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解讀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軍事創新 作者:格隆匯 陸洲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45
結論:


1、這是十八大後軍事問題第一次成為政治局集體學習的主題。學習的目的在於統一思想。習主席對於軍事變革的認識深度,已達到改革開放以來幾任領導人的高峰。根據會議對「軍事創新」的判斷,我們推測,軍隊改革方案出台在即。​

2、會議強調的「軍事創新」重點是「信息化」、「戰略利益拓展」和「聯合作戰」等。根據我們收集的講課人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主任肖天亮的觀點,改革將落實在精幹軍隊主體、加強軍隊信息化建設、建設強大空軍和遠洋海軍、推廣精確打擊和聯合作戰等方面。​
3、強軍固本是全黨的共識,軍事創新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並且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權威的必由之路。當前,中國外部環境正處於緊張氣氛中。「第三次世界大戰」雖然有聳人聽聞之嫌,但形勢的緊張和大國間的對抗已然愈演愈烈。軍工行業已成為最主流的政治經濟趨勢。​
3、推薦標的:​
軍隊信息化:中創信測​
精確打擊:振芯科技、高德紅外​
空軍:成飛集成、四創電子、四川九洲​
海軍:中國重工​
航空發動機:成發科技、煉石有色、撫順特鋼、航空動力​
無人機:航天電子、山東礦機​
新概念武器與核武器:奧普光電、丹甫股份​

一、目前形勢​

強軍固本是全黨的共識,軍事創新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並且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權威的必由之路。​

大國崛起要靠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釣魚島爭端、南海爭端以及中亞新絲路潛在的恐怖威脅,都需要我們既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也要有強大的政治、軍事實力,否則就沒有和平發展的環境,就沒有國家復興的機遇。​

當前,中國外部環境正處於緊張氣氛中:菲律賓稱中國在南海多個島礁施工;美國P-8戰機抵近中國偵察引發對抗;美國B-2轟炸機在關島巡邏;中印邊境交涉對峙;烏克蘭東部戰火已經點燃,俄羅斯強硬表態。「第三次世界大戰」雖然有聳人聽聞之嫌,但形勢的緊張和大國間的對抗已然愈演愈烈。​

二、中國軍隊改革方向​

(一)、精編​

中國解放軍以約230萬現役軍人的規模高居全球首位,長期跨域作戰的美國現役人數為150萬,其後的俄羅斯、印度、朝鮮軍人數量大概佔到中國一半。​

鄧小平在1985年實施了百萬大裁軍:一是將陸軍改編成集團軍;二是改革體制,撤並機構,設立總參謀部,11個大軍區合併為7個;三是陸軍淘汰騾馬、騎兵、司號兵等,實現摩托化和半機械化;四是改變隸屬關係,將地方武裝劃歸政府領導,砲兵、裝甲兵成陸軍重心,誕生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新型兵種。​

軍區體制已不適宜。過去是擔心被大規模侵入國土,以及機械化水平太差、軍隊調動能力太弱才劃片搞軍區。現在應該面向邊境作戰及境外作戰,海空軍以及遠征型陸軍成為重點。預計未來組建聯合司令部,整合陸海空天各軍兵種,形成全面的軍事調動和快速部署體系。​

(二)升級​

我們認為,從緊跟世界軍事潮流、實現軍隊戰鬥力跨越式發展的角度看,如果按部就班地發展常規武器,將先進軍事國家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做過的事再做一遍的話,我們就將永遠處於跟隨者和落後者的地位。要實現戰鬥力的跨越式發展,就必須擁有超常規的新概念武器與新概念部隊,將其作為我國維護統一、抵抗外國勢力干涉的「殺手鐧」。​

新概念武器有四大特點:​

一是智能化。美軍無人機達到6000架以上,俄軍計劃在15-20年內用無人機取代三分之一的飛機。​

二是全能型。融遠程攻擊、高度隱身、載彈量大、全天候作戰於一身,美軍計劃花費200億美元研製「2018遠程戰略轟炸機」,不經加油航程4633公里,以取代B—52和B—1B。​

三是新概念。包括強激光武器、高超音速飛機、高功率微波武器等。​

四是新空間。美空軍研製10年的X-37B型「空天飛機」,可在大氣層內外飛行,可用於偵察監視與預警、空間武器發射、反衛星等。​
新概念部隊包括兩點:​

一是網絡部隊:2009年6月,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下令組建「網絡空間司令部」,2010年5月21日正式運行。美軍2010年出台了《網絡空間作戰能力構想》,明確了網絡空間態勢感知、防禦、進攻和支援等4種作戰樣式和62種作戰能力。在最近的幾場戰爭中,網絡戰已經得到廣泛應用,隨著形勢的發展,網絡戰的地位作用將迅猛提高,將引起高度關注。​

二是航天部隊:按照軍事學家的設想,「天軍」是一個多兵種合成的部隊,大體包括太空艦隊、地基部隊、航天和空天飛機部隊、火箭部隊、自動化指揮和控制系統部隊(C4I部隊)等。​

我們猜想,中國未來的「天軍」,將由防禦作戰部隊、進攻作戰部隊和作戰保障部隊組成。防禦作戰部隊主要實施截擊敵方洲際導彈和軍事航天器的防禦作戰行動;進攻作戰部隊主要依靠天基武器,實施對空中、海上和地面目標進行打擊的進攻作戰行動;作戰保障部隊主要是進行對天,對空,對海,對地的觀察、監視、識別等,並從事太空作戰的運輸、燃料加注、航天器的建造和維修等。「天軍」的戰略職能將大於戰略火箭部隊,除了繼續擔負中遠程火箭、戰略戰術核武器的研製和發射外,還要執行外層空間的作戰任務。​

三、未來戰爭形態​

(一)、信息戰​
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信息的作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雖然說打仗要獲得制空權、制海權,但最根本的是制信息權,沒有制信息權必然打敗仗。​

統計顯示:美軍作戰40%時間處理情報信息,15%的時間作判斷、下決心,30%的時間下達命令,15%的時間控制部隊行動。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中央總部前指人員由戰前的50人猛增至近1000人,其中70%是信息分析與處理人員。​

(二)、體系破擊​

以往打仗主要追求的是殲滅敵人的數量,把敵人的軍隊打光了,我方就勝利了。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雖然還要重視殲滅敵人,但核心已轉到打要害、破體繫上,通過對敵造成功能破壞和心理震撼,迫使敵人屈服。​

海灣戰爭,美軍首先摧毀了伊拉克指揮機構、C3I系統、防空系統等重要目標,經過38天10萬餘架次、近10萬噸炸彈的轟炸,基本摧毀了其戰爭體系和鬥志,然後地面部隊經過100個小時作戰結束了戰爭。科索沃戰爭,北約進行了78天戰略空襲,南聯盟軍隊保存90%,但國家仍被打敗。​

美軍擊斃本·拉丹、北約空襲利比亞,都是情報部門與軍隊之間的高技術合作,反映了戰爭的最新趨勢。就是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敵人要害目標情況,然後進行遠距離精確打擊,動搖敵人作戰體系和國家體系,進而贏得勝利。​

(三)、控制戰局​

作戰方法要從過去粗放式作戰向精確作戰轉變,以小打、巧打、精打,減小戰爭破壞。要見好就收,乾淨利索地結束戰爭。我軍將來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進行戰爭,也應把控制戰局作為重要指導原則,力爭以較小的代價贏得勝利。​

(四)、聯合作戰​

按照美軍的說法,在伊拉克戰爭中,一個陸軍少校可以把地面上海軍陸戰隊上尉需要近距離空中支援的請求傳遞給空軍的一架F-16戰鬥轟炸機;一個遠在科羅拉多州美國航天司令部的高級軍士可以根據特種部隊A小組的要求,為其提供偵察衛星圖片;海軍軍艦可以向中情局特工確認的目標發射戰斧巡航導彈。​

據外媒報導,中國在最高戰略層次設立了中央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此外,解放軍在各戰區設立的聯合指揮作戰中心基本成型,包括東海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四、附錄:習主席軍隊工作語錄​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正面臨一個難得的機會窗口,一定要把握好。​

我軍總的數量規模還有些偏大,軍兵種比例、官兵比例、部隊和機關比例、部隊和院校比例不夠合理。非戰鬥機構和人員偏多、作戰部隊不充實,老舊裝備數量多、新型作戰力量少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必須優化規模結構,把軍隊搞得更加精幹、編成更加科學。要重點加強新型作戰力量建設,限期把老舊裝備數量壓下來,為新型作戰力量騰籠換鳥。​

軍隊政策制度改革還有一個重要方面,是要把錢和物管好用好,提高軍事經濟效益。要把軍費投向投量搞得更加科學,千萬不能讓國家投入的錢打了水漂。​

設計裝備就是設計未來戰爭形態。​

強化信息系統集成建設,貫徹統一的體系架構,建成能夠融入三軍、實用好用的信息系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01

奧巴馬警告普京別打波羅的海主意 重申北約軍事承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06

奧巴馬,普京,俄羅斯,北約,NATO

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地時間今天到訪愛沙尼亞,安撫面臨烏克蘭危機威脅的波羅的海國家,並直接向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出警告,稱北約會信守其保障盟友軍事安全的承諾。(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即使歐美今年7月已經對俄羅斯施加了迄今為止最嚴厲的經濟制裁,上周末歐盟還下通牒限期一周決定是否增加制裁,俄羅斯支持烏克蘭分裂勢力的跡象還是有增無減。在這種背景下,本周計劃參加北約峰會的奧巴馬在行程中新增了愛沙尼亞首都塔林(Tallinn)一站,以示北約重要成員美國支持抵制俄方擾亂波羅的海局勢的立場。

白宮的歐洲事務高級主管Charles Kupchan透露,與愛沙尼亞、拉托維亞和立陶宛三個北約成員國的總統會晤期間,奧巴馬正告俄羅斯

“想都別想在愛沙尼亞或是波羅的海的任何地區使用你們擾亂烏克蘭的那套手法。”

此次北約峰會召開之際,除了俄烏邊境沖突升級,目前中東地區地緣政治危機也未平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占據伊拉克與敘利亞的一些重要產油資產和能源基礎設施,不但危及當地政府統治,也威脅民眾生存。該組織還在歐美招募武裝分子。

兩大地緣政治危機都在北約盟友的境內發生。奧巴馬計劃推動歐洲的北約成員增加防禦力量,應對兩地危機。

美國兩大智庫之一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歐洲項目主管Heather Conley表示:

“北約會尋求美國強有力的領導,該組織歷來如此。可我們不能單獨行動,現在需要其他盟友共同前進。”

上周末歐盟決定給俄羅斯一次調解機會,一周內決定是否增加對俄制裁。華爾街見聞援引《華盛頓郵報》消息稱,為增加應對烏克蘭危機的北約軍力,英國等七個北約組織成員國將組建至少萬人的遠征軍。

今日稍早華爾街見聞文章稱,昨日歐安組織主席Didier Burkhalter表示,當前局勢非常微妙,只要戰鬥持續下去,局勢升級的風險非常之高。

烏克蘭並非北約成員,但該國總統波羅申科也會出席此次北約峰會。昨日烏克蘭國防部長Valeriy Galetey表示,烏方的軍事目標發生轉變,從鏟除東部分裂勢力變為抵禦俄羅斯可能廣泛入侵。

Galetey警告,歐洲面臨二戰來最嚴重沖突。俄方要的不只是親俄派占領地區,而是試圖進攻烏方其它地區。

截至昨日,俄羅斯方面始終否認西方指責。昨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再次否認在烏克蘭東部部署兵力,稱俄羅斯不考慮軍事幹預,俄方在尋求政治解決方案。

拉夫羅夫還提出,要求烏克蘭政府同意立即無條件停火。

彭博報道指出,對歐洲國家來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顯然屬於在他們家門前出現威脅。

Heather Conley是小布什任美國總統期間的國務院官員。他認為:

“烏克蘭危機是一次警鐘。我不知道歐洲人是否會再次按下打盹小睡的按鈕,但這場危機無疑令他們震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44

俄羅斯加大軍事幹預力度 烏克蘭內戰激烈程度陡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593

烏克蘭局勢進一步緊繃,政府軍與分裂分子在多條戰線展開激烈鬥爭。最新消息稱,俄羅斯正加大幹預力度。北約稱俄羅斯軍隊激增,先進武器裝備已進入烏克蘭戰區。烏克蘭官員呼籲加入北約,並尋求美國的支持。

據彭博新聞社,周五,烏克蘭總理Arseniy Yatsenyuk呼籲國會辯論是否可能加入北約。北約秘書長Anders Fogh Rasmussen也在同一天重申了2008年Bucharest峰會時的承諾:如果意願強烈且滿足必要的條件,“烏克蘭將成為北約成員國。”

華爾街見聞昨日提及,北約發布的衛星照片顯示,俄羅斯部隊在烏克蘭境內參與反對派對烏政府軍的軍事行動。一名北約高級官員稱,已有超過“1000名”俄羅斯士兵進入烏克蘭境內展開軍事行動。

不過,俄羅斯外交部長Sergei Lavrov周五對此予以否認,稱這些衛星照片是假證據。

有消息稱,顯示俄羅斯軍隊動向的衛星照片被證實來自電腦遊戲。

Anders Fogh Rasmussen對此表示:

盡管莫斯科方面予以否認,但現在,情況很清楚,俄羅斯軍隊和武器裝備已經非法越過邊界到達烏克蘭東部和東南部,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境內開展了直接軍事行動。

瑞典外交部長Carl Bildt周五在Twitter上表示:“這是俄羅斯一年間第二次入侵(invasion)烏克蘭。”

烏克蘭國防安全委員會副防長Mykhailo Koval表示,烏克蘭軍事草案將被重新引入,烏政府將尋求美國的支持及特殊的夥伴地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Jen Psaki則表示,美國擁有“一系列工具可以幫助烏克蘭,與該國政府的討論正在進行中。

華爾街見聞昨日發文,俄羅斯總統普京聲言,必須把烏克蘭逼入談判,才能結束烏克蘭東部近半年的血腥沖突,普京把烏克蘭政府軍目前的行動比作納粹德國。俄羅斯作為一個大國什麽都不怕。他還表示,烏克蘭部隊企圖用武力奪回分裂勢力控制地區,讓他想起二戰時納粹軍隊圍困和轟炸前蘇聯的城市,包括他的家鄉聖彼得堡。

目前,分裂分子與烏克蘭政府軍在該國東部地區亞速海(Azov)附近和頓涅茨克南部兩條戰線爆發沖突。

周五,由於增援部隊未能及時到達,烏克蘭軍隊在撤退途中遭遇埋伏,並與對方展開激烈交火,一位身處烏克蘭Ilovaysk地區的烏克蘭軍事指揮官在Facebook上發布了這樣的消息。

同日,烏克蘭國防部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聲明稱,兩位烏克蘭官員在被12名俄羅斯傘兵近距離包圍後引爆自殺。

美國和歐盟威脅將對俄羅斯開展進一步制裁。與此同時,歐盟周五與烏克蘭舉行會談,希望對方可以暫時允許俄羅斯通往歐洲的天然氣過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500

普京將親任軍事工業委員會主席 視核威懾為首要任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60

在周三的國防會議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將親自擔任國防委員會主席。這或許意味著俄羅斯國防方向將采取核威懾和先發制人的策略,盡管這在前一陣還被視為是天方夜譚。

普京表示:

新的國防條例將在今年12月之前完成

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核威懾將成為首要任務

隔夜俄羅斯進行了洲際彈道導彈試射,新冷戰的氛圍愈加濃重。而普京的做法很有可能進一步推動北約內部抱團對抗俄羅斯的積極性。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普京在周三簽署了一項新的法令,宣布將全盤接管並擔任軍事工業委員會主席,掌管俄羅斯的國防大局。在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後,俄羅斯正在試圖減少對於西方國家武器的依賴性。他同時表示北約正在利用烏克蘭危機而試圖再度崛起,俄羅斯將對此采取“積極的回應”。

稍早之前俄羅斯軍事工業委員會宣布成功試射了“布拉瓦”洲際彈道導彈。

俄羅斯“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號戰略核潛艇10日從白海水域向堪察加半島成功試射了一枚“布拉瓦”洲際彈道導彈。俄羅斯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科納申科夫當天對媒體說,發射是在水下進行的,導彈運行正常,彈頭成功到達堪察加半島的庫拉靶場。

下圖為導彈試射的過程時間圖:

1

該發言人同時指出:

普京表示北約正在利用烏克蘭危機

普京表示美國退出導彈防禦協議引發了威脅

普京要求2016-2030年的國防預算在12月前完成

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將擔任委員會副主席,執行秘書則將由國防部副部長鮑里索夫擔任。新的人員組成將讓委員會的工作更有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和伊朗的民用核能源談判項目即將重新啟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51

威脅的藝術:普京暗示軍事實力威懾歐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36

據德國Sueddeutsche Zeitung報道,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本月曾在一次會面中告訴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普京在最近一次交談中威脅,俄羅斯部隊能在兩天內進入東歐一些國家首都。而羅馬尼亞媒體Mediafax更是高呼:普京威脅要入侵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波蘭和羅馬尼亞!

歐盟官員並未對此做出評論。不過早在9月1日的時候,意大利媒體La Repubblica就曾報道,普京在和席巴羅佐的電話討論中表示“如果願意的話,俄羅斯可以在兩周內占領烏克蘭”。兩次“威脅”唯一的區別在於時間從兩 周變成了兩天,涉及的國家從烏克蘭擴大為東歐六國。

對於俄羅斯總統普京是否真的說過可以在兩天內占領烏克蘭、拉脫維亞、立陶宛等東歐諸國,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是,這樣的“傳聞”已經開始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俄羅斯官方對此也傳聞也沒有做出回應。過去幾個月以來,普京一直在施壓歐盟和烏克蘭,試圖讓波羅申科屈服。彭博的Leonid Bershidsky認為類似的消息可能是俄羅斯方面有意無意所傳遞出來的,普京希望藉此讓歐洲意識到:如果他想動真格的話,他是有那個實力的。

Bershidsky總結表示:歐洲國家可能需要習慣這種新冷戰氛圍,只要歐盟和俄羅斯能維持相對制衡的話,威脅永遠不會變成現實。(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32

IS占領伊拉克西部軍事重鎮 逼近巴格達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81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本周一控制了伊拉克西部重要軍事基地,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形成進一步包圍。

伊拉克官員及目擊者周一(13日)報告稱,經過與IS的激烈戰鬥,伊拉克政府軍最終潰敗,安巴爾省(Anbar)一處具有戰略意義的軍事基地落入極端武裝之手。安巴爾省是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西部門戶,最近以來,IS武裝對這一地區展開重點攻擊。

Anbar-province

安巴爾省地方議會主席卡爾霍特對美國媒體稱,極端武裝已經控制了安巴爾80%的土地。巴格達西部的安巴爾省頗具戰略意義,大部分已落入“伊斯蘭國”手中,成為其進攻首都的跳板。安巴爾省與敘利亞接壤,境內還擁有伊拉克第二大水壩。

一旦安巴爾陷落,IS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占領的土地將得以連成一線,這不僅將有利於其進行物資和人員的輸送,更能給不遠處的巴格達形成巨大的軍事壓力。

近期除戰機外,美軍已經出動攻擊直升機低空飛行,對IS實施打擊,但這並未能阻止極端武裝前進的步伐。而且伊拉克方面表示,安巴爾省不在空襲範圍之內。

美媒體援引匿名美軍官員的話稱,極端武裝距離巴格達國際機場最近的只有25公里。

安巴爾省政府軍及部落武裝缺乏裝備和訓練,面對極端分子淩厲攻勢很難招架,已經出現近2000人的傷亡。該省政府軍和部落武裝稱,如果美軍再不予以地面支援,他們將繳械投降。

此前,安巴爾省議會已經向伊拉克政府緊急求援,希望美軍派出地面部隊。但奧巴馬一直強調,不會讓地面部隊踏足伊拉克。伊拉克中央政府也多次強調,不希望美軍再回來。

伊拉克安全部隊和庫爾德武裝數周來在全國多地打擊“伊斯蘭國”極端武裝並收複一些村鎮,但極端武裝近日持續在安巴爾省發起進攻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933

智庫:俄與西方軍事摩擦密度接近冷戰水平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96

Russian-military-jets-fly-009

也許正如戈爾巴喬夫所說,世界正處於新冷戰邊緣。

英國智庫“歐洲領導力網絡”(European Leadership Network)昨天(11月9日)發布名為《危險的戰爭邊緣政策》的報告稱,俄羅斯正致力於一個針對北約和北歐的“危險政策”,過去八個月里,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發生的入侵或近距離摩擦事件高達40次,雙方的軍事接觸密集程度躍升至冷戰水平。

報告表示,目前的領空侵犯事故已經多到“令人高度不安”。一個核大國與另一個核大國及其盟友之間的長期對峙是“最危險的”,而且“可能是災難性的”。

該智庫稱:“盡管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生直接的軍事沖突,但俄羅斯咄咄逼人的姿態和西方增強軍事準備的決心表明,局勢有著意外升級並失控的風險。”

“歐洲領導力網絡”對過去8個月中超過40例俄羅斯與北約國家,以及北約盟國瑞典和芬蘭間的近距離軍事接觸進行了研究。這其中不僅有俄軍機進入歐洲空域的案例,還包括俄軍機近距離接觸歐洲民航飛機的情況。

報告顯示,2014年3月3日,北歐航空公司一架從哥本哈根飛往羅馬的客機曾在飛行途中曾被一架俄軍偵察機接近,兩機一度相距僅90米。而這架波音737客機上當時載有132名乘客。

今年9月初,俄軍機還曾在加拿大附近的拉布拉多海上空飛行。研究人員認為,此次飛行是俄軍在“模擬對美國發動導彈打擊”。9月17日,兩架俄軍飛機進入瑞典領空,此舉被瑞典外交部長形容為近年來“最嚴重的領空入侵”。

11月8日,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出席柏林墻倒塌25周年紀念活動時表示,世界正處於新冷戰邊緣。“歐洲領導力網絡”在戈爾巴喬夫發表以上言論後公布了這份報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579

智庫:俄與西方軍事摩擦密度接近冷戰水平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96

Russian-military-jets-fly-009

也許正如戈爾巴喬夫所說,世界正處於新冷戰邊緣。

英國智庫“歐洲領導力網絡”(European Leadership Network)昨天(11月9日)發布名為《危險的戰爭邊緣政策》的報告稱,俄羅斯正致力於一個針對北約和北歐的“危險政策”,過去八個月里,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發生的入侵或近距離摩擦事件高達40次,雙方的軍事接觸密集程度躍升至冷戰水平。

報告表示,目前的領空侵犯事故已經多到“令人高度不安”。一個核大國與另一個核大國及其盟友之間的長期對峙是“最危險的”,而且“可能是災難性的”。

該智庫稱:“盡管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生直接的軍事沖突,但俄羅斯咄咄逼人的姿態和西方增強軍事準備的決心表明,局勢有著意外升級並失控的風險。”

“歐洲領導力網絡”對過去8個月中超過40例俄羅斯與北約國家,以及北約盟國瑞典和芬蘭間的近距離軍事接觸進行了研究。這其中不僅有俄軍機進入歐洲空域的案例,還包括俄軍機近距離接觸歐洲民航飛機的情況。

報告顯示,2014年3月3日,北歐航空公司一架從哥本哈根飛往羅馬的客機曾在飛行途中曾被一架俄軍偵察機接近,兩機一度相距僅90米。而這架波音737客機上當時載有132名乘客。

今年9月初,俄軍機還曾在加拿大附近的拉布拉多海上空飛行。研究人員認為,此次飛行是俄軍在“模擬對美國發動導彈打擊”。9月17日,兩架俄軍飛機進入瑞典領空,此舉被瑞典外交部長形容為近年來“最嚴重的領空入侵”。

11月8日,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出席柏林墻倒塌25周年紀念活動時表示,世界正處於新冷戰邊緣。“歐洲領導力網絡”在戈爾巴喬夫發表以上言論後公布了這份報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79

中美達成減排、軍事等多項協議 李克強敦促盡早完成投資協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14

QQ圖片20141112200904

中美雙方就減排、軍事等多項事宜達成一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敦促雙方盡早完成投資協定。這超出了許多分析人士的預期。此前,由於網絡間諜、香港占中等問題,中美關系受到一定打擊。

在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了交談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

中美要構建同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相適應的中美新型軍事關系。兩國國防部簽署了建立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和公海海域海空軍事安全行為準則,雙方應該在此基礎上深化兩軍交流、互信、合作。中方願意同美方繼續推動兩軍在高層交往、機制性交流、聯演聯訓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

兩國就商務、旅遊、留學人員簽證達成互惠安排,這將極大便利兩國人員往來。中美要加強人文交流,為兩國關系發展樹立正確民意和輿論導向。雙方將為對方國家商務、旅遊人員頒發10年多次簽證,為留學人員頒發5年多次簽證。

中國提出的亞洲安全觀、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等主張和倡議都秉持開放包容原則,歡迎包括美國在內的有關國家積極參與。

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符合中美共同戰略利益。希望美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停止售臺武器,以實際行動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兩國元首就加強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合作達成多項重要成果和共識,同意加快雙邊投資協定談判進度,力爭於年底前就核心問題和主要條款達成一致,在2015年啟動負面清單談判。雙方積極評價兩國就信息技術協定擴圍談判達成一致。

中美雙方共同發表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宣布了各自2020年後的行動目標,並將共同推動國際氣候變化談判於2015年巴黎會議如期達成協議,加強清潔能源、環保領域合作。

此外,在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敦促盡早完成投資協定。他表示,

中美經貿合作是雙邊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對發展中美關系產生正向乘數效應。希望雙方本著務實靈活態度,盡早談成一個高水平、雙向平衡的雙邊投資協定。進一步培育雙邊貿易新的增長點,拓展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新空間,提升科技合作層次,希望美方在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上盡早采取實質性措施。樹立綠色經濟新標桿,以兩國共同宣布2020年後各自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為契機,擴大頁巖氣、核電、可再生能源、低碳環保技術等合作,希望美方在對華出口相關能源產品和技術方面采取積極態度和實際行動。

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

美中是十分緊密的合作夥伴。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美中擴大合作不僅有利於兩國各自發展,也有利於世界。美方願同中方加快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擴大投資規模,推進貿易自由化,加強能源創新等領域合作,促進兩國經濟增長和就業,推動世界經濟複蘇。美方歡迎更多中國企業赴美投資興業。

中美雙方在核心問題上達成一致令人驚訝。美國一直努力整合其在亞洲的影響力,而中國則希望自己能成為亞洲重要的軍事、經濟力量。

此前,由於網絡間諜、香港占中等問題,中美關系受到一定打擊。此次雙方取得的進展顯示,奧巴馬希望加強與中國的關系,並將此作為其亞洲政策的要點。

而對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說,他希望此次協議可以幫助其與美國建立一種新型大國關系。中國擔心,奧巴馬的繼任者可能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態度。

前美國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Jeff Bader表示,中國試圖將中美關系送上正面軌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36

美國重返亞太 中俄抓緊軍事抱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05

u=1840145055,422397056&fm=21&gp=0

中國和俄羅斯承諾將加強雙邊軍事合作,並舉行聯合海軍演習,以應對美國在亞太地區持續擴大的影響。

俄羅斯國防部長Sergei Shoigu在北京會見了中國國防部長以及中國總理李克強。Shoigu表示,

美國企圖加強其在亞太地區的政治、軍事影響,這令中俄雙方感到擔憂。在世界與地區局勢越來越複雜的背景下,俄中兩國之間的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俄方願與中方一道,落實雙方共識,加強務實合作,不斷深化兩軍關系。

雙方表示,計劃明年春季再次在地中海海域舉行聯合海軍演習。還計劃在太平洋地區舉行聯合海軍演習。這是中俄雙方近年來第四次舉行聯合海軍演習。

隨著烏克蘭東部局勢的升級,中國表示,中俄關系正邁向新的高度。

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表示,世界正處於新冷戰的邊緣。

面臨來自歐美的制裁,俄羅斯總統普京加強了與中國的合作,以此表明俄羅斯並沒有被完全孤立。不過,中俄雙方依然對雙方關系維持謹慎態度。

盡管雙方表示將加強軍事合作,但是俄羅斯到目前為止拒絕向中國出售其最先進的軍事技術,包括飛機引擎和戰鬥機。中國希望可以在與俄羅斯加強合作的同時,與美國及其盟友進行更廣泛的合作。而俄羅斯希望可以與日本加強合作,這令中國感到失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