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企佳績或助美股衝高

1 : GS(14)@2016-08-09 07:07:05

【本報綜合報道】美股料續創新高。因美國上月就業數據亮麗,美股上周高收,標普500指數上周五收報2182點,與納指攜手創收市新高。展望本周,T3Live.com合夥人Scott Redler表示,在業績期協力下,美股仍具上升空間,標指可能於本月高見2230點。
S&P Capital IQ首席股票策略師Sam Stovall指出,標指、納指及標普600小型股指數齊創歷史紀錄,乃美股「牛市」訊號,美國企業業績勝預期,及良好的就業數字,均令投資者情緒轉佳,但因業績期快將完結,市場現期待「新催化劑」,推動股市衝高。另外,花旗集團私人銀行環球首席策略師Steve Wieting稱,市場本周須留意油價升跌,及此對於其他資產價格的影響。紐約期油上周升0.5%至每桶41.8美元,惟近日曾跌破每桶40美元心理關口。Wieting給予美股「中性」評級,因其認為美國總統大選,以至歐洲政治紛爭,均令美國經濟前景欠明朗,及增加不確定性。數據方面,美國周五公佈,7月零售銷售數字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以及8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情緒指數初值。迪士尼及美國太陽能面板製造商SolarCity周二發放業績報告,阿里巴巴及Kohl's周四公佈業績。歐洲方面,歐元區周五公佈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初值。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8/197271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945

美企業績揭幕專家料盈利續收縮

1 : GS(14)@2016-10-10 16:09:28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股市上周終斷「三連升」,道指收跌0.4%。展望本周,除卻第二場總統選舉辯論,聯儲局本港時間周四凌晨2時公佈的9月議息會議紀錄亦是市場焦點。另外,美國企業業績期本周揭幕。



總統選舉辯論成焦點

美企第三季業績期展開,「打頭陣」為美鋁(Alcoa),該公司周二公佈季度業績。此外,鐵路公司CSX、達美航空、花旗及富國銀行等銀行股本周接連發表業績報告。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分析師Lindsey Bell表示,標普500指數公司上季盈利可能收縮1%,連續第五季下跌。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莉及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周一早上9時進行第二場總統選舉辯論,Charles Schwab Investment Management證券投資總監Omar Aguilar表示,美國大選未來數周引人注目,市場將為此掀起陣陣波動。不過,Allianz 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資管理部副總裁Brian Muench透露,他不相信希拉莉勝出辯論,可在股市中完全反映出來,而當民調結果顯示兩位候選人支持度相近,可能導致美股下挫。儲局動向方面,除了議息會議紀錄外,該局主席耶倫周五發表講話,亦可提供12月是否加息的線索。另外,儲局第三號人物、紐約聯儲銀行行長杜德利周三發表講話,他在美國利率調整上具決策權。數據方面,美國商務部周五公佈9月零售銷售數據,市場預計增長0.6%。當地8月零售銷售下降0.3%。另外,美國上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會於同日(周五)公佈,分析師預計,該月PPI按月升0.2%。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0/197962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336

中資傳競購美企GNC

1 : GS(14)@2016-10-21 05:10:50

【本報訊】再有中資企業擬收購美企!《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指,包括復星集團及中植資本在內等中資企業,擬競購美國營養食品生產商GNC(健安喜),收購價或高達40億(美元.下同)。受消息刺激,該股周三美國股價一度急升15%。


收購價或達312億

據指,GNC過去數周與有意收購的中資公司洽談,包括中國多間製藥公司。目前GNC市值約13.3億元,連同未償還債務約16億元,潛在收購價料達40億元,折合約312億港元。報道提到,由於中國消費者越漸關注健康及飲食,加上他們對外國品牌感興趣,故不少中資企業有意買相關海外資產。
GNC業務遍及50個國家,全球有近8,800個銷售點,其中6,500個位於美國;香港亦有16間分店,並在多間萬寧設有專櫃。品牌於2011年打入中國市場,現時僅有8間分店,惟於天貓及京東等電商平台均為銷量第一保健品品牌。截至6月底上半年,GNC國際業務收入跌逾5%至7,990萬元,但中國業務則按年增長近350萬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1/198074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981

特朗普倘徵關稅 彭博:華將審查美企

1 : GS(14)@2017-01-07 06:48:26

【明報專訊】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表示,中國正準備對在華美資企業進行全面審查,以應對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可能採取的對華懲罰措施。對於呈緊張局面的中美貿易關係,中國官方回應稱「誰也不會去做一個雙輸的事情」。

或削政府買美產品規模

消息人士表示,中國或將對在華擁有大量業務的企業徵稅或進行反壟斷及反傾銷調查,又或是削減政府購買美國產品的規模,但相關政策只會在美國率先實行對華貿易保護措施,以及在中國高層領導人簽署後才會落實。彭博數據顯示,多家美資跨國公司在華業務營業額佔比顯著,包括佔13%的波音與佔22%的蘋果,美國半導體製造商高通與博彩集團永利,在華業務佔總營業額更高達57%與60%。

商務部:中美經貿「互利共贏」

對於中美貿易前景,國家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昨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中美經貿關係可稱得上是「互利共贏」,相信未來會進一步發展,誰也不會去做一個雙輸的事情,誰也不會去破壞雙贏互利的關係。數據顯示,2016年首10個月,美國對華貿易赤字達2887.8億美元(約2.25萬億港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29&issue=201701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687

龐寶林:伺機購入美企債基金

1 : GS(14)@2017-01-24 00:10:24

【明報專訊】自特朗普意外勝選以來,美國國債孳息一路高升,10年期國債從低於2厘的水平最高升至2.63厘,包括新債王在內的投資者等更預計會繼續升破3厘。特朗普對全球債市拋售潮的催化作用不容小覷,債市在美國大選後短短一個星期內就慘遭滑鐵盧,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國債收益率全線上漲,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2016年1月以來首次飈升至3厘以上,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重新回到脫歐公投前的水平,同時德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2016年5月初以來首次升至1厘上方。

但自今年初開始,美債利率出現小幅回落,低見2.3厘水平上方不遠。市場開始擔心特朗普如何將其偉大的計劃付諸實踐,此前的承諾會實現多少,加之特朗普常常前後自相矛盾的言論,令市場疑慮加重。美元及美債息的回落路徑均顯示,市場對特朗普的經濟計劃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缺乏信心,「特朗普交易」熱情也在逐步減退。

受惠競選提及的「1萬億」經濟刺激的基建板塊、稅改政策的中小盤股及銀行監管放鬆的金融板塊都曾應聲大漲,但漲勢都未能持續,特朗普就職演說的這三個政策方向也成為關注重點。此前一度成為美國未來經濟「救世主」的基建板塊最受關注,令市場情緒為之振奮,但基建計劃是否能夠在特朗普上任不久後開啟呢,似乎資金來源、國會支持以及稅改的成功與否都將影響基礎建設的進程,特朗普政府不僅需要制定融資的可行方案,更需要取得國會的同意。

美財政刺激 料加快全球經濟增速

世界銀行在最新報告中預測全球實際GDP增長料在2017年擴大0.4個百分點至2.7%,略低於此前預測的2.8%,美國剔除特朗普政策效應的GDP料增2.2%,並指出世界經濟面臨貿易保護主義壓力,暗示對特朗普上台後美國貿易政策的憂慮,但美國的財政刺激有望促使國內和全球增速高於預期。

市場擔憂漸退 或吸資金流入美股債

倘若強勢的特朗普確將計劃不斷實現,市場擔憂逐步消退,那麼「強美元」將為美股及美債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幫助特朗普的「偉業」達成,美經濟則有機會增長。較為進取的投資者不妨考慮伺機購入美公司債券或高息債券相關基金,但仍需留意特朗普上任幾日的市場表現。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840&issue=201701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742

庫克去年收入逾11億 冠美企

1 : GS(14)@2017-07-01 10:41:52

【明報專訊】雖然蘋果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公布去年薪酬僅875萬美元(約6825萬港元),在標普500企業的CEO中排倒數第三,但他全年收入其實高達1.45億美元(約11.3億港元),在彭博社統計的標普500企業CEO去年收入25強中,名列第一。其收入冠絕同儕,主要因為他行使蘋果在2011年授予他的股票期權。他去年出售了126萬股蘋果股份,價值約為1.36億美元。截至目前,庫克已從2011年所獲的股票獎勵,賺取了3.2億美元(約25億港元)。

除了庫克,全球最大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總裁Reed Hastings去年收入也超過1億美元,其收入幾乎全部來自行使期權。其他打入25大收入排行榜的標普500企業行政總裁,主要來自科技、醫療、媒體產業,他們去年總收入達16.5億美元。

發推文紀念iPhone10周年

為紀念iPhone面世10周年,庫克在美國西岸時間周四上午9時41分發推文:「獻給改變世界的iPhone,獻給那夢想創造iPhone的男人,以至一切在蘋果不停尋找iPhone未來的人。」蘋果創辦人喬布斯正是在10年前的6月29日上午9時42分發布第一代iPhone,由於蘋果事前預計喬布斯在9時41分宣布消息,所以當時喬布斯身後大屏幕的iPhone圖片所顯示的時間正是9時41分,此後每一代iPhone產品圖片顯示的時間,亦沿用為9時41分。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07&issue=201707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425

TVB斥8億夥美企製作劇集

1 : GS(14)@2017-07-29 03:21:31

【本報訊】電視廣播(511,TVB)擬斥1億美元(約7.8億港元)與美國影視製作公司Imagine組合營公司ITT,未來四年開發及製作電視項目,加強其英語節目庫。公告指出,雙方各持有ITT50%股權。由電視廣播旗下TVB Venture出資3,333萬美元(約2.6億港元),並提供6,667萬美元貸款(約5.2億港元),換言之合共1億美元;至於Imagine僅提供製作、管理及控制ITT業務。協議簽署後,Imagine單獨或與第三方共同製作的電視節目,TVB均可獲得中港澳台發行、重製、分銷、播放的權利。此外,持有電視廣播26%股權的Young Lion,其間接股東CMC Holdings Limited將於Imagine間接持有4%實益權益,但並無Imagine管治權。


Imagine曾製作《24》

Imagine由美國著名監製Brian Grazer、曾奪奧斯卡最佳導演的Ron Howard創立。兩人早期合作包括《Splash》,當時Grazer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其後憑電影《A Beautiful Mind》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Howard獲最佳導演獎。Imagine之後開始發展電視產業,製作包括《24》、《Empire》等劇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27/201029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864

美企季績勁 道指再新高 次季企業盈利料升11% 連升4季

1 : GS(14)@2017-08-02 04:45:56

【明報專訊】受惠美元偏軟、消費者開支增加及企業削減成本等,美國大型企業可望連續兩季實現雙位數利潤增長,是2011年以來首次。湯森路透預計,次季標普500指數企業的利潤按年增長11%,延續首季的15%升勢。該指數成分股迄今已有近60%公布了次季業績。企業盈利理想,道指昨早段破頂,高見21,916.67點。不過科技股昨早段普遍下滑,蘋果跌0.6%,Alphabet、亞馬遜、TESLA、AMD、高通、微軟早段普遍更跌1%至2%,納指下滑20點。

儘管醫保法案闖關失敗,反映華盛頓政治僵局難解,令削減企業稅及政府增加基建支出等刺激政策暫無進展,但無礙美國大型企業的盈利增長。標普500指數自去年11月美國大選以來已上漲16%,今年以來上漲10%。道富環球投資分析認為,股市投資者高估了特朗普的影響力,低估了企業的利潤。無論是華爾街大行、底特律汽車製造商,以至矽谷的科技巨擘,次季利潤均顯著增長。已公布業績的科技及金融機構次季利潤平均都錄得雙位數增長。根據湯森路透的數據,次季利潤可能下滑的唯一行業是公用事業。

政治僵局無影響企業利潤

分析師稱,美國大型企業利潤大增,部分由於美元偏軟使美國商品在海外更受歡迎,加上美國薪酬增加足以提振消費者開支。與此同時,勞動力成本上升並沒有到損及企業利潤的地步。美國多元化企業集團Honeywell International稱,期望美國國會最快能在本季進行稅改,但不會抱很大期望。摩通分析認為,就算面對政治僵局,美國經濟仍以2%左右的速度增長,因為美國商界不斷壯大。

受惠於消費和商業設備投資增長,美國次季GDP以年率計按季增長2.6%,較首季的1.2%增長顯著反彈。上季個人消費開支增長2.8%,符合預期。美匯指數昨在93水平,繼續在接近13個月低位徘徊。美元兌日圓在110水平。

美匯指數93水平徘徊

Charles Schwab投資管理公司表示,政治不確定可能令商界難以維持強勁的盈利增長。商界迄今的現金流維持穩健,但資本開支疲軟。稅改正是推動企業利潤大幅增長的關鍵,惟稅改政策的不確定則可能影響商界的投資意欲。

歐元區失業率 海嘯後最低

歐洲央行準備「收水」之際,歐元區7月整體通脹率維持穩定,但備受歐洲央行關注的核心通脹率則升至4年高位,並未如市場預期般下降。歐元區6月失業率亦降至2009年以來最低,反映歐元區經濟強勁復蘇,為歐央行秋季考慮緊縮貨幣政策提供理據。

(華爾街日報)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16&issue=201708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144

出招高明 美企班資誘因大 跨國企業勢調資回美國

1 : GS(14)@2017-12-10 21:33:51

【明報專訊】按照現行稅制,跨國企業將海外盈利匯回美國後,須支付35%的企業稅率。當前共和黨建議無論這些海外累積利潤是否匯回美國,只要條例一通過,都要一律徵收一次性不多於14.5%的稅率。穆迪估計,蘋果若把現金匯回美國,按原本稅制將不得不支付786億美元的稅款。倘稅改生效,蘋果須立即為海外積存的現金支付314億美元稅款。換言之。其稅務負擔至少減少470億美元(約3666億港元)。有分析指這一招相當高明,因為美國企業的境外利潤即使不匯回美國,也要徵稅,一方面可令華府短期內得到巨額稅收,另一方面,將會令到美國企業把匯回資金的成本降至零,大大提高它們匯回資金的機會。但反過來,對美國以外的美元市場,將會構成抽緊供應的效果。

對於那些總部位於美國,卻因規避美國較高稅率而將巨額利潤留在海外的跨國企業,新稅制可為匯回利潤製造條件。穆迪估計,單是美國製藥和其他醫療保健公司去年在國外保留的資金已多達2730億美元,預計這些企業將利用匯回的資金收購企業、回購股份和發放股息。不過美中不足的是稅改方案令研發開支抵稅面臨威脅

銀行業 大幅慳稅

在主要行業中,大型金融機構承擔的實際稅率最高。倘企業稅率下調至20%,將大幅提高金融企業的利潤。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以去年銀行業的業績計算,若當時已使用了新稅率,美國5家最大的多元化銀行合共可節省115億美元稅款

資產管理 受惠股市上漲

稅改帶來股價上漲的預期,將提振各類資產管理公司。股市上漲將提高資產管理公司所管理資產的價值,基金的業績也會更好。稅改制定了方便美國企業將海外利潤匯回美國的規定,一些擁有大量海外業務的資產管理公司將因此受益

零售業 過往屬最高稅行業

美國零售商協會(NRF)稱,美國零售業屬公司稅率最高的行業之一。零售商去年起游說政界取消一項將對進口產品徵稅的邊境調節稅條款。由於很多零售商銷售大量進口產品,邊境調節稅會侵蝕其利潤。共和黨早前取消了邊境調節稅條款,令業界鬆一口氣。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142&issue=201712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094

龐寶林:稅改減美企發債需求 利債價

1 : GS(14)@2017-12-18 03:35:05

【明報專訊】隨着美國聯儲局的貨幣政策及稅改政策逐步浮上水面,美債的格局變化可能超過投資者的預期:在時間長短的縱向維度上,長短期息差已經在逐步收窄;在不同債券的橫向維度上,公司債與政府債券之間的息差,可能因特朗普的稅改計劃令息差逐步擴大。

筆者曾經在此前提及,中美長短期國債的息差自今年初起愈行愈遠,美債長短息差(10年期國債相對兩年期國債)從年初的130基點連續下滑至現時不及60基點,最低觸及52個基點,顯示投資者正在縮短債券組合的時間暴露,減少長期債券而押注短期債券,令美債孳息率曲線趨於平緩,是金融海嘯以來孳息率曲線扁平化的最快速度。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對於聯儲局加息的預期不斷升溫,美國經濟仍處於快速上升軌道,第三季度GDP增速3年以來最快,受企業與政府投資的帶動按年升幅達至3.3%,個人收入及就業數據均在溫和增長。聯儲局很可能在新官上任之後加快加息步伐,高盛等機構預計明年可能加息4次,筆者也認為在3次及以上,但加息路徑的不確定性較大,使得投資者希望規避這一風險而謹慎看待長期國債。

孳息曲線扁平化速度 金融海嘯後最快

與此同時,聯儲局貨幣政策盯住的通脹指標卻尚未水漲船高,令短期美債相對其他發達國家債券還有絕對的溢價優勢,吸引海外投資者不斷進入,例如中國持有美債在近期也由跌轉升。若美國經濟繼續保持高增速,而通脹相對溫和,聯儲局態度偏鷹派,美債的收益率曲線可能進一步趨於平緩。

稅改或抑制公司債息差

特朗普的稅改議案順利通過參眾兩院投票,若能落實,這將可能是美國史上一項史無前例的大幅減稅計劃。從歷史來看,減稅一般可以刺激疲軟的經濟離開下行軌道,但此次特朗普減稅的經濟背景大不相同。

在經濟環境佳的背景下,企業稅率從35%將至22%左右,可幫助企業「解放」一大部分原先計劃用於稅負的資金,緩解企業的短期融資壓力,尤其是中小企業。在現行會計準則中,債務利息可用於「抵稅」,因此企業稅降低反而相當於增加債務融資的成本,也就是說那些稅負較高的企業通過發債而獲得資金的方式將變得更為昂貴,發債需求自然也會降低了。如果新債的供給減少,政府債券受加息負面影響大,現有公司債券的價格則很可能上揚。

對於大型公司而言,稅改計劃中仍包含將海外資金一次性帶回美國的稅收優惠條款,稅率可能在14%至14.49%之間,遠遠低於此前劃一的35%稅率。據估算,美國非金融企業在海外持有的現金接近1.4萬億美元,是10年前的兩倍之多。此前因稅率高企,很多跨國公司大量現金留在海外,反而在美國以更低的成本發債融資,用於研發及股票回購等。若稅改通過,大型企業可以低廉的成本將現金帶回美國而不再需要大量發債。

美國公司債券市場非常龐大及成熟,是第二大的歐元企業債券市場的3倍之多。資產管理公司路博邁(Neuberger Berman)的全球投資級信貸主管David Brown斷言,稅務改革可能會在幾十年內對企業融資產生最大的影響,在結構上將會改變公司尋求融資的方式,債市的供需平衡將有機會被打破,而公司債券的價格亦可能隨之上揚,令公司債券與政府債券的息差也趨於平緩。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14&issue=201712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