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特斯拉遠程升級Model3固件,嘗試縮短制動距離 | 科技早報

彭博社:蔚來汽車在美提交上市文件

騰訊投資的電動汽車初創企業蔚來汽車在美國證券交易所(SEC)秘密提交上市文件,據彭博社援引不願具名的接近人士,融資約為20億美元,但由於尚處早期階段,融資規模也有調整的可能。蔚來汽車計劃最早在今年夏天或秋初接受投資。蔚來汽車對此未予置評。(彭博社)

 

馬化騰: 騰訊未來要把最重要的數據放在貴州

5月28日,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數博會上發表演講,他認為,流動的數據、開放的網絡和智能的系統是數字新生態必不可少的組成,並從數字化進程的廣度、深度和精度三個方面闡述了對數字生態的理解。他同時表示,大數據已經成為貴州的一個新名片。目前,騰訊在貴安新建的七星數據中心開始投入一期試運行,未來要把重要的數據存儲在這里。

 

“差評”退還騰訊相關投資,稱持續展開自查與反思

5月28日,“騰訊投資差評”一事再有進展。差評CEO發布聲明,認為在完成新一輪版權規範之前,接受騰訊投資並不合適。決定將主動退還騰訊相關投資,並在周末向騰訊表達這一意向,騰訊方面已接受其決定。

 

特斯拉遠程升級Model3固件,嘗試縮短制動距離

針對美國權威雜誌《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對特斯拉Model 3的“差評”,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已經開始通過遠程方式進行固件升級,以改善汽車的制動性能。《消費者報告》此前刊文稱,由於制動距離太長且控制功能“難以使用”,因此不推薦Model 3。馬斯克在推文中表示,正在通過大量的測試將剎車距離縮短20英尺(約合6.1米)。(Fortune)

 

已有400多款汽車支持蘋果CarPlay功能

自從蘋果公司推出CarPlay功能已經有三年時間了,蘋果表示已經有超過400輛汽車搭載該功能。CarPlay是蘋果公司發布的車載系統,它將用戶的iOS 設備、iOS使用體驗與儀表盤系統結合,主要可通過Siri、觸屏顯示器以及物理按鍵三種方式可以控制CarPlay。谷歌方面也表示,車載控制系統Android Auto目前也適用超過400款汽車。(CNET)

 

騰訊科技擬以12.66億元認購誠信電腦24.69%股權

深交所上市公司東華軟件日前發布公告稱,騰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擬以12.66億元認購北京東華誠信電腦科技發展有限公司24.69%股權。本次增資的投資金額將用於向東華軟件增資或向東華軟件提供借款並用於東華軟件的業務經營,和/或聯合騰訊科技共同對外投資,未來不排除騰訊科技直接持有東華軟件股份和/或其他資本合作的可能性。

 

京東金融稱目前尚無上市時間表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京東金融計劃2019-2020年在A股實現上市,預計市值將達到4000-5000億元人民幣。知情人士稱,京東金融目前正在進行一輪募資,計劃募集規模9000萬元人民幣,將以換購現有股東持股的方式進行該輪募資完成後,京東金融的估值為1000億元人民幣。對此,京東金融回應稱,目前沒有上市時間表,上述信息不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010

互聯網+醫療租賃“模式創新”身後一地雞毛,遠程視界套住千家公立醫院

“河南有176家公立醫院受騙。”

“河北省有72家醫院和遠程視界合作。”

“新疆30多家醫院已經聯合起來告遠程視界詐騙。”

8月13日,來自黑龍江、河北、內蒙古、湖南、陜西等地的十多位縣級醫院院長來到北京遠程視界集團最新的辦公地址益園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幾個月前,這家公司還擁有員工近5000人,子公司63家。

如今,整整一層辦公室只有兩名前臺和零零散散來討薪的離職員工。一位前臺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公司全部都在這了,就我們倆。”

來自全國各地十余位縣級醫院院長來到北京遠程視界

與此同時,記者還了解到,幾乎每天都有融資租賃公司起訴公立醫院的的民事案件和仲裁在各地開庭。全國因遠程視界模式欠下租賃公司巨額債務的醫院有近千家,絕大部分都是縣級二甲公立醫院,是當地醫療衛生工作的支柱。

四川一家縣人民醫院相關人士稱:“我們欠了7000多萬元設備租賃款,按一年收入1000萬元,要不吃不喝10年才能還清。”

“說好的設備都沒到,我們簽了一個億的設備,一年毛利潤才1000多萬。”黑龍江一家縣中醫院院長李翔(化名)告訴記者。“遠程視界開始承諾的很好,說不用我們掏一分錢,從來沒提融資租賃的事。”

不少醫院至今也沒搞清楚,為什麽會突然背上幾百萬到數億元的債務。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裁判文書網公開的判決結果,統計了遠程視界、醫院與租賃公司三方糾紛的31個判例,其中只有一例是醫院勝訴,其他均以醫院敗訴或認賠了結。

記者了解到,許多醫院的基本賬戶都被租賃公司申請凍結,發放工資、采購藥品等正常運營行為受到威脅。

自去年底,已有四川、北京、河南等多地衛計委下達通知,要求排查上報本地醫療機構和遠程視界合作的情況。

來自北京計生委的通知

記者獲得的公安部經偵局向各省級經偵總隊下發的通知顯示,“經初步核查,2015年至2017年間,北京遠程公司及其關聯公司以協同醫療示範工程、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名義,與多地醫院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合作……因遠程未按約墊付租金,引發大量民事訴訟,醫療秩序受到嚴重影響。”

截至目前,公安部對遠程視界案尚未定性,案件仍在核查階段。

快速崛起的互聯網+醫療巨頭

北京遠程視界集團成立於2013年1月,創始人韓春善醫藥銷售出身,根據官網資料,其擔任過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特邀理事、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副會長等職務。

短短兩三年時間里,遠程視界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醫療設備銷售商。公司從最開始只有眼科業務逐步擴展到心腦血管、腫瘤、婦科、耳鼻喉、呼吸、中醫及護理等等9門學科。2016年就實現年收入60億元,納稅6億元。

遠程視界的官網首頁

“遠程視界剛成立的時候,商業模式很創新。”一位醫療租賃上市公司高管陳萍(化名)對記者表示,“那時候大家都在想怎麽讓醫療資源下沈,這事確實很難。”

遠程視界的發展恰逢互聯網創業高潮和分級診療政策出臺。用互聯網技術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看病難看病貴的概念立即吸引了資本的關註。2016年6月,中金公司、漢富資本對遠程視界進行了一輪8.8億元投資。

2017年,上市公司中珠醫療(600568.SH)與銀河生物(000806.SZ)先後拋來橄欖枝。去年4月,中珠醫療停牌,擬100%收購遠程視界的腫瘤和心血管板塊。不過,最後價格沒有談攏。

隨後,銀河生物又計劃以60億元估值收購遠程視界心血管子公司66%的股權,並且向遠程視界打去了3億元訂金。直到今年6月,銀河生物還在更新收購的進展。

遠程視界既不生產設備,也不投入資金,使得醫療設備銷售行業都面臨顛覆。遠程視界是怎麽做到的呢?

靠的是一種所謂醫聯體O2O商業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遠程視界與醫院和融資租賃公司簽訂了三方合同,融資租賃公司作為出資方,資金到達遠程視界的賬戶上,再由遠程視界去購買設備,發貨給醫院,在這一模式下,醫院需要承擔的租金則全部由遠程視界擔保墊付。醫院不用掏一分錢,只要提供場地,五年後就坐擁昂貴的設備和成熟的科室。不過,在這個過程中,由遠程視界所購買的設備價格往往大幅度高於市場價格。

根據協議,遠程視界還負責去收集患者,甚至報銷醫保之外的治療費用。公司只要求,事成之後跟醫院分成新增的收入。

“他們就占我們一個地方,承諾醫院零風險,我們覺得就算不賺錢也培養了人才,5年以後設備還歸醫院。”陜西寶雞一家縣級醫院院長向第一財經記者回憶說。

“一個病人心臟介入手術要4萬元,跟遠程合作只要花兩萬,能讓我們這里30萬人口受益,當時是很想引進這個項目。”湖南株洲淥口區中醫院蔡院長告訴記者。

公開資料顯示,遠程視界還承辦和資助了各種頂級醫療行業會議以打消醫院的疑慮,這些會議的最後流程通常是,遠程視界揭牌設立公益基金,或者舉行向醫院捐款的儀式。

據官方網站資料,2015年8月,遠程視界與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下稱“福利基金會”)發起“集善·遠程視界”專項基金,並參與了後者發起的“集善扶貧健康行”公益項目。

打著福利基金會和扶貧辦的旗號,遠程視界在20多個省會城市舉辦巡回活動,邀請國家和當地衛計委領導,同仁醫院、阜外醫院等多家北京三甲醫院代表,以及其他國內頂級醫療專家演講,推介遠程視界的模式和業務。

當地基層醫院和醫藥代理商都會受邀參加這些活動。

“在我們這小地方,這些專家教授就跟神一樣。之前他們(遠程視界)天天給我的電話我都不信,但那次會議之後,我就開始相信了。”遠程視界在河南地區的一位代理商曹先生告訴記者。他在繳納3萬元代理費後,享有遠程視界在本地醫院的代理權。

像曹先生這樣的代理商,全國還有4000多位,按照省、市、縣、院分級,他們向遠程視界繳納的代理費少則數萬元,最多的達400多萬元。

有資料顯示,2017年4月遠程視界被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信用管理中心等機構評為的“行業十大信用品牌”;同年5月,韓春善被中國商業創新大會授予“中國品牌建設優秀人物”;同年6月,公司在中國醫生集團大會上榮獲“2017中國醫療創新團隊獎”……

醫療界神話轟然倒塌

據公司官網資料,2018年1月30日,遠程視界帶著空軍總醫院、航天總醫院的專家在江西省宜黃縣衛計委會議室舉辦了“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培訓會”。這成為了遠程視界最後一次公開活動。

從今年1月開始,公司徹底停發工資,員工成批離職。同時,融資租賃公司、代理商、設備商、醫院蜂擁而至,遠程視界資產被法院強制執行,韓春善個人股權遭凍結,針對公司的訴訟案件鋪天蓋地。

從榮譽巔峰到一地雞毛仿佛是一夜之間。

“遠程從頭到尾就是玩資本運作,靠代理商的關系,用公立醫院的名聲,套租賃公司的錢,讓這三方來圍著他轉,這是個很高明的手段。”已從遠程視界離職的前員工方澤(化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問題的苗頭早已出現,2017年年初,遠程視界資金鏈驟緊。公司以籌備上市要封賬為理由,不再支付設備租金,不再向北京醫生專家支付報酬,代理商和員工的獎金更是扣住不發。

“頭兩年還不錯,設備也到了,他們(遠程視界)支付了租賃款,承諾設備給免費使用,”2014年起與公司合作的河北承德平泉市醫院的王院長說,“2017年下半年開始不行了,耳鼻喉診療臺遲遲到不了,專家也沒有過來。”

實際上,同仁醫院、安貞醫院、阜外醫院、宣武醫院等多家北京大醫院都在去年先後與遠程視界終止了合作。

“北京專家的報酬開頭還給一些,後來就欠著,可能欠同仁醫院有兩三千萬元。”方澤說,“一些醫院拒絕合作以後,公司又不斷找新的三甲醫院來接手。”

資金吃緊並沒有讓遠程視界放慢腳步,公司反而變本加厲,深入區縣跑馬圈地,加速從融資租賃公司套取資金。

“我們到現在一毛錢設備都沒看到。為了放設備,把一棟樓都裝修好了,還掏錢送醫生到阜外醫院去培訓,結果回來沒有設備,做不了手術。”前述湖南縣級醫院蔡院長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該醫院於2017年4月與遠程視界簽約心血管項目,設備總金額約3000萬元。可一個月後,遠程視界就稱資金鏈出現問題,拒絕支付租金和發貨。

前述黑龍江醫院也在去年簽約遠程視界,腦卒中、耳鼻喉兩項設備款一共4930萬元。

“我們按照公司的要求建好了場地,結果只收到了一個聯想牌的低端電腦和里面一些軟件。遠程說資金鏈斷裂了,不給交租金。”院長李翔告訴記者,租賃公司隨之申請凍結了醫院賬戶,要求醫院承擔每個月150萬元的租金。

迫於租賃公司、醫院、代理商的壓力,遠程視界今年頻頻發布澄清公告。

5月25日,遠程視界發布《北京遠程視界集團股東調集資金解決問題》,承認了資金鏈緊張,但表示“出現還款困難的醫院僅約60家,經過磋商,已經解決了八成以上的設備租賃公司和醫院出現的逾期問題。”

7月5日,遠程視界宣布組成臨時股東管委會以清查和處分公司資產。大股東、董事長韓春善出局,副董事長曲明光任管委會主任委員,其他成員除了公司員工持股平臺,還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如杉杉股份(600884.SH)控股的穗甬控股有限公司、國開行旗下的國開科技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等。

與此同時,銀河生物也宣告終止收購遠程視界子公司。根據公司公告,此前銀河生物支付給遠程視界的3億元收購訂金存在退不回來的風險。

把遠程視界從租賃公司套取的資金、代理商代理費、醫院回款、供應商欠款以及中小股東的投資款統統加起來,遠程視界吸納的資金在百億元級,這些錢都去哪了呢?

8月15日,遠程視界因為拖欠租金,於北京益園的最後一處辦公地也被物業關閉。

遠程視界公司在北京益園最後一處辦公場地,空無一人,只剩一張子公司板塊的名單

醫院、租賃誰來背鍋?

遠程視界關門大吉了,卻留下一片狼藉。

究竟有多少家醫院卷入其中還沒有準確的數據。遠程視界方面稱,共與全國700余家醫院合作融資租賃項目。方澤估計在1200家以上,而另一位前遠程視界員工湯哲(化名)則認為有900多家。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遠程視界在每個地區運營時,通常會選擇幾家醫院進行試點,保證設備、專家供應,然後將周邊醫院帶來參觀考察,因此,與其合作的醫院往往是連群成片。

多位醫院院長向記者提供了一份表格,統計了442家與遠程視界簽了三方設備采購合同但設備未到位的醫院,涉及六個科室,總金額高達63.1億元。

他們絕大部分是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等縣級公立醫院,也有少數地市級醫院。2014、2015年簽約的醫院大部分能收到設備,但是從2016年開始,形勢突然扭轉。442家醫院中,沒有設備或者設備不到位的占85%。

由於公司未按承諾向租賃公司支付租金,公司合作的38家租賃公司紛紛來到醫院索債。大量醫院的基本賬戶被凍結,幾乎每天都有租賃公司起訴醫院的案例發生。

按照租賃合同,醫院是承租人,租賃公司是出租人,遠程視界是設備供應方。租賃公司將設備款打到遠程視界賬上,遠程視界采購設備送到醫院。雖然遠程視界承擔無限連帶擔保責任,但表面上,醫院仍是第一還款責任人。

“我們現在天天忙著訴訟保全,把遠程和醫院都訴了。”華北一家租賃公司醫療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醫院吃啞巴虧,但醫院有還款實力,現在只能通過醫院解決。”

記者梳理公開判例顯示,多數裁定都沒有采納醫院提供的遠程視界承諾墊付的證據和理由,僅以租賃合同判醫院敗訴。根據合同約定,這類案件都是在租賃公司所在地審理或仲裁。

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楊舒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法院支持了租賃公司的訴求,因為租賃公司擬定的格式合同內容對醫院非常不利,很多醫院在沒有收到設備的情況下,都被要求簽了收貨確認書。如果只是民事訴訟和仲裁,醫院基本上會是敗訴方。”

她認為,如果遠程視界不能被定性為詐騙,就只能按照民事裁決硬著頭皮執行,這將給國有資產帶來很大的損失。

目前,警方尚未對遠程視界公司相關人員采取強制措施。7月6日,北京市公安局豐臺分局在接受遠程視界合同詐騙報案後,認為沒有犯罪事實發生,決定不予立案。

“遠程視界在簽署合同之初就沒有履約的誠意,根本沒有為設備購買做任何準備。雖然前期鋪墊階段有過成功案例,但這類似於龐氏騙局,欺詐的成分更多。”北京隆安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維強認為。

而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某地警方調查結果顯示,供貨廠家並沒有收到遠程視界發來的供貨合同,既沒有收到定金,也沒有訂單。

一家被遠程視界拖欠了數百萬元設備款的眼科設備廠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般而言,只有設備到達醫院並調試好能夠運行以後,設備商才能收第一筆錢,尾款之後再結清。

然而,所有醫院都是在合同簽署的當天就開始計算設備租金,即使是在設備沒有到位、沒有產生收入的情況下。在多個案件的庭審中,遠程視界和租賃公司都無法提供設備的唯一序列號、發票,以及進口設備的報關單。

“醫院都是做業務,對怎麽搞金融不太懂,被蒙騙以後,就一步一步套進去了。”寧夏青銅峽市人民醫院杜院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記者調查發現,遠程視界模式即使在租賃行業里都屬於創新業務。這種創新中,風險控制環節大大削弱。有了公立醫院信用和明星企業的光環,租賃公司的盡職調查流程形同虛設,放款十分輕率。

前述租賃公司人士介紹,租賃公司都是跨地做業務,業務人員在醫院可能就待一個多小時,很難真正掌握醫院的運營情況。

“都知道遠程在玩資本運作,沒想到有一天就玩不動了。”該租賃公司人士表示,“我們主要是看遠程的資質,他體量很大,覺得跟他玩十個億肯定沒問題,終端又是公立醫院。”

遠程視界前員工湯哲告訴記者:“我們任務是把租賃公司業務員吃吃喝喝伺候好了,然後送上飛機走,完全沒有做調研,只是走過場。如果病床很空,租賃公司會建議把其他病床病人集中起來,方便拍照。實際上遠程的項目90%都是不合格的。”

來自多方采訪對象都向記者透露,遠程視界為了盡可能從租賃公司套取更多資金,會修改醫院的財務報表,虛增收入。

按照融資租賃行業的要求,放款額度一般是在醫院年收入的20%-35%。但實際上,絕大部分醫院都超過這個比例,並且存在多頭借款的情形。

對於租賃公司和遠程視界之間是否存在私下合作,浙江康安租賃(835319.OC)總經理範衛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租賃公司是真正的損失方,沒有動機跟遠程勾結套自己的錢。如果設備沒到,醫院挺冤,但也很無奈。”

範衛強介紹,遠程視界模式非常創新,公司2016年底發現公司在替醫院墊付租金的情況後,及時停止了與遠程視界合作。目前,康安租賃涉及的案件大部分是和醫院進行司法調解,有的會根據醫院的還款能力將3年租賃期展期至5年。

(記者馬曉華對本文亦有貢獻)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向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74

全时:把巨头挡在门外的中国远程会议服务供应商

1 : GS(14)@2010-12-31 23:30:20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29/177010.html
 一家中国本土的远程会议服务供应商,却从思科、微软、AT&T等巨头手中抢走订单,赢得在华经营的全球五百强公司中三百多家客户,它是如何做到的?  “你为什么不试一试远程会议服务呢?”2002年,陈学军偶然从一个杜邦的客户口中听说了远程会议服务系统的存在,当时他创办的全时正遭遇业务瓶颈:他的这家公司是国内较大的VPN(虚拟专用网络)服务企业之一,每年有几百万的利润,但是随着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在门槛不高的VPN市场逐步发力,公司的前景黯淡起来。
  “我希望找到一片还没有巨头涉足的市场,自己去做那个NO.1,而不是在VPN这个已经注定了结局的游戏里垂死挣扎。”陈学军说,杜邦这位客户的建议点醒了他。
  2002年,在维持原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全时开始了电话会议系统的尝试。2003年,SARS给推出电话会议系统的全时带来了机会。当时,全时免费向企业提供电话会议服务,在两个月中有超过一千个企业利用全时会议服务进行沟通,这次试用给公司带来了最早的一批客户。
  SARS结束后,全时的电话会议服务每月销售额从几千元上升到四五十万。但是,随后的三年里,电话会议系统的销售额都难以更进一步。当时全时从电信运营商租来线路,再简单地卖给客户,实现电话多方通话,这种初级的技术在同行中并没有太大竞争力,联通、电信和263等也推出了自己的电话会议服务与全时竞争。
  这种情况一直到2006年才开始发生变化。
  学习WebEx
  变化的原因是,当年陈学军去了一趟美国,考察了WebEx、Cituix和微软等美国远程会议市场上领先的公司,了解它们的产品和服务。
  “在学习上没有‘可耻’二字。”陈学军很认同三星的这个企业哲学。美国之行让陈学军充分意识到了全时与美国同行技术上的差距,也让他看到了远程会议在美国广泛的应用前景。远程会议服务不仅能够提升全球化公司工作效率,并且能极大地降低公司异地运营成本,深受美国大公司的欢迎,当年美国的远程会议市场(含语音和视频)规模已高达80亿美元。
  此前,华裔工程师朱敏创办的远程会议服务公司WebEx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受到投资者追捧,这家公司2002年被思科以32亿美元收购。
  从美国回来之后,陈学军把公司分拆为VPN业务和电话会议业务两个部门,80%的人力投入远程会议服务系统的研发,建立具备自有核心技术的平台,提升软件使用友好度,和多方通话过程中的稳定性、流畅性。如为了让手机、固定电话等各种终端进入虚拟会议室,各种背景音的静噪和平衡等都是研发的重?点。
  但与WebEx不同,全时的研发重点放在了基于固话网络的电话会议系统,而不是基于VIOP(网络电话)技术的电话会议系统。后者虽然成本更低,但国内带宽不够使得通话质量不高。
  全时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的客户,将目标客户集中在全球五百强身上。曾经有过国企工作经历的陈学军认为,尽管国企的会议最多,是潜在客户,但是它们对会议成本的敏感程度远远不如跨国公司;而如果有真正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远程电话会议解决方案,跨国公司可能乐于尝试。
  机会很快到来。2006年,GE中国区针对远程会议系统进行招标,三轮竞标之后的筛选结果是—没有一家企业中标,不管中国公司还是跨国品牌都没能满足GE中国区对远程会议的要求。
  国内基于固话网络的电话会议市场有严格的>>牌照限制,至今只有三个电信运营商和三家国内公司(全时、263、会畅)拥有牌照。跨国公司只能通过VOIP技术的电话会议系统竞争国内订单。
  对全时的竞标方案,GE列出了30多条缺陷。拿到这张写满意见的拒签单,陈学军让公司所有的研发力量都投入到这30多个缺陷的解决上。一年之后,全时用完善后的方案拿下了这个订单。至今,GE中国都是全时最大的客户之一,每年与全时的合同金额近千万元。
      最终赢得GE中国,陈学军认为是全时的“小”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了这一个大客户,我们可以围着它转,为它研发、服务,其他做远程会议服务的国际公司,要么没有在中国开展业务,要么不愿单独为某个客户需求进行开发。”
  卡特彼勒的IT经理周南称,全时这一点让其印象深刻。卡特彼勒中国每个分支公司都有各自的财务核算,他提出让全时针对各个分公司打印出账单付费,全时立即针对卡特彼勒的这一需求进行了程序开发,一个月后就改变了账单计费的方式。
  为了赢得跨国公司客户的欢心,全时甚至要求所有的客户服务人员都必须中英双语工作。目前全时的500名员工中,客服数量在100名以上,这些双语客服每月的薪酬都在6000元以上,最高的能拿到8000元,比业界的普通客服薪酬高50%到100%.相对于国际供应商,全时有价格优势。在大多数竞标中,全时的报价都比WebEx、AT&T等跨国厂商低10%左右。除了客服,远程会议服务供应商通常还需要在国内进行广泛的服务器布局,向联通、电信等基础运营商租赁带宽,以保证清晰的通话音质,而在这方面,全时在中国的服务器布局比跨国品牌更密集。目前,全时在国内大约有1000台服务器,分布在各大城?市。
  中外运敦豪(DHL)全国信息服务部高级系统工程师苏楷称,他更看重使用方式的便捷。任意手机、固定电话在获得参与者密码后都可以随时参加会议,全时根据每一位参加会议者的时长生成账单,与客户结算。
  中小企业难题
  在2006年到2008年短短的三年时间内,靠着GE中国等典型客户的示范效应,全时在跨国公司中的口碑迅速建立,宝洁、嘉士伯、UPS、TNT、ABB、施耐德、拜耳、辉瑞等众多知名跨国公司都成为全时的客?户。
  2008年下半年,全时拿到了200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在拿到风投之前,全时原本只有200多人,陈学军启动了激进的招聘计划,员工总数迅速膨胀到500人,随后才发现很多新人并不能满足全时的要求,“又用了一年时间边裁员边招聘,才慢慢消化那次‘大跃进’的负面作用。”
  陈学军认为,全时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会议市场还不够大,还需要非常耐心和细致的培育。陈学军预计2010年公司销售额将达到1.7亿人民币,但是相对于美国会议市场早在2006年就达到80亿美元,这是一个小得可怜的数字。
  在跨国公司客户攻坚获得成功后,他把下一步的目标客户放在了中小企业客户身上。
  这同样是他来自美国市场的经验。在一份调研报告中,他发现,美国的远程会议市场中,中小企业客户占到总销售额的95%,而全时目前则是相反的数据—来自五百强大客户的销售额占到了全时营业额的95%.陈学军称,自己正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中小企业客户的走访上,公司也开始在推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计费方式,如最近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了一款500元包月的服务,中小企业客户只要购买一张卡,一个月内八方以下的远程会议通话就可以不计时长,随便使用。
  他承认,之前想把在五百强大客户身上奏效的营销方法直接复制到中小企业客户上的想法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我曾经认为VIOP通话音质不好,而拒绝提供基于VIOP技术的服务,但是经过亲自和客户的沟通才发现,这种技术成本低,客户愿意用更便宜但是质量稍差的方案。”
  与大客户不同,发展中小企业客户,全时还需要更多的销售人员,也需要更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全时从2008年开始启动中小企业推广计划,但是目前效果并不是很好。
  目前全时的中小企业营销还只是以网络营销为主,通过购买搜索引擎关键字、MSN广告等方式获得购买意向,再由销售代表电话跟进,这种方式仍然显得被动和保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354

遠程隱形能力高劍指中國美斥6,240億 研製B3轟炸機隊

1 : GS(14)@2015-10-30 01:03:23

■諾思羅普格魯曼有研發B2轟炸機經驗。



美國踏出更新轟炸機機隊第一步,將總值800億美元(6,240億港元)遠程打擊轟炸機(LRSB)定單,交予軍火商諾思羅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新機有助美國軍力繼續傲視全球,更重要是配合重返亞太戰略壓倒中國。


新一代轟炸機外界暫時稱為「B3」轟炸機,估計每架造價5.64億美元(43.9億港元),美軍計劃買入100架,連研發開支總值約800億美元,令定單成為國防部10年來最大額合同,最終有生產B2轟炸機經驗的諾思羅普格魯曼,壓過聯合投標的波音與洛歇馬丁,贏得這塊「肥豬肉」。



B3轟炸機料10年後服役

國防部對轟炸機技術、規格要求等細節三緘其口,連外型設計草圖亦欠奉。外界相信「B3」會有高度隱形能力、有最先進電子和通訊系統、支援空中加油以延伸活動範圍、可執行核武和常規武器多種轟炸任務,甚至可能支援無人駕駛。美軍現有76架B52轟炸機平均服役51年、62架B1轟炸機服役約29年,連B2轟炸機亦已服役近20年。「B3」轟炸機預計最快2025年服役,取代B52及B1轟炸機,可望解決轟炸機機隊「高齡化」問題,亦是國防部更新核武三支柱重要一步。另外兩者分別是戰略核潛艇及洲際導彈。國防部長卡特(Ash Carter)形容造新轟炸機是「未來50年策略性投資……代表着美國繼續佔優的科技躍進……展現對盟友的承擔及應付潛在敵人的決心,清晰表達美國未來仍將在全球投放軍力」。不過分析認為更重要是應對中國威脅。
B52轟炸機已超出預期服役時間,B1轟炸機又不宜作核空襲,加上中國近年加強海防和空防軍力,資深美國防務分析員湯普森早前撰文,坦言美軍轟炸機隊正逐漸衰弱,要注入新動力,研發製造LRSB是最有效途徑,否則「將不能在戰場上壓倒中國」。湯普森認為不論在航程、速度與彈藥上,LRSB都能「攻擊中國任何一處目標」,加上優越隱身技術,屆時美軍所擁有的空襲系統,將能克服跟中國開戰時所面對的長距與防衞森嚴的挑戰。



諾思羅普格魯曼贏合同

因此,確保轟炸機機隊如期更新可謂相當重要,諾思羅普格魯曼表示「執行這項重要任務的資源已到位,我們已準備好動工」;LRSB部份零件亦正在其他機密項目中使用,減少因技術問題而延誤的可能。同時,為免研造新軍機再次超時超支,合約亦設削減利潤機制阻止這情況。目前B3轟炸機造價仍略低於國防部所定的6.06億美元(47.2億港元)上限,在軍費預算緊絀下相信較易為人接受,但波音與洛歇馬丁已表明質疑投標結果,不排除上訴,令計劃能否按進度帶來隱憂。美國《華盛頓郵報》/《福布斯》/法新社



美軍戰略轟炸機規格




B52

‧服役年份:1955年‧長度:48.5米‧高度:12.4米‧翼展:56.4米‧乘員:5人‧最大速度:1,000公里/小時‧最大航程:14,162公里‧負重:31,500公斤‧引擎數目:8個‧生產商:波音‧現況:58架現役,後備18架‧簡評:1962年已停產,現役機已至少服役53年,無隱形能力,但在不斷更新翻修下仍用於執行一般轟炸任務




B1

‧服役年份:1985年‧長度:44.5米‧高度:10.4米‧翼展:41.8米(伸展時)‧乘員:4人‧最大速度:逾1,448公里/小時‧最大航程:11,998公里‧負重:34,019公斤‧引擎數目:4個‧生產商:北美航空(已被波音收購)‧現況:62架現役‧簡評:採取可變後掠翼設計,有一定防雷達偵察能力,可作低空滲透轟炸,但已不獲批作核攻擊


■B2轟炸機已服役近20年。

B2

‧服役年份:1997年‧長度:20.9米‧高度:5.1米‧翼展:52.12米‧乘員:2人‧最大速度:1,010公里/小時‧最大航程:11,100公里‧負重:18,144公斤‧引擎數目:4個‧生產商:諾思羅普格魯曼‧現況:20架現役‧簡評:具隱身能力,可作核攻擊,但產量在冷戰結束後由原定的132架大削至21架,如跟中國開戰恐不夠消耗



遠程打擊轟炸機(外界暫稱B3)

‧預計服役年份:2025年‧生產商:諾思羅普格魯曼‧計劃採購數目:100架‧估計性能:有高度隱身能力,可作常規和核武轟炸,有最先進電子和通訊系統,或可無人飛行資料來源:美國空軍官網/《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29/193516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562

空軍研製可攜核武遠程轟炸機

1 : GS(14)@2016-12-06 03:56:01

過去多年中國海軍新軍艦如「煮餃子般」建造下水,空軍裝備發展同樣迅速。上月在珠海航展,殲20隱身戰機亮相,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亦已服役;與正在研發新一代遠程轟炸機轟20,以及正在試飛的直20,組成未來中國空軍「四大利器」。空軍裝備研究院軍事專家張文昌透露,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應具備高度隱身性,還要具備跨洲際超遠航程,否則威懾能力就要大打折扣,它還應是「核常兼備型」(即可攜核武及常規武器)轟炸機,具備精確、遠程、同時投彈分別命中的打擊能力。它不光是一個打擊平台,同時也應是一個情報收集平台,有電子戰能力。


「中國黑鷹」將成重點武器

據透露,除了殲20、運20和轟20,中國還在研製一款被網友稱為「中國黑鷹」的直20,這款正在研製試飛的中型(10噸級)通用直升機。這四款「20系列」戰機組成了中國空軍新家族成員。張文昌認為,中國「20系列」航空裝備橫空出世,將使中國空軍向戰略型空軍轉型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內地軍事網站的消息顯示,生產殲20的成都飛機公司和生產運20的西安飛機公司,目前正開足馬力全力生產。消息形容,成都飛機公司的已成型拳頭產品殲10B戰機,也如海軍造艦一樣「成批量生產」。同時,首艘國產航母將在明年初下水,第二艘將在上海開建。中國追求「軍事強國」的野心日顯。新浪軍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5/198556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309

美日內首測試薩德攔截遠程導彈

1 : GS(14)@2017-07-09 12:15:58

朝鮮半島局勢因北韓試射洲際彈道導彈(ICBM)緊張之際,美國據報將於日內測試「戰區高空導彈防禦系統」(THAAD,又稱薩德)攔截遠程彈道導彈(IRBM)能力。


派轟炸機南韓上空演練

「薩德」針對短程、中程及遠程彈道導彈攻擊設計,今次將是美國首次測試它攔截IRBM的能力。路透社向美國導彈防禦局證實消息,但當局拒絕透露確實日期,僅表示「7月初」在阿拉斯加進行,且強調跟北韓成功試射ICBM無關。美國對上一次矚目的導彈防禦系統測試,是5月底以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MD)成功模擬攔截ICBM。數據顯示,GMD歷來測試成功率為55%,而「薩德」2006年以來進行的13次測試,成功率達100%,令人期待即將進行的測試結果。另外,為「嚴厲回應」北韓試射ICBM,美韓昨天派戰機在兩韓邊界以南約80公里的南韓寧越郡進行實彈演練,美軍由關島調派兩架配備雷射導誘「碉堡剋星」智能炸彈的B1B轟炸機參與,並在軍演過後一度飛近兩韓非軍事區。路透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9/200835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7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