商業基因。作為自有數據源的大玩家,它們自己建立了數據分析和應用系統。

垂直行業化大數據應用,也依托於這種背景遍地開花。滴滴在出行行業,挖財、閃銀等在金融和征信領域,邁外迪和WiFi萬能鑰匙在商用WiFi領域等,都開發了自己的大數據應用。

當大部分業務需要在互聯網上進行和處理時,即使是一向帶有封閉傾向的傳統行業,也不得不倒逼自己,提高在數據采集和分析上的能力。數據存儲量的加大,如果不能挖掘出它們的核心價值,反而使之成為了拖累企業發展的成本消耗所在。

大數據創業的時機正在來臨。“這是時代的選擇。”百分點技術副總裁劉譯璟說,“移動互聯網賦予了數據分析發展的動力。”

“數據獲取和采集的成本已經大大降低。”峰瑞資本董事張矩說。在他看來,在數據的處理、分析直到最後價值輸出的長長鏈條上,還存在著大量的創業機會。

誰在大數據領域掘金?

對於第三方大數據公司而言,數據可視化、數據分析平臺和大數據應用,正在成為戰場的新焦點。

2009年,Yahoo公布了Hadoop的源代碼。一個大數據狂歡的新大門,就此打開。時至今日,包括Hadoop等基礎技術和數據庫等,國外的研發已經提供了大部分技術條件。

隨著雲計算的發展,大數據技術基礎設施這個基本賽道在國內也初步成形。2015年,青雲就曾相繼推出基於Spark和基於Hadoop的大數據集群服務。國內公司的技術創新正在逐漸進行。

數據源則是另外一個基礎的賽道。國內在新三板掛牌的第一家大數據資源公司數據堂,就是采用眾包模式采集和處理數據。左磊在2011年成立的聚合數據在數據源方面趟出了一條自己的路。聚合數據的主營業務,就是整合市面上有價值的數據源,做成標準化的API,開放給開發者、B端企業以及微信公眾號用戶等使用,為他們免除數據收集、維護等環節。

但在這個領域,留給新玩家的機會也不多了。“BAT已經把控了大部分C端的數據。”左磊說。而類似於數據堂和聚合數據,都已經融資過了B輪,且有大B客戶的支持。對於創業公司而言,進入這個市場已經是件困難的事情。

於是,數據可視化、數據分析平臺和大數據應用,正在成為現在戰場的新焦點。

對數據分析的需求並不是只有現在才有,在國內,早已有先行者動身,並且已經有正在向獨角獸階段進發的公司。

2009年,數據技術和應用公司百分點誕生時,大數據三個字,對於國內的企業而言,還尚屬完全空白。創始人蘇萌看到了在美國,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對外表示有30%的收入是來源推薦。這打動了他,想要把個性化推薦的數據服務也在國內做起來。在那個時候,電商公司們的錢,還在紛紛砸在買流量上。但蘇萌仍然帶領創業時不到10個人的團隊,開始了產品的研發。

劉譯璟就是公司的第一名員工。“最初廠商們對於把數據對接給我們都充滿了疑慮。”劉譯璟說。前兩名客戶,還是蘇萌發動自己的學生拉來的。但到了第三家時,箱包電商麥包包就主動找了過來。

2011年,離開Oracle獨立創業的崔曉波成立了TalkingData,一個專門為移動應用開發者提供數據分析的平臺。2012年,TalkingData推出應用數據統計平臺TalkingData Analytic,不僅增加了多種新的功能,也同時幫助開發者進行指標和場景分析,主打方法論。隨後的兩年內,TalkingData開始將自己的業務和“離錢近的”行業相結合,推出了廣告和遊戲行業的垂直數據分析平臺。

而現在,當移動創業的人口紅利和社交紅利在慢慢消逝之時,數據將成為新的企業收益來源,在數據分析和應用方面的部署將成為新的競爭焦點。最新一輪的創業和投資熱潮,也就在這些領域爆發。

越來越複雜的社會和商業管理需要場景化。而越靠近智能,離價值越近。在數據采集、存儲、計算的基礎打好以後,對數據真正做分析預測的人工智能擡頭,那就是深度學習。現在我們熟悉的精準營銷、用戶畫像,建立在BI的數據管理基礎上,對用戶行為進行預測,就是人工智能的淺層次應用。

百分點就是以深度學習和感知技術為核心,推出了大數據智能引擎。

張溪夢的GrowingIO,致力於運用無埋點技術,實現數據采集,迅速生成數據分析結果,以提高不同企業的運營效率。

汪曉宇在美國創辦的Taste Analytic,通過數據分析工具Signals,除了傳統的報表等的結構化數據外,還可以對非結構化數據做深度分析。同時,它能對數據進行圖像可視化,輸出圖像化分析結果。在擁有了美國7家500強客戶外,汪曉宇正在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的歷程。

更多的新創公司,也在關註更細分的行業,走“小而美”的道路。

今年1月,曾經擔任盛大文學首席數據官的陳運文創辦的達觀數據,獲得了真格基金領投的1000萬元天使輪融資。達觀數據的個性化推薦系統,對用戶有針對性地推薦其感興趣的內容,同時對用戶行為作出預測。例如,在新媒體中,對用戶希望看到的內容進行預測,並挑選出符合需求的內容推送。目前,已經有超3萬家新媒體客戶,使用了達觀數據的產品和服務。

“離錢最近”的商業模式:跨界+融合

和其他行業不同,“大數據”從技術概念發展而來,缺乏清晰而直接的變現模式。“離錢最近”的那端,就是必須和實際的業務場景結合起來,才能帶來價值。服務化、雲端化,在垂直的行業應用里產生具體的業務價值,是大數據技術和分析平臺們的目標。“跨界、融合”成為大數據公司的商業模式。

傳統行業的堅冰已經被打破。雲計算的深化和移動開放帶來的數據處理壓力,迫使它們向大數據第三方公司尋求幫助。

當線上營銷開始成為趨勢時,個性化精準推薦越來越被電商網站所重視,百分點也迎來了自己第一個轉型O2O的傳統領域大客戶——王府井集團。2013年,百分點和王府井達成合作,為它提供個性化推薦解決方案,並在2014年,雙方合作搭建王府井大數據平臺,以收集和打通網上商城前後端數據,自建流量和業務分析模型等。

為了讓行業客戶能夠整體打造大數據解決方案,2015年,百分點推出了BD-OS大數據操作系統。它把底層大數據技術標準化,提取數據解決方案和接口,讓用戶能夠把大數據技術和應用直接對接起來。

在移動應用數據分析領域,TalkingData在遊戲後進軍的是金融業,為客戶提供移動應用數據資產管理服務。同時,TalkingData本身在移動端累積了大量的數據資產,會將數據進行清理、轉換、脫敏隱私保護,加標簽,對接給客戶。

平臺上,現在已經有幾百家大數據應用公司和它展開了合作。尤其是垂直到細分領域的營銷、銷售、社交數據等。比如,在地產領域,就有專門做商業地產選址的應用與合作。為了完成產業閉環,設立了一支人民幣基金和一支美元基金,專門投資海內外的大數據技術和應用公司。

與外部公司合作進行垂直行業應用開發,這同樣也是左磊的選擇。他透露,聚合數據已經在廣告營銷、標簽化服務等應用上進行了合作開發,並且成立了投資基金,專門投資公司主營業務上下遊的大數據技術和應用企業。

而它們切入傳統行業,也一反當年傳統IT公司的習慣,直接從企業的業務應用入手。“我們現在去談合作,只從業務部門切入。”崔曉波說。針對業務,去闡述大數據技術和服務,能給企業業務帶來什麽樣的變化,解決什麽問題。

一個尚沒有巨頭的領域

雖然有著巨大需求和資本的支撐,大數據行業在國內,仍然是處於起步的階段。細分領域內的部分走在前面的公司,已經逐漸顯露出未來獨角獸的姿態,但是在整個行業內,仍然缺乏一家能夠和Tableau、Palantir等相比擬的行業巨頭。

數據源及其獲取方式仍然缺失。事實上,仍舊有大量敏感性的數據存在於政府的手中,無法與外界共享。同時,也有很多大型企業,將數據視為核心的無形資產,在數據隱私保護和安全性問題無法得到信任之前,它們甚至不肯將之對大數據第三方服務公司開放。

盡管已經是國內數據源領域比較領先的公司,聚合數據也仍然要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和客戶,還處於一個增加信任和了解的過程中。”左磊說。而為了擴大數據源,聚合數據和運營商、電力等都展開過合作,但是左磊認為,這還遠遠不夠。他期待,政府將會開放更多的數據。

對於自有的數據,大型的互聯網公司和傳統企業,未來或許還是會更傾向於成立自己的大數據部門。但是這並不是第三方數據公司們擔心的事情。他們面對的,還有一個亟需打開的廣闊的中小企業市場。

“中小型公司的需求是最為巨大的。”劉譯璟說。開發自己的數據系統,擁有自己的數據分析師和技術團隊,而這樣的成本是中小企業所難以負擔的。而對於急於發展的它們而言,這也並不是它們所必須擁有的核心業務技能。因此,尋找第三方服務商,節省自己的資金和時間,逐漸為更多的企業所接受。而相對的,高級數據分析的能力,在國內,只有部分領先互聯網和大型企業才具有,而更多的公司,在技術、人才等門檻上,首先就受到了限制。

盡管中小公司或許會存在客單價還較低的問題,但是為數據價值付費的方式,已經逐步為它們所接受。

“國內創業者們的接受和學習能力是非常快的。”張溪夢說。他對創業家&i黑馬透露,GrowingIO的產品目前總體付費比例在8%-9%之間,客單價從5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客戶主要集中在A輪以後的中型公司之中。而且,諸如智聯招聘等大型公司,現在也已經成為GrowingIO的客戶。

但是在國內,技術創業談何容易。崔曉波每次在國外考察,都感嘆於對方在技術、數據等方面的開放程度,以及資本市場的成熟。“現在市場還是個非常早期的階段,很多方向也並不明確。而且,大的平臺級公司已經完成了布局,也許將來更多的機會是在垂直細分的領域里。”他說。

高額的人才成本,業務場景的缺乏,理想和落地的距離,仍然阻礙在大數據公司們的面前。《2015年中國大數據發展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15.9億元,它的背後,是個萬億級市場。但是,它們面對的,還有那些價值幾十億、百億美金巨頭們對市場的虎視眈眈。

但這未必不是件好事。只要在數據處理和分析方面具有自身的優勢、最好自己的市場,有朝一日,能夠整合,也是不錯的選擇。而在未來,我們可預測的是,基於影視、網絡,數據可視化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在垂直領域中,交通、醫療、物流、保險、農業,各種更加細分、實質性的落地應用將不斷湧現。

*本文為B2B圈原創,作者楊潔(微信號:Jieyang0219)。推薦關註2B與創業服務公眾號:B2B圈(微信ID:b2bcyj)。轉載請後臺回複“轉載”獲取轉載格式。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wxid_u2lbodlijhsk21_1469771381829_16

大數據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02

「潭雅神」奇蹟背後,關鍵推手解密 稻田邊的兆元機械王國

2016-08-01  TWM

敢拼,就有路!

智慧機械聚落揭密!「潭雅神」六公里的奇蹟 直擊心臟基地》為大台中工業區貢獻六成產值一個台灣新兆元產業即將誕生!它所蘊藏的國際競爭力,以台中方圓六公里「潭雅神」(指潭子、大雅和神岡三區)聚落為根據地,從稻田邊一棟又一棟的鐵皮屋出發,瞄準航太產業與智慧機械領域,步步進擊。

當亞洲矽谷計畫面臨新創圈質疑臨時喊卡,七月二十一日,行政院拍板通過「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成了蔡英文政府五大創新產業打頭陣的最新亮點計畫。

攤開最新機械業產業年鑑,台灣二○一五年總體機械業產值近九千七百億元;今年,很有可能一舉飛越兆元門檻。

「這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商機。」台灣老字號工具機大廠、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眼中閃閃有神。點名的兆元機會,指的是未來二十年國際民航機訂單高達五.六兆美元的商機,台灣有強大的精密機械基礎,尤其是大台中的機械聚落,競爭力勇冠全台,這些台廠若能積極在關鍵零組件領域加強練兵,就算只吃到五兆美元大餅上的芝麻,就足以攻下國際航太製造市場的一席之地。

潭雅神聚落裡的台廠便是其中最積極地瞄準這些迷人「芝麻」的代表,裡面所隱藏的高手,個個身手不凡。

依據台中市政府經發局的數據,潭雅神聚落中的廠商家數只占約一成,卻貢獻了近四千七百億產值,占台中以機械為大宗的工業區總產值近六成,可說是台中大肚山下黃金縱谷的「心臟」區域。(見上圖)

隱形冠軍的升級之旅

跨入智慧機械與航太 搶兆元商機在這片方圓六公里的心臟地帶,有把工具機重要零件刀庫,做到世界第一的隱形冠軍德大集團(見六十四頁),有電動車指標品牌特斯拉(Tesla)不能沒有的關鍵供應商富田、和大,還有替美國波音七三七,甚至七八七「夢幻客機」加工引擎機匣與機翼等精密零件的千附;連最新接獲馬來西亞油棕(終端產品為棕櫚油)客戶農業空拍監測大單的經緯航太(見七十頁),各式無人機的組裝生產與機棚,也都匯集此地帶。

這個兆元產業的誕生只差臨門一腳,身為台中大家長,市長林佳龍也意識到這是未來台中產業的發展引擎。傳統的黑手產業,這一次,將有機會以跨足航太之姿,而啟動一趟升級之旅。龐大五兆美元商機,是一塊大誘餌,驅動著產、官、學界都動起來了。

一四年時,台灣航太業產值約八百七十億元,這個數字只占全球○.四%,一五年就成長到九百一十五億元,未來四年更有產值倍增的商機。

「台灣現在只吃到一塊大餅掉的芝麻的一點點。」身為台灣航太產業的領頭羊、漢翔副總經理杜旭純不諱言,台灣工具機過去較少機會接觸航太大廠,但是如今只要花一、兩年取得航太認證,就有機會將產品賣向全世界,且一旦切入,未來訂單能見度至少達五到七年,「廠商當然不要只在游泳池游二十五公尺競爭,更要游向大海。」工具機公會副理事長、東台精機董事長嚴瑞雄觀察,漢翔在十八年前第一座生產民航機用引擎機匣的工廠,當時供應商中,台灣工具機廠商的比重只占一成,等到二廠蓋好時,已提升到兩成,到了今年新建的第三座廠房,台廠比重已攀升到八成。數字會說話,台灣工具機已有切進航太實績與能耐,未來確實很有機會。他也挑明說,「台灣工具機目前只打進航太三級供應商(Tier 3),要往一(Tier 1)、二級(Tier 2)供應商突破。」工具機、精密機械業的升級當然不是一蹴可幾,「航太加工要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價值,工具機扮演重要角色,」航太公會總幹事閻鐵麟解釋,航太多採用超合金、鈦合金等特殊材料,因材料昂貴,生產前若能透過智慧軟體先模擬運算,對航太廠可確保生產過程中不會有損失,並且用最有效率的方式製造。

過去,台灣工具機有四成客戶在汽機車產業,若能取得航太認證,有助於進軍航太高端設備,擴展到航太機械的新市場和新客戶;這不僅僅是技術的升級而已,背後帶動的也是產業智慧化、產值成長的躍進。

怎麼做?潭雅神聚落裡的台廠已經在找答案。

潭雅神聚落積極備戰

引進聰明軟體 挑戰打國際盃七月六日,我們來到台中市福華飯店,參加潭雅神工業廠商協進會的理監事閉門會議,一窺這個心臟聚落的最新動態與轉變。

成立不過三年的潭雅神工業廠商協進會,現約有兩百六十家企業會員,包括百德、東台、亞崴、高鋒、永進等工具機大廠,以及特斯拉馬達獨家供應商富田,都是會員,總產值上看千億元。

三年來,協進會理事長、德大董事長黃耀德一直想做一件事,便是整合當地機械加工廠資源,成立溝通平台,用母雞帶小雞方式,引進工研院智慧軟體等最新技術,協助聚落裡的廠商取得航太認證,朝附加價值更高的航太聚落轉型。

一直以來,德大是和工研院工具機中心合作最密切的中部機械業者,近年來,雙方把合作中心放在導入各種「聰明軟體」。

首先是拓樸結構優化。透過量身打造的軟體,電腦可幫忙計算載重、尺寸、力量等設計資訊,讓業者能用最少的材料做出最大的強度與剛性,德大導入後,「只要花十分鐘計算,一年光機器減重的材料費可省五百萬元。」黃耀德透露。

又如切削優化軟體。導入之後,德大得以縮短二○%加工時間,還有降低刀具磨耗等好處。

再來,台灣機械產業向來單兵作戰,超過九成廠商是只專攻單一領域,扮演單一供應商,只專攻自己擅長的加工製程,但對組裝廠來說,各供應商製程安排無法操之在己,儘管個別供應商的製程加工時間不用一小時,卻為了彼此的等待造成低效率。

「統統在等來等去,多少等待浪費。」為解決問題,黃耀德去年起,和工具機中心合作開發優化管理的企業資源規畫系統(ERP),透過設備感測技術掌握機台排程、產能等資訊。

「供應商效率越高,對產品交期和競爭力越有利。」工具機中心經理梁碩芃觀察,目前資料介面已開發半年,今年就會結案,未來德大準備全面推廣到往來的上百個供應商。

黃耀德的盤算,透過這套系統,先讓自家工廠的機器生產升級,提升生產效率和競爭力之後,再擴大到全供應商甚至整個聚落。如此,才能讓台灣機械業擁有到國際舞台打國際盃的本事。

產官學跨界聯盟成形

產業結盟背後 政府負責招東風其實不只潭雅神的企業,大台中、甚至全台企業都在積極備戰。去年底,台灣航太業兩大龍頭廠漢翔、長榮航宇,就已正式和工研院機械所、工具機中心技術研發團隊(I-Team)及工具機聯盟(M-Team)簽約,共同成立「航太工具機產業技術大聯盟」(AIM)。

今年六月,漢翔再攜手長榮航宇、中鋼、台塑集團等二百二十家業者正式成立航太聯盟(A-Team 4.0)。這個聯盟擁有資本額破五千億元、營收逾兆元的實力,瞄準的正是用「異業結盟、同業分工」等打群架方式,有意一舉整合台灣智慧機械製造與材料能量,進軍全球航太供應鏈,挑戰躋身波音、空巴等國際大廠的一級供應商。

聯盟的背後,也有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角色,他們都積極想用政策利多替業者招來「東風」。

在中央,總統蔡英文喊出七百億元的國機國造計畫,這是台灣機械業的練兵機會。

不只如此,蔡英文六月中在前瞻智慧機械與航太論壇站台時強調,台灣要發展智慧機械、航太,有效整合產業、政府、學校、法人這四股力量,讓台灣靠技術力走向全世界,「台中扮演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推動智慧機械之都及航空零組件聚落,是第一順位政策,」林佳龍也呼應小英政府的期待,台中的精密機械業,擁有世界級的產業競爭力,而智慧機械和航太,則是具備相乘效應的最佳拍檔和火車頭。林佳龍信誓旦旦地說,航太產業總部和園區計畫整合產、官、學、研進駐,「中部二十八所大學,大家都有份,不是說假的。」台中市政府經發局局長呂曜志補充,台中水湳經貿園區和清泉崗機場也將打造航太產業總部、園區。未來,包括軍機、民航新飛機的零件加工,或舊機整機、航太關鍵零組件的維修,都是可行方向;智慧機械部分,潭雅神聚落也計畫再新增兩個機械園區,預計增加逾兩百億元產值、近七千個工作機會。

產、官界勾勒的藍圖看來迷人,然而機械業要成功跨入航太機械最關鍵所在,還是人才。

「產業升級第一個問題,人才從哪來?」潭雅神工業廠商協進會理監事閉門會議,特別請來中華民國技職教育暨產業發展協會祕書長歐文龍,力推「航太精密機械產學合作專班規畫」。

歐文龍說,精密機械的頂尖大國||德國,培育未來的人才是讓產業與上千個大學相關科系,共同討論出方向,據此規畫課程,以吻合業界需求;但台灣迄今仍欠缺航太與機械整合專才。業界解決的方案,就是跟學界合作,合推產學專班。

勤益科大準備開設的航太精密機械專班就是剛出爐的新案例,希望拋磚引玉協助台中機械業培育航太機械人才,目前進度已送台中市府,最快明年九月就能入學。

人才是未來成敗關鍵

業者主動走進校園 打造種子部隊不只如此,業者也主動走進校園,經緯航就是典型代表,除了積極與全台超過十個航太相關系所技術合作,董事長羅正方更和台南長榮大學合作,布局未來人才。

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透露,現正規畫成立無人機應用學士學程,預計招收四十位學生,由經緯航提供獎學金,培育操控無人機的飛手等未來人才,只等教育部通過,最快明年正式招生、九月入學;對經緯航來說,等於是投資未來打國際盃的種子部隊。

春江水暖鴨先知,儘管產、官、學都已瞄準航太與智慧機械產業,布局最新的技術、人才與策略,但這個新兆元產業不是沒有挑戰。

漢翔董事長廖榮鑫這麼形容,台灣產業就像水裡的飛魚,想降低成本,海面卻有凶狠的鬼頭刀(中國等新興國家)伺機在後;為了躲避捕食,企圖飛離海面一躍而上提升附加價值時,上方又有白腹鰹鳥(歐美日等製造大國)朝下盤旋撲擊。

「台灣供應鏈如何再往上提升?」千附總經理賴志明就提醒,台灣不應只把自己局限在全球航太供應鏈最下端的零件加工製造角色,只靠高性價比的製造成本優勢賺辛苦錢,而是要思考如何透過政策帶動所創造的機會,好好練功,藉此打造出更多通過航太認證的新廠商。

肩負國機國造政策任務的漢翔,扮演粽子頭的角色,若能成功串連台灣供應鏈一起打群架主動出擊,用品質和交期吸引國際大廠下單,甚至向上爭取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更高的系統模組,甚至含金量更高的共同開發訂單,屆時,才是精密機械產業羽化成蝶蛻變時刻的到來。

機會和挑戰只有一線之隔,只要持續發揮鐵皮屋下堅持到底的打拚精神,不斷朝產官學研整合精進,台中方圓六公里的潭雅神的奇蹟,就有機會在台灣各處遍地開花,讓稻田邊長出一座堅不可摧的兆元機械王國。

撰文 / 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26

怕孩子太宅的老爸×失意老闆×亞斯伯格症患者 席捲全球的精靈寶可夢 推手竟是三個中年大叔

2016-07-25  TWM

一個擔心孩子宅在家裡不出門的軟體設計師,一個失意許久、尋找出路的遊戲開發巨匠,一個從小愛抓昆蟲的亞斯伯格症患者,創造出史上最驚人的AR行動遊戲,他們如何寫下這個改變世界的奇蹟?

「皮卡丘,拜託你了!」這句話,跨越二十年的光陰,從一九九六年在電玩遊戲登場開始,透過卡通、周邊商品及動畫電影,讓這個在台灣被稱為「神奇寶貝」的「精靈寶可夢」,與故事裡萌樣無敵的看板怪獸皮卡丘,一路串起八○、九○、千禧世代族群的孩童回憶;如今,更是躍上手機螢幕,來到現實。

今年七月六、七日,日本遊戲大廠任天堂與美國手機遊戲開發商Niantic,分別在澳洲、紐西蘭、美國宣布推出「精靈寶可夢GO(Pokémon GO,以下簡稱寶可夢)」遊戲,很快地,瘋狂現象席捲全球。

暴紅,從澳洲蔓延警局、墓仔埔 都出現玩家足跡各國電視新聞、社群網站,密集報導各種怪象:玩家們集體拿著手機左顧右盼,甚至衝進警局、闖入墓地。大白天,一夥人在美國紐約中央公園集體狂奔,在夜裡,有人頂著不到十度的低溫站在戶外,只為能在現實世界中,透過手機螢幕找到一隻虛擬的「寶可夢怪獸」。

有玩家為此掉進池塘、有駕駛盯著手機而出車禍,澳洲警局大聲呼籲玩家「不要進警局抓穿山鼠(一種寶可夢怪獸)」、美國高速公路掛上了「開車不玩寶可夢」的警告牌。

這款由任天堂發表的AR(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手機遊戲,沒有大舉宣傳、未經明星站台,卻在一夜之間獲得空前成功。隨著陸續開放各國上線,截至七月十二日,遊戲每日活躍用戶數突破二千一百萬人,超越熱門手機遊戲「Candy Crush」。

這是任天堂第一次用「內容」而非「硬體」,締造了新一輪的遊戲霸業。

這也是任天堂社長岩田聰在生命結束前的最後遺作。當成千上萬的群眾熱情交流「寶可夢」之際,任天堂合作夥伴Niantic亞太總監川島優志,低調地在部落格上傾訴:「岩田先生,我們終於走到這一步了。請您在天上看看,有多少人為了寶可夢走出戶外!」今年七月十一日是岩田聰逝世一周年。這天,任天堂再創巔峰,但人們有所不知的是,這款遊戲的誕生與成功,其實來自於三位想望著「返璞歸真」的中年大叔,在三年多前的一場碰撞。

一個父親的憂慮

要讓「宅」小孩走向戶外

故事的源頭,要從Niantic創辦人約翰.漢克(John Hanke)說起。

二○○四年,谷歌(Google)為了強化地圖功能,購併了由漢克創辦、以衛星地圖技術見長的Keyhole公司,漢克也自此加入谷歌團隊,主導谷歌地圖、谷歌地球、谷歌街景等超夯功能的開發。然而在一○年,漢克卻決定以「內部創業」的模式自立門戶,成立Niantic Labs。

他的大夢,就是「讓人重新走進真實世界」。

「我自己有三個小孩,常常費盡心力希望他們不要黏著螢幕太久。」漢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我認識的父母中,還沒看過誰能不為這個問題感到困擾,更不用提,我自己也常在『螢幕』與『戶外』之間掙扎。」結合自己研發的谷歌地圖與街景技術,漢克率領團隊全力打造以「現實地圖」為基礎的手機遊戲。一二年,第一款地圖實境多人連線遊戲「Ingress」誕生。

去年十一月,《今周刊》九八七期曾經報導Ingress遊戲的創意與效應,並且專訪Niantic元老級成員之一川島優志,他的印象非常清楚,在與漢克面談時,漢克說過兩句令他永生難忘的話:「要改變世界很簡單,讓大家走出家門就可以了。」「走出去,你就可以改變你的世界。」Ingress隨後在安卓(Android)及iOS平台推出,兩年吸引全球逾一千五百萬人次下載,激勵無數玩家走出家門,翻山越嶺地加入遊戲戰局,而在千萬玩家當中,也包括了遠在日本的石原恆和。他是任天堂持股三二%子公司精靈寶可夢(The Pokémon Company)的董事長,負責寶可夢的所有商品開發及授權。

當石原為這款全新概念的遊戲瘋狂時,他也很快感應到Ingress與寶可夢之間的那條完美連結──兩者都是鼓勵人們走向世界。

「石原是我們的牽線人。」漢克解釋,「他認為Ingress與寶可夢能完美結合,建議我們做寶可夢遊戲,並希望一同參與。這個合作案可說是一拍即合。」他更強調:「這款遊戲將回歸寶可夢系列的起源:關於一個孩子去探索世界、發掘寶可夢怪獸的故事。」

失意社長救任天堂

被手遊打趴,從中找契機翻身石原居中牽線,讓正在苦思手機遊戲計畫的母公司任天堂社長岩田聰,終於看見任天堂的曙光。這位才華洋溢的天才程式設計師,求學期間就喜歡用電腦編寫小遊戲讓同學玩,八○年代即開發出頗受歡迎的「氣球大戰」,九○年代也曾參與「寶可夢」遊戲開發。

作為任天堂第四任社長、也是第一位「非家族出身」的社長,岩田聰一上任就不負眾望,一手主導的任天堂NDS遊戲機及體感遊戲Wii,兩次成功的硬體開發,一度引領任天堂走向巔峰。然而,手機遊戲普及重創了任天堂的霸業,公司業績自○九年起一路下滑,即使岩田聰自願將薪水減半,仍難挽回任天堂的頹勢。

近年來,岩田聰苦思如何在手遊世界尋找任天堂的全新生命力,但對於公司營運和個人角色,他曾有感而發地表示:「在我的名片上,我是公司領導人;在我的思惟裡,我是遊戲開發者;但在我的心中,我,是一個玩家。」因此,當石原帶來攜手Niantic的計畫時,對岩田聰而言,宛若是一種遲來的救贖。這個「用一款遊戲拯救公司」的想像,完全貼合著這位失意社長當年進入遊戲產業的原始初衷,這也是他不顧眾人反對,堅持啟動對Niantic投資計畫、全力投入遊戲開發的原因之一。

精靈寶可夢公司是由任天堂、Game Freak和Creatures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因此,要談到「寶可夢」的熱潮,必須論及幕後功臣:Game Freak社長、「神奇寶貝之父」田尻智。

昆蟲迷的底蘊

享受蒐集、飼養、觀察的樂趣許多專家都說,「寶可夢」暴紅主因不在技術、不在硬體,是因為動人的IP(智慧財產),寶可夢、或說神奇寶貝故事裡,老少咸宜又具冒險性的情節,才是讓「寶可夢」獲得廣大回響的主因。

事實上,神奇寶貝故事主角「小智」就是以田尻智為名,小智的對手「小茂」則是任天堂現任董事宮本茂,又稱「瑪利歐之父」。當年,「小智」負責創作故事梗概、「小茂」負責設計角色,兩人從Game Boy遊戲出發,創造了從日本紅到世界、盛極二十年的神奇寶貝。

田尻智從小喜歡在戶外抓昆蟲,常跑到住家附近的遺跡或廢墟中玩耍,並在家裡建造昆蟲收藏館,享受蒐集、飼養、觀察昆蟲的樂趣。據說,田尻智患有亞斯伯格症,但同學們都稱他為「昆蟲博士」。

「童年時,我想要成為一名昆蟲學家,昆蟲太讓我著迷了!」田尻智說。「每當我發現新的昆蟲,都會非常興奮,所以我想要發現更多昆蟲。我成長的地方當時是個鄉下,有田、有河、有山,但在開發後,所有昆蟲都被趕走了。樹木年年被砍、昆蟲不停減少,變化非常劇烈。」因此,「在決定做遊戲時,我就感覺到了!打算以此為概念製作遊戲。」田尻智曾表示,「把我小時候做的事,全都結合在一起,就是寶可夢!」神奇寶貝就是田尻智年少時期各種興趣的融合,蒐集與交換昆蟲、玩遊戲、看動畫,一一化作神奇寶貝的底蘊,遊戲中的主角也被命名為「小智」,在戶外獵捕各種奇獸,田尻智說:「基本上,小智就是我的童年。」

谷歌在愚人節試水溫

一個玩笑,孵化殺手級遊戲一三年,漢克與岩田聰敲定「精靈寶可夢Go」計畫,以Ingress為基礎、以寶可夢的故事為設定,結合現實世界的地圖及AR技術,卻具備更易上手的玩法,以及活潑鮮明的遊戲IP。

雖然任天堂打造新遊戲的計畫已開始進行,但岩田聰對這個祕密武器態度低調、未曾公開。

一四年,谷歌倒是在愚人節當天推出《Google Maps: Pokémon Challenge》影片,向全世界「開玩笑」試水溫:「今天我們要宣布一個新職缺及挑戰:神奇寶貝大師!挑戰者必須在手機的iPhone或安卓系統上,使用谷歌地圖探勘各種地形,而且找到每一隻野生寶可夢!」一個玩笑影片,卻在網路上瘋傳、引發廣大回響,玩家們鼓勵谷歌研發這款遊戲。「谷歌地圖和寶可夢的結合,就像巧克力和花生醬一樣速配。」漢克說:「人們簡直愛死它了!」今年七月,遊戲推出,數據證明了一切:「寶可夢」遊戲上市一天內就登上安卓及iOS應用程式下載榜首,一周後突破千萬下載量,推升任天堂股價翻漲逾倍,市值躋身日本前二十大。

「過去這一周的經歷像是充滿腎上腺素!」漢克近日對媒體表示,「我們都有些疲憊,但又不可置信這一切如此美好,沒什麼可抱怨的。」雖然是免費遊戲,但專家指出,遊戲商城銷售、遊戲周邊商品、業外收入,以及專用穿戴藍牙裝置等營收,都可望為三家公司帶來強大的收益挹注。

商機從線上到線下

將開放在特定地點置入廣告漢克證實,「寶可夢」會陸續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上市(但目前尚未在台上市),未來也將允許商家在特定地點置入廣告,增加廣告主在虛擬遊戲中的曝光機會,並提高真實世界的來客量,讓人們的消費行為從線上延伸至線下,帶動整體經濟。

一五年七月,岩田聰因癌症與世長辭,他沒能看見自己賭上名聲的最後一搏,人們不知道他其實從三年前就開始布局,還全力促成任天堂對Niantic的注資。在他去世一個月後,Niantic自谷歌獨立,隨後任天堂與Game Freak合資二千萬美元投資Niantic。

一年後的這天,川島在對岩田聰的紀念文上這麼寫道:「希望『寶可夢』能成為讓玩家發現世界美好的契機,與現實世界建立新的關係。」這段話,為這遊戲的背後意義寫下注解。

對漢克而言,他終於看見每個人都走進真實世界;對岩田聰來說,「寶可夢」是這位天才遊戲設計師的完美遺作,無論生前遭受多大的責難,「任天堂史上首度不靠硬體開發就讓股價狂飆」的印記,對他更別具意義。

而對田尻智來說,雖然傷感都市化之後,人們不再有戶外獵奇的機會,但這款遊戲卻讓神奇寶貝在真實世界栩栩如生,帶著世人重啟探索世界的熱情,如今看來,初衷已成。

三位中年大叔返璞歸真的想望,加上萌樣無敵的寶可夢,交織出一個驚天動地的遊戲奇蹟。內容為王、硬體退位、擴增實境商機可期……,在這些產業面的解讀之外,更大的啟示,或許還是科技必須回歸人性。

寫奇蹟!全球宅宅瘋寶可夢上架第一天,即登上App下載冠軍;推出2天,美國安卓平台的覆蓋率達5.16%,安裝數超越交友軟體Tinder。

玩家每天在遊戲上花費的時間長達43分23秒,超越社交通訊霸主what's App。

上市一周,下載量即超過1500萬次。

任天堂7月19日的股票成交量破7000億日圓,創下日本東證股市最高紀錄。

從7月6日發行至7月19日止,任天堂股價漲幅高達120%,市值來到4.5兆日圓(約1.3兆新台幣)。

怪象多!總統、搶匪也參一咖7/6 寶可夢遊戲在澳洲、紐西蘭開放7/7 澳洲達爾文警局發出聲明,請玩家不要到警局內抓寶可夢,並注意交通安全7/8 美國一女性在河邊尋找寶可夢時,意外發現無名浮屍7/9 伺服器癱瘓,Niantic宣布延後寶可夢開放其他國家7/11 美國密蘇里州發生搶匪利用寶可夢,吸引玩家到偏僻處後搶劫7/14 以色列總統里夫林在臉書分享遊戲截圖,總統府辦公室中出現寶可夢「喵喵」;以色列國防部警告軍人不要在軍營玩寶可夢美國加州兩位玩家玩遊戲時,跌落懸崖;紐約州有玩家開車時玩遊戲,因而發生車禍7/15 科威特內政部官員聲明,嚴禁玩家用寶可夢接近政府和軍事重地7/16 大量韓國玩家湧入南北韓邊界束草市,收服寶可夢

怎麼玩?一支手機就搞定

「精靈寶可夢(Pokémon GO)」利用手機定位及AR技術,以現實世界為舞台,收服出現在各地的寶可夢怪獸。

玩家必須外出找尋,還可與其他玩家切磋交流。遊戲目的,大致可分為「收服」、「升級」、「戰鬥」三大類。

「收服」

按照手機中的地圖於指定定點尋找寶可夢(定點通常是地標、商店或觀光景點)。

若有寶可夢出現,手機會發出震動提醒,這時按著螢幕中的寶貝球,朝寶可夢方向滑動,即可捕獲。

「升級」

可利用道具讓你的寶可夢升級,以增加戰鬥力和體力。

玩家等級會因為遊戲進行而提升。

「戰鬥」

對戰不是隨時都能進行,必須走到地圖中的「GYM」(競技場)才能戰鬥。

玩家要先從紅、藍、黃三隊中擇一加入,每個「GYM」也都會由不同顏色的隊伍占領。

玩家可與不同隊伍進行挑戰,也可與隊友切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518

前五大熱賣國片,郭玉清壓中兩部 《我的少女時代》吸金25億幕後推手

2016-07-25  TCW

費用超支,他敢扛;不保留原創團隊,他寧可推開機會,郭玉清對導演的信任,讓他投資的國片紅遍亞洲。

韓國男星宋仲基六月底來台,開金口演唱《我的少女時代》電影主題曲〈小幸運〉;天后蔡依林在中國巡演,也唱了這首歌;十一月,這部電影將攻進日本市場。在現在院線換檔如換衣服的年代,《少女》一片的效應,居然一年之後還在亞洲「燒」,讓業界嘖嘖稱奇。

至今在全球吸金超過新台幣二十五億元,《我的少女時代》被視為是史上擴散效應最強的國片。良人行娛樂文創公司董事長郭玉清是這部電影的關鍵推手,從不接受媒體訪問的他,給了《商業周刊》獨家專訪。他為人低調,卻是近年台灣影視業的活躍金主。

相對於電影的熱,郭玉清顯得很「冷」。他身穿牛仔褲與帆布鞋,話不多,一個問題得思考十秒鐘才開口。採訪過程裡,他沉思、抓頭、起身泡茶、在房間裡來回踱步。

錢投下去就尊重導演

不干預,讓電影得以原味

二〇一一年起投資電影,其中《大尾鱸鰻》和《我的少女時代》攻下台灣電影史上的票房前五名,等於他僅花五年就壓中兩隻「金雞母」。相較於大多數電影投資方得沉潛多年,為何郭玉清有辦法在短時間出線?

他尊重原創,無條件給予支持。電影製片人葉如芬分析,台灣的金主可略分為兩種,一種是「放任型」,投錢後便消失人影;另一種則是「不懂裝懂型」,干涉劇本、提供錯誤想法。「但郭玉清兩者都不是,他尊重電影人。」導演朱延平也對他讚不絕口:「他很相信人,合作起來沒壓力。他是看人投資,這點很厲害。」

當偶像劇教母陳玉珊想改拍電影、找不到投資方時,他看中陳玉珊曾拍攝多元戲劇作品,擁有抓緊大眾觀眾口味的能力,二話不說力挺到底。

兩年前,在《我的少女時代》開拍前,郭玉清在上海碰上浙江華策影視公司副總經理傅冰心,熟識多年的兩人決定開啟合作機會,那時傅冰心連劇本都沒看,便一口答應投資,並建議合拍。郭玉清說:「還是不合拍吧!讓導演、編劇等主創人員來做。」他的婉拒,就是為了保護原創。

又如,《我的少女時代》原製作預算五千萬,拍攝時超支兩千多萬。郭玉清聽聞後只有一句話:「給導演拍。」他甚至召集各方投資人表明,如果之後賠錢,他願意自行吸收超支成本。「他太善良了,從來沒看過這樣的老闆。」朱延平認為,他的信任,讓電影製作回歸到「最純粹的本資」。

不干預不會擔心血本無歸?郭玉清認為,這個行業是高度專業分工,難道還要自己寫劇本、打燈光、剪接才算有把握?尊重導演,讓導演做想做的事,這是他的信念。

偷聽鄰桌練市場嗅覺

惜才、懂觀察都學自「魁哥」

疼惜電影人,跟他在影視大亨楊登魁身邊工作十多年有關。一九八九年,《悲情城市》一舉拿下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在動盪不安的年代,楊登魁、導演侯孝賢和吳念真在得知獲獎後,興奮的在半夜跑到一個廣場升國旗、大唱國歌。遠在他鄉怎麼會有國旗?「他們自己帶過去的。」郭玉清回想這段過往,「我聽到這樣的故事,心裡是滿滿感動。」

另一個故事是,在電腦未普及的年代,當時也沒有大數據做票房統計,若想知道電影是否熱賣,方法就是研究早場電影。「那時大夥人去電影院旁的咖啡廳坐著,只要看散場時人多不多,以及他們的臉上表情,就知道有沒有中了!」郭玉清轉述楊登魁的分享,原本拘謹的他,突然話變多了。

平時,郭玉清會自己做大量市場調查,也從周邊生活觀察起。例如吃飯時拉長耳朵聽隔壁桌說些什麼;或是與同事、孩子的同學等各年齡層聊天:「最近喜歡看什麼?都在關注什麼?」他一有空就看電影、閱讀小說,種類不限,今年五十二歲的他,用眼太頻繁,最近近視還加深了一百度。

自己下到市場做功課,源自於他從一九九三年就投身電視廣告業務,更是台灣在有線電視頻道投放廣告的先行者,二十多年,面對食品、電信和房地產等各行各業的企業主,累積市場觀察能力。現在他一頭栽進電影界,依舊保有市場敏銳度。

有記憶點就是好片

不跟風,看重作品的價值

良人行策略長陸漢霖說,相較於多數投資者的「追高殺低」心理,習慣找趨勢浪頭,郭玉清倒是常提醒:「觀眾的口味變化很快,當大家都一窩蜂投注某一類,就不用瞠混水了!」拿到劇本時,郭玉清也用市場角度思考:「這部片的觀眾會是誰?他們長什麼樣子?這部片的存在價值是什麼?」

什麼樣的故事吸引他?「讓觀眾大笑三、五聲,出電影院還能有記憶點!」他舉例,《大尾鱸鰻》中的台詞:「冰的啦!」 (音同台語:「翻桌啦」),已深植觀眾人心,「無論電影賣不賣,對我來說這就是好片!」偏好喜劇題材的他,目前正在籌備古裝喜劇片,預計到中國拍攝。

在他辦公室的位子後方,有一幅來自老家苗栗通霄的土地公廟圖像。「這是土地爺爺,以前跟著媽媽拜拜,開了公司後,就去拍照,把照片放大。」鄉下長大的郭玉清,對本土文化有濃厚情感,每每看著圖像,讓他的心更安定。

今年以來,許多中國電影人來台灣找他,急問他手上有哪些電影要開拍。習慣低調的他對於自己正紅,還是很淡然,繼續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郭玉清

出生:1964年

學歷:中州工專(現為中州科技大學)

經歷:柏合麗娛樂傳媒集團股東、玉春雷娛樂文創公司董事長

現職:良人行娛樂文創公司董事長

撰文者李雅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99

雙面CDS:是信用風險“保單”,還是金融危機推手

在廣西有色集團成為銀行間首家破產清算企業後,用來對沖信用風險的金融衍生產品要在中國落地了。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下稱“交易商協會”)9月23日連發六份有關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指引文件,標誌著從年初就開始流傳的CDS(信用違約互換)重啟計劃成真。

在中國信用債違約如今成為常態的背景下,CDS的推出被認為恰逢其時。但另一方面,CDS由於曾被指是美國次貸危機的重要推手而飽受爭議。

《華爾街日報》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並蔓延後刊文稱,由美國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已進入一個更為嚴峻的階段,導致諸如AIG(美國國際集團)等機構陷入困境的已不再是次貸支持證券,而是CDS(信用違約互換)等金融衍生產品。

一名金融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任何金融工具都有其“善良”與“邪惡”的一面,CDS在對沖信用風險方面確實有不小的作用,但如果管理不得當,也可能成為金融危機蔓延的重要推手。因此,中國版CDS如何在解決信用風險管理的實際需要和投機對賭兩者間取得平衡,避免重蹈美國次貸危機的覆轍,是擺在眼前的首要問題。

對沖風險又添“新成員”

交易商協會此次正式推出了兩款CRM(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新產品:CDS和CLN(信用聯結票據),並隨之出臺了對應的業務指引。

簡單來說,CDS就是一款用於主動管理信用風險的工具,即信用保護的買方和賣方通過交易實現信用風險的轉移。同時,CDS也是一份雙邊法律合約,供交易雙方約定好各項交易細節,包括參考實體、信用事件等。參考實體一般是雙方約定的一家或多家企業,信用事件是約定應賠付的情況。

比如,A公司購買了B公司發行的債券,擔心B公司未來可能無力償還,這時C公司對A公司說,我跟你簽個合約,你給我一年的保護費用,如果B在這個期限內無力還債,就由我來賠付。這個合約就是CDS。

CLN則是CDS與傳統票據的結合,由債權人通過發行票據的形式與多個主體進行CDS交易。與CDS不同的是,CLN是一對多的憑證類產品,而非雙邊合約,且創設成功後能在二級市場上交易流通。

舉例來說,A買了B公司的債券,擔心B無力還債,需要一個針對B公司的信用風險保護,但是由於B公司發的債券有點多,一個擔保公司接不住這麽大的盤子。所以,A公司就創設一個產品,該產品是以B公司作為參考實體的信用保護憑證,讓多方來認購,也可以將認購的憑證轉賣給其他人。同時,A公司支付利息和保護費用作為認購方的投資回報。如果在產品期內,B公司發生了信用事件,那麽認購的本金就用來賠償A公司的損失,這個產品就是CLN。

CDS和CLN主要區別體現在:CDS是雙邊合約,不能轉讓,且無現金擔保;CLN是一對多合約,可以交易流通,有現金擔保。

早在2010年, 交易商協會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正式發布推出了CRM,填補了我國信用衍生產品市場的空白。可以說,伴隨著CRM的推出,我國信用衍生品市場就此建立。最初,CRM主要有兩種產品,分別是信用風險緩釋合約(CRMA)和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W)。截至2014年11月,已有CRM交易商47家、CRM核心交易商26家,以銀行和券商為主。

但是由於市場參與主體過於單調,而且那時國內債市還未打破剛兌,鮮有違約,定價機制不完善等問題,CRM市場尚未火爆,就陷入停滯狀態。

CDS的美國“玩法”

CDS在中國尚屬新生事物,但在美國這樣的發達金融市場,早已有了一套成熟的“玩法”。

CDS誕生於1993年,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下稱“埃克森公司”)因為一艘油輪發生原油泄漏事故,面臨50億美元的罰款,於是向摩根大通銀行要求貸款。

然而,這筆貸款不僅利潤極低,且會占用摩根大通的信用額度,銀行還要為此留出一大筆資本儲備金。

為解決這一問題,摩根大通向歐洲重建與發展銀行提出,每年向該銀行支付一定的費用,而該銀行將承擔埃克森公司這筆貸款的信貸風險。換句話說,如果埃克森公司無法償還貸款,歐洲重建與發展銀行則承擔摩根大通的損失。如果埃克森公司沒有違約,那麽歐洲重建與發展銀行則會有不錯的收益。

這是CDS的誕生樣本,這一方式得到了美聯儲的認可。1996年8月,美聯儲正式允許美國銀行使用信用衍生品,並統一銀行根據信用風險轉移的情況來降低資本儲備,其最低程度可以降低到風險資產的1.6%,也就是認可了銀行利用CDS解放儲備金的做法。

CDS誕生的初衷是風險管理,而隨著信用違約互換的發展,另一個投資功能也逐漸衍生出來。在海外,CDS常常會被對沖基金、投資銀行等用於對賭某家公司未來是否會破產,而交易者並不真的持有該公司的債券。因此,CDS成了一些金融機構投機和套利的工具。

在好萊塢電影《大空頭》中,對沖基金經理Michael Burry重倉做空MBS買入CDS,房地產市場崩潰引發了嚴重的信貸危機,Michael也因此獲得高杠桿的違約保證金收益

其具體原理是,當市場預期參照實體的違約概率上升時,CDS的息差將相應上升,反之亦然。當投資者預期參照實體違約概率下降時,就可以出售CDS。如果預期準確,投資者將獲得投機收益。
美國CDS市場規模巨大,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CDS覆蓋的債券和貸款市場高達約62萬億美元。

“空頭利器”之爭

由於CDS的“不良案底”,年初中國將重啟CDS的傳言一出,就引發了爭議。一方認為,CDS的推出恰逢其時;另一方則認為,國內信用衍生品市場不成熟,越複雜的產品,越容易蘊藏危機。

2014年信用債市場打破剛兌以來,2016年進入了集中爆發期,僅上半年就發生違約近250億元,幾乎是過去同期的兩倍。值得註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破產風險也開始顯現。與此同時,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也趨於上升態勢,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啟動。銀監會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今年上半年的不良貸款率為1.81%。

在CDS的支持者看來,以上種種跡象表明,債券市場各類投資者對於風險緩釋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可我國目前的信用衍生產品供給明顯不足。

交易商協會指出,CRM產品的使用可以有效建立風險分散、分擔機制,降低債券的發行成本,熨平信用風險引起的市場波動,實現信用風險的專業管理。

民生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管清友、李奇霖表示,目前債市信用風險事件頻發,“打破剛兌”正在加速,市場非常需要風險分散工具,只要能堵住缺陷,CDS將會迎來快速發展。

中信固收認為,CDS作為一種雙邊合約,定價以無套利理論為基礎,不僅可剝離出信用風險交易,對沖信用風險,還有提高債券市場流動性、價格發現的作用,且本次推出的信用聯結票據產品,或許對我國資產化進程從傳統型資產證券化邁向合成型資產證券化奠定重要一步。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對CDS的推出心存疑慮。一位資產管理公司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信用債打破剛兌,本來是中國債市市場化的進步,“CDS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大同小異,都是將違約產品繼續包裝層層轉賣,也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金融機構牽扯進來,一旦發生系統性風險,後果不堪設想,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便是如此。”

不過,根據交易商協會23日發布的業務指引,此次推出的CDS及CLN兩款新產品充分吸取了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為避免產品在場外市場無序發展,加強了交易報備和標準產品的集中清算,對交易商進行分層管理,在杠桿限制上,核心交易商為5倍杠桿,一般交易商為1倍杠桿。

業務指引原文

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表示,從長遠來看,CDS的發展利於規範信用評級,推動高收益債和高收益債券為基礎資產的資管產品的發展。且CDS定價要求的評級客觀性將對信用評級市場形成倒逼機制,或者出現一批第三方信評機構,虛高評級企業的評級將面臨調整。所以在風險上,CDS的推出是否會帶來類似於次貸危機的風險或者再資產證券化的風險,他認為短期內可能性較小。

在東方金誠金融業務部總經理徐承遠看來,美國次貸危機表明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管理不當也可能會對機構投資者造成危害。因此,對信用風險緩釋工具需要實施適度的監管和自律管理。

他建議,對CRM的創設機構必須作資質限定;CRM應控制標的債務和參考實體,避免過度打包;CRM的創設規模和交易規模應適當控制,避免過度杠桿;CRM的相關信息必須進行充分披露;憑證式CRM應進行信用評級;交易商協會強化對創設機構進行市場化評價。他還建議市場參與者不要介入不熟悉的複雜交易活動,同時嚴格控制杠桿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81

人民幣跌破6.75創6年新低,誰是幕後推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22/1047025.html

十月以來,有一件事讓不少海淘族、留學黨,以及此刻或許正計劃出國遊的你感到糾結,那就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下跌。

今日(21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跌破6.75創下6年新低。同時,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再創6年新低。

你的錢袋子還好嗎?此次人民幣下行的幕後“真兇”到底是誰?

人民幣匯率創新低,外管局這樣說

國慶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下行,無論是中間價還是在岸、離岸人民幣匯率,都創下了新低。

今天(10月21日)早盤,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失守6.75關口,再創1月7日來新低。而到了17時左右,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報6.7717元,刷新逾六年低點,日內跌約240點。

受此影響,在岸人民幣也延續大跌,開盤走低近百個基點,報於6.7470;午後跌幅快速擴大,截至17時跌破6.76。

21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下調0.37%,為8月29日以來最大調降幅度;中間價報6.7558,較昨日夜盤收盤價跌百點,刷新逾六年新低。

是什麽造成人民幣跌了?外管局新聞發言人、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在發布會上表示,最近人民幣走弱主要是因為美聯儲加息預期。王春英表示,美元指數上漲,全球貨幣普跌,人民幣的跌幅相對於其他貨幣並不大,而且人民幣兌一籃子多邊貨幣升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10月以來(截至20日),美元指數累計上漲3%,受此影響,全球主要發達和新興市場貨幣普遍下跌,歐元、英鎊和日元兌美元匯率累計分別貶值 2.8%、5.6%和2.5%,JP摩根EMCI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下跌0.3%,超過100種貨幣兌美元有不同程度的貶值。

而同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和境內外市場匯率累計分別下跌0.8%、1%和1.1%,跌幅在全球範圍內並不大。

過去三年間,澳元的貶值幅度超過了30%,從2013年初1澳元能夠兌換1.05美元,到了2015年末只能夠兌換0.73美元。而英國脫歐後,英鎊更是大跌。

國信宏觀固收統計的數據也顯示,近期人民幣中間價跟隨美元指數升值而貶值,人民幣兌一籃子國幣穩定,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走勢穩定,始終位於94-95的區間。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向記者表示,目前的政策導向是雙邊波動,中國已經做到了可控的貶值,“和其他國家相比,人民幣的貶值幅度是最小的,我們的可控性比較好。”

值得註意的是,20日晚,歐洲央行公布利率決議,宣布利率維穩,且每月800億購債規模將持續至2017年3月底。之前有外媒聲稱,歐洲央行可能開始縮減QE規模,但是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在講話中表示,歐洲央行並無意收緊政策,暫時並沒有削減QE規模的計劃,這使得歐元/美元短期內上演過山車行情,大幅震蕩。

有分析指出,歐元將延長QE,存在貶值預期,英國脫歐也導致英鎊走軟。丹斯克銀行(Danske Bank)研究團隊10月20日指出,目前歐元兌美元已經跌破1.0952點位,未來無論是基礎面還是技術面,該行都認為,歐元短期內將開啟進一步下跌的通道。在非美貨幣集體下行的環境下,人民幣很難獨善其身。

自去年8.11匯改以來,人民幣持續承壓,但央行多次表示,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大,未來將雙向波動。央行在面臨不斷創新低的貶值壓力下,可能會出手幹預匯市,預防惡意做空行為的出現。

這五類人會受影響

人民幣的走勢加劇,也引起了普通老百姓的關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慮該如何抵禦人民幣貶值,是存銀行、買黃金、換美元還是炒股?

記者註意到,人民幣下跌,這五類人會受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60

比特幣一夜暴漲突破4500元大關 主要推手竟是避險情緒?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23/1047188.html

Pbu453646_01.thumb_head

“瘋狂的比特幣”又回來了。

周六(10月22日)晚間,近段時間來走勢相對平穩、單價在4000元/個左右徘徊的比特幣突然發力,一夜之間直接突破4500元大關,來到了近三月以來的最高點。

來自國內比特幣交易平臺火幣網的數據顯示,昨日比特幣開盤價為4288.31元,最低價4286.86元,最高價4555.00元,收盤價4496.68元,日振幅達6.3%,破三個月以來最高價格。今日比特幣價格持續上漲,目前最高價達4575元。成交量也激增,由平時的1萬左右暴增至上午8時的超20萬,看來不少投資者趕在4500點以上勇敢地沖進了市場。

一位資深比特幣玩家告訴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昨晚他在4295元時掛單買入了一個單子,到4300多元時就賣掉了。“當時是擔心隨時跳水,結果就這麽漲到了將近4600元,少賺了200多個點,正躲著哭呢。”

縱觀比特幣今年以來的價格走勢,一天之內振幅在10%以內其實算不上多麽大的新聞。不過,自從今年8月3日最大的美元比特幣交易平臺Bitfinex發生近12萬枚幣被盜的事件以來,這種漲幅還是非常少見的。彼時Bitfinex的大規模盜幣事件引發了全球比特幣價格的大幅下跌,跌幅一度超過了25%。

火幣網COO朱嘉偉對理財不二牛指出,從技術角度來說,比特幣自Bitfinex事件後整體價格逐步企穩回升,9月4日後正式進入標準的上升通道。經過前期多日橫盤調整後,多軍蓄力爆發。本次上漲,幣價在強勢突破阻力位4400後,直沖4575逼近4600元大關,進入新一輪的調整和趨勢。

他進一步表示,匯率因素是長期且底層的影響因素,這一點引發了理財不二牛的關註和思考。

自10月1日央行宣布人民幣正式納入SDR貨幣籃子之後,美元兌人民幣(在岸)匯率連續七日收陽,並於近日再度刷新近六年來的新高至6.7581。尚且不論加入SDR與人民幣貶值的直接關系有多大,至少後者對各個市場的累積效應已經開始展現了。朱嘉偉告訴理財不二牛,這個時候投資者可以考慮配置一些保值和避險資產,例如美元、黃金、比特幣等。

“對美國加息的強烈預期,推動了美元指數大幅走高,黃金價格下跌。因此在黃金配置的問題上,也給廣大投資者出了一些難題。比特幣市場在這一年表現優異,從年初2500元開始起飛,現處於4300元區間。並且自9月起,比特幣的避險功能又逐漸凸顯,價格穩中有升。”他總結道,這才是比特幣近來價格穩步回升、昨夜又出現暴漲的深層次原因。

不過,作為避險資產而言,比特幣和黃金等相比又存在一個飽受詬病的短板,那就是其安全性問題。公開資料顯示,過去5年中比特幣相關創業項目的倒閉,95%都和比特幣被盜有關。2014年2月底,彼時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商的Mt.Gox申請破產,其聲稱的最直接導火索就是“黑客入侵導致丟失了至少85萬枚比特幣”。現在Bitfinex被盜幣的陰影尚未散去,比特幣就作為避險資產而被市場熱捧,但其根本的安全問題其實仍待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8日“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成立大會暨首屆開發者大會”在北京召開。該論壇不僅發布了《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還將開展標準化需求研究,加快制定比特幣核心技術--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團體標準,適時制定相關國家標準,引導和規範我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這無疑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後續是否會繼續高歌猛進?理財不二牛將持續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66

趣店引入資本推手CFO,擬2017年赴美上市融資8億美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17/159848.shtml

趣店引入資本推手CFO,擬2017年赴美上市融資8億美元
黑馬哥 黑馬哥

趣店引入資本推手CFO,擬2017年赴美上市融資8億美元

此次高層的引入很有可能是為其赴美IPO鋪路。

i黑馬訊 11月17日消息,據接近趣店的人士透露,趣店將在近期啟動赴美上市計劃,最早2017年上半年IPO,融資規模預計在5億美元至8億美元之間。另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此次IPO估值可達50億美元。

而趣店CFO楊家康也已經在近期入職據悉楊家康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同時擁有系統工程及金融管理雙學位曾成功操盤多家公司赴美上市是圈內知名的IPO專家。所以此次高層的引入很有可能是為其赴美IPO鋪路。

有趣的是,年初趣店CEO羅敏曾宣布公司已經完成VIE架構的拆分,並打算回國借殼上市。但眾所周知,今年國內資本市場政策風雲多變,使得趣店擁抱國內資本市場的計劃泡湯。

如今趣店已經實現了從校園分期平臺到消費金融平臺的轉型,CEO羅敏在多個場合表示希望將趣店打造成中國消費金融的主要入口。同時除了楊家康外趣店還連續引入美國第五大零售銀行Capital One高管粘旻環在內的多位高管。

資料顯示趣店曾獲得螞蟻金服、昆侖萬維、源碼資本、藍馳創投等多家企業及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今年10,A股上市公司國盛金控通過交易獲得趣店5%的股份根據國盛金控公告,2015趣店凈虧損5.42億元。

而早在幾天前據外媒報道趣店母公司北京快樂時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快樂時代”)正計劃在美國進行IPO(首次公開招股),稱快樂時代已與花旗集團、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瑞士信貸和摩根士丹利展開初步工作。

除了趣店之外,螞蟻金服、陸金所以及拍拍貸等互聯網金融公司也都有可能於明年赴港上市。所以對羅敏來說,順勢而為,趕上這趟互金公司集體上市的順風車,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某些不確定因素。

趣店 趣分期 羅敏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8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