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基建投資獨木難支 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創近13年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52

QQ圖片20141113133247

基建投資獨木難支,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然放緩至2001年12月以來的新低。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0月中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9%,預期增長16.0%,前值增長16.1%。

民生證券宏觀團隊評論稱:

1-10月固定資產投資回落至15.9%,制造業投資放緩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分項看,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繼續回落至12.4%。雖然銷售數據轉暖,但庫存高,融資緊,房地產投資短期還難見底。經濟政策轉向穩增長,但基建投資上升還不足以抵消房地產負面沖擊,終端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的制造業投資進一步放緩至13.5%。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評論稱:

固定資產同比增長放慢至15.9%,盡管房地產投資微幅回彈。本次數據依然顯示當前有效需求不足。結合前日發布的通脹數據,經濟負產出缺口明顯。我們仍認為進一步的寬松政策十分必要。

從項目隸屬關系看,1-10月份,中央項目投資19406億元,同比增長10.4%,增速比1-9月份回落1.8個百分點;地方項目投資386755億元,增長16.2%,增速與1-9月份持平。

分產業看,基建投資苦撐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1-10月份,第一產業投資9829億元,同比增長28.9%,增速比1-9月份提高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投資170261億元,增長13.4%,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226071億元,增長17.4%,增速與1-9月份持平。

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166994億元,同比增長13.1%,增速比1-9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其中,采礦業投資11497億元,增長2.2%,增速回落1.4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137035億元,增長13.5%,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18462億元,增長17.7%,增速提高0.2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中,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67733億元,同比增長22.6%,增速比1-9月份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21.9%,增速回落1.6個百分點;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25.2%,增速提高0.9個百分點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8.9%,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25.1%,增速與1-9月份持平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周介紹過,在10月16日到11月5日這21天的時間里,國家發改委先後批複了16條鐵路和5個機場共21個基建項目,這些項目總投資達6933.74億元。分析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國家發改委密集批複基建項目,釋放出明顯的穩增長意圖。

分地區看,中西部地區投資增速快於東部地區。1-10月份,東部地區投資185747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比1-9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中部地區投資113768億元,增長17.6%,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投資103336億元,增長17.8%,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

受房地產市場降溫、內需平淡和信貸收緊拖累,中國三季度GDP增速降至7.3%,創近6年新低。

今日的數據顯示,盡管中國當局擴大了定向寬松和微刺激政策,中國今年GDP增速仍然朝著近二十年的新低奔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66

證金獨木難支再探救市底 五日失血4700億機構低倉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5402.html

證金獨木難支再探救市底 五日失血4700億機構低倉

21世紀網-21cbh.com 2015-08-22 14:09:00

匯豐晉信動態策略基金經理郭敏則認為,市場經過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指數再度逼近3500點大關,距離上一次調整的低點僅一步之遙。不過,短期來看,由於前期政策底已明確,政府可能在前期低點附近再出重拳,因此短期內市場跌破前期低點的可能性或許並不大,指數有望在低點附近企穩反彈。

整個7月開放式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凈贖回規模約達9339億份。有公募基金人士指出,偏股基金單月遭遇近萬億份凈贖回和近三成的凈贖回比例,在公募基金史上也是絕無僅有。

交割日魔咒再度襲來。

8月21日,又逢期指交割,A股市場再現逾百點暴跌,最終未能收上被視為國家隊救市底的3550點。

當天,滬深股指大幅低開,而後呈弱勢震蕩走勢,滬指盤中曾一度連續跌破3600點、3500點關口,創業板指數跌幅更是居首。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勉強收在3500點整數關口上方,報於3507.74點,全天大跌4.27%;深成指更是大跌5.42%,報收11902點。全天表現最弱的創業板指數跌幅高達6.65%,重挫166.87點,報收2341.95點。

暴跌已成為最近一周的主題詞。上證指數周內重挫457.59點,大跌11.54%,創本輪反彈以來的最大周跌幅;深成指亦大幅回落1543.82點,跌幅達11.48%。而跌幅居首的創業板指數全周也大跌332.07點,跌幅高達12.42%。

二級市場上,近期領漲龍頭證金建倉概念股集體重挫,龍頭股梅雁吉祥(600868)、美克家居(600337)大幅連續跌停板,直接挫傷了市場人氣,從而引發了股價虛高、業績暗淡類個股的全線暴跌。

當天盤後,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對21媒體記者表示,“過去的牛市思維已經發生了逆轉。國家隊救市只是為了防範系統性風險,雖然7月初的連續崩塌情況很難再發生,但目前指數點位並無支撐,只是後市弱市反彈而已。”

匯豐晉信動態策略基金經理郭敏則認為,市場經過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指數再度逼近3500點大關,距離上一次調整的低點僅一步之遙。不過,短期來看,由於前期政策底已明確,政府可能在前期低點附近再出重拳,因此短期內市場跌破前期低點的可能性或許並不大,指數有望在低點附近企穩反彈。

盡管如此,21媒體記者獲悉,目前,多數公募和私募機構仍采取了減倉操作的應對措施。

“股災時,公募流動性問題讓基金經理一直心有余悸,如今都不敢高倉位了。”對此,南方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對此說。

周內逾4700億資金出逃

極其脆弱的市場心態背後,多頭似乎成為了國家隊的一場獨角戲,應者寥寥。從目前情況來看,場內資金似乎仍在加速出逃。

主力資金流向表明,在上證指數創本輪反彈以來最大跌幅這周內,主力資金凈流出額超過4700億元,累計高達4719.24億元。其中,8月18日和21日暴跌當天,全天大單凈額凈流出額分別達1789.67億元和981.75億元。

浙江思考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嶽誌斌告訴21媒體記者,當前,導致A股破位下行的兩大核心要素就是市場人氣喪失和資金缺乏這兩點。

融通基金有關人士亦認為,從資金面來看,目前市場仍處存量資金博弈。在前期市場去杠桿化過程中,證金公司是最主要的增量資金來源。但證金公司已明確表示不會進一步幹預二級市場,除非市場再次出現持續大跌,否則短期不會有進一步增量資金入市。

“據我們測算,上證指數下檔理論跌幅為2400附近,實際跌幅可能不會如此慘烈,因為指數已沒有特別多的參考意義,但上證指數觸及3000點是有可能的。” 嶽誌斌認為。

最新統計數據表明,截至8月19日,807只基金的股票投資倉位為76.87%,較一個月前減倉1.58個百分點, 減持股票規模達1000億元。

不僅如此,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亦出現巨額贖回。整個7月,開放式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凈贖回規模約達到9339億份。有公募基金人士指出,偏股基金單月遭遇接近萬億份凈贖回和接近三成的凈贖回比例,在公募基金史上也是絕無僅有。

“公募基金為了面對基民贖回,只能減倉,基金公司必須對基民負責。”對此,孫建波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股市劇震,避險資金開始洶湧流入貨幣基金。數據顯示,以貨基為代表的現金管理產品出現巨額申購。貨基總規模從6月底的24093億份猛增到7月底的32171億份,僅一個月規模暴增8078億份,增幅達33.53%。與此同時,貨基規模也隨之創歷史新高,占基金總規模的比重高達46.87%。

此前,自去年12月份以來,在股指頻創新高、股市賺錢效應明顯情況下,貨基規模的市場占比曾一路下行,這一趨勢在7月才得以扭轉。進入8月以來,這一現象更加明顯。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貨基規模較6月底實現翻倍,有的基金公司甚至出現兩倍左右的增幅。

公、私募減持倉位應對

當天,21媒體記者獲悉,在缺乏賺錢效應下,減倉觀望成為了當前公、私募基金的主流選擇。

“我們6月上旬以來就減倉到了35%,現在還是這個倉位。我們認為,目前市道下,應集中力量做好1——3個標的,高拋低吸,滾動T+0,最好的策略是空倉或將資金投向貨幣基金。” 嶽誌斌直言。

當天盤後,南方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經理也表示,“大盤今天破位下跌,下一個支撐位市場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打一場阻擊戰。下一步的操作思路,倉位盡量保持靈活。我們建議投資者可考慮配置一些類現金股票。”

海富通基金基金經理張炳煒稱,根據對於金融行業的研究,銀行的PB相對於歷史較低時期還有一定下跌空間,所以如果市場情緒不佳,在權重帶領下,指數不排除再創新低。

“暫時而言,個股表現與基本面關聯性低,市場情緒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我們采用的操作策略是保持相對偏低倉位,控制風險。” 張炳煒如是說。

對此,前述融通基金有關人士認為,由於市場熱點的持續性下降以及增量資金入市不足,近期公布的各項宏觀數據顯示基本面仍然偏弱,上證指數在4000點左右遇到較大阻力。部分投資者擔心其向上空間受限,因此可能提前退出市場。

針對當前市場走勢,有南方基金人士表示,多重利空疊加沖擊了投資者情緒,投資者信心缺乏容易將小利空和小幅下跌放大為大幅下跌,而一旦情緒逆轉,也將會出現較大幅度反彈。

“我們認為,目前A股已處於較低位置,投資者不必過於恐慌。穩增長政策將不斷出臺,下半年經濟有望企穩回升;而歷史上逆回購和MLF,與降準並無絕對矛盾,在需要降準時央行仍會降準。” 該人士稱。

郭敏認為,中長期來看,仍需要觀察後續流動性支持以及實體經濟的複蘇和轉型。基於以上判斷,中短期內可以重點關註A股的防禦性板塊,以及受益於經濟下行壓力下,寬財政政策的相關行業,如環保、電力設備等。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594

希臘經濟複蘇緩慢 旅遊業獨木難支

不久前,希臘雅典工商會報告顯示,69%的希臘人表示今年無力繳稅和社保費,這一比例比兩年前提高了10%。78%的受訪者對經濟前景表示悲觀。

2009年10月初,希臘政府宣布,當年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GDP的比例預計將分別達到12.7%和113%,遠超歐盟規定的3%和60%上限。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相繼調低希臘主權信用評級,希臘債務危機正式拉開序幕。

接受了三輪援助後的希臘依然債臺高築,債務占GDP比例已經高達180%。希臘經濟複蘇勢頭極為緩慢,2008~2015年間,除2014年為正增長外,其余年份皆為負增長。

雖然整體經濟極為慘淡,但作為希臘支柱產業之一的旅遊業表現還算不錯。近些年,旅遊業對希臘GDP和就業崗位的總體貢獻率占近兩成。

2015年,希臘旅遊業對GDP的直接貢獻為133億歐元,占GDP的7.6%;對GDP的總體貢獻為325億歐元,占GDP的18.5%。旅遊業對GDP的直接貢獻預計2016年將小幅下滑0.5%,至132億歐元。2016年,旅遊業對GDP的總體貢獻預計將下滑1.8%,為319億歐元,占GDP的18.6%;到2026年預計將增長至467億歐元,占GDP的22.4%,年均增長率3.9%(2016~2026 年間)。

2015年,旅遊業為希臘創造了40.1萬個就業崗位,占總就業崗位的11.3%,預計2016年增長0.6%,達到40.35萬個崗位,占總就業崗位的11.5%。

到2026 年,預計旅遊業將總計支持109.5萬個工作崗位,占總就業崗位的28%。

外國遊客在境內的支出是衡量旅遊業直接貢獻的一個重要指標。2015年,外國遊客在希臘的支出為148億歐元。2016年,預計希臘將吸引2402.1萬名遊客入境,遊客支出預計將增長2.2%。到2026年,進入希臘的國際遊客總人數預計將達到3797.2萬人,催生233億歐元的支出,使得2016~2026年間的年均增長率達到4.4%。

2015年,希臘旅遊業吸引到了27億歐元的投資,2016年或將下滑1.6%,但到2026年預計將增長至36億歐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68

基本養老保險獨木難支 專家建議夯實第一支柱降低養老費率

預期壽命的延長正在對養老金的充足性形成挑戰。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高齡老人的照料成本也在不斷攀升,僅靠政府發放的基本養老金將越來越難以保障老年生活的質量,健全三大支柱體系已經成為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不二之選。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屆清華養老產業高端論壇上表示,由於長壽所增加的日間照料開支是老年人日常生活成本的兩到三倍,這還不包括老年人醫療、康複所需的費用,養老金的充足性將關系到高齡老人能否擁有更有尊嚴的生活。

楊燕綏表示,養老金的充足性必須依賴國家、單位、個人三大支柱共同努力。我國應盡快夯實基本養老金,將第一支柱費率降到18%,為發展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騰出空間。

從一枝獨秀到獨木難支

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由三個支柱構成:一是基本養老保險,二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三是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

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長期以來都是基本養老保險一枝獨秀。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啟動13年,僅覆蓋了8萬多戶企業、2300多萬職工,只占到企業參加養老保險人員的6%。第三支柱在千呼萬喚中將於今年5月1日起在全國三個地區試點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

楊燕綏認為,進入深度老齡社會之後,我們不可能再靠增加年輕人的稅收,加大企業負擔來征收養老金。解決老年人養老金的充足性必須靠政府、企業、個人養老金三個支柱共同發力。

“從美國的數據可以看出,如果一個人能夠成功擁有這三種養老金,退休之後替代率將是他退休之前的102%。”楊燕綏說,這不是完全靠政府,還要靠職業生涯的積累以及個人的養老金理財。

政府所承擔的基本養老金替代率的下降已經是全球的趨勢。數據顯示,1952年國際勞工組織規定的養老金退休前收入替代率是45%,到上世紀60年代,歐洲國家提到60%左右,現在又普遍降到40%左右,美國則一直保持在30%左右。

全球老齡化研究所去年發布的一份名為《新興市場的自願性養老金》的報告稱,中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替代率在20多年前達到近80%,現在已經穩步下降。部分是因為個人賬戶層次在繳費時設計被賦予了一個遠低於工資增長率的收益率。關於未來的退休者,替代率不太會比50%高出多少。

基本養老金替代率難以上升與老年居家照料成本逐步攀升形成的資金缺口,迫切要求我國盡快發展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以便人們在退休之後還能保持較為良好的現金流。

去年末,針對企業年金發展的種種困境,人社部、財政部印發了新的《企業年金辦法》,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鼓勵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建立企業年金。這一辦法實施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4月12日, 財政部、人社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明確自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這一文件的出臺意味著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運行20年之後“三支柱”體系終於完成了。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在兩會期間表示,建立多層次社會保障制度,能減輕國家設立的基本社會保障制度的負擔,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利於拉動內需和促進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

與稅優健康險試點每省選取一個試點城市相比,稅延養老險試點範圍較小,上海、福建、蘇州這三個試點地區總體經濟發展水平高,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較為完善。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稅延商業險在全國推廣會面臨更大的困難。

夯實第一支柱降低養老費率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從2012年起發布養老金發展指數,在過去四年間,養老金發展指數的進步非常小。第一支柱過大、二三支柱弱小;企業費負過高、個人賬戶做空;結構性問題導致參保人積極性不高等都是影響養老金指數增長的因素。

楊燕綏表示,我國從年輕社會進入超級老齡社會一共只有40年的時間,一代人之間中國人口結構就發生了巨變,這麽短的時間表使得我國不能再慢條斯理地進行改革,而是應“兩步並作一步走”,在建立制度的同時也要調整結構。

調結構首當其沖的就是夯實基礎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和夯實繳費基數是夯實基礎養老金的兩大重要內容。

“雖然我國養老保險是28%的名義費率,但征繳上來的不到16%。如果我們能把繳費基數夯實,只需18%的總費率就夠了,這樣就可以把企業20%的費率降10%,企業負擔將大幅下降。”楊燕綏說。

基本養老金費率過高也是企業年金難以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楊燕綏認為,如果把基本養老保險費率降到10%,企業就會有更多的空間去做年金,這也將有助於縮小企業與機關事業人員養老金的差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064

中報眼|銷售費用狂增扣非凈利幾近歸零,龍津藥業單一產品獨木難支

半年報披露季正逢醫藥板塊的多事之秋,業績不怎麽好看的藥企在這個時刻更引人註目。

龍津藥業(002750.SZ)8月3日晚如期披露2018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1.68億元,同比增長26.37%,但凈利潤僅有1092萬元,相比2017年上半年的2340萬大幅下降53.33%,扣非凈利潤更是同比驟降96.84%,僅有58.6萬元。

營收與利潤不同步的背後,是龍津藥業常年單一產品的業務結構、大幅增長的銷售費用、經年變化不大的研發費用以及理財收入占利潤比重近半,這對一家醫藥企業來說,似乎都是危險的信號。

營收增長VS減半的凈利潤

2018年1~6月,龍津藥業營業收入正向增長,公司稱是由於加快了在全國範圍內推進精細化營銷向深度分銷轉型的力度,以更高價格將產品銷售給配送商。因此,營收的增長可以歸結為產品銷售價格的上漲。

龍津藥業的主導產品一直是註射用燈盞花素,是一種高純度中藥凍幹粉註射劑,主要用於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中風及其後遺癥、冠心病、心絞痛等。產品不變,銷售價格上漲,為何凈利潤卻不增反降?

營業收入與凈利潤不同步一直是龍津藥業存在的問題。回溯近三年的年報,2015-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8億、2.2億和3億元,每年穩中有進。

但凈利潤從2016年開始卻大幅跳水,從2016年的9100萬到2017年僅3500萬,一年內利潤幅度下降超過60%。

這樣的情況延續到今年上半年,營收保持超過20%的增長,但凈利潤下降超過5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跌幅更是接近100%。

業績的走勢和龍津藥業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基本吻合。2015年登陸A股市場以來,龍津藥業的股價在上市第一年逐漸攀升,2015年末達到歷史最高的26.32元/股。此後,股價整體呈下滑趨勢,龍津藥業最新的收盤價為6.59元/股,相較於歷史高點市值已蒸發四分之三。

龍津藥業對今年1-9月經營業績的預測顯示情況也沒有好轉,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為1228.38萬元至2763.85萬元,變動幅度區間為-60%至-10%,公司對此給出的解釋是銷售收入增長的同時市場推廣費、宣傳費及差旅費等銷售費用增幅較大,同時研發費用投入增幅較大。

單一產品VS漲八成的銷售費

令投資者頗為憂慮的是,龍津藥業的凈利潤越發依靠理財產品的投資。2017年11月,董事會決定公司將使用不超過3.5億的自有閑置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為期12個月。2018年上半年,公司投資收益約6000萬,占利潤總額比例近50%。

除了對投資理財的依賴,龍津藥業作為一家藥企,最令投資者擔憂的恐怕還是單一的產品結構問題。

從上市以來,龍津藥業僅僅依靠註射用燈盞花素一款產品走天下。2018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構成的產品中,中藥凍幹粉針劑占100%,產品毛利率為91.21%。

龍津藥業稱目前擁有10種藥品生產批件,但僅有龍津註射用燈盞花素在產,如果該產品的生產、銷售狀況發生不利變化,或期間費用大幅上漲,可能會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重大影響。

單一結構風險的對策,或是擴展業務領域,或者增加市場占有率。半年報顯示,在2017年燈盞制劑的市場排名中,龍津註射用燈盞花素排名第一,占燈盞制劑市場的49.47%,市場占有率接近一半。

目前來看,龍津藥業選擇在產品銷售方面下功夫,2018年上半年銷售費用高達1.2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6900萬增長77.79%,狂增近八成。2017年全年銷售費用為1.83億元,比2016年同比增長高達212.63%。

龍津藥業表示,銷售費用的增加是公司推進精細化營銷策略,直接負責或者共同建設原來由代理商負責的渠道管理等工作,市場推廣費、學術會、宣傳費及差旅費等響應增加。目前來看,龍津藥業用比利潤多10倍的費用來進行銷售,效果並不明顯。

銷售費用的增長也並未帶來銷量的增長,2017年公司銷售量為2857.48萬瓶,比上年3569.66萬瓶下降了約20%。

此外,龍津藥業在研發投入上一直非常“克制”。2017年末公司研發人數只有41人,對比2016年42人幾乎沒有變化,研發人員數量占比保持在18%上下,研發投入金額2017年為2700萬元,占營收比例不到9%。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杜卿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