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爆款網劇《屌絲男士》推手尚娜:我真的特別怕“爆款”兩個字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20/1096604.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白蕓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自2014年以來,網絡劇以井噴之勢“野蠻生長”。根據藝恩智庫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18日,網絡劇累計上線數已達755部。此外,播放量排名前十的網絡劇,整體播放從10億量級提升至40億量級,與版權劇進入同一級別。

昨日(4月19日),在三聲娛樂舉辦的“新娛樂生態下的網劇再定義”論壇上,拉近影業CEO尚娜表示,網劇市場每半年都有大變化,那年策劃《屌絲男士》時,“整個互聯網平臺的購劇成本為一年不到一百億,現在估計三五百億元”。 

而今,蓬勃的網劇市場,從未停止對爆款渴求。如何制造爆款,如何選擇IP,都成為亟需解決的當務之急。


《屌絲男士》推手尚娜:我不知I和P到底是啥  

在IP滿天飛,聽IP聽到耳朵生繭的今天,兩位資深業內人士尚娜和五百卻在“唱反調”。

雖然手握《問題餐廳》《最完美的離婚》等重磅日劇IP,但當被問及對IP的理解時,拉近影業CEO尚娜卻說道:我英語不好,到現在都不知道I和P是啥。她調侃說,我們都是看日劇、日漫長大的,現在掌握部分話語權之後自然就會做這些劇。

雖然曾一手策劃了大熱網劇《屌絲男士》,尚娜卻很直接地說道:“我真的特別怕這兩個字,爆款。2015年底,《屌絲男士》四季一共28億流量,現在可能沒有280億流量都算不上爆款,可能沖著所謂的爆款去就不是一個端正的的心態,正常的心態還是沖著好作品。我搞不清從流量角度,怎麽評價爆款”。此外,她也坦言,如果能得到最好的資源支持當然會成為爆款,但是卻常得不到,“唯一能自己把握的就是內容”。

不過,對於未來兩年的網絡市場,尚娜還是相當看好。尚娜稱:“其實網劇市場已經每年或者每半年都發生巨大變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互聯網市場購劇成本從做《屌絲男士》時全平臺不到一百億,現在估計三五百億。感覺現在好像幾個重要的平臺,更多地想抓頭部內容,這個頭部到什麽程度,一定要比電視臺買的貴,一定要比電視臺更高水平”。

“所以資本市場推動網劇市場變得繁榮了,我覺得有可能越做越大。再加上付費的到來,將來有一天大家都進入付費時,真的好內容變成爆款,可能一輩子就吃這一件事,我拍這一個戲就永遠跟騰訊分賬了,希望有這一天”。

《心理罪》導演五百:IP像腕表,是奢侈品 

穿著紅黑棒球外套,頭戴黑色棒球帽的五百導演,一張口就瞬間變成了“東北味兒喜劇範兒”的段子手,與他身後那張嚴肅深沈的職業照形成鮮明對比。   

當被問及如何打造爆款時,已制作出熱門口碑劇《心理罪》和《滅罪師》的五百,在臺上晃著腿,有些“破罐破摔“地說道:考慮好幾年了也沒弄清,看命吧,從質量也不是,從長短也不是,我現在比較迷茫。

當被主持人問及IP的定義時,五百頓了一下問:“問題是什麽?”。在主持人重複一遍問題後,五百“哦”了一聲,又戲謔道:買版權沒怎麽花過錢,對這個概念認識不足。在現場,他做了一個很有趣的比喻,“我覺得IP可能就像手上戴的一塊手表,是奢侈品”。

由於做制作出身,五百本能地會想:“這些錢是不是放在制作里會更好”?他表示,看過很多喜歡的本子都偏小眾,“好多IP我都沒看過,也get不到點”。

此外,五百也表示,“今年光從網大的層面就看好多非常有創意的想法,我覺得現在是一個創意過剩的年代,創意有了,但是轉化不好。所以資本是可以迅速把這些東西擠出來,大家看得見,我覺得挺好的。所以談論是IP還是什麽爆款這不是主要談論的東西,不如問問如何拍出好東西,如何在制作層面如何控制自己的成本,問一點實用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42

從《東京女子圖鑒》到《深夜食堂》,日本人如何拍網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10/164035.shtml

從《東京女子圖鑒》到《深夜食堂》,日本人如何拍網劇
娛樂硬糖 娛樂硬糖

從《東京女子圖鑒》到《深夜食堂》,日本人如何拍網劇

日本網劇的獨特商業結構,或許也是其精品叠出的一個原因。

口述 | 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

作者 | 張家欣

編輯 | 李春暉

《東京女子圖鑒》、《深夜食堂》、《火花》……這些在國內引起觀劇熱潮、口碑炸裂、甚至成為熱點話題的日本劇集,我們往往只道都是“日劇”,卻忽略了它們其實都是日本網劇。

“10~20年後,地上波電視放送可能會消失,我們必須考慮到這種地步。”日本電視臺放送網網絡事業局的加藤友規表示。

不止中國影視公司和播放平臺居安思危,這種危機意識也正在日本蔓延,是日本網劇制作的重要驅動力,也給作品質量帶來了積極影響。

如今國內網劇雖然不斷加碼,從制作到卡司日益豪華,但整個2017年上半年已經結束,我們卻很難說出現了哪一部現象級作品。這些四兩撥千斤的日本網劇,或許能給正謀求翻身、渴望精品的中國網劇市場帶來一些啟示。

這些竟然都是網劇

《東京女子圖鑒》是今年國內最具話題度的日劇之一。

該劇通過從鄉下到東京獨自打拼的女主角綾,20多歲至40多歲的戀愛與生活,表現了大都市特有的價值觀和全方位真實的東京,引起了“北上廣女子”的廣泛共鳴。

21.webp

該劇改編自同名四格漫畫,是日本亞馬遜自制網劇,於2016年12月16日在亞馬遜平臺首播。隨後在中國就有字幕組進行漢化,純靠民間力量走紅,騰訊視頻迅速將其正版引進。“一起加油吧,因為想得到的東西還有很多”的flag可謂深入人心。

而說到漫畫改編,就不得不提《深夜食堂》。原本一直屬於電視劇的《深夜食堂》,第四季的出品和發行都是網絡視頻平臺Netflix,實現了由臺到網的“華麗轉身”。不僅質量保持在豆瓣評分8.6分,還通過Netflix平臺,以《MidnightDiner: Tokyo stories》之名向全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

22.webp

24.webp

Netflix涉足日本市場之後作品不斷,《火花》是其中口碑最好的一部,豆瓣9.3分。

評價屢屢顛覆中國觀眾對網劇的印象:

《火花》改編自諧星又吉直樹創作的小說,講述了立誌成為漫才界大咖的德永,從大阪到東京打拼,結識前輩神谷,並拜其為師,完整刻畫了德永及其身邊人10年中的事業和情感歷程。原作因獲芥川龍之介獎備受關註,在日本大賣260萬冊,成為該獎銷量最好的作品。

網劇《火花》使用了電影的表現手法,花式長鏡頭、精彩群戲、個人演技爆發,使其質量遠超一般網劇。觀眾感嘆:“近年來看過最好的日劇。.不對,它應該要去和電影比。”

和中國網劇一樣,日本網劇也格外重視年輕用戶市場,也喜歡改編IP和使用“小鮮肉”。AKB48成員渡邊麻友和HKT48成員宮脇咲良主演的hulu原創網劇《CROW'S BLOOD》是其中之一,恐怖類故事也是日本網劇較為喜歡的主題。

不把自己當“網劇”的日本網劇

作為新興的劇集表現形式,網劇與傳統電視劇存在一些差異,內容、長度、制作上更加自由,所針對的受眾也有所不同,日本網劇既有與中國網劇相似的地方,也有其獨特之處。

從內容題材上來說,網劇比電視劇尺度更大,於是就有了更直觀的情色、恐怖表達。(我們這邊開始也是這樣,現在就……)

日本以色情、暴力風格著稱的鬼才導演園子溫與亞馬遜搭檔的新劇《東京吸血鬼旅館》,就創造了一個員工全是吸血鬼的旅館,吸血鬼們在末日來臨時將性欲強、容易繁殖的人類關在旅館內,作為糧食儲存。

全篇充斥大量血腥鏡頭,一言不合就廝殺的設定頗為刺激。園子溫也坦言:“(本劇要播的話)民放(即私營)電視臺絕對不行,作為電影也有點懸。”

但網劇的受眾和觀看習慣使亞馬遜能夠接受這樣的題材。網劇的觀看通常以手機端、單獨觀看為主,具有私密性,稍微打擦邊球的作品也能夠被接受。

2228.webp

《東京吸血鬼旅館》

雖然日本沒有廣電總局,但電視劇的制作還是要考慮贊助商的形象,而網劇的制作不需要看廣告商的眼色。

“網絡平臺因為沒有明確的贊助商,所以有一定的自由度,能夠做地面播放難以出手的題材。”日本電視臺放送網制作局副部長戸田一也如是說。

另外,老齡化嚴重的日本,電視不可避免地要針對年齡較大的人群制作內容。那麽30歲以下的手機端用戶,尤其是女性用戶,就成為網劇的第一目標。

從制作方式來說,網劇的時長也更加自由,短篇作品可以滿足碎片化時間,長篇作品也有需求。日本電視劇一般要在60分鐘的時長內表現起承轉合,還要考慮廣告帶來的“空白”,網劇則沒有那麽多顧慮。

“作為制作方,我認為‘導演覺得最合適的時長就是最好的’。”富士電視臺FOD原創內容制作負責人下川猛表示。

現在,日本傳統電視臺也開始制作在網絡播放的劇集。《愛情旅館的上野先生》是富士臺同時在電視和網絡播出的劇集,網絡版本每一集的時長都不同,而電視版本則被統一為精簡版。

導演方面,網劇也按照電視劇、甚至電影的規格進行,《火花》采用了多導演制。Netflix邀請執導《再見歌舞伎町》、《振蕩器》的廣木隆一執導1、9、10集,他帶來了攝影指導鍋島淳裕;《南極料理人》、《橫道世之介》的導演沖田修一則執導5、6集,他又拉來愛將黑田大輔客串。這種方式讓風格既多樣又統一,作品就成為集個人所長之大成者。

劇集的攝影以及畫面的調色,也處處透露電影質感。

234.webp

《火花》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日本網劇從來沒把自己當做“網劇”,制作規模完全按照電視劇甚至電影規格,除了導演,還有強大的演員陣容。

《火花》以飾演德永的林遣都,以及飾演神谷的波岡一喜為主角,配角則啟用《深夜食堂》“老板”小林薰當咖啡館老板,還有新生代演技派染谷將太飾演德永經紀人,角色都非常立體鮮活。

小林薰與染谷將太

日劇一代男神小栗旬就主演了網絡視頻平臺hulu的《代價》。作品改編自伊岡瞬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律師奧山圭輔被卷入童年夥伴的案件,不得不面對黑暗往事的故事。劇集在日本和美國同時播出。

披著“洋皮”的日本網劇

Netflix登陸日本,5家民放電視臺聯合組建網播平臺TVer……和我們的情況類似,2015年也是日本網劇市場劇變的一年,純網劇開始嶄露頭角。

縱觀當下日本網劇制作市場,Netflix、亞馬遜和hulu成三足鼎立之勢。乍一看,完全是美國公司的天下嘛。

日本市場有其特殊性,比起國外大片,觀眾更易接受自己國家的作品。為了配合日本市場特征,Netflix在進軍日本市場之前,派了編成隊伍進行事前調查,這在Netflix的海外擴張過程中還是第一次。

Netflix進入某個國家開展業務時,一般會在2年後左右結合本土化進行原創內容開發,但在日本,伴隨著2015年9月Netflix開始服務,本土原創內容就已經有了播出日程,這是為了迅速讓日本用戶接受新的外來視頻平臺,通過本土內容弱化外來感。

“首先日本與此前開展業務的國家不同,比起歐美的作品還是日本制作的作品人氣更高。網絡視頻最重要的是準備好用戶想看的內容。在日本開展業務,把握在日本受歡迎作品的傾向是必要的。” Netflix首席傳播官喬納森·弗里德蘭表示。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外來視頻平臺與電視臺結成同盟是最高效的手段。Netflix與富士電視臺,hulu與日本電視臺,都共同制作了眾多網劇。這也使得日本網劇普遍呈現電視劇的風貌。

Netflix在日本制作的第一彈作品,是2015年與富士電視臺合作的《內衣白領風雲》,講述大學研究纖維布料的宅女在東京銀座的高級內衣制造商就職,並逐漸成長的故事。豆瓣評分6.5,並通過平臺走向海外。

和netflix一樣,Hulu也是一家美國公司,由美國國家廣播環球公司和福克斯在2007年共同註冊成立。

其在日本的第一彈作品是與日本電視臺合作的《THE LAST COP》,原版是hulu平臺上播出的德國電視劇。該劇講述了30年前陷入植物人狀態的刑警京極浩介突然蘇醒,發現家庭和社會完全變樣,並與年輕搭檔破案的故事。通過日本電視臺的參與制作,增加誇張的喜劇元素,使本土化特色更加鮮明。

值得一提的是,《THE LAST COP》第1集通過日本電視臺播出,第2集之後就只在hulu平臺上播出。這種臺網合作模式在國內好像還從未見過。第1集播出的時段是日本電視臺從1985年就設置的、從21:00至22:51的“周五roadshow”黃金檔,為hulu吸引付費會員的動機可以說是很明顯了。

當視頻平臺與電視臺的合作達到一個頂峰,也由於日本市場的壁壘太過厚實,Hulu甚至將日本分支運營權賣給了日本電視臺。Hulu 的 CEO 霍普金斯在一篇博客文章中提到:“我們現在已經達到了日本業務當中的一個增長點,在這里我們覺得,將整個業務向前推進的最佳方法,是將公司銷售給一個戰略買家。”

Hulu被賣後,逐漸變成日本電視臺的官方視頻平臺。為了給日本電視臺制作的《死亡筆記Light up the NEW world》電影造勢,Hulu先播出三集前傳迷你劇《死亡筆記 NEW GENERATION》;松阪桃李主演的《視覺偵探日暮旅人》電視播出結束後,在Hulu上播出了全長3集的原創故事《屍體的去向》。

亞馬遜則是利用日本本土漫畫、小說等自有IP優勢,改編網劇播出,《東京女子圖鑒》、《Happy Marriage!?》、《福家堂本舗-KYOTO LOVE STORY》等都屬於這類,便於發展衍生產業,帶動原著銷量。

在日本制作網劇,屬於海外視頻平臺全球擴展戰略的一部分,根本目的是增加平臺的資源儲備,擴大影響力。近年來,Netflix頻頻攜旗下劇集主創到日本宣傳。而《火花》比起傳統意義上的日本網劇,更明顯的屬性是Netflix的“家族成員”。

Netflix總裁Reed Hastings攜旗下劇集的主創到日本推廣平臺以及《火花》

Netflix駐日代表Greg Peters曾表示,希望《火花》也獲得喜愛日本電影的非日本用戶關註,就如同全球觀眾喜愛的《紙牌屋》、《女子監獄》一樣,劇集本身以及播放平臺達到雙贏,讓更多人成為Netflix的用戶,進一步打造全球互聯網電視平臺。

而對於電視臺來說,這也是一樁合算的買賣。在網生內容的沖擊下,電視廣告的效果正逐漸受到網絡廣告的沖擊,這使日劇的制作費用不再闊綽,而電視臺與視頻平臺合資,能夠獲得更大的制作預算。

在宣傳方面,網絡的傳播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完全沒有通過電視進行宣傳的網絡劇集,同樣能夠獲得與深夜電視劇收視率比肩的觀看數,這是日本行業人士喜聞樂見的。另外,社交媒體的評論和轉發數也時常超出制作方的預期,網劇越來越受到傳統制作方的重視。

在日本人看來,網劇還對中國購買日本IP潮流起到了推動作用。日本電視臺放送網網絡事業局的山崎大介談到中國翻拍潮時表示:“雖然我們完全沒有以此為目標,但在網上播出內容竟然會出現這樣的效果,我們確實感受到了。”

海外視頻平臺占主導,使用本土電視臺的制作團隊,對題材進行更加自由的演繹和創作,日本網劇的獨特商業結構,或許也是其精品叠出的一個原因。

網劇 日本網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443

《白夜追兇》《無證之罪》刷屏 高分國產網劇煉成記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14/1147892.html

今年,高分國產網劇忽如一夜春風來,除了《毛騙》原班人馬制作的《殺不死》、怪力亂神電影質感的《河神》、高調歸來的《無心法師2》、搞笑奇葩的《顫抖吧阿部》、撒糖虐狗的《花間提壺方大廚》之外,正在熱播的兩部罪案題材劇《白夜追兇》和《無證之罪》更是被網友刷屏。

在豆瓣,更新到12集的《白夜追兇》分數高達9.0分,評論數近2萬,五星評級人數達六成;金牌制作人韓三平首次監制的網劇《無證之罪》播出5集,也贏得8.5分,五星評級人數近半。這些數據意味著,觀眾終於等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

《白夜追兇》打出“硬漢派推理”的口號,《無證之罪》祭出“社會派推理”的旗幟,雖然兩部劇在風格上各有千秋,但也擁有許多相似的元素,為同類型國產網劇豎立了新標桿。

不完美的主角

“東北痞”秦昊 VS“雙面人”潘粵明

無論是《真探》里陰郁酗酒的雷·維爾克魯,還是《梅賽德斯先生》中肥胖且人緣不好的霍奇斯,還有《火線警探》里懷有西部牛仔情結的怪咖警探瑞蘭……美劇中代表正義的主角總是有那麽多“毛病”。相比之下,以往國產劇中的警探則走了一條“高大全”的路子,從《重案六組》到《暗黑者》,很長一段時間里,主角都戴著光環,將正義寫在臉上。直到《白夜追兇》和《無證之罪》出現,網友立刻被這兩顆“怪味豆”給驚艷了。

《無證之罪》男主角嚴良(秦昊飾),人送綽號“閻王”,出身刑警家庭,脾氣暴躁執拗,不按常理出牌。他出場的第一個鏡頭是蹲在廁所里一邊鬥地主一邊跟前妻打電話,說話一口東北大碴子味。從他一臉暴戾地訓娃,到趙局喚他、他卻掉頭就走,再到揍起人來比黑幫還狠,都讓人看出這個警察確實有點不一樣。隨著劇情的發展,秦昊把這個典型的東北痞帥男人演繹得越來越有魅力。

同樣,《白夜追兇》的主角設定也不走尋常路。準確地說,該劇主角是兩個人——雙胞胎兄弟關宏峰和關宏宇。哥哥關宏峰不茍言笑、頭腦清晰,在警局里是破案偵緝的一把好手,卻患有“黑暗恐懼癥”,夜間不能出門;弟弟關宏宇有點痞氣、玩世不恭,因為卷入滅門慘案而成為通緝犯。兩人在力證清白的過程中聯手欺騙警方逃避通緝,弟弟為了幫哥哥隱瞞“懼黑癥”,夜間還假扮哥哥去辦案。劇中,潘粵明一人分飾兩角,也可以說他是一人分飾“四角”——面癱高冷的哥哥、玩世不恭的弟弟,以及夜晚在外假扮哥哥的弟弟、危機時刻假裝弟弟的哥哥。

高智商的反角

信息最少化 VS 故意留線索

“高智商犯罪”並不是一個新名詞,不過,劇中罪犯能讓觀眾覺得“智商沒有受侮辱”,其實並不容易。

《白夜追兇》中,每一個犯罪分子作惡,都並未留下太多線索。比如頭幾集的碎屍案,兇手兩天連殺三人,拋屍在不同的地方,一個在廢棄的工地,一個在人來人往的公園,最後一個是垃圾場……整個過程,兇手做到了信息最少化——沒有被害人信息、沒有兇器、沒有目擊者和監控。唯一的線索,只有泥濘上的腳印。

在塑造反派上,《無證之罪》更勝一籌。兇手作案後,在案發地留下一個雪人,雪人身上貼著四個字“請來抓我”,還故意留下一枚指紋,明目張膽地挑釁警察。而從作案手法、現場標誌來看,這是“雪人連環殺人案”的第三起,線索似乎很多,卻毫無破綻。在該劇第一集里,兇手已經亮相;到第四集,警探和兇手之間已經開始正面對峙。這個兇手沈穩冷靜、彬彬有禮,而該劇為觀眾呈現的並不是高智商的犯罪或者精密的推理,更多的是探求這個人背後的故事以及社會性。

電影化的質感

冷峻的畫面VS逼真的現場

網劇與電視劇究竟有何不同,至今都無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近年來大牌團隊進軍網劇,讓“大片感十足”、“質感堪比電影”成為最新風尚。《無證之罪》導演呂行認為,網劇的“電影化”,意味著觀看體驗的突破:“電影質感進入電視劇領域,最早是從美劇開始的,讓我們發現:噢,原來電視劇還可以這樣拍。”

《無證之罪》僅有12集,每一集長度在一個小時左右,加上雙線敘事的故事容量,這樣既保持了節奏的緊湊,又保證了內容的完整。該劇由電影制片人韓三平擔任監制,還請來《白日焰火》的調色師親手把關,在視覺展現上呈現冷峻的風格和質感。劇中的背景音樂也具有大片範兒,片尾曲《無》更請來前黑豹樂隊主唱秦勇演唱,充滿神秘感的曲風與《無證之罪》的整體風格非常契合。

作為一部罪案劇,對案發現場的呈現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每個細節甚至小到不同兇器制造出的不同傷口都要考慮到。在這一點上,《白夜追兇》的高度逼真收獲了無數好評。不過,對於演員來說,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折磨。潘粵明透露:“拍攝現場還原度更高,有些鏡頭在播出時其實已經拿掉了。我們拍驗屍戲的時候,就別考慮吃飯的事了。”

分寸感的把握

社會派推理VS硬漢派推理

與主打犯罪心理的《心理罪》、玩本格推理的《滅罪師》不同,《無證之罪》改編自有“中國版東野圭吾”之稱的紫金陳的小說,屬於社會派推理,側重點不在於破解罪案,而是以深刻內涵和批判意識取勝。

《白夜追兇》由五百擔任監制,他曾打造過《心理罪》、《畫江湖之不良人》、《滅罪師》等精品網劇。編劇指紋出身律師家庭,長期接觸卷宗,開辦過“指紋。犯罪研究工作室”,後來由專業律師轉型成為作家,寫過豆瓣評分9.0的 《刀鋒上的救贖》。

兩部熱播劇,背後都有著強大的創作團隊。在這批牛人的把關下,有些以往編劇不敢寫、不敢碰的橋段在得以展現的同時,也把握得相當有分寸。比如,在《無證之罪》中,連環殺手出身於警隊,還是男主角的恩師;在《白夜追兇》中,一個連環殺人犯在押運過程中被劫走了,隨後拿槍闖進了公安局……此外,包括警局內部的職場生態也展現得活靈活現。這些橋段設置,並沒有影響劇中警隊的形象,反而讓觀眾覺得接地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56

網劇已呈井噴態勢 演出江湖混戰大戲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17/1148647.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白蕓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今年上半年至今,《河神》《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等一批制作精良、演技在線、質感美劇範兒的網劇陸續上線,豆瓣評分均在8.4 分以上。無論是點煙辯冤的痞帥小河神,還是分飾兩角、晝夜交替追兇的潘粵明,都成為人們茶余飯後熱議的談資。

突然間,人們恍然意識到,網劇早已不是記憶中的寒酸模樣。

七年前,提起網劇,人們想到的還是草根自娛和粗制濫造。彼時,網絡自制劇還是少數視頻網站如履薄冰的試水項目。而現今,網劇市場已呈井噴態勢,主要視頻網站紛紛重金入局。據《2016 年網絡自制劇白皮書》顯示,2016 年網絡自制劇預計將達到2079 集,整體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集,比2009 年增長近250倍。同時,近三年,網劇年度點擊量市場份額呈現明顯的上漲趨勢,據藍水科技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網劇年度點擊量份額較2014年上漲了4.5倍,平均單集點擊量達到1984萬/集。

網劇市場這塊日益發酵的大蛋糕,也吸引到了眾多“聞香而動”的資深電影咖,隨著網劇日益專業化、工業化,馮小剛、陳可辛、管虎、陶昆、唐季禮等大咖相繼下海,而正在熱播的《無證之罪》則是教父級別制片人韓三平監制的作品。

網劇數量膨脹增長、制作日漸精良,引發資深大腕轉戰的背後,是資本的大量湧入。騰訊、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加碼自制劇,慈文傳媒、華策影視、歡瑞世紀、當代東方等A 股上市影企發力網劇,新銳網劇公司開始凸顯,大量創業公司懷揣網劇夢一頭紮入。

在資本加持下,網劇的投資體量也整體水漲船高,身價今非昔比。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像早期《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那樣幾萬元/集的迷你網劇,或是幾十萬、一百萬成本的網劇,現在已經幾乎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投資千萬、上億級別的精品網劇。“1 億元都不算多,應該能有2、3 億元了,但是不能拿過去的價格和今天比,一些基礎價格都漲很多倍了”,視驪制作CEO 白一驄告訴每經影視記者。“現在的網劇制作成本其實已經比電視劇高了,電視劇成本高主要是演員片酬高,網劇沒有那麽多的一線演
員”,《白夜追兇》導演王偉也對每經影視記者如是說。

不過,即使如此,網劇行業仍遠未達到成熟的階段,至少一半以上的網劇並不賺錢。而網劇的高投入,也意味著加大回
收成本的壓力。對此,一位電視劇行業資深人士對每經影視記者表示,“有些網劇不賺錢,是為了打口碑,口碑打起來就是自有IP 了,第二、三季做的時候肯定很多廣告客戶”。五元文化創始人五百告訴記者,“好多是不了解互聯網的,看網劇火了就想做,結果既沒有網感也沒有市場,拍完再找平臺賣,平臺不買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09

網劇已呈井噴態勢 演出江湖混戰大戲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17/1148647.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白蕓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今年上半年至今,《河神》《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等一批制作精良、演技在線、質感美劇範兒的網劇陸續上線,豆瓣評分均在8.4 分以上。無論是點煙辯冤的痞帥小河神,還是分飾兩角、晝夜交替追兇的潘粵明,都成為人們茶余飯後熱議的談資。

突然間,人們恍然意識到,網劇早已不是記憶中的寒酸模樣。

七年前,提起網劇,人們想到的還是草根自娛和粗制濫造。彼時,網絡自制劇還是少數視頻網站如履薄冰的試水項目。而現今,網劇市場已呈井噴態勢,主要視頻網站紛紛重金入局。據《2016 年網絡自制劇白皮書》顯示,2016 年網絡自制劇預計將達到2079 集,整體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集,比2009 年增長近250倍。同時,近三年,網劇年度點擊量市場份額呈現明顯的上漲趨勢,據藍水科技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網劇年度點擊量份額較2014年上漲了4.5倍,平均單集點擊量達到1984萬/集。

網劇市場這塊日益發酵的大蛋糕,也吸引到了眾多“聞香而動”的資深電影咖,隨著網劇日益專業化、工業化,馮小剛、陳可辛、管虎、陶昆、唐季禮等大咖相繼下海,而正在熱播的《無證之罪》則是教父級別制片人韓三平監制的作品。

網劇數量膨脹增長、制作日漸精良,引發資深大腕轉戰的背後,是資本的大量湧入。騰訊、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加碼自制劇,慈文傳媒、華策影視、歡瑞世紀、當代東方等A 股上市影企發力網劇,新銳網劇公司開始凸顯,大量創業公司懷揣網劇夢一頭紮入。

在資本加持下,網劇的投資體量也整體水漲船高,身價今非昔比。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像早期《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那樣幾萬元/集的迷你網劇,或是幾十萬、一百萬成本的網劇,現在已經幾乎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投資千萬、上億級別的精品網劇。“1 億元都不算多,應該能有2、3 億元了,但是不能拿過去的價格和今天比,一些基礎價格都漲很多倍了”,視驪制作CEO 白一驄告訴每經影視記者。“現在的網劇制作成本其實已經比電視劇高了,電視劇成本高主要是演員片酬高,網劇沒有那麽多的一線演
員”,《白夜追兇》導演王偉也對每經影視記者如是說。

不過,即使如此,網劇行業仍遠未達到成熟的階段,至少一半以上的網劇並不賺錢。而網劇的高投入,也意味著加大回
收成本的壓力。對此,一位電視劇行業資深人士對每經影視記者表示,“有些網劇不賺錢,是為了打口碑,口碑打起來就是自有IP 了,第二、三季做的時候肯定很多廣告客戶”。五元文化創始人五百告訴記者,“好多是不了解互聯網的,看網劇火了就想做,結果既沒有網感也沒有市場,拍完再找平臺賣,平臺不買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10

制作成本超8000萬 9分定制網劇《白夜追兇》“用不起”片酬過億的演員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17/1148651.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白蕓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踩著暑期尾巴上線的網劇《白夜追兇》,應是9月最火爆的超級網劇。在剛剛過去的周末,《白夜追兇》始終保持在實時播放量第一位,截至9 月17 日,《白夜追兇》上映19 天累計播放7.0 億,豆瓣網上3.09 萬人評分高達9 分。

據悉,《白夜追兇》為優酷定制劇,實際上,這也是此次作為承制方的五元文化,繼去年陸續推出《滅罪師》《畫江湖之不良人》之後弧光聯盟出品的第三部作品。

作為一家成立兩年多、以制作創新影視內容為主的網劇公司,五元文化為何能持續接手並打造精品網劇?定位為投資較高的精品網劇,是否會有回收成本方面的擔憂?

對此,五元文化創始人五百對每經影視記者表示,其實沒有過多顧慮,“我們之前參與的基本都是平臺自制劇,平臺是事先預定的,不是說先拍,拍完再賣,跟傳統的版權劇意識形態不一樣,基本都是商量好、簽了合同之後開始做”。

主演潘粵明片酬僅占投資額三分之一

《白夜追兇》由五元文化創始人五百監制、王偉執導,潘粵明一人分飾一對相依為命、晝夜交替追兇的兄弟——哥哥白天替藏在家中的弟弟洗清罪名,弟弟晚上代替夜晚恐懼癥的哥哥破案緝兇。

這條自帶懸疑的主線使潘粵明圈粉無數,也是最初吸引五百和王偉的地方,卻也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如果要跳戲這個戲就死定了”。因而二人很麻煩地為兄弟二人安排了很多互動的情節,在表演和後期上都加大了難度,“他們相互交疊,動作都很自然,做各種各樣的互動,你就會相信這是兩個人”,五百對每經影視記者說道。

王偉和編劇策劃顧小白,在編劇指紋提供的初版劇本上進行了一些修改,把人物的性格設計得更極致。“哥哥40多歲、沒結婚、沒談戀愛,為了弟弟的案子把工作辭了,忍辱負重地承擔了好多事情,我們選了一條性格和他非常相似的魚,那條魚代表了他內心的一些東西,可能是他內心唯一的出口”。

類似這樣的細節打造和細致拍攝,使得《白夜追兇》比其他很多劇集更耗費時間,而時間長也意味著耗資更多。據王偉介紹,《白夜追兇》四天拍一集,32集共拍了4個多月,而正常電視劇是三天拍一集,“其實就是走細節,為了營造一些氣氛有好多東西就拍的挺細的,多拍一個畫面就要多布一次光、多挪一次機位,比如我們全程用伸縮搖臂,本來一上午應該開三場戲,但因為調試機器就拍了一場戲”。

五百告訴每經影視記者,《白夜追兇》單集制作成本超過200萬元,“潘粵明的片酬很合理,僅占投資額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此前《滅罪師》《畫江湖之不良人》都全部啟用新人。“現在的演員片酬都開到一個多億,那沒問題,關鍵是有沒有能力把它轉化出去,只要能轉化出去,要多少錢都是合理的,但如果轉化不出去,壓直接落到劇作方身上,所以我們公司幾乎不用,這個性價比太低了,只要劇本做得好、做紮實,你會發現不需要用這些人”。

小成本試水網劇時代已經過去

如果堅持把《白夜追兇》片尾字幕看完,會在最後看到“弧光聯盟第3 部作品”的字樣。其實,弧光聯盟是2016 年初,由五百組建的影視人才平臺。弧光聯盟中不僅有導演、編劇、策劃,還包括拍攝期的攝影、美術、燈光、調色,以及後期的剪輯、預告片、海報團隊,基本集齊了影視行當的所有關鍵角色,形成了一條龍式的“半工業化生產線”,“因為我們不可能把一部戲的命運交到一個人手里,這樣風險很大”,五百說到。最初,初始成員只有五百、王偉、楊苗(註:《滅罪師》導演之一)三人。

談及成立弧光聯盟的初衷,王偉頓了頓,回憶道,“像我特別幸運,趕上了中國網絡從無到有的過程,所以才有機會,之前會拍短視頻、微電影,會有人給你拿錢,比如說三、五萬或十萬元,都是小成本小投資的,拍完奠定一些基礎,然後別人就可以給你一個幾十萬、上百萬元的,過了這個階段,就可以做更大一點的了”。

而現在,屬於小成本試水網劇的時代過去了,網劇投資動輒在千萬,乃至上億元級別。“現在市場相對成熟了一些,不像之前都各自擴展,導致項目很大,做一個網劇肯定是幾千萬,年輕導演因為沒有經驗,別人不可能拿幾千萬讓你去嘗試,就沒有這樣的機會,所以我們挖掘到一些新導演之後,會為他們提供一些服務”。

目前,弧光聯盟共有20 多人,其中導演將近十個,其余各類角色各有一人,都會不同程度地參與到五元文化自己的作品中。“創作不是相互取暖,而是相互成就偉大的工業”,這是五百為弧光聯盟設計定位,也是五百的野心。在王偉看
來,弧光聯盟則更像是“梁山好漢聚一堂”,空閑時一起喝喝小酒,或者相約去五百的劇組探班。

無獨有偶,制作了網絡熱劇《河神》的工夫影業,也有類似的構想。工夫影業也專門有開設給年輕人的閑工夫團隊,集結了包括《河神》的導演田里在內的眾多年輕導演、制片人,希望打造一個吸納多方人才的“基地”。《河神》的監制汪啟楠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試水網劇是為打造電影團隊培養儲備人才,為他們提供練兵場。作為首次試水網劇的項目,《河神》無疑是成功的,不僅售價過億元,而且也成為暑期檔最受關註的黑馬之一。

多數網劇不賺錢,有的劇剪完了都還沒賣出去

從互聯網萌芽期到現在,人們已經愈發依賴網絡,觀影模式也隨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五百認為,70~80 集的電視劇不再適合互聯網的觀看方式,而英劇、美劇那種模式才是最成熟的。同樣的,今年6 月愛奇藝公布的超級網劇招標項目,也選擇了每季12 集、每集45~60分鐘的模式。

不過,在他看來,網劇行業還遠遠沒到成熟期,只是剛剛開始。十幾集的網劇在成本回收方面依然不如70~80 集的電
視劇有優勢。“比如說一個劇一共12 集,我賣到了500 萬元/集,才6000 萬元,我找兩個像樣點的演員,一簽就沒,但是我要是24 集,就變成1.2 億元,集數越多,賣的錢越多”。

同時,網劇市場仍有很多的網劇不賺錢。“好多劇對整個互聯網影視的把控太弱,很多人過來找我說,一個劇拍完都剪完了還沒賣出去”,五百對每經影視記者解釋道。

在五百眼中,網劇行業還是個嬰兒,他熱切地盼望網劇行業迅速成熟。“我們不急於說在一個項目里一定要賺到多少錢,也不著急賺錢,但我著急這個行業發展”。

目前,五百正在西安緊鑼密鼓拍攝的《古董局中局》,共36 集,投資高達近2億元。而此次,五元文化不僅僅是承制的
身份,而是直接參與到前期投資,“公司成長了,必須跨出這一步,咱們從頭部、腰部到尾部都有人才,我們只做自己的劇就可以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11

張藝謀拍網劇了解一下,沒準能成就中國的Netflix

“藝謀導演還是非常具有激情的,經歷了這麽多,60多歲更會是一位導演創作黃金期。”歡喜傳媒(01003.HK)董事會主席董平昨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5月24日,歡喜傳媒宣布與張藝謀簽約,根據協議,張藝謀將在未來至少六年時間里執導三部網絡系列影視劇(其中一部可視情況改為電影項目),歡喜傳媒擁有網劇的獨家投資權;與此同時,歡喜傳媒為張藝謀開出1.5億股股份+1億元創作資金的優厚條件。

無獨有偶。近期的“愛奇藝世界·大會”2018中國網絡劇發展高峰論壇中,也公布了張藝謀團隊將入局網劇市場的消息,其第一部作品就是網絡作家辰東的經典之作——玄幻劇《遮天》。

盡管相較於四年前張藝謀與樂視影業簽約鋪天蓋地的媒體傳播,張藝謀與歡喜傳媒的簽約並未成為影視娛樂圈津津樂道的熱點事件,但業界人士還是有所疑問,張藝謀轉戰網劇,會逆轉一直下行的品牌價值嗎?

張藝謀的沈默

對此,張藝謀一如既往地選擇了沈默。

“這是他的性格所致。很多事也是他左右不了,這可能就是人們眼中的‘大師’與其本人所認知的‘凡夫俗子’的不同視角而已。”張藝謀曾經的一位親密合作夥伴表示。

無論是因《英雄》成功而被喻為中國商業大片的開拓者時,還是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成功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大師”時,沈默已成為張藝謀最重要的一種表達方式。

就在這種“沈默”中,張藝謀,這三個字已經成為了中國電影界的知名品牌。冠上這個品牌,意味著增值。

“張藝謀應該是中國第五代導演中最具有品牌價值的導演,這一點毋庸置疑。”資深影視制片人王璐認為。

1987年,一部鄉土味十足的《紅高粱》,讓全國人民認識了有著溝壑故事臉的張藝謀。之後張藝謀又執導了《秋菊打官司》、《活著》、《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等一系列反映社會現實的影片,奠定了其中國第五代導演領軍人物的地位。

隨之變化的是他的身價的飆升。有一種說法,張藝謀在《十面埋伏》中的片酬應該有1500萬元。以此為基礎估算的話,從1984年到2004年,張藝謀作為攝影、主演、導演等的個人收入共有約8000萬元。

2008年,在執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後,業界對“張藝謀”的價值(包括個人收入、品牌價值等)估算已高達4億元,投資者用“這是一只看漲的股票”形容。

恰恰“沈默”的性格,使得高處不勝寒的張藝謀在2012年開始遭遇到一系列事件時無所適從。

先是原鐵道部的天價宣傳片《中國鐵路》中,張藝謀只掛導演名,提出一些創意和指導意見,但其稅後250萬元的勞務費讓很多人吃驚。張藝謀的“大名”,無疑是相關方面拿下“天價”的重要法寶。此事迅速發酵之際,張藝謀依舊選擇沈默,盡管後期有所聲明以及通過官方媒體專訪澄清,但已於事無補。

業界的評價是,被商業捆綁的張藝謀與電影之間的關系早已不純粹。自然,圍繞張藝謀品牌下的各種“商業衍發項目”已將“張藝謀”的品牌稀釋。

而2013年的“超生”事件,則幾乎將張藝謀多年辛苦打造的品牌形象一夜摧毀。

2014年,張藝謀簽約樂視影業,被視為“國際大師”的回歸,他在樂視的第一部影片《歸來》算是不錯的開始,但接下來的《長城》成為眾矢之的。

作為張藝謀從影生涯以來耗時最長的一部電影巨制,他本人對該片的寄望是“把《長城》拍成一個媲美《星球大戰》的系列,成為從中國輸出的文化現象”。

現實又是殘酷的。承載這樣的“野心”的背後是號稱1.5億美元(約合1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成本,這則需要20億元全球票房支撐才能打平,但最終該片的全球票房僅為3.27億美元——中國票房1.7億美元,海外市場1.56億美元,北美累計4381萬美元——全部收入也才約21億元人民幣。

《長城》之後,加之樂視資金鏈紛繁複雜的迷局,張藝謀鮮少在大眾視野中,網友更是用“江郎才盡”來形容張藝謀的“晚年生活”。

轉戰網劇

“還是要給導演空間,包括給他創造好的創作空間以及探索網劇商業模式的時間。”董平表示。

這份誠意首先就是給予張藝謀的優厚條件。

歡喜傳媒公告稱,與唯臻有限公司(該公司對張藝謀執導的影視作品有獨家投資權)簽訂合作協議。合約簽訂後,歡喜傳媒將有條件向唯臻(或其指定公司)配發1.5億股港股股份,占擴大後股本的5.14%;同時向張藝謀提供1億元(人民幣)合作項目運營費用。合約期限為6年。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前者是導演網劇的創作資金,後者是讓導演對一家致力於“互聯網平臺+內容+原創內容”的企業抱有信心。

事實上,打開歡喜傳媒的財報,數字並不那麽喜人。

歡喜傳媒的年報顯示:2015年至2017年,年虧損額分別為9280萬、12.54億、9516萬港元,累計虧損約14.43億港元。

“年報顯示的虧損情況,主要是來自於增發股票所產生的財務報表的虧損,而不是現有影視業務現金的虧損。歡喜傳媒擁有內容產業最核心的資源,那就是導演,這在以‘導演中心制’的中國電影產業中是最重要的競爭力。”董平認為。

目前,除了張藝謀外,歡喜傳媒已經和王家衛、陳可辛、徐崢、賈樟柯、王小帥、顧長衛、張一白等人簽約了網劇合作協議。未來,還會有導演繼續加入這一平臺。

歡喜傳媒的大牌導演陣容。

這是網劇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眾所周知,由於互聯網化的觀劇習慣、“一劇兩星”政策的限制、IP熱潮的興起等原因,2014年以來網生內容市場快速增長,尤其是網絡劇“爆款”頻現,影響力提升顯著。

第三方統計數據顯示,2008至2016年間,網絡劇的年產量始終保持穩步增長,尤其是 2014 年網絡劇產量爆發式增長至205部,2015 年則超過電視劇產量。

在經歷了2014 年和 2015 年的野蠻生長後,網絡劇市場在2016年進入成熟期。相較 2015 年網絡劇數量超過100%的增速,2016年的增速明顯放緩,但優秀頭部網絡劇播放量只增不減。

“兩三年前的網劇,多半還只是幾百萬元的投資規模,但去年以來,網劇投資動輒幾千萬元,頭部劇集都突破2億元了。這越來越比肩電影的制作成本。況且,在高分國產劇排行榜上,一些網劇占據了前幾位,這就吸引到越來越多的電影人加入。”王璐表示。

而網劇精品化是大勢所趨,需要大量專業人才,電影人正好發揮其強項,所以也受到視頻網站的青睞。從去年開始,電影導演入局網絡市場就不再新鮮:陳凱歌、黃建新、周星馳、馮小剛、管虎等一線導演都集體在列。粗略估算,接下來正式涉足網劇的電影導演還將有近20人。

2008-2016年電視劇及網絡劇年產量情況。數據來源:智研咨詢

近期的愛奇藝2018中國網絡劇發展高峰論壇上,趙薇、黃渤等老牌明星也入局愛奇藝網劇。愛奇藝今年重點打造的“愛青春劇場”與“奇懸疑劇場”也宣布了首個入駐的導演五百(原名郭書博,代表作品為網劇《心理罪》等)團隊。

愛奇藝副總裁、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認為,要做出好的作品就要拼手藝、拼經驗,其中劇情永遠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制作和演員。

“與視頻網站還略有不同,我們希望做的是中國的Netflix(美國流媒體網站奈飛,口碑作品為《紙牌屋》《女子監獄》等),也就是以‘互聯網+內容+原創內容’為主的精品化流媒體平臺。”董平表示。

為此,2016年底,歡喜傳媒已經開始布局線上平臺搭建,和電訊盈科(00008.HK)簽訂了三年合作協議,由後者為歡喜傳媒即將建立的在線視頻平臺提供設計及開發服務。與此同時,歡喜傳媒還取得了眼光獨到的“在線電影資料館”——英國MUBI網站的技術授權,上線了“歡喜首映”測試版,據稱兩三個月已積累了幾十萬用戶。

2019年,應是歡喜傳媒發力之年。張藝謀的加盟會不會成為其重要布局中的中流砥柱,還須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073

楊怡轉軚拍網劇

1 : GS(14)@2016-02-08 03:25:28

現年36歲楊怡去年落敗視后,將約滿無綫的她心灰意冷,原打算不續約,叠埋心水嫁給細她5年的羅仲謙,但經高層游說後,近日楊怡似有轉軚迹象答應拍新劇。不過新劇未開工,據知楊怡已推掉工作,事關早前空降藝員科的助理總經理杜之克,同一時間開拍網劇《使徒行者2》,想搵楊怡頂替佘詩曼。杜之克是公司新貴,又與余詠珊老友,權衡輕重下,楊怡當然識得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206/194817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503

「紀曉嵐」籲嚴管網劇被轟壞蛋

1 : GS(14)@2016-03-06 16:09:44

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飾演紀曉嵐、為港人熟悉的藝人張國立,前日被央視指他在全國政協會議時呼籲嚴管網絡劇。張被網民斥為文藝界大壞蛋。但他昨呼冤指是其他政協委員提案,並未發言。而央視在微博以短片還擊,他發言時表明本來也有這樣的提案。據央視的微博前日報道稱,全國政協委員張國立4日發言,指網路劇自審自播。他強烈呼籲加強網絡劇管理,網絡劇應與電視劇、電影一樣審查,拒絕低俗惡俗,「不能隨便拍甚麼就放到網上去」。張因此被網民狂批,斥他「文藝界又一個大壞蛋」。不過,張國立昨寫字紙條(圖)交給環球網的記者澄清,表明自己還沒發言,前日是其他委員提出提案,「我說廣電總局對此召開了會,今後要和電視劇一樣審查了,沒說別的。」但央視微博昨以短片還擊,張在全國政協文藝界分組討論會上,雖稱是廣電總局去年12月與業界開會時已決定監管網絡劇,一些有爭議的網絡劇已下架。而他也認同,並稱:「本來我也是要提這樣的一個提案。」此前,熱爆網劇《太子妃升職記》和《上癮》都被封殺。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6/195185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001

袁潔儀拍網劇搞姊弟戀

1 : GS(14)@2016-12-11 14:12:52

袁潔儀昨日以恒愛大使身份,到維園工展會出席「情牽一線恒愛傳情」啟動禮,同場有蔡國威及葉家寶。亞視出身的袁潔儀及蔡國威都簽約無綫,袁潔儀說:「而家撞到亞視嘅舊同事,見我簽咗TVB都戥我開心。」而袁潔儀和高海寧合作拍網劇《不懂撒嬌的女人》,她說:「劇中同袁文傑有感情戲,發展姊弟戀。」採訪、攝影:張俊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11/198616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2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