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盈利增速拐點已至 A股“倒春寒”難消

隨著雄安概念股出現分化走勢,A股的“倒春寒”似乎還未結束,滬深兩市股指周四雙雙小幅回調,成交量則再度小幅增加。在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或見頂回落的背景下,如何在休整期尋找後續的龍頭板塊成為了市場人士研究的重點。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開盤之後出現快速下跌,不過上證指數在3100點關前受到逢低買盤支撐,雄安概念股的強勢上行也帶動了股指的反彈,滬指也一度盤中翻紅。不過午後隨著雄安龍頭股冀東裝備(000856.SZ)放量大跌,股指也隨之出現了震蕩回落,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27.37點,下跌7.98點,跌幅0.25%,成交2002億元;深成指報收10147.44點,下跌36.70點,跌幅0.36%,成交2529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838.10點,下跌2.35點,跌幅0.13%,成交699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531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增加。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近期市場回調是春天的“倒春寒”而不是冬天來臨,從監管窗口期及成交量、換手率等情緒指標看,仍需時間消化。休整階段前期強勢板塊會分化,其中龍頭公司估值和盈利匹配度更好。借鑒歷史,這個時期往往孕育未來領漲行業。短期保持耐心,中期仍是中樞擡升的震蕩市,盈利改善是核心邏輯,堅定信心。繼續持有績優龍頭股,下半年看好金融。

荀玉根重申近期市場回調是“倒春寒”不是“冬天”。其此前把今年的行情定義為中樞擡升的震蕩市,好比春天,氣溫緩慢回升。市場核心變量是企業基本面改善,次要變量是資金面和政策面擾動,因此春天會有“倒春寒”,很可能在二季度,一方面國內去杠桿對資金面沖擊,另一方面季節性看,股市二季度多波折。近期市場回調的導火索就是銀監會加強監管。“倒春寒”但仍需時間消化。今年金融去杠桿類似2013年,資金面緊張是階段性的幹擾變量,重視但不過慮。

但是市場的調整仍需時間消化,從去年幾次市場調整的低點來看,如2016年5月底、9月底、12月底,全部A股成交量都調整到250億股左右,換手率都降到160%左右,而上周全部A股成交量為346億股,換手率為208%,市場情緒仍需時間慢慢消化。此外,目前銀監會監管仍處於摸底自查階段,要求6月12日前報送自查報告,這個過程中流動性壓力難消。

不過休整期往往孕育變局。1)休整期行業和個股分化可能加大。強勢股交易是否擁擠關鍵看業績,未來出現分化的可能性更大,有業績支撐的龍頭股表現更佳。從2017年一季報來看,白酒、家具、電子業績較優,建築尚可,家電、中藥業績增速放緩。從盈利趨勢和估值匹配看,上述行業可能出現差異,但各行業龍頭公司業績優異,估值匹配度較好。2)休整期往往孕育未來的領漲行業。參考2010年、2013年、2016年震蕩市的經驗,一年一般會有兩波機會,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年中出現波折。而且,震蕩市年中調整結束後,下一輪上漲領漲行業會發生變化,休整期是孕育轉變的時期。2010年4月前電子、新能源領漲,5-6月行情波折,7月後有色開始領漲;2013年4月前電子醫藥領漲,6月後領漲行業切換到傳媒;2016年6月前新能源汽車、白酒領漲,8月後建築煤炭開始領漲。而今年2-3月上漲過程中領漲行業為白酒、家電、電子、建築等,4月中以來市場回調,接下來的休整階段需要深思的是,未來什麽行業可能領漲。

而長江證券策略分析師張宇生則認為,上市公司業績拐點已至,一季度A股迎來業績高點。2017年一季度,全部A股業績同比增速升至21.74%,其中非金融板塊業績增速高達55.18%。將業績增速分解之後發現,收入端的增加是業績不斷回升的關鍵驅動因素,貢獻了20%以上的業績增速。此外,稅率降低也有突出的正貢獻,而毛利率則持續負貢獻。分板塊來看,中上遊周期品板塊對於一季度的業績貢獻較大。盈利能力方面,受益於銷售凈利率的提升與資產周轉率的企穩,ROE持續回升。

雖然一季度業績表現亮眼,但長江證券認為,這將大概率是2017年全年的業績增速高點,二季度開始,業績增速將逐步回落。上調A股整體2017年盈利增速至12.6%,其中非金融板塊增速為24.7%,金融板塊增速為3%。

通過對於庫存以及產能的分析,長江證券認為,本輪的盈利複蘇更多體現在庫存周期的反彈,並沒有擴展到產能周期中。因此,隨著二季度補庫存的結束,本輪盈利改善也將見頂回落。不過,從樂觀的角度來看,企業並沒有過多的新增產能,尤其是中上遊企業仍然在去產能的進程中,這對於未來的周期品盈利的可持續性或許反而是一件好事。投資者可以關註一些產能持續收縮的周期品行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890

西南證券被立案調查謎底揭開 連吃罰單投行業務影響難消

在*ST大有(600403.SH)和鞍重股份(002667.SZ)信息披露違法案相繼結案之後,作為中介機構的西南證券(600369.SH)兩度被立案調查之事也有了定論。近期,西南證券相繼收到涉及上述兩家上市公司違法行為的罰單,累計被證監會擬罰沒3600萬元。

其中,西南證券因涉及*ST大有事件擬被罰沒3000萬元,涉及鞍重股份與九好集團“忽悠式”重組一案則擬被罰沒600萬元。一名券商投行高管表示,鞍重股份一案因最終交易沒有成功,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且西南證券沒有收到多少中介費,所以罰沒較少。但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一年內兩次被立案調查的西南證券此次被罰得“有點輕”。

券商立案調查被處罰的影響將傳導至券商的分類評級結果,雖然目前距離2017年證券公司分類評級結果公布還有2個月左右的時間,但處罰結果的公布時間過了評價期,這意味著西南證券的降級風險將在下一年度體現。上述投行高管表示,下一年度加分不容易,又要減分,還是會受到影響。

相較而言,西南證券被立案調查,投行業務所受到的影響已實際反映到了該公司2016年度和2017年一季度業績中。上述投行高管認為,若之後投行業務恢複正常,市場上也會有一些顧忌,仍存影響,“這段時間其投行業務已經流失挺多的了”。

連吃罰單

5月9日晚間,西南證券公告稱,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事因九好集團和鞍重股份聯手進行“忽悠式”重組一案。這讓西南證券今年3月份被立案調查的原因坐實。

“九好集團的財務造假行為導致了九好集團、鞍重股份所披露的信息含有虛假記載、重大遺漏。公司 2016年4月出具的獨立財務顧問報告存在虛假記載、重大遺漏。”西南證券在公告中如是稱。

根據證監會今年4月21日發布的針對鞍重股份重組事宜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13年~2015年,九好集團通過各種手段虛增服務費收入2.65億元,虛增2015年貿易收入57.48萬元;虛構銀行存款3億元、未披露3億元借款及銀行存款質押。九好集團向鞍重股份提供含有上述虛假信息的財務報表,而鞍重股份披露了含有虛假內容的審計報告、重大資產重組報告書等。

然而,在這一重大資產重組中擔任獨立財務顧問的西南證券並未從中發現可疑跡象。根據西南證券去年4月份出具的《重組預案獨立財務顧問核查意見表》,其對九好集團從事的主要業務、行業經驗、經營成果及在行業中的地位進行了核查,對業務發展狀況、財務狀況也進行了核查,其中也包括資產負債情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等。

對此,根據相關規定,證監會擬決定,責令西南證券改正違法行為,沒收業務收入100萬元,並處罰款500萬元;對該重組財務顧問主辦人童星、朱正貴分別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10萬元罰款。

上述投行高管表示,這筆交易最終沒有成功,在比較早的時候就被監管層“幹掉”了,所以沒有造成較為嚴重的後果,西南證券在這個項目上也沒有收到多少中介費,一般是要交易成功之後才能收費,所以罰沒的比較少。

事實上,這是西南證券收到的第二份《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在數日前的5月5日西南證券就已收到了一份涉及*ST大有定增信披違法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這個時隔一年左右的立案調查也終於有了定論,去年6月份之時,西南證券投行項目因被立案調查而暫停的消息傳播於網絡,當時第一財經便獲悉,*ST大有被立案調查是事件禍起源頭。

事情需要追溯到2012年2月,當時大有能源公布定增預案,擬用定增募集資金中的57.27億元購買其大股東義馬煤業集團下屬的天峻義海能源煤炭經營有限公司(下稱“天峻義海”)100%股權。而50多億元中的23.8億元資金則是用來購買聚乎更礦區一露天煤礦首采區采礦權(下稱“聚乎更一”)。

而聚乎更一的交易背後,則是大有能源控股股東上演的一出借用采礦權、高價賣給上市公司、融資後無償歸還的戲碼。證監會4月28日發布的有關*ST大有定增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12年5月28日,相關方出具承諾,待大有能源非公開發行完成後,在木里礦區整合工作客觀需要時,將聚乎更一采礦權轉回青海省木里煤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木里集團”)。2013年1月7日,大有能源發布公告稱完成股權收購。按照青海省木里礦區資源整合政策要求,2013年1月25日,天峻義海與木里集團簽署了將涉案聚乎更一采礦權轉回木里集團的《采礦權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聚乎更一采礦權以零價款轉讓給木里集團。

而*ST大有在當時對上述事宜均未進行披露。證監會也判定,作為中介機構的西南證券,在盡職調查過程中關鍵核查程序缺失,未對青海省木里礦區資源整合政策可能對相關目標資產帶來的風險進行揭示,出具的發行保薦書等文件存在重大遺漏;公司在持續督導過程中未對聚乎更一采礦權的權屬變更風險進行重點跟蹤關註,出具的上市保薦書和2012年度持續督導報告存在重大遺漏。

對此證監會擬決定,對西南證券的違法行為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業務收入1000萬元,並處以 2000萬元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李陽、呂德富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 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梁俊給予警告,並處以15萬元罰款。

整體來看西南證券兩次被立案調查所受處罰來看,多方業內人士認為,一年內兩次被立案調查,這樣的處罰結果“有點輕”,而此前業內傳言西南證券的投行業務牌照可能要被吊銷。

投行業務影響難消

在此前西南證券被立案調查之時,作為其“業績奶牛”的投行業務便首當其沖收到牽連,受影響的程度也在其2016年度和2017年一季報中有所反映。而如今處罰結論已落定,市場又開始擔心其分類評級被降低。

在2016年6月份第一次被立案調查之時,西南證券的投行業務均被暫停,直至去年12月9日證監會發布新規,西南證券被暫停的在手項目才可以進行複核並推進,但投行新增項目則仍舊處於暫停狀態,這意味著有近半年的時間,西南證券投行業務處於完全暫停狀態。再到今年3月份第二次被立案調查,西南證券的投行業務再度受挫。

這讓西南證券2016年度的業績並不好看,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6.32億元,同比下降57.26%;凈利潤為9.18億元,同比下降74.19%;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06.16億元,同比下降逾5倍。其中,投行業務營收占比為33.59%,利潤占比為82.80%,均為西南證券主營業務中的最大頭。

西南證券今年一季報業績也並不理想,其2017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07億元,同比下降30.29%;凈利潤為2388.6萬元,同比下降93.05%。而該公司近期發布的今年4月份經營數據同樣“慘不忍睹”,其4月份營業收入1.35億元,同比下降46.85%;凈利潤凈利潤2071.6萬元,較去年4月份的1.3億元下降84.03%。

對於投行業務受行政處罰的影響會否累及2017年全年的業績,西南證券一內部人士表示,2017年業績現在還不知道,影響現在也說不準。

而已暫停的投行新增業務將會在何時恢複?上述內部人士表示,在證監會下發正式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之後,可能會給一個具體的說法,目前投行新增業務還是處於暫停狀態,之後若恢複的話,應該就按照以往正常的狀態開展。

“恢複的話,應該是和以前一樣開展業務,但其實市場上還是會有一些顧忌,仍存在一些影響,這段時間其投行業務已經流失挺多的了。”上述投行高管認為,西南證券的投行業務在2017年仍會受到影響。

針對上述問題,第一財經記者通過董秘辦對外公開的電話聯系上市公司時,該公司證券事務代表表示,該電話僅用來回應投資者的問題,不能回應媒體的問題。遂在溝通未結束之時主動把電話掛斷。

此外,有市場人士擔憂,西南證券年內兩度被立案調查,其評級將受到較大的影響,可能因兩個事件一起被降級。目前距離2017年證券公司分類評級結果公布還有2個月左右的時間。

上述投行高管則表示,券商被立案調查不算入評級,真正落定了處罰結論才算入評級。而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證券公司分類評價期為上一年度5月1日至本年度4月30日。這意味著西南證券的上述兩次行政處罰對分類評級的影響將在2018年度體現。

上述投行高管表示,下一年度加分不容易,又要減分,分類評級還是會受到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6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