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仔老母「演龜」收購完股價曾插一成
1 :
GS(14)@2017-05-18 01:09:13日本烏冬專門店丸龜製麵母企東利多(Toridoll)前日公佈,收購譚仔雲南米線母企同心飲食(JHCHL)及其關聯公司全部股權,同時亦公佈全年業績。不過由於公司業績差於市場預期,股價昨早大跌,跌幅最高達10.1%,全日收市跌逾7%。東利多至今年3月底止全年業績,收入1017.79億日圓(70億港元),按年增6.5%;盈利56.31億日圓(3.9億港元),按年增8%。據公告,「譚仔雲南米線」母公司,「同心飲食」至2016年3月底止全年,收入6.9億元(107.61億日圓),按年增長22%;至於純利為9632萬元(14.92億日圓),按年增15.7%。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7/20024142
收市閒情:譚仔最值錢係乜?
1 :
GS(14)@2017-05-18 01:09:36丸龜:當你睇到呢封信嘅時候,你已經係一子之母,成為「譚仔」嘅媽媽。即係咁,「譚仔」我就食咗好多年,雖稱唔上超級擁躉,但總算係資深食客,多少都有資格講兩句意見。丸龜落場,你新人事新作風,話要將「譚仔」重塑品牌、重新定位,係明嘅。不過你買得「譚仔」,都係貪佢夠受後生仔歡迎,如果你想佢繼續做強做大,以下一點,係千萬萬萬億萬不能改變,就係「勿演畜牲美線實小勒凍拎死」!如果你見到呢串字,大喝一句「何ですか?」然後以為我講粗口,咁樣,即是你哋做唔足Research,唔明「譚仔」核心價值!「譚仔」最重要嘅,唔係米線,唔係湯底,係啲阿姐!仲要係有鄉音嘅阿姐!食得多咗,對得耐咗,每個行入去食米線嘅人,都已經識得翻譯「勿演」做墨丸、「畜牲」做竹笙,「凍拎死」係凍檸水……諸如此類。一路都覺得「譚仔」好勁,勁就勁在,佢唔單止做到湯底standardization,係連阿姐嘅Style、以至口音都做到standardization!久而久之,「譚仔口音」已經變咗做品牌一部份。如果行入「譚仔」,我聽唔到譚仔腔,而係講得一口純正廣東話嘅阿姐,你話似咩樣?咪就係好似你行入澳牛,個夥記好誠懇、好Sincere同你講一句「唔該」一樣,一樣咁離譜!更重要係,你要知道「譚仔」41間舖,年做6.9億銀生意,一年賺9,600幾萬銀,即係每收100就賺14蚊,「譚仔」明副其實係發鈔機!要知道,翠華(1314)生意做得多過「譚仔」,但一年只係賺7,000幾萬,但市值都成17億,25倍PE。你收購「譚仔」先用10億銀,即係10倍PE就買到發鈔機,係真係好抵好抵!而呢部「印鈔機」之所以印到鈔,係由一班Style異常地一致嘅阿姐一齊建立(阿姐鄉里喺同一間公司,員工流失率相對低,相信係「譚仔」異常高效率原因之一)香港能夠容納兩個幾乎一樣嘅譚仔品牌,係因為譚仔有佢獨有嘅基因,獨有陣除。所以,丸龜呀丸龜,千萬咪直線地以為,要令品牌進一步年輕化,就趕走班姐姐,然後搵班後生仔扮日本人,等你行入大門就大叫「21314!」咁就吸到新客。你咁做,會將「譚仔」推向絕路……唔會唔會,反而係「三哥」,佢要多謝你,令佢終於可以成就一統「譚仔」天下嘅霸業。千頌C
http://www.fb.com/winbigwok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7/20023501
【譚仔×丸龜】升價「十億米線」 食客:不如賣埋壽司啦
1 :
GS(14)@2017-05-18 02:08:46日本丸龜製麵母企Toridoll Holdings證實以10億元收購譚仔雲南米線母公司「同心飲食」,5月16日生效。
日本丸龜製麵母企Toridoll Holdings證實以10億港元收購譚仔雲南米線母公司「同心飲食」,5月16日生效。日本官方聲明指希望藉譚仔擴張世界業務,而據日本傳媒指集團希望在香港、上海等開更多分店,香港會開多50間,而中國則以上海為中心開多60間,8年內把集團全球分店數量增至6,000間。丸龜在日本是連鎖店龍頭,以四國烏冬為招牌,每年以120間分店增長。對於成功收購,有網民說:「譚仔米線咁普通冇乜理由值十億」、「收購完成,可以改舖名為十億米線」、「用十億購買垃圾,一點都唔值。」我們到過譚仔旺角分店問過食客,「好事來的,可以多元化。」中學生Marcus說。「收購完都沒甚麼期待,可能會有一陣熱潮,但熱潮過後就……」咁收購後,最想譚仔賣乜?「我不重口味,可能日本最興的豬骨湯底都幾好。」「豬骨湯麵線,日本店收購完,應該都有壽司,或者都有麵。」最想丸龜crossover譚仔又是甚麼呢?「米線加烏冬,我覺得湯底都是差不多,可能有得揀辣度。」「麻辣?酸辣?好像怪怪的。」「可能湯底會辣少少,不會很清淡,好多人喜歡吃車仔麵款式,不如建議賣埋。」
譚仔未來在香港會開多50間,而上海則會開多60間,集團目標是8年內全球分店數量增至6,000間。
中學生Marcus說:「譚仔被收購是好事來的,可以更多元化。」
食客阿傑說:「好多人喜歡吃車仔麵款式,丸龜收購譚仔後,可考慮賣車仔麵。」
記者:何嘉茵攝影:伍慶泉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6/20022442
利字當頭:譚仔值唔值十億?
1 :
GS(14)@2017-05-19 05:26:49■譚仔年賺9600萬,十億收購價一點都不貴。 資料圖片
「譚仔咋喎,值唔值十億呀?」驟耳聽來好像是天價,其實以年賺9,600萬來計算,一點都不貴。事後孔明的說,譚仔其實是商學院的上佳研習專題,稍有前線員工管理經驗的都知道,要讓不同背景和經驗的員工,發揮出穩定的服務質素,殊不容易。世界各地的快餐業,其中一個管理課題,就是如何empower員工,以蔗渣價錢打出燒鵝味道。有不少朋友說,譚仔的特色是「阿姐」。不過,我覺得從正面看,「阿姐」既是譚仔的招牌,也反映了譚仔自有一套管理的手段。順帶一提,飲食業前線賺的是辛苦錢,不是每個人都做得來,譚仔多用阿姐,也反映了社會的某種現實。此外,不得不提譚仔的產品設計,以湯底變化加上配餸,組合可以成千上萬,但在製作上卻極具規模優勢。這種產品設計,正是世界各地快餐業的方程式。美國快餐業神話 Chipotle(CMG),在2006年上市時只有22美元,在十年內升至最高749美元,其實也是用同一套模式。雖然 Chipotle自2015年受食物污染醜聞影響,股價無復當年勇,至今仍然是一隻市盈率逾150倍、市值超過144億美元的強勢股,反映投資者相信這家上市十年的公司,仍然有增長潛力。譚仔創業自1996年,經歷過建華七年之亂仍然倖存,肯定是香港近年白手興家的例子。另一邊廂,仍然有人天天喊苦喊忽,說財團堵絕了小店發圍的出路,但譚仔的故事說明,香港仍然有人可以在一代之內,悶聲發大財。那些經營幾廿年的所謂小店,被市場競爭淘汰,卻只會推說租金太貴。但譚仔經營廿年,最終成為價值十億的被收購對象,難道是因為從來不用交租?說到底,做生意做人都是一樣,不進,則退。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8/20024555
一路一帶:譚仔三哥悶聲發大財
1 :
GS(14)@2017-05-19 05:26:51譚仔賣盤10億,除了五弟譚澤均之外,譚仔三哥話事人譚澤群應該最開心,皆因估值低、回報率高的譚仔都已經賣10億,分店數目更多的譚仔三哥,絕對有能力自己做IPO上市,爭取更高的估值,取得更大回報。三哥今次可以同五弟講聲多謝,分分鐘兩兄弟可以「破冰」!譚仔宣佈賣盤嚟到第三日,坊間有讚有彈,好多人都質疑譚仔到底值唔值10億。以專賣米線的舖頭來睇,聽落好似好誇張,但以香港資本市場嚟計數,譚仔其實一啲都唔貴,仲好抵!搵返香港3間同樣開餐廳的上市公司嚟比較,大家樂(341)、大快活(052)同埋翠華(1314)嘅賺錢能力,通通都唔及譚仔。譚仔經營41間分店,莫講話同大家樂的288間分店(包括一粥麵及泛亞飲食)比較,同大快活的138間分店(10間在內地)以及翠華的63間分店(26間內地3間澳門)相比,譚仔的規模效益理應最低,大家樂同大快活經營多年,其成本及規模應該最大化,最利潤化。不過如果計算Margin,譚仔去年高達13.96%,完全撼贏梗有一間喺咗近的大家樂,後者只得5.96%。大快活已經好叻仔,長期打贏同宗的大家樂,但都只係區區的8.26%,雙位數字都冇。近年經營不善的翠華,Margin更只得4.53%,認真失禮。譚仔每碗米線只係賣30元至50元(超大碗過橋米線),但每間分店每年平均賺235萬,單價高出超過五成嘅翠華,每間分店只係賺67萬元,講咗咩,大家可以參透吓。計賺錢空間,譚仔完勝,咁計算吓丸龜製麵究竟有冇買貴貨,可以睇吓市盈率(PE),大家樂PE係29.1倍最貴,其次係翠華的24倍,大快活就21倍,而譚仔呢?只係得10倍,數字真係唔會呃你。就算大家樂股價處於高位,打個三折,PE仍然較高。搵埋內地經營吉野家的合興(047)嚟比較,其PE都有20倍,飲食股PE長期處於十幾至二十水平,譚仔仲有好多升值潛力。不過今次賣盤成功,最開心嘅唔係五弟譚澤均,而係有忌廉哥做代言人嘅譚仔三哥譚澤群,「譚仔三哥」分店高達53間,比「譚仔雲南米線」多12間,去年接受訪問時,三哥營業額已經有7億,同譚仔相若,譚仔已經價值10億,三哥自己做IPO,甚至借殼上市,PE肯肯定可以高過譚仔。三哥可以同五弟講聲:「阿哩吉多。」斯郎
https://www.facebook.com/oneroadonebelt/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8/20024486
丸龜再買譚仔三哥 與譚仔「復合」
1 :
GS(14)@2017-12-03 18:17:42【明報專訊】繼今年中日本丸龜製麵母公司Toridoll(東多利)以約10億港元收購「譚仔雲南米線」後,昨再出手收購「譚仔三哥雲南米線」100%股權,計及譚仔三哥56間分店及譚仔52間分店,丸龜將於本港擁有108間分店,市佔率高達七成,一統米線業江湖,變相將盛傳不和的譚仔及譚仔三哥重新「撮合」。
三哥全年純利8796萬
今次丸龜收購的公司包括由譚仔三哥掌舵人、人稱三哥的譚澤群主理的多間公司100%股權外,亦包括家族企業「協力飲食有限公司(Strengthen Power Catering Limited)」,該公司股東除了三哥及其拍檔兼六弟譚澤强持有五成股權外,尚有與之不和「譚仔雲南米線」掌舵者五弟譚澤均持有25%,以及其四妹譚艷萍任主要股東的公司伯樂資產有限公司持有25%。
日本上市的丸龜今年中收購譚仔雲南米線,亦間接令譚仔財務資料首度公開,年賺近1億震驚市場。譚仔三哥賺錢能力亦不遑多讓,截至今年3月止年度的純利達8796萬港元(約12.3億日圓),較2016年3月止年度大升四成。但與以往收購譚仔雲南米線時不同,當時丸龜曾公開收購價約150億日圓(約10億港元),今次並無於文件披露收購譚仔三哥作價。丸龜表示,希望藉兩個品牌的協同效應作進一步發展。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丸龜早在年中已洽購譚仔雲南米線,但據早前丸龜披露的預期交易完成時間為2018年2月,但今次譚仔三哥的收購卻比之更早,預期在2018年1月底即可完成,意味丸龜或最早在2018年2月已取得全數本港譚仔及譚仔三哥的經營權。
明年2月正式取得兩家經營權
另外,丸龜曾表明有意藉收購譚仔雲南米線進軍中國,當時部分焦點落在中國商標使用權會否窒礙其北上之路。據中國工商總局商標局網站顯示,譚仔三哥在不同國際分類中早已搶先註冊,包括早於2008年註冊第三十類「?仔(譚仔)」商標,2012、2013年再分別註冊廿九類「土炮?翼(土炮雞翼)」、「土佬?翼(土佬雞翼)」及「土匪?翼(土匪雞翼)」等名稱,故今次丸龜一併收購譚仔雲南米線及譚仔三哥,除了變相將不合的兩家復合,亦同時解決了商標問題,打通北上之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958&issue=20171202
譚仔三哥值11億 貴過譚仔
1 :
GS(14)@2018-02-25 03:12:41■bossini母企堡獅龍中期由盈轉虧,蝕1,182萬元。資料圖片
【本報訊】日資烏冬連鎖店「丸龜製麵」母公司Toridoll去年5月以10億元收購連鎖米線店譚仔後,年尾再收購譚仔三哥,令兩家原本已分家的米線店再次統一,但譚仔三哥收購價一直成謎。Toridoll本月終於在財務文件披露,以作價11.1億元收購譚仔三哥,即比譚仔貴11%。
分店較多 收購價合理
根據資料披露,截至去年3月底止,譚仔三哥純利接近8,800萬元;譚仔2016年3月底止純利則為9,630萬元。目前,譚仔三哥分店(57間)多於譚仔(52間),收購價較高屬合理。
Toridoll文件指,收購交易及董事轉名手續於今年1月完成,公司並向瑞穗銀行、三菱東京UFJ銀行及三井住友銀行合共融資145.5億日圓(約10.6億港元)收購譚仔。另向三井住友銀行融資165億日圓(約12億港元),收購譚仔三哥。兩間譚仔佔香港米線市場達七成,Toridoll早前指,是次收購可以整合兩間譚仔資源,有利進一步擴展米線市場,更有意將業務拓展至中國,初步目標為華南地區,隨後拓展至東南亞及美國。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2/20311825
趣BLOG BLOG:譚仔加三哥賣21億的啟示
1 :
GS(14)@2018-02-25 19:07:27■大家樂半年生意增6%,但盈利反而跌11%。資料圖片
繼2016年中買入任天堂後,上周買入人生第二隻日本股票:Toridoll(東京交易所:3397)。Toridoll係乜,就係烏冬連鎖店「丸龜製麵」母公司,亦是去年中斥資10億買入譚仔,以及去年尾以11億買埋譚仔三哥的日資企業。年三十經過樓下屋苑,大快活(052)門口寫明春節假期照常營業,毗連譚仔三哥,居然收爐關門,並大大隻字寫初五啟市,而譚仔情況亦相若。與其說譚仔是良心企業,倒不如話它們賺到笑,賺到夠,放假六日又何妨。根據資料披露,截至去年3月底止,有57間分店的譚仔三哥,純利接近8,800萬元;至於有52間分店的譚仔,去年純利則為9,630萬元。109間「譚仔及三哥」一年賺1.84億元,收購價市盈率約9倍。1.84億是一個甚麼概念,或者用大家樂(341)及大快活,可以畀大家一個大概印象。截至今年9月底止半年,大家樂賺2億,大快活賺1.17億元,換言之,茶餐廳龍頭大佬做到死,甚至早年被網民揶揄太刻薄,半年利潤只是和阿譚一年盈利差不多。家族管理兼經營的大家樂,保守有餘,進取不足,當「譚仔及三哥」已霸佔香港米線市場七成份額,大家樂近年開設「米線陣」、「米線營」務求搶米線市場,效果不彰。寧開新線試點,不願冒險收購,就是老牌家族經營的死穴。
大家樂半年生意增6%,但盈利反而跌11%;大快活半年收入增12%,盈利同步增13%。利潤增減,已反映在股價身上,去年初至今,大家樂跌了21%,大快活則升16%,至於收購譚仔的Toridoll,同期股價升了46%,最新市值折算117億港元,同大家樂一樣。大家樂CEO日前坦言,整體成本包括勞工、原材料、租金等都持續上漲,公司有加價壓力。正如上期講到,今年投資主題是通脹,飲食股有條件加價,但是今時今日的大家樂,卻畀人有大檸樂的感覺,博本地飲食股,我還是揀大快活。至於「阿譚」阿媽,全數收購資金問銀行借,仍然少注買入,除了膽博膽,可能就是那份鈉含量超標的口感,以及「勿演懶肉米線」的親切感。股榮
http://fb.com/stockwing1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5/20314948
賣譚仔發達「五哥」1.7億豪買屋
1 :
GS(14)@2018-03-12 00:10:58【本報訊】香港人智慧──買樓會發達,發達後更加要買樓,港人至愛的「譚仔雲南米線」,其老闆之一「五哥」譚澤均應該深明此道。去年5月,日本丸龜製麵母企Toridoll Holdings以10億元收購譚仔,譚澤均有錢在手,便豪擲1.68億元入市買屋仔。中國海外(688)旗下九龍又一村海棠路洋房,新近錄得以1.68億元沽出,買家正是「譚仔」老闆譚澤均。中國海外上月透過招標方式出售的海棠路62號6號屋,洋房實用面積4,015方呎,以1.68億元售出,實用呎價41,843元。
譚仔獲10億收購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該洋房登記買家分別是TAM CHUK KWAN及YAU MEI FUNG,兩人英文拼音與譚仔「五哥」譚澤均及其妻邱美鳳相同。因米線而發達的,除了是譚澤均,還有「三哥」譚澤群。事關Toridoll去年5月以10億元收購譚仔後,年尾再以11.1億元,收購「譚仔三哥」,令兩家原本已分家的米線店再次統一,後者作價較譚仔高11%。兩間譚仔的故事要追溯至1996年,當年譚家「三哥」譚澤群、「六弟」譚澤強、周姓妹夫及兩名六弟的同學,合股創立「譚仔雲南米線」,各佔兩成。4年後,六弟兩名同學因與六弟相處出現問題而退股,餘下3名股東便邀請「五哥」譚澤均入股。2008年,4名股東又鬧意見分歧,自此譚仔便分家。原本管理「譚仔雲南米線」的「同心飲食有限公司」由五哥和妹夫管理,三哥及六弟就開設「譚仔飲食發展有限公司」,經營譚仔三哥米線。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08/20325733
譚仔「四妹」 1.6億購名鑄4房戶
1 :
GS(14)@2018-08-28 19:03:25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5084&issue=20180828
【明報專訊】豪宅市場接連錄高價成交之際,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尖沙嘴名鑄高層B室於本月初易手,單位屬實用2969方呎4房連3套大戶,成交價高達1.6088億元,實用呎價54,187元,新買家為譚艷萍(TAM YIM PING WINNIE),與譚仔雲南米線前老闆之一的「四妹」譚艷萍同名,相信為同一人;據悉,原業主2015年6月以1.31738億元購入單位,持貨滿3年,於額印稅SSD鬆綁後易手,帳面獲利2914.2萬元或22%。
梁高美懿首置身分買比華利山
另近年不少名人透過首置客身分,以避繳付辣稅。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跑馬地比華利山J座中層1室,屬實用1697方呎4房雙套房戶型,本月中以4900萬元易手,實呎28,874元,新買家為高美懿(KO MARGARET),與恒生銀行(0011)前女大班、創興銀行(1111)前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梁高美懿名字相同。
資料顯示,梁只支付208.25萬元印花稅,即樓價4.25%;換言之,她是以首置客身分入市;單位原業主早於1992年以777萬元購入單位,持貨26年,帳面大賺4123萬元,物業升值5.3倍。
沙田中心呎價近2.1萬
新界細價樓方面,亦錄破頂成交。中原市務經理關煜裕表示,沙田中心E座安寧大廈中層D室新近易手,屬實用301方呎一房戶,成交價630萬元,實呎20,930元,相對同屋苑新寧大廈另一伙實用288方呎單位,今年6月以實呎20,313元售出的原最高紀錄,再推高617元或3%;原業主2015年以400萬元購入單位,持貨3年,帳面獲利230萬元,單位升值約58%。
另牛池灣海港花園2座高層A室,實用616方呎,上月底以785萬元易手,成交價創屋苑新高,實呎12,744元;區內代理稱,上述單位以自讓形式出售,原業主2015年7月以600萬元買入,持貨3年,額印稅SSD鬆綁後易手,帳面獲利185萬元或3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