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便宜的貴族股票

資深馬迷都知道,賽馬世界一向重視血統,年幼馬沒有作戰紀錄,其身價基本就是以血統來斷定。那即是說,如果馬兒的父親、祖父或曾祖父曾經勝出過大 賽,他的身價便能定得高。不難理解的是,這種「名牌效應」其實並沒有太多的保證。歷史上多少開國明君,最終誕下敗國的窩囊後代。只是在沒有其他數據的環境 下,大家只可焗住相信能力是可以遺傳的。

我無意要否定血統的重要性,事實剛好相反。一些知名的馬匹血統,的確經常能產出優良的賽駒。光就比 率而言,名牌血統相較非名牌,或者真的能產出更多的良駒。問題只是,在經價格調整之後,若從投資回報的角度考量,購入高價的名牌貨往往並不划算(若買馬純 粹是用來攞威的話,則又另作別論)。

股票的情況也類似。掛着皇族血統的股票,一般擁有較高溢價。例如未出事前的華潤,市場普遍接受其擁有高 溢價。 我們不時聽到,說某某集團的管理層很優秀,貴點都值得之類的說話。我的疑問是,所謂的優秀,到底是根據甚麼來釐定的呢?你跟「管理層」有多熟?更吊詭的是,國企高層經常玩音樂椅遊戲換來換去,即使真如你說般優秀,又能持續多久呢?

利標待時機發光發熱

我明白,當市場不時爆出諾奇這類嚇破人膽的股份時,擁有優良血統的股票將更加渴市。問題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對估值放下戒心。事實上,我認為兩者同樣重要。即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車,鬼唔知咩,邊度有咁so?

便宜的名牌貨,市場偶有出現。就好似去outlet買衫,雖然九成九是舊款、斷碼或過季的倉底貨,但若有心機慢慢找,也會偶爾執到寶。

在不合市場氣氛下分拆的貴族股票便是一例。尤其是沒有集資、以實物分派出來的貴族子嗣,之後表現多數優異,回報隨時以倍計。當年的電訊REIT,近期些的太古地產(01972),起初都乏人問津。

可以預期,當時機一到,擁有貴族血族的利標(00787)便會發光發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059

奧運“貴族”項目興起東部沿海:長三角就有5000匹馬

在剛剛結束的里約奧運會上,中國隊在馬術、帆船、擊劍等傳統弱項上嶄露頭角。其中,華天獲得馬術三項賽個人賽第八名,創造了中國奧運馬術歷史最好成績。

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之後,馬術、帆船、擊劍等原本在人們眼中遙不可及且需要非常高經濟投入的“貴族運動”開始進入了國人的視野。近年來,隨著東部沿海省份經濟水平的提升和富裕階層的增多,這些運動在富裕地區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在上海從事投資工作的王先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他從3年前開始騎馬,現在這項運動已經成為他業余生活的一部分了。“繁忙的工作之余去騎騎馬,在馬場上馳騁一番,再出一身汗,這種感覺相當不錯。”王先生說。

盛行東部沿海地區

“目前上海有相當規模且設施比較全、師資力量還可以的馬場,大約有六七家,如果算上小馬場大概有一二十家。而北京的馬場數量是上海的十倍,大約有兩三百家。”上海全進馬場經理何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據他了解,這幾年東部沿海地區練馬術的人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增長。浙江、江蘇的小馬場也很多,基本上每個縣都有,整個長三角地區可能有5000匹馬左右。

帆船運動也在興起。上海美帆遊艇俱樂部董事長助理王明旭表示:“現在上海規模大一點的帆船俱樂部大概有七家,其中澱山湖有四家,金山區的碧海金沙有一家,滴水湖有兩家。其實,帆船運動對水域要求比較挑剔,在青島、廈門、深圳等有著較好水域條件的城市,帆船運動已經非常流行了。”

國家體育總局青島航海運動學校副校長曲春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學校下屬俱樂部的會員來自全國各地,這里面有身家上億的,也有中產階層的,其中中產階層占三分之二。

馬術、帆船、擊劍等運動項目都需要較高的初期經濟投入,這背後考驗的是家庭的經濟實力。此次里約奧運會,中國隊在這幾個項目中有所斬獲的選手,除了華天是出生於英國倫敦的中英混血兒外,其他幾人基本都來自東部沿海地區。

馬術、帆船、擊劍等運動項目盛行東部沿海地區,這還有著實實在在的數據支撐。

《馬術》雜誌、馬術在線與北京正誠騰駿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馬術俱樂部及2015年進口馬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10日,我國馬術俱樂部數量達到823家。其中,數量排前十的省份分別為:北京、山東、江蘇、河北、遼寧、浙江、上海、河南、廣東、內蒙古。前三 (北京、山東、江蘇)的俱樂部數量占全國馬術俱樂部總數的37.7%,超過三分之一。

該統計也顯示,目前全國馬術愛好者13萬人左右,遞增速度非常快,其中絕大多數是依托於馬術俱樂部進行騎乘和訓練。全國馬術愛好者數量分布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別是: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江蘇、遼寧、內蒙古、浙江、新疆、河北。

東部沿海地區同樣是擊劍俱樂部的集中分布地。中國擊劍協會註冊會員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共有擊劍俱樂部、培訓機構、運動中心173家,其中北京、江蘇、天津、山東、上海、廣東總計118家,累計超過總數的68%。

近幾年來,擊劍這一原本參與人數有限的專業競技運動開始向參與型項目演變,據中國擊劍協會統計,該協會2014年共有註冊專業運動員1000 余人,而從事業余訓練的會員近4萬人,可見國內的擊劍教育發展迅速。

為何這些運動項目盛行於東部沿海地區?

根據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進入物質消費和精神文化消費並重時期;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居民的消費轉向精神文化消費為主的時期。

2015年,全國有10個省份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內蒙古、廣東、福建、遼寧和山東,基本位於東部沿海地區。

在這些沿海發達省份中,深圳、廣州、蘇州、無錫、珠海等城市的人均GDP均超過2萬美元,南京、杭州、常州、鎮江、天津、佛山、威海、北京、上海、青島、寧波、舟山、中山等城市的人均GDP都超過1.5萬美元。

這些人均GDP遠超5000美元的東部沿海城市,居民在經濟寬裕的前提下,已經轉向追求精神文化層面的消費,其相應的運動開支自然也在上升。

貴族運動的市場化待規範

其實,這些原先所謂的貴族運動目前的流行,除了因為地區經濟水平提升外,還有著國家層面的推動。

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提出要大力支持發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車、水上運動、登山攀巖、射擊射箭、馬術、航空、極限運動等群眾喜聞樂見和有發展空間的項目。

“在全國,擊劍運動這幾年的培訓人數呈現爆發式增長,尤其是青少年的培訓。”杭州市擊劍運動協會秘書長張錦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現在很多擊劍培訓機構和俱樂部有非常清晰的商業模式,有專門營銷部門和專門的售後部門,這促進了現在東南沿海地帶該類培訓機構和俱樂部的不斷發展。

目前,在馬術、擊劍、帆船等運動行業中,各個俱樂部根據學員對教練和馬匹、器械的不同要求和所處的不同學習階段,也會有不同檔次的價位。

“目前我們俱樂部以青少年培訓為主,一年兩三萬元就可以,一堂課大概500元,這跟學鋼琴等樂器的補習課價格差不多。”杭州伯駿馬會董事長倪炳奎告訴記者,家長們讓孩子來學馬術的目的,一方面是孩子學習壓力大,馬術能減壓、鍛煉身體,另一方面有些孩子以後有出國留學的計劃,而歐美國家的學校對馬術運動認可度也比較大。

何偉告訴記者,很多初次來體驗馬術的家庭,有一部分是工薪階層;而對馬術培養有一定追求的家庭,相對來說是收入比較高的。比如他們俱樂部的少年馬術隊,每年收取10萬元左右的馬術訓練費。10萬元包括騎乘費和教練費、場地使用費,但不包括外出比賽費用。隊里的孩子基本來自經濟比較寬裕的家庭。“有些孩子經常會去外地參加一些比賽,而從上海到北京的馬匹運輸費就要2萬。如果自己買馬的話,花費更高。有些適合競技的馬,跳高能跳1.2米,有可能就值100萬元了。”

玩帆船也是花費不低。曲春對記者表示,目前他們學校下屬俱樂部的會員分四個檔次,學生會員的年費是2000元,普通會員是8900元,中級會員是1.8萬元,高級會員是4.5萬元。“高級會員一般是船東,他們的船就停在俱樂部這里。而買一艘船便宜點的十幾萬元,貴的要上千萬元。”

但在這些運動興起之時,行業的問題也正在浮現。

帆船運動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很多俱樂部在培訓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國內很多的教練有些是專業隊退役的,他們只是運動員,並不一定會做教練,有些是半路出家,只接受過一些教練的培訓,經驗並不多。而且每個人培訓的方法不一樣,這也限制了行業的發展。

同樣,馬術運動市場化也存在行業標準的問題。何偉對本報記者表示,各個俱樂部各自為政,行業沒有制定統一的培訓和管理標準。一般來說,每個馬場對“術”的理解不一樣,就算同樣是超越一個障礙,所帶出來的孩子在馬術上的方法和技巧也不一樣。此外,在對馬匹的管理、飼養,以及訓練的技巧方面,很多馬場的方法都不一樣。這些粗放的模式,都不利於行業的發展。

擊劍的問題似乎更嚴重。張錦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由於擊劍培訓機構和俱樂部越來越多,現在費用這一塊已經呈現打價格戰的趨勢,價格放低的同時,只能依靠降低場館設施和擊劍服裝等的質量,來縮減成本。

比如,如果按照國際通用標準,應該是采用800牛頓的防護服,出廠成本價在2300元左右,不過現在大部分俱樂部提供的是350牛頓的防護服,成本價在1000元。

他還舉了個例子,一般專業隊的場地應該是在水泥地上鋪淩空的地板,但現在全國97%的俱樂部都不采用淩空地板,而是采用幾毫米厚的地膠板,再在上面鋪劍道就完事了,這對在上面擊劍的人的膝蓋和胯下韌帶等容易造成傷害。

“外行人對這些情況不了解,現在也沒有一個行業的標準,也沒有人去追究。”張錦才補充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802

【非銀】中金並購中投:曾經無可匹敵的貴族,如何一步一步沒落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002&summary=

【非銀】中金並購中投:曾經無可匹敵的貴族,如何一步一步沒落

金的故事還要從上世紀90年代說起

1987年9月,國內第一家券商——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正式成立。此後,伴隨著滬深交易所的建立,投資銀行業務也逐漸興起。

“中國的投資銀行業,不能算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它基本上是政府做的,是行政的產物。”中信證券(600030)原董事長王東明日後回憶道。

王東明舉例稱,在1992年中國證監會成立後,三家全國性證券公司——華夏證券、國泰證券、南方證券成立。當時,這三家證券公司均由銀行設立,分別是工商銀行(601398)組建華夏證券,建設銀行(601939)組建國泰證券,農業銀行(601288)組建南方證券。

“實際上,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在國外是不同的兩個概念,但我國把它合成了一種概念。”王東明表示。

當時,中國一些大型企業希望去海外上市,但國內還沒有一家投資銀行可以擔當此任。由此,一些金融領域的專家、官員希望建立中國真正的國際化的投資銀行,成立合資投資銀行這一方案成為不錯的選擇。

1993年,時任世界銀行駐中國首席代表林重庚向高層遞交了一份報告,闡述在中國成立一家中外合資投資機構的迫切性。

不久,這些呼籲得到了高層的反饋,要求中國建設銀行負責向央行提交相關的可行性報告。隨後,人民銀行出臺了對應的政策《中外合資投資銀行類機構管理辦法》。

當時,恰逢摩根斯坦利急於打入中國市場。幾經接洽,建行與摩根斯坦利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

1994年10月25日,中金公司五位股東代表:時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王岐山,時任摩根士丹利總裁約翰.麥克,時任中國經濟技術投資和擔保公司總裁蔣樂民,時任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副總裁鄭國枰,時任名力集團董事總經理查懋聲齊聚釣魚臺,舉行了簽字儀式。

“真是意想不到的順利。”林重庚事後回憶。

雖然中國證監會有規定,合資投行外方不能超過33%,但中金公司成了一個特例:摩根士丹利占股比例達到了34.3%,整個外方比例超過50%。

1995年6月25日,中金公司掛牌成立,王岐山出任中金公司第一任董事長,林重庚任第一任CEO,楊彬、湯世生和方風雷任副總裁。

當年8月11日,中金公司召開了第一次董事會,確定了中金公司發展目標:“發展成為一個提供全方位服務的世界級投資銀行。”

然而,圍繞中金的實際管理權,前兩大股東建設銀行和摩根士丹利之間的關系起伏並不是秘密。

“摩根斯坦利希望中金成為它在中國投行業務的載體,是自己的子公司,而非一個獨立運作的本土投行,但這在中方看來是不可能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盡管從組織架構、薪酬體系、業務流程等方面,中金基本都是學習大摩的體系。”

中金公司的前5位總裁均由摩根士丹利委任:林重庚、楊彬、AustinKoenen、ElaineLaRoche,和PeterClark,平均任期不足兩年。事實上,副總裁方風雷成為了中金的實際管理人。

而有趣的是,方風雷起初被外方誤以為是“不修邊幅的司機”,但方風雷卻成為了公司業務的關鍵推動者。“中金的海歸銀行家們在驚愕和沮喪之中甘唯方風雷是從。他們當中很多人曾一度看不起方風雷,認為他就是一個對金融交易和資本市場一竅不通的鄉巴佬。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明白,其實他是精通中國商業作風的大師……”《華爾街日報》前中國社長麥健陸在《十億消費者》一書里寫到。

盡管方風雷最終在2000年離開中金,摩根斯坦利還是選擇了“投降”,逐漸退出了中金公司的管理層,成為了純粹的財務投資人,並在2010年11月,將34.3%中金公司股權轉讓給TPG和KKR兩家私募股權基金公司,以及新加坡大東方(600327)保險有限公司和中金公司現有股東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最終選擇了退出。

2002年10月,中金公司總裁朱雲來(現在已經離任)正式上任,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中金公司主導權開始完全由中方掌握的標誌。

中金公司曾經的輝煌

至少有整整15年時間,中金作為國內頂級投行的地位無可撼動。

作為國內首家中外合資投行,中金的起點頗高。1995年7月31日,中金公司成立,發起人為前中國人民建設銀行、摩根士丹利國際公司、中投保(當時稱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GIC(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和名力(當時稱名力集團),分別持有42.5%,35%,7.5%,7.5%及7.5%的股權。

盡管兩大股東摩根士丹利和中國建行一直為了控制權合作一直都不是很愉快,但華爾街的金融精英們還是教會了中國人投行規則,一位在中金工作多年的投行人士對記者回憶,中金最初開始出去談業務時,都是摩根士丹利的人坐在前面主導,而中國人坐在後面學習。

摩根士丹利帶來的最大貢獻,不僅僅是為中金建立了完整的投行體系,中金公司從組織架構到薪酬體系,甚至企業文化,都有著摩根士丹利的影子,而且為中金甚至是中國資本市場培養了一批骨幹金融人才。這也讓中金變成了中國最專業的國際投行。

另一方面,王岐山、周小川、王雪冰以及後來加入的朱雲來,公司的投資銀行家多為知名金融界海歸人士,大多專業睿智、人脈深厚。這些無疑都為中金的藍血氣質增加了濃重的色彩。

在上海機構投資者圈里,不在中金公司開戶會被視為異類,中金每份調研報告幾乎都能影響股市。這種影響力不僅僅限於內地,在匯集了全球頂尖金融公司的香港中環,除開外界熟知的吳敬璉和許小年,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總經理哈繼銘、瑞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德意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等十來家金融機構首席,都具有中金血統。這讓中環有個不成文的說法,半條街的首席都有中金血統。

曾經,中金er拜訪各類客戶,根本無需什麽禮品,一份沈甸甸的印刷版紅酒色研究報告,就是最體面的隨手禮。中金首席經濟學家一旦發言,再喧囂的市場,也會靜下來聽一聽。同時,中金也向市場輸送大批研究人才。舉個例子,目前香港、大陸的大多數券商中國區經濟學家餐敘,基本就是中金研究部前員工們的飯局。

中國電信的海外上市成為中金公司第一單主承銷業務。1997年10月,中國電信香港(現中國移動)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融資42.2億美元。

此後,中金公司一發不可收拾,相繼完成的海外IPO項目還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國聯通(600050)、中國人保、中國人壽(601628)等。

從成立開始,中金公司就可以說“流淌著高貴的血液”,並且以“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體制改革、戰略重組和海外融資等提供多種服務”為使命。“這就有利於中金公司拿到這些大項目,所以,那時同行都很羨慕它。”一位國內投行高管表示。

在中金公司成立後的前十多年,它在中國投行界一枝獨秀,無可匹敵。它的“唯一性”表現在,如果有海外上市,中金公司就要參與其中。甚至業內開玩笑說中金的員工是帶著袖釘上床睡覺,連夢話都只講英語。

中金業務部門已經工作了8年的齊先生對這點並不否認,他說,中金對自己的定位一向比較高端,“經紀業務也只重視高端、qfii、超大戶和大客戶的經紀業務。”到現在(2015年),中金在全國只有20個網點,也跟高端定位有關系,畢竟“太高端用不了太多網點”。

1999年,中金公司獲得A股承銷資格,隨後的2000年,中金公司以一單融資額78.5億元人民幣的寶鋼IPO,高調進入國內A股市場,並雄踞國內A股承銷第一的位置長達3年。

隨後,中金在中石化、招商銀行(600036)、中國聯通的A股IPO上,保持著爭奪大盤股IPO拿單的不敗紀錄。

然而,中信證券等競爭對手實力的不斷增強,還是給了中金不小的壓力。

2003年,在融資額高達百億的長江電力(600900)IPO項目中,中金公司敗於中信證券,這被認為是一個轉折點。

貴族如何沒落?

3年前,如果有人拿平安、國信等券商與中金相提並論,會讓很多人感到可笑。

而現在,且莫說平安、國信等你幾乎可以拿任何一家稍具規模的國內投行與中金比較。中金很難再現過去的輝煌,因為中金自身的管理問題難以解決,且宏觀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用‘沒落的貴族’形容現在的中金最合適”。

2010年開始,中金公司的業績開始轉向。發起股東建行、摩根士丹利相繼退出,建行將股權無償轉讓給匯金,從內部來看,中金的股權結構幾被重組。

而外部環境也瞬息萬變,由於創業板的推出,上市主體逐漸由中金擅長打交道的大型國企,轉變成規模相小的民企,再加上國內大量券商興起,轉型困難的中金公司業績開始逐步下滑。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中金公司僅實現凈利潤1.39億,較2010年大跌84.7%。2014年營收大增至61.55億元,凈利潤增至11.18億元,但仍大幅落後於同業。

種種數據均表明,近年來,中金公司的實力和地位大不如前。2015年,營收排名中金第20位;凈利潤排名,中金公司排名42位;經濟業務市場占有率排名,派49位,甚至較2014年下降了9位,市場份額也由0.655%降至0.483%,下降幅度高達-26.25%,是排名前50位的證券公司中市場份額縮減的最為嚴重的。

2004年,盡管中金公司先後承銷了招商銀行的65億可轉債項目和中國聯通45億元的配股項目,以135.13億元的承銷金額居所有券商之首,但當年最大的武鋼90億增發項目還是被中信證券拿走。在海外,2004年平安保險香港上市的主承銷商名單里,中銀國際也取代了中金公司一貫的位置。

然而,中金仍然保持著貴族般的高傲氣質,“仍然在走純投行戰略。”一位接近中金的人士表示。

《經濟觀察報》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在A股和中資企業海外IPO中,中金公司總承銷金額分別達6460億元和924億美元,占比為36%和40%,排名第一;並在前十大A股IPO和前十大中資公司海外IPO中分別主承銷了九家。

然而,隨著2010年創業板的推出,中金在新興一級市場的弱勢開始顯現,在中國IPO市場迎來融資高峰——在2011年新發277家的背景下,中金IPO業務反而大幅縮水。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11年,中金的股票主承銷金額不但被中信證券甩開一大截,而且第一次被國信證券(002736)、平安證券超過。2012年,中金公司在證券公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中位數以上排名中繼續下滑至第9位。

“一些本土券商紮根民企,在創業板推出後賺地盆滿缽滿,比如平安證券。中信證券也從2006年開始就設立了企業發展融資部,幾年內發掘了中小項目,中金在這方面步伐遲緩,現在也已經過了中小企業IPO的最好時機。”接近中金的人士表示。

“中金的傳統優勢——投行業務已經不在,如果僅從數字、排名上來看,中金可以說已經不再是一流券商。”前述券商分析師表示。

隨著大國企上市資源的逐漸枯竭,中金的利潤來源也大量減少,這種影響在2010年7月農行上市之後被凸顯出來。

從農行上市到現在的兩年時間里,中金只完成了8單IPO,分別是光大銀行(601818)、陜鼓動力(601369)、中國西電(601179)、鳳凰傳媒(601928)、新華保險(601336)、東方財富(300059)、廣汽集團(601238)、吉艾科技(300309)。其中僅有東方財富和吉艾科技是創業板項目。而2012年上半年,中金僅承銷了兩個IPO項目,承銷金額8.7億元,排名行業第16位,承銷收入1.06億元,市場份額為2.84%,行業中位列第10位。對於一般的券商(投行)來說,這樣的業績差強人意,但是對於中金來說,就是不折不扣的災難。

中金公司曾公開表示,過度依賴大項目有較大經營風險,中金的投行業務重點發展方向將是國際化戰略和成長型客戶戰略並重。然而到目前為止,仍看不到IPO業務有起色。中金在過去兩年中沒有抓住中小企業集中上市的機遇,是因為項目儲備不足,中金一貫以大項目為主,缺乏做小項目的經驗,同時也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問題是,大項目的枯竭在意料之中,幾乎每個業內人士都能看到,中金不可能對此不察。明知大項目越來越少,又不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中金在想什麽?

一位熟悉中金的外資投行負責人認為,深層次的原因是中金骨子里的貴族血統或者傲慢在作祟:中金向來盯著大項目,從中嘗到了甜頭,很多小項目根本都入不了中金的法眼。因此,在大項目越來越少的時候,中金對於是否下力氣開拓小項目猶豫不決。中金曾試圖進行改變,但中金真要放下身段去市場上和中小券商PK,也不是一件易事。

中金公司沒落的過程,同行在做什麽?

中金對資本市場的遊離,給了其他券商機會。

昔日同屬資深老牌券商陣營的中信、銀河、廣發、光大、國泰君安等券商紛紛完成上市掛牌,近年來異軍突起的國信、安信、華泰則通過各種途徑完成了與資本市場的嫁接,就連西部、東興、中原等地方性中小券商都已經踏足資本市場。

競爭對手借助資本完成跑馬圈地,蠶食他們曾經的業務,同行業的激烈競爭導致占主要收入的傭金費降低,以及國內券商大環境的變化,都讓這個曾經最頂級的投行光環不在,還被外界冠上了”沒落貴族”的頭銜。

如果不是中金海外投行業務依然存在較大優勢,中金早已跌出了第一券商梯隊。

在眾多央企登陸資本市場後,國內大型企業上市資源逐漸減少,中金公司開創的“大單模式”,反而成為近年來羈絆其發展的因素之一。

中金有幾年利潤特別低,這跟其投行業務特別是大型國企央企占比高,IPO時關時開,大型國企上市進入尾聲期都有關系。而公司人工成本高,做中小企業利潤低,這對於做慣了大項目的中金來說,根本看不上。前幾年都不太重視,直到今年才開始重視中小企業。

業內公認中金的裹足不前是從2010年創業板推出後開始的。

中小券商開始積極爭搶新的陣地,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指導思想都是“決不能出風險”的中金公司,處於對風險的擔憂,對很多中小項目都必須建立質量評估體系,覺得項目成熟後才進行推進,這註定了他們在創業板業務中的裹足不前。逐步失去了自己的地位。2010年,即使有中國西電、農業銀行兩個大項目,中金IPO承銷僅僅5家,市場份額為4.13%。

另一位離開中金的前員工告訴記者,有段時間,中金指導思想就是“不出事”,而正是偏保守的決策,註定了中金公司後面的慘淡經營。而中金以前大項目拿得太過於順風順水,中小項目和一些看起來“蠅頭小利”的布局,公司一直都處於不重視地位。

而他們在其他的創新項目如融資融券方面也落後於同行業,在2012-2014年IPO暫停的那段日子,其他券商憑借創新服務填補了因為無法承銷IPO的損失時,中金卻一無所獲。

中金收購中投證券,其實是對等合並。

中金雖認為自己將全盤主導交易,但中投的資產負債表和營收規模卻不在其下,交易實質實為對等合並。

在經紀業務上,中金公司自2003年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各設了一家證券營業部之後,有六年沒有拓展零售經紀業務,直到2009年才陸續增設營業部。

然而時至2013年,中金公司總共也只有17家證券營業部,這相比2013年投行業務收入超過該公司的券商還有很大差距:

中信證券共有204家證券營業部、

國泰君安共有195家證券營業部、

中信建投共有175家證券營業部、

國信證券共有84家證券營業部。

有分析指出,中金公司在經紀業務上沒有拓寬道路也有部分原因是因為轉型的意誌不堅定,以致於錯失了發展良機。

“2007年,建銀投資有意將它下面的兩家券商合並,讓中金公司吸收中投證券,但據說當時中金公司對此比較猶豫,最終交易沒有促成。中投證券的證券營業部數量多,這本來可以彌補中金公司在這方面的短板。”一位業界人士如是說。

證券營業部的稀缺直接導致中金公司的經紀業務發展受限。2013年,當國信證券和國泰君安的經紀業務收入都維持36億元以上、超過它們投行業務收入的4倍之時,中金公司的經紀業務收入只達投行業務收入的1.08倍,這明顯反映出中金公司在經紀業務上的弱勢。

合並之後,能否重返一哥地位?比較難。。。

目前券商按總資產量排名來算,排在前十位的分別是中信證券(總資產4252.26億元)、海通證券(600837)、廣發證券(000776)、國泰君安、銀河證券、申萬宏源(000166)、招商證券(600999)、國信證券和東方證券(600958)。


按照凈資產排名來看,中金公司和中投證券截至今年上半年的凈資產分別為162.57億元和143.75億元,合並後凈資產將超300億元,直追東方證券,但依舊無緣排名前十。(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75

“植物大戰僵屍”制造者Popcap:冷靜的遊戲貴族

1 : GS(14)@2011-03-12 20:24:51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311/190225.html

 長遠的戰略眼光和冷靜的市場判斷,是 Popcap10余年持續引領創新的原因。

在移動互聯網概念和SNS概念的推動下,從2010年開始,美國本土的科技上市公司開始恢複數量增長,達到了45家(2009年僅有18宗由風投資金支持的IPO)。而萬衆矚目的Facebook,LinkedIn,Groupon以及依托於他們的遊戲公司Zynga,Popcap等,都在2011年把自己的上市提上了日程。

  在這些明星科技公司中,Popcap顯得很特殊,它的資格最老——2000年便已創建,並且它並沒有與那些新貴們紮堆矽谷,而是偏居於西雅圖,它的高層還會不時地出來鄙夷一下矽谷的浮躁文化。

  在日新月異的美國遊戲産業裏,Popcap奇迹般地以獨立而不斷增長的姿態生存了下來,它在2009年10月才進行了第一次融資;它曆史上的第二款作品——基於PC和Mac上面的寶石迷陣 (Bejeweled)竟然一直保持熱賣至今,截至2010年2月就已經賣出了5000萬份!

  更令人們驚奇的是,剛過完10歲生日的 Popcap,是業界唯一一家橫跨PC、移動終端、遊戲主機和社交網站的四棲遊戲制作公司,並且它是唯一一個有兩款産品同時登上蘋果公司 “iPhone/iPod Touch 最熱賣遊戲榜”的遊戲制作公司(寶石迷陣2和植物大戰僵屍)。其中,植物大戰僵屍還登上了最熱賣遊戲榜單和iPad遊戲收入榜單的前十名,並且它的 Bejeweled Blitz是Facebook上玩家數量排名僅次於Zynga産品的社交遊戲。

  這家在人們印象裏並非“大廠”的保守遊戲公司,這棵遊戲産業裏的常青樹,究竟有哪些“健康長壽”的秘訣呢?

  産業大視野

  1997年,在普渡大學GPA(平均成績點數)只有1.67分的John Vechey 放棄了大學生活,開始了專注於其與大學同學、亦即Popcap另一位創始人Brian Fiete 的第一款遊戲——ARC的研發。

   ARC後來以10萬美元賣給了西雅圖著名遊戲公司Sierra,兩人也成爲了Sierra公司的員工。不久,兩人聯合另一位夥伴Jason Kapalka,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Sexy Action Cool。

  寶石迷陣是sexy Action Cool的第二款作品,也是遊戲史上最早的在線遊戲之一。研發出來之後,John Vechey首先找到了雅虎旗下的遊戲網站Pogo,想出售Bejeweled,但Pogo當時眼拙,錯過了這一款遊戲史上的經典作品。

  後來John Vechey找到了微軟,雙方達成合作,以按時計費的方式在MSN上上線Bejeweled。它上線後的受歡迎程度出人意料,每天有6000人玩 Bejeweled。但那會兒的人們還都在用電話撥號上網,欲罷不能的玩家們提出要求制作可下載版本的寶石迷陣。於是,John Vechey 等人爲寶石迷陣想到了新的盈利模式——在MSN和雅虎等網站上試玩,之後鼓勵用戶購買20美元的可下載版本,收入與網站五五分成。

   John Vechey 等人由此發明了遊戲行業的一種嶄新的商業模式,它一直被Popcap延續至今,並被許多遊戲公司借鑒。

  寶石迷陣可下載銷售的第一個月,便賣了3.5萬美元。直至現在,寶石迷陣還占據著Popcap收入的30%,因爲它所跨的平台最多—— PC/Mac, Xbox, PlayStation, Wii, DS, PalmPilot, iPhone, iPad以及最近的Facebook。

  實際上,John Vechey三人在創業之初就決定,出品那種操作簡單卻極富趣味的遊戲,以吸引最大規模的玩家。10年走過來,Popcap嚴格遵循了這條路徑。它沒有因爲不斷地成功而向EA等大廠大作挑戰,並且在10年間拒絕了包括微軟在內的想改變Popcap公司特質的所有投資。

  然而,作爲一家休閑遊戲制造商,Popcap在戰略上卻一點也不保守。實際上,在遊戲産業風雲變化的這10年間,Popcap高瞻遠矚地在每一個十字路口選對了方向,才成就了今天的輝煌。



  2002年,基於JAVA和BREW(2G和2.5G手機的開發標準)的應用開發開始流行。那時,尚爲純PC遊戲制作公司的Popcap第一時間抓住了這個機遇,直至現在,寶石迷陣也一直是市場上JAVA/BREW手機的最廣泛的應用之一,不過 Popcap已經將公司重心轉移,將這塊業務的發行工作交給EA代理。

  2008年7月,App Store上線,寶石迷陣是這個偉大平台上的第一批擁趸。Popcap 的CEO Dave Roberts對記者表示,3年間,通過寶石迷陣、植物大戰僵屍等遊戲以及相關的資料片,Popcap已經成爲移動平台世界裏面收入僅次於EA的遊戲制作公司。

  2009年10月,寶石迷陣正式登陸Facebook。這使得Popcap成爲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橫跨PC、移動終端、遊戲主機和社交網絡的遊戲制作公司。

  根據AppData.com的統計,Bejeweled Blitz是Facebook上玩家數量排名第五的社交遊戲,前四位則都爲社交遊戲世界的主宰者——Zynga出品。其在2010年4月引入了第一批虛擬物品,置於Bejeweled Blitz遊戲之中,並且在去年8月第一次通過虛擬物品賺得了100萬美元。

  在相關的上市準備材料中,Popcap的創始人John Vechey如此說服投資者:“Popcap可以給投資者的最大信心是:這是一家制作很難複制的簡單遊戲的公司,這是一家可以適應任何市場變化的公司—— Popcap在成長過程中,適應了iPhone,適應了Xbox Live,現在則又適應了Facebook。”

  Popcap的跨平台戰略大大促進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官方數據,2010年,Popcap來自於電腦桌面遊戲的收入首次低於一半的比例,只占 40%;而來自移動設備上的收入已經達到30%;來自網頁遊戲和遊戲主機的收入,則各占15%。

  除了産品跨平台戰略,Popcap另外兩項令競爭對手難以比擬的戰略眼光是平台式産品研發架構和全球業務布局。

  Popcap在很早便發布了自己的遊戲開發包——SexyApp Framework,並在2009年升級爲收費的SexyKanji,這個準研發開放平台在幫助Popcap成功研發跨産品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0年,Popcap和日本的遊戲制作公司Square Enix公司合作,將在2011年初在日本移動社交網絡GREE上推出Pop Tower遊戲。在韓國,和當地公司合作,推出多人在線的遊戲組合PopCap World。Popcap在中國則和人人網進行了合作。

  可以看出,雖然並非“大廠”,但在産業戰略布局方面,Popcap的管理者站在了和EA、Gameloft等大廠同樣的高度。

  堅持冷靜的判斷

  雖然在行業變革中不斷成功卡位,但Popcap管理層始終保持了一種相對冷靜的態度。

  這種冷靜鮮明地體現在了Popcap的最大優勢——遊戲平台移植方面。Popcap拒絕冒進。

  2010年12月,面向PC和Mac的寶石迷陣3發布。Popcap卻並沒有將這款玩家期盼6年的大作立刻移植發布於iOS和Facebook之上。實際上,在時隔1年多之後,Popcap才放出了自己在Facebook上的第二款遊戲——Zuma Blitz。

  在Dave Roberts看來,以FarmVille和CityVille爲主打産品的Zynga像是微軟,而Popcap則像是蘋果,前者根據已知用戶需求來做産品,而後者制造引導大衆品味、需求的産品;並且前者以市場營銷見長,後者則以創新見長。

  至於Android平台,Popcap更是顯得比其他遊戲公司都要保守。至今爲止,它沒有出品任何Android平台的遊戲。在iOS之外的移植順序上,Popcap官方甚至把 WindowsPhone7排在了Android之前。

  Android設備普遍存在的兼容問題自然是Popcap解釋這種選擇的必選,但在其他熱門遊戲都已經登陸Android去賺人氣的時刻,Popcap仍然不爲所動,難免讓Android終端使用者不滿。

  John Vechey如此安慰Android人群:“很多博客都在批評Popcap對android的消極態度,我們一直在傾聽,相信我們一定會使Android 迷們‘等有所值’。”

  收入(1億美元)只有Zynga1/8的Popcap,管理層爲自己身在西雅圖、遠離矽谷的追新求熱的喧囂氣氛而感到慶幸,他們認爲矽谷的創業環境是一種“風投催熟型”,並不利於研發好的遊戲産品。


 而對於外界的贊美,Popcap管理層也總是表現出一種有說服力的謙遜:“2-3年後,將至少有5家比較優秀的社交遊戲公司銷聲匿迹。在以往平台上的拼字遊戲、俄羅斯方塊遊戲等,都在Facebook上失敗了,多平台發展戰略比想象得複雜的多。”

  創始人John Vechey總是說:“我們並沒有什麽魔法公式,但的確我們所出品的35款遊戲都賺了錢。”或許,穩紮穩打就是這家老牌遊戲貴族的秘笈。

  實際上,在植物大戰僵屍火遍全球之後,有很多人建議Popcap效仿Rovio進行線下業務拓展(黑人牙膏確實用Popcap的僵屍形象做了一則很成功的廣告),但Popcap管理層對這並不感興趣。

  因爲在他們看來,Popcap在“正面戰場”上還大有可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380

學校貴族化? 王維基

1 : GS(14)@2013-07-17 23:16:14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96%EF%BC%9F/102101

早上的電台節目,訪問了兩位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直資關注組的同學。整個訪問完結,同學也似乎說不出反對中學轉為直資的原因,不滿看來只是因為沒有被校方諮詢,加上不信任學校的心態。
今時今日無論學校、家庭、公司,以至社會新一代,尤其是九十後,與舊的一代最大的分歧,就是希望在一切決定落實前,都要諮詢他們的意見。今年九名中學文憑試的狀元中,其中一位來自天水圍直資中學。雖然我曾擔任中學及大學的校董,亦不敢說對香港的教育制度瞭如指掌。我估計,學校希望轉為直資的最大誘因,是其收生的靈活性和控制權。
學校的優劣是因為它的傳統?辦學機構或老師的質素?不止於此,一所學校成功的因素是其優勝的市場策略,能吸引最頂尖的學生。有頂尖的學生,才能成為頂尖的學校。即使把名校的教育團隊搬到非傳統名校任職,亦不會把該校提升為出類拔萃的學校。
教育團隊面對龐大的壓力,亦要堅持轉為直資學校,保障多年來建立的名聲及校譽,不希望因學生質素下降,拖垮了學校歷史。要完全自主收生,就失去政府資助,相信辦學團體並非希望把學校貴族化,因為富家子弟並不是學生質素的保證。
(本欄逢週一至五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50

單身貴族 也要早定退休計劃

1 : GS(14)@2014-11-28 10:49:4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28/news/ec_ecv1.htm



【明報專訊】隨時代改變,都市人不但愈來愈遲婚,甚至愈來愈多人享受單身貴族的生活。今次理財個案的主角古小姐就是一個例子(見表)。


古小姐沒有結婚及生育的打算,理財目標相對簡單,她現時與父母同住,希望短期內可再置業,搬離父母一個人住;中長期而言,她有感自己是單身人士,沒配偶、子女分擔養老的支出,所以想盡早策劃退休,她說:「時間就是金錢,我早點開始(策劃),即是每個月要預留的退休資金會少一點;而且在雪球效應下,我的總本金應該會更少吧!」古小姐的確是個懂計數的人。

購600萬元物業 留意未來加息

古小姐希望購買市值約600萬元的物業,支付三成首期連裝修和雜費約230萬元,古小姐可從持有的存款及股票中撥出這230萬元出來,餘下的420萬元按揭以年息2.15厘計算,供款20年(退休前供滿),每月還款額約21,547元,當然古小姐需要為未來加息早作準備,如果按揭利息增加至4厘,她的每月還款額自然也會增加,以現有的借貸額計算,每月還款額則約25,451元。

古小姐希望退休後的生活可維持現時的生活質素,現時每月支出4萬元,假設每年通脹3%,相當於20年後的72,244元,假設古小姐退休生活有約20年,他在55歲時需要約2486萬元才足夠退休。現時古小姐的強積金有30萬元,每月供款額為3000元,假設每年回報有4%,至55歲退休時有約176萬元強積金。

月供預備退休金 按年紀調股價比例

另外,古小姐相信到她退休時,父母已非常年老需要她同住照顧,所以現有的600萬物業則可放租或放售,假設物業平均每年增值4%,20年後物業約值1315萬元。扣除以上擁有的資產,古小姐仍需要籌備的退休資金約為996萬元。

預備以上計算出來的退休資金,建議古小姐以每月供款形式,投資在一個假設年回報為9%的投資組合中,每月供款14,907元則可達成20年後拿到約996萬元的回報目標。由於古小姐現時可承受風險較高,建議股債比例定為7比3。待接近退休年齡,則應加大投資債券及貨幣基金的比例。

最後,雖然古小姐有不婚不育的打算,但未來的際遇可能讓古小姐的心態有所變化,最終遇上合適的對象結婚生子亦不為奇。一般而言,家庭開支會較多,因為除了可能要照顧父母外,亦要負擔子女養育及學費開支,但消費上會較為保守,未來亦可能有子女分擔退休支出。因此,建議古小姐要適時審視和更新自己的財務計劃。

盧艷萍

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 助理聯席董事
2 : Wilbur(1931)@2014-11-28 17:24:13

35歲1000萬資產,好明顯理財有道,駛Q你比建議咩 smi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596

【美國生B】章子怡貴族醫院產女

1 : GS(14)@2016-08-08 00:17:07

章子怡


近年不少女星喜歡到美國產子,除了因為寶寶可擁美國籍,加上外地產子更有私隱,還可享受當地13年免費教育,絕對是贏在起跑線的機會。




Jessica C.(JC)

今年3月,28歲的JC以無痛分娩方式在芝加哥為安志杰誕下女兒Tessa。



章子怡

現年37歲的章子怡,去年12月於洛杉磯極具名氣的貴族醫院Hoag,為汪峰產下女兒「醒醒」。



黃奕

現年36歲的黃奕,大前年1月於洛杉磯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821

李敏鎬分飾兩角做貴族

1 : GS(14)@2016-08-14 14:29:27

韓國「長腿Oppa」李敏鎬孖女神全智賢合作的SBS新劇《藍色海洋的傳說》,預計11月播出,昨日李敏鎬所屬事務所透露,李敏鎬將於新劇中一人分飾兩角,分別演迷上人魚的冷血騙子許俊在以及生於朝鮮時代某貴族的兒子金武。據知今次是李敏鎬從影以來首次一人分飾兩角,故劇迷都相當期待男神的演技。另外,男星成東日亦有望加盟該劇演奸角。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814/197351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811

赴倫敦貴族成人禮超盈揀中奧地利王子

1 : GS(14)@2016-09-18 10:51:51

■超盈戴上Chopard為她訂製的Sabrina皇冠「公主」上身,與奧地利王子Alexander組成一對去舞會。



賭王何鴻燊四房大女何超盈近年做女強人,搞藝術拍賣打通人脈,曾到哈佛大學演講、參加康城影展,以及出席英國皇室活動等,成績有目共睹。前日,本報讀者馮小姐提供了一條超盈上周出席倫敦Queen Charlotte Ball成人禮舞會的片段。片中,超盈身穿白色晚裝襯皇冠,與一名穿上燕尾禮服的外籍男士入場,之後再換上黑色裙與一班外籍男士手拖手笑着跳舞,其母四太梁安琪也有陪伴出席。



■在舞會中,超盈與Alexander跳舞時顯得有點親暱,露出燦爛笑容。DV圖片

■Alexander(右)與超盈同年25歲,曾考軍校,身旁是其父親Carl Christian。互聯網圖片


王子曾讀軍校

超盈參加的這個舞會只邀請名門望族出席,現已有236年歷史。當地《每日郵報》報道這件盛事時更以「Princesses for a day」來形容參與其中的名媛,還登了超盈與男伴的合照,原來她的男伴是奧地利王子Royal Highness Archduke Alexander of Austria,超盈有賭王父親,算起來都是「公主」,襯起王子相當童話。Alexander與超盈同是25歲,曾讀過軍校,父親Carl Christian是奧地利王子,母親Marie Astrid是盧森堡公主。



■四太梁安琪(左一)也有飛往倫敦陪超盈(左二)去ball,並與外籍賓客合照。

■超盈與16名名媛及男伴影大合照,獲安排與舞會搞手站在中間顯眼位置,相當重視。


半年前已認識

超盈昨日在北京出席曾梵志藝術活動,她回覆本報出席成人禮是個難得的經驗,像是回到英國讀書時日子。提到王子Alexander做舞伴,她表示:「大會畀咗選擇,可以分配一個舞伴,或畀我帶自己朋友嚟,佢係我半年前去英國派對識嘅,我哋都有共同朋友。」問到跳舞親暱,會否怕傳緋聞,她表示:「唔驚,佢好nice,冇諗咁長遠,佢都係第一次去成人禮活動,所以大家都好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583

巴黎貴族成人禮顯身份華人富二代追住去

1 : GS(14)@2016-09-18 10:51:51

超盈日前參加嘅歷史最悠久嘅Queen Charlotte成人禮ball,係唔少亞洲區名人都想去打卡嘅國際盛會,近年香港同內地都有富二代參加呢類盛會,其中巴黎嘅le Bal des debutantes(le Bal)最多人參與過:賭王大房孫女Ariel Ho-Kjaer大房三女何超賢女兒,佢喺09年,以16歲之齡,穿上數十萬Dior晚裝裙參加巴黎le Bal des debutantes。林建岳四女林心兒林心兒喺14年去巴黎參加巴黎le Bal des debutantes,同場有美國老牌影星華倫比堤(Warren Beatty)同金球影后安納貝寧(Annette Bening)所生嘅Isabel Beatty齊齊去ball。利孝和夫人外孫女雷正殷九巴家族後人雷禮權同利孝和夫人女兒利蘊珍所生嘅囡囡雷正殷,同林心兒同一屆獲邀去巴黎參加成人禮舞會。針織大王曹其峰女兒曹穎惠曹穎惠可算係香港富二代早年去參加國際成人禮,佢喺06年已經去巴黎參加此盛會。周國勳千金周穎詩曾是Franck Muller代理的周國勳,佢囡囡周穎詩喺11年參加巴黎le Bal,同屆有荷李活影星布斯韋利士(Bruce Willis)同前妻狄美摩亞(Demi Moore)所生囡囡Tallulah,而曹其峰另一個囡囡Vivian亦都獲邀出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18/197738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5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