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在,是二○二○年。 清晨,你被自己設定的鈴聲叫醒,眼睛才一睜開,交通與天氣狀況顯示在洗手間的鏡子裡,提醒你計算過後的精確出門時間、避免遲到。 當你出門準備前往客戶辦公室開會時,不必再低頭滑手機,Google眼鏡直接將地圖投射在眼鏡上,引導你的行進方向;開車時,標準配備自動防止碰撞系統會保持你與前車的距離,少了駕駛樂趣,卻也少了事故機率。 在商店裡,你看到想買的商品,用手機掃瞄一下貨物條碼,就放進了你專屬的購物車裡;出店門前再次確認清單,門口的感應器自動完成行動付款;你剛回到家,選購的貨品也已送來。你把生鮮食品放進冰箱,小螢幕一邊提醒你,最近買太多零食、太少蔬果,該注意一下健康了! 可別以為這些場景,是哪一本科幻小說的夢幻描述;看在全球科技公司的眼中,這,就是即將實現的真實未來。 食衣住行育樂,我們的生活無一處不被徹底顛覆改造,這是人類演化數百萬年歷史以來,改變速度最快的時期,Google眼鏡,只是這一切的開端。 二○二○年,全球行動電話數量已有二十六億支,比今年還要增加三七%;但更驚人的是,聯網智慧裝置的預估數量從二百六十億台到五百億台之間。簡單說,全球每個人平均將擁有三.七個裝置。 這,正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口中「美麗的新世界」,更是他預言的「Next big thing」(下一個大潮),就是「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這也將是科技史上最大的商機,市調機構IDC估計,相關軟硬體總產值高達八兆九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六十七兆元),每年因而產生商業行為產值多達數千億美元;在此之前,不論是電腦、或是手機所創造的商機,都遠遠不及於此。人們利用它,過著更便捷、更安全的生活,更有效率的使用水、電、天然氣、石油等各種天然資源,在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的三百年,人類終於要停止對環境一味的掠奪,靠智慧管理找到與地球共存之道。 這樣的生活,已真實上演……血壓數據與醫院連線,藥物即送到家 改變,已在我們的生活週遭急速發生中。 在新北市的一處建案裡,遠雄與台達電合作、停車位已經配備了電動車充電座,從眺望河景的高樓住宅裡,就能看到充電的狀況;居民透過平板裝置,把定期量測的血壓、心跳、血糖等健康數據,遠端傳送到社區附近合作的醫院,讓專業團隊追蹤,慢性藥自動送到家裡。 如果氣候改變了,室內感測器會依照屋主的設定,自動開啟隱藏在天花板的空調、除濕機以及空氣清淨機;社區主機與新北市政府連線,公車到站資訊、重大政令、或者只是掛號信通知,靠一台屋內的觸控螢幕就能全數得知。 這個從家戶到社區的「智慧化」,其實是透過與中華電信、台達電等七十八家業者合作才得以實現,從急難救護、治安監控到交通流量控制,社區內都已經實現。 這就是張忠謀口中美麗新世界的基本藍圖,所有設備都可以透過網路、互相聯網,形成一個「物與物相聯的網路世界」。 物聯網的第一步,是要讓整個環境都能聯網、並且數位化,透過雲端運算,不斷的傳送各種數據資料到控制中心的電腦,藉此獲得分析的樣本。 第二步,則是驅動整個網絡運行的重要關鍵:智慧化。「不論透過怎樣的裝置,蒐集的巨量數據資料須經處理、解讀、分析,才能真正賦予意義,」中華電信企業客戶資訊通信處副處長柯偉震表示。 舉個例子,十字路口監視器二十四小時拍攝後,取得大量的影像資料、稱之為「非結構性數據」,但如果沒有與警政系統連線,進行人臉辨識,就不可能從中找到通緝犯或嫌疑人、被竊或問題車輛;又如果沒有與周邊路口進行資料交替比對,取得「結構性數據」,即時調整紅綠燈秒數,協助暢通車流,那這套系統、與監視器的大量資料,也是無用武之地。 「這需要的,是電信、資訊、網路各種軟硬體跨產業的整合,」研華智能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吳傳輝認為。 這樣的城市,將越來越多……里約已能預測暴雨、土石流因應防災 物聯網的終極成果與目標,就是建構出智慧城市(Smart City)。未來我們透過穿戴式裝置,結合城市內的氣象雲、交通雲、健康雲……,讓人們便捷的生活,最終達到節省耗能、防治災害的目的。 而智慧城市之所以重要,IBM智慧城市業務發展協理張德儀解釋,這是因為全球人口正不斷的往都市移動;世界銀行估計,全球城市人口將從目前的約三十六億人,在二○三○年左右提高到五十億人,增加幅度近四成。 當全世界龐大的人口全都集中在城市裡,對自然環境的衝擊、能源的耗損相當巨大,光是過去五十年裡,淡水的用量足足增加了四倍,如果不透過物聯網當中的智慧電表、水表等等工具,讓資源獲得更有效率的運用,人類的未來將是岌岌可危。 IBM是最早提出「智慧城市」概念的企業之一,已經幫助全球上千個城市變聰明。張德儀以六月即將舉行世界盃足球賽的巴西里約熱內盧為例,市長佩斯(Eduardo Paes)一邊拆掉貧民窟、改建數位學習中心,一邊推動智慧城市,將城市的三十個公共事務指揮中心整合為單一平台。 整合後,里約能夠一方面掌控天氣(如雨天)如何影響交通運輸的資訊,一方面預測塞車、提早因應,並成功預測暴雨、土石流等天然災害的發生,及早擬定應變措施。 中國對智慧城市的關注度也正在提高,今年六百餘個城市當中,中央希望兩百個城市能智慧化,而紓解市中心的交通問題,幾乎是中國各城市第一優先的課題。 然而,從小自個人的數位家庭、大至千萬人口等級的超級智慧城市,到底哪些關鍵技術才是決定趨勢成形的快慢呢?而台灣的科技產業聚落,又能夠在這史上最大商機中,吃到哪些大餅呢? 這樣的浪潮,誰受惠最大?五大類科技廠商,可望成關鍵配角 張忠謀認為,未來物聯網真正的主角,可能是Google、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阿里巴巴等跨國企業,半導體等可能只是配角;由此觀點來看,台灣業者雖然難以成為左右國際趨勢的主角,至少可以往關鍵配角的方向發展。 德盛科技大壩基金經理人陳威任認為,感測器、通訊、伺服器與雲端、系統建設與裝置及電信服務,涵蓋了物聯網大部分的技術,是未來這波商機中的關鍵領域。 物聯網的「眼耳口鼻」──感測器。這些小元件負責接收、蒐集各種外在環境的訊息與指令,好讓裝置即時做出正確反應。 瑞展產經研究董事長陳忠瑞觀察,面板驅動IC廠矽創電子積極轉型,感測器產品組合比其他台廠齊全,目前本益比也相對低,是台股最具投資潛力的感測器廠。但陳威任提醒,雖然感測器是物聯網中相當有價值的零組件,但目前市場上的一線廠商仍是外商為主,台廠雖有機會,但多在起步階段。 物聯網的「神經網絡」──網路通訊。不論是戶外長距離的3G、4G通訊規格,或是室內Wi-Fi這種短距離的通訊,都是在物與物、物與雲端之間傳導訊號最重要的媒介。 以專攻無線射頻晶片的笙科為例,董事長曾三田看好中國物聯網商機,據悉已拿下中國高速公路重要通行收費的政府標案,法人估計今年營收、獲利成長率至少兩成,光是今年股價漲幅一度高達近八成。 物聯網的「大腦」──伺服器與雲端。想要把散亂無章法的非結構性數據,轉變為整理過、有系統的結構性數據,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伺服器與雲端運算裝置。 這個領域中,康和證券研究員呂宏宇看好廣達的表現。廣達積極佈局雲端多年,不論在伺服器儲存或雲端服務,都有跟國際大廠合作的能力,雖然台灣陸續有其他業者投入,但目前還沒有人像廣達一樣能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物聯網的「骨骼與肌肉」──基礎系統與穿戴式裝置。不論是蒐集資料,還是實際運用結構性數據,全都要靠它們去執行。 元大投顧分析師黃柏璁表示,看好工業電腦龍頭研華的佈局,技術與公司組織都積極準備,研華已將內部事業部切分為四家虛擬公司,決策效率比規模不及它的競爭者更為靈活,並已獲得物聯網相關訂單,儘管近一年來股價成長了逾六成,未來的增值空間仍大。 整體看來,陳威任認為,台廠在硬體部分,不論是提供晶片模組或硬體組裝,因有電腦和行動通訊時代累積的經驗,依舊能得到各國訂單,佔有一席之地;但更值得看好的,是有能力提供附加價值較高的雲端服務與物聯網系統建置等廠商,未來台灣產業鏈應該積極往相關領域發展。 【延伸閱讀】2020年,物聯網商機熱到發燙267兆元,全球產值將達到新台幣267兆元,是今年IT支出的4.16倍。300億台,全球聯網裝置將達到300億台,是今年的17.6倍。10倍,數位資料量將達44兆GB,是去年的10倍。 【延伸閱讀】智慧城市,把你的生活變聰明──物聯網架構圖(以Google眼鏡應用為例)1.感知層我們接觸的各種穿戴式裝置、手機、電腦等可用工具:Google眼鏡等舉例說明:戴Google眼鏡和朋友去看電影2.網路層把個別裝置的資訊上傳至網路資料處理中心可用工具:4G/5G、Wi-Fi等舉例說明:查找離電影院最近的停車場3.應用層將蒐集到的資訊整合再歸納提供氣象、交通服務可用工具:雲端運算、服務支援等平台舉例說明:停車業者回傳有無車位訊息 【延伸閱讀】5大領域、30檔關鍵台股出列──物聯網概念台灣指標個股1.通訊類股:笙科、亞信、聯傑、創傑、瑞昱、智原、盛群2.感測器類股:矽創、立錡、鑫創、利順、原相3.伺服器與雲端類股:廣達、緯創、喬鼎、雙鴻、川湖4.系統建設與裝置類股:研華、英業達、神達、華碩、宏?痋B美律、融程電、精聯、磐儀、宏達電5.電信服務類股: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整理:吳中傑 |
金山軟件 (3888 HK): Go big or go home 作者:郝雲帆 ■ 獵豹移動和金山雲的增長是金山軟件短期重要的催化劑 ■ 受到獵豹移動和金山雲加大投入的影響,2015年金山OPM將繼續下降 ■ 2015年已成為明確的業績底部,2016年將是金山收獲周期的開始 獵豹移動:打造全球領先的移動廣告平臺 獵豹移動4Q收入再次超過管理層指引上限。移動端MAU在4Q達到3.95 億;移動端收入占總收入由3Q的24%上升至38%;海外移動端收入占總收 入達到24%。我們相信獵豹移動已經證明了其在海外移動廣告市場的貨幣 化能力。公司2015年目標包括1)移動端MAU達到6億;2)收入增速超過 100%;3)海外移動廣告成為主要的收入增長動力。 金山雲:小米的心臟,金山的未來 我們相信金山雲作為小米生態系統內最主要的雲服務供應商擁有非常可觀 的前景。短期來看,金山雲將受益於小米生態系統內數據量的爆發增長; 長期來看,金山雲將有機會成為中國主要的雲基礎設施+平臺供應商之一, 受益於中國雲計算行業的發展。我們預計2015-2017年金山雲的收入將分 別為4.5億元、14億元及30億元,占收比為9%、16%及22%。 All in 2015,收獲2016 我們預期2015年金山將繼續All in策略,投入的主要方向為獵豹移動和金山 雲。在2015年激進的MAU及收入目標的前提下,獵豹移動將加大市場推廣 及人才層面的支出;金山雲將加大IDC資源投入及人才投入。我們預期 2015年金山OPM將較2014年進一步下降至13%。另外,手遊業務是2015 年金山業績重要的變量。我們的收入及盈利預測沒有包括手遊業務的潛在 貢獻,若手遊業務成功,則金山2015年OPM壓力將明顯緩解。最後,我們 預計2016年將是金山收獲周期的開始,因為1)獵豹移動將進入盈利釋放 周期;2)金山雲將實現盈虧平衡。 估值/風險提示 綜合我們對收入及OPM的調整,我們下調2015盈利預測7.8%,上調2016 年盈利預測2.5%,並加入2017年預測。綜合以上調整,我們下調基於DCF 的目標價至HK$30,對應29x2015E及17x2016E P/E。金山軟件目前股價 相當於25x2015E及13x 2016E P/E vs. 行業平均31x2015E P/E。重申買 入評級。 ![]() ![]() ![]() 獵豹移動:打造全球領先的移動廣告平臺 獵豹移動4Q收入增長118%至5.89億元,高於管理層指引的上線5.7億元。收入快速增長主要受益於高速增長移動端收 入,特別是海外移動端收入的快速增長。獵豹移動4Q14有幾個數字值得關註:1)移動端MAU達到3.95億,同比增長 138%,其中69%為海外用戶。移動產品總安裝量為10.89億; 2) 移動端收入占比有3Q14的24%上升至4Q14的38%。 其中海外移動端收入占總移動端收入比例達到24%,上季度為11%; 3)在移動端收入中75%來自移動廣告,25%來自手 機遊戲 。 在產品及用戶數方面,根據App Annie,獵豹移動從2013年9月首次進入GooglePlay全球非遊戲應用下載前十名後,截 止2015年1月,連續17個月保持在榜單的前十名。獵豹移動在2015年1月的排名是第2名,僅次於Facebook。獵豹移動 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工具手機應用矩陣。目前獵豹移動已經有4款APP達成超過1億下載量(Clean Master, CM Security, Battery Doctor, Photo Grid)。獵豹移動在近期也推出了多款新產品,如CM Launcher, CM Keyboard and CM Transfer, 這些新產品將進一步完善獵豹移動的產品矩陣並且覆蓋更多的移動用戶。 ![]() ![]() ![]() ![]() 在海外移動廣告變現方面,我們相信獵豹移動經過幾個季度的摸索已經基本搭建完成海外移動廣告貨幣化體系。目前 獵豹移動主要通過三個渠道進行海外移動廣告變現:1)Facebook Audience Network;2)第三方廣告平臺;3)自有 廣告平臺。其中,Facebook Audience Network是Facebook針對移動端的廣告平臺,可以允許廣告主將廣告顯示在除 Facebook產品以外的手機應用上。管理層表示獵豹移動目前已經是Facebook Audience Network上表現最好的移動開 發商之一。在自有平臺建設方面,獵豹移動仍處在相對初期的階段,管理層表示,在獵豹移動積累了海量用戶流量、 精準廣告投放技術以及用戶行為數據後,公司在2015年將會加快自有移動廣告平臺的建設。近期獵豹移動5800萬美元 100%收購Mob Partner就是完善自有廣告平臺的舉措之一。無論從廣告庫存的開放程度還是廣告價格來看,獵豹的貨 幣化仍然處在初期階段,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基於龐大的用戶基數以及海外移動廣告市場貨幣化的成功,獵豹移動制定了非常具有野心2015年計劃:1) MAU達到6億; 2)收入增速超過100%; 3)海外移動廣告成為主要的增長動力。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獵豹移動制定了與其相匹配的投入 預算。市場預期2015年將是獵豹移動OPN開始回升的一年,但是在公司最新目標的前提下,我們預期2015年獵豹移動 的OPM將有可能低於2014年的水平。不過我們非常認同獵豹移動的戰略方向,我們認為,在獵豹移動已經取得海外移 動工具應用市場絕對領先地位以及已經找到貨幣化模式的前提下,獵豹移動應該利用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用戶基數。 金山雲:小米的心臟,金山的未來 小米的心臟 金山雲是小米生態系統里唯一的雲服務供應商。金山雲是金山軟件的子公司,由金山軟件的CEO張宏江博士兼任金山 雲的CEO。根據小米生態系統的規劃,金山雲是小米生態系統里唯一的雲服務供應商,是小米生態系統的根基和數據 的集散地。 從長遠來看,我們相信小米將打造一個以手機為中心的智能生活生態系統。經過3年的布局,我們認為小米在手機端的 布局已經初見成效,成為了中國第一的手機廠商。我們相信小米未來將會在繼續鞏固手機領先地位的同時把重心逐漸 向周邊產品轉移,開始構建外圍生態系統。我們認為小米外圍生態系統將圍繞著用戶的兩個地理空間或生活場景展開: 家庭和家庭以外。以家庭為核心的智能生活生態系統主要圍繞著智能家居展開。路由器是小米智能家居生態系統的網 絡中樞,而手機是小米智能家居生態系統的遙控器。小米目前自主推出的智能家居產品包括路由器、小米電視、小米 盒子以及小米小盒子,合作推出的產品包括空氣凈化器、智能插座以及智能燈泡。在家庭以外的智能生活生態系統主 要圍繞可穿戴及便攜設備展開。小米的可穿戴設備產品主要通過投資的小米體系中的公司提供。目前已經推出的可穿 戴及便攜設備包括小米手環、運動相機以及智能攝像頭。在家庭以外生活場景中,手機扮演的角色是數據的收集和分 析中心。 我們可以看到,在小米未來的布局中,無論是智能家居還是可穿戴設備,每一個硬件產品都將成為一個數據生產中心。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小米外圍生態系統構建愈加完善,生態系統內產生的數據量將呈爆發式增長。在這樣的趨勢下, 小米生態系統中將需要一個可靠雲服務的供應商,這個供應商將負責處理、分析和儲存小米體系中的所有數據,其價 值不言而喻,而金山雲就扮演了小米體系中唯一雲服務供應商的角色。 ![]() 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註意到目前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市場,比較成功的雲服務均由強大的互聯網或IT企業提供,例 如亞馬遜、IBM以及微軟等。這也反映出雲服務 – 特別是基礎設施服務 – 的發展路徑即行業特征,即目前市場上的 雲服務商通常都經歷了一個由內需供給到對外服務的過程。換句話說,這些互聯網及IT企業通常是為了滿足自己內部 龐大IT資源需求開始構建雲,之後隨著技術的成熟及市場需求的增加逐漸將雲服務開放。這樣做的好處是,1)分擔自 有IT資源的運營成本;2)增加新的收入來源;3)長期來看雲服務將成為新的社會基礎設,坐擁海量社會數據資源的 雲服務供應商將擁有很高的競爭門檻。 雲服務基本架構 雲計算的核心精神是讓 IT 資源變成一個像水電一樣基礎資源,能夠讓開發者、企業及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按需使用 IT 資源及付費,不需要再為了 IT 資源不夠用或者冗余而擔心。從個人用戶的角度來看,在理想的狀態下,個人用戶將不 再需要電腦主機,而只需要一個能夠接入互聯網的顯示器(就像一個接入城市自來水系統的水龍頭),剩下的一切 IT 資源(如計算及存儲)都會根據用戶的使用需要自動調節,按需供給。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企業將不需要自建的數據 中心或者機房,只需要通過租用的方式按需使用,所有的計算和存儲都將在雲端進行。 雲計算服務基本架構主要分為三層,即 IaaS、PaaS 以及 SaaS,分別對應了基礎設施服務、平臺服務以及軟件服務。 基礎設施服務主要提供雲主機、彈性計算、雲存儲等基本服務。平臺服務主要提供了軟件運營平臺、軟件開發環境以 及一系列輔助功能。軟件服務則是提供了運行在雲中的軟件及應用。從這三層服務架構來看,IaaS 和 PaaS 結合通常 比較緊密,目前包括亞馬遜 AWS 在內的主要雲服務供應商均是采用了 IaaS+PaaS 的服務模式。SaaS 模式相對獨立, 市場也相對分散。 ![]() ![]() 中國雲服務市場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中國雲計算市場仍然處在相對初期的階段。與美國類似,中國雲計算市場目前的增長動力更多是來自互聯網、IT 企業 及電信運營商自身的業務需求,更多的企業以及個人用戶仍然處在慢慢認知雲服務的階段。這一點從中國 2014 年上 半年公有雲市場排名就可以看出。互聯網企業中只有阿里雲一家上榜,而百度和騰訊的公有雲業務仍然處在初期階段。 不過我們相信在移動互聯網應用(遊戲、視頻、相片)的推動下以及隨著智能設備的普及,中國的公有雲市場已經開 始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 ![]() ![]() 在雲服務供應商的商業模式方面,從上述的三層服務架構來看,IaaS 和 PaaS 結合通常比較緊密,目前包括亞馬遜 AWS 在內的主要雲服務供應商均是采用了 IaaS+PaaS 為主的服務模式。SaaS 模式相對獨立,市場也相對分散。以 亞馬遜 AWS 為例,亞馬遜 AWS 作為全球雲計算企業的標桿,已經建立起了一套跨 IaaS-PaaS-SaaS 的完善的生態系 統。即便如此,AWS 的 SaaS 服務是通過 Marketplace,即開放平臺的方式提供。在 AWS Marketplace 上可以找到各 類基於 AWS 雲服務的軟件及應用。 中國主要的雲計算服務商基本以亞馬遜 AWS 為對標提供雲服務。由於市場發展階段不同,目前中國主要的雲服務供 應商主要提供 IaaS 的服務,小部分雲服務供應商同時提供 PaaS 的服務。從目前中國市場對雲服務的需求層面來看, 對 IaaS 的需求占到了 73%。從目前使用雲服務的客戶來看,主要集中在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公司中。 金山雲模式: IaaS + PaaS 我們相信金山雲也將采取 IaaS+PaaS 的模式。在 IaaS 方面,金山雲的基礎設施服務已經涵蓋最基本的雲計算、雲存 儲和雲數據庫三個領域。金山雲在物理數據中心(IDC)層面將采用中心節點自建+其它網絡節點租用的方式運營。在 IDC 方面,金山雲已經通過入股世紀互聯和與中國電信深度合作的方式保證了 IDC 及網絡資源供應的數量和質量。在 PaaS 層面,金山雲近期聘用了原新浪雲 PaaS 產品(Sina App Engine)構建者符慶名作為 CTO,我們相信金山雲的 PaaS 服務也會在今年上線。 從收入貢獻的角度看,金山雲的收入將主要來源於提供給小米的雲存儲服務。另外,雲計算服務將是金山雲 2015 年 的重點。金山雲以遊戲雲為突破口,截止 2014 年底已經有超過 500 家手遊企業選擇金山雲,超過 90 款遊戲上線,其 中不乏爆款手遊,如『全民奇跡 MU』以及『十萬個冷笑話』等。2015 年除了遊戲雲,金山雲還將在嘗試在視頻雲及 電子商務雲方面突破。 ![]() 收入預測 我們預計金山雲的收入從 2015 年開始將成為金山收入增長的重要動力。我們預計 2015-2017 年金山雲的收入分別為 4.5 億元、14 億元及 30 億元。2015-2016 年的收入預測是基於金山和小米簽訂的協議:,小米 2015-2016 年將分別支 付金山雲 4.5 億元及 14 億元的雲服務費用。2017 年的收入是基於我們對小米數據量增長的預測。我們的預測沒有考 慮雲計算業務帶來的收入貢獻。 網遊業務 金山網遊 4Q14 收入 3.47 億元,同比增 20%,環比增 14%。龍頭遊戲劍網三受到期內重大更新的推動收入同比增 48%,環比增 10%。在手遊方面,公司預計 2015 年將有超過 10 款手遊上線,其中三款遊戲將是 2015 年的重點:神 之遺跡、劍網三移動版以及劍俠情緣移動版。手遊業務的表現將是 2015 年金山業績重要的變量,若手遊業務取得成 功,金山的 OPM 的壓力將能得到明顯的緩解。目前我們的預測暫時沒有反應任何手遊的收入貢獻。 ![]() ![]() WPS 4Q14 WPS 收入 8500 萬元,同比下降 20%,環比增長 15%。WPS PC 版 MAU 達到 8200 萬,移動版 MAU 達到 8500 萬。4Q 收入環比加速增長主要受益於新一輪政府采購的開始以及 4Q 是傳統的政府采購旺季。另外值得註意的 是,公司在期內推出的 WPS Mail 在用戶數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增長。WPS 移動端產品 8500 萬 MAU 中 6500 萬為 WPS Office 產品,剩下的 2000 萬主要來自於 WPS Mail。目前市場上尚無一款非常出色的第三方手機郵件應用,我 們認為 WPS Mail 一方面可以填補這一項空白,另一方面也會與 WPS Office 形成協同效應。我們相信 WPS Mail 未 來將成為 WPS 在移動端重要的組成部分。 ![]() 估值與評級 綜合我們對收入及OPM的調整,我們下調2015盈利預測7.8%,上調2016年盈利預測2.5%,並加入2017年預測。綜合 以上調整,我們小幅基於DCF的目標價至HK$30,對應29x2015E及17x2016E P/E。金山軟件目前股價相當於 25x2015E及13x 2016E P/E vs. 行業平均31x2015E P/E。重申買入評級。 ![]() ![]() ![]() ![]() ![]() ![]() ![]() ![]() (招商證券香港) |
金融危機的預言家
那是個悶熱的夏天,客人們吃的是鱸魚、水果沙拉和小甜餅,不過氣氛頗為嚴肅,或許說正式更合適。索羅斯的客人包括:對沖基金老虎基金(Tiger Management)創始人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前普惠公司(PaineWebber)首席執行官、現Lightyear Capital公司創始人唐納德•梅隆(Donald Marron);專事做空股票的對沖基金Kynikos Associates公司總裁詹姆斯•夏諾斯(James Chanos);對沖基金Pequot Capital首席投資策略師拜倫•韋恩(Byron Wien),以及他這次年度聚會的召集人。參與這次聚會的人將之稱為“基調午餐”(Benchmark Lunch)。
討論聚焦在一個簡單的問題上:經濟衰退是否正在迫近?盡管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答案,但是在那個天氣陰沈的下午取得的共識卻不是這樣。在那天午餐後寫下的一個備忘錄中,索羅斯多年的好友韋恩寫道:“結論是:我們很可能處於經濟放緩和市場修正之中,但是,我們的經濟不大可能陷入衰退,不會出現熊市。”只有兩個人不同意這個觀點。其中的一個就是索羅斯,午餐結束時他確信,多年來他一直預言的全球金融危機終於開始了。
Soros今年1月22日又在達沃斯發表了言論 提醒hard landing和deflation
同時他也提到,過去的若幹年 大家都有應付inflation的經驗。沒有deflation的經驗。
危險永遠是從不知道的地方開始。
deflation是如此可怕以至於我們都沒經歷過。
inflation和deflation是矛盾的兩端
一個是錢不值錢,一個是錢更值錢。
錢更值錢的前提下語氣改變了。對企業的傷害更大。
資產貶值 現金流變差。
利潤受到傷害。
其實這兩個星期我看了大概幾百家業績預測。
情況很不樂觀。
增長不多。強烈增長的鳳毛麟角。反而虧損 極大虧損比較多。
數據顯示上看,證券行業業績不錯。這個也是牛市副產品。2016年開始同比就會每月 每季度下降。
其他行業幾乎太多景氣跡象
我覺得以小見大,
謹慎,謹慎再謹慎
現金,現金再現金
以此獻給即將來臨的猴年
IP是聚合興趣用戶的起點。
IP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然而,國內IP產業開發尚未能跳出商業模式單一的桎梏,行業亟需構建一個更具成長性、更加健全的IP生態。
5月5日,由著迷網絡(樂享方登,835055)與合一集團(優酷土豆)共同舉辦 “來玩大的——合一多屏文化娛樂生態下的遊戲布局發布會”在京舉行。發布會上,合一集團董事長兼CEO古永鏘、著迷網絡董事長及CEO陳陽、著迷網絡副總裁田非、合一集團遊戲中心總經理李偉等人講述了在多屏文化娛樂生態下的遊戲戰略布局。
發布會首次發布“BIG計劃”,宣布將在大資源、大IP、大社交、大生態四大方面進行全面布局,突破傳統遊戲產業鏈的慣性跑道,顛覆式創新推出眾包發行模式,構建優質的泛娛樂生態體系。雙方攜手打造的“來玩”視頻社交平臺也正式宣布上線,通過對IP的擴容與增值將為泛遊戲產業鏈中的各環節帶來巨大的價值空間。
模式升維,突破IP發展瓶頸
在IP產業高度發達的美國和日本,全板塊、全鏈條的“跨界”模式已經相當嫻熟。那些頂尖的“IP工廠”如派拉蒙、迪斯尼、漫威公司,它們塑造的超級IP,總是能與時俱進地出現,並在不同領域綻放出色的經濟價值。
但就目前的中國而言,優質IP極度稀缺且開發鏈條很不成熟,中國IP商業模式也在意圖仿效國際巨頭深挖IP紅利,除了在上遊要接入優質內容供應商,也需要打通內容生產者與市場的壁壘,讓產業鏈各端的人群之間產生良好的黏性與互動,達到不間斷、無邊界、互惠共榮的狀態。
古永鏘在會上指出:“今年4月合一順利完成私有化,和阿里的聯動也在不斷深入,各項業務持續發力。在前不久的優酷春集上我們發布了‘玩轉內容’,講述內容的新玩法,今天也發布了遊戲的各種玩法,歡迎文化娛樂生態的合作夥伴和我們一起玩起來,玩轉遊戲。”對於雙方合作的基礎,陳陽表示:“這是基於對用戶興趣的珍視。對興趣的國度而言,著迷,才有樂趣。”在這個興趣國度下,內容生產、交互體驗與穩健的商業模式如同興趣國度的水、空氣與土壤。
在發布會上,著迷網絡董事長及CEO陳陽也宣布,在“BIG計劃”的體系下,著迷網絡將與合一集團聯手從三個方面對目前遊戲市場普遍面臨的IP瓶頸進行突破:首先,雙方倡導的是大IP,即強調一個優質IP在文學、影視、遊戲等多領域的交互共生,強調持續原創、長期投入、興趣合群、衍生開發、二次創作以及IP間的跨界與聯動。其次,雙方合作後將會走出一條差異化道路,即提供從IP孕育、儲備、孵化、衍生,到變現的一攬子解決方案;最後,大家以開放的心態,強調產業鏈的協作、分工和共贏,例如遊戲產業鏈條中的遊戲研發、遊戲運營、遊戲發行機構以及泛娛樂文化產業鏈中的文學、影視等內容提供機構,都將有機地納入計劃中。
“IP是聚合興趣用戶的起點,借助與合一的合作,著迷網絡將積極拓展IP容積。開放發行升維,深耕社交升維,深度滿足用戶興趣”,陳陽總結到。
而原始IP如何開發,現有IP如何深化,如何延長IP生命周期?未來IP的發展方向在哪里?合一集團遊戲中心總經理李偉也表示,好的遊戲本身也是一個好IP。未來將開放《獸血再燃》、《禦劍情緣》 等一系列重磅IP。著迷網絡將與合一集團共同通過遊戲布局、資源開放、眾包發行等為整體產業輸出多元價值,推動移動遊戲產業價值提升。
(合一集團董事長兼CEO古永鏘和著迷網絡董事長及CEO陳陽共同啟動BIG計劃)
突破次元,眾包IP遊戲孵化發行
將視角聚焦到遊戲行業,此次著迷網絡與合一集團為行業註入的一劑猛藥在於創新的眾包發行模式。
在遊戲生產的以往慣例里,“生產線”上的關鍵樞紐都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相關IP的遊戲孵化相對更加封閉,開放合作的前提通常也是出於對利益分配最大化的考量。著迷網絡與合一集團此次推出的BIG計劃,以完全開放的心態向業內喊出了“眾包發行”的口號。對遊戲行業而言,好IP的發行在哪里,吸金口就在哪里。集結了優酷土豆、磨鐵文學、AcFun、羅輯思維等優質網生平臺力量,著迷網絡與合一集團幾乎囊括了華文世界的IP生產源頭。
據著迷網絡透露,眾包發行是對於傳統遊戲單一渠道發行的有效提升,是對傳統發行模式的一次革新。依托IP資源招募行業發行合作夥伴,以開放、合作、協作的眾包發行合夥人模式,將推動實現全產業鏈合作共贏。
調動、整合一切能夠更好體現IP價值的資源,為IP的成長、互動、延伸、發行量身定制服務——這些舉措都利於將IP打造成為一個優質文化標的,從而改善傳統單一依賴渠道的發行弊端,進而實現單一發行到眾包發行模式的升維。將過去競爭關系變為合作關系,為產業鏈合作夥伴間提供多種排列組合的可能,也將為遊戲產業發展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攜手共贏,泛遊戲領域的IP價值最大化
除了遊戲開發、發行的眼下困局,當前國內大多數的遊戲推廣依然面臨著很多問題,一方面,分散的硬件平臺、單一的渠道和推廣方式、高企的營銷費用讓開發商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內容數量劇增,同質化、劣質化嚴重,缺乏盈利空間等等,也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新近興起的遊戲視頻熱潮,盡管似乎已成為大勢所趨,但卻面臨著錄制難、剪輯難、分享難、傳播難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著迷網絡與合一集團聯合開發出全新的“來玩”平臺,以視頻社交為切口,融合了著迷網絡UGC運營能力和合一集團下優酷土豆高人氣用戶平臺,打破傳統單一遊戲社交,打造泛娛樂社交平臺,首次實現了遊戲、視頻、社交的全程打通,搶灘科技發展的最前沿。
在交互體驗方面,利用便利、多場景、浸入式體驗的“來玩”交互平臺,鼓勵用戶生產,社交,生成社群。在這樣的環境下,興趣型用戶像吸塵器一樣,會把很多用戶吸進來。找到興趣用戶,優化提高體驗,卷入更多用戶。
而且,“來玩”獨有遊戲內嵌入視頻功能,可以幫助玩家快速查看相關攻略,並在視頻頁直接與其他玩家對話。同時,玩家還可以一鍵錄制精彩遊戲過程;切換到前置攝像頭錄制,玩家又可秒變主播,對遊戲玩家的需求進行升維滿足。
同時,生產自用戶的遊戲視頻具備天生的關系鏈屬性,一條發自好友的優質遊戲內容,說服力遠大於各渠道的廣告。依托興趣聚合的“來玩”平臺,加上著迷網絡原有的UGC基因,讓合一擁有了更好的IP孕育土壤。UGC發酵和二次創作,使IP得到廣泛傳播。
作為新三板市值最高的泛遊戲服務平臺,著迷網絡深耕泛遊戲行業多年,一直專註於內容的運作和沈澱。如本次發布會的主題一樣,著迷網絡與合一的攜手意在“來玩大的”——更巧妙、更暢通地盤活IP資源,在此基礎上進行全方位、立體的眾包開發,構建更加全面、立體的IP生態環境,以此推動泛娛樂行業生態的開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