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根資本回應”逼宮“賈躍亭:樂視離不開他
針對外媒報道鑫根資本希望賈躍亭辭任樂視CEO的消息,鑫根資本4月21日通過官微發布聲明表示,言論屬於誤讀和斷章取義。樂視離不開賈躍亭,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
鑫根資本稱,已經看到賈總及樂視自我調整的實際行動。今天的樂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專註,更加註重開源節流,更加註重提高經濟效益。這是我們最需要看到的CEO思維與行動,創業大股東的專註對樂視網的未來是最大福音。
此外,還希望海內外媒體不要用過去已經不合原意的文章重新組合,給樂視時間度過最困難的時期。
今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知情人士稱,樂視第三大股東鑫根資本希望樂視創始人、有“中國喬布斯”之稱的賈躍亭辭去該公司CEO職位。鑫根資本曾是樂視第二大股東,但3月初減持了該公司1909萬股股票。
以下是聲明全文:

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私募行業健康發展離不開有效制度環境
5月9日,“私募股權及並購百人論壇”在上海舉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表示,私募基金的蓬勃發展,有力推動了經濟轉型和創新發展。但私募股權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塑造市場價值取向的制度環境,市場制度決定著企業家資源配置對經濟的最終影響。
洪磊在致辭發言中還表示,各類私募投資活動既有共性需求,需要統一的制度規則和信用環境,避免碎片式監管造成的不公平競爭,導致市場“劣幣驅除良幣”;也有個性化需求,需要針對天使、創投、並購等不同性質的私募投資活動提供差異化自律服務。
截至2016年底,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222家,已備案創業投資基金2208只,實繳規模3587.5億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2823家,已備案私募股權投資基金14081只,實繳規模3.74萬億元。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中,成長基金8149只,實繳規模1.48萬億元,並購基金907只,實繳規模4536.8億元。
洪磊認為,私募股權基金的功能不足和風險隱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量私募股權基金簡單博取上市價差回報,或依靠對賭條款兜底維持投資收益,消極持有股權,較少參與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決策,未發揮企業重組和行業資源整合的專業化價值。
其次,並購基金與投資人之間缺少牢固的信托關系根基,並購市場信息披露機制不完善,大量短期資金以杠桿的形式介入,缺少長期資金作為並購資本金,限制了並購基金的發展。
洪磊認為,私募行業自律的方向是建立成熟的市場化博弈機制和高水準的行業信用,將市場與監管部門的博弈轉為市場主體之間的博弈,通過透明的註冊標準、明確的行為準則和有效的事中事後監測處罰,讓私募基金管理人關註的焦點從監管部門回到自身信用聲譽、客戶利益和實體經濟需求。
去年,基金業協會發布了《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內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和《私募投資基金合同指引》等規範文件。通過法律意見書等規範,私募基金管理人與律師、會計師等市場中介服務機構之間也形成相互博弈、相互增信。
洪磊表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首要任務是要守住合格投資者要求,不得將高風險產品賣給缺少風險認知和風險承擔能力的投資人;其次是要秉持股權投資的屬性,按照風險投資原則管好風險敞口,讓投資人承擔應該承擔的風險,獲取應該獲取的收益,不要脫離股權投資本質,傷害行業長遠發展。
他還表示,將推動改善制度環境,積極推動IPO、新三板上市等環節認可私募股權基金的功能價值,反映行業合理訴求,拓展私募基金退出渠道。同時推動《基金法》稅收中性原則落地,避免基金產品帶稅運營,推動REITs等長期投資工具發展,對接養老金需求,服務實體經濟轉型。
根據《基金法》、《中央編辦關於私募股權基金管理職責分工的通知》和《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是履行私募基金登記和備案管理的唯一法定機構。
洪磊表示,協會深刻認識到,各類私募投資活動既有共性需求,需要統一的制度規則和信用環境,避免碎片式監管造成的不公平競爭,導致市場“劣幣驅除良幣”,也有個性化需求,需要針對天使、創投、並購等不同性質的私募投資活動提供差異化自律服務。協會有信心走出一條符合行業共同利益的現代化治理之路。
人民日報:強起來離不開自主創“芯”
美國商務部日前宣布,今後7年內,將禁止該國企業向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中興通訊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這一事件在輿論場上引發深入討論,出口禁運觸碰到了中國通信產業缺乏核心技術的痛點。“缺芯少魂”的問題,再次嚴峻地擺在人們面前。
禁售7年對應的正是2025年,美國如此行事,真正的用意昭然若揭。如《紐約時報》所說,美國的真正考量是要遏制中國制造業升級,拖慢“中國制造2025”這一強國戰略。這些年來,中國通信產業發展迅速,芯片自給率不斷提升。華為的麒麟芯片不斷追趕世界先進水平,龍芯可以和北鬥一起飛上太空,而藍牙音箱、機頂盒等日用品也在大量使用國產芯片。但也要看到,在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的一些領域,國產芯片還有較大差距。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進口芯片金額高達2300億美元,花費幾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進口金額的兩倍。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此次事件,讓我們感受到切膚之痛。
面對技術壁壘,不能盲目悲觀,特別不能對中國的高科技發展喪失信心。當此之時,應該激發理性自強的心態與能力,通過自力更生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可以預見,從現在開始,中國將不計成本加大在芯片產業的投入,整個產業將迎來歷史性的機遇。”一位投資人如此評論道。確實,如果能夠痛定思痛,加快推進互聯網和信息產業政策完善和科技體制改革,並產生更強的改革緊迫感、凝聚起更大的改革力量,那就有可能把挑戰變成機遇。
對互聯網和信息產業來說,商業模式的創新固然能夠帶來流量和財富,但最終比拼的還是核心技術實力;對政府部門而言,應該形成更加有利於創新驅動發展的制度環境,比如說芯片設計具有試錯成本高和排錯難度大的特點,就需要從更大層面統合科研力量、實現集中攻關。就像中興對員工們所說,“任何通往光明未來的道路都不是筆直的”,突破核心技術肯定會帶來陣痛,但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是為了用現在的短痛換來長遠的主動權。我們不必為今天的封鎖驚慌失措,中國的高科技能夠克服初期從無到有的困難,也有信心在後期突破核心技術的瓶頸。
保持信心的同時,也不能因遭遇制裁而產生極端偏激的情緒。一方面,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有足夠的騰挪空間;另一方面,國產通信產業從零起步,如今發展到與世界通信巨頭並駕齊驅,並在5G時代展現出領跑能力,絕不是得益於自我封閉。我們並不需要把封鎖當作“重大利好”來激勵“自主研發春天來了”,更不能把擴大開放與自力更生對立起來。面對高科技的技術攻關,封閉最終只能走進死胡同,只有開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寬。繼續擴大開放,努力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在與世界的互利共贏中實現自主創新,這個方向不能動搖。
“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回看前路,習近平總書記的告誡可謂刻骨銘心。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也是花錢買不來的。中國經濟發展的下半場重點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這條路很長,但只有靠我們自己走下來。
虛擬經濟過熱引爭議,獨角獸成功離不開核心技術
現如今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可以為自己描繪出一幅智能化的藍圖,從制造汽車、3D打印到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突破。智能化是新的生產要素,作為一項基礎設施級的技術,它將會在不同領域如何賦能不同的產業?
在今日舉行的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上,來自不同行業的大佬們,在“日益智能化的生產力”圓桌討論中,就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引發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大討論。

8年前,華曙高科創始人、董事長許小曙放棄美國優厚待遇,回到長沙掀起“3D打印”制造業革命。之所以選擇回國許小曙認為,一方面是對傳統制造業的憂慮,另一方面是感受到傳統制造業擁抱新興技術的趨勢,信息技術和新科技對制造業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反觀當下的制造業許小曙認為在核心技術上中國制造業仍存在很大差距,他擔心當我們把所有人力、財力、物力投入到虛擬經濟上,就沒有把真正應該發力的放到基礎研究上。
例如要生產3D打印機,軸承需要購買日本THK的,“按照中國獨角獸標準,它永遠成不了獨角獸,核心技術要沈下心來,不可能一年、兩年、三年成為獨角獸,這些東西你不做,就不可能掌握整個工業產業鏈。”
近日商湯科技剛剛完成阿里巴巴領投6億美元C輪融資,成為AI領域的獨角獸。對於上述觀點,商湯科技副總裁柳鋼認為,在商業化落地里面,不存在實業和虛擬經濟的區分,不管做科技、互聯網、實業、制造業,埋頭苦幹的精神都是一樣的。
商湯科技就是在走技術附能路線,以往需要動用數千警力搜尋嫌疑人物,現如今只需要8分鐘就可以根據想找的目標人物的特征,或者他以往在某些場合出現的圖象,找到想找的人。
“做海量數據處理的時候,首先要對接觸到的海量的目標進行理解,要對所有的物體進行精準的計算機層的分割,例如人臉和物體的分割,要進行關鍵的定位,這些底層的技術是保證我們所有效果展示的前提和基礎。” 柳鋼舉例說道。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副總裁劉松認為,當下我們有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完全有換道超車、開道超車的機會,去成為某個領域制造的頭腦,這個頭腦里包含了核心產品設計、核心的操作系統,以及核心的元器件設計。
從機床到高端制造設備,中國已經可以攜軟件和市場的優勢,一些跨越性的技術,進行滲透和逆轉。但值得註意的是“互聯網科技和實體經濟融合的時候,跨界的文化融合,尤其是人的融合,是非常大的難題。”
奇點汽車CEO沈海寅則提出了新的思路,他認為中國實業的確需要更快的進步,不光是自己研發,中國資本力量比較強,可以在全球進行收購、並購,包括把國外的人才引入進來。
他認為過去互聯網行業和實業看起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行業,因此認為互聯網一定會落下來,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從互聯網行業出來,每天研究機械技術,研究電機學、底盤學,通過這樣的結合,中國才更有希望。
蔡東豪:「吳總,雷士離不開你。」
1 :
GS(14)@2012-08-06 12:03:34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D%E9%96%8B%E4%BD%A0
「吳總,雷士離不開你。」
雷士照明員工
雷士照明(2222)創辦人吳長江和外資股東發生紛爭,員工和分銷商站在吳長江的一邊,要脅外資股東退出管理層,雷士因紛爭被迫停牌。
這場紛爭,內地人很快把事情提升到「民族尊嚴」層次。雷士事件在內地不是第一次發生。不少民企老闆力撐吳長江,指外資股東不懂中國人營商國情,強加外國處事標準,產生矛盾是外國人一手造成的錯。內地傳媒形容這些民企商人為「流氓」,而這些民企老闆欣然接受此稱號,指自己是「愛國流氓」。
做生意加入「愛國」這些虛無概念,遊戲規則變成不停在變的人治制度,這個遊戲的風險高,不能評估。或者這就是所謂國情,有錯一定是外國人錯,而原因是外國人不了解中國。在內地做生意,香港人是外國人。
蔡東豪
【讀書好×果籽】離不開政治的故宮
1 :
GS(14)@2016-12-31 01:10:19林鄭月娥上京忽然宣佈在西九文化區加建故宮博物院分館,文化界批評黑箱作業,欠缺諮詢,香港人被蒙在鼓裏,林鄭反駁指十年前中央送贈熊貓何曾作過諮詢,十萬平方米之博物館是座落西九文化區內,而馬會又已經批出三十五億作興建費,加上涉及中央不同部門,所以毋須諮詢,更自詡保密功夫滴水不漏,認為香港人應該歡欣積極去接受。究竟在港開設北京故宮博物院,是否只屬單純中央送大禮呢?大家不妨回顧這間博物館的歷史,就知道林鄭月娥為何要保密到最後拍板一刻!
「故宮」二字從未離開過政治,我向大家推薦日本朝日新聞駐台北代表野島剛先生兩本關於故宮的專著:《兩個故宮的離合》及《故宮九十話》,前者介紹故宮與中國近現代史的關係,後者從普及角度討論故宮文物背後故事,正因為故宮涉及敏感政治,日本人的角度,應該會較持平中立。
中華文化正朔
野島剛的分析首重故宮的政治及外交功能,而不是文物、歷史價值。《兩個故宮的離合》一書主角不是故宮,而是「中華」。他認為最早提出中華一詞,是孫文為對抗西歐列強侵略,運用中華的概念去將實際是多民族的中國人,整合成一個新國家的基礎。作者指出了一個中國人不願面對的事實,就是所謂中華民族的人或民族其實並不存在,「這是為了定義革命所誕生的新共同體而編織出來的政治概念。」孫文以類似西方民族國家的模式創建中華民族,取代衰落的清皇室。但推翻滿清後問題來了,在這個多元民族、文化、宗教的國土,如何維持身份認同呢?對新創立的中華民國而言,故宮所集結的歷朝文物就是最直接的代表。1925年北京紫禁城變成了故宮,在1933年至1948戰亂年間,館藏開始南遷;後又因國共內戰,蔣介石下令將文物移往台灣。作者認為:「其實蔣介石對故宮並不關心,因為他對文化跟文物並沒有甚麼興趣。之所以花那麼大的力氣把故宮文物送到台灣來,還斥資在台灣另蓋故宮,只代表他很重視故宮在政治上的宣傳效果。」故宮文物代表中華文化,也代表政權正朔。台灣隨着本土文化抬頭,對中華文化符號感情開始淡化。2000年民進黨上台決定推動故宮改革,在嘉義開分店興建台北故宮南院,表面理由是要讓故宮變得更多元,滙聚各地文化,成為世界級的博物館,內裏是擺脫中華文化定位,改變為面向亞洲。但2008年馬英九上台,當初民進黨設定面向亞洲的方向被推翻,故宮又被國民黨變回中華文化的路線。
野島剛著《兩個故宮的離合》
野島剛著《故宮九十話》
故宮大熊貓
野島剛認為:「一個國家級博物館的定位、方向、內容,在短短的十年內兩度翻轉。除非發生革命,否則這在國際上其他國家是絕對不可能的。」去年更上演故宮南院接受成龍捐贈獸首鬧劇。2015年故宮南院落成前,院長接受了成龍捐贈A貨圓明園獸首置於入口,台灣有群眾反對內地「文化統戰」向雕像潑紅油,藝術界則指山寨貨欠藝術水平。2016年民進黨再度上台,新院長決定將A貨拆除。在共產黨手中,故宮博物院猶如大熊貓,是文化外交的工具。日本在2012年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北京故宮展覽,展出多件「國家一級文物」,當中包括甚少露面的宋、元四十一件書畫。作者認為背後是中國政府的戰略考量,北京故宮在這幾年積極與世界各國的重要美術館結盟,透過「故宮」這塊國際品牌向國際社會強調中華文化。據悉北京方面也知道台北故宮將在2014年赴日展覽,日本將成為台北故宮、北京故宮一決高下的場地,才願意派出重量級文物,以免被比下去。香港,是否需要一座故宮博物院,是需要討論的,不能與送贈大熊貓等量齊觀,因為這關乎我們城市的文化定位,是走向國際化、多元化、面向世界,還是要中華化、面向內地,如此重大問題,西九文化區是經反覆多年諮詢討論,如今由林鄭月娥一人決定推翻,何其荒謬!撰文:劉細良編輯:劉曉丹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30/19880608
賈躍亭傳遭逼宮 第3大股東否認 「賈總是靈魂人物 樂視離不開」
1 :
GS(14)@2017-04-22 10:05:32【明報專訊】樂視財困未解,每日悲喜「大戲」卻無間斷,繼美國部門裁員、被質疑挪用貸款資金後,昨天同日傳出樂視首席財務官一早辭職、第三大股東擬逼創始人賈躍亭卸任,甚至融創(1918)有意投資樂視有份的法拉第電動車各種消息,簡直天花亂墜欲迷人眼。涉及重組的樂視網昨日在深交所繼續停牌。
明報記者 武君
昨日有內地媒體報道樂視控股首席財務官吳輝已從樂視離職多時,近期樂視被質疑挪用易到用車14億元人民幣貸款就是經由吳輝操作,易到當初獲得的貸款也並非由銀行提供,而由一家典當公司中泰創展提供,在進行該項貸款後不久,吳輝就辭職,但樂視並無對外公布。
傳樂視隱瞞首席財務官離職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樂視第三大股東鑫根資本創始合伙人曾強在一個訪問中表達,希望樂視創始人賈躍亭辭去公司職位。不過鑫根隨即發表澄清聲明,指該言論屬於誤讀和斷章取義,強調「賈總是樂視的靈魂人物,樂視離不開賈總」,希望媒體不要用過去不合原意的文章重新組合傳播,「給賈總和樂視一定時間渡過最困難的時間」。
另一邊廂,市場又傳出好消息,騰訊財經引述知情人士稱,融創主席孫宏斌近日參觀了法拉第未來位於美國的辦公室,考察公司第一款電動車FF91的研發進展以及拉斯維加斯工廠的建設情况,孫宏斌對項目滿意,有意投資11億美元。惟融創方面向本報表示對此事毫不知情,根據騰訊財經之後的報道,融創回應稱,沒考慮投資FF91項目。
融創否認再投資11億美元
實際上,融創年初提供給樂視的150億元人民幣投資並不包括樂視汽車體系,孫宏斌當時也表示對電動車還有看不懂的地方,不過在兩個月後的全年業績會上,孫宏斌罕見地對電動車進行了一番點評,認為肯定是機會,但自己會很小心。有基金經理表示,融創已經投資樂視多個板塊,就算是真的投資汽車,他也不會太意外,又直言「大家對此已經麻木了」。
酷派盈警 上半年虧損擴至逾6億
樂視入主後一直無運行的酷派(2369)延遲發布年度業績,上月底以來停牌至今,昨日發出盈警,公告指今年截至3月底經營虧損為4.6億元,預計今年上半年的經營虧損會擴大到6億至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經營虧損1.628億元大幅下滑。主要因為市場競爭激烈,而公司新產品尚未上市,導致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按年下滑超過50%,以及因持續投入研發及推廣活動,費用支出未有改善。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19&issue=20170422
也說亮話:劏房記之離不開、留不低
1 :
GS(14)@2017-10-15 15:54:33在聖公會麥理浩夫人社區中心的穿針引線下,筆者兩周前和13歲的兒子一起拜訪葵涌劏房街坊,一整天和不同街坊交流,晚餐和幾個家庭一起在社區廚房煮食進餐,其中一位獨居新移民、地盤工更仗義招呼我們住一宿。
X先生的劏房大概60、70呎,一條約6呎乘2呎的走廊已經佔去十來呎,剩下約7X7呎的空間,有廁所、洗碗鋅盤、床、衣櫃、電視,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索租3,000元,呎租約45元。筆者一天下來拜訪好幾位街坊,開始對區內劏房租金有點認識,不禁衝口而出:「3,000蚊幾平喎!」「我兩年前租的時候不便宜,現在就找不到了。」「業主沒要求加租嗎?」「當然有啊,我告訴業主在地盤工作,甚麼都能修。他的空調、廁所漏水、天花板油漆脫落,都是我修的。而且我一個人,沒有甚麼東西,地方整整齊齊的,他就還是3,000租給我。」
X先生在劏房戶中算是「家徒四壁」,沒有很多雜物,60呎頗有空間感,閒聊時,他拿出武夷山帶回來的茶泡給大家喝,如果再拉一首《二泉映月》,簡直可以說得上「室雅何需大」!筆者一天一夜間已經被劏房街坊徹底改變對於合理租金、合理居住環境的觀念。是夜兒子拿出睡袋,躺在走廊,我在廁所外席地而睡,屋主在自己的床,屋裏其他的東西就歸納在床和我的睡袋之間。除了兒子上了一趟廁所踩了我兩腳外,睡得尚算安穩,兒子更是微微鼻鼾,睡的不亦樂乎、樂不思蜀。其實眼睛閉起來睡了,地方大小沒甚麼,難的是醒時的困窘。單親家庭母親生活越困難、越是對孩子內疚,就越想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一方面怕小孩不長大成熟,另一方面又怕他們在複雜的環境中受傷害,劏房「離不開、留不低」。久而久之,孩子知道母親的難處,結果自己選擇沒事就留在狹小的家裏,難得運動,也罕有社交活動。對所有父母而言,孩子總要長大,學會放下總是很難,筆者想像,對於在狹小空間日夜和孩子互相依賴十數年的單親媽媽,要放下,讓孩子飛更是不容易。和街坊聊天時有兩位年齡約20歲的女孩,正在攻讀學位課程,努力上進,可敬可佩。說起香港房屋政策,筆者好奇問要不要把郊野公園的邊緣地區用以建廣廈千萬家,以安頓20餘萬劏房戶?以她們環境的困難,她們居然沒有舉腳支持,而是和筆者討論社會公義、人文關懷、地球環保等題目。無論大家是否同意她們的觀點,有這樣願意超越自我限境、具備廣闊視野的年輕人,香港還是很有希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9/2017666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