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美國知名風險投資人和擔任近十年國外大型品牌基金VC的角度,為你分析到底要不要做VC?怎麽才能做好VC?
本文由騰訊創業(微信ID:qqchuangye)授權i黑馬網發布。
近期一篇《為什麽我不做VC了?》的文章引起了創投圈的熱議。
人民幣基金的“崛起”帶來VC行業爆發式的增長,關於VC能力和未來發展方向問題也多了更多的探討。想做好VC到底是social能力重要還是判斷力更重要?到底什麽樣的人才適合做VC?
今天騰訊創業分享的這篇文章將從美國知名風險投資人和擔任近十年國外大型品牌基金VC的角度,為你分析到底要不要做VC?怎麽才能做好VC?
做不做VC最近成了創投圈一個謎一樣的話題,不聊兩句仿佛不好意思再寫創投圈公眾號了。
其實VC呢,就是一個“工作”。說得高大上一點,是一份“事業”;不高大上一點,是一個養家糊口的方式。畢竟,人總得找點事做嘛。用真格基金“人在塔在”說的一句話來形容就很貼切:“吶,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餓不餓,煮碗面給你吃吧。”
所以,投資經理這份工作可以讓那些金融行業的天之驕子們用“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這樣的理由來寬慰那些熬夜審著郵箱里一堆商業計劃書的自己、到處飛在機場頭疼欲裂的自己、被合夥人否掉力推項目的自己。
還有,做著一份競爭激烈、很可能多年拿不到carry的工作,但始終不放棄兢兢業業聊每一個項目的自己,期待稍稍平複一下內心的小焦慮。
其實,這就是一份工作而已。
不論它好,或者不好,它就像大部分職業會面臨的問題一樣,會遇到瓶頸期,會有各種各樣的難堪和困境,也會在初入職場時遭遇不知該如何面對創業者的困境,有時即使準備了一堆問題卻仍無處下手,發現自己沒有項目專業時的無比慚愧。
做VC會有陳悅天老師說的“刀口舔血”的感受,但更多的,還是通過看到自己喜歡項目逐漸長大,自己推薦的公司獲得合夥人首肯,通過投資的力量讓行業效率得到提升而獲得無比巨大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想到這里,看看文章底部孤單的閱讀數,我大概明天會寫一個《為什麽我不做媒體了》?
下面,來盤點下幾篇文章的核心觀點:
在曲凱的文章中給出了以下幾個觀點:
1、投資的目的就是投獨角獸,找鯨魚
如今互聯網發展迅猛,互聯網因素和潛在獨角獸越來越少,年輕VC從業者卻越來越多。整個市場處於交替期,供大於求。
2、VC行業拼的就是人脈和信息
但是新入行的年輕人一清二白,信息嚴重不對稱。在這個行業不僅很難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也很難積累優質的人脈。
僅僅第二條就已經讓年輕的VC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更何況現在整體行業的情況很不明朗。就是這個引起整個投資圈熱議的話題,創新工場文化內容領域投資負責人陳悅天也為大家分享了幾點自己對於要不要幹VC的2點看法。
1、優秀的VC要具備戰略規劃能力和跨界資源對接能力
陳悅天從事VC的四五年是中國VC行業變化最快的幾年,尤其是到2014年之後VC們越來越焦慮。新的投資熱點一個又一個,知名FA創業開新FA公司,大量資金和人才湧入,工具化網站和服務層出不窮,但就是因為整個市場做不出業績,人員的流動還是很大。
因此,在陳悅天看來如果想要繼續做VC就必須具備優秀的戰略規劃能力和跨界資源對接能力;真正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做好這個行業的信息提供者。
2、在國內,技術壁壘和基礎設施十分關鍵
在陳悅天看來,如今創投圈的整體環境確實很糟。如果沒有超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更新,沒有超大規模的用戶習慣和場景遷移,是不會出現平臺級的機會讓你抓住所謂的“鯨魚”的。其實這也正如昨天騰訊創業整理的文章一樣,技術壁壘和基礎設施十分關鍵。
那在國外,關於VC又有什麽看法?對於剛入行的年輕VC又有哪些啟發?一起來看美國知名風險投資人馬克·舒斯特和擔任國外大型品牌基金近十年的VC怎麽說。
VC的角色是“首席心理學家”和“陪練夥伴”
馬克·舒斯特(Mark Suster)是美國知名風險投資人,在1999年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並在2005年將這家總部設在倫敦的公司出售給一家法國上市公司。同年他在帕洛阿爾托創辦了第二家公司,後來出售給Salesforce.com,他自己也成為Salesforce.com的產品管理副總裁。2007年,舒斯特作為普通合夥人進入GRP Partners,開始了他的風險投資家生涯 。
關於VC,這位資深風險投資人有著以下2點獨特的看法。
一、VC首先得是個出色的“首席心理學家”
在多數人看來,VC角色的作用主要集中於對市場、趨勢、技術動態等方面的幫助,但在馬克·舒斯特看來,VC最重要的作用是能夠識別人才並且可以說服最優秀的人加入到自己的團隊中來。這也就是馬克·舒斯特經常說的,VC的角色首先是個出色的“首席心理學家”。
我們可以幫助創始團隊處理棘手的戰略問題或棘手的談判,但這些大多是戰術性的。而VC能提供的最大幫助其實是“因材施教”,能夠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合夥人是一個優秀VC必備的素質。
比如,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就非常具備優秀VC的潛質,他和雪莉·桑德伯格之間的小故事就是很好的證明。
雪莉·桑德伯格,從商學院畢業後,進入麥肯錫公司擔任管理顧問。2001年加入Google公司,從2001年11月至2008年3月期間,擔任其全球在線銷售和運營部門的副總裁,負責Google的廣告及出版產品的網上銷售,也負責產品與圖書搜索的銷售業務。
就在紮克伯格正在尋找COO的時候,在2007年年底Dan Rosensweig舉辦的聖誕派對上遇到了桑德伯格,他認為桑德伯格“完美契合”了自己要找的COO這個角色。於是在2008年1月舉行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他們花了更多的時間來討論。2008年3月桑德伯格離開Google後Facebook宣布聘請她擔任首席運營官,並且紮克伯格知道桑德伯格非常擅長運營。事實證明,進到公司後桑德伯格很快就開始試圖找出如何使Facebook盈利,到2010年,Facebook開始盈利。
二、VC的角色更多是“陪練夥伴”
除了“因材施教”,VC的角色更多是“陪練夥伴”。之所以這樣定位是因為在很多情況下,VC一直都處於旁觀者的位置,除了幫助創始人度過困難期,解決遇到的麻煩沖突,VC更可以給公司決策者更多的意見參考。“幾個關鍵人物會直接決定公司的生死,無論這個公司的規模大小”,這是馬克·舒斯特一直在說的VC最核心的作用, 所以作為VC應該盡其所能的去觀察和摸索市場趨勢和行業動態。
談到做VC的真諦,馬克·舒斯特認為真諦就是VC所投資的公司,他們的存在是VC工作的價值。其實做VC就是一門看人的學問,沒有什麽了不起。要說真正寶貴的,其實是和你相關領域的投資團隊。
VC要成為一名教練員,而不是球員
這位在國外大型品牌基金擔任近十年的VC告訴我們,做VC是要成為一名教練員,而不是球員,做VC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工作角色。
目前有很多前任CEO開始投身到VC領域,但是依舊在用CEO的慣性思維去做VC領域的事情,雖然不會遭到太多的指責。但一個好的VC應該要有教練員的通觀全局的能力,而不是球員的執行能力。
在VC這個領域,最刺激冒險的不是績效而是下一輪的融資,這種情況應該會很多。而且做VC需要處理很多與合作夥伴的關系,在這個高度混合的環境里你需要說服他們一起來做投資工作。而且除了要與合作夥伴共同應對困難,這還是一個很寂寞的工作。如果年輕人真的很喜歡團隊工作的話,那麽VC不是很適合你。
做VC有很多艱難的事情需要處理,但這一領域最迷人的地方除了高薪就是可以和很多優秀的人合作,並且一個VC可以看著項目由想法到落地再到發展壯大的整個過程。
在我看來,世界上最糟糕的是做VC,但最自豪的是也是做VC。
在國內,圍城外的VC想進去,圍城里的VC想出去。
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中,特朗普是頗具暴發戶特質的地產大亨。他口無遮攔、放蕩不羈的行事風格成為他競選總統之路上的一把雙刃劍。近日,第一財經有幸在紐約專訪了特朗普競選團隊高級政策顧問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看看他怎麽評價自己的老板。
在羅斯位於曼哈頓中城的豪華辦公室內,茶幾上和窗臺邊醒目地擺放著他與多位美國政要、商界領袖的合影,尤為顯眼的就是他與特朗普兩大“仇家”——比爾·克林頓和邁克爾·布隆伯格——的合照。當被問到為何獨獨不見與特朗普的合照時,羅斯擺擺手笑道:“這些都是在工作場合,與特朗普的照片我擺在家里呢。”
1990年,曾經風光無量的紐約富豪特朗普陷入財務危機,他和他的企業負債34億美元,並且已無力償還。這使得他的酒店、賭場和其他資產面臨被債權人接收的風險。羅斯作為其大西洋城泰姬瑪哈(Taj Mahal)賭場酒店債券持有人的代表,和當時最大的債券持有人卡爾•伊坎(Carl Ichan)一道,與酒店方進行了漫長談判。最終,特朗普贏得了喘息的時間,而這兩人也同時成為2016年總統大選中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
下面就看看他怎麽說吧!
我曾見過“潦倒的特朗普”
第一財經:你還記得第一次和特朗普見面時的情景嗎?
羅斯:是的,那要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快30年了吧。有趣的是,我和他唯一一次做生意的經歷就是和卡爾•伊坎一起作為特朗普申請破產的賭場酒店的債券持有人。那是在他最落魄的時候,那時候他幾乎處在負資產狀態。但恰恰是因為他處理此事的方式,現在讓我和伊坎都成為了他堅定的支持者。這很說明問題——當你在一個人最落魄的時候遇到他,你才能真正看清一個人;世道好的時候人人都可以得體有禮。只有當你成為他的敵人,或者在他潦倒的時候,才能真正看清這個人。
開會時,他從不遲到,不汙言穢語,總是準備充分,不莽撞冒失。談判中他據理力爭,他在談判中的出色表現令我們印象深刻。
還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是,特朗普集團的時任CFO斯蒂芬•博倫巴赫(Stephen Bollenbach)後來成為了希爾頓集團的CEO,他成功重塑了希爾頓酒店並高價賣給了黑石。而這僅僅是一例從特朗普集團中走出來的成功企業家。
這為何重要呢?總統不可能事無巨細、樣樣都管,而是需要與內閣成員一道處理國事。我相信特朗普能夠任命成功的商界人士來擔任這些職務。並且我相信,在成功的商界人士,而非政客的帶領下,美國的經濟可以發展得更好。
第一財經:你為何相信特朗普能夠領導美國?
羅斯:首先,在政府監管上。我相信他可以把2萬億美元的監管負擔降低10%,相當於回饋給企業超過2000多億美元,占美國經濟規模的1.5%。其次,他承諾降低公司稅。美國將從高稅負國家變為低稅負國家,這將擴大本土就業,促進核心資本投資,而這恰恰是美國經濟所缺少的。其三,在能源產業方面,特朗普的政策將便利美國頁巖油的開采並放開出口。這也是降低貿易赤字的方法——美國對中國和日本的貿易赤字巨大,上述兩國都需要大量進口天然氣,但現在它們並沒有從美國進口。
第一財經:為何他比希拉里更適合領導美國?
羅斯:希拉里深耕華盛頓多年,但參議院通過的法案中沒有一項是由她簽署的,一個都沒有。再看看她在任國務卿期間,有哪個國家現在和美國的關系變得比她上任前更好了嗎?沒有。哪個國家變得比過去更安全了嗎?沒有。是的,她有豐厚的從政經驗。但如果你在華盛頓幹了30年,那你的政績在哪里呢?
美聯儲不加息是不對的
第一財經:特朗普曾指責耶倫領導下的美聯儲偏袒奧巴馬政府,因而遲遲沒有再次加息的舉動。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
羅斯:我不確定這其中是否存在政治考量,但我認為(不加息)是不對的。我認為美聯儲應當在9月、甚至更早以前就加息。按照我的觀點,如果0.25%的利率是拉動美國經濟的唯一馬車,那我們也早就沒什麽希望了。我也不認為25個基點的加息有那麽重要。然而我所擔憂的是,這一場經濟複蘇已經持續了7年的時間,這並不常見。未來的幾年內,美國可能將再次經歷一場衰退。現在,美聯儲的政策“工具箱”幾乎是空的,因此我認為在下次危機到來之前美聯儲需要儲備足夠的政策空間。
第一財經:你認為美聯儲應當盡快加息?
羅斯:坦白說,我認為美聯儲的每次欲言又止和語義不詳,以及不確定美國經濟是否有能力承受加息,這些猶豫不決對投資者造成的心理傷害,遠比簡單的加息25個基點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來得更大。此外,超低利率並不普惠每一個人。也許,對貸款較多的年輕人來說是好事,但對年長的、退休了的、更傾向於存款的人來說卻是壞事。因此,超低利率也許惠及部分人群,但對另一部分人來說卻是很不利的。
第一財經:根據特朗普過去3場辯論的表現,你認為他的性格是否勝任總統?
羅斯:我認為,他在第一場和第三場都贏得了經濟議題的辯論。至於其他的政治話題,比如他是否應當承諾接受敗選,這都是政治判斷,而我是一個商人。
本周,市場仍受“特朗普效應”影響,美元仍保持走強。周三,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連漲三日,重回6.88區間。最新公布的中國11月PMI指數創逾兩年新高,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反彈上漲。
周三,OPEC成員國達成8年來首個減產協議,同意從2017年1月1日開始限制產量在每日3250萬桶。此外,非OPEC產油國也同意每日減產60萬桶。
協議達成後,國際原油價格暴漲超過10%,每桶價格超過50美元至本月新高,市場也有所動蕩。讓我們一起聽聽本周大佬怎麽說:
周五,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西格爾稱,OPEC達成減產協議對標普指數十分有利。盡管減產使油價小幅上升,但標普500指數中的石油與能源部門表現均較為良好。石油買進賣出,有可能將標普500指數拉高10%。
周三,“末日博士”麥嘉華在接受CNBC電話采訪時表示,美國市場的現狀並不如經濟指數顯示出的那麽強勁,人們應該關註賣空的股票,避開買超的部門。在麥嘉華看來,人們對美元過於樂觀,美元被估價過高,因此,他不會在現階段購買美元。
11月27日,德國商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周浩在接受CNBC采訪時,對中國央行下一步將會在外匯方面如何動作進行了分析。周浩認為,目前采取行動沒有意義。對於中國央行來說,更理智的做法是在12月的美聯儲議息會議之後,看清美元走勢再行動。27日,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曾就人民幣匯率、外匯儲備等問題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表示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仍表現出穩定強勢的貨幣特征。
1月10日晚,即將離任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芝加哥發表告別演講。在長達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里,他細數了任期內的諸多成就,同時也承認進步之路並不會一帆風順。
一天之後,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在紐約舉行了大選獲勝後的首次記者會。除了抨擊CNN有關他的爆料是“假新聞”、評論俄羅斯幹預美國大選等話題外,特朗普有關貿易保護主義的言論令投資者感到失望。
受此影響,華爾街股票周四下跌。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65點,標普500指數下滑0.2%,納斯達克指數2017年開年來首次收跌,下跌0.29%。
周三,黃金升至七周高位,2月黃金期價上漲0.3%,收於1199.8美元/盎司。
自特朗普11月勝選以來,由於看好其減少稅收、擴大基建等政策,市場一路走高。而由於預測失準,金融大鱷索羅斯則損失了近10億美元。
對於特朗普1月20日上臺後對市場和經濟有何影響,讓我們一起聽聽大佬們有哪些看法和投資建議:
1月9日,億萬富翁投資者、被特朗普提名為特別顧問的卡爾·伊坎在CNBC電話采訪中表示,美國經濟正在快速下行,他支持特朗普,不僅因為其聰明,更是因為相信特朗普能阻止美國“愚蠢”的過度監管。
但是,“末日博士”麥嘉華則認為,特朗普會幫助提振美國經濟,但長期看來不足以拯救股市。他在1月10日的采訪中表示,其他市場遠比美國市場有吸引力,在2017年阿根廷、巴西都會表現不錯。而在美股中,唯一值得投資的只有黃金股。
世界上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先鋒集團創始人、指數基金教父約翰‧柏格也同意麥嘉華的觀點。1月12日,約翰‧柏格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盡管從短期來看,特朗普投資基礎建設的政策有利於經濟,但是長期而言,這些政策不利於社會、經濟和市場。他給長線投資者的建議是,目前不建議改變資產配置。
在世界大豆貿易的天平兩端,出口國和進口國,可謂彼此相互依存。
在日前舉行的“南北美大豆可持續生產和消費重要性暨與華貿易論壇”上,占全球大豆出口總量絕對比重的美洲六國(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巴拉圭、美國、烏拉圭)出席。
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4月份世界油籽市場和貿易報告,2015~2016年度,大豆的全球出口總量為13223.9萬噸。值得關註的是,在2015~2016年度,中國的進口量為8323萬噸,占全球貿易量的比重為62.9%。該年度,中國的大豆產量為1178.5萬噸,進口依賴度高達87.6%。
在國內也一直有聲音關註大豆畸高的進口比例。針對第一財經記者的提問,代表團代表回應稱,“中國是代表團各國的大豆第一大進口國,也是第一大客戶,如果沒有中國的進口,各國都會損失掉大豆的價值,就會變得沒有意義”以及“因為我們的存貨太多了。”
“我們的存貨太多了”
面對如此高的進口依賴比重,對於世界主要大豆生產國和貿易國的一舉一動,格外重視“糧食安全”的中國政府免不了會用一種“異樣”的眼光來打量。盡管此次舉辦各方都強調論壇旨在“促進世界主要大豆生產國和貿易國產業間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動和宣傳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當今世界大豆生產和消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滿足日益增長的國際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對大豆的需求”。
針對第一財經關於六國是否會考慮聯合抵制出口大豆到中國的提問,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主席、大豆協會理事吉姆·米勒(Jim Miller)回應稱,此番代表團來華目的不是為了控制對華出口,而且任何一人都不會這麽做,也都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們的存貨太多了。”
根據上述報告,2015~2016年度,大豆的全球出口總量為13223.9萬噸。其中,巴西(5438.3萬噸)、美國(5268.8萬噸)、阿根廷(992萬噸)、巴拉圭(531萬噸)、加拿大(425.8萬噸)分列前五位。
此外,該報告稱,2016~2017年度,由於產量增加,烏拉圭大豆出口預計為300萬噸,比上月預測值高出50萬噸。
這也就意味著,這6個國家的出口量占全球出口總量的比重接近98%。
米勒稱,在美國,種植的玉米85%是基因改良玉米,約25%用於出口,其余用於美國本土消費。種植的大豆95%是基因改良大豆,58%出口,其余用於美國本土消費。
他說,中國是代表團各國的大豆第一大進口國,也是第一大客戶,如果沒有中國的進口,各國都會損失掉大豆的價值,就會變得沒有意義。
巴拉圭谷物和油籽貿易商協會代表索尼婭·托馬松(Sonia Beatriz Tomassone de March)補充說,“我們不可能會有任何想法來成立這樣一個組織去做一些與中國利益相悖的事情,而是正好與之相反,我們是要來跟中國成為夥伴,而不是和中國產生利益上的沖突。”
梳理前述報告也可以發現,在全球大豆前五大生產國中,出口貿易量占產量的比重從高到底依次為,加拿大(66.8%)、巴拉圭(57.6%)、巴西(56.4%)、美國(49.3%)、阿根廷(17.5%)。其中,前四個國家的出口貿易量均超過或接近50%。
換句話說,在世界大豆貿易的天平兩端,出口國和進口國彼此相互依存。中國每年8000多萬噸的大豆進口量也極大的影響著這5個國家的出口。
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出席此次論壇的主要大豆生產國,也曾經付出過環境生態破壞的代價。
比如,上世紀30年代,美國由於長期過度毀草開荒,造成過水土流失和歷史上著名的“黑風暴”;巴西在亞馬遜地區的大規模墾殖計劃,也曾使亞馬遜雨林遭受嚴重破壞。
正因此,這些國家走上了可持續發展道路,從技術、物流等各方面發力,並建立起一整套法律法規體系,在增加供給、滿足需求的同時,承擔起保護耕地可持續生產能力、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責任。
米勒提到,生物技術可以在提高單產的同時,讓有限的資源可持續使用。
在論壇上,加拿大大豆協會主席馬克·休斯頓(Mark Huston)稱,“糧食安全是很多中國消費者都擔心的一點,這也是我們的關註點。代表團來訪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給中國高質量的、可持續的糧食供給。對於生物技術的審批,希望中國能夠更富有預見性,也更加及時,這樣國際上的糧食主產國就可以供應高質量的糧食。至於標識,各國規定都不一樣,這取決於各方所面對的壓力。”
對於所謂的“可持續”,阿根廷免耕農民協會會長佩德羅·維尼奧(Pedro Vigneau)解釋稱,這包括環境的可持續,農民采用生物技術和免耕技術,通過精準投入,有效地保護了土壤和環境。
阿根廷大豆產業鏈協會會長羅多爾福·羅西(Rodolfo Rossi)稱,美洲的大部分大豆和玉米生產都使用生物科技種子。之所以美洲農民大力支持生物科技,在於科技幫助他們以更少的投入生產更多的產品,同時有助於減少環境影響。
他提到,中國的大豆(和部分玉米)主要從美國、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進口。作為大豆主要生產國,只有這些技術得到中國的批準才會有作用。中國政府和其他國家政府都有權利對每個轉基因品種進行許可和批準,但是希望各國的審批機構能夠協同批準。
每年進出上海港的船舶達到200萬艘次,其中危險品船舶近7萬艘次,危險貨物吞吐量達5000多萬噸。長江巨大的船舶運輸量在推動沿江地區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汙染風險。
這就是目前長江沿線的生態環境窘況,更是地處長江下遊的城市最不願意看到的景象。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在重慶、湖北、江蘇、上海等地采訪時了解到,隨著長江沿線化工汙染風險仍存,下遊希望國家優化上遊地區化工布局的呼聲日益強烈。
黃金水道上的汙染風險
“對地處長江入海口的上海來說,城市最主要的飲用水水源地又在長江口,面臨的汙染風險尤其巨大。”4月17日,上海市交通委航運處副處長屠偉峰對記者說。
在當日交通運輸部“黃金水道·綠色航運”主題宣傳活動上海座談會上,屠偉峰以船舶汙染風險為例說,每年進出上海港的船舶達到200萬艘次,其中危險品船舶近7萬艘次,危險貨物吞吐量達5000多萬噸。長江巨大的船舶運輸量在推動沿江地區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汙染風險。
“此外,還有大量的過境船舶通過長江口進出長江,其中也有大量危險品船舶(超過進港船舶),對長江口的危險品船舶汙染的防控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屠偉峰說。
4月16日,“黃金水道·綠色航運”采訪團在江蘇采訪時,江蘇海事局副局長徐偉也介紹,長江江蘇段分布著700多家化工企業、117個化工碼頭,年進出港載運危險貨物船舶12萬艘次,危險貨物1.63億噸,占長江全線危險貨物運輸總量的80%,其中散裝危險化學品運輸量7009萬噸、品種200多種。同時,長江江蘇段分布有集中飲用水源地30處,並布置有南水北調東線取水口,監管壓力在全國首屈一指。
長江沿線是目前我國開發強度最大的區域之一。長江江蘇段分布著700多家化工企業攝影/章軻
長江沿線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攝影/章軻
河口是河流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之間的生態交錯帶,是全球具有最高生物生產力的生態系統之一,也是許多重要經濟水生生物繁殖、育幼和取食場所,被視為全球最重要的生態敏感區之一。
座談會上,東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亞瞿也告訴記者,長江不斷地向其河口輸送大量的營養物質,孕育著河口及其鄰近海域,使其成為生產力很高的水域和優良水產物種的繁衍棲息地,如日本鰻鱺、中華絨螯蟹、松江鱸魚、鰣魚、胭脂魚和長吻鮠等;此外,長江口區也是國家一級或二級保護動物如江豚、中華鱘、松江鱸、胭脂魚等的棲息地和洄遊通道。
“然而,由於河口及其鄰近區域工農業的迅速發展,人口的急劇增加、過度捕撈、環境汙染以及各種海岸工程建設,導致長江口生態環境惡化及河口生態系統全面衰退。”陳亞瞿說。
長江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21%,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但長江流域也是我國水環境問題最為突出的流域之一。沿江化工行業環境風險隱患突出,守住環境安全底線壓力大。
環保部門監測結果顯示,目前長江幹流總體水質較好,但部分支流汙染嚴重,部分飲用水水源地存在安全隱患,廢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江湖關系緊張,部分地區生態問題突出。
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近日向重慶市反饋督察情況時說,目前重慶市航運汙染防治還不到位,僅主城區及沿長江幹流的有關區縣具備水上接收船舶汙水能力。部分港口碼頭船舶汙染防治設施不到位,汙水直接排入長江。
督察發現,重慶巿有24個工業園區位於長江、嘉陵江和烏江沿岸,其中長壽、萬州和涪陵等3個重點化工園區部分企業位於沿江1公里範圍內,98家規模以上化工企業沿長江布局,62家危化品生產企業未進入工業園區,存在一定的環境風險。
在長江經濟帶中,湖北省是長江徑流里程最長的省份,是三峽工程庫壩區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
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日前向湖北省反饋督察情況時說,長江環境保護形勢不容樂觀,湖北省長江支流總體呈現“好水變少、差水增多”的趨勢。
督察發現,東荊河潛江出境斷面2015年總磷、氨氮年均濃度分別較2013年上升200%、250%;通順河流經潛江境內僅15公里,水質急劇從II類惡化到劣V類,氨氮濃度最高超過130毫克/升;沮河宜昌段受磷化工企業排汙等影響,總磷汙染嚴重。
另外,督察還發現湖北省沿江部分重化工企業環境違法問題突出,沿江8巿(州)87個工業園區,近50%未配套建設集中式汙水處理廠。布局在長江兩岸的部分重化工企業汙染防治措施不到位,偷排、超標排汙等問題時有發生。宜昌等地區磷化工行業無序發展,加重了長江支流及幹流總磷汙染。同時,碼頭、排汙口監管不力,一些非法碼頭和入江排汙口增加了長江環境風險。
去年11月15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向江蘇省反饋督察情況也指出,長江保護部署推進不夠有力。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長江江蘇段41條主要入江支流中,劣V類斷面占比20.5%,較2014年、2013年分別上升6.9個百分點和11.4個百分點。
督察發現,南京節制閘、鎮江葛村橋斷面水質嚴重惡化。長江江蘇段分布有30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現場抽查12個,8個存在環境違法問題。無錫市長江窯港,南通巿狼山水廠,鎮江巿征潤洲、江心洲丹陽等飲用水水源一級或二級保護區內存在法律禁止的化工碼頭、水產養殖或修造船基地等,加之沿途危險化學品運輸頻繁,環境風險十分突出。
開發與保護應當齊頭並進
“長江是我國舉足輕重的經濟命脈,同時也是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長江口航道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徐慶偉告訴記者,長江幹線貨運量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河運榜首,但“開發與保護應當齊頭並進”。
上海海事局通航管理處許家武、危管防汙處林祥彬介紹,上海港早在2006年就發布和實施《上海海上搜救和船舶汙染事故專項應急預案》,形成了依托地方、統一指揮、分工明確、協調聯動的船舶汙染應急組織指揮體系;構建了完善的“政府-港航企業-船舶”應急預案體系,將政府、專業石化企業、社會單位等各方面的應急力量納入應急反應體系,形成了系統的應急反應體系。同時建成並運行了國家大型設備庫“長江口船舶溢油應急設備庫”,單次溢油應急能力達到1000噸。
林祥彬介紹,但目前上海港尚不具備接收含醫療廢物、廢舊電池、油抹布等有毒有害物質以及貨物殘余物等種類的垃圾、壓載水沈積物、旅遊船餐飲汙水等汙染物的能力。
另外,上海港現有的船舶汙染應急設備器材主要來自國家投資的長江口船舶溢油應急設備庫和社會應急力量,現有設備大多適用於港內及近岸海域的較小規模船舶溢油事故,大型化、高端化、自動化、高海況的溢油應急設備以及化學品應急設備器材較為缺乏,對於大中型、遠海油化品汙染事故針對性不強,應急能力相對不足。
林祥彬介紹,目前,上海港船舶汙染監視手段整體相對落後,溢油監視雷達、紅外遙感監視系統、跟蹤監視浮標等先進的監視手段較為缺乏,難以實現對船舶汙染的全天候、全方位、高效率監視。
有專家分析,長江經濟帶汙染嚴重和“重化工圍江”的形成原因,與過去扭曲的政績觀不無關系,導致沿江各地大力發展重化工業。沿江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不惜將大量高汙染、高消耗的重化工產業轉移至本地區加以扶持發展。
在整個長江水運發展中如何體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就這一問題,本月15日,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姜明寶對記者表示,“長江流域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從交通運輸供給的角度看,就是要充分發揮航運的比較優勢,而且要通過自身努力,進一步提升航運的綠色品質。”
姜明寶表示,交通運輸部已經明確,以長江流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為約束,制定綠色航運發展規劃,“在提高航道、港口通過能力上,凡是能通過船型開發、運輸組織優化、水庫群聯合調度、科技創新研發、體制機制改革等解決的,就不采取工程建設措施。”
第一財經記者從交通運輸部了解,長江沿線各地目前正加速淘汰低效率高汙染船舶,推動節能環保高效船型的研發和應用,合理布局LNG加註站和港口岸電設施,推動船舶廣泛應用清潔能源。
自2016年4月1日起,上海港在全國率先實施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控制區,各類船舶在上海港航行、停靠和作業應滿足一定的用油標準。
徐慶偉介紹,長江口航道管理局開展的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生態環境監測,監測範圍達到5000平方公里,監測內容包括11項學科,涉及項目包括水、沈積物等15個專題。
4月17日,上海橫沙東灘利用疏浚土吹填成陸現場。攝影/章軻
“在航道維護疏浚的同時,我們也承擔並資助了水生生態系統修複工程。”徐慶偉介紹,長江口航道管理局先後開展了10余次不同種類生態修複及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共約放流螺螄和河蜆5噸、中華絨螯蟹4.2萬只、長吻鮠6.5萬尾、暗紋東方鲀9萬尾、黃顙魚10萬尾等。
屠偉峰認為,應由國家層面統籌長江沿線化工企業的整體布局,優化沿江化工企業和化工碼頭布局,提高整體風險管控能力,在審批上遊化工項目時應當多聽取下遊省市的意見,盡量將風險降到最低。同時進一步加強各地方、條線管理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形成各條線、各地方齊抓共管長江大保護的良好工作局面。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國務院辦公廳早在2014年就印發了《推進長江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方案》,要求優化沿江石化化工產業布局,提高化工園區風險防控能力,構建長江危險化學品動態監管信息平臺,以應對危險化學品生產、倉儲、裝卸、運輸和汙染物處置等環節帶來的挑戰。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此前也表示,今年將“堅定不移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推進實施差別化環境準入,優化沿江產業布局,嚴格控制高耗水行業發展,從源頭防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
長江江蘇段,沿江航行隨處可見化工企業和化學品儲運設施。攝影/章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