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跳出象牙塔 科研資助扶小企 研究多元化 8成受助項目可持續

1 : GS(14)@2010-11-08 22:25:18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f-252289?category=m

智庫Legatum Institute早前公布全球繁榮指數排名,其中創新及營商環境分類指數顯示,香港比新加坡低9名,而新加坡的「科研佔GDP比率」達1.56%,高於香港的0.6%。創新科技署助理署長(政策及發展)陳圳德表示,08年於香港從事科研工作的人數,已較90年代初約翻1倍,但逾50%科研人員都在政府或大學工作,要創新產業成長,必須鼓勵企業多做科研。如小型企業研究資助計劃,資助上限400萬港元,至今共收到1,150個申請,成功率為29%。過往約80%受資助企業,完成項目後能繼續生存。
香港經濟發展一直向金融、地產及服務業傾斜,事實上從事科研的在職人數增長快,兩期科學園的出租率達80%並需擴建第3期,先後有科研項目獲得國際獎項、成功轉為商品,亦有公司於創業板上市等,可見香港科研未死。
研究資助 上限400萬
陳圳德相信,要創新科技產業茁壯成長,必須鼓勵私營企業多做科研,及讓青年人及其家長認同科研有前途亦有「錢」途。不少國家也有鼓勵科研政策,鼓勵私營公司搞科研,如加拿大就試過「未交稅先退稅」的資助方式。私營公司在港搞科研,亦有多個基金及資助可供申請。香港科技園的科培計劃,解決了大部分租金、水電的基本開支。想有更多科研費用,可申請小型企業研究資助計劃(SERAP),基金以1元對1元的等額出資方式資助,即申請者要負責一半開發成本,資助上限為400萬港元,到項目有收益或引入其他投資者時,才需要償還資助。陳圳德表示,基金成立至今,共收到1,150個申請,有300個獲批,成功率29%,單是09年就有39個成功申請個案。「近兩年發現,申請公司從事的研究變得多元化。」
科研是需要不斷更生,就算轉化為商品後,也需要不斷研究改良。今年4月推出的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只要研究項目是與指定的本地科研機構如6間大學、職業訓練局、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就可獲得以10︰1的現金回贈方式資助。「由於該計劃於今年4月1日才推出,現時成功項目不多,一般科研項目需時一至兩年,相信明年4月後申請會陸續增加。」
資助途徑多元化
假設:A公司開發納米應用技術,可循以下途徑申請資助:
Step 1:申請科培計劃,有地方做研究。
Step 2:就個別研究項目申請科技創業基金,如研究總開支為200萬,成功申請後最高可獲100萬資助。
Step 3:若該項目與指定科研機構合作,可再申請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成功申請即可得10萬元現金回贈,即是A公司只需投入90萬元研究費。
生活科技 為長者解困
3D Pro Limited總經理黎啟裕受惠於科培計劃,他認為,除了資助外,政府應建立科技文化平台,培養科研文化。
創新科技署今年將過去的「創新科技節」擴大為「創新科技月2010」,希望增強科研氣氛及增加中港兩地交流。「節目之一的創新科技嘉年華,由4天增至今年的9天(11月6至14日)。參加的機構逾40個,攤位數目增至約90個,比去年增加45%。」陳圳德表示,今年有針對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如利用GPS及RFID找出長者的位置,或將其病況直接傳輸到相關醫療機構,有助尋回因腦退化症而迷路的長者。「打破過往長者覺得科技與他們無關的誤解。」
香港的科研水平並不落後,但如何能將研究轉化為商品,對不少研究人員來說是一大挑戰。今明兩天在會展及科學園舉辦的「知識轉移論壇」,正好讓教授及相關人員了解如何將研究成果轉為商品,包括解決法律及知識產權的問題。有知識還要有錢,11月24至26日的「創新科技亞洲會議2010」,就有商貿配對及為創業和天使基金投資者所設的工作坊。
----------------------------------
蚊型公司出頭天
成功將2D轉化為3D技術,應用於電視、相架甚至是醫院的3D Pro Limited,只是兩人公司。約3年前,其總經理黎啟裕受到日本3D產品啟發,相信3D顯示將會成為趨勢,決定回家全職投入研究,兩年全無收入。「做科研就是這樣,要沉着去做。兩年後接觸科培計劃,確實為我們這些小企打了支強心針。」1年前,公司已有研究成果,並已將技術賣給醫院及大專院校。
3D Pro Limited的路,可算走得順利,但黎啟裕表示,研發的路不簡單,2D轉為3D在技術上涉及軟件、硬件、設計及內容轉換等完整方案,靠小公司及兩人之力實在很難兼顧,加上要將技術出售,很是吃力。「科學園有很多科研人才,可互相討論。將技術應用在相架上,攻零售市場的想法,也是科學園其中一位專家的一句說話,提醒了我。」
黎啟裕謂原本只給自己3年時間,現時研究有成果,時間配合得非常好。「正申請小型企業研究資助計劃,希望為3D技術應用於醫學作進一步研究。」他認為,土生土長的科研公司,雖然規模細,但勝在夠靈活,「曾經問過一個美國客,為何選擇與香港公司合作,他表示愛香港科技人員求變、靈活、肯冒險,更能從顧客角度出發。」
撰文:梁巧恩
2 : GS(14)@2010-11-08 22:25:40

創新科技署助理署長(政策及發展)陳圳德。

科學園已落實拓建第3期,於2013年可陸續投入服務。 (資料圖片)

黎啟裕希望研究可應用到電影院,大家看3D電影不用戴眼鏡。 (梁巧恩攝)

10月尾在太古城舉辦的「創新科技月」路演,有多個創意工作坊,入場人數達3萬人。左為創新科技署署長王榮珍。 (被訪者提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89

廉署起訴「復康力量」職員涉嫌詐騙活動資助今提堂

1 : GS(14)@2011-01-22 17:37:09

http://www.icac.hk/tc/news_and_events/pr2/index_uid_1134.html

香港復康力量(「復康力量」)兩名高級職員,涉嫌向勞工及福利局和多個區議會詐騙活動資助,被廉政公署拘控。兩名被告今日(星期一)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
伍文曦,四十七歲,「復康力量」前總幹事,及何君樂,二十六歲,「復康力量」培訓及就業部高級主任,否認共五項欺詐罪名。
伍另否認一項罪名,即處理已知道或相信為代表從可公訴罪行的得益的財產,涉嫌違反《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第25(1)條。
主任裁判官郭啟安將案件押後至三月七日進行預審,並批准被告各以現金一萬元保釋外出。
廉署早前接獲貪污舉報,調查後揭發上述涉嫌罪行。
「復康力量」是一個註冊的慈善組織,屬下會員多為傷殘人士,其宗旨是透過定期舉辨文娛活動,促進會員的利益及福祉,而這些活動獲得勞工及福利局或區議會的贊助。
欺詐控罪指伍及何涉嫌於二○○九年二月至三月期間,虛假地向勞工及福利局、荃灣、油尖旺及中西區區議會表示,閃耀人生曾提供服務及收取服務費用,詳情詳列在提交的九張發票上。閃耀人生是一間由伍控制的服務供應商。
伍及何涉嫌企圖詐騙而誘使勞工及福利局、荃灣、油尖旺及中西區區議會批出資助申請,導致閃耀人生獲得利益。
兩名被告涉嫌詐騙的活動資助合共逾一萬五千元。
餘下一項控罪指伍涉嫌於二○○九年四月處理一張支付閃耀人生的支票,款項為七千九百元,而明知或有理由相信該筆款項代表從可公訴罪行的得益。
控方今日由廉署人員梁永源代表出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76

C觀點 - 施永青 住屋全靠政府資助可以嗎? (2011年10月18日)

1 : GS(14)@2011-10-18 22:40:29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77446
如果香港不想行這條社會主義道路,應該令需要政府資助的人愈來愈少才是。愈多人需要政府資助,表示愈多人在向下流。未來的特首,應領導香港人走出這個困局。
香港現時有不少財政盈餘,特首要解決住屋問題,最方便的是用錢去解決。但這會令人民誤以為,住屋上的問題可以交由政府去解決,自己不用操心。另一方面,社會亦會因而把大部分的精力投放在財富的重新分配問題上,反而忽略了如何去創造新的財富。最後,可供分配的財富愈來愈少;分得怎樣好也沒有用。
因此,未來的特首,應帶領香港人與時並進,不斷提升全球競爭的技能;這樣,香港人才能往上流動,才能不斷改善生活。此外,政府應盡量用宏觀的政策,如調較土地供應量,或訂定賣地使用限制,來協助市民置業;而不是單靠直接的資助。這樣,市民就可以憑自己的努力置業,不至於非靠政府資助不可。這樣市民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才能生活得更有希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316

英基失資助 2016年勢加學費

1 : GS(14)@2013-05-12 14:02:0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09/18254202

                【本報訊】教育局與英基達成初步共識,教育局擬在2016年撤出近3億元資助。現行政府資助佔英基收入兩成多,撤出資助後,家長須承擔額外兩成學費,小學學費或由現時每年7萬元,增至最少8.4萬元;中學生由每年10萬元學費增至12萬元。
政府在2011年起開始檢討是否再持續資助英基協會,教育局每年提供2.84億元資助,該資助佔英基收入兩成,教育局近日和英基達成初步共識,計劃在3年後,即2016年9月新入學的中小學生,將不能獲得政府資助,家長須承擔額外兩成的學費。
據悉,英基和政府商討實施日期,英基同意在現時幼稚園低班至高班的學生,全都升上小學後,才向新入學的學生收取新學費,新收費不影響2015/16學年的1年級至13級學生。英基管理局將在5月21日開會,討論是否接受該項建議。

談判過程被批不透明

                英基下學年小學學費由原來66,100元加至7萬元,升幅為5.9%;而中一學費由98,000元升至101,400元,升幅為3.5%,加幅較溫和。不過當學校失去資助後,每年學費或即時上漲兩成,即小一學費最少升至8.4萬元,中一學費升至12.2萬元。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認為,2016年英基新生的中小學費不止12.2萬或8.4萬元,因要計算累積通脹,有機會小學學費近10萬元,中學達13萬元。他指,現時申請入學的新生若想「打尖」入學,可交50萬元提名權費用,每人必須交「可退回保養費」每人2.5萬港元,屆時若按累積通脹及額外收費,中產子女更難入學。
有四名女兒在英基學校協會讀小學及中學的立法會議員陳家洛,對幼子升學前路感迷惘,他估計到幼子升小一時,即2018年,英基學費已大幅上漲,他未必能應付,最壞打算是讓小兒子入讀本地英語教學的直資學校。他批評英基和教育局兩年來的談判是黑箱作業,過程不透明,家長所知不多,而學費升幅每年大增,令一般海外來港外國人、回流中產港人無法應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850

[am偵查] 兩億資助難民疑遭剝削 坪輋住豬欄 分半份食物 (2013年07月10日)

1 : GS(14)@2013-07-11 01:15:0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2649&d=2101
香港每年約有近5,000名聲稱為了逃避政治迫害而來港的難民,入境處可批准他們暫准留港,並須等候少則2年長至8年的漫長歲月,才得以把他們確認難民身份移送其他收容國。社署每年雖撥款逾2億多元援助生活,但有立法會議員發現,在巨額資助的背後,部分居住在新界的難民多年來屈住豬欄、吃不飽、穿不暖,長期兩個人分一份食物;援助難民組織亦質疑,難民與援助機構簽訂的實物援助合約與事實不相符,擔心難民援助被剝削,影響香港聲譽。
文:胡靄玲、葉兆臻 圖:林振東

社署資料顯示,滯留在港並申請酷刑聲請的難民,現時有4,700人。留港期間不得工作,亦不能上學,但等候審批往往需時逾7年,日常生活全依靠社署每年撥款予非牟利機構的2.03億元「照顧費」,費用如斯龐大,他們居港生活卻又是另一回事,有援助難民機構曾透露,留港難民的居所非常惡劣,本報記者昨日親到其中一個位於坪輋、約有20名「難民」的聚居地了解,發現他們是居住在鋪上鐵皮上蓋的豬欄、以木板和水泥分隔出數十呎的「劏房」:一張床、一把風扇,床頭一牆之隔,就是爐灶和踎廁並列的「廚廁房」。
走進公共「浴室」,屋頂掛著一圈一圈清潔用的膠水喉,生銹鐵架放著過去裝潲水的水桶,不難想像昔日養豬的情景,而難民沖涼地方,只有一個水龍頭,並且沒有熱水供應。戶外空地更要與影印機回收工場及芽菜廠共用,一地的芽菜和滲出銹漬的影印機,發出陣陣中人欲嘔的臭味。全力協助居於坪輋難民的Vision First行政總監Cosmo Beatson表示,以他所知,為這班難民提供援助的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ISS),單是去年便收取了政府至少1.43億元提供服務,但有難民向他們反映,ISS要求他們每人只可選擇其中一種資助:床位或食物,令難民被迫共睡一個床位,及分享一份食物援助;而實際上,每名難民與ISS簽署的合約,內容則是詳列整套服務,包括1,200元租金、食物援助、交通費及提供衣物等日用品。
已在坪輋居住5年的孟加拉難民Mdjahangir Hossain覺得,香港政府當他們像豬一樣,要住豬欄,只有填肚的食物,每次出門去聯合國秘書處,都要乞求車資;他說,業主明知他們不能工作,但仍每個月要求他們繳交一、二百元電費,他們只能靠朋友接濟,最希望政府容許他們工作,改善基本生活。

雙方痛苦 盼縮短等候期
關注在港難民的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憶述,見到滯港難民在豬欄居住時,驚訝不已,「一班想逃避迫害而到港的難民,竟然生活如此不堪。佢哋無嘢可以做,連義工都唔得,細路無得讀書,其實係浪費生命。」他解釋,來港的難民會向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署申請難民身份,過程最長3年,得到確認,再要等待加拿大、美國等收容國收留,又要3年。若身份未得確認,他們會向入境處申請為「酷刑聲請人」,致滯留時間可長達6至8年。既然政府耗費公帑長期接濟,不如縮短審核時間,等佢哋盡快去收容國,或者遣返原居地。」
張超雄認為,香港作為國際社會一員,應以人道立場,向受政治、文化和宗教迫害人士,給予人道援助。當局應改善其居住環境,允許到非政府組織或資助機構做義工,「並非要投入市場爭飯碗,加上香港並非收容港,大批難民湧入的機會不高,最多只會視香港為中轉站。」負責庇護者實物援助計劃的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發言人Adrielle Panares則重申,該中心從無要求受助者只能任擇其一受助服務,每名受助者皆有社工評估他們的需要而提供獨立服務。自08年起,有受助者選擇到坪輋居住,該社約見單位業主,協商居所環境及衛生問題,社工並每月定期到場視察,根據紀錄,今年5月及6月,曾有兩名居住在坪輋的受助者投訴不滿意他們的居住環境,而該社正處理他們的要求,她並建議聲稱被剝削人士應盡快與中心聯絡。
自92年起,聯合國有關禁止酷刑的公約在港適用,根據公約,如有理由相信任何人在另一國家將遭受酷刑,則不得將其驅逐或遣返至該國。本港的酷刑聲請,由入境處負責審批。
2 : hh0610(1603)@2013-07-11 01:58:33

難民有錢住重X大廈, 仲可以滿足獸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72

市建局首推出資助房屋料年底發售啟德煥然壹居三百伙

1 : GS(14)@2015-01-15 08:48:43





■市建局主席蘇慶和


【2015施政報告 房屋規劃】【本報訊】政府破天荒邀得一向只以市價賣樓的市區重建局出手銷售資助房屋,是市建局成立十四年來首次,一改以往只拆舊樓、賣豪宅的做法,消息指市建局傾向撥出用作樓換樓的啟德煥然壹居約三百個單位,以夾屋形式出售,料單位價格處於居屋與私樓之間,最快今年底推售、明年入伙,不排除將計劃恒常化。現時鄰近啟德的私樓成交呎價約為一萬三千元至一萬五千元,料日後單位呎價仍有機會過萬元。記者:鍾雅宜 譚靜雯 陳家雄



施政報告提出積極探討透過市建局等機構提供資助房屋,市建局主席蘇慶和昨午召開特別董事會與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會面後,下午隨即宣佈將全力支持施政報告增加資助房屋政策,希望可出一分力,未來數月會與政府積極探討政策和執行安排,強調市建局市區更新角色沒有轉變。



或要求政府注資


消息指,為應付急切需求,董事會初步傾向將現時用作樓換樓的啟德樓盤煥然壹居三幢高層大廈中,其中兩幢共三百個單位改作資助房屋出售,包括約二百六十個一、兩房單位,面積介乎四百至五百平方呎,另外四十個為三房單位,售價及入息限額未有定案,但會參考以往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初步傾向價格處於居屋之上、私樓之下。以往夾屋由房協推售為主,對象為無力購買私樓而超出居屋入息限額人士。據悉該局管理層稍後會進一步研究建議,待下次董事會會議上作深化討論,料最快2月開會,如能落實,仍需進行更改地契等程序,樓盤預計明年初落成,若一切順利,該局最快於今年底推售單位,明年入伙。消息強調,樓換樓計劃仍剩下一幢高層大廈及一幢低層大廈的單位可供重建戶揀選,是次計劃不會影響樓換樓供應。消息又指,董事會上亦有成員建議將銷售資助房屋計劃恒常化,但擔心財政上會出現問題,需進一步討論,不排除要求政府注資,亦有建議指:「政府係咪可以考慮喺市建局地皮旁,撥出一啲政府土地畀市建局作相連發展?如資助房屋同私樓一齊賣,或可以解決財政問題。」市建局非執行董事、立法會議員胡志偉認為該局出售資助房屋,不能單以個別項目滿足市場需求,而需要長遠政策及後續行動支持,會上成員對於市建局角色定位有不同意見,現階段未討論計劃詳情。公屋聯會主席王坤指,根據以往經驗,九七年樓市高峯期時,夾屋的家庭入息限額為六萬元,按推算以現時樓市水平,有關家庭入息限額約定在六至七萬元,折扣率會少過居屋,即不會低於市價的七折。




同區私樓呎價萬五


現時啟德鄰近私樓成交呎價由約一萬三千元至一萬五千元,中原地產分行經理林耀斌指,該區私樓譽.港灣一個實用面積約一千平方呎單位,最近以一千六百多萬元成交,呎價逾一萬五千元;另一個土瓜灣私樓翔龍灣單位最新成交呎價亦達一萬五千多元,同區居屋采頤花園未補地價的成交呎價亦達七、八千元。自負盈虧的市建局過往常被指摘靠收購舊樓以興建豪宅牟利,現任主席蘇慶和上任時,也不諱言市建局「理論上都係發展商」。今次變做資助房屋的煥然壹居,是林鄭月娥於2011年仍任發展局局長時推出,政府當時預留了一幅啟德用地給市建局進行樓換樓計劃,興建一千個單位,林鄭當時就形容該批單位設計實而不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115/190036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204

政府計劃資助學生七折看電影

1 : GS(14)@2015-01-20 08:25:31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何淑兒透露,將在三月國際電影節期間資助學生觀賞電影和聽講座。資料圖片


【本報訊】施政報告提出「鼓勵學生和青年觀賞電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何淑兒昨透露,從電影發展基金撥款,在三月國際電影節資助學生觀賞電影和聽講座,詳情有待商討。由於學生登記成「電影節發燒友」會員後有七折優惠,門票最便宜售四十六元,料政府資助後,門票價格低於四十五元。何淑兒強調會涵蓋所有的電影類型,旨在培養學生看電影興趣。今屆國際電影節播放多齣經典電影,包括馬田史高西斯一九八○年作品《狂牛》、黑澤明一九七五年作品《德爾蘇烏扎拉》等,港產電影則有楊紫燁去年作品《爭氣》,門票由四十六元至一百元不等。何淑兒強調除了資助學生觀看電影,亦想學生聽講座,「我哋做嘅唔係叫人去睇香港電影,而係培養睇電影興趣。」整項措施的細節預計最快於未來兩周公佈。



不包括新上映作品

有議員質疑公帑買飛是否公平,民主黨立法會議會單仲偕質疑:「我哋好多藝術界朋友都有表演,點解資助電影唔資助文化呢?都係本土產品嚟喎。」何淑兒指文化項目亦有不同資助。有報章昨引述政府消息人士指,電影發展局初步並不傾向與各大院綫和電影公司等商業夥伴合作,意味「平飛」不會惠及最新上映的電影作品。人民力量陳志全又質疑港府預留空間發展電影院計劃,他質問香港是沒有戲院還是沒有好電影。■記者潘柏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120/190090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368

科研資助少 促高官要「輸得起」

1 : GS(14)@2015-03-04 09:08:47





【培育人才】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講座教授許樹源是國際頂尖科研人員,近年屢獲大獎,但他在本港科研之路非常艱辛,他指無線充電起初研究費用僅五十萬元,研究發表後難覓支援再開拓技術。近年,南韓政府豪擲兩億元,資助當地團隊研發電動車無線充電,目前美國、日本、南韓都有不同研發。許樹源慨嘆,論文成為別人研究應用及商品化的基礎,本地科學研究苦於資源短缺,未能更進一步。許樹源去年獲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William E. Newell電力電子大獎,此獎項每年頒授一位在電子電力領域上傑出的科學家,許樹源是香港首位科學家獲此殊榮。他說港府只有城市思維,未有新加坡、南韓等國家視野,了解投資科研的重要性,投放科研資助極少,他促高官要「輸得起」,對於未必有大成果、即時效益的項目,要有膽量投資,長遠才能培育科研人才。



指創科局流於表面

敢言的他指政府倡議成立創新科技局只是制度化,流於表面,科研最重要是思想自由,不受權威限制。他直言:「(香港)政府唔想年輕人挑戰權威。」許樹源表示,本港教育制度強調催谷學生成績,父母只想兒女做律師、醫生,往往扼殺年輕人創意,呼籲老師要接受學生挑戰,父母給予自由子女追尋目標,而非「賺快錢」。許樹源兄長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講座教授許樹昌,是本地呼吸科醫學權威。■記者潘柏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04/190629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181

華府疑資助反內坦亞胡組織

1 : GS(14)@2015-03-20 01:38:20





眾所周知,內坦亞胡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關係欠佳,美國一個獲華府巨額資助的非牟利組織,就被揭發支援以色列一個反內坦亞胡機構,共和黨要求華府解釋及就有否違法展開調查。



共和黨促調查是否違法

OneVoice Movement(圖)前年獲國務院資助三十五萬美元(二百七十三萬港元),當中三分之二撥歸以色列分支,其餘就發給巴勒斯坦分支,以推動以巴和談,然而自以巴和談去年四月觸礁後,組織仍一直獲資助至同年八月中。年初,共和黨兩名國會議員去信國務卿克里,指OneVoice Movement支援以色列反內坦亞胡的狂熱機構V15,質疑違反免稅條款,更懷疑奧巴馬有意阻撓內坦亞胡連任。事件曝光後,有資助人暗中遞交文件,要求容許OneVoice Movement參與政治活動。OneVoice Movement否認支援V15是要煽動反內坦亞胡運動。美國霍士新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19/190817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711

北角邨地王旁擬建單幢資助房屋

1 : GS(14)@2016-04-15 16:21:14

前北角邨地皮


【本報訊】為解決港人置業需要,政府積極覓地興建居屋。房委會最新計劃在北角渣華道及電照街交界興建一幢樓高約34層的單幢資助房屋,提供約240個單位,預計最快要2022年才落成。擬建的資助房屋地盤毗鄰海關總部大樓,旁邊為前北角邨地王,高層單位或有機會眺望維港景觀。




高層或享維港海景

港島區多年來沒有新居屋落成,房委會最新建議在北角渣華道、電照街和馬寶道交界,一幅只有約0.12公頃的土地興建單幢資助出售房屋。房委會初步考慮在該地盤興建一幢約34層高(連地下)的住宅大廈,提供約240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預算可容納630人居住;又會提供休憩及兒童遊樂設施、私家車和電單車泊車位等。擬建的渣華道資助房屋交通位置方便,步行至港鐵北角站約5分鐘。大廈與海關總部大樓只相隔一條街,大廈北面高層單位或有機會眺望維港景觀。不過由於大廈北面為前北角邨地王,新鴻基4年前以近70億元奪得,大部份單位可能只有樓景,加上屬單幢居屋,管理費可能較高。北角區內更不乏名校,如張祝珊英文中學、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等,鄰近的小學校網則有基灣小學、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等。地盤附近私樓包括港濤軒、健威花園及港運城等,近期平均實用面積呎價由12,719至15,739元不等;若按現時新居屋七折定價,呎價都要高達近9,000至11,000元。



現為電照街遊樂場

不過,該幅土地現為電照街遊樂場,屬「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改建為資助房屋須改劃為「住宅(甲類)」地帶;若按現時的發展計劃,原有的電照街遊樂場地皮預計2018年年中才轉交房委會,整項資助出售房屋發展工程預計2022年才落成,東區區議會將於下周二討論有關資助房屋計劃。■記者譚靜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415/195720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2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