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數個政府項目被曝「招標黑幕」調查
http://www.21cbh.com/HTML/2013-4-26/1NNTQxXzY3MjU1Nw.html4月中旬,昆明市委機關報《昆明日報》的一篇報導讓這座四季如春的城市備受關注。
4月11日,《昆明日報》刊發了《網曝昆明多名官員受賄市紀檢監察機關、市檢察院正深入調查》的報導。該篇文章稱,4月6日有網友以「主體檢舉信、證據文件(彩色複印件)、電子文檔」等多段文字及圖片,爆料昆明市多名政府官員涉嫌受賄。該篇報導刊發後,引起了新華網、人民網等上百家網站轉載;同時,云南省人民檢察院官方微博也在當天晚上10點發佈微博稱已就此事成立工作機構,開展調查,並請舉報人直接同該院聯繫。
該篇報導引用網友發帖內容稱,「『涉及向國家公務人員行賄而牟取項目私利的情況很多,涉及的政府官員也太多,按百人計算絕不為過』。其中列出的主要涉事人員為昆明市工信委的謝某、馮某,石林縣工信委的段某等官員,以及趙某、李某等企業高管等10餘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趕赴昆明對此事件進行調查後發現,網友所舉報的昆明希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希文科技)法人代表徐永所涉及的9個項目大多存在中標金額高於市場價、轉標接收公司的資質無法滿足招標限定條件等嫌疑。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舉報人在材料中留下了郵件聯繫方式,但記者多次聯繫均未取得回應,而涉及各方也對此三緘其口。
目前,昆明市紀委已就該舉報內容介入調查。
一條舉報帖引來的「騷擾」
4月18日上午,昆明陽光明媚,位於昆明市呈貢新區市級行政中心7號樓的昆明紀委宣教科辦公電話幾乎被外界打爆。
陽光透過窗戶驅走了早晨還逗留在辦公室裡的陣陣清冷,映出大片大片的明媚。「這幾天很多媒體都在問這個事情。」當天,昆明市紀委宣教科一位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你們要我們有所回應,但我們辦公室並未直接去負責調查核實,我們實在是無法回應」。
不過,儘管該名人士接待了記者的來訪,卻拒絕透露自己的職位及姓氏。
相比之下,鄒春萌這段時間遭受到的「電話騷擾」顯然更加猛烈。這名云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碩士生導師在去年底才剛剛出版了自己的研究著作——《東盟區域服務貿易自由化研究》,贏得不少讚譽。在4月14日~16日的云南大學2013年考研複試期間,她卻接到了不少來自全國各地媒體以及陌生人的電話,有的甚至充盈著謾罵之詞。
事實上,鄒春萌所經歷的「電話騷擾」也與上述舉報有關。在4月6日一名叫「貪官證據」的網友在天涯論壇上發佈的《關於昆明市多個政府官員受賄的爆料材料,鐵證如山》的帖子中,鄒春萌被舉報人列為行賄方徐永的妻子,稱其利用自身職位,在多個項目中以合同簽署人、擔保人的身份出現,並附上了鄒的手機號碼。
「你們問我和這件事情有什麼關係,我的回答是沒有關係,網上的東西你們能相信嗎?」4月17日,鄒春萌透過電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封舉報信已對她的生活造成了極大困擾。同時,在通話過程中,還數次表達了中斷談話的要求,不過她並未否認徐永妻子這一身份。
4月18日記者就此事拜訪昆明市委宣傳部外宣辦時,對方拒絕了記者採訪。
而記者連日在昆明接觸到的舉報信中所涉政府部門、公司以及個人,也大多對舉報內容避而不談。
神秘「消失」的舉報人
對徐永而言,該舉報帖帶來的輿論壓力正一點點蠶食著他多年在昆明IT圈的形象命脈。
在舉報帖中,他被指先後開設及參股的公司多達近10家,並賄賂了多個政府部門的採購人員,在招投標過程中通過暗箱操作使項目落入自己所控制或參股公司手中,以手續費、項目差價等方式獲得暴利。
「這些內容完全是他(舉報人)主觀臆造出來的東西,這個人必須要揪出來。」4月1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舉報帖附上的手機號碼致電徐永,他直言,該事件對他個人名譽造成了一定損害。
事實上,早在該封舉報帖在網絡上傳播的第3天,徐永便開始了反擊。
4月9日,一個名叫「徐永2013」的ID出現在上述舉報帖的回覆中。該ID自稱是檢舉信中的徐永,主動要求各級反貪部門介入調查,以還其清白。
該ID還在回覆中表示,舉報人遺漏了兩名重要人員,即自己此前在昆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聯科技」)和希文科技的合夥人吳海明、郭瑛;其中,吳海明與希文科技及徐永本人之間便有19個案子在審。記者隨後也查證,今年3月21日確有一宗吳海明與徐永之間的民間借貸糾紛在昆明市五華區法院開庭審理。
在4月14日的採訪中,徐永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了該ID確為他本人,並推斷舉報人很可能是自己昔日的合夥人吳海明。
「在合作期間,吳海明擔任昆聯科技執行董事、法定代表人,我任總經理,郭瑛為財務主管;而在希文科技裡,我為法人代表、總經理,吳海明則是副總經理,財務主管還是郭瑛,這種合作方式在2012年9月1日被終止,並於2012年11月30日搬離昆聯科技辦公室。」徐永表示。
至於為何推斷昔日夥伴為眼下的舉報人,徐永始終未透露其中的緣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可查詢到的工商資料顯示,希文科技成立於2006年8月,經營範圍為計算機軟硬件研究及開發,計算機系統集成及綜合布線,以及電子產品、通訊設備、普通機械及配件、建築材料、礦產品等13類產品的銷售;昆聯科技成立於2000年3月,經營範圍包括計算機系統集成及軟件開發,網站開發和網頁設計及維護,計算機網絡安全系統、信息化系統、建築智能化工程設計、施工、維護及諮詢,以及電子計算機及配件、辦公設備等9類產品的銷售。
可以證實的是,兩個公司在經營範圍上有所重合,存在實質上的市場競爭關係。
4月19日,記者通過徐永所給的手機號碼致電吳海明時,吳對於舉報人這一說法進行了否認。「這個舉報信的很多內容應該是炒作,我沒什麼好談的」。
對於昔日的合作夥伴徐永眼下所遭到的舉報,吳海明表示不予置評,對其過往合作細節也三緘其口。
事實上,4月6日出現在網絡上的舉報信中,舉報人附上了自己的郵箱地址,稱如果需要大量證據,可往該郵箱地址發送郵件以獲取。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4月11日以來,數十次向該郵箱發送了郵件,截至發稿均未收到任何回音。
此外,在舉報帖中,其ID最後一次回覆時間顯示為4月7日下午2點,此後儘管有眾多網友熱議,但該ID始終未再次現身。
三大公司被指充當殼資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上述舉報帖中,除了希文科技、昆聯科技以及政府部門公職人員以外,還涉及云南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云南官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電信公眾信息產業有限公司、云南駿沛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陝西時光軟件有限公司等。
據昆明當地一位不願具名的IT界人士表示,「云南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云南官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電信公眾信息產業有限公司都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大公司,業績在圈內佔比很高」。
可查詢到的公開資料顯示,云南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為云南省電信公司下屬子公司,為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註冊資本達2.89億元,為云南省政府信息產業重點扶持企業,IT銷售收入多年在該省名列前茅。舉報帖中,該公司被指在2012年12月舉行的云南省檢察院監所聯網(二期)政府採購項目(招標編號:YDJCY-採購-C2012534)招標過程中,在徐永的安排下,聯合多家公司進行圍標,成功中標。此外,包括云南省檢察院遠程提訊數據共享系統政府採購項目 (項目編號:YDJCY-採購-C2011430/A)等4個被舉報項目中,也有該公司的身影。
4月16日,在昆明北京路上的一棟高樓裡,該公司一名張姓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公司正在梳理、瞭解舉報帖中涉及的內容,排查涉及項目是否存在問題。「總體來說,這些項目我們是正常中標的」。
此外,舉報帖中所指在2012年10月的 「昆明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工信綜合管理服務系統』公開招標項目」等3個項目招投標過程使用非正常手段獲取利益的云南官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實力同樣不菲。
據該公司網站信息顯示,公司註冊資本為2500萬元,為云南當地知名企業官房集團的子公司,其研發的「園區智能管理平台軟件」在政府、教育等多個領域廣泛使用,在「精品工程」一欄中,包含有不少政府採購項目。
4月17日,記者輾轉來到該公司位於官房廣場裙樓的辦公場地,在反覆說明身份及來意後,公司前台人員才為記者開了門禁。不過記者等候了6、7分鐘後,該名前台在請示相關人員後卻表示領導都不在,無法對此作出回應。隨後,記者又多次撥打該公司電話,得到的回覆均為領導不在。
舉報帖中同樣多次出現的云南電信公眾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則是云南省電信有限公司的唯一全資子公司,擁有云南最大綜合性門戶網站「云南信息港」,註冊資金1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數日調查發現,儘管上述公司在云南當地實力雄厚,承接項目也大多為政府項目,不過在舉報帖中,這些公司卻被認為是徐永在多個政府項目招投標過程中的殼資源。
「事實上在招投標中,大公司被小公司充當殼資源並不稀奇。」一位熟知招投標各個環節的工程界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般招標方對投標公司會有一定限制條件,特別是政府部門的項目,比如公司資質、註冊資本等,不少小公司往往無法滿足這些條件,而大公司手中握有大量資質,把殼借給小公司,不做任何事情就能獲得中標價4%左右的手續費,再加上招投標過程中暗渡陳倉的手法很多,確實有不少大公司願意鋌而走險」。
政府採購項目疑被轉包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連日針對舉報帖中涉及項目的調查中,上述大公司在不少項目中充當殼資源這一質疑也有所反映。
據云南省政府採購網信息顯示,於2009年10月19日發佈的「石林縣城市公共管理應用系統平台公開招標採購項目中標公告 (招標編號:YNZZ20090902-31)」中,云南電信公眾信息產業有限公司以355.15萬元價格中標。
值得注意的是,舉報帖中一份甲方為云南電信公眾信息產業有限公司、乙方為希文科技的「合作協議」顯示,雙方就「石林縣城市公共管理信息應用系統平台建設項目」達成了12項合作共識。
其中包括「甲方負責按照談判文件要求乙方提供本次參加該項目的投標所需甲方的資質、法人代表授權委託書等相關資料;甲方只負責授權甲方人員就該項目進行投標,乙方負責項目的技術答辯及商務談判;若中標,甲方按項目中標金額扣除甲方為此項目承擔的稅金及2%項目管理費後的金額將項目整體外包給乙方。」等內容。簽署日期為2009年9月30日。
「這類合同的出現也在客觀上印證了這類有資質的大公司實質上可能並不會去實施中標項目,而是作為殼資源存在於招投標活動中」。上述人士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則注意到,在舉報帖中所列舉的項目中,類似這種事前便簽訂合作協議的行為並非孤例。
例如舉報帖顯示,在2012年12月24日由云南省政府採購網發佈的《云南省檢察院監所聯網(二期)政府採購項目中標公告 (招標編號:YDJCY-採購-C2012534)》中,云南省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以679.18萬元的報價成功中標。而早在2012年12月7日,一份甲方為云南省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乙方為云南駿沛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合作協議》便已簽訂。雙方約定,乙方將以甲方的名義對上述項目進行投標,若項目中標,甲方收取項目中標金額13%的毛利潤,項目中標後,甲方向乙方及乙方指定的第三方進行設備採購。
根據合同,該項目所需設備由乙方即云南駿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記者查詢該公司工商資料所規定的經營範圍中,並不具備所需設備的生產資質。在這種情況下,甲方向乙方及乙方指定的第三方進行設備採購也頗為奇怪。
上述不願具名的工程界人士表示,這類合同簽署的實質意義便在於轉標。「甲方向乙方進行設備採購,說明該招標項目中採購的實質內容實際由乙方提供」。
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中明確規定,中標人不得向他人轉讓中標項目,也不得將中標項目肢解後分別向他人轉讓;同時規定了違反相關規定的處罰措施。此外,財政部也有禁止政府採購項目轉包的相關規定。
上述網帖所曝出的 「轉包協議」是否真實,記者向涉事各方進行求證,截至發稿,均未獲正面回應。
「如果在招標之前雙方便簽訂了這類意向性合同,不論合同有無實施,這種行為都屬於違規。」四川發現律師事務所律師向芳認為。
部分公司資質存疑
除了私下轉標以外,被轉標公司的資質是否合格也成為一大疑點。
據2009年9月29日發佈的「石林縣城市公共管理應用系統平台項目公開招標公告」,對投標人的要求條件包括:註冊資金在人民幣1000萬元以上,提供原國家信息產業部認證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二級以上(含二級)、省級及以上安全技術防範行業資信證三級及以上、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證書乙級及以上等所有資質證書。
而網帖所曝於當年9月30日簽訂的《合作協議》,該項目被整體外包給希文科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可查詢到的公開信息顯示,該公司註冊資金為500萬元,僅擁有集成四級資質,遠遠無法滿足招標條件。
4月16日,記者分別前往該公司註冊地及目前辦公場地進行實地探訪。其註冊地所在的云南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綜合樓514號顯示為云南一家環保公司的辦公場所,而其位於昆明盤龍金江小區瑞園國稅局宿舍8棟2單元502室的辦公室門口也無公司的明顯標誌,期間室內電話聲數次響起,但一直無人應答,記者敲門良久也未得到回應。
另外,去年4月云南通信局發佈的《關於責令至今未報送2011年度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年檢材料企業限期整改的通告》中,希文科技公司榜上有名。
此外,據2012年12月3日發佈的「云南省檢察院監所聯網(二期)政府採購項目招標公告」,對投標人的要求包括:具備工業和信息化部頒發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二級及以上資質(含二級)、具有國家保密局頒發的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乙級及以上資質(含乙級),不允許聯合體投標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企業資質等級評定條件(2012年修定版)》中規定,獲得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企業資質等級二級資質需滿足的評定條件有:企業註冊資本和實收資本均不少於2000萬元;企業近三年的系統集成收入總額不少於2.5億元。
據上述網曝《合作協議》規定,云南駿沛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為該項目的實施方。而該公司的工商資料顯示,其註冊資本僅500萬元,無法獲得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企業二級資質。
云南大韜律師事務所一名楊姓律師認為,根據《招投標法》第四十八條規定,中標人按照合同約定或者經招標人同意,可以將中標項目的部分非主體、非關鍵性工作分包給他人完成;接受分包的人應當具備相應的資格條件,並不得再次分包。上述公司的資質不過關,無法滿足轉包的條件。
中標價格存虛高嫌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舉報內容稱徐永對部分項目的操作手法除了私下轉標給資質不符的公司獲取手續費等利益外,還包括低買高賣的方式以賺取高額差價。
舉報帖稱,在「云南省檢察院案件監督管理系統政府採購項目」中,云南省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以352.39萬元中標,不過中標之後相關方卻對貨源進行了多次周轉。其中352.39萬元中標物中的思傑軟件產品便經歷了由聯強國際貿易公司昆明分公司進貨——希文科技中轉——云南官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再中轉——云南省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使用方,價格相應層層抬高。
4月19日,記者以客戶身份向聯強國際貿易公司一名銷售經理曾蕊諮詢該項目中所涉及產品案件監督管理系統及磁盤陣列1套和小型服務器2台的價格。「一般來說,一套能夠承載市級行政機構數據應用的監督管理系統及磁盤陣列的價格在80萬元,這個配置算比較高。」曾蕊表示,該公司目前並未代理小型服務器,不過其介紹,市場上比較好的小型服務器價格在20多萬元。
照此計算,上述項目中涉及產品的市場價最多為150萬元,同352.39萬元的中標價格有較大出入。
舉報帖中另一份於2012年12月14日簽訂的《云南省檢察院遠程提訊數據共享系統政府採購項目設備安裝分包合同》中,其甲方為云南官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乙方則為希文科技有限公司;而目前可查證的「云南省檢察院遠程提訊數據共享系統政府採購項目」的中標方僅有云南省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上述合同中的甲方、乙方是否涉入該項目,因接受採訪的多個政府部門稱正在調查,目前尚無法從官方渠道證實。
4月14日,徐永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則表示,「希文科技沒有中標過云南省檢察院的任何項目,工信委的項目也未中過標,帖子中的內容和他們沒有任何關係」。對於上述合同,他並未詳談。
此外,在「云南省檢察院遠程提訊數據共享系統政府採購項目」中,同樣存在價格虛高的嫌疑。據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的中標方為賽爾網絡有限公司,中標金額為527.77萬元。
在舉報帖中,該項目也被指系徐永通過控制廠家興圖新科,與興圖新科簽訂項目捆綁進貨合同,意圖再高價賣給中標商牟利。
興圖新科云南辦事處一位張姓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於上述項目中的產品價格自己並不清楚;而賽爾網絡云南分公司工作人員則表示,領導正在出差中,無法回應相關情況。不過上述張姓經理也直言,「一般我們賣50萬元的產品,中標方的報價則在100萬元左右,利潤比較豐厚」。
昆明市紀委已介入調查
4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位於昆明呈貢新區市級行政中心4號樓,這裡是昆明市工信委辦公所在地。
在一間標有昆明市工信委某處室牌子的辦公室裡,幾名工作人員正在熱烈討論,在被記者詢問舉報帖中所涉及的該處室負責人時,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他已經不在這裡了」,其餘兩名工作人員稱「有段時間了,這個你不要問,我們不知道」。
隨後該單位辦公室一位李姓人士表示,「要採訪這個事情,必須根據程序來」。記者在查看了相關證件,並按照其要求提交了加蓋有單位公章的採訪提綱後,該名人士表示他們會在一天以內將這件事情向有關領導匯報,並給予回覆。
不過此後記者多次致電該人士留下的電話,得到的回覆均為領導太忙,目前還無法答覆。
4月19日,云南省人民檢察院宣傳處一位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表示,舉報帖中的內容可能真真假假都有,目前還在調查過程中。對於所涉及官員工作是否受到影響,該名負責人表示,「現在我不清楚,我也沒具體去問」。
雖然目前涉事各方對於舉報內容大多避而不談,不過,目前昆明紀委已經展開了調查。上述昆明市紀委人士表示,該事件一旦有了結果,便會立即向社會公佈。
相關書籍:
行業小文之啤酒行業 云南kimi
http://xueqiu.com/2487145307/25959704一、行業屬性:高度資本密集+勞動密集型,國內的啤酒行業需求較為穩定而差異化程度
小,存在一定銷售半徑及各自渠道的佔有性。而行業資本密集型特性又使
得往往同質化要讓位於集中度的改變,或者從中期角度而言,啤酒行業需
經歷先投入再產出的漫長之路,同質化和集中度兩個命題伴隨行業行業發
展,打破一方方能改變另一方。在這裡巨頭之間的戰略也有顯著差異,如
雪花啤酒與青島啤酒的方向性不同。啤酒供給方擴充產能(自建或收購)
,搶佔市場份額,形成規模優勢。
二、經營特徵:由於其產品的差異化程度低,因此在行業整體利潤尚未提升時,隨著產能
擴大(市場份額提升)帶來的分攤固定成本(生產線及促銷廣告費用)優
勢,也就是說在啤酒行業充分競爭中唯一勝出的依據是企業運營管理水平
及優勢。
啤酒生產企業的最小經濟規模在20萬升左右,隨巨頭新增產能,行業的盈
虧平衡點將進一步提高。新入企業在設備投入,前期廣告投入,啟動流動
資金,分銷網絡和庫房佔用的存貨都需要耗費大量資本,從某種意義上講
行業幾乎沒有新進入者,未來行業變動以產能削減或者合併,按產能重置
價格購買。
三、財務特徵: 1、運營效率端:固定資產周轉率---產品端的供給是否與市場貼近
應收賬款周轉率---下游渠道商的議價能力
2、成本控制端:噸啤資本支出(資本支出/新增產能)
噸啤運營成本
費用分攤成本(促銷費用+人工+生產線折舊/營收)
3、市場端:噸酒產能市值
營收和利潤率的變動情況(旺季收入同比及利潤率變化)
四、經營變化情況與行業格局
1、需求:2012年全行業銷量增速僅為3%,這種緩慢的消費增長率對於啤酒製造商意味著激烈的競爭,雖然還不是一個零和博弈,但至少某個企業受益會導致其他人的損失。
2、供給:目前前五大啤酒企業市場份額在70&,按銷量排名為雪花,青啤,百威,燕京和嘉士伯。行業內近200餘中小規模企業,絕大多數收入規模不足5億元,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差距越拉越大。2012年行業產量新增部分全部由大企業吃掉,其中12年青啤產量增量為70萬噸,佔增量部分45%。去年燕京銷量下滑與其擴張動作緩慢有關,廣東的金威啤酒被收購,行業收購仍將繼續。但是只有規模在10萬噸以上才有收購價值。
3、為何行業利潤率始終無法再上一個台階?
第一點,地方保護主義拉長小企業的退出時間,這也導致行業利潤拐點遲遲未出現,國內收購兼併行為受到地方政府阻礙。同時小型啤酒企業稅收負擔較輕,即便規模上不去也能活的不錯。
第二點,寡頭壟斷市場,競爭對手雪花的戰略是行業利潤率的關鍵,由於低端品類價格遲遲提不上去,但是成本一直在漲(麥芽價格波動大,包裝材料成本),給中小企業施加壓力。
第三點,行業利潤率拐點需要巨頭之間差距拉開,現在前五大企業在擴充產能,集中度體現在產品價格和銷售費用上,這一點近似於囚徒困境,巨頭相互觀察對手的戰略及銷售策略。
總之,目前行業巨頭均以市場為導向新建產能,犧牲部分短期利潤(05年青啤轉型,變革組織內部產權關係和管理體系改革),收購A公司更加關注A區域市場的份額,大企業市場份額達到一定程度後(生產規模推動),利潤拐點才有可能出現(通過產品結構差異化實現),而費用率的改善則需要看競爭對手對於市場的投入力度(佔絕大部分比例的促銷費用在未來2-3年內依舊難以下降)。
五、國際市場的情況 國外啤酒行業的需求市場相對收縮,供給也會隨需求同步調整。
1、美國市場:百威一家獨大(市場份額超50%,遠遠甩開第二名Miller),同時其利潤率相當之高(行業利潤率在25%以上),但近10年美國市場啤酒增長率近乎為0%
2、日本市場:雙寡頭模式(朝日和麒麟不相上下),即便是行業集中度超90%,競爭依舊激烈,行業利潤率維持在8%左右,近10年行業產量出現小幅萎縮
綜上,美國模式是否具有代表性尚需觀察,國內巨頭進一步提升利潤率並不樂觀,至少未來2-3年內,利潤率提升彈性空間不大。
六、行業整合 在雪花銷量領先而青啤開始規模追趕後,各巨頭企業戰略選擇上同時存在自建產能和併購,兩者各有利弊。自建雖然建設成本低,但後期需要更高的市場費用投入,同時新建產能會增加當地啤酒市場的競爭壓力;而併購則可以立刻貢獻利潤,但問題是次品牌利潤率明顯低於主品牌,同時收購兼併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此外國內潛在可收購的地方優秀企業越來越少。
【天下遠見】雲南白藥在境外:不再有“保密配方”?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239
說起雲南白藥,許多國人肅然起敬:那可是“國家中藥保密配方”。檢索中國食藥總局的數據庫,雲南白藥的批準文號是國藥準字Z打頭的,有散劑、片劑、膏、氣霧劑、創可貼與酊多種劑型。功能主治為“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簡直是居家旅行急救良藥。這樣的家庭急救用藥,怎麽著也要占領世界市場、賺洋人的錢吧?
從美國FDA(食品藥品管理局)官網公布的一份文件看,雲南白藥做出過進入美國市場的努力,不過,申報的不是藥品(Drug)而是膳食補充劑(Dietary Supplement)。
2002年6月10日,加州經銷商Herbmax公司總裁向FDA發出了一份通知信,申請把雲南白藥酊標註為“膳食補充劑”。根據該信件,(1)雲南白藥酊的成分為:田七、冰片、散瘀草、白牛膽、穿山甲、淮山藥、苦良姜、老鸛草與酒精。酊劑是以酒精為溶劑的。那前八種中藥材就是雲南白藥的成分了。
這張成分表引起了極大的爭議:雲南白藥不是“保密配方”嗎,為什麽對中國人保密、對外國人就不保密?在美國,任何公開售賣的藥品食品,其成分是不可能保密的。因為事關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生產者隱瞞成分,消費者就無從知道其安全性,出了事故也就無從向生產者追責。美國的可口可樂號稱保密配方,其成分也是公開的,保密的不過是成分的配比而已。看起來,雲南白藥為了進入美國,根據美國法律公布了配方成分。
一種反詰的觀點說:雲南白藥在美國未必就公布了全部成分啊。不能排斥這種可能,但有別的後果,後文將談及。
(2)申請的結構/功能說明為:“膳食補充劑,用於暫時性肌肉疼痛緩解。雲南白藥酊是由自然植物提取物混合而成的液體,通過分離與萃取植物有效成分而得。可口服,也可外用,用於暫時性緩解與單純背痛、關節炎、拉傷、擦傷與凍傷相關的肌肉,關節輕微疼痛。”
並且還給出了確認聲明:“我們,作為上述產品的制造商(雲南白藥公司)與經銷商(Herbmax公司),確認我們已經證實上述根據《聯邦食品、藥品與化妝品法》403(6)(r)作的結構/功能說明真實、沒有誤導與科學上有效……”
8月26日,FDA的批複下達,否決了Herbmax的申請。理由是雲南白藥酊聲稱“用於暫時性緩解與單純背痛、關節炎、拉傷、擦傷與凍傷相關的肌肉與關節輕微疼痛”,是主張該產品能治療、預防與減輕疾病,包括關節炎與其他能導致疼痛的狀況。這就違背了膳食補充劑不得宣稱能診斷、減輕、治療、治愈或預防任何一種具體的疾病或一類疾病的強制令。
FDA還認為,申請者稱雲南白藥酊除了口服之外還可以外用,即要敷在皮膚上這一點,亦不符合膳食補充劑的定義,即要攝入胃與消化道。
最後,FDA下結論說,對雲南白藥酊的標簽說明,暗示了其作藥物之用,建議申請人做藥物申報的程序。這就意味著雲南白藥得向FDA提供三期臨床試驗的數據,以證明該藥物達到了安全性與有效性的標準。
不過,此事就沒有了下文,你懂的。事實上,目前沒有任何一種中藥通過了FDA的批準,包括被傳得神乎其神的“心臟病急救藥物”丹參。
事情的轉機來得很意外。2013年2月5日,香港衛生署要求中成藥批發商豐華(香港)公司從市場召回五款雲南白藥產品,包括:雲南白藥膠囊(註冊編號HKP-00776),雲南白藥散劑(註冊編號HKP-00775),雲南白藥膏(註冊編號HKP-00255),雲南白藥氣霧劑(註冊編號HKP-00777)與雲南白藥酊(註冊編號HKP-00805)。原因是上述產品含有未標示的烏頭類生物堿。
隨後,雲南白藥公司辯解說:“通過獨特的炮制、生產工藝,在加工過程中,已使烏頭堿類物質的毒性得以消解或減弱。”
這是說,2002年Herbmax公司向FDA申請膳食補充劑時提供的雲南白藥酊成分是不完備的,至少缺了一味含烏頭堿的草烏(又叫斷腸草)。這違反了美國1994年《膳食補充劑健康與教育法》:成分列表必須是完備的、安全信息必須說明服用的具體後果,膽兒夠肥。
事情的善後是:2013年11月,中國國家食藥總局發布《關於修訂含毒性中藥飲片中成藥品種說明書的通知》,規定產品中含有毒性藥材的中藥飲片企業,必須在說明書中寫明毒性成分並添加警示語。2014年4月,媒體披露雲南白藥修改了藥品說明書,明確配方中含草烏成分。
【點評者說】一是尊重科學,二本著對患者負責任的態度,對藥物成分的保密制度可以休矣。
7億買礦十年未產一噸煤 紀委披露雲南煤化工“打虎”過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126.html
2015年2月27日,雲南省紀委監察廳網站發布消息:“經雲南省委批準,雲南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和軍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為配合省紀委快速查清和軍的違紀問題,深挖其他問題和線索,雲南省委第一巡視組奉命進駐該集團開展專項巡視。
預期落空,陷入僵局
讓巡視組意外的是,巡視組進駐集團後的一段時間里,雖然接到不少電話、信件、郵件,但大多是反映個人訴求和一般性問題的,個別談話也僅獲得一些粗線條和現象性的問題線索。原來預期的“熱鬧”的舉報情景並沒有出現。
為什麽會這樣呢?如何才能高質量完成省委交給的專項巡視工作任務?怎麽打破這樣的僵局?
抓住關鍵,有的放矢
為找準突破口,巡視組組長多次召集專題會議,認真對省紀委提供的情況和巡視組進駐該集團後接受信訪、個別談話、網絡等渠道收集到的重要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研判,結合該集團的行業特點和容易產生腐敗問題的領域、環節,進行“碎片”整理和“拼圖”。
“知情人可能害怕遭受其利益關系人的打擊報複,擔心‘引火燒身’而不敢反映”“有的違紀問題手法隱秘,一般黨員幹部群眾很難掌握”“如果拿不到關鍵的鐵證,手中沒有‘殺手鐧’,繼續開展常規談話意義不大……”經過反複推敲,巡視組得出這樣幾個結論。
找到了關鍵點,拿準了病因,就可以對癥下藥。於是,巡視組決定把巡視重點放在幹部群眾、網絡反映強烈的煤礦資源收購領域和審計發現私設“小金庫”的某鋁業公司,以及群眾議論較多的該集團下屬經貿分公司和房地產公司上。
兵貴神速,戰機稍縱即逝。巡視組迅速調整戰術,安排專人負責,集中力量,有針對性地調閱了該集團煤礦收購和上述3家企業的部分相關資料,以及集團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會議記錄,以求從中發現違紀違規問題的“蛛絲馬跡”。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連續幾個日夜在資料堆里深挖細查,巡視組掌握了該集團2005年以來近50個煤礦(含探礦權)收購的具體時間、金額、主要負責人、經辦人、技術負責人和參與人、原礦主和部分“礦權定價”“會議研究”等情況,以及鋁業公司建設、生產和物資供應商、產品銷售商等相關情況,一些違紀違規問題逐漸“露出馬腳”,如該集團投資7億多元收購的10余個煤礦(含探礦權),地面設施建設了不少,但因各種問題,竟然10多年沒有產出一噸煤,每年還要不斷投入資金“探礦”和管護,成為集團的嚴重“出血點”;有的花巨資收購的煤礦根本不具備開采條件,成為集團沈重的包袱;不少煤礦收購前,不搞調查評估或調查評估走過場;有的煤礦是先談好價後再請中介機構評估,收購程序完全倒置;在查閱某鋁業公司財務資料中,發現該公司將年生產所需數十億元的原料采購權和產品銷售權完全交給同一老板控制的3家民營企業掌控經營……
巡視組分析認為,該集團花巨資收購“空礦”“貧礦”“廢礦”,絕不會是因為業務生疏,里面肯定隱藏有重大問題。
精準打擊,形成震懾
在掌握大量“書證”(會議記錄、財務資料等)和相關基本信息後,巡視組較為精準地挑選了一批責任人、當事人、知情人等作為談話對象。同時,根據不同談話對象和需要弄清的問題,精心準備了針對性極強的“清單式”談話提綱,談話方式變為準備充分的“二對一”和“詢問式”,基本封住了被談話對象對問題線索的“退路”,使其無法回避問題和矛盾。
效果“立竿見影”,有的談話對象談得臉色發青、虛汗直冒……有的談話對象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不但回答清楚了巡視組“清單”上要了解的問題,還主動向巡視組提供了很多重大問題線索。此後,一些想給巡視組反映情況的知情人,也從觀望、猶豫、徘徊中走出,主動聯系巡視組反映了一些較為翔實的問題。至此,涉及和軍的大量違紀問題線索被挖出,一些領導幹部和中層管理人員的違紀違法問題線索也浮出水面。
打鐵還需趁熱。巡視組及時將情況整理上報省紀委。很快,和軍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立案偵查,該集團原副董事長兼總經濟師董某、原常務副總經理李某等3名集團的“老虎”,以及下屬企業的6名處級“碩鼠”也被查處,還有一批集團中層管理人員也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在查找違紀問題線索的同時,巡視組還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及時向省委上報了《巡視煤化工集團情況反映》,既客觀反映了該集團的真實情況,又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全面整頓的意見建議,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省政府和相關部門拉開了對該集團全面整治的序幕。該集團幹部職工普遍反映“我們的企業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