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蘋果手表Q2銷量大幅下滑55% 仍處絕對領先地位

彭博社援引研究機構IDC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蘋果手表二季度銷量下滑55%,盡管仍然保持智能手表行業的領先地位,但是三星的市場份額卻實現了翻番。同期全球智能手表的整體銷量下滑32%。

IDC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蘋果手表銷量為160萬只,比去年同期的360萬只下滑超過55%。全球二季度智能手表銷量不過350萬只。報告還指出,全球消費者對於智能手表的態度仍然處於觀望狀態,可能的原因是期待蘋果今年下半年即將推出更新版蘋果手表。

盡管蘋果仍然以47%的市場份額占據了可穿戴智能設備的絕對領先地位,去年蘋果手表全年的銷量達到1200萬只。但是蘋果手表是全球智能手表五大品牌中市場份額下滑的唯一一家。三星的市場份額翻番達到16%。

智能手表的有力競爭者還包括Garmin和Fitbit。分析人士認為,區別這些品牌和功能的手表是一件不那麽顯然的事情。因為它們針對的人群確實不太一樣,不過有些功能來看又確實有所重合。比如蘋果手表更加註重對人們健康指標的跟蹤,Fitbit主要是輕便型的計步手環,同時擁有GPS定位功能和戶外運動的功能;而Garmin最初是為更加專業的戶外運動用戶所設計,但為了擴大用戶人群,Garmin也開始推出一些手表的信息提示功能。

不過Garmin市場部負責人拒絕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具體的銷售數據。Garmin中國區營銷高級總監周子堯對記者表示:“智能手表市場的數據很難統計,就連IDC的數據也不能全信。”

全球智能手表市場除了蘋果手表銷量下滑以外,新進的初創企業的銷量增長也不可忽視。這些小的智能穿戴品牌更加註重細分領域。剛剛推出一款上海交通支付智能手環的握奇戰略規劃和市場部總經理葉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盡管目前公司的銷量只有10萬,但是隨著用戶對智能手表功能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市場越來越細分,也給初創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

另一家位於上海的健康可穿戴智能硬件公司上海翰臨科技則專註於健康領域。翰臨聯合劍橋感測器公司CMOS研發的智能手表能對環境進行監測,可測量酒精濃度和空氣質量。

以尖端的技術和不斷的創新成為“中國的蘋果”一直是翰臨科技CEO陳越猛保持研發的動力所在。作為“果粉”的陳越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一直在研究蘋果手表,它的創新目前仍然是任何企業無法達到的。但是我們可以發明出更加適合中國市場和針對中國消費者的產品,這是中國初創公司的優勢。”

IDC分析師Jitesh Ubrani表示:“對於新的WatchOS系統的期待,令很多潛在的蘋果手表的購買人群處於觀望狀態,他們會等到下半年蘋果新款手表推出後再選擇購買,這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二季度的銷量。”他同時指出,蘋果手表對於全球智能手表市場的影響仍然舉足輕重。由於蘋果手表銷量的下滑,全球智能手表市場同樣大幅下滑。

事實上,二季度一直是蘋果產品銷量最糟糕的一個季度。Gartner研究副總裁Brian Blau對第一財經記者證實,蘋果二季度iPhone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跌到了第五位。根據Gartner的數據,今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預計將增長7%,達到15億部;比2015年14.4%的增速下滑了一半多。按照上述增長速度,智能手機總銷量將在2020年達到19億部。

Canalys亞太研究總監彭路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歷史數據來看,第二季度歷來都是蘋果銷量最差的一個季度,因為大家都在期待第三季度的新品發布會,這肯定對產品銷量有影響,因此以一個季度的銷售數據來衡量蘋果的表現是有失公允的。”

蘋果手表是蘋果2010年推出iPad以來的首款革命性的硬件產品,也是蘋果CEO庫克希望借以產生新的增長點的產品,以彌補iPhone銷量的下滑。外界預測蘋果將在今年9月的新品發布會上公布全新的蘋果手表WatchOS 2.0操作系統,將搭載新功能,性能也將更加完善。

今年5月庫克曾表示,要讓用戶習慣上帶蘋果手表只是時間問題。他還把蘋果手表與iPod和iPhone作比較,稱任何創新在最初時期都會面臨質疑,但是歷經質疑和證明之後,成功也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庫克表示:“人們目前還不接受蘋果手表的原因在於他們不知道自己需要,當他們發現這是一個生活中的必需品時,就會豁然開朗。”

但是也有分析人士認為,iPhone的創新在於它把電腦變成了能夠裝進口袋里的東西,這是一項革命性的發明,但是蘋果“一夜成功”的理論不確定是否能在蘋果手表上印證。Gartner研究副總裁Brian Blau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蘋果的一個關鍵的核心的就是一定要去將新功能和自己的生態進行整合,盡管我們現在看到有很多新的技術和創新,但是難的是如何讓新功能新技術對用戶長期有用,怎樣獲得最廣泛的市場普及度。”

IDC表示,盡管蘋果的銷量放緩趨勢明顯,但是仍然期待公司明年會實現增長。IDC的Ubrani表示:“全球公司面臨的挑戰都是一樣的,都要考慮功能和時尚的結合,盡管我們預計2017年蘋果會實現增長,但是今年實現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上一季度,蘋果財報創下了13年的最差表現,首次同比下滑。如何通過新硬件的推出來彌補蘋果iPhone手機銷量的下滑成為蘋果目前最大的壓力。蘋果將於當地時間7月26日公布財報,華爾街也在翹首期盼庫克在財報公布後的投資者會議上所做的表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84

百度Q2凈利下滑34% 財報仍有五點值得關註

7月29日,百度發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6財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報告顯示,百度第二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182.64億元(約合27.48億美元),同比增長10.2%,不計入去哪兒在2015財年第二季度的業績為同比增長16.3%;第二季度凈利潤為人民幣24.14億元(約合3.632億美元),同比下滑34.1%。

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對此評價,“百度第二季度面臨的挑戰提醒我們,提供最好的用戶體驗、保持技術領先,是百度保持穩定增長、可持續發展及行業領導地位的關鍵驅動力。”

“互聯網正在進入下一幕——人工智能,這對百度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將更好地服務用戶,與客戶和合作夥伴合作,用技術改變世界。”李彥宏說。

除此之外,百度第二季度財報里還有以下五點值得關註:

一.醫療廣告影響幾何?

醫療廣告對百度業績帶來多大影響?

此前百度曾宣布降低二季度業績預期值,稱由於受到監管部門的調查,百度一些醫療保健行業的廣告客戶已經削減或者暫停了廣告支出,將會影響到目前二季度的廣告收入,將營收預期從31.2億美元到31.9億美元調低到了28.1億美元到28.2億美元,降幅約在10%。

財報顯示,百度第二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182.64億元(約合27.48億美元),同比增長10.2%;第二季度凈利潤為人民幣24.14億元(約合3.632億美元),同比下滑34.1%。

百度預計2016財年第三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180.40億元(約合27.14億美元)到人民幣185.80億元(約合27.96億美元),同比下滑1.9%到增長1.1%。不計入去哪兒業績的影響,這一預期代表著5.4%到8.6%的同比增長。

在商業推廣方面,百度在財報中稱要進一步嚴格推廣客戶準入機制,提升準入門檻;全面清理整頓醫療商業推廣服務,采用“機器+人工+人工” 三道物料審核機制,力求從源頭保障信息真實有效。

同時,百度升級網民權益保障計劃,增設10億元保障基金,引入第三方中立評估機制。

二、移動營收占比62%

百度第二季度移動營收在總營收中所占比例為62%,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50%。

此前,百度第一季度移動營收在總營收中所占比例為60%, 百度2015年全年移動營收占比53%,2014年占比為37%。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作為百度移動化、服務化的重要產品之一,百度地圖在提升用戶出行體驗,擴展服務品類的同時,開拓海外版圖,目前已登陸亞太、歐洲和南美63個海外國家和地區;通過與海口、成都等地交通管理部門合作,百度正在積極探索政企共建“互聯網+智慧交通”新模式。

目前,百度海外移動產品用戶總數已達16億,月活用戶3億,產品覆蓋200多個國家。移動廣告平臺DU Ad Platform 已接入600多家開發者,日廣告響應15億次,躋身全球領先行列。

三、百度系產品用戶數據

2016年6月,百度移動搜索業務的月度活躍用戶人數為6.67億人,比去年同期增長6%;

2016年6月,百度移動地圖業務的月度活躍用戶人數為3.43億人,比去年同期增長13%;

2016年第二季度,百度交易服務的總交易額(GMV)為人民幣180億元(約合2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6%;

截至2016年6月底,百度錢包的已激活賬戶數量達8000萬個,比去年同期增長131%。

四、人工智能領域:無人車取得重大進展

“百度第二季度面臨的挑戰提醒我們,提供最好的用戶體驗、保持技術領先,是百度保持穩定增長、可持續發展及行業領導地位的關鍵驅動力。”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指出,“互聯網正在進入下一幕——人工智能,這對百度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將更好地服務用戶,與客戶和合作夥伴合作,用技術改變世界。”

百度在財報中稱,第二季度,以人工智能基礎平臺為核心,百度搜索結果的準確性持續提升,用戶以語音、圖像方式表達需求的搜索請求保持高速增長。

百度還宣布免費開放“語音喚醒”和“自定義語義”兩項技術,推動語音互動進一步普及,吸引更多力量加速技術創新走向線下。例如度秘機器人亮相肯德基概念店,打造餐飲行業首個人工智能服務場景。百度外賣憑借智能調度系統升級,將平均配送時長降至32分鐘內。

作為人工智能的重要應用領域,百度無人車正在順利推進商業化進程,以“三年商用、五年量產”為戰略目標,本季度先後與蕪湖市政府、上海國際汽車城、浙江烏鎮景區達成戰略合作,拓展無人車實際運營的試驗空間,並在安徽蕪湖打造出國內首個全無人車運營區域。

“我們的無人車已經可以完成避讓,超車等動作,並可準確識別車輛、行人、紅綠燈等要素,無人車技術團隊也在構建模擬系統,加快攻克由此定義出的3700個應用場景。”李彥宏說。

五、新興業務逐步落地

百度新業務動作頻頻。除了無人車取得重大進展外,在金融服務領域,百度發起設立的西安百金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於7月15日正式開業。消費信貸產品“百度有錢花”與超過600家教育培訓機構達成合作,業務覆蓋了全國95%以上省區,提供教育信貸服務。依靠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基礎的嚴謹風控體系,百度金融首創秒批、遠程預授信等服務,領跑職業教育分期信貸服務市場。

作為百度推進人工智能長期戰略布局的一部分,百度開放雲戰略本季度正式發布,憑借“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的技術,百度開放雲致力於打造雲計算領域的平臺入口,為企業級服務市場帶來了技術含量和價值。李彥宏稱這是百度十年來首次進入企業級服務市場,並將帶來全新價值。

 

附:李彥宏內部郵件

各位親愛的百度同學:

大家好。北京時間7月29日淩晨,百度公布了2016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第二季度,公司營業收入達到了182.6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3%(移除去年同期去哪兒影響),並且深化內容生態、服務生態和金融生態的布局建設,堅守“用戶體驗至上”的價值天條,積極應對外部環境的挑戰和變化。大家的創新鬥誌和協同努力,推動公司持續突破向前,我謹代表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向大家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第二季度,作為移動化、服務化、國際化戰略的重要載體,百度地圖不斷提升用戶體驗,涵蓋更多服務品類,並大力擴張海外版圖,現已登陸亞太、歐洲和南美63個海外國家和地區,先後與泰國國家旅遊局、韓國旅遊發展局達成戰略合作,搭建出境旅遊線上營銷平臺;同時還與海口、成都等地方交通部門展開合作,探索政企共建“互聯網+智慧交通”新模式。在構建服務生態、索引真實世界的進程中,百度地圖正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此外,我們在聯盟峰會上正式發布“百度百家號”,推進內容生態平臺布局,整合不同產品的內容展示與傳播,賦能內容生產和變現,提升搜索和內容推薦的用戶體驗。

第二季度,我們的金融生態發展勢頭強勁。半個月前,百度發起設立的“百金交”正式開業,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生態發展開創了嶄新模式。消費信貸與超過600家教育培訓機構達成合作,業務覆蓋了全國95%以上省區,為數萬名學子提供教育信貸服務,並依托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基礎的嚴謹風控體系,首創秒批、遠程預授信等服務,領跑職業教育分期信貸服務市場。多位業界頂尖金融人才的加盟,更成為我們實現理財、資管、消費金融等領域戰略躍遷的有力保障。隨著百度錢包金融服務屬性和功能的不斷增強,以及我們不斷布局區塊鏈、征信等前沿金融科技,百度金融正呈現出噴薄的活力!

第二季度,我們的國際化進程也風起雲湧。百度海外移動產品用戶總數已達16億,月活用戶3億,產品覆蓋200多個國家。移動廣告平臺DU Ad Platform 已接入600多家開發者,日廣告響應15億次,躋身全球領先行列。

技術始終是我們立足當下、著眼未來的根本。第二季度,公司繼續深耕技術創新,推進人工智能的長期戰略布局。不久前,我們發布了“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的“三位一體”百度雲戰略,十年來首次進入企業級服務市場,並將帶來全新價值。我們還宣布免費開放“語音喚醒”和“自定義語義”兩項技術,推動語音互動進一步普及,吸引更多力量加速技術創新走向線下,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優質的生活服務。我們的度秘機器人亮相肯德基概念店,打造餐飲行業首個人工智能服務場景。百度外賣憑借智能調度系統升級,將平均配送時長降至32分鐘內,再次突破行業極限,繼續穩坐白領市場頭把交椅。

與此同時,以“三年商用、五年量產”為戰略目標,我們先後與蕪湖市政府、上海國際汽車城、烏鎮景區達成合作,拓展無人車實際運營的試驗空間。我們的無人車已經可以完成避讓,超車等動作,並可準確識別車輛、行人、紅綠燈等要素,無人車技術團隊也在構建模擬系統,加快攻克由此定義出的3700個應用場景。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最近評選的2016年全球最聰明公司中,百度也因對無人駕駛的投入和成就位列第二。這是一項偉大又艱辛的事業,它對百度和國家的未來都有著重要戰略意義,讓我們一起去創造一個令人興奮的無人車時代!

第二季度,我們以對使命和價值觀的堅守完成內部相關整改,在面向未來的規劃中邁出了堅實而關鍵的一步。未來隨著國家有關法規的實施和行業監管的進一步加強, 短期內還會給公司帶來一定挑戰,但長期來看會讓我們擁有更為健康的業務模式和產業環境,百度也會因此迎來一個更有後勁的發展新階段。

古人有雲,“靜水流深,聞喧享靜”。大多數人只能看到平靜的海面,但我們卻已察覺到深海洋流的巨大推力。讓我們把握機遇,堅守使命,搶先做出顛覆性的技術和產品,讓百度從一個大公司變成真正偉大的公司!

下周末,我們將舉辦一年一度的Summer Party,希望大家都能盡情happy,一起享受屬於百度人的歡樂,一起見證最高獎的榮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695

長期虧損的京東也想盈利了 Q2經營利潤3.6億

在不愛盈利的亞馬遜連續5個季度實現盈利之後,作為亞馬遜追隨者之一的京東這一次的財報成績單在盈利上也有了新的主意。

京東集團今天傍晚發布的截至2016年6月30日的2016財年第二季度業績顯示,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此前一直虧損的京東在本季度虧損大幅收窄,相比去年同期5.104億元人民幣的凈虧損,2016年第二季度凈虧損為1.32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4%。

而最大的亮點是如果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計算,本季度經營利潤3.615億元人民幣,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經營虧損為2.467億元人民幣。Non-GAAP下經營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0.4%大幅上升至1.1%。

京東2016年第二季度剔除虛擬商品的交易總額達1571億元,同比增長52%;凈收入達到6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年度活躍用戶數和履約訂單量(剔除虛擬商品)分別達到1.881億和3.734億。

2016年第二季度京東自由現金流為81億元人民幣(約12億美元),截至2016年6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自由現金流為110億人民幣(約17億美元)。

第二季度,京東年度活躍用戶數達1.881億,同比增長65%(排除拍拍網的獨立用戶)。剔除虛擬商品,第二季度完成訂單量為3.734億,同比增長56%。其中,通過移動端渠道完成訂單量占比近8成,達到79.3%,同比增長超過130%。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第二季度,京東和沃爾瑪宣布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兩家公司將進一步推進“1號店”的品牌和業務,在京東平臺上開設沃爾瑪“山姆會員商店”官方旗艦店,在O2O方面沃爾瑪實體門店將接入“京東到家”O2O平臺,並在供應鏈端展開合作。

而今天早間對外宣布的京東商城首席執行官沈皓瑜的職務調動一說也在上述財報中被證實。

財報中稱由於家庭原因,沈皓瑜將移居美國,公司已任命沈皓瑜先生擔任京東集團國際業務總裁,此任命即刻生效。在2016年過渡期之後,沈皓瑜將常駐美國,擔任新職務,負責公司的國際和跨境業務,包括其目前負責的沃爾瑪戰略合作。

但這一次京東並沒有在財報中透露沈皓瑜的接班人,只是表示沈皓瑜將繼續匯報給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並且此前匯報給沈皓瑜的管理團隊將直接匯報給劉強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718

Q2出貨量暴跌38% 小米時代要結束了嗎?

正在用直播加促銷慶祝自己五歲生日的小米手機,收到一個並不愉快的“生日禮物”——來自IDC的報告顯示,小米第二季度的智能手機出貨總量為1050萬部,較上年同期的1710萬部暴跌38%。

曾經坐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一位置的小米,現在排在華為、OPPO和Vivo之後。

這引發了小米的回應——僅以市場調研公司IDC一家所發布的數據為依據,並不能體現小米Q2的真實出貨量。不過截至目前,小米官方並未公布自己在第二季度出貨量。

而在出貨量爭議的背後,中國手機市場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早已將小米推向了一個頗為微妙的位置。五年的時間,小米已經從手機行業的挑戰者,變成了被挑戰的對象。

曾經,雷軍提出的“專註、極致、口碑、快”的七字訣和小米模式一舉成為業界標桿,但在快速擴張期過後,資本估值、市場份額、核心能力三者之間的馬拉松長跑,拼的不只是沖刺,還有耐力。

對於現在的小米,到了觸底反彈的時刻嗎?

風口停了?

和第一季度相比,IDC數據顯示,排在前五的手機廠商仍是華為、OPPO、Vivo、小米和蘋果五家。不同的是,小米超越蘋果,從第一季度的第五排至第四,且兩家在第二季度經歷了銷量的暴跌。

其中,排在第一的華為手機的出貨量達到1910萬部,市場份額17.2%,同比實現增15.2%;排在其後的OPPO增長最快,手機出貨量1800萬部,市場份額16.2%,同比增長了124.1%;Vivo的出貨量是1470萬部,市場份額達到13.2%。

相比之下,小米出貨量為1050萬部,同比下跌38.4%,市場份額9.5%;蘋果的出貨量只有860萬部,同比下跌31.7%。

IDC根據統計指出,排在前兩位的華為和OPPO傳達出的營銷信息都是聚焦於一兩項關鍵性能,並幫助他們成功奪取了市場。前者是是手機采用徠卡鏡頭,後者是快速充電技術。此外,OPPO和Vivo的線下渠道持續發力,並且邀請明星代言的營銷方式也正在被其他廠商開始效仿。

數據來源:IDC

對於第三方給出的成績單,小米對第一財經記者回應稱,截止目前,在已經公布的小米智能手機Q2國內出貨量報告當中,IHS的數據為1420萬臺,SA的數據為1280萬臺,IDC的數據為1050萬臺,其中IDC比IHS的統計數據少了370萬臺,統計數據差別巨大,並不能體現小米真實的Q2出貨量。

不過小米第二季度真實的出貨量究竟是多少,小米並未給出答案。

智能手機市場格局震蕩的背後,小米以“性價比”著稱的互聯網手機和電商渠道銷售模式承受了越來越大的市場壓力。

進入2016年以來,國產手機產商在市場渠道策略上發生了一些顯著的變化。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互聯網電商這一線上渠道風暴之後,線下渠道的影響力也開始慢慢凸顯出來。

眼下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不僅僅是產品技術專利,而且是渠道資源的競爭。可以看到的是,例如,曾經對標“小米”的華為電商品牌“榮耀”在內部已經將戰場轉向了OPPO、金立等所在的線下渠道;而快速崛起Vivo、OPPO等品牌早已通過代理商制度深入覆蓋全國四五線城市。

“風停了,誰還在?”一名國產手機廠商的負責人曾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寫下了這句話。

小米怎麽了?

“這個時間段是我們的一個谷底,今年我們有三個月供應鏈極度缺貨,負面報道也很多。”今年6月小米組織的專家閉門會上,雷軍曾透露,而這也暴露了小米在手機供應鏈管控的隱憂。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最近雷軍在小米直播、小米商城、QQ空間、一直播和Bilibli五大平臺上直播“黑科技實驗”的主角“小米5”,原本預期要在2015年發布,但最終從研發到2016年2月發布,共歷時了19個月。

不過,小米今年5月的一項內部調整已經釋放出信號:雷軍親自掛帥研發和供應鏈團隊,全力解決供貨問題。

而在價值線的尹生看來,除了“沒能及時在產業鏈布局和提高產業鏈影響力方面有所作為”外,小米的問題在於“用戶從發燒友群體向大眾群體切換時,過於依賴價格的一種競爭維度,忽視了品質和個性化維度”,以及“不夠偏執,未能將‘硬件免費+應用服務收費’的模式做到極致”。不過,這並不是說那些從小米手中搶走份額的公司,就是最後的勝利者。

“互聯網是一個工具,而不是萬能靈藥。”作為小米的競爭對手,華為榮耀總裁趙明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事實上,互聯網手機從商業模式來講,它的優勢從開始出現到現在並沒有變。但是當幾百個品牌都在加入互聯網手機營銷大軍,甚至有互聯網手機企業把營銷模式變成了公布BOM價格、羅列手機配置、簡單對比跑分的形式時,實際上造成了用戶的認知混亂,產品的實際體驗是在下降的,這就造成了互聯網手機今天遇到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的瓶頸,用戶重新回到線下的選擇。

但雷軍並不服氣。在他看來,過去小米雖然做了大量的創新,但在小米顛覆性的商業模式下都被掩蓋了,或者小米的創新還不足以打動大家。

“無論是產品銷量,還是業務規模,還是商業模式的完善,包括小米過去兩年積累的各種技術陸續發布,在未來的半年到一年里面,會展現一個全新的小米。”雷軍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523

傳奇遠去!黑莓宣布關閉手機部門 Q2虧損近4億美元

據BGR News報道,黑莓今天發布了截至8月31日的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黑莓第二財季營收為3.3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4.90億美元下滑31.8%;凈虧損為3.72億美元,去年同期則實現凈利潤5100萬美元。同時黑莓宣布,公司計劃終止所有內部硬件開發,將其外包給合作夥伴。

此外,黑莓第二季度軟件和服務營收為1.38億美元,同比增長89%,軟件和服務營收占比約為44%,服務使用費(SAP)營收占比為26%,移動解決方案營收占比為26%。第二季度毛利率為29%;按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毛利率達到創紀錄的62%;營業虧損3.55億美元,去年同期則實現營業利潤3300萬美元;按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營業利潤為1600萬美元。

黑莓CEO程守宗稱,公司新的移動解決方案戰略展現出了積極跡象,包括在印尼與一家電信合資公司達成了首個重大設備軟件授權協議。根據這一戰略,黑莓正專註於軟件開發,包括安全和應用。黑莓計劃終止一切內部硬件開發,將其外包給合作夥伴。程守宗表示,此舉將降低黑莓的資本需求,加強投入資本的回報率。

另外,黑莓CFO詹姆斯·耶什因為個人原因將於10月1日正式離職。Sybase前高管史蒂文·坎貝爾將出任黑莓新任CFO。

黑莓CEO程守宗一年前曾做過這樣的承諾。程守宗當時稱,如果手機部門不能在一年內盈利,就將關閉這項業務。今年早些時候,程守宗在接受CNBC采訪時又重申了這一言論。他當時稱:“到9月份,如果我仍不能讓手機部門實現盈利,我們就需要認真考慮成為一家純粹的軟件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34

京東財報透視:Q2以退為進 它在置換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16/164657.shtml

京東財報透視:Q2以退為進 它在置換什麽?
誇克點評 誇克點評

京東財報透視:Q2以退為進 它在置換什麽?

Q2是對巨大機遇的主動適應,京東犧牲了短期利潤,完成一段鋪墊。

來源 | 誇克點評(ID:Quark_media)

文丨王如晨

Q2財報中,GAAP與Non-GAAP準則下的數據差異,反映出京東正處於一個關鍵轉換周期。

對劉強東與京東董事會來說,這比之前持續虧損更考驗經營耐心與戰略落地。

2016年Q4,誇克點評曾斷言,2017年,京東將迎來實質盈利財年。主要依據是:開放平臺效應持續釋放;三大業務分拆或獨立帶來成本縮減效應、強勁的平臺效能、強勁的經營性現金流等。

這倒不是說京東會創下多耀眼的利潤紀錄,它仍須平衡成長與獲利、季報與年報的博弈。

一些自媒體人對GAAP準則下京東Q2的虧損、季報日股價大跌發出嘲笑。不過,2017年Q2之後,我們仍堅持上述整體判斷。這建立在財報隱含的季節差異以及更大更豐富的生態維度上。

刻意辨析兩種財務準則下的數據,其實沒多大意義。

02a0ceb4c7f1a9a45ff046c76bc09f97

真正導致Q2虧損的原因,主要在於,季節性差異、快速的開放生態體系構建(當然也包括部分資產處置)導致銷售成本大幅上升。

Q2財報顯示,京東當季營收成本、履約成本、技術與內容成本、總務與行政開支等增幅,明顯低於營收增幅。而營銷成本高達41億元,同比增長63%。

一個無法繞過的因素是618。你只看到京東GMV短期因此壯大1199億,而沒看不到它隱含的成本要素。618前的熱身,之後的履約,都渲染了價格的要素。這里面的讓利很高。

更要看到,京東為提升這一盛典的影響力,2016年年初就已開始籌備。到了Q2,它的動作可謂眼花繚亂,尤其集中在高端品牌的落戶上:從時尚、服飾、日化、零售、食品飲料、生鮮,諸多群體性的合作案接連達成,而京東3C板塊更是合作頻頻。此外,多個國家的政要也開始訪問京東……

2bbba00548e0099f4665b6ebb0953d29

這些大牌落戶,京東都要伺候好它們,為此儲備的營銷資源非常深厚。這確實也無可厚非。尤其是價格層面,如果不能有諸多讓利,脈沖式營銷不會有太大效果。

如此龐大的年度盛典,它的整個集團資源、供應鏈、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前端體驗,都難以得到鍛煉、沈澱及提升。你能看到,這一周期,京東物流集團成立,並攜手西安航天基地打造首個全球性物流總部 ;推出高端定制化配送服務“京尊達”;推出“天工”計劃,成立品質溯源防偽聯盟等。它們都力爭趕在618之前,一是提升影響力,二是借助這一舞臺快速沈澱自身。

很多人只是將618看成一次營銷,GMV的角逐。其實,面對618,京東不惜血本也要完成一場全球性狂歡。因為,短暫財務面壓力,會為它沈澱下技術、數據、物流、金融等基礎設施服務體系,還有前端體驗等,這一切都會成為未來一年或多年京東常態營銷的支撐。

222

而2017年的618,具有更多象征意義。在京東發展史上,它屬於一次戰略變革的揭幕戰:當天,劉強東的內部公開信,首度從長期願景、重新定位、文化與價值觀等層面揭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來臨。

所以,2017年Q2財報里,銷售成本的高企,尤其營銷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了16億,一點都不意外。整個營銷成本確實很大程度上拉低了京東當季毛利,對沖了部分利潤,導致GAAP準則下再現虧損。

但這一次,在我們看來,Q2是對巨大機遇的主動適應,京東犧牲了短期利潤,完成一段鋪墊。因此,若要認為京東將再度回到連續虧損局面,那就無視了過去兩年基本面的變化:

1、如此巨大的GMV體量,它不但依舊保持著40%以上的年度增幅,業務的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背後,也促成了京東利潤結構的變化。與去年以前連續多年虧損相比,差異在於,過去,京東更多是以虧損更多換取規模壯大,換取基礎設施沈澱、品質與效能的提升,當然,它也訓練出一支強大的團隊。而今,它更多是以短暫的財物壓力,換取一場結構轉換。這也是我2016年說京東是在時間賽跑的原因。

2、京東的生態已經不是所謂自營電商了。它不但有開放的有形商品交易平臺,更有無形的O2O化的到家或到店服務,而開放的物流、金融、京東雲以及種種智能技術,也會發展成為全新的業務版圖。當然,它跟阿里一定有類似,但絕不可能是同一路徑。

這種形態下的京東,雖然電商業務繼續會扮演最核心的交易支撐,但是,京東變現的通路會遠比現在豐富、通暢得多。偌大版圖中,今日看上去一些成本中心,未來,會變成一個個利潤中心。

3、第四次零售革命,當然也包括阿里倡導的新零售,很多人還在爭論它的概念合理不合理,其實這個時代已經開始了。京東通過3C零售體驗店,阿里通過盒馬等形態,正在快速落地。它們都有沒有理想的藍圖,都建立在一步一步的實踐中。

討論眼前的虧損還是盈利,爭論GAAP與Non-GAAP準則帶來的財務面差異,其實已沒多大意義。京東仍在以眼前短暫的季度利潤犧牲,換取2017財年乃至更久周期的成長價值。

寫到這里,又想到了京東股價。季報發布日,它的盤前、盤中表現確實有些掛不住。許多人發出了嘲笑,並再度將它拉出來與阿里、百度對比。其實若說股價,京東財報日的表現,並沒有超出我們的判斷,你肯定沒有看到最近一些中概念以及美國科技股財報日的股價表現,大部分都很難堪。

前幾天,業績甚好的微博,開盤非常出色,盤中卻快速跳水,盤後雖有收複,仍讓人感覺到沒有反映出業務面。

除了部分明顯屬“見光死”邏輯外,也有整個科技板塊回調動向。過去一段,絕大部分科技股都經歷了一段不錯的行情。BAT、京東都是如此。京東2017年Q1業績確實相當出色,應該說大幅提高了外部預期,一定程度上,它的股價也有提前反映。而今,全球科技板塊行情有些謹慎,或有回調或震蕩。京東的股價也少不了波動,這一切都很正常。

到了這個階段,再用一年甚至兩年前的邏輯分析京東,已經明顯不合理。在我們看來,京東確實持續會有壓力,但已不是單季利潤,而是在零售革命的背景中,京東持續開放的半徑,開放的速度與節奏,以及多重生態構建,會與整個公司運營成本、平臺品質、組織管理乃至文化之間之間形成博弈,也會對整個京東的全球化人才、技術、視野帶來挑戰。

我相信,劉強東眼下操心最急的應該是戰略貫徹與落地成效、組織管理、全球化生態等層面。接下來,京東除了直接的業務推進外,它很有可能通過組織變化或者資本手段打破一些寧靜。

京東 618 Q2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688

京東財報透視:Q2以退為進 它在置換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16/164657.shtml

京東財報透視:Q2以退為進 它在置換什麽?
誇克點評 誇克點評

京東財報透視:Q2以退為進 它在置換什麽?

Q2是對巨大機遇的主動適應,京東犧牲了短期利潤,完成一段鋪墊。

來源 | 誇克點評(ID:Quark_media)

文丨王如晨

Q2財報中,GAAP與Non-GAAP準則下的數據差異,反映出京東正處於一個關鍵轉換周期。

對劉強東與京東董事會來說,這比之前持續虧損更考驗經營耐心與戰略落地。

2016年Q4,誇克點評曾斷言,2017年,京東將迎來實質盈利財年。主要依據是:開放平臺效應持續釋放;三大業務分拆或獨立帶來成本縮減效應、強勁的平臺效能、強勁的經營性現金流等。

這倒不是說京東會創下多耀眼的利潤紀錄,它仍須平衡成長與獲利、季報與年報的博弈。

一些自媒體人對GAAP準則下京東Q2的虧損、季報日股價大跌發出嘲笑。不過,2017年Q2之後,我們仍堅持上述整體判斷。這建立在財報隱含的季節差異以及更大更豐富的生態維度上。

刻意辨析兩種財務準則下的數據,其實沒多大意義。

02a0ceb4c7f1a9a45ff046c76bc09f97

真正導致Q2虧損的原因,主要在於,季節性差異、快速的開放生態體系構建(當然也包括部分資產處置)導致銷售成本大幅上升。

Q2財報顯示,京東當季營收成本、履約成本、技術與內容成本、總務與行政開支等增幅,明顯低於營收增幅。而營銷成本高達41億元,同比增長63%。

一個無法繞過的因素是618。你只看到京東GMV短期因此壯大1199億,而沒看不到它隱含的成本要素。618前的熱身,之後的履約,都渲染了價格的要素。這里面的讓利很高。

更要看到,京東為提升這一盛典的影響力,2016年年初就已開始籌備。到了Q2,它的動作可謂眼花繚亂,尤其集中在高端品牌的落戶上:從時尚、服飾、日化、零售、食品飲料、生鮮,諸多群體性的合作案接連達成,而京東3C板塊更是合作頻頻。此外,多個國家的政要也開始訪問京東……

2bbba00548e0099f4665b6ebb0953d29

這些大牌落戶,京東都要伺候好它們,為此儲備的營銷資源非常深厚。這確實也無可厚非。尤其是價格層面,如果不能有諸多讓利,脈沖式營銷不會有太大效果。

如此龐大的年度盛典,它的整個集團資源、供應鏈、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前端體驗,都難以得到鍛煉、沈澱及提升。你能看到,這一周期,京東物流集團成立,並攜手西安航天基地打造首個全球性物流總部 ;推出高端定制化配送服務“京尊達”;推出“天工”計劃,成立品質溯源防偽聯盟等。它們都力爭趕在618之前,一是提升影響力,二是借助這一舞臺快速沈澱自身。

很多人只是將618看成一次營銷,GMV的角逐。其實,面對618,京東不惜血本也要完成一場全球性狂歡。因為,短暫財務面壓力,會為它沈澱下技術、數據、物流、金融等基礎設施服務體系,還有前端體驗等,這一切都會成為未來一年或多年京東常態營銷的支撐。

222

而2017年的618,具有更多象征意義。在京東發展史上,它屬於一次戰略變革的揭幕戰:當天,劉強東的內部公開信,首度從長期願景、重新定位、文化與價值觀等層面揭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來臨。

所以,2017年Q2財報里,銷售成本的高企,尤其營銷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了16億,一點都不意外。整個營銷成本確實很大程度上拉低了京東當季毛利,對沖了部分利潤,導致GAAP準則下再現虧損。

但這一次,在我們看來,Q2是對巨大機遇的主動適應,京東犧牲了短期利潤,完成一段鋪墊。因此,若要認為京東將再度回到連續虧損局面,那就無視了過去兩年基本面的變化:

1、如此巨大的GMV體量,它不但依舊保持著40%以上的年度增幅,業務的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背後,也促成了京東利潤結構的變化。與去年以前連續多年虧損相比,差異在於,過去,京東更多是以虧損更多換取規模壯大,換取基礎設施沈澱、品質與效能的提升,當然,它也訓練出一支強大的團隊。而今,它更多是以短暫的財物壓力,換取一場結構轉換。這也是我2016年說京東是在時間賽跑的原因。

2、京東的生態已經不是所謂自營電商了。它不但有開放的有形商品交易平臺,更有無形的O2O化的到家或到店服務,而開放的物流、金融、京東雲以及種種智能技術,也會發展成為全新的業務版圖。當然,它跟阿里一定有類似,但絕不可能是同一路徑。

這種形態下的京東,雖然電商業務繼續會扮演最核心的交易支撐,但是,京東變現的通路會遠比現在豐富、通暢得多。偌大版圖中,今日看上去一些成本中心,未來,會變成一個個利潤中心。

3、第四次零售革命,當然也包括阿里倡導的新零售,很多人還在爭論它的概念合理不合理,其實這個時代已經開始了。京東通過3C零售體驗店,阿里通過盒馬等形態,正在快速落地。它們都有沒有理想的藍圖,都建立在一步一步的實踐中。

討論眼前的虧損還是盈利,爭論GAAP與Non-GAAP準則帶來的財務面差異,其實已沒多大意義。京東仍在以眼前短暫的季度利潤犧牲,換取2017財年乃至更久周期的成長價值。

寫到這里,又想到了京東股價。季報發布日,它的盤前、盤中表現確實有些掛不住。許多人發出了嘲笑,並再度將它拉出來與阿里、百度對比。其實若說股價,京東財報日的表現,並沒有超出我們的判斷,你肯定沒有看到最近一些中概念以及美國科技股財報日的股價表現,大部分都很難堪。

前幾天,業績甚好的微博,開盤非常出色,盤中卻快速跳水,盤後雖有收複,仍讓人感覺到沒有反映出業務面。

除了部分明顯屬“見光死”邏輯外,也有整個科技板塊回調動向。過去一段,絕大部分科技股都經歷了一段不錯的行情。BAT、京東都是如此。京東2017年Q1業績確實相當出色,應該說大幅提高了外部預期,一定程度上,它的股價也有提前反映。而今,全球科技板塊行情有些謹慎,或有回調或震蕩。京東的股價也少不了波動,這一切都很正常。

到了這個階段,再用一年甚至兩年前的邏輯分析京東,已經明顯不合理。在我們看來,京東確實持續會有壓力,但已不是單季利潤,而是在零售革命的背景中,京東持續開放的半徑,開放的速度與節奏,以及多重生態構建,會與整個公司運營成本、平臺品質、組織管理乃至文化之間之間形成博弈,也會對整個京東的全球化人才、技術、視野帶來挑戰。

我相信,劉強東眼下操心最急的應該是戰略貫徹與落地成效、組織管理、全球化生態等層面。接下來,京東除了直接的業務推進外,它很有可能通過組織變化或者資本手段打破一些寧靜。

京東 618 Q2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8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