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會議員擬就“俄黑客幹擾美大選”事件舉行聽證會

9日據美國《華盛頓郵報》消息,美國國會一些有影響力的共和黨議員打算在未來幾個月內就俄黑客似乎參與攻擊美國選舉系統一事舉行一系列聽證會並進行調查。

據報道,美國參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主席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及其黨內同僚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在此問題上“叫得最響”。

麥凱恩稱,武裝力量委員會將在第115屆大會上對俄羅斯針對美國軍事和武器系統的網絡能力水平展開探討,“因為真正的威脅是網絡”,他補充說。

“我認為俄羅斯是世界舞臺上最不穩定的影響因素之一。我認為他們幹擾了我們的選舉,我要普京親自付出代價。”格雷厄姆7日在CNN的采訪中如此說道。

格雷厄姆

此外,特朗普政府的國務卿候選人之一,美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鮑勃·科克爾(Bob Corker)也表示,他打算明年就所謂的俄羅斯黑客事件舉行聽證會。

但是特朗普本人則稱不相信俄羅斯幹擾了大選。“(幹擾者)可能是俄羅斯,可能是中國,也可能是哪個家住新澤西的家夥。我相信,這有可能是俄羅斯,但也可能是許多其他人中的任何一個。”

俄羅斯方面:這種指責“毫無根據”

美國大選期間,美國國土安全部與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就曾於10月7日發表聯合聲明稱,經調查認定,俄羅斯政府曾授權黑客入侵美國政治組織的網絡系統,試圖對今年的總統大選進行幹擾。該聲明認定,情報部門基於黑客行為的規模和敏感程度認定,只有俄羅斯高級別官員授權,俄黑客才會從事這些活動。

對於這些指責,俄羅斯方面則都予以否認態度。

俄總統普京此前談到對俄發動黑客攻擊的指責時表示,公布的資料沒有任何有利於俄羅斯的東西,歇斯底里的論調不斷升級,目的是把註意力從其內容上轉移開。

關於希拉里曾稱俄似乎介入競選活動的言論,俄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也回應稱,對莫斯科的指責“毫無根據”。他說,這種言論“沒有任何事實作基礎,沒有列舉任何事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98

韓舉行親信門第三次聽證會 樸槿惠是否打過整容針成焦點

14日據韓聯社消息,韓國國會“樸槿惠政府親信弄權幹政案國政調查特別委員會”今日舉行第三次聽證會,樸槿惠曾經所打針劑的性質和目的成為此次聽證會的一個焦點。

報道稱,此次聽證會有不少醫生作為聽證陳述人出席,其中樸槿惠前醫療顧問、前綠十字IMED醫院院長金相滿和親信門當事人崔順實常去的整容醫院院長金榮宰(音)成為“眾矢之的”。

樸槿惠面部曾顯淤青 是否打了整容針成焦點

前綠十字IMED醫院院長金相滿由於涉嫌向崔順實姐妹開具總統用處方針而接受了檢方調查。被問及“在被任命為醫療顧問前是否給樸槿惠總統進行過診察”時,金相滿承認有過兩三次。韓新世界黨議員黃永哲對此指出,在沒有正式任命前,醫生進入青瓦臺給總統診察是嚴重的違法行為。

韓共同民主黨議員金漢正還指出,2014年1月6日樸槿惠舉行新年記者會的照片可以看到樸槿惠面部有6處比較明顯的針紮痕跡,5月13日樸槿惠與“歲月號”沈船事故遇難者遺屬面談前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面部有明顯淤青,因此他質疑樸槿惠打了用於微型整容的填充針。

對此,整容醫院院長金榮宰表示,從照片來看像是打了填充針,但他否認自己給樸槿惠打過臉部針劑。金榮宰還稱,在樸槿惠就職後,自己於2014年2月去過一次青瓦臺,因為當時樸槿惠面目疤痕周邊出現麻木和痙攣現象。他還承認,除此之外,樸槿惠出現皮膚問題,或是出國訪問後出現浮腫時他也曾接到青瓦臺的電話而去過青瓦臺幾次。

2014年5月13日,樸槿惠右嘴角出現淤血痕跡,此前三天是樸槿惠休息的日子。(圖:國際在線)

在聽證會上,韓國民之黨議員李勇周還拿著2014年5月初的照片向青瓦臺前國家安保室長金章洙和總統警衛室醫務室軍官護士申某發問道:“總統面部出現如此明顯的淤青,是否應該了解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對此,兩人均回答當時沒有發現。李勇周指出,總統在長時間內多次註射美容針劑,青瓦臺醫務室怎可毫不知情,這讓關心總統安危的國民感到遺憾。

青瓦臺曾澄清:“歲月號”沈沒當天樸槿惠並未進行整容

此前曾有媒體質疑稱,樸槿惠在歲月號客輪沈沒當天進行了7個小時整容註射。對此,韓國總統府發言人鄭然國曾於11月11日澄清表示,經樸槿惠總統本人證實,此類報道毫無根據。

鄭然國還一一列舉樸槿惠當天正常辦公聽取15次事故報告的具體時間。

鄭然國稱,青瓦臺警衛室已證實,在沈船事故當天並沒有外來人員或醫院車輛來訪的記錄。此外,傳聞的整容醫院院長也已提供不在場證明。

2014年4月16日,韓國“歲月”號客輪意外進水並沈沒。這是韓國近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海難事故。

據悉,韓國國政調查特別委員會已於12月初召開了兩場聽證會。

12月6日召開的首場聽證會上,韓國8大企業掌舵人均出席,且皆表示捐款與各自的當務之急之間並不存在權錢交易問題。

12月7日的第二輪聽證會上,包括崔順實在內的多位核心證人拒絕出席聽證會,而出席聽證會的前青瓦臺秘書室長金淇春等人也回避回答諸多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638

廣東成本監審打破聽證會“逢聽必漲”等陳規

成本監審正在多個層面發揮作用。

成本監審是確保制定和調整價格公平合理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價格監管“三駕馬車(成本監審—價格制定—監督檢查)”的第一個環節。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赴廣東省進行了專題采訪。采訪中,廣東省相關企業表示,成本監審正成為杠桿,推動廣東省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與此同時,成本監審打破了聽證會“逢聽必漲”的歷史陳規,也為政府實施財政補貼提供了科學合理的依據。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相關人士表示,成本監審正在逐步規範,也正從幕後走到臺前,發揮的作用也必將越來越顯著。

推動區域均衡發展

1997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和後來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幹意見》(中發[2015]28號)和《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第42號令)等文件,對成本監審、成本調查職能有著明確具體的規定。

成本監審實行目錄管理,列入成本監審目錄的商品和服務,未經定調價監審或定期監審的,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不得制定價格。

近年來,廣東省的成本監審工作聚焦於重要的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和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據統計,2012至2016年全省各級成本調查機構分別開展成本監審項目為532項、488項、317項、318項和462項,核減不應計入定價成本的金額分別為167億元、173億元、188億元、191億元和328億元。

這里的“不應計入定價成本的金額”是指什麽?廣東省價格成本調查隊隊長戴勇明在座談會上解釋,是指按照價格管理要求,不應通過價格補償由消費者承擔的部分,或者是一些不合規的部分。

成本監審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調節杠桿,推動地區的均衡發展。2008年,為推進廣東省內電價區域同網同價,運用電價杠桿支持全省經濟建設特別是山區和東西兩翼地區發展,加快建立科學合理的電價形成機制,廣東省價格成本調查隊對廣東電網進行了成本監審。監審後,廣東電網公司在山區和東西兩翼地區的電價降低了0.0325元/千瓦時,全省電價降低了0.0059元/千瓦時。

戴勇明說:“粵東西北的經濟不如珠三角,但是在2008年之前,粵東西北的電價反而比珠三角貴,一度電要貴1毛錢。而2008年對廣東電網的成本監審,使得粵東西北的電費大幅下降,社會受益20多個億,拉開了珠三角和粵東西北的電價差,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和結構調整,這幾年粵東西北經濟快速發展就是一個證明。”

打破歷史陳規

成本監審也打破了一些陳規。戴勇明舉了一個例子,2010年,他們開展了廣東省公路客運成本監審,摸清了該行業的真實狀況和合理成本費用水平,核減不合理成本高達7億多元,為聽證會提交了一份客觀公正、高質量、高水平的監審報告,通過廣納民意,做出暫不調整公路客運基價的決定。

戴勇明笑著說:“以前社會上都說聽證會就是漲價會,我們這次不提價打破了‘逢聽必漲’的歷史陳規,可謂敢於碰硬,知難而上。”

對於聽證會的順利舉行來說,成本監審信息的公開也很重要。廣州市價格成本調查隊在每次召開價格聽證會前,都會把成本監審的報告和數據在官方網站進行公開,並對有關成本監審的熱點問題進行回應。

廣州市價格成本調查隊科員吳薇說:“這既能保障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強化社會監督,又能提高成本監審的透明度,有利於價格聽證會的順利進行。”

為政府實施財政補貼提供合理依據

成本監審也讓政府對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企業實施財政補貼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中山市公共交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山公交集團”)總經理郭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以前虧損就虧損了,沒辦法,成本監審以後政府會監測到我們虧本的金額,會全部彌補。”

中山公交集團成立於1975年,目前擁有員工共5000多人,公共汽車2056輛,每日的開支巨大,但是現在的票價還是2002年制定的票價。

郭洋說:“雖然說每公里2元是基準價,但是實際操作中30公里以內都是2元。這個價格在2002年是合理的,但是後來人力成本逐步升高,其他方面的綜合成本也在上漲,這個價格就不能維持正常的開支了。”

由於成本和票價嚴重倒掛,2006年,中山公交集團提出調價,當地相關部門也召開了聽證會,但是因為公共交通涉及民生問題,調價最終被叫停了,當地政府予以一定的補貼,但是對虧損並不兜底。

2015年,依據《廣東省物價局關於城市公共汽車客運定價成本監審的管理辦法(試行)》,中山市對當地公交集團的原有補貼辦法進行修訂。目前,中山市對該地公交集團的虧損予以兜底。

成本監審也有利於促進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就拿中山公交集團來說,中山市政府在修訂補貼辦法的同時,也編制了《中山市公共交通客運服務成本規制方案》,要求補貼與服務質量信譽考核掛鉤,並從2016年年初正式實施。

戴勇明說,公用事業和公益服務的價格不可能經常調整,通過成本監審能夠及時了解這些行業的成本變動趨勢,進行動態監管,為價格政策的調整提供基礎;同時,通過成本監審信息的公開化,調動了社會對企業和政府行為的監管,使得監審工作更加規範,也通過這種壓力讓企業有自我約束的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15

紮克伯格出席聽證會再次道歉但未給出實質承諾

美國社交媒體平臺臉書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10日在美國國會參議院聽證會作證時表示,願參與制定他認為對行業發展“必要且正確”的監管法規,以保護用戶數據安全,但並未就社交媒體運營模式如何改進等問題作出實質承諾。

紮克伯格就臉書公司收集用戶數據以精準推送廣告的商業模式、是否涉嫌壟斷和如何監管互聯網公司等問題,接受了44名參議員長達約4個小時的提問。

臉書公司上月卷入數據濫用醜聞。一家名為“劍橋分析”的公司被曝以不正當方式獲取8700萬臉書用戶數據,並被質疑用其來影響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

有參議員問,臉書早在2015年得知用戶信息被非法泄露,但卻未告知用戶,這是否有違道義責任。紮克伯格回答,公司以為數據被刪除了,認為“事情已經結束”,同時也未向聯邦貿易委員會匯報。

他說:“我們未能全面審視自己的責任,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紮克伯格承諾到2018年年底,臉書會有超過2萬人從事安全和內容審查,並聲稱將開發人工智能工具,在未來5到10年更加精準地發現並刪除“憎恨性言論”。

然而有參議員表示,僅靠社交媒體公司自我監管是行不通的。美國應仿效歐盟,制定類似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的法規,對網絡數據進行嚴格規範。這項旨在保護歐盟成員國公民個人數據的法規將在今年5月生效。

紮克伯格對歐盟的做法表示認同,並在共和黨籍資深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的反複追問下表示,在能確定監管法規正確性的前提下,他會支持美國國會制定法規,並提出一些建議方案。

市場對紮克伯格當天的表現反應似乎較為正面,臉書股價收盤時上漲4.5%。

11日,紮克伯格還將在美眾議院聽證會作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157

深交所召開首場聽證會,*ST烯碳申請為退市留“時間”

在*ST吉恩(600432.SH)、*ST昆機(600806.SH)被“官宣”退市之後,各界目光投向了處在退市邊緣的*ST烯碳(000511.SZ)。5月24日,深交所上市委員會召開首個退市聽證會,就銀基烯碳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ST烯碳”)股票是否終止上市,現場聽取了當事人的申辯意見。

據深交所消息,聽證會後上市委員會繼續召開工作會議,結合聽證情況形成審核意見,深交所將據此作出*ST烯碳股票是否終止上市的決定。第一財經記者向深交所方面了解到,目前對於*ST烯碳退市與否的裁決時間尚未確定。

在今天舉行的聽證會上,*ST烯碳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已知悉其明確觸及《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應終止上市情形,但希望考慮公司實際情況,給予公司一定的整改時間。

*ST烯碳從公司歷史沿革、公司在股票暫停上市期間開展的工作、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公司2017年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涉及的事項、公司後續擬采取的措施等方面進行闡述。

參與聽證的委員對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的情況、獨立董事對公司2017年年報簽署棄權意見的原因、適用的《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應終止上市情形等進行了詢問,聽證當事人和深交所工作人員作了回應和解釋。

此前,*ST烯碳因2014-2016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於2017年7月6日起暫停上市。盡管公司在2018年4月28日披露的2017年年報顯示,2017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為9664萬元,但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為“無法表示意見”,同樣觸發了深交所的退市規定。

根據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第14.4.1條的規定,因凈利潤、凈資產、營業收入或者審計意見類型觸及規定情形被暫停上市的,在暫停上市後首個年度報告顯示公司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的,無論其財務報表是否為盈利或者虧損,都應強制終止上市。

《股票上市規則》第14.4.4條還規定,出現上述規定情形的公司,深交所自年報披露後的十五個交易日內作出公司股票是否終止上市的決定。

披露2017年年報的當天,*ST烯碳也發布了公司股票可能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報告。2017年*ST烯碳獨立董事的報告亦稱,公司存在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重大缺陷。

*ST烯碳今年一季報顯示扣非後凈利潤為3371萬元。盡管財報“扭虧為盈”,但被出具審計非標意見的*ST烯碳,退市與否的命運已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13

深交所強化依法治市,就擬終止*ST烯碳上市召開聽證會

5月24日,深交所上市委員會召開首次聽證會,就擬作出的*ST烯碳股票終止上市決定,現場聽取了當事人的申辯意見。

因2014年、2015年、2016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ST烯碳股票自2017年7月6日起暫停上市。聽證會上,深交所工作人員就擬作出的*ST烯碳股票終止上市決定及相關事實理由和規則依據進行了現場陳述。

聽證會後,上市委員會繼續召開工作會議,結合聽證情況形成審核意見,深交所將據此作出*ST烯碳股票是否終止上市的決定。下一步,深交所將堅持依法治市,認真履行一線監管職責,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開的監管機制,努力建設透明交易所,為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全文:

5月24日,深交所上市委員會召開首次聽證會,就擬作出的銀基烯碳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烯碳”)股票終止上市決定,現場聽取了當事人的申辯意見。

聽證會上,深交所工作人員就擬作出的*ST烯碳股票終止上市決定及相關事實理由和規則依據進行了現場陳述。因2014年、2015年、2016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ST烯碳股票自2017年7月6日起暫停上市。2018年4月28日,公司披露的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財務會計報告被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14.4.1條的規定,因凈利潤、凈資產、營業收入或者審計意見類型觸及規定情形被暫停上市的,暫停上市後首個年度報告顯示公司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的,無論其財務報表是否為盈利或者虧損,都應強制終止上市。

聽證當事人從公司歷史沿革、公司在股票暫停上市期間開展的工作、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公司2017年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涉及的事項、公司後續擬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向聽證委員作了闡述,並表示公司已知悉其明確觸及《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應終止上市情形,但希望考慮公司實際情況,給予公司一定的整改時間。參與聽證的委員對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的情況、獨立董事對公司2017年年報簽署棄權意見的原因、適用的《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應終止上市情形等進行了詢問,聽證當事人和深交所工作人員作了回應和解釋。聽證會後,上市委員會繼續召開工作會議,結合聽證情況形成審核意見,深交所將據此作出*ST烯碳股票是否終止上市的決定。

此次聽證會是深交所今年4月23日發布新修訂的《自律監管聽證程序細則》後舉行的首次聽證會,也是深交所針對股票強制終止上市審核的首次聽證會。通過向當事人現場釋明作出股票終止上市決定的事實理由和規則依據,並給予當事人充分陳述和申辯的機會,盡可能為上市委員會委員呈現更詳盡、準確的審核依據,提升重大監管決定作出的科學性和規範化水平。這次深交所與市場主體面對面聽證交流,進一步強化了市場主體對監管規則的理解,有效保障其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對提升交易所一線監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具有積極作用。

下一步,深交所將堅持依法治市,認真履行一線監管職責,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開的監管機制,努力建設透明交易所,為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16

一財直擊美國2000億關稅聽證會,首日61人發言只3人贊同

擁擠阻塞到兩個街區外的各種車輛,不時經過的人群,令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ITC)所在的華盛頓西南區E街,迎來了一個非比尋常的周一。

ITC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下屬機構,8月20日,USTR在這里舉行為期6天的聽證會,在這被稱為“馬拉松”式的公眾聽證會後,USTR將最終決定是否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

聽證會舉辦地ITC辦公樓

而當USTR“301調查”委員會委員在聽證會上一再問出“有中國之外的替代國麽”之時,一位美方企業代表冷冰冰地回敬了他們一個單詞:“NO(沒有)”。

這即為目前特朗普政府面臨的窘境:以參與聽證的一家自行車廠舉出的證詞為例,目前美國進口的1800萬輛自行車中,有94%來自中國,進口的3億件自行車配件中,則有60%來自中國,在短期內無法更換供應商的情況下,對2000億美元加征關稅的板子,將結結實實打在美國消費者和廠商身上。

聽證會首日的情形也證明了美國業界的焦慮之情。據在聽證會現場的第一財經記者核查,61個發言人共被分成八組,其背景涵蓋了箱包、服裝、食品加工到半導體、自行車、化工等多個產業,贊同征稅者寥寥,僅有3位。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曾在擔任中國五礦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時,多次率隊赴美打鋼鐵“雙反”案件,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往這樣的聽證會最多3天,且在安排上美方會考慮到平衡,即每天的贊成或反對組的總數量是平衡的(比如3組贊成3組反對),出現目前這種情況的原因恐怕在於,反對人數過多,想平衡也平衡不了。

盡管此前遭到在“透明度”方面的質疑,此次USTR仍決定以不直播的方式進行聽證會,造成該聽證會無法錄音或錄像。

婚喪嫁娶,全無幸免

而此次擬征稅產品中消費品覆蓋面甚廣,從兒童座椅、婚紗到棺材,一應俱全,與美展開“301調查”時稱所謂針對中國高科技產品征稅的借口毫不相幹。

在此情形之下,美國業界參與該聽證會的興趣亦空前高漲,不僅有創紀錄的358位來自美國企業、美國行業協會以及遊說組織的代表前來參會,這其中還有不少已經第三次參加“301調查”聽證會的代表,且在征集公共意見的美國聯邦紀事(Federal Register)網站上,還充斥著來自美國商界的近1500條評論,其中絕大部分對此征稅行為表示反對,並指出這樣的廣泛征稅匪夷所思,中國作為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無法替代,美國政府的做法只會傷害美國本土就業。

美國進口的1800萬輛自行車中,有94%來自中國

在得克薩斯州經營一家棺材企業的負責人道格拉斯·陳表示,其企業完全依賴中國制造的棺材,關稅將導致巨大損失,令悲傷的家庭成員在他們生命中最糟糕的時刻還要增加購買棺材的成本。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此前USTR給出的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征稅清單,的確發現了有兩個稅號涉及棺材類產品。

美國亮線箱包公司(Brightline Bags Inc)總裁羅斯·比士普(Ross Bishop)說,怎麽也沒想到,之前特朗普政府一直“喊打”征稅的鋼鐵和高科技行業會波及到他們從事特殊類箱包產品的紡織品類別。

“在機場等飛機的時候,我看著飛行員和旅客們拉著箱子走,腦子里唯一想到的就是,這些人們出行都要用的箱子要漲價了。”比士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就是一個做尼龍箱包的,我生產的產品美國沒有其他公司可以生產,我的產品不是高科技,同知識產權無關,對美國國家安全也不會產生威脅,我所需要的原料只有中國可以生產,我的產品不應該為充滿政治色彩的貿易戰付出代價。”比士普說,他所說的“獨特性”是指他的公司所生產的箱包是由多個部件組裝而成,飛行員或者普通人可以在出行前根據所攜帶物品的多少來組裝箱包,可以組裝成能托運的大箱子,或者比雙肩包還要小的手提包。

聽證會首日第一個發言的比士普陳述,他要求USTR將美國海關編碼為HTS Code 4202.12的類別從加征關稅的清單中排除,這個類別包括了“外表是塑料或者紡織類”的箱包產品等。“我們現在付的關稅大概為17.6%,比其他商品的關稅平均高3倍以上,這麽高的關稅本來是為了保護美國箱包生產商的,但這個目的很長時間都沒有達到。”比士普在證詞中說,如果現在還要對中國產品加征25%的關稅,那我們要交的關稅就達到可笑的42.6%。

他告訴第一財經,目前,他的公司所生產的箱包的大小隔層組裝部件和生產來自中國廣東的5家工廠。10年里,他已經同中國的供貨商建立了緊密、信任並且非常順暢的商業關系,所以即使最終加征關稅不可避免要發生的話,他也不會改變自己的經營模式。“我的中國供應商非常非常出色,以同樣的價格和同樣的質量,我在美國找不到這樣的供應商。交關稅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之前每次從中國進貨的時候都會交關稅,但是,如果征稅的規模和目的上升到貿易戰的程度,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非營利組織美國飾品協會(US Accessories Council)總裁吉伯森(Karen Giberson)也是20日當天的一位發言者,該協會代表了包括高端百貨商店博洛茗(Bloomingdales)、知名服飾品牌湯麗柏琦(Tory Burch)和瑞貝卡·明可弗(Rebecca Minkoff)等280家美國公司和行業組織。吉伯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她所擔憂的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的短期和長期影響,另外一個就是加征關稅會影響到她所代表的行業中從小到大的美國公司。“額外加征關稅會讓美國大小規模的公司都受到影響,最終的代價是長期性的,受損害的將是美國消費者、銷售業和美國的就業機會。”

找不到中國之外的替代國

據參加上述聽證會的多位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確認,通常每位代表的發言被嚴格控制在5分鐘之內,超時則會被立刻打斷。因此這也是一個檢驗發言人士邏輯和是否能在短時間內觸動委員們心弦的考驗。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此次參加的不少代表均為第三次參加該類“301調查”聽證會的業界代表,譬如在半導體產業方面的美國企業代表。

而在經歷了三次聽證會之後,各位抗辯代表和委員們的套路也較為固定。聽證會首日委員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第一,是否可以從中國以外的其他市場進口涉案稅則號產品?第二,中方在該稅則號產品方面是否有侵權和假冒行為?第三,加稅是否會對美國經濟和消費者造成損害?第四,能不能找到替代國?

而各位抗辯代表也主要表達五層含義:第一,中國具有優秀的技術工人和強大的產業鏈,在生產能力方面沒有替代者,也沒有競爭國家可以望其項背,無法把工廠搬出中國。第二, 包括軍方在內的美國消費者無法承受加征關稅後的價格上漲,低端和中端美國消費者將深受其害,軍方消費者也不能幸免。第三,此次征稅的產品大部分都不具有高科技含量,與“301調查”初衷無關。第四,在特定稅則號下,中國是唯一的供應商/原料生產商。第五,美國沒人願意做抗辯企業所在領域的工作。

在首日參加聽證的一家美國新娘舞會行業協會代表蘭格(Stephen Lang)表示,在美國已經沒人從事這樣的(婚紗產品)工作了,中國的勞動力資源就像世界上的石油一樣,中國是全球唯一的選擇。“我們沒辦法在美國制作婚紗或者畢業舞會禮服。在美國沒有人想幹這種工作,比如我找不到想做手工穿釘珠的人。”

吉伯森在證詞中列舉了她曾經為尋找其他國家的供應商所做的努力。“中國在生產飾品滿足美國市場標準上具有成熟的經驗,在生產飾品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代替或者和中國競爭。” 吉伯森說,“舉個例子,過去3年多我一直在印度尋找皮包用的皮革和小飾品生產的供貨商,以為印度這樣的國家可以成為中國之外的‘可替代來源’,但最終結論是,印度沒有這樣的資源、培訓成熟的勞動力和基礎設施,無能力達成中國能夠生產出來的產品的規模,特別是要考慮同等質量、價格的時候。美國本土更生產不出來。”

總體而言,在首日的61個發言人中,僅有3位表達了贊同征稅的看法。“在首日聽證會上,空調、食品包裝和紡織品三個行業的企業或者協會,在陳述中表示支持全部或者部分征稅。”正在參加上述聽證會的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孫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之所以說部分支持征稅,是因為其中的美國紡織品協會雖完全支持對終端產品征稅,但反對對原材料征稅。”

值得註意的是,這三家企業代表/行會都在聽證中稱,在產品或業務方面受到了中國產品的沖擊,而為中方產品辯護的,則多為消費品進口商或原料進口商。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蔡開明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亦表示,一種參與抗辯的思路,即讓美方的進口商去參加聽證,畢竟美方更關心的是美國消費者和其業界利益。

周世儉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在以往同美方的貿易糾紛中,美國用戶、大型跨國企業在聽證會上發言,比起傳統思路來,會更有效果。

用對話解決爭端

本輪為期一周的聽證會舉行之際,中美雙方代表預計也會在華盛頓舉行會面,討論貿易議題。

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曾經在小布什政府擔任經濟和貿易顧問的利維(Phil Levy)告訴第一財經,本輪聽證會從原計劃的3天延長到6天,意味著美國各行業在這項議題上有著強烈的反應,也許會起到影響最終決策的作用。“在加征關稅的問題上特朗普政府內部就有不同的聲音,有的人比其他人的攻擊性要強,他們也認為這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但我不這樣認為。”

利維說,雙方解決目前貿易爭端的更好方式是通過多輪的雙邊對話來設立新的標準,列出對兩國都重要的議題。“我並不認為當前特朗普政府一直提出的雙邊貿易逆差和中國在WTO的表現等應該作為優先議題,有關雙邊投資和知識產權才是美方應該著重進行談判的。”

貿易戰何時結束?利維表示,在雙方元首今年年底會面時會有一個轉機,因為特朗普的行事風格證實了他願意同其他國家元首舉行面對面的會談,更喜歡在這樣的會面中解決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責編:任紹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542

中企密集亮相美國聽證會,奮力發聲爭公平空間

過去一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和行業協會,從不同方向聚集於華盛頓,他們的行程圍繞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的“301調查”聽證會展開。

美東時間8月23日淩晨,共計六天的聽證會會期過半,已有9位中國代表在聽證會上發言。

與7月下旬那場僅有一家中企參加的聽證會相比,由於征稅規模原因,本次聽證會聚集了13名中國背景的發言代表。在這場既不能拍照,也不能攝像錄音,規定的發言時間一到就會被強行打斷的聽證會上,中方代表每一秒都是為產品在美國的生存爭取空間。

聽證會開始前

正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學的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易波是第三次自掏腰包參與“301調查”委員會的聽證會,並被分配到22日第24組發言。他19日抵達華盛頓後,早出晚歸地盯守在現場,每天只睡3~4個小時。因為發言要求嚴格控制在5分鐘之內,他不斷地修改著發言稿,並在賓館用倒數計時器反複練習。

與他類似,中國國際商會法律服務部長譚劍自去年10月起已經三次參加“301調查”聽證會,並代表中國工商界發言。而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於露是第一次出席聽證會,他們在同一天的聽證會上發言。這一天,也是參與發言的中方人數最高峰:7人。

在第一財經記者拿到的超過5位中方發言代表的現場發言手稿上,無處不在的反複精簡與細節修改,正凸顯著這種奮力發聲背後的努力與艱辛:他們呼籲從主張全面取消征稅,到取消某個行業的征稅,再到取消某幾個稅號產品的征稅。

23日,美國正式對在“301調查”項下對自中國進口的160億美元產品加征25%關稅。中國商務部隨即回應,美方一意孤行,明顯涉嫌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對此,中方堅決反對,並不得不繼續作出必要回擊。同時,為捍衛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中方將在WTO爭端解決機制項下就此征稅措施提起訴訟。

修改到最後一秒的聽證會發言

自踏上華盛頓開始這場大戰的那一秒,每個預備發言的人都進入到緊張階段。而讓他們不解的是,從實木地板、橘子罐頭,再到日常食品,都和“301調查”所涉的知識產權、國家戰略無關。

易波收到的郵件顯示,由於申請人數過多,本次聽證會由原定的3天延長到了6天。這也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開展“301調查”活動以來,出席聽證會作證人數最多的一次。尤其值得關註的是,本次聽證會也是中方代表出席人數最多的一次,總計有13位中方代表在6天的聽證會現場作證陳述。由於時間所限,每個人都需要將前期向USTR提交的證詞,修改成現場所用的發言稿。

第一批抵達的企業是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及相關企業。作為現場發言人的該協會副會長吳盛富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說,因為有著過去多年對美官司的經驗,本次征稅消息一發出,協會就已經在江蘇、浙江等地開會征集意見,最後兩家企業報名來現場參加聽證會,並聘請華盛頓律所Hush Blackwell的律師協助。由於一些原因,其中一家企業最終決定放棄發言。

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及相關企業正在緊張準備發言材料

另一家企業是江蘇貝爾裝飾材料有限公司,該公司國際營銷中心塑膠事業部總經理肖誌遠18日晚一抵達華盛頓,就開始和當地律師團隊一起過聽證會材料,本周一用半小時感受現場氛圍之後,又和團隊繼續準備了一天,於周二上午進行發言。“可能心里有事,剛開始時差調不過來,以前很少連續幾天睡不好。”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這家企業已經對美出口十多年,主要涉及強化、實木複合和塑料地板,但並不涉及“301調查”初衷的知識產權問題,因為相關產品一直需要給美國公司交專利費。和肖誌遠一組的主要是在美的進口商客戶,客戶們也紛紛表示反對征稅。

他對第一財經描述說,當天下午幾家競爭對手的主要觀點之一是,地板制造商如果不從中國進口產品,國內也有足夠的產能。但實際上涉及到的出口產品有三個品類,除了競爭對手生產的產品外,另外兩個產品,整個美國都沒有能力生產。而且,這幾家美國本土廠商並沒有受到中國出口的影響,生意好到訂單都來不及接,還在擴充產能,也在從中國進口。

豐島控股集團董事長徐孝芳並沒有親自發言,代替他上場的是具有豐富經驗的本地律所SIDLEY的律師Andrew W. Shoyer,他現場發言稱,要求將兩個稅號的中國橘子罐頭排除出征稅清單。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無核小蜜橘(satsuma)罐頭生產國,美國消費者自上世紀70年代起就將這個產品作為不可缺少的主食,擬加征的關稅將主要傷害那些缺乏渠道獲取新鮮柑橘類產品的消費者。

於露和譚劍發給第一財經記者的現場發言,在早先的證詞陳述版本上做了多處精簡和修改,核心意思是,美國政府采取的單邊限制措施違反了WTO規則,並侵犯了現行的國際貿易規則。

於露發言稱,2000億美元中國對美出口產品名單包含了1170項農產品稅號(HS Codes),包含了中國對美出口的61億美元出口額,占該領域80%的總出口額。對中國這些農產品征10%甚至25%的關稅將會影響美國農產品市場,也會給美國消費者造成沈重負擔。而譚劍的發言,主要強調加征關稅對雙方都不利,因此反對,並希望在WTO規則下協商。

總體而言,本次聽證會的主要內容預計與之前兩次聽證會的內容類似,主要圍繞以下問題展開:1.針對USTR發布的從中國進口的6031項稅則號產品是否應該征稅?2.加征25%關稅是否合適?3.6031項稅則號產品中的哪些稅則號產品應該被排除在最終征稅清單之外?4.有無需要增加新的稅則號產品在最終征稅清單中?5.對中國出口美國的稅則號產品加征關稅是否對美國經濟和利益造成不成比例損害(特別是損害相關中小企業利益)?6.遭受征稅影響的美國企業能否從中國以外的其他市場進口涉案稅則號產品?7.中國是不是唯一進口來源方?

聽證會結束後,出席聽證會的代表也有機會向“301調查”委員會提交反駁意見,就聽證會現場因為時間限制不能進一步展開討論的問題提交詳細書狀再次闡釋。

征稅遭遇壓倒性反對

與前三次聽證會類似,參會代表們在會場上聽到的是壓倒性的反對征稅聲音。但談及未來,他們同樣認為,有太多不確定因素,不知結果如何。

吳盛富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沒料到絕大多數在場企業都對征稅持有反對意見,僅有幾家同意征稅,目前看是很有希望能夠排除的。但未來的政治問題對貿易的影響,又有誰能預料?

根據在現場觀察的北京市環球律師事務所律師任清統計,僅22日的61位證人中,53位反對整個加征關稅措施或者反對就特定稅號加征關稅,占87%;7位證人支持對特定產品加征關稅,另有1位證人“半反對、半支持”。

反對比較多的行業包括家電、家具、廚房用具、化工產品、照明產品、地板、ATM機、食品等。支持征稅的7人中,有6人集中在鋼鐵和五金行業,另有1人支持對集裝箱底盤征稅。“半反對、半支持”的證人則稱,要麽將節能燈零部件相關稅號移出清單,要麽應當將節能燈成品加入清單。

易波所在的是22日最後一組,也是中方發言人最密集的發言小組,包括譚劍、代表客戶的德和恒華盛頓律師事務所律師、浙江千尋律師事務所朱海成律師等。“大概因為我們的觀點都是反對全面征稅,並不針對某一品類或行業。”易波說。

他的現場觀點主要是,中國的反制措施具有國際法依據。簡單而言,因為美國首先挑起與中國的貿易爭議,美國自己不遵守WTO義務,將本國國內法淩駕於國際法之上,對中國對美出口產品征稅,目前這種狀況就屬於美國與中國的關系處於其他緊急情況,因此中國對美國的反制可以從WTO的規則GATT1994第21條2款(c)項實施中找到依據。易波說:“之前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在反駁美方觀點的時候,一直沒能就此展開。‘301調查’委員會主席布西斯問我參加這麽多次聽證會,到底代表誰來,我說我代表國際法來。”

美國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的征稅行為本身,是否能夠達到“301調查”的初衷,也是令在場人士費解的問題。

讓易波印象深刻的是,一家外國企業描述說,自己原本在墨西哥或是其他南美國家組裝來自中國的產品,之後出口到美國,關稅為零;現在為了響應“回歸美國”號召,把工廠搬回美國直接組裝,反而要加征20%以上的關稅。

中國商務部16日發布通知稱,應美方邀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擬於8月下旬率團訪美,與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馬爾帕斯率領的美方代表團就雙方各自關註的中美經貿問題進行磋商。中方重申,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做法,不接受任何單邊貿易限制措施。中方歡迎在對等、平等、誠信的基礎上,開展對話和溝通。這是兩個多月以來,首次公布中美重啟接觸談判的信息。

責編:任紹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22

2000億聽證會這一周:美國企業抱怨USTR 超九成求放過

這是註定要被記入美國貿易史冊的一周。

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位於華盛頓西南區的ITC(USTR下屬機構)內,臺下坐著等待出庭作證的,是美國各大企業、家族型中小企業和重磅級行會組織中年齡多在50~60歲的首席執行官、高層領導,甚至還有在美國政治光譜中舉足輕重的州議員,他們的兩鬢多已斑白。

而在對面聽取證詞的,則是USTR“301調查”委員會的各位委員,平均年齡在30~40歲左右的技術官員們。

作為中方相關方的代理律師,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蔡開明律師在美國華盛頓參與上述聽證,這對比明顯的一幕令他印象深刻。

比如,聽證人群中甚至出現了阿拉斯加州的參議員薩利文(Dan Sullivan),他是為了保護阿拉斯加州的相關產業而來,“他在庭上說,以前我坐在上面,你們(USTR人員)給我來做報告,今天是你們坐在上面,我來給你們做報告。”蔡開明對第一財經記者回憶了這並不尋常的一幕。

此次薩利文從阿拉斯加州遠道而來,出現在了8月23日的聽證會上,並在當地時間早上9:30第一個發言,在其中薩利文向USTR“301調查”委員會指明,此次關稅對阿拉斯加的漁業將造成近10億美元的重大打擊,且打擊的只會是美國人。

截至8月24日第五場聽證會結束,第一財經記者根據會議記錄統計後發現,在出席聽證會的312個代表中,僅有27位表示贊成增加關稅,這意味著91%左右出席聽證會的美國企業都“求放過”。

不僅如此,根據上述出庭記錄,在反對對華加征該2000億美元關稅的同時,美國業界代表也在會議中對美國政府方面的不專業和將貿易問題政治化表達了不滿之情,美國化學品協會代表貝萊資瓦(Brzytwa)即不客氣地指出:“供應鏈不是憑空存在的,也不會因為美國貿易政策的利益就能隨便再建一個。”

蔡開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00億美元征稅產品,需要美方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來分析,這在短時間內無法完成,且通過五天的聽證會實況也可以看出,美方(USTR一方)對2000億美元產品的研究和分析是比較有限的。

一份阿拉斯加樣本:傷害的只能是美國人

美國商會按照目前全球對美國的貿易反制金額情況,制作了一張美國全球貿易戰各州受影響圖,並按照受影響的級別,將美國50州分為了嚴重、特別嚴重及超級嚴重三個受影響級別。

根據這張影響圖,目前,采取反制關稅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歐盟以及中國。在超級嚴重的級別中共有美國的14個州,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路易斯安那州、華盛頓州和伊利諾伊州。

阿拉斯加州位於這14個受影響州的前列,美國商會統計顯示,其總體受影響額度為9.11億美元,其中因中國的對等500億美元關稅所造成的影響在9.09億美元,主要原因就在漁業方面,其主要加征關稅的產品為冷凍大西洋鮭魚、冷凍鱈魚及比目魚。

這也是令薩利文坐不住、直接奔赴華盛頓參與聽證會的主要原因:若2000億美元關稅開征,阿拉斯加的漁業將遭受更大打擊。

第一財經記者獲得了薩利文的證詞,通過記錄可以看到,薩利文的證詞是一份出席聽證會的完美範本,在理性、強勢的基礎之上,每句話都直指USTR“301調查”委員會的調查靶心。

薩利文表示,阿拉斯加州是美國最棒的漁業州之一,當地漁業雇傭了60000名漁業員工,是阿拉斯加州的最佳雇主,阿拉斯加生產的海鮮產品占美國整體海鮮產品(24億美元)總量的60%,且海鮮均是由美國人、美國船只在美國海域捕撈的,使用的還是美國自身的資源,最終產品也運回美國,唯獨涉及中國的產品是送往中國進行加工。

“若對該類產品進行征稅,只會損害美方利益而非中方,美方要為此付出10億美元的代價。”薩利文表示。

美國國家漁業研究所的德哈恩(Robert DeHaan)則進一步指出:“切魚這種活兒也不是什麽國際商業秘密。”

“如果美國政府想要同中方博弈,請換一種形式。”德哈恩在聽證會上指出,美國漁民通常采取家族運營方式,且中國還一直在降低關稅以促進這項業務,以滿足世界上最大的中產階層的需求。

在面對USTR“301調查”委員會“中國進口有多重要”這一問題時,德哈恩答道,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中國已發展成為多個國家級漁業中心,如果美國將該魚類加工工作轉移回阿拉斯加州,這將產生不少問題:一方面中國在開發國內需求方面做得很好,另一方面美國的競爭者也都在享受中國在基礎設施和勞動力方面的便利。

與此同時,小企業很難向其他國家轉移產業,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德哈恩指出,更別提那些海量認證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才能申請下來。

美國商會制作的美國全球貿易戰各州受影響圖,將美國50個州分為了嚴重、特別嚴重及超級嚴重三個受影響級別,顏色越深影響越大。

求放過:美國企業的怒氣和無奈

雖然此次USTR以不直播的方式進行聽證會,造成該聽證會無法錄音或錄像,但第一財經記者仍輾轉拿到了目前為止一周以來(8月20~24日)所有的聽證記錄。

翻看這份記錄便可得知,如同來自阿拉斯加州的代表一樣,此次出席聽證會的美國企業無奈地表達著自己“求放過”的訴求,並直指此次美國出臺2000億美元征稅清單的各種荒謬之處。

此次,美方擬加征關稅的價值2000億美元從中國進口商品共計6031個稅號,在清單上看到的是冰冷的稅則號,在企業眼中這些卻代表著罔顧基本的行業經濟常識。

譬如,美國新娘舞會行業協會代表蘭格(Stephen Lang)在聽證會上反問USTR官員,婚紗這種時尚和季節性如此敏感的產品,難道要讓我們為了應對關稅而提前囤貨嗎?誰會穿過時的婚紗?

食品業的企業代表則提醒USTR官員,中國的蘋果和其他國家的蘋果嘗起來口感不一樣,這不能簡單用替代國這件事兒來衡量的。

在第一日的聽證中,美國果汁產品協會負責人泰勒(Andrew Taylor)就為USTR的官員們普及了一次有關果汁業的常識。

泰勒指出,大部分果汁生產商都購買海外的濃縮果汁原料,美國本土在蘋果和梨方面是沒有充足供給的,實際上73%的蘋果汁濃縮物和76%的梨汁濃縮物都來自中國。

在回答USTR官員有關“中國產品是否能夠被替代”的問題時,泰勒指出,中國是蘋果和梨方面最大的供給商,雖然歐洲和阿根廷也有供給,但是它們生產的蘋果和梨的口感,嘗起來區別很大,不能作為替代方。

前述提到的貝萊資瓦此次是再次出席聽證會,他表示,對於本屆美國政府拒絕了上一次其移除出征稅範圍的要求,“感到失望”。

“我們的要求是把所有的化學品和塑料制品都移除出此次征稅範圍。”貝萊資瓦表示,即便是對華征稅,考慮到中國在東南亞的產業,對中方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對美方的影響,則是潛在有2.4萬人將失業。

蔡開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聽證會期間,有一次美政府方問企業是否有可替代的渠道,作證代表隨即反問,產品範圍這麽廣,你問的是哪個產品?

該化學類產品代表要求的是排除一大類產品。蔡開明解釋,因此可以看出發問的官員,本身對於證詞就不是很熟悉,也沒有深入去想到底要去排除的範圍,而僅僅是根據常規思維來提出問題,這也說明官員本身對這些作證公司和提交的材料,並沒有投入足夠的精力去分析。

實際上,據第一財經記者查閱出庭記錄發現,與貝萊資瓦20日處於同一小組的8個出席聽證會代表,均來自各類型的化工類產品企業,全部對2000億美元征稅表示反對且態度尤為強硬。

比如,其同組的一家制作泡沫類產品的企業代表克斯可(Todd Keske)直接表示,“要對關稅說不!”

如果開征關稅,將對該行業所有下遊行業和客戶產生影響,克斯可表示,美國目前是相關產品的凈進口,且相關產品在全球和美國國內都出現短缺現象,在過去20年中,美國一家新的相關工廠也沒建成,而建設新設施可能需要5~10年的時間,與此同時由於價格會上漲,可能會造成產品徹底短缺,下遊企業關閉。

如前所述,截至24日,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在出席聽證會的312個代表中,僅有27位表示贊成增加關稅。

具體而言,在首日的61個發言人中,僅有3位表達了贊同征稅的看法。“在首日聽證會上,空調、食品包裝和紡織品三個行業的企業或者協會,在陳述中表示支持全部或者部分征稅。”正在參加上述聽證會的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孫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之所以說部分支持征稅,是因為其中的美國紡織品協會雖完全支持對終端產品征稅,但反對對原材料征稅。”

第二日,共有58位發言人。孫磊說,第二天支持加征關稅的代表有所增加,來自美國鋼鐵、林產、勞保、機電、重卡及電動汽車、瓷磚、地板、建材、石材、輕工等10個企業或者協會的發言人支持完全或部分加征關稅。

第三日,有3家鋼鐵企業、3家五金產品企業和一家汽車底盤生產企業支持征稅。

第四日,只有涉及蜂蜜和大蒜行業的兩個企業支持征稅。

第五日,橡膠、皮革、五金、垃圾食品處理、新能源、紡織行業以及玻璃器皿協會共7個代表提出支持征稅,其中,名為Insinkerator垃圾食品處理設備公司有在華投資經營。

孫磊表示,如概括下支持征稅的企業,其特點是越處於供應鏈低端的美國企業,就越支持征稅。而越處於供應鏈高端的美國企業,則越不支持,這意味著這類企業用中國原材料和中間產品比較多。

學習美國企業的聽證發言邏輯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後發現,此次參加聽證會的不少代表均為第三次參加該類“301調查”聽證會的業界代表,比如半導體產業方面的美國企業代表。而在經歷了三次聽證會之後,各位抗辯代表和USTR“301調查”委員會的套路也較為固定。

聽證會首日,委員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第一,是否可以從中國以外的其他市場進口涉案稅則號產品?第二,中方在該稅則號產品方面是否有侵權和假冒行為?第三,加稅是否會對美國經濟和消費者造成損害?第四,能不能找到替代生產國?

各位抗辯代表也主要表達五層含義:第一,中國具有優秀的技術工人和強大的產業鏈,在生產能力方面沒有替代者,也沒有競爭國家可以望其項背,無法把工廠搬出中國;第二,包括軍方在內的美國消費者無法承受加征關稅後的價格上漲,低端和中端美國消費者將深受其害,軍方消費者也不能幸免;第三,此次征稅的產品大部分都不具有高科技含量,與“301調查”初衷無關;第四,在特定稅則號下,中國是唯一的供應商或原料生產商;第五,美國沒人願意做抗辯企業所在領域的工作。

蔡開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美國企業在做證詞時,有一個大致的邏輯。其重點在其產品的產值,涉及美國就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以及該產品同“301調查”中所指責的技術轉移是沒有關系的。

而反觀此次出席的中方企業和代表,蔡開明表示,此次美國企業對出席聽證非常重視,但會後同許多美國協會和企業溝通中得知,沒有特別多的中國供應商同他們聯系,即仍是美方企業的主動性行為。

“有一個美國企業對我說,‘我派了一個人去中國聯系中國供應商,他們還派出來一個比較低階的人跟我們說產品排除的事情’。”蔡開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希望中方企業能更多地來使用法律的途徑。

比如,在接下來9月6日之前還有提交補充評論意見的時間。蔡開明表示,想回國之後,盡快和商會和企業溝通,聯系美國的進口商協會或客戶,來提交補充評論意見,合理使用程序利益,來爭取申請將產品排除在清單之外的這種可能性。

這五天聽下來,孫磊的感受則是,中方出席的行業協會,表達了聲音和觀點,這是十分必要的。當然若要爭取自己權益,首先要識別美方邏輯。

“美方企業的邏輯是,征稅損害了美國經濟或消費者利益,把這個說清楚,就有希望被排除在外。”孫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據第一財經記者根據USTR提供的日程統計,目前本次聽證會總計有11位中方代表參加,其中包括中國相關商會的負責人、裝飾材料、醫藥產品、律所和中國學者代表。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曾在擔任中國五礦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時,多次率隊赴美打鋼鐵“雙反”案件。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十幾次的鋼鐵“雙反”聽證會中,他們所摸索出的經驗是,讓美國用戶去跟美國政府對話,特別是發動美國的大型跨國企業在聽證會上發言,效果更佳。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10

美股將聚焦耶倫聽證會

1 : GS(14)@2016-02-09 03:34:12

【本報綜合報道】美股上周表現疲弱,當中標普500指數挫逾3%。展望本周,「重頭戲」是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於國會聽證會發表的上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分析預料,美股本周延續上周的頹勢,甚至可能下試1月低位。



美股或跌穿1月低位

耶倫將於周三和周四出席國會聽證會,並發表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穆迪表示,相信耶倫沿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杜德利早前的口徑,重申在美國經濟走出「風暴」之前,儲局都不加息。富國指,美國經濟確實已減弱,市場期望儲局最低限度能「按兵不動」。而康利資產管理則表示,即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但預計屬較溫和,投資者目前須採取更具防禦性的策略。富國表示,以技術分析而言,美股向下探底可能性不能排除,因投資者多持觀望態度,而不是「趁低撈貨」,且眾公司業績亦不見得亮麗。該行指,若標指跌穿1月低位,下一個試點將是1800點以下的關鍵區域,定奪大市到底屬「牛」或屬「熊」。標指上周下跌3.1%至1880點。另外,道指上周跌1.59%,而納指則挫5.44%。三藩市聯儲銀行行長威廉斯周四發表講話,杜德利於周五新聞簡報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數據方面,美國本周二公佈12月JOLTs職位空缺,周五公佈上月零售銷售數據及密歇根大學消費者情緒指數。農曆新年假期,中國股市全周休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08/194838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5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