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威﹕趁利率正常化 買美短債ETF收息
1 :
GS(14)@2017-03-23 06:11:31【明報專訊】聯儲局啟動利率正常化之後,其實股市債市會變得比以前吸引,加息周期中買長債當然是做傻事,千萬不要做,但短債利率上升,如果有閒錢的話,其實買些短債收息也不錯,此話何解?
設定風險水平 往後年年收息
目前1個月美國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已升至近1厘水平,如果聯儲局真的在今年加息3至4次,意味着短債市場收取1.5厘指日可待,香港的定期存款近乎零,把錢調到美國買入短債ETF收息,只要設定好風險水平,往後一兩年,只要年年加少許息,便可坐收利息,實在是爽歪歪。
由於香港的銀行同業拆息(HIBOR)未跟,所以這套做法港息未會行得通,不過由於港元實行聯系匯率,港息遲早會跟升,但在未升之前最方便是在美國買短債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例如iShares 1-3 Year Treasury Bond ETF(SHY)便是買入1至3年期的短債ETF。
個人理財層 須保留流動性
巴菲特認為他上天堂之後,遺產應用90%買入低成本的S&P500指數基金,10%買入短期國債ETF,這種做法很合理,因為挑選長期跑贏指數的基金,是專業人士的做法,對一般人來說,跟到指數的表現已心滿意足,保留10%資產在短債ETF,是為了保留流動性,一旦急需用錢,先從類近現金的資產提款,避免經常移動股票持倉,影響投資表現。
對於不能經常研究股市的投資者,指數ETF是一種好的投資工具,因為它是100%全投資股票,但在個人理財的層面上,必須保留流動性,以應對急需用錢的情况,所以望實一兩隻短債ETF是有實際作用。
[盧志威 美股搏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33&issue=20170323
盧志威﹕買港樓心理 易過買美股
1 :
GS(14)@2017-04-06 07:31:08【明報專訊】最近港樓炒到飛天,市場對地產類的狂熱程度極強,有幾位前輩出來叫人小心,看網上留言都冷嘲熱諷,還引用天水圍師奶大叫專家「食X」,是十分辛辣的評論。
買樓有槓桿 放大賺幅
就算自己是做股票,都覺得不能怪港人太沉迷於樓市,用2008年12月的數字,將美國標普500指數跟中原城市指數比較,標普500指數可以每年跑贏港樓2%;但首先港人買港樓,克服心理障礙肯定比買美股容易,其次房地產有槓桿,如果將回報放大兩倍至三倍,沒有一種資產可以贏得如此多!如果將港樓跟港股比,就算低位買中恒指,每年仍要跑輸2%,更別提樓有槓桿,所以港股愈來愈少長線投資者,是可以從過往表現中一見端倪。
港樓調整幅度小 毋須吃驚風散
港樓另一個強勢之處,是調整幅度小,就算是去年加息引發的跌市,個別最深跌幅亦不超過兩成,一直坐貨不需要吃驚風散,種種因素加起來,令好友的實力累積起來,理性上大家都知道「投資涉及風險,XX價格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並不代表將來之表現」,但真正落手落腳買時,很少人會如此冷靜。
評論員總有心癮,是做Big Short的英雄,講中泡沫的高點,就可一世引為吹水的談資,問題是以現時的市場心理,無論唱好唱淡都不會討好,投資其實都是為了搵真銀,與其做鍵盤戰士,倒不如專心做事,到底是加注再買樓, 還是轉到其他有潛力的資產如美股?還是食糊走人,要知道吹水都是為了滿足心理,搵真銀才是最實在。
[盧志威 美股搏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202&issue=20170406
盧志威﹕港股多老千 要博必買美股
1 :
GS(14)@2017-06-08 08:01:15【明報專訊】從2016年至今年初當紅的特朗普交易股,近月表現不濟,這項交易筆者是看錯市,本以為加息周期會利好金融股,結果銀行和保險大落後,仍然是獨升科網股,變回美國總統選舉之前的局勢。
未有誘因 令大市崩盤
目前來看,似乎未有誘因令股市崩盤,而每次急升暴跌,都是個別板塊出現,出現整個大盤急跌的情况變少,所以重點應轉移到選股,而筆者覺得中型科網股的值博率最高。
其實今年惠理基金買微博(WB)大贏,已經是一個啟示,大型基金公司愈來愈接受投資美股,相信中概股會符合他們的口味,在港股進取是死路一條,因為細價股充斥老千股,中型股又怕公司做假數,就算大股近年亦只升科網和公用股,所以要博一定買美股。
本地股市 難尋另一隻騰訊
惠理基金當年捉到中國大浪,而且靠重注中型股發圍,這個模式有機會在美國中型科網股中重現,因為微博之類的科網股,比傳統產業難做數,又或者有假用戶亦不要緊,總之社群有價就行,所以鮮見這批科網股中招,而且無論中國或美國,最大的科網股市值已升至驚人的境况,未來如競爭加劇,中型科網股可追市值。
當然要有第二隻騰訊(0700)近乎不可能,但在某個範疇,做到十分之一隻騰訊的機會仍然存在,只要有增長前景,從中型股變成十分之一騰訊的市值,都已經是天文數字,所以一定要去美國找中型科網股。
(本人客戶持有騰訊及微博)
[盧志威 美股搏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27&issue=20170608
京研減買美債 10年債息逼2.6厘 美匯跌穿92 道指早段挫百點
1 :
GS(14)@2018-01-15 02:26:23【明報專訊】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稱,北京官員對外匯儲備進行評估後,建議放慢或停止購買美國國債。消息拖累美國國債現沽壓,10年期國債孳息率昨連續第5天攀升,逼近2.6厘,是去年3月以來最高(見圖)。
此前日本央行出乎意料地减少購買日本長期國債,已令美國國債被拋售。前「債王」格羅斯稱,債券熊市證實重臨。美匯指數昨曾跌穿92,現貨金高見每盎司1327美元,創4個月高位。日圓兌每美元升1%,高見111.3,是11月底以來最高。日圓兌每港元昨升穿7算。美股早段下滑,道指跌逾百點,標普500指數與納指偏軟。
報道稱貿易緊張成理據
消息表示,中國官員認為,美國國債相對於其他資產的吸引力下降,且中美貿易的緊張關係,可能為放慢或停止購買美國國債提供理據。彭博社稱,中國官員沒有具體說明,為何貿易緊張會導致中國減少購買美國國債,儘管外國持有美國證券的多寡,有時涉及地緣政治問題。消息指中國官員建議,在決定是否削減購買美國國債時,要密切留意美國國債的供應前景,以及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等政治問題。
中國擁有的外儲達3.1萬億美元,是全球最多,並定期評估其投資策略。彭博稱,暫未知放慢購買美債的建議是否被採納。
美財政部增發債抗財赤
消息觸動市場神經,部分由於美國財政部近期表示,財赤料會增加,有需要增加發債。事實上,本周有大量國債供應,也影響到市場的反應。美國周三將發行價值200億美元的10年期國債,周四又發行價值120億的30年期國債。此外,德國、意大利和葡萄牙本周也會發債。10年期德國與美國國債息差昨擴大至2.12厘,為去年4月以來新高。
分析﹕中國淨購入已大減 影響有限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E/CBOT) 10年期美國國債波動指數創近1個月新高。
市場人士認為,中國一直以來購入大量美國國債,其推動投資更多元化只是遲早問題。也有分析認為,中國淨購入的美國國債已大幅減少,對市場影響不會太大。格羅斯稱,已在無限制債券基金沽空債券,預期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將在今年底升至2.7至2.8厘,相信這是溫和的熊市。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778&issue=20180111
外管局:中國減買美債消息不實
1 :
GS(14)@2018-01-15 02:26:31【明報專訊】彭博社周三引述知情人士指,中國計劃放慢或停止購買美國國債,拖累債價下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曾升至2.595厘,創去年3月以來新高。不過,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發言人昨晨澄清消息不實,可能是一條假消息。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昨曾回調至2.53,截至晚上10時15分,報2.568厘。
美10年國債息即回調
外管局認為,該消息有可能引用了錯誤信息來源,也有可能是一條假消息。發言人指出,中國外匯儲備按照多元化、分散化原則進行投資管理,保障外匯資產總體安全和保值增值。與其他投資一樣,外匯儲備對美國國債的投資是市場行為,根據市場狀况和投資需要進行專業化管理。無論是對外匯儲備自身還是對所參與的市場而言,中國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部門都是負責任的投資者,相關投資活動促進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和中國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
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師薛俊昇認為,中國表示投資是為外儲保值增值,部分是因為回應美國稅改後加大財政赤字,對長遠美國財政狀况和美元走勢不利,當美國需要增加發債應付開支或資助項目,美元或下跌。站在外儲管理角度,如果中國預期美元長遠會偏弱,未必會再購買太多美國金融資產,包括國債。
永隆:年底收益率升至3厘
永隆銀行司庫蕭啟洪表示,中國傳出減買美債對債息只是短期影響,不過在聯儲局加息、縮表,以及通脹上升等因素下,長期利率會上升較快,預料年底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會升至3厘。他表示,美國近兩個月平均工資上升至2.5%的近期高位,支持美國通脹上升,加上今年公開市場委員會新成員偏鷹,因此聯儲局會傾向加息,以防止在流動資金太多下出現惡性通脹。他預料今年基本上加息3次,若通脹上升太快,加息次數會增至4次至5次。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452&issue=20180112
ISM指數穩 道指先跌後回升 投資者買美債 10年債息回落至2.835厘
1 :
GS(14)@2018-03-12 02:00:06【明報專訊】美國昨日公布的2月ISM非製造業指數微跌至59.5,但仍是接近10年的高位,預示首季經濟持續穩步增長。不過市場憂慮美國徵收鋼鋁關稅觸發貿易戰,道指昨早段曾跌逾100點,至今晨零時35分升120點。波音及重型設備供應商Caterpillar偏軟,早段股價跌逾1%。標普500指數及納指早段同告下滑,但其後跌幅收窄。道指上周已累計下跌3.1%,標普500跌2%,納指下跌1.1%,預料短期內走勢仍會波動。
德組成聯合政府 歐股回升
雖然意大利大選或出現懸峙國會的局面,但德國組成了聯合政府結束了政治不確定,歐洲股市普遍向上,意大利股市是歐洲少數下跌的市場。受關稅的威脅,加元下滑0.7%,美匯指數升穿90水平。投資者憂慮一旦爆發貿易戰影響經濟增長,購入美債。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回落至2.835厘。
Yardeni Research的報告表示,倘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徹頭徹尾的保護主義者,熊市將捲土重來。不過若市場繼續對他的保護主義言論作出負面反應,他可能會讓步。特朗普昨似乎暗示關稅還有討價還價的餘地,稱只要重新簽署公平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就會對加拿大、墨西哥取消關稅(相關新聞刊A19)。
美國股市近期趨於波動,但分析認為,美國企業的股票回購,對大市有穩定作用。美國上市公司一直動用大量資金派發股息和回購股票,回饋股東成了支撐美股的動力之一。《金融時報》指出,美國下調企業稅,將促使標普500企業增加股票回購及派息,料其向股東返還的收益,今年將達到破紀錄的1萬億美元,超越企業的資本開支、研發預算及薪酬增長。
分析﹕企業回購 助穩定大市
高盛估計,今年標普500企業回購的股份價值將上漲23%,至6500億美元,成為美股史上股票回購最多的一年。摩通更預計,今年回購額將達50%至8000億美元。企業向股東返還收益的預測,是基於減稅、海外資金回流及企業盈利增長等因素,將刺激企業加大股票回購力度。
巴菲特﹕倘找不到項目 考慮回購
高盛預計,今年美企的資本支出增長11%、研發開支增長10%,兩者均將超越過去3年的增幅,但仍低於12%的股息增長。股市研究機構Birinyi Associates稱,美國企業今年迄今已宣布的回購計劃,達到破紀錄的1870億美元,料全年回購額可能達1萬億美元。暫時由思科和富國領先,分別宣布計劃進行價值250億美元和200億美元的回購。「股神」巴菲特亦表示,其投資旗艦巴郡若未能找到項目大舉投資,會考慮回購股份。
市場數據機構TrimTabs的報告亦稱,美企2月回購股份的規模達1134億美元,為2015年4月以來最多,助美股由低位反彈。標普道瓊斯公司分析師Howard Silverblatt表示,強勁的收益預期及回購公布,支撐了美國股市。高盛另估計,今年企業併購規模增長16%,至3600億美元。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284&issue=2018030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