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旗下雲鋒反對創新板 認為不用替「新經濟」定義 初創毋須初板集資
1 :
GS(14)@2017-08-29 01:40:31【明報專訊】創新板諮詢上周五結束,原被視為螞蟻金服來港上市、或阿里巴巴回歸鋪路的創新板,卻遭馬雲有份投資的雲鋒金融(0376)反對,據雲鋒遞交的回應表示,毋須建立創新板,直指「港交所(0388)建議並非吸引新經濟企業的最佳方法」,認為同股不同權公司應放在主板,方能有效吸引科企來港,並稱「非常贊成(very much in favour of)」放寬內地科企來港作第二上市,而且同樣認為應放在主板。
明報記者 余慕恩
港交所表示正檢視收集到的意見,並會在適當的時候公布諮詢總結,不回應個別意見。雲鋒前身為瑞東,近年股權易手至虞鋒及馬雲旗下的雲鋒基金,可說是雲鋒在港的金融公司。
雲鋒遞交的5頁回應文件中,只有一段提到創新主板,認為既然上市要求基本與主板相同,如25%公眾流通量及最少300名投資者等,並採用保薦人制度、由上市委員會決定上市申請是否合適,散戶及機構投資者皆可參與交易,質疑「為什麼需要有新板」,指出在現已運作良好的主板上,仍然能達到同樣目的,只需要在股票代號上特別標明讓投資者識別便可,強調港交所應集中精力研究如何透過主板吸引科企上市。
上市要求與主板相同 股票代號識別便可
雲鋒認為,沒有必要就「新經濟」定義,反而應集中討論就容許雙重股權架構公司所需具備的特徵,為尋求上市的公司定下標準。雲鋒亦認為,交易所想引進的新經濟企業是市值較大、並且能提高港股交投量的公司,點名舉例包括螞蟻金服、滴滴出行、小米等知名的「獨角獸」企業,故建議上市門檻應再提升至10億美元,反而是否有盈利並非問題。
初板恐淪操控市場工具 如現今創業板
至於創新初板亦遭雲鋒大力反對,認為放棄行之有效的保薦人制度,初板的上市公司質素令人擔心,港交所建議初板的市值只需要2億元,將來的流通量亦成疑,更有機會淪為操控市場的工具,強調市面上已經有創投及天使投資者為這些公司提供融資,沒有必要另外提供公開市場,強調這些早期新經濟企業並非必須吸納對象。
雲鋒以創業板偏離初衷與成立創新板的目的做比較,指出創業板在1998年成立之時是為了吸引科企來港,當時正正是因為科企未能達到主板的上市門檻,故設立創業板,但無奈地創業板並未有成功達到原本設計的功能,今日更淪為殼股買賣市場及出現市場操控等問題,籲港交所應參考創業板的經驗,作出審慎決定。
開放主板讓已在美國上市公司回港
至於中國新經濟企業來港第二上市,雲鋒則表態歡迎,指不應限制內地新經濟企業在海外及香港市場二擇其一,認為應開放主板讓已經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回港。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170&issue=20170823
雲鋒基金蔡朝暉妻8500萬購Albany
1 :
GS(14)@2017-09-04 11:48:11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39&issue=20170902
【明報專訊】中半山指標豪宅The Albany 一向名人雲集,土地註冊處顯示,由匯豐銀行亞洲私人銀行服務亞洲區前行政總裁王以智持有的低層A室,上月以8500 萬元連車位售出,單位實用面積1948 方呎,實呎43,634元;登記買家為張鳳娟CHEUNG FUNG KUEN MAGGIE,中英文名均與雲鋒基金發起人之一、國際娛樂(1009)大股東蔡朝暉妻子相同。
蔡朝暉與內地富豪關係良好,當年雲鋒基金的發起人,除了蔡朝暉之外,全是內地企業老闆,包括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等,他曾坦言,自己是唯一能夠在這個圈子打滾的港人,相熟程度是「隨時可以搵馬雲打牌,或者打電話畀虞鋒約出來傾生意,問意見。」而其妻張鳳娟,本身亦是多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另今次沽貨的王以智,早於2002 年以1900 萬元購入,持貨15年帳面獲利6600萬元或3.4 倍。
前匯豐王以智持貨15年勁賺6600萬
事實上,長實地產(1113)執行董事趙國雄於今年初亦以9680萬元購入The Albany一個實用面積1948方呎的中層C室連兩個車位,單位實呎約4.84萬元。
太子鄧長子1588萬購名鑄
另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太子珠寶鐘錶主席鄧鉅明長子鄧亦軒,早前以1588萬元購入尖沙嘴名鑄低層D室,單位實用面積604方呎(建築842方呎),實呎26,291元(建呎18,860元),原業主於2009年以1477萬元購入,至今帳面獲利111萬元或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