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廣播公司8月10日報道,唐納德·特朗普10日晚在佛羅里達州的一個集會上再次爆出驚人狂言。他告訴支持者們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和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都是“‘伊斯蘭國’(IS)的締造者。”
“IS很敬重總統奧巴馬”,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的一個集會上說,“他是IS的創始人,他創立了IS,而且,我敢說騙子希拉里也是同夥”。特朗普此言一出,集會的觀眾便反複高喊“把她關起來”。
說到奧巴馬,特朗普則故意提及了奧巴馬的中間名,稱他為巴拉克·侯賽因·奧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報道稱,這通常被有些人背地里用來聲稱奧巴馬是個穆斯林的把戲。
“激進的伊斯蘭恐怖主義,”特朗普說。 “人們不喜歡這麽說,我們的總統拒絕使用這個詞語。每當一件事發生時,我一直在說,我不知道他是否會說這一次,然而他並沒有說出來。”
特朗普將矛頭指向了希拉里。“希拉里也不會說”,他說。“她不想說出來,她並不想冒犯奧巴馬,因為如果她冒犯了奧巴馬,不好的事情就會發生在她的身上。壞事就可能發生在她身上,所以她不敢說出來。希拉里害怕說出來。她說過,因為我的緣故她會說出來,但她還是不敢說。但是,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給我們造成了麻煩。這就是問題所在。它是恐怖主義。”
唐納德·特朗普10日晚在佛羅里達州的集會上發言(圖片來源:ABC)
而這已經不是特朗普第一次發言稱希拉里同“伊斯蘭國”有關了。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8月4日消息,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代托納比奇市向支持者發表演講時,就曾指責希拉里•克林頓造就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
特朗普稱,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應為曾任命希拉里為國務卿感到"十分懊悔"。希拉里對中東政策,催生了“伊斯蘭國”恐怖組織並提高了其影響力。
特朗普還說道:"希拉里作為IS的締造者,應當獲得IS的獎賞。"
9日,特朗普在北卡造勢活動時就槍控問題炮轟希拉里,他的發言疑似呼籲擁槍派采取行動阻止希拉里。外界普遍認為,特朗普所言相當於慫恿煽動擁槍派暗殺希拉里。對此,在大選中“充滿偏見”的美國媒體幾乎集體炮轟特朗普。
隨著特朗普最近的麻煩不斷,他的支持率也有所下滑。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比希拉里的支持率落後10個百分點。
BBC認為,競選美國總統的政客一般極其謹言慎行,他們的表態往往字斟句酌,因為任何失言都是要命的。但特朗普不管這些規矩。在特朗普看來,美國大選“受到操縱”,媒體偏袒希拉里。在民意支持率下降時,特朗普和他的團隊正背水一戰。
在參眾兩院的反對浪潮中,奧巴馬政府仍計劃強推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法案。
美國當地時間12日,奧巴馬政府悄悄釋放出一項聲明,表明白宮已正式通知國會將把有關《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的法案送至參眾兩院的議員面前,由於此舉過於悄無聲息,這條聲明差點被媒體漏掉。
具體而言,白宮所發出的是《行政行為聲明》(Statement of Administrative Action,SAA)。根據此前奧巴馬政府獲得的貿易促進授權(TPA),在計劃通過一項法案前,白宮最少要提前30天同國會進行照會和磋商。
不過,當民主黨內的自由派聽到風聲後,誓言要徹底攪黃TPP,而奧巴馬手中所緊握的,除了TPA這張牌之外,可以騰挪的行政資源已所剩無幾了。
自由派民主黨和總統死抗
盡管國會已經表達了強烈的反對意願,奧巴馬仍希望在11月8日大選之後至他卸任的這段“跛腳鴨”時期親力推動國會通過TPP法案。
目前,TPP許多成員國的領導人為推動TPP談判,出於地緣政治等諸多原因,都或多或少地賭上了個人和政黨的政治資源。
根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上周末到山口縣長門市其父親、前外相安倍晉太郎墓前拜祭,在拜祭後,安倍對在場記者表示,他已向亡父立誓,將在秋季的臨時國會上盡全力促成TPP。
此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訪美發表的演講中對美國國會表示,批準TPP與否,是衡量美國信譽和美方認真意圖程度的試金石。
“跛腳鴨”時期也是奧巴馬通過TPP法案的最後窗口期。在白宮發出的《行政行為聲明》中,白宮肯定了奧巴馬將力促TPP在今年年底通過的決心。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則稍後在聲明中表示,《行政行為聲明》是為確保“政府同國會之間可以進行早期協商”。
目前達成的 TPP協議文本共5554頁長,而民主黨和共和黨雙方對目前已經達成的這份協議都表示不同程度的不滿。
在共和黨方面,包括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哈赤所提出的,有關生物制劑藥保護期的問題是最重要的異議。共和黨認為,TPP中對於該生物制劑藥用於研究和開發數據的保護期規定過短。在其他方面,包括有關於煙草公司、美國豬肉和乳制品出口等問題也有待協商。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瑞安以及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克康奈爾(McConnell)均表示,在上述問題解決之前,沒有辦法湊到足夠多的票數令TPP通過。
在白宮發出《行政行為聲明》後,瑞安的發言人斯莊(AshLee Strong)表示,“如同瑞安議長此前數月所強調的,此屆政府的TPP協議仍存在諸多問題,如不解決這些問題,就不會有進一步行動。“
民主黨方面則不滿於TPP在勞工和環境標準的執行方面力度不足,且認為TPP沒有解決例如越南等國所存在的強力操縱貨幣問題。其中,民主黨內的自由派掀起了反對TPP的新一波浪潮:集體簽名反對,為反對TPP而募捐抽空,並計劃舉行全國反TPP主題的音樂會巡演。
“我們要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來阻擋TPP投票。”民主黨眾議員得勞羅(Rosa DeLauro)警告道,“現任美國政府和美國國會仍在為跛腳鴨期間能夠通過TPP而密謀一條路徑,他們會盡可能的在選舉之後通過TPP。”
不過目前也有民主黨人認為,沒必要在跛腳鴨期間太過緊張,因為TPP“看起來已經死了”。民主黨自由派代表、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表示,“我一絲(TPP)脈搏也感覺不到。”
TPA是奧巴馬的救命稻草嗎?
奧巴馬將包括財政部、商務部等在內的重要部委部長悉數派出,仍不放棄在全國贏得TPP的支持。 與此同時,奧巴馬手中只剩下了TPA這張唯一的王牌。
去年,為推動TPP簽署,美國政府希望得到一份“快速通道”授權,即TPA。通過TPA之後,美國國會可以對最終的貿易協議進行贊成或反對的投票,但是無權更改或阻撓上述國際貿易協議。這在國外談判對手降低對美國政治風險的預期方面,是至關重要的。
在發出《行政行為聲明》後,根據此前通過的TPA,白宮將向國會發出TPP法案草案,而參議院中金融委員會等在內的委員會可以對於該法案草案進行“模擬標記”。
原因在於,由於TPA,國會無權修改草案,不過國會可以要求美國政府來這樣做,但雙方需要磋商。
不過考慮到大選等因素,在跛腳鴨期間,由於時間過短,國會恐怕沒有足夠時間進行“模擬標記”,僅會在白宮和國會之間進行密集的利益交換。而在選戰期間,TPP已經淪為美國大選兩黨對壘之間犧牲品。
奧巴馬仍然惦念在離任前通過TPP:正如他所說,“我現在還是總統。我贊同TPP。而且我覺得我的看法更好。”
當地時間8月13日,古巴前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極為罕見地公開露面,出席90歲的生日慶祝活動。他的弟弟勞爾·卡斯特羅以及古巴的“好夥伴”委內瑞拉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與卡斯特羅共同現身哈瓦那的卡爾.馬克思劇場。這是他自今年4月以來第一次公開現身。慶典全程卡斯特羅一直端坐於席,看上去相當虛弱。
卡斯特羅於2008年卸任。早前曾多次在報紙專欄中嚴厲抨擊美國總統奧巴馬。
在勞爾·卡斯特羅的領導之下,古巴和美國的關系有所緩和,但在今年3月奧巴馬對哈瓦那進行破冰性的國事訪問後,菲德爾·卡斯特羅卻撰文稱,“我們不需要美帝送來的任何東西”。
哈瓦那的慶祝活動上回顧了卡斯特羅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包括美國中情局1961年在豬灣對其失敗的暗殺。古巴當地時間12日晚間還舉行了一個大型街頭派對,午夜12點時煙花準時燃放,點亮了哈瓦那的夜空。
90歲高齡的卡斯特羅
偉大的幸存者
“我不是為了政治而生的,”菲德爾·卡斯特羅曾經寫道。“但是從很小的時候起,我所觀察到的事情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那使我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的現實。“
他對於世界最早的觀察始於他的出生地,貧困的鄉間小鎮必蘭。在位於偏僻的古巴東部省份奧蘭特的小鎮必蘭,最知名的景點便是卡斯特羅兒時的家。這里現在已經被改建成了一座博物館,頗為艱難地維持著原狀,迎接著想要一睹卡斯特羅故居的遊客。
菲德爾·卡斯特羅的父親安赫爾是一位來自西班牙北部加利西亞地區的移民。來到古巴後,他成為了一名富有的地主。不管是官方還是非官方的卡斯特羅傳記作者都認為,菲德爾兒時所目睹的對於農場中海地蔗糖工人的剝削影響並塑造了他最早的世界觀。
性格形成期
菲德爾同父異母的弟弟馬丁·卡斯特羅目前仍住在必蘭,他分享了一些卡斯特羅兒時的故事。“他有一匹名叫’Careto’的馬,他總是騎著馬帶著一把小型步槍去打獵,這是他年輕時最喜歡做的事情。“87歲的馬丁·卡斯特羅回憶道。房間里的一幅畫讓馬丁的回憶似乎歷歷在目,畫上年輕的菲德爾腰間掛著一把小步槍,得意洋洋。
“他會親自去那些海地工人的家里給他們送我們父親的商店里拿來的賒購券,”馬丁笑著回憶道。
骨子里反叛的性格使小卡斯特羅被送往耶穌會學校“嚴加管教”,最早是在聖地亞哥,後來又被送回哈瓦那的貝倫耶穌會學校。在耶穌會學校受到的教育對小菲德爾·卡斯特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耶穌會的兄弟授課是沒有任何報酬的,他們希望成為學生們誠實的、謙遜的榜樣,”古巴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德洛麗絲·格拉(Dolores Guerra)如是說。受一位名叫洛倫特的神父影響,菲德爾·卡斯特羅在體育、戶外探險等諸多領域都表現得頗為出色。在1944年他的課程修讀結束時,卡斯特羅被授予了紀律獎。“他喜歡人文學科和語言,特別是西班牙語、英語和歷史”,格拉說道。“但據他自己承認,他並不是一個模範學生,總是把所有事情拖到最後一分鐘才做。盡管如此,他還是認識到了遵守紀律、守時和取得好成績的重要性。”
領袖初長成
從耶穌會寄宿學校畢業後,菲德爾·卡斯特羅進入哈瓦那大學學習法律。當卡斯特羅加入到1940年代哈瓦那學生政治運動的狂熱浪潮中時,他第一次真正涉足政壇。
在1947年下半年的一場演講中,菲德爾·卡斯特羅言辭激烈地指責“古巴的財富落入外國之手“並號召他的同學加入戰鬥,高呼”一個年輕的國家是絕不能投降的“。正是在這段時間里菲德爾·卡斯特羅有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政治體驗。他在1948年4月去哥倫比亞參加了一次拉丁美洲的青年大會。在哥倫比亞首都的幾天中,哥倫比亞自由黨領導人豪爾赫·蓋坦(Jorge Gaitan)在他辦公室外的大街上遭到暗殺。蓋坦是許多心懷不滿的哥倫比亞窮人心中的英雄,他的死引發了波哥大街頭大規模的抗議,菲德爾·卡斯特羅也是其中一員。
“歷史會宣判我無罪”
塔德·肖爾茨(Tad Szulc)在他1986年的傳記《菲德爾——一幅重要的畫像》(Fidel - a Critical Portrait)中提到了這個故事:“那次城市暴動,也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波哥大事件是菲德爾·卡斯特羅作為革命者的傳奇人生中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政治洗禮,這次事件對他的思想以及未來的走向和人生規劃都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那場政變是卡斯特羅那時候所經歷的最為重要的一個事件,也無可非議地成為了他傳奇經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波哥大事件中,他觀察並親身體驗了一場革命的進行,從中獲益匪淺,”肖爾茨寫道。
如今,那個年輕的學生成為了這個時代的偉大幸存者。
90歲高齡的菲德爾·卡斯特羅是為數不多仍然在世的冷戰時期領導人之一,最近這位年長的古巴政治家現身古巴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發表告別演講。
“很快我就要90歲了”,卡斯特羅當時說道。他的聲音雖沒有以前雄渾卻依舊強勁有力。“古巴現在取得的發展成就是我從來沒有想象過的,這並不是勞動取得的成果,而是命運的指示。很快,我就會像其他所有人一樣,我們終將面臨那一天,但是古巴共產主義者的理想信念將會永存。”
每年7月,古巴都會舉國慶祝菲德爾·卡斯特羅一生中最大膽無畏的時刻,也就是1953年標誌著古巴革命開端的蒙卡達兵營大進攻。
盡管卡斯特羅已經逐漸從公眾視線中淡出,但他仍舊是強硬派的代名詞。每當對古巴的發展有所遲疑,人們總會將目光轉向那個塑造了現代古巴的偉大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引用他的名言:“歷史會宣判我無罪。”
在一個共和黨占優的國會里,奧巴馬這個民主黨總統日子並不好過,於是,手握行政權的奧巴馬和他領導的政府在多類事務上不斷試圖繞開國會,但因此也廣受批評,被指濫用行政權力。
預期超450項
“如果國會不能盡快行動保護下一代,那麽我會。”奧巴馬在2013年的國情咨文里言之鑿鑿地表明了自己對於動用行政權力達到目的的決心。事實證明,在此之前和之後的奧巴馬及其政府,的確在行政權上花了不少力氣。
從歷史經驗來看,在跛腳鴨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或者幾個月里,總統往往會顯著增加單方行動,即動用行政權,簽署更多的命令和法規,用這種形式推進未盡的政策要務,鞏固自己的政治遺產。
喬治華盛頓大學政策研究中心指出,在總統任期的最後時段,有超過99%的可能性加快簽署對經濟有重大影響的規定,差不多一個月簽署4~12項。
克林頓如此,布什如此,奧巴馬更是如此。在過去7年多的任期里,奧巴馬已經大量訴諸於行政權,令政府的一系列管理規定在社會事務的方方面面深深影響到每一個美國家庭的生活。
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在多年前競選總統時,奧巴馬曾表態反對過度使用總統行政權,到了兩年前,奧巴馬卻表示將在自己任期的最後兩年探索行政權力的邊界。如今,他已經成為歷史上動用總統行政權推動政府規定數量最多的總統。
根據喬治華盛頓大學政策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12月,奧巴馬政府已經出臺了392項對經濟有重大影響的規定,相比之下,在布什和克林頓兩人各自的8年任期里,經手簽署的政府規定分別為358項和361項,也就是說,奧巴馬任期未滿之時所簽署的規定就已經超過了前兩任總統。預計到奧巴馬任期結束,這一屆政府規定將超過450項。從頻率來看,在各自任期的倒數第二年,奧巴馬出臺規定的頻率為每月5.2項,遠遠高於布什(每月3.6項)和克林頓(每月3項)。
克林頓、布什、奧巴馬三屆政府的行政權對比
根據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統計,截至12日最新的一份關於環保的行政令,奧巴馬在2016年簽署的行政令也已經達到22個。
總統掌權時代
在任期的前兩年里,從平價醫療法案到金融改革法案多德弗蘭克法案,再到800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奧巴馬通過推動立法,在改造美國的醫療和金融體系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共和黨主導國會山後,奧巴馬在立法方面屢屢受挫,只能更多地訴諸於行政權。
除了環保和保護勞動者這些比較為人熟知的領域外,奧巴馬政府還在一些鮮為人知的領域出臺了規定,涉及民眾的飲食、戀愛甚至死亡。比如,經過政府批準,轉基因三文魚上了美國人餐桌,女性可以在不用處方的情況下購買緊急避孕藥,老兵可以自己設計他們的墓碑等。
今年5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推出新規要求嚴格規範食品營養標簽。美國勞工部還出臺新規要求年收入4.7萬美元以上的員工在每周工作40個小時以上時需被支付1.5倍的薪水。
美國《紐約時報》稱,奧巴馬創造的政府有賴於官僚制度推動而非法制透明,這既不是他想要的也不是共和黨想要的。但一旦嘗到了行政權力的甜頭,奧巴馬就會毫不愧疚地追求這種權力,而這種追求權力的方式將在未來幾十年里改變總統的行事方式。
一些共和黨人士指責奧巴馬政府的一些新規導致了就業減少、商業衰退、繁榮不再,民眾的收入也減少了。甚至有一些商業團體正在設法推遲規定出臺的時間或者阻止這些規定生效。
5月,在回應一位農場主關於政府監管影響他生意的抱怨時,奧巴馬稱:“我不是因為監管而監管……但是有一些事情,比如確保空氣和水質的幹凈,確保人民擁有醫療保險,確保工人安全為第一要務,我認為,這些是我們(政府)整體義務的一部分。”
奧巴馬政府的監管傳統也被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大做文章,特朗普還承諾若自己當選將取消諸多新規。即便同樣來自民主黨的候選人希拉里也承諾將減少政府監管的負擔。但實際上,20多年來,政府行政權力在民主黨和共和黨當政時期均出現擴張趨勢,而且這樣的趨勢還會持續,所以無論是特朗普還是希拉里上臺,並不會在政府行政權力上有所收縮,再者說,以他們目前各項競選主張來看,想要在國會獲得通過必然要受到重重阻撓,通過行政權力行事則成了一個非常值得考慮的選項。
美國司法部副總檢察長,曾擔任白宮法律顧問的卡根(Elena Kagan)直言:“我們生活在一個總統掌權(presidential administration)的時代。”
按照三權分立的原則,美國憲法把立法權賦予國會,法案要在國會獲得參眾兩院通過才能成為法律;司法權賦予了地區法院、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組成的司法體系;而總統和其領導的內閣部門則被賦予了行政權。法院有權判定政府的行政決定是否違憲,比如,今年6月,最高法院宣布繼續凍結2014年奧巴馬試圖繞開國會而頒布的關於移民改革的行政令。關閉關塔那摩的承諾同樣擱置至今。
無怪乎,對於最高法院第九名大法官的提名成為選民在經濟問題之後最關心的議題。
8月18日,白宮發表聲明稱,美國總統奧巴馬將於9月2-9日訪問中國和老撾。
聲明指出,奧巴馬將於9月赴中國杭州參加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並與中國主席習近平深入開展會議。兩國領導人將就全球問題、區域問題、雙邊問題等進行討論。
白宮聲明截圖
此前,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本·羅茲曾表示,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在總統任期最後一年繼續與中國密切合作。
本·羅茲將美中關系描述為“合作與競爭並存”。他稱,雙方正在開展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經濟合作空間很大。
白宮聲明還指出,奧巴馬將成為第一個訪問老撾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在老撾參加美國-東盟峰會和東亞峰會。
奧巴馬此次到訪亞洲將是他2009年上任以來的第十一次亞洲之行。
白宮宣布,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在9月2-9日訪問中國和老撾,期間出席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以及東亞峰會,這將是奧巴馬2009年就職以來第11次訪問亞洲,也是他最後一次訪問中國。
白宮指出,除參加G20杭州峰會之外,奧巴馬還計劃在亞洲推銷《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並幫助美國企業擴大向亞洲的出口。美國商界則期盼奧巴馬可以在訪華行程中,推動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
與中國領導人深度會晤
白宮此次宣布,奧巴馬此次訪華,突出了他對於G20作為全球經濟合作主要平臺以及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持續承諾。
訪華期間,奧巴馬將出席他任內最後一次G20峰會,重申各國需繼續維護自2009年開始所取得的進展,促進強大、可持續和平衡的全球經濟增長。他還將強調G20在推進公平競爭和廣泛經濟機遇方面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奧巴馬將在杭州與中國國家領導人進行深度會晤,討論涉及全球、地區和雙邊等方面的廣泛議題。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主席弗里斯比(John Frisbie)對此表示,美中雙方在奧巴馬政府卸任之前能夠達成BIT談判是至關重要的。他認為,BIT將為外資投資鋪平道路,“一個高質量的中美BIT將令美國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時擁有更好的市場準入,以及同中國企業一樣的權利”。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6月的例行發布會上曾表示,中美雙方已經按計劃如期交換了BIT新一輪負面清單的改進初價,且正在通過緊鑼密鼓的談判推動取得新的進展,進入“最實質性的談判階段”。
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希茨(Nathan Sheets)也在今年5月表示, 希望爭取在奧巴馬政府任內完成中美BIT談判。
始於2008年的中美BIT談判,目前已經進行了24輪。2013年7月,在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中美雙方首次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模式進行實質性談判。2015年6月和9月,雙方交換了兩輪負面清單。
業界普遍認為,9月初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將是推進談判的兩個主要時間窗口。
首訪老撾推銷TPP
奧巴馬此次還將訪問老撾,與老撾國家主席本揚會晤,他將成為首位訪問老撾的美國總統。在訪問老撾期間,奧巴馬將參加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以及東亞峰會。
白宮稱,在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上,奧巴馬致力於強化與東南亞各國經濟合作,目前東南亞區域國家是美國第四大貿易夥伴,奧巴馬希望可以通過此行同該區域加強應對地區和全球性挑戰方面的合作。
在東亞峰會上,奧巴馬將與區域領導人一道,協調推進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同時,他的重點日程還包括推銷TPP。TPP仍被奧巴馬視為確定美國在亞太地區領導性地位的核心外交和經濟政策,他希望美國國會能在明年1月20日他離任前批準TPP,並希望充分利用11月8日之後的跛腳鴨時期推動對TPP的批準,正如他所說:“我現在還是總統。我贊同TPP。而且我覺得我的看法更好。”
可惜的是,由於得不到兩黨任何一方候選人的支持,參眾兩院尚無在11月大選結束後的“跛腳鴨”期間對此進行投票的計劃。
即便是奧巴馬政府官員再打“中國威脅論”牌也無濟於事了。日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首席代表弗羅曼(Michael Froman)再次警告:“如果不能通過TPP,將把通往全球化的鑰匙雙手奉給中國。”
在8月12日,奧巴馬政府悄悄釋放出一項《行政行為聲明》,表明白宮已正式通知國會將把有關TPP的法案送至參眾兩院的議員面前。
對於TPP能否最終通過,美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兼總裁霍赫貝格(Fred Hochberg)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謹慎樂觀”。不過他也承認目前美國存在貿易保護主義的論調。
TPP歷經5年多的談判,在2015年10月達成一致,其中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2016年2月正式簽署協定文本,目前還需獲得各國立法機構批準才能生效。
隨著美國總統奧巴馬任期將盡,他在任期間的最大成果之一,醫改(Obamacare)的形勢卻越來越不容樂觀。
幾大保險巨頭均計劃減少明年保險的覆蓋範圍,亞利桑那州的皮納爾縣(Pinal County, Arizona)甚至有可能成為第一個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提供這一業務的地方。而在其他地區,情況也不容樂觀。
這一平價醫療方案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在於保險覆蓋範圍內多是身有疾病或年紀較大者,而身體狀況較好的年輕人卻包括得不多,這對保險公司吸引力下降。而保險公司的產品退出或業務減少則導致保費增加,違背了醫改的初衷。
目前美國民眾對醫改的看法毀譽參半,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特朗普自然借此對奧巴馬及民主黨總統競選人希拉里大加抨擊,但民主黨方面對此依然自信。
醫改或現“真空點”
奧巴馬推行醫改時的豪言壯語猶在耳畔,但實際實施中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卻越來越大。據英媒報道,包括美國安泰保險(Aetna)在內的三大保險巨頭此前接連宣布,將在明年退出奧巴馬醫改建立的保險交易市場。受此影響,皮納爾縣的保險市場很有可能成為首個醫改保險“真空點”。
一位參與醫改工作的職員接到了家住皮納爾縣的父母來電,他們的擔心反映了這個擁有40萬人口縣城的心聲——本就槽糕的財務狀況遇上更加局限的醫保選擇,這無疑是雪上加霜。皮納爾縣是一個極端例子,但在美國的其他地方,相似的狀況也在發生。
奧巴馬醫改到底有什麽成果,又出了什麽問題呢?
事實上,對比醫改列出的幾大目標來看,這一改革成果顯著。
首先便是擴大醫保範圍,包括使聯邦醫助(Medicaid)覆蓋65歲以下、收入在貧困線1.5倍以下的人口;對收入在貧困線4倍以下的人提供補助以購買醫療保險;要求所有個人和一定規模的企業購買和提供醫療保險,否則將受罰款。
據統計,醫改的確已經將無醫保人數自2010年代的4860萬減少至2015年的2860萬。同時醫改還要求保險公司不得因為性別、年齡、過往病史等原因歧視投保者,這大大加強了老年人的醫保覆蓋率。
另外保險交易市場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保險巨頭的壟斷性,使得民眾能選擇更加物美價廉的保險產品;小型公司和沒有雇主提供醫療保險的美國人也可以購買保險。
盡管有了這些成果,醫改處境仍然艱難。在需要通過保險交易市場獲得醫保覆蓋的這些人群中,18~34周歲年齡段的健康人群占比較少,保險公司的利潤空間縮水,由此也就降低了他們的參與熱情。隨之而來的便是皮納爾縣可能遭遇的危機。
而保險公司的退出又將導致供不應求,保險費用攀升。據咨詢公司Avalere Health估計,如果沒有新的公司加入,那麽到2017年36%的地區性交易市場中將只能提供唯一的保險方案。而保險費也將有高達9%的平均漲幅。
兩黨相爭依舊
對於醫改,美國民眾的態度也是起起伏伏。在2013年百萬美國人的醫保因為醫改而被取消時,醫改支持率曾跌至谷底;但近一兩年又有回升趨勢。目前持支持態度的民眾略少於反對者,兩方占比基本保持相近。
恰逢大選,一方面奧巴馬政府希望能保住這一執政期成果;另一方面兩黨競選人也借此大做文章。
特朗普自然不會放過這一契機抨擊奧巴馬政府,同時也打壓競爭對手。共和黨此前一直在醫改一事上與奧巴馬唱反調;而現在保險公司抱怨連連,田納西州商務和保險部委員也稱當地醫改“幾近崩潰”,共和黨自然緊抓不放。特朗普表示,他當選後將廢除奧巴馬醫改並重新確立相關制度。
雖然形勢嚴峻,民主黨依舊保有信心。奧巴馬及希拉里均表示醫改還可以改進,同時他們都支持公共保險服務退出,引入國營保險機構與私人保險業競爭。
另外美國衛生部也指出,盡管保險公司退出會提高保費,但國家補貼會發揮作用。即使保費提高15%,73%的投保人依然能夠以每月不到75美元的價格購買醫保。
當然,這也顯示出醫改對於美國國家財政帶來的負擔。這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於皮納爾縣的未來,美國衛生部表示對危機的妥善解決依然保持信心。事實上這樣的問題此前也曾經發生過並被成功解決,而這一次奧巴馬或許要更加上心,畢竟這是他總統生涯準備留下的重要“遺產”。
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任期即將結束,預計明年1月20日卸任離開白宮。有外媒報道稱,現年55歲的奧巴馬已經在找兼職工作,他將擔任《連線》雜誌(wired)11月刊的客座編輯,是首次美國現任總統擔任雜誌客座編輯。
據法新社報道,《連線》雜誌對媒體表示,這是美國首次有現任總統擔任雜誌的客座編輯。奧巴馬將參與以未知領域為主題的11月雜誌編輯工作。
《連線》雜誌稱:“我們的第44位總統就像《連線》雜誌一樣,是一個位停不下來的樂觀主義者,他希望將焦點放在未來,聚焦人類繼續前進必須克服的下個障礙。”
雜誌總編輯達德希奇(Scott Dadich)表示:“我們希望思考當今的科技能如何影響政治領導,誰比奧巴馬總統更適合幫我們探索這些想法?”
事實上,奧巴馬也不是第一次涉足雜誌領域,去年他就為《魅力》(Glamour)雜誌9月刊撰文談女性主義。
奧巴馬戴著公牛隊的帽子
談到奧巴馬離開白宮後的工作,白宮發言人厄尼斯特(Josh Earnest)在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曾透露,奧巴馬卸任後,希望成為1支NBA球隊的老板。
他說:“總統是一名大家都知道的公牛隊死忠粉絲,他們已經討論過成為一支NBA球隊老板的可能性。”厄尼斯特表示在情況允許下,奧巴馬可能會尋求這樣的機會。
奧巴馬在去年11月接受美國時尚雜誌《智族》(GQ)專訪時就表達對於成為一支NBA球隊老板很感興趣,想成為NBA球隊管理者的一員,他當時說:“我一直幻想著能夠擁有一支球隊,那該會多有趣,我覺得這棒極了!”
據新華社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3日在杭州西湖國賓館會見前來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兩國元首就中美關系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地區問題坦誠、深入、友好交換了意見,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
習近平指出,44年前,中美兩國領導人就是在西湖國賓館達成《上海公報》,開啟了兩國關系正常化的歷史進程。2013年我們在安納伯格莊園會晤以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設取得許多實實在在的成果。中美雙邊貿易額、雙向投資、人員往來都創下歷史新高。雙方在應對氣候變化、推進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建立兩軍互信機制、打擊網絡犯罪、應對非洲埃博拉疫情、推動伊朗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中美關系的戰略意義和全球影響,充分說明中美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中美合作可以辦成許多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
習近平強調,中美要牢牢把握兩國關系發展正確方向,堅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增進互信,深化合作,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系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習近平指出,中方贊賞美方配合和支持中方主辦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辦好這次峰會既是國際社會共同期待,也是中美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的應盡責任。中方願同美方及其他各方一道努力,確保峰會取得豐碩成果,為世界經濟註入動力、提振信心。
習近平強調,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中方將堅持穩中求進的宏觀經濟政策總基調,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方向不動搖,將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歡迎各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並繼續為其提供良好營商環境。希望中美雙方共同努力,爭取早日達成一個互利雙贏的雙邊投資協定。
習近平指出,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已成為中美關系中一大亮點。中美率先批準《巴黎協定》並共同向聯合國秘書長交存批準文書,率先完成二十國集團框架下化石燃料補貼同行審議報告,再次為國際社會共同應對這一全球性挑戰作出重要貢獻。雙方要繼續拓寬在節能減排、清潔能源、智能電網、綠色港口、低碳城市等領域務實合作。
習近平指出,中美雙方要繼續積極拓展兩軍、反腐敗和執法、網絡安全、人文、地方、聯合國維和等領域務實合作。
兩國元首就一些雙方存在分歧的問題交換了意見,同意以建設性方式加以處理和管控。習近平闡述了中方在臺灣、涉藏、人權等問題上的原則立場。習近平指出,中國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努力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爭取國家和平統一的前景。希望美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以實際行動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中美合作大局。希望美方信守在涉藏問題上對中方的承諾,不支持“藏獨”勢力的反華分裂活動。中國高度重視保護和促進人權,依法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中國人權事業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中方願與其他國家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就人權問題開展對話交流,但反對任何國家利用人權問題幹涉中國內政。
關於南海問題,習近平指出,中國將繼續堅定維護自身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同時堅持通過與直接當事方協商談判和平解決爭議,同東盟國家一道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希望美方為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習近平強調,中方始終堅持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各方應避免采取加劇半島局勢緊張的行動,共同為推動形勢轉圜作出積極努力。中方反對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要求美方切實尊重中方戰略安全利益。
奧巴馬表示,很高興來到在美中關系史上有重要意義的杭州同習近平主席再次會晤,繼續就美中關系的廣泛性和深層潛力交換意見。美方歡迎中國對全球發展、維和事業所作貢獻。美中今天率先批準和接受《巴黎協定》,再次展示了我們兩國合作的影響力。美方對兩國能源、科學、教育等方面交流取得穩步進展感到高興,願同中方開展打擊跨國犯罪等執法合作,探討在經貿和投資方面同中方建立更強有力的關系,並在推進區域和全球安全等更廣泛領域加強同中方合作。
奧巴馬表示,在臺灣問題上,美方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反對任何尋求臺灣“獨立”的做法。美方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美中關系應該確保我們兩國能夠在利益一致的領域開展富有成果的合作,同時在有分歧的領域管控好有關問題,避免影響兩國關系。我願同習主席一道,為美中關系今後發展奠定好的基礎。
雙方還就其他重大國際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雙方認為,中美在亞太地區事務中擁有廣泛共同利益。雙方應該繼續加強溝通和合作,妥善管控分歧。雙方同意加強在有關地區熱點問題和全球性挑戰上的協調和合作,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有關問題的妥善解決,為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發揮積極作用。
王滬寧、汪洋、栗戰書、楊潔篪,美國國務卿克里、財政部長雅各布·盧、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等參加會見。
在出席中美兩國《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批準文書交存儀式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感慨地回憶道,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為達成氣候變化協議,美國總統奧巴馬曾經抱著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滿屋轉改草案。
“你能夠想象的到美國總統能拿著他的筆記本電腦,在各國領導人之間穿梭,提出草案,然後坐在個小椅子上現場修改麽?”潘基文表示,“我從未想到美國總統能這樣做。這令我深受激勵。”
9月3日,在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前夕,中美率先批準和接受《巴黎協定》,這為《巴黎協定》盡早生效做出了重大貢獻。
奧巴馬代表美國簽字批準《巴黎協定》的文書,圖片來源:白宮網站
潘基文表示,他對於全球在2016年年底前滿足批準《巴黎協定》生效的條件,感到樂觀且充滿希望,並期待一切能在他任期結束之前圓滿成功。
對於目前中美在氣候變化方面達成的成果,潘基文表示,感謝中美領導人的遠見卓識和合作產生的領導力。
“奧巴馬總統也提到在哥本哈根的時候,事情有點混亂。那時候我們的確想要在哥本哈根達成氣候變化協議,而且那段日子對我來說也很難。”潘基文說,“在那個時候,可能有些太過有野心了,那時候各國還沒有完全準備好。”
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於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在會議上試圖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後的後續方案,即2012~2020年的全球減排協議。
根據2007年通過的《巴厘路線圖》的規定,希望哥本哈根會議上通過一份新議定書,以代替2012年即將到期的《京都議定書》。
潘基文回憶,奧巴馬在當年1月當選,抵達哥本哈根時還是一位任職不滿一年的美國總統,而且對於氣候變化問題也相當在意。當他看到奧巴馬為了協議草案親自拿著筆記本電腦,在屋子里同各國領導人穿梭商談時,他備受激勵。
“因此我真的非常感謝中美領導人的遠見卓識和大膽而具有雄心的領導力,令我們可以達成《巴黎協定》。”潘基文表示,“在中美兩國都宣布加入《巴黎協定》之後,我很確定,我們可以真正向前邁出雄心勃勃的一步。”
潘基文將在今年12月31日幹滿10年,並且退休。目前聯合國已經開啟了甄選新秘書長的程序。潘基文此次也表達了他的願望,希望在退休之前能夠看到各國湊夠批準《巴黎協定》的額度和國家數量,早日令《巴黎協定》生效。
潘基文表示,中美排放量加起來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近40%,“在中美邁出歷史性的一步後,我們現在共有26個國家批準了《巴黎協定》,其排放量占全球排放份額的39%。”
“我們現在還需要29個國家(排放量占全球排放份額的16%),來滿足令《巴黎協定》生效的條件。”潘基文呼籲道。
根據規定,《巴黎協定》生效前提是由至少55個締約方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文書後30日起生效,同時這些締約方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至少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55%。
目前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最新統計,還有31個國家將或極有可能在今年宣布批準,這將令總體參加國家達到57個,並將參加《巴黎協定》的國家的排放量占全球排放的份額提高到58.4%,在兩項要求上都超過規定要求。
潘基文透露,9月21日,將在聯合國總部紐約舉行一場特別活動,邀請所有計劃批準《巴黎協定》的國家正式交存他們的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文書,同時為那些想要在2016年底之前批準《巴黎協定》的國家提供公開其承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