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掌故
香港股票資訊
神州股票資訊
台股資訊
博客好文
文庫舊文
香港股票資訊
第一財經
微信公眾號
Webb哥點將錄
港股專區
股海挪亞方舟
動漫遊戲音樂
好歌
動漫綜合
RealBlog
測試
強國
潮流潮物 [Fashion board]
龍鳳大茶樓
文章保管庫
財經人物
智慧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創業
股壇維基研發區
英文
財經書籍
期權期指輪天地
郊遊遠足
站務
飲食
國際經濟
上市公司新聞
美股專區
書藉及文章分享區
娛樂廣場
波馬風雲
政治民生區
財經專業機構
識飲色食
即市討論區
股票專業討論區
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區
建築
I.T.
馬後砲膠區之圖表
打工仔
蘋果專欄
雨傘革命
Louis 先生投資時事分享區
地產
海域化工擬5億購金至尊 棄批發業務只買零售資產
【本報訊】海域化工(2882)昨於開市前停牌,消息指,海域計劃斥資約5億元收購金至尊(870)。消息稱,由於海域有意連同上市地位一起收購,但只是對金至尊的零售業務有興趣,故出售前臨時清盤人將為金至尊進行重組,把批發及製造業務抽出。記者:陳健文 消息指,海域收購計劃分兩個部份,海域首先會斥資約2億元購入一批金至尊股份,並再斥資約3億元購入一批優先股,成為金至尊控股股東,價格仍在商討中,相信會有一定幅度折讓。消息人士相信,由於仍需時間落實細節,海域短期內不會復牌。 許浩明:看好內地零售 海 域化工執行董事許浩明不肯證實有關傳聞,只是再三強調公司看好內地零售市場。據理解,今次收購金至尊是由海域主席黃英豪及許氏促成,特別是熟悉內地情況的 黃英豪,認為於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內地零售市場仍然「有得做」。據德勤所撰寫的財務報告指,金至尊現時於內地共擁有超過230個銷售點,並指內 地零售業務是公司最賺錢的業務。德勤預期,於截至09年3月底止年度,內地零售業務將錄得約1.43億元的除稅及利息前溢利。除海域外六福(590)及鄭 裕彤家族的周大福,亦曾有研究過收購金至尊內地零售業務,但於初步審核財務資料後,只有海域仍有意進行收購。市場人士指,由於金至尊批發及製造業務的資產 較為複雜,若只是收購內地零售業務,所需的時間將較短。 盼保留上市地位 黃英豪早前曾向傳媒表示,有意收購金至尊主要是看中其 內地零售業務,早於金至尊開始出問題時已留意這項投資。他當時亦特別提及,金至尊於批發及黃金貿易的「糊塗賬」較多。他希望若成功購得金至尊後,可保留其 上市地位並讓其復牌。金至尊出現問題,事源於其創辦人兼主席林世榮於今年9月尾去世,繼而爆出金條失竊、被債權銀行追債,及管理層連番換人的事件,令公司 被法院委任清盤人進行清盤,最後導致被海域收購。 金至尊事件簿 9月26日事件:金至尊創辦人兼前主席林世榮逝世9月29日事 件:林世榮妻子陳吟揮出任公司主席9月30日事件:金至尊暴瀉60%後停牌10月14日事件:被東京三菱UFJ銀行入稟,要求退還總值2400萬元的金條 10月15日事件:商罪科拘捕數名金至尊員工,指涉嫌偷取總值約1.79億元金條10月17日事件:法庭委任德勤會計師行為臨時清盤人11月6日事件:陳 吟揮辭任公司主席12月14日事件:海域化工宣佈,有意收購金至尊12月23日事件:海域化工停牌,市傳計劃以5億元收購金至尊零售業務
北泰炒燶外滙資產被凍結
【本 報訊】產銷汽車零部件的北泰創業(2339)炒輸外滙,加上遭國企上海工業投資(集團)於上月17日在上海興訟索償要求集團退還共3.266億元人民幣支 付的預付款額連相關利息,可能令截至今年3月底止業績受影響。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按上海工業申請,凍結北泰銀行賬戶及相關資產。截至上周五,北泰大部份資 產已被凍結,北泰不能在法院撤銷凍結令前運用該等存款及變賣資產。北泰2000年始聘上海工業為代理出口產品;而上海工業承諾提供北泰生產所需的預付款。 去年6月合作終止,而北泰需從去年7月到今年底,按月分期退還上海工業提供的預付款、相關費用和利息。按上海工業提出的索償聲明宣稱,根據中國合同法,如 北泰拖欠還款,上海工業有權要求餘下分期款項立即償還。 被索償3.3億董事跳船 北泰董事會認為,凍結令不會對日常營運和生產 造成重大影響,已聘請中國法律顧問為集團辯護;另與上海工業尋求和解方案。另外,3名董事會成員於過去3星期亦先後辭任,上月30日(中期業績公佈後一 天)張振娟及楊彬兩人辭任執行董事,張氏更辭去財務總監,僅保留副總裁之職;本月15日李卓然亦辭去非執行董事。至於公司去年7至8月與數家銀行簽訂5張 「止賺不止蝕」的1年期不交收遠期外滙合約,則是參照澳元兌日圓及紐西蘭元兌日圓的預設滙率,每兩星期以日圓交收,盈虧模式類似累計認購期權 (Accumulator)。以去年7月至12月,澳元兌日圓累跌37.5%,紐元兌日圓亦下跌35.1%,估計其應是看淡日圓前景。北泰表示,正與有關 銀行談判研究暫緩及重整交易方案以減少虧損。截至本月16日,合約中已逾期交收的金額約4400萬,料需承受虧損及付款,但公司不希望合約在到期前(今年 7至8月)被終止,因須付約1.87億元款項。
開源控股收購日鋼核心資產中國第二富豪杜雙華再戰江湖
就在中國第二富豪杜雙華入主開元控股一個月後,1月初,開源控股(01215,HK)頻頻發佈停牌公告,稱公司將公佈非常重大的收購事宜。 1月16日,開源控股再次複牌時,杜雙華已將把日照鋼鐵(簡稱“日鋼”)部分資產注入到開源控股。 由於目前日鋼與山東鋼鐵集團(簡稱“山鋼”)正在就重組開展前期盡職調查,究竟注入的是否為日鋼旗下資產,杜雙華此舉到底意欲何為?一直專注于實業經營、從未涉足資本市場的杜雙華再度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資本圖謀 2009年1月6日,開源控股(01215,HK)發佈公告稱,公司將公佈非常重大收購事宜,同時公司股票于當日暫時停止買賣。 1月2日,開源控股曾對這項重大收購描述道,“本集團現正與一名非本集團關聯人士就一項收購進行磋商。”“該收購項目一旦落實,可能構成本公司非常重大的收購。” 恰恰一個月前,2008年12月2日,開源控股對外公告,經過第二次增持後日照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大股東杜雙華以9.83%的持股比例,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頻頻波動的股價和接連發出的公告,都預示著開源控股即將迎來一場大的變動。諸多變動紛紛指向隱藏在幕後位居胡潤百富榜第二的大富豪——杜雙華。 1月16日,停牌8天、一度引起業界諸多猜疑的開源控股(01215,HK)終於複牌,並將收購的真相公佈——公司以52億港元的價格收購從事鋼鐵業務的香港譽進發展全部權益。 開源控股之所以斥巨資收購,是因為香港譽進發展間接擁有日照型鋼30%、日照鋼鐵30%及日照鋼鐵軋鋼25%權益。這些合營企業均為日照鋼鐵集團旗下主要營運公司。根據公告,2007年,上述三家公司的利潤總額超過50億元。 由於2008年杜雙華通過兩次增持已購進了開源控股9.83%的股權,此舉被業界理解為杜雙華欲借重組實現實體資產的資本化。同時,開源控股表示,將以增發新股的形式支付收購代價,公司將以每股2.6港元的發行價定向增發20億股。 開源控股是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投資控股公司,主要從事熱能供應及物業投資,前稱為國新集團。2008年6月,開源控股收購了國內最大的城市供熱企業——天津市供熱發展有限公司49%股權,並托管5%股權,開始進軍國內熱能供應行業。 由於山鋼重組日鋼已經進入盡職調查階段,失去日鋼的控股權對於杜雙華來說只是早晚的事情。杜雙華也需要重新定位,另辟財源。而開源控股近一個月內眼花繚亂般的變動讓業界似乎看到了這位富豪未來的出路。 短短一個月內兩次增持,杜雙華就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杜雙華剛剛涉足資本市場便有了不俗的表現——受到接連而至的利好影響,開源控股股票大漲。截至2009年1月6日,杜雙華所持7億股已經賬面盈利85.6%,約7490萬港元。 然而,山鋼重組日鋼的開始,引起了業界人士的猜疑——如果日鋼的核心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山鋼的重組只恐將會受阻。 山 鋼董事長鄒仲琛表示,對於日鋼的盡職調查已近尾聲,正式的重組談判尚未開始。杜雙華的資產注入與重組日鋼無關。而日鋼派駐開源控股的董事薛健也告訴本報記 者,此次開源控股只是收購了公司股東的股權,日鋼與山鋼的重組肯定會進行下去。但他也表示,上述三家公司是日鋼集團最為核心的三個生產企業,將來與山鋼具 體重組的對象究竟是哪些資產,現在還暫未涉及。 東山再起的契機 日照鋼鐵董事長杜雙華在1月16日的聲明中表示,“本人深信此 次合作一方面將日照鋼鐵推進國際的資本市場舞台,使國際投資者對日照鋼鐵關注,對日照鋼鐵進一步擴展海外資源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與胡翼時先生合作,在鋼 鐵業的基礎上,可在其他領域共同發展,尤其是開源控股已涉足的熱能公用事業。” 杜雙華旗下有著衆多鋼鐵企業,雖然日照鋼鐵集團盈利能力最高,在業界有著“印鈔機”之稱,但杜雙華卻是依靠著鋼管的生產攫取了第一桶金。開源控股作為一家以城市供熱為主的公司正是以鋼管為主要原料。 衡水京華制管公司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企業生產的焊管大多數銷售給了城市供暖、供水和煤氣企業。 開 源控股方面則表示,在2008年6月底之前,公司主要從事物業投資業務,過去幾年一直虧損,至2008年上半年,公司虧損達到7935萬港元。為改善經營 業績,公司一直在內地物色合適的投資目標。在去年上半年進軍天津供暖市場之後,公司進一步認定未來發展工業的策略方向。 蘭格鋼鐵網經濟分析師房榮榮認為,杜雙華此前與開源控股公司主席胡翼時相識很可能是基於鋼管業務。作為雙方為數不多的共同點之一,杜雙華很有可能把鋼管生產業務注入到這家香港的上市公司,在融資的同時也為所剩的鋼管製造產業搭建一個資本平台。 這恰巧正與此前媒體報道相吻合,“知情人士稱,如果洽談成功,日鋼與開源控股也是資產的合作,還不能談及對開源控股主業的改變。” 早 在1993年,杜雙華創辦了京華焊管總廠,此後杜雙華整合了旗下衡水京華制管有限公司、唐山華岐制管有限公司、山東萊蕪京華焊管有限公司等6家制管企業成 立了京華創新集團,一度達到了年產300萬噸焊管、150萬噸熱鍍鋅管的規模,居亞洲同行之首,產品占全國市場份額25%以上。 蘭格鋼鐵網經濟分析師房榮榮認為,鋼管產業作為杜雙華的第二大產業,在日鋼被山鋼重組後,杜雙華急需重新整合、構建。雖然鋼管與日鋼的鋼板利潤相比較低,但在經濟危機中卻是最為穩健的一塊業務。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08年國內焊管市場跌幅僅有37%,為鋼材跌幅最小的品種。 實業家收購上市公司通常是為了借殼、資產置換,進而將其作為融資平台。無論杜雙華將來要涉足任何領域,充足的資金都是必不可少的首要條件。 山東省政府一位高層官員對記者表示,“未來雙方將以股份制的形式合作,以山鋼為主,將日鋼納入到國有體系內。”這也意味著,杜雙華或許無法從重組中獲得現金流,通過入主開源控股、利用資本市場融資以圖東山再起,就顯得尤為重要。 2009-01-19 AppleDaily 上 周五一隻毫不起眼的三四線股開源控股(1215)復牌,一度急升7成,惟收市升幅收窄至僅14%。開源早前停牌,其後公佈以52億元收購一間分別持有內地 日照型鋼3成股權、日照鋼鐵3成股權及日照鋼鐵軋鋼25%股權的譽進發展全數股權,公司透過以每股2.60元配售20億股方式支付。這單交易在本地傳媒報 道甚少,最多只見簡訊一則。 以10倍溢價發股收購 以上周五收市價計,開源市值僅18.86億元,卻以「蛇吞象」方式收購值 52億元的鋼鐵廠資產,本來已經夠奇,更奇之處,是股份發行價較停牌前股價有超過10倍溢價。以高價發股而淨收股份不收現金,不知道鋼廠賣家是如何盤算 的?這家鋼廠在港名不見經傳,交易不受重視,但在國內卻受到眾多傳媒追訪,因日照鋼鐵集團是內地著名企業,而賣家杜雙華是內地民營鋼鐵大亨,去年身家估計 有350億元,在內地「胡潤百富榜」排名第2位,僅次於國美電器(493)大股東黃光裕。至於日照鋼鐵2007年生產能力達1100萬噸鋼,利潤超過50 億元人民幣(下同),今次收購代價是以2007年底止純利15.98億元,PE 3.3倍作收購。收購完成後,日照鋼鐵集團的控股股東及相關人士將持有開源29.7%股權,成為單一最大股東,據SDI資料顯示,杜雙華早於去年11月已 在場外購入4.4億股開源,每股作價0.125元,應是早作部署要借殼香港上市,惟仍未解開用高價收股票之謎。這單交易太多難明之處,要詳細了解,只好睇 內地報章追蹤報道。歐陽風
微软联合创始人投资无方 资产缩水140亿美元
From http://tech.sina.com.cn/it/2009-01-29/10152779911.shtml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29日上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第四大有线电视运营商Charter通信公司(以下简称“Charter”)正向破产边缘迈进,而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在Charter的70亿美元投资也所剩无几。 Charter是艾伦1983年离开微软之后的最大一笔投资,目前在美国27个州拥有550万用户。艾伦持有Charter 51%的股份,同时担任Charter董事长之职。 1999年,Charter股价曾创下27.75美元的历史最高。而如今,Charter的股价仅为8美分。很多分析师认为,Charter已 迈向破产边缘。对此,Charter CEO尼尔·斯密特(Neil Smit)表示,仍在与债权人谈判。有分析师认为,Charter很可能把当前债务转换为以后偿还的新应付款,或以公司股权抵债。 多年来,Charter一直在破产边缘徘徊。但由于残酷的市场竞争、持续的经济低迷,以及数十亿美元的债务即将到期,Charter这一次是凶 多吉少。本月,Charter已经有一笔债务没有偿还。明年,还有一笔19亿美元的债务到期。到2013年,Charter 210亿美元借款将有一多半到期。 标准普尔分析师图纳·阿莫比(Tuna Amobi)认为,艾伦不可能筹集到更多资金,出售资产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Charter不可能卖出好价钱。而Charter在提交 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也承认,如果不能通过再融资偿还债务,可能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1999年,艾伦曾在《福布斯》全球首富榜中排名第三,当时的资产总额为300亿美元。而去年,艾伦在该排行榜中的名次已下降至第41位,资产缩水至160亿美元。(李明)
详解巴菲特资产缩水115亿美元 现金降幅82%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sxyrw/20090306/17325942545.shtml 投资者报(记者肖妤倩)由于金融体系动荡、信贷危机恶化以及商业运营的自由落体,原本辉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也难以独善其身。 2008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年报显示,公司净资产缩水115亿美元,净利润下降62%,大量亏损产生于金融领域的衍生品合约。 净资产减少115亿美元 44年前,伯克希尔公司还是一家濒临破产的纺织品制造企业,在沃伦·巴菲特的精心运作下,公司的账面价值从19美元到70530美元,年均比率为20.3%,市值高达1700亿美元,且旗下业务涉及保险、珠宝、餐饮和 公用事业 (1641.186,-16.04,-0.97%) 等多个领域。 尽管伯克希尔曾经的战绩如此辉煌,但是2008年注定是它不平凡的一年。根据公司公布的年报,2008年公司净资产减少115亿美元,净利润下 降62%至49.9亿美元,每股收益为3224美元。伯克希尔股价从2007年底的每股14.2万美元跌至2008年底的9.66万美元,跌幅达44%, 截至3月3日收盘,股价为每股7.5万美元。 在公司的股票池中,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Company)所占比例最大,为18.4%,成本价为0.11亿美元,截至报告期(2008年12月31日),华盛顿邮报的市值为6.74亿美元;公司 持有量第二大的是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 Company),占比13.1%,其成本价为12.87亿美元,而市值为28.12亿美元。 此外,收益最大的是持有量占8.6%的可口可乐(The Coca-Cola Company),其成本价为12.99亿美元,而截至报告期市值为90.54亿美元;收益次之的是持有比重为3.1%的宝洁公司(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其成本价为6.43亿美元,截至报告期市值为56.84亿美元,收益接近9倍。 伯克希尔公司2008年的收益率大不如前,股价同比下降9.6%,但是其股价涨幅仍然跑赢标准普尔500指数,后者同比下降37%;2007年伯克希尔公司股价同比上涨11%,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比上涨5.5%。 巴菲特接手伯克希尔公司以来的44年中,只在2001年和2008年出现账面价值下跌情况,2001年跌幅为6.2%,2008年是最糟糕的一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系列金融机构倒闭,信贷市场的功能失调,投资者在“现金为王”的时代不断地卖出股票。 金融衍生品合约亏损严重 从伯克希尔公司的损益表上看,金融领域的衍生品合约投资产生大量亏损,截至报告期末,衍生品合约亏损达68.21亿美元,2007年同期仅亏损 0.89亿美元,而2006年同期该项目盈利8.24亿美元。这导致伯克希尔在金融行业的整体亏损达18.83亿美元,2007年同期该项目盈利 52.07亿美元。 此外,由于2008年投资者信心的下降,公司在保险、能源、公共事业和金融方面的销售、服务和运作成本均有所增加。 让巴菲特更为痛心的是,由于看好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在2008年油价低迷的时候,他增持了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 2008年3月31日前,公司持有康菲石油1750万股,而到2008年9月30日,持有8396万股,占康菲石油总股本的5.6%,价值61.5亿美 元,成本在73美元左右。今年3月3日,康菲石油收盘价为35.27美元,市值约损失了32亿美元。 此外,巴菲特在其致股东的信中还承认,曾用2.44亿美元购买了两家爱尔兰银行的股票,却没有预料到,2008年年底两家银行的市值就下跌至2700万美元,账面亏损接近90%。 尽管2008年投资有失败的一面,但伯克希尔公司下属的制造业、服务零售业依然赚取了可观的收入,并巩固了行业内的领先优势,保险和公用事业也交出了相对满意的成绩单。 公司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保险行业收入达956.98亿美元,和2007年同期的1004.1亿美元基本持平;公共事业收入达139.71亿 美元,高于2007年同期的126.28亿美元。同时,巴菲特还买入了包括箭牌(Arrow Electronics, Inc。)、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和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 Company)在内的固定收益类债券产品,这些产品的收益让巴菲特引以为豪。 现金降幅82% 伯克希尔公司的业务涉及保险、能源、公用事业、金融投资等领域,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在金融和金融性产品方面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降幅最大,截至2008年底,该项目为9.57亿美元,而2007年同期为54.48亿美元,降幅为82.4%。 和大多数认定危机时刻“现金为王”、心急套现的投资者不同,巴菲特认为,金融危机的时候,投资者往往都有恐惧心理,想贪婪一点并不容易,这既需要大智,也需要大勇。这一次的对错目前还不能下定论。 公司现金流量表显示,2008年,伯克希尔公司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为320.66亿美元,2007年同期净流出134.28亿美元。同时,衍生工具合约负债大幅增长至146.12亿美元,2007年同期为68.87亿美元。 已有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資產負債表分析之壞公司判明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503 只分析資產負債表一個已經足以說明公司是好是壞,這証明了資產負債表的重要性,用醫學用語講,身體檢查報告是也 典型的資產負債表如下: 資產負債表的數據最好數個數據聯合分析,例如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負債/現金,存貨/營業額,固定資產/營業額,固定資產/存貨等,比較高深少少, 但分析資產負債表其實原則並不復雜,簡單講就是找碴,找到有一個明顯缺點就可以out,10秒都唔駛,無明顯缺點先值得深入研究 首先解釋一下項目: 固定資產說明公司規模及擴張速度 投資同公司的擴張速度或者有關 流動資產同收入有關 總資產同公司規模有關,但分析時可以忽略 股本字面解釋是"創立公司所用的本金" 儲備代表歷來賺左幾多錢留係公司度,只是說明歷史,分析時幾乎可以完全忽略 股東權益代表股東有幾多錢投資左係公司度,分析時可以忽略 長期債項即係債券,雖然現家流行借錢唔還 其他長期負債....唔知,應該同認股權有關,總之債主不是常人 流動負債同支出有關 現金同存貨如同字面解釋 短期債項一般係銀行貸款 總債項代表公司欠人幾多錢 好難就咁單項解釋,那我由實戰出發,一路舉例一路說明 上面係一個著名老千股的資產負債表,可以一眼看出明顯缺點的地方有幾個: 1.股本大幅 2.資產系列異常 3.固定資產異常 4.股東權益異常 5.儲備異常 6.債項急升 以上只要是但睇到一個就得了,督一眼就可以避開狗屎 詳細的講,公司削減股本,即n合1之類;股東權益大增係發新股抽水;固定資產異常應該係炒樓;資產異變數量同股東權益增量相近,但現金冇點多,即係 將錢運走去其他地方變成帳款(客戶帳款?朋友帳款?自己帳款?);負儲備即係公司蝕錢或有人挖走;長期債項上升係又發行債券,一般是換股債,可以唔還,但 會攤薄股東權益,所以還唔還股東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現金來自發新股抽水;短期債項上升代表借大錢 上面的都是廢話,睇到一個明顯缺點就唔駛再白死腦細胞,這是"壞公司" 上面係一個新鮮出爐的爆煲股,可以一眼看出明顯缺點的地方有: 1.長期債項急升 2.有現金仲借大錢 3.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或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都同行業印象嚴重不乎,比上年差太遠 這是"壞公司" 上面係一個資源慨念股,可以一眼看出明顯缺點的地方有: 1.其他資產異常 2.極之冇現金,衍生出黎的問題有發新股(股本&股東權益),多債項(長短債) 這是"壞公司" 上面係一個所謂行業龍頭,可以一眼看出明顯缺點的地方有: 1.債務太多 2.債務太多 3.債務太多 這是"壞公司" 上面係一個長期加票價同長期唔加薪,惡名遠播,位於香港九龍的運輸公司,可以一眼看出明顯缺點的地方有: 1.其他長期負債多--內有惡犬 2.固定資產減少代表公司規模冇擴張,但儲備唔知點解多左一節 3.同上,股本冇上升,但股東權益多左一節,九成九來自特殊收益 4.存貨異常 這是"壞公司" 上面係一個昔日股王,或者說是一個水深火熱就快破產或就快集資的公司,可以一眼看出明顯缺點的地方有: 1.債務太多 2.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或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都太少 3.流動資產沒有上升,而存貨大增--滯銷 4.長期債項減少而短期債項上升--借貴利 這是"壞公司" 上面係一隻紅籌股,可以一眼看出明顯缺點的地方有: 1.投資佔的比例太多 2.又發債 3.股東權益增加沒有增加現金,全來自投資的升值 這不是"好公司",那當它是"壞公司"了 上面係一隻具環保慨念的公司,可以一眼看出明顯缺點的地方有: 1.流動資產不變,存貨急升 這公司未到投資級,那當它是"壞公司"了 上面係一隻想上市的公司,可以一眼看出明顯缺點的地方有: 1.新上市 2.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或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都太少 2.有債務 這公司此時目的是集資,絕不會是好康,一於當它是"壞公司" 想上市的公司如具有流動比率低(特別是少於1)及有債務(特別是短債),那上市後不久起碼要盈利大倒退一次 上面係一隻基金愛股,可以三眼看出明顯缺點的地方有: 1.股本年年增加 2.有現金時又發債 這是我最近學的東西,有這兩點時,無論如何都要屈佢係"壞公司",唔理佢點解釋都好 功課--大家來找碴 請大家試下找這公司的bug,但答案不要post出黎 這是一間賣共產雙喜毒品,賣黑暗乳業乳汁,收買路錢,炒賣地皮,製造生化藥劑的大型企業
資產負債表的加分減分點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536 避開了壞公司,剩低的好公司要進行評估先知值唔值,現在只單講資產負債表,三表聯合分析以後先講 先說一些數據的加分減分點: 固定資產系列 固定資產上升&營業額都同比例上升--代表公司擴張成功,可以加分 固定資產不升或微跌&營業額上升--折舊令固定資產下降,公司規模穩定,營業額上升代表效率提高,可以加分 固定資產大升--收購,效果不明,要視乎毛利率變化 固定資產上升&營業額長期增長太少--無能,扣分 投資系列 投資上升--收購子公司股權或炒作兩種,先減分 投資下降數量=固定資產增量--收購控制權子公司,加分 投資大升&市道好--多數不務正業,減分 投資長期穩定上升--生財有道,由於之前減左,現家加番分 投資大減&市道好--套現,有眼光,但實業公司董事擅長資本投資,並不是好事,減分 投資太多--不務正業,減好多分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系列 流動比率超過1.8--加分 毛利率同流動比率的關係--10%以下的毛利率,流動比率超過1.8加分;25%以下的毛利率,流動比率不超過2.5減分,有成50%毛利率,流動比率不超過4唔好見人,以上是個人主觀判斷,通常越賺錢的生意流動比率會越高 流動比率不超過1.2--多數是新股或盈警前股,一擊必殺 資產至股東權益系列 總資產突然大變--資產重估,減好多分 股本大縮減--n合1,一擊必殺 股本長期明顯增加--濫發新股,減好多分 股本大於市值--投資者的恩物,加好多分 儲備/股東權益減少--本來要扣分的,但有個別原因是公司慷慨派息,反而要加分 其他資產--有好過冇 長短債系列 越少越好--現金可以一次還清,加分,如果數額n年盈利都還唔清,遲早會向股東伸手,一擊必殺 短債變長債--由於可以節省利息,係好事,加分 長債變短債--係壞事,好彩近期息口低 突然長債大增--大量發行債卷,必有利益輸送,減好多分 現金增加數量=長債增加數量--如果現金非常充足借債之餘仲咁樣,那代表原本的現金有可能是假的,核數師很和諧 其他長債數量明顯--雖然唔駛還,除非公司成長遠超該數額,唔係就變成董事搵你老襯,減分 存貨系列 存貨同現金固定比例--加分 存貨同營業額固定比例--加分 存貨同固定資產固定比例--加分 存貨明顯不合比例上升--如果冇收購其他不同類業務或材料價格波動,一般代表滯銷,減分 存貨大升&流動負債不升&盈利大增&現金增加有限--代表將存貨升值當成盈利,減好多分 存貨減少一兩成同營業額不減--一般代表效率提高,加分 存貨同營業額或淨流動資產的比例低--例如2倍以下,代表這生意是勞累的生意,存貨不易管理,工作量大,似乎要減分 現金系列 現金減少&固定資產增加&營業額增加--開始新投資,加分 現金多--加好多分 現金長期固定在一個數量同多次集資--有部分"現金"受限制,一擊必殺 上面是一間叫"媽媽奶"的公司,作為例子,開始對其評估: 固定資產沒有增加:備因為折舊而減值,而且沒有幾多補充,代表公司沒有擴張計劃,一直保持原有規模,按需要穩定性定係成長性來主觀的加減分 投資:將投資并入固定資產中,因此投資消失而固定資產增加,屬於收購擴張,將子公司收歸己有,不過數量少,可以忽略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同營業額規模比例相關,由於公司固定資產沒有點增加,代表公司的營運效率提高,產品銷量增加令營業額上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現金剩2億,這2億是一下業績期的收入,上年都係2億,那代表下年的營業額如無意外,會同上年相若,公司現金交收較多時可以不減現金,不過點分析結果都 冇差別 其他資產:既然講明係其他就唔會比你知,分析時只有"有"同"冇"的分別,現在它減少,如果其他地方沒有增加,就要扣分,數量大時要看年報的附註 儲備減少:原因是公司長期慷慨派息,反而要加分 長短債:05年短債變長債,可以節省利息,係好事,08年長債變短債,係壞事,好彩近期息口低,利息先冇咁傷,總債項一直減少,係好事,可以加唔少分 其他長期負債:越來越多,令人不快,公司要賺多同樣數額先可以補回 存貨:由於營業額都上升,存貨上升比例可以接受 現金:相當充足,夠還債有凸,約為存貨的兩倍,由此公司長期慷慨派息,現金應該冇乜水份 功課,以下是一隻藍籌股,請自行分析
15 Mar 2009 - 真正贏大錢的,不是在升市時有多少資產,而是在跌市時有多少現金! (陸東「智者傲行」) 紅猴股評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03/15-mar-2009.html 15 Mar 2009 - 真正贏大錢的,不是在升市時有多少資產,而是在跌市時有多少現金! (陸東「智者傲行」) 投資組合自2005年12月14日成立日計至今回報:90% 過去兩個交易日,全球金融股大幅反彈,主 因是數間大型金融機構爭相自我唱好,加上先前悲觀情緒籠罩下不斷下跌,甚至跌過龍,這些「大好消息」自然迴響不少。但那些大型金融機構的所謂「大好消息」 究竟經過多少重過濾?市場仲有差疑,但短線資金亦一定要跟炒,順便鬥快挾淡倉,否則便被挾,沒有選擇。但沒有急切入貨需要的長線資金會問:「這些虛偽的銀 行家,大部分自私自利,這次說話有幾真?背後目的定是為自己多於投資者,片面之辭,可信程度有多高?」事實上,過往半年,投資者已中過很多次招,包括出自 仍有人認為是優質管理層的匯豐(5)!優質?相對但非絕對罷! 筆者繼續從陸東「智者傲行」一書,選出了一些值得細味的段落,筆者會於每個段落加上自己觀感,希望從中作出反思!基金經理亦應有能力在大市掉頭向下或見底回升前,作出適當部署,也應有膽色押重注,令投資持續跑贏大市。如只求跟隨大市上落,買指數基金不就可以嗎?(陸東「智者傲行」) 順水推舟並非發達之道,要成功,一定要先行,所以未轉勢就要做,然後忍耐,忍耐扒逆水的寂寞,忍耐買完還跌、沽完還升的引誘,心目中堅持着平與貴。(陸東「智者傲行」) 扒逆水不等於冒險,冒險是不理三七二十一便一頭裁進,最重要是掌握事情正與反,細心分析利與弊。(陸東「智者傲行」) 反對聲音越大,所得回報逾高,也越long-lasting。隨着群眾走去,邊際利潤一定不高;反而逆流而行,快人一步收獲才豐。(陸東「智者傲行」) 筆者一直奉行不估市(市事實難估),重順勢而行,不求摸底買,摸頂沽(這只是投資者的無謂憧憬),只求從大勢中順走一段,便能跑贏大市,達至理想回報。但是高風險下有高回報,筆者亦應考慮加強自己主觀分析及推測,提高投資風險水平,令投資回報可更大。 雖云「提高投資風險水平」,但若能如陸東所言「掌握事情正與反,細心分析利與弊」,有關風險也會被沖淡的。真正贏大錢的,不是在升市時有多少資產,而是在跌市時有多少現金。(陸東「智者傲行」) 這 句至理名言,出現在書底,可見其重要性。經歷金融海嘯下,相信投資者亦深深體會到其真義。此亦是筆者於市旺時才會100%資金投入股市,市淡則保留不少現 金,一為安心,二為留待未來低吸機會。所以於股市於不合理地高的水平,要抵着蝕底怕早沽的心態,就算有機賺少下亦要沽出全部或部分股票。但筆者這方面的操 作仍離盡善盡美一段距離,要繼續努力學習。很多人的毛病是,當市場每一次去到超高位或超低位時,總會自圓其說,認為今次與別不同,不再相信計算、數據、歷史。(陸東「智者傲行」) 逆水而行很少出錯,順水推舟是另一種技巧。所謂順水推舟,即是人云亦云,但群眾通常是錯誤的。尤以知識水準不高者,由於peer group preaaure,就會想跟大隊,只求穩穩陣陣。人們confirm趨勢時,往往摸着的可能已經是浪頂了。(陸東「智者傲行」) 市場噪音是獨立思考的最大敵人,使人們錯誤判斷整個形勢。(陸東「智者傲行」) 不 需多說,絕對同意。可恨大部分投資者都未能經一事,長一智,就算經歷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洗禮,筆者相信大部分投資者於下一個浪仍會犯上同一錯誤。亦可 恨筆者自己於市場每一次去到超高位或超低位時,亦會受到很多市場噪音影響,而未能作出完全客觀的分析,這是筆者需要改進的。 現時的市場噪 音,主要來自傳媒,包括報導不同市場評論及所謂專家以至財經演員的分析。事實上,大市分所謂專家以至財經演員只以形象先行,沒有什麼往績可言;有些評論者 仲有往績,亦只成功預測一次兩次,有些又只講不做,只評論但沒有什麼投資往績,傳媒又當他們神般膜拜,因傳媒不建立這些,又怎吸引大眾收看閱讀,又那來廣 告為生!可惜的是,於投資上,大眾有興趣,大眾認為對的是,最終也是錯的,不然為什麼大部分投資者都是輸錢收場! 陸東提過,他看大行投資 分析報告,只看內容作參考,不看目標價。傳媒絕對有存在價值,因他們為投資者集合及報導市場資訊,但於80/20 Rule下,80%的內容為吸引大眾,其實不值一看;但傳媒為着建立或保持其專業形象,另外20%的內容仍值得一看,只是怎樣分辨才考起投資者!筆者於投 資上當然仍要靠傳媒提供資訊,但注重看事實分析,從中學習,漸漸學會不受結論所影響,建立自己一套獨立思考。散户害怕離開羊群的孤獨,不相信自己獨立的判斷。(陸東「智者傲行」) 回顧過往十多年的投資經驗,筆者自問分析一直不賴,但未夠信心自己真的能「眾人皆罪我獨醒」,被市場噪音影響,未能成功遠離羊群,可謂被陸東一語道破。
資產負債表的例子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557 葉氏化工: 08 07 06 兩年合計 固定資產 674(31%) 516(14%) 454 48% 存貨 487(17%) 418(22%) 342 42% 淨流動資產 877(40%) 628(8%) 579 51% 流動比率 1.62 1.65 1.80 營業額 4648(19%) 3914(18%) 3330 40% 首先由固定資產看起,07年上升14%,可視為正常成長,08年的31%應該是來自收購 存貨07年上升22%,比固定資產的14%差,而淨流動資產更只有8%,這年的效益不彰,由於固定資產上升,我們可視之為播種期 存貨08年上升17%,比固定資產的31%,非常超卓,而淨流動資產更達到40%,這年的效益極高,由於超過固定資產上升,我們可視之為上次的收成期 兩年合計,存貨同淨流動資產都表現優於固定資產增幅,表示營運效率提高 營業額方面(損益表),表現比較平穩,增幅不及固定資產,代表銷量追不上產量,下年的投資可能放慢 流動比率有1.6,算係安全,但不是特別出色,比率下降可能代表盈利有一定的高估,具體情況要看現金流表 存貨量約營業額的一成,非常容易管理,積壓一期都損失有限,但487的存貨所需的周轉資金要求很高 總體來說投入同收益成正比 昆明機床: 07 06 05 兩年合計 固定資產 431(17%) 368(-2%) 377 14% 存貨 427(50%) 284(3%) 275 55% 淨流動資產 429(100%) 214(19%) 180 138% 流動比率 1.58 1.42 1.42 營業額 1267(53%) 827(23%) 673 88% 首先由固定資產看起,06年完全沒有擴展,07年的17%應該來自收購,因為廠房1年時間不足以建成 存貨06年冇特別,但07年非常異常,立即參考營業額,發現變化比率相近,即存貨合乎銷售所需,是正常的 同固定資產變化很不乎,是非常異常的,這有兩個解釋: 1.這一年開展了同以往完全不同的業務 2.這一年產品價格大變 昆機的情況應該是2,無論原料同成品價格都飛升 淨流動資產異常的變化,超出50%的那部分,是注資,果年股本增加179,非常接近 流動比率之前在1.4,馬馬虎虎,注資後升至1.6,叫做安全 存貨佔營業額1/3,管理較難,一旦積壓就需要相當多的現金周轉 總體來說,這是周期反轉股,投機味較重,業績很難判斷
汽车零部件最大海外收购 京西重工购德尔福资产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090402/03066055402.shtml 刘彬彬 京西重工三股东分别为北京房山国资经营公司、首钢及天宝集团旗下宝安投资发展公司 由三方股东合资成立的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下称“京西重工”),正在等待美国纽约南部法院针对收购德尔福全球制动系统和悬挂零部件业务的最终审议。 一位接近京西重工的消息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美国当地时间3月30日下午,双方已经在底特律签订了排他性的收购协议。“双方已达成一致。 由于德尔福处于破产保护阶段,所以要等法院的最终审议。”他告诉记者,若法院审议通过,该收购将正式宣告成功,预计在第四季度交割完毕。 “为了避免出现更高竞购价格影响法院审议,因此收购的具体金额目前还处于保密阶段。”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但如果审议顺利通过,这无疑将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领域内金额最大的海外收购案。” 该人士向记者介绍,此次收购的资产中,“包括位于波兰、美国、墨西哥、中国、法国等地的8个生产工厂、5个技术中心和14个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中心。” “这部分资产是德尔福传统业务领域比较有优势的部分,其中包括上千项知识产权以及多个全球顶尖的技术。”他告诉记者,“通过收购,京西重工能够获得德尔福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客户和网络。” “由于所收购的业务涉及海外众多业务,因此收购完成后,京西重工会聘请全球管理团队进行统一管理。公司也会保留德尔福在这两部分业务领域的管理团队。”该人士称。 据记者了解,此次收购是在北京市加快北京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北京市将建设高端零部件园区、高端汽车电子园区、汽车设计研发园区、专用车制造园区和零部件交易园区五大汽车产业园区。 “收购德尔福的部分资产,对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的提升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京西重工将成为全球领先的零部件生产、供应商。”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在收购获得成功后,北京市还将根据北京汽车产业的具体需求,就产品和产业基地的规模等作出更加详细的规划。” 京西重工是北京市为推进此次的收购项目而专门成立的合资公司,公司将在窦店镇建立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公司三方股东分别是北京房山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首钢总公司和宝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而此前盛传天宝集团接触德尔福,该人士告诉记者,宝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是天宝集团旗下子公司。 北京市房山区政府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金8亿元。其中,首钢总公司出资4.08亿元,占总股本51%;房山国资经营公司出资2亿元,占总股本25%;宝安投资发展公司出资1.92亿元,占总股本24%。 德尔福1999年脱离于通用汽车,曾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产品供给包 括通用、福特、丰田等全球最大的汽车厂家。公司在全球34个国家设有152家独资工厂。由于严重亏损,德尔福于2005年10月申请破产保护,在美国纽约 南部法院的监管下独立运行。根据其年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德尔福公司的总资产为103.10亿美元,总负债为245.90亿美元。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