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温州“牛仔”孙建新:14年持“酒”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4/3NMDAwMDE3ODU3Ng.html
一个啤酒厂做了14年,孙建新说他还在创业。这14年,他什么都经历过。信错员工,赔光老本,债台高筑,打上两 场官司,对手赔钱打压,但这个温州老板愣是活了下来。不仅如此,他还三顾茅庐,聘下前嘉士伯总监,跳出低端竞争,买下红心啤酒品牌,出口台 湾、香港和澳大利亚,他还要做啤酒连锁。在温州,上市不是个时髦话题,偌大一个资本集散地,至今上市企业不到10家,多数企业对于出让股权 十分敏感。孙建新又成了积极上市的异类,他计划争取明年下半年上市,出让一部分股权也不在话下。不过,上了市,他又表态一定会参与多元化投 资,这与许多温州企业又是同一个模式。从一个代理商,到一个制造商,再到一个上市企业。对温州商业文化的顺从和改变,在这个“打不死”的温 州老板身上展现得异常清晰。越俎代庖:从代理到生产二十多年前,孙建新就进入了啤酒行业。人 生中的一次巧合,他做起了代理,并且取得了嘉士伯、生力、哇哈哈等产品在温州的代理权。一直做贸易的孙建新,在1996年看到瑞安华侨啤酒 厂破产拍卖的新闻。卖了多年的啤酒,孙建新决定进入这个行业,买下啤酒厂成立温州市新澳啤酒有限公司。但孙建新的短板也很快出现,因为自己 不懂生产,聘请别人来管理,却出了大纰漏,首批产品就质量不过关,产品无法卖出去,又加上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放贷收紧导致陷入资金困局。公司刚起步,又回 到了原点。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其他投资项目处理不当,孙建新又陷入一场房地产项目的法律纠纷。一边纠缠官司,一边苦苦支 撑。孙建新将自己的积蓄全部再投入公司,和许久没有取到工资的员工驻扎在生产一线。2002年,新澳慢慢步入正轨。但企业债务迟迟没有还 上,就在这时由于税务问题,又卷入一场新的官司中。等到两场官司全部解决,企业贻误了最佳发展时机,在初创阶段徘徊不前。这 个时期,还要面对本土品牌双鹿的强大竞争。新澳啤酒在温州当地一直处于低档位置,1.5元左右的定价。而双鹿顶峰时期占到90%的市场份额,价格位于 2-3元的区间内。如果仅仅局限于这个低档市场,即使新澳啤酒能脱离资金困局,后期的局面也很难打开。于是,孙建新希望用品牌营销来改变企 业发展轨道。2005年,孙建新与德国啤酒品牌Holsten(好顺啤酒)进行品牌和技术合作,引进世界品牌Astra(红心啤酒),买断 其30年部分区域品牌使用权,提高自身品牌影响力。Astra是嘉士伯集团旗下的第二大啤酒品牌。而嘉士伯是世界第四大酿酒集团,于 1847年创立,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系世界500强企业。旗下的好顺公司是德国第一大啤酒生产企业,也有125年的生产历史。通过这次 合作,孙建新运用德国技术酿造绿色健康(不含甲醛)的新澳全麦啤酒,这款产品在温州及周边地区颇受欢迎,帮助孙建新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也帮助新澳啤酒逐 步完成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架构搭建。2006年,孙建新马不停蹄地创立一个新品牌。十多年前他还是一个代理商的时候,曾经和一位香港的合作 伙伴接洽,当时还不富裕的孙建新拿出50万元买下“牛仔啤酒”的商标。因为收购的啤酒厂历经挫折,这个品牌一直处于搁置状态。企业站稳之 后,他找来新湖投资,双方一起合作创立牛仔啤酒有限公司,在牛仔啤酒中,新澳占60%的股份,处于控股地位。牛仔啤酒注册资金两千万美元, 首期投资就达2980万美元。双方计划在温州建设一座具有生产、旅游、休闲观光功能的园林式啤酒工业园。2009年,孙建新请到了原嘉士伯 国际营运总监罗迪担任牛仔啤酒的国际部运营总裁。罗在嘉士伯工作了20年,当孙建新知道罗准备退休时,就发出邀请函,并登门造访,终于去年7月,成功说服 罗迪加入牛仔。罗迪负责牛仔啤酒亚洲营销策略,并且利用原来的资源为牛仔寻找进入欧洲酒吧市场的机会。在罗迪的帮助下,牛仔啤酒公司与香港 贸易商签订了合作协议,顺利让牛仔啤酒进驻香港。此前,牛仔啤酒已经抓住金融危机出口锐减的机会,拿到了出口卫生许可证。至此,进入台湾以 及澳大利亚的计划可以实现。牛仔啤酒去年7月首批产品出口澳大利亚,10月份销往台湾。攻城略地:打入啤酒终端外 销打下一城,国内建网也蠢蠢欲动。单纯啤酒生产为主,已不能满足孙建新。他在探索和涉足啤酒下游产业——终端市场,他想推出牛仔啤酒吧。为了打造牛仔啤酒文化,在温州核心商业地段小南门,他投入巨资买下2000多平米的物业,打造牛仔啤酒第一家俱乐部。这 是一个样板。他想通过牛仔酒吧连锁,进行自产自销,并且把牛仔啤酒打入其他酒吧或者娱乐场所,在全国实现联网销售。为此,极具品牌敏感性的 孙建新已经注册了“牛仔啤酒吧”商标,计划今后几年在全国开出多家牛仔啤酒吧。等到时机成熟,将开放多种形式的牛仔啤酒吧合作加盟。可以 说,走入终端营销渠道这一步,一方面是为了打开销售渠道,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上市做准备。他的身上,没有温州老板的“上市惰性”。孙建新告 诉记者,牛仔啤酒正在积极准备上市,争取在2011年下半年实现A股IP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55

中美利港 林黃趙李──炒樓活動局外人不易參與(2010/08/14)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5079

「炒樓」一詞又重新在傳媒大面積出現,筆者最近也收到某些電郵詢問炒樓之道。其實這是問和尚借梳──問錯人。雖然筆者知道炒樓的運作,但從沒有參與,難道一路住一路等升等跌玩財技也算是炒樓麼? 

一般人想參與炒樓,恐怕是對此種經濟活動欠缺理解。股票流通量大,又有交易平台,資訊透明度牌面上較高(但最重要的街外人卻不知),同質性又高,故一般人去炒股票,吃虧的總算有限;但物業市場,尤其是二手買賣,局外人實難知內情。比如有朋友問太古站某屋苑最近有一單$5,500的成交,為甚麼這樣低?筆者這樣答:D座。

除了資訊不平衡外,炒樓的另一難是人脈,因為無論貨源或客源,均是操之於該盤經紀之手,尤其是一些地區如北角,連中美利港四大代理也要讓路給當地的中小行,而他們也依附於當區的炒家提供貨源。筆者在網上找到一篇描述「美孚師奶炒樓團」的文章:

http://hk.myblog.yahoo.com/yomagyomag/article?mid=494

 

 

美孚……最著名有林、黃、趙、李四位阿太,佢地每人手上長期有幾十件貨。由於佢地喺大客,兼買賣多,在美孚冇地產敢唔賣佢地賬;如果有平少少嘅貨,而唔賣俾佢地,嗰位sales都 怕且要同佢地幾位好好咁講個合理解釋。久而久之,平嘢只喺賣俾佢地,就成為習俗。佢地入左貨喺會成間執靚先賣的,頭頭尾尾約需四個月,而每件貨基本都賺, 個市如果好唔就,唔得咪最多租一年。用『流水作業』四個字就最適合形容佢地。所以不論市好市差佢地都一樣入貨,如果唔入貨,條流水作業線就將會出現真空, 幾個月後冇貨賣。第二,就喺佢地辛苦建立的入貨出貨王國,金漆招牌,喺唔破得嘅。

美孚的物業投資者,著名的還有博客張大朋(http://dpz88.spaces.live.com/default.aspx),由一間自住的美孚單位開始,一間一間地複上去,到九七前清貨,之後再入過,除住宅單位外,更有美孚的舖位。張先生更有多本著作出版,其中一本是《股市投資實戰策略》,筆者看過,可算是樓股雙絕,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一看。

其實過萬戶的大型屋苑,如太古城、第一城、嘉湖,甚至未來兩萬戶的日出康城, 都有一群群這樣的人,與其簡單地視之為炒家,不如視之為小型的產業鍊。經紀賣筍盤給他們,然後裝修單位,再高價放租或放售,對像當然就是局外人,就像打麻 雀時「三娘教子」,三家數牌,輸的自然是街外人。

港台e線金融網85日 訪問著名炒家陳清白先生,當中最精彩的部份是講述如何用一間太古城翻身,靠的是陳生對樓盤合理價熟悉,而經紀亦自動報盤,平盤就入,入完放租或到價就放。 翻查陳生屢次接受傳媒的紀錄,差不多每一次都是睇淡,但並不阻礙其炒樓成績,只要參與其中,持續的升市對活躍的炒家是有利無害。

一般市民不應被傳媒報導吸引奢言炒樓,或者輕信樓市見頂爆煲之論,而出售自住 物業租樓等跌。如果只是希望置業解決居住問題,在市場低潮時買入乖乖地按時供款,大升浪後有可觀利潤,才去想換樓賣樓加按之類。如果希望投身炒樓一族,但 又無御用經紀,又無樓宇化粧團隊,就要看看自己有何條件火中取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90

国美前三季净利14亿 高管满意毛利回升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16/2057665.shtml

  每经记者 郎振 发自北京
昨日(11月15日),国美电器公布了第3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公司前9个月收入372.7亿元,同比增长18.58%,净利润约为14.4亿元,同比增长49.22%。
国美电器主席陈晓表示,“公司前9个月的业绩虽经历纷扰,仍取得骄人成绩。我们的发展力度不容松懈,管理层将集中精力和资源,抓住市场商机,切实落实好5年计划的每个具体步骤。”
国美创始股东发言人表示,公司今后的经营情况和发展战略,将是重组后董事会所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
国美在经历延绵数月的大股东与董事会的“巅峰对决”后,并未被对手苏宁甩开太多。国美财报显示,前9个月收入372.7亿元,同比增长18.58%,净 利润约14.4亿元,综合毛利率由去年的16.83%上升0.76个百分点至17.59%;经营活动利润约18.68亿元,同比增长61.31%;经营利 润率由去年同期的3.7%增长至今年的5.0%;每平方米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21.8%,达到13745元;同店销售同比增幅为21.5%。
苏宁的3季度财报显示,1~9月公司营业总收入543.02亿元,同比增长30.61%;净利润28.28亿元,同比增长43.58%。
记者在查阅二者半年报后还发现,国美的销售收入增长小幅低于苏宁。苏宁电器半年报显示,苏宁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幅为31.90%,3季度营业收入增幅为 30.61%;国美这一数字分别为21.55%、18.6%。家电专家刘步尘表示,两巨头出现小幅回落是正常现象,“对整个家电行业来说,3季度是淡 季。”
此外,国美财报显示,综合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6.83%上升至17.59%;苏宁电器毛利率达到17.57%,较上年同期增长 0.76个百分点。这被业界解读为国美真正向好的信号。“在3季度财报中,最让我们欣慰的是综合毛利率。”国美电器副总裁何阳青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 者采访时表示,综合毛利率提高主要是因为供应商合同优化和差异化经营策略。
考量连锁行业最重要的两个指标中,国美电器每平方米销售持续提升至人民币13745元,同比增长21.8%;同店销售同比增长21.5%。何阳青表示,“这种同比的大幅度增长是门店优化后的效果。”
一位家电行业专家表示,在集团收入方面,国美前3季度强于苏宁。国美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国美上市公司、大中电器、三联商社和母公司共录得收入人民币 583亿元,总门店数达到1255间。苏宁在3季度末营业收入为543亿元,拥有连锁店1235家。前述专家表示,“尽管国美在3季度经历动荡,但在总体 上领先苏宁40亿元;门店总数也高于苏宁的,国美的1255家门店是不包含香港地区门店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35

魔術師變身party搞手賺$14萬

2010-12-23  NM




小說《哈利波特》世界以外,真正的魔法界原來亦曾起過大災難。○四年美國「蒙面魔術師」及其揭秘節目《解開魔法陣》傳到香港,斷了不少舞台魔術師財路,趙廣軒(Conroy,三十五歲)是其中一人,半死不活捱足三年。

窮唯有變,一變果然通。變不走市場變化,見現今父母愈來愈捨得花錢在子女身上,便將自己變身成party planner,專攻兒童派對市場,成功吸引一班中產豪客父母,一個派對隨時願花上二十萬元。細心拆解,原來這位魔術師懂得利用掩眼法之餘,還有不少湊客秘技。

「今晚嘅最靚公主係邊個?我哋候選名單之中有:Snow White、Cinderella、Beauty同埋壽星女 ……要知結果,就要講多次今晚嘅『魔術法語』先。」台下小朋友大朋友齊聲叫道,「Happy Birthday!」一襲黑布垂落,打扮成公主的六歲壽星女被變出場,與一班小朋友相擁而傻笑。這時一個立體公主蛋糕徐徐推出,伴着生日歌,壽星女開心地 許願吹蠟燭……以上帶魔術元素的派對情節,由主意多多的Conroy度出來。

Conroy是娛樂製作公司「魔術創意」的老闆,專幫人策劃派對,魔術師出身的他,在派對中融入魔術元素自然是他強項。為求設計貼心兼獨一無二,每接到生 意,他都會花一、兩個小時與客人見面交談,了解主角喜好。上週二Conroy應周太邀請來到其位於九龍塘的家中實地視察,並為下月幫她囡囡的生日會做「起 底調查」。從周太口中得知十歲囡囡剛開始學騎馬「一睇到馬就癲咗」,Conroy即時出橋,「囡囡咁鍾意馬,我哋可以將屋企布置成草原,用氣球扭出一隻隻 馬,要所有小朋友都打扮成騎士來參加,我到時都會化身騎士魔術師,用馬鞭代替魔術棒,同囡囡一齊變魔術。」在旁的周太一邊聽一邊笑着點頭,「囡囡到時一定 會好開心!」Conroy還向周太拿了一些囡囡騎馬的照片,準備製作成短片在生日會當日播放,這個生日會,預計花費十八萬元。

「依家啲家長好捨得使錢,小朋友嘅生日會就好似搞一個結婚派對咁誇張,除咗一般嘅遊戲安排,仲要定派對主題、場地布置、回禮禮物等一條龍包辦。」 Conroy憶述,試過有極「疏爽」的父母為滿足女兒的公主夢,花二十萬替她籌辦一場公主生日會,由邀請咭開始照足童話故事中城堡晚會的設計,場地布置成 皇宮,他就做魔法小王子,變長棒改成變蕾絲傘、后冠等,配合玻璃鞋故事尋找公主,讓她隆重出場。還要適當時候休息,讓壽星女換足六套公主衫。Conroy 又試過將生日會現場布置成爆旋陀螺格鬥場,特別訂做一個巨型螺盤,讓壽星仔和一班朋友仔激鬥一番。

表演保持新鮮感

不過,這類十幾廿萬落樓的「大搞作」只佔生意三成,其他派對主要為介乎一萬至數萬元的中價派對。正因如此,簡單的派對Conroy也要帶起熱鬧氣氛,做好 口碑,「小朋友見到魔術表演都會很開心,但不可以單純只是魔術道具示範,要看示範的話,買DVD播就得了,根本不需要請你。」Conroy強調做派對策劃 一定要有創意,尤其熟客增加,不同派對亦會有同一班賓客出現,所以重複使用同一件道具,他也會研究新玩法,避免失去新鮮感。若同一班客人兩個派對日子太接 近,Conroy亦會搵拍檔Henry幫手,由他當魔術師,自己改扮聖誕老人等其他角色,「我哋兩個都可以單獨應付至少四、五十個人的party,變魔 術,扮小丑,扭波波,『張張刀利』,但都要轉下工作客人先唔會悶。」

主人家亦有驚喜

令主角、賓客開心不容有失,但Conroy沒有忘記真正的客人是付款的家長或老闆,所以每次都會留給他們一些驚喜。熟客鄭生的囡囡Athena兩歲開始由 Conroy籌劃生日會,公司年會、春茗亦找Conroy幫忙,至今已經四年。憶起上月底女兒的六歲生日會,鄭生依然興致勃勃,「一來就玩『收買佬』遊 戲,要小朋友鬥快搜集物件,佢一嗌『皮帶』,個女即刻拉咗我條皮帶出嚟,有啲家長條褲鬆少少都要拉住,哈哈哈哈……」鄭生續說:「最抵死係明明講好所有流 程,但最後都會有新嘢玩,舊年公司周年晚會,佢要人用一支又幼又長嘅吸管啜汽水,搞到個個塊面又紅又圓,連平時唔多出聲嘅人都玩到癲晒。」Conroy 稱,那些飲管剛從日本入貨,刻意不告訴鄭生的,「主人家玩得開心,有Surprise,下次先會搵番我。」

此外,一些氣球、糖果、扭蛋等小物資Conroy每次會多預備三倍,因為賓客數目經常會與主人家的預算有出入,「唔係每個家長都咁有經驗,試過有家長話生 日會大約有二、三十個小朋友,結果最後有成六十人,好彩我早有預備,唔會有小朋友嚟到無禮物,最後收到嘅貼士係活動費嘅一倍,客人開心,小朋友開心,我都 好開心。」他表示,坊間派對搞手選擇很多,要客人一次又一次揀自己,就要做到物超所值。

「一條數」收費

Conroy稱,每個派對的利潤約為客人預算額的四至五成,事前先付一半作訂金,派對後再交餘數。外間有公司不須客人落訂會容易「甩底」,又或者開一個超 抵價,再逐部分計錢,這些收費方法都有不足:「我哋做法係要客人一開始告訴我預算有幾多,我就睇餸食飯來安排布置及設計等,設計好個流程及禮物成本就會講 收幾錢,之後就唔會再變。」

目前「魔術創意」近七成生意額來自小朋友生日會,除了靠口碑由熟客家長介紹,很多客人是透過互聯網自行搜尋,「試過落網上廣告撞過板,買咗三百幾個關鍵 字,如magic、創意等,結果兩日唔見咗六萬蚊,但就一單生意都冇,嗰陣真係又急又驚。好彩一個偶然機會,我接觸到一個叫『如何在搜尋引擎全球排第一』 的課程,由『e One Net』公司提供,花五萬元及兩個月時間學成後,我重新優化自己的網站,增加簡潔的資訊及搜尋字眼,成功令網站長期保持在搜尋版面第一版的前五位。」

導演經驗增戲劇感

對生日會籌備如此駕輕就熟,除了自己都是「kidult」外,多年的電視台及廣告公司工作經驗也有莫大幫助。Conroy八歲開始玩魔術,初時亦只當魔術 是玩具,未想過憑此「搵食」。在澳洲畢業回港,修讀導演系的Conroy加入無綫電視戲劇部,「從PA(節目助理)做到導演,鍛鍊了我的協調組織能力,培 養了戲劇感及營造氣氛嘅能力,最重要係因此擁有龐大嘅人際網絡。」

Conroy○三年創業成立「魔術創意」,不料即遇上SARS襲港,很多公開活動都被迫暫停,Conroy為搵食主動聯絡學校開魔術班,並自薦做廣告和電 影的魔術顧問。捱過艱難的初生期,「蒙面魔術師」上電視表演揭密,大型幻象魔術師「無啖好食」,眼見香港小朋友派對風氣日盛,遂決意盡搏一鋪,購入適合小 朋友的小型刀鋸美人和扭蛋等道具,亦增加小丑、米奇、哈利波特和小王子魔法師等表演造型,專攻兒童生日會市場。

每個生日會的賓客都幾乎是潛在客人,賓客在派對上玩得開心,又會自己辦一個,在「客帶客」的情況下,Conroy生意愈做愈有,未來兩個月都已爆滿,預約 最遠一個是明年六月,兩個小時表演平均收費一萬。Conroy忙得開心之餘亦頗理智:「我哋呢行好睇經濟好壞,我而家係好天斬埋落雨柴,嚟緊都要開拓更多 業務,例如開班教女仔變魔術追男仔,幫人度橋求婚等等,實行賺多啲開心錢。」

入行條件

Party Planner

1. 性格開朗、幽默,有耐性聆聽客人要求,注重細節,具備協調及應變能力。

2. 最好有廣告、公關工作,或影視創作經驗,熟悉party策劃的要求和模式。

3. 有潮流觸角,並靈活變通,把流行元素包裝成party主題。

4. 社交網絡廣闊,與不同圈子有良好關係,在協調各單位合作時事半功倍。

開Party貼士

1. 派對前六星期開始準備工作。

2. 確定主題:決定活動及發邀請形式,並選擇當日的佈置及食品。

3. 確定日期和地點:一般安排在週末、假期等較空閒時間,確保家人與好朋友能參興,保證人氣。

4. 確定流程:兒童派對要避免小朋友太疲勞或無聊,小朋友的休息時間亦要考慮在內。

5. 確定嘉賓名單:兒童派對需要小朋友自己或其父母協助下制定。

6. 制定活動內容及時間表:選擇遊戲除了考慮派對主題外,還要考慮活動場地、主角愛好及安全設備等。

開業資料(9/2003)

租金:$28,000*

裝修:$30,000

入貨:$400,000 #

雜費:$100,000

總投資:$558,000

* 灣仔辦公室,三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 8歲起玩魔術累積的道具

營業資料(11/2010)

營業額:$250,000

租金:$20,000△

人工:$60,000 *

入貨:$20,000

雜費:$10,000

盈利:$140,000

△灣仔辦公室及油塘貨倉

* 包括1個全職,10個兼職,20個臨時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02

14 Feb 11 - 廣南集團(1203) 中期業績 藍兵手記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2/14-feb-11-1203.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64

2011-04-14港股市場估值統計 巴比倫人

http://babylonian-investing.blogspot.com/2011/04/2011-04-14.html

撇除停牌,PE等於或少於0,PE大於100,PB等於或少於0,PB大於30,股息率大於50%,ROE大於70%等公司,有以下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33

香港富豪有份泵陳良宇後台14億基金

2006-10-05  NM




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上週被免職後,同樣是上海幫的中共政治局常委黃菊,地位似乎仍未受動搖,在國慶晚宴上與其餘政治局常委齊齊亮相。

陳 良宇被中紀委指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親屬謀私,其實曾任上海市委書記的黃菊,其妻子余慧文亦有另類職務,就是創辦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她利用黃菊妻子之名 義,向各方商家募集捐款,基金會滾存數額達十四億人民幣。基金會內理事會成員除了上海高官,如前上海副市長沙麟,還有涉嫌違規濫用社保基金三十億貸款的前 上海電氣副主席張榮坤,而有「上海姑爺」之稱,被捲入社保基金醜聞的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也是基金的名譽副理事長。

從基金會的公布,到上海發展地產的,都有向這個基金會慷慨解囊,包括由許榮茂打骰的世茂集團、李嘉誠的和黃、郭氏兄弟的新地等。

內地一連七天的國慶假期,在上週日開始,上海到處都掛上國旗,一片喜氣洋洋。為了這假期,不少公司在上週五都延長了辦公時間,幹得特別忙碌,當中還包括位於製造局路金灣大酒店內的上海市慈善基金會。

上週五下午便有捐款人匆匆忙忙到基金會辦事處捐錢,他手上拿的是一大疊一百元人民幣,但奇怪的是,由接收捐款到簽發收據,捐款人和基金會負責人都木無表情,雙方一言不發,完事後負責人一聲「謝謝」也沒有,一切如例行公事。

當負責人聽到記者說,要代表投資公司捐款數百萬元以上,她即時眼睛發亮,語帶興奮地說:「歡迎歡迎。你捐三百萬元以上的話,可以和我們的幹部握手拍照,大家認識認識。」

這家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在上海從商的聽到都會會心微笑。其中一位曾捐錢的上海商界人士說:「你捐了錢的話,它是不會讓你賠本的。」

上海幫一手創辦

翻 開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的簡介書,其理事會成員來頭甚猛。基金會創辦於九四年,即江澤民擔任國家主席期間。創辦人正是當時的上海市市長、現任中共政治局常委黃 菊的妻子余慧文。基金會內的顧問及理事,均屬上海官員,如三年前因涉及周正毅案而傳被監視居住的前上海市副市長沙麟,亦是基金會顧問。前市委書記陳良宇及 現任代理市委書記韓正,就經常亮相基金會活動,可謂星光熠熠。

而基金會唯一由香港人任成員兼且任名譽副理事長的,就是有「上海姑爺」之稱的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羅康瑞早於八四年已到上海發展,是香港發展商的第一批。本週三上市的 瑞安房地產,亦被捲入社保基金貸款醜聞。瑞安宣稱委託了社保基金,取得浦東發展銀行一筆十五億人民幣貸款。這家浦東發展銀行,也有代表在慈善基金會中;基 金會中的監事長庄曉天,正是浦東發展銀行第一任董事長。基金會的負責人亦透露,浦東發展銀行是他們接受捐款入賬的主要銀行。

瑞安取得貸款 後,已將當中八億元用來發展上海楊浦區的創智天地,第一期單位亦正準備發售。該個項目位於市中心楊浦區,總面積達到六百多萬平方呎。據售樓處的職員說: 「這個項目是我們發展商與楊浦區政府合作發展的。旁邊的上海市江灣運動場,在一九三五年已建成了。本來是丟空了的歷史文物,但現在發展商已拿下來,打造另 一個上海新天地。」

福建富豪一捐千萬

五年前以五億四千萬購入施勳道二十三號創世紀,成為全球最貴豪宅的世茂集團董事長許榮茂,亦是基金會的慈善之星。

世茂集團幾乎年年捐錢,在○二年上海市慈善基金舉行的慈善晚宴時,世茂便帶頭捐了一千萬,當時的上海市委書記黃菊和上海市委副書記陳良宇也有出席。

這 幾年世茂集團在上海的發展亦事事稱心。地產項目有世茂濱江花園、世茂國際廣場、世茂湖濱花園等五、六個。其中以浦東區的世茂濱江花園最出名,○一年開售時 找來影星梁朝偉宣傳,賣個滿堂紅。當時許榮茂還透露全個項目投資額五十億,只有兩成是向銀行借錢!言下之意,是許榮茂現兜兜拿了四十億出來發展。

他夫子自道,七十年代由福建來港,做塑膠及紡織生意,其後卻忽然在福建、北京及上海進軍地產,對於離奇發達的過程,他以「不記得」回應。

不 少香港的發展商,來上海發展都懂得向基金會拍門捐獻。其中李嘉誠便以和黃及李嘉誠慈善基金會名義,捐出二千八百萬元人民幣予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興建金山眾 仁護理院,是基金會少數公開的受惠機構,開幕時李嘉誠還由余慧文陪同參觀;而其紅顏知己周凱旋,亦以周凱旋基金會名義捐了一千萬元人民幣醫療設備,同樣由 余慧文代表接收。

政商界人士落疊

同期和黃在上海就入股了三個集貨箱碼頭,以及發展豪宅四季雅苑、匯賢居、世紀商貿廣場等十多 個住宅、寫字樓及商場項目。其他在上海發展的香港地產商,如郭氏的新鴻基地產、陳啟宗的恒隆地產等,亦踴躍捐輸。就算是香港政界人士的親屬,對這個基金會 也出錢出力,○二年,當時為特首夫人的董趙洪娉和現任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母親唐尤淑圻,親赴上海參加基金會舉行的慈善演唱會,唐媽媽還親自開腔唱了一首《掌 聲響起》。

其實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成立的目的,是要安老、扶幼、助學、濟困,據基金會的刊物公布,成立至今籌得十四億人民幣,但其每年的工作 報告書,對這些錢的去向卻只草草交代,只寫上款項撥到旗下哪個醫療或教育基金,並無交代直接受惠機構及人士的名稱,而且只佔報告書內容一頁。近年,基金會 還宣稱可自由買賣股票,理由是為基金保值。一位知情人士說,「慈善」只是基金會一個「抽油水」的幌子,讓商界討好上海幫,互相拉一拉關係取好處。

「基金會是上海幫的『老巢』,除了平常捐款,它每年還會舉行慈善晚會,在上海從商的大都傾巢而出爭相捐錢,錢到了哪裡大家亦不深究。你要在這裡發展,尤其是拿地搞地產,又或公路這些必賺項目,就要看你懂不懂這個關係了。」一上海商家說。

基金會的副監事長,正是涉嫌挪用社保基金三十億元違規貸款的福禧投資老闆張榮坤。張榮坤被視為余慧文契仔,關係密切。他○二年二月成立福禧投資,同年三月已與上海市政府屬下公司簽約,以三十二億人民幣買下滬杭高速公路三十年的收費經營權,創下「民資辦公路」的先河;隔年又以五十億人民幣收購嘉金高速公路二十五年經營權。

他 只消三年便拿下四條高速公路的經營權,○四年還趁上海電氣股改,取得上海電氣百分之八股權。短短數年間成為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十六位,張榮坤亦懂得「回 饋」,據統計○○年至今,他捐給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的錢,總共逾三千五百多萬。直至最近社保基金事件爆煲,這位一舉成名的神秘富豪,才讓人知道他的資金來 源。

北上拍枱講數

上海有此奇特現象,與上海幫掌重權,中央無從插手有關。一名地產界人士說:「上海就如『自成一國』。只要你與上海幫拉上了關係,你要什麼價錢、什麼靚地,他們都可幫你。就連那些公開賣地的活動,也是假的;先前政府早已和發展商安排好,公開拍賣只是做做樣子。」

據知情人士說,去年陳良宇到北京與總理溫家寶商談上海樓市時,陳良宇恃着有江澤民撐腰,拍枱大罵宏觀調控行不通,埋下了中央要處理上海幫的伏線。

今 年五月,與陳良宇弟弟陳良軍合作發展上海東八塊項目的周正毅,刑滿出獄後,中央放聲氣要重新調查事件,據知周正毅即時飛往北京找人撐腰,但未找到已被中央 軟禁,並抖出了不少上海幫內幕。當中包括陳良宇的兒子陳維力,涉嫌違規挪用上海社保基金數十億元,替《人民日報》籌建旗下的華聞投資控股公司。一名認識陳維力的人說:「陳維力為此獲華聞控股聘為副董事長,支薪一百萬。這些都只是蠅頭小利;其實陳維力為人算是挺老實的,暫時未被牽涉在內。」

和社保基金及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關係密切的浦東發展銀行,據知現正四出「撲水」。據一名上海商家說:「內地銀行每年都會年結,這年查得緊;浦發銀行正四出撲水,只要在年尾那兩星期存款一、二億以上,息口幾乎任你決定。」而成為中紀委調查風眼的地產發展商現時亦鬥快出貨套現。

銀行撲水地產商斬貨

本 週二上海一連四天舉行了房地產展覽會,幾乎所有上海發展商都傾巢而出,場內擠滿百多個攤位推銷樓盤。「這些樓展會在兩、三年前樓市興旺時,幾乎一個月有 兩、三個。近年不斷有宏觀調查措施公布,春節過後一個樓展會也沒開,大家都靜觀其變。現時這麼多發展商參加樓展會,並不是因為樓市轉好,而是大家要加快出 貨吧了。」一名地產界人士說。

上週日下午記者參觀由瑞安發展,每個單位要千多萬元的豪宅翠湖天地御苑時,售樓職員閒得看雜誌消磨時間,「今 天只有一個人來問問樓盤資料,你是第二個。本來樣辦房(示範單位)要預約才能看,不過也沒所謂了。」和黃發展的別墅群御翠園,也只有一家三口一批客人,場 面冷清得很。

而實力較弱的本土發展商,都是借短期貸款起樓的,最近亦減價促銷樓盤,例如是上海星火開發區房地產公司,便減價一成促銷旗下的公寓玫瑰海灣。一名內地地產代理說:「其實現正減價的發展商多的是,但大家都不敢公開宣傳。事關這裡不比香港,買家在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前撻訂,是不用賠償給發展商的。發展商不想有大量撻訂,都只敢偷偷減價。」

據業內人士透露,現時上海九月份的單位成交量,已較七、八月大跌三成,樓價亦已向下調整百分之五至八。有市場人士預計,一些實力較差的發展商,就算不被中央整頓查處,也會因樓市轉差,周轉不靈而被淘汰,屆時上海樓市將會大執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96

14家品牌服裝「染毒」 到底責任歸誰?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868&PHPSESSID=5f8adf24037465e974473a95d9e5d285

     生意社9月9日訊 服裝「涉毒」,消費者自然會指責服裝品牌本身。但是,追查有毒服裝到底來自何方,「毒源」便指向了為這些知名品牌生產衣服的代工廠商。公眾指責品牌,品牌推脫代工廠商。這場風波到底責任歸誰?

  當今市場上,有毒食品、有毒家具不為稀奇,但當「毒衣」也襲來時,消費者還能再淡定嗎?除企業缺少社會責任,代工廠商與品牌企業的矛盾也為「毒 衣」製造添上一筆。企業在產業鏈上,或許有高有低,但是在保證產品質量,共同為消費者營造健康的消費環境上,品牌企業與代工廠商責任相當。

  近日,綠色和平組織發佈的一個調查報告讓數家知名服裝品牌捲入了「涉毒」風波。該報告題為《毒隱於衣──全球品牌服裝的有毒有害物質殘留調 查》,其內容顯示:今年4月至5月份,綠色和平組織在中國、阿根廷等全球18個國家採購了15個服裝品牌的78件樣品,其中52件樣品被測出殘留有毒有害 物質。其中包括阿迪達斯、耐克、CK、彪馬、李寧等14個全球知名運動服裝企業。

  「毒衣門」一出,立即引發了市場的軒然大波。該報告剛一公佈,各品牌便迅速做出反應:耐克、彪馬稱將在2020年前淘汰供應鏈中所有的有毒有害 物質。李寧公司則承諾將於2019年在供應鏈中最終消除影響環境的化學物質。然而,在各大公司的「誠懇態度」背後,並沒有務實的解決方案,也沒有具體的 「療毒」措施。

  NPE與代工工廠

  據瞭解,將知名品牌捲入「涉毒」漩渦的物質,名為NPE。這是一種常見的表面活性劑,被廣泛用於印染、清洗等工序。雖然,添加了NPE成分的印 染助劑以後,衣服的印染效果會更好,但是,NPE被排放到環境中,其分解出的有毒物質會對生物的性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引發惡性腫瘤。

  其實,鑑於NPE對人體和環境的危害,歐盟已於2005年頒佈《關於化學品註冊、評估、授權與限制的法規》,禁止紡織生產行業中使用NPE;中 國環保部和海關總署也在今年年初將NPE加入了《中國嚴格限制進出口的有毒化學品目錄》,首次將NPE列為禁入進出口物質名單。然而,儘管中國在對外貿易 中明令禁止了NPE,但國內市場目前尚未有文件對NPE施行限制。這就讓一些投機者鑽了空子。

  該事件發生後,各大品牌自然引來罵聲一片,而為這些品牌加工成衣的代工工廠也難逃苛責。

  而這所謂的代工工廠,通常是指不做設計只進行生產加工的企業。南開大學經濟系教授金岩進一步解釋道,「代工需求商為了進一步削減成本,創造更大 的收益,向加工製造成本低廉的國家和地區轉移製造業。而這也為經濟起步較晚的地區帶來了巨大商機。」目前,中國東南沿海分佈著許多代工廠商,這也是為什 麼,即使你身處歐洲和美國的時裝街,也會隨處可見貼著「MadeInChina」標籤的商品。

  但是,製造業過於集中也產生了不良效果。在此次NPE污染報告中,78件樣品的生產地均在發展中國家,產自中國的多達28件,其中李寧品牌所有 涉及產品均來自於中國。之所以那麼多品牌集體淪陷,很大程度上就在於為其加工衣服的廠商集中過於密集,行業操守也較為一致,後果可謂是「一損俱損」。

  脫節的供應鏈

  雖然弄清楚了NPE源於代工廠商,但需要注意的現實是,生產成本常常壓得代工廠商喘不過氣來。調查顯示,目前,國內已經有替代NPE的無毒助劑 產品,但由於使用這些產品生產成本要高出5%至10%,因此利潤已經很低的代工廠商為了避免虧本並沒有選擇使用NPE的替代品。這雖然不能成為其製造「毒 衣」的理由,卻在一定程度上客觀反映了製造商的困境。

  專家認為,代工企業生產的產品「帶毒」的確與自身節約成本有很大的關聯。金岩指出,代工企業的盈利點非常低,很多時候為了擴大盈利,不得不「過度節約」。

  「在不該省的地方也要省,這是代工企業換取經濟利益的『法寶』,出現原材料以次充好,甚至不惜違規操作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金岩說,「另 外,代工需求方也難脫干係。因為他們往往把代工價格壓得非常低,幾乎是以成本價交由代工企業生產,側面上也加重了產品出現問題的風險。」

  專家表示,人們對品牌方的指責往往更加嚴厲,不僅因為他們是產品的主要責任者,也是因為從根本上說,代工需求方在商品的生產管理上存在漏洞,監管不到位,又忽略了代工企業的經濟利益,才導致劣質產品頻頻出現。

  金岩教授告訴記者,在全球代工鏈條上,代工企業與品牌企業之間往往處於一種不對等的地位,這幾乎是國際產業鏈分工的潛規則。這也使得,即便是曾經的韓國三星和現在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巨無霸」,也不敢真正與蘋果、戴爾等品牌廠商叫板。

  「而且,代工工廠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利潤空間較小,為了攫取最大的利潤,唯有從壓低勞動力報酬上入手。」金岩繼續解釋道,「現在不僅人工成本逐日增加,整個社會物價上漲更是帶來了製造業成本的全面上升,代工企業的日子是異常艱辛的。」

  所以,在「毒衣門」事件中,品牌商和代工企業是兩大責任人,但大多數的專家並不傾向於各打五十大板。

  「代工需求方的問題的確更多一些,不僅表現在迫使代工企業低價接受了代工業務,還表現在其對產品監管不到位甚至根本沒有監管,因此是事件發生的 主因。」金岩說,「不過,代工企業也應該對其產品所用原材料設置嚴格的標準,並在採購時進行檢測,淘汰不合格的產品,這是它必須要承擔的責任。」

  樹立良心底線建立對話機制

  專家建議,要解決代工企業和品牌商之間供應鏈脫節的問題,雙方首先要建立起積極的對話機制。這樣可以幫助品牌商瞭解代工企業的處境,合理調整雙方合作模式,使代工方能獲得更多的利潤空間。此外,品牌企業也應加強對代工方的監督,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保證產品的質量。

  而除了品牌商和製造商之間需建立對話機制,企業和政府、政府和相關社會組織(如環保組織)、企業和社會組織之間,也應加強聯繫,使原本相對隱匿的產業鏈能夠公開,這樣一來,對產業鏈的各方都可以產生監督的作應。

  金岩教授指出,建立對話機制,公開供應商或者供應鏈,在一定意義上可以很直觀地監測和及時查處相關企業,從源頭上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

  也有業內人士提出,代工企業的生存壓力過大,應該保留一定的生存底線。對此,金岩教授談道:「這個底線不能以企業的生產利潤來衡量,否則必然會 出現類似「毒衣門」的事情。除了相關的監管政策發揮作用之外,代工企業應以良心標準來設定底線。代工企業應該在保證盈利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產品的質量,不 能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更不能『帶毒』,用危害員工和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來換取利潤。歸根於一句話,即法律的底線不能坐穿,良心的底線更要守住。」 (來源:中國紡織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16

14-Oct-2011 價值投資誤區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0/14-oct-2011.html

今天沒有操作。

我想不是很多人由頭到尾一直追看本Blog的,昨天亦看回應發現有人對價值投資有誤解,所以我把一些舊文copy & paste再貼一次。還有如果大家真的有心去學習,請不要偷懶,把我的所有舊文由頭看一次吧,我不會經常重複過去已經提過的理論。

-----------------------------------------------------------------------

真正的價值投資簡單就是在價格遠低於價值時買入,而在價格遠高於價值時賣出。為何那麼多人在海嘯時損失慘重而到今天3年多時間還跟海嘯前水平出現那麼大的 差距呢?主因就是他們跟本不清楚股票應有的價值,在07年高位時還不認為價格已經遠超價值。還記得巴菲特在07年沽清中石油嗎?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是知道什 麼時候應該賣出和什麼時候應該買入的,而不是永遠把個人期望值凌駕於真正價值之上的。記得我提過大部份人輸錢都是心理問題嗎?這個心理問題就是期望值的問 題。當對一隻股票加入大量的個人期望而無視實際的環境變化和公司質素,個人期望便有很大機會遠超實際價值。

原文:
http://blog.yahoo.com/smallpignotes/articles/49781

-----------------------------------------------------------------------

我發覺近幾年價值投資四字被濫用得十分嚴重,真係阿貓阿狗都可以說自己是價值投資者。那些買創業板股,細價股,莊家股,大股東向下炒股或在高位買入股票的 人竟然可以厚顏地說自己是價值投資,好像只要自稱是價值投資者,所有買入的股票都必定是正確的,頭上的光環會特別明亮的。連買入5%股權都不能的人,有信 心公司必定會依自已方向來反映價值嗎?那些阿貓阿狗價值投資者最常用的技倆就是賺時話﹕睇下我用價值投資法賺左幾多」,蝕時就會話「過幾年你就知」。當然幾年之後還蝕錢亦會繼續話「過幾年你就知」。大家是否覺得很無敵?

無錯,因為價 值投資有此無敵技倆可用,很多阿貓阿狗都喜歡 自稱價值投資者來滿足自己不會犯錯的心理。相反純投機者就表現得十分赤裸裸,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根本沒有借口為自己錯的東西說成是對的。那些阿貓阿狗價 值投資者令我想起《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岳不群是一個澈頭澈尾的偽君子,沒有看過《笑傲江湖》的人,可以去查查岳不群的人格特徵。

某位專家 又話價值投資和止蝕是矛盾的,但他不知道巴菲特在前幾年買入的美國石油公司最後就是止蝕離場。難道巴菲特在買入前不是用價值投資法嗎?非也,原因是人必定 會犯錯,價值投資者都會有計錯數看錯人的時候,當發現自己買入時已經計錯數,止蝕是十分合情合理。那些阿貓阿狗價值投資者好像自己比巴菲特更強,可以 100%認為自己必定正確。

我想指出 的最大重點是投資者必須要有兩個概念﹕1. 人沒有預知能力,2. 人必定會犯錯。認錯很難嗎?

原文:
http://blog.yahoo.com/smallpignotes/articles/49795

----------------------------------------------------------------------- 

昨天提到 價值投資的問題,但我發覺不少人有一個錯誤概念,認為價值投資必定等同長期持有。巴菲特當年買入中石油時並不知道要多少年才可以反映出該股真正的價值,但 不到3年已經超出價值,結果當然沽清獲利。買入後3年沽清,大家認為是長期持有嗎?現實是很多股票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充分反映價值,只有在足夠長的時間裡 才有機會被市場慢慢發掘出真正的價值,但時間的長短沒有人會知道,結果就給人一個錯覺以為價值投資等同長期持有。如果有人買入股票後,不用一年就出現市場 極度瘋癲,把買入的股票炒得比真正價值高出很多(overvalued),而這時候沽清股票,因為持有不到一年時間,大家認為這是投機還是價值投資呢?如 果同一隻股票,有人在十年前以相同價格買入(假設股息等因素已經除權等值),那持有一年和持有十年來達到相同利潤,那一種是價值投資呢?相信聰明的人已經 明白價值投資並不等同長期持有,長期持有只是一項手段來等待股票價值的充分反映,而時間的長短有可能是一年,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當股票價值得到充分 反映後,價值投資人會做的就是沽出獲取現金再等待買入其他更具投資價值的項目。

很多長期 投資者因為有此錯覺而誤會自己是價值投資人。我想大家不會反對東尼是一個價值投資人,他都會為自己組合進行增減股票的操作。而我看到一些長期投資者很抗拒 減股票的操作,難道減股票後得到的現金再增其他更具投資價值的股票是錯嗎?我跟很多長期投資者一樣都贊同長期持有盈富基金的好處,但盈富基金實質上是每年 都會做出減癈股增好股的操作,為何同意長期持有盈富基金,而不同意減癈股增好股的操作呢?的確很矛盾,但只要用最客觀的邏輯思維,不要以對抗的感性態度去 思考這個問題,相信大家會想到問題的核心所在。一切在乎人心是否開放。

原文:
http://blog.yahoo.com/smallpignotes/articles/49796

現金3.2%

倉位本年股本回報-13.4%。跑嬴恆指6.2%。跑嬴國指1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2

土豆曾獲5至6家公司報價 IDG投資收益率達14倍

http://news.imeigu.com/a/1331946780249.html

本報記者 姚博海 北京報導

資本圈中沒有永遠的敵人,在利益面前,曾經勢如水火的優酷網(下稱優酷)與土豆網(下稱土豆)重新走到了一起。只不過,作為曾經主角之一的王微更像是一個「傀儡」,在資本的操控下他與曾經的對手古永鏘「握手言和」。

3月12日,優酷與土豆同時召開會議宣佈合併一事,業內對於雙方的整合大多是讚美之詞。隱藏在其背後的「資本玩家」們卻被人們忽視。「資本圈其實很 小,優酷與土豆的合併更像是一次利益的互換。土豆的投資者們獲得了他們夢寐以求的高額收益,而優酷則穩固了行業第一的『寶座』,沒人會去關心王微的出 路。」前雅虎中國總經理謝文坦言。

資本輪盤上的棋子

3月12日,優酷與土豆合併的新聞讓互聯網界備感意外,但對於投資界而言,這只是一場早已謀劃好的「劇目」。「早在土豆上市之前,有關併購的消息在 資本圈就已經不是新聞了。據我所知,在它上市之後有5-6家公司都進行過報價,不過優酷的報價最終戰勝了競爭對手。」高原資本董事總經理涂鴻川介紹說。

在上市之前,土豆被併購的命運已經可以窺見端倪。公開資料顯示,自2005年上線至2011年8月上市時,土豆總虧損達到1.79億美元,儘管2007年上線的優酷在2010年12月上市時也虧損過億。但土豆上市用了7年時間,優酷只用4年。

一位接觸過土豆的PE投資人告訴記者,在因離婚糾紛而錯過2010年最佳的上市時機之後,王微事實上並不想在2011年選擇上市,但當時的情況已經 由不得他,土豆背後的投資方已經沒有耐心等下去。從2005年開始,土豆一共完成了5輪融資共獲得1.35億美元,加上2010年發行的2500萬美元的 可轉債及認股權證,土豆在上市之前一共融到1.6億美元。

但即使如此,土豆在上市前依然處於虧損狀態。作為其投資人,IDG已經等了7年,紀源資本等了6年,今日資本等了5年。「一隻美元基金在中國投資期 限通常為5-8年,這些投資方都已經進入或者即將進入基金清算期,來自於LP(有限合夥人,即基金的出資人)的壓力不言而喻,它們希望在土豆身上迅速套 現。」該投資人說。

誰在獲利?

公開資料顯示,在土豆完成IPO後,限售股東均為此前入股的各家VC/PE。此前投資金額最多的淡馬錫,以股權投資和可轉債及權證的方式共投入 5250萬美元,在IPO之前,其共持普通股1938.4萬股,按照土豆上市公告顯示的1ADS(美國存托股)=4普通股計算,淡馬錫上市後持有土豆 ADS股約為484.6萬股,對比土豆在納斯達克上市總股本2835.64萬股ADS,其在土豆上市後持股比例達到17.1%,持股成本約為2.71美元 /股。

值得關注的是,在土豆發佈公告前最後兩個交易日,股價連續兩天大幅上漲,3月9日報收於15.39美元/股。但在此前的30個交易日內,股價卻是下跌了4.11%。外媒曾報導說,優酷與土豆可能涉嫌內幕交易,將受到美國監管部門調查。

按照雙方協議,土豆的ADS將以每股兌換1.595股的優酷ADS方式實現退市;土豆所有已發行和流通中的A類普通股和B類普通股將退市,每股兌換成7.177股優酷A類普通股。

在併購之後,土豆股東及美國存托憑證持有者將擁有新公司約28.5%的股份。截至3月14日,土豆連續上漲,報收於39.9美元/股,優酷小幅下 跌,報收於28.79美元/股。如果按照併購協議價格計算,則淡馬錫併購後將擁有772.93萬股的優酷ADS。以截至3月14日優酷收盤價計算,淡馬錫 持股市值將達到2.22億,相比於此前5250萬的投資,收益率達3.23倍。而作為2005年首輪便參與投資的IDG中國,併購後所持優酷ADS市值將 達到1.29億,相對於此前850萬的投資,收益率將高達14.01倍。

資本的盛宴

併購公告發佈後,華興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包凡便在微博上直指易凱資本CEO王冉冒認財務顧問身份。在兩人微博上演「口水仗」的背後,也反映出投資圈中誰都不想錯過這樣一次千載難逢的資本盛宴。

公告顯示,此次交易優酷的財務顧問為高盛(亞洲)、Allen & Company LLC與華興資本;摩根士丹利(亞洲)、瑞士信貸證券則擔任了土豆的財務顧問。值得一提的是,高盛此前曾是優酷上市的保薦人,而瑞士信貸則為土豆的保薦 人。兩家機構一進一出,獲利頗為可觀。

除了保薦機構,新浪同樣是此次併購的受益者。公告顯示,在土豆IPO之後,新浪共花費6640萬美元購入了9.05%的土豆股份,按照3月14日收盤價39.9美元/股計算,新浪賬面所持股本賬面市值達到1.02億,賬面浮盈達到3578萬美元。

「拋開行業共贏的普遍觀點,從資本角度來看,土豆背後的投資人在這宗交易中是最大受益者,土豆衝破重重阻礙赴美上市,但又快速退市,這種『慢進快退』的行為或將影響二級市場投資人對未來即將踏上同樣道路的中概股公司價值判斷。」清科集團研究員張亞男介紹說。

易觀國際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四季度,中國視頻網站的廣告收入份額中,優酷以21.8%排名第一,土豆13.7%排名第二,在合併之後,二者至少將佔據35.5%的市場份額。相比於第三名搜狐視頻的13.3%高出許多。

「與其它行業相比,視頻行業的第一名和後面的競爭者差距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完全不具有壟斷的能力。」涂鴻川認為,從短期交易上來看,在土豆的投資者獲得高額收益的同時優酷投資者則將面臨一定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