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銀監會郭利根、保監會周延禮雙雙離任副主席職位

9月14日,中國政府網發布了國務院任免國家公務人員的通知,中國銀監會、中國保監會各有一名副主席在列:免去郭利根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職務;免去周延禮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職務。

郭利根生於1955年,現年61歲,已到退休年紀。郭利根有十余年的軍旅生涯,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57316部隊戰士、技師;1984年進入中國人民銀行教育司後工作,自1991年起在人事司任職,奠定了他此後一路分管人事的仕途生涯。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其間,官至人事教育司司長、黨委組織部部長兼培訓中心副主任、中共中國人民銀行紀委委員。

2003年中國銀監會成立後,郭利根調任銀監會人事部主任、黨委組織部部長,自此在銀監會負責和分管人事工作長達13年之久。2005年6月,郭利根擔任銀監會主席助理、黨委委員,2005年年底,擔任銀監會副主席、黨委委員。

今年剛好60歲的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也已達到退休年紀。他是山東即墨人,1976年3月參加工作,畢業於遼寧財經學院,高級經濟師。1997年4月至1998年11月,擔任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國際部總經理;1998年,他進入保監會,並先後擔任財產保險監管部負責人、上海保險監管辦公室籌備組組長、上海保險監管辦公室主任、黨委書記等職,於2003年升任為主席助理、黨委委員,並於2005年起擔任保監會副主席、黨委副書記一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008

王曉松正式離任新城總裁 拿什麽拯救“二代尷尬癥”?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26/1048077.html

6741e3b1-2987-4081-8da7-eb37456d522a_biger.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吳若凡

“因為要專註於處理個人事務,我將離開公司。這是經過我充分考慮所做的選擇,也是和董事長充分溝通後做出的慎重決定。不忘初心,我會追求自己的夢想,也將體驗不一樣的人生之旅...2016年是公司千億戰略的一年,在千億新城的道路上,很抱歉無法與你們一路前行。”

這是近日在業內引起熱議的一封名為《不忘初心同心同在》的“辭職信”,寫信的人是新城控股集團總裁,王曉松。

10月27日,新城控股正式發布公告稱,王曉松10月26日提交的書面辭職申請自送達公司董事會生效。董事長王振華兼任公司總裁。

公告並未對王曉松離職的原因作出解釋,對此業內做出了多種猜測,而其中流傳最盛的一種說法是,王曉松有自己的愛好,希望更多投身到自己向往的事業中(這可能就是信里所說的“處理個人事務”“追求自己的夢想”)。

到底是怎樣的“初心”?

記者註意到,王曉松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曾透露過,“小時候因為跑得快,希望成為一名運動員。”

當然,上述夢想並未得到新城集團和王曉松本人的回應。

但值得關註的一點是,這位85後少帥的確很低調,較少接受媒體采訪,也極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今年被曝光的一次亮相,還是10月其參加母校南京大學“2017年新城校園招聘演講會”的時候。

這種風格,似乎和近年新城控股的發展態勢不太相襯。

據了解,新城控股這家源自江蘇的企業成立於1993年,發展至今,已成為擁有兩家上市公司,業務涵蓋住宅地產和商業地產,目前已經進入中國房地產TOP20行列,發展速度在同量級房企中頗有亮點。

伴隨企業的快速發展,新城集團在業內的曝光率也逐漸提升,拿地、輕資產化、全國布局均頗受關註,集團高級副總裁歐陽捷也以開設微信公眾號、積極輸出專業觀點等方式,提升新城控股的行業關註度。

是刻意保持低調,還是不願過多展現在新城的角色,業界無法猜測。但董事長王振華希望長子在企業中慢慢成長,最終委以重任的心思卻十分明顯。

作為少掌門人,資料顯示,畢業於南京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的王曉松2009年便加入新城控股,並於2010年起任上海公司工程部助理經理,職位並不高,但卻深入一線,能真切體會房地產的運營過程。在工程崗鍛煉了近3年,20132月,借由當時新城總裁呂小平的因私辭任(後擔任董事),王曉松上位,正式擔任新城總裁。

剛上任,王曉松便經歷了新城控股的BA,而這一輪BA2015年落定後,新城集團連發了3起人事變更公告,總經理、財務負責人、監事會監事等職務10位高管出現人事調整,當年12月,王曉松即被聘為公司總經理。

但值得指出,呂小平、歐陽捷、梁誌誠等老將並未離開公司,而是調整至幕後,並有嚴政、郭楠楠、周科傑、唐雲龍、管有冬、杭磊等高管升至臺前,群力“輔佐”少帥。

從這一系列歷程規劃、人事安排,老掌門的用心,可見一斑。

但無奈,對於年輕人來說,似乎夢想更重要。“不忘初心,我會追求自己的夢想,也將體驗不一樣的人生之旅”,從王曉松的言語里,不難看出其決絕與決心。

不少地產同行不禁在朋友圈感嘆:年輕人總應該有點夢想,希望少帥造出自己的一片天。

尷尬的地產富二代

其實,王曉松的選擇,映射的是當前很多家族企業“富二代”的心態。

2015年發布的《中國家族企業傳承報告》中明確顯示,願意接班的二代僅占調查樣本的40%,而有15%的明確表示不願意接班,另有45%的對於接班的態度尚不明確。

超過一半的中國民營企業後代面對接班的問題態度不積極,這或許會成為中國家族企業的巨大問題。

根據同花順數據發現,能夠統計到的1716家民營上市公司中,董事長年齡超過55歲的,達到531家,占民營上市公司總數比的30.94%;董事長年齡超過60歲的民營上市公司,也多達306家。這意味著,未來5年有超過3成的民營上市公司,面臨權力交接。但問題是,富一代的子女們,或許對接班,並不感興趣!

即使有媒體統計,目前在滬深兩市2912家上市公司中由“80後”擔任董事長的已有63家,但他(她)們的積極性真的高嗎?

有資深企業人士就直言,傳統房地產業務發展至今已經趨於成熟,其本身並無太多創新的地方,很多“富二代”年輕人,對老業務很難提起興趣。

而且“創業難、守業更難”,當今的事業環境又比“創一代”時期更為嚴峻複雜,整個行業面臨結構調整、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互聯網時代的沖擊。

“含著金湯勺出生,過著優渥生活的‘二代們’,很少能抗住這樣的無形壓力。而且他們大多從小在外留學,見多識廣,也有自己的想法,很多會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做。”上述人士就直言。

但有公開資料稱,未來5-10年,我國將有300萬家民營企業面臨接班換代的問題,如何解決“後繼無人”的困局?

歐美企業“成立家族信托”的做法在業內備受公認。古根海姆家族、洛克菲勒家族、肯尼迪家族等巨富都運用信托的方式來管理家族財產,通過設定多樣化、個性化的傳承條件,以確保基業長青,子孫後代衣食無憂。他們的子女並沒有參與企業管理,取而代之的是家族信托,但依然能讓企業正常運行。

在國內,王健林與王思聰的“新型父子關系”也值得借鑒。

實際上,王健林在2015年就曾直言,“兒子沒興趣接班。我本身也是很有現代意識的,將來不一定他接班,職業經理人誰好就誰來,只要維持一個強勢董事會就可以。”

不過,王健林拿出了5億元給王思聰做投資,而他投的不少與自己愛好有關的項目(比如電競),回報率都頗值得關註。也可見,雖然目前王思聰擁有“萬達集團董事”的職稱,但他更有名有實的職位是北京普思投資董事長。

李嘉誠“少子”李澤楷,面對家族產業也選擇了“不接班”。但他憑借出售衛星電視積累下的4億美元,成立了盈科數碼,也為人稱道。

從幾位知名度很高的“二代”接班人的情況看,子女“自立門戶”、企業以“董事會”“家族信托”等模式維持運行,是比較能夠被接受的選項。

的確,目前擺在中國家族企業面前的接班人人選無非只有兩種:一種是家族後代,一種是職業經理人。這是一道選擇題,更是一種戰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47

奧巴馬即將離任,為何支持率卻創下新高?

隨著新當選總統特朗普的宣誓就職日期已經剩下不到2個月,現任總統奧巴馬的兩屆8年任期也正式進入倒計時。根據最新的昆尼皮亞克大學(Quinnipiac University)民意調查數據,在奧巴馬把白宮大門的鑰匙交給特朗普的時候,他的民調支持率也達到了自2012年連任總統來的最高點。

這份本周公布的民調顯示,在接受調查的民眾中,有55%的受訪者表示支持奧巴馬,有43%的表示不支持。在2012年昆尼皮亞克大學做同一項調查時,奧巴馬的支持率為53%。

奧巴馬的民調支持率曾在2014年年底降到40%左右,之後開始慢慢回升。

在奧巴馬“是否是一個好總統”的問題上,受訪者的意見雖然存在分歧,但給出肯定答案的人仍然多於否定的。有22%的人認為,奧巴馬是一個“偉大”的總統,有33%的人認為他是一個“好”總統,認為奧巴馬是“不好的總統”和“很糟糕的總統”的受訪者比例分別為23%和22%。

在調查中,有33%的受訪者指出,奧巴馬的政策讓他們在經濟狀況上受到了傷害,有44%的人指出,奧巴馬的政策沒有讓他們的現狀發生任何變化。

這份民意調查針對美國全國50個州和首都哥倫比亞特區的3561名成年受訪者進行。

奧巴馬55%的支持率意味著什麽?

根據蓋勒普民調的統計,自1950年代開始,有4位美國總統在第二任期的時候獲得大約50%左右的支持率,而有3位總統(杜魯門、尼克松和小布什)在離開白宮時的支持率為34.4%~36.5%。

“最受美國人民歡迎的總統之一”的比爾·克林頓在卸任時的支持率超過60%,另外一位深受美國人民歡迎的里根總統在卸任時的支持率超過55%。

“所以,奧巴馬總統的50%左右的支持率類似於‘通過測試及格’,基本及格。”昆尼皮亞克大學教授馬洛伊(Tim Malloy)表示。

雖然50%左右的支持率“不高不低”,但在剛剛經歷了有史以來最讓各界意外的大選之後,在美國全國各地無處不在的邊緣化和多種社會分裂現狀並存的情況下,在包括普通工薪階層、少數族裔和女性都表示“感到孤立”的情況下,民調專家認為,50%左右的支持率已經可以看作是對奧巴馬總統工作的一種肯定。

美國人民共識:社會已經前所未有地分裂了

雖然基本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達成一致,有一點卻是美國人民都能達成共識的觀點:美國社會在最近幾年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分裂狀態。

根據CNN/ORC針對來自全國民眾所做的一項最新民調,有超過85%的人認為,在多項重大問題上,美國社會在過去的幾年中變得日益分裂。

值得指出的是,來自不同黨派的人對此持有驚人的類似觀點:有84%的民主黨人這樣認為,有86%的獨立黨人這樣認為,有85%的共和黨人也這樣認為。

然而,在對美國國家經濟形勢上,民眾的觀點又存在很大差異:有66%的民主黨人認為美國經濟形勢“不錯”或者“非常好”,而有68%的共和黨人認為美國經濟形勢“很糟糕”或者“非常糟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823

可口可樂公司CEO將在明年離任 James Quincey將接任

12月9日消息,據路透報道,可口可樂公司表示首席執行官Muhtar Kent將在明年5月1日離任,屆時將由首席運營官James Quincey繼任。

今年64歲的Kent已經執掌這個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已經9年了,公司表示Kent離任後仍會擔任集團主席。

而繼任者Quincey今年51歲,在1996年加入可口可樂,並於2015年8月成為首席運營官。

據透露,他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時,可口可樂公司最大股東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下了信任票。巴菲特在一份聲明中說,“我了解James而且也很喜歡他,也相信可口可樂公司已經通過選擇對其未來做出了明智的投資。

這一舉措正值可口可樂正在運營擴張其非碳酸飲料業務之時,可口可樂最近在通過銷售其裝瓶業務來降低成本,並加緊努力減少飲料中的糖分,發展健康飲料以減緩銷售壓力。目前可口可樂仍有70%的銷售量來自碳酸飲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23

奧巴馬和普京“懟”到底:離任前將再次對俄進行制裁

任期所剩不多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和俄羅斯總統普京“懟”到底了。有美國官員放風稱,奧巴馬政府計劃在當地時間12月30日針對俄羅斯黑客入侵美國選舉系統的事件,宣布一系列報複性措施。

複雜

有兩位美國官員同時確認了上述消息,他們拒絕透露奧巴馬已經批準的行動,但稱,討論過的報複性措施包括針對性的經濟制裁、起訴、泄露令俄羅斯官員或寡頭尷尬的信息,以及對俄羅斯在美外交官進行限制等。

不過,他們稱,美方遵循的一個原則是,避免任何超越俄羅斯黑客入侵選舉系統的行動,避免冒互聯網沖突升級失控的風險,例如幹擾俄羅斯互聯網信息等。

令奧巴馬如此肝火大動的原因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中央情報局(CIA)以及國家情報辦公室一致認為,在今年11月8日美國總統選舉前,黑客入侵民主黨電子郵件系統並泄露郵件的行動背後主使是俄羅斯政府。

據美國媒體報道,CIA曾向美國參議院提交一份令華盛頓震驚的秘密評估報告。該報告稱俄羅斯黑客入侵民主黨官員的電子郵箱,試圖介入美國大選,且俄方明確想要幫助特朗普贏得大選。“俄羅斯的目的是幫助特朗普勝選,這是情報界得出的評估結果,是大家的共識。”一名熟悉內情的美政府官員稱,且美情報機構已經確認和俄方存在關聯的已知參與者,向“維基解密”網站提供了很多從民主黨人士郵箱中竊取的郵件。

目前尚未有證據公布於眾,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駁斥該說法是“荒謬的”,且有政治動機的。

其實,自美國大選後期以來,美方一直指責俄羅斯黑客入侵民主黨重要郵箱,幹涉美國大選,卻遭到克里姆林宮多次嚴正否認。

本月中旬,奧巴馬誓言要就俄羅斯黑客入侵幹涉美國大選對後者采取行動。他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稱:“我們需要采取行動,我們也將(采取行動)。”奧巴馬同時下令情報機構全面審查今年大選期間發生的網絡襲擊事件,並在他明年1月20日卸任前遞交報告。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洛娃(Maria Zakharova)當地時間12月29日稱,如果奧巴馬政府發起經濟制裁,俄方將進行反擊。

美國智庫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網絡安全專家路易斯(Jim Lewis)說,進一步制裁可能是美國一個有效的工具,對世界上其他國家來說這是個警示。

在奧巴馬8年的任期中碰到不少黑客襲擊事件,過去美國政府官員可能會公開指責發動襲擊的力量,然而如何應對俄羅斯的行動更加複雜,部分原因是因為俄羅斯的網絡能力更加先進,也因為擔心擾亂如敘利亞內戰等其他地緣政治問題。

可能的選擇

有分析稱,奧巴馬可以選擇啟用2015年4月頒布的行政令,該行政令使他有權對那些針對基礎設施或有經濟目的而發起網絡攻擊的外國團體進行制裁。

一名參與討論報複手段的美國政府官員稱,一個選擇可能是“以牙還牙”悄悄泄露美國已經獲得的俄羅斯官員的資料和行為。該官員稱俄羅斯軍方和民用情報機構向“維基解密”提供了資料,並試圖掩蓋蹤跡但並未成功。

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對俄羅斯實施進一步經濟制裁。在過去的2年中,華盛頓已經對俄實施了經濟制裁,但有官員稱現有的制裁措施讓華盛頓有足夠的空間采取新的、更嚴厲的措施。

美國國務院前高級官員哈勒爾(Peter Harrell)稱,全面禁運是不可能的,因為將傷及西歐經濟,美國可以針對被認為參與黑客行動的具體俄羅斯情報官員或軍事部門進行制裁。不過無論奧巴馬政府采取何種行動,都將被陰影籠罩,因為親俄羅斯的特朗普在1月20日正式就職後很可能會尋求取消制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954

即將發表告別演講的奧巴馬在離任前給特朗普連挖了5個坑

當地時間1月10日晚,美國總統奧巴馬選擇將在芝加哥發表告別演說,宣告他8年總統生涯的結束,這也意味著“特朗普時代”將在10天內開啟。

然而,與以往美國新舊政府權力交接前一派祥和的氣氛相比,這次卻火藥味十足。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誓言上臺就要推翻前任從醫保法案到石油開采方面等多項政策,而奧巴馬則在離任之前還在對俄政策、國家安全出入境登記制度等五方面給特朗普政府挖坑。

在1月9日於《科學》雜誌發表的《不可逆轉的清潔能源勢頭》(The irreversible momentum of clean energy)一文中,奧巴馬在警告特朗普不能退出《巴黎協定》之外也不忘吐槽說:“我們政府系統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每位總統都可以規劃自己的政策制度,而當選總統特朗普也將有機會這麽做。”

雙方對俄政策針鋒相對

奧巴馬在離任前最後一次接受ABC電視臺采訪時(1月8日)指出,他勸告特朗普必須信任美國情報部門,並且認為俄羅斯在美國大選中的確試圖幹擾大選進程,並的確幹擾了。

奧巴馬還在節目中勸告特朗普,特朗普政府必須同國會合作來確保把來自俄羅斯的影響能降到最低,並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國會兩黨和政府是在同一條船上,但普京不是”。

2016年底,奧巴馬還趕在離任之前宣布對俄羅斯實行制裁,並驅逐了35名俄羅斯外交官,理由是俄羅斯涉嫌通過網絡襲擊幹預美國總統大選進程。奧巴馬希望以此舉激發俄羅斯的反制措施,並令特朗普在上臺後無法短時間內對俄政策松動。

不過這抵擋不了對俄羅斯總統普京一直長情的特朗普。早在2013年,特朗普就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詢問廣大網友:“你們覺得普京會光臨11月在莫斯科舉行的環球小姐競選現場嗎?如果去的話,他能成為我新的最好的朋友嗎?”

在奧巴馬有意為特朗普改善美俄關系增加難度後,特朗普在推文上意有所指的回應道:“是時候去做其他更偉大的事情了。”

隨後,在普京做出將“保留權利,先不驅逐美國外交官”的決定後,特朗普在推特上第一時間為普京點贊,稱普京“非常聰明”。

1月7日,在特朗普團隊首次承認俄黑客曾經幹擾美大選之後,特朗普則再發推文表示:“當我成為總統,俄羅斯將比現在更加尊敬我們,兩國還有可能一道解決全球許多困難問題。”

特朗普還稱:“與俄羅斯持良好關系是件好事,只有愚蠢的人才會認為這是件壞事。”

民主黨人保衛醫保法案

特朗普的競選內容之一即當選後將廢除奧巴馬推行的醫保法案。候任副總統彭斯表示,廢除該法案是新政府的優先任務。

不過民主黨人正在為特朗普設置難度:在奧巴馬任期的最後數月里,民主黨全力推動醫保法案,並希望該醫保能夠覆蓋到足夠多的人群,這樣對於共和黨來說,廢除該醫保法案就將面臨巨大阻力。

不過以目前的情勢看,為了撤銷該醫改法案,一些美國國會成員甚至不惜付出令美國財政赤字激增至1萬億美元以上的代價,而共和黨已經控制了整個國會。

公布於1月4日的2017年預算決議顯示,美國國會中一些最保守的成員準備投票支持一項預算決議,而這項決議有可能會使赤字在2020年激增至1萬億美元以上、公共債務到2026年增加至29.1萬億美元以上。對此預算的投票有望在本周舉行,一旦通過了這份預算決議,奧巴馬醫改法案的部分內容將被廢除。

關閉塔那摩監獄並關閉國家安全出入境系統

關塔那摩監獄在美國遭受“9•11”襲擊之後由小布什政府批準設立,由於虐囚事件經常發生而成為美國在國際社會上的一大汙點。

8年前奧巴馬在競選期間便承諾要關閉關塔那摩監獄,不過在他任期尾聲,關塔那摩仍有55名在押人員。在離任之前,奧巴馬一口氣打算轉移其中的22人到意大利、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其他國家,目前第一批4名也門籍囚犯已經被轉移至沙特阿拉伯。奧巴馬此舉意在敦促美國盡早徹底地關閉關塔那摩監獄。

不過如果翻閱美國國會已經通過的2017財年國防預算就可發現,國會仍將關塔那摩監獄的運行花費計算在內,而共和黨全部控制的國會也不支持關閉這座監獄。特朗普更是持徹底的反對態度,並在推文中稱這些關塔那摩監獄在押人員都極度危險。

在此前的選戰活動中,特朗普說,他不僅不想關掉該監獄,而且還想把更多人送進去,直到把監獄裝滿。

特朗普的擔憂有一定道理:此前有美方官員估計,30%獲釋的關塔那摩監獄囚犯可能會返回戰場。

2016年12月22日,奧巴馬還宣布正式廢除美國遭受“9•11”襲擊後小布什政府批準設立的另外一項政策:國家安全出入境登記系統(NSEERS)。這一系統是用以跟蹤試圖進入美國的一些族裔男性的,奧巴馬政府在2011年之後已經暫停了該系統,不過此次奧巴馬索性廢除該項系統,讓特朗普用都沒辦法用。特朗普此前在選戰中曾表示,他要加大對於申請來美的某些族裔的審查力度。

無限期終止部分石油鉆井活動

針對特朗普有可能在破壞《巴黎協定》和減排方面的企圖,奧巴馬在12月推出了油氣開采禁令,下令無限期終止在北極和大西洋的一部分石油鉆井活動,同時還在美國西部興建了兩個保護區,而上述任何一項都需要特朗普政府通過正常且冗長的司法程序才能推翻。

關於能源,奧巴馬還特地在《自然》上撰文呼籲,美國清潔能源的勢頭不可逆轉,如果放棄解決氣候變暖問題,全球在本世紀末將升溫4攝氏度以上,導致全球經濟每年損失約4%,其中美國將每年損失3400億至6900億美元。

特朗普目前還未對於奧巴馬的上述行動有直接呼應,不過此前特朗普在環保團隊方面的提名幾乎都是氣候變化的懷疑論者,其中他所提名的環保部部長溥儀特(Scott Pruitt)就長期是環保部政策的激烈批評者,並非常支持放寬對於石油行業的開采限制,更不要提目前的侯任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本身就是美孚公司的前CEO了:他對於對北極的石油開采行動持贊成態度。而奧巴馬政府中歷任國務卿都強烈支持應對氣候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74

美駐華大使離任前提醒特朗普:TPP對美國最重要

11月的美國大選,當屏幕上的計票數字越來越確定特朗普即將當選下任美國總統時,正在大使館內舉行活動慶祝美國選舉日的美國駐華大使博卡斯(Max Baucus)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不自然。

“這就是民主,這就是民主。”博卡斯來回囔囔著。不過,令他更沒有意料到的是,當選總統特朗普竟然要求所有奧巴馬政府任期內“政治任命”類大使需在1月20日前離職,而且不循舊例,一點過渡期都不給。

美國駐華大使博卡斯(Max Baucus)

在走遍中國近三年之後,博卡斯將於1月16日離開中國,並於1月20日完成他作為美國駐中國大使的任期。在此之前,博卡斯已經同包括中國外交界、駐華美國企業及各界相關人士進行了長達近一個月的告別,氣氛熱烈又有些傷感:雖然來時自稱不是個中國專家,去時卻一步三回頭,說“無論我做什麽,我一定會再回來的。”

或許由於敏感,博卡斯沒有選擇在臨別之際接受任何中文媒體的采訪。不過他在啟程之際卻同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連線,言語間相當坦誠直率,在他的臨別贈言中最重要的兩點是:第一,解決美國投資者在華市場準入問題,否則美方需要尋找對等措施,第二,在擔任大使期間,沒有什麽比《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對美國的長期戰略利益而言更重要,特朗普政府應當回到談判桌前。

走遍中國各地

在擔任中國大使之前,博卡斯是資深蒙大拿州參議員,在蒙大拿、華盛頓和公共部門服務了四十多年,是美國總統奧巴馬樂於結交的民主黨黨內大佬,當駐華大使的職位出現空缺後,在聽證會上坦言“我不是真正中國專家”的博卡斯隨後赴北京走馬上任了,他還向中國國家領導人許下了個人承諾——任期內將訪問中國的每個省份。

2016年10月20日至21日,美國大選日到來之前,在江西南昌滕王閣,博卡斯完成了到訪中國所有省份的目標。

博卡斯與江西師範大學學生在食堂里合照

此前,博卡斯到過東北長白山附近的林地,也去過雲南的虎跳峽,在山東曲阜期間,博卡斯還去孔子墓前獻了花。在杭州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盡管日程非常繁忙,博卡斯還是抽時間去參觀了西湖。

在中國旅行、訪問,博卡斯的許多行程都和吃有關:在寧夏吃一頓烤羊肉、在山西做了切面、在西安享用一頓開齋晚宴。

博卡斯認為,在他的整個中國之旅中,除了被中國的多樣性和美麗所震撼之外,他還觀察到美國人與中國人是多麽相似:兩國人都希望能有好工作、學校、醫療保健以及清潔的環境。他不止一次在許多場合這樣說到。

博卡斯認為,聯結中美的東西遠比分開兩國的東西要多得多,而中美雙邊包括領導人、商人、學生和遊客間的持續交往,才能建立關系和理解,處理好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

也正是抱著此種信念,在駐華期間,博卡斯確實為中國公民帶來了旅行便利,大力推動了十年簽證協議的簽署。

公允地說,美國給予中國公民10年簽證具有十分正向的溢出效應。一位歐洲駐華使館的工作人員就曾經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美國都給予中國10年簽證後,該國新上任大使感極為震動,感覺其體系內對中國的認知過於陳舊,並開始積極推動該國對華多年簽證。

中美關系一路顛簸

在特朗普勝選後,博卡斯開始準備他的告別之旅。他最先正式拜別的是中國外交部。

2016年12月20日,中國外交部外長王毅會見了即將離任的博卡斯,充分肯定博卡斯任駐華大使近3年來為中美關系發展所作的積極努力,希望其離任後繼續關心和支持兩國關系。

王毅強調,中美關系保持健康穩定發展,對兩國和世界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主席同奧巴馬總統近年通過“莊園會晤”、“瀛臺夜話”、“白宮秋敘”、“西湖長談”等會晤,在戰略層面指引中美關系取得重要進展。

“瀛臺夜話”—— 2014年11月11日,習近平同奧巴馬在中南海會晤

王毅指出,當然,中美之間還存在一些矛盾,也會出現新的問題,但兩國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中美雙方應聚焦合作、管控分歧,確保中美關系平穩過渡並沿著正確方向向前發展。

隨後,博卡斯又進行了一系列公開和私下的告別活動,還頗為周全的在網上同網友們告別,並對未來中美關系表示“積極樂觀”:“中美都需要彼此。”

“我們沒有任何選擇,必須互相合作,這一點日益明顯。”他表示,“雖然一路上可能會有顛簸,這在雙方關系中總是難免,但我們會把問題解決—因為這個關系太重要了。”

沒有什麽比TPP更重要

如果說面對中國國內受眾時博卡斯仍維持客氣,不一一點明地話,在臨別之際接受美國媒體連線采訪時,博卡斯就有些一吐為快了。

一直以來,博卡斯對於中美之間的市場準入問題觀點鮮明。此前在杭州二十國集團峰會前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博卡斯表示,當媒體討論“保護主義”時,它通常指的是對一國進入另一國的商品征收的關稅。然而,對媒體公司或金融和法律服務提供者參與到一國的市場設置的壁壘也是一種保護主義,因為阻礙了人們進入市場的機會,從而剝奪了公司的收入。有關使用本地產品或強制性技術轉移的規定也可以有同樣的效果。

博卡斯表示,中國領導人一再表示希望實現經濟改革,我仍然認為雙邊投資協定(BIT)將為支持這一經濟改革提供一個重要的平臺。我還認為它將為中國市場中的美國企業整平賽場,為美國市場中的中國投資者提供條約級別的保證。

此次他亦表示,如美方一直得不到想要的中國市場準入,美國就要做些事情了,因為不能一直都如此了。

“我的意思是做一些對等的行動。”博卡斯表示:“一些特定的,或者非常大的對等行動來取得中方的註意力。我們在以前做過、也成功了。”

與此同時,博卡斯是TPP的公開支持者。面對目前特朗普打算放棄TPP的態度,博卡斯坦言:“沒能通過TPP,這發出了一個巨大信號。美國(在貿易上)倒退了。”

“這將創造一個巨大的真空地帶。中國將開始用自己的貿易協議來填補這一真空,並對這一區域的其他國家造成壓力,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問題。”博卡斯表示,“我非常希望特朗普政府能夠重新考慮並尋找一個方式來解決,不一定非得是個一摸一樣的TPP,但是可以回到談判桌前,並對中國表示,如果你想加入,我們可以找個方式,你也可以加入。”

“這是非常重要的,自從我擔任大使以來,沒有什麽比這更關鍵,更關乎我們的長期戰略利益了。”博卡斯表示。

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政府是否將出現態度轉變:特朗普提名的美國國務卿、前埃克森美孚CEO雷克斯·蒂勒森還公開和特朗普的言論唱反調,聲稱不反對TPP。不過他表示,和特朗普一樣擔心貿易對美國勞動者有影響。此前特朗普公布的“百日新政”計劃就包括退出TPP。

新大使何時到任?

此前特朗普曾在2016年12月7日宣布,將提名艾奧瓦州(Iowa)州長特里·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擔任新一任駐華大使。

任命這樣一位來自人口稀疏的農業州的州長,似乎非同尋常。不過,布蘭斯塔德同中國國家領導人有著長達30年的關系來往。

特里·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

從1983-1999年以及從2011年至今,布蘭斯塔德擔任過六任艾奧瓦州州長,並以州長身份六次率貿易代表團訪問中國。在訪問期間,他曾與多位省長和地方官員會晤,介紹宣傳艾奧瓦州的農業成就。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亞洲事務高級顧問邦妮·格拉澤(Bonnie Glaser)表示:“美國需要有一個可靠和直接的(同中國領導人的)溝通渠道”。

她說,“布蘭斯塔德自1985年以來與中國高層時有見面,有私人關系,這可能非常有益。”

布蘭斯塔德則在推特上表示,“我不勝榮幸地接受擔任駐中國大使,但我的心永遠不會遠離艾奧瓦”。

不過,布蘭斯塔德不可能立即走馬上任:在特朗普新政府宣誓就職後,布蘭斯塔德的就任聽證會最快也得排到2月底,而通常對於大使候選人的審查程序將持續42天。

至於博卡斯,他表示,未來將要去私營部門任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428

獨家丨太保集團董事長高國富將離任 國盛集團董事長孔慶偉接棒

4月10日,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今日上海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在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太保”)召開的幹部會議上宣布,現任中國太保黨委書記、董事長高國富將被調離,而國盛集團董事長孔慶偉將接任中國太保黨委書記一職。通常情況下,經過董事會程序後,孔慶偉將成為中國太保新一任的董事長。

關於高國富的去向,據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很可能將被調任浦發銀行擔任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職。

(高國富)

資料顯示,高國富1956年6月出生,如此計算,其去年6月已滿60歲,並於2006年9月接任王國良擔任中國太保董事長。

在履職中國太保之前,高國富曾任共青團上海市委副書記,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開發(控股)公司總經理,上海萬國證券公司代總裁,上海久事公司副總經理,上海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如今已改制為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城投”)總經理等職務。

由於高國富積累的豐富經驗以及本地資源,不少業內人士對其掌舵的太保集團寄予了厚望。

在高國富任內,中國太保完成了兩件大事,即上市和轉型。

高國富擔任中國太保董事長的第二年,即2007年12月,中國太保即成功登陸A股市場,2009年12月登陸港股市場,並於2012年完成4.62億股的H股配售。

2011年,中國太保正式開啟“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轉型之路,在保險業內屬於轉型開始較早的保險公司。

轉型之後,中國太保的新業務價值持續增長。財務數據顯示,中國太保的新業務價值從2011年的67.14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190.4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3.2%,業務結構得到改善。截至2016年末,中國太保集團總資產首次跨過萬億的臺階,達到1.02萬億元。

不過也要看到,中國太保的產險業務在2014年出現承保虧損,高國富曾形容這為“不合格的答卷”,並表示抱歉。這兩年太保產險雖努力將總體的綜合成本率控制在了100%以內,然而2016年非車險業務的綜合成本率依然超過了100%,呈現承保虧損局面。

“中規中矩”是這幾年中國太保留給外界最主要的印象。在同業一些公司走向金融集團方向的時候,中國太保秉持著專註保險主業的發展方向。隨著對同為上海金融企業——長江養老和安信農險的入主,再加上太保安聯健康險和太保養老投資兩家子公司的成立,中國太保逐漸形成了保險“全牌照”的格局。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太保上屆董事會三年任期於2016年7月左右屆滿。而在2016年半年報中,中國太保表示,鑒於相關董事候選人及監事候選人的提名工作尚未結束,第七屆董事會、監事會需延期換屆選舉,董事會專門委員會和高級管理人員的任期亦相應順延。而在今年2月20日,高國富剛剛被提名為新一屆董事會的執行董事候選人。

“接棒”出任中國太保黨委書記的孔慶偉,現任職務為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值得註意的是,孔慶偉在2016年8月剛剛履新國盛集團,如今尚未滿一年又被調任至中國太保集團。

(孔慶偉)

資料顯示,孔慶偉1960年6月出生,現年57歲,其履歷同樣豐富,曾任上海外灘房屋置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海久事置換總部總經理,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黨委副書記、常務副主任,上海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上海閔虹(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上海世博土地儲備中心主任、黨委副書記,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上海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上海市金融工委書記。

從公開信息的時間線來看,2006年當高國富從上海城投調任中國太保黨委書記時,接任其在上海城投職位的很可能就是孔慶偉。

根據媒體報道,孔慶偉曾經的同事對他的評價是“喜歡創新”、“有遠見”。在孔慶偉的帶領下,中國太保將承襲現在的風格還是做出新一輪的變革,還將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873

刑事檢控專員離任

刑事檢控專員楊家雄資深大律師會過檔高院是幾個月前就傳出的消息, 由首長第6級的刑事檢控專員地位, 升至首長第8級的高院法官, 不是金錢的分別那麼簡單, 而是地位的提升。早幾天明報專訪前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 李官慨歎人才難覓, 高院法官的收入, 遠不及私人執業的資深大律師, 如果沒有奉獻司法的心, 根本就難以吸引私人執業經驗豐富的人才。

明報報導其中一段這樣講:

52歲的楊家雄為資深大律師,曾任大律師公會副主席,出任刑事檢控專員前乃私人執業,擅長處理商業刑事案及與證券有關的案件,2013年9月起接任薛偉成出任刑事檢控專員,無獨有偶,本身是資深大律師的薛偉成離任律政司後亦加入司法機構,現為主要審理刑事案件的高院法官。

用「無獨有偶」來形容楊家雄繼薛偉成(Zervos)成為高院法官, 這形容詞極不正確, 因為香港的刑事檢控專員在職中途或任滿申請成為高院法官, 幾乎可以講是一種傳統, 久遠的不講, 讓我們看下回歸前後這幾十年的情況, 下列9個刑事檢控專員的去向。
  1. 杜輝 Joseph Duffy QC(1984-1986)
  2. 范達理 James Findlay QC(1986-1989)
  3. 鄧建德 Anthony Duckett QC(署理,1989-1990)
  4. 胡俊康 John Wood(1990-1994)
  5. 阮雲道 Peter Nguyen QC(1994-1997)
  6. 江樂士 Ian Grenville Cross SC(1997-2009)
  7. 麥偉德 Ian McWalters SC(2009-2011)
  8. 薛偉成 Kevin Zervos SC(2011-2013
  9. 楊家雄 Keith Yeung Kar-hung SC(2013-2017)
在Duffy之前的刑事檢控專員Max Lucas QC, 我印象中好像是在任內心臟病發死亡的, 所以我由Duffy講起。上面列出9個刑事檢控專員, 只有3個沒有被委任為高院法官, 分別為3.Duckett, 4.Wood及6.Cross。Duckett並非正庒的刑事檢控專員, 當年英國幫和澳紐幫都不喜歡他, (本地幫毫無勢力), 所以Duckett上不到位(後來返回澳洲做官), 加上當年正值「律政風暴」爆發(我以前也寫過幾篇), 所以找了John Wood這外援來。Wood原本是英國刑事檢控部門專管詐騙案的(Fraud Office), 來到香港上任之後, 才發覺他的強項只是飲飲食食, 刑事檢控科的女性檢控官冠以「鹹、水、蛇」的花名, 即鹹濕、水皮、蛇王。我沒有被鹹濕過, 當然不能現身說法, 此君料子確實有限, 所以約滿就送走了。Cross為何當不上高院法官, 那就有勞記者去訪問他, 反正他時常在報章發表檢控的看法。可見, 刑事檢控專員過檔高院是一種傳統, 而並非明報所講「無獨有偶」。而且高院法官退休年歲比公務員長, 法官50歲以後年資是雙倍計算的, 這也是一種誘因。

同一報道, 東方日報的焦點有所不同:

【本報訊】港府就律政司刑事檢控專員一職展開公開招聘,現職律政司人員也有權申請,有報道更指律政司傾向由內部晉升,考慮人選包括現有三名副刑事檢控專員梁卓然、譚耀豪及許紹鼎,其中梁卓然在部分佔中案件擔任主控官。不過,「廿三萬監察」發言人王國興擔心,由內部人員升任刑檢專員,或會延續過去多年的拖延檢控作風,由司外法律界人士接手反而沒有包袱。

東方指摘「袁國強 楊家雄未找數 律政司聘刑檢專員執爛攤」。這明顯是建制派的論調, 把延誤既歸究於袁國強和楊家雄是戴耀廷的同班同學, 也歸究於刑事檢控科存在「黃絲」的律師。這種指控隨便怎樣講都可以, 我又無需為他們爭辯, 否則又變成沒完沒了的辯論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189

證監韋奕禮 突提早離任 暗示未獲挽留 事出倉卒惹猜測

1 : GS(14)@2010-12-09 22:30:28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b-401948?category=m
證監韋奕禮 突提早離任







暗示未獲挽留 事出倉卒惹猜測


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Martin Wheatley)昨突然公布,在明年9月任期屆滿前,以「欲與家庭返回英國生活」的個人理由,提前3個月離任,為在證監會的6年工作劃上句號。
前COO離職 空缺未補
韋奕禮的突然宣布提前離任,引來外界揣測在他領導下的證監會,在雷曼迷債事件後的調查及和解方案,與政府財金官員及金管局之間的分歧,亦有傳他不滿在高層任命上受掣肘,感意興闌珊而提前引退(詳見另文——「迷債一役 與政府不咬弦」)。
外界亦關注證監會前營運總裁(COO)簡俊傑(Paul Kennedy)今年初離職後,仍有一個執行董事未填補,加上韋奕禮提前離任,其繼任安排及高層管理架構的大執位情況。
韋奕禮昨日傍晚會見傳媒時,亦不諱言是在昨日才通知政府官員提前離任的決定,並暗示政府方面未有提出挽留,「他們知道我是主意很強、決斷很強的人。」被問及政府有否提出挽留時,他如此回應。
早3個月走 6年工作完結
對於提前離任的安排,他透露是根據合約中可提前6個月通知離職的條文,在6個月後(即明年6月8日)正式離開證監會。但他一再強調決定離職是個人決定,希望與家庭重返英國生活,他與港交所(00388)或政府官員的合作關係良好,亦不感到政府方面對他有壓力。
至於為何不待完成合約,而急於提前3個月離職時,韋奕禮未有正面回應,只重申在6個月後便任職證監會滿6年,認為是適當時間離開,韋奕禮於2005年6月加入證監會出任執行董事。
全球招聘 張灼華有機
至於繼任人選的安排,韋奕禮相信政府會按既定程序進行公開招聘,他並認為繼任人須具有誠信及足夠能力,但未有回應證監會內部是否有適當人選。政府發言人接受查詢時表示,政府已展開籌備工作,將就證監會行政總裁職位作公開的國際招聘。
除韋奕禮外,證監會現有4名執行董事中,以兼任副行政總裁的張灼華最為資深,有估計她有機會接任行政總裁。張灼華在2001年已獲擢升為執行董事,現主管政策、中國事務及投資產品部。
但曾任港交所董事的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直言,如張灼華任行政總裁,他會感到意外。「我不敢肯定她是否有足夠專業知識出任這要職……她過去的主要工作是互惠基金審批。」
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詹培忠認為,無論誰人接任證監會行政總裁,均應兼顧本地證券界與外資各方利益、推動金融市場發展,以及加強與內地連繫。
撰文:劉德斌
2 : 龍生(798)@2010-12-10 02:25:49

哎, 好可惜...好可惜...
唔係我崇洋, 但有些工作, 真的只可找鬼佬來做...
中國人真的做不來...
3 : GS(14)@2010-12-10 10:47:37

中國人太顧人情,有D醜野一定要他做
4 : GS(14)@2010-12-10 12:40:4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1209/News/ea_eaa1.htm

證監打虎英雄「劈炮」
  2010年12月9日

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沒有正面回應港府有否挽留他,只說大家都知道他是個有強烈原則的人。「只要我做了決定,這就是一個決定。」(郭慶輝攝)





【明報專訊】近年頻頻「打老虎」,嚴懲金融界不法分子的證監會,其掌舵人行政總裁韋奕禮,突然宣告提早掛冠而去。原定明年9月約滿的韋奕禮昨日宣布提前3個月,在明年6月離職,為6年的證監會工作畫上句號。他強調提早離場只是想回英國老家陪伴家人,非關政府壓力,亦非因另有高就。

不過,有接近港府消息人士稱,韋奕禮並非突然請辭,相信他已有「後路」安排。證監會以往常被人評為無牙老虎,但自從韋奕禮05年加入證監會後,作風顯著轉變,無畏大財團大銀行,從雷曼迷債及電盈(0008)私有化事件中可見一斑(詳見B2)。正因為這種強悍作風,不少利益團體早已向港府「打小報告」,為韋奕禮提早離職埋下伏線。

提早3個月掛冠 傳已有「後路」

不過,港府昨晚發表聲明,認為「韋奕禮的離開是證監會的損失」。署理財政司長陳家強表示,尊重韋奕禮的決定。行政長官曾蔭權感謝韋奕禮帶領證監會平穩渡過金融危機。行政會議成員兼港交所(0388)主席夏佳理表示,多謝韋奕禮對本港金融市場發展的多年貢獻。

屢打大老虎的韋奕禮,突然宣布離職,格外惹人關注;被問及是否因覑雷曼迷債事件,或是政府壓力下而被迫告退?韋奕禮說離職是想回英國老家,亦覺在證監會工作6年已足夠,非關其他原因或揣測。「這是個困難的決定」韋奕禮昨天傍晚在中環證監會總部會見記者時說。韋奕禮表示,昨日始將離職決定知會港府及證監會董事局。問到港府有否挽留?韋奕禮沒有正面回應,只說大家都知道他是個有強烈原則的人。「只要我做了決定,這就是一個決定。」

強調與政府合作良好

迷債事件後,外界早已盛傳韋奕禮意興闌珊,因證監會與港府及銀行界意見分歧。有傳英國金融管理局及倫敦交易所,曾向韋奕禮「招手」,但被問到是否已有新職在手?韋奕禮斬釘截鐵地說:「沒有」。證監會屬公營機構,高層離職要1年「過冷河」,但假如轉職的地方與原來受聘機構沒有利益關係,或可獲酌情考慮。

韋奕禮05年6月加入證監會,回顧這些年來的工作,他說金融海嘯及雷曼事件,是他任內最大挑戰,幸而能把危機應付過去。他不認為政府對證監會的工作干預太多,「我們與政府合作良好,在很多事情上,都得到主席(證監會主席方正)及政府支持。」

韋奕禮說會配合港府物色新的總裁接班人,並相信港府會找到適合人選。他說繼任人要具備3個條件,「有誠信、專業、有監管理念」,但不認為證監會會因覑他一個人的離開而改變,證監會的監管方針會始終如一。

(明報記者姜靜嫻報道)
5 : GS(14)@2010-12-10 12:41:30

少裙帶關係 韋奕禮屢辦大案
議員股民冀證監 續由外籍專才領軍
  2010年12月9日

【明報專訊】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在任期間,建立「打大虎」形象,屢辦大案,先後介入電訊盈科私有化涉嫌種票案、把披露虛假資料的洪良國際集資額,退還給股民、調查中信泰富槓桿買賣等。有立法會議員及小股民認為,韋奕禮勇於調查大財團,與其外籍身分、與本土沒有利益,較少裙帶關係有關。若由外籍人士繼任證監會,會較少人事包袱,易於獨立執法精神。


對於韋奕禮突然離職,金融界立法會議員詹培忠稱讚他表現出色,雖然人工略貴,但也表現稱職。根據證監會年報,韋奕禮在2009及2010年的年薪,分別是822.4萬及909萬元。曾經在電盈私有化事件中,協助調查的金利豐證券,負責人朱李月華也稱讚韋奕禮表現稱職,「他們表現沒有過火,協助調查也是照規矩處理。」她直言不捨得韋奕禮提早離職。

詹培忠讚表現出色

負責立法會雷曼迷債調查小組的湯家驊,擔心未能於韋奕禮任期內完成調查,「一位新的行政總裁未必知道事件來龍去脈,未必方便雷曼調查。」他稱若韋奕禮另有高就而提早離職,並非盡責表現。

對於繼任人選,湯家驊表示獨立性格很重要,他記得上一任的證監會行政總裁沈聯濤曾說過,「他形容自己是全香港最孤獨的人,很少跟其他公司的人員食飯。」湯家驊認同此心態,因為從事商界的人,左右逢源,但為了要顯示獨立的執法工作,就要減少應酬。他期望在全球招聘繼任人,外籍人士也是考慮人選。雷曼迷債事主之一陳先生,支持由外籍人士擔任證監會行政總裁工作,「外籍人士在香港,沒有太多包袱,較香港人更勝任。」對是否由外籍人士繼任,詹培忠沒有太大取向,他認為各有優勝,外籍人士帶來國際經驗,但要花時間熟習香港環境。

介入電盈私有化 贏盡喝采

韋奕禮在任6年,最令公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工作,相信是2009年2月介入電訊盈科私有化,證監會在法庭反對批准電盈私有化,提出證據指有人種票操控投票結果,涉及富通數百位保險經紀,連盈拓副主席袁天凡也有分參與,法庭最終不批准電盈私有化,贏得一批電盈小股東喝采。

今年上市的洪良國際,也被證監會叫停,指招股文件涉嫌披露虛假資料,誇大公司財政狀。證監會將洪良上市籌集的資金,歸還給新股投資者。而摩根士丹利亞洲前董事總經理杜軍內幕交易案,杜被法庭裁定罪成,判監7年及罰款2332萬元,是同類案件中判刑最高。

(明報記者陳健佳報道)
6 : GS(14)@2010-12-10 12:41:56

電盈小股東:香港人的損失
  2010年12月9日

【明報專訊】問公眾對證監會的工作表現,很多人會說:證監會介入電盈私有化。證監會人員於電盈私有化投票當日,在現場帶走投票箱調查一幕,仍然是電盈小股東津津樂道的事情。

迷債代表:落力幫助爭取 開罪銀行

小股東譚小姐形容韋奕禮是「香港的良心」,「他有正義感,不畏強權,沒有為退休而舖路,相信他受了不少壓力。」對他提早離職感到可惜。

證監會也有參與雷曼迷債協調方案,雖然有事主不滿證監會未全力爭取百分百回購,持續在證監會外抗議。但迷債代表之一陳先生相信,韋奕禮有盡全力,「我聽到不少議員說,韋奕禮積極幫事主爭取,開罪不少銀行,一年後如果沒有銀行招聘他,便證明他真的開罪人家。」

陳先生指雷曼事件中,證券行要百分百回購迷債,但銀行只是原價六、七成回購。他相信韋奕禮也落力爭取,但礙於外界壓力,無法達成目標,意興闌珊下選擇離開。

不過,也有小股民指證監會有很多改善空間。投資電盈及亞洲果業的陳仲翔稱,韋奕禮在電盈案表現出色,但亞洲果業股事件,證監會跟進較緩慢,以介紹形式上市,將股份1拆10,令股價出現異動,不少股民投訴監管不足。
7 : GS(14)@2010-12-17 17:08:07

2010-12-13 HJ
證監舵手 應找洋人   

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上周宣布提早離任,陳焱綜合各媒體報道,發現財金市場最熱烈討論的話題有三個:①離職原因;②任內表現;③接任人選。對於第一個問題,陳焱沒有任何小道消息,沒得搭訕;至於第二點,陳焱會說韋奕禮七分功三分過──功大於過;至於第三個問題,現在媒體的討論焦點一如《葉問二》結局前的高潮:華洋大戰,誰勝誰負?

韋奕禮宣布提早三個月離職,明年6 月便離任。媒體報道的小道消息:韋奕禮是為了兩名女兒明年9 月回到英國升學,舉家回國定居,故提早三個月掛冠……這說法嘛……就如本報所說: 「惟這似乎未能解釋為何不完成任期」!

不要忘記,韋奕禮本身是英國人,在英國居住多年,這些背景都與「要打點女兒回英入學故提早離任」的說法格格不入。

試想想,若果你的香港人朋友移居加拿大五、六年,在當地重要機構身居要職,又想安排子女回港讀書,你會否建議他提早離任配合子女入學? 當然, never saynever,陳焱不會一刀切的說不,但相信一般人的第一個反應,是提出其他可行方法,以助朋友兼顧工作與家庭!

陳焱覺得,今次事件可圓其說的原因只有一個:韋奕禮另獲高就,對方有充分的理據令韋奕禮必須提早離任蟬過別枝;否則,韋奕禮今次一定是擺出姿態藉此宣洩不滿。當然,他個人的不滿情緒,公眾未必一定要討論,但若這位證監舵手意興闌珊的原因,其實與香港金融市場發展有關,這,公眾便應關注。

對於接任人方面,陳焱並非葉問的擁戴者,支持由洋人接手這燙手山芋。

看到坊間部分評論員呼籲要由華人、或者能與北京順利溝通的人接任,但陳焱並不支持,尤其看完本報報道——有傳他對雷曼迷債主要銷售行中銀香港(2388)窮追猛打,引起某些人不滿,導致他意興闌珊——這就更反對起用華人任舵手。

香港的財金市場與內地息息相關,監管對象往往涉及內地企業,當中不乏大型企業及國企等,監管者與被監管的對象愈稔熟,反而可能更不方便。老實說,證監會的工作是保障香港的股民,聘請任何高層都應以此作最高原則,陳焱覺得打出的關係牌及人情牌等等說法,反而應統統革掉。

身為香港人,大家經過梁展文事件後,更應有所體會。

http://hk.myblog.yahoo.com/chanfire3

陳焱
8 : 龍生(798)@2010-12-18 00:02:11

陳炎說了我心中個句出來, 好!!
9 : GS(14)@2010-12-19 21:51:45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0715

傳得罪中資 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突被提早離職

最近發生的兩宗事件,卻令人聯想到香港的監管防線是否受到挫折而削弱;
第一宗,是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突然宣布提早離職,市場上流傳各種揣測,包括指韋奕禮因為開罪了中資機構而「受壓」下台;
第二宗,是港交所在上周宣布,從上周三開始,在本港掛牌的內地企業可以按中國會計及審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毋須再跟隨香港或國際會計常規;這項決定,在本港媒體沒有引起太大反響,但外國財經媒體則群起而攻,力陳「一國一制」的趨勢會打擊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而港交所更把審核、提名及認可內地會計師的責任,全部交由內地監管機構負責,然而,大陸企業赴其他國家的交易所上市,它們的核數師仍要接受當地機構監管;換句話說,香港平白把部分監管權力送給了中國政府。這項新安排影響有多大,港交所理應公開作更詳細解釋。金融業是香港少數能夠領先中國內地並足以為內地師的一個重要範疇,其中香港能緊隨國際潮流、應用國際標準的特點,更是內地在短期內學不來、也不容易學的地方,如果香港自願放棄優勢,就等於棄守高水準的金融市場標準,長遠來說對香港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信報
10 : GS(14)@2010-12-20 22:55:45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0376
“打虎者”韦奕礼离场
11 : GS(14)@2011-01-08 13:12:0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847154

傳韋奕禮返英管小企
2011年01月08日

【本報訊】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將於今年 6月離任的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成為英國新設的消費者保障及巿場管理局( CPMA)主管候選人之一。
主力保障消費者

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 FSA)原本是同時監管銀行及證券業的單一監管機構,但金融海嘯後當局認為要檢討,英國政府早前公佈監管體系改革方案,將於 2012年底前分拆 FSA,其銀行、保險業及大型經紀行的監管職能,將由新成立的審慎監管局( PRA)取代,該局最終會歸屬於央行英倫銀行管理。
FSA監管小型機構及消費者保障職能,則移交 CPMA。整個新架構將於 4月開始組成,明年正式運作。
韋奕禮 2005年來港加盟證監會前,是倫敦證券交易所副行政總裁,當年被視為倫交所行政總裁人選之一。他在證監會任期原本到今年 9月底才屆滿,但上月突然宣佈提早於 6月離職,當時他強調是因私人理由提前離職返英國。
報道指出, FSA正考慮 CPMA主管人選,未來數周將有定案;萊斯銀行風險管理部前主管 Carol Sergeant及公平貿易辦公室主管 John Fingleton均在名單內,但獲選中機會不高。
12 : GS(14)@2011-01-08 15:39:13

韋奕禮離任後 傳任英消費者機構主管
  2011年1月8日

【明報專訊】宣告今年6月離任的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盛傳是英國消費者保障及巿場管理局(CPMA)主管候選人之一,市場注視韋奕禮離任後的「過冷河」安排。現時所有公營機構的高管人士,一般要遵守1年「冷河期」,但由於韋奕禮的聘用合約在08年簽訂,當時政府尚未嚴格執行1年要求,是以韋奕禮的「冷河期」,原來只得半年。

對於韋奕禮的離任後安排,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說:「按現行聘任條款,證監會行政總裁於合約終止後6個月內,在香港受僱須先得到證監會同意。」至於現行所有公營機構,是否一律要遵守1年「冷河期」,發言人稱:「在不同時期所簽訂的合約,其管制期有所不同。新合約的管制期是12個月。」

轉任海外監管機構 過冷河期可縮短

換言之,下任證監會行政總裁,其離職後的「冷河期」,應要跟隨大勢受1年限制。不過,有接近監管機構人士稱,「冷河期」旨在防止利益衝突,以證監會行政總裁為例,要是轉職的地方是其他監管機構,甚至是海外機構的話,應不難申請縮短「冷河期」,但假如他到私人機構如投資銀行或律師行工作,則難獲豁免。早年曾任證監會董事的歐達禮及李顯能,因離開證監會後太快轉投律師行及投行工作,而被市場非議。

英國《金融時報》昨日報導,韋奕禮成為CPMA主管候選人之一。CPMA明年將從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分拆出來。韋奕禮原定今年9月約滿香港證監會,但去年底突然宣布提前3個月,即在今年6月離職。當日韋奕禮公布離職決定時,曾被問到是否已另有高就,他斬釘截鐵地說:「沒有」。外界一直盛傳英國金融管理局及倫敦交易所等機構,曾向韋奕禮多番「招手」。

韋奕禮05年6月加入證監會,08年10月續約3年,有傳當日他與港府傾談續約時,曾就離職限制問題拉鋸,但最終港府仍然接受6個月的「冷河期」。後來鬧出梁展文事件,港府全盤檢討公務員及公營機構高管人士的離職安排,要求嚴格遵守1年「冷河期」。
13 : GS(14)@2011-01-17 22:02:21

又唔會這樣得意嗎,長興都過到
14 : GS(14)@2011-02-03 17:57:5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938774

【本報訊】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報道,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圖)將重返英國,獲委任為新成立的消費者保障和巿場管理局( CPMA)主管,有關任命最快日內公佈。
韋奕禮 2005年來港加盟證監會前,是倫敦證券交易所副行政總裁,當年被視為倫交所行政總裁人選之一。他在證監會任期原本到今年 9月底才屆滿,但去年 12月突然宣佈提早於今年 6月離職,當時他強調是因私人理由提前離職返回英國。
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 FSA)原本是同時監管銀行、保險和證券業的單一監管機構,但金融海嘯後當局作檢討後,公佈監管體系改革方案,將於 2012年底前分拆 FSA,其銀行、保險業及大型經紀行的監管職能,將由新成立的審慎監管局( PRA)取代,該局最終會歸屬於央行英倫銀行管理。
而 FSA餘下大部份職能,包括監管小型機構及消費者保障職能,則移交 CPMA。整個新架構將於 4月開始組成,明年正式運作。
英國《金融時報》上月報道,指 FSA正考慮 CPMA主管人選,除了韋奕禮外,名單包括萊斯銀行風險管理部前主管 Carol Sergeant,以及公平貿易辦公室主管 John Finglet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9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