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財務自由入門法 人氣博客開講

1 : GS(14)@2016-08-09 07:57:26

2016-07-30 iM

全城投入捕捉小精靈,打工仔卻全日被困辦公室,想走出街孵隻精靈蛋也沒時間,如果可以搵夠唔撈,達致財務自由,不就可以全職投身小精靈訓練員?只要及早理財、操作得宜,財務自由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人氣理財博客止凡、鍾記在講座中傳授入門基本功,教大家資產配置、調整心態,一步步踏上財務自由路。

1.以錢生錢及早投資

「財務自由」一詞近年廣為人知,這概念源自《富爸爸》系列書籍,當一個人的被動投資收入,大於其日常支出,便不用靠打工掙錢過日,達到財務自由。

止凡以「牛吃草」的故事,淺白地解釋何為財務自由:假設有一群牛在一片草原生活,這群牛每半年吃掉半邊草原,請問牠們要多久才吃光所有草?

原來這片草原可永遠吃不遠,因草會重新長出來,牛在上半年吃掉一半草原,下半年吃另一半,明年又可重回最初的一半草原,生生不息,這就是財務自由的概念。他不認同坊間理財策劃師的「食老本」觀念,「他們常常計算,如果活到84歲,退休要用多少錢。其實只要有一筆資產,不停產生現金出來,而用錢的速度,慢過生錢的速度,便是財務自由。」

現為自由工作者的鍾記,不再為錢打工,也是一個財務自由人。他鼓勵大家,盡早開展投資計劃。根據「72法則」,想知道投資金額在多少年可以倍增,可用72除以投資回報率。他假設投資者今年30歲,擁有100萬元資產,每年可保持10%回報。將72除以10,等於7.2,即是經過7.2年這筆資產可倍增至200萬元。

若每年回報率能維持10%,每7年左右資產再度倍增,到51歲便擁有800萬元,效果相當不錯。「從2004年至2015年,我自己的股票投資回報約10%至15%,令我現在不再工作也可以。」

2.投資組合Rebalancing

財務自由的要旨是從資產產生收入,投資在對的資產很重要,港人最常投資的資產是股票、物業、債券和現金,鍾記着大家留意風險各不同。

很多人認為高風險的股票,他認為長遠來說風險並不算高,因恒指在過去10年,每年總回報(包括股息)也有6%至7%,「資產增值效果不錯。」他續說,買股票可分為主動型和被動型投資,取決於散戶能否捕捉大市走勢。鍾記自問有能力分析股票,故選擇主動型投資,按個人喜好揀股,覺得大市估值低便增持,估值高便減持股票。

隨年齡遞增減少風險

反之,被動型投資很簡單,買盈富基金(02800)已可分散投資,他建議大家每月定期買入,不用理會大市走勢,享受平均成本。

至於股票和債券如何分配?坊間常說「100減以年齡」,便是高風險資產的投資比例。若今年30歲,可承受風險,用100減30,即70%可買高風險資產,到了50歲便一半一半。鍾記說,這是簡單指引,除了考慮年齡外,也要考慮自己投資能力、能否接受波動,如資產價格大跌50%是否能接受?

他指,採取這資產配置方法,要特別留意Rebalancing(再平衡)。「假設今年50歲一半股票一半債券。若一年後股票大升,便要減持股票,讓股票比例回到50%;股票跌了也是,應買多一些讓它回到50%,每年做一次這動作。」

不過,止凡不認同「100減以年齡」這方法。他相信全球很多富豪,如李嘉誠的大部分資產也在股票上,但沒有人覺得他這個年齡,持有太多股票是高風險。

他解釋,坊間金融機構判斷各類資產是否高風險,以其升跌波幅衡量,因此股票是高風險、債券是低風險。但他認為,一種資產是否高風險,在於投資者會因此輸光身家的機會。若投資者抱有老闆心態,對投資的公司業務深入了解,「即使全部都是股票,也不算高風險,比買一些不知名的債券好。」無論投資甚麼資產,最重要知道自己投資的是甚麼。

3.做足功課鍛練眼光

鍾記投資股票20年,他認為要投資成功,首要是專注,要對研究股票有熱情,不要視看年報是苦差。他又建議公餘時間多看投資書籍,特別是大師級的作品,並推介葛拉咸(Benjamin Graham)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費雪(Philip Fisher)的《非常潛力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彼得林區的《征服股海》(Beating the Street)等作品。

他認為,投資者應向能力圈以外的股票說不。「不熟悉的行業,或商業模式太複雜、看不明,也不要花時間。若涉獵股票太多,每隻蜻蜓點水,便容易出錯。」他又認為散戶不應預測大市。若擔心股市大跌,而沽出手頭上優質股票,並不值得,寧願把時間放在研究股票上。

「高矮肥重」心中有數

止凡建議投資者訓練投資感覺。他說大家望一眼便知道一個人大約多重、多高,全因這是常識,每個人對高矮輕重心中有數。投資亦然,他建議多看股市歷史、會計知識,提升自己對市場的感覺。這是他常說的「投資陰陽眼」,平日增長投資知識、提高市場敏感度。當股市大跌,機會出現自然容易捕捉得到。別人成功的背後,往往經過多年充足準備。

例如不少人投資基本功也未練好,說到這裏,有讀者便請教為何一些公司的派息比率逾100%,止凡說,這個跟公司派息政策有關,要看年報的解釋。他舉例,過往維他奶(00345)的派息比率常常超過100%,因其工廠機器使用多年,機器價值已折舊至零,盈利扣減了無形的拆舊成本,令公司多出了現金。但一些公司則可能用高派息比率支持股價,因這樣會獲大行唱好。「但究竟這公司是做生意,還是炒股票呢?用派息催谷股價,以做生意角度看,其實不是好事。」

4.調整心態只買好股

去年港股經歷大牛市,投資者大多損手,全因沒有止蝕和止賺的紀律。鍾記說:「當股市大瀉,市場上很多優質股也很便宜,大家為甚麼不買呢?好多時大家擔心買完又跌,一猶豫,大市又會升返上去。而去年股市泡沫,恒指達28000點,大家又怕早了沽貨,很容易貪心。」

止凡說,回看2003年、2008年,大家都覺得股市很便宜,但當時投資者往往心驚驚,在風暴中間怕股市跌得更多,不敢入市。與其在技術上鑽研股市數據,不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遇上大冧市不用研究!直接買盈富基金,當時執甚麼貨,往後也升兩三倍。」

仿效股神看安全邊際

鍾記是價值投資信徒,仿效巴菲特利用「護城河」(Moat)物色優質股,並假設一間公司有其內在價值,當股價較價值低20%至30%,便有足夠「安全邊際」可買入。投資者應耐心等候,待估值夠低或足夠安全邊際才買。「一定要堅持買入優質股,基本因素或企業管治差的股票千萬不要買!」散戶不要貪小便宜,寧願用較貴價錢買入優質股票,也不要買平庸或是差勁的公司。他舉例港交所(00388)的PE雖然達28倍,但長綫投資10年以上仍值得。相反,他曾「貪平」投資瑞安房地產(00272),但股價表現長期差勁,教訓深刻。同時不要過分自信,很多時投資環境、公司質素改變,要不時檢視持股,看看估值有沒有變差,決定減持或沽出。

止凡 Profile

價值投資者,嚴選優質股逢低吸納,每年收取股息金額達6位數

未足40歲,已鋪好財務自由之路

現職工程師,公餘撰寫財經博客,獲百萬點擊率

着有財經書《取之有道》系列,至今共4本

簡介:

止凡大學時期已醉心鑽研股票投資,金融海嘯時投資美股,慘蝕八成。從此領略到投資應從基本因素出發,要深入了解公司業務才投資。他同時是一名「財商達人」,堅持不估市、不炒賣,3年內推出了4本暢銷財經書,宣揚正面理財觀,期望港人能做好理財計劃,做足功課、穩健投資。

鍾記 Profile

醉心價值投資,過去10年投資股票回報達15%,50歲達成財務自由,現為自由工作者

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及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

曾任金融機構股票分析員、基金經理,以及上市公司投資經理,從事金融行業20多年

撰寫「股壇老兵鍾記長勝之道」博客,點擊率超過35萬;着有《實踐價值投資的真諦》

簡介:

鍾記曾於金融機構任股票分析員、基金經理以及上市公司投資經理,財金背景紮實。多年來鑽研價值投資。視股神巴菲特為偶像,重視公司的護城河(Moat),成功物色大賺的港交所(00388)、比亞迪(01211)等,過去10年投資回報每年達15%。50歲提早退休,現為自由工作者,寫Blog及著書分享自己行之有效的投資方法,不短炒、只投資優質公司,期望港人別成為大鱷的點心。

護城河實戰法

★濠賭股

澳門賭業股中,鍾記首選銀河娛樂(00027),次選金沙中國(01928)。受中國影響打貪,賭業股經歷行業低潮,但最差的時間應已過。一些賭股現時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約10倍,相對上是低水平,加上澳門只有6個賭牌,競爭比其他行業少,有經濟專利(Economic Franchise)的「護城河」,而中國其他地方開賭的機會也不大。「我有信心現在是行業低潮,加上這些公司估值低,可以等未來復甦。我在40元買過銀娛,20元也買過,大家別跟我!我沒有止蝕,是因為連40元也覺得OK(有足夠安全邊際),沒理由跌到30元、20元不再買。而等的也不是它下個月回升,而是長綫等明年、後年行業復甦。」

★汽車股

鍾記認為,汽車業的競爭很大,除非品牌特別優勝,否則沒有經濟專利。較留意比亞迪(01211),因它不是傳統汽車股,生產新能源車,佔有領先地位,公司優勢較明顯。

★零售股

零售股方面,雖然現在是行業低潮,但長期沒有經濟專利,因加入競爭的難度很低。在香港,可能只有維他奶(00345)「護城河」,較為成功。因他在港建立了品牌,與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資的可口可樂相似,有品牌效應,大家會願意以更高價錢買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165

財叔開講 買樓劈價如街市買餸

1 : GS(14)@2016-10-30 17:44:56

2016-10-22 iM

買樓上車是不少香港人的目標,本刊主辦的「實戰樓市深度課程系列」講座,將一連三期節錄部分精華內容。第一炮由《百萬Blogger》專欄作者之一財叔主講。

財叔難得開講,當晚雖然下着傾盤大雨,但現場仍然坐無虛席。40歲已達到財務自由的財叔,在講座中細談他的買樓心得和實戰經驗,更即席傳授現場觀眾買樓劈價3招,直言買樓不需要特別學習,只要運用每天街市買餸的「街頭智慧」,就能成功還得心儀價錢。

財叔向讀者傳授買樓心得之餘,明言「教大家去買樓,並不是想大家去賺錢咁簡單」,希望大家達到財務自由後,生活自在滿足之餘,更可造福社會。同場請來他心目中財務自由典範——深水埗明哥擔任嘉賓,讓更多人了解明哥派飯的心路歷程,鼓勵讀者學習。

周一(17日)由財叔主講的「講樓慈善夜」全場爆滿,讀書不成的財叔,在投資路上卻創出一片天,現時手持約多個住宅、工廈、商舖、車位等,他曾經買入錦英苑、大埔中心等樓盤,之後「一拆二、二拆四」愈買愈多,終達財務自由。

講座甫開始,觀眾有點靜,但經財叔一輪風趣又實用的演解後,與觀眾你來我往,有講有笑。財叔笑言自己曾有外號「廢青樓奴」,直言要達到財務自由的秘訣好簡單,就是先控制好基本生活開支,開支越低,達到財務自由機會越高。

壓縮開支 不怕穿冒牌

奉行「壓縮開支」的財叔,即席親身示範,邀請大家猜猜身上所穿的上衣多少錢?全身衣着總值通常都不超過200元的財叔,身上穿着的是用15元在出口店買來的襯衫,下身則是60元的牛仔褲,腳踏的便裝鞋60元,且聲稱有牌子,但即使是假貨他不介意,「假咪假囉,最重要我不是付出200元去買假貨,60元買的時候就預了是假貨」。財叔同樣將這套邏輯運用在買樓投資上,「去到邊間屋都當『鬼屋』買,若最後不是『鬼屋』,就賺了」。

憑這套「壓縮消費」的理財技巧,財叔走上財務自由之路,生活自在逍遙之餘,亦積極做慈善工作。財叔常說,達到財務自由的意義,在於可以選擇,可以選擇「賺夠唔撈」,也可以選擇追求理想。財叔請來他的「偶像」深水埗明哥講解,為講座帶來另一高潮。

學偶像明哥 回饋社會

明哥多年來在深水埗向無家者及長者派飯,在財叔心目中,明哥才是是超級財務自由的代表,因明哥已毋須再為生活開銷而努力工作,自己不愁兩餐,便主動去關心街坊溫飽。「自從認識明哥之後,我感到慚愧,明哥從不會想如何消費,只是想如何幫人。」

衣着樸素的明哥笑言「做了很多年老闆都仍然是賺不到錢」,他開設的深水埗「北河燒臘飯店」,多年來兩餸一湯都只是賣20多元,又長期義贈飯菜給區內基層人士,難怪明哥曾被網民封為「香港最帥的男人」。

財叔向參與者直言,相信在座每個人生活都過得比明哥好,常聽到不少人認為要搵到錢後才去幫人,「其實唔需要話搵到好多錢,我教大家去買樓,希望將來大家過到自己舒適的生活,財務自由之後,去幫這個社會,這才是我的目標,並唔係想大家去賺錢咁簡單。」

財叔×明哥×iMoney

是次「講樓慈善夜」參加者反應踴躍,現場「北河同行」義工共賣出逾500張飯票,另本刊將按報名人數向明哥購買同等數量飯票,稍後將跟明哥到深水埗派飯,詳情即將公布,密切留意。

樓市FAQ

說過「不會私下答問題」的財叔,今次在講座中幾乎有問必答,令參加者滿載而歸。不少人都紛紛寫紙仔問問題,財叔笑言今次觀眾「人有善心腦袋都比較清醒」,每條問題都是精華,現節錄部分重溫。

■自住好定投資好?

財叔主張不要「人買你又買」,先要搞清楚買樓的目標是自住或投資,自住的用家不用買一個「筍盤」,他舉例,就算單位便宜10萬元,但對住垃圾房,辛苦的都是自己。他指,任何人都預計不到未來樓市升跌,所以最重要是方便自己和住得舒服,不要因看到其他區的潛質就搬。

但投資就不一樣,目標是為賺錢,所以要找一個有機會賺錢的地方,「若今日我說葵涌區(工廈)值得投資,因此大家買入3,000元一呎單位,比起同類盤買貴幾十個巴仙,是沒有意思的」,所以要注意「是買個單位,而不是買個區」,要找一個值得投資的單位更為重要。

但他認為,現時政府推出辣招額外印花稅(SSD)後,買樓已經不再是賺錢的投資,反而市面上有更多的投資工具比買樓出租的回報率更高,更能賺錢。

■何謂買樓好時機?

講座中最多讀者關心的,是何時才是買樓投資的好時機。財叔認為樓市沒有剛性需求,只有租賃才有,因租客才是最有需要的一群,所以租金最能反映現實。當樓價不斷攀高,但租金卻沒有顯著升高,就代表樓價被炒高。

他以數年前的堅尼地城泓都作例,當時西環將興建地鐵,樓價不斷升,甚至比灣仔、北角等有地鐵的地方樓價更高,買家看中將來會發展,所以願意用高價錢買未來,引致樓價飆高。「但租金就可以反映到樓價有沒有支持,升市會比其他升得快,一跌就會跌死」,所以財叔提醒,最重要看租金升幅是否能追到樓價。

財叔提出他悟出的「淨租金回報論」:即扣除管理費後的淨租金收入減利息開支(租金-管理費-利息),差距愈大,就愈值得投資。2002年時他投資第一幢物業時,銀行供款利率2.25厘,管理費僅數百,當時銅鑼灣和灣仔租金回報約10厘,故每個月有近7.75厘回報,「每年就算跌10%,跌到10年後層樓不值錢,租客已經幫手供完層樓,層樓我賺返嚟。」

■資助房屋值得買?

不少人對政府推售的資助房屋持觀望態度,財叔就不建議購買資助房屋。財叔指,除非打算一輩子自住,否則不會考慮買資助房屋,因為買政府資助房屋始終不是自己資產,不可以轉按、加按、套現。財叔曾在專欄以「港人港地」樓盤啟德1號作例,認為買這種房屋等於無折扣居屋,「為甚麼要為了便宜一點,而多了許多限制?最後啟德一號不但沒有便宜到,甚至比附近的譽港灣還要貴,但合約需綁30年,租賣都要政府批,最慘是不知政府懂不懂批,如果屆時政府說未批過這種情況,就會唔知點算。」

他又指,他買樓時的年代不同,因除了買居屋,其他所有房屋都要付三成首期,但若他有得選擇,一定會揀買私樓。加上現在私樓已可做到九成按揭,他找不到理由買資助房屋,並指買資助房屋是「完全無着數」。

■如何揀個好Agent?

要找到「好樓盤」除了自己做足功課外,就要靠地產經紀(Agent)帶路睇樓,所以有個好經紀就事半功倍。財叔如何找到好Agent呢?原來他看中一個地區後,先會找該區五間不同的Agent,每個只睇一層樓,然後一律向他還低三成價,看看Agent反應。「我只會找一個願意嘗試幫買家還價的,因為Agent肯幫你試,才代表有機會成功,若試都不願意試就拒絕客人的,相信該Agent不會為買家成功爭取到最靚價錢。」

財叔說,要令Agent記得你,才能幫助你放盤放得較好,遇到筍盤又會識得找你。他就試過睇樓就只找一棟大廈,並鎖定2、5、8座,讓Agent們一發現該座有盤,都記得有他這個特別客人。

財叔贈劈價3招

財叔向在場人士傳授劈價三招,說到底都是運用「同理心」。財叔叫在場人士想像在羅湖商業城買一對鞋,店主開價300元,大家會劈價多少?現場就有女士大叫30元,引得哄堂大笑。財叔指,劈業主價亦是相樣道理,「但買家又不敢還平業主30萬,常害怕俾人鬧,其實誰會鬧你,要鬧都是鬧Agent」,所以他建議買家還價要開一個比自己心中價更低的價錢,尋找業主的底綫。假如業主叫價300萬元,買家心目中的價錢是270萬元,買家可還價240萬元,這個不合理的低價是用來引導業主再還一口價,「最想聽到業主說『起碼270萬』」,就可從業主的底綫270萬元再調整。財叔笑說,這門還價技巧,主婦每天街市買餸都會用到,是一種「街頭智慧」。

不過財叔又站在業主角度說,他深信「還價即死」,事關當業主心目中想賣300萬元時,他就會開398萬,「我不相信你會還我250萬元,以香港人咁老實,所以係唔係都叫高,只要你還,最怕你唔還,一還就賣!」財叔指他早期賣樓,銀行估價450萬元,他會開550萬元,遇到一個買家肯還價就將盤賣給他。所以財叔提醒,買家覺得值幾多錢,就還幾多。

第二招在舊區買樓比較容易施展,就是帶年幼兒子或年邁母親去睇樓。「臨走的時候埋下伏綫,和兒子說:『雖然喜歡,但爸爸不夠錢,爸爸會努力賺錢,買個大單位。」之後靠Agent向業主爭取,「若業主或agent覺得後生仔有誠意,願意劈價。兒子唔得閒,母親就可以頂上,孝實感動天,呢招通常都可行。」笑得在場觀眾人仰馬翻。

第三招是劈價也要有「同理心」,「若業主在30年前用20萬買入,你還價240萬,業主亦可能接受;相反,業主以高於300萬元買入的話,劈價就幾乎沒可能。」所以買樓前要做足資料搜集,先打聽好業主是何時用甚麼價錢買入,才可以制定劈價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1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