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回撤】為了減少回撤而頻繁操作不是個好辦法 雷公資本

來源: http://xueqiu.com/9987866486/32262313

【回撤】為了減少回撤而頻繁操作不是個好辦法。按照《盈虧比》http://xueqiu.com/9987866486/32236685 那段文字中的敘述,買入之前一定要評估盈虧比,靠近止盈點即可逐步減持。依據前期下跌時形成的密集成交區(大量區)來設置止盈點比較容易判斷,如這兩天的華潤三九就是這個情況。通常來說,如果盈虧比合適,那麽只要是既沒有到達止損點,也沒有到達止盈點,那麽最好的策略就是持有不動。

對於交易高手而言,每一筆投機交易都是做好了回撤準備的。圖形有其自身的規律,只要對整體市場的運行方向判斷不出錯,那麽就不必在意一些過程中的波動。因為擔心回撤而中途撤離,這說明要麽你的心理還不成熟,要麽是你當初的戰術設計上有問題,抑或是你在用短線心態來做長線交易。

如果實在是擔心回撤,最好的辦法就是配置一定量的指數基金(50ETF、300ETF、180ETF、中小板ETF、創業板ETF……),這些標的的波動幅度不大,但交易量都很大,方便進出,而且都是融資融券標的,券源充足。適當的情況和位置上做對沖交易是一個很有效的策略。具體的我就不展開了。

不論你是價值投資還是投機交易,常勝之道惟有靠資金配置,即:你的持倉配置在什麽情況下以攻為主?什麽情況下以守為主?什麽情況下攻守平衡?任何情況下,重倉一只股票並期待它大幅上漲,這都是在賭!投機交易的核心是“順勢”,並不等於是去賭,是“先勝而求戰”。

為什麽交易高手都高度關註指數?因為指數指出了“勢”的方向。當然,理智的做法應該是多指數對比看,而不是死盯一個。投機交易者不會在指數下跌趨勢中做多,也不會在上漲趨勢中做空,這都是“逆勢”——這是個原則問題。如果看好一只股票,那麽就等它出現上漲的共識後再介入——逆勢中沒有人能夠幫你(擡轎)。那些逆勢上漲的股票,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交易者應該保持平和心態,只要大勢向上,你手中的股票遲早要漲,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因此合理的回撤不必計較,回撤達到止損位置就止損唄,當初買入的時候不就是這麽設計的麽?怎麽漲起來了反倒有這麽多擔心呢?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43

美股進入財報季,當心地雷! 雷公資本

來源: http://xueqiu.com/9987866486/32376294

自10月14日以來的美股反彈很是強勢,並且多個行業指數出現連續向上跳空缺口。我不想據此判斷熊牛,只是對這毫無道理的缺口表示不理解。會不會補掉?我認為大概率上會補(指數留缺口那得是多大的利好啊?!)。時逢美股財報季,過高的預期很有可能會讓華爾街制造各種地雷陷阱!那些抄到“底”的勇士們還是見好就收吧。本人已於9月大幅減持美股,《今年的目標已完成》http://xueqiu.com/9987866486/31984717,目前美股持倉不足50%,等待更好的機會。



當然,有一些個股自三月見頂之後就再也沒起來過,其中蘊藏著不少機會,俺就不點名了。客觀地說,美國依然是全世界經濟形勢最好的國家,沒有之一。美國的立國之本是創新,那麽我認為有相當一部分創新行業領先者值得擁有。但是,時機的把握尤其重要,我建議還是等財報出來再說吧,不急,資本市場最不缺的就是機會,缺的是耐心!


by:@雷公資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999

全行業增長情況彙總2014Q3 雷公資本

來源: http://xueqiu.com/9987866486/32730049

註:
1. 本圖表由某金融數據終端輸出制成(避免廣告嫌疑不點名)
2. 行業分類為申萬三級細分行業


by:@雷公資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666

投資是一種價值觀 雷公資本

來源: http://xueqiu.com/9987866486/33263330

昨晚創建了一個組合:$聽風(ZH008731)$ ,很新鮮很好奇。感謝雪球提供了這麽好的工具,那我就把他當真實賬戶來運作吧,希望大家不要盲目跟風。這個組合一發布就引來許多關註,有不少朋友發消息說:“能不能搞一個A股的聽風組合呀?”我的回答是:不能,或者說我沒能力做到。

A股的確有不少前景不錯的行業,但是客觀地講,當今世界浪潮之巔的企業都在國外(其中包含在境外上市的內地企業),在我的認知範圍內,A股市場幾乎很難找到幾個絕對的“國際領先”的企業。(對我這句話有看法的請跟帖討論)

這里我必須重申一下雷公對“風”的定義:風不是政策、不是概念,而是切切實實正在改變或即將改變我們的社會生活的具體的大概率事件群。風是一種潮流,是一種能夠大幅提高社會效率或者大幅提高生活水準的進步趨勢。風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是任何經濟勢力和政治勢力所無法阻止的。客觀地說,大多數國內的企業以跟風為主,真正屬於引領潮流的企業不好找(有很多業內翹楚不上市)。這里面原因很多:首先,國內的創新環境、投融資環境還不足以誕生大量具有國際量級的企業(即使有也多數選在美國上市);其次,絕大多數企業過於惟利是圖,缺乏時代價值觀、缺乏社會責任感;其三,所謂有風的行業因為景氣度高、因為有利可圖,各類有名堂沒名堂的企業都會蜂擁而至、魚龍混雜,真正的優勢企業卻不好找,多數情況下是“劣幣驅良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會將自己的財產交付給不信任的人去管理,這是基本常識。然而在股票市場上,卻上演著無數違背常識的鬧劇——將自己的財產、甚至自己未來人生自由希望托付給了一個惟利是圖、你完全不了解、不值得信任的企業去管理,為什麽???四個字:惟利是圖!

投資,我認為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是一種對於優秀企業的理解、信任和托付。做投資就是要逼格高一點、再高一點,你站得越高你的視野就越開闊,就越不會被眼前的不明緣由的利益所誘惑——不符合價值觀的利益不關註!不符合價值觀的企業堅決不投!做投資就是要這樣有所為有所不為,就是要快樂、灑脫!

當然,國內還是有不少非常優秀的企業,也許是因為行業景氣度不高、宏觀經濟形勢不好,但瑕不掩瑜。既然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做A股的朋友們還是多關註$識鳥(ZH008494)$ 組合比較好,安全第一。另外我還新建了一個$成長的煩惱(ZH009611)$組合,力求尋找一些符合這個時代價值觀的優秀的技術型成長企業。

如果您有什麽看法或建議,歡迎探討。

註:組合里的成份股和持倉比例會根據市場變化做出相應調整,組合投資更註重交易性而非簡單地把所有好股票都搜羅進來。


by:@雷公資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699

平常心,賺牛市的錢 雷公資本

來源: http://xueqiu.com/9987866486/33812156

【雷公評】
本想寫點什麽,結果看了格隆匯這篇文章之後我決定直接引用了,大多數觀點與我想說的一致,在文章之前我補充一點我的看法。

市場為什麽會這麽Niu,這不是我考慮的問題,雷公只考慮“什麽情況怎麽辦”。現在是什麽情況?用一個詞來表述,那就是“逼空”,逼空行情對持多倉者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居然有人恐慌,我只能說,他們只有喝湯的命。怎麽辦呢?很多朋友來求助,漲成這樣了是不是應該兌現?逼空的目的就是逼著你兌現,然後把你甩下、一路絕塵。只要市場成交量維持高位,只要接盤踴躍,根本不用擔心會跌下來。直到哪天成交量不濟了(比如縮至7000億以下)並且出現頂部構造之時,再兌現不遲——不要指望買在最低賣在最高。

前兩天我說了這麽一句話:當前市場的邏輯很明確:消滅優質低估。只要你夠優秀、夠低估,就必然會被消滅!從目前的情況上看,市場的確印證了我的看法,大量的優質低估值的股票正處在突破窗口(或剛剛突破),接力賽尚未結束。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不作為,持股待漲!前提是你有沒有看懂市場的邏輯。

股市是一個用錢換經驗,有經驗換錢的地方。你永遠沒有辦法預估人性的瘋狂和絕望,所以最好還是不要預測什麽,跟著走——走順了就繼續拿著,走不順就出來,賭對了要堅持,賭錯了要認輸,就這麽簡單。

最後附上一句:一個成熟且理性的投資者應該是善變的,而不是固守著某種理念做機械式的判斷。沒有應變能力的人(或策略),在任何場合下都是輸多贏少,據說恐龍就是這麽滅絕的。


by:@雷公資本

——————————以下文章引自格隆匯————————————

I. 用平常心,賺牛市的錢

探討其他高大上話題前,格隆先說一個題外話:很多格隆匯朋友在向我慨嘆:我如果早早聽了誰誰誰說的大牛市要到來,然後全倉布局券商股就好了。我的回答是:如果你是這樣一個投資思路與模式,你在證券市場大概率會無所成就。

沒有人有千里眼,我們對市場的判斷永遠是漸進的,就像我們的盈利永遠是積少成多,而不能追尋一夜暴富一樣。

格隆做投資研究一直堅持一個觀點:我們無法領先市場太多。科學的投資盈利模式是:根據市場情勢變化不斷調整、修正我們的判斷,讓自己做到比市場領先那麽一點點——如果你足夠努力,這個你是可以做到的——只需要領先大趨勢一點點,我們賺的始終是一個大趨勢的錢——指望有千里眼,早早領先市場做出準確趨勢判斷,這是一種畢其功於一役的神化夢想,是一種極不成熟的投資理念,是在自我暗示自己是上帝。如果你說你三個月前就知道這波牛市會起來,那是扯,與吉普寨人算命用的黑狗血、水晶球沒有本質區別(邏輯很簡單,如果有人有這種判斷能力,他簡單布局一下A股ETF的渦輪就已經暴富了)——吉普賽人至今沒有算出他們的家園在哪里,他們一直在全世界各地流浪。

這也是為什麽前面格隆一直認為沒有大牛市,但11月9日在文章“兩個可能改變國運的超級事件:上帝這次站在了中國人一邊”一文中所說的:過去你說習李黃金十年,格隆根本不屑搭理。但有了美國人配合的油價便車,中國人自強的一路一帶BBC計劃著兩個超級歷史事件,黃金十年,八成靠譜!——在此之前,誰知道油價會跌得找不著媽?誰知道政府有BBC這麽高瞻遠矚的消化存貨戰略?

當然,還配合了另外一個更沒想到的利好:央行降息放水,而且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一次普惠制全面降息40個點,完全不顧BOSS此前一直強調的“定向寬松、結構調整”。

格隆想說的是,沒錯,我們誰也沒法牛逼到領先市場趨勢哪怕3個月。但這不妨礙我們賺錢:大趨勢既然形成,嚴格執行交易軍規就好了,不要去與自己的心理做對,更不要與趨勢做對。

用平常心,賺牛市的錢就好了。

II. A股:資金堆積的牛市——之本土群眾資金

接著來探討一下A股牛市的基礎演變——這只是為了消除自己內心的戰戰兢兢:這是一波牛市,而不是又一次大起大落、劫貧濟富的割韭菜行情。

很多專家都對支撐這波牛市的基礎做了詳盡挖掘與論述,格隆無需再畫蛇添足,在此格隆只強調一個因素:貨幣。簡而言之,錢

格隆格隆上周與央行貨政司的朋友聊天時為了拍對方馬屁,拋出了一個高大上的觀點:當下貨幣政策是最大宏觀。對方回答:別文縐縐的,說直白點,錢是最大基本面!

這麽接地氣的回答,在格隆印象中只有一個最坦白的英文單詞可以匹配:“Moneytalking”——翻譯過來,就是:錢說話!

12月5日滬指在逼近3000點重要關口時遭遇劇烈振幅,全天振幅高達5.69%。當天A股放出了10740億歷史天量成交資金,一天的成交量超過了1996年一年A股成交量,平均每分鐘成交44.75億元,每秒鐘成交7000余萬元——市場的形象概況是:有錢就是任性!

錢從哪里來?

渠道眾多。我們只列舉一下這其中最實在的那部分:群眾基礎

我們看看證監會官方的統計:從成交看,11月24日至12月5日,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金額7156億元,12月5日成交金額超過1萬億元。初步統計,11月24日至12月4日,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合計凈買入309億元,一般法人機構凈賣出1252億元,自然人投資者凈買入659億元,特別是持有A股市值在10萬元以下的個人投資者凈買入更多。很明顯,這是一波群眾運動

永遠不要忽視群眾的力量。我們還是參考證監會的官方統計:從投資者參與情況看,11月24日至12月5日,日均新開股票賬戶9.7萬戶,12月5日新增開戶數達17.97萬戶,今年前11個月日均新開賬戶2.9萬戶。11月24日至28日一周內,參與交易的A股賬戶數2027萬戶,較上一周增長43%。日均開戶10萬,假設每個戶頭增加保證金也是10萬,每天增加的“民間資金”就是100億。——要知道,我們的居民儲蓄存款余額超過45萬億,而滬深兩市所有市場加起來才堪堪30萬億的大數。

這種民間資金湧向股市的趨勢未來會否維持?如果未來央行繼續降息(既然開了口子,後面接著降應該是大概率),而且執行了60多年存款無風險制度也廢除(最新存款保險制度意見稿是所有銀行只保證50萬元上限的存款保證),社會無風險收益率以及理財產品收益率也被大幅且持續壓縮,地產依然是存貨巨大的高危堰塞湖,那對於投資渠道匱乏的中國百姓而言,可以去的地方只有股市了!

這個地方格隆順道探討一下很多人關心的資金的“智商”問題。證監會官方的統計11月24日至12月5日,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合計凈買入309億元,一般法人機構凈賣出1252億元,自然人投資者凈買入659億元,特別是持有A股市值在10萬元以下的個人投資者凈買入更多。很明顯,這是一波群眾運動——機構這種市場俗謂的“聰明錢”在撤退,而“不明真相的群眾”這種傳統意義上的“傻錢”在奮勇加入。

這種傻與聰明只是傳統常態意義上的劃分,但現在貌似不是常態,所以我們很難確定是否會出現日本安倍晉三上臺開始放水後那些機構的“聰明反被聰明誤”(見下圖一):



安倍放水後日本股市持續上漲,結果很明顯,機構(日本市場機構主要以海外資金為主)早早把籌碼全交了出來,群眾全接了過去:群眾抄底成功,大獲全勝。

中國會不會這樣?不知道。但格隆的日常直覺是:一直呆在市場,被十年熊市折磨得有嚴重心理陰影的機構對牛市的感知,可能遠沒有渴望填飽肚子的群眾那樣的敏銳和大膽。這就像包產到戶是安徽農民想出來的,而不是高層一樣。

III. A股:資金堆積的牛市——之海外資金

這個其實是最關鍵因素之一:滬港通後,A股將日益開放,A股行情已不單是單純本土資金追捧對象,而是一個全球資金布局的首選之地。這是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1、A股市場在全球的估值依舊偏低

除了被占中鬧得雞犬不寧的港股和奇葩俄羅斯,就算經過了這一輪狂飆突進的上漲,A股一直都是全球主要市場中最便宜的市場(見下圖二、圖三,數據截止12月5日)。





2、2015年全球將只有兩種貨幣、兩個市場

對做全球配置的資金而言,明年放眼望去,除了美國經濟一枝獨秀,另外一個可以看的就是中國經濟:中國經濟雖然下臺階,經濟增速可能回到7%左右,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且隨著油價回落,中國BBC計劃的展開,以及中國貨幣政策的放松,築底有望——這個潛臺詞是,明年全球配置的話,只有美元和人民幣兩個貨幣會是靠譜的強勢貨幣,歐元、日元都將沒戲,更不要談盧布、里拉等新興市場貨幣——理所當然的推論是,全球資金會向強勢貨幣方向流動,資本市場也就中美這兩個會大概率有相對靠譜的機會(見下圖四、圖五)。





圖四顯示的是過往在全球樣本區間內,新興市場貨幣指數與新興市場股市走勢圖,圖五顯示的則是在新興市場樣本區間內,MSCI中國貨幣指數與股市指數的相對走勢。兩者都很明顯說明了一個情況:無論全球,還是只是在新興市場體系內,資金都會向貨幣強勢的區域流動和配置——這種主動配置需求能很明確反應目前滬港通北上明顯熱過南下,也能充分解釋格隆看到的另一個現象:無論歐洲還是美國,大家都在緊鑼密鼓推出針對A股的ETF基金。以格隆掌握的數據,未來6個月,歐美針對A股的ETF基金會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

3、2015年將有大量被動買入的海外軍團進入A股

原因只有一個:A股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海外被動指數必須納入A股:這會帶來巨變。

2013年六月,著名指數供應商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International)首次就A股納入其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可行性展開論證。在2014年3月,MSCI開始就A股可能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方案向全球投資業界廣泛征求意見。MSCI認為有必要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原因是A股市場已形成顯著規模,而且中國在金融監管改革和其它相關方面都有可能產生巨變。具體來說,MSCI認為中國政府已經在開放中國資本市場方面做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並且已經實現了下列顯著的改變:

(1)將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擴展到倫敦與新加坡

(2)截至2013年底的累積QFII與RQFII額度已經達到4000億人民幣

(3)開放式QFII基金的資金出入境頻率已經由每月縮短至每周(RQFII是每天)

(4)RQFII和QFII的資格審批和額度審批都在加速

(5)滬港通

遺憾的是,在2014年6月的市場分類評審結果中,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的提議並沒有被通過,中國A股將被繼續保留在可能納入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審核名單上,並將在2015年度市場分類評審接續討論。

至於A股未能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原因,MSCI給出了如下的解釋:

“關於MSCI將A股部分納入的方案,我們從投資業界得到不一致的意見。一方面,有相當數量的投資者歡迎將A股納入的舉動,認為這反映了A股市場逐步開放的程度。而另一方面,大部分投資者認為納入的時機還未成熟,主要因為現有的QFII和RQFII配額制度的局限性,產生市場準入狀態的不平衡。此外,現有的多種A股投資渠道有不同程度上的限制,使投資者在實際操作上有一定難度。當下制度下最大問題之一是,並非所有投資者都能按自身情況,平等地進入A股市場。這些細節問題包括投資者的資產規模、所在地、投資背景、投資類別和所采用的A股投資渠道。比如說,目前QFII制度規定單一額度的上限為10億美元,這對全球大規模的被動型資產管理公司的影響要比其他投資機構大得多。因為被動型基金必須完全複制所跟蹤的指數(如MSCI新興市場指數),它們對某一市場的投資需求是按比例由基金規模所決定的,可能會超過10億美元。同時,有些小型投資者也在申請QFII時遇到挑戰,因為它們還達不到QFII資格,或是根據它們的基準配置算出的額度需求太小而很難提出申請。此外,目前RQFII計劃只在為數不多的幾個城市實行,不能被香港、新加坡、倫敦和巴黎以外的投資者所廣泛利用。”

上述投資者反饋意見,格隆用一句話概況就是:A股現在開放的窗口太小,根本不夠買的。

這些海外軍團大佬的胃口有多大,MSCI在征求投資者意見的時候給過一個估算,我們一起來看一下。MSCI根據最大的30個追蹤新興市場指數的資產所有人和最大的30個資產管理人投資於新興市場的資金估算出了如果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被動買入A股的資金數量。這個估算采用的是保守的測算,也就是按照A股只有5%的流通市值是對國外投資者開放來計算。在這個保守假設條件之下A股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只有0.6%。在下表中可以看到MSCI測算的結果。即使按照這個保守估計,最大的一位資產管理人需要被動買入的金額已經接近12億美金,遠超出其手中的QFII額度。

表一:MSCI測算如果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被動買入A股的資金數量。



如果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也就是A股市場全部對國際投資者開放的情況下,A股會占到MSCI新興市場指數多少權重,被動買入的資金量又會是怎樣的?MSCI就這種情況也進行了估算。如下圖中顯示,如果A股市場100%對國外投資者開放,A股將占到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10.2%,而整個中國市場將占到MSCI指數的27.7%。中國市場的定義包括了:A股、H股、紅籌股、P股和B股。



圖六

在上述理想情況下,之前格隆提到的投資於新興市場最大的30個資產所有人和最大的30個資產管理人需要被動買入A股的金額都被放大了近18倍。投資最多的央行需要買入57億美金,投資最多的養老金需要買入39億美金,最大的保險公司需要買入16億美金,最大的基金管理人需要買入214億美金。而全球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資金大約有1.5萬億美金左右,A股的權重占到10.2%就有1500億美金要被動買入A股,而滬深三百成份股的流通市值也不到一萬億美金——請註意,這還只是需要買入的被動管理基金。按照慣例,數量更為龐大的主動管理基金一定會在指數調整(假設2015年A股能被納入MSCI以及富時等國際主要指數納入的話)和被動資金買入前,就開始通過各種渠道提前埋伏進去。

IV、經濟向左,股市向右的分歧和邊界在哪里?

現在很多人對這波牛市的最大擔憂在於:經濟是向左的,股市在向右,這種背離會不會出問題。

格隆的回答是:會出問題的,如果持續、大幅度背離的話。

但這里有很多誤區需要澄清。

誤區一、股市與經濟增長絕對正相關?

如果把宏觀經濟比作一個人,股市是他牽著在遛的一條狗,那麽,理論上這個人從A點到達目的地B點的時候,狗也會到達同樣地點,區別只是在於:人可能是直線從A到B,狗在路途上會東奔西跑來回折騰。狗(也即股市)折騰的距離與邊界取決於遛狗的繩子的長短與彈性——也就是經濟自身的彈性與經濟調整的時間周期。

2、中國經濟是否真的是向左?

以前看起來,是。有了經濟最大成本原油的暴跌,有了消化傳統經濟產能與存貨的中國一路一帶BBC計劃,有了央行強心針似的降息輸血,中國經濟還會有多“左”就真的很難說了——至少我們的中央政府不這麽認為。

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研究經濟工作的會議有3次,分別是:

1、4月25日專題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2、7月29日分析研究上半年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

3、最近一次就是本周末召開的政治局會議,為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

我們來看看三次會議上中央對經濟的定調:在4月份的會議中強調:當前經濟工作面臨不少困難和壓力,我國經濟發展外部環境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一些困難不容低估,潛在風險需要高度關註。7月份的會議中,提到:國內外環境相當複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經濟發展仍面臨較大挑戰,保持經濟平穩發展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最新穎的是最近這次會議的用詞:經濟發展形勢總體是好的。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出現的一些趨勢性變化使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要高度重視、妥善應對。

是的,一反前兩次政治局經濟會議對經濟形勢的謹慎與擔憂,在這次政治局會議中,首次用了“經濟發展總體形勢是好的”,並用了“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三個詞來定性目前中國經濟特點——有了高層這種解讀,格隆就真不必再畫蛇添足去做解讀了。

3、就算經濟向左,單純印鈔能產生牛市嗎?

答案是肯定的——記住“moneytalking”這個單詞的存在不是沒有來由的,更要記住:一個拳頭大的面團,摻水後可以膨脹到到一個小臉盆大小

看看我們鄰居日本的表現吧:



圖七

央行會不會繼續摻水?格隆還是那句話:對不按常理出牌的中國央行而言,鬼才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麽。格隆的理解,與其猜央行下一步可能幹什麽,不如猜BOSS(政府)想要央行幹什麽。對於央行而言,子彈是有的(起碼降息空間確實是有的,而且高達20%的準備金率也是有很大下調空間的:降一次準可以釋放出可觀的5600億資金),但扣扳機的手指不是他的。

BOSS會不會接著口扳機?從下面這張圖看(2015年7%的經濟增速,基本要對應10%以上的社會融資總額增長),內心存在保持7%經濟增速的壓力,手指一顫抖,再扣一次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68

李嘉誠的2014 雷公資本

來源: http://xueqiu.com/9987866486/35177853

李嘉誠2014年都幹了些什麽?
總結一下:
1. 大量拋售內地物業;
2. 投資能源(天然氣)行業;
3. 投資火車及飛機租賃;
4. 投資3D打印及生物科技;
5. 投資智能設備;
……

我已經嗅到味道了,你呢?

by:@雷公資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149

解讀蘇富比、佳士得2014年報 雷公資本

來源: http://xueqiu.com/9987866486/35686899


蘇富比

佳士得

2015年1月,國際拍賣兩大巨頭蘇富比、佳士得先後發布2014年全年業績報告。兩家國際拍賣寡頭在過去一年里業績都創造了歷史新高,2014年全球藝術品市場都發生了什麽?又是什麽樣的因素推動了2014年全球藝術品市場?

2014業績創新高

佳士得2014年報公布的重點數據顯示:截止 2014 年 12 月底,佳士得全球成交總額達 51 億英鎊,較 2013 年增長 12%(以美元計算達 84 億美元,較 2013 年同期增長 17%),創造佳士得有史以來成交總額最高紀錄。2014 年,佳士得藝術拍品單件成交價超過 1,000萬美元的拍品總計 86件,較 2013年同期增長48%;單件成交額超過 100萬美元的拍品總計 870件,較 2013 年同期增長19%。全球各地區活躍的藝術市場以及頂級水平的藝術作品(特別是戰後及當代藝術、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珠寶飾品)的強勢成交推動了綜合業績增長。2014全年,佳士得業務在所有銷售渠道均有所增長,其中傳統拍賣成交額達 42 億英鎊,增長 10%(以美元計達 68 億,增長15%);私人洽購業務總計 9.161 億英鎊,增長 20%(以美元計達 15 億,增長 26%);網上拍賣業務2,140萬英鎊,增長 54%(以美元計達 3,510萬,增長 60%)。”

蘇富比2014年報公布的重點數據顯示:截止 2014 年 12 月底,成交額共計60億美元,同比增長18%,並創歷史新高。2014年三分之一都是新客戶,新客戶業務占成交總額20%。蘇富比大中華區客戶2014年共計購買藝術品價值超過10億美元。當年,蘇富比亞洲區成交總超過9億美元,其中當代及戰後藝術品成交總額為16億美元,同比增長20.3%。2014年以來,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品成交總額為14億美元,同比增長26.7%。

上述信息說明,佳士得和蘇富比,兩家公司上一年度的業績都實現了顯著增長,同時創造了兩家拍賣行自創立兩百多年來的最佳業績。雖然到目前為止,2014年全球藝術品市場的數據暫未公布,但兩家拍賣巨頭公布的喜人業績以及他們在全球藝術市場無可撼動的占比,幾乎可以預期:2014年全球藝術品市場應呈上升態勢!年初TEFAF公布的2013年全球藝術品市場數據中獲知:整個2013年度全球藝術市場總成交額僅略低於2007年而位居歷史第二。當佳士得與蘇富比的年報出臺並雙雙創出歷史新紀錄,那麽2014年超越2007年將成為可能,過往的一年,在人們普遍不看好的情勢下,全球藝術品市場新高不期而至。眾所周知,在過去一年里,中國藝術品市場整體表現不甚理想,那麽拉動佳士得、蘇富比,啟動全球藝術品上揚的主要驅動力是什麽呢?


王中軍以3.77億人民幣購得梵高作品《雛菊與罌粟花》
  
戰後藝術&印象派拉動市場創新高

佳士得、蘇富比的業績在2014年雙雙創下新高,主要應歸功於兩大版塊:戰後及當代藝術和印象派及現代藝術。佳士得方面給出的數據顯示:戰後及當代藝術2014 年成績斐然,取得有史以來最好成績,成交總額達 17 億英鎊,較 2013 年增長 33%(以美元計達 28 億,增長 39%)。該部門為 2014 年佳士得整體業績奠定良好基礎,其中紐約秋拍期間“戰後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力拔頭籌,以 8.529 億美元創下藝術市場拍賣歷史最高紀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於全球各區域同樣表現優異,成交總額達 7.325 億英鎊,增長 14%(以美元計達 12 億,增長 19%),特別是洛杉磯蓋蒂博物館以 6,512.5 萬美元競得的馬奈的傑作《春天》成為亮點。包括珠寶在內的奢侈品拍賣類別也取得年度創紀錄業績,成交總額達 4.602 億英鎊(以美元計達 7.547億),強於去年增長 7%(以美元計增長 11 %)的比例。

同樣,在蘇富比公布的業績上升最多的四個部門里,包含了戰後及現代、印象派及當代、珠寶與手表。其中戰後及現代藝術品成交總額為16億美元,同比增長20.3%。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品成交總額為14億美元,同比增長26.7%。珠寶和手表部門上漲的比例分別達到13.8%和10.9%。
  
TEFAF2014年所發布的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同樣揭示,戰後及現代藝術在最近五年一直持續上漲。隨著古董等稀有藝術品資源的沈澱及新藏家的介入,越來越多的人將關註點集中到了現當代作品上。從當代藝術博覽會——藝術巴塞爾、弗雷茲的火爆便可窺見人們對於現當代藝術的熱衷程度。加之,戰後及現代藝術的主要交易地區集中在美國,從而使2013年美國的藝術市場急速回暖同樣是2013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僅小幅回升2%,美國市場交易額的增幅卻高達25%,市場占有額上升5%,遙遙領先於中國,穩居世界藝術品市場的龍頭地位。
  
但更為值得一提的是,一直疲軟不堪的印象派市場這兩年卻顯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一直在西方藝術品市場中處於中流砥柱作用的印象派,在前幾年美國、歐洲先後遭遇經濟危機時曾經呈現頹勢,近年來也隨著美國及歐洲市場的回暖而上升。不僅如此,中國買家近幾年也開始介入印象派及當代藝術的領域。2014年,蘇富比全球銷售的第三高價是梵高作品《雛菊與罌粟花》,該作品是由中國實力藏家王中軍以3.77億人民幣購得。而據業內人士分析,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買家開始介入西方藝術品的收藏。而隨著國際拍賣行佳士得、蘇富比的進駐及推廣,西方藝術品未來在中國會有更加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蘇富比

銷售渠道拓展 互聯網成新寵

顯然,兩家國際拍賣行業績的上升,除了個別藝術品門類的拉升外,還與他們積極拓展銷售渠道也是分不開的。現如今,“拍賣”早已不再是純粹的拍賣,雖然兩家拍賣行在傳統拍賣中繼續保持優勢並且業績獲得一定程度的增長,但更多的增長點卻體現在拍賣之外的私洽和互聯網中。近幾年,各大國際拍賣紛紛在各地設立自己的藝廊或空間,旨在發展私洽業務。而私洽剛好回避了拍賣的公開性、時間限制等缺陷,從而創造了另一種發展的空間。互聯網則成為近兩年各行各業的寵兒,即便應用於傳統的拍賣企業也是不可忽視的銷售方式。今天互聯網的發展繼續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兩家國際拍賣巨頭在發展互聯網上策略稍有不同,佳士得在數年之前就一直致力於打造自己的網絡平臺和實時競投系統,並自2013年以來推出網上拍賣。而蘇富比則是在2014年7月14日宣布與全球電商領域巨頭eBay合作,將聯手開創一種可以令全球百萬人更加輕松地發現、瀏覽、購買藝術品、古董以及其他收藏品的網絡平臺。這也是蘇富比與ebay的第二次聯手

雖然方法有所不同,但兩巨頭在互聯網上努力拓展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據佳士得稱: 2014 年,佳士得全球現場拍賣成交總額達 42 億英鎊,較2013 年增長 10%(以美元計達 68 億,增長 15%)。私人洽購成交總額達 9.161 億英鎊,增長 20%(以美元計達 15 億美元,增長 26%)。總計達 78 場的網上拍賣成交總額達 2,140萬英鎊(以美元計達 3,510萬,增長 60%),增長 54%,涉及 21個不同拍賣類別。網上平臺買家來自 69個國家,其中 32%為佳士得新客戶,42%的新客戶的年齡在 45歲以下。通過Christie’s LIVE™(佳士得實時競投系統)參與現場拍賣競標產生的最高價拍品是 12 月在印度孟買以 280萬美元成交的泰伯‧梅赫塔《(Untitled) Falling Bull》。在線實時競投成交和網上拍賣成交的總額達 1.78億美元。而蘇富比給出的報告中稱:2014年度,25%的買家來自互聯網,而互聯網買家的數量也較去年上漲了20%


佳士得上海新址

拍賣巨頭的亞洲攻略

受到中國藝術市場整體形勢滑落的影響,兩家國際拍賣行2014年度中國藝術品的拍賣總成交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014年佳士得在亞洲舉辦的拍賣成交總額達 5.148 億英鎊,同比降低 14%(以美元計8.441 億,降低 10%)。蘇富比亞洲區總成交為9億美元,亦較2013年有所下降。而這卻沒有影響整個亞洲買家在全球拍場的活躍表現。佳士得方面,2014 年拍賣成交額增長 18%,其中亞洲客戶對全球拍賣業績的貢獻比重達 27%。蘇富比方面,其中國藝術品部門全球總成交額3.335億美元。

兩家拍賣巨頭都已經順利地進駐中國內地市場並完成了幾季的拍賣。但他們在策略上還是略有不同。蘇富比與歌華合資成立蘇富比北京公司,目前蘇富比北京已經擁有自己獨立的專家和管理團隊。幾季下來,蘇富比北京只拍賣中國二十世紀及現當代藝術作品,並且大部分的作品來自內地征集。西方藝術品只是作為私人洽購展覽呈現。蘇富比亞洲區總裁程壽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蘇富比北京會一直持續地帶來更多門類、更多檔次的西方藝術品,以讓中國買家對西方藝術品能有更全面的了解。但是在買家群體不夠堅實的情況下,本著對委托方負責人的態度,暫時不會將西方藝術品搬上拍賣舞臺。

與之頗為不同的是,佳士得上海雖僅在上海舉辦拍賣,專家團隊卻主要依靠香港及美國方面的支持,並且拍賣領域也呈多樣化的嘗試,從中國現當代到西方經典,到珠寶、名表,設計作品均有所試水。佳士得中國區執行總裁蔡金青表示:“繼2013年舉行中國內地首場拍賣, 2014年佳士得中國首度完整呈現春秋兩季拍賣,全年成交總額較上一年增長48%(以英鎊計)。其中首拍開創的“亞洲與西方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系統呈獻東西方頂級大師作品以及中國優秀年輕藝術家力作;秋拍中推陳出新,推出 “典雅生活藝術”以及“中國當代設計”兩個拍賣專場,進一步推廣“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理念。其中在“中國當代設計”專場中,以傳承中國精湛工藝及融匯中西方當代設計理念的20件精選拍品而贏得海內外藏家的青睞,使作品悉數成交,並斬獲白手套的成績交出完美答卷。與此同時,佳士得還不斷拓展藝術展示和交流的平臺。2014年2月和10月,位於北京皇城會及位於外灘安培洋行的上海新址內的兩間佳士得藝術空間正式啟用,定期為藏家和愛好者奉獻佳士得的藝術展覽。2014年佳士得繼續拓展全球各地區業務,其中30%買家為新客戶。而上海作為佳士得全球12個拍賣中心之一,亦吸引了日漸龐大的海內外藏家群體,新客戶漲幅達32%。同時這一年中國藏家們呈現出更國際化、多元化、更成熟的收藏趨勢,活躍在世界各地的拍場之上。”

在未來的幾年里,無論是佳士得還是蘇富比,盡管戰略上有所不同,但亞洲仍然是他們爭奪的主要戰場,推動西方藝術品順利進入內地市場則是他們的重要任務之一。
(轉自:雅昌藝術網)

$蘇富比(BID)$ $保利文化(036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27

【小企鵝×果籽】雷公偷肚臍

1 : GS(14)@2016-12-10 13:31:13

自從社交媒體普及後,世界反而變得越來越不寬容,大家一度相信媒介可以增加溝通交流,人與人的關係會更密切、更和諧。但實情並非如此,facebook令大家更封閉,只喜歡圍爐取暖,理性討論更難展開。今日我介紹長谷川義史的作品《安啦!安啦!》系列,在日本、台灣,他被視為「治療系」繪本家,作品充滿童趣,看後不單會心微笑,更覺溫暖。這系列共有四冊,是他最暢銷的作品。長谷川義史的創作方式很特別,叫做「繪本live」:他在孩子面前會一邊畫圖,一邊說故事,即場創作。《安啦!安啦!雷公到我家》就是繪本live表演,由於太受孩子歡迎,最後應觀眾要求變成繪本出版。這系列的故事以一對爺孫做主角,爺爺的口頭禪是「安啦!安啦!」(即放心,放心的意思),爺爺就是有一種處變不驚的豁達,無論遇到雷公、鬼魂、忍者來訪,他都一視同仁,用心款待,並不停說:「安啦!安啦!」去安撫訪客。細心看《雷公到我家》,其實除了對「非我族類」的包容外,也看出另一層意義,就是化解危機的方式。在日本民間傳說中,雷公來訪就是要偷走人家的肚臍,一天傍晚,窗外雷電交加,忽然雷公父子竟現身爺孫面前。爺爺即時和應着說:「安啦,安啦。你們大老遠跑來,就不要客氣囉!」正當雷公預備開囗道明來意,爺爺立即說:「安啦,安啦。不要介意。」轉身就跑走為大家準備晚餐去了,之後還放水讓大夥兒一齊泡浴,爺爺甚至搶着幫雷公擦背,小雷公覺得很不好意思。更厲害的是爺爺發現雷公沒有帶備內褲替換,竟然拿來自己的全新內褲送給雷公,爺爺的滿腔熱情令雷公父子草草離開。故事到這裏才真正到了高潮。翌日早上起來,爺孫齊發現肚臍不見了,爺爺說一定是雷公偷走了,孫子擔心沒有肚臍自不可以再到游泳池游水了,爺爺安撫他說:「安啦!安啦!」就在這時郵差臨門送來一封沒有貼郵票的信,爺爺打開信一看,原來是雷公父子寄來的道歉信,並附上兩粒肚臍,當孫子幫爺爺黏回肚臍時不小心滑了一交,竟然將肚臍貼到額頭上,爺爺仍不忘說句:「安啦!安啦!」爺爺以自己的熱情、溫暖去化解別人的惡意,感動對方,在今天的社會,對立的氣氛濃厚,人際間動輒惡言相向。這樣的文化自會小事化大,大家起初也不習慣,但日子久了也就習以為常,最後連自己也染上這習氣而不自知;一個小小的童話,利用故事主人翁的口頭禪「安啦!安啦!」帶出一個當前值得省思的課題。



《安啦!安啦!雷公到我家》本是繪本live表演,由於太受孩子歡迎,最後應觀眾要求變成繪本出版。

爺爺以自己的熱情、溫暖去化解別人的惡意。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撰文:鄺穎萱編輯:謝慧珊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10/198603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1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