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相信可用來形容大家最近的投資心情。在惶恐中,恒指慢慢升,升至今年的最高位;在歡愉中以為迎來「牛一」,恒指卻陰乾並跌逾一週,回到20,000點邊緣。從憂患安樂,想到居安思危及管理期望,又想到國藥控股(1099)的重組公告。居安思危 有讀者詢問過去兩三個月分享的公司是否都不宜沾手之時,才發覺已分析了不少強勢股及增長股。所謂強勢股及增長股,就是過去回報較高或增長較出色的股票。在時移世易下,高回報及高增長或未能持續,故特此提醒當中的投資風險,借此居安思危。可是,假如強勢股及增長股的股價不斷下跌,而增長又重回軌道,也可重新成為投資對象。以Tesla(TSLA)為例,分析時股價是254.51美元,上週收市是214.93美元,下跌了16%,如股價再下跌,值得考慮。又以蘋果(AAPL)及中移動(941)為例,增長雖未必可回復舊貌,但以兩者的利潤率來看,只要大家調節高增長的期望,兩者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且蘋果的iPhone,或說不定可再創奇跡。朋友間曾戲言,訂不到新iPhone之時,可考應買蘋果股票!如果說是投資風險,有時不如說是期望過高。以石油股為例,有朋友分享在兩三個月間,回報已逾三至五成,遠超合理期望,故此先套現鎖定回報。試問世上哪有投資,是低風險而又在短時間內有高回報呢?了解投資的公司,再設定合理期望,是投資的重要一環。看到上週收市後國藥的重組公告,引發的期望及遐想,亦是一例。 國藥股價業績 2009年9月在香港上市的國藥,招股當日反應熱烈,招股價16港元,公開發售超額逾570倍,凍結資金近5,000億港元,在當年香港歷來招股凍資額中,排名僅次於中國鐵建(1186)。國藥的股價表現亦有交代,上市日收市報18.56港元,較招股價升16%;去年5月,曾升至最高的41.75港元;上市後,最低亦僅16.7港元;上週收市報32.4港元,對比招股價,7年回報約一倍,同期恒指卻下跌7%。國藥的業績平穩,上市後至2012年的收入增長率約三至五成;2012年後,收入增長放緩,由22%跌至2015年的13%。國藥的高增長雖不再,但盈利能力保持穩定,上市至今的毛利率都保持8%。在收入增長放緩下,國藥近年的淨利潤率卻稍微上升,上市是1.8%,2015年達2.5%,派息佔利潤約三成。國藥的利潤率是偏低,但勝在穩定,較美中不足是20倍的市盈率及2.6倍的市賬率,較淨利潤率達16%的中移動更高。那麼,重組概念可引發國藥遐想?國藥的重組公告只是一個「可能資產重組」公告,與附屬公司僅簽訂了「重組框架協議」,有待進一步落實及公布。若以國藥的公告內容判斷,國藥的重組暫僅與附屬公司調整「分銷業務資產」的安排,應屬公司內部重組架構,不涉及其他公司,故此影響或有限。有時不應過多憂患及安於逸樂,而過高期望及遐想也不合適!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