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王曉松正式離任新城總裁 拿什麽拯救“二代尷尬癥”?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26/1048077.html

6741e3b1-2987-4081-8da7-eb37456d522a_biger.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吳若凡

“因為要專註於處理個人事務,我將離開公司。這是經過我充分考慮所做的選擇,也是和董事長充分溝通後做出的慎重決定。不忘初心,我會追求自己的夢想,也將體驗不一樣的人生之旅...2016年是公司千億戰略的一年,在千億新城的道路上,很抱歉無法與你們一路前行。”

這是近日在業內引起熱議的一封名為《不忘初心同心同在》的“辭職信”,寫信的人是新城控股集團總裁,王曉松。

10月27日,新城控股正式發布公告稱,王曉松10月26日提交的書面辭職申請自送達公司董事會生效。董事長王振華兼任公司總裁。

公告並未對王曉松離職的原因作出解釋,對此業內做出了多種猜測,而其中流傳最盛的一種說法是,王曉松有自己的愛好,希望更多投身到自己向往的事業中(這可能就是信里所說的“處理個人事務”“追求自己的夢想”)。

到底是怎樣的“初心”?

記者註意到,王曉松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曾透露過,“小時候因為跑得快,希望成為一名運動員。”

當然,上述夢想並未得到新城集團和王曉松本人的回應。

但值得關註的一點是,這位85後少帥的確很低調,較少接受媒體采訪,也極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今年被曝光的一次亮相,還是10月其參加母校南京大學“2017年新城校園招聘演講會”的時候。

這種風格,似乎和近年新城控股的發展態勢不太相襯。

據了解,新城控股這家源自江蘇的企業成立於1993年,發展至今,已成為擁有兩家上市公司,業務涵蓋住宅地產和商業地產,目前已經進入中國房地產TOP20行列,發展速度在同量級房企中頗有亮點。

伴隨企業的快速發展,新城集團在業內的曝光率也逐漸提升,拿地、輕資產化、全國布局均頗受關註,集團高級副總裁歐陽捷也以開設微信公眾號、積極輸出專業觀點等方式,提升新城控股的行業關註度。

是刻意保持低調,還是不願過多展現在新城的角色,業界無法猜測。但董事長王振華希望長子在企業中慢慢成長,最終委以重任的心思卻十分明顯。

作為少掌門人,資料顯示,畢業於南京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的王曉松2009年便加入新城控股,並於2010年起任上海公司工程部助理經理,職位並不高,但卻深入一線,能真切體會房地產的運營過程。在工程崗鍛煉了近3年,20132月,借由當時新城總裁呂小平的因私辭任(後擔任董事),王曉松上位,正式擔任新城總裁。

剛上任,王曉松便經歷了新城控股的BA,而這一輪BA2015年落定後,新城集團連發了3起人事變更公告,總經理、財務負責人、監事會監事等職務10位高管出現人事調整,當年12月,王曉松即被聘為公司總經理。

但值得指出,呂小平、歐陽捷、梁誌誠等老將並未離開公司,而是調整至幕後,並有嚴政、郭楠楠、周科傑、唐雲龍、管有冬、杭磊等高管升至臺前,群力“輔佐”少帥。

從這一系列歷程規劃、人事安排,老掌門的用心,可見一斑。

但無奈,對於年輕人來說,似乎夢想更重要。“不忘初心,我會追求自己的夢想,也將體驗不一樣的人生之旅”,從王曉松的言語里,不難看出其決絕與決心。

不少地產同行不禁在朋友圈感嘆:年輕人總應該有點夢想,希望少帥造出自己的一片天。

尷尬的地產富二代

其實,王曉松的選擇,映射的是當前很多家族企業“富二代”的心態。

2015年發布的《中國家族企業傳承報告》中明確顯示,願意接班的二代僅占調查樣本的40%,而有15%的明確表示不願意接班,另有45%的對於接班的態度尚不明確。

超過一半的中國民營企業後代面對接班的問題態度不積極,這或許會成為中國家族企業的巨大問題。

根據同花順數據發現,能夠統計到的1716家民營上市公司中,董事長年齡超過55歲的,達到531家,占民營上市公司總數比的30.94%;董事長年齡超過60歲的民營上市公司,也多達306家。這意味著,未來5年有超過3成的民營上市公司,面臨權力交接。但問題是,富一代的子女們,或許對接班,並不感興趣!

即使有媒體統計,目前在滬深兩市2912家上市公司中由“80後”擔任董事長的已有63家,但他(她)們的積極性真的高嗎?

有資深企業人士就直言,傳統房地產業務發展至今已經趨於成熟,其本身並無太多創新的地方,很多“富二代”年輕人,對老業務很難提起興趣。

而且“創業難、守業更難”,當今的事業環境又比“創一代”時期更為嚴峻複雜,整個行業面臨結構調整、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互聯網時代的沖擊。

“含著金湯勺出生,過著優渥生活的‘二代們’,很少能抗住這樣的無形壓力。而且他們大多從小在外留學,見多識廣,也有自己的想法,很多會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做。”上述人士就直言。

但有公開資料稱,未來5-10年,我國將有300萬家民營企業面臨接班換代的問題,如何解決“後繼無人”的困局?

歐美企業“成立家族信托”的做法在業內備受公認。古根海姆家族、洛克菲勒家族、肯尼迪家族等巨富都運用信托的方式來管理家族財產,通過設定多樣化、個性化的傳承條件,以確保基業長青,子孫後代衣食無憂。他們的子女並沒有參與企業管理,取而代之的是家族信托,但依然能讓企業正常運行。

在國內,王健林與王思聰的“新型父子關系”也值得借鑒。

實際上,王健林在2015年就曾直言,“兒子沒興趣接班。我本身也是很有現代意識的,將來不一定他接班,職業經理人誰好就誰來,只要維持一個強勢董事會就可以。”

不過,王健林拿出了5億元給王思聰做投資,而他投的不少與自己愛好有關的項目(比如電競),回報率都頗值得關註。也可見,雖然目前王思聰擁有“萬達集團董事”的職稱,但他更有名有實的職位是北京普思投資董事長。

李嘉誠“少子”李澤楷,面對家族產業也選擇了“不接班”。但他憑借出售衛星電視積累下的4億美元,成立了盈科數碼,也為人稱道。

從幾位知名度很高的“二代”接班人的情況看,子女“自立門戶”、企業以“董事會”“家族信托”等模式維持運行,是比較能夠被接受的選項。

的確,目前擺在中國家族企業面前的接班人人選無非只有兩種:一種是家族後代,一種是職業經理人。這是一道選擇題,更是一種戰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