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書筆記:巴菲特的信1969年 By Jamie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mwt3.html

背景1969:美國S&P指數1969年經週期調整後的市盈率(參見為RobertJ.Shiller)為22至18倍之間(股市下跌),高於長期趨勢值16。當期PE為18倍,股利收益為3.1%,國債收益率達到近8%左右。通貨膨脹約為5.4%,名義經濟增速為8.2%。道瓊斯指數下跌-8.4%,巴菲特合夥基金清盤無業績公佈,伯克希爾哈撒韋淨資產值增加16.2%


明顯地,通貨膨脹和無風險利率是股市的巨大挑戰。。。


1969年的信有幾篇(不同月份),除了巴菲特解釋對基金的清盤方式外,以下問題是比較有意思的:


1.巴菲特的清盤理由(自己的心路歷程&對長期市場走勢的判斷)


2.對比爾.魯安的介紹


先記錄對比爾魯安的介紹:


1.We met in Ben Graham's class at Columbia University in 1951 and Ihave had considerable opportunity to observe his qualities ofcharacter,temperament and intellect since that time .


我想這句話包含了幾層意思:一是說明比爾魯安有較長的投資經驗,二是說明其使用的方法也來源於格雷厄姆,三是說明巴菲特對他很瞭解,認為其具有一個資產管理人所應具有的性格,態度和才智。


2.If Susie and I were to die while our children are minors, he isone of three trustees who have carte blanche on investmentmatters-the other two are not available for continuous investmentmanagement for all partners, large or small.

 

這種推薦是比較有力度的,這也是基金管理人選擇的一個很重要的要求,要求委託——代理雙方利益的一致性。這裡巴菲特雖然不是推薦自己,但是如果推薦一個管理人,而自己都不敢將錢投進去,那麼還有什麼力度呢?同樣的,如果管理的基金,你自己的錢都不敢投入(當然不是全部,但應該達到一定的比例),或者說你基金買的股票,你自己的錢都不敢買,這又有什麼說服力呢。


3.Bill's overall record has been very good-averaging fairly closeto BPL's, but with considerably greater variation. From 1965-1961and from 1964-1968, a composite of his individual accounts averagedover 40% per annum. However, in 1962. undoubtedly somewhat as aproduct of the euphoric expeience of the earlier years, he was downabout 50%. As he re-oriented his thinking. 1963 was aboutbreakeven. While two years may sound like a short time whenincluded in a table of performance, it may feel like a long timewhen your net worth is down 50% I think you run this sort ofshort-time risk with virtually any money manager operating instocks, and it is a factor to consider in deciding the portion ofyour capital to commit to equities.


如果假設比爾魯安的正常年份為40%,1962年為-50%,1963為0,則13年的年均復合收益率為26%。與巴菲特相比同樣的時間段,巴菲特為31.6%(總回報為26.10倍),比爾魯安為25%(總回報為14.46倍),可以看見一年巨大的虧損需要多大的努力去彌補(比爾 魯安除了1962年的巨大打擊而為,其他年份業績可為想當驚人,但結果與巴菲特還是差了一大截),但比爾魯安還是很厲害的,在那種打擊後還能重整旗鼓,據黑石的一個FOF基金經理研究,很多對沖基金經理只要出現過一年超過30%的虧損,以後的業績就會明顯相比之前的業績有一個巨大的滑坡。


4. Bill,of course, has not been in control situations or workouts,which have usually tended to moderate the swings in BPL year toyear performance。Even excluding these factors, I believe hisperformance would have been somewhat more volatile(but notnecessarily poorer, by any means )than mine.

 

這就是巴菲特的所謂分散化的優勢了,巴菲特的分散化的理解不在於股票數量的多少,而在於投資手法的多樣化,不同投資策略的投資標的的風險收益特徵是完全不同的。巴菲特對比爾魯安的判斷是十分正確的,其風格應該是非常程度的集中投資,因此容易出現大好和大壞的年份,但整體上還是傑出的管理人,以下是其70年代的業績記錄:

                        比爾魯安            道指

1971 13.5 14.3
1972 3.7 18.9
1973 -24 -14.8
1974 -15.7 -26.4
1975 60.5 37.2
1976 72.3 23.6
1977 19.9 -7.4
1978 23.9 6.4
1979 12.1 18.2
1980 12.6 32.3

     復合               14.6                 8.3

二、巴菲特對市場的判斷(其實是對股票和債券投資的判斷):

 

第一個因素是稅收的考慮,Federal income tax 稅率到了40%,使得免稅債券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第二個是從長期看,股票的收益率已經沒有太大的優勢(巴菲特強調是未來十年,而不是下個季度)。長期免稅債券的收益已經到7%左右,而對股市的預測可以分為盈利的預期和估值的估計,巴菲特預期公司價值增加大致相當於名義GDP的增長率(不高於6%),加上3%的分紅,及總回報不超過9%(假設估值不變的情況下,在通貨膨脹和無風險利率上升期,估值很難大幅上升)。考慮到稅收因素,股市的回報也只有6%~7%左右,因此股市完全沒有吸引力。巴菲特同時也強調如果能夠選出能力超強的管理人(超額收益在4%以上),那麼還是可以投資股票的,但也預期這種管理人只佔管理人總數的1%至2%,強調相信比爾魯安屬於這類管理人。


這種分析股市長期走勢的方法還是滿實用的,最早使用的人應該是格雷厄姆,當然現在在分析利潤增長的時候,可以將其和名義GDP的關係細化。當前社會,投資品種已經多元化,如果預期通貨膨脹大幅上行,則明顯股票和債券都不是很好的投資標的。

 

巴菲特還記錄了一下自己選擇「退休」的個人原因:

 

The Qctober 9th, 1967 letter stated that personal considerations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mong those causing me to modify ourobjectives. I experessed a desire to be relieved ofthe(self-imposed) necessity of focusing 100% on BPL. I have flunkedthis test completely during the last eighteen months. The lettersaid:" I hope limited objectives will make for more limitedeffort." It has not worked out that way. As long as I am " onstage",publishing a regular record and assuming responsibility formanagement of what amounts to virtually 100% of the net worth ofmany partners. I will never be able to put sustained effort intoany non-BPL activity.If I am going to participate publicly, I cannot help being competitive. I know I do not want to be totallyoccupied with out-pacing an investment rabbit all my life.,the onlyway to slow down is to stop.


我覺得這個心理描寫是非常真實的,巴菲特在投資方面的投入可能不是常人所能想像的,他取得的成就後面也有很多放棄的東西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47

創業 CEO:如何選擇投資人 Jamie

http://mrjamie.cc/2013/11/04/how-to-pick-investors/?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MrJamie+%28MR+JAMIE%29

在每週一次的「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一個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一位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業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AppWorks 成立至今,總共參與投資了 20 個 Startups,我也因此扛起其中 8 家的董事職位。以往身為創業者,面對自己的股東,自己的董事會,很難知道與其他公司之間的比較。現在成了投資人,一次看到這麼多公司的幕後運作,越來越能體會為什麼人家會說慎選股東。

最好的投資人是出錢又給力的,接著是出錢不管事的,而最差的投資人是出錢卻拚命幫倒忙的。其中出錢不管事的投資人俗稱「天使」,但這幾年的實務經驗告訴我天使不會永遠是天使,一旦他自己的財務吃緊,或是對你的信任感消失,可能轉身就變成惡魔。

投資人一旦對公司失去信心,輕則不繼續支持,讓後續的增資困難度大增。重則威脅鬧事、杯葛運作,甚至告上法院,讓原本已經很困難的創業之路雪上加霜。

所以就像選共同創辦人選同事一樣,面對眾多有興趣支持你的投資人 (如果有這個福份的話),創業 CEO 必須要抱著謹慎的心態,好好為自己也為公司挑選最適合的股東夥伴。

關於這個題目,Return Path 執行長 Matt Blumberg 近期發表了一篇 Selecting Your Investors,非常值得參考。我加入個人的經驗,改寫成以下 8 點:

  1. 偏好長期耕耘相關領域的投資人 ── 舉例來說,如果你在 Mobile Internet 領域,則已經投資其他 App 發行商與開發商的創投會對你很有幫助,他除了可以告訴你其他新創公司的成長途徑,讓你比較能夠預期自己的規模化過程,也常常能提供最前線的產業情報,縮短你摸索的時間,並且減少錯失機會的情況。
  2. 先選人,再選公司 ── 有些時候,得到上下游企業的業務支持,的確可以大大提昇你的競爭力。但即使你能說服這些企業投資你,並不代表它就能在業務上支持你。實務上,多數企業的投資部門對業務部門的影響力非常有限。因此「誰」投資你比「哪家公司」投資你重要許多。另外,決定投資你的那個仁兄,往往也是未來代表參與你董事會的人,這又讓選人更顯得重要。
  3. 別被美好承諾所惑 ── 當創投傾向要投資你,有些人會開始畫大餅,承諾未來要幫你做這個,介紹那個。這些承諾聽起來很美好,可惜有時只是引誘你的手法。真正好的投資人應該是直接開始幫助你,不會非要等到投資之後才有作為。
  4. 跟他已經投資的 CEO 們聊聊 ── 如果是一個行得正、坐得直,非常很努力幫助 Portfolio 的投資人,他會非常樂意提供這個名單,請你儘管與他們聊聊。如果創投對提供這樣的名單有所保留,那很有可能是一種警訊。
  5. 先一起工作 ── 如果可以的話,想辦法先跟這個創投一起工作,再決定要不要給他投資。深入討論策略、商業模式也好,一起拜訪重要合作夥伴也好,從這些過程中,你會更瞭解雙方是否能有默契。
  6. 啤酒測試 ── 不是測試對方酒量,而是一起吃個晚餐,喝杯小酒,卸下防備與面具,能更瞭解雙方的為人與價值觀。
  7. 親身參與協商 ── 協商是找出兩方利益平衡點的過程,也是瞭解對方如何處理利益衝突的機會。如果你跟你的創投能夠理性、愉快的完成這個過程,那代表未來股東關係會較容易維持。
  8. 瞭解價格與價值的不同 ── 越好的服務價格往往越貴,這道理在募資的世界也相通。不要純粹為了較高的估值 (較低稀釋) 就選擇某一投資人,也不要純粹為了提高估值就讓投資條款變得繁瑣複雜。當價格在類似範圍時,投資人本身的好壞影響會遠遠大過估值。當投資條件非常複雜時,有時會嚇跑未來想投資下輪的創投。所以一切應該以全局的觀點來看,而不是著重在單一項目的最佳化。

以上,希望這些提醒能夠幫助你慎選投資人,組成最堅強的股東、董事團隊,一起創造更臻偉大的事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30

譴責勵晶太平洋(0575)及Jamie Alexander Gibson先生及批評張美珠女士

1 : GS(14)@2010-11-26 17:59:4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1124/LTN20101124281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779

【瀕危美食】Jamie Oliver都投降!全世界只得3人識整嘅意大利麵

1 : GS(14)@2016-12-28 08:12:57

有種意大利麵叫Su filindeu,做法只在阿巴拉尼家族的婦女手上流傳,現時全世界只得三人識整。麵線出名極幼細,闊度為天使麵一半;不過由於太難整,早前已被國際組織列為世界上最罕見最瀕危的意大利麵。就連英國名廚Jamie Oliver都忍唔住去學整,不過試咗兩個鐘後就舉手投降,指自己做咗20年意大利麵,都未見過呢種做法。



瀕危意大利麵只有三種成分,分別是粗粒小麥粉、水同鹽。究竟有幾難整?每日朝早7點起身整麵嘅Paola Abraini指,整Su filindeu要將粗粒小麥麵糰重複拉伸,並折疊出256條粗細均勻的麵線,之後放喺一塊圓形板上,一層疊一層咁交叉擺放。Paola指,當中最難嘅部分,就係調整麵糰的粘稠度,勁道唔夠就要蘸鹽水;不夠濕潤的話就要蘸普通水。佢話呢個過程需要好幾年經驗,先至拿捏得好。佢仲話,呢種麵會夾羊肉湯一齊煮,同時搭配佩科裏諾芝士,以濃湯形式提供畀當地朝聖者。至於另外兩位識整嘅人,就分別係阿巴拉尼嘅侄女同妹妹。記者﹕湯珮然


麵線出名極幼細,闊度只有約天使麵一半。

呢種麵會夾羊肉湯一齊煮,同時搭配佩科裏諾芝士,以濃湯形式呈上。

就連整咗20年意大利麵的英國名廚Jamie Oliver,試咗兩個鐘後亦舉手投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28/198785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369

【$88午餐】Jamie Oliver香港開Deli「配合港人狂野時速」

1 : GS(14)@2017-10-30 00:43:27

全亞洲第一間Jamie's Deli進駐尖沙嘴,毗連海洋中心的Jamie's Italian。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全亞洲第一間Jamie's Deli進駐尖沙嘴,毗連海洋中心的Jamie's Italian。這次難得和Jamie Oliver做到訪問,他興奮的介紹說:「香港作為第一站,除了因它的多元文化外,也因為它的生活節奏有如狂野時速。你知道很多人不想每次午餐都到餐廳去,因為很趕時間。Jamie's Deli是更簡單的,是想給人方便可把食物拿走吃的,我們的菜式都是特別選來就是為了達到這目標。」比起2014年引入的Jamie's Italian,Deli可算是親民平價版。客人可以從透明食物吧看到所有選擇,再自選不同組合,主打外賣健康「快餐」,亦設堂食位置。沙律選擇都有十款,但比較乾身,多汁juicy的款式不多,但價錢在同區中不算貴,$68三款沙律(各100g)及$78四款沙律(各100g)。而熱盤比較吸引,最抵的選擇是以$88組合價選兩款沙律(各100g)加一款熱盤或$98選三款沙律加一款熱盤。如出爐薄餅,單點價也要$48,邊邊焗得很香脆而且中間鬆軟。
Jamie's Deli的廚藝發展廚師Atisha Greer說:「我們的菜單每兩星期會調整一次,然後看看客人有哪些比較不喜歡的,會再轉換。」除沙律和熱盤外,也有數款意式三文治。當中最好味的推介是Caprese意式三文治($45),小番茄加上火箭菜再配水牛芝士,味道很夾又清新。中午時段也見有很多OL和旅客來排隊,訪問了幾位食客,也認為比起同區的其他餐廳較快捷和健康,份量也很足夠,惟建議可推出更多不同種類的選擇。



客人可以從透明食物吧看到所有選擇,再自選不同組合,主打外賣健康「快餐」。

$45好味推介Caprese意式三文治,小番茄加上火箭菜再配水牛芝士,味道很夾又清新。

熱盤很吸引,當中檸檬焗香草三文魚扒單點價也要$58,最抵的選擇是以$88組合價選兩款沙律(各100g)加一款熱盤,或者$98選三款沙律加一款熱盤。

記者:張佩君攝影:劉永發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026/201945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4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