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薄膜支持者, 向硅晶太陽能只可以用「我成本比你低」這個理由叫板
很可惜, 現在硅晶已經在殘酷的價格戰中, wafer和cell廠已經再殺價 (卡姆丹克會有甚麼影響?), 使下游的模組廠有空間再把價格下調, 待今年的技術換代完成開始量產, 成本可以進一步降低, 老實說, 我沒有研究薄膜那邊的進程如何, 我只知今年硅晶廠會陸續會有新wafer新cell登場, 2012應該可以大規模生產, 中期而言, 薄膜的成長性應不如硅晶, 除非薄膜太陽能可以有新的應用, 例如把馬路以薄膜覆蓋(其實已經有人研究過)等等, 創造更大市場
除了first solar, 我認為很難有薄膜業者可以繼續撐下去, 鉑陽和創益的薄膜之路遇上重大挑戰了…
(source: http://www.energytrend.com.tw/et_solar_price_201104)
大家可以到下列網址下載:
http://202.66.146.82/listco/hk/bewg/annual/2010/cres.pdf
我不知道「純利5.13億元,增長1.66倍,每股盈利12.99仙」算不算符合市場預期, 有關市場預期, 我只能在etnet找到3間大行的預測, 3間大行的預測平均值為4.33億, 那5.13億這個數字算是超出預期吧?
如果真的如此簡單就好了, 我總覺得事情不會如此順利, 我沒有看過它們的研究報告, 未知在細節上現實與他們的預估相距多少, 有時不能以一個數字作準
就讓未來的走勢告訴我們吧
我自己直接跳過BT項目帶來的盈利, 埋首研究水廠項目的進展, 因為BT項目的工程金額是估計不到, 至少我沒有這個能力
以下是2010全年與半年業績水務運營數據的比較
設計處理能力(千噸)
污水處理
(運作中) 2532.0 (半年績: 1804.5, 升40.3%)
(未運作) 1840.5 (半年績: 2313.5, 跌20.4%)
(總計) 4372.5 (半年績: 4117.5, 升6.1%)
供水
(運作中) 150.0 (半年績: 150.0, 無變)
(未運作) 1125.0 (半年績: 50.0, 升21.5倍或107.5萬噸/日)
(總計) 1275.0 (半年績: 200.0, 升5.3倍)
再生水
(運作中) 182.0 (半年績: 0 )
(未運作) 30.0 (半年績: 212.0)
(總計) 212.0 (半年績: 212.0, 無變)
海水淡化
(運作中) 0 (半年績: 0)
(未運作) 50.0 (半年績: 50.0)
(總計) 50.0 (半年績: 50.0)
項目總計
運作中: 2864.0 (半年績: 1954.5, 升46.5%)
未運作: 3045.5 (半年績: 2625.0, 升16%)
運作中處理能力佔總計: 48.4%
污水及再生水平均每日處理量及水價:
1929000噸 (半年績: 1282000噸, 升50.4%)
水價1.05港元/噸 (半年績: 1.05港元, 無變)
供水:
150000噸 (半年績: 150000噸, 無變)
水價1.57港元/噸 (半年績 1.56港元/噸, 升0.6%)
我應該表列出來會更好, 但是… 我真的很懶… 原諒我吧
上面的數據顯示2010下半年供水能力大幅提升, 預計2011上半年有部份產能可以投入服務, 新增了超過100萬噸/日, 實力不容置疑, 其他在港上市的對手目標都只是200萬噸/日, 這個數字對它們來說只是一個願景, 371用半年就已經實現他們一半的願景, 這是母企背景與管理層強勁的執行力促成, 空談是沒有用的
另一個值得higtlight的數據是運作中的產能只佔總能力的一半也沒有, 預計2011年年底的運營中處理能力可以翻一番, 這是比較保守的估計, 因為2011年也有新項目完工, 屆時投入的新處理能力會更多
水價沒有變動, 不過應該沒有下調的空間, 只會看升吧, 預計高毛利率可以維持
水務營運2011年全年計, 可望比去年有1倍增長, 我希望在2011的半年績中, 環比可以升4成, 同比升1倍
財務費用大增, 主要因為借貸利息大增至2.18億, 利息也要付2.18億, 負債相當沉重, 供股有其迫切性, 供股後的資產負債比率由1.30降至0.38, 財務回復至較健康水平, 不過我預計稍後時間又會回升
打到這裡, 忽然又有些新想法
我想, 若不是北控水務的高槓桿(即是高負債), 我亦不會買進它
很多人不喜歡這類高槓桿的公司, 這些追求數據上完美的投資者, 一定不會選擇北控水務, 但擁有會計上完美的公司, 大多只會有2種結果, 一就是估值高昂, 人人都知道它的好, 為何要平賣給你們? 二是做假數, 等爆煲
北控水務的高槓桿策略我認為是十分正確, 因為這是一把雙利刃, 運用得宜就能加速增長, 反之當然是加倍受傷. 北控水務顯然有條件揮舞這把利刃
首先, 不是所有公司也能選擇高槓桿這條路, 要借錢也得有金主肯借給你花才行, 北控水務背後的實際話事人是北京國資委, 這個先天優勢使得北控水務能夠集巨資搶市場
其次, 北控水務高負債的風險不是想像中的高, 因為它的交易對手是(地方)政府, 而經營的業務是公用事業, 前者default風險是很低的, 而後者更加不用多說, 公用事業是最穩定的行業, 因為有剛性需求支撐, 同時水價下調的風險微, 正常情況下, 你肯做就有回報, 不過最大的缺點就是回報率不高
簡單點說, 北控水務所做的生意是回報率不高, 同時回報確定性很高, 所以高槓桿是最適合的戰略, 試想像如果我做的生意回報率高於利息支出, 而生意的風險是很低, 我當然盡借盡搏, 賺取中間的利差, 低風險的生意當然低回報, 如果要谷大回報率就是把槓桿做大, 我認為北控水務現在的戰略就是如此
如果有人還認為北控水務的高負債是個缺點, 它顯然不懂得水務市場的玩法, 希望我的看法沒錯, 如果看官們有別的想法, 歡迎留言分享
盈利主力BT項目我預測不到, 所以未來的業績我並不能寫下我的預測, 預測不到利潤都照樣去押注, 我是不是「很天真、很傻」呢? 可能吧…
支持我這個不太理性的投資決定(投機會更適合吧?), 是因為我信北控, 我信胡總胡曉勇以及管理層
胡先生是水務市場的專家, 我看過有報道說他曾經發起專注於水務市場的投資基金, 可惜最後搞不起來, 可見胡總是要幹一番大事的人, 現在他以北控水務CEO的身份繼續在水務市場打拼, 現在不用再煩籌錢搞基金了, 因為有北京控股做後盾, 水源非常充足
談到”水源”, 北控水務又有新發展, 除了最近完成供股籌了三十幾億元, 前幾天集團公佈了籌組融資額達13億的銀團貸款, 而在昨天的北控系業績記者會中, 更透露北控水務正申請來港發人債, 惟詳細情況未有發佈, 可見北控水務的集資行動是一浪接一浪
我相信母公司北京控股正打算「極速湊大」北控水務, 北京控股剛公佈了一份令人失望的業績, 純利只增長了10%, 我認為公司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而今年增長最迅猛的就是水務業, 所以母公司有很大的誘因要做大371這個水務旗艦, 最終目標應是繼燃氣業務之後打造另一隻現金牛
有母公司的意志和管理層的才能, 北控水務我依然看好
最後談談潛在風險, 提醒自己及其他朋友, 一面倒看好是很危險的一回事
潛在的風險包括: 工程失誤引致項目盈利減少甚至倒賠; 管理層的執行力未能跟隨業務擴張速度; 重要人物因貪污等事件下馬; 有強大對手加入競爭; 工程成本上升令毛利率受壓; 暫時想到這些… 不過, 以上全部風險都是不能估計… 最大的風險, 應該是盈利的可測性, 因為BT項目所佔部份並不能預測, 可惜此部份所佔比例頗高, 盈利的不確定性才是最大風險
希望各位網友留言討論, 分享看法, 謝謝
卡姆丹克今午已公佈2010年全年業績
可以下列網址下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317/LTN20110317190_C.pdf
先來個摘要:
收益人民幣1,021.4百萬元
毛利人民幣330.6百萬元
毛利率32.4%
純利人民幣222.9百萬元 (純利率21.8%)
不計有關受限制股份歸屬的非現金及一次過以股份為基礎的報酬約人民幣38.0百萬元,經調整純利為人民幣260.9百萬元
每股盈利人民幣21.0分
不計有關受限制股份歸屬的非現金及一次過以股份為基礎的報酬約人民幣38.0百萬元,經調整每股盈利為人民幣24.6分
經營摘要
截至二零一零年底產能達600兆瓦
於二零一一年下半年進一步擴充產能至約1吉瓦
整體貨運量達175.3兆瓦 (硅片銷量佔 165.5兆瓦)
其他我認為值得特別留意的數據:
1) 156mm單晶硅片: 截至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每瓦特人民幣6.0元略增4.1%至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每瓦特人民幣6.2元。
2) 多晶硅的平均價格由截至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每千克人民幣501.2元下降29.9%至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每千克人民幣351.5元
3) 於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團凈現金狀況為人民幣123.7百萬元(二零零九年︰人民幣253.2百萬元),包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人民幣293.7 百萬元(二零零九年︰人民幣399.2百萬元)及短期銀行貸款人民幣170.0百萬元 (流動資產淨值: 380百萬)
個人看法 + 買賣策略
扣除派option的支出(我不知道我這樣說對不對), 純利竟高達2.6億, 應該超過所有機構預測, 印象中他們沒有在預測中加入了這個因素, 如果記錯請指正
選擇在今年計入這個一次性支出, 我認為很聰明, 因為如此大好光景, 實在不知可以維持多久, 趁盈利夠buffer入帳就入吧, 又或者管理層認為今年賺錢夠多才搞這些股權激勵
若以純利2.6億計算, 一定是好於預期, 又或者至少是預期上限, 我想股價已在反映這個預期
600兆瓦達產順利, 產能大增2倍, 借用財演(財經演員)們的術語: 卡姆丹克有權升兩倍! 但是… 在去年第三、四季度的榮景, 有誰能保證會在本年再重複? 現價已經部份反映了這個預期, 如果今年在現價位再升1倍, 即大約7元, 市值會在80億左右, 若以15倍p/e計, 要賺5.3億港元, 平均每季要賺1.3億以上. 若要見這個價位, 我預想的情況將會是連續2季明顯高於這個均值, 令市場調高預期, 否則以每季1.3億的盈利應該要明年才見7元
現在說7元實在太遙遠, 太陽能股波動性高, 要像保利協鑫上半年維持的長期單邊升勢實屬難得, 這類升勢是最好的, 不會被人震倉嚇退
不談遠景, 談近況, 以大家都知道的訊息來做估算, 我心目中的卡姆丹克應值3.3至3.5, 只是我的直覺推斷, 我也解釋不到太多, 不好意思
換句話說, 經過3月17日的大升, 收市價3.54在我心目中已經到價, 接下來的空間我認為包含了炒作和反映最新一季的預期, 我認為, 急升就是炒作, 而反映預期是一個需要些時間的過程, 若預期是向好, 走勢可以是大漲小回, 那”大漲”那一段就包含了炒作, “小回”就可以解讀成”跌不下”
每隻股也可能有其”股性”, 卡姆丹克的股性是急升之後就會急跌, 很難判斷那時見頂, 但見底則比較易判斷, 以50天平均線或20週平均線做買入點是很好的選擇, 但切記, 以下的說話任何股票也適用, 以圖表操作, 一定要有清楚基本因素, 相輔相成才有效, 分析基本因素是需要時間磨練, 對行業景氣度或其循環有認知, 到了某些重要支持位, 你比較能掌握那些位置支持力度, 若自己做的研究告訴你行業前景已變壞, 昔日的支持位多數是引誘大家被套的位置, 我現在還在學習中, 希望能夠從互相交流中不斷增進
見網友們討論出貨的價位, 我也分享自己的看法
上面我已講過我認為卡姆丹克已經到價, 即是已經反映了現時的價值, 我的功力只能夠看到712現時只值3.5, 但價值在每人心目中是不同的, 若買入的出發點, 是覺得股價低於自己認為的價值所以買入持有等市場realize它應有的價值為止(不好意思, 我的中文真的很差…) 我大手買入的原因就是如此
分析功力越高, 越多可能性就會納入的自己的估值裡, 可能性就是利好和利淡的因素, 利好因素與利淡因素相消, 再加上風險系數(主要是利好和利淡實現的機率), 就是心目中的價值, 這裡的三個元素: 利好、利淡和風險系數, 各人都有不同的演譯, 所以大家的估值才不一樣, 也就是股價和波動的其中一個主因
我的基本分析功力有待長進, 希望各位可以指教一下,
如果, 以價值投資做定位, 若股價完全反映價值就應該沽, 但我們還可以用技術走勢來看衡量出貨的時機
這方面我實在沒有太多東西可以分享, 因為我都是個初學者, 我現在做的分析都只是很簡單的看看平均線, MACD, RSI, 若這些指標和歷史見頂/見底指標相當接近, 便多加留意, 有時單日的走勢也可以得到些資訊, 我現在還在學習中, 大家有甚麼分享, 不妨留言:)
以技術面來看, 連續三天的大陽燭肯定了短線超買, 但是卡姆丹克從未如此連續大升三天, 沒有歷史做比對, 那只好靠自己的分析和直覺
以業績日的單日走勢來說, 是低開高收, 這是最好的走勢, 不斷有人以更高價追貨, 顯示動力充足; 成交異常的多, 達到9千多萬, 這現象是否大戶出貨, 我個人認為可能性不大, 除非有”左手交右手”這回事, 我今天沒有看盤路, 但直覺認為今天的升勢是主動買盤, 大手大手買上去, 我不認為今天不像大戶出貨的形態, 今天的成交量實在太大, 有超過2%的股權易手, 我覺得今天是強者的貨落入更強者的手中, 我認為卡姆丹克的參與者大戶佔絕大多數, 此股散戶應該少玩, 就算買都不會買得多, 可能一路以來的走勢都是大戶間的博奕, 即使大戶真的是出貨, 我想如果今天的買盤是大手買上去, 大戶出的貨, 只是被另一大戶收了, 假設並不是左手交右手的話…
明天再升, 我會減持, 我持倉重, 可以分很多注, 始終我看不到有甚麼因素會令此急勁的升勢持續, 除非是…配股…
年報指出今年的擴產計劃需要約5億RMB的資金, 大家看看年報, 我特地把卡姆丹克持有的現金記錄起來, 目的是要帶出卡姆丹克確實有需要集資, 現時淨現金123.7百萬, 年報中還提到上次配股所得, 有133百萬用來擴產, 年報說還未動用, 這133百萬很可能是計入存款中, 可能沒有了這筆錢就會變成負現金狀態, 即使這兩筆款項是分析, 加起來都只是2.6億, 還有一半該怎麼辦? 短期銀行貸款1.7億, 再借2.4億即貸款要擴大超過一倍, 以主席的作風是不會行這步棋.
有集資的誘因, 就有配股的可能. 先說明, 集資不一定要靠配股完成, 也可以發債券發CB, 甚至押股等也可以
既然自己預計有配股的可能性, 那就要做好心理準備了
而且, 從獲option的管理層的角度出發, 配股對他們沒有害處, 攤薄了股權對他們沒有壞, 一開始就不會有控制權, 就讓你攤薄個夠吧, 但向股東伸手要錢, 從而繼續擴產, 高增長得以維持下這個利好也會反映在股價上, 他們手上的股權變得更值錢了
大家有甚麼意見, 請踴躍發言, 真的想多聽大家的意見, 與你們交流我獲益良多
(按: 前提錯晒,結論正確。)
說是分析, 其實是為了吸引(從搜尋器而來的)讀者觀看, 我只是很業餘地道出我的想法
網友gary兄留言告知, 今天卡姆丹克發了份公告:
建議授出發行新股及購回股份之一般授權重選董事及股東週年大會通告
看來公司已經準備今年配股事宜了, 而在去年4月21日, 公司也發出了同類的公告, 標題都是一樣的: 建議授出發行新股及購回股份之一般授權重選董事及股東週年大會通告
去年4月21日發公告, 一直到9月10日停牌配售新股, 大約過了五個月, 假設今年又再配股, 會否又要等五個月? 我認為今年會更早配股
大家可以去看看圖表, 卡姆丹克在5月時股價開始急跌, 連2元關口也失守, 一直到8月才收復失地, 市況這麼差又怎會低價配售? 除非公司到了生死存亡之際, 非得用很高的代價換取即時金援才出此下策. 現在回望過去, 卡姆丹克去年延遲擴產計劃, 可能就是因為未能如期配售, 資金未到位所以擴產遇阻, 有研究報告指是因為新產能在新廠房完成, 建新廠房時遇阻所以擴產也要延遲, 管理層未來會選擇在現有廠房進行擴建, 避免此情況再發生. 我認為這個解釋合理, 但錢未到手好像才是內裡的原因… 除非當時上市的資金仍未用完, 我不再深究了
既然配股已被提上議事日程, 應該可以通過, 我現在要估計的, 就是何時會配股
要猜中配股時間, 可以說不大可能, 就算給我猜中, 幸運成分居多, 不過人總是喜歡預測未來, 猜錯又不會有甚麼後果的
我以公司的利益作為出發點, 配股價當然越高越好, 要推高股價, 就一定要有「故事」有題材做股價上升的催化劑, 最好再加上有實質業績支持, 而且不可或缺的是良好的大市氣氛, 這和IPO一樣的, 沒有兩樣, 最理想當然是有齊所有元素, 不過, 配售的時間一定會受資金需求的時限影響, 卡姆丹克不是財力雄厚的公司, 配股是有迫切需要, 而不是「見好就抽」, 市差就等市旺再從市場抽水
其實我覺得臨近2010全年業績是上佳時機, 有題材(十二五), 有業績支持(全年業績高於預期), 可是市況太差, 中東的茉莉花再加日本的地震海嘯核危機, 此時配售都不知找誰接貨, 那下一個時機會在那時? 我認為是業績期前後的時候, 我相信這裡有研究卡姆丹克的網友都會有這個想法
正常情況下, 第一季業績會在4月尾公佈, 而去年的半年績在8月中, 但7月尾就發盈喜, 9月10日配售很像和發業績的時間不太相關…
打到這裡, 忽然有新想法
我把自己代入為公司的管理層去分析, 自然會得出以上的東西, 但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參與者, 就是作為配售中接貨的一方. 預計今次的配售仍是以專業機構投資者做對象, 這些人真金白銀接貨就是要賺錢, 一定是看好後市才會承接, 不過我見有很多新股上市不久就配股, 而配售之後股價便見頂, 而且配售時大市也位處高位, 大市回落這些股份也自然滑落.
其實, 配股之後的走勢是很受配股用途影響, 有很多公司只是以「一般營運資金」作為配股原因, 這些原因是負面的, 不幸買中, 我個人會減持甚至清倉處理. 卡姆丹克配股後短時間就重拾升浪, 很大程度是因為配股主要是為了擴產, 延續高增長的故事, 市場自然給予正面回應. 當時播下的種子, 今年開始收成, 如無意外, 今年第一季成果會開始顯現. 今年的配股依然是為了擴產, 相信市場依然會抱著積極的態度.
綜合上述的看法, 得出的結論是, 配股或會在市況不太好, 又不太差的時候進行(這句看起來很像廢話…) 即時何時? 我個人看法是二萬四千點左右, 因為這一兩個月的業績期各指數成份股大多都公佈了有增長的業績, 而恒指同時受外圍不利消息而下跌, 此消彼長下現時恒指的P/E已跌回13倍多左右(大家可以看看本博右手邊的港股PE的連結), 而恒指的波幅以15倍為中軸, 所以我以15倍作為目標, 市況向好的話, 一定會升破此位
配售代理可能是找回元大, 元大是台灣大行, 找台灣幫做配售, 我想是因為太陽能股在台灣獲得較高估值, 所以台資願意付出較高代價認購, 看出這一點都是不斷看太陽能新聞得知台灣的太陽能類股相當火熱, 我相信我這個看法沒錯, 可能知道誰做配售沒有甚麼大幫助…
我其實是想西方大投行做配售, 我不是因為人家是名牌又或者是媚外才有這想法, 我是因為這些投行介入後股份的知名度會大增, 可能會吸引更多資金推高股價, 不過名牌的收費一定高昂, 我認為管理層的選擇是理性的 (其實一切都只是我的猜想…)
如果市況良好, 時機應該是越早越好, 管理層應該到達心目中合理的配售價便會進行, 早些獲得資金就可以早些擴產, 順利的話可能可以完成在本年度770MW的訂單, 那就一定打破現時所有大行的預測
至於配售價… 我腦海中有一個劇本是, 股價要炒上4元後才會公佈配售, 而折讓就是10%即是配售價在3.6元左右, 這一切都是我的猜想, 也是我主觀願望的投射, 沒有任何理據的… 因為我希望配股價會在現是的頂位之上, 這樣就可以建立一浪高於一浪之勢
以上又是我另一篇不負責任的預測, 謝謝收看
從報價網(pv.energytrend.com)和google得來的太陽能消息, 基本上大部份都是短期看淡
消息大致上圍繞著削補貼, 意大利最新傳出的消息可以參考這個連結:
義大利砍45%補助 太陽能廠臉綠
意大利是第二大市場, 如果它今年的補助情況是這樣發展的話, 基本上2011年的太陽能市場增長幅度會放緩, 同時也沒有見得有其他國家可以接意大利的棒; 而最大市場德國也準備新一輪的削減補貼計劃, 目前還沒有任何風聲, 所以市場也在觀望態度
所有資訊都是叫人看淡, 整體市場的增長預期是放緩, 不要說太遠, 就說Q2, 既然業者也在觀望態度, 出貨量必然會降低, 這正正是以下報道所說的:
EnergyTrend 5月4日最新太陽能現貨價格調查: 市況持續低迷,廠商減產因應
所以, 我降低了卡姆丹克的倉位, 最近一兩個月, 每星期的現貨價跌幅其實頗急的, 現在還傳出廠商減產, 有價量齊跌的潛在風險, Q2的業績有可能會很難看
結論: 太陽能股中期見頂
看見那麼多網友也買進保利協鑫, 我的看法是5月12日的業績會很好, 如果未來數個交易日有好價位, 我可能會買一些炒業績, 如果買得到, 這一注會在業績後沽出一半, 甚至全部, 因為我只是炒業績, 但看法不會被這份Q1業績改變想法, 所以一定會沽, 賺蝕都會, 問題只是沽多少
我重溫了3800的2010全年業績, 入面提到2011年的硅片產量目標是5.5GW(產能目標是6.5GW), 去年銷量是1.4GW, 如果3800真的可以在2011年賣出比去年多4.1GW的硅片, 我個人會給予目標價10元, 不過, 我對5.5GW的數字非常有保留, 就把這個目標打個8折, 賣4.4GW硅片也是極之進取
可能有人說已經有消息指出3800已經與各大廠商合共簽了50GW長約, 怎麼計5.5GW銷量也不算進取吧. 我覺得, 今年的市場不會如2010年般大幅成長, 而印象中2010年的太陽能新增機組容量大約在18至19GW左右, 而今年2011年的預測在我過往做的調研中, 沒有印象有人把目標提高超過2成, 主流看法是1成多的增長. 我不是叫你們盲目的相信分析師的看法, 因為2010年的結果就是出人意表. 不過, 最大最成熟的市場今年都是繼續玩削補貼, 而同時到現在還沒有新興市場接力, 你叫我怎能相信今年整體市場會有好增長?
我就假設增長2成, 即是今年新裝機容量會比往年多3.6至3.8GW, 單單是保利協鑫的新增產量已經是4.1GW, 如果3800要達成此產量的話, 可以是1)整體市場的成長力度超乎預期; 2)有大量同業倒下騰出空間由3800填補. 前者暫時沒有資訊可以令我相信今年有超乎預期的表現, 後者如果成立的話, 將會由一場慘烈的價格戰帶動, 毛利率將會急降, 我不知道市場會對此有甚麼反應, 長遠是利好的, 因為幹掉了對手, 競爭小了.
3800能否繼續升勢, 此刻我是不太看好, 直至半年績告訴我們在充滿懸念的市況下, 3800同樣保持佳績, 那麼10元大關指日可待
順道談談卡姆丹克, 712情況比較特殊, 因為它是專攻單晶硅片, 目前上市的大陸廠商全部都以多晶硅作主力. 兩者的分別在哪? 我認為兩者面向的市場是不同的, 而且712可能因此成為太陽能的”奇兵”
我沒有確實資料, 只是個人推測. 搞電廠的應該不會用單晶, 應該是較廉價的多晶或者薄膜, 雖然我不排除有電廠真的會用單晶模組,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 最能夠發揮單晶模組所長的地方就是屋頂
屋頂用模組, 最關鍵的是發電效率, 貴一些也不會有多大影響, 因為架設數量有限, 付出的溢價不會高到那裡, 但是面積更有限, 所以理應追求更高發電量, 而不是以最快的回本時間去選擇 (可能有人會這樣想吧…多數算死草的人都會得不償失, 錢是慳了, 但實際卻沒有節省多少)
在削減補貼計劃之中, 對家用模組的削幅是遠低於電廠市場的, 就以這篇報道(内外夹击 中国光伏企业生存谋变) 為例, 曾經被市場寄予厚望但因財政實力不足而大削補貼的西班牙, 「即将实施的补贴额下调政策中,计划将20KW以下的屋顶系统补贴率下调至0.29欧元,降幅为8%。」只是8%, 其實我在別處看過今年意大利對屋頂系統的補貼降幅都不是太大, 但我又找不到那個連結, 總之, 我對屋頂市場比較樂觀, 而我預期卡姆丹克的單晶硅片, 有相當部份是用於針對屋頂市場的模組, 降價壓力有機會較想像中小
差點漏了, 還有一個利淡因素, 就是油價大跌, 太陽能股會被牽連, 我個人是希望油價跌的, 因為油價處於高位通漲就會加劇, 全球經濟最大的困難就是應付通漲, 油價當中的重要部份, 聽說(應該是看陶冬先生的專欄得知), 油價在120美元水平會對經濟有負面影響, 100-110已達臨界點, 所以油價跌對經濟是利好, 亦因此增強了三江精細化工的信心, 未來可能會再加大注碼(其實現時已買了不少)
我的看法隨時會因應市場消息改變, 以上看法是以目前手上的資訊作分析出來的結果, 全是主觀看法, 歡迎留言賜教
希望大家可以繼續多些留言討論交流, 謝謝
.....
要提醒大家, 今日傳出來的只是風聲, 並未有實質政策出台, 但我依然大注買回北控水務, 是賭性使然, 而且相信會有個小炒作跟進, 以下是在google找到的相關資訊:
水利部醞釀出台污水處理回用條例 (http://www.aastocks.com/tc/ltp/LTP_RT_Quote/HK6/RUM.110505_092408.html)
2011-05-05 09:24:08
《中國證券網》引述水利部人士處透露,污水處理產業於未來五年將駛入發展快車道,系列扶持政策現正制定過程中;水利部已和法制辦聯繫,醞釀出台一個 污水處理回用條例,現正於立法調研和起草徵求意見階段。同時,水利部還在爭取出台污水處理回用設施及再生水管網的以獎代補政策。
fatlone: 咦, 再生水管網? 中國聯塑會否受惠?
污水處理系列扶持政策醞釀出臺 水利股或爆發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505/KDWR6BEG2D9EA.shtml)
fatlone: 原文很長, 不轉載於此, 內含大行報告和內地水務個股股評
污水处理扶持政策正加紧制定 水务股迎良机
(http://zixun.wlstock.com/zixun/002001/2011/05050947341800.html
)
fatlone: 又是很長篇,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讀, 多數如此長篇的東西, 有很多成分是「炒冷飯」, 所以早前沒有跟進的朋友可以藉此溫故知新
如果仍有其他消息,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始終水利股較少人跟進, 我還未見過有其他博客如小弟, 會為水務個股寫長篇分析, 可能水務股現階段還未顯現出價值, 只停留於炒作的階段… 關注水務股的朋友, 一起來討論吧
有很多高手博客在公司分析上比我有更深厚的功力, 這次寫分析的方法只是分享, 而算不上是教學, 今次以我比較熟識的太陽能行業做例子, 我相信一理通百理明, 我自己會運用在太陽能股的經驗在其他行業, 應該會用得著
我的文字功力未足以有系統地把我的思路整理出來, 希望不要看壞各位的眼睛
入正題
要對目標公司做出景預測, 除了看市場環境這些大方向之餘, 有一些重點先需要留意, 因為我覺得散戶受傳媒影響得太多, 經常著眼於市場長線發展, 反而「殺到埋身」的近因就少有留意, 到出事後才晃然大悟, 一兩季度的業績倒退足以令股價比高峰時減去一大半, 甚至更多, 可能再過一兩季之後會回復生氣, 但是時間就這樣過了一年半載, 作為散戶最大的competitive advantage就是隨時可以清倉, 為甚麼不好好利用這個獨特優勢, 而要去捱價? 別再傻, 好嗎? (我其實是對著自己說的…)
分析公司前景要知道公司在產業鏈的位置, 有些公司會涉足多於一個環節, 此時要分清楚在各環節的比重, 同一個行業但所處的位置不同, 公司前景或會有差異
第二, 是分析你的對手, 如果目標公司有強大競爭對手, 而經過研究之後發覺戰勝它(們)的機會不高, 那最好別碰它了
第三, 分析公司的客戶, 這一點是很重要, 但較常被人忽略. 客戶跟公司的關係是唇齒相依, 他們業績不好自然反映在公司的表現上, 如果知道公司的主要客戶, 最好起清他們的底, 如果知道有重要客戶出事, 或者其前景轉淡, 就要多加注意; 相反, 如果有幸可以其客戶的業績發佈時間先於目標公司, 可以先人一步買入做好
第四, 留意公司的產品, 講起留意產品, 有一個例子可以分享, 我在07年時看見iphone時就認定, apple的未來一片光明, 如果有美股戶口, 要買一手考考眼光, 當時AAPL約在80-100美元水平. 我自己也買了第一代iphone, it’s truly amazing! 可以做出一部令我覺得amazing的產品的公司, 絕對是超班馬! 要知道, 我有幸生活在物質豐富的香港, 好東西經常都有機會用到, 竟然還有產品叫我驚喜, 難度極高. 如果你發現, 目標公司的產品質素領先業界, 這一點要重點關注, 如果我個人心目中有一個weighting, 產品質素佔的比重一定很高. 因為「你的公司如何, 你的產品也必如何」
第五, 公司的財務狀況如何, 重點是現金流和負債的情況, 其實我都不太懂這個環節, 財務狀況所顯示的是過去式, 不過, 如果知道財政不穩或者負債很高, 逆境時就有可能game over, 這些股票在逆境時會跌得更快更深
第六, 我未想到, 如果大家有想法願意分享, 替我加上去
好了, 現在就以上面的四式來個簡單「實戰」, 我以卡姆丹克(712)做例子 (其實, 我沒有例子可以用, to be honest…)
712位處產業鏈的中上游, 專注做硅片(全數單晶), 要研究712就要研究硅片的市場前景如何, 可惜, 我跟蹤了712這麼久, 我未想得出如何判研硅片行業的前景, 真的要說, 就是看你的下游需求和同業的供應如何, 不過, 這些資訊沒有方法可以及時獲取, 至少我這個散戶做不到, 唯一可做的是勤力接收新消息, 準備相關的收風渠道吧!
712的對手就是做單晶的業者, 其他單晶硅片業者會不會對712構成重大威脅? 直接威脅我看不到, 因為真的不知道…(oh, 我很有問題嗎…? 甚麼都說”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712的運營成本是同行最低水平, 這一點應該帶給我們足夠信心吧…
712的客戶… 大廠的有Suntech Power; JA Solar和CSUN, 還有其它知名度較低的廠商, 要找回那770MW訂單的名單才知道, 如果要知道712的前景, 那最好了解一下這些客戶的前景, 以太陽能行業來說, 要研究公司的前景, 一定要看其主力市場, 如果所面對的市場突然變壞, 該客戶短期內是九死一生, 最佳做法就是分散市場, 上游客戶有一個好處, 因為只要把貨平均分配在面對不同地域市場的客戶就可以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如果是下游的話, 要在不同地區建立銷售通路才可以達成, 無疑是困難得多, 關於銷售通路, 稍後可以再多談一下. 張主席早就考慮了這一點, 每個客戶的佔比都不會太高, GOOD!
卡姆丹克的產品質素就是它的最大競爭力, 這是公司經常標榜的賣點, 就是業界領先的轉換率. 老實說, 每間大廠也說自己是業界領先, 究竟那一間才是「領先中的領先」? 這個確實要花功夫去查證各家的出品… 我沒有龐大的資料庫做backup, 要再一次表示: 我不知道… 不緊要! 我知道的是在SBI四月份的報告中, 提及卡姆丹克已經和Sun Power搞認證, Sun Power在轉換率上是真正業界領先, 它的module最高可以有19%轉換率, 大家可以看看suntech power或yingli等大廠, 應該暫時沒有19%conversion rate的產品在網頁上找得到(我沒有查證, 有興趣請自行google) 712有機會得到強者的認可, 已經說明了一切, 關於與sun power搞認證, 又可以在稍後多加著墨, 另發新文討論
財務方面, 卡姆丹克一向都比較小心, 再加上TPG注資的十億, 我可以說現時是卡姆丹克最「有錢」的時候, 財務上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不過我對財務分析認知極之有限, 我承認我有讀過2個有關accounting的module, 但我不覺得有甚麼幫助, 太皮毛了… 希望有網友替我把關, 謝謝!
oh, 寫到這裡, 才發現, 我沒有用上面的5個方向去預測中短線的走勢, 我讀書讀得不好, 總是不能將課堂所學應用在實際情況, 我要嘗試以上面的思路去分析一下短期形勢
要做預測就是要根據手上新增的資訊去預計所帶來的影響, 我們看看在每一個環節上最新資訊會有甚麼影響
1) 現時的逆境受影響的全個行業, 終端需求減少, 降價會傳導至整個產業鏈, 上中下游會同樣不能幸免, 包括卡姆丹克, 現在是”看淡”+5
2) 對手們的表現暫時沒有啟示, 因為第二季報未出爐, 如果同業表現不好, 卡姆丹克未必會一樣不好, 只不過正常的做法是預計跟整個行業走, 會變差, 問題是你是相對的好還是差, 壞的公司是盈轉虧, 好的公司可能是大賺變小賺, 已經差很遠, 基於沒有資料, 我會說”暫無看法”或”看淡+1″
3) 公司客戶群受災程度方面, 因為我很懶, 不想花時間去做調研, 如果要我做, 我會先找出客戶的業務對象的地點, 之後調查一下該地區的最新補貼政策走向, 而一定要留意的是補貼政策大多都分small-scale/residential或者大型商用, 兩者的補貼差距都頗明顯, 現時大型計劃的補貼砍得最多, 如果發現客戶是主力做大型project, 要小心了. 不過, 以散戶的能耐應該不太可能查到客戶做的是那個對象的生意, 可能是我沒有嘗試吧… 如果有人真的查證到, 請你跟我們分享吧, 我們會很感激你的 這方面的結論: “暫無看法”
4) 產品方面, 卡姆丹克正準備跨進n-type硅片, 這是”利好+1″, 不過是較長遠的利好, 所以短線影響不大, 短線持平
5) 財務上, 卡姆丹克本身沒有巨額負債, 加上有TPG的金援, 我會給予”利好+1″
短線上, 市場價格大於一切, 所以該項目是+5, 其餘的只是+1原因是短線效應不大, 要較長時間才會顯現
結論是看法偏淡, 建議暫時不要沾手, 只宜關注, 想入貨的如果身家厚, 可以買一點點, 當試試水溫, 子彈不多的, 算吧, 二三線股輪流被洗, 看看blog界愛股中國聯塑, 太慘烈了… 還有今天配股的信義玻璃, 這些一路保持高位的股票今天要補跌了嗎? 如果這個看法成立的話, 要買些早前已開始調整的好股吧? 我其中一隻心水是北控水務, 不過依然日日跌, 快撐不住了, 我還未可以脫離明燈之列
sourc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a655401017wuu.html
越有安全感的股票越危險
近日投資組合靠水泥股而創出今年的新高。之前對於水泥股的看法是此板塊有機會在同 一時間內吸引到短線投資者及長線投資者買入。短線投資者買入的理由是看到近期水泥價格上升,板塊正在被重估,因而追入。而長線投資者買入的理由是他們需要 投資十二五政策受惠股,而帶有保障房概念的水泥股是其中一種,因此他們沒有得選擇。兩種力度加起來導致了這一個月內一眾水泥股股價遠跑贏大市。筆者亦開始 收到了不少電郵,就是詢問此刻水泥股還可以買入嗎?每次被問到這種問題時,心裡都會有掙扎,掙扎的是究竟怎樣回答投資者才是最合適的。雖然自己還是繼續看 好水泥股,但是畢竟短期升幅已經這麼巨大,如果投資者因自己一句 “還看好"而高位入了貨,最後原來是看錯的,自己心裡會不好受。
有時候,筆者亦都想反問,就是為什麼當水泥股股價剛開始起步時,不買入?其實不問 都知道答案了,十居其九都會說因為剛剛開始升時,沒有多少信心,現在升幅明確了,而好消息又越出越多,因此對於水泥股的安全感大了。乍聽之下,這句話沒有 錯,從來投資專家都說要買自己有信心的股票。不過其實這個說法就違反了股票部份的本質。長期而言,股價是反映公司盈利,短期及中期反映的卻是投資者對於一 只股票的預期。簡單來說,假設一只股票有10個好的預期,那麼短期或中期股價就是反映這10個預期。贏得最多的人一定是在10個好的預期還沒有反映前就買 入,之後沽給了那些因以為還會有第11個好預期而買入的投資者。一般投資者如果能夠賺到10個預期中5個預期的升幅已經非常不錯了。所以關鍵在於究竟你對 於一只股票的信心是來自什麼地方?如果你的信心大部份是來自已經反映了的預期,那麼你即使不接第10棒,你都會是接了第8或第9棒。相反,如果你對於一只 股價的信心主要是來自自我研究的成果,那麼通常一只股票出了一兩個好預期後,你已經會十分願意買進了。記著股票這遊戲說穿了,就是看誰在升前買入得早,在 開始跌時誰沽得快。因此,其實越有安全感的股票越危險。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
fatlone:
其實想寫些東西有關北控水務, 不過下筆之前到王雅媛小姐的博客看到上面的文章, 很有意思, 就轉載下來
這篇文章我認為正好說中了我在北控水務損手的情況, 但我相信更適合於各位在5元以上買進保利協鑫的朋友, 我這篇博文主要是淺談這兩點
北控水務的跌浪已經持續了三個月, 我買入後就一直跌, 此檔股票是繼卡姆丹克之後我花最多時間跟進的, 而這段時間證明了我的介入時間並不好, 而當我大手買進的時候, 正是上文中”期望有第11個預期出現”的人, 當時我做足功課, 認為371很有潛力, 風險不大, 就是坐和望贏那種, 簡言之就是很有信心, 結果一直被套到今天, 而正正因為信心大, 注碼亦跟著加大, 而股價下跌就很受傷了
不過, 她在文中後段提到「相反,如果你對於一只股價的信心主要是來自自我研究的成果,那麼通常一只股票出了一兩個好預期後,你已經會十分願意買進了。」我正正是 因為自己的研究成果才買進, 但買進後股價拾級而下, 是我的錯還是市場的錯? 當然是我的錯, 不斷虧蝕又不做止損, 市場沒有損失, 輸的只是自己
我說繼續留意北控水務, 最重要的理據不是日前的政策風聲, 而是我在早前在其官網中發現它更新了數單新聞, 有很多並沒有在財經網站流轉, 而基本面的改善正正就是這是看似零碎但可能隱含了對公司前境有重大影響的消息
這些消息有多重要全是源於讀者對它們的解讀, 而我在官網上看到的數單新資訊, 我會如此解讀
公司願意公佈多些消息一定是好事, 這反映了公司的透明度提高了一點點, 而更重要的是看到一個轉變, 大家可以看看在公司新聞一頁中, 2011年比以往兩年多了不少, 基本上2011年前是沒有新聞可言
我認為這個轉變象徵公司想向外界傳達「我做緊o野」這個訊息, 公司將會有很多搞作, 雖然一切還沒有落實, 但至少都在「叫糊」吧, 這些消息都是和地區政府的領導會面傾計劃; 跟外商談合作, 也有合約簽定
北控水務的增長速度, 全看它攻城掠地的進度, 而不是坊間經常看重的母公司注入資產, 這只是個一次性的利好, 而不是代表啟動了注資進程, 因為以我的調研所知母公司北控只有一個水務資產, 就是北京的水廠, 盈利有一億多元, 除此之外我相信沒有水務資產可作注入
現在公司新聞正正就是告訴我們, 它仍保持去年的活力, 繼續四出尋找機會, 這些消息不會在aastock和etnet等財經網找得到, 我看好基本面的原因就是這樣, 如果相信基本面是向好, 不過股價下跌, 應該怎麼辦? 我的策略是細注慢吸, 因為不知要跌多久, 可能市場認為要跌30%才會見底, 但我認為跌10%已經很抵買就飛身大注撲入, 結果就要痛苦地捱價, 這就是我現在的情況
我在371的倉位比高峰時減了不少, 我的目標是慢慢將手上其他持股套現, 換入371, 將倉位加到舊日高位, 甚至更多, 換馬是因為不想增加投入, 繼續保留多些現金, 市況未明朗, 自己又不懂做對沖, 小心為上
再談談保利協鑫, 我看到仍有博客買進, 如果我的擔憂會發生的話, 第二季度的業績可能會比首季來得差, 一旦增長停止甚至倒退, 就會被洗倉, 資金流走後就不知道何時會再臨, 至少在業績轉好前都不會, 太陽能不是一句「長線看好」就可以買的行業, 應該說任何一個行業都理應如此, 如果看好一隻股票只有「長遠看好」另加N字的分析, 這不足以構成買入的理由, 市場有大量(so call)長線看好的股份不斷下跌, 你可以買入多少隻?
我不是要標奇立異去吸引大家的目光, 才叫大家要小心太陽能股, 最好不要貿然買進3800, 大家再重溫一下王小姐的文章, 看看3800給你們的信心是否來自已經反映的預期? 再問問自己建倉的時間是屬於等待第十一個預期反映, 還是認為只是反映了一半?
炒股要看行情, 現時在網上的主流資訊都是偏向負面, 大環境是偏淡的情況下3800可以獨善其身? 如果可以的話, 那就是3800強得可以逆天了, 要重注買入. 我目前是不太相信有業者可以保持強勁增長, 不倒退已經足以證明它將會是本輪淘汰賽下的優勝者, 要重點關注
首先, 請看看以下兩篇消息:
Solar Subsidies and Why They’re So Important
(source: http://www.fool.com/investing/general/2011/05/17/solar-subsidies-and-why-theyre-so-important.aspx)
2011年光伏市場增速減半?小型項目或受寵
(source: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510/KDWS9D0KCVJ42.shtml)
看畢上面的消息, 帶出一個重要訊息, 就正如第二篇的標題: 小型項目或受寵
我認為這個最新趨向是中國高質單晶之王卡姆丹克的一個潛在利好
這個最新趨向是大砍大型項目的補貼, 而小型或家用項目降幅明顯較低, 甚至維持不變
代表做小型項目的業者的利潤空間有機會沒想象中壓縮得那樣嚴重, 我甚至認為做終端市場的會因為製造商大降價而增加獲利, 不過那是當地業者的事
單晶是硅晶光伏中比較昂貴的種類, 主力市場應該是面向土地資源有限的地區, 主要都是會放在屋頂上, 這些地方首要考量不是最平的每瓦成本, 而是在有限的地方發出最高的電能, 單晶模組的優勢此刻就可以發揮出來
單晶模組的需求應該可以保持, 甚至可能有驚喜, 因為現時模組價格跌幅可以追得上小型項目補貼下砍的幅度, 相反, 大型項目情況較惡劣
我會視這個方向為卡姆丹克的潛在利好, 主要原因是我不知道卡姆丹克的客戶在小型項目市場所佔的份額情況如何
再推論下去, 小型項目市場的贏家需要有強大的銷售通路, 那些具知名度的業者, 如世界杯時大家都見到的yingli, 是其中之一
我想指出一個潛在危機, 這是中國廠商要面對的危機, 因為我看到有報道指有國家會對使用中國廠商製造的產品的承建商減少10%的補貼, 面對這個情況, 中國會如何應對? 我不知道會否對卡姆丹克做成影響
其實, 卡姆丹克和sunpower搞n-type方面的認證, 可能為卡姆丹克帶來新契機
我相信搞認證就是準備要將公司的產品向sunpower銷售, 而sunpower在高效能模組有一定市場地位, 而在美國更是數一數二(sunpower是美國公司), 如果卡姆丹克可以和西方一線廠商建立關係, 日後再有這些針對中國廠家的措施, 卡姆丹克有機會不用「完全硬食」
再講, 踏出第一步之後, 就有機會陸續跟更多西方一線業者合作, 擴大客戶基礎, 無論是風險管理上, 還是對公司的知名度, 都有正面影響
以上的看法, 全部都是一些推測, 沒有實質證據支持, 可能是我自己憑空想像一些利好, 去自我滿足我看好卡姆丹克的原因
而且, 我雖然此刻寫有關712的潛在利好, 並不代表現在就要買入, 以走勢來看, 我仍然是抱著觀望態度
但是, 接近3元的卡姆丹克, 的確可以買一點兒在倉底貨, 在卡姆丹克的歷史低水平是介乎於1.2至1.5, 現在卡姆丹克已經由當時的200MW產能成長至現時的600MW, 再外加10億資金和TPG的關係, 我個人看, 底部上移一倍, 至2.4至3元, 是很合理的, 這就是我現時712最新底部的區間, 一間成長中的公司, 其股價可以大跌, 但拉長來看, 是可以看得到是一浪高於一浪的勢態
不足三元的卡姆丹克, 我認為絕對有投資價值
再次提醒大家, 暫時不要大注撲入太陽能股, 因大市和板塊本身仍未有勢
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題材炒作, 最具代表性就是「下鄉系列」 由家電下鄉, 建材下鄉, 汽車下鄉, 相關股份都必定以倍計地升, 當然要有業績支持才行, 這要看政策是否給力, 銷售數字就是最佳證據 印象中, 這類政策效力大約在一至兩年, 股價升得最厲害就在這段時間, 中間當然會有波動, 但是以時間長度來說, 的確提供了非常充裕的時間「上車」, 問題是你敢不敢買
另一類就是國家的五年計劃系列, 2011年是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簡稱「十二五」)的開局年, 主題是強農和興水利, 也有其他副主題例如新能源, 高端裝備, 新材料等等 我今天不談強農部份, 只談水利 強農其中的一部份是大力推進農業水利建設, 水利本身已經被升格到國家頭等大事, 在今年的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就是論述國家發展水利的大方向, 可以納入到重要性很高的一號文件, 水利建設一定是今年十二五大力發展的部份 十一五的主題是高鐵, 相關的鐵路股都有非常可觀的升幅, 而我相信十二五就輪到水股
水利股涉及的行業十分廣泛, 可以是水利建設如水壩, 江河治理的工程; 可以是污水處理和供水(這就是水務股, 我自己會分清楚水利股跟水務股); 亦可以是相關技術供應者例如污水處理技術, 海水化淡技術等等; 相關建材股都可以是與水利息息相關, 最簡單的例子是做水管的, 又可以是做水泥的等等, 我隨便說都可以有這麼多類別, 不過這樣亦引伸了一個難題, 就是那些個股才是最大受惠者? 不像高鐵概念, 直接買製造高鐵的機動車組生產商就可以, 水利概念股真的要花心思才可以選出最給力的一員 我暫時也未對這方面研究過, 我直覺會認為升幅最勁的個股會是相關技術供應商的股票, 原因有二, 一是這些公司的規模都應該不會太大, 小公司才有爆發力; 二是一旦技術受認可, 可以短期內大規模推進, 沒有地域界限, 盈利可以增長得十分厲害, 最大限制是產能, 不過擴產都只是一年半載的事, 而其他類別的業者如做工程的就未必可以無限量地投標
回顧港股, 以我有限的認知, 水利技術相關個股我只識天業節水(840.hk), 其餘被市場視為水利概念股的大多是水務股, 例如中國光大國際(257.hk), 粵海投資(270.hk), 中國水務(855.hk), 中國水業(1129.hk)和北控水務(371.hk) (提到中國水業, 我曾經寫下一文: 破解鱔稿: 以《壟斷東江水處理 中國水業(01129)股價個(倍)升》為例, 股價在這篇文刊出之時跌去約三分之一, 如果有人因看了我的拙作而沒有買入1129, 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吧 我不是說1129沒有機會上升, 只不過此股不太正路, 初學者如我當然要避開, 再順道作一些善意提醒)
好像開始離題呢, 再談談為何水股是最強的概念股 先前已經提到, 水利概念效力會比下鄉系列更長, 暫時看在整個十二五會得到高速發展, 即是可以玩足五年 現在中國的旱情告急, 又再次喚起水資源的重要性, 生命之源影響著一國之根基, 社會和諧穩定是國家治國的最高原則, 一定會火速進行, 決不能拖 大家有沒有印象, 中國所有東西最終都會被國家限制, 因為發現有利可圖的話中國人就會蜂擁而上, 供應會爆發式的增長, 需求一定追不上, 之後就會做成浪費, 而國家就會限制, 接下來就會進行汰弱留強的程序, 我們再看看水利建設, 現在沒有爆發式的增長, 更不用說國家會限制, 反而會提供優惠去促進發展, 這個行業的前景, 遠遠也未到要政府干預的地步
而有很多行業的發展都會伴隨著很多反對聲音, 例如重工業的當然是環境破壞, 連高鐵也有反對聲音, 因為有人質疑將資源投放在升級現有鐵路比起重新打做一條高鐵更划算, 而高鐵建成後因票價高昂, 營運商都在虧損中, 反觀水利建設, 我暫時沒看過有反對聲音, 而我在調研水務股的過程中, 看見許多網友都支持加快污水處理的發展, 水價方面當地人都認為是相對便宜, 加水價的壓力應該不會太大, 始終在所有物價都上漲了不少的時候, 水價所佔的生活支出是十分小, 唯一受到最大非議的水利建設是三峽大霸工程, 我相信大部份的水利工程, 絕大多數的人民都會支持, 因為中國治水的問題已經十分嚴重, 國民都想盡快解決
國家和人民都支持水利發展, 相關公司理應賺個盤滿砵滿, 不過, 事實上現時仍沒有一間水利股獲得巨利, 將範圍收窄至水務股, 水務龍頭(以營運能力計)首創股份, 2010的淨利潤只有約6億元, 這已經是全國性的水務龍頭的賺錢程度, 也解釋了為何沒有大量的生意人去搶水務的市場, 因為利錢並不豐厚, 但投放的資金量卻多得不成正比, 有錢的多數都去搞地產
如果要大力推進水利建設, 國家一定會動之以利, 最近已經出台的政策就包括明確表示補貼的錢從何而來, 最緊要的就是錢, 要讓業者看到前景之餘, 更要看到錢景, 才會加快發展爭取更多生意 當政策越具體, 對股價的刺激力度就越大, 我相信不用等太久, 給力的政策將會陸續出台, 現在只是等高官們商議好 我對水務政策是門外漢, 不如聽聽專家之言: 水业盘点与展望:转型带来希望
據作者其他分析所說, 未來中國水務的市場將會得到更多來自政府的承擔, 以前中國的水治理之所以會差其中一個主因是水務事業可以隨便變賣, 而其實水務資產大多都是低利潤項目, 有人肯競投是因為這些項目會連同其他值錢的項目打包出售, 最平常的例子是土地使用權之類的地產項目
(我有想過北控水務的終極目標是借道水務廉價地獲得大量土地, 因為在2010年報中顯示371有其中一個主客戶以估值近二十億RMB的地作為相關BT項目(約值十五億RMB, 不太肯定)的抵押, 而有股評人曾經講過公用事業業者可能在一個城市發展的過程中獲得巨大的利益, 因為本來為處市區外圍的廠房經過市中心不斷擴容, 變得值錢起來, 香港的例子是煤氣的舊廠地就變成了今日的翔龍灣, 這個是371長遠的盈利潛在爆發點, 只是提出來供大家討論, 我自己研究股票多數不會太重視太長遠的事, 雖然有很多將「長線投資」掛在口邊的人也沒有我的遠見, 不是我自大, 只是他們找不到實質利好就以長線投資作為藉口又或者拿一些中小學生也能提出的遠景輕輕帶過, 其實抱住這個心態去投資, 甘願把資金長期鎖死在一隻自己都不甚了解的股票裡面, 是不可取的, 倒不如買磚頭好過, 當然現今的磚頭價顯然不是長線投資的好時機)
中央想更大力推進水利建設, 就必需主動承擔更多責任, 本來賣走了的水務資產重新劃歸政府, 讓政府做莊家, 沒有人願意挑起治水這個擔子就由政府來辦, 同時開徵稅項或者從其他財政收入劃分一部份做支持治水的資金來源, 現在中國政府就是向著這個方向進發 這意味著社會上有更多的資金流向水務市場, 由之前市場做推手, 轉為由政府做, 威力差天共地, 有政府出面, 市場自然一呼百應, 爭相搶奪這個大餅, 相信政府這一著可有槓杆之效 有關水會的走向, 一致的共識是向上加
現時最安全的行業, 其中一個一定是水務業, 國家只會支持而不會打壓, 而且還會持續一段不短的時間, 「政策風險」我認為暫時不用擔心, 而相關徵費如水價排污費則一如現時的利率走向: 沒有空間下調, 只可以加或者維持現狀; 唯一的風險是成本上升速度比提價速度快, 不過問題應該不大
非常簡單介紹一下在港上市的水務股 (base on我有限的認知, 我好像之前已經有介紹過… anyway再更新一下自己都不是壞事):
中國光大國際(257.hk): 中國光大集團背景, 集團為央企, 公司除了涉足水務, 其他環保事業及再生能源事業均有進展, 雖然算不上純正水務股, 不過打算捕捉中國環保市場的機遇, 光國是最正路的選擇, 我對此股認識很淺, 不能評論太多, 總之央企旗下的子公司最低限度都不會有「千味」吧
粵海投資(270.hk): 廣東省政府背景, 手握中港供水合約, 提供極好的現金流與盈利, 目前的賺錢能力是水務股中最好; 除水務外亦有很多投資, 包括地產及酒店項目; 雖然有先天優勢, 早前的財務狀況卻沒有想像中的好, 現在正慢慢改善; 個人看法該股重心並不是水務業, 只是以純利佔比計算, 它確是一檔水務股, 要是看好水務業而買入粵投, 我並不建議, 因為我感受不到它有心在水務業發展, 但以財務角度來看, 一定最健康, 以其他原因作為買入理據, 我沒有意見
中國水務(855.hk): 主要從事供水及少量污水處理, 還有其他投資包括物業和股權投資, 簡言之就是不務正業, 情況有些像粵海投資, 但人家根本連公司名稱都叫自己做投資系公司, 沒打算以水務做包裝, 背景雄厚下亦使它有本錢去不務正業, 對水務板塊認識不深的投資者經常給其名字騙到, 這家水務公司並無任何國家政府背景, 只屬於第二梯隊, 水處理量的增長只屬一般水平, 我個人看主席喜歡做投資而不是專心水務業, 估值低於其他正宗國家隊是有原因
中國水業(1129.hk): 此股我認為不太正路, 不敢說有「千味」, 不過我個人是不會沾手, 我不會分析此檔股票, 當然不代表買入此檔股票必輸無疑, 只是「這些機會不是屬於我的」
北控水務(371.hk): 較詳細的分享可以點擊相關的tag, 就會詳例有關此股的文章, 要我簡單的評價, 我會說這是一間開支極大, 現時尚未建立強勁現金流, 不適合追求財務上健康的投資者, 但近年以異常的速度發展, 成長力度冠絕同儕, 就像一個練魔功的人, 承擔不少的風險換取更短的時間提升功力, 我是有心把北控水務描述成這個樣子, 我想讓別人知道, 我知道這間公司的發展並不正常, 財務不好, 但除此之外, 水務股再沒有更好選擇, 我要補充一點, 如果我說北控水務正在練魔功的話, 一個失手走火入魔當然是很快沒命, 不過試想想這一切的背後其實有高人全程指導, 一旦有異樣會立即出手相救, 真正的風險比眼見的少, 而這個高手當然是北京控股, 而作為弟子的北控水務的資質也相當不錯; 北控水務顯然不是正路的投資, 只是對我這種喜歡發夢的小散戶, 我喜歡有幻想空間的股票, 不務正業的沒有幻想空間, 管理層資質平庸也沒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風格, 我從不會否定任何人, 我只是追求自我肯定, 倉位盈虧是最誠實, 最公道
我數月前追蹤3800而發現這裡,而後果就是入貨了少量712。對博主的細緻分析非常欣賞,借此發表一些對3800的看法。
我覺得保利協鑫有一點讓人印象很深的,就是對計劃的執行力,這在2010年展示得淋漓盡致。它去年中才收購高佳硅片廠,半年時間硅片產能就超過賽維 LDK做成行業龍頭。而且它多晶硅成本的下降速度也堪稱驚人,在短短一年里就達到23美元,和國際大廠持平(特別考慮到國際大廠的低成本有折舊到期的因 素,就更難得),這些不是光靠錢就可以做到的,它更體現管理層的雄心和效率。如果沒有這點,那麼2011年的計劃訂得再漂亮也沒有意義。
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我們相信協鑫的擴產計劃能全部到位,那麼決定其最終利潤的因素就是毛利率。協鑫的主力訂單基本都是長單,很特別的是,它的長單價 都定得非常低,如果參看2010年3季報,在當時現貨多晶硅接近100美元/kg的時候,它的長單價大概是50美元。今年初集團總裁唐成還對這個問題發表 過一個演講,大意是有錢故意不賺,為的是長期鎖定下游大客戶,並且壓低整個產業鏈的成本。這個做法的回報是很明顯的,就在2010年底和2011年初幾個 月里,保利協鑫集中簽下晶澳、天合、海潤、中電、阿特斯、林洋(現改名韓華),鎖定未來5-6年50G的訂單,加上德國最大電池廠Q-CELL總裁今年2 月說將把主力硅片商從LDK全面轉向協鑫(待證實)。如果不是特別的價格優惠,又憑什麼在短期內如此搶客。特別要強調的是,以上這些電池和組件大廠在 2010年前差不多都是賽維LDK的大客戶,而賽維給我的感覺一直是賺快錢毫不手軟,在金融危機期間也不肯降價。現在它的大客戶集中倒向協鑫后,其客戶中 小廠比重上升,短單比重也增加,加上它的高成本、過分的擴張模式和糟糕的負債率,一旦市場惡化,它會很不掂。而賽維目前是全球硅片第二大廠,一年大概有 3G的硅片產能和2G的產量,堪稱協鑫在硅片上的主要競爭者,一旦能把它擠垮了,硅料市場的供需環境會大大利好協鑫。
回到毛利率的問題,由於保利協鑫的長單價基數已經比較低了,甚至是讓利價,所以未來一般規模的市場跌價風浪應該不太會傷得到它(具體的結論要參考下 周的1季報數據)。何況它的產品集中在上中游,而供過於求集中在中下游的電池和組件,我相信至少今年上半年,它的毛利率都可以維持。那麼到下半年呢?我想 硅片的售價是直接取決於硅片廠的產能,和下游電池廠的需求(而非終端安裝需求),而我預期到3Q, 太陽能的下游就會有非常血腥和慘烈的景象出現,但可能不是共同損手爛腳,而是兩極分化。而由於太陽能產業鏈簽長單的這個特點,我其實最最關心的問題是,保 利協鑫的客戶是否能在血雨腥風中戰勝和淘汰OCI以及賽維LDK的客戶,如果可以,那它就能有機會整個霸佔國內產業鏈的上游實現近乎壟斷的地位,直至進入 GRID PARITY的廣闊藍海。
在此有必要先談談對電池行業的看法。如果要給電池和組件廠分類,我想可以分成幾大陣營。首先是決心走垂直整合路線的,其代表就是河北英利,然後就是 開始涉足下游的賽維LDK。對垂直整合,我個人很同意卡姆丹克張屹的看法,我甚至認為用這種方法來提高毛利率數據根本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方式。因為任何一家 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你把資源分攤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全部自給自足,最後拿出的產品卻和別人只生產終端產品的公司去比毛利率,你的毛利率當然看上去比 較高,但那是依靠你上游和中游的投入都不計利潤得到的。和集中投入卻相互分工的一組企業比,你每個環節的競爭力都會因分兵作戰而下降。所以這一類公司我是 不太看好的,尤其像LDK,涉足電池后直接和自己的下游客戶搶生意,我認為LDK可能會走向衰亡(如果擔心太陽能市場中期動盪的,甚至可以同時做空LDK 來對沖風險)。
第二類就是集中資源專攻電池和組件的大廠。我認為中國最優秀的電池和組件廠都集中在江蘇,要排序的話,我首選天合光能,其次是阿特斯,第三是晶澳。 而這幾家目前已經全部被協鑫攬為長單大客,協鑫為他們提供比市場價更優惠的硅料,而它們則集中資源擴產降成本。現在許多小廠按70-80美元市價拿多晶 硅,最後出來的產品還有利可圖。而大廠的多晶硅成本假如只有50美元,再加上規模效益,加上品牌,加上技術帶來的成本優勢,我敢說當二三線電池組件廠血流 成河的時候,它們照樣還有不小的利潤空間,也就是說協鑫還是有條件在總體惡劣的市場環境中穩得住上游價格,只要它自己的長單客戶情況不壞。而看看江蘇大廠 的對手,即使是臺系電池大廠(許多都是OCI的客戶)這周也傳來昱晶与茂迪這樣的龍頭企業因為市場降價過快而要減產的消息。一旦減產,意味著它們產品的單 位成本會更加上升,因而變得更沒價格競爭力,由此進入惡性循環。如果連昱晶与茂迪都逼近成本線而被迫減產,那麼其它的二三線廠就更沒有大幅擴產的可能,所 以未來下游的蛋糕會更加呈現馬太效應的分配局面。所以,雖然保利協鑫和OCI都在用同等速度擴產(歐美大廠擴張速度遠比不上這兩家),但只要協鑫能幫助它 的客戶全面獲勝,它自己的勝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那麼回到博主前面的一個問題,就是協鑫50G的訂單是否超出市場未來承受力。我想50G的訂單在未來5年付運,必然是基於兩大假設。第一是電網平 價,第二是美國和中國的市場全面放開。其實第一個假設又是促成第二個假設實現的基礎,也就是只要達到GRID PARITY, 多少G瓦其實都不是問題。而要達到這個目標,血腥的價格戰就是必要的。而我現在唯一擔心的,也就是博主前面提到的,在這樣一場降價大戰中,媒體對行業描述 肯定是負面新聞不斷,各個大廠無論優劣,每季報告的毛利率肯定下降,上市公司間股價相互影響并打壓市場心理,這樣會對3800的股價構成波動風險。從 3800公佈合約和新聞發佈的時機看,我相信它的董事會是在意股價并希望它上漲的,這也許是因為中投的關係,因為中投定期要向公眾公佈投資業績,有輿論壓 力,他們會在意帳面數字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