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西環, 影像, 記憶




喜歡看舊相,更喜歡貼舊相,貼舊相的樂趣在於為相片撰寫註腳,這中間可分兩類,一是憑想像外加搜尋得來的資料,二是自己曾身處其中,這是我最喜歡和享受的過程。看著這些相片,往記憶深處潛行,問問自己那光景,我和相中的景,物,人發生過怎樣的互動?而事後又留下怎樣的一個記憶?


本輯西環舊相的年代不是很久遠,大部份攝於八,九十年代(其實算起來都有三幾十年的歷史了),然而照片卻正正反映了這三十年來西環的巨變.  即使近至九十年代,西環仍勉強算是頗為街坊的社區,沒有地鐵直達,故此沒有參天高樓,也沒有SOHO式的食肆,大多數的商舖都是實實在在以街坊生意為主的店鋪,箇中有不少是自己“由細幫襯到大的舖頭”。如今,絕大部份街坊老舖巳是踪跡杳然了,早前看過一段報導,謂自從西港島地鐵線通車以來,西營盤從東邊街至西邊街一帶八成的舊鋪己然結業,剩下來的都只在苟延殘喘,西環又何獨不然?今天沿著卑路乍街,走過吉席街,滿眼都是特色西餐廳,酒吧,以致西式雜貨舖,隨著更多的舊樓被拆卸,高樓大廈陸續落成,以此等新樓地舖的天價租金,那容得下傳統的街坊鋪,民生店?


當然,時代巨輪只會往前滾,舊事物,舊建築被淘汰是事之必然。幸好還有舊照片,讓我們最少在視覺上,重溫昔日靜謐的,懶懶的西環。
















六十年代位於西環新海傍的均益倉,均益倉當年在西環很有影響力,以致西環尾有條均益街













八十年代陳李濟製藥廠的舊照,很喜歡這類色彩斑爛的舊照,一看上去便有一種䁔意從內心湧上來,那些橙黃的石柱,陽光懶洋洋的灑在馬路上,途人都是典型的街坊裝,全都是我活生生西環的舊影像











估計是八十年代陳李濟製藥廠的舊照, 黑白照更顯影像的魅力, 圖左位於厚和街口的愛心護老院已然結業, 原址現在是一家學前教育中心











九十年代初的卑路乍街和爹核士街交界處, 圖左的陳李濟藥廠已荒癈待折,圖右遠處可見南洋商業銀行, 原來南商在原處營業巳逾二十年,失敬失敬












九十年代的卑路乍街和李寶龍路交界處,奇怪我對創意燈飾和城市地產毫無印象, 此鋪位現應為 7-11 便利店










九十年代的加多近街,圖左的舊樓己然拆卸,並改建為附屬於泓都的小公園











九十年代的卑路乍街近荷蘭街處, 問我為何認得? 因為 圖左的榮記粉麵仍然健在, 留意當年的卑路乍街是雙線行車的 1










九十年代的卑路乍街近荷蘭街處,問我為何認得? 因為圖左的榮記粉面仍然健在,留意當年的卑路乍街是雙線行車的 2











九十年代的卑路乍街近歌連臣街處, 圖左的舊消防局巳辟作老人院用途, 此段西環因為機緣巧合, 其風景可謂五十年不變












一輛5B雙層巴士正從卑路乍街右轉入皇后大道西。 圖左的舊鋪曾有段時間是德記潮州飯店,德記搬走後空罝了很長的一段,現在做了健身館











九十年代的皇后大道西近和合里處,雙層巴士左邊的酒樓的名字我忘記了, (好像是新光) 腦友諸君可有以教我 (此位置現己成為老人院)? 1











九十年代的皇后大道西近和合里處,雙層巴士左邊的酒樓的名字我忘記了,腦友諸君可有以教我(此位現現成為老人院)?2 











九十年代的加多近街, 圖左的西湖飯店是典型的街坊食堂, 我也曾幫襯過三, 幾次











加多近街電車大排長龍,不看還真不知道,上世紀九十年代,加多近街滿佈修車店









九十年代的加多近街











從加多近街望向海傍, 圖前方的舊樓己然拆卸,並改建成西環豪宅泓都










從加多近街與吉直街交界處往北望,圖左第一幢樓的一樓即為我的故居,我小時候很喜伏坐在窗前看風景,這是我最清澈的童年記憶.   圖右可以看到一列電車拖卡,九十後的 "小朋友"應該未坐過罷












一輛電車停在加多近街與吉直街交界處的電車總站,圖後是當時仍未拆卸的屠房, 而圖左的舊樓己然拆得乾乾淨淨,其後改建為泓都












約 2001年的吉直街街頭近山市街處, 照片中的珠記茶餐廳和萬濠酒家均已結業.  萬濠酒家的原址已變為教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167

西環憶往



網友Andy Lowe君在六十年代 (1963 - 1971)曾住在西環建文街,瀏覽敝網誌後頗有感觸,也讓他回憶起自己童年的西環歲月,遂按自己的記憶寫下 "西環憶往"一文,並傳予我閱覽.  現徵得Andy Lowe君同意,將文章刊登如後:



開宗明義,本文的"西環"定義比較狹窄,是指香港島海岸線西北端、環繞堅尼地城電車總站一帶的社區,西端以金銀泳場為止,東端止於北街,南端以卑路乍街為界,北端以吉直街為界。



在1970年代和以前,也就是筆者居住該處期間,西環只能算是比黃大仙徙置區好一點的窮人社區。當時的中產階級都會聚居在北角、銅鑼灣、尖沙嘴、跑馬地。例如金庸創辦明報初期住在尖沙咀,倪匡住在銅鑼灣百德新街,司馬長風住在北角繼園街,徐訏住在跑馬地。



那時提及西環,人們只會聯想到烏煙瘴氣的垃圾焚化爐、魚菜市場和屠房。焚化爐的二條煙?像神主牌面前的二枝大臘燭,既不雅觀,亦嚴重污染附近一帶的空氣。(奇怪的是,港府卻把高級公務員宿舍和警察宿舍建築在焚化爐周圍,而無人提出抗議。當時的筆者也沒法想像到,不足20年之後,筆者居然在美國聯邦政府環保署總部的空氣部門上班。)


在方圓十哩的名利場,人們當然以家在高尚住宅區而自豪。  蝸居與"燒垃圾"為鄰,有乜野好寫?因此,當筆者讀到網民梁兄所寫的憶念西環的網誌和讀者們的熱烈反應,禁不住驚喜不已、感慨萬千。



作者梁兄既非名校出身,亦不是 IT 專業,居然以手寫板在網上為西環這個"準貧民窟"寫出多篇樸實、細緻、感人的文章。例如作者寫沒有受過正規學校教育的父母怎樣養育一家,付錢送子女到英國留學,作者兄長在19歲英年早逝,等等,讓筆者讀來,比讀沈從文寫湘西老百姓生活還過癮。



《西環的黃金歲月》對健文街一帶的小商店和小吃有這樣豐富生動、百讀不厭的描述:(引文一律是copy-and-paste, 保持原汁原味,不加改動。)



這邊廂的吉席街/建文街更是乖乖的不得了, 在不到二百呎的短短一截橫街上, 佈滿了不下十個流動熟食檔, 我記憶中有賣生滾粥的,車仔麵的, 明爐炒粉麵的, 糯米飯的, 以及我的至愛- 魷魚煎猪腸粉。



我對舊西環的一磚一瓦, 一樹一木都有很深的印象, 但緬懷最深的是爹核士街與卑路乍街交界的陳李濟,以及加多近街的漁市場.  事實上有那個在西環土生土長的孩子不對陳李濟有著依依不捨的感情? 走過陳李濟, 耳畔可隱隱聽到隆隆的機器滾動聲, 和濃濃的藥香味. 晚上回家時,總得穿過陳李濟,昏黃的街燈影照在藥廠的騎樓柱上, 感覺特別窩心.  我們這一代的西環友應該仍記得陳李濟藥廠門口有個熨衫檔,檔主是個帶著孩子的女人, 她只會在黃昏左右才開檔, 大概是怕繁忙時間做成街道阻塞的緣故, 又是一個自食其力的香港故事.  另外轉角位旁有檔賣雲吞麵的露天檔, 它的湯底特別鮮甜美味, 聽說檔主以秘方泡制, 别的雲吞麵檔無法比擬,可謂譽滿西環. 老爸偶爾晚上覺得肚餓, 會著我們往這里買個 "細蓉",找贖則可"落袋做下欄",如此温馨的往事現在想起來還覺回味無窮. 陳李濟藥廠現在當然已被拆卸, 並改建成一幢二十多層的住宅大廈聚賢逸居。
http://oceandeeop3000.blogspot.com/2015/09/blog-post.html



我最懷念的是長據在建文街口左邊的魷魚煎腸粉,以及位於吉席街與近加多近街交界處的生滾豬雜粥。




我對建文街口的記憶是起由我十歲時開始之三年內,每隔一段時間便由厚和街家步行至建文街,在此相片右邊窗囗外牆,放上一張高脚坐椅,牆上掛着一面殘舊長方型鏡,由一三,四十歲,文質彬彬之中年 "波記" 二毫子(後每年加一或二毫) 剪陸軍裝, 剪完後還送一粒椰子糖 。還記得飛髮時不時聞到陣陣由電車路吉席街及建文街之 "醴香酒莊", 由我小學同學司徒錦俊,錦信父親開的.



"滿佈車仔熟食檔的建文街"這地方也是童年很喜歡,我記憶中有燒臘飯檔,豬雜粉麵檔,牛雜粉麵檔,粥檔等等,冬天時有臘味糯米飯,材料新鮮又平宜,豬雜檔是相熟街坊,每次去光顧時她每次都免費加多一些豬雜給我,人情味濃.



梁兄對健文街的描述: 說起建文街,我最記得的車仔熟食檔是豬腸粉炒水魷魚, 它是一個奇怪的組合,但卻出奇地配合得天衣無縫, 你有試過嗎?  "豬腸粉炒水魷魚"我有點模糊,我記得童年很喜歡吃魷魚鬚,這個小食可能失傳了,我們的童年有很多街頭巷尾的美食,現已經買少見少!很難找!   eg.陳李濟旁的雲吞麵,豬腸粉炒蛋(用豬油炒)加芝麻&甜醬,婆婆賣的超滑蒸豬腸粉,爹核士街有幾個大排檔在晚上人山人海,有很多人吃消夜,開到晚上兩三點才收檔.  



十分慚愧,筆者在健文街住了八年(1963-1971),只記得一些大、小商店,其餘街頭小吃毫無印象。 筆者有關健文街的回憶是:



從吉直街走進健文街,左邊的牆壁初時是只有一張椅子的理髮店(可能就是"波記"),稍後由一名青年電器工人佔用。電工日間開店,晚上架起木床,放下帆布覆蓋,像把英文字母A從上而下鋸開二份,斜線是帆布,橫條是木床,全家睡在大約五呎闊的木床上。初時只有電工和他的老婆二口子,不久便生下一個又一個的小孩。至於生了多少個,記不起來了。



街內的空地 (可能叫作"天井")由二名工人佔用,專門更新貨車後面的的載貨木板床。記得他們吃力地用手刨木,沒有電動工具。 健文街三號進口樓梯左邊堆滿了似乎屬於流浪者的家當,但是沒有見過流浪者在那裡逗留。



1962年,我們住在上環大道西十一號、對正水坑口和金華酒家的舊唐樓要拆建,家父從經紀處得知健文街三號三樓待售,帶我去"睇樓",發現該單位是聖經公會裝訂聖經的工場。工人們似乎不高興單位易主,反覆強調該處不適合作為住宅使用。結果我們還是花三萬元(相當於四千美元)買下,1963年遷進。(睇樓時,筆者尚念中一;遷進時,已是失學少年矣。後來知道,在中一班和筆者交替"考第一"的女同學於1973年在南加州大學獲藥劑學博士,由大一至博士,只需六年。令我欣羨。), 面積約四百平方英尺,沒有"梗房",單浴廁。廁所是痞廁。今天筆者的蝸居價值65萬美元,獨幢屋三層,室內面積三千平方英尺,雙車庫, 四個睡房,四個浴廁,地皮七千多平方呎。進門最觸目的是孩子的三角鋼琴。



晚飯後,我通常攜同愛犬從健文街散步到加惠民道(斜坡路)呂明才學校,往往碰到住在附近警察宿舎的朋友。 記得陳李濟藥廠外面、日間營業的補鞋佬和報檔,晚上營業的雲吞麵檔。



1975-76年七月,我住在健文街背後、卑路乍街179號6樓9座,八月來美國念書。讀者可以在網上搜索《殷海光政論集》和《殷海光書信集》。1963年,筆者輟學,在家追讀《文星》月刊、李敖、殷海光和羅素著作,和殷海光通訊。《 政論集》 於1971年離開健文街前完成,《 書信集》 則是1975年在卑路乍街短居時竣工的。可見窮書生在準貧民區也能做出好事來,也可以替梁兄的"西環的黃金歲月" 添加一個注腳。



1998年八月,我和太太曽到健文街故居"觀光",印象是"桃花依舊",連故居的鐵閘、柚木門、門鎖都保持原封不動,恍然如昨。



梁兄對西環的憶念和作者一家的經歷代表了1950-1960年代香港三百萬居民的傑出成果,印證了一個普世經濟現象:勤勞的老百姓可以自己建造幸福快樂的生活。  作者記述父母和親友每隔幾年便可累積足夠金錢購買較好的房子,步步升級,這同時也使香港整體富裕起來。其實,這不僅是經濟金融上的富裕,而且也是人文精神上的富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174

西環- 惘然記



西環自港鐵西港島線通車後, 舊樓, 舊商店拆的拆,結業的結業,不到十年已面目全非, 此所以我所收集的西環照片,已不限於遠古年代 (即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而是涵蓋一切已淹沒的舊樓, 舊舖, 舊街景,  十年前誰會想到新中華會改建成 Im perial Kennedy,又或者卑路乍街尾段 (即新興酒樓的舊,舊舖原址)會變成Cadogan? 且讓我們從這輯不同年代的舊照回味昔日的西環.  













1958年在鐘聲泳棚舉行的龍舟競渡 1.  我一直以為鐘聲泳棚只是游泳的場所,直看到這些照片後,才知道它被曾被用作舉辦龍舟賽事












1958年在鐘聲泳棚舉行的龍舟競渡 2












1958年在鐘聲泳棚舉行的龍舟競渡  3











1958年在鐘聲泳棚舉行的龍舟競渡 4











九十年代的堅尼地城屠房











六十年代颱風襲港,海水湧至岸上。這張照片是由堅尼地城新海旁望向山市街,圖中的貨倉早已被拆卸,重建成爲翡翠閣和南海大厦












這裡是1986年的吉席街與北街的交界處,你可能會很奇怪, 為什麼八十年代的吉席街會有如此舊款的汽車在街上行走, 而路的左邊竟有水手,恍似六十年代的灣仔, 與堅尼地城的質樸格調毫不相襯,其實這是麥當娜的電影 "上海驚奇"(Shanghai Surprise)中的一幕.故事發生在1937年的上海, 由於當時中國剛開放, 外國片很難進國內取景, 故此全片沒有一個鏡頭在上海拍攝. 其外景都是在香港和澳門攝製而成











1958年位於蒲飛路末端的煤氣鼓, 左邊黑色屋頂的磚屋是牛棚











1958年位於蒲飛路末端的煤氣豉












八十年代位於東邊街的通泰行門市部, 當年通泰辦館是以經營"大火船"伙食起家















1924年位於域多利道的東華瘟疫醫院,現已重建為百年大樓,其拱門和基石則移放在附近的堅尼地城巴士總站的小花園內















位於堅尼地城巴士總站的小花園內的東華豆局的拱門和基












1974年從海上遠眺摩星嶺, 可見鐘聲泳棚和摩星嶺海邊的嚤囉棚










三十年代堅尼地城海旁, 電車正駛經荷蘭街,圖中的海傍和倉庫已不復存在















堅尼地城玻璃廠,它位於前東華瘟疫醫院所在地,六十年代重建爲聯邦新樓











三十年代堅尼地城海傍, 可見貨倉林立 











三十年代堅尼地城海傍, 可見貨倉林立 2











1969年德輔道西與堅尼地城新海傍











1923年從海上遠眺西環, 沿岸所見均是貨倉












1965年堅尼地城海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177

西環, 影像, 記憶 (2)











此幀照片是1967年粵語片 "旺財嫂" 的劇照,影片由陳寶珠,曾江,張清主演。劇情敘述曽江,張清二人在西環新海旁碼頭當苦力,此圖由堅尼地城新海旁和山市街交界處望向堅尼地城新海旁與吉席街交界處的電車路,可見當時此處倉庫林立,今天這些倉單都已改建為高樓大廈了。圖左原是海邊,今天則已填海平並建成為卑路乍灣公園,五十年滄海桑田的變化,讓此處面目全非










七十年代從船上眺望上,西環一帶的海傍,圖右可以看到永安貨倉












八十年代位於皇后大道西和東邊街道交界處的多男茶樓, 茶樓當然已然拆掉, 並己建改為單幢住宅











五十年代的正街,可見街道兩傍有很多地攤小販, 這是當年的街道特色













咸豐年代的卑路乍街,圖中的古老建築物是東華豆局, 其左邊的正門現存放在域多利道巴士總站內.  此處在六十年代已改建成聯邦新樓













送上兩張卑路乍街防空洞的舊相, 小時候走過這些防空洞覺得有些陰森可佈, 今天防空洞均已全面封閉, 年輕的朋友若不經介紹解說, 根本不會知道這些石牆後面便是防空洞, 更諻論其背後的歷史











卑路乍街防空洞的舊相











八十年代的吉席街.  這是 Madonna 所主演的西片" Shanghai Surprise " 的劇照 (以吉席街冒充三十年代的上海)










六十年代從高空鳥瞰堅尼地城, 圖中棕色屋頂的排房是菜, 漁市場, 圖上方蜿曲而上的道路是加惠民道, 而加惠民道左邊白色的矮建築物是八達書院











朋友送來的陳李濟製藥廠的舊照












朋友送來的西環新海旁的舊照, 照片中的宜安鐵倉已然拆卸掉, 改建為南海大廈和翡翠閣了












這幾幀照片是從一盒1995年的錄影帶中剪輯出來的,照片由堅尼地城新海旁和山市街交界處望向卑路乍灣。圖右原是海邊,今天則已填海平並建成為卑路乍灣公園 1












這幾幀照片是從一盒1995年的錄影帶中剪輯出來的,照片由堅尼地城新海傍望向卑路乍灣。圖右原是海邊,今天則已填海平並建成為卑路乍灣公園 2









這幾幀照片是從一盒1995年的錄影帶中剪輯出來的,照片由堅尼地城新海望向吉席街。圖右原是海邊,今天則已填海平並建成為卑路乍灣公園












這幾幀照片是從一盒1995年的錄影帶中剪輯出來的,照片由堅尼地城新海望向哥連臣街。圖右原是海邊,今天則已填海平並建成為卑路乍灣公













這幾幀照片是從一盒1995年的錄影帶中剪輯出來的,照片由卑路乍和均益街交界處望向陳李濟製藥廠













這幾幀照片是從一盒1995年的錄影帶中剪輯出來的,照片由卑路乍和均益街交界處望向均益大廈, 今天兩邊舊樓已然拆卸掉, 左邊改建成帝盛酒店, 左邊則是豪宅加多近山










從加多近街和吉席街往東望, 其時吉席街街尾的舊樓仍然健在 今日當然被拆卸掉, 並改建成為泓都











九十年代的堅尼地城新海傍, 圖右原是海邊,可見躉船正在落貨, 今天此處已然填海平並建成為卑路乍灣公園和泳池















電車正從吉席街轉入爹核士街











千禧年初, 電車駛經位於干諾道西和山道交界處, 剛落成不久的香港商業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32

西環, 影像, 記憶 (1)




喜歡看舊相,更喜歡貼舊相,貼舊相的樂趣在於為相片撰寫註腳,這中間可分兩類,一是憑想像外加搜尋得來的資料,二是自己曾身處其中,這是我最喜歡和享受的過程。看著這些相片,往記憶深處潛行,問問自己那光景,我和相中的景,物,人發生過怎樣的互動?而事後又留下怎樣的一個記憶?


本輯西環舊相的年代不是很久遠,大部份攝於八,九十年代(其實算起來都有三幾十年的歷史了),然而照片卻正正反映了這三十年來西環的巨變.  即使近至九十年代,西環仍勉強算是頗為街坊的社區,沒有地鐵直達,故此沒有參天高樓,也沒有SOHO式的食肆,大多數的商舖都是實實在在以街坊生意為主的店鋪,箇中有不少是自己“由細幫襯到大的舖頭”。如今,絕大部份街坊老舖巳是踪跡杳然了,早前看過一段報導,謂自從西港島地鐵線通車以來,西營盤從東邊街至西邊街一帶八成的舊鋪己然結業,剩下來的都只在苟延殘喘,西環又何獨不然?今天沿著卑路乍街,走過吉席街,滿眼都是特色西餐廳,酒吧,以致西式雜貨舖,隨著更多的舊樓被拆卸,高樓大廈陸續落成,以此等新樓地舖的天價租金,那容得下傳統的街坊鋪,民生店?


當然,時代巨輪只會往前滾,舊事物,舊建築被淘汰是事之必然。幸好還有舊照片,讓我們最少在視覺上,重溫昔日靜謐的,懶懶的西環。
















六十年代位於西環新海傍的均益倉,均益倉當年在西環很有影響力,以致西環尾有條均益街













八十年代陳李濟製藥廠的舊照,很喜歡這類色彩斑爛的舊照,一看上去便有一種䁔意從內心湧上來,那些橙黃的石柱,陽光懶洋洋的灑在馬路上,途人都是典型的街坊裝,全都是我活生生西環的舊影像











估計是八十年代陳李濟製藥廠的舊照, 黑白照更顯影像的魅力, 圖左位於厚和街口的愛心護老院已然結業, 原址現在是一家學前教育中心











九十年代初的卑路乍街和爹核士街交界處, 圖左的陳李濟藥廠已荒癈待折,圖右遠處可見南洋商業銀行, 原來南商在原處營業巳逾二十年,失敬失敬












九十年代的卑路乍街和李寶龍路交界處,奇怪我對創意燈飾和城市地產毫無印象, 此鋪位現應為 7-11 便利店










九十年代的加多近街,圖左的舊樓己然拆卸,並改建為附屬於泓都的小公園











九十年代的卑路乍街近荷蘭街處, 問我為何認得? 因為 圖左的榮記粉麵仍然健在, 留意當年的卑路乍街是雙線行車的 1










九十年代的卑路乍街近荷蘭街處,問我為何認得? 因為圖左的榮記粉面仍然健在,留意當年的卑路乍街是雙線行車的 2











九十年代的卑路乍街近歌連臣街處, 圖左的舊消防局巳辟作老人院用途, 此段西環因為機緣巧合, 其風景可謂五十年不變












一輛5B雙層巴士正從卑路乍街右轉入皇后大道西。 圖左的舊鋪曾有段時間是德記潮州飯店,德記搬走後空罝了很長的一段,現在做了健身館











九十年代的皇后大道西近和合里處,雙層巴士左邊的酒樓的名字我忘記了, (好像是新光) 腦友諸君可有以教我 (此位置現己成為老人院)? 1











九十年代的皇后大道西近和合里處,雙層巴士左邊的酒樓的名字我忘記了,腦友諸君可有以教我(此位現現成為老人院)?2 











九十年代的加多近街, 圖左的西湖飯店是典型的街坊食堂, 我也曾幫襯過三, 幾次











加多近街電車大排長龍,不看還真不知道,上世紀九十年代,加多近街滿佈修車店









九十年代的加多近街











從加多近街望向海傍, 圖前方的舊樓己然拆卸,並改建成西環豪宅泓都










從加多近街與吉直街交界處往北望,圖左第一幢樓的一樓即為我的故居,我小時候很喜伏坐在窗前看風景,這是我最清澈的童年記憶.   圖右可以看到一列電車拖卡,九十後的 "小朋友"應該未坐過罷












一輛電車停在加多近街與吉直街交界處的電車總站,圖後是當時仍未拆卸的屠房, 而圖左的舊樓己然拆得乾乾淨淨,其後改建為泓都












約 2001年的吉直街街頭近山市街處, 照片中的珠記茶餐廳和萬濠酒家均已結業.  萬濠酒家的原址已變為教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33

西環協調選舉 親疏有別

1 : GS(14)@2011-09-24 14:19:3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643350

潛水艇式拉票

所謂親疏有別策略,就是他們發現,今次西環協調及助選模式,較以往更有系統及效率:民記及工聯會候選人是「自己友」,協調、動員、拉票以他們為優先,得到資源也最多,西環出力最大;次一級的就是由西環組織起來的人士,其中由立會內工商界組成的工商專業聯盟,他們派出的 50多名候選人,正是這一類,因為他們全部聽西環指揮,自然要力保他們;最外圍的就是與西環有偈傾、非民主派的「獨立」候選人,由於並非嫡系,所以只會有限度幫手。
但西環更厲害的「撒手鐧」是潛水艇式拉票。有泛民候選人直言,他在區內民調一直顯示贏對手一、兩成,也不見對手瘋狂洗樓,滿以為對方打定輸數,所以放軟手腳,怎知有對手「無間道」私下爆響口,原來西環利用其他地區組織關係,早已收買區內多個有影響力地區團體,為該建制派候選人在投票日催票,但對外這些團體不會表態支持任何候選人,如此一來,民主派候選人隨時落選,真是「死咗都唔知乜事」!
2 : Sunny^_^(11601)@2011-09-24 14:36:31

策略好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035

利世民:當西環進佔中環

1 : GS(14)@2012-03-24 15:02:14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323/70817
呢篇係所謂特首選舉前嘅最後一篇。過咗星期日,《爽報》繼續係《爽報》,壹傳媒繼續係壹傳媒,香港繼續係香港,股市繼續開市,天唔會跌下來。咁究竟一年、五年、甚至十年之後嘅香港,會變成點樣。
香港嘅變並非一時三刻。2008年,我仍係壹傳媒員工,有位朋友電郵份舊聞畀我,原來係中聯辦曹二寶提出嘅「兩個管治團隊」論。記得當時已有人覺得好唔妥,好似李柱銘先生、練乙錚前輩、程翔先生等都曾經撰文,解釋點解件事唔係好妥。
習近平訪港,提出「三權合作論」。好,就當佢吹水唔抹嘴,唔好當真。2009年,中聯辦黎桂康爆料,話已經同特區政府傾好十點協議,畀港區政協參與特區事務。大家又點睇?特區政府之後否認,大家惟有信啦!再到舊年區議會選舉,點解氣氛咁詭異?既有中聯辦前職員(黨員)當選區議員,又有種票疑雲。起初,好彩有《蘋果》踢爆,可惜,之後政府放軟手腳,大家只好無奈接受遊戲規則變咗呢個事實。
呢場所謂特首選舉,令人覺得唔對路,皆因呢一條不歸路已行咗好多年,只不過大家唔知。就連唐英年都唔知,甚至曾蔭權都唔知,雖然佢哋一直以為自己係北京嘅代言人,但原來人家從來無當過佢兩位係自己友。
香港可以點算呢?政治呢一條柱一搖擺,經濟同社會呢兩條柱唔會放得正。曾幾何時,我信香港市場底子夠厚,除填鴨式教育嘅中五生都識講嘅法治同合約精神,最緊要係香港有貿易文化,簡單啲就係「信」字。大陸同香港最大分別,亦在於呢一個「信」。如同我做生意嘅對手係甚麼政協,我哋信唔信個政府會公平執法?如果甚麼國企要特區政府提供特別待遇,又或者我哋信唔信下一屆政府會Say No?如果香港出現通縮,我哋信唔信金管局會死守聯繫滙率?
如梁振英做特首,你信唔信佢?定你信佢根本話唔到事?我希望大家明白,點解過去我同朋友叫大家唔好畀政府權力擴大。因為我哋永遠唔知,權力最終落喺乜嘢人手上。

利世民
專欄電郵:SharpHK.Simon@gmail.com
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379

好不主席:西環食

1 : GS(14)@2012-05-22 23:47:5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522/163579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512

西環3盤混戰 浚加價加推32伙

1 : GS(14)@2014-09-02 09:27:1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902/news/ea_eab1.htm\r\n\r\n\r\n【明報專訊】繼將軍澳,西環將成新一輪新盤戰場。發展商推出單幢盤迎戰,包括最快明開價會德豐(0020)KENSINGTON HILL、料日內開價的華置(0127)南里壹號,以及昨加推32伙的恒地(0012)主席李兆基浚,其中浚加推單位,折實呎價1.6萬元起,輕微加價1%至3%。\r\n \r\n\r\n較首批加價1%至3%\r\n \r\n恒地爹核士街浚於過去周日速售32伙後,昨加推32伙,包括1房至3房等多類型單位。售價較早前首推單位上升1%至3%,扣除優惠後,最低入場費為約887.5萬元,折實呎價為16,316至22,470元,本周五將開售。\r\n \r\nKENSINGTON HILL首批料30伙\r\n \r\n華置南里壹號上周四上載樓書後,最快明日開價。項目共提供92伙,主打開放式及1房戶,由210至268方呎不等。而會德豐高街KENSINGTON HILL,將於明天開放示範單位予公眾參觀。\r\n \r\n會德豐地產常務董事黃光耀表示,項目最快本周三上價單,並因市場反應,短期內開售。首推將不少於30伙。項目主打主打2房及3房單位,共75伙,預計2016年年底入伙。\r\n \r\n至於去年已開售、至今已累售44伙的新世界EIGHT SOUTH LANE,昨再加推30伙,包括實用306方呎開放式戶,扣取一籃子優惠,入場費約589萬元,呎價約1.9萬元。\r\n \r\n灣仔壹環昨售2伙\r\n \r\n另華置(0127)及市建局合作發展的灣仔壹環,昨售出高層2伙,均為高層3房戶。其中一伙更是連平台的特色單位,實用935方呎,以約3200萬元售出。另一單位的實用則為848方呎,以約2745萬元售出。\r\n \r\n嵐山II期有機會本月推\r\n \r\n另長實(0001)昨更新大埔嵐山付款辦法,最高折扣率由原先15%微調至14.5%,長實地產投資董事劉啟文稱,項目未來或會再調整優惠,而二期則仍待批預售文件,若短期內批出預售,有機會於本月內推出,但會否與緻藍天同期推售,則要視乎公司決定。恒隆(0101)九龍站君臨天下將於周六以抽籤形式發售52伙,惟今次限制每名買家最多入5票;另項目亦更新付款辦法,個別單位折扣率削減1%至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311

西環集中營:港視「成功」顛覆廣播政策

1 : GS(14)@2014-11-20 23:40:20









香港電視昨天開台,雖然外界對港視這種網絡電視並不看好,無綫一眾高層及藝人更出力狂踩,但早前有官場中人對季陶說,那些力踩港視、又或阻礙政府向港視發牌的人,從未有認真想過,「萬一」港視成功,其後果等同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勢必全面顛覆目前廣播事業生態,現有電視發牌制度及廣播政策亦形同廢物,到時政府將難以再監管電視廣播。根據「傳統智慧」,網絡電視難敵免費電視,因為網絡電視不論在觀看方便性、穩定性、「入屋」程度上,均無法與透過大氣電波廣播的免費電視比拼,而且廣告商亦不會在網絡電視大賣廣告,所以過去搞網絡電視,不是失敗收場,就是附屬於其他大媒體、又或只能小本經營,故此無綫及其他人踩港視並非無因。但該官場中人指,隨着科技及網絡技術進步,今天不少電視及機頂盒已預載了香港電視app,拜小米盒子流行,不少港人已經習慣開機頂盒看電視,港視的方便性、穩定性及「入屋」程度,恐怕已不輸蝕於有線及Now等收費電視,再加上政治因素,不排除港視有「萬一」的機會可以成功。而「萬一」港視真的成功,以後要搞電視台,還需要向政府申請牌照嗎?政府也難以立法監管網絡電視,因為一旦立法,勢必連YouTube等成千上萬的播片網站也要規管,到時必引來民意反對,認為香港走大陸監管網絡的路,直接打擊香港國際形象。所以該官場中人也笑言,他也不希望港視「成功」,因為這必定全面顛覆目前廣播政策,對官僚而言,情願發免費牌給港視,「總好過以後有排煩」。季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120/189414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5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