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紅色預警:臺風“妮妲”要來了 廣東福建等沿海將現風暴潮

國家安監總局今日9時發布紅色預警信息,受今年第4號臺風“妮妲”的影響,預計:8月1日上午到2日中午,福建省廈門至廣東省汕頭沿海將出現30到60厘米的風暴增水,廣東省汕尾到惠州沿海將出現50到120厘米的風暴增水,廣東省珠江口沿海將出現80到220厘米的風暴增水,廣東省江門到雷州半島東岸沿海將出現50到100厘米的風暴增水,海南省東北部將出現30到70厘米的風暴增水。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8月1日8時,國家減災委、民政部針對今年第4號臺風“妮妲”可能造成的影響緊急啟動國家救災預警響應,指導地方民政部門及時做好災害應急救助各項準備工作,最大限度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

國家減災委辦公室下發緊急通知,要求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民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應急值守,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密切跟蹤臺風移動路徑,及時發布預警預報信息,引導受影響區域群眾提前購買儲存至少1-3天的生活必需品,協助有關部門提前做好人員避險轉移、船只回港避風等防範工作,及時報送災情和救災工作信息,視情啟動救災應急響應,緊急組織調運發放救災物資,安排下撥救災應急資金,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據氣象部門預報,今年第4號臺風“妮妲”(臺風級)的中心8月1日7時位於距離香港東偏南方向570公里海域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33米/秒)。預計,“妮妲”將以每小時2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增強,最強可達到強臺風級(42-48米/秒,14-15級),並將於8月2日白天在廣東汕尾到陽江一帶沿海登陸,登陸時為臺風級或強臺風級(38-45米/秒,13-14級)。

受其影響,8月1-3日,華南大部以及貴州南部、湖南南部等地有暴雨到大暴雨,珠三角附近局地有特大暴雨;過程累積雨量80-150毫米,珠三角附近及廣西北部局地可達250-300毫米,巴士海峽、南海北部海域、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面將有8-10級大風,其中,部分海域風力可達11-15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153

臺風妮妲致貴州12縣受災 緊急轉移7006人

8月4日,據新華社消息,受今年4號臺風“妮妲”登陸影響,貴州省東南部多地遭暴雨襲擊,截至4日12時已造成12縣受災,緊急轉移7006人。

據貴州省氣象臺監測,8月3日8時至4日8時,貴州省共出現特大暴雨1鄉鎮(三都縣廷牌鎮241.8毫米),大暴雨1縣城(荔波縣159.5毫米)34鄉鎮,暴雨8縣城(丹寨85.1毫米最大)180鄉鎮,大雨26縣城467鄉鎮。

其中荔波縣24小時降雨量達159.5毫米,突破22年極值。暴雨造成荔波部分鄉村公路塌方,荔波縣城至國家級茂蘭自然保護區和廣西方向道路一度中斷。截至4日16時,縣城往茂蘭和廣西方向道路已搶通,但樟江風景名勝區大七孔景區仍全部關閉,小七孔景區部分關閉。

據各級民政部門初步統計,8月2日至4日12時,強降雨造成貴州荔波、榕江、普安、織金、納雍、威寧、播州、匯川、鳳岡、余慶、習水、務川等12縣(區)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口26141人,緊急轉移7006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189.83公頃,成災面積1000.48公頃,絕收230公頃;倒塌農房5戶13間,不同程度損壞農房225戶391間。

災情發生後,貴州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迅速應對處置,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及時調撥發放救災救助物資。貴州省減災辦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強應急值守,密切關註災情發展,及時有效做好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工作。

先前臺風妮妲過境廣州時,大樹被連根拔起(資料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89

“應急過度好過疏忽大意” 高樓林立讓“大眼”臺風如此溫柔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723

 

2016年8月2日,中國廣州,天河區某購物中心的餐廳,門庭冷落。(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廣州市氣象臺從7月31日‘妮妲’進入南海後就開始預測,其將以強臺風級別在珠江口附近登陸,最終‘妮妲’以強臺風級別在深圳大鵬灣登陸,登陸地點和強度與預測很接近。”

“妮妲”沒有對廣州造成嚴重風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妮妲”是個“大眼”臺風,其眼區直徑達100公里,一般臺風的眼區為30公里左右,“妮妲”是正常的3倍多。臺風眼經過的區域,會讓人感覺好像沒有風雨威脅。第二個原因是,珠三角腹地高樓林立、建築物密集,這使得臺風行走所經地面粗糙度很大,沿途所受到的摩擦力也大,一定程度上減弱了臺風的風力。

一場名為“妮妲”的臺風為整座城市按下了暫停鍵。

2016年8月1日下午,廣州市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廣州市三防總指揮部總指揮周亞偉宣布,為切實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從8月1日14時起,廣州市發布全市防臺風防汛全民動員令,啟動全市防臺風和防汛一級應急響應。在一級應急響應期間,在全市範圍內實行“三停”,即:停工(業)、停產、停課。

這是廣州史上首次因臺風而實行“三停”。緊跟著廣州的步伐,三個小時後,中山、江門、珠海都相繼發布了防汛一級應急響應,在全市範圍內實行“三停”,深圳甚至發布了史上第一個“四停”通知,“停工(業)、停產、停課、停市”。

生活在珠三角地區的人們對臺風並不陌生,但如此這般如臨大敵,還是非常少見。

被臺風打亂的節奏

1日下午2時過後,“臺風要來了”的消息在社交媒體蔓延,但廣州的大多數上班族仍在等待消息,“明天我們還上班嗎?”

直到下午6時前,廣州依舊悶熱,此時“妮妲”還在300公里外的南海海面上盤旋。6時過後,一場雷陣雨突然來襲,在過去的一周里,類似的雷陣雨並不少見,但在此刻它被誤解為臺風登陸的信號。

正值下班高峰期,以為臺風已經到了的上班族們瘋狂地尋找各種回家的辦法,五羊邨地鐵站里,有人等了17趟車,才擠上了回家的地鐵。

也有些人不得不放棄地鐵。18時28分起,廣州地鐵四號線高架段石碁—金洲停運,這一段暴露在地面上的地鐵,成為了廣州第一段因臺風停擺的列車。

更多的列車則選擇了提前收班,22時30分起,一號線西朗站-花地灣站、五號線滘口站—坦尾站、六號線潯峰崗站—沙貝站停止對外服務。

在廣州的市中心珠江新城附近,出租車司機黎萬文聽到滴滴里不斷傳出消息“調度費20元、40元”,一路漲到了60元。即便如此,黎萬文也不願再接單,天空電閃雷鳴,這讓他擔心自己很有可能被堵在路上。與此同時,滴滴和優步加價倍率也在不斷攀升,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5.5倍的高倍率。

同樣熱鬧的還有超市和菜市場,在臺風來臨之前,這里上演了一場搶購戰。

五羊邨附近的東興南路菜市場,平時要到晚上8時才收攤,1日下午,沒等到6時只剩下零星的幾家商戶,收市時間整整提早了兩個小時。據菜市場的商戶反映,大約四點鐘開始,菜市場就湧入了一大批人,“有人三斤三斤的買,非常誇張”。

超市里,搶購的風潮一直持續到晚上10時,五羊邨的華潤萬家前,收銀臺前一直排著長龍。在永旺超市東方寶泰店里,晚上8時前,青菜都被搶購一空,僅剩土豆、洋蔥、番茄、南瓜等及海鮮肉類尚有存貨。

南天廣場勝佳超市的店員發現,“買礦泉水、蔬菜、零食的人比較多”,超市貨架上的泡面幾乎都已售空,保質期較短的面包也已所剩不多,甚至“有位顧客買了將近兩千元的泡面,整箱整箱地拿”。

超市的經理預計,“可能有些人還沒意識到(臺風來了要囤積貨物),明天囤貨應該會很明顯”,但此刻已經有人微信上轉發了“很多店打算明天停業”的消息。

出於安全考慮,鐵路方面也早早做好了停運的準備。廣州南站,大廳的顯示屏已經被清空,廣播里不斷重複著所有列車停運的消息。

除了一些未開出的列車,一些經停廣州開往深圳的高鐵也被迫停運,G1311便是其中一列。下午,壽文靜在鹹寧搭上了這趟車,如果不出意外,晚上8時06分就會抵達虎門站,丈夫會在那等她和兒子。臺風打亂了他們的計劃,在廣州等待了一個多小時後,傳來了列車因臺風停運的消息。

望了望窗外,壽文靜並沒有發現一絲臺風即將到來的跡象,她給老公打電話哭訴,“兒子還有一泡屎在屁股上呢”。丈夫提出開車來接她,但臺風隨時可能登陸,她拒絕了家人的提議。

也有人作出了不同選擇。60歲的李德正乘坐的G828,也停運了,但幸虧女婿還是冒著危險,從東莞開車趕到了廣州。

由於臺風天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南站附近的黑車,平時拼車去深圳是100元一個人,當晚漲到200元。

更多的人選擇更為保險的方式——留宿廣州,以至於車站附近的酒店出現了爆滿,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普通標間的價格達300多。

陳英也是G1311的乘客,她既不願意去住店也不願包車回去。“實在太貴了,不劃算”,帶著四歲的兒子,她在車站打起了地鋪。為了照顧滯留的旅客,原本在晚上12點半關門的廣州南站也網開一面,整晚都燈火通明。直到淩晨兩點半,售票大廳也依舊開著門,兩處退票窗口依舊還有旅客在退票。

淩晨兩點,廣州南站外一片蛙叫聲,偶爾淅淅瀝瀝飄起一點兒小雨。兒子睡著了,陳英伸長脖子,看了看窗外,她很疑惑為什麽臺風怎麽還不來,“是不是不來了?”

“臺風來之前,已經把準備工作做好了”

廣州南站再往南,就是廣州的最南端,也將是臺風最早光顧的地方。

這里早在兩天前就已經進入了戰備狀態,廣州南沙區南偉貨運港副總經理陳亮元的手機每隔半個小時,就會收到一條來自區海事局的短信,實時更新著臺風的位置、等級,以及預測的登陸時間。

這里經歷過最嚴重的一次臺風是在1997年,但按照預報的情況來看,陳亮元認為這次的情況可能要超過當年,因此他們特別“在原來措施的基礎上,給吊門、貨櫃都多加了一根固定繩索”。

雖然現場已經做到了“萬無一失”,但是他們依舊保持著極高的警惕,“所有的領導都將24小時備戰”。

接近淩晨,臺風“妮妲”仍在海面上盤旋,遲遲不見登陸,南沙港的江面上依然看不到任何異象,甚至有些悶熱。幾公里之外的南沙客運港,更為安靜,下午3時,最後一班客船抵達客運港後,整個港口被關閉,所有船只被送往上遊的黃埔港避風。

平日里熙熙攘攘的候船大廳空空蕩蕩,只留下七八個值班人員在忙著收拾懸掛在空中的指示牌,50歲的譚錦峰則坐在值班室里盯臺風。

在客運港工作了一輩子,譚錦峰每年都要和臺風打交道,這次他也像往常一樣坐在值班室里值班,周邊被臺風的動態包圍著——收音機里播放著海事局的廣播,電視里直播著臺風的近況,連身後的打印機都在滋滋滋地打印著香港天文臺的最新情況。“臺風來之前,就已經把準備工作做好了”,譚錦峰說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里安安靜靜地等著“妮妲”的到來。

南沙客運港門口的虎門聯絡道在往常連掉個頭都要十幾分鐘,而在這天晚上卻很難找到一輛車。出租車司機孔師傅是路上唯一的一輛出租車,臺風要來了,朋友的船要在南沙港停靠,他特意過來幫忙辦一些手續。

“這次的臺風肯定不會從珠江口登陸的。”孔師傅頗有信心地說。

2016年8月2日,中國廣州,天河區某購物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安裝擋水門。(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安靜的大眼“妮妲”

8月2日3時35分,臺風“妮妲”以強臺風級別在深圳市登陸後向西北方向移動。這之後,它穿過深圳市,強度迅速減弱,7時在珠江口內河面減弱為強熱帶風暴;10時其中心位於廣州海珠區,中心附近風力10級(28米/秒,相當於100公里/小時),中心最低氣壓988百帕。

正如孔師傅所祈禱的那樣,這場臺風展現了異常溫柔的一面,許多人一覺醒來發現,臺風並沒有留下太多來過的痕跡,而因此多收獲一天假期的人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為臺風“妮妲”點贊:“一個優秀的臺風應該是這樣的:不占用節假日,來勢兇猛,全市停工,調轉風向,擦肩而過,環流影響,危害減弱,下雨交差,皆大歡喜……”

臺風的威力顯然不及相關部門“嚴陣以待”的預期。廣州市氣象臺助理首席預報員李懷宇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妮妲”沒有對廣州造成嚴重風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妮妲”是個“大眼”臺風,其眼區直徑達100公里,一般臺風的眼區為30公里左右,“妮妲”是正常的3倍多。臺風眼經過的區域,會讓人感覺好像沒有風雨威脅。

8月2日8時左右,妮妲到達南沙時,異常平靜,除了天空有點陰之外,甚至沒有下雨,而當時的南沙正位於“妮妲”的臺風眼的位置。

“妮妲”臺風眼經過的區域比一般臺風大,同時從開始接觸臺風眼到臺風眼離開的時間也比一般的時間要長。一般的臺風眼離開一個地方需要1小時左右,而“妮妲”的臺風眼則需要3小時左右。

3個小時後,也就是接近中午12時,當“妮妲”右側的大風區再次影響廣州時,已經減弱為熱帶風暴了,大風的威力大減。

李懷宇提到,另一個讓臺風減弱威力的原因是,“妮妲”橫穿深圳進入廣州,珠三角腹地高樓林立、建築物密集,這使得臺風行走所經地面粗糙度很大,沿途所受到的摩擦力也大,一定程度上減弱了臺風的風力。此外,這個“大眼睛”的臺風,也僅僅是從廣州南邊擦過,並沒有到達廣州的人口核心區。

不過,這是否意味著氣象臺的預報並不準確呢?李懷宇進一步解釋,“廣州市氣象臺從7月31日‘妮妲’進入南海後就開始預測,其將以強臺風級別在珠江口附近登陸,最終‘妮妲’以強臺風級別在深圳大鵬灣登陸,登陸地點和強度與預測很接近。”

不過也不可否認,影響臺風強度的因素很多,大氣環流形勢、海表溫度、地形因素、海陸差異、潮水,包括臺風自身結構的變化等等諸多因素,都會對臺風強度預測產生影響,而目前描述大氣運動的數學物理方程很多都是近似方程,還不能完全解釋各種大氣運動過程,“我們對臺風當前結構及變化機理尚未認識清楚,預報起來就更難了。”李懷宇說。

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廣東省防總相關專家也表示,根據《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防凍應急預案》,當預報未來24小時內,有風力14級及以上強臺風登陸或嚴重影響我省,啟動一級防風應急響應。而“妮妲”從預報到實際登陸都是強臺風的強度,符合一級響應啟動的條件。

根據《廣東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臺風黃色、橙色、紅色預警信號和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為停課信號,除必須在崗的工作人員外,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工作地點、工作性質、防災避災需要等情況安排工作人員推遲上班、提前下班或者停工。

此次“妮妲”正面襲擊的珠三角地區,處於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區域,戶外廣告、施工棚等致災風險多,發布高級別臺風預警的城市,啟動停課、停工等措施是合法而且必要的。

一些網友對於此次臺風政府應急是否過度還提出了質疑,《人民日報》也專門刊文評論稱,“妮妲”勢頭不及預警,“應急過度好過疏忽大意”。文章認為,“自然災害的發生具有突發性,危害具有不確定性,正因此,按照最壞情況來準備,是最保險的做法,也是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真正負責態度。對相關部門的履職行為,我們有必要給予更多理解和包容。”

從歷史上看,正面登陸珠三角地區的臺風並不多,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過境廣州的臺風只有9個。其中1999年8月22日第8號熱帶風暴也與“妮妲”類似,發展為臺風後,在當日下午5時30分在深圳大鵬灣沿海地區登陸,登陸時風力也是12級。23日,該臺風正面襲擊廣州。

2016年8月2日傍晚,臺風“妮妲”正式離開廣東,進入廣西境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96

紅色預警!超強臺風“莫蘭蒂”中秋登陸 狂風暴雨來襲

中央氣象臺14日10時繼續發布臺風紅色預警。

今年第14號臺風“莫蘭蒂”(超強臺風級)的中心今天(14日)上午10點鐘位於我國福建省漳浦縣東南大約405公里的臺灣以南 海面上,就是北緯21.7度、東經120.6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7級(6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1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280~350公里, 十級風圈半徑120~180公里,十二級風圈半徑80~100公里。

超強臺風“莫蘭蒂”路徑圖(來源:中央氣象臺網站)

預計,“莫蘭蒂”將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趨向閩粵沿海,強度緩慢減弱,並將於15日淩晨到上午在福建晉江到廣東汕頭一帶沿海登陸(42~50m/s,14~15級,強臺風級),隨後轉向偏北方向移動,於16日淩晨到上午在江西境內減弱為熱帶低壓。

大風預報:

14日14時至15日14時,南海東北部、巴士海峽、臺灣以東洋面、臺灣海峽、臺灣沿海、福建東南部及福建沿海、浙江 南部沿海、廣東東部及其沿海、東海南部等將有7~10級大風,部分海域和地區風力有11~12級,“莫蘭蒂”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和地區風力可達13~17 級,陣風17級以上。

超強臺風“莫蘭蒂”未來24小時大風預報圖(來源:中央氣象臺網站)

降水預報:

14日14時至15日14時,浙江東部和南部、福建大部、江西東南部、廣東東北部、臺灣大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雨或暴 雨,其中,福建東北部和東南部、廣東東北部、臺灣東部和南部等地的局地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250~350毫米),上述局地並伴有短時強降水,小時雨強可 達30~60毫米。

超強臺風“莫蘭蒂”未來24小時降水預報圖(來源:中央氣象臺網站)

防禦指南:

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臺風搶險應急工作;

相關水域水上作業和過往船舶應當回港避風,加固港口設施,防止船舶走錨、擱淺和碰撞;

停止室內外大型集會和高空等戶外危險作業。

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人員切勿隨意外出,應盡可能待在防風安全的地方,確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員及時轉移。當臺風中心經過時風力會減小或者靜止一段時間,切記強風將會突然吹襲,應當繼續留在安全處避風,危房人員及時轉移。

相關地區應當註意防範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035

“莫蘭蒂”余威仍在主攻江蘇 超強臺風“馬勒卡”又要來了

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16日5時,今年第14號臺風“莫蘭蒂”減弱後的熱帶低壓中心位於江西省婺源縣境內,中心最大的風力7級。預計,“莫蘭蒂”減弱後的低壓將逐漸減弱消失,受其減弱後的環流影響,浙江南部和北部、江蘇大部、上海、福建東南部、安徽東部等地仍有較強降雨。

“莫蘭蒂”已致閩浙兩省10死11失蹤

15日,受“莫蘭蒂”影響,江蘇南部、上海東部、浙江北部和東部、福建東部、江西東北部等地出現大暴雨,浙江麗水和寧波、溫州,福建福州和寧德,上海南匯等局地降特大暴雨,浙江麗水市青田縣局地達407毫米。

9月15日,受今年第14號臺風“莫蘭蒂”影響,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境內大雨傾盆,受災嚴重。

據浙江省民政廳消息,至9月15日下午18時,浙江省已轉移安置受災群眾15425人,其中集中轉移安置1128人,發放衣被305套。受災人口218320人,因災死亡3人,因災失蹤2人;倒塌房屋17戶33間;直接經濟損失50785萬元人民幣。

9月15日,受臺風“ 莫蘭蒂 ”影響,擁有800多年歷史的福建永春關東橋被洪水沖斷

民政部最新通報,截至16日7時,臺風“莫蘭蒂”共造成福建9個設區市及平潭綜合實驗區79個縣(市、區)70.4萬人受災,因災死亡7人,失蹤9人, 直接經濟損失16.6億元。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緊急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協助福建省做好“莫蘭蒂”臺風災害救災工作。

9月15日,廈門市城管部門工作人員在市區輔道緊急清理被大風吹倒的大樹和垃圾。(來源:新華社)

“馬勒卡”加強為強臺風 向東海迸發

“莫蘭蒂”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減退,今年第16號臺風“馬勒卡”又要來襲,已於15日晚加強為強臺風級。16日5時,“馬勒卡”的中心位於我國臺灣省花蓮市東南方大約6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42米/秒)。

中央氣象臺預計,“馬勒卡”可達強臺風級到超強臺風級,擦過臺灣島東北部沿海後轉向偏北方向移動,進入我國東海海面, 爾後在華東近海北上。

今年第16號臺風“馬勒卡”路徑概率預報圖

降水量預報:

16日08時至17日08時,江蘇中部有暴雨或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250~300毫米)。

全國降水量預報圖(9月16日08時-17日08時)

大風預報:

受“馬勒卡”影響,16日08時至17日08時,巴士海峽、臺灣以東洋面、東海東南部及臺灣東部沿海將有8~10級大風,部分洋面的風力將有11~12級,“馬勒卡”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的風力可達13~15級。

此外,黃海中南部、東海西北部將有7~8級、陣風9級的大風,部分海域的風力可達9級,陣風10~11級。黃淮西南部、江淮東部、江南東北部等地有6~7級 風,局地8~9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110

臺風“鮎魚”逼近粵閩 28日登陸或橫穿廣東

中央氣象臺發布消息稱,今年第17號臺風“鮎魚”已於今天(24日)上午8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級,預計“鮎魚”將以每小時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最強可達強臺風級;27日登陸或擦過臺灣南部後,逐漸向閩粵沿海靠近,將於28日在福建南部到廣東東部一帶沿海登陸。

26日開始,臺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臺灣沿海、南海東北部、廣東東部沿海、福建沿海、浙江南部沿海、東海南部的風力將逐漸加大到7~10級,部分海域11~12級,臺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的風力有13~15級,陣風16~17級。

"鮎魚”未來120小時路徑概率預報圖

登陸後或橫穿廣東

臺風"鮎魚”或於28日在粵閩沿海登陸後西行橫穿廣東,並給廣東帶來大範圍嚴重的風雨影響。

廣東防總會商認為,臺風"鮎魚”具有移速快、後期強度強、移動路徑存在不確定性,並有副高、冷空氣綜合影響等秋季臺風的特點,"鮎魚”登陸前路徑與臺風"莫蘭蒂”相似,將以20至25公里的時速向西偏北方向移動,最強可達強臺風級(45至50米/秒,14至15級),27日將登陸或擦過臺灣中南部並趨於閩粵沿海,28日淩晨到上午將在汕頭到廈門沿海登陸。

預計,"鮎魚”登陸後可能自東向西橫穿廣東省,且其影響持續時間長,範圍大,後續影響將與2010年"凡亞比”臺風相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384

臺風“鮎魚”預計28日登陸閩粵 已“逼停”近百列車

中央氣象臺26日10時繼續發布臺風黃色預警,今年第17號臺風“鮎魚”已於26日上午加強為強臺風級。預計27日中午前後登陸臺灣中南部(強臺風級到超強臺風級,50~55米/秒,15~16級),隨後移入臺灣海峽,逐漸向閩粵沿海靠近,並將於28日淩晨至上午在福建惠安到廣東汕頭一帶沿海再次登陸(強熱帶風暴級到臺風級30~35米/秒,11~12級)。

為積極應對臺風“鮎魚”帶來的影響,國家海洋局26日宣布啟動海洋災害二級應急響應。

嚴重影響福建 浙江上海在風暴潮範圍內

國家海洋預報臺26日預報,臺風“鮎魚”26日14時位於臺灣臺東東偏南方向540公里,近中心最大風力14級以上。預計臺風“鮎魚”未來24小時逐漸靠近臺灣中南部,強度繼續加強。預計將於27日中午至下午登陸臺灣中南部,28日淩晨至上午在粵東閩南一帶再次登陸,登陸強度為強熱帶風暴到臺風級別。臺風登陸後強度快速減弱。

26日18時,臺風“鮎魚”最新路線圖(圖:天氣網)

根據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的預測,臺風“鮎魚”引起的風浪過程主要影響臺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臺灣海峽、近海海域最大有效波高將達到8至12米,福建南部沿岸海域最大有效波高將達到3至5米。

據中新社報道,國家海洋局減災司司長曲探宙表示,受臺風“鮎魚”影響,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將出現一次明顯的大浪和風暴潮過程,國家海洋局宣布啟動海洋災害二級應急響應。

據介紹,“鮎魚”風暴潮過程主要影響福建、浙江南部沿海,嚴重影響岸段為福建閩江口至廈門沿海,影響期間沿岸天文潮由中小潮向大潮變化。臺風登陸後受到冷空氣的共同影響,風暴潮影響範圍由福建擴展到浙江省和上海市

據浙江省氣象臺26日發布的消息稱,臺風“鮎魚”將給浙江省浙南和東南沿海帶來強降水,易引發滑坡、泥石流、城鄉積澇等次生災害。受其影響,27日夜里至28日浙江溫州、麗水、臺州等地有大雨暴雨,部分大暴雨;26日夜里到28日浙江省中南部沿海海面有8-10級大風,東海南部海域有10-12級大風。

逼停近百列車

受此影響,26日起,中國多地暫停發售部分列車車票。

26日從上海鐵路局獲悉,因受17號臺風“鮎魚”影響,即日起將暫停發售始發日期為9月28日的G1601合肥南—深圳北,G1602深圳北—合肥南,D3125南京—深圳北,D3126深圳北—南京等18趟旅客列車車票。

另據南昌鐵路局消息,受臺風“鮎魚”逼近影響,該局停售9月27日至28日管內途經杭深線運行的78列動車車票,其中27日5列,28日73列。

鐵路部門表示,將視臺風影響情況及時調整列車運行方案,並通過官方網站、微博、微信以及車站廣播公告等方式,及時發布列車運行動態,方便旅客了解情況,合理安排行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52

在歷史性臺風中 廈門緊急動員“加速跑”

繼“莫蘭蒂”之後,9月28日,“鯰魚”來襲。今年第17號臺風"鮎魚"已於今日淩晨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沿海登陸,給隔壁的廈門帶來大風大雨。半月之內,廈門遭遇了兩次超強臺風的洗禮。

9月15日3時05分,一個編號為14號、名叫“莫蘭蒂”的超級臺風在廈門翔安登陸,登陸點實測最大瞬時風力達17級。“莫蘭蒂”成為廈門一個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遇到的最強臺風。

“莫蘭蒂”過去後,廈門的元氣漸漸恢複。街道上,人們依舊還會看到,一輛輛卡車滿載著被臺風吹倒樹木枝葉。入夜,工作人員還要對那些倒伏的樹木進行搶救:扶植,澆灌。電網公司還在加班加點搶修那些已經毀損了的供電設備。

回想起“莫蘭蒂”,所有的受訪者均向第一財經1℃記者表示,他們余悸未消。“嚇死人了,整棟樓都在搖晃,像地震。”在廈門大學附近開重慶麻辣燙的女老板說,當時她徹夜未眠。

強風、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多項氣象、水文記錄被刷新。這是今年初以來全球最強的臺風,也是1949年以來登陸閩南最強的臺風。

“莫蘭蒂”把一些大樹連根拔起,削去一些廠房的“腦袋”;攔腰截斷幾座高壓輸電鐵塔,部分地區通訊被迫中斷;全市交通癱瘓;一架客運波音飛機吹到了護欄上。一塊不知從哪里被吹掉的鐵板,死死地砍在一棵大樹上。

但從人員傷亡數字上看,此次臺風只造成1人死亡、2人重傷。 “關鍵是,我們抓住了重點。”廈門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總指揮、廈門市水利局局長郭金煉接受1℃記者采訪時說,“這就是跑!”

如何“跑”?精準預報如何傳播?史無前例的緊急動員令如何發布?廈門在“莫蘭蒂”和“鯰魚”中的經驗值得推廣。

“塊頭”小,能量大

9月10日,“莫蘭蒂”開始在太平洋洋面生成。不過,對於當時“莫蘭蒂”的登陸途徑,美國、日本、中國臺灣、香港以及中國大陸的預報口徑並不一致。有的預報說,最北可能在福州登陸,最南在汕頭登陸。而中國大陸當時的預報是,臺風可能在福建漳浦附近登陸。

事實證明,中國大陸氣象部門的預報這次最為精準。 “這次(臺風)路徑(我們)報得非常準。”廈門市氣象局工作人員帥紅對1℃記者說。

“‘莫蘭蒂’將逐漸加強,並向臺灣東部沿海靠近”,“‘莫蘭蒂’將於14日向臺灣東南部沿海靠近”,“‘莫蘭蒂’14日至15日將對我市造成嚴重影響”,“‘莫蘭蒂’將對我市造成嚴重影響(臺風緊急警報)”……從9月12日開始,廈門市氣象局向廈門市委辦、市政府辦發送了多份天氣預警報告,題目不斷更換;應急響應從四級一路升到一級。

新華社後來引述廣東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東的分析說,不同於今年8月2日登陸深圳大鵬半島的臺風“妮妲”,“莫蘭蒂”是個小尺度的臺風。“妮妲”外圍雲系鋪天蓋地,幾乎把整個廣東都能罩住。而“莫蘭蒂”的“塊頭”小,能量集中,最強的風雨全部集中在臺風眼四周,甚至被一些人稱為“月餅”,就是指其結構形狀的對稱性。

在臺風正式登陸前,廈門市氣象局通過國突系統(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的簡稱)、電視、電臺、短信、網站、微信、微博等方式向公眾發布(解除)33個預警信號。

1℃記者從廈門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獲得資料顯示,9月14日,廈門啟動了防臺風Ⅰ級應急響應。

9月14日上半夜,“莫蘭蒂”的風圈半徑突然變小了,動靜也不大了。有的人開始半信半疑:“不是說半夜要來臺風,怎麽感覺風平浪靜?”但 “莫蘭蒂”還是來了。它繞過臺灣高雄,直插廈門。

廈門一夜未眠

9月15日淩晨,已經睡著了的廈門大學學生楊斌忽然聽到窗外傳來樹木發出的巨響,以及包括玻璃窗在內一些物品被擊碎的聲音。

幾乎所有廈門大學學生都被這種“呼呼響”的聲音驚醒了。整個晚上,他們沒有入睡,不斷地刷新著微信朋友圈,分享著感受。楊斌來自武漢,第一次經歷這樣的臺風,他說自己“當時都嚇傻了”。

來自安徽的王霞在廈門打工,即便她所住的樓房僅有六層高,依舊感覺到整棟樓被風搖晃得厲害,“像地震”。由於害怕,他們一家人“只好坐著等到天亮”。

一些住在更高層的市民則明顯感到樓房晃動“比強地震還有厲害”,有的幹脆跑到了地下車庫度過了難忘的一晚。

高達24層的廈門電網公司總部大樓同樣搖晃得厲害。位於高層的電力調度中心,玻璃門窗被風雨擊得支離破碎,玻璃渣在風的帶動下到處盤旋。為了不讓整個廈門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值班人員全部戴上安全帽俯在辦公桌下繼續與臺風對抗。

“我們從來沒有在辦公室里還要戴安全帽的。”廈門電網電力調度中心主管陳勇誌對1℃記者說。

這一天,該調度中心那巨大的熒幕上有關跳閘的警示信息數量不斷被刷新。這樣的信息多達幾萬條。在3個小時內,該中心不斷地執行強送遙控,盡可能恢複跳閘設備。這種強送次數高達175次,是平時十倍,創歷該中心的歷史之最。截至9月22日,廈門電網累計跳閘10千伏線路872條。

“莫蘭蒂”同樣把廈門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辦公樓搖得一晃一晃,玻璃“嘩啦啦”地裂開、破碎。“一直在搖。”在辦公室參與指揮的廈門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總指揮、廈門市水利局局長郭金煉對1℃記者說,所有參與指揮的人員都堅持到了天亮。

“當天晚上,除了小孩能夠入睡之外,基本沒有人能睡得著。”廈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黃鶴麟對記者說。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廈門人,黃鶴麟對於臺風已是司空見慣。但這一次還是出乎他的意料。當臺風登陸廈門後,住在七樓的他看到,那風帶著雨,就像鬼子進村一樣到處亂串。在風的帶動下,雨隨時改變著方向。

事後證明,如果廈門沒有提前多次發出警告,那麽死傷的人數將難以想象。

橫掃3個小時後, “莫蘭蒂”終於壽終正寢。

天亮時,楊斌發現,這個“中國最漂亮”大學已經是滿目瘡痍,到處都是橫七豎八的樹木,有的直接倒在了宿舍門口。“中秋節變成了‘中秋劫’。”黃鶴麟當時的感覺是,廈門像一片草木橫生的原始森林。

由於基本上沒有“完整的道路”,這一天,整個廈門很少看到私家車。一些平時開車只需要半個小時的路段,徒步需要近3個小時。

非常規措施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很渺小的。” 郭金煉對1℃記者說,“在這麽強的臺風面前,能做到僅死1人,重傷2人,這應該說是個奇跡。”

經過幾天的抗臺後,金煉感到“雙腿發軟”。他說,廈門能夠創造奇跡的關鍵,在於廈門對司空見慣的臺風“不麻痹”,更“重視”。

廈門此次采取了一次“非常規措施”。郭金煉說,14日14時45分,廈門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了全市防臺動員令,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廈門首次發布此類動員令。

按照動員令,14日15時30分開始,到防臺風防汛一級應急響應結束之前,在廈門全市範圍內實行停工(業)、停產、停課、休市等“三停一休”。

在“莫蘭蒂”開始生成的時候,廈門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開始發出暴雨警報,啟動防禦暴雨洪水Ⅲ級應急響應。

當“莫蘭蒂”開始在廈門肆虐之前,廈門動員全民快“跑”。“凡不是鋼筋水泥建造的房子里面的人員必須全部撤離”。郭全煉說,“我們的重點就是跑,所有該轉移的(人員)全部轉移。”

廈門市防汛抗旱指揮提供的資料顯示,通過拉網式排查,此次廈門轉移人數創歷次防抗臺風人員轉移之最——47336人。這些人員主要來自海上船只、建築工棚、地災點、危舊房、低窪地帶等危險地區。

但死亡人數差一點就變成了至少上百人。14日傍晚,一艘載有120多人的沙船還沒有上岸。最後,廈門市出動了海警,把這些人員“強行拉上來”。若非如此,後果不堪。

總部位於廈門的三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安光電”,600703.SH)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全色系超高亮度發光二極管外延生產基地。14日下午,該公司開始把七八十名員工轉移到混泥土結構的房子去住。“當時還有很多人不願意走,認為臺風不會那麽大。”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1℃記者在該公司的基地看到,在臺風中,該公司幾十間工棚全部被毀,已是一片廢墟。

郭金煉說,從1999年以後,廈門就沒有過類似強的臺風了,使得很多人都“比較麻痹”。

但史無前例的動員令使廈門人開始緊張起來。有的開始蓄水,有的開始買幹糧。

黃鶴麟依然記得,小時候,即便臺風大到可以把人“刮走”的地步,第二天照樣上課。“但現在政府一遇到抗臺風就停課。”他說,這就是防臺意識提高的表現。

電網遭受毀滅性打擊

大量的企業的固定資產沒法“跑”過這次臺風。

截至9月21日,臺風導致廈門直接經濟損失102億元。其中,受災企業566家。

1℃記者梳理發現,廈門多家上市公司受了重創。其中,安妮股份(002235.SZ )、吉宏股份(002803.SZ ) 、 萬里石(002785.SZ ) 、廈工股份(600815.SH)等四家公司,因設備受損而直接影響到正常運營。根據公布,它們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為:1500-2000 萬元、700-1100 萬元、 500-800 萬元、1500-2000 萬元。

記者在廈門氣象局采訪中了解到,廈門全市氣象部門業務系統設備、辦公設施、基礎施舍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初步估計損失恢複資金約1750萬元左右。

作為一座城市的神經中樞,電網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9月22日,1℃記者在廈門集美灌口采訪時看到,幾座原本高高屹立的高壓輸電線鐵塔被攔腰折斷。在兩座距離數百米的鐵塔之間,上面搭著的幾條筆直的高壓輸電線,被臺風吹到了數百米之外。

臺風路徑穿過輸電線路走廊密集區域,造成6座220千伏變電站、21條220千伏線路、45座110千伏變電站、52條110千伏變電站、14112臺公專變停運,導致全市大面積停電,停電戶數達62.21萬戶。

從工作以來,陳勇誌一共經歷過了電網兩次遭受重創的經歷。上一次是在1999年的第14號臺風。那一年,整個廈門的電網基本被摧毀。和1999年不同的是,經過多年的建設,整個電網架構的堅強程度已經不能同日而語。

但本次臺風還是超過了電網公司想象,而且臺風路徑跟電網的路線基本重疊,這使得電網遭受損失進一步加大。

雖然現在廈門已經恢複供電,但是要再造這些高壓輸電線鐵塔至少還要等到國慶前後才能完成。“按平時,這種基建工作需要兩個月,現在我們的目標是提前一個月。”電網工作人員張加義說。然後,臺風“鯰魚”的到來,必然影響電網恢複的進度。

停電引發全市145萬戶停水,4033個通訊基站受災,部分地區通信中斷。包括大量工棚在內的房屋倒塌17907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0.97萬畝;損壞堤防等水利設施53.4公里。此外,行道樹倒伏65萬棵、廣告牌大量掉落。

初步統計,廈門已扶正重植 4.5 萬株倒伏樹木,但仍有約 13.5 萬株的倒伏樹木等待搶救。

“鯰魚”過後呢?廈門繼續面臨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006

華南人民註意了!雙臺風“莎莉嘉”“海馬”將組團來襲

今年第21號臺風“莎莉嘉”來勢洶洶,氣象專家表示,“莎莉嘉”有望成為1970年以來10月登陸海南的最強臺風。

17日晨間,中央氣象臺升級臺風紅色預警,預計臺風“莎莉嘉”將於18日中午前後在中國海南文昌到陵水一帶沿海登陸,登陸時強度為強臺風級或超強臺風級,之後穿過海南島,19日下午到夜間將在廣西西部一帶沿海再次登陸。

“莎莉嘉”將在強度鼎盛時期登陸海南。中央氣象臺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錢傳海表示,如果“莎莉嘉”以強臺風登陸海南,這也將成為1970年以來10月登陸海南的最強臺風。1970年10月17日,13號臺風JOAN登陸海南瓊海,登陸時強度為50米/秒。目前,也不排除以超強臺風登陸的可能,這樣的話,“莎莉嘉”將成為1949年來10月登陸海南的最強臺風。

受“莎莉嘉”影響,17日08時至18日08時,福建沿海、廣東沿海將有7至9級大風,南海中北部部分海域及海南東部沿海的風力有10至12級。17日08時至18日08時,廣東南部和海南將有大雨或暴雨,其中,海南島中東部和三沙將有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250至280毫米)。

另外,今年第22號臺風“海馬”將以每小時20至25公里的速度逐漸向菲律賓呂宋島東北部一帶沿海靠近,強度繼續加強,最強可達超強臺風級(每秒60至65米,17級或17級以上)。預計“海馬”20日進入南海海域,之後逐漸向廣東東部到福建南部一帶沿海靠近,並有可能於21日下午到夜間在上述沿海登陸。

專家提醒,雙臺風先後來襲,南海及華南沿海大風持續時間長,要特別註意防範,船舶應盡快回港避風;強降雨疊加效應顯著,又逢天文大潮,要警惕內陸次生災害影響;海南、廣東、廣西、福建和臺灣的公眾也應提前做好防禦準備。

據新華社消息,針對今年第21號臺風“莎莉嘉”、第22號臺風“海馬”可能造成的影響,中國國家減災委、民政部17日9時緊急啟動國家救災預警響應,指導地方民政部門及時做好災害應急救助各項準備工作,最大限度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

據介紹,受臺風“莎莉嘉”和“海馬”及其外圍環流影響,未來3到5天,華南大部、江南地區西南部、貴州南部和雲南東部等地有大到暴雨,海南島、廣東中部和南部、廣西南部等地有大暴雨,部分地區有特大暴雨,並伴有短時強降水和大風天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70

超強臺風“海馬”預計21日登陸廣東 將致9省市明顯風雨

臺風“莎莉嘉”的影響尚未結束,超強臺風“海馬”又接踵而至。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年第22號臺風“海馬”的行徑路線仍以我國為目標,預計21日將在廣東登陸,登陸時強度為臺風級或強臺風級。“海馬”目前為超強臺風級,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7級以上(62米/秒)。

預計“海馬”今天(19日)夜間穿過菲律賓呂宋島北部,強度有所減弱,20日上午進入南海北部海域,之後逐漸向廣東中東部沿海靠近,並可能於21日下午到夜間在上述沿海登陸(臺風級或強臺風級,33~42米/秒,12~14級)。

受“海馬”影響,19日至23日,巴士海峽、南海中北部、臺灣海峽以及福建沿海、廣東沿海、海南東部沿海將有8級以上大風, “海馬”經過的附近海域和地區風力可達13-17級。

需要註意的是,“海馬”登陸後還將深入內陸與冷空氣結合,影響範圍甚廣,廣東、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上海、江蘇等9省市都將出現明顯風雨。

21日,廣東、福建東南部、湖南東南部和江西南部部分地區有大暴雨,廣東珠江口附近地區有特大暴雨。22日至23日,湖南東北部、湖北中東部、安徽中南部、江蘇中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和北部、上海等部分地區有暴雨,其中,安 徽中部、江蘇南部、江西北部和上海北部局地有大暴雨。

此外,今年第21號臺風“莎莉嘉”已於今天14時10分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東興市沿海再次登陸。不過隨著“莎莉嘉”的強度逐漸減弱,其對我國的影響也趨於結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