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來,美元指數大漲近6%,盡管人民幣小幅回撤至6.405附近,但比起一度崩盤的新興市場貨幣(尤其是俄羅斯盧布、巴西雷亞爾等)可謂穩如泰山。更值得註意的是,從企業預期來看,人民幣前景也並未走壞。
彭博數據顯示,年初以來境內銀行客戶一直凈賣出外匯期權,最新披露的4月數據為凈賣出48億美元,創2015年有相關數據以來最大,即企業賣出美元/人民幣看漲期權,亦即看空美元對人民幣,並希望以此賺取期權費。
“目前,企業結匯的意願較強,也對人民幣形成支撐。有些結匯企業覺得人民幣不會太多走弱,認為漲跌都有限,願意在目前位置賣些看漲期權來先收期權費。如果價格真正到執行價,他們也願意在執行價被行權,比如美元/人民幣到6.45處行權,因為這些企業多數本來就要結匯。” 某外資行中國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兼交易主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同時,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數據顯示,4月未到期期權Delta凈敞口為 -1636億元人民幣,且今年以來一直處於負值,“這意味著企業以外匯期權對沖需求較弱,人民幣預期仍然穩定。”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劉亞欣告訴記者。主流機構預計,今年美元/人民幣的區間為6.2到6.45,隨著歐元區政治風險轉淡、歐洲央行緊縮預期再起,各界認為美元再持續大漲的空間亦有限。
“亂世”下人民幣走勢穩
近期,新興市場貨幣波動劇烈。本周四,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將分別舉行議息會議,料美聯儲將加息25個基點,市場高度關註其最新的經濟預測,市場也在關註歐洲央行可能作出的退出QE的前瞻指引。
在這一背景下,匯市波動率不斷上升。法興銀行研究數據顯示,用一周的隱含波動率與一年樣本範圍相比,新加坡元、韓元、盧比的一周隱含波動率分別處於80、92和99的百分位處。而相比之下,離岸人民幣僅處於50百分位處,相對穩定。
盡管新興市場貨幣普遍對美元重挫,但年初至今,人民幣仍對美元漲1.5%,同比漲幅高達5.7%。截至北京時間6月11日,美元/人民幣官方收盤價報6.4016。
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強勢更為突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周一公布,上周五(6月8日)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較前周下跌0.03%至97.30,但這仍處於近兩年的高位,去年一整年CFETS都維持在94的水平。
同時,數據顯示,2018年4月銀行結售匯順差669億元人民幣,為今年以來首次出現順差。
中企趁機“賣期權”
在人民幣整體穩健、波動率處於低位的背景下,通過單純的買賣貨幣獲利空間不大,此時客戶傾向於向銀行賣出人民幣外匯期權,主動承擔匯率大幅波動(即行權)風險,賺取期權費,這也進一步造成外匯市場隱含波動率下降,主流觀點也認為人民幣未來走勢穩如泰山。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首席分析師李劉陽近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及,“即便人民幣到時貶值了,他們被行權時的結匯價格在賬面上也不虧,一些認定人民幣年內不會貶值的企業,選擇賣出期權,而那些升值預期更強的客戶,可能人民幣貶到6.4就即期結匯了,即期和期權操作都會為人民幣提供支撐。
再以另一筆交易為例,如果中國銀行(下稱“中行“)客戶有10萬美元存款,選擇日元為掛鉤貨幣,中行報出的協定匯率為1美元換120日元,同時報出權利金為0.74%。客戶如果接受,簽訂協議後,中行將740美元的期權費付給客戶。交易日一個月後,如果市場匯率為1:120或120之下,中行放棄期權,此時中行給予客戶10萬美元再加上一個月的利息33.33美元;如果市場匯率為1:120以上,意味著美元上漲日元下跌,中行行使期權,那麽中行歸還給客戶的本金就不再是美元,而是1200萬日元加上33.33美元的稅後利息。
使用賣出期權,雖然投資者的收益是固定的,即無論結果如何,客戶都可以獲得期權費+銀行支付的存款貨幣的定期利息,但是損失卻是不確定的。如果匯率走勢同投資者預期得不符合,就將面臨貨幣本金被銀行轉換成掛鉤貨幣的情況。再以美元/人民幣為例,如果人民幣繼續下跌(如跌至6.7),對客戶來講這筆交易就顯得不劃算了,因為行權後只能按約收入6.45元人民幣,否則就能夠收入6.7元人民幣。 “不過這些客戶本來就有換匯(換人民幣)的需求,加上認為人民幣漲跌都有限,因此先賣個期權賺點權利金,風險有限。”上述外資行中國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兼交易主管告訴記者。
歐元蓄勢、美元遇阻
下一階段,美元持續大幅走強的前景似乎受到抑制,這也可能強化人民幣的走勢。
今年美元的轉強並非全部來自於美國經濟基本面,也因歐元超預期走弱。此前,意大利的組閣談判以失敗告終,意大利2年期國債收益率從此前5月1日的-0.3%上漲至近期的最高點約3.0%,歐元/美元更一度觸及1.15的低位。不過,發達市場的波動率表明市場已經完全從意大利債券市場的風險價值(VaR)沖擊中複蘇,VIX 上周低至11%,歐洲股市的相應風險指標(V2X)也回落至 13.5%。
“歐元/美元確認雙底,這是重要的支撐位,只有下破才意味著更大的回調。短期而言,歐元/美元可能會向1.1835邁進,1.2是近期目標位。”法興外匯分析師Stephanie Aymes告訴記者。
同時,機構認為市場對歐洲央行和歐洲利率定價過於悲觀,“歐元將隨著市場定價的改善而恢複。隨著意大利塵埃落定,歐元對美元和歐元對日元已經開始恢複,但迄今為止程度依然不大。”渣打全球宏觀策略主管羅伯遜(Eric Robertsen)告訴記者。
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 Peter Praet 表示,即將到來的 6 月 14 日會議將對於何時結束債券購買項目的決定至關重要。市場對歐洲央行將宣布減少目前總計每月300億歐元的資產購買項目的預期有所上漲。“我們預計歐洲央行將在第四季度將購買量減少至每月歐元 100~150 億,並在今年底終止量化寬松,於2019 年中期將首次加息。”羅伯遜告訴記者。
每年夏季,都會有一群外國孩子來到北京參加一場特殊的夏令營,而且他們還是正宗的“央企子弟”。
連續29年,中央企業之一的中國化工都會為旗下企業職工的孩子組織一場“藍星夏令營”,這已經成為了15000名孩子的接力成長搖籃。
我平時說Guten Tag,你的表達是Bonjour,我們常用的是Ciao……簡單一句“你好”就有這麽多表達。今年,61名海外企業員工子女分別來自法國、挪威、澳大利亞、德國、美國、英國、以色列、瑞士、加納等21個國家。
在今年的文藝表演上,各國的孩子們穿上了各國特色的服裝,用本國的語言表演著各具特色的節目。當中國孩子扮起“西天取經遊歷各國”的串場後,來自澳大利亞的孩子們唱起了名曲《I Am Australian》,來自法國的孩子們穿著條紋衫跳起了民族舞,來自以色列的孩子們做了一場沙漠綠洲的旅遊推介,來自瑞士的孩子用四種語言介紹了瑞士的絕美風光,來自挪威孩子們演繹了一個挪威傳統民間故事,里面頭戴牛角頭盔的小維京人對怪獸說:“我要去中國做生意。”
法國小女孩馬蒂爾德對第一財經說,參與這個夏令營她感到激動和幸運,因為她正是通過抽簽才獲得了這個機會。
馬蒂爾德的母親就在法國安迪蘇工作。這次法國孩子們在展示臺前還給其他國家的小夥伴們帶來了法國的馬卡龍。馬蒂爾德說,這是她第一次來到中國,前兩天她已經去了故宮,感覺中法之間在飲食、生活方式、建築和文化等方面確實有著很大的差異。
一家央企為何做起了夏令營?這其實也有中國央企“走出去”的縮影,還有中外企業文化融合的秘密。
1990年,中國化工旗下的藍星公司正值創業階段,工業清洗業務遍及全國各地,需要職工常年在外地工作,職工子女的暑期生活遇到困難。為解決職工生活的後顧之憂,藍星公司創始人、時任總經理的任建新倡議並親自指導舉辦了第一屆藍星夏令營。
隨著藍星的成長,看到中國有市場、海外有技術,為了成為世界級的企業,藍星和中國化工就開始不斷找世界級的平臺。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的2006年,作為試水,藍星先收購了法國安迪蘇公司。這家法國企業在專業生產蛋氨酸、維生素和生物酶等動物營養飼料添加劑方面全球領先。2006年,藍星公司又一舉拿下法國羅地亞公司的有機矽和硫化物業務,包括其專利業務、生產設備和分銷渠道。此次收購也使藍星的有機矽業務規模坐上了第三把交椅。同年,中國化工還收購澳大利亞最大的乙烯生產商和唯一的聚乙烯生產商——凱諾斯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權。
2009年,當藍星相繼收購法國安迪蘇等5家海外企業後(經過整合後目前4家),決定將夏令營活動拓展至全球,更名為藍星國際夏令營。從這時候開始,越來越多來自中國化工海外企業的外國孩子開始走入夏令營。
最近幾年來,隨著中國化工“走出去”的速度越來越快,這個國際化的家庭也越來越大。
2011年4月,藍星公司以19.5億美元全資並購挪威埃肯公司。埃肯公司是全球最大金屬矽供應商和全球矽鐵合金的最主要生產商,這一收購讓藍星進一步鞏固了行業排位。
2011年10月,中國化工旗下的農化總公司收購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農藥企業以色列安稻麥(ADAMA),該公司也是全球第七大農化企業。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中國化工再次相繼收購太陽能面板制造商新加坡REC、全球第五大輪胎企業意大利倍耐力以及全球最大的橡塑機械企業德國克勞斯瑪菲,同時參股瑞士能源貿易公司摩科瑞。其中,當時以75億歐元的價格收購倍耐力,是自2012年中海油收購尼克森之後央企最大的海外收購項目。
2016年2月,中國化工和世界上最大的農藥生產商、高價值種子領域名列第三的瑞士先正達達成協議,中國化工支付430億美元,收購先正達100%股權。2017年6月27日,中國化工完成收購先正達,這不僅是中國化工最大的收購案,也是迄今中國企業最大的跨國並購案。
但資產並購只是第一步,中外企業間的融合才是成功並購難點。曾經有海外研究數據顯示,大型企業並購的成功率不到50%,文化沖突是影響成功率的核心問題之一。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今年3月份對外公開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央企業在海外法人數是9912戶,資產總量6.1萬億人民幣,進行投資的國家和地區有185家。所以,解決文化融合是央企爭創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工作的重要一環。
而在彌合文化上,中國化工的小小夏令營卻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參加藍星夏令營的孩子在8~14歲之間,如果說相比成人,這些孩子的觀察視角會更少地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那麽他們對中國的感知就會成為他們的父母眼中觀察真實中國和真實國企的一扇窗。來自不同國家的孩子帶來不同的文化習慣,也帶來了明顯的文化差異,更帶來了好奇的眼睛。在20多天的相處時間里,外國的孩子要和中國孩子一起交流,要參觀他們父母的母公司,還要到中國國企職工家庭中去體會幾天中國的尋常生活。
夏令營的工作語言是英語,無論中國孩子還是外國孩子都需用英語做交流。其實,這也是中國化工很多員工的工作常態,因為用英語去參加海外公司的各種會議已經是工作必需。在2018年年初,中國化工在京舉辦的集團年度工作會上,參會的外籍高管和中國籍高管的比例已經接近1比1。
當然,有接觸就會有矛盾,而化解矛盾才能促進深層融合。比如在飲食上,有的外國孩子堅持素食主義,有的只能接受清真食物,這在組織工作中都會一一考慮,畢竟互相尊重是管理跨國企業不同國家員工的根本原則。
曾經有中國化工海外企業的印度裔高管在首次赴華開會時對藍星的同事說,他對中國和中國化工的最初了解,正是來自於從他的孩子所敘述的藍星夏令營的生活。
“沒有對與錯,沒有好與壞,只是文化不同。”來自安迪蘇的領隊白嘉麗曾經如此感慨到。
今年,新近進入中國化工的安道麥和先正達也首次加入到了藍星夏令營。在先正達工作的凱特·懷特(Kate White)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她對第一財經說,來中國之前她從沒想到中國的企業這麽國際化,但看到這麽多國家的孩子聚到一起後,改變了她的想法。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過去一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和行業協會,從不同方向聚集於華盛頓,他們的行程圍繞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的“301調查”聽證會展開。
美東時間8月23日淩晨,共計六天的聽證會會期過半,已有9位中國代表在聽證會上發言。
與7月下旬那場僅有一家中企參加的聽證會相比,由於征稅規模原因,本次聽證會聚集了13名中國背景的發言代表。在這場既不能拍照,也不能攝像錄音,規定的發言時間一到就會被強行打斷的聽證會上,中方代表每一秒都是為產品在美國的生存爭取空間。
正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學的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易波是第三次自掏腰包參與“301調查”委員會的聽證會,並被分配到22日第24組發言。他19日抵達華盛頓後,早出晚歸地盯守在現場,每天只睡3~4個小時。因為發言要求嚴格控制在5分鐘之內,他不斷地修改著發言稿,並在賓館用倒數計時器反複練習。
與他類似,中國國際商會法律服務部長譚劍自去年10月起已經三次參加“301調查”聽證會,並代表中國工商界發言。而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於露是第一次出席聽證會,他們在同一天的聽證會上發言。這一天,也是參與發言的中方人數最高峰:7人。
在第一財經記者拿到的超過5位中方發言代表的現場發言手稿上,無處不在的反複精簡與細節修改,正凸顯著這種奮力發聲背後的努力與艱辛:他們呼籲從主張全面取消征稅,到取消某個行業的征稅,再到取消某幾個稅號產品的征稅。
23日,美國正式對在“301調查”項下對自中國進口的160億美元產品加征25%關稅。中國商務部隨即回應,美方一意孤行,明顯涉嫌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對此,中方堅決反對,並不得不繼續作出必要回擊。同時,為捍衛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中方將在WTO爭端解決機制項下就此征稅措施提起訴訟。
修改到最後一秒的聽證會發言
自踏上華盛頓開始這場大戰的那一秒,每個預備發言的人都進入到緊張階段。而讓他們不解的是,從實木地板、橘子罐頭,再到日常食品,都和“301調查”所涉的知識產權、國家戰略無關。
易波收到的郵件顯示,由於申請人數過多,本次聽證會由原定的3天延長到了6天。這也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開展“301調查”活動以來,出席聽證會作證人數最多的一次。尤其值得關註的是,本次聽證會也是中方代表出席人數最多的一次,總計有13位中方代表在6天的聽證會現場作證陳述。由於時間所限,每個人都需要將前期向USTR提交的證詞,修改成現場所用的發言稿。
第一批抵達的企業是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及相關企業。作為現場發言人的該協會副會長吳盛富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說,因為有著過去多年對美官司的經驗,本次征稅消息一發出,協會就已經在江蘇、浙江等地開會征集意見,最後兩家企業報名來現場參加聽證會,並聘請華盛頓律所Hush Blackwell的律師協助。由於一些原因,其中一家企業最終決定放棄發言。
另一家企業是江蘇貝爾裝飾材料有限公司,該公司國際營銷中心塑膠事業部總經理肖誌遠18日晚一抵達華盛頓,就開始和當地律師團隊一起過聽證會材料,本周一用半小時感受現場氛圍之後,又和團隊繼續準備了一天,於周二上午進行發言。“可能心里有事,剛開始時差調不過來,以前很少連續幾天睡不好。”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這家企業已經對美出口十多年,主要涉及強化、實木複合和塑料地板,但並不涉及“301調查”初衷的知識產權問題,因為相關產品一直需要給美國公司交專利費。和肖誌遠一組的主要是在美的進口商客戶,客戶們也紛紛表示反對征稅。
他對第一財經描述說,當天下午幾家競爭對手的主要觀點之一是,地板制造商如果不從中國進口產品,國內也有足夠的產能。但實際上涉及到的出口產品有三個品類,除了競爭對手生產的產品外,另外兩個產品,整個美國都沒有能力生產。而且,這幾家美國本土廠商並沒有受到中國出口的影響,生意好到訂單都來不及接,還在擴充產能,也在從中國進口。
豐島控股集團董事長徐孝芳並沒有親自發言,代替他上場的是具有豐富經驗的本地律所SIDLEY的律師Andrew W. Shoyer,他現場發言稱,要求將兩個稅號的中國橘子罐頭排除出征稅清單。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無核小蜜橘(satsuma)罐頭生產國,美國消費者自上世紀70年代起就將這個產品作為不可缺少的主食,擬加征的關稅將主要傷害那些缺乏渠道獲取新鮮柑橘類產品的消費者。
於露和譚劍發給第一財經記者的現場發言,在早先的證詞陳述版本上做了多處精簡和修改,核心意思是,美國政府采取的單邊限制措施違反了WTO規則,並侵犯了現行的國際貿易規則。
於露發言稱,2000億美元中國對美出口產品名單包含了1170項農產品稅號(HS Codes),包含了中國對美出口的61億美元出口額,占該領域80%的總出口額。對中國這些農產品征10%甚至25%的關稅將會影響美國農產品市場,也會給美國消費者造成沈重負擔。而譚劍的發言,主要強調加征關稅對雙方都不利,因此反對,並希望在WTO規則下協商。
總體而言,本次聽證會的主要內容預計與之前兩次聽證會的內容類似,主要圍繞以下問題展開:1.針對USTR發布的從中國進口的6031項稅則號產品是否應該征稅?2.加征25%關稅是否合適?3.6031項稅則號產品中的哪些稅則號產品應該被排除在最終征稅清單之外?4.有無需要增加新的稅則號產品在最終征稅清單中?5.對中國出口美國的稅則號產品加征關稅是否對美國經濟和利益造成不成比例損害(特別是損害相關中小企業利益)?6.遭受征稅影響的美國企業能否從中國以外的其他市場進口涉案稅則號產品?7.中國是不是唯一進口來源方?
聽證會結束後,出席聽證會的代表也有機會向“301調查”委員會提交反駁意見,就聽證會現場因為時間限制不能進一步展開討論的問題提交詳細書狀再次闡釋。
征稅遭遇壓倒性反對
與前三次聽證會類似,參會代表們在會場上聽到的是壓倒性的反對征稅聲音。但談及未來,他們同樣認為,有太多不確定因素,不知結果如何。
吳盛富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沒料到絕大多數在場企業都對征稅持有反對意見,僅有幾家同意征稅,目前看是很有希望能夠排除的。但未來的政治問題對貿易的影響,又有誰能預料?
根據在現場觀察的北京市環球律師事務所律師任清統計,僅22日的61位證人中,53位反對整個加征關稅措施或者反對就特定稅號加征關稅,占87%;7位證人支持對特定產品加征關稅,另有1位證人“半反對、半支持”。
反對比較多的行業包括家電、家具、廚房用具、化工產品、照明產品、地板、ATM機、食品等。支持征稅的7人中,有6人集中在鋼鐵和五金行業,另有1人支持對集裝箱底盤征稅。“半反對、半支持”的證人則稱,要麽將節能燈零部件相關稅號移出清單,要麽應當將節能燈成品加入清單。
易波所在的是22日最後一組,也是中方發言人最密集的發言小組,包括譚劍、代表客戶的德和恒華盛頓律師事務所律師、浙江千尋律師事務所朱海成律師等。“大概因為我們的觀點都是反對全面征稅,並不針對某一品類或行業。”易波說。
他的現場觀點主要是,中國的反制措施具有國際法依據。簡單而言,因為美國首先挑起與中國的貿易爭議,美國自己不遵守WTO義務,將本國國內法淩駕於國際法之上,對中國對美出口產品征稅,目前這種狀況就屬於美國與中國的關系處於其他緊急情況,因此中國對美國的反制可以從WTO的規則GATT1994第21條2款(c)項實施中找到依據。易波說:“之前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在反駁美方觀點的時候,一直沒能就此展開。‘301調查’委員會主席布西斯問我參加這麽多次聽證會,到底代表誰來,我說我代表國際法來。”
美國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的征稅行為本身,是否能夠達到“301調查”的初衷,也是令在場人士費解的問題。
讓易波印象深刻的是,一家外國企業描述說,自己原本在墨西哥或是其他南美國家組裝來自中國的產品,之後出口到美國,關稅為零;現在為了響應“回歸美國”號召,把工廠搬回美國直接組裝,反而要加征20%以上的關稅。
中國商務部16日發布通知稱,應美方邀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擬於8月下旬率團訪美,與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馬爾帕斯率領的美方代表團就雙方各自關註的中美經貿問題進行磋商。中方重申,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做法,不接受任何單邊貿易限制措施。中方歡迎在對等、平等、誠信的基礎上,開展對話和溝通。這是兩個多月以來,首次公布中美重啟接觸談判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